用陪伴滋润留守儿童的心田 -南正小学陈斯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陪伴滋润留守儿童的心田
所属科目:小学心理教育
陪伴,是教师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表现最长的教育。
入夜,我独自站在宿舍里,望着月光,忆着过往,曾经所经历过的一幕幕,像幻灯片一样在我脑海里回荡。
一、“留守儿童”定义
幻灯片播放的画面,是我站在讲台上,已是班主任的我正跟低年级孩子上着课。这也是我当班主任以来的第一堂课,接手这个班一开始,就了解到这个班有70%的留守儿童。也马上去网上了解这个群体,指的是父母双方有一方或者双方外出打工而被滞留在农村或由父母之外的亲戚抚养的儿童。作为新老师,开始对他们充满了好奇与期待。但难免在处理课堂上的随机事件表现得有些木讷。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表现
这时,出现了一个很棘手的事情。明显,有个孩子低头正在默默的抽搐。问他话,也是沉默不语地低着头。时不时能听到她抽鼻涕水的声音,找孩子给她递了一张餐巾纸,(这个地方可以看出来:“留守儿童”性格软弱。年龄幼小的“留守儿童”虽然待在爷爷奶奶身边,但缺乏正常的沟通与引导。导致年龄幼小的“留守儿童”长期形成了自闭,不爱与他人沟通的习惯。)我当时是猜测:可能不舒服?距离下课还不到三分钟。所以我让他先去办公室找数学老师休息会。毕竟
不能影响了其他孩子课堂进度。引起低年级孩子奇妙的好奇心。
“叮铃铃…”,下课。我马上回到办公室询问孩子情况。好在孩子并没有身体上的大碍。孩子的脸红彤彤的发热,泪滴还在缓缓地下落,一双水晶晶的大眼睛仿佛在和你诉说关于他一个留守儿童的故事。
我等她情绪稍微安稳了一些,我才开口说话。“孩子,在班上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能和老师讲讲?”孩子还是静静地望着我,眼神似乎能把我看穿。我这个新教师默默地吸了一口凉气。我拿出一颗糖果递给她,她慢慢地显露出了笑容。开始向我吐露了心声,
“想妈妈了,想着想着就想哭了。”好了一会,说到这,情绪又开始哽咽起来。说着说着又开始低下了头。(这个地方可以看出来:“留守儿童”自卑心强,尤其和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他们更容易产生攀比后的自卑心理。)我蹲下来,望着她可爱的脸庞,又开始有几滴小泪珠冒了出来。我虽然是望着,但我心里早已涟漪。也许陪伴着,给与温暖。是对她此时最好的照顾。
三、“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长期缺乏家庭亲情
孩子的对父母的思念是遮不住的。这是她们最直观的表达。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只留下学识有限的爷爷奶奶陪伴,
在很多教育方面,孩子得不到有效的教育方法与教育行为的学习。她们只能在家自立学习,普通话也无法说得流畅自然。家庭教育应该对孩子教育来说,是排名首位的,只有更好地接触到了家庭教育才能更好地在学校学习。缺少家庭教育,儿童的人格发展便难以得到完善。儿童的社会化进程缓慢。可以在课堂上发现:部分“留守儿童”的接受能力是迟缓,经常出现语文背诵用方言背的非常流利,而普通话却背不完整的情况。都是因为在家受的语境是爷爷奶奶方言的语境。而回到学校才会被打破。出现听不懂,不理解的现状。由于祖辈的教育观念的落后陈旧,教育方法不当,要么溺爱,要么放任,要么惩罚。从而使孩子出现了叛逆、冷漠、自卑等消极情绪。由于缺少父母的正确示范作用,儿童在自己的社会定位上很难找到一个明确的目标,在今后的道路上很容易走上极端。
(二)学校教育的不合理
学校教育在儿童早期发展的过程中也具有特殊的作用。虽然当时这个孩子默默地回去上课了。但在后期发展看来,当时的沉默的陪伴的确起了效果。儿童开始变得稍微主动了,会主动趴在办公室窗前凝视着你,会来办公室找你聊天,聊今天发生了什么自己觉得有趣的事情…有说有笑,慢慢地,我感觉和她的关系拉近。也许她也是这样觉得?具体感受比较深是后面学校安排我教另一个年级去了。孩子的妈妈在微
信上找到我说“老师,你怎么不教xx?是她不听话?她在家里跟我视频时闹了很久,一直都吵着说想老师”之类的话。其实我也是不舍,毕竟刚和一群孩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本来当时想得不多,也许是家长类似情商高的话吧。
当我经过她的班时,她看着我,眼里的泪水一直在打转。我知道,当时的陪伴滋润到她的心田里,导致她看到我很有共情反应。可是每当一个班主任和孩子关系越来越近时,学校的教育安排却出现了,年轻老师的缺乏。让年轻老师担任重任,一年感情又重新打乱。接连影响着孩子的内心,尤其是“留守儿童”敏感的心理。
学校教育需要老师长期的陪伴去滋润“留守儿童”的心田。让“留守儿童”愿意打开自己的心扉,让“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得到更好的疏导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