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文献分析
有关旅游产品的文献综述
旅游产品问题研究文献综述内容摘要旅游活动已在国外得到快速发展,且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在大量阅读国内旅游产品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整理归纳,试图从概念内涵、设计、创新等方面对国内旅游产品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对旅游产品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旅游产品创新体验前言我国的旅游活动起步晚,改革开放以后,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旅游活动才慢慢兴起。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增加、闲暇时间增多、休闲娱乐需求日益增加,旅游业正逐步从传统的大众观光旅游向体验旅游转变。
经过最近十几年的发展,我国体验型旅游产品在我国旅游产品结构中的比重有着显著的提升。
本人对国内近年来旅游产品研究作一个回顾,发现国内对旅游产品的研究,单从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旅游活动相关理论的探索;二是各地、各类旅游产品具体开发中的经验总结和创新探求。
主题一、旅游活动相关理论的探索旅游产品是整个旅游开发活动的核心,是旅游业经营活动的主体。
在旅游学的研究体系中,旅游产品是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
与对旅游的认识一样,至今学术界对旅游产品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认可的定义。
以下列举一些较有影响和代表性的旅游产品定义: 林南枝(1995)指出旅游产品是由多种成分组合而成的整体概念 ,是以服务形式表现的无形产品,旅游产品具有无形性、不可转移性、综合性、不可分割性、不可贮藏性等特性。
马勇(1999)认为旅游产品是指提供给旅游者的一切吸引物及其他必需品,前者如娱乐活动、风景点、博物馆和节庆活动等,后者如食物、交通、住宿、导游服务等,它是旅游经营者所生产的、准备销售给旅游者消费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总和。
魏小安(1999)认为应该把旅游线路作为旅游产品典型、传统的市场形象。
此外,旅游产品与其他类型的产品在生产、销售和贸易上存在不同,旅游产品的消费重复性影响旅游需求量。
陶汉军(1995)认为,旅游产品是由游览观光、旅游交通、住宿、娱乐项目、餐饮、购物服务、旅游日程、旅游线路这八个部分组成的。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文献综述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文献综述目录1. 内容描述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4)1.3 文献综述的目的与方法 (5)2.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6)2.1 乡村旅游的概念与特点 (7)2.2 中国乡村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8)2.3 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与现状分析 (10)3. 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环境 (11)3.1 相关政策的演变历程 (12)3.2 政策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分析 (14)3.3 政策环境中的问题与挑战 (16)4. 乡村旅游发展的经济效应 (16)4.1 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18)4.2 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效益 (19)4.3 乡村旅游经济效应的案例分析 (21)5. 乡村旅游发展的社会文化效应 (22)5.1 乡村旅游的文化保护与传承 (23)5.2 乡村旅游与地方文化特色发展 (24)5.3 乡村旅游在社会融合中的作用 (26)6. 乡村旅游发展的环境影响 (27)6.1 乡村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 (28)6.2 乡村旅游的环境问题与对策 (29)6.3 乡村旅游的环境适应性与可持续发展 (31)7. 乡村旅游发展的规划与管理 (32)7.1 乡村旅游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34)7.2 乡村旅游管理的经验与策略 (35)7.3 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建议与未来展望 (36)8.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7)8.1 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39)8.2 问题的原因分析 (41)8.3 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42)1. 内容描述本文旨在对近年来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的综述,涵盖其发展背景、现状、特征、优势、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系统分析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节点、政策导向下发展模式和实践经验,并探讨其对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
发展背景与演变:回顾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历史,分析其受政策、市场和社会需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指出其发展阶段和特点。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引言生态旅游是指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旅游活动,以保护和提升环境品质为目标,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改善的一种旅游形式。
在中国,生态旅游正逐渐崭露头角,并成为国内旅游业的重要支柱之一。
本文将对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进行综述,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探讨国内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和趋势。
一、国内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中国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因此在生态旅游方面具备广阔的开发前景。
近年来,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投资的增加,使得生态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例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不断增加,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也得到加强,旅游业收入和就业机会连年增长。
二、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的热点问题1.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和开发生态旅游的核心是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因此如何评价和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研究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特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指标的评价,以及游客满意度和需求的研究,为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2.生态旅游对环境和社区的影响生态旅游的发展和旅游活动对环境和社区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者关注如何在旅游发展和资源保护之间寻求平衡。
在研究中,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社区参与和旅游规划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3.生态旅游市场和消费行为研究生态旅游市场的发展和游客消费行为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者通过对游客市场调查、消费偏好和行为意向等方面的研究,了解游客对生态旅游的需求和态度,为旅游业的发展和服务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的发展趋势1.加强科学评价和管理随着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科学评价和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生态旅游资源的质量评价和科学开发,同时加强管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保障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跨学科研究的开展生态旅游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等。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倾向于跨学科的合作,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探索生态旅游发展的多维度问题。
《旅游地理学》课程笔记
《旅游地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旅游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畴(一)旅游地理学的定义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专注于研究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它涉及对旅游者的行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旅游地的规划与管理、以及旅游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包括:1. 旅游活动空间分布和旅游流分析:研究旅游者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旅游流的流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 旅游资源评价与规划:对旅游资源进行识别、评价和规划,以实现其可持续利用。
3. 旅游地发展与管理:探讨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竞争力、市场营销和规划管理。
4. 旅游影响研究:分析旅游活动对目的地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
5. 旅游政策和规划:研究旅游政策制定、旅游规划理论和实践。
二、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一)学科性质旅游地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它结合了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二)学科特点1. 实践性强: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旅游实践活动,如旅游规划、市场营销、政策制定等。
2. 空间性明显:旅游地理学强调对旅游现象的空间分布、空间差异和空间关系的分析。
3. 综合性突出:旅游地理学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复杂的旅游系统。
4. 动态性:旅游地理学关注旅游活动和旅游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三、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一)研究方法1. 实地调查法:通过访谈、问卷调查、观察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
2. 文献分析法:对相关的书籍、论文、报告等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
3. 案例研究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地或旅游事件进行深入剖析。
4. 模型构建法:构建数学模型或计算机模型来模拟和预测旅游现象。
5. 空间分析法:利用GIS等空间分析技术来研究旅游活动的空间特征和规律。
(二)研究技术1. 地理信息系统(GIS):用于旅游资源的空间分析、旅游规划、市场分析等。
旅游地理文献分析_陆林
分 类
论文数量 理论与方法 综 述 国家和地区旅游业研究 旅游业区域经济影响 旅游业区域社会影响 旅游业区域环境影响 旅游地演化和规划 旅游者行为研究 旅游市场研究 旅游预测研究 旅游季节性研究 国际旅游业研究 其 它
旅游研究 纪 事
192 22 15 24 16 19 3 17 21 5 4 1 6 39
状。“成熟阶段”可能是较为长久的过程。对于一个成熟的旅游地, 巩固、停滞和复苏等因 素俱在, 为了保持竞争力和效益, 必须在微观上和宏观上都努力发展[ 14] 。 1. 2. 5 旅游者行为研究 旅游者行为研究大多出自地理和心理学家。行为研究主要包括 旅游者决策行为、动机行为、感知行为和空间行为等方面。旅游地选择是决策行为研究的
16 卷
旅游管理与经营、旅游容量、乡村旅游、旅游宣传、旅游教育、饭店设计、旅游投资、信 息技术与旅游、旅游与宗教、旅游交通、旅游灾害、旅游与体育等。
表 1 近期国外旅游研究文献分类统计 Tab. 1 Classif ication of the present oversm research
与国外比较, 我国旅游地理研究涉及面较窄, 成果主要体现在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方面。 作者对 1980 年~1993 年 12 种地理刊物的 220 篇旅游地理论文作粗略统计, 旅游资源与区 域开发方面论文几乎占濏。少数论文涉及旅游区划、旅游气候、旅游市场和国外旅游业发
展 ( 表 2) 。上述国外旅游及旅游地理研究的一些内容, 在我国还相当薄弱。郭来喜、保继 刚、孙文昌就近期我国旅游地理研究主要成果作了较详尽的论述[ 2, 20, 21] , 从中可窥视一斑。
1. 2. 3 旅游业区域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是旅游业区域影响研究又一重要领域。旅游业发 展常常与山区、海岸带、湖泊、热带草原等联系在一起, 这些地区不仅是世界经济的外围 地带, 更重要的是它们是环境的脆弱地区。当然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不仅仅是消极的, 它 的发展也可引导或加速环境质量的改善。例如格林、享德和摩尔采用特尔菲法研究了英国
旅游研究方法
旅游研究方法旅游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涉及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在进行旅游研究时,我们需要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来获取、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旅游现象。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旅游研究方法,帮助研究者更好地开展旅游研究。
首先,定性研究是旅游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定性研究主要通过对旅游者的观察、访谈和文本分析等方式,获取他们对旅游体验、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服务的看法和感受。
这种方法能够深入了解旅游者的心理和行为,为研究者提供丰富的案例和个案分析,帮助他们更加全面地理解旅游现象。
其次,定量研究也是旅游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定量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等手段,获取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从而进行量化分析和比较。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研究者发现旅游现象的规律和趋势,为政策制定和市场预测提供依据。
此外,案例研究在旅游研究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深入研究某一具体的旅游案例,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该案例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从而发现旅游行为和旅游市场的规律。
案例研究能够为理论构建和实践指导提供重要的参考。
另外,田野调查是旅游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
研究者需要亲自走访旅游目的地,观察和记录当地的旅游环境、旅游产品和旅游者的行为,以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和信息。
田野调查能够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旅游现象的真实情况,为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最后,文献综述也是旅游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已有的文献和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研究者可以了解旅游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热点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
文献综述能够帮助研究者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避免重复研究,提高研究效率。
综上所述,旅游研究方法多种多样,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开展研究。
不同的方法有着不同的优势和局限性,研究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运用,以获取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研究成果。
希望本文介绍的旅游研究方法能够对研究者们有所帮助,推动旅游研究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分析国内外文献综述2200字》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1国外研究综述早期的城市文化旅游研究学者Jon和Stephen (2005)认为,在旅游资源区域合作的重要关系上,政府的角色定位是导向者。
政府工作内容有三部分重点:一是,保障能够提供旅游资源区域合作的各类组织;二是,负责组织区域间的各项旅游合作的活动;三是,统筹协调旅游区域合作中的各方关系。
Joope (1996)则提出了另一种观点:在旅游资源区域合作关系中,为减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
中央政府应该从地方的角度出发考虑其旅游资源区域合作中经济需要。
需要制定科学、合理和统一的合作安排,促使各个层级主体在合作中,就经济和自然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统筹协调,最终形成一致意向。
但是,也可能会由于行政区域类似程度相对较高,所以会在行政管理中存在利益冲突。
Gary (1999)认为:制订旅游相关政策的过程应该包括如下程序:首先是,制定政策导向目标;然后是,制定政策具体内容;最后是,制定政策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对后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进行防控预案Peter W (1998)阐述了美国保护遗产地环境的背景、行政管理措施、立法、保护运动方式等方面,并对遗产地交易过程中滥用的行为实施限制计划。
比如,城市的发展权可以转让,但是必须要以合理的规划作为重要前提条件。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结合其他行政手段,如制定相关法律、投入足量的规划资金、将权利授权相关管理部门以及公众积极参与选举从而产生的地方行政支持。
Viera Dvorakova (2005)认为:在进行古迹遗址管理时,必须要以发展的可持续性原则为基本原则。
他还指出,要持续分析古迹遗址文化和其产生的经济价值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1.2国内研究综述张艳玲(2007)认为陕西是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最早的地区。
当地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然而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目前生态旅游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他指出了陕西生态旅游资源及其开发中的问题,并创造性地将新短板效应理论运用到陕西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政策研究和讨论中,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中国旅游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国旅游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国旅游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基于旅游属性与本质的中国旅游起源探析.《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6期.曹诗图.郑宇飞.黄其新.[2].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经济地理》.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5年3期.陆林.余凤龙.[3].中国旅游发展空间非均衡与极化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6期.赵磊.方成.[4].1979~2012年中国旅游地理学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旅游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9期.李秋云.韩国圣.张爱平.徐虹.[5].聚焦中国旅游统计新体系——2015《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综述.《旅游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11期.刘鲁.魏云洁.[6].提升中国旅游产业竞争力势在必行——评刘名俭著《中国旅游产业竞争力发展研究》.《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2期.周霄.[7].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差异与收敛实证研究.《旅游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11期.赵磊.[8].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问题缺失的现状与反思.《旅游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0年10期.保继刚.[9].构建国家旅游创新体系,加快推进中国旅游4.0战略.《旅游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11期.石培华.[10].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内部区域结构失衡问题分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1期.蒋庚华.张曙霄.二、中国旅游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对外汉语中中国旅游饮食文化教学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刘瑞前.汉语国际教育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2].中国旅游小城镇发展研究.被引次数:26作者:曾博伟.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民族大学2010(学位年度)[3].中国旅游地产开发研究.被引次数:20作者:丁姗.旅游管理复旦大学2009(学位年度)[4].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研究.被引次数:8作者:梁峰.世界经济华东师范大学2010(学位年度)[5].中国旅游杂志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被引次数:4作者:杜畅.传播学上海交通大学2008(学位年度)[6].《中国旅游报》景区新闻报道研究.作者:张宇.新闻学河北大学2012(学位年度)[7].中国旅游化水平及格局演变研究.作者:何鑫.人文地理学华中师范大学2015(学位年度)[8].中国旅游节庆品牌建设与国际化研究.被引次数:9作者:唐楠.旅游管理华中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9].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经济增长效应.作者:李桂香.国际贸易学安徽财经大学2011(学位年度)[10].中国旅游名胜誉称的地理学分析.被引次数:1作者:张丹丹.人文地理学山西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三、相关中国旅游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China'spost1978experienceinoutboundtourism.Lim,CWang,Y《MathematicsandComputersinSimulation》,被EI收录EI.被SCI 收录SCI.20082/3[2]China'spost1978experienceinoutboundtourism.Lim,CWang,Y《Mathematicsandcomputersinsimulation》,被EI收录EI.被SCI 收录SCI.20082/3[3]TheDaoofthescepticandthespiritual:attitudinalandculturalinflue ncesonpreferencesforsustainabletourismservicesinthedomesticChinesetou rismmarket. JanBarkmannJiongYanAnneKathrinZschiegnerRainerMarggraf 《Internationaljournalofservicestechnologyandmanagement》,被EI收录EI.20103/4[4]ANovelBioEcoTechnologyCombinedSystemforRuralDomesticWastewater TreatmentinaTourismArea:AFullScaleStudy. HanwenLiangJunxinLiuXuesongGuoBaoqingShanJingzhuZhaoLijunYuLichuanLiJ ianjunLiu《Environmentalengineeringscience》,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99[5]ResearchAgendaforTourismandtheChineseDream:DialoguesandOpenDoo rs.Weaver,DavidBecken,SusanneDing,PeiyiMackerras,ColinPerdue,RickScott,N oelWang,Ying《Journaloftravelresearch:The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TravelResearch andMarketingProfessionals》,20155[6]ManagementofTourismResourcesandDemandBasedonNeuralNetworks. XueBoLinShiTing2014[7]Researchofthestrategytourismbrandmarkedbythehometowncultureofo verseasChineseinJiangmen.LiuHeHongYingWuShuJinLinChunXiao2015[8]LongtermtrendsinchemicalcompositionofprecipitationatLijiang,so utheastTibetanPlateau,southwesternChina. NingningZhangYuanqingHeJunjiCaoKinfaiHoZhenxingShen 《Atmosphericresearch》,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Mar.[9]ChineseandAustraliantourists'attitudestonature,animalsandenvir onmentalissues:Implicationsforthedesignofnaturebasedtourismexperiences.JanPackerRoyBallantyneKarenHughes《Tourismmanagement》,2014Oct.[10]TheDesignofDiseaseMonitoringSystemforChineseOutboundTourism:A DiscussionfromPublicManagementPerspective. JingJingGUANMingXIAJulianK.AYEH2014四、中国旅游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中国旅游本科教育的困境与对策研究.孟华,20102010年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年会[2]基于内容分析的中国旅游虚拟社区知识挖掘.杨雪雁.张晓霓,2011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3]对中国旅游转型升级与旅游科学发展的深度思考.吴建华,20092009年首届中国旅游科学年会[4]“地球村”中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中国旅游地学述评.谢延淦,2010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5届年会暨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5]十年巨变,漳州滨海建公园,拉动海峡旅游大发展谈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年会带动的社会经济效应.李其团.陈黎明.杨娜.邱志民,2010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5届年会暨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6]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内部区域结构失衡问题分析.蒋庚华.张曙霄,2010第四届国际服务贸易论坛[7]中国旅游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探索与实践——以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为例.杨卫武.袁怡琴,20092009’中国旅游高等教育国际化高峰论坛国际化:旅游高等教育的机遇与挑战[8]中国旅游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谢春山.魏巍.郭栩东,2009第二届中俄旅游教育论坛[9]中国旅游教材出版工作的发展回顾.付蓉.郭毓洁,20092009年首届中国旅游科学年会[10]中国旅游就业问题研究.翟向坤,2008首届经济增长与就业国际论坛。
地理研学旅行研究综述
#_您!期参? 15编者按:研学旅行作为当前基础教育领域的热点之一,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行动路径。
本期以“研学旅行研究与资源应用”为专题,对地理学科研学旅行的发展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实体优势旅游资源体系进行构建,提出相应的开发策略,以期为研学旅行的规范开展提供建议。
研学旅行研究与资源应用地理研学旅行研究综述闫鑫刘光旭何慧莲(赣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西赣州)摘要:通过对2〇14—2019年CNKI收录的有关研学旅行主题的文献进行搜索,从研究进展、实施进程、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展望四个方面对地理学科研学旅行的发展进行研究分析。
总结出研学旅行在未来的发展完善中要因地制宜开发校本课程、在实践中应用信息技术软件、跨学科融合组织研学内容及健全评价反馈机制。
关键词:中学地理;研学旅行;核心素养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培 养高素质的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教育教学领域,教学模式的更新、素质教育的深入、学生素养的发展 都要求不断开发新型课程来补充和完善基础教育课 程体系。
研学旅行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 综合思维以及拓展实践能力的一种开放途径,在中小 学教育教学领域显得愈发重要[1]。
地理学科兼具实 践性、区域性、综合性等多种特性,其理论与实践并 行,空间和时间齐驱。
以地理学科为基础进行研学旅 行在中小学教育领域中起着引领作用。
一、地理研学旅行研究进展通过对2014—2019年CNKI收录的关于研学旅 行主题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发现,目前研学旅行的探 究热点较为广泛,主要与核心素养、地理学科、地理实 践力、地理教学等相结合进行研究。
近年来,研学旅 行同样作为地理教学中的研究热点而被关注,地理研 学旅行对于地理课程知识的丰富、地理教学模式的更 新、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及正确人地观念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培养具有地理思维、地理能力、地理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1. 地理研学旅行的背景需求2〇13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首次以国家级教育规划和设想提出研学旅行的概 念。
乡村旅游的乡村性分析
乡村旅游的乡村性分析一、引言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指游客前往农村地区,体验农村生活、文化和自然环境的旅游活动。
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是指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所具有的农村特色和乡土文化的表现。
本文将从地理、文化和经济等角度对乡村旅游的乡村性进行分析。
二、地理乡村性分析1. 自然环境:乡村旅游地通常位于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山水体面、湖泊、森林等。
这些自然环境为乡村旅游提供了独特的景观资源,吸引着游客的兴趣和参观欲望。
2. 地域特色:不同地区的乡村旅游地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如北方的农田体面、南方的水乡风情等。
这些地域特色为乡村旅游提供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体验价值。
三、文化乡村性分析1. 乡土文化:乡村旅游地通常保留着丰富的乡土文化,如传统手工艺、民俗活动、民间音乐等。
这些乡土文化的展示和传承为游客提供了了解和体验农村文化的机会。
2. 农耕文化:农耕文化是乡村旅游中的重要组成部份。
游客可以参预农耕活动,体验农村生活的乐趣,了解农民的劳作和生活方式。
四、经济乡村性分析1. 农产品体验:乡村旅游地通常提供农产品体验活动,如采摘水果、种植蔬菜等。
这些活动为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感受农村生活的机会,也促进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和发展。
2. 农家乐服务:农家乐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形式之一,提供了农民家庭的食宿和娱乐服务。
农家乐的发展不仅为当地农民增加了收入,也为游客提供了体验农村生活的机会。
五、结论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是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所具有的农村特色和乡土文化的表现。
从地理、文化和经济等角度来看,乡村旅游的乡村性体现在丰富的自然环境、独特的地域特色、传统的乡土文化、农耕文化、农产品体验和农家乐服务等方面。
通过挖掘和展示乡村性,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往乡村旅游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六、参考文献1. 王晓明. (2022). 乡村旅游的乡村性分析. 旅游学刊, (5), 88-92.2. 张小红. (2022). 乡村旅游的地理特征与乡村性分析. 旅游导刊, (3), 45-50.3. 李大伟. (2022). 乡村旅游的经济性与乡村性分析. 旅游经济, (2), 112-117.。
项目旅游背景分析报告
项目旅游背景分析报告1. 引言本文旨在对特定旅游项目的背景进行分析,并提供有关该项目实施的相关信息。
该项目的目标是发展和推广一种独特的旅游体验,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并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本报告将重点探讨该项目的旅游背景,并讨论其潜在的机会和挑战。
2. 项目背景2.1 项目概述本项目旨在利用当地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打造一个独特的旅游体验,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该地区。
项目的核心理念是将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结合在一起,为游客提供难忘的旅行体验。
2.2 地理环境该项目位于一个自然景观优美的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山脉、湖泊和河流。
该地区的气候适宜旅游,并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
2.3 文化遗产除了自然资源,该地区还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传统的手工艺品、乡村文化和民俗风情。
这些文化元素为项目提供了独特的卖点,使其与其他旅游目的地区别开来。
3. 机会分析3.1 旅游市场增长随着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断增长,旅游行业成为一个持续发展的行业。
通过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该项目有机会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该地区,提高当地旅游业的收入。
3.2 品牌建设机会通过打造一个独特的旅游品牌,该项目可以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借助当地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以及良好的服务质量,该项目有机会成为游客们心目中的首选旅游目的地。
3.3 社区经济发展该项目的实施将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和推动当地产业的发展,该项目可以促进社区的经济繁荣,并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4. 挑战分析4.1 竞争压力旅游行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各个目的地都在争夺游客的注意力。
该项目需要面对其他相似项目的竞争,如其他景区、度假村等。
因此,该项目需要找到合适的定位和差异化策略,以吸引游客并保持竞争力。
4.2 环境保护问题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该项目需要认真考虑如何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珍贵的生态系统。
这需要制定合适的环境保护政策,并确保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遵守相关的环境法规。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及鉴赏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及鉴赏1. 引言地文景观旅游资源是指以自然地理环境为基础并结合人文因素而形成的旅游资源。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的鉴赏是游客欣赏、体验和理解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地文景观旅游资源,以及如何鉴赏这些资源。
2.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2.1 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是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的基础。
它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貌特征。
这些自然地理环境可以提供戏剧性的景观,吸引游客欣赏和探索。
2.2 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或修改的自然和人造景观,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或艺术价值。
它可以是古建筑、历史遗址、传统村落等。
游客可以通过欣赏这些文化遗产来了解一个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2.3 人文景观人文景观是由人类活动和文化因素创造的景观。
它包括城市、乡村、公园等。
游客可以欣赏到不同地区的不同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
3.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的鉴赏3.1 环境感知鉴赏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的第一步是对环境的感知。
游客可以通过观察和听觉来感知周围的环境。
例如,游客可以观察山脉的形状和颜色,听取河流的潺潺声音。
3.2 历史与文化理解鉴赏地文景观旅游资源还需要对其历史和文化背景有一定的理解。
游客可以通过导游讲解、历史文献等途径来了解一个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这样可以使游客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所看到的景观。
3.3 深入体验要真正鉴赏地文景观旅游资源,游客需要深入体验。
这包括参加当地的传统活动、尝试当地的传统美食等。
通过身临其境地体验,游客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4. 结论地文景观旅游资源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它可以为人们提供美的享受、了解历史文化的机会。
鉴赏地文景观旅游资源需要游客具备一定的环境感知能力和对历史文化的理解。
通过深入体验,游客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的魅力。
参考文献•Smith, M. K. (2012). Issues in cultural tourism studies.Routledge.•Hall, C. M., & Page, S. J. (2014). The geography of tourism and recreation: Environment, place and space. Routledge.•Weaver, D. B., & Lawton, L. J. (2014). Tourism management.John Wiley & Sons.本文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满足了1500字的要求。
文献综述(旅游)
文献综述1、张广海、刘真真、李盈昌(2013)在《中国沿海省份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时空格局演变》中,通过选择能够反映沿海省份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各类统计指标,运用主成分TOPSIS法对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与比较,运用马尔科夫链和ESDA法对旅游发展区域差异的时间和空间格局演变进行了探讨。
并得出了沿海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相关结论。
2、李瑶亭(2013)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研究:指标体系、发展模式与经济效应》中以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为切入点,构建了城市旅游产业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综合评价所揭示出的旅游产业关键影响因子及其关联程度与特征来判断、识别东、中、西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进一步对不同发展模式下的旅游经济效应进行测度,从发展模式差异角度探究经济效应不同的原因,以明确东、中、西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给出东、中、西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3、万绪才、王厚廷、傅朝霞、马红专(2013)在《中国城市入境旅游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以重点旅游城市为例》中选取入境游客人天数作为入境旅游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采用均值比率法和聚类分析法,运用统计分析法中的相关系数法和多元回归法对城市入境旅游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其具体作用进行探讨分析,并得出结论:中国城市入境旅游发展差异很大,区域集中性非常突出,入境旅游发展较好的城市大多位于东部地区;对外经济因素对城市入境旅游的发展影响最大,知名度次之,旅游产品和区位距离的作用较小。
4、张博(2013)在《本溪市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设计及实施途径》中利用RMP 分析法对本溪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分析评价,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获取的数据综合分析本溪市旅游产业在资源、市场、产品和宣传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结合本溪市现有旅游资源发展特点,提出了“一线三组团”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并针对每个发展模式提出了政策建议。
5、黄璨(2013)在《旅游产业化水平测度研究》中利用产业经济学分析方法提出旅游产业各部门对国民经济贡献的测度方法,并结合投入产出分析和乘数理论研究旅游产业各部门的发展规模、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其它产业的关联带动功能;同时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提出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测度方法,结合协整理论建立旅游产业与国民经济的长期模型,从而分析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对国民经济的长期影响,综合测度旅游产业化水平。
旅游目的地选择动机文献综述全文
旅游目的地选择动机文献综述全文一、引言旅游是一种重要的休闲和娱乐活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旅游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进行旅游规划时,选择一个合适的目的地却成为了人们面临的一个难题。
因此,研究人员对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动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探讨。
本文旨在综述相关文献,总结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动机因素。
二、旅游目的地选择动机分类1. 心理动机心理动机是旅游目的地选择的核心因素之一。
人们往往选择旅游目的地是基于心理需求,比如逃避日常生活的压力、满足好奇心、寻求刺激、体验新文化等。
心理动机因素对人们的旅游目的地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
2. 经济动机经济动机是另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选择因素。
人们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通常会考虑到自己的经济状况。
一方面,人们会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选择合适的旅游目的地,以确保旅游消费在经济承受范围之内;另一方面,人们也会考虑到旅游目的地的价格水平、物价水平和交通费用等因素。
3. 地理环境动机地理环境动机是以旅游目的地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为基础的选择因素。
人们往往会被旅游目的地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文化特色等吸引,从而选择前往该目的地旅游。
地理环境动机与心理动机密切相关,两者相互影响,共同促使人们进行旅游目的地选择。
三、旅游目的地选择动机的影响因素1. 个体因素个体因素是指旅游者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家庭状况等。
这些个体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旅游者的动机和行为,从而对旅游目的地选择产生影响。
2.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指旅游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
例如,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旅游者更容易获取他人的旅游经验和推荐,这种社会因素对旅游目的地选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信息因素信息因素是指旅游者获取和利用旅游目的地相关信息的能力。
旅游者通常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旅游目的地的信息,如互联网、旅行社、朋友推荐等。
信息因素的可靠性和全面性对旅游目的地选择至关重要。
旅游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旅游论文参考文献范例参考文献的引用是否科学合理和充分,是判断一篇学术论文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下面是搜集的旅游论文参考文献范例,下面是搜集的旅游论文参考文献范例,供大家阅供大家阅读查看。
论文参考文献一:[1] [1]段卫国段卫国段卫国..南京下关区城市公共休闲设施规划研究南京下关区城市公共休闲设施规划研究[D].[D].[D].南京工南京工业大学xx[2] [2]应吉应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策略研究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策略研究[D].[D].[D].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xx[3] [3]应维佳应维佳应维佳..高层住宅景观单方造价影响因素研究高层住宅景观单方造价影响因素研究[D].[D].[D].浙江大学浙江大学xx[4] [4]夏凤连夏凤连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D].[D].湖湖南科技大学xx[5] [5]王硕王硕王硕,,曾克峰曾克峰,,刘超刘超..甘肃省A 级景区旅游空间结构分析级景区旅游空间结构分析[J].[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国土资源科技管理.xx(04) .xx(04)[6] [6]银丁山银丁山银丁山..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在洪江古商城旅游景区开发中的应用研究应用研究[D].[D].[D].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大学xx[7] [7]王钰王钰王钰..大型体育设施与城市空间发展研究大型体育设施与城市空间发展研究[D].[D].[D].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xx[8] [8]谭玲玲谭玲玲谭玲玲..意象符号转化视域下的红色文化产品设计研究意象符号转化视域下的红色文化产品设计研究[D].[D].湖南科技大学xx[9] [9]杨勇杨勇杨勇..现代城市公共设施候车亭的情感化设计研究现代城市公共设施候车亭的情感化设计研究[D].[D].[D].湖南湖南科技大学xx[10] [10]彭元彭元彭元..中国书画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与创新中国书画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与创新[D].[D].[D].湖南科技湖南科技大学xx[11] [11]胡哲胡哲胡哲..民族文化旅游景区商业步行街开放空间设计研究民族文化旅游景区商业步行街开放空间设计研究[D].[D].昆明理工大学xx[12] [12]钱忱钱忱钱忱..产权式休闲养老社区设计研究产权式休闲养老社区设计研究[D].[D].[D].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xx[13] [13]王淑新王淑新王淑新,,王学定供需视角下的中国旅游经济发展供需视角下的中国旅游经济发展------一个面一个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J].[J].经济问题探索经济问题探索经济问题探索.xx(01) .xx(01)[14] [14]谭志喜谭志喜谭志喜,,孙根年孙根年..基于“点基于“点--轴”理论的湖北省“轴”理论的湖北省“A A ”型旅游空间结构分析空间结构分析[J].[J].[J].湖北社会科学湖北社会科学湖北社会科学.xx(12) .xx(12)[15] [15]王兢王兢王兢..南京城乡统筹工作的思考和优化南京城乡统筹工作的思考和优化[D].[D].[D].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xx[16] [16]银丁山银丁山银丁山..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在洪江古商城旅游景区开发中的应用研究的应用研究[D].[D].[D].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大学xx[17] [17]李婷婷李婷婷李婷婷..大型综合超级市场环境设计研究大型综合超级市场环境设计研究[D].[D].[D].南京工业大南京工业大学xx[18] [18]宋奕孜宋奕孜宋奕孜..福建客家土楼与公共居住区交往空间设计研究福建客家土楼与公共居住区交往空间设计研究[D].[D].南京工业大学xx[19] [19]张广海张广海张广海,,贾海威贾海威..江苏省交通优势度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空间耦合分析间耦合分析[J].[J].[J].南京师大学报南京师大学报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自然科学版).xx(03) ).xx(03)[20] [20]倪太婷倪太婷倪太婷..城市老商业街地域性色彩景观设计城市老商业街地域性色彩景观设计[D].[D].[D].南京工业南京工业大学xx论文参考文献二:论文参考文献二:论文参考文献二:[1] [1]马勇,陈慧英马勇,陈慧英马勇,陈慧英..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研究[J].[J].[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版).xx(01) ).xx(01)[2] [2]曾亚玲曾亚玲曾亚玲..博物馆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博物馆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J].[J].[J].中国商中国商贸.xx(04)[3] [3]王九位王九位王九位..数字时代旅游目的地信息共享研究数字时代旅游目的地信息共享研究[D].[D].[D].武汉大学武汉大学xx[4] [4]吴普,葛全胜,席建超,刘浩龙吴普,葛全胜,席建超,刘浩龙影视旅游形成、发展机制研究研究------以山西乔家大院为例以山西乔家大院为例以山西乔家大院为例[J].[J].[J].旅游学刊旅游学刊旅游学刊.xx(07) .xx(07)[5] [5]庄志民庄志民庄志民..论旅游意象属性及其构成论旅游意象属性及其构成[J].[J].[J].旅游科学旅游科学旅游科学.xx(03) .xx(03)[6] [6]钟晟,张军钟晟,张军钟晟,张军..皖南古村落和谐文化主题开发皖南古村落和谐文化主题开发[J].[J].[J].华东经济管华东经济管理.xx(06)[7] [7]杨卫武,陈慧莎杨卫武,陈慧莎杨卫武,陈慧莎..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以上海市以上海市为例为例[J].[J].[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xx(01) .xx(01)[8] [8]徐仁立徐仁立徐仁立..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J].[J].[J].宏观经济宏观经济管理管理.xx(01) .xx(01)[9] [9]张薇,钟晟,张晓燕张薇,钟晟,张晓燕张薇,钟晟,张晓燕.1998~xx .1998~xx 年全球旅游研究进展年全球旅游研究进展------基于基于SCIES SCIES、、SCI 和A&HCI 三大检索文献计量分析三大检索文献计量分析[J].[J].[J].旅游学刊旅游学刊旅游学刊.xx(12) .xx(12)[10] [10]赵勇赵勇亲和性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的系统建构研究亲和性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的系统建构研究[D].[D].[D].武汉武汉大学xx[11] [11]张中华,张中华,王岚,张沛张沛..国外地方理论应用旅游意象研究的空间解构间解构[J].[J].[J].现代城市研究现代城市研究现代城市研究.xx(05) .xx(05)[12] [12]李海霞,李海霞,孙厚琴孙厚琴..基于城市旅游意象的旅游城市标志物分析[J].[J].社会科学家社会科学家社会科学家.xx(04) .xx(04)[13] [13]庄志民庄志民庄志民..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意象定位研究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意象定位研究------旅游旅游文化设计探索系列文化设计探索系列[J].[J].[J].旅游科学旅游科学旅游科学.xx(03) .xx(03)[14] [14]凌莉萍,凌莉萍,吴殿廷吴殿廷..国内外影视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国内外影视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J].[J].旅游旅游学刊学刊.xx(03) .xx(03)[15] [15]韩震韩震韩震..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学的分析与思考[J].[J].[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版).xx(01) ).xx(01)[16] [16]侯建娜,侯建娜,杨海红,李仙德李仙德..旅游演艺产品中地域文化元素开发的思考发的思考------以《印象·刘三姐》为例以《印象·刘三姐》为例以《印象·刘三姐》为例[J].[J].[J].旅游论坛旅游论坛旅游论坛.xx(03) .xx(03)[17] [17]陈才,陈才,李兆元,刘心怡刘心怡..大连旅游意象研究大连旅游意象研究------基于博客游记基于博客游记的探讨的探讨[J].[J].[J].旅游论坛旅游论坛旅游论坛.xx(03) .xx(03)[18] [18]吴志军,吴志军,田逢军田逢军..城市滨水旅游意象及其对旅游者选择意愿的影响研究的影响研究------以南京、武汉、上海滨水区为例以南京、武汉、上海滨水区为例以南京、武汉、上海滨水区为例[J].[J].[J].旅游学刊旅游学刊旅游学刊.xx(06) .xx(06)[19] [19]张海燕,王忠云张海燕,王忠云张海燕,王忠云..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J].资源开发与市场资源开发与市场.xx(04) .xx(04)论文参考文献三:论文参考文献三:论文参考文献三:[1] [1]李瑞李瑞李瑞..城市旅游意象及其构成要素分析城市旅游意象及其构成要素分析[J].[J].[J].西北大学学报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自然科学版).xx(04) ).xx(04)[2] [2]查君查君查君..旅游意象规划旅游意象规划[J].[J].[J].中国园林中国园林中国园林.xx(06) .xx(06)[3] [3]宋振春,陈方英宋振春,陈方英宋振春,陈方英..两种类型旅游节事居民感知的比较研究两种类型旅游节事居民感知的比较研究----对泰安泰山国际登山节和东岳庙会的问卷调查对泰安泰山国际登山节和东岳庙会的问卷调查[J].[J].[J].旅游学刊旅游学刊旅游学刊.xx(12) .xx(12)[4] [4]张微张微张微..试论博物馆作为旅游资源在发展文化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作用------以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为例以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为例以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为例[J].[J].[J].博物馆研究博物馆研究博物馆研究.xx(03) .xx(03)[5] [5]方世敏,杨静方世敏,杨静方世敏,杨静..国内旅游演艺研究综述国内旅游演艺研究综述[J].[J].[J].旅游论坛旅游论坛旅游论坛.xx(04 .xx(04[6] [6]申葆嘉申葆嘉申葆嘉..国外旅游研究进展国外旅游研究进展((连载之一连载之一)[J].)[J].)[J].旅游学旅游学刊.1996(01)[7] [7]付冰,周申立付冰,周申立付冰,周申立..我国影视旅游发展与规划探析我国影视旅游发展与规划探析[J].[J].[J].北京第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外国语学院学报.xx(03) .xx(03)[8] [8]李蕾蕾李蕾蕾旅游点形象定位初探──兼析深圳景点旅游形象[J].[J].旅游学刊旅游学刊旅游学刊.1995(03) .1995(03)[9] [9]庄志民庄志民庄志民..旅游意象塑造的操作指向论析旅游意象塑造的操作指向论析------旅游文化设计探索旅游文化设计探索[J].[J].旅游科学旅游科学旅游科学.xx(05) .xx(05)[10] [10]李蕾蕾,张晗,卢嘉杰,文俊,王玺瑞李蕾蕾,张晗,卢嘉杰,文俊,王玺瑞李蕾蕾,张晗,卢嘉杰,文俊,王玺瑞..旅游表演的文化产业生产模式: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个案研究业生产模式: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个案研究[J].[J].[J].旅游科学旅游科学旅游科学.xx(06) .xx(06)[11] [11]邹积艺,陈谨邹积艺,陈谨邹积艺,陈谨..旅游节事项目管理模式初探旅游节事项目管理模式初探[J].[J].[J].旅游科旅游科学.xx(06)[12] [12]庄志民庄志民庄志民..如何进行旅游文化资本运作值得深入研究如何进行旅游文化资本运作值得深入研究[J].[J].[J].旅旅游学刊游学刊.xx(05) .xx(05)[13] [13]黄耀丽,聂磊,李凡黄耀丽,聂磊,李凡黄耀丽,聂磊,李凡..文化旅游与文化产业互动的研究文化旅游与文化产业互动的研究----以佛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为例以佛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为例[J].[J].[J].热带地理热带地理热带地理.xx(04) .xx(04)[14] [14]毛端谦,毛端谦,张捷,包浩生包浩生..旅游目的地映象的对应分析旅游目的地映象的对应分析------以江以江西庐山、龙虎山、三清山、井冈山为例西庐山、龙虎山、三清山、井冈山为例[J].[J].[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xx(01))[15] [15]黎洁,黎洁,李垣李垣..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整合创新的目标模式研究目标模式研究------以云南大理为例以云南大理为例以云南大理为例[J].[J].[J].思想战线思想战线思想战线.xx(01) .xx(01)[16] [16]李瑛李瑛李瑛..我国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我国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J].人文地理人文地理.xx(04) .xx(04)[17] [17]郑斌,刘家明,杨兆萍郑斌,刘家明,杨兆萍郑斌,刘家明,杨兆萍..基于“一站式体验”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研究意产业园区研究[J].[J].[J].旅游学刊旅游学刊旅游学刊.xx(09) .xx(09)[18] [18]周玲强,冯晓虹周玲强,冯晓虹周玲强,冯晓虹..旅游节事经济效益形成的机理分析旅游节事经济效益形成的机理分析[J].[J].商业经济与管理商业经济与管理.xx(11) .xx(11)《旅游论文参考文献范例》相关文章:《旅游论文参考文献范例》相关文章:《旅游论文参考文献范例》相关文章:1. 1.旅游管理论文参考文献范例旅游管理论文参考文献范例旅游管理论文参考文献范例2. 2.旅游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旅游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旅游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3. 3.旅游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旅游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旅游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4. 4.旅游论文参考文献范例旅游论文参考文献范例旅游论文参考文献范例5. 5.旅游管理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例旅游管理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例旅游管理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例6. 6.旅游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旅游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旅游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7. 7.旅游论文参考文献旅游论文参考文献旅游论文参考文献8. 8.参考文献格式范例参考文献格式范例参考文献格式范例9. 9.基础教育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基础教育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基础教育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10. 10.旅游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旅游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旅游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旅游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
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
在国内,关于旅游的评论、报道和文章不少,但主要是从事旅游规划的专家和学者们提出的,涉及的主题是在某个旅游点过去开发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挖掘,力求创造出该旅游点新的看点和新的价值。
进入新世纪,学者们对中国旅游从多领域进行多视角多层面的研究,为转型时期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热点研究。
1,在对旅游业产业地位的研究,比如张凌云﹙2000﹚在《试论有关旅游产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地位和产业政策的几个问题》中从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角度认为,旅游业从属于主导产业,只能作为配合主导产业的关联产业来发展。
王云才﹙2000﹚在《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产业规模配置》中认为对于一般经济区域来讲,旅游业只是一个重要的具有战略产业特征的产业类型,在国民经济中产业规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每个地区都适合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
赵浩兴﹙2003﹚在《选择旅游业为区域主导产业的合理性问题探讨》中认为选择旅游业作为特定区域特定时期内的主导产业,除了具有明显优势,还应客观认识旅游产业的现实资源、市场动力机制与市场潜力。
2,对旅游资源产权及对遗产资源管理的研究,比如,依绍华﹙2003﹚在《民营企业进行旅游景区开发的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中认为民营企业获得经营权投资开发景区在合理的规制合同制约下,不会改变景区的国家所有性质,但要避免陷入短期逐利的误区。
马梅﹙2003﹚在《公共产品悖论》中认为中国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受到旅游产品的利益驱动已经偏离了其作为纯公共产品的目标,解决国家公园旅游产品的悖论需要由私人生产者的参与。
认为旅游资源产权不可转让的理论依据是景区产品的公益性和旅游资源的价值理论与价值核算问题。
张晓等人﹙2001﹚在《中国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管理》中认为景区产品市场化应在一个完善有效的公益性事业管理机制的框架内实现,而门票专营权的转让使景区失去公益性,性质上成了私人企业的资产。
第二节 旅游地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概况 (一)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的历程
1.萌芽阶段(1920s-1960s) 1.萌芽阶段(1920s-1960s) 萌芽阶段 K.G.麦克里默发表的 麦克里默发表的《 K.G.麦克里默发表的《娱乐活动与 土地利用关系》, 》,被认为是现代旅游地 土地利用关系》,被认为是现代旅游地 理学的第一篇论文。 理学的第一篇论文。 2.发展阶段 1970s至今 发展阶段( 至今) 2.发展阶段(1970s至今) 20世纪70年代以后 世纪70年代以后, 20世纪70年代以后,各国出现了大 量的旅游地理文献。 量的旅游地理文献。 各种旅游地理学研究组织的成立。 各种旅游地理学研究组织的成立。
巴特勒(Butler)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巴特勒
巴特勒在《旅游地生命周期概述》一文中, 巴特勒在《旅游地生命周期概述》一文中,借用产品 生命周期模式来描述旅游地的演进过程。 生命周期模式来描述旅游地的演进过程。他提出的旅 游地的演化要经过6个阶段: 游地的演化要经过 个阶段: 个阶段 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 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 段、衰落或复苏阶段。 衰落或复苏阶段。
三、旅游地理教育和学术团体
• 中国旅游地理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 • 近10年来我国相继成立了多个旅游地理学术 团体。
The End
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与特征
——巴特勒 巴特勒(Butler)的理论 巴特勒 的理论
二、我国旅游地理学发展概况
(一)中国古代旅游地理学的萌芽明朝版图ຫໍສະໝຸດ 徐 霞 客 旅 行 线 路 图
奇 书
1 2 3
4
三十年的旅途生涯, 三十年的旅途生涯,他与 长风为伍,云雾为伴, 长风为伍,云雾为伴,行程九 万里,历尽千辛万苦, 万里,历尽千辛万苦,获得大 量第一手考察资料。 量第一手考察资料。徐霞客日 间攀险峰,涉危涧, 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 再疲劳, 再疲劳,也一定录下当日见闻 即使荒野露宿,栖身洞穴, 。即使荒野露宿,栖身洞穴, 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旅游地理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研究的内容包括旅游地理学的概念、理论、方法和系统。
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方法有多种,主要有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文献资料分析法,计算机模拟及模式构建等。
一、调查法
调查法是旅游地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一般分为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两种。
问卷调查是以书面形式对被调查者进行访谈的一种方式,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实地调查是到旅游地进行实地观察,搜集、记录旅游地的文化、自然、社会等方面的信息。
二、实地考察法
实地考察法也是旅游地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是在实地进行实证考察和调查,按照一定的流程获取数据,分析、研究旅游地的地理特征,进而揭示研究对象的关系和规律。
三、文献资料分析法
文献资料分析法是以文献资料为研究基础,通过收集、编纂、分析、处理和综合利用广泛的文献资料,研究旅游地理学的一种方法。
文献资料分析的方法包括宏观研究、综合性研究和实证性研究。
四、计算机模拟及模式构建
计算机模拟及模式构建是以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旅游地理学的研究。
它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以及各种数学、统计、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建立旅游发展和地理环境变化的模式,对旅游地理学进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地理文献分析张欢(宁夏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宁夏银川750021)摘要: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分析中外旅游地理学发展现状和学术动态,结果显示中国旅游地理学经过30年发展取得了较多成果,但还是落后于国外,并进一步提出了中国旅游地理学今后发展中应注意的三大问题。
关键词:旅游地理文献分析人文地理研究方法旅游地理是人文地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也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
旅游业已经成为带动区域、国家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并在世界各国发展迅猛,成果与问题相伴而生,这就需要涉及这一领域研究的先驱--地理学者发挥本学科在旅游地理学研究中的积极作用。
1国外研究现状由于旅游地理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所以要先了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状况,然后在这个大背景下再分析旅游地理的发展。
1.1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新趋势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扩散及人类社会活动空间结构的一门近代科学(大百科全书)。
从其定义可看出人文地理学主要是以人地关系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
然而在当今,环境变化已是最重要的全球性研究主题,美国生物学家卢伯辰科认为“21世纪是环境(科学)的世纪”。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也理所应当地参与到环境变化研究之中,重点研究人地关系中“人”的行为,人与社会的关系。
这就使得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点开始走向以人本主义为主导的,重视社会人与社会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重点也从环境(特别是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特别是自然人)的影响研究,转向人(特别是社会人)与环境(特别是社会地理环境)的互动研究[1]。
在研究方法上呈现多元化,并逐渐由传统的定性研究方法走向定性定量相结合,并运用一些地理数学模型,新技术新方法(3S技术)。
其哲学基础和方法论也呈多元化趋势,出现了新韦伯主义、新马克思主义、行为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方法论。
1.2国外旅游地理研究概述西方国家旅游地理研究的发端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至今已有90年的历史,经过西方地理学者长时间的努力,西方国家旅游地理学得以创立,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为旅游地理学学科发展和正确认识旅游现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目前西方旅游地理已经创办了专业的旅游地理期刊,刊载旅游地理学方面研究的文章,主要的国际公认的权威旅游期刊有以下若干[2]:1.《旅游研究纪事》(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ATR)2.《旅游管理》(Tourism Management,TM)3.《旅行研究杂志》(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JTR)4.《亚太旅游研究杂志》(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APJTR )5.《旅游地理》( Tourism Geographies,TG )6.《国际旅游研究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Research,IJTR )7.《可持续旅游杂志》(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JST )8.《旅游时讯》(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CIT )这些期刊的创办和完善标志着西方旅游研究走向成熟,内容不断丰富新颖,理论日益完善缜密,方法不断多元灵活。
1.2.1国外旅游地理研究内容国外旅游地理学的研究主要包括:旅游资源即旅游吸引物及其评价;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游客的空间行为;旅游的空间分布;旅游活动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旅游市场营销等诸多方面。
在世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大浪潮下,世界经济的增长伴随着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在旅游业的发展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出来,促使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向重点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动态和趋势。
1旅游与环境的关系协调:生态旅游、替代性旅游的研究,生态旅游的定义、影响因素,注重旅游过程中的生态安全,环境保护研究,提倡依靠人力资源,知识管理来保护环境。
市场中有关环境的道德规范对旅游-环境之间关系的平衡起决定作用。
2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的研究:突出表现在对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的影响。
认为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中心点,它可以恢复衰落的经济,加速经济发展,给旅游目的地的当地群众带来更多的创业就业等发展经济的机会;而且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谐,消除贫困是和谐的必须途径,而旅游业的发展能带来经济的繁荣,从而缩小贫富差距,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3]。
此外,旅游活动可以帮助人释放极端情绪,避免社会及家庭冲突、暴力的发生,就这个层面而言,旅游也是对社会和谐具有积极意义;社交、家庭团体旅游能够增强家庭凝聚力,增加家庭和社会资产,对个人和社会有积极意义。
3对旅游者空间行为的研究:旅游者在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心理行为过程,风险感知和知识储备的不足会使旅游者在决策时犹豫不决。
外部因素也会影响旅游者决策,例如,“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决策与气候的关系”研究表明:旅游对气候的变化是敏感的,气候变化直接影响旅游活动的进行;来自寒冷地区的人不排斥冷,也不排斥热,热带地区的人避免冷,也避免过热[4]。
4一些新的旅游形式及其影响的研究:(1)美国罗斯威尔以假想的不明飞行物和外星人为主题的旅游成功地复苏经济,而广告成为吸引旅游的关键,设计“外星人”工作室,观赏“外星人”打高尔夫、钓鱼、外星人夫妇穿情侣装等吸引游客[5]。
(2)色情观光业(sex tourism)的发展机制和影响:色情观光业在一些经济落后而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得到发展,年轻的女性在旅游过程中易感染艾滋病毒,这种色情旅游中性角色和关系的转变对抗着传统的伦理观[6]。
(3)迷幻的精神旅游(Ayahuasca tourism):包括参加巫师典礼活动,饮用能引起幻觉的茶水来达到精神的极度释放[7]。
(4)国际边境和飞地的旅游,类似的中间地带尤其能够带动经济发展。
(5)新的媒介--“在线旅行视频(online travel videos )”的出现通过幻想刺激和带回过去旅行记忆使旅游活动带给人更大的精神上的愉悦,而且能游览观赏国外的风景.(6)先前或最近的旅游经历对该旅游环境兴趣的持续性的影响,旅游者游览过后是否还会像以前一样对这类旅游环境保持兴趣,即旅游者是否会选择故地重游。
(7)公益旅游(Voluntourism or volunteertourism)看起来是公正的,友好的,其真正的价值和效益却遭到公共媒体批判和质疑,而学术界却相反[8]。
(8)乡村旅游(Rural tourism)与精神需求的满足,一些非正式的,无组织的旅游往往能够给旅游者更多的自由体验。
(9)博彩旅游业的发展,博彩旅游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等在获得巨大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1.2.2国外旅游地理研究方法旅游地理学根植于地理学,同时也要涉及其它学科知识,如经济学、历史学、民俗学、社会学、宗教学、美学、心理学等,是一门边缘学科。
因此,旅游地理的研究首先来源于地理学研究方法,同时顺应吸收和顺应旅游学研究方法,借鉴其平行姐妹学科的研究成果。
早期旅游地理学研究多采用描述性的方法,与地理学早期研究方法保持了一致。
西方地理学的计量革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引入,60年代兴盛,数学统计方法运用到人文地理学研究之中,使人文地理的研究从定性分析走向定量分析[9]。
旅游地理学研究受其影响,也将定量分析作为其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开始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构建模型、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假说检验等多样化的研究。
并且随着研究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需要,更多新的研究方法不断诞生,描述性研究呈下降趋势,访谈、调查等新的数计模型运用呈增加趋势。
此外,一些新兴学科的发展对旅游地理的研究也产生重大影响,为旅游地理的研究展示了一个新的视角,比如建筑学、考古学、符号学等,特别是符号学,认为旅游是一个符号化过程,认为研究旅游就是要分析它的符号内涵和文化意义,这样的研究角度很吸引人[10]。
2国内研究现状2.1国内研究内容概述中国人文地理学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起步晚发展快。
具体来说,中国现代人文地理学在20世纪80年代才得以恢复,获得长足的发展的,比西方国家晚30年。
近年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界逐渐认识到科学主义主导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范式的不足,重视自然人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研究的人文地理学,已经开始走向以人本主义为主导的,重视社会人与社会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1]。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经过30年的发展,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旅游资源与区域开发、旅游市场、旅游者行为、旅游影响,旅游、游憩行为与旅游吸引物空间模式以及旅游区域影响评价的研究。
同时在全球化、信息化、生态化、人本化等全球性大趋势下,我国旅游地理的研究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海洋旅游、海岛旅游、草原旅游、红色旅游、边境旅游、体育旅游,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背包旅游、黑色旅游等类型多样的新兴的旅游活动的研究也在不断增长。
旅游外交与中国和平发展,旅游消费研究、旅游房地产、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旅游安全、旅游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引起旅游学者的关注。
基于全球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态旅游、绿色旅游、低碳旅游研究也如火如荼,成果较丰硕。
但是与国外相比较,我国旅游地理学在某些领域的研究中还存在一些欠缺,比如:信息技术与旅游、旅游灾害、旅游教育、旅游对世界和平的影响(旨在考察旅游能否成为一些传统的不友好国家人们态度转变的媒体),旅游区划研究、旅游犯罪、旅游地演化等。
余洁等[11]指出目前国内旅游研究很少真正涉及的领域是性与旅游、赌博与旅游等与中国传统社会伦理文化发生冲突的敏感性问题,现代旅游追究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非理性需求刺激与理性的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是研究旅游国际化、市场化必须正视的课题。
陆林等[12]提出国内女性旅游研究薄弱,尚处于起步阶段,内容尚欠系统性,今后需借鉴国外研究的技术路线,辅以实际案例,以期收到更好的效果。
2.2国内研究方法目前国内学者研究已涉及到描述性方法,概念性方法、构造模型、数理统计法、传统定性方法、现代定性方法、基础统计分析、复杂统计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13]。
总体看来,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大多还停留在定性研究阶段,当然近年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增长很快,也采用一些假设检验、构建模型等数理统计方法,但数量较少。
在研究方式上应当提倡,跨学科性的合作研究,旅游地理学者应主动吸收相邻学科(经济学、社会学、管理科学等)的知识和方法,没有跨学科的合作研究,仅靠旅游地理学者是难于获得高水平研究成果的[14]。
3结论旅游地理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是以“任务带学科”的方式,即是以区域旅游开发和规划生产任务为主线带动学科发展起来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