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之浅见
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
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在我进入大学学习的过程中,我逐渐了解到工学结合课程的重要性。
这种课程模式将学习和工作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机会,也为我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工学结合课程是一种注重实践和应用的课程模式,它将学习和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这种课程模式下,学生通常需要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以实现知识和技能的相互促进。
这种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际工作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回顾我的学习经历,我深刻感受到工学结合课程的重要性。
起初,我对这种课程模式并不理解,认为它会影响我的学术成绩。
然而,随着我参与的工学结合课程越来越多,我逐渐意识到这种模式的优点。
通过参与项目和实践,我不仅加深了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将所学应用到实际中。
例如,我曾经参与了一项与当地企业合作的课程项目。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运用所学的市场营销理论知识,为企业制定了一份全面的市场推广计划。
通过这个项目,我不仅学会了如何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培养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实践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例如,在某个项目中,我发现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不足以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克服这个困难,我主动寻找更多的资料和学习资源,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最终成功地解决了问题。
这个经历让我认识到实践的价值和意义,它不仅能够帮助我巩固所学知识,还能提高我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参与工学结合课程,我深刻认识到了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的重要性。
这种认识不仅对我的学业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我对未来职业和生活的规划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工学结合课程是一种高效、实用的课程模式,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化这种认识,积极参与更多的工学结合课程,为我的人生增添更多的精彩和价值。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对于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
对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浅析
对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浅析摘要:随着我国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建立一套区别于普通中等教育,符合中等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职业教育模式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
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得到广泛认同,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本文以实践为依据,对半工半读办学模式进行解读,以期总结经验,促进该教育模式的完善及发展。
关键词: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教育模式;中职教育;教学引言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里面明确指出“中等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办学模式。
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教学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广东省教育厅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该精神,从2006年开始逐步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学校在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方面实行得比较早,期间遇到了不少问题,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但在半工半读的教学方面,我觉得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由于半工半读的学生在三年的时间里有一半的时间在工厂实习,在学校学习的时间相对要减少很多。
因此对这种办学模式的课程设计也必须要做相应的调整,以满足这一办学模式的要求。
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比例1、课程的安排。
在课程的安排上应遵循:专业课为主,突出技能的培养;基础课为辅,适当减少公共课的设置。
对于专业课程应以“实用”为主,以“够用”为度。
以节约教学时数。
对于技能课程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加大针对性及实用性。
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兼顾实际联系理论。
以达到对学生基本素质、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
同时,为适应专业技术的发展还应及时开设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专业课程。
以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对于基础课的安排要更加注重“实用性”。
比如,数学课、英语课应根据不同的专业所需要的数学、英语知识不同而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
对于公共课应注重“常识性”。
让同学们具备在外工作应具备的一般常识。
浅谈对“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认识
浅谈对“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认识发表时间:2013-10-18T13:13:53.170Z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8期供稿作者:李海勇韩磊兰文[导读] 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的重要特征已经逐渐被大家所认识。
李海勇韩磊兰文(济南市技师学院山东济南250000)摘要:“工学结合”是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趋势。
通过建立科学的“工学结合”课程模式,对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学习领域课程、职业资格和典型工作任务的动向都有很好的引导、指示作用。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工学结合课程模式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的重要特征已经逐渐被大家所认识。
然而在工学结合职业、技工教育模式的实践和研究中,目前人们主要聚焦在校企合作机制和实习基地建设等宏观管理层面。
事实上,在中观和微观的课程和教学层面上,我们也有必要积极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新型课程模式。
工学结合就是:“在工学结合的课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这里蕴含着丰富的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思想与方法。
建立工学结合课程模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努力,系统化地去解决课程领域的诸多问题。
一、对工学结合的认识1.综合职业能力。
尽管“能力本位”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界的共识,然而目前我们对“能力”这个泊来概念并没有统一的认识:有的按照英语对能力的理解强调结果,看重通过考核鉴定可以确定的技能和绩效;有的则接受德国概念强调能力的形成过程。
不同理解影响了我们对课程目标的定位:即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还是培养完成整体化工作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不同选择的教育结果,可能是保证学生实现当前的就业需要,也可能是奠定持久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
如果选择后者,那么对课程的实现方式就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2.学习领域课程。
目前企业对职业院校不满意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毕业生缺乏必要的工作能力,对企业所需人才来说仅仅是个半成品。
关于“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认识
关于“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认识从化市职业技术学校叶进“工学结合”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规律,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们提倡“工学结合”,主要是为了通过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当前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学校实操课程,二是实行企业教学实践,通常我们只是把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称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推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主要是因为学校实操课程不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适应企业生产系统化以及程序化的运作模式。
学校实操课程的实施是在学生学习完课程某一部分的理论知识后到实验场所进行实际操作,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够比较深刻地学习到理论知识,同时因为有老师的几时指导,学生也能够较好地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但这种实践并不是企业生产实践。
由此而引出可学校实操课程对培养学生生产实践能力的缺陷。
首先,企业生产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各个部门,各个操作环节的密切配合,一旦有某个环节出现纰漏,就会导致企业生产出的产品不符合质量要求,所以说,学校实操课程难以让学生形成对生产教工环节以及生产工具的系统认识与全面把握。
其次,教学实操课程难以实现由学生角色向职员角色的转变。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企业提供合格的员工,它除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有较高要求之外,还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很好的使用企业生产生活。
虽然各职业学校也都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以及就业指导,但毕竟这些场所、身份都是虚拟的,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学生毕业后往往难以实现由学生角色向职员角色的及时转变。
现在我们讲的“工学结合”提倡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的密切联系,这种教学模式目前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学生在校学学习完本专业的课程后到企业进行学习实践,;另一种模式是把课堂搬到企业,学生在企业边学习理论知识边进行时间学习。
这两种教学模式各有优劣,学校应根据专业特点选择适合的“工学结合”模式。
浅谈高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
浅谈高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工学结合是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尝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与社会两种教学资源和教育环境,把课堂教学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增强课程的实用性与开放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以我区高职教育机电类专业为例,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标签:工学结合高职教育教学模式2010年7月,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纲要中特别强调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方针,要求职业教育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要重点解决学生能干、会干的问题,并通过学生学习和掌握的技术和技能,显著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社会认可度[1]。
2011年,学院为了加大对外的影响力及美誉度,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
积极实施“引企入校、引企入系”;进一步密切与企业的关系;规范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增加合作企业;启动校园创业街运行工作;创办职业教育集团试点工作。
在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如何改革高职数学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数学教学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对于我们从事高职教学的工作者而言,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1 我区高职教育机电类专业教学模式研究的背景及现状分析装备制造工业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发展的传统优势产业,拥有被誉为“中国第一座智能网络化机床制造工厂”的宁夏小巨人机床有限公司;拥有创立中国机床制造业“大河”、“长城”两大品牌的大河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和宁夏长城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拥有全球轴承制造业第二大公司德国舍弗勒集团旗下的富安捷铁路轴承(宁夏)有限公司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机电产品制造骨干企业。
《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把先进装备制造作为科技发展的七大重点领域之一”。
高职教育中工学结合的几点思考
高职教育中工学结合的几点思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在高职教育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在高职教育中,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多方面进行思考,就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进行探讨。
一、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高职教育的学生以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而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恰好为高职教育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供了重要途径。
针对此点,高职教育要强调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特别是对工学的实践操作进行深度开展。
在教学过程中,高职学校可以加入实践性强的模块,开设工厂实践课程或者实习培训、实训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并且站在实际需求的角度去掌握操作技术,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可以将行业应用、技术理论、人文知识等进行融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针对此点,高职教育要加强学科教育和通识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对学生进行专业教学的同时,注重人文关怀,增强对文化、文明等层面的理解和认识。
这样可以让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文化素养、科技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三、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进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针对此点,高职教育可以在课程设置上考虑与企业、市场的紧密联系,加强行业的导向。
同时,高职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训机会,让学生接受更广泛的专业教育和实践培训,提高员工素质,让学生更加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浅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精选文档
浅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指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是指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主要是在学生实践教学环节上,在学生就业和行业、企业用人上合作办学,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近几年来,我院在加强校内实践教学环节的同时,充分利用学院地处开发区的区位优势,积极探索与企业、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的新路子。
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开展细致的工作,建立了摩托罗拉电子XX公司、三洋通信设备XX公司、飞鸿达利通讯XX公司、中国移动天津滨海分公司等多家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尤其是在2006年与摩托罗拉(中国)电子XX公司(以下简称“摩托罗拉”)签订了校企联办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工学结合班的合作协议。
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高职人才培养的新路。
以摩托罗拉为例,工学结合的具体做法是: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充分征求用人单位意见后,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制订培养方案,并切实加以落实。
在学生一、二年级期间,安排他们到摩托罗拉到企业顶岗认识实习,主要是利用学生第一次到先进的大型现代化生产企业的机会,让他们身临其境,体验企业文化和自动化生产环境,并通过顶岗实习,在生产一线体验操作工的艰辛,锻炼体能,磨练意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好专业技术的上进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志,心。
近三年以来,我院已多次组织学生赴摩托罗拉顶岗实习。
时间安排在年度的每个季度末期,实习2~3周,岗位有手机完成制造、手机软件组装等。
其时,摩托罗拉为了完成生产任务,临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由于时间紧、用工量大,在社会上一时很难招收到足够数量、素质较高的员工,渴望学院给予支援。
我院以此为契机,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组织一、二年级学生经过短期培训,赴企业顶岗实习。
经过4-8周的工作,完成顶岗实习后做小结,给出实习考核成绩。
在校专业课学习期间,除了完成必修的理论课程外,在二~四学期还要安排2周左右的专业实训课程,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实训内容有初步掌握电子工艺(含SMT工艺)、智能仪器使用、手焊技能及手机线路板检测等。
高职教育中工学结合的几点思考
高职教育中工学结合的几点思考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和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于高职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高职教育中工学的结合成为了当前教育发展的热点话题。
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旨在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本文将针对高职教育中工学结合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高职教育中工学结合应该如何实施?工学结合不仅仅是在教学内容上的融合,更应该是在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师资队伍等方面全方位的整合。
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地进行动手实践,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应该加强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力量,更好的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工学结合教育的目标。
高职教育中工学结合的教学内容应该如何设计?在工学结合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设计至关重要。
应该根据社会实际需求和行业发展的动态变化,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
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实践能力,使其真正能够胜任相关技术岗位的工作。
需要设置一些社会实践教学环节,并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在实践环境中得到更加系统和全面的培训。
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其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高职教育中工学结合的实施机制应该如何构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需要有一个有效的机制来支撑和保障。
在高职教育中工学结合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可行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需要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使学校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贴近社会需求,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还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表现,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
高职教育中工学结合的实践路径应该如何选择?要将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育实践中,需要找准切入点和路径。
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讨
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讨工学结合是提高会计专业教学水平的关键,是打破会计专业教育教学一直走学科教育道路这一瓶颈的突破口。
只有加强工学结合,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才能快速、健康发展。
标签:会计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引导下,会计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一定的会计知识、动手能力强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会计人才。
教育部在教高(2006)16号文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
一、传统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1.教学模式单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不重视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缺乏对现时经济和企业在投融资、税务政策、企业管理方面的实际需要和变化的把握,忽视了学生甄别、运用、创新会计知识能力的培养。
2.顶岗实习机会少会计专业的实习岗位,对企业的性质、规模、数量及会计核算形式都有特定要求。
中小型企业一般只有一个财务科室,甚至不设财务科室,且会计涉及到商业机密,因此一个实习单位一般不可能接收很多学生顶岗实习。
3.教学模式改革指导思想缺乏示范性目前处于探索阶段的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包括:模块教学、情境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作过程导向等,但都尚处于试点摸索阶段,尚未产生全面的示范作用。
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设计理念1.教学目标设计在“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引导下,培养具有一定的会计知识、动手能力强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会计人才。
培养学生适合中小企业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和管理职业岗位群。
2.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设计在分析会计岗位(群)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按照会计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整体设计出的教学内容体系,是按照行动体系的框架形成的串行结构。
3.教学策略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先通过会计工作分析获得会计工作化的“学习任务”,然后通过组建工作任务或项目将工作化的学习任务转换成课程教学内容。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近年来,国家在科技教育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以促进专业知识和各种现代技术的发展,也希望提高社会对科学技术人才培养的关注度。
因此,科技教育要求我们以新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有趣、有效的学习环境,以及必要的技术支持,从而培养他们的领先的技术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教育应以“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为主。
工学结合是一种以实践和理论指导的教学模式,旨在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充分利用研究和实践紧密结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让学生熟悉现代技术和科技服务,并帮助他们掌握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教师应针对现代科技发展水平,结合工程实践原理,严格指导学生设计理论实现工程实践;其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全面分析工程实践中的问题,以及指导学生通过理论性的推理和实践求解;最后,重视研究和实践的融合,结合实践项目实施,促进学生深入研究实践,提高学生的研发能力和实践能力。
此外,要实现科技教育的有效实施,还需要落实课程改革,营造一个鼓励实践、学习和认识的科技教育环境,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
让他们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实践技术,在理论和实践中结合,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思维,从而实现专业知识的提高和技能的发展。
经过几年的实践,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受益于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和趣味性,这一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满足
学生技能和知识的需求,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丰富和统一学习环境,突出实践、理论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科技教育提供了有效的策略和思路,应该积极支持和推广。
高职教育中工学结合的几点思考
高职教育中工学结合的几点思考高职教育是指以培养各类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中等职业教育。
在高职教育中,工学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思路和方法。
工学结合是指将工作实践和学习相结合,通过实践中的问题解决和理论知识的学习相互促进,实现知识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高职教育中工学结合的思考进行探讨。
第一,应建立紧密结合实践的教育模式。
高职教育以培养实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而实践是培养实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建立紧密结合实践的教育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感受到工作的实际情况,磨炼实际技能,并且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应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在高职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学生的实际能力是指学生在实践中所具备的技能和能力,包括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
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教育,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
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高职教育以培养具备就业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而企业是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
高职教育应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将企业的实际需求融入到教育中,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能够了解到企业的实际需求,调整教育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工作要求。
第四,应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
高职教育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
理论知识是指基础知识、科学原理和技术规范等的综合体。
学习理论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实践中的问题。
高职教育中应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职业院校《机械基础》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讨
职业院校《机械基础》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讨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机械基础知识和工学技能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职业院校《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探讨,以适应行业的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文将重点就《机械基础》课程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建议。
一、工学结合的意义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机械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工学结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机械基础知识通常比较抽象和枯燥,学生往往对此缺乏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而通过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知识的应用和作用,从而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在《机械基础》课程中,如何将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具体实施呢?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教学建议:1.注重实践操作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操作机械设备,熟悉不同机械零部件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各种机械设备的操作方法,并学习并掌握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在实践操作中,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到机械知识的应用,从而更容易掌握和理解相关知识。
2.强化案例分析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实际案例,结合工程实例,让学生学习和应用机械知识。
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展实践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可以适当增加实践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亲自动手去操作机械设备,学习机械基础知识。
通过实践课程,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机械知识的应用和作用,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4.开展校企合作可以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实训基地建设和实习实训项目,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参与实际的工程项目。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职业院校《机械基础》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讨
职业院校《机械基础》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工程行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培养。
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则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知识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实践操作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机械工程技术人才。
在具体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可以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多参与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可以加强项目实践,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可以加强实习实训,让学生在实际的生产环境中学习,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可以加强教师的指导和引导,让教师在实践操作中及时指导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职业院校《机械基础》课程中,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培养机械工程技术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希望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机械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职财会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初探
中职财会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初探
中职财会专业是一门注重实践性的专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理论课为主,缺乏实际操作环节,导致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如何将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到中职财会专业的教学中,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中职财会专业中,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非常重要。
一方面,中职财会专业是一门注重实践操作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和掌握会计、财务等专业知识和技能。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在中职财会专业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可以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通过真实案例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
可以设置相关实践环节,如实习、实训等,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际工作中,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如会计实验室、企业参观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财会实践活动,增强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于中职财会专业的学生而言,具有多重优势。
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能够促进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竞争力。
中职财会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初探
中职财会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初探中职财会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由于其针对性比较强,许多中职院校开始依据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实验,以满足学生对实用性强、职业发展前景好的教育需求。
一、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机制与特点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中将工程技术与学科知识相结合,挖掘职业化的学习需求和能力,建立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以达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目的。
在中职财会专业教学中,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有以下特点:1.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中,实践教学占据很大的比重。
学生将面对实际问题,通过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达到锻炼实践能力和提高职业素养的目的。
比如,在纸质财务账户管理课上,老师会组织学生进行实操操作,教授记账、审核、入账等操作技巧,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提高实操能力。
2.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通过设置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职业态度与职业行为习惯、职业道德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和价值观念。
比如,在会计初步核算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对于财务风险和抵御风险能力的探究和培养。
3.以实践为导向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将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并以实践为导向,让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效果,也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
比如,在现代企业会计课程中,采用真实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企业财报制定与监管流程,并加强学生的职业本能,从中总结分析并形成有效的措施。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解决中职财会专业学生课堂学习和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
但是,推行这种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1.缺乏真实的职业实习环节。
中职财会专业学生在实习环节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往往无法接触到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和实践场景。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需要引入真实的评估机制,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效果和表现。
并且,需要为学生设计更加真实难度的实践场景,提高学生的挑战和实践能力。
中职财会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初探
中职财会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初探中职财会专业的教学模式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为了更好的培养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成为劳动者的职业素养和工作适应能力。
因此,探究中职财会专业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成为必备的研究方向。
一、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定义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就是将工学知识和能力集中反映在专业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的产学研能力,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工学结合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并且在实际操作中得到锻炼,增强学生技能。
2.提高应用技术的水平: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可以将实际操作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转化为程序和方法,然后在教学中讲解,学生可以更加深入的理解相关知识。
3.增强将来工作适应能力: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加了解未来的工作环境,停留在理论层面。
4.促进产学研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可以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促进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提高学生学习实践成果的产出。
1.确立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明确本次教学的目标,并且让学生明确目标,增强学生对实际操作的认识。
2.制定教学大纲:在教学中制定教学大纲,根据课程内容编排教学进度表,制定详细的实际操作计划。
3.组织教学过程:教师应该合理指导学生的操作步骤,如何协同工作。
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评估和指导,对于学生的疑惑和问题进行及时解答和讲解。
4.评估和反思:在教学完成后,要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估。
同时,还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完善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中职财会专业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并且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还可以促进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为中职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技能支撑。
中职财会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初探
中职财会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初探中职财会专业是培养具备财务会计基本理论和实务知识,能够应用财会软件进行财务会计处理和财务分析的技能型人才的专业。
对于这一专业的教学模式,我们可以尝试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下面将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初探。
我们需要明确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含义。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反复实践和操作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中职财会专业中,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财务会计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业务中。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来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实际的财务会计案例,通过详细的解读和分析,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可以设置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可以设置实际操作的课程,让学生使用财会软件进行财务会计处理和财务分析,并进行实际案例的模拟操作。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培养实际操作的能力。
还可以组织实地考察和实习实训活动。
学生可以去企业、机构等实地考察,了解实际的财务会计操作过程,并进行实践操作。
学生还可以通过实习实训活动,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财会工作,全面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评估中也要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核。
除了传统的理论考试外,还可以设置操作考试、实验报告等形式来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更加重视实践操作,并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中职财会专业可以尝试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实地考察和实习实训等方式,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职护理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讨
高职护理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讨教学模式是教育机构运行的框架,教学改革是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模式的必要途径。
目前高职护理专业采纳新型教学模式,开始实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优点也有缺点。
本文简要分析护理专业工学结合教学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
标签:护理专业;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实习性见习;教学模式一、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优点1.突出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在部分高职院校实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以后,大部分护士专业的学生能快速进入岗位角色中,通过培训学生上岗后的工作表现反映出此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护士职业素养。
临场试验是对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考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代替传统教学模式,允许护士在实习期接触临床实践,使护士专业学生能直观了解岗位工作内容,促使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突出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
2.有利于教师素质提高,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生进入医院见习时,三到五个学生由一个老师带领,学生遇到问题都会请教老师,老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和临床观察会有新的发现,老师回答学生问题也需要思考,需要不断充实自己,获取最新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理论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1.学生实习管理差护理专业在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时,理论知识教学效果良好,但是在学生见习过程中存在问题。
学生见习时间短,学生流动性大,医院的负责老师既要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还要指导学生实习,增大了老师的工作量。
老师精力有限,长期如此会出现精神状态不佳的现象,影响工作,而且还影响了医院的管理,尤其是对见习生的管理不当,任其自由走动。
2.学生好奇心重,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学生的好奇心虽然能提高学习兴趣,但是有时候好奇心是一种错误。
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学生刚进入实习,好奇心重且积极,主动帮医生为患者换药,调节仪器,但是由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对仪器使用也是一知半解,学生操作不当易造成医院安全隐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之浅见
【摘要】“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发展方向。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必然带来:教学内容的再造、教学时间的缩短、教学过程以学员为主体、教学场地即工作场地等方面的变化。
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有效推广与实现,必需具备以下条件:学校应有自己的实体企业,拥有能做学生师傅的教师,教学班级为小班设置,有专业教师自己开发的适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材料,有教学体制和教学管理制度的保障。
【关键词】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教学变革应具条件
近年来,为了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改革精神、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不少职业学校开始推广“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何谓“工学结合”?有专家解译为“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这句话讲了两个意思:其一,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是工作”,与“工作”无关的东西就不应当是学习内容;其二,怎样去学习,“通过工作”的完成过程来学习工作。
其实,这一教学模式早在十多年前就有中职学校的教师提出来过。
当时的设想是“利用职业学校的专业优势,成立校办企业,由学员担任企业的领导及员工,教师作为师傅及业务指导,协助学员在完成工作中去学习,掌握做好工作所需要的专业技能。
”然而,因当时学校领导的办学理念不同故未能实施。
但职业教育要提高其教学质量,培养出真正实用型专业技能人才,“工学结合”是其唯一的发展方向。
一、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必然给职业教育带来以下的变革
第一,教学内容的再造。
“学习的内容是工作”,即除完成某项工作必需的学习内容外,其他的内容一律不得纳入教学范畴。
过去的职业教育更多地考虑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除专业必需的知识与技能外,相关知识与理论学习占据了不少的教学资源。
“学习的内容是工作”的核心即要求职教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再造。
对教学内容的再造,一、要求各专业教师要针对所教学的专业,分析研究做好一项专业工作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有哪些,完成这些任务必须掌握哪些关键性技能;二、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瘦身”,通过梳理,删除与完成“工作”无关的教学内容,节约教学资源;
三、改革与完善专业技能教学体系,明晰技能体系内各关键技能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为合理分配教学资源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的再造不仅会增加专业教师的备课工作量,也对备课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教学时间的变化。
学习内容的精减必然带来学习所需时间大大缩短。
过去的中等职业教育之所以需要三年时间才能毕业,是因为学习内容里包含了太多基础学科内容和专业理论的阐述。
“学习的内容是工作”的实施,必然要求删除大量基础学科及专业理论的讲授,从而减少学员所需学习时间。
学习时间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总体学习时间不再需要三年之久,二是各学期未必需要用二十周的时间进行专业教学。
三是专业不同、“工作”任务各异,教学实施所需时间亦存在差异,每次二学时,一天上三门不同课程的教学管理制度不再适合。
教学时间的变化,给学校教学秩
序的管理带来新的课题。
第三,教学不再以教师为主。
“学习的内容是工作”,而需要这些“工作”的不是教师而是学员。
所以,“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不再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而是教师提出工作任务,由学员对任务进行分析、制订工作计划、选择工作方法、实施工作方法、工作总结与评价,教师在整个学员的学习过程中只起一个辅助引导的作用。
从而,真正充分发挥学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全方位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沟通协作和总结提高等方面的学习与工作能力。
教学主体的转变,对专业教师的“工作”任务制作能力、教学现场的掌控能力、教学引导能力及教学评价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教学场地即工作场地。
“通过工作实现学习”要求学员应当是在工作现场而非教室学习专业技能。
“工作现场”的职业氛围,会使学员们认识到“现在是在工作”而非课堂教学,从而激发学员们的学习激情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要取得以上效果,用于教学的工作场地一是要有“工作情境”,建筑、设备、灯光、办公桌椅乃至标识均应与真实工作场地一样;二是要有“工作对象”,学员们要完成的工作不外乎“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当这些“工作”完成后,其“工作对象”应当具备必要的使用价值或能够换取一定的经济利益;三是要有“工作工具”,必要的专业工具既是学员完成“工作”的手段,同时掌握这些工具的正确使用也是学员们学习的内容。
只有具备了“工作情境”、“工作对象”和“工
作工具”的教学,才能真正“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有效推广与实现具备条件
第一,学校有自己的实体企业。
学校没有实体企业,“工学结合”的“工”最多只能是模拟而出,学习任务与要求难免与市场需求相脱节,如此完成的“学”的结果则难以被用人单位所接受。
既是将学员送到有关企业去”顶岗实习”,“工”有一定的保证,但因企业师傅在“教”上不如学校教师,而学校教师又难以做到“顶岗教学”,因此“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因此,实施“工学结合”的职业学校必须要有自己的实体企业,学员“工作”出来的最终产品必须能经得起市场的检验,“工”与“学”才能真正实现有机结合。
有压力才能动力,只有这样,教师们才能认真钻研专业技能和教学方法,而学员们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通过工作实现学习”,通过学习学会工作。
第二、拥有能做学生的师傅的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教师。
“工学结合”要求“工”的结果能接受市场的检验,那么传授技能的教师就必须同时是本行业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师傅,有“强将”是“无弱兵”的技术保障。
教师与师傅区别何在?教师要能讲明白道理、循循善诱,而师傅则能亲自动手完成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生产或劳务工作。
什么样的职业教师才称得上是有资格传授专业技能的师傅呢?不应是只拥有“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用书面资料考出来的某些证书的教师,而更应当是能生产或提供市场所需、达到一定技术标准的产品或劳务的教师。
职业学校的授业者不仅应当具有较
好的表述能力,更应当具有较强的生产实践能力。
拥有一支具有真才实学的师资队伍,职业学校才有立足与发展的根本。
第三,小班教学。
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职业学校的办学观念必需要转变。
仍然采取四、五十个学员甚至七、八十个学员一个教学班的大班教学方式,只能达到目前“挣钱”的目的。
大班教学,工作场地不能容纳下这许多学员,工作设备与工具数量也难以满足众多学员同时工作的需要,教师也根本无法对学员的操作进行个别指导,教学纪律的管理也有相当的难度,这种办学方式对传授专业技能,提高教学效果十分不利,与推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求是相悖的。
在坚持大班教学情况下谈“工学结合”,不过是做做表面文章,方便写工作报告罢了。
第四,教师开发的专业工作任务、题库等教学材料。
以往的专业教材主要是从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角度进行编撰的,很显然,已不再适应“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需要。
各任课教师必须根据“工作”任务的性质及其要传授的专业技能的需要,开发、编撰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工作资料、任务清单、学习要求及评价标准以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料。
而这一工作的完成绝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专业教师进行深入、细致的企业与市场调研,长期的教学与实践经验的积累而成。
“厚积”的资料与经验才能“薄发”成实用的专业教学材料。
第五,教学体制与制度保障。
首先,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根据专业工作需要而非上级命令设置。
目前职业教育中有不少课程的设置
不是按“工作”所需而是按有关部委规定来进行设置,这给“学习的内容是工作”的实施带来干扰,形成教学内容“瘦身”的阻力,与“工学结合”的要求相悖。
要彻底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真正做到“学习的内容是工作”,就必须改变通过行政命令来设置课程的情形。
其次,必须按照学习不同专业技能所需的时间进行学习时间的管控。
不是任何专业的学习都需要相同的时间,同一专业完成不同工作技能的学习所用的时间也会不尽相同。
不同专业均要学习相同的年限、每学期一定要学满相同的周数、每天都要上六节课、每次课均为二学时、每节课都是四十或四十五分钟,这种一刀切的、简单粗放的教学管理方式,并不适合不同专业、不同工作任务的具体情况。
“学习的内容是工作”就必须,按完成“工作”所必需的时间进行教学时间的组织与管理。
再次,“工作”不同,对教师的考核量化指标应不同。
各专业及专业内部各具体“工作”任务的性质不同、难易程度不同、耗用时间不同,教师在授课准备、教学实施、考核评价等各环节的付出亦不同,因此对不同专业、承担不同教学任务的教师以相同的人均课时量进行考核,是不科学的。
学校应根据测算出的不同专业、不同“工作技能”所需的课时及其难易程度、实施效果,对专业教师给予综合教学考评。
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才有利于保护和促进教师教研、教改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改一改授课计划、教学方案,上课时将主要由教师讲改为主要由学生做等就能取得预期效果的,教学改革忌浮躁和做表面文章,敬业、
诚信、踏踏实实才是取得改革成效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