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古诗
【高清】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文必背 原文-注释-译文-赏析-作者简介

春晓【一下】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闻:听见。
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后入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
《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首句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到惜春。
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孟浩然(689年-740年),唐代诗人。
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
诗与王维并称“王孟”,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7赠汪伦【一下】汪伦:李白的朋友。
踏歌:唐代一种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
不及:不如。
李白坐上小船刚要离开,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桃花潭水即使深有千尺,也比不上汪伦相送之情。
此诗为汪伦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李白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
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
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
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
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下此诗赠给汪伦。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李白信手拈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8静夜思【一下】静夜思:安静的夜晚产生的思绪。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全册古诗+译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全册古诗+译文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1、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2、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3、啼鸟:鸟的啼叫声。
4、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1、汪伦:李白的朋友。
2、踏歌:唐代一作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3、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4、深千尺: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5、不及:不如。
译文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1、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2、疑:好像。
3、举头:抬头。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寻:寻访。
2、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一般指的是贤士。
3、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4、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
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5、言:回答,说。
6、云深:指山上的云雾。
处:行踪,所在。
译文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1、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艇:船。
2、白莲:白色的莲花。
3、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4、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下册必背古诗13首详细讲解及欣赏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必背古诗13首一年级上册(6首) (1)1、咏鹅 (1)2、江南 (2)3、画 (3)4、古朗月行(节选) (3)5、风 (4)6、悯农(其二) (4)一年级下册(7首) (5)1、春晓 (5)2、赠汪伦 (6)3、静夜思 (7)4、寻隐者不遇 (8)5、小池 (8)6、池上 (9)7、画鸡 (10)一年级上册(6首)1、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1.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2.项:颈的后部。
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简析】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
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
“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
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
“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
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
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
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
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
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有被杀、自杀、逃匿不知所终等传说。
2、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汉乐府:原是汉初采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
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必背古诗20首

1一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20首1.江南 (汉hàn 乐yuè府f ǔ)江jiāng 南nán 可kě采cǎi 莲lián , 莲lián 叶yè何hé田tián 田tián 。
鱼yú戏x ì莲lián 叶yè间jiān 。
鱼yú戏x ì莲lián 叶yè东dōng, 鱼yú戏x ì莲lián 叶yè西x ī, 鱼yú戏x ì莲lián 叶yè南nán , 鱼yú戏x ì莲lián 叶yè北běi 。
2.敕勒歌 (北běi 朝cháo 民mín 歌gē)敕chì勒l è川chuān , 阴山yīnshān 下xià。
天tiān 似s ì穹庐qiónglú,笼盖lónggài 四野s ìy ě。
天苍苍tiāncāngcāng,野yě茫茫mángmáng,风fēng 吹chuī草cǎo 低d ī见xiàn 牛niú羊yáng。
3.咏鹅(骆luò宾bīn 王wáng ) 鹅é,鹅é,鹅é, 曲qǔ项xiàng 向xiàng 天tiān 歌gē。
白bái 毛máo 浮f ú绿l ǜ水shuǐ, 红hóng 掌zhǎng 拨bō清qīng 波bō。
4.风 (李l ǐ峤qiáo) 解jiě落luò三sān 秋qiū叶yè,能néng 开kāi 二èr 月yuè花huā。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要求背诵内容(拼音版)

一年级下册要求背诵内容一、古诗1、春chūn晓xiǎo(唐tánɡ)孟mènɡ浩hào然rán春chūn眠mián不bù觉jué晓xiǎo,处chù处chù闻wén啼tí鸟niǎo。
夜yè来lái风fēnɡ雨yǔ声shēnɡ,花huā落luò知zhī多duō少shǎo。
2、赠zènɡ汪wānɡ伦lún(唐tánɡ)李lǐ白bái李lǐ白bái乘chénɡ舟zhōu将jiānɡ欲yù行xínɡ,忽hū闻wén岸àn上shɑnɡ踏tà歌ɡē声shēnɡ。
桃táo花huā潭tán水shuǐ深shēn千qiān尺chǐ,不bù及jí汪wānɡ伦lún送sònɡ我wǒ情qínɡ。
3、静jìnɡ夜yè思sī(唐tánɡ)李lǐ白bái床chuánɡ前qián明mínɡ月yuè光ɡuānɡ,疑yí是shì地dì上shànɡ霜shuānɡ。
举jǔ头tóu望wànɡ明mínɡ月yuè,低dī头tóu思sī故ɡù乡xiānɡ。
4、寻xún隐yǐn者zhě不bù遇yù(唐tánɡ)贾jiǎ岛dǎo松sōnɡ下xià问wèn童tónɡ子zǐ,言yán师shī采cǎi药yào去qù。
只zhǐ在zài此cǐ山shān中zhōnɡ,云yún深shēn不bù知zhī处chù。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15首

一年级下册必背古诗15首1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2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4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5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6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8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9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0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1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2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14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5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部编版一至六年级古诗词和日积月累

部编版一至六年级古诗词和日积月累最新部编版一至六年级古诗词和日积月累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和日积月累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画唐•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悯农(其二)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咏雪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中都不见。
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语文园地(四)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刻千金,寸金难买寸岁月。
语文场地(五)前后摆布,工具南北。
早晨起来,面向太阳。
前面是(东),后面是(西)。
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2童谣中的反义词:前--后左--右东--西南--北语文园地(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语文场地(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扶摇直上,更进一步。
名言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2树高百尺叶落归根3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4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5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6忠实传家久诗书继世长7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8桂林山水甲天下9上有天国下有苏杭10五岳返来不看山,黄山返来不看岳311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12志当存高远----诫外生书13有志不在年高---传家宝4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和穷年累月第一单元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叮咚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第二单元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第三单元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第四单元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孺子,言师采药去。
部编一年级下册古诗词必背

部编一年级下册古诗词必背一年级下册的古诗词是学生接触中国古典文学的初步,以下是一些必背的古诗词,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和记忆:1.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 《绝句》(其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7. 《绝句》(其二)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8.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9.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0. 《悯农》(其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1. 《悯农》(其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2. 《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些古诗词涵盖了自然景观、人文情感、生活哲理等多个方面,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有着重要作用。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背诵,体会诗词的韵味和深意。
一年级上下册古诗全部

部编版一年级上下册古诗一年级上册《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解析:这首诗以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开头连续三个“鹅”字,既突出了鹅的声响美,又表现出儿童对鹅的喜爱之情。
“曲项向天歌”,描写鹅弯曲着脖子朝天鸣叫的姿态。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写鹅白色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动着清澈的水波,色彩对比鲜明,展现出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
《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解析:这是一首采莲歌,描绘了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热闹欢乐场面。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点明了采莲的地点和莲叶的茂盛。
“鱼戏莲叶间”及后面几句,通过反复咏唱鱼儿在莲叶间嬉戏的情景,表现出鱼儿的欢快和自由,也从侧面反映出江南水乡的富饶和美丽。
一年级下册《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的绚丽图景。
“春眠不觉晓”,表现了春天夜晚的宁静和人们在春天里的慵懒。
“处处闻啼鸟”,通过听觉描写,展现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夜来风雨声”,回忆夜里的风雨声,给人一种静谧而又带有一丝惆怅的感觉。
“花落知多少”,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感慨和对落花的怜惜之情。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解析:这首诗讲述了李白即将乘船离开时,好友汪伦踏着歌声前来送行的故事。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生动地描绘出了诗人即将启程时的场景和意外听到汪伦送行歌声的惊喜。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用夸张的手法,将桃花潭水的深度与汪伦对诗人的情谊进行对比,突出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
新部编版一至六年级古诗词和日积月累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和日积月累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画唐·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悯农(其二)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咏雪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中都不见。
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日积月累语文园地(四)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语文园地(五)前后左右,东西南北。
早晨起来,面向太阳。
前面是(东),后面是(西)。
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儿歌中的反义词:语文园地(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语文园地(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名言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2树高百尺叶落归根3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4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5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6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7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8桂林山水甲天下9上有天堂下有苏杭10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11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12志当存高远----诫外生书13有志不在年高---传家宝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和日积月累第一单元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叮咚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第二单元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第三单元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第四单元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第五单元歇后语: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芝麻开花——节节高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第六单元天气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知识点一、笔画笔顺二、会写的字及组词首:首先首长元首采:采用采花开采无:有无无力无心尖:笔尖刀尖尖刀树:大树树叶树苗爱:爱心可爱爱护角:牛角羊角号角二、会认字及组词踪zōng(踪迹)(失踪)迹jì(足迹)(踪迹)浮fú(浮萍)(漂浮)萍píng(萍踪)(萍水相逢) 泉quán(泉水)(甘泉)流liú(流水)(流汗)柔róu(温柔)(柔弱)露lù(露水)(露珠)四、多音字露lù(露珠) lòu(露面)角jiǎo(牛角)jué(角色)藏cáng(藏身)zàng (西藏)五、易写错的字首:下边是“自”,不要写成“白”。
无:第三笔竖撇与第一笔横相连,不要写成“元”。
树:中间“又”的第二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爱∴中间是,不要写成“一”。
尖:上部第一笔是“|”,不要写成“」”。
六、近义词立—站捕—捉闭—关踪迹—足迹七、反义词藏—露细—粗爱—恨闭—开八、词语解释白莲:白色的莲花。
踪迹:本文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九、背诵古诗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十、教材分析《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
《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
图文解读点击图片,查看大图▼▼▼▼同步练习参考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元首)(文采)(有无)(果树)(爱国)(尖刀)(角度)(踪迹)(漂浮)(清泉)(柔和)(甘露)二、根据拼音写出偏旁。
(木)(艹)(氵)(⻗)三、给下面的字分类。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学必背古诗75首原文【2019新人教部编版】

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新课标)1 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2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 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4 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 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 凉州词(唐)王之焕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 登鹳雀楼(唐)王之焕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 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1 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2 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 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19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部编版语文一至六年级下册古诗词与日积月累

部编版语文一至六年级下册古诗词汇总及日积月累一年级下册文中古诗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一年级下册日积月累语文园地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叮咚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语文园地二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语文园地三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语文园地四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语文园地五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竹篮打水——一场空芝麻开花——节节高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语文园地六朝不霞出门,晚霞行千里。
有雨山戴帽,无雨半山腰。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要来到。
语文园地七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荀子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董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董其昌语文园地八画鸡明唐寅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白雪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二年级上册文中古诗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二年级上册日积月累语文园地一赋得古原草送别(不是节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语文园地二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语文园地三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部编版一年级必背古诗词

部编版一年级必背古诗词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7首详细讲解及欣赏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7首1、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1.春晓:春天的早晨。
2.晓:天亮。
3.不觉晓:不知不觉地天亮了。
4.闻:听。
5.闻啼鸟:听见鸟叫。
【简析】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
唐代诗人。
他写的田园山水诗很有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首句“春眠不觉晓”,第一字就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
“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
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醒。
此句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
次句“处处闻啼鸟”写春景,春天早晨的鸟语。
“处处”是四面八方的意思。
鸟噪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闻啼鸟”即“闻鸟啼”,古诗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
这两句是说:春天来了,我睡得真甜,不知不觉天已大亮。
一觉醒来,只听见处处有鸟儿在歌唱。
第三、四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然后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
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
惜春也是爱春,喜悦是全诗的基调。
本诗写春景,不是写所见,而是写所闻及所想。
诗人把自己的听觉感受写出来,然后由读者体味、再现诗人描绘的意境。
构思巧妙,很有情趣。
2、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
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简析】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
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
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
“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
部编版1-3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汇总,让孩子提前预习

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悯农(其一)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其二)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最新部编版一至六年级古诗词和日积月累

最新部编版一至六年级古诗词和日积月累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和日积月累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画唐•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悯农(其二)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咏雪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中都不见。
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语文园地(四)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语文园地(五)前后左右,东西南北。
早晨起来,面向太阳。
前面是(东),后面是(西)。
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儿歌中的反义词:前--后左--右东--西南--北语文园地(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语文园地(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名言1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2 树高百尺叶落归根3 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4 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5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6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7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8 桂林山水甲天下9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10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11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12 志当存高远----诫外生书13 有志不在年高---传家宝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和日积月累第一单元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叮咚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第二单元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第三单元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第四单元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内容汇总(古诗、课文、日积月累)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1]疑:怀疑,以为。
[2]举:抬、仰。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池上》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①撑(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进。
②莲:诗中指白荷花结的莲蓬。
③解:明白,懂得。
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④浮萍:一种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头。
《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释】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
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翻译】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赏析】这首诗小巧、精致,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
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
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
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
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
这本来很寻常,然而作者却凭空加一“惜”字,说好像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吝啬地舍不得多流一点儿。
于是这句诗就立刻飞动起来,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第二句,写树阴在晴朗柔和的风光里,遮住水面这也是极平常之事,可诗人加一“爱”字,似乎用她的阴凉盖住小池,以免水分蒸发而干涸,这样就化无情为有情了。
而且,诗舍形取影,重点表现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灵。
三、四句把焦点缩小,写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古诗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古诗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的古诗包括《春晓》、《赠汪伦》、《静夜思》、《寻隐者不遇》、《池上》和《小池》。
以下是这些古诗的原文和译文:
1.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2.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3.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译文: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
5. 《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6. 《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如需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的古诗及其注释和译文,建议查阅教材或教辅资料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注释:1、春晓:春天的旱晨。
2、闻:听见。
3、啼鸟:鸟的叫声。
4.知多少:不知多少。
知:不知。
译文: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关于友情的古诗2、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①踏歌: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今安徽一潭。
说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伦:李白的朋友。
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关于思乡和月亮的古诗3、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1、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2、床:床”即“窗”的通假字。
3、疑:好像4、举头:抬头。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4.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①寻:寻访。
②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③不遇:没有见到。
④童子:小孩。
这是指隐者的弟子。
⑤言:回答,说。
⑥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
⑦处:地方。
译文: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
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关于夏天美景的古诗5、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1.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艇:船。
2.白莲:白色的莲花。
3.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4.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
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关于夏天美景的古诗6、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释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
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关于夏天美景的古诗7、所见 (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樾(yuè):树阴凉儿。
⑷意欲:想要。
⑸捕:捉。
⑹鸣:叫。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关于夏天美景的古诗8、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晓:早晨。
2.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3.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4.毕竟:终归,到底。
5.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6.接天:与天相接,形容广阔,望不到边。
7.无穷:无边无际。
8.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9.映日:太阳映照。
10.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啊,山水风光与其它季节真是不一样。
湖面上铺满了荷叶,青翠碧绿,一望无际,好像与蓝天连成一片。
盛开的荷花,在早晨灿烂的阳光映照下,特别红艳明亮,美丽动人。
9.村居 (清) 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①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②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水汽。
③散学:放学。
④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yuān):老鹰。
⑤东风:春风。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的凝集着。
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陶醉了。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10、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⑴长歌行:汉乐府曲题。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⑵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
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
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
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
”此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⑶朝露:清晨的露水。
晞:干。
⑷”阳春“句:阳是温和。
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⑸秋节:秋季。
⑹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huā):同“花”。
衰:一说读“cuī”,因为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一说读shuā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⑺百川:大河流。
⑻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⑼老大:指年老了,老年。
徒:白白地。
【翻译】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11、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1.知:明白,知道。
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2.乃:就。
发生:萌发生长。
3.发生:萌发生长。
4.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
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5.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译文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
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12、鸟(唐)白居易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解释】谁说这群小鸟的生命微小,与所有的生命一样都有血有肉。
劝你不要打枝头的鸟,幼鸟正在巢中等候着母鸟回来。
【注释】道:说。
莫:不要。
【赏析】诗人在诗中发出劝戒之声,劝导人们爱惜鸟类,表现出诗人的善良、仁爱之心。
13、华山(宋)寇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注释】齐:平齐,即一般高,一样高.回首:回头,低头看.【古诗今译】站在高高的华山之上,只有蓝天在我们的头顶,再没有别的山能与它比高低.抬头仰望苍穹,太阳仿佛近在眼前;低头俯视脚下,只有蒸腾缭绕的云雾在半山腰弥漫。
寇准(961~1023),字平仲,北宋政治家,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
自幼丧父,家境贫寒,发奋读书,十九岁登进士第,官至宰相。
他的诗多清新之句,有《寇忠愍(mǐn,古同“悯”)公诗集》(亦即《巴东集》)传世。
《华山》是寇准七岁时的咏诗。
寇准,是北宋时期的一个稀世神童,他聪慧过人,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据史书记载,寇准小时候,其父大宴宾客,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准以附近华山为题,作《咏华山》诗,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了这首传为千古佳话的五言绝句。
这是一首即景即情之作,每一句都突出了华山的高峻陡峭,气势不凡,显得贴合山势,准确传神,可谓是难能可贵的佳作。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这两句诗意思是说,比华山高的只有蓝天,也没有任何一座山峰能与之平齐,极写华山巍峨高耸之非常。
其中“只有”一词说明了华山极高,再比华山高的就只有那蓝天了;“更无”说明华山是唯一最高的山峰,再没有任何一座山峰能与之平起平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这两句意思是说,当你站在高高的山顶的时候,抬起头来仰望苍穹,红日仿佛就在你的头顶上;低头俯瞰脚下,蒸腾的云雾正在半山腰缭绕弥漫。
“红日”后之“近”字,“白云”后之“低”字,都极有力地衬托了华山的高耸与陡峭。
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两点值得我们借鉴,一是对仗工整、严谨,没有一丝一毫的刀斧痕迹。
二是炼字精准,不着任何痕迹地衬托了华山的高耸、巍峨与陡峭,如前两句中的“只有”、“更无”和后两句中的“近”、“低”,都用得十分精准,十分巧妙。
无论是对仗修辞手法的运用,还是遣词炼字的功力,都说明了绝非等闲之辈所能为之,教人不敢相信它竟然出自于一个七岁孩童之口。
半山腰弥漫.14、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③爱:喜欢④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⑤君:你。
⑥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⑦出没:若隐若现。
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⑧风波:波浪。
译文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
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
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
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
“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表现手法上,该诗无华丽词藻,无艰字僻典,无斧迹凿痕,以平常的语言,平常的人物、事物,表达不平常的思想、情感,产生不平常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