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后妃子女介绍
皇太极第十四女和硕恪纯长公主简介 建宁公主
![皇太极第十四女和硕恪纯长公主简介 建宁公主](https://img.taocdn.com/s3/m/b5f55003b90d6c85ed3ac613.png)
皇太极第十四女和硕恪纯长公主简介建宁公主守寡三十年下嫁吴应熊嫁与额驸吴应熊后,皇十四女和硕公主与额驸吴应熊定居在京城。
顺治十年(1653),额驸吴应熊被授予三等子爵。
顺治十四年(1657)二月,皇十四女晋封和硕长公主。
同年,吴应熊加少保兼太子太保(从一品)。
顺治十六年(1659)十二月,皇十四女被封为和硕建宁长公主,后改为和硕恪纯长公主。
康熙七年(1668),吴应熊晋少傅兼太子太傅(正一品)。
本来建宁公主与额驸在京师不断加官晋爵,和美度日,孰不知南疆突变起风波,康熙十二年(1673),平西王吴三桂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蓄发易衣冠,树起白色旗帜,以复明为由,挑起反清之“三藩之乱”。
建宁公主的生活由此转折,落入了人生长恨水长东的窠臼。
三藩之乱何为“三藩”?“三藩”指的是顺治朝清廷派驻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和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继茂这3位藩王。
清初开国共封了4位汉臣王爵。
其中,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为天聪年间即归降太宗之明朝将官。
崇德元年(1636)太宗称帝时,封孔有德为恭顺王、耿仲明为怀顺王、尚可喜为智顺王,史称“三顺王”。
而吴三桂则原为明朝镇守山海关之总兵,于顺治元年(1644)乞师摄政王多尔衮共同迎战李自成之农民起义军,大败李自成军后,即日“承制进三桂爵平西王”,亦即是说清廷很快就封吴三桂为平西王,授其亲王册印,并赐白银万两,良马5匹及朝衣1袭。
至此,清廷所封汉人藩王达到4位。
其后的顺治年间,朝廷命这4位藩王率所部绿旗兵平定四方,以辅八旗兵力之不足,并改封孔有德为定南王,耿仲明为靖南王,尚可喜为平南王。
后因定南王孔有德在顺治九年(1652)亡于桂林,其子亦被害,故王爵除。
余下三王,在平定各地之后即留镇一方,吴三桂称王云南,尚可喜镇守广东,而耿氏一族,耿仲明卒后由其子耿继茂袭王爵派驻福建,继为其长子耿精忠嗣王爵,遂成三藩。
“三藩之乱”的罪魁祸首即是额驸吴应熊之父平西王吴三桂。
历史趣闻皇太极第四女爱新觉罗·雅图 固伦雍穆长公主简介
![历史趣闻皇太极第四女爱新觉罗·雅图 固伦雍穆长公主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e7e4a91ce87101f69e3195b9.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皇太极第四女爱新觉罗·雅图固伦雍穆长公主简
介
导语:固伦雍穆长公主(1629年-1678年),清初人,满族,姓爱新觉罗氏,名雅图,清太宗皇太极的四女儿。
她的生母是皇太极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布
固伦雍穆长公主(1629年-1678年),清初人,满族,姓爱新觉罗氏,名雅图,清太宗皇太极的四女儿。
她的生母是皇太极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与皇太极的九子福临、五女阿图、七女同母。
初号固伦公主。
七年(1641年)许配给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哥哥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第三子弼尔塔哈尔。
1657年,进封固伦长公主,1659年,封兴平公主。
又改封雍穆长公主。
1678年,固伦雍穆长公主以五十岁的寿命去世。
人物生平
雅图(1629~1678),固伦长公主。
皇太极的第四女。
其母为皇太极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与皇太极的九子福临、五女阿图、七女同母。
后金天聪三年(1629)正月初八日生。
初号固伦公主。
七年许配给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哥哥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第三子,也是她亲娘舅之子弼尔塔哈尔。
祟德六年(1641)公主年13岁时出嫁。
八年(1643)弼尔塔哈尔被赐封为固伦额驸,康熙五年(1666)袭其父爵受封为卓礼克图亲王,六年去世。
顺治十三年(1656)公主回到北京。
翌年晋封为固伦长公主。
十六年(1659)十二月受封为固伦兴平长公主,后改为固伦雍穆长公
生活常识分享。
皇太极 海兰珠
![皇太极 海兰珠](https://img.taocdn.com/s3/m/4d3283ee770bf78a65295429.png)
皇太极,是中国历史上的清太宗。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他不仅生得眉清目秀,而且自幼聪明过人、勤奋好学,不仅擅长骑马射箭,而且还能熟记典籍,是一位文武兼备的权谋天子。
因此,皇太极深得努尔哈赤的宠爱,跟随父兄征战。
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费尽心机,凭着满腹的雄才大略,在他三十四岁时登上了汗位。
并先后收服朝鲜、蒙古,对明廷的战争也节节获胜。
而且,皇太极也很注重改革和废除弊政,为安定百姓,他优礼汉官,重用汉人,改善满汉关系,发展生产,与此同时,完善后金的政治制度,废除共理朝政,独揽朝政大权,为大清王朝的兴旺发展奠定了基础。
1635年,漠南蒙古统一后,皇太极巧设反间计,避开山海关,绕道漠南蒙古,进攻北京城。
崇祯皇帝中计,袁崇焕被处死之后,皇太极宣布改族名女真为满洲,并于1636年4月,皇太极在沈阳皇宫大政殿举行登基大典,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这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中国历史上的大清王朝诞生了,皇太极也就成为大清的第一位皇帝。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皇帝,都有后宫佳丽三千,妃子成群结队。
而在皇太极的所有后妃之中,最为有名的就是来自于科尔沁草原的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也就是后来著名的“孝庄太后”。
然而,皇太极最爱的却不是布木布泰,那位宠冠后宫的妃子其实是孝庄的亲姐姐——海兰珠。
海兰珠嫁给皇太极的时候已经二十六岁了,当时,皇太极为了抚绥蒙古各部落,与之建立盟好关系,便娶了五位蒙古贵族小姐,晋封为五宫后妃。
这五位小姐全都是博尔济吉特氏,海兰珠就是其中的一位。
崇德元年,海兰珠被封为关雎妃,地位在五宫之中位居第二,皇太极虽然将海兰珠视为自己的原配正妻,只是碍于哲哲,始终不能给予她皇后的名分。
自古以来,结婚生子,孩子是爱情的结晶,是父母的心头肉。
失去心爱的儿子,皇太极与海兰珠一样悲痛。
海兰珠嫁给皇太极之后,就以其贤淑端庄、大方得体的言行举止,夺得了皇太极的专宠,皇太极也就对海兰珠动了真情。
崇德二年,海兰珠生下一子。
她是皇太极妃子,生下了满清最出名的公主
![她是皇太极妃子,生下了满清最出名的公主](https://img.taocdn.com/s3/m/ce6ff6e6f121dd36a32d82a1.png)
她是皇太极妃子,生下了满清最出名的公主本文导读:这位公主就是和硕恪纯长公主,现在大多数人习惯叫她“建宁公主”。
这位公主的生母是皇太极后宫中的小妃奇垒氏,因为当时后宫中还没有完善的后妃制度,所以除了几位身份尊贵的各宫福晋以外,剩下的女子都是庶妃。
而奇垒氏的家世也算不上显赫,她的父亲只是一个小部落的首领,战败后为了能活下去,她的父亲将她献给了皇太极。
她长得貌美,因此皇太极初见她的时候十分喜欢,直接将她纳入了后宫当中,不过这一份宠爱并没有延续多久。
1641年,她为当时已经50岁的皇帝生下了最年幼的十四公主。
后来,先帝去世,顺治继承了皇位,并且正式入关,搬到了明皇宫当中。
在当时,顺治为了拉拢吴三桂,于是下令让当时年仅12岁的十四公主嫁给这位大臣的儿子。
这完全是一场政治联姻,成婚之后,顺治下令让公主、驸马都留在京城,并且给驸马封官让他安心驻扎于皇城,而吴三桂则是负责继续征战。
这样的做法表面是为了奖赏他们,实际上是为了让驸马成为了人质,可以把控吴家人的动向。
成婚之后,公主和驸马之间的感情还不错,两人还生下了2个儿子。
后来,康熙帝登基,在这位皇帝刚即位的时候,势力庞大的吴三桂是朝堂上的一大隐患,皇帝一直想办法要削弱他的势力。
康熙12年,皇帝做出了一个举措——削藩。
不久之后吴三桂就高喊着要反清。
皇帝也不示弱,随后就处死了吴家的长子,并且为了下令将公主和驸马以及他们的孩子都囚禁起来。
康熙20年,吴家彻底落败。
皇帝下令,将吴氏一族全部诛杀,其中就包括驸马,以及他们的两个儿子。
而公主毕竟是皇家的血脉,所以皇帝并没有将她赐死,但是失去丈夫孩子的她将如何在世间生活?对于她来说,余生都是痛苦和悲凉的。
康熙43年,饱受23年孤寂的公主悄悄病逝,享年63岁。
【历史典故】皇太极第二女马喀塔简介 固伦温庄长公主
![【历史典故】皇太极第二女马喀塔简介 固伦温庄长公主](https://img.taocdn.com/s3/m/50d45c1f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c.png)
【历史典故】皇太极第二女马喀塔简介固伦温庄长公主【历史典故】皇太极第二女马喀塔简介固伦温庄长公主马喀塔(1625―1663)固伦温庄长公主。
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二女。
母亲为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与三女、八女同母。
后金天聪九年(1635)许配给察哈尔部蒙古林丹汗之子博尔济吉特氏额尔孔果洛额哲。
清崇德元年(1636)出嫁,时年12岁。
是年,额哲受封为察哈尔亲王。
六年(1641)额哲去世。
顺治二年(1645)复嫁给额哲的弟弟阿布鼐。
顺治十四年(1657)受封为固伦长公主。
十六年封为永宁长公主。
后来改封为固伦温庄长公主。
于康熙二年(1663)去世,时年39岁。
姓氏:爱新觉罗氏名字:马喀塔封号:固伦温庄长公主、永宁长公主出生地:沈阳故宫【今辽宁省沈阳市】生年:明天兴五年(公元1625年)卒年: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父亲:清太宗皇太极母亲:孝端文皇后哲哲丈夫:额哲、阿布鼐公公:察哈尔可汗林丹汗婆婆:囊囊大福晋娜木钟(懿靖小贵妃)长子:布尔尼次子:罗布藏第一任丈夫额哲(?-1641年)就是蒙古察哈尔部人,林丹汗之子,蒙古末代单于(林丹汗与苏泰之子,额哲并非娜木钟所生)1634年,林丹汗在逃青海途中,于甘肃小草滩去世。
额哲沦为察哈尔部的单于。
1635年四月,后金皇太极派遣多尔衮、岳托、萨哈?、豪格率为军远征察哈尔余部。
额哲与母亲苏泰太后献上传国玉玺战败,蒙古汗国正式宣布完结。
额哲被皇太极封为察哈尔亲王,将次女固伦温庄长公主马喀塔娶了他,1641年,额哲去世。
第二任丈夫阿布鼐(1635年-1675年)又译作阿布奈、阿布柰,博尔济吉特氏,察哈尔亲王,蒙古察哈尔单于林丹汗与囊囊大福晋之子(遗腹子),额哲之弟。
崇德六年(1641年)额哲去世后,阿布鼐奉命主管察哈尔部事务。
顺治二年(1645年),他依照蒙古夫兄弟婚的习俗,嫁给皇太极二女固伦温庄长公主马喀塔为妻,育有二子布尔尼、罗布藏。
顺治五年(1648年),获赐骑都尉。
历史趣谈:她是康熙姑母是皇太极最疼爱的女儿 守寡30年
![历史趣谈:她是康熙姑母是皇太极最疼爱的女儿 守寡30年](https://img.taocdn.com/s3/m/48a12e98ec3a87c24028c4cf.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她是康熙姑母是皇太极最疼爱的女儿守寡30年导语: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女子是建宁公主。
建宁公主因一桩政治婚姻,悲剧了一生。
建宁公主是皇太极的第十四个女儿,也是最小的女儿,母亲是皇太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女子是建宁公主。
建宁公主因一桩政治婚姻,悲剧了一生。
建宁公主是皇太极的第十四个女儿,也是最小的女儿,母亲是皇太极的一个庶妃奇垒氏。
建宁公主很得皇太极宠爱,刚满一周时便破格封为和硕公主。
这一殊荣对于一个庶出的公主来说,十分难得。
建宁公主的这份恩宠,并没有持续太久。
两岁时,皇太极就去世了。
四岁时,母妃也去世了,成了深宫里的孤儿,好在兄长顺治对她有些照顾。
吴三桂是引清入关的功臣,手握重兵,顺治和孝庄太后为稳住局势,将年仅十三岁的建宁公主嫁给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
清廷为了表示对平西王的敬重,将婚礼办得格外隆重,孝庄太后还为建宁公主置办了丰厚的嫁妆。
建宁公主与吴应熊的结合,是一桩名副其实的政治婚姻。
好在吴应熊相貌周正,举止谦和有礼,建宁公主颇为喜欢。
婚后的两人,极为恩爱。
建宁公主为吴应熊生下一子吴世霖,一家三口过着平淡而又幸福的日子。
但很快,平静的生活就被打破了。
公元1673年,三藩之一的平南王尚可喜请求告老还乡,由儿子尚之信继承父位。
康熙认为此时是撤藩的好时机,同意他回乡的请求,但不允许子承父位。
平西王吴三桂和靖南王耿继茂知道后,也要求撤藩。
两人本想试探朝廷的态度,康熙却顺水推舟,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公元1673年,吴三桂不满撤藩,起兵反清。
这场三藩之乱,历时八年之后被康熙平定。
正因为如此,康熙要处死吴应熊父子。
建宁公生活常识分享。
皇太极第三女固伦靖端长公主简介
![皇太极第三女固伦靖端长公主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b89215c49e31433238689310.png)
皇太极第三女固伦靖端长公主简介生平公主生于后金天聪二年(1628)七月初三日,与皇次女固伦靖端长公主察哈尔固伦温庄长公主玛喀塔和皇八女固伦端贞长公主为同胞姐妹。
崇德三年(1638)十二月,11岁的公主被许配给科尔沁部台吉索诺木之子奇塔特(中宫皇后之侄孙、庄妃之侄)为妻,实际上这对夫妻在辈分上相差一辈,即公主实为奇塔特之表姑,系姑侄为婚。
因清入关前之婚俗不论血缘,不计辈分,所以此举在当时司空见惯,不足为怪。
太宗一朝,已有太宗之抚女和硕公主先嫁科尔沁部的满珠习礼(庄妃之兄),又有皇四女雅图于天聪七年许嫁与吴克善(庄妃之兄)之子弼尔塔哈尔,这次又将皇三女同样允婚于该部,彰显出科尔沁部在清入关前的地位与作用。
顺治八年(1651)闰二月,奇塔特先公主而去,此时公主才23岁。
清入关前,女子改嫁的社会条件相对十分宽松,但到了清入关后的顺治朝,汉化加强,妇女的贞节观开始确立,收继婚之类的改嫁逐渐绝迹,故皇三女于额驸奇塔特离世后,一直寡居。
顺治十三年(1656),公主入京,因其为顺治帝之姊,于顺治十四年(1657)晋封为固伦长公主。
顺治十六年(1659)晋封为固伦延庆长公主,后改为固伦端靖长公主。
康熙二十五年(1686)五月,寡居的皇三女在度过了36年的蹉跎岁月后去世,时年59岁。
婚姻生活崇德三年(1638)十二月初七日,额驸奇塔特率15位侍从为迎娶固伦公主[2] 皇三女而来到盛京,太宗特命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等前往迎接。
十一日,盛京宫殿举行了皇三女婚前行定婚礼之仪式,奇塔特宰牲畜三九之数(27头),备酒4瓶,列盛筵于崇政殿。
宴会中,奇塔特向太宗行三跪九叩头礼毕,依礼献上甲胄、雕鞍马3匹、空马24匹,表达自己迎娶公主之诚意。
崇德四年(1639)正月,12岁的皇三女固伦公主下嫁科尔沁国额驸奇塔特的婚礼正式举行。
当日,和硕亲王以下及满蒙汉诸官俱集崇政殿,和硕福晋以下满洲蒙古固山额真昂邦章京承政之命妇咸集清宁宫。
太宗御崇政殿,科尔沁国和硕福妃(中宫皇后之母)及次妃(庄妃之母)率随从妇女从大清门入至崇政殿阶下,福妃立于东,次妃立于西,行三跪九叩头礼,因两人均为太宗的岳母,故太宗降座答礼。
皇太极后妃子女介绍
![皇太极后妃子女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f3bdfbffddccda38366baf3b.png)
皇太极后妃子女介绍大妃(大福晋)和皇后元妃(1593-1612),钮祜禄氏。
巴图鲁赠宏毅公额亦都之女。
万历二十一年生。
为元配嫡福晋,是第一任大福晋。
万历四十年卒。
子一,皇三子洛博会。
继妃,乌拉那拉氏。
乌拉贝勒博克铎之女。
生卒年不详。
子二,皇长子豪格;皇次子洛格。
女一,皇长女,封固伦公主。
孝端文皇后(1600-1649),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
科尔沁贝勒、后赠福亲王莽古思之女。
万历二十八年四月十九日生。
顺治六年四月十七日崩。
女三,皇次女固伦温庄长公主,嫁额哲;皇三女固伦端靖长公主;皇八女固伦永安长公主。
孝庄文皇后(1613-1687),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
科尔沁贝勒宰桑之女。
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生。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崩。
谥曰孝庄文皇后。
子一,皇九子福临,即顺治帝。
女三,皇四女,封固伦雍穆长公主;皇五女,封固伦淑慧长公主;皇七女,封固伦淑哲长公主。
敏惠恭和元妃(1609-1641),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海兰珠。
科尔沁贝勒宰桑之女。
崇德六年九月十八日薨。
子一,皇八子,二岁殇。
侧妃(侧福晋)侧妃叶赫那拉氏。
叶赫贝勒阿纳布之女。
生二子,第二子乌努春。
生皇五子硕塞。
薨年不详。
侧妃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
巴雅尔戴青之女。
卒年不详。
女二,皇六女;皇九女。
懿靖大贵妃(?-1674),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名娜木钟。
后封郡王阿霸垓额齐克诺颜之女。
康熙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薨。
子一,皇十一子博穆博果尔。
女一,皇十一女,封固伦端顺公主。
抚养一蒙古女,名淑济(疑为蒙古林丹汗之女)。
康惠淑妃(?-1669),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名巴特玛·璪。
阿霸垓塔布囊博第塞楚祜尔之女。
康熙六年卒。
抚养一蒙古女(疑为蒙古林丹汗之女)。
庶妃(庶福晋)庶妃,包括小福晋、格格、媵妾、婢妾等,都是没有名分的妾,庶福晋仅是对她们的尊称而已。
其中生育子女者才能成为小福晋,所生子女属庶出。
小福晋5人庶妃颜扎氏,称小福晋。
布颜之女。
历史趣闻皇太极第五女固伦淑慧长公主阿图简介
![历史趣闻皇太极第五女固伦淑慧长公主阿图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c1af582aee06eff9aef80783.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皇太极第五女固伦淑慧长公主阿图简介导语:阿图(1632一1700),清太宗皇太极之第五女。
其母为皇太极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与皇太极的九子福临、四女固伦雍穆长公主雅图及七阿图(1632一1700),清太宗皇太极之第五女。
其母为皇太极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与皇太极的九子福临、四女固伦雍穆长公主雅图及七女固伦端献长公主同母。
双眸似水,却带着谈谈的冰冷,似乎能看透一切,十指纤纤,肤如凝脂,雪白中透着粉红,似乎能拧出水来,一双朱唇,语笑若嫣然,一举一动都似在舞蹈,长发直垂脚踝,解下头发,青丝随风舞动,腰肢纤细,四肢纤长,有仙子般脱俗气质。
她是孝庄皇后的长女,身份尊贵。
与其额驸郎才女貌,天造地设一对夫妻。
他们长相厮守,相濡以沫,她的晚年是幸福安度的。
后金天聪六年(1632)二月十二日生。
崇德六年(1641)正月,许配给喀尔喀蒙古额驸博尔济吉特氏恩格德里之子索尔哈。
崇德八年,12岁时出嫁。
索尔哈在崇德元年(1636)袭其兄额尔克代青之三等甲喇章京,即三等轻车都尉世职,顺治初年去世。
顺治五年(1648)阿图复嫁给蒙古巴林部辅国公博尔济吉持氏色布防,所以人称巴林公主。
色布腾为元太祖21世孙,顺治五年晋封为辅国公。
七年晋封为巴林郡王。
康熙七年(1668)二月去世。
顺治十四年(1657) 阿图自嫁色布腾后,被封为固伦长公主,顺治十六年二月被封为固伦和顺长公主,后改为固伦淑慧长公主。
阿图公主为孝庄文皇后所钟爱。
康熙十二年(1673),色布腾去世后,孝庄文皇后有病,康熙皇帝派人把公主接到北京,以后又多次到北京。
生活常识分享。
固伦敖汉公主——清朝第一位公主
![固伦敖汉公主——清朝第一位公主](https://img.taocdn.com/s3/m/a26cd2ebf121dd36a32d8299.png)
固伦敖汉公主——清朝第一位公主固伦敖汉公主介绍本名:爱新觉罗氏别称:固伦敖汉公主所处时代:清朝民族族群:满族出生地:北京紫禁城出生时间:天命六年(1621年)三月十二日去世时间:顺治十一年(1654年)父亲:清太宗皇太极母亲:继妃乌拉那拉氏兄弟:豪格,洛格夫君:博尔济吉特·班第长子:墨尔根巴图鲁温布次子:齐伦巴图鲁鄂其尔三子:特古斯四子:安塔阿尤西敖汉公主(1621——1654):固伦公主。
皇太极的长女。
其母为皇太极的继妃乌拉那拉氏,与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次子洛格同母。
后金天命六年(1621) 三月十二日生。
天聪七年(1633)13岁时,嫁给蒙古熬汉部博尔济吉特氏台吉班第,号称敖汉公主。
班第在崇德元年(1636)被封为敖汉郡王,顺治十三年(1656)卒。
十一年(1654)公主去世,时年34岁。
个人简介敖汉公主生于天命六年(1621)三月十二日。
天聪元年(1627)十二月,敖汉部的赛臣卓礼克图向皇太极请婚,皇太极将年仅七岁的皇长女许嫁赛臣卓礼克图之子班第,双方订婚,行纳聘礼,成为儿女亲家。
天聪七年(1633)正月,皇长女13岁时,班第向皇太极请婚,并献上鞍、甲胄、驼马。
皇太极履行前约,遣嫁皇长女,并大宴班第,并赏赐了丰厚的陪嫁诸物。
四月十八日,皇太极与诸贝勒各携福晋、诸子远送公主。
公主前往敖汉部,号称敖汉公主。
敖汉部蒙古属于昭乌达盟,地处辽西。
崇德元年(1636)四月,皇太极封班第为扎萨克多罗郡王;十月,班第又被封为敖汉部的领旗者。
成婚后,公主与班第夫妻恩爱,共生育四子一女。
公主的后代一直与清皇室通婚,公主的长子和次子都娶了皇家郡主,此后还有多名皇家格格出嫁公主后人,直至清末。
班第于顺治四年(1650)卒,郡王衔由其长子墨尔根巴图鲁温布承袭。
敖汉公主后被封为固伦公主。
顺治十一年(1654),敖汉公主去世,时年34岁,葬于敖汉部孟克河中游西岸,建有公主园寝,现今尚存的公主园寝,为光绪年间朝廷拨款重修。
千古一帝——康熙之六十五妃子、三十五子和二十女姓名总览
![千古一帝——康熙之六十五妃子、三十五子和二十女姓名总览](https://img.taocdn.com/s3/m/b9890c90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21.png)
千古一帝——康熙之六十五妃子、三十五子和二十女姓名总览康熙大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清圣祖,年号康熙,为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
蒙古人称康熙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西藏尊称为“文殊皇帝”。
顺治帝第三子,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康熙皇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零10月,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皇帝执政初期挫败权臣鳌拜,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阶段。
军事上,取得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
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上,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笼络汉族士人。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皇帝崩于畅春园,终年69岁,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
皇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局面,有学者将其尊为“千古一帝”。
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是中国古代历史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乾隆皇帝三年太上皇不算),也是妃子和子女最多的皇帝,他一生中共有65名妃子,35个儿子和20个女儿,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一、后妃1、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1653年11月26日-1674年6月16日),满洲正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咯布拉之女,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
生于顺治十年十月初七日。
康熙四年册封为皇后,时年13岁。
康熙八年生皇二子承祜(早殇);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生皇六子(即废太子允礽)后因难产去世,享年22岁。
葬清东陵之景陵。
谥号: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恪敏俪天襄圣仁皇后。
2、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1653年-1678年3月18日),满洲镶黄旗人,康熙帝第二任皇后,后金开国名将额亦都孙女,太师、果毅公、前辅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女,鳌拜义女,妹温僖贵妃。
皇太极五大福晋,哲哲皇后的地位最高吗?
![皇太极五大福晋,哲哲皇后的地位最高吗?](https://img.taocdn.com/s3/m/8cfc8e80360cba1aa811dae6.png)
皇太极五大福晋,哲哲皇后的地位最高吗?本文导读:自古后宫多风云,然而皇太极的后宫却相对平静。
原因很多,比如皇太极自己本身能力很强,前朝后宫都能镇得住,也有可能是因为皇太极后宫里的这群女人,都经历太多了,既有自保能力又懒得去折腾,反倒大家相安无事。
唯一不和谐的一点,或许就是皇太极犯了皇帝大忌——专宠。
在偌大的后宫里,没有雨露均施,反而专宠一人。
好在五大福晋里的其他人,就算有不满,也没有太过折腾。
皇太极的五大福晋都有什么人呢?说起来每个都很有来头,而且全都一个姓氏,她们都姓博尔济吉特氏。
中宫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经常看清宫电视剧的小伙伴,应该都对这个人物很熟悉的了,皇太极的结发妻子,16岁就嫁给皇太极,那时候皇太极才22岁,还不是大汗,但努尔哈赤却十分看重他们这桩婚事。
因为哲哲是科尔沁格格,她嫁给皇太极,代表两个部落的合作,带着友好的联姻使命。
哲哲是个贤惠的妻子,她嫁给皇太极以后,样样事无巨细,她都替皇太极想得很周到,给皇太极省了很多事。
皇太极也很敬重她,改朝称帝以后,就把哲哲立为了中宫皇后,为后宫之首。
东宫关雎宫宸妃——博尔济吉特氏·海兰珠海兰珠是嫁过来最晚的,地位却仅次于哲哲皇后,在五大福晋中居第二。
没有其它原因,就是因为皇太极宠她爱她。
她是哲哲的侄女,也是来自科尔沁,但她在26岁的时候才嫁给皇太极,入宫很晚。
可是这并不影响皇太极对她的喜爱,他封她为宸妃,将她居住之地命名为关雎宫,主要也是取自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简单的一个命名,却是皇太极对海兰珠心思的体现。
海兰珠生下儿子之时,他不仅大宴群臣,还大赦天下,所作所为都把这个孩子当成太子看待,都是因为对海兰珠的爱屋及乌。
只是这个孩子命里福薄,早早夭折,海兰珠身体也因此每况愈下。
而海兰珠弥留之际,他还在松山战场指挥战役,一接到消息也顾不得战事紧急,马不停蹄的赶回去见海兰珠,只可惜终究迟了一步。
西宫麟趾宫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娜木钟说起娜木钟估计很多人都没有印象,但她的儿子你一定听说过,她的儿子就是博穆博果尔。
清太宗皇太极简介皇太极的妃子儿子的详细介绍
![清太宗皇太极简介皇太极的妃子儿子的详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b324195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95.png)
清太宗皇太极简介皇太极的妃子儿子的详细介绍本文将对关于皇太极和多尔衮的纠葛,皇太极的皇后,皇太极的母亲,皇太极与海兰珠的爱情,皇太极的兄弟以及皇太极陵墓等进行详细介绍。
清太宗皇太极人物生平清太宗皇太极,爱新觉罗氏。
明万历二十年(壬辰,公元1592年)农历十月廿五日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县西老城)。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母孝慈高皇后叶赫纳拉氏。
皇太极于后金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被封为和硕贝勒,在四大贝勒中按年龄排行第四。
天命十一年(1626年)农历九月初一日,在沈阳受其它三位贝勒推举袭承汗位,纪元天聪。
继位后,皇太极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了后金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他派人丈量土地,将“各处余地”归公,发给民户耕种,不许旗主、贵族再立庄田。
又把原来每13名壮丁编为一庄改为每8名壮丁编为一庄,“其余汉人,分屯别居,编为民户。
”并下令编审壮丁,解放部分奴婢为编民。
这些措施,使满族贵族的特权受到一定制约,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他极力学习汉族文化,命儒臣翻译汉字书籍。
后金天聪六年(公元1632年)农历正月,废除“与三大贝勒,俱南面坐”,共理朝政的旧制,改为自己“南面独坐”,突出汗位独尊地位。
继而寻机削除异已,铲除了威胁汗位的三大贝勒势力,使汗权得到巩固。
仿明制,设内三院,六部,“停王贝勒领部院事”,独主政务。
又设都察院和理藩院,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国家机构。
集中了汗权,加强了专制统治。
为了扩大兵源,创立了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
命人在老满文的基础上增加圈点,将老满文改造成新满文。
为了联络蒙古和西藏,大力扶植和宣扬喇嘛教。
他决意承袭父志,入主中原取代明朝统治。
在即位后“邦家未固”时,一方面对明廷采取议和策略,同时又屡次入关,掳掠汉地大批人畜、财物。
为解除后顾之忧,两次出兵朝鲜,统一蒙古和黑龙江流域。
在巩固了内部统治,并基本上消除了来自朝鲜和内蒙的威胁后,于后金天聪十年(公元1636年)农历五月,称帝,定国号“大清”,改元崇德,改族名女真为满洲。
历史趣谈:皇太极的长女敖汉公主简介 远嫁敖汉的清朝公主
![历史趣谈:皇太极的长女敖汉公主简介 远嫁敖汉的清朝公主](https://img.taocdn.com/s3/m/fda11b6d8e9951e79b8927e8.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皇太极的长女敖汉公主简介远嫁敖汉的清朝公主导语:敖汉公主(16211654):固伦公主。
皇太极的长女。
其母为皇太极的继妃乌拉纳喇氏,与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次子洛格同母。
后金天命六年(1621)敖汉公主(1621——1654):固伦公主。
皇太极的长女。
其母为皇太极的继妃乌拉纳喇氏,与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次子洛格同母。
后金天命六年(1621) 三月十二日生。
天聪七年(1633)13岁时,嫁给蒙古熬汉部博尔济吉特氏台吉班第,号称敖汉公主。
班第在崇德元年(1636)被封为敖汉郡王,顺治十三年(1656)卒。
十一年(1654)公主去世,享年34岁。
清太宗皇太极位下共有14个亲生女儿,在其众多的女儿中,皇长女也许不是身份最高贵或最受宠爱的一个,而且也没有如松柏那样的寿龄,但其有生之年却是令人钦羡向往的。
入户辞父母,远嫁蒙古婿皇长女生于后金天命六年(1621)三月十二日,其母为继妃乌拉纳喇氏,太宗的长子和硕肃亲王豪格是其胞兄,两人年龄相差12岁。
从其母得封继妃看,乌拉纳喇氏曾为太宗的继室嫡(大)福晋。
皇长女出生之时,后来成为孝端文皇后的哲哲虽已归嫁太宗,但只是位居其母乌拉纳喇氏之后的蒙古侧福晋,而且哲哲是在4年后的天命十年(1625)才生育了皇次女玛喀塔。
所以,皇长女属嫡出,此后其得封固伦公主亦是佐证。
只可惜皇长女尚在襁褓之中,其母即因冬天趾高气扬地入太祖之汗宫而不下拖床(即爬犁),“侮慢”长辈,引起了太祖反感。
当时,太宗正与代善为竞争太子之位而明争暗斗,为不失去汗父的欢心,太宗毫不犹豫地休弃了皇长女之母乌拉纳喇氏。
此举虽受到了太祖的褒奖,但作为早梅发高枝的皇长女,本应是其亲生母亲若无过错即可位居中宫,公主本人亦可顺理成章地成为身份最高贵的皇女,却阴差阳错地生活常识分享。
皇太极有七位蒙古后妃,她籍籍无名,却生下清朝最有名的公主
![皇太极有七位蒙古后妃,她籍籍无名,却生下清朝最有名的公主](https://img.taocdn.com/s3/m/3c9169c5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76.png)
皇太极有七位蒙古后妃,她籍籍无名,却生下清朝最有名的公主皇太极建立大清国后,雄立于北部边疆,与大明国形成南北对峙之势,当时,皇太极奉行满蒙联盟的策略,对大明国产生了重大威胁。
蒙古联盟的根基在于联姻,为此,在皇太极后宫的15位后妃中,竟有7个蒙古女人,其中最没有名气的一位,却生下了清朝最有名的公主,她就是庶妃奇垒氏。
在皇太极的七位蒙古后妃中,名气较大的便是五宫后妃了,她们分别是皇后哲哲、宸妃海兰珠、贵妃娜木钟、淑妃巴特玛璪和庄妃布木布泰,其中,哲哲、海兰珠和布木布泰是姑侄三人,来自蒙古科尔沁部,娜木钟与巴特玛璪来自阿巴垓部,她们原是察哈尔部林丹汗的福晋,皇太极打败林丹汗后,两人改嫁给了皇太极。
除了这五宫后妃之外,还有一位东宫妃博尔济吉特氏,来自扎鲁特部,博尔济吉特氏曾经非常受宠,三年内生下两位公主,但在海兰珠入宫后便被抛弃,最终被皇太极送给了表侄南褚。
最后一位蒙古女人便是今天要讲的庶妃奇垒氏了。
奇垒氏是一名来自蒙古察哈尔部的女子,皇太极打败林丹汗后,察哈尔部族尽数归顺了皇太极,其中就包括奇垒氏的父亲固英塞桑。
奇垒氏入宫后,也曾经获得过皇太极的宠爱,于崇德六年(1641年)为皇太极生下了最小的女儿,即第十四女和硕恪纯长公主,又称建宁公主。
身为大清皇帝的亲妹妹,建宁公主从小就被视为掌上明珠一般,深受孝庄太后的疼爱,然而,在婚姻方面,她却没有决定的权力。
清朝顺治十年,顺治帝下旨将妹妹建宁公主嫁给了平西王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婚后公主与额驸同住于京师,很明显建宁是清廷用来挟制吴三桂父子的工具。
然而,婚后的建宁却与吴应熊十分恩爱,两人至少生下了五个子女,其中便包括长子吴世霖。
康熙十三年,平西王吴三桂反清,为了打击吴三桂的气焰,清廷便将吴应熊及长子吴世霖处死,建宁公主与其他幼子则被幽禁于宫中。
康熙二十年,三藩之乱平定,清廷下令将建宁公主为吴应熊生的两名幼子绞杀,公主本人则被解除了监禁状态。
此时的建宁公主全家几乎全部被杀光了,只剩下她孤零零的一人,对此她也无可奈何,或许这就是她的命吧。
皇太极的子女后妃
![皇太极的子女后妃](https://img.taocdn.com/s3/m/439864bc65ce0508763213e9.png)
皇太极的子女后妃后妃:1、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所有博尔济吉特氏都是蒙古科尔沁部人)名哲哲。
正宫皇后。
生三女,下嫁额哲、奇塔特、巴雅思祜朗。
2、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
永福宫庄妃。
生一子,顺治帝。
女三,下嫁弼尔塔哈尔、色布腾、铿吉尔格。
3、敏惠恭和元妃,博尔济吉特氏,名海兰珠。
关睢宫宸妃。
生一子,二岁而殇。
4、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名娜木钟。
麟趾宫贵妃。
生一子,博穆博果尔。
一女,下嫁噶尔玛索诺木。
5、康惠淑妃,博尔济吉特氏,名巴特玛。
衍庆宫淑妃。
6、元妃,钮祜禄氏。
弘毅公额亦都的女儿。
生一子,洛博会。
7、继妃,乌拉纳喇氏。
生二子,豪格、洛格。
一女,下嫁旺第。
8、侧妃,叶赫纳喇氏。
生一子,硕塞。
9、侧妃,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
生两女,下嫁夸扎、哈尚。
10、庶妃,纳喇氏。
生一子,高塞。
二女,下嫁辉塞、拉哈。
11、庶妃,奇垒氏。
察哈尔部人。
生一女,下嫁吴应熊。
12、庶妃,颜扎氏。
生一子,叶布舒。
13、庶妃,伊尔根觉罗氏。
生一子,常舒。
14、庶妃,生一子,韬塞。
15、庶妃,生一女,下嫁班第。
子女皇太极生有11子14女。
子1、爱新觉罗·豪格,长子,肃武亲王。
2、爱新觉罗·洛格,早殇3、爱新觉罗·洛博会,早殇。
4、爱新觉罗·叶布舒,四子,辅国公。
5、爱新觉罗·硕塞,五子,承泽裕亲王。
6、爱新觉罗·高塞,六子,镇国悫厚公。
7、爱新觉罗·常舒,七子,辅国公品级。
8、第八子,早殇。
9、爱新觉罗·福临,九子,清世祖,顺治帝。
10、爱新觉罗·韬塞,十子,辅国公。
11、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十一子,襄昭亲王。
女长女:敖汉固伦公主,母继妃乌喇那拉氏,嫁蒙古敖汉部郡王班第。
次女:固伦温庄长公主,名马喀塔,母孝端文皇后,先嫁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之子额哲,再嫁额哲弟阿布奈。
三女:固伦靖端长公主,母孝端文皇后,嫁蒙古科尔沁部奇塔特。
皇太极15位后妃简介
![皇太极15位后妃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ed812c5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ef.png)
皇太极15位后妃简介
皇太极是清朝的开国皇帝,他共有15位妃子。
1. 孝庄文皇后:清朝第一位皇后,太子爷福临(后来的康熙帝)的生母。
2. 恭靖皇后:皇太极去世后被尊为玄烨(后来的顺治帝)的母亲。
3. 瑾妃:皇太极最为宠爱的美人妃子,四子阿的八(后来的雍正帝)的生母。
4. 悫妃:皇太极的妹妹,是他的胞妹和妻子。
5. 贤妃:皇太极的次妃,愿意侍奉皇太极的儿子。
6. 恪静贵妃:皇太极妻子中地位较高的一位。
7. 静谦皇贵妃:皇太极的最后一位贵妃,生有一个女儿。
8. 大定皇贵妃:其夫人阿布哈顺是皇太极姘头之一,但清代不承认姘妾的地位。
9. 德勒布济妃:是蒙古八旗人,悲惨的是皇太极在她的孩子被磨屑时陪她孩子。
10. 行慎皇贵妃:在皇太极去世后,以斥逐嫔妃闻名。
11. 敏恭妃:生有一个女儿,但并没有表现出在后宫的地位。
12. 茹怿妃:生有一个女儿,但并没有表现出在后宫的地位。
13. 恩妃:生有一个女儿,但并没有表现出在后宫的地位。
14. 和硕柔妃:生有三女一子,表现出的地位是比较低的。
15. 伊壤殷妃:在后宫中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
海兰珠的儿子夭折后,皇太极马不停蹄和别的嫔妃生了五个孩子
![海兰珠的儿子夭折后,皇太极马不停蹄和别的嫔妃生了五个孩子](https://img.taocdn.com/s3/m/88467b3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b2.png)
海兰珠的儿子夭折后,皇太极马不停蹄和别的嫔妃生了五个孩子皇太极情痴专情的形象使得他雄才伟略的帝王形象黯然失色,他和海兰珠的爱情故事一直被后世文人们传颂,作为皇帝,如此专情,在历史上都是不多见的,海兰珠嫁给皇太极的时候已经26岁,毕竟嫁过人,然而丝毫不影响皇太极对她的专宠,刚进宫不到一年就被册封为东宫大福晋,封为宸妃,仅次于中宫皇后的哲哲。
海兰珠在1634年进入皇宫,就万千宠爱在一身,有了她,皇太极的眼里再也容不下别人,就连美貌聪明的庄妃也成了透明人,海兰珠和皇太极像一对平凡夫妻一样恩爱异常。
1637年海兰珠生下皇八子,皇太极喜不自胜,皇太极对海兰珠的儿子也是极尽宠爱,决定立皇八子为皇位继承人,皇八子刚出生第八天,皇太极便传命满朝文武大臣聚集皇宫崇政殿,宣布为了皇八子大赦天下,除了十恶不赦以及谋反的犯人,其他罪犯一概赦免。
而且皇八子的诞生庆典热闹非凡,蒙古各部落的首领都供奉了大量的贺礼,皇八子不断接受四面八方的祝福,前几位皇子出生的时候,并没有任何大型庆典活动,由此可见,这是皇太极爱屋及乌,是只有立太子才有的举措。
虽然海兰珠所生的是皇太极的第八个儿子,可是哲哲皇后没有生儿子,海兰珠作为后妃中位分最高的皇贵妃,所以这位皇八子也成了满朝文武大臣心中日后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嫡子。
海兰珠宠冠六宫的同时,又同时母以子贵,皇太极专宠于她,她有个可爱的储君儿子,看似是人生巅峰,可谓得意至极,然而却不幸应了“好景不长”这句俗语,虽然她和皇太极时刻呵护自己的宝贝儿子,可是孩子在还没开始取名字就在1638年3月13日夭折。
爱子的夭亡,让皇太极和海兰珠悲痛欲绝,尤其是海兰珠的打击更重,她本来身体就弱,以后是没有机会生孩子了,因此郁郁寡欢,忧闷成病。
海兰珠的儿子在1838年3月13日夭折,不满周岁,皇太极也接连很多天不思饮食,忧闷成病,然而即使他独宠海兰珠,可是也没有被冲昏头脑,皇八子过早夭折,他固然伤心,可他也有为皇家开枝散叶的义务,海兰珠身体虚弱,已经不能生育,他必须宠幸其他嫔妃,才能尽到自己的责任,因此在海兰珠的儿子夭折后,皇太极和其他嫔妃还生下了五个孩子,其中就有海兰珠的妹妹庄妃生下了福临。
皇太极的第八女固伦端贞长公主简介
![皇太极的第八女固伦端贞长公主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8e965722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c3.png)
皇太极的第八女固伦端贞长公主简介清朝人物本名:固伦端贞长公主别称:端贞长公主出生时间:后金天聪八年(1634)闰八月十六日去世时间:三十一年(1692)正月身份:皇太极的第八女父亲:爱新觉罗·皇太极母亲:博尔济吉特氏哲哲固伦端贞长公主人物生平后金天聪八年(1634)闰八月十六日生。
初固伦公主。
祟德六年(1641)许配给蒙古科尔沁部土谢图亲王额驸博尔济吉特氏巴达礼之长子巴雅斯护朗。
顺治二年(1645)12岁时出嫁。
十四年(1657)二月被封为固伦长公主,十六年被封为固伦昌乐长公主,后改为固伦永安长公主。
康熙十一年(1672)五月,巴雅斯护朗袭其父爵为土谢图亲王,是年八月去世。
三十一年(1692)正月公主去世,时年59岁。
赐谥端贞长公主。
固伦端贞长公主公主陵墓公主墓碑2004年1月,科左中旗文物所从该旗巴彦塔拉镇呼和格勒嘎查村民唐查干巴拉家发现并收缴了一块写有满蒙汉三种文字的“固仑端贞长公主圹志文”的汉白玉石碑。
石碑厚半尺,正方形,边长约两尺半。
石碑正面右面是一行蒙古文,中间一行是满文,左面是汉文,字迹刚劲有力、洒脱文雅,显示出皇家随葬品的端庄和气派。
据唐查干巴拉介绍,1947年土地改革时期,区农会组织扒掉了“温都尔王家族冢群”中辈分最高的固伦端贞长公主的陵寝,该石碑就是从那里抬出来的,后被送到公主后人辅国公松劲海如布公爷的厢房,反扣在门沿下不知不觉过了几十年。
后来,厢房变成大队队部,又变成嘎查村部。
包产到户时,厢房又被卖到唐努和斯的唐查干巴拉手里,成为其私人财产。
买到房子后,唐努和斯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诉子女“在外屋门沿处扣有公主的石碑,必须移到别处放在干净的地方,因为公主的东西我们普通老百姓受用不起”。
此后,该石碑在唐努和斯家的院里靠着院墙,前面用柴火堆挡着静静地过了几十年。
科左中旗文物所将汉白玉石碑收缴后,唐查干巴拉还得到了5000元的奖励。
如今,这块珍贵的石碑就伫立在科左中旗保康镇梅林广场南端的文化楼一楼展厅内,接受各界参观。
皇太极第七女固伦端献长公主简介
![皇太极第七女固伦端献长公主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491d717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f0.png)
皇太极第七女固伦端献长公主简介淑哲公主(1633―1648),皇太极的第七女。
其母为皇太极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持氏布木布泰,与皇太极的九子福临(顺治皇帝)、四女固伦雍穆长公主雅图、五女固伦淑慧长公主阿图同母。
后金天聪七年十一月十六日生。
初号淑哲公主。
崇德六年许配给蒙古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内大臣俄尔齐桑之子铿吉尔格。
顺治二年13岁时出嫁。
五年去世,时年16岁。
赐谥固伦端献长公主。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清实录》记载:祟德六年将公主许配给俄齐尔桑之子铿吉尔格。
顺治二年却记公主嫁给俄齐尔桑之子喇麻思。
《清玉牒》只记公主嫁给铿吉尔格。
而《清史稿》俄齐尔桑传却记顺治二年正月其子喇麻喇尚主授固伦公主。
公主表认为这一矛盾的现:当是铿吉尔格改名喇麻思译文作喇麻喇。
唐邦治先生又提出第二种可能,即铿吉尔格为喇麻思之兄,公主先嫁其兄,兄死又嫁其弟。
我们认为这第二种可能性不大,因为文献记载公主嫁铿吉尔格与嫁喇麻喇的时间均为顺治二年。
皇太极第七女--皇帝的女儿,所以称“公主”,她为孝庄皇后所生,所以称“固伦公主”,她的封号为一母同胞的兄长顺治皇帝颁给,所以称“长(zhǎng)公主”,所以称“固伦长公主”。
公主、长公主、固伦公主、格格之间的区别公主中国古代,女儿出嫁,是要父亲来主持婚礼的,但天子不能来主持婚礼。
《公羊传》曰‘天子嫁女子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
”当时各诸侯国的诸侯都称为公,周天子把女儿嫁给诸侯时,自己不能主持婚礼,所以叫同姓的诸侯主婚。
“主”就是“主婚”之意,因为是由“公”来主婚的,所以天子的女儿就被称为“公主”了。
长公主皇帝之女称公主,姐妹称长公主,姑母称大长公主,但有时嫡出长公主会被晋一级加封,比如唐高宗就将同胞姐姐东阳公主加封为大长公主而不是长公主。
固伦公主按清朝法制所定:皇后所生之女才能被封为“固伦公主”,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无定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皇太极后妃子女介绍
大妃(大福晋)和皇后
元妃(1593-1612),钮祜禄氏。
巴图鲁赠宏毅公额亦都之女。
万历二十一年生。
为元配嫡福晋,是第一任大福晋。
万历四十年卒。
子一,皇三子洛博会。
继妃,乌拉那拉氏。
乌拉贝勒博克铎之女。
生卒年不详。
子二,皇长子豪格;皇次子洛格。
女一,皇长女,封固伦公主。
孝端文皇后(1600-1649),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
科尔沁贝勒、后赠福亲王莽古思之女。
万历二十八年四月十九日生。
顺治六年四月十七日崩。
女三,皇次女固伦温庄长公主,嫁额哲;皇三女固伦端靖长公主;皇八女固伦永安长公主。
孝庄文皇后(1613-1687),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
科尔沁贝勒宰桑之女。
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生。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崩。
谥曰孝庄文皇后。
子一,皇九子福临,即顺治帝。
女三,皇四女,封固伦雍穆长公主;皇五女,封固伦淑慧长公主;皇七女,封固伦淑哲长公主。
敏惠恭和元妃(1609-1641),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海兰珠。
科尔沁贝勒宰桑之女。
崇德六年九月十八日薨。
子一,皇八子,二岁殇。
侧妃(侧福晋)
侧妃叶赫那拉氏。
叶赫贝勒阿纳布之女。
生二子,第二子乌努春。
生皇五子硕塞。
薨年不详。
侧妃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
巴雅尔戴青之女。
卒年不详。
女二,皇六女;皇九女。
懿靖大贵妃(?-1674),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名娜木钟。
后封郡王阿霸垓额齐克诺颜之女。
康熙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薨。
子一,皇十一子博穆博果尔。
女一,皇十一女,封固伦端顺公主。
抚养一蒙古女,名淑济(疑为蒙古林丹汗之女)。
康惠淑妃(?-1669),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名巴特玛·璪。
阿霸垓塔布囊博第塞楚祜尔之女。
康熙六年卒。
抚养一蒙古女(疑为蒙古林丹汗之女)。
庶妃(庶福晋)
庶妃,包括小福晋、格格、媵妾、婢妾等,都是没有名分的妾,庶福晋仅是对她们的尊称而已。
其中生育子女者才能成为小福晋,所生子女属庶出。
小福晋5人
庶妃颜扎氏,称小福晋。
布颜之女。
天命十一年来归。
子一,皇四子叶布舒。
庶妃那拉氏,称小福晋。
英格布之女。
天聪八年来归。
生一子,皇六子高塞。
女二,皇十女;皇十三女。
庶妃伊尔根觉罗氏,称小福晋。
安塔锡之女。
崇德元年来归。
子一,皇七子常舒。
庶妃克伊克勒氏,称小福晋。
拜祜之女。
崇德三年来归。
子一,皇十子韬塞。
庶妃赛音诺颜氏(也称阙氏),称小福晋。
崇德元年来归。
女一,皇十二女。
庶妃察哈尔奇垒氏(?-1645),称小福晋。
察哈尔部谔勒济图固英塞桑之女。
女一,皇十四女。
顺治二年卒。
皇子(11人,成年8人)
皇长子爱新觉罗·豪格(1609-1647)。
生母为继妃乌拉那拉氏。
万历三十七年三月十三日子时生。
顺治五年三月卒。
肃武亲王。
皇次子爱新觉罗·洛格(1611-1621),幼殇。
生母为继妃乌拉那拉氏。
万历三十九年生;四十九年殇。
皇三子爱新觉罗·洛博会(1611-1617),幼殇。
生母为元妃钮祜禄氏。
万历三十九年生;四十五年殇。
皇四子爱新觉罗·叶布舒(1627-1690)。
生母为庶妃颜扎氏。
天聪元年十月十八日子时生。
康熙二十九年卒。
辅国公。
皇五子爱新觉罗·硕塞(1629-1654)。
生母为侧妃叶赫那拉氏。
天聪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亥时(1629.01.29)生。
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卒。
承泽裕亲王。
皇六子爱新觉罗·高塞(1637-1670)。
生母为庶妃那拉氏。
崇德二年二月十六日子时生。
康熙九年卒。
镇国悫厚公。
皇七子爱新觉罗·常舒(1637-1699)。
生母为庶妃伊尔根觉罗氏。
崇德二年四月十九日寅时生。
康熙三十八年卒。
辅国公。
皇八子(1637-1638),未命名,幼殇。
生母为敏惠恭和元妃博尔济吉特氏。
崇德二年七月初八日亥时生。
崇德三年正月殇。
皇九子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
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戌时(1638.03.15)生于盛京(沈阳)皇宫的永福宫。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崩。
顺治帝。
皇十子爱新觉罗·韬塞(1639-1695)。
生母为庶妃克伊克勒氏。
崇德四年二月初八日戌时生。
康熙三十四年二月初九日卯刻卒。
辅国公。
皇十一子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1641-1655)。
生母为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氏。
崇德六年十二月二十日申时(1641.01.20)生。
顺治十三年七月初三卒。
襄昭亲王。
皇女(亲生女14人;养女1人)
皇长女(1621—1654),封固伦公主。
生母为继妃乌拉那拉氏。
天命六年三月十二日生。
顺治十一年(1654)卒。
皇次女,名马喀塔(1625—1663),封固伦温庄公主。
生母为孝端文皇后。
天命十年生。
康熙二年(1663)卒。
皇三女,封固伦靖端长公主(1628—1686)。
生母为孝端文皇后。
天聪二年七月初三日生。
康熙二十五年(1686)五月卒。
皇四女,名雅图(1629—1678),封固伦雍穆公主。
生母为孝庄文皇后。
天聪三年正月初八日生。
康熙十七年闰二月卒。
皇五女,名阿图(1632一1700),封固伦淑慧公主。
生母为孝庄文皇后。
天聪六年二月十二日生。
三十九年(1700)正月初十日卒于京师。
皇六女(1633—1649),封固伦公主。
生母为侧妃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
天聪七年十一月十五日生。
顺治六年三月卒。
皇七女,封固伦淑哲公主,谥固伦端献公主(1633—1648)。
生母为孝庄文皇后。
天聪七年十一月十六日生。
顺治五年卒。
皇八女,封固伦永安公主(1634—1692),谥固伦端贞公主。
生母为孝端文皇后。
天聪八年闰八月十六日生。
康熙二十一年(1692)正月公主卒。
皇九女(1635一l 652),未受封。
生母侧妃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
天聪九年九月二十六日生。
顺治九年公主卒。
皇十女(1635—1561),封县君品级。
生母为庶妃那拉氏。
天聪九年生。
封县君,即固山格格。
顺治十八年(1661)公主卒。
皇十一女,封固伦公主,谥固伦端顺公主(1636——1650)。
生母为懿靖大贵妃。
崇德元年三月二十五日生。
顺治七年卒。
皇十二女(1637—1678),封乡君品级。
生母为庶妃赛音诺颜氏(也称阙氏)。
崇德二年三月十五日生。
康熙十七年(1678)卒。
皇十三女(1638一1657),未受封。
生母为庶妃那拉氏。
崇德三年七月初七日生。
顺治十四年(1657)四月卒。
皇十四女,封和硕恪纯公主(1641一1703)。
生母庶妃察哈尔奇垒氏。
崇德五年六年生。
四十三年(1703)公主卒。
养女(1615—1637),封和硕公主。
皇太极的从兄克勤郡王岳托之长女,生母为嫡福晋哈达那拉氏。
皇太极抚为己女。
祟德二年(1637)七月十九日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