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机理变化及政策应对

合集下载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通货膨胀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它就像是一只无形的手,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手中的钱变得不再那么“值钱”。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通货膨胀?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它呢?通货膨胀,简单来说,就是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经济实际需要,导致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需求拉动是一个重要因素。

当经济增长迅速,人们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都大幅增加,超过了社会的供给能力,就会拉动物价上涨。

比如说,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投资过热等,都会导致对原材料、劳动力等的需求急剧上升,从而推动物价上扬。

其次,成本推动也不容忽视。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常见的原因之一。

随着工人工资的提高、福利的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随之上升,为了保持利润,企业不得不提高产品价格。

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

如果石油、煤炭等能源价格或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会导致相关产品的成本增加,最终反映在物价上。

再者,货币供应量过多也是引发通货膨胀的关键。

当央行过度发行货币,或者银行信贷过度扩张,大量的货币涌入市场,而商品和服务的供应没有相应增加,就会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此外,外部输入因素也会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市场上的商品价格波动、汇率变化等都会传导到国内,引发通货膨胀。

比如,国际油价的大幅上涨会导致国内运输成本增加,进而推动物价上升;汇率贬值会使得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带动国内同类商品价格的上涨。

面对通货膨胀,我们并非束手无策,而是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加以应对。

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应量。

提高利率可以增加借贷成本,抑制投资和消费,从而减少货币需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则可以减少银行的可贷资金,降低货币乘数,收缩货币供应量。

财政政策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政策来影响经济。

例如,增加税收可以减少居民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从而抑制消费和投资需求;减少政府支出可以降低社会总需求,缓解通货膨胀压力。

通货膨胀与紧缩的成因与治理措施

通货膨胀与紧缩的成因与治理措施

通货膨胀与紧缩的成因与治理措施通货膨胀和紧缩是经济领域中两个相对常见的现象,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通货膨胀和紧缩的成因,并提出一些治理措施以应对这些问题。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过度增加导致物价普遍持续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的成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过度的货币供应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中央银行过度印刷货币或放宽货币政策时,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将超过实际需求,导致通货膨胀。

其次,需求过热也会引起通货膨胀。

当经济活动兴旺,消费需求增加,企业为满足需求增加生产,导致货物和服务的价格上涨。

此时,需求过热引起的通货膨胀被称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第三,供给不足也是通货膨胀的一个成因。

当供给不足以满足需求时,企业可以提高价格来平衡供求关系,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这种情况下的通货膨胀被称为供给拉动型通货膨胀。

与通货膨胀相对的是通货紧缩,它是指货币供应不足导致物价持续下降的现象。

紧缩的成因与膨胀相反。

首先,货币供应的紧缩会导致通货紧缩。

当中央银行收紧货币政策,限制货币供应时,市场上的货币数量减少,导致通货紧缩。

其次,需求不足也会引起通货紧缩。

当经济活动不景气,消费需求下降,企业的产能利用率降低,导致通货紧缩。

此时,需求不足引起的通货紧缩被称为需求不足型通货紧缩。

在应对通货膨胀和紧缩时,政府和中央银行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首先,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调节货币供应量,限制通货膨胀或防止通货紧缩。

当通货膨胀过高时,中央银行可以提高利率,收紧货币政策,以减少货币供应;相反地,当通货紧缩威胁经济时,中央银行可以降低利率,放宽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

其次,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应对通货膨胀和紧缩。

当通货膨胀压力较大时,政府可以减少支出,增加税收,以减少需求;而当通货紧缩威胁经济时,政府可以增加支出,减少税收,以刺激需求。

此外,完善市场监管机制也是治理通货膨胀和紧缩的重要手段。

当市场上存在价格垄断、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时,将导致市场失灵,进而加剧通货膨胀和紧缩。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应对方法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应对方法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应对方法一、建国初期我国出现的通货膨胀这次通货膨胀基本原因是旧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一方面,新中国成立前国民党政府滥发金元券,采取了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用发行贷币的办法搜刮民财打内战,维持其腐败统治。

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物价仍然上涨的基本原因。

另一方面,在1948 年12 月1 日开始发行人民币的最初一年里,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人民政府的财政支出、军费支出大增; 而且生产又因为战争遭到破坏,少数不法分子囤积居奇,哄抬物价,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在新中国人民政府正确的领导下,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经济措施,统一财经工作,整顿经济秩序,打击不法商贩,尽快组织恢复生产,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制止了持续了长达十二年之久的通货膨胀。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通货膨胀1、50 年代和60年代初的通货膨胀:50年代,由于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左的错误,1958 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刮共产风和浮夸风,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瞎指挥,追求不可能实现的高指标,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生产连续下降,财政出现虚收实支。

1958 年到1960 年,财政累计赤字高达169、4 亿元。

银行系统采取全额信贷,需要多少,贷多少,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贷,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都可以贷。

出现指山买柴,指水买鱼,划地为矿的怪现象。

基建规模过大,财政连年赤字,导致银行信用大膨胀。

政府采取纠正左的错误思想的政策,并实施调整经济比例,压缩基建战线,控制贷币投放的经济方针,通货膨胀很快得到治理。

具体采取的措施是:⑴大力压缩预算内、预算外基本建设投资规模;⑵对工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等措施;⑶大量精简职工和城镇人口;⑷严格控制财政管理,压缩财政支出;⑸控制贷币发行,组织回笼贷币。

一直到1963年,国民经济有所好转,物价有所回落,经济秩序基本恢复。

2、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通货膨胀:这个时期属于隐蔽性通货膨胀虽然物价很稳定,贷币发行增长比例不是很大,但商品供应匮乏,上百种商品采取凭票限量供应,实际的黑市价格往往高于国营价好多倍,再加上经济建设中左的思想影响,使基建战线拉的过长,财政19741976 年连续赤字,贷币流通再次出现大的波动,直到改革开放前一直未得到根本改善。

关于通货膨胀的分析

关于通货膨胀的分析

关于通货膨胀的分析通货膨胀是指一国或一地区货币供应量持续扩大,导致价格水平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通货膨胀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广泛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对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进行详细分析。

一、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

下面将从货币供应、需求过剩和成本推动等角度进行解析。

1. 货币供应增长过快货币供应增长是通货膨胀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当国家或地区政府过度放松货币政策,增加了货币供应量,就会导致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特别是在印钞和铸币技术的进步下,货币供应增长更加迅猛,加速了通货膨胀的速度。

2. 需求过剩需求过剩也是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经济发展和人们收入增加,消费需求也随之扩大。

如果供应跟不上需求的增长,市场上的商品就会出现供需失衡,价格上涨。

尤其是在投资热潮带动的需求过于庞大时,通货膨胀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加。

3. 成本推动成本推动是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生产成本上升,特别是劳动力成本、能源成本等关键成本的上涨,企业为了维持利润水平,就会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导致产品售价上涨。

这样一来,通货膨胀就会随之发生。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会对经济、政府和个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从购买力下降、经济不稳定和贫富差距扩大等角度进行分析。

1. 购买力下降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人们用相同的货币购买同样的商品和服务时需要支付更多的费用。

购买力下降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尤其是固定收入人群更加受到冲击。

2. 经济不稳定通货膨胀对经济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高通胀率会引发投资者和企业家的误判和预期不确定性,从而抑制投资和经济增长。

经济不稳定会导致企业盈利下降、失业率上升、投资减少等问题,进一步加大了经济的波动。

3. 贫富差距扩大通货膨胀还会导致贫富差距扩大。

由于通货膨胀期间价格普遍上涨,储蓄被侵蚀,持有货币的人的财富减少。

通货膨胀的对策

通货膨胀的对策

通货膨胀的对策通货膨胀是指一段时间内,物价普遍上升,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现象。

它会导致人民的生活成本上升,购买力减弱,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不良影响。

为应对通货膨胀,政府和央行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货币政策调控1. 提高利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来抑制通货膨胀。

提高利率可以减少货币流通量,降低人民的消费倾向,抑制物价上涨。

2. 增加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商业银行的贷款发放能力,减少货币流通,从而控制物价上涨。

二、财政政策调控1. 减少财政赤字:政府可以通过减少财政赤字来降低通货膨胀风险。

减少财政赤字可以减少政府支出,降低货币供应量,进而控制物价上涨。

2. 提高税收:政府可以通过提高税收来强制性地减少人民的消费,抑制通货膨胀。

三、监管市场秩序1. 加强市场监管:政府应加强市场监督,打击价格垄断、串通行为,维护市场秩序,防止价格的人为操纵,确保市场价格的公正合理。

2. 加强反垄断执法:政府应加大力度打击垄断行为,防止垄断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操纵价格,并通过引入竞争,降低市场价格。

四、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科研投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推动生产效率的提升,降低成本。

2. 优化产业结构:政府可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供给侧的效率和质量,从而稳定物价。

五、加强人民币汇率管理1. 适度升值人民币:政府可以适度升值人民币,减少进口商品价格上涨的压力,降低通货膨胀风险。

2. 稳定外汇市场:政府可以通过稳定外汇市场,减轻人民币贬值的压力,避免通货膨胀风险进一步加大。

总之,针对通货膨胀问题,政府和央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调控,严格监管市场秩序,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加强人民币汇率管理等多方面对策来应对。

这些对策的目的都是达到稳定物价、保护人民的购买力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对策,可以有效控制通货膨胀,维护社会和经济的稳定。

浅谈通货膨胀及其应对措施

浅谈通货膨胀及其应对措施

浅谈通货膨胀及其应对措施通货膨胀是指货币发行量增加、购买力下降、商品价格上升的一种货币现象。

通货膨胀对于经济系统的运行有着深远的影响,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

本文将从通货膨胀的定义、原因、后果、应对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发生有很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货币供应量大于商品供应量,超发货币的持续时间长、过度财政刺激等。

比如,如果一国政府过度发行货币,使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增加,但商品供应量却不足,这时需求大于供应,商品价格会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此外,互联网时代的“泡沫经济”也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虚拟经济快速发展,在股票、房产等行业创造了大量的“空头”货币和“投机”行为,刺激了市场需求,因此也导致了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它会导致经济的不稳定、社会生活的动荡,对人民生活带来重大困扰。

通货膨胀的后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纵向失衡:通货膨胀会导致社会的纵向失衡,即物价上涨与人民收入的不相称。

由于物价上涨过快,人民收入长期无法跟上,从而导致人民的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社会失衡。

2.种类失衡:通货膨胀也会导致社会的种类失衡,即各个行业之间的物价上涨幅度不同。

由于行业之间的财富分配不平衡,价格上涨也会不均衡。

这将会导致某些行业或群体的利益受到损害。

3.不稳定性:通货膨胀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经济秩序不稳定,社会生活动荡,从而导致社会的物价波动、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对于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都有着较强的威胁,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来应对通货膨胀。

常见的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包括:1.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调节利率等一系列货币政策来抑制货币发行量,通过这种方式来抑制通货膨胀。

2.财政政策:政府可以通过调控财政政策,降低政府支出,抑制通货膨胀。

政府可以控制经济预算、改进税收制度等来确保经济的平稳运行。

3.价格政策:政府可以制定价格政策,限制价格上涨。

中国结构性通胀的原因及对策探究

中国结构性通胀的原因及对策探究

中国结构性通胀的原因及对策探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通胀问题也愈发突出。

全球疫情的影响更加剧了通胀的问题。

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中国当前的结构性通胀。

本文将主要探究中国结构性通胀的原因及对策。

一、原因1. 投资饥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造成了对投资的需求日益增加。

特别是大型的国有企业,追求规模化和多样化的发展,经常进行投资和并购。

这种投资饥渴现象,使得货币供应量过多,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2. 财政政策刺激近年来,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疫情的影响,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财政政策,如提高投资和消费等,加速企业扩张和城市化,以维持国家经济的增长。

但这种刺激政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引起通货膨胀。

3. 物资供需关系失衡中国物资供需关系不太平衡。

受制于资源和生产力的不平衡,以及过度依赖进口的问题,加之受到全球疫情的限制,物资的供应链和稳定性不如人意,也容易导致通货膨胀。

4. 旺盛的消费需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市场的消费需求也不断增强。

消费者开始更加重视品质与品味,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这种消费需求,使得商品价格和通货膨胀逐渐攀升。

二、对策1. 分析政策刺激的影响在财政政策上,应当注意到宏观经济政策的输出,以及货币政策的配合。

这种政策通过提高利率或者投资水平,达成增加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增长的目标。

2. 加强监管和市场的调控此时政府可以加强市场的调控,建立更加有效的监管机制,以减少或者消除市场出现的不规范行为,限制人民币的流通,防止通货膨胀产生。

通过加强市场的调节,帮助跨国企业更好地适应新的市场环境,推动中国的全球化进程。

3. 增加国内的投资和生产力中国政府可以在物资供应不足的条件下,加强生产力的提高和投资的扩大。

也可以通过鼓励企业生产高品质、高效率的产品和服务,增加市场的供应量,平衡供需关系,从而达到通胀抑制的目的。

结论总体上,中国的经济发展已到了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当前的结构性通胀问题对于中国的发展仍然具有不小的负面影响。

浅析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及应对政策

浅析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及应对政策

浅析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政策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高速经济发展往往伴随着高通货膨胀,但严重的通货膨胀又阻碍经济发展。

通货膨胀作为宏观经济学家的永恒话题之一,是国家制定财政和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指标,其形成原因和未来走势不仅关系一个国家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增长,还关系人们生活水平能否提升。

一、通货膨胀的概念通货膨胀中的“通货”中文原解为“货币”,通货膨胀也就是货币发行数量上升超过经济增长速度,造成物价水平以相当幅度上涨的状态。

现在一般混淆货币发行过多和物价水平上涨两层含义,将通货膨胀直接等同于物价上升。

物价上升,指特定经济体内货币价值的下降,而货币贬值或购买力下降则是指经济体之间货币相对价值的下降。

通货膨胀的反义为通货紧缩。

二、通货膨胀的分类(一)温和的通货膨胀温和的通货膨胀是指通胀率基本保持在2%-3%、至多5%以内,并且始终比较稳定的通货膨胀,这时物价上升缓慢且可以预测。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如果每年物价上涨率在2.5%以下,不能认为发生了通货膨胀。

一般认为,温和的通货膨胀可以像润滑油一样维持经济增长,同时不会引起太大社会动乱。

(二)急剧的通货膨胀急剧的通货膨胀是一种不稳定的、迅速恶化的通货膨胀。

这种通货膨胀发生时,通胀率一般达到两位数以上,人们对货币的信心动摇,经济社会动荡,是一种较危险的通货膨胀。

(三)恶性的通货膨胀恶性的通货膨胀一旦发生,通货膨胀率非常高,社会物价持续飞速上涨,货币大幅度贬值,人们对货币彻底失去信心。

整个社会金融体系处于一片混乱,正常社会经济关系遭到破坏,最后容易导致社会崩溃,政府垮台。

这种通货膨胀在经济发展史上很少见,通常发生于战争或社会大动乱后。

(四)隐蔽的通货膨胀隐蔽的通货膨胀又称受抑制的通货膨胀,指社会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压力或潜在的价格上升危机,但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政策,通货膨胀未真正发生。

一旦政府解除或放松价格管制措施,经济社会就会发生通货膨胀,所以这种通货膨胀并不是不存在,而是一种隐蔽的通货膨胀。

改革开放以来通胀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通胀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我国近几十年的通货膨胀与紧缩问题分析一.通货膨胀:指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现象。

1. 中国近几十年通货膨胀情况:95100105110115120125788082848688909294969800 1.52.02.53.03.54.0788082848688909294969800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年=100) 城镇登记失业率(%)2,通胀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近几十年我国通货膨胀曾经出现过四次波峰,其产生的原因和呈现的特征也各不相同:①第一次通胀(1979-1980)改革开放初期,1979年至1980年我国两年财政赤字都达170亿元以上,国家不得不增发货币130亿元来弥补国库亏损。

1980年底,全国市场货币流通量比1978年增长63.3%,大大超过同期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16.6%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37.3%的幅度,自然引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通货膨胀,使商品价上涨率达到波峰的6%,已经到了经济危机的临界点。

针对此次通胀,虽然政府强调基本建设必须积极而又量力地循序进行,不可一哄而上,但由于从中央到地方对调整的认识不统一,在1979年停建、缓建了一批大中型项目,1980年继续停建、缓建了一批项目的情况下,基建总规模仍然没有减下来,地方和企业财权扩大后盲目上项目,财政大量赤字,货币发行过多。

最终在物价大幅上涨的情况下,不得不在1981年采取“急刹车”措施,进一步大幅压缩基建投资规模。

这一阶段宏观调控主要采取了行政和计划手段对经济进行整顿。

②第二次通胀(1985-1987)1986年后,由于政策调整,随着商品价格的放开和工资改革的推行,旧有价格体系和经济结构中不合理因素又使通货膨胀再度爆发。

1987年底货币供应量达到1454亿元,比1983年增加925亿元,增幅为174%。

这是因为工资改革、职称评定及随之而来的基本建设投资的大规模升温,和乡镇企业以银行信贷形式大批上马,导致了市场对货币的大量需求。

通货膨胀下的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下的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下的货币政策在经济发展中,通货膨胀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货币政策成为了引人注目的焦点。

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并稳定经济,央行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

本文将探讨通货膨胀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以及不同的应对策略。

通货膨胀的定义和原因通货膨胀是指一种货币供应过剩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它通常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

其中,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是指当需求超过供给时,价格会上涨。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则是指生产成本的上升导致商品价格提高。

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货币政策是央行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一种工具。

当面临通货膨胀时,央行通常会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措施,以控制通货膨胀率。

具体而言,央行可以通过下调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或提高储备金等手段来抑制通货膨胀。

然而,采取货币紧缩政策也有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一方面,提高利率会导致借贷成本增加,从而抑制了消费和投资。

另一方面,减少货币供应会导致市场流动性下降,可能引发信贷紧缩和经济衰退。

不同的货币政策应对策略在应对通货膨胀时,央行可以选择多种货币政策的应对策略。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应对策略:利率调整:央行可以通过提高短期利率来抑制通货膨胀。

高利率会降低消费者和企业的借贷需求,从而减少通货膨胀的压力。

货币紧缩:央行可以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来缓解通货膨胀。

这包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出售政府债券等措施,以吸收市场上的流动性。

财政政策调整:除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也可以用来应对通货膨胀。

政府可以减少支出或增加税收,以抑制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外汇政策调整:央行可以通过调整汇率来应对通货膨胀。

提高汇率可以降低进口成本,减缓通货膨胀的压力。

在通货膨胀下,货币政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央行可以选择不同的应对策略来控制通货膨胀。

然而,这些策略并非没有代价。

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央行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状况、通货膨胀预期和其他相关因素。

只有合理有效的货币政策,才能够在保持经济稳定的同时控制通货膨胀。

通缩和通胀的机制和对策

通缩和通胀的机制和对策

通缩和通胀的机制和对策随着经济的发展,通胀和通缩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经济的重要因素。

通胀指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现象;通缩则是相反的现象,指商品价格持续下跌、货币购买力上升的情况。

通胀和通缩的机制各不相同,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其机制,从而有效对策。

一、通胀的机制1. 货币供应过度货币供应过多导致通胀的机制是最为普遍和直观的。

当政府或中央银行印制过多的货币,且这些货币无法与经济实体相匹配时,人民手中的货币数量就会增多,导致市场上的商品需求增加,从而推动商品价格的上涨。

这种过度供应货币的现象往往伴随着物价反弹、金融泡沫等现象。

2. 生产成本提高除了货币供应过度外,生产成本的上升也是导致通胀的因素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材料、工资、运输费用等成本也不断上涨,为了维持利润,生产企业不得不将成本转嫁到产品价格上。

此时,由于消费者的需求保持不变,产品价格上涨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3. 需求过热需求过热是引起通胀的另一种机制。

经济增长、生产能力提升、人民收入增加等因素可能导致消费需求的增加。

由于供应不能及时跟上需求的增长,产品价格就会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二、通胀对策1. 固定汇率固定汇率制度是对冲通货膨胀的有效方式。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央行已经采用了这种方式,通过改变国家货币与外汇之间的兑换比率来稳定价格的涨幅。

与此同时,制定长期通货膨胀目标并不断调整利率也是对冲通货膨胀的有效工具。

2. 控制货币供应控制货币供应是治理通货膨胀的常见方式。

政府和中央银行可以采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等措施来限制货币供应,降低通货膨胀的风险,从而稳定价格的涨幅。

3. 减少政府支出政府的财政政策是经济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过度消耗财政资源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因为当政府支出过度时,政府会借钱印钞,导致货币供应过度,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因此,减少政府支出可以有效地防止通货膨胀的发生。

三、通缩的机制人们对通缩的认识不如通胀广泛,通缩的原因有多方面。

通货膨胀的应对策略

通货膨胀的应对策略

通货膨胀的应对策略通货膨胀是指一种货币流通中普遍物价持续上涨的现象,通常会导致货币购买力的下降。

面对通货膨胀,政府和个人都需要采取一些应对策略。

本文将从经济政策和个人理财两个方面探讨通货膨胀的应对策略。

一、经济政策方面的应对策略1.货币政策调控:政府可以通过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调整货币供应量,抑制通货膨胀。

此举可以降低市场上的货币流动性,减少人们对商品的购买力,从而降低物价上涨的速度。

2.财政政策调整:政府可以通过减少财政赤字、削减不必要的开支等方式,控制经济总需求,减少通货膨胀的压力。

此举可以减少政府对市场的需求,从而减少通胀的可能性。

3.监管市场秩序:政府可以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价格操纵、垄断行为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减少价格上涨的可能性。

4.加强经济结构调整:政府可以加大对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提质增效,减少生产成本,降低通货膨胀的风险。

二、个人理财方面的应对策略1.多元投资:个人可以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的资产类别,如股票、债券、房地产等,以降低通货膨胀对个人财富的冲击。

多元投资可以分散风险,保持资产的保值增值。

2.购买抵抗通胀的资产:个人可以投资于一些能够抵御通胀的资产,如实物商品、黄金、大宗商品等。

这些资产在通货膨胀时往往具有保值增值的特性,可以有效对抗通胀带来的财富损失。

3.提高理财意识:个人应加强对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的关注,提高理财意识。

了解通货膨胀对个人财富的影响,及时采取相应的投资和消费策略,避免财富受到损失。

4.控制消费水平:个人应合理规划消费,避免盲目追求奢侈品或过度消费。

在通货膨胀时期,物价上涨会降低人民币的购买力,因此适度控制消费水平可以有效应对通胀。

5.增加收入来源:个人可以通过提升自身技能、创业或兼职等方式增加收入来源。

增加收入可以提高个人的财务状况,更好地应对通货膨胀带来的财务压力。

面对通货膨胀,政府可以采取货币政策调控、财政政策调整、监管市场秩序和加强经济结构调整等策略。

通货膨胀的应对政策

通货膨胀的应对政策

通货膨胀的应对政策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人民生活水平受到影响。

面对通货膨胀,各国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应对政策来稳定经济,保护消费者利益,并促进经济增长。

本文将探讨通货膨胀的应对政策。

一、货币政策的调整货币政策是各国央行维持经济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通货膨胀时期,央行可以采取紧缩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胀压力。

主要措施包括:1. 加息政策:央行可以通过提高主要利率来吸引资金投入银行系统,进而减少货币流通,从而降低通胀压力。

加息能够提高储蓄利率,促使人们增加储蓄,减少消费,进而抑制物价上涨。

2. 货币紧缩:央行可以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或者提高贷款利率等手段来抑制金融机构的贷款投放,减少货币供应量,从而控制通货膨胀。

二、财政政策的调整财政政策是国家调整和运用财政收支的经济政策。

在通货膨胀时期,政府可以采取扩大性财政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并减缓通胀压力。

主要措施包括:1. 调整税收政策:政府可以通过降低个人所得税或企业税等方式来提高居民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这样的政策措施能够缓解物价上涨对消费者的冲击。

2.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政府可以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活动的繁荣。

这种措施能够改善供需状况,减轻通货膨胀压力。

三、供给侧改革通货膨胀不仅仅是由需求过热所导致,供给侧的问题同样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供给侧改革,来提高经济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加产能,减少生产成本,从而抑制通胀压力。

主要措施包括:1. 减少市场扭曲因素:政府可以减少对市场的干预和控制,放开市场准入,提高企业竞争力,刺激生产活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 加强监管力度:政府可以加大对市场价格、垄断行为和违法操作的监管力度,保护市场秩序,遏制不合理的价格上涨,保护消费者权益。

四、国际合作与政策协调通货膨胀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因此,各国之间的合作与政策协调非常重要。

通货膨胀后果怎样(影响与应对措施)

通货膨胀后果怎样(影响与应对措施)

通货膨胀后果怎样(影响与应对措施)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流通量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个人、企业和都会产生影响。

本文将探讨通货膨胀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1. 影响
1.1 货币贬值
通货膨胀意味着货币购买力下降,同等数量的货币无法购买到同样数量的商品和服务,货币贬值。

1.2 固定收入者受损
通货膨胀对于那些固定收入的人来说是一种负担。

他们的收入没有跟着价格上涨而增加,购买力下降。

1.3 利率变化
通货膨胀通常会导致央行加息,以抑制通货膨胀。

这会导致贷款成本增加,企业和个人的借贷成本上升。

1.4 经济不稳定
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波动,企业难以进行长期计划。

同时,通货膨胀会导致经济不稳定,增加了商业和个人的不确定性。

2. 应对措施
2.1 控制货币供应量
央行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控制通货膨胀。

减少货币供应可以抑制通货膨胀。

2.2 采取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控制通货膨胀。

政府可以通过减少支出和增加税收来减少通货膨胀。

2.3 加强监管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监管来控制价格上涨。

政府可以监管价格和垄断行为,以确保消费者不会因为价格垄断而受损。

2.4 提高生产率
提高生产率可以降低成本,减少价格上涨的压力。

企业可以通过提高效率和创新来提高生产率。

通货膨胀对于个人、企业和都会产生影响。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

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来降低成本。

我们应该密切关注通货膨胀的发展,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

货币贬值引发的通货膨胀问题及应对之道

货币贬值引发的通货膨胀问题及应对之道

货币贬值引发的通货膨胀问题及应对之道货币贬值是指一个国家的本币在国际市场上相对于其他货币的价值下降的现象。

当货币贬值过度时,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问题,给经济和社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货币贬值引发的通货膨胀问题,并提出应对之道。

一、货币贬值引发的通货膨胀问题货币贬值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进口商品价格上涨:货币贬值将导致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这是由于当本国货币贬值时,进口商品的价格在本币计价中会更高。

这将对人民的消费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尤其是对于依赖进口商品的国家来说。

2. 外债增加:货币贬值后,本国的外债规模将会增加。

当国家的外债规模过大时,政府可能通过印钞等手段来弥补财政赤字,造成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3. 产业结构调整:货币贬值对产业结构也会产生影响。

当本国货币贬值后,出口商品的价格相对降低,将提高本国商品的竞争力。

由此,出口产业可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而本国的自给自足性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然而,同时也可能导致国内需求不足,从而影响到其他行业的发展。

二、应对货币贬值引发的通货膨胀问题的具体措施面对货币贬值引发的通货膨胀问题,政府和货币当局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来应对。

1. 稳定货币政策:政府可以通过稳定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

调整利率、控制货币供应量等手段可以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的速度和程度。

2. 提高经济活力: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经济活力,促进国内需求的增加。

例如,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以刺激消费和投资,从而缓解通货膨胀压力。

3. 促进产业升级: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和产业转型升级计划,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可以提高国内企业的盈利能力,减少对进口商品的依赖,从而减轻通货膨胀压力。

4.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政府应该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严格打击各种价格操纵和垄断行为。

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政策措施

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政策措施

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政策措施引言通货膨胀是指整体物价层面持续上涨的现象,是市场经济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通货膨胀对经济运行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应对通货膨胀,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本文将介绍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政策措施,并分析其优缺点和适用情况。

一、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治理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之一。

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达到稳定物价水平的目标。

1. 调整存贷息差水平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存贷息差水平来影响市场对货币的供求关系,从而控制通货膨胀。

当通货膨胀加剧时,央行可以提高利率,吸收过剩的流动性,抑制通胀预期;当通货膨胀压力减缓时,央行可以适当降低利率,刺激经济增长。

2. 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调整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通胀水平。

如果央行认为通胀压力较大,可以增加公开市场出售国债和货币市场操作,以吸收过剩的流动性;相反,如果通胀压力较小,央行可以减少或停止公开市场操作。

3. 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银行的贷款规模,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

当通货膨胀加剧时,央行可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限制银行放贷,抑制过多的流动性;当通货膨胀压力减缓时,央行可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促进银行放贷,刺激经济增长。

4. 强化监管措施央行可以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规范金融市场秩序,防范金融风险,避免金融过度膨胀引发通货膨胀。

通过加强监管,央行可以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进而抑制通货膨胀。

5. 优化外汇管理央行可以适当调整外汇管理政策,通过汇率调控来影响进口和出口的动态平衡,从而间接影响物价水平和通胀情况。

当通胀压力较大时,央行可以采取紧缩型汇率政策,增加汇率弹性,减少进口,抑制通胀;当通胀压力较小时,央行可以采取宽松型汇率政策,增加汇率的稳定性,提振进口,刺激经济增长。

二、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作为经济政策体系中的一翼,也在治理通货膨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调整税收政策政府可以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来影响经济主体的预期和行为,进而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浅析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及应对政策

浅析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及应对政策

浅析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政策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高速经济发展往往伴随着高通货膨胀,但严重的通货膨胀又阻碍经济发展。

通货膨胀作为宏观经济学家的永恒话题之一,是国家制定财政和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指标,其形成原因和未来走势不仅关系一个国家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增长,还关系人们生活水平能否提升。

一、通货膨胀的概念通货膨胀中的“通货”中文原解为“货币”,通货膨胀也就是货币发行数量上升超过经济增长速度,造成物价水平以相当幅度上涨的状态。

现在一般混淆货币发行过多和物价水平上涨两层含义,将通货膨胀直接等同于物价上升。

物价上升,指特定经济体内货币价值的下降,而货币贬值或购买力下降则是指经济体之间货币相对价值的下降。

通货膨胀的反义为通货紧缩。

二、通货膨胀的分类(一)温和的通货膨胀温和的通货膨胀是指通胀率基本保持在2%-3%、至多5%以内,并且始终比较稳定的通货膨胀,这时物价上升缓慢且可以预测。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如果每年物价上涨率在2.5%以下,不能认为发生了通货膨胀。

一般认为,温和的通货膨胀可以像润滑油一样维持经济增长,同时不会引起太大社会动乱。

(二)急剧的通货膨胀急剧的通货膨胀是一种不稳定的、迅速恶化的通货膨胀。

这种通货膨胀发生时,通胀率一般达到两位数以上,人们对货币的信心动摇,经济社会动荡,是一种较危险的通货膨胀。

(三)恶性的通货膨胀恶性的通货膨胀一旦发生,通货膨胀率非常高,社会物价持续飞速上涨,货币大幅度贬值,人们对货币彻底失去信心。

整个社会金融体系处于一片混乱,正常社会经济关系遭到破坏,最后容易导致社会崩溃,政府垮台。

这种通货膨胀在经济发展史上很少见,通常发生于战争或社会大动乱后。

(四)隐蔽的通货膨胀隐蔽的通货膨胀又称受抑制的通货膨胀,指社会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压力或潜在的价格上升危机,但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政策,通货膨胀未真正发生。

一旦政府解除或放松价格管制措施,经济社会就会发生通货膨胀,所以这种通货膨胀并不是不存在,而是一种隐蔽的通货膨胀。

最新浅析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解读

最新浅析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解读

浅析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解读浅析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浅析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内容摘要: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并不是单一的一般类型,而是具有中国式的特点。

我们主要从投资、出口和消费三大方面来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投资方面: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银行贷款过多,出现大量流动性过剩;出口方面:出口过多,外汇储备增加,央行被动购入大量外汇,导致货币投放量过多;消费方面:居民遵从谨慎性消费观念,整体收入偏低,国内消费需求不足,且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居民预防性储蓄较高,造成流动性过剩。

鉴于学者对通货膨胀特殊成因的相关分析和应对通货膨胀的综合性措施的建议,以及政府已经采取的一些相应的货币政策。

我们对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做了一些简单的预测。

关键词:通货膨胀出口投资消费货币政策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原因近年来,人们发现蔬菜贵了,肉价涨了,食堂的米饭少了、馒头小了、面条细了,我们的生活费很快就用光了······人们开始议论,通货膨胀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中国的通货膨胀现象十分严重,通货膨胀已是当前的热点问题,不仅向来被经济学家所关注,也备受广大居民的关注。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在通货膨胀时期, 单位货币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呈持续下降局面。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教授认为通货膨胀无论在何时何地发生, 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通货膨胀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需求拉动通胀——通货膨胀发生于因GDP所产生的高需求与低失业,又称菲利普斯曲线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通胀——今称“供给震荡型通货膨胀”,发生于油价突然提高时。

固有型通货膨胀——因合理预期所引起,通常与物价/薪资螺旋有关。

工人希望持续提高薪资,其费用传递至产品成本与价格,形成恶性循环。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现状丶影响丶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现状丶影响丶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现状丶影响丶原因及对策分析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现状、影响、原因及对策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货膨胀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

本文将从现状、影响、原因和对策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呈现出温和上升的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9%,2020年同比上涨2.5%。

虽然通胀水平相对较低,但对于一些特定行业和个人来说,通胀仍然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通货膨胀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通货膨胀会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

随着物价的上涨,人们的购买力减弱,生活负担加重。

其次,通货膨胀还会扭曲市场价格信号,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在高通胀环境下,企业往往会将更多精力放在应对通胀的压力上,而忽视了技术创新和生产力提升。

此外,通货膨胀还会造成社会的不公平,富人更容易抵御通膨对生活的冲击,而中低收入者往往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那么,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需求拉动是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投资和高消费会刺激需求增长,进而推高物价水平。

其次,供给约束也是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因素。

供给的不足会导致市场上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上涨,从而推高了整体价格水平。

再次,货币政策的宽松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

如果货币供应过多,超过了市场需求,就会引发通货膨胀。

针对当前通货膨胀情况,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要加强货币政策的调控,保持货币供应与经济发展的合理匹配。

适度收紧货币政策,防止过多的货币投放,从而控制通货膨胀的预期。

其次,要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减少供给方面的约束。

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满足人民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从而缓解通货膨胀压力。

此外,还应加大监管与执法力度,打击价格操纵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遏制通货膨胀的发展。

总之,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现状仍然相对温和,但对特定行业和个人依然带来一定的影响。

如何理解和应对通货膨胀

如何理解和应对通货膨胀

如何理解和应对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种经济现象,即货币供应量过度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

通货膨胀对于经济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了解和应对通货膨胀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理解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通货膨胀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主要方面:供给因素和需求因素。

首先,供给因素。

供给方面的因素包括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和供给限制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是指成本的上升加大了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推动物价上涨。

而供给限制型通货膨胀则是由于生产和供给的不足导致产品短缺,物价上涨。

其次,需求因素。

需求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需求过多和需求不足。

需求过多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导致需求过热,物价上涨。

需求不足则是指总需求不足以满足总供给,产生通货紧缩,通货膨胀率下降。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生活有着广泛的影响。

在经济方面,通货膨胀导致货币贬值,降低了人民币的购买力。

企业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对企业经营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同时,通货膨胀还会导致投资行为的不确定性增加,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在生活方面,通货膨胀直接导致商品价格上涨,人们购买商品需花费更多的金钱。

物价上涨还会给人们的消费行为带来不确定性,影响人们的购买决策。

同时,通货膨胀还会导致劳动者的工资实际收入下降,生活负担增加。

三、应对通货膨胀的方法在面对通货膨胀时,个人和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个人层面:(1)理性消费:合理规划消费需求,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提高财务管理能力。

(2)投资理财:寻找更高收益率的投资方式,规避通货膨胀对财富的侵蚀。

(3)多元化存款:将财产分散存放于不同形式的富余资金,规避通货膨胀对财富的损耗。

2. 政府层面:(1)控制货币供应:适度控制货币供应量,防止通货膨胀过度发展。

(2)完善宏观经济政策:通过调控政策,稳定经济增长,降低通货膨胀风险。

(3)优化价格监管:完善价格监管体系,防止价格垄断和哄抬物价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货膨胀机理变化及政策应对张晓慧 纪志宏 李 斌3 内容提要 本文构建了一个全球化背景下基于“两部门悖论”的简单模型框架,对全球通胀变化及其机理进行了经验分析。

研究发现,近年来全球通胀呈现几个突出特征:一是“结构性”价格上涨已经并很可能在未来成为通胀的主要表现形式;二是由金融投机引发的初级产品价格暴涨成为导致CP I、PP I大涨的重要原因;三是CP I、PP I明显上涨时,往往已处在经济金融泡沫最后破裂的前夜,因此在衡量周期变化上CP I特别是核心CP I会相对滞后。

本文认为,鉴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运行和通胀机理所发生的变化,要深化对技术进步、生产率改进、初级产品和资产价格以及国际货币和汇率体系变化等多重因素的监测分析,在宏观调控中更加关注更广泛意义上的价格变动,探索更为科学合理地衡量整体价格水平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全球化 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 货币政策一 引言维护币值和价格水平稳定是各国货币政策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由于金融宏观调控主要针对价格等变动作出反应,因此准确把握价格变动的内在机理、科学合理地衡量价格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受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等因素影响,通货膨3张晓慧、纪志宏、李斌: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 北京西城区成方街32号 100800 电子信箱:bli@ 。

本文是中国人民银行200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现阶段中国通货膨胀问题”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感谢课题组其他成员董迪斌、谢光启、邱潮斌、崔永和王秦伟所作的贡献。

感谢两位匿名审稿人提出的建设性意见。

本文仅为个人学术研究观点,与所在机构无关,文责自负。

张晓慧 纪志宏 李 斌 胀(下文简称“通胀”)的形成机理逐渐发生变化,并在全球宏观经济金融运行中显著地表现出来,呈现出不少传统理论难以解释的新现象、新问题,对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回顾始于2003年的全球经济上升期及其在2008年出现的逆转,其中有关通胀问题就有许多值得揭开的“谜团”。

例如,为什么本轮国内外通胀始终呈现出“结构性上涨”的特征?为什么全球CP I会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骤然上升,实体经济和需求下滑的同时CP I却加速上涨?如何看待所谓的“滞胀”问题?此外,2008年上半年各国还在为持续上升的CP I担忧,下半年CP I、PP I就出现大幅回落,不少经济体甚至开始面临通货紧缩(下文简称“通缩”)的风险。

为什么通货膨胀向通货紧缩的逆转会如此迅速?可以说,从结构性通胀显现、到产生“滞胀”苗头再到通胀向通缩风险的迅速逆转,这些变化背后隐藏的经济机理已成为宏观经济领域十分引人注目的课题。

从理论研究看,近年来国际理论界有关全球化对通胀影响的研究也在增多。

Rogoff(2003)认为,全球化导致价格弹性变大,菲利普斯曲线更加陡峭,使得失业和通胀之间的短期替代效应更加明显。

不过更多研究发现,随着全球化发展菲利普斯曲线实际上变得更加平坦(Bori o and Filardo,2007;I M F,2006)。

M ishkin(2009)则认为全球化不是影响菲利普斯曲线变平滑的重要因素,是稳定通胀预期的货币政策导致了较为平滑的菲利普斯曲线。

由于全球化发展加剧了市场竞争,并将大量新兴经济体和低成本劳动力带入全球化市场,对全球通胀起到了抑制的作用。

Pain等(2006)的分析表明,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使美国通胀降低了0.2~0.3个百分点,Ka m in等(2006)也发现,过去十年里美国对中国制造品的购买大约每年降低进口价格通胀1个百分点。

也有研究强调(Ball,2006),来自中国等地区的廉价进口商品虽然降低了进口品的相对价格,但新兴经济体发展导致了大宗商品价格的向上压力,因此最终并没有影响到反映全部价格的通货膨胀变化上。

可以看到,对全球化发展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研究目前尚有不少争议,但总的来看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全球化对产出及通胀(特别是CP I通胀)影响的定量及经验分析上,对近年来全球呈现的“结构性通胀”特征以及价格与增长之间周期变化内在机理的研究仍比较缺乏,也难以解释我们在上面所提出的那一系列的“谜团”。

因此,对全球化背景下所出现的结构性通胀现象及其变化机理建立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加以分析和解释,更深入的理解近年来国内外价格变化的内在原因及其对宏观经济政策提出的挑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分四部分进行分析。

除引言外,第二部分提出一个简单分析框架,在此框架下解释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日益突出的“两部门悖论”问题,分析“结构性”通胀、阶段性 通货膨胀机理变化及政策应对“滞胀”进而向通货紧缩转化的内在机理。

第三部分依据上述框架,对2003年全球经济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后的价格水平变化做具体解释和剖析,通过经验研究揭示宏观经济变化背后的影响机制。

第四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分析全球化背景下通胀机理变化对宏观政策的影响,并提出若干建议。

二 基本框架:“两部门悖论”、经济周期与结构性通胀从2003~2008年,全球经济处于上升期,连续4年以超过4%的速度增长,成为近三十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扩张周期。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货膨胀压力也逐步增大,并且表现出一些不同以往的特点。

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曾多次出现通货膨胀,但由于过去市场开放程度较低,其影响基本局限在一定的国家或地区内。

比如,20世纪70年代的通胀主要发生在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拉美地区的平均通胀率超过80%;20世纪90年代,通胀主要在亚洲发展中国家肆虐。

但是,2007~2008年上半年,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胀,CP I上涨超过两位数的经济体达50多个。

可以说,与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相对应,通胀也表现出了更加突出的全球性特征。

这一轮通胀的另一个特征是“结构性”。

如果我们将通胀理解为商品价格的普遍上涨,那么自2003年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就一直伴随着“结构性”的通货膨胀,即一部分商品价格上涨的同时另一部分商品价格保持基本稳定。

首先是初级产品、股票和房屋价格持续快速上涨。

从2003年初至2008年7月,包含食品、金属、能源等在内的I M F初级产品价格指数上涨了230%,其中石油价格上涨超过330%,但与此同时CP I则总体稳定。

全球CP I的显著上涨在2007年之后才开始浮现,但也主要表现为以石油、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带动的结构性通胀,剔除这些因素的核心CP I则始终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从某种意义上说,“结构性”通胀似乎已成为当前通货膨胀的一种常态。

总体来看,本轮通胀之所以具有突出的全球性和结构性特征,与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背景紧密相关。

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2008)曾指出,影响全球化效应的基本因素有两个,一是跨国之间的产品、服务和信息转移成本下降,导致生产过程改变,其中最为显著的是生产过程在国际之间的细分;二是由于新兴市场经济体贸易和生产更加开放,全球生产能力出现了大幅度扩张。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经济全球化一方面极大地拓展了市场空间,加速了资源的重新整合与配置,使规模经济效应以及外包(outs ourcing)等带来的低成本优势得以强化,显著增强了全球工业生产和产出供给能力,抑制了一般性商品通胀(Chen et al.,2007);但另一方面,全球化生产和市场扩展也大大增加了对初级产品和资产的需求,加之以美元持续扩张和贬值为特征的全球流动性过剩进一步加剧了初级产品和资产价格上涨,导致主要由初级产品和资产价格上涨带动的“结构性”价格上涨。

进一步看,当一般竞争性商品的生产率提升赶不上结构性价格上涨时,这种结构性通胀就会不断挤压一般竞争性部门的利润空间,从而在经济体中内生出终结繁荣和持续增长的因素。

特别是在流动性过剩格局下,非理性的金融投机将导致严重的商品和资产泡沫,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当矛盾持续积累,经济主体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期发生逆转,金融资产和商品泡沫就会破裂,前期推动价格上行的动力瞬间消失,严重的结构性通胀就可能很快逆转为通缩风险。

这些变化正是前几年全球宏观经济领域的真实情况。

为更严谨和深入地阐释上述问题,我们借鉴Kalecki(1976)研究发展中经济体农业和工业部门相互关系的思路,建立了一个简单的两部门模型框架。

利用这一框架,既可以体现上面描述的基本情况,还可以了解整个演变过程中每个阶段可能发生的情景及其背后的机理,包括阶段性的“滞胀”现象等也可以在这个模型中内生出来。

在这个框架中,我们认为在当前全球化的经济技术格局下,通胀压力对不同商品和服务的影响是不同的。

总体来看,可以将经济体概括为两个部门:一个是一般竞争性产品部门,其特点是产业竞争性强,生产效率高,产品供给弹性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需求约束”;另一个是具有一定垄断性质的部门,主要包括房地产、股票以及能源、资源等初级产品,其特点是需求具有刚性,供给弹性相对不足,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供给约束”。

总体来看,世界经济在全球化加速过程中呈现出更为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因此也需要在一个两部门框架中加以描述。

为分析方便,我们用A和M分别代表“需求约束”部门和“供给约束”部门,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在一个“相对价格-供给量”空间中进行界定(见图1)。

在这个空间中,A部门和M部门的产品都是经济主体所需要的,因此两个部门之间存在相互需求。

纵坐标P=P MP A,是M部门和A部门产品价格之比,也就是两部门之间的贸易条件。

横坐标QA 和QM分别代表A部门和M部门的产品供给量。

MM线代表M部门的供给曲线,斜率为正是因为A部门扩张(即QA增长)会增加对M产品的需求,需要M产品相对价格上升来出清市场。

或者说,随着相对价格P上升,M产品供给量会相应增加。

可以看到,MM曲线斜率取决于M部门产品的供给弹性,弹性越大,斜率越张晓慧 纪志宏 李 斌 图1 P -Q 空间小,MM 线越平坦,反之亦反是。

AA线代表A 部门供给曲线,呈现负斜率,由于M 产品具有需求刚性,M 产品相对价格(P )上升会降低A 部门的实际收入,从而减少对A 产品的需求,Q A 随之减少。

从另一个角度看,P 下降意味着A 部门产品相对价格上升,此时A 产品供给就会相应增加。

由于A 产品供给弹性高,M产品供给弹性很小,因此AA 线比较平坦,MM 线则要陡峭的多。

另外为简化分析,我们也以Q A 和Q M 分别代表A 部门和M 部门的收入,也就是说,产出越多收入也越多。

下面我们在(P -Q )空间中进一步说明两部门产出、收入和价格水平的演变,这种演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情景和阶段:情景1:结构性通胀的形成。

图2a 中包括了MM 线在不同弹性假设下的几种情况。

我们先观察供给线位于MM1的情况。

在图2a 中的初始状态E 点,A 部门产出为Q1,M 产品与A 产品的相对价格水平为P1,从对应的图2d 可以看到,此时生产A 产品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整个经济体处于稳定和均衡的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