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系统模型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CAS范式的知识管理系统模型研究

基于CAS范式的知识管理系统模型研究

经济全 球化 、 技术 的飞速 变革 和 日益增 强的 消费能力 都 强烈要求 企业对 市场 及 时做 出响应 并能 够保 持 其灵 活 性 … 。基 于知 识 的 视 角 , rn (9 6 认 为 , 业 内的 知 G at 19 ) 企
识, 比如操 作程 序 、 种技术 或技 能等 , 各 是企业 最有 价值 的
维普资讯
《 软科学) 0年1月 第2誊 第5 ( 第9期 27 0 . 1 . 期总 5 ) 0
基于 C AS范 式 的
知 识 管 理 系 统 模 型 研 究
李文博 郝云 宏 ,
(. 1 浙江 师范 大学 _ 商管理 学 院 , 江 金 华 3 10 2 浙 江工 商大 学 _ 商 管理 学院 , 州 3 0 1 ) T - 浙 2 0 4;. T - 杭 10 8
摘要 : C S为理论基点 阐述 了知识管理所蕴含的系统思想 , 以 A 建构 了知识管理的系统概念模 型 , 提出 了若干具有执
行力 的知识管理演进机制。研究 表明 , 该分析范式能够更好 地分 析与描述企业 知识 管理这一 复杂 系统发生 、 创新 、
学 习和 适 应 等 行 为 的 本 质 。
Bas ed on Com pl iy Adaptv s em ext i e Sy t Par adi gm
L e — o HAO Yu — o g IW n b 。 nh n

(. co lfB s es d n t t n Z ea gN r a n e i , ih a3 10 ; I Sho ui s A mis ai , h n om l i rt Jn u 2 04 o n ir o i f U v sy 2 Sho o ui s A mn t t n Z ea gB i s a dTcn l yU ir t, a ghu3 0 1 ) . olfB n s d iir i , hj n u n s n ehoo n e i H nz 10 8 c se s ao i se g v sy o

基于Intranet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模型研究

基于Intranet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模型研究

收稿日期:2008-12-18作者简介:姚荣庆(1964-),男,浙江德清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生产组织与管理、机械设计.文章编号:1006-3269(2009)01-0033-04基于Int ranet 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模型研究姚荣庆1,屠 航2(1.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杭州310053;2.杭州师范大学图书馆,杭州310012) 摘 要:论述了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在企业知识管理模式基础上,分析了隐性知识的管理方法,提出了企业知识管理的框架和系统模型,以及知识管理框架中的知识处理过程,并说明了各个层次的相应功能.关 键 词:知识管理,管理模式,管理框架中图分类号: C931 文献标识码: Adoi :10.3969/j.issn.1006-3269.2009.01.009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一种以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和知识驱动为基本特征的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知识经济.作为知识经济的子学科,“知识管理”已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将成为企业运作的主要工具和管理内容.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知识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础,企业作为社会知识创新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知识管理也将在其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本文对知识管理在企业的实际应用作一探讨,研究了企业知识管理的模型建立,以推动企业知识管理理念的实践发展并寻求管理上的创新.1 知识管理概述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集体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企业或组织对其所拥有的知识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2].其目的是寻求信息处理能力与人的知识创新能力的最佳结合,在整个管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共享,以达到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使他们能够做出最恰当的决策,来提高组织获取、开发、保存、分类和使用知识的能力.知识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实现对组织中知识这一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管理,尽可能地提高知识的利用率、共享率、生产力以及增殖率;提高组织的竞争力;通过知识管理,促进组织创新能力的提高;丰富和发展管理科学中的组织管理理论.2 企业知识管理的模式把知识管理的理念引进企业,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用知识管理体系管理企业工作,即知识管理机制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的运用;用知识管理思想指导企业服务,即企业服务理念的发展及在服务上的运用.在企业知识管理的过程中,知识地获取、显示、分发和利用要依赖于各种活动;在讨论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将知识与企业管理中的各种对象结合起来一起考察,通过研究它们之间的联系,得到知识的来源、位置、程度及其应用.脱离对象单独对知识进行描述,对于知识管理来说没有太大意义.故企业知识管理模式应强调通过实现知识与知识、知识与人、知识与过程的集成,最终达到对知识进行管理的目的.为实现对知识的管理,首先需要对知识进行分类,对于不同的知识类型需要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这里从可编码性的角度出发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以印刷型文献或网络版、电子版文献等方式传达的正式和规范的知识.而隐性知识则是存在于员工头脑中,难以明确地被他人观察、了解的知识[3].2.1 显性知识的管理模式考虑到显性知识易于量化、易于描述、结构化程度好等特点,在对显性知识进行管理时,可以从建模框架的思想出发,采用对与知识相关的对象进行描述的方法,来满足管理显性知识的需要.对显性知识的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工作:在业务过程设计期,首先需要对各种对象,尤其是知识进行建模;在业务过程的运行期,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已有模型进行更新,使之与实际状况相一致.这样,管理层就可以根据模型,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2.2 隐性知识的管理模式隐性知识作为一种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属于经验、诀窍、灵感的那部分知识,难以编码和度量,不易于在大范围的交流,这给对其的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我们可利用Intranet 实现员工之间的相互交流,对隐性知识加以挖掘,使之显性化.2.2.1 隐性知识管理的存在问题难以使员工主动贡献自己的知识这是隐性知识管理中最困难的地方.一般的激励手段在知识共享方面已失去相应作用,这阻碍了员工的知识共享.对积极参与知识共享和建设的员工进行奖励则需要对知识进行量化,但对员工提供的隐性知识进行量化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很难对其进行定量描述.隐性知识作为一种意会型知识,对其的交流和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受接受者的切身体会和领悟能力的制约,仅通过传统的语言往往很难对隐性知识进行描述,这就需要考虑使用多媒体的表达方式;另外,隐性知识的传递和学习往往不是一次能够完成的,这需要授予者和接受者之间若干次的沟通和实践.2.2.2 隐性知识的管理隐性知识管理时应雇佣愿意贡献自己知识的员工,并采用一定的激励机制鼓励知识共享;通过建立一套对隐性知识量化的方法以便于隐性知识的交流.可以采用与管理显性知识相同的方法来管理隐性知识.如通过获得知识的过程进行知识的量化;对员工的合理化建议进行量化;对员工所做的工作过程的改进的度量、对技能的度量;对提供的服务对象信息的度量和对工作成果的度量.在对这类隐性知识进行管理时,可充分利用Int ranet 的特点,利用Int ranet 为员工之间的知识交流提供广泛的媒体选择和组合.另外,在Intranet 上可以帮助员工之间进行交互,实现交流的个性化,使团队成员和跨功能的各部门能够在虚拟工作环境中合作,而不必考虑他们在物理位置上的分隔.同时,可以将每一个知识交流的过程记录到数据库中,便于参与者对交流过程进行回顾,以及其他员工对该过程的共享.经过长时间的交流和讨论,这部分隐性知识也能够逐步显性化.图1 企业知识管理框架3 企业知识管理框架 企业知识管理框架是知识有条理地在个人、组织、企业、企业群体间进行流动和共享的一个知识管理框架,见图1.其中底层是知识基础平台;第二层是知识处理过程;第三层是促进机制;最上层是知识共享创新.它以人为中心,目的是使员工能更好地与他人共享新知识,从而提高综合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员工也有义务促进知识的有效交流,知识只有流动才会增值.如果员工缺少奉献精神,知识管理框架将不会有效运行,而且也不会完善起来.在知识管理框架中,知识分类有规律地存储.使用者可针对某问题提问、讨论或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知识管理框架为员工间知识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学习型组织环境,能帮助使用者快速寻找到所需的知识.3.1 知识管理框架的基础平台知识管理的实现必须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技术支撑.知识管理框架基础平台是整个知识管理框架的软基础,不仅包括各种知识管理框架管理工具,如搜索引擎工具、信息交流工具、数据库和知识库管理系统等,还包括各种各样的知识资源库.3.2 知识管理框架中的知识处理过程知识处理过程是整个知识管理框架的核心.是否有一个合理的知识处理机制,对整个知识管理框架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信息向知识转化的处理上,可利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来获取信息中隐含的知识;在知识的存储和传播上,可利用大型数据库技术、存储结构技术、元数据技术、新型检索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来保证知识的充分共享.知识处理过程的功能主要有:知识的获取即知识能够从外部获取,如从外部的研究机构或专家,也能够在内部创造和开发,知识必须得到及时改进和升级;知识的表达即为了使知识对其他人有用,知识需要编成文档、结构化和同其他知识联系起来;知识的传递即在知识应用前,知识应分配给需要知识的人.文档型知识可直接通过电子邮件、文件传输来传递或通过文件的方式分配;另一种获得知识的方式是通过Int ranet,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当知识使用者查询并找到了所需知识时,知识传递才算完成.想获取那些不能明确文档化的人脑中的知识,只能去发现和接触各自的知识所有者.知识的利用即是知识处理的目的,使用知识去执行、支持和改进增值活动;知识的整理即应该识别那些过时了的或不再相关的知识,并从现行的知识库中删除[4].3.3 知识管理框架中的激励机制和知识创新激励机制是整个知识管理框架能否朝着良性运行的重要前提.知识处理中的组织和文化空间确定了知识转移和创新的环境,组织机构、管理系统等起着重要的作用.知识创新则是整个知识管理框架的终极目标.知识管理框架的建立不仅是为了更好地共享员工间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在知识管理框架基础平台这个软基础上,经过知识处理核心机制,在促进机制的保证下,达到知识的集成和创新.只有通过知识创新,知识库才会不断地丰富,才能更好地促进知识共享.3.4 知识管理框架的运行知识管理框架运行的主要过程为知识处理过程的螺旋化,即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不同阶段的螺旋形动态转化.首先是社会化:包括个体间为了表达个人的知识和经验而进行的隐性知识的交流.员工可通过知识管理框架上的会议系统、电子邮件、讨论板等进行隐性知识的交流.其次是外在化:通过知识管理框架上的讨论板、个人主页、知识库管理系统等,员工可以将自己的经验转变成共享的显性知识.隐性知识通常难以表达,因此往往通过隐喻、类推、丰富的语言想象、故事、可视化工具、模型、图表等支持转换.第三是综合化:把不同的显性知识进行综合化、系统化,以便在组织范围内使新的知识得以共享.通过知识管理框架上的知识分类系统、知识库管理系统等,加速知识的系统化和优化,提高现有知识的转换和转移速度,增加知识的实用价值.最后是内在化:指组织范围内显性知识向个体的隐性知识的转换,这实际上是一个学习过程.在螺旋化知识处理过程中,知识的社会化使员工的隐性知识得以交流、碰撞,产生出新的隐性知识;知识的外在化使员工的隐性知识转变为显性知识,从而方便地被共享,并可被继承;知识的综合化使显性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容易被再利用;知识的内在化,使得能力、技巧、经验等都得以内化,转变为员工头脑中的知识,提高员工的素质,使员工有新的、更丰富的隐性知识.4 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模型知识管理建模的目的主要是:通过知识利用图、知识结构图、组织结构图、知识分布图、知识传递图等的模型设计和建立,提高智力资源的管理和使用的效率,不断发展企业的智力资本,同时促进员工间知识和信息的共享.故此给出一种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模型,见图2.图2 系统模型 用户层是用户使用知识管理系统的接口,知识员工可向系统提出请求,从中查询已有相关知识,获取显性知识和地址性知识.知识分析主要是指利用一些方法对知识进行搜索或数据挖掘;其中主要搜索方法有基于Agent 方法和搜索器,主要的数据挖掘方法有统计、神经网络、粗糙集和模糊聚类等.知识中心是模型的核心,它主要由知识库和知识地图组成;知识库是利用计算机科学中的人工智能或知识工程技术使隐含知识得以显性化,即将隐含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能力,并进而改变社会知识储备中显性知识与隐含知识的相对比例.知识地图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的企业知识资源总目录及各知识条目之间关系的综合体,此外还是企业或领域专家的位置、详细信息或通讯方式的描述.5 结 语知识管理的全新背景条件和理念内涵对企业传统的管理和服务机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企业管理应更重视对其所拥有的知识资源进行相应的整合,以高效、快速地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储存和传递知识,从而使每个员工在最大限度地贡献出其积累的知识的同时,也能享用他人的知识,实现知识共享.在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已成为提高企业工作效益及效率的必然选择.而对企业知识管理的框架进行研究,将更好地促进企业知识管理的有效实现.参考文献:[1] (英)安妮・布鲁金.企业记忆———知识管理挑战[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2] 金吾伦.知识管理———知识社会的新管理模式[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3] 丁蔚.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J ].情报学报,2000,19(2):124-129.[4] 郭茂祖,姜俊峰,黄梯云.一种基于XML 的企业知识管理框架[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19):35-37.The Study of E nterprise K now ledge Manage 2ment System Model B ased on IntranetYAO Rong 2qing 1,TU Hang 2(1.Mechnical Department of Zhejiang Mechanical &Electrical College ,Hangzhou 310053;2.Library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2,Chian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and rule of enterprise knowledge ,analyses the management method of tacit knowledge based on the patters for enterprise knowl 2edge management ,puts forward the architecture and the model ,at last ,explains the functions of every module.K ey w ords :knowledge management ;management pat 2tern ;management architecture。

知识管理技术成熟度模型的研究

知识管理技术成熟度模型的研究
裹 1 知 识 管理 路 径 与 知 识 管 理 技 术 关 系
2 1 成 熟 度 的概 念 和 特征 .
成 熟 度 模 型 是 生 命 周 期 研 究 方
法具 体 运 用 的一 个 成 果 。 即随着 时 间 的 推移 , 物 在 发 展 过 程 事 中不 断 得 到提 升 , 至 尽 善 尽 美 , 到 发 展 的最 高 境 界 。 从 本 直 达 质 上来 讲 , 熟 度 模 型 描 述 了一 个 事 物 随 时 间发 展 的 状 况 , 成 这 可 以是 人 类所 感 兴趣 的任 何 事 物 。 成熟 度模 型具 有 如 下 特 征 : a 简 化一 个 事物 的发 展过 程 , 将 其 描 述 为 几 个 有 限 的 成 熟 层 . 并 次( 常为 4 通 ~6个 层 次 ) b 这 些层 次 由 一定 的要 求来 界 定 , ;. 必 须 满足 哪 些要 求 才 能 达到 某 个 层 次 ; . 第 一 层 次 发 展 到 最 高 c从 层次 , 各层 次 之 间 具 有 顺 序 性 ( 即后 者 是 前 者 的 进 一 步 完 善 ) ;
2 知 识 管理 技术 的成 熟 度模 型
部 的传 统 技 术 , 如档 案管 理 技 术 、 档 编 辑 出版 技 术 、 行 技 例 文 发 术 等 也都 属 于 知识 管 理技 术 的范 畴 。
知识 管 理技 术 是 知 识管 理实 现 必 不 可 少 的基 本条 件 之 一 ,
是机构( 包括 企 业 或政 府 ) 识 管理 的基 本 组 成 , 知 识 工 作 者 知 是 日常工 作 的基 本工 具 。在 知识 全 球 化 时 代 , 识 不 再 囿 于 一 个 知 馆 藏 。在 知 识 的存 储 和 传 播 上 , 以利 用 知 识 管 理 技 术 ( 数 可 如 据 库技 术 、 型检 索 技 术 、 能 代 理 、 索 引 擎 以 及 网 络 技 术 、 新 智 搜 数 据 分析 技 术 与反 馈技 术 ) 保 证 知 识 的充 分 共 享 , 现 知 识 寻 , 实 求 者 和知 识 提供 者 、 识 寻 求 者 和 知 识 源 之 间 的 交 流 , 信 息 知 使 资 源 得到 及 时 匹配 和传 送 。

知识管理seci模型

知识管理seci模型
识的四种场所(Ba)
创发场所/原始场所

在原始场所,个人之间基于同情,或彼此相爱相惜,
因而得以排除自我与他人之间的障碍,彼此交互表露其感
觉、情绪、 经验与心态。从原始场所展现出关怀、爱心
、信任与承诺。
• 原始场所是知识创造过程中之起点,属于社会化阶段。个 人之间亲身的面对面之接触经验对隐性知识的移转与转化
十分重要。因此,应强调开放式组织设计,使员工能充分
接触顾客,以便个人之间的直接交谈及沟通。
知识管理seci模型
创造知识的四种场所(Ba)
对话场/互动场所 将拥有特殊知识与能力的一些人组成“一个计划小组”、
特案小组,或跨越业务单位之小组。让这些小组的成员在互 动场所彼此交换想法,同时也对他们自己本身的想法加以反 省及分析。
知识管理seci模型
创造知识的四种场所(Ba)
实践场/行动场/练习场 练习场所代表内化阶段,能促使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
识。在资深教师与同事的指导下,以观摩或实际演练等方式 不断的练习,而非只坐著听教师讲授分析性之教材。能应用 实际生活上或模拟的显性知识,并持续将这些知识内化。
组织内的各个场所不仅是累积各种不同的资讯而已。这 些场所具有动态性,能将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然后再 进而将显性知识转化成隐性知识,并借此一周期循环而持续 的创造新知识。
为了解消费者之需要及价值,公司另设有“创 造性生活方式研究中 心”,并建立各种系统来创建新产品概念。例如,夏普公司以1985年首 创“趋势领袖系统” 。选取600名各类的外界人土,包括中学生,已婚 上班妇女,以及70多岁的老人等,组成具有指标性的领先消费者。公司 让这些人集聚在一起,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及互动,可因而产生大量高品 质的隐性与显性知识,并据以预测今后一至十年内之消费趋势。

知识管理系统模型研究

知识管理系统模型研究

知识管理系统模型研究知识管理是指对于企业内部的知识资源进行有效的搜集、整合、传播和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生产力、竞争力和创造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知识管理的目标,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知识管理系统模型。

1. 搜索引擎搜索引擎是知识管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通过搜索引擎,企业可以快速地查找到所需的信息和知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

搜索引擎需要具备以下特点:(1)满足用户需求:搜索引擎需要根据用户的搜索关键词,快速地查找到相关的信息和知识。

(2)高效准确:搜索引擎需要具备高效准确的搜索能力,以便快速地返回搜索结果。

(3)易用性强:搜索引擎需要简单易用,用户可以轻松地使用它来查找信息和知识。

2. 知识分类和组织为了更好地管理企业的知识库,需要对知识进行分类和组织。

知识分类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的知识库更加有序,便于查找和使用。

知识组织的目的是为了将相关的知识整合在一起,便于进行综合利用。

知识分类和组织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应用领域:知识分类和组织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进行划分,以便快速地找到所需的知识。

(3)关联性和综合性:知识分类和组织需要考虑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和综合性,将相关知识整合在一起,便于进行综合利用。

3. 知识流程管理知识流程管理是指对知识在不同阶段的管理过程。

它包括知识的创建、获取、共享、传递、应用和评价等多个环节。

知识流程管理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知识的来源:需要确定知识是从内部还是外部获取的,并建立相应的渠道和机制。

(2)知识共享和传递:需要将知识共享给需要的人员,以便更好地利用知识。

(3)知识应用和评价:知识需要得到有效的应用和评价,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

4. 知识安全和保护知识管理系统需要对知识的安全性和保护性进行有效的管理,以确保知识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知识安全和保护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知识的分类和权限:需要根据知识的分类和权限进行访问限制,确保知识只能被授权的人员访问。

(2)知识的备份和恢复:需要对知识进行备份和恢复,以确保知识不会因为系统故障或人为因素造成的数据丢失。

基于本体的软件测试知识管理模型研究

基于本体的软件测试知识管理模型研究

要对 象是软件测试过程 中产 生的具有 高知识 密集性 的创 造性 文档 。该 模型的 主要 思想是 : 将软件 测试知识 分为个人 知识和组织知识 , 并以本体 索引的 自由文本为软件 测试知识的方式得 以表 示和组织 , 然后根据 S B WE OK软件 测试领
域 本 体 得 到 分 类保 存 , 终 目的 是 协 助 软 件 测 试 知 识 以“ 最 知识 螺 旋 ” 方 式 得 以共 享和 重 用 。 的 关键词 本体 , 件 测 试 , 识 管理 软 知
S u y o n o o y b s d S fwa e Te tng K n wldg a g m e o l t d fO t l g - a e o t r si o e e M na e ntM de H E Ja - n YAN lHu LI Ch o inYig Ha— a U a
i o t r e t g o g n z to . n s fwa e t s i r a ia i n n
Ke wo d On o o y o t r e t g,Kn wl d e ma a e n y rs t l g ,S fwa e t s i n o e g n g me t
对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的重要作用 。然而知识管理 的真正 价值不在 于“ 而在于“ ” 如何 有效利用 知识 的能力 才是 知” 行 ,
r g rltd saf i eae tf.M anie ft i mo e Sd r e r m “ tlg ”whc Su e sa d x0 n wld ea d“ E- n i d ao hs d l ei dfo i v On oo y ihi sd a ni e fk o e g n S n
S EB W OK.Th lma eo jc ieo hsr sa c op o ies p o t o h n wld es a iga dr u ea t iis eut t be t f i ee rh i t r vd u p rsfrt ek o e g h r n e s ci t i v t S n v e

教师知识管理模型研究

教师知识管理模型研究

河南科技5上在知识经济时代,学校作为知识密集型组织的代表,其主要组成成员教师所产生和拥有的知识,是超越学校物质资本的无形资产,而掌握无形资产的多寡已经成为衡量教师个体和学校水平高低的核心指标。

因此,利用知识管理系统对教师知识进行有效管理,无论对于教师个人还是学校,都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教师知识管理是实现经济社会中教师的知识与学习的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整个学校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一、教师知识管理的主体和对象1.早期的教师组织管理。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知识管理分为教师个体和教师组织两个层次。

早期的教师知识管理往往被默认为教师组织的管理,通常采用编码化策略来进行,主要的实现形式为知识库、知识地图、教学资源中心等。

其关注的核心是教师组织层面的知识的获取、组织、统计、共享及应用,目的是有效管理好教师组织分散的知识,提高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2.教师个人知识管理。

随着教师知识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2000年左右出现了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分支。

这种管理方式是对教师个人已有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形成隐性知识,并通过对自身隐性知识归纳提取显性化,最终吸收为自身知识,实现个人知识的增值。

其目的是整合创新教师个人已有的知识,以期提高个人的知识管理能力和竞争力。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通常采用个人化策略,早期利用的工具一般是一些单机的文档管理工具、概念图工具、即时通讯工具等。

在Web2.0技术出现之后,迅速与之相结合,Blo g ,Wiki 等是如今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中常用的工具。

3.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组织知识管理的融合。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基于组织的知识管理主要强调显性知识的存储和共享,基于个人的知识管理主要侧重个人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虽然教师个体层面与组织层面上的知识管理存在差异,但两者并不是孤立的,应该实现相互融合。

教师个人的知识管理是教师组织知识管理的有效组成部分,教师的组织知识是由每个个体综合形成的。

同样,教师组织知识的共享、交流等活动也离不开教师个体的参与。

复杂自适应系统知识管理实现模型及技术研究

复杂自适应系统知识管理实现模型及技术研究

复杂自适应系统知识管理实现模型及技术研究本项课题以复杂自适应系统(CAS)的知识管理理论为基础、并以智能体(Agent)和多智能体(Mutil-Agent)技术为方法,借助已研发的和研发的大型管理信息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知识管理系统体系结构和这种体系结构下的知识管理系统的基础性技术。

首先介绍知识管理的发展历程、知识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研究了复杂自适应理论与智能体技术方法的相似性,依据这种相似性分析、研究以复杂性理论为基础采用智能体技术方法实现知识管理系统的不足或缺陷,并给予补充与完善,在此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由主体及主体的组合构成的知识管理系统的概念体系结构。

其次定义了基于复杂自适应理论构成的知识管理系统中的多智能体、各智能体模型、智能体行为描述及构成、各智能体的任务、多智能体的关系及层次,提出了可适应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的知识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论文研究了基于复杂自适应知识管理系统的多智能体的基础过程或算法。

在论述了基础过程或算法有关的数据结构之后,分析了知识行为映射过程并使用知识行为为映射过程示意图提出了知识行为映射算法。

讨论交通管理算法。

利用消息传递(Message Passing)模式的描述。

知识管理不仅仅要考虑知识的使用还要考虑知识的增长,这样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管理系统。

因此本研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基于多智能体的学习
(Multi-Agent Learning),主要有:不同环境和问题采用的不同学习策略和算法、协调学习、解决多智能体学习中得局部最优问题。

知识融合与知识沉淀的管理模型研究

知识融合与知识沉淀的管理模型研究

知识融合与知识沉淀的管理模型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知识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而知识的积累、融合和应用已经成为了国家、企业、个人竞争的重要因素。

在这个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地管理知识资源,实现知识的融合和沉淀,已经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知识的融合是指将各种不同来源的知识进行整合和交叉,形成新的、更加有价值的知识体系。

如何进行知识融合管理,需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需要建立适当的知识分类体系,以便将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其次需要保障知识共享的公平性,以便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能够共同参与知识的融合和创新;此外,还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知识管理机制,来协调各个不同学科间的知识交换和沟通。

知识的沉淀是指将已经融合得到的、具有价值的知识进行保存并加以利用。

一方面,知识的沉淀可以促进知识的传承。

另一方面,知识的沉淀也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有效的知识沉淀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并降低知识流失风险。

在进行知识沉淀管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需要制定合理的知识沉淀标准,以便在众多知识中寻找和挖掘出有用的知识资源;其次,需要将知识沉淀贯穿于企业的各个业务环节中,从而将知识资源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后,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知识沉淀管理机制,以便对知识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精细化的管理。

在实现知识融合和沉淀的过程中,技术创新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出现,为知识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

例如,企业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知识进行快速、准确、全面的搜集和分析,以便挖掘和发掘有用的知识资源。

又如,云计算可以帮助企业在不增加太多成本的情况下,快速建立起一个完备的知识资源库,并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知识分享和交流平台。

除此之外,知识管理的成功实践还需要领导层的关注和支持。

企业领导可以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将知识管理作为一个核心要素,并促进员工之间的知识交流和分享。

个人知识管理模型研究

个人知识管理模型研究
Wi d e P l n g [ e l 广 角
新形势下的检察后勤保障工作之我见
张义 顶 湖 北省 利 川 市 人 民检 察 院 湖北 利 川 4 4 5 4 0 0
摘要 : 俗话说 “ 兵 马未动 ,粮草 先行 ” ,强有 力的后 勤是一个部 门工作 的保 障。后勤保障 工作是确 保检 察工作进 行 合理 、科 学组织、指挥 、协调 、管理 、服 务和监督等一 系列活动 的保障平 台。优质 、高效的后 勤工作是保 证各 项检 察业 务工作顺利 、健康 发展 的必要 条件。笔者结合工作经验 ,对后勤保 障工作 的特 点和 目前存 在的问题 进行分析 , 并对如何在新形 势下做好检 察后勤保 障工作进行 了探讨 。
凳 、上传 下达 、迎来送往 等等 , 但 是这些小 事是 检察 工作正 常 顺 利进行的保 障, 每一项 工作 都关系到其它检 察工作的进行 。
( 四) 检察后勤保障工作是一项服务性的工作
服务 性是后勤保 障工作的一个主要特 点。 1 、为 人 民服务是一 切机关部 门工作 的宗 旨, 也是后勤保 障 工作的 出发点和 根本 目的 。 2 、为全 体检察 工作 人员服 务 。工作 人员是 检察 工作 的执 行主 体 , 为 全体 工作 人员 提供 良好 的服 务 , 为 工作 人 员的衣 、 食 、住 、行提供 细致周到 的服务 , 使 检察工作人 员无后顾之忧 , 全身心 的投人 到工作 中, 在工作 中做 到互相支持 、互相配合 , 圆
2 - 7 0 现代商业 MODE RN BUSI NE S S
满完成各项 任务 。 3 、为 内部部 门服 务 。检 察后 勤保 障工作 是检察 机 构正常 运行 的保 障 , 掌握着 整个检 察机构 的声 明线 。后 勤部 门必须 为 检察机 构提 供及时 、有力 的服务 , 确保检察机 构顺利进行 。 4 、为 领导 服务 。机关 服务 中心作 为后 勤管理 部 门所处 的 地位, 决定 了它首先 要为领 导服务 , 领 导工作 到哪里 , 后 勤服 务 工 作范 围就 要延 伸到 哪里。服务 工作 要做细 、做 到位 , 必须 要 付 出更多的努力 。

基于智能Agent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模型研究

基于智能Agent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模型研究

的知识 管理活 动 , 让需 求与 工具互 相配 合达 到最 高效益 , 以便 每种 知识 的性 质 不 同 , 因此所 适 合 使用 的 工
具 也不 相 同. 据 以上知识 管理 过程 和知识 管理 系统 的定 义 分析 , 以概 括 出一 个通 用 的知识 管理 系统 功 根 可
能模 型 , 图 1所示 . 如
基 于 智能 A et gn 的企 业 知识 管 理 系统 模 型研 究
郭伟 光
( 合肥学院 管理系 , 合肥 20 0 ) 36 1
摘 要 : 于 企 业 知 识 管 理 文 献 的 回顾 , 过 程 视 角概 括 出 一个 通 用 的 企 业 知 识 管 理 系统 模 型 . 据 智 能 A et 基 从 根 gn 的 技 术特 点 , 出一 个包 含 7种 主 要 智 能 A e t 提 gn 的人 性 化 知 识 管 理 系 统 的模 型 , 并对 主 要 智 能 A et gn 的功 能 进 行
1 企 业 知 识 管理 系统 功 能 需 求 分析
知识 管理 是 以知识为 核心 , 企业 生产 和经 营所依 赖 的知识有效 地识 别 、 对 获取 、 发 、 开 分解 、 使用 、 存储 和共享 等一 系列 过程 的管理 . 一个企 业 而 言 , 对 知识 管 理 涉及 的 内容 有 : 本企 业 需 要 哪些 知 识 , 现有 的
企 肥 学统 学赧 ( 然科学版) 自
20 0 8年 1 第 1 1月 8卷 第 4期
Ju a o H fi nvr t( aua Sine) or l f e i sy N trl cecs n eU ei
NO . 2 08 Vo . 8 V 0 1 1 No. 4

基于多Agent的知识管理系统模型研究

基于多Agent的知识管理系统模型研究

蒋 翠 清 幸 龙 潮 丁 勇
(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 院
摘 要
合 肥 . 00 ) 2 09 3
企 业 知 识 管理 系统 的构 建 应 以企 业原 有 信 息 系统 为基 础 , 于 多 A et 知 识 管 理 系统 可 以与 企 业 原 有 系 基 gn 的
统 实现 无 缝 集 成 , 具有 高度 的智 能性 和 可 扩展 性 。在 分 析 了知 识 管 理 与 多 A et系统 之 间 的 联 系及 知 识 管 理 系 统 并 gn 的构 建 目标 基 础上 , 建 了一 个基 于 多 A et系统 的知 识 管 理 系统 模 型 , 构 g n 并对 该 模 型 中 多 Agn 之 间的 协 作 及使 用 A. et
tm, MS 。 目前 国 内外 研 究 人 员 已提 出 了 多 种 知 识 管 理 系 a K ) 统 模 型 【 。这 些 系 统 模 型各 有 侧 重 点 , 此 在 某 些 方 面 没 l j 因 有 考 虑 周 全 , 多 或 少 都 有 些 不 足 之 处 。 比如 有 些 系 统 缺 乏 或 对 隐 性 知识 的认 识 和 管 理 , 些 系 统 的 结 构 缺 乏 可 扩 展 性 和 有 灵 活 性 , 且 大部 分模 型 在 个 性 化 和 智 能 性方 面较 差 , 不 易 而 且 与 企 业原 有 系 统 进 行 集 成 。 系 统 性 的 K MS模 型 框 架 还 远 没 有完 善 , 乏统 一 的标 准 。 知 识 管 理 问 题 与 人 工 智 能 有 着 密 缺 切的 联 系 , 别 是 与 目前 分 布 式 人 工 智 能 的 研 究 热 点 多 A 特 - gn 系 统 ( l —A et yt MA ) 间 有 着 诸 多 的 相 似 et Mu i g n s m, S 之 t S e 性 。多 A et 术 在 知 识 管 理 中的 应 用 已吸 引 了 众 多 研 究 者 g n技

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研究初探

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研究初探

2 世纪 是 知识 经 济 的时 代 , 1 企业 最 重 要的 价 值 已不 在 于拥
有 多 少 厂房 、 备 和 产 品 , 在 于 知 识 产 权 、 户 关 系 、 商 业 设 而 客 与
伙伴 合作 的能力 、 息 系 统 以及 员 工 的 创 新 潜 力 和技 能 等 , 信 企 业 最 重要 的资 源 是 继 劳 动 力 、 本 之 后 的知 识 资 源 。 因 此 资 在 知识 经 济 的社 会 大 环 境 下 , 业 越 来 越 重 视 对 知 识 资 源 的 管 企 理 , 把知 识 的开 发 、 集 、 存 、 析 、 取 、 递 、 享 等 组 成 即 收 储 分 获 传 共
展 具 有最 少 的或 者 双方 同 意 的范 围 变 更 , 有 干 扰 组 织 的 企 业 没 文 化 或者 价值 观 以 及工 作 进 程 等 。这 一 变 化 , 主要 源 于 越 来 越
多 的 企业 开始 由原 来 的面 向 职 能 、 程 的 管理 转变 为 面 向对 象 过 ( 即项 目) 的管 理 。
条 知 识 价值 链 , 对 其进 行有 效 的管 理 。 并
毋 庸 质疑 , 识 管理 已成 为企 业 强 化 核 心 竞 争力 的 有效 手 知
询顾问和培训师 Ha l K r e 博士提出的 K— MMM模型从 r d ez r o n P
企 业 的项 目管 理战 略 规划 角 度着 手 , 用 了与众 不 同 的 问卷 调 采
2 知 识管 理成 熟 度模 型
先 在 软件 行 业从 软 件 过 程 能 力 的 角 度 提 出 了软 件 能 力 成 熟 度
模 型 ( aa i y Maui d e f f ae C C p b i tr yMo l o S t r, MM —s ) 随 后 l t t r o w w ,

企业知识管理系统评价模型研究

企业知识管理系统评价模型研究
层和对象层 , 则构 求 得 , 随机一致性 比率 C =C/ I 01 R (I ) . 即可认为判断 R< 造出的因素集分别是 : 矩 阵具有满意一致性 , 否则就需要调整判断矩阵, 重做
A B,2 3 4 ; =( I , , ) BB B
B =C,2 3 4 I (I , , ) CCC ; B =C,6 7 2 (s , ) CC ; B =C,9 l; 3 (8 ’ 0 CC) B =C l C3 4 (I , I; C )
立 应遵 循科 学 性原 则 。
致性检验 ; ) ( 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层次分 4 析法 主要是确定评价 因素的权重 。模糊评判法是应用 准进行赋值。 从多个因素对被评判事物隶属 4 方便性原则。指标测评数据收集方便 , 、 处理简 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 , 单。 等级状况进行综合评判的一种方法。模糊评价法解决 5 层次性原则。指标体系层次分明 , 、 各个层 次指 问题的步骤是 : ) ( 确定评价因素和评价等级 ; ) 1 ( 计算 2 隶属度 ; ) ( 构造评判矩阵 ; ) 3 ( 建立评判模型 , 4 进行综合 标 隶属 关 系 明确 。
不是 一种 技 术 , 多 的是管 理 , 的实现 也不 能离 开技 系统 的评价指标体 系 , 更 它 共分 3 个层次 , 最高层为 目标
术 ,知识管理系统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 的一个平 台。 层 , 中间层是准则层 , 第三层是对象层 。其 中一级指标 个 二级指标 1 个。如图 1 3 所示 。 基于这种考虑 , 知识管理系统就是通过利用计算机技 4 , 术和其它信息技术帮助企业提高实施知识管理的工作 效率 , 更好 的实现知识管理 目标的一种 管理系统。知 识管理系统的开发需要较高的条件 , 对系统 的评价可 以看 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所处的水平 , 发现可能存在

基于知识管理的区域创新体系模型研究

基于知识管理的区域创新体系模型研究

域 内包括企业 、 科研 院所 、 中介机构 、 地方政 府等在内的
各个仃 为卞体进行学习和创新 的结 果。 这就要求 域 内各行 为丰体 要加强对组 内外知识 的整合 , 以有效地进 知识 创 新; 进 ・ , 步讲 企业微观 干 幻足其 吲X域环境相互作用的结 j _ 果, 区域 的 门然环境 、 策环境 、 争环境 以及文化环境等 , 政 竞 都 会影 响到企业的行为选择。因此 , 建区域创新体系 先 构 陔改 善区域环境中的关键因素 , 促进 区域 内企业网络的构 建干 企业 的知识管理活动 , u 并通过企业等组!【 =的知识 创新活 ! 动 和集 群知识的有效管理 ,实现 域创新体 系的形 成和提 升. . 根据这一分析思路 ,n以恂建一个模型来说明 域创新 『 体 系的要素构成及其运仃过程 。 二 、区域创新体系模型 的运行机 制 根据模型 中 域环境 、企业 行为 创新绩效 i个 关键 因索之间的相互关 系,可以将 域创新体 系的作 用过程可
关键诲 区域创新体 系 知 识管理 持续竞争优 势
囫 蒙 譬 喜 釜
力和方 式 , 卜 都 j 传统意 义 I 的发展有很大的不同。一方 而 , 随着新技 术革命的发展 ,知谚I 、佶息 , 术等坚素在经济发 技 展 中的作用 H渐突山 . 这些要索的合 配置 卜创新 ,已经或 j 正在成为企业 和产业发展的永续动力;另一方而 , 伞球化 在 程度 日益加深的同时 ,世 界经济发展呈现 区域化强性特征 ,
维普资讯
● ● ● 学 管 理 ● ● ●科
玛 阅 雪弱国 凰 薪
李 军 李 民生
翟四研
摘 要 区域 创新体 系的构建 与 行是 “ 运 环境 一 为一 行 一绩效” 相互促进 的连 续过程 改善区域环境可 以推 动区内组织 的 学习与创新活动 ,促 进 网络 中各 组织对其 内部 和 网络间的知识进 行有效地 整合 管理 ,进 而建立起 区域创新体 系。

企业知识管理的模型和方法研究

企业知识管理的模型和方法研究

企业知识管理的模型和方法研究近年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让企业对知识资产的管理格外看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知识管理的建设与实践,力图促进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知识管理是一种以有效获取、利用和创造知识为目标,以满足企业对知识化资源的需求。

企业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知识管理模型和方法体系来实现其知识资产的最大化价值。

一、知识管理模型知识管理模型的设计直接影响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效果。

首先,企业知识管理的基础是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分类,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

显性知识是可以明确表述并传达给他人的知识,如专利、文献等。

而隐形知识是与其所属的人员或群体个体经验与社会背景、观念、价值体系等息息相关,不可明确表述,如技能、经验、组织文化等。

企业知识管理模型应进一步拓展知识的层次结构,将知识分为个体知识、团队知识和组织知识,从而形成一个类似于“知识金字塔”结构,以不同的个体、群体和组织为单位进行知识管理。

其次,知识管理模型需要解决知识共享与保护的平衡问题。

知识共享可以有效地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创新,但是在共享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知识源,避免知识流失或滥用。

因此,知识管理模型需要建立科学的知识流程,将知识的获取、存储、共享和应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最后,知识管理模型应重视知识管理的跨部门和跨组织性质。

一个企业通常由多个部门和组织构成,企业应通过建立协同机制,使部门和组织之间可以自由地交流和分享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管理的全面性和协同性。

二、知识管理方法知识管理方法包括知识获取、知识创造、知识传播、知识储存和知识应用等方面。

每个方面都需要有针对性的方法和工具支持其实施。

1. 知识获取知识的获取主要针对显性知识。

企业应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搜索引擎、专业数据库、在线期刊等,对相关领域的文献和专利进行收集和整理。

此外,针对特定的问题和需求,可以通过专家面谈、客户需求调研等方式进行深度和广度的知识获取。

2. 知识创造知识创造是跨越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核心环节。

知识管理系统的安全模型研究

知识管理系统的安全模型研究

s s m 0a t mp o e s c r y o n w e g y t 8 s oi rv e u i f o ld ema a e n y tm. e t k n gm t s e s e
[ e od ]ko l g aae etyt ;s ui ;m dl K yw rs nwe em ngm n ss d e m er c t oe y
n w e g n g me t hs a e ee r e n s u i t d r d l k w e g n g m n t k o ld ema a e n .T i p p rrs a h d o c r ys n ad mo e f o ld ema a e e t s m, d s r e en tr c e t a on y s e e c b d t au e i h
[ 中图分类号]F7 . [ 229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 8 02 21)0 — 06 0 0 — 81( 2 2 03 — 3 0 0
Z a h al hnC un, 2
( .S me cl l nn ol e hnqn eho g 1 a  ̄ a Pa igC lg ,C ogi T cnl e&B s e nvr t,C o q g 0 0 7 hn ; n e g o ui s U i sy hl i 0 6 ,C ia ns ei g n4
o ol g ,cicl hrc rtsoscr n cr esr sete ,adacrn ete pc ,ds nd f we e r a ca t sc feut ads ui m fue r pcvl n o i t t r a et ei e n k d i t a e i i i y e t l se i y y c d goh h e s s g

我国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研究综述

我国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研究综述

比 % 56 l1 . 33 I33 1 6 例( . 1l 0 33 . 6 7 ) 5 . 00 . 33 .
1 2论 文统计分析 . 12 1数量分布 ..
1 0 0
2 0 年7 l 0 7 Y 6日, 利用清华 同方 “ 中国期刊全 文数据 库” , 以“ 企业”和 “ 知识管理 系统 ” 为检索词,进行篇名路径 “ 逻 辑 与”检索,得到 以下统计结果 ( 见表 -) -。
综 述

要: 在统 计分析 了近年来我 国企业知识 管理 系统研 究的情况 下,描述 了企 业知识管理 系统研 究的主要 内容 ,归纳
了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的特 点及存在的问题 ,提 出了优化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研 究的对策。
关 键 词 : 业知 识 管 理 系 统: 识 管理 :综述 企 知
l 2 1 0
2 25 9 2 .l 1 3
l. 97 6 I. 69 3
l 7 I 3
2 l l 3
2 8 2 0 l. 88 8
2. 77 2 l. 88 8

计 算机科 学
马克 思主 义 综 合性期 刊 及其 他 合计

2 2
总 计
1 8
管砸磊缔” 枪索词一 行靳幺路 据与枪索 辑军沂 并 I I
年我 国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研究 的学位论文和著作 的基本情 况。 有关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著作主要有苏新宁等编著的 《 企业知识管理 系统》( 科学 出版社,2 0 ) 0 4 ,本书讨论 了知 识管理 的有关概念及其研究与应用的基本概况, 分析从知识
知识管理系统的模型研究 , 基于企业信息 门户框架 的知识管 理系统研究与实现 , 企业知识管理 系统 的构建研 究, 企业知

高校教学秘书知识管理模型研究

高校教学秘书知识管理模型研究
lne i Dit n e s a c Ed a i n), J M ih e S c or 的 uc to . c a l pe t
对 专 职 教 师 、 务 人 员 、 务 管 理 系 统 的 研 究 层 出 不 教 教 穷 , 识 管 理 这 一 全 新 理 念 给 传 统 的 教 育 业 管 理 2 知 1 2 作 带 来 了 强 大 的 动 力 , 开 了 现 代 教 育 管 理 的 新 天 打 地 ] 然 而 , 对 教 学 秘 书 这 一 特 殊 群 体 的 知 识 管 。 针 理研 究 明显不 足 。 教 学秘 书岗 位在 教 学 管理 中的地 位 举 足轻 重 。 教 学秘 书 是学 校 教 务部 门、 部教 学 主 任 、 师 、 系 教 学 生 的 连 接 纽 带 , V作 内 容 多 而 复 杂 ,]作 量 大 而 繁 - 2 2 重 。 多 常 规 的 工 作 具 有 紧 迫 的 时 效 性 , 须 在 规 定 许 必 的 时 间 内 完 成 任 务 。 些 2 作 还 有 一 个 共 性 , 工 作 这 1 2 即
高工作 效率 的建议 。 关 键 词 : 识 管 理 ; 校 教 学秘 书 岗位 管 理 ; 理 模 型 研 究 知 高 管 中图分 类号 : 7 G4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O 7 6 2 ( 0 1 1 — O 3 一 O 1 O— 9 121 )O O 3 2 当“ 识 管 理 ” 代 “ 息 管 理 ” 为 当 今 社 会 最 知 取 信 成 炙 手 可 热 的 名 词 , 个 领 域 都 开 始 或 已 经 开 始 将 知 各 识 管 理 的 理 论 引 入 本 行 业 。 教 育 业 对 于 知 识 管 理 的 引 入 可 谓 蔚 为 壮 观 , 年 来 , 站 在 宏 观 角 度 、 针 近 或 或 论 文 , 如 : io n Na Ub n 的 《 识 管 理 在 线 远 例 Ad s r o 知 程 教 育 中 的 应 用 》 Kn wld e M a a e e t i — ( o e g n g m n n O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