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智慧树知到《楹联文化》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道《中国传统文化撷英》章节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智慧树知道《中国传统文化撷英》章节测试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88b281910ef12d2af9e78f.png)
智慧树知道《中国传统文化撷英》章节测试题及参考答案绪论单元测试1、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关于“农耕”、“文学艺术”、“制度规范”、“吃吃喝喝”、“侠精神”说法正确的是()答.全都是文化3、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在特点是()答.连续性.多样性.统一性.包容性-----------------第一章测试-------------------1、人类最早的护体材料是()答:自然物2、在中国,()时代人们开始养蚕获取蚕丝,并能织出较为精美的丝织物。
答.新石器时代3、“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语的本义是()答.染色技术的发现4、“蔽膝”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答:商周5、“被体深邃”这个词,说的是以下哪种服装款式()答.深衣6、秦朝的长冠,形如鹊尾,故俗称“()”答.鹊尾冠7、西汉男女服装,沿袭深衣形式。
外衣里面都有中衣及内衣,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时称“()”。
答:三重衣8、()是魏晋南北朝服饰的特点。
答.民族大融合9、魏晋南北朝时,一种饰物固定在衣服下摆部位,通常以丝织物制成,其特点是上宽下尖形如三角,并层层相叠。
这种饰物是()答.纤10、()是盛唐时候的女装,因为它的衣袖往往宽于袖四尺(1.3米),所以这种衣服被称为“大袖衫”。
答.大袖衫--------------------第二章--------------------问:“烹调之术本于文明而生,非深孕乎文明之种族,则辨味不精,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
中国烹调之妙,亦是表明文明进化之深也。
”这段话是谁说的?()答:孙中山问:豆类的总名,古代叫做“”。
答:菽问:《诗·豳风·七月》:“九月叔苴。
”这里的“苴”指的是()答:麻籽问:以下关于“牛羊豕(猪)说法正确的是(??)答:为大三牲问:以肉加五味煮成的肉汁,这种古代的烹技叫做()。
答:羹问:加工成为极细的肉丝,这种古代的烹技叫做()。
答:脍问:“饮御诸友,炮鳖脍鲤。
联教交流年楹联知识测试试卷
![联教交流年楹联知识测试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190da2c208a1284ac85043da.png)
联教交流年楹联知识测试试卷运城市楹联学会县(市、区)垣曲学校:西型马小学姓名:职务:一、问答题(前3小题各3分,共10分)1、联律通则对楹联的基本规则是如何规定的?2、楹联的平仄对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3、写好一副楹联,除掌握基本规则外,还应注意哪些问题?4、动词或形容词在什么情况下作名词?二、辨析题(每小题3分,共60分)下面的楹联,有的违反了联律通则的要求,请指出其伤病所在:1、心神俱爽乾坤大;耳目全新天地宽。
2、银波万里飞,二尺荧屏,八方学子;伟绩千秋颂,几身汗雨,三十春秋。
3、丙子两党丙寅路;辛亥百年辛卯秋。
4、桂开八月桂花酒;辛亥百年辛卯秋。
5、海峡一国海基会;辛亥百年辛卯秋。
6、党惠三农千家福;民兴百业万户春。
7、五湖四海,人文史事再演义;六欲七情,悲喜离合在心中。
8、喜气盈大地;春风助小康。
9、天下无敌英雄旅;人间有情子弟兵。
10、诚信得福歌盛世;和谐建国唱华年。
11、凤凰城夜市;雪花啤酒街。
12、丰衣足食岁月美;风调雨顺景象新。
13、曲谱和谐春荡韵;酒迎宾客花飘香。
14、和风染绿九州地;圣火常红万里云。
15、铁军鏖战跨河桥;激浪高吟动地摇。
16、八方多受益;四季有甘霖。
17、虎跃山岗岗泛翠;兔蹦平川川变青。
18、日夜不分,谁人可任安康使;功名不计,我辈堪称保护神。
19、垢面蓬头除旧貌;身轻体爽展新姿。
20、与地质同俦,借信息之媒,探神奇之梦;以收藏为本,辟科研之径,登发展之巅。
三、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请选出正确的一组,补在空缺的位置上1、远涉修行,人间自有功名路;,天下谁谙父母心。
A、登高瞭望B、高登瞭望C、高登之际2、,何必对苍天起誓;缆绳难断,依然在大海扬帆。
A、一生常爱B、形影不离C、生死一起3、杂念不消;平心苦练始成仙。
A、无进取B、难度世C、身情乱4、水尽山穷,休言大难千年后;天崩地裂,未料惊涛。
A、三尺浪B、一夜间C、万里狂四、下面两幅联有一副是自对,请用笔标出自对的字或词:(4分)1、读破浣溪沙,无不叹、花开花又落;望穿明月夜,最难堪、梦断梦犹香。
楹联文化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楹联文化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db812b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bb.png)
楹联文化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A. 先秦B. 汉代C. 唐代D. 宋代2. 楹联的“对仗”指的是什么?A. 形式上的对称B. 内容上的对应C. 韵脚上的和谐D. 所有以上3. 以下哪一位不是著名的楹联家?A. 杜甫B. 李白C. 苏轼D. 王安石4. 楹联中常见的“平仄”指的是什么?A. 颜色B. 声音的高低C. 声调的起伏D. 笔画的多少5. 以下哪一项不是楹联的特点?A. 形式对称B. 内容对仗C. 韵脚和谐D. 随意创作6. 楹联的书写通常使用哪种字体?A. 楷书B. 行书C. 草书D. 隶书7. 楹联的悬挂位置通常在哪里?A. 门楣B. 窗户C. 墙壁D. 屋顶8. 以下哪个是楹联的别称?A. 对联B. 诗C. 词D. 赋9. 楹联的创作通常遵循什么原则?A. 随意性B. 规范性C. 创新性D. 传统性10. 以下哪个不是楹联的分类?A. 春联B. 婚联C. 寿联D. 诗联答案:1. B2. D3. B4. C5. D6. A7. A8. A9. B10. 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楹联的创作要求对仗工整,_______,意境深远。
12. 楹联的字数通常为_______字或_______字。
13. 楹联的上下联在_______上要求一致。
14. 楹联的书写一般从_______开始。
15. 楹联的悬挂通常在_______或_______等重要节日。
答案:11. 韵脚和谐12. 五,七13. 韵脚14. 右联15. 春节,中秋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楹联的文化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17. 描述一下楹联的创作过程。
答案:16. 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对仗工整、韵脚和谐、意境深远的特点,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美学追求和智慧。
在现代社会,楹联不仅作为装饰美化环境,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情感表达的方式,它能够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促进文化交流,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智慧树2020大学书法网课课后习题
![智慧树2020大学书法网课课后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8be1ec5280eb6294dc886c70.png)
智慧树2020大学书法网课课后习题绪论单元测试1【单选题】 (10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汉字书写艺术是()A.篆刻B.书法C.美术D.雕刻2【单选题】 (10分)具有时空特征和实用与审美功能,又与中国文化联系最紧密的艺术是()A.书法B.雕塑C.音乐D.绘画3【单选题】 (10分)“字为心画”观提出的作者是()A.王羲之B.顾恺之C.杨雄D.颜真卿4【单选题】 (10分)“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是哪位名人的评价?()A.鲁迅B.林散之C.季羡林D.熊秉明5【单选题】 (10分)书法最典型的表现特征是()A.块面B.颜色C.线条D.立体6【判断题】 (10分)书法是中华文化的国粹,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A.对B.错7【判断题】 (10分)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线条艺术。
A.对B.错8【判断题】 (10分)书法具有实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化功能。
A.对B.错9【判断题】 (10分)书法是艺术而不是文化。
A.错B.对10【判断题】 (10分)美的书法能通过形象而又抽象的线条使欣赏者获得美的享受。
A.错B.对第一章测试1【单选题】 (10分)对古代书画关系作出“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
”判断的唐代书画理论家是()A.张怀瓘B.孙过庭C.颜真卿D.张彦远2【单选题】 (10分)至今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有()A.梵文B.东巴文C.圣书字D.楔形文字3【单选题】 (10分)以下文字不属于象形文字的是()A.东巴文B.甲骨文C.梵文D.圣书字4【单选题】 (10分)中国现今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A.石鼓文B.甲骨文C.金文D.隶书5【单选题】 (10分)甲骨文中的“牛”字以()突出表现了牛的长犄角、和面部等一些有特征性的抽象图案。
A.块面B.颜色C.立体D.线条6【判断题】 (10分)《汉谟拉比法典》中包含有楔形文字。
A.对B.错7【判断题】 (10分)东汉张芝曾说:“唯笔软则奇怪生焉”。
A.错B.对8【判断题】 (10分)宗白华先生曾指出“中国字的起始是象形的”。
楹联知识问答(唐敷伟撰)
![楹联知识问答(唐敷伟撰)](https://img.taocdn.com/s3/m/7a67a676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64.png)
楹联知识问答(唐敷伟撰)1、问:楹联究竟是一种什么文体?答:楹联自形成独立文体以来,已有千余年历史。
可自古以来却没有一个科学的定义,也没有取得与诗歌同等的地位。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楹联不过是雕虫小技而已。
例如,有人说楹联纯属文字游戏,什么“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生烟夕夕多”,在拆字中虽表现出一种机巧,却没有什么思想内涵。
这完全是以偏概全。
文字游戏联在整个楹联中只占极少部分,根本不能代表楹联。
也有人下定义说,楹联就是互为对偶的两行文字。
这种说法简则简矣,可惜失之宽泛。
因为它把所有对偶句都包括进来了。
我们可以说楹联是对偶句,但不能说对偶句就是楹联。
如“前面有蔚蓝的大海,后面有苍翠的高山”,是对偶句,却不是楹联。
更多的人把楹联归入应用文,与收据借条一样看待。
他们只看到楹联实用性这一点,却忽略了其他特性,同样是不妥的。
我们应该把它放到广阔的文化背景中,与其他艺术门类作横向的比较,然后再来给它一个科学的界说。
人们不难发现,它与汉代骈赋、唐代近体诗都有某种亲缘关系,又与汉民族独特习俗密不可分。
根据这些认识,我们不妨给它这么一个界定:楹联是一种以汉字书法为载体、以实用和装饰为目的、以对称为其美学特征、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雅俗共赏的格律文体。
其中既有文学类楹联,也有非文学类楹联。
要提高楹联的文化品位,就应该增强其文学元素,并在思想意境上多下功夫。
2、问:楹联文体是在什么基础上形成的?答:楹联是我们中国独有的文体,它的形成自然离不开我国特有的文化背景。
从宏观来看,大概有这么三大基础:一、以对立统一为思想内涵的哲学基础。
楹联讲究词性相对、结构相对、平仄相对、语意相关,从而组成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这种对立统一的思维模式,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很早就产生了。
被称之为经典的《周易》,从复杂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抽象出阴(代表柔和)和阳(代表刚强)两个基本范畴,用来说明整个世界就是在阴和阳这两种对抗性的物质运动的推移下发展变化着。
7年级楹联试题和答案
![7年级楹联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55a518a6c30c2259019e64.png)
七年级学科素质测评(楹联文化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30分钟)
1.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2.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
3.在楹联中,楹联的前半部分即上联,也被叫做上比或对公。
1. 4.楹联的种类繁多,按其功能和应用场所的不同,大致可分成:胜
迹类、喜庆类、哀挽类、题赠类、行业类、谐讽类六类。
5.《联律通则》中规定的楹联格律六要素即:字句对等、内容相关、词性对品、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形对意联。
6.创作一副合格的楹联作品,首先要牢记楹联创作中的几点禁忌,即__不规则重字_、上强下弱、合掌和失替。
7. 有一副对联是写诸葛亮的,上联是“故国不归,山河未遂中原志”,它的下联应该是忠魂犹在,道路争瞻汉相墓__。
8.“月送花香浮小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写出下联凤摇竹影到幽斋_。
9.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
10.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_春联__、___喜联___、挽联_、_寿联__、装饰联_、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等。
11.楹联要求具备以下特点:一要_字数相等,断句一致__。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_。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_词性相对,位置相同__。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
四要_内容相关,上下衔接_。
智慧树知到《中国传统文化(吉林师范大学)》2020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传统文化(吉林师范大学)》2020章节测试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1e0bbba2161479171128cc.png)
②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
④中华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B
10、单选题:
在我国,之所以产生和存在着各具明显特征的不同区域文化,主要是因为()。
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②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A:源远流长
B: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C:开放的氛围浓郁
D:异彩纷呈
答案:A
第二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
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
A:礼
B:御
C:武
D:射
答案:B
2、单选题:
下列“六经”中哪部已经亡佚()
A:《书》
B:《乐》
C:《诗》
D:《礼》
答案:C
3、单选题: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A:地区文化都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B:民族文化都有地域特征
C:区域文化是在相互借鉴中形成的
D: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答案:A
4、单选题:
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
A:多样性
B:包容性
C:独创性
D:灵活性
答案:C
5、单选题:
我国至今使用的许多民族乐器,如笛子、琵琶、胡琴、腰鼓等,都是从汉代开始有边疆民族陆续传入内地的,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很早就在祖国的艺术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这说明( )。
B:闻一多
C:胡适
D:王国维
答案:C
16、以下不属于龙的形成与起源其他诸说的是( )
楹联问答题
![楹联问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1e70dd23915f804d2b16c1bb.png)
楹联问答题1、你知道什么是楹联吗?答:楹联,也叫对联、对子、对语等,指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木等上对偶的句子,一般由上联、下联和横批组成。
如果是出句应对,出的句子也叫“出句”,应对的句子叫“对句”。
因对联多悬挂在楹柱上,故又称楹联。
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具有群众性、实用性、观赏性等特点。
2、楹联是什么时候产生的?答:楹联也叫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之一,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
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
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
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
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
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跟随华侨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
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3、楹联张贴或悬挂有什么要求?答:楹联的传统贴法是(面向对联)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4、我们说话是有声调的。
现代普通话对汉字的平仄声是怎样区分的?答:普通话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为平声;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为仄声。
5、什么是《联律通则》?其修订稿从什么时候正式实施?答:《联律通则》是由中国楹联学会在前人创作楹联作品所遵循的规责基础上,制订的楹联创作要遵循的基本规则。
楹联问答题
![楹联问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1e70dd23915f804d2b16c1bb.png)
楹联问答题1、你知道什么是楹联吗?答:楹联,也叫对联、对子、对语等,指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木等上对偶的句子,一般由上联、下联和横批组成。
如果是出句应对,出的句子也叫“出句”,应对的句子叫“对句”。
因对联多悬挂在楹柱上,故又称楹联。
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具有群众性、实用性、观赏性等特点。
2、楹联是什么时候产生的?答:楹联也叫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之一,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
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
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
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
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
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跟随华侨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
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3、楹联张贴或悬挂有什么要求?答:楹联的传统贴法是(面向对联)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4、我们说话是有声调的。
现代普通话对汉字的平仄声是怎样区分的?答:普通话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为平声;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为仄声。
5、什么是《联律通则》?其修订稿从什么时候正式实施?答:《联律通则》是由中国楹联学会在前人创作楹联作品所遵循的规责基础上,制订的楹联创作要遵循的基本规则。
楹联考试题
![楹联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446ad4d284254b35eefd3462.png)
楹联考试复习提纲
一、问答题:
1、《联律通则》的基本规则有哪些?
2、《联律通则》对平仄对立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二、请指出下面合掌的词组:()
A、仰首、抬头
B、拜祖、寻根
C、三千载、五百年
D、天地、乾坤
三、在病联后面指出问题:
1、科学发展宏猷起;波浪翻腾大海潮。
2、和风染绿九州地;圣火点燃万里云。
3、重建家园春意暖;高瞻北斗思潮翻。
4、曲谱和谐春荡韵;酒迎宾客花飘香。
5、红梅映雪千家瑞;旭日腾空万里祥。
6、铁军鏖战通天桥;激浪高吟动地谣。
四、请选出正确的一组,补在空缺的位置上:
1、,云开自觉心神亮;
引来源水,船稳何愁鱼鳖惊。
A、驱散迷雾
B、送去清风
C、仰首高空
2、冬夏炎凉,风雨安危,民生苦乐心头挂;
城乡互动,,国运兴衰肩上扛。
A、人民利益
B、粮棉丰收
C、工农并举
五、请指出下面一联的失律处:
舍利通灵,塔笔书经云作纸;
菩萨显圣,山风荡漾月通禅。
六、试对下面出句:
治国安民,党恩无比;
七、试以国庆62年周年为题自撰一副联:
八、去年以来,你讲了多少课时的楹联课,请谈谈你的体会:
注意事项:
1、此次参加考试的对象主要是各县(市、区)和市直已开展楹联教育学校的全体语文教师。
“中国楹联教育基地”学校的语文老师和已评为全国优秀楹联教师的必须全部参加考试。
2、考试时间为2011年12月份。
3、各县(市、区)可把此题复印发到各个学校。
运城市创建中国最佳楹联文化城市领导组办公室
2011年7月15日。
2020智慧树,知到《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章节测试完整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39fb4b80eb6294dd886cc1.png)
2020智慧树,知到《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章节测试完整答案智慧树知到《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下列哪项不属于传统文化的特征?A.传统是延续性的B.传统是指向未来的C.传统是历史的D.传统是革新的答案: 传统是革新的2、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以儒家为主干的文化,辅以道家和佛家。
答案: 对3、国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特指在历史上积淀下来成为传统的、属于中国人的历史文化。
答案: 错4、《易经》是由谁翻译之后传到西方的?A.马可波罗B.郑和C.利玛窦D.魏源答案:利玛窦5、“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
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这句话是谁提出的?A.林则徐B.梁启超C.康有为D.司马迁答案:梁启超第二章1、中华文化是在半封闭的大河大陆型原始协作农业自然经济以及( )的宗法分封制的基础上而产生的,这体现在夏、商、周三代的社会文化形态。
A.母系氏族B.分封制C.父系氏族D.家国一体答案: 家国一体2、近代中国人则通过对比东方农业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从这两种文化生态的差异中,对自己文化的特质重新加以认识。
答案: 对3、孔子开创了古代中国的“私学”传统,主张并实行“有教无类”,不分贫富和地区,对各类学生都采取( )的态度。
A.因材施教B.诲人不倦C.寓教于乐D.不耻下问答案:因材施教4、墨子提倡以“三表”作为判断是非真假的标准。
这“三表”是本、原、用。
答案: 对5、“文景之治”时期,儒生贾谊曾指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始皇暴毙B.边患日重C.仁义不施答案: 仁义不施6、两汉时期,代表性的文章来自两位司马,一个是司马迁,还有一位是( )。
A.司马相如B.司马徽C.司马懿答案:司马相如7、汉学学风,即“经学学风”,与后世( )成为古代中国两大学风的代表。
A.明代心学学风B.宋代理学学风C.唐代诗学学风答案: 宋代理学学风8、道教创立后逐渐分为两大流派,一支为太平道;另一支为天师道,也称“五斗米道”。
中国文化专题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文化专题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华东师范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3f79dace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b8.png)
中国文化专题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汉字中以“示”做偏旁的字,一般与祭祀等意义有关。
()答案:对2.“妻”的甲骨文字形蕴含了古代的抢婚风俗。
()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宗法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有利于国家走向大一统,并维护王朝的统一。
主要是因为它()答案:嫡长子继承制2.古希腊之所以没有形成中国式的宗法制度,主要是因为()答案:自然地理环境3.中国宗法制度中的五礼不包括哪种?()答案:问候礼4.下列不属于周公历史贡献的一项是()答案:继承王位5.明朝嘉靖朝的“大礼议”事件属于什么性质?()答案:小宗入继大宗6.在传统社会中,理想的女性形象是贤妻良母,作为一个贤妻良母,不应该做的是:()。
答案:如果丈夫有家庭暴力,就离婚再嫁;7.在传统的宗法制社会中,对女性的道德(贞操)要求越来越高,是因为()。
答案:女性地位低,人身不自由;8.“华夏”一词最早记录于()答案:《尚书》9.“中国”一词最早见于()答案:《何尊》10.何尊的铸造时间是()答案:西周早期第二章测试1.《说文解字》的重要意义不包括()。
答案:是中国第一部古汉语词典2.“六书”是古人创造文字时采用的六种构造方法。
()答案:错3.蔡伦是最早发明造纸术的人。
()答案:错4.武则天称帝时,并没有线装书。
()答案:对5.如果某画家要以“关公夜读《春秋》”为主题作画,关公手里的《春秋》应该画成包背装。
()答案:错6.中国艺术的起源,是书画同源的。
相传伏羲画卦,仓颉造字。
中文最初是象形文字,像日、月、木、火、子、鱼这些字,最初也跟图画无异。
根据汉字的六义,我们现在通用的汉字中,数量最多的是:()答案:形声字7.按照许慎《说文解字·叙》中的“六书”归类,“钟”是一个()字。
答案:形声8.按照许慎《说文解字·叙》中的“六书”归类,“病”是一个()字。
2020智慧树知道网课《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2020智慧树知道网课《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6fee04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10.png)
2020智慧树知道网课《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第一章测试1【判断题】(10分)人类社会所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叫文化,这是狭义的文化概念。
()A.对B.错2【判断题】(10分)西方讲文化,CULTURE,它原来的含义是一种栽培、培养,文化就是一种培养,具体讲就是培养人的。
()A.错B.对3【判断题】(10分)文化传统是形而上的道,传统文化是形而下的器;道在器中,器不离道。
()A.错B.对4【判断题】(10分)抛弃不合理的,传统方不致一足落网而全身受缚;接受合理的,传统始得与现实相安无事。
所以马克思说“一切合理的,都应该成为现实的。
”()A.对B.错5【判断题】(10分)科学的现代化,必然会带来人文与社会的进步。
()A.错B.对6【判断题】(10分)人文学科求美,社会学科求善,这与自然科学求真是不完全一致的。
()A.错B.对7【判断题】(10分)中国文人做学问有三个要点,即文学有三要:“不读《春秋》,不能忘世;不敬《老庄》,不能涉世;不参禅,不能出世。
”()A.错B.对8【判断题】(10分)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直接导致专制政体的早熟和长期延续,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发展。
()A.对B.错9【单选题】(10分)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
()A.科技文化B.制度文化C.政治文化D.科学文化10【单选题】(10分)“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句话出自:()A.《大学》B.《诗经》C.《易经》D. 《庄子》。
完整版对联知识及练习题已整理有答案
![完整版对联知识及练习题已整理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60464bc8d376eeafaa310e.png)
14、品对联,填成语。下面是蒲松龄借项羽勾践以自勉的一副对联。请根据上联,在下联横线上填 写恰当的成语。
上联: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下联: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15、 下面是旅居台湾的孔子第77代嫡传孙孔德成写给在大陆的二姐的对联中的上联,请为它选填下 联。
7、有人看了《西游记》后,出了一幅上联。请你结合《水浒传》中的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化险为夷,师徒取得真佛经下联:
&这幅对联有一处不妥,请修改下联。
上联:吴敬梓冷眼观世,《儒林外史》讽丑恶;下联:深情怀旧周树人,《朝花夕拾》忆往昔。
9•下列对联分别赞颂了我国的哪位人物,并写出与之相关的成语或诗句。
A•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赞颂的人是相关成语
对联探究活动
一、对联简史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
“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
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
蒲松龄少时几次赴考都名落孙山,于是愤而放弃科举转而著文。为激励自己,书一联刻于铜镇尺上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0猜字联
上联:
下联:炉熄火尽
11、春联:横批:天马行空
上联:跃马迎春春风扑面
12、喜联: 上联:长天欢翔比翼鸟
13、挽联: 上联:伟绩丰功垂青史 上联:如松如柏三尺讲台绿四季
楹联知识竞赛测试题
![楹联知识竞赛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3e867d7f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cc.png)
楹联知识比赛测试题1 / 2柳城高中楹联知识比赛测试题( 全卷五个大题,共 23 个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题号 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填空题(每题2 分,共 20 分)1. 在楹联术语中,往常将一副春联上下联的最末一个字称为 _____________。
2. 在楹联术语中,楹联的前半部分即上联,也被叫做上比或 ________。
3. 楹联的种类众多, 按其功能和应用处所的不一样, 大概可分红:胜迹类、 ____________、谐讽类、 _____________、题赠类、 _____________六类。
4. 《联律公则》中规定的楹联格律六因素即: _____________、内容有关、_____________、构造相当、节奏相应、 ________________。
5. 创作一副合格的楹联作品,第一要切记楹联创作中的几点禁忌,即 __________、上强下弱、 ______________和失替。
二 .选择题(每题 2分,共 20分)1. 若是今日恰逢你的爷爷或奶奶做寿,请你从下边四副春联中选一副送给他 ( 她) 。
()A. 依山傍水景中胜境 ;坐北朝南函里新居B.红梅点点 ;春意浓浓C. 福气洋洋如东海 ;鹤寿悠悠似南山D. 先人却向书中见 ;男子要为天下奇2. 有一副春联是写诸葛亮的,上联是“故国不归,河山未遂中原志” ,它的下联应当是 ()A.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B. 刚正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C. 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时令D.忠魂犹在,道路争瞻汉相墓3. 为 2005 年春节晚会上出现的一副春联的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选配下联,最合适的一项为哪一项( )A.五千年盛世欣太平今日B.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C.九万里中华创锦绣将来 D.十三亿尧舜建古国文明4. 下边是福州市“城市名片” 春联搜集活动的获奖作品.其下联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是()上联:商贸繁华两塔擎天光禹域下联:口口口口三山载福毓榕城A. 地灵人杰B. 四时如春C. 人文鼎盛D.海西明珠5. “月送花香浮小院”是一副春联的上联,请选出下联中最好的一句( ) A .绿叶红花映山前 B .风摇竹影到幽斋 C .梦随春风到天明D.风吹萤火到满园6. 剖析下边所给春联采纳了哪一种遣辞技巧()上联:树上露水长滴,春郎堕泪 下联:村边云影半遮,月妹害羞 A. 假称 B. 比较C. 绵延D.借代7. 福州乌山的琵琶亭有一副,上联是:一弹流水一弹月。
智慧树2020大学书法网课课后习题
![智慧树2020大学书法网课课后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8be1ec5280eb6294dc886c70.png)
智慧树2020大学书法网课课后习题绪论单元测试1【单选题】 (10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汉字书写艺术是()A.篆刻B.书法C.美术D.雕刻2【单选题】 (10分)具有时空特征和实用与审美功能,又与中国文化联系最紧密的艺术是()A.书法B.雕塑C.音乐D.绘画3【单选题】 (10分)“字为心画”观提出的作者是()A.王羲之B.顾恺之C.杨雄D.颜真卿4【单选题】 (10分)“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是哪位名人的评价?()A.鲁迅B.林散之C.季羡林D.熊秉明5【单选题】 (10分)书法最典型的表现特征是()A.块面B.颜色C.线条D.立体6【判断题】 (10分)书法是中华文化的国粹,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A.对B.错7【判断题】 (10分)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线条艺术。
A.对B.错8【判断题】 (10分)书法具有实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化功能。
A.对B.错9【判断题】 (10分)书法是艺术而不是文化。
A.错B.对10【判断题】 (10分)美的书法能通过形象而又抽象的线条使欣赏者获得美的享受。
A.错B.对第一章测试1【单选题】 (10分)对古代书画关系作出“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
”判断的唐代书画理论家是()A.张怀瓘B.孙过庭C.颜真卿D.张彦远2【单选题】 (10分)至今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有()A.梵文B.东巴文C.圣书字D.楔形文字3【单选题】 (10分)以下文字不属于象形文字的是()A.东巴文B.甲骨文C.梵文D.圣书字4【单选题】 (10分)中国现今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A.石鼓文B.甲骨文C.金文D.隶书5【单选题】 (10分)甲骨文中的“牛”字以()突出表现了牛的长犄角、和面部等一些有特征性的抽象图案。
A.块面B.颜色C.立体D.线条6【判断题】 (10分)《汉谟拉比法典》中包含有楔形文字。
A.对B.错7【判断题】 (10分)东汉张芝曾说:“唯笔软则奇怪生焉”。
A.错B.对8【判断题】 (10分)宗白华先生曾指出“中国字的起始是象形的”。
2020智慧树知到《中华国学》章节测试题【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中华国学》章节测试题【完整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1de5fe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f4.png)
2020智慧树知到《中华国学》章节测试题【完整答案】2020智慧树知到《中华国学》章节测试题【完整答案】2020智慧树知到《中华国学》章节测试答案第1章单元测试1、“中华国学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学术。
”对这句话的解释不妥当的一项是:答案:“中华”一词主要是种族概念2、当前流行的国学概论著作主要有三种形式。
下面哪一项不在这三种形式之内:答案:以经学为中心的形式3、关于本课程的宗旨,下面哪一种阐述最为妥当:答案:发掘和阐述中华民族的传统知识,为现实生活提供借鉴4、关于本课程内容的基本格局,下面哪两种表述比较合适:答案:先秦时代以诸子学说为核心、秦汉以后以儒道佛三教为框架5、从“导论”的内容看,本课程最突出的特色是:答案:思想性强,可以丰富人生智慧6、阅读下面的史料:武王崩三監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將黜殷作大誥王若曰猷大誥爾多邦越爾禦事弗吊天降割於我家不少延洪惟我幼沖人嗣無疆大曆服弗造哲迪民康根据上述史料,下面哪一条最能概括其中心思想:答案:周公诰命诸侯:周人的统治遭遇了危机第2章单元测试1、《易经》这部古老的文献,最初主要用于:答案:蓍筮2、我们今天所见的《易经》,是由多少卦、多少爻组成的:答案: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3、在汉代,以京房为代表的易学家继承了“易传”的传统,发展出一套繁琐复杂的方法,用以推算祸福吉凶。
这种方法被称为:答案:象数易学4、义理易学是中国易学的学术流派之一。
“义”是卦象、卦辞的含义,“理”是道理、真理,义理易学就是着重探讨《易经》卦义和道理的学说。
义理易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答案:王弼5、上古时代的人们用乌龟的腹甲,经过特殊工艺处理,放在火上炙烤,然后根据龟甲显示出的兆纹判断吉凶。
这种方法被称为:答案:龟卜6、有了需要占卜的事情,人们把事先准备好的卜甲取出,放在火上炙烤。
经过炙烤的龟甲,表面呈现出一些细微的裂纹,人们认为这是:答案:龟兆7、按照周代筮法的规则,4和5为少数,为阳;8和9为多数,为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智慧树知到《楹联文化》章节测试【完整答案】2020智慧树,知到《楹联文化》章节测试完整答案绪论1.【单选题】上联:撑天拄地两行字下联:( )A. 春满乾坤福满门B. 纳古涵今一副联正确答案:纳古涵今一副联对应章节第一章1.【单选题】对联的别称很多,下面是对联别称的是:( )A. 下支B. 横额C. 楹联D. 上支正确答案:楹联2.【单选题】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有在大门两侧张贴桃符的习俗,上面书画神荼和( )二神来避邪。
A. 郁垒B. 秦叔宝C. 尉迟敬德D. 孟昶正确答案:郁垒3.【单选题】对联最根本的特征是( )A. 民族性B. 对称性C. 实用性D. 开放性正确答案:对称性4.【单选题】楹联发源于我国古诗的对偶句,始创于( )时期。
A. 五代B. 唐宋C. 元朝D. 隋朝正确答案:五代5.【单选题】 ( )的昆明大观楼长联共计180个字A. 袁枚B. 邓石如C. 徐渭D. 孙髯翁正确答案:孙髯翁6.【判断题】“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作者是孟昶。
( )A. 对B. 错正确答案:对7.【判断题】“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那是清代的事。
人们开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
( )A. 对B. 错正确答案:错8.【判断题】梁章钜的《楹联丛话》是清代楹联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 )A. 对B. 错正确答案:对9.【判断题】朱元璋为一个阉猪的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
( )A. 对B. 错正确答案:对10.【判断题】 2002年,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A. 对B. 错正确答案:错对应章节第二章1.【判断题】春联是对联重要的一种形式,也是最常见的对联。
它的内容多是赞美新春的美景,祝愿人们美好生活,歌颂大好形势。
A. 对B. 错正确答案:对2.【判断题】“山水联”中的“山水”,指的是天然的经雕琢的自然风景区,它们以各自特有的地形地貌,构成千姿百态的形象,“山水联”就是对其作出生动的描绘和反映。
A. 对B. 错正确答案:错3.【判断题】最早的园林对联是“十字水中分岛屿,数重花外见楼台。
”A. 对B. 错正确答案:对4.【判断题】“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这副对联是古迹联。
A. 对B. 错正确答案:错5.【判断题】寿联,尽管以祝贺,颂扬为主,在写作中也要把握住用语的分寸,格调既不能低沉,也不能不切实际的浮夸,要突出寿主的特征,具有乐观向上的情调。
A. 对B. 错正确答案:对6.【判断题】“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是一副名胜联。
A. 对B. 错正确答案:错7.【判断题】自挽联是死者生前自己写的,这有些类似西方流行的自撰墓志铭。
A. 对B. 错正确答案:对8.【判断题】“天壤薄正郎,节见穷时,各有清名闻海内;乾坤扶正气,神伤雨夜,好凭血债索辽东”这是郁达夫先生挽其兄郁华的对联。
A. 对B. 错正确答案:对9.【判断题】“梦且得官原瑞物,呼之为寿亦佳名”这是一副贺联。
A. 对B. 错正确答案:错10.【判断题】谐语联是一些诙谐风趣、滑稽可笑的对联,可以说是联林中的一片“笑林”。
凡谐语联必有两个特点,一是巧妙;一是有趣。
A. 对B. 错正确答案:对对应章节第三章1.【单选题】把对联定位为融合了诗词曲赋以及古文的“边缘文体”的是谁在《联学管窥》一文提出的。
A. 马萧萧B. 常江C. 叶子彤D. 刘太品正确答案:刘太品2.【单选题】陶行知自题:“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的格调就是:( )A. 格调如诗B. 格调如词D. 格调如文正确答案:格调如文3.【单选题】 ( )在《对联话》书中所记与老师朱恂叔一段对话:“又问:“数句层累而下,亦如作诗之平仄相间否?”曰:“非也。
一联即长至十句,出幅前九句落脚皆平声,后一句落脚仄声,对幅反是,此其别也。
””揭示了当今长联句脚规则之一“朱氏规则”A. 梁章钜B. 吴恭亨C. 李天根D. 常江正确答案:吴恭亨4.【判断题】字句对等要求一副楹联的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孙英先生题的“旭景卿云今又是;春花秋月日方长。
”是上下联各七个字,字句对等。
A. 对B. 错正确答案:对5.【单选题】清邓廷祯题贡院明远楼联:“楼起层霄,是明目达窗之地;星辉文曲,看笔歌墨舞而来。
”中“地与来”相对属于:( )A.“实对实”B. 对品D. 转品正确答案:异类对6.【单选题】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王夫之在五十一岁时的自题湘西草堂联:“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
”上下联成对是因为:( )A. 词性相同而成对B. 符合传统属对C. 转品成对D. 词性对从宽正确答案:转品成对7.【单选题】清人成格的对联“花竹一庭,是亦中人十家产;轩窗四壁,可无广厦万间心?”在结构上自然成对,因为:( )A. 结构一致B. 当句自对C. 合乎规律或习惯D. 用词和句式结构相统一正确答案:合乎规律或习惯8.【单选题】张之洞在陶然亭会饮以“果然一点不相干”对时人一句诗“树已半寻休纵斧”。
联中“树”、“果”皆草木类;“已”、“然”皆虚字;“半”、“一”皆数字;“寻”、“点”皆转义为动词;“休”“不”皆虚字;“纵”、“相”皆虚字;“斧”、“干”则为古代兵器。
以土语对诗句不拘一格构成了一副:( )A. 流水对B. 无情对C. 自成对D. 嵌字对正确答案:无情对9.【单选题】白城文苑(抗日将领万福麟故居)大门上悬挂有孙英撰、朱关田书的联“当年剑气横飞八百里;今日文风直越五千年”,此联犯了忌:( )A. 合掌B. 不规则重字C. 三平尾正确答案:不规则重字10.【判断题】七言联在平仄可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只要上联尾字用仄声,下联尾字用平声就好。
A. 对B. 错正确答案:错对应章节第四章1.【多选题】宽对与严对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
A. 词性放宽B. 结构放宽C. 节奏放宽D. 平仄放宽正确答案:词性放宽###结构放宽###节奏放宽2.【多选题】从上下联的联系形式上,楹联的对仗可以分为( )。
A. 正对B. 反对C. 串对D. 借对正确答案:正对###反对###串对3.【单选题】“江月不随流水去,天风直送海涛来”一联属于( )。
A. 正对、严对B. 正对、宽对C. 反对、严对D. 反对、宽对正确答案:正对、严对4.【单选题】以下联中,不属于正对的是( )。
A. 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B.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C. 祖国有天皆丽日;神州无地不春风D. 高处何如低处好;下来还比上来难正确答案: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5.【单选题】“英名盖世三岔口,杰作惊天十字坡”一联中出现了( )。
A. 文名对B. 书名对C. 戏名对D. 曲牌名对正确答案:戏名对6.【单选题】“风吹不响铃儿草,雨打无声鼓子花”一联中出现了( )。
A. 药名对B. 书名对C. 地名对D. 文名对正确答案:药名对7.【单选题】“到此已穷千里目,谁知才上一层楼”一联体现了串对中的( )。
A. 转折关系B. 承接关系C. 因果关系D. 条件关系正确答案:转折关系8.【单选题】“播春收秋门第,描山绣水人家”属于( )。
A. 一字自对B. 两字自对C. 多字自对D. 全联自对正确答案:两字自对9.【多选题】关于借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借对是一种特殊的对仗技巧,它通过借义、借音,达到对仗工整的艺术效果。
B. 一般情况,借对只在联中一支内出现,或者是上联,或者是下联。
C. 即使是上下联都有借对的联,也都各自成对,即两个借用的字,不在上下联同一位置上。
D. 借对的目的在于严谨的对仗。
正确答案:借对是一种特殊的对仗技巧,它通过借义、借音,达到对仗工整的艺术效果。
###一般情况,借对只在联中一支内出现,或者是上联,或者是下联。
###即使是上下联都有借对的联,也都各自成对,即两个借用的字,不在上下联同一位置上。
###借对的目的在于严谨的对仗。
10.【多选题】关于无情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无情对的对仗可以只求字面对仗。
B. 无情对的对仗可以广用辞格。
C. 出对句意思差别越大,越有趣。
D. 无情对的喜剧效果出在对句上。
正确答案:无情对的对仗可以只求字面对仗。
###无情对的对仗可以广用辞格。
###出对句意思差别越大,越有趣。
###无情对的喜剧效果出在对句上。
对应章节第五章1.【判断题】“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中今读平声的古入声字是“泊”。
A. 对B. 错正确答案:对2.【判断题】“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中今读平声的古入声字是“时”。
A. 对B. 错正确答案:错3.【判断题】“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中今读平声的古入声字是“来”。
A. 对B. 错正确答案:错4.【判断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今读平声的古入声字是“啄”。
A. 对B. 错正确答案:对5.【判断题】“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中今读平声的古入声字是“笛”。
A. 对B. 错正确答案:对6.【单选题】下面楹联中今读平声的古入声字是:魏武挥鞭,横扫千军如卷席;陈王奋起,无非一念救苍生。
A. 挥B. 军C. 席D. 非正确答案:席7.【单选题】下面楹联中今读平声的古入声字是:疏百川而治泗淮,家门三过;颁九鼎而兴华夏,万国独尊。
A. 而B. 淮C. 兴D. 国正确答案:国8.【单选题】下面楹联中今读平声的古入声字是:有山有水有亭林,映带左右;可咏可觞可丝竹,怀抱古今。
A. 亭B. 觞C. 竹D. 今正确答案:竹9.【单选题】下面楹联中今读平声的古入声字是:具大慈悲,悯世忧天当不让;是真信仰,求神拜佛又何妨。
A. 悲B. 当C. 神D. 佛正确答案:佛10.【单选题】下面诗句中的平仄两读字“看”读仄声的是:A.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B.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C.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D.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正确答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对应章节第六章1.【单选题】“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地为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这副对联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A. 夸张B. 比拟C. 比喻D. 通感正确答案:夸张2.【单选题】“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这副对联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A. 通感B. 比拟C. 比喻D. 夸张正确答案:比拟3.【单选题】“一弯西子臂;七窍比干心。
”这副对联运用的比喻是属于( )A. 明喻B. 暗喻D. 博喻正确答案:借喻4.【单选题】“皂荚倒悬千锭墨,芭蕉斜卷一封书”这副对联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A. 通感B. 比拟C. 比喻D. 夸张正确答案:比喻5.【单选题】“秋色满东南,自赤壁以来,与客泛舟无此乐;大江流日夜,问青莲而后,举杯邀月更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