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

合集下载

针灸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周围性面瘫80例疗效观察

针灸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周围性面瘫80例疗效观察

针灸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周围性面瘫80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针灸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周围性面瘫80例的临床疗效。

方法:以针刺为主配合中医艾条灸及内服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80例。

结果:痊愈74例(92.5%),有效2例(2.5%),无效4例(5%),总有效率95%。

结论:采用针灸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周围性面瘫10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且具有见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的特点。

关键词针灸中药内服周围性面瘫面瘫也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bell麻痹,相当于中医的“口僻”、“吊线风”,俗称“口眼歪斜”。

一般认为其致病原因,多由脉络空虚,外邪乘虚侵袭面部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

根据病情处于不同阶段分为急性期(发病7天内),静止期(发病8~15天),恢复期(15天以后),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中医古典医籍《灵枢》记载:“卒口僻,急者目不合”,“口眼斜”为本病特征。

其致病因素多为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导致气血阻滞,经脉失养而发病[1];西医认为本病与病毒感染有关[2]。

春秋季节发病率较高,且发病前大多数患者有外感风寒史。

笔者采用以针刺为主配合中医艾条灸及内服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8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面瘫初起,不超过2周的容易治愈。

病程越久治愈的机会愈少。

病程过久的则形成倒错现象,看不出哪一侧是病侧,更觉难治。

对初诊病人作下关试验,可知预后良否。

其方法比较简便,即在患侧下关穴针刺,按正常穴位刺入而不能深刺者为阴证(-),能达到应刺的深度为阳症(+)易愈。

不能深入的原因是因为上下颌骨有炎症导致领骨错位阻碍针不得入。

还有双侧面瘫,面部肌肉弛缓,无表情,不能瞬目运动,全面部皮肤变形,就像戴假面具一样。

双侧面瘫很少见,针灸治疗面瘫的甩针挂钩疗法效果较好。

其法用六寸长针1支,从患侧颊车下方进针,先深后浅,能看见针在皮下前进以针尖上对口角至唇边为度,然后把针向一个方向旋捻,左手轻压针体部,隔腮看见针尖接近口吻时稍微用力拉针柄,则面皮皱成深纹数条,一拉一松,拉十余次让患者自己手捏针柄,初起的数次可愈。

中药内服外敷结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131例疗效观察

中药内服外敷结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131例疗效观察

l 对象 和方 法
1 1 对象 我院 19 . 95年 以来共收治周 围性面瘫 22 3 例 ,均为门诊 或住院病人 ,随机分 为两组 ,治疗组 1 1 ,男 7 3例 O例 ,女 6 例 ;年龄 2 8 1 1— 0例 ,平均 4 . r 12y。病程 l 2 ,平均 5 d 一 0d 。左侧 面瘫 9 3例 , 右侧面瘫 3 例。对照组 1 1 ,男 5 8 0例 2例,女 4 9例 ; 年龄 l — 2y,平均 4 . r 9 8 r 33y。病程 l一 2d 3 ,平均
1 杨为 民.实用 神 经病 学 .第 1版 .上 海: 上海 科 学技 术 出版 社, .
17 9 8: 1 2 . 3 4
中当归、赤芍、川芎可以行血养血 ;桃仁、红花可以 活血化瘀 ,促使血液循环通畅 ,解 除小动脉痉挛 ; 天麻、钩藤平肝潜阳以熄风 ;僵蚕 、蜈蚣祛风通络解
痉;地龙 、牛膝 以引风 下行 ;桑 叶祛风通络 ;用 薄 荷、防风以解表。另用面瘫膏外敷 ,膏 中所选用 的僵
维普资讯
IS 6 .10 世界今日医学杂志( O dJ e oa) 20 ;( ) SN 1 233 5 W a M d dy 0 7 8 1 T
・ 5・ 5
中药 内服外敷结合针灸治疗周 围性 面瘫 1 例疗效观察 3 1
蒙繁华
关 键词 周 围性 面 瘫 ; 中 药 内服 ; 中药 外敷 ;针 灸 ;
d~ 。
5 3 。左侧面瘫 4 . d 8例,右侧面瘫 5 3例。两组患者符 合 《 实用神经病学》 周 围性 面瘫诊 断标 准…。来诊
前均未做过其他治疗 。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 :① 口服中药 以活血 、散风、 . 镇肝、通络为主。基本方 :当归 l ,赤芍 9g 2g ,川

针灸加中药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

针灸加中药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

针灸加中药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讨针灸加中药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针灸加中药外敷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针灸加中药外敷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灸;中药外敷;周围性面瘫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面部肌肉的运动和表情障碍。

传统中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瘫的病因主要是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导致的[1]。

因此,针灸和中药外敷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受到广泛关注。

针灸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促进神经的恢复和再生。

中药外敷是一种将中药制剂直接涂敷于患处的治疗方法,中药外敷能够通过局部渗透和吸收,直接作用于患处的面部肌肉和神经组织。

然而,目前有关针灸加中药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和机制的研究还相对不足。

本文旨在通过回顾和分析相关文献,探讨针灸加中药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针灸加中药外敷治疗,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为 19-75岁,年龄平均值是(53.12±4.15)岁。

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为20-74岁,年龄平均值是(53.14±5.10)岁。

两组基线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针灸,取穴阳白、风池、鱼腰、攒竹、合谷、颧髎,瞳子髎、迎香、上睛明、头维、承浆、颊车、地仓、承泣,留针20 min。

中药联合针灸对于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中药联合针灸对于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临床 合 理 用药 2 0 1 3 年 3月 第 6卷 第 3医 ・中 西 医 结 合 ・
中药 联 合 针 灸 对 于 周 围性 面 瘫 的疗 效 观 察
安永 卿
【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采用我院门诊就诊的周围性面瘫患者 7 O 例,
【 关键词】 中草药; 针灸;面神经麻痹;治疗结果 【 中图分类号】R 7 4 5 . 1 2 【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1 6 7 4 — 3 2 9 6( 2 0 1 3 )0 3 — 0 0 9 1 一 O 1
周 围性面瘫是临床 上比较 常见 的一种神经性疾病 ,其发病 原 因比较复杂 ,秋冬季节发病率 较高 ,中医认 为是人体在秋冬
觉 到面部轻微疼痛 ,舌前 2 / 3味觉 障碍 ; ( 3 ) 角膜反射 及瞬 目反射减弱或消失 。 1 . 3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 日常 以热 毛 巾覆盖 ,3— 4次/ d ,并 自行按摩患处 ,日常注意避 免直接吹风 ,用 温水洗脸 ,保护眼 睛,防止眼睛干涩 ,受到感染 。对 照组采用 针灸方法 ,取患侧 牵正 、阳白、攒竹、睛明 、太 阳 、迎 香、下关 、底 仓、承浆 , 双侧合谷穴位进针点 ,面部进 行常规 消毒后 ,以指 切式进针 , 才用平补平泻的体捻手法 ,留针 3 0 a r i n ,合谷穴 以捻转补 泻的 方法进行施针。实验组在采用对照组所用方法外 ,加以中药内 服 ,主要有防风、薄荷 、荆芥 、芦根 、柏芝全蝎 、白附子、陈 皮等药材煎制而成 。此外 ,风热型 面瘫需加金银花与连翘板蓝
1 资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 院 2 0 1 1 年 1 2月—2 0 1 2年 5月周 围性 面瘫患者 7 O例 ,将 其随 机分 为 实验 组 与对 照组 ,每组 各 3 5 例。实验 组 中,男 2 1例 ,女 1 4例 ;年 龄 2 3—4 3岁 ,平 均

针灸加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针灸加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结 缔 组 织 增 生 、 殖 , 以 活 『 化 瘀 法 治 增 所 『 『 L
疗 可 以取 得 比较 好 的 疗 效 。
中 国社 区医 师 ・ 医学专业 2 1 0 0年 第 3 6期 ( 2 总 第2 1 )1 5 第1 卷 6期 4
… 一 … ~ … … ~ ~ … 一 … … 一 … … 一 一 一 一
气 息被 漏 掉 而 浪 费 , 间 长 了耗 损 大 量 气 时 阴最 终 导 致 肺 肾阴 虚 , 声 唱 法 是不 利 于 气 发 生器 官 的 , 难 保 嗓 音 青 春 , 此 , 气 是 用 声 唱法 的 人 , 素 应 服 补 益 气 阴和 补 益 肺 平 肾的药 物辅助之 。以保持嗓音 的舌 润 , } 建 }

… … … 一 一 … … 一 一 一 … … 一
等病变 的产生 。有专 家 报道 , 带 小结 、 声 肥厚 、 肉等原 因 就是循 环 障碍 ¨ m, 息 ; 而非炎症 和肿 瘤。声带 小结 的 病 【至今 夫 j 尚不 清 楚 , 带 小 结 的 切 片 研 究 , 为 是 声 认
参 考 文 献
1 杜 奋 飞 , 爱 华 . 刺 治 疗 周 围 性 而耀 36 李 针 4
般资料 : . 本封 例, 均为住 院 患 者 , 疗 组 ( 2侈, 一 治 3 , 1 女 8例 ;

素 B族 、 巴唑 等药 物治疗。 地 疗效 判断标 准 : 治 愈 : 容 及 面肌 ① 面 运动 完全 恢复 , 中止 , 人 眼闭合正常 , 留 未 后 遗 症 ; 好 转 : 容 及 面 肌 运 动 较 以 前 ② 面 有 所 好 转 , 皱 额 、 目 、 腮 均 未 完 全 恢 但 闭 鼓 复 正 常 ; 无 效 : 2个 月 治 疗 后 其 症 状 ③ 经

中药结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药结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药结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目的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在面部肌肉麻痹的情况下,表情失常甚至出现眼睑不能完全闭合的问题,影响到患者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

目前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方法主要为针灸和中药结合治疗。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研究,探究中药结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和作用机制。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2.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针对确诊的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中药结合针灸治疗,评估治疗效果,观察其对面部肌肉恢复的影响,并分析中药成分和针灸的作用机制。

2.2 研究方法2.2.1 研究对象选择确诊的周围性面瘫患者,男女不限,年龄段在18-65岁之间,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和面部外伤的患者。

2.2.2 研究设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接受中药结合针灸治疗,对照组接受针灸治疗。

治疗时间为每周3次,共计4周。

2.2.3 研究方法(1)治疗组:采用中药外敷贴、针灸治疗。

中药外敷贴使用中药材泡水后涂抹于患者面部,每晚睡前敷贴,保持8小时。

针灸治疗采用局部穴位注射和针刺穴位的方式,每次治疗约30分钟。

(2)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治疗,每周3次,共计4周。

2.2.4 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面部肌肉恢复情况,采用HB霍华德贝尔面肌恢复指数评估面部肌肉恢复情况。

同时,记录患者头部按摩相对幅度、面部运动难易度等指标。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通过中药结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式,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同时也探明了中药成分和针灸的作用机制,对临床治疗该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白五虫汤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38例

三白五虫汤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38例

然 瘫痪 , 可 于 数小 进 内达 到 高 峰 。有 的患 者 病 前 1 ~ 3 d患侧外 耳 道耳后 乳 突区疼 痛 , 常 于清晨 洗 漱 时发 现 或 被他 人发 现 口角 歪斜 。检 查 可 见 同侧 额纹 消 失 , 不
面肌 功能恢 复 正常 。好转 : 临床 症状 和体 征基本 消 失 , 外 观 大体 正常 , 但做 表情 时有点 偏歪 。无 效 : 治 疗前 后
疗, 基 本方 为 : 白附子 、 蝉蜕 、 生 甲片各 6 g , 白芷 、 僵蚕 、
防风各 1 0 g , 白芍 1 5 g , 全蝎 5 g , 蜈蚣 1条 。随症 加 减 , 风寒 表 实加麻 黄 5 g , 桂枝 1 0 g , 银花 8 g ; 兼有 表 热症 加
丹参 2 0 g , 赤芍 1 5 g , 黄芩 1 0 g ; 气 血偏 虚者 加黄 芪 2 0 g ,
临床 资料 本 组 3 8例 观察 病例 均 为我 社 区卫 生
当归 1 2 g , 痰浊偏 盛者 加半 夏 、 杏 仁各 1 0 g , 血 瘀 明显者 加 红花 、 川芎 各 l O g 。水 煎 服 , l d l剂 , 分 3次 服 , 连 服
服务 站 门诊 的 周 围 性 面 瘫 患 者 , 其 中男 2 0例 , 女 1 8 例; 年 龄最 小 2 1岁 , 最大 7 9岁 ; 都是 单侧 发病 , 发病 时
陕西 中医 2 0 1 3 年第 3 4卷第 5 期
5 8 9
三 白五 虫 汤 配 合 f t N 治 疗 周 围性 面 瘫 3 8例
王 坚 南宁 市 邕宁 区中 医院 新兴社 区卫生服 务 站 ( 南宁 5 3 0 2 0 0 )
摘 要 目的 : 观 察 针 刺 结 合 自拟 三 白 五 虫 汤 治 疗 周 围 性 面 瘫 的 临 床 疗 效 。 方 法 : 采 用 针 刺 结 合 自拟 三 白五 虫汤 ( 白芍 、 白芷 、 白附子 、 全蝎、 蝉蜕 、 生 甲片 、 僵蚕、 防风 、 蜈蚣) 治 疗周 围性 面 瘫 3 8

针刺和中药内服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针刺和中药内服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 4 ] 薛 惠祥 , 程 晋 嶙. 网球肘 的 显微 外 科治 疗 [ J ] . 中华 手外 科杂 志 ,
1 9 9 7。 1 3: 1 2 5—1 .
[ 5 ] 张天 民. 针刀 医学基础理论 [ M] . 第 2版. 北京 ; 中国中医药 出版社 ,
2 0 1 2: 1 4 9 —1 5 3 .
中图分类号 : R 7 4 5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0— 0 7 0 4 ( 2 0 1 3 ) 0 7一 O O 6 4— 0 2
周 围性面瘫在 临床 上一种 常见 病 和多 发病 , 任 何 年龄段 均
可发病 , 男女不分 , 以青壮年 多见 。本 病发病 急速 , 一般 为单 侧 ,
采用 中药 内服 和针刺 结 合进 行治 疗 。取 穴 : 地仓 、 颊 车、 颧
髂、 牵正 、 下关 、 合谷 ( 双侧 ) 、 阳 白、 睛明、 鱼腰、 太 冲、 足 三里 ; 同 时根据 患者 病情 不 同 随证 取 穴 , 眼 睑 闭合 不 全者 取攒 竹 、 丝 竹
空; 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取迎 香 ; 颏唇 沟歪 斜者 , 取水 沟 ( 人 中) 以
[ J ] . 中华骨科杂志 , 1 9 9 4 , 1 4 : 4 0 2 .
织在骨骼的附着点。 是粘连、 瘢痕最集 中、 病变最重的部位。针 刀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松解弓弦结合部, 破坏疾病的病理构架 , 将针刀治疗从“ 以痛为俞” 的压痛点治疗提高到对疾病的病理构
架治疗的高度上来。 上述针刀医学的基础理论 , 用针刀 将损伤 的软 组织之 间、 软 组 织与骨骼之 间的粘连松解 , 瘢痕刮 除 , 可 以从 根本上破 坏肱 骨
解剖 系统及 网眼理论 认 为 : 慢性 软组 织损 伤 不是 一个 点 的病变 , 而是 以点成线 、 以线成 面 的立 体 网络这个病理构架的解剖学基础就

中医药治疗配合针灸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评价探讨

中医药治疗配合针灸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评价探讨

中医药治疗配合针灸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评价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疾病,主要表现为面部一侧肌肉麻痹或无力,造成面部表情不对称。

这种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针灸已经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随着对中医药和针灸疗法的深入研究,人们对中医药结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及机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中医药治疗配合针灸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评价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研价值。

本文旨在系统总结中医药配合针灸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临床应用与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法,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康复效果。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药治疗配合针灸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有效性及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中医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传统观点,总结其疗效和不足之处,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和借鉴。

2. 探讨针灸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作用机制,深入理解针灸对面瘫病理产生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3. 分析中医药与针灸联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评估其对患者的影响和疗效,为日常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4. 探讨中医药与针灸联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规范治疗过程,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分析,我们希望为中医药配合针灸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并展望其未来在临床应用中的发展前景。

1.3 研究意义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麻痹,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宝贵遗产,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中。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药配合针灸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疗效,进一步总结和完善中医药与针灸联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操作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

痹 ,是指 原 因不 明 、急 性发 病 的单 侧周 围性 面神 经麻
痹 ,是 临 床 常 见 病 、多 发 病 之 一 。 本 病 祖 国 医 学 文 献
中称作 口眼喁斜 ,也称 口僻 。古人 认 为本 病是 由于风
纹消失 ,眼裂扩 大 ,鼻唇沟平坦 ,口角下垂 ,示齿时 口 角歪 向健侧 。②B l氏面瘫 。定 位 :在 面神经管 内 ( e l 茎 乳 突孔 ) ,面神 经 管 中鼓 管索 和蹬 骨 肌神 经 之 间受损 。 临床表现 :面肌麻 痹 ,舌前 2 3 / 味觉丧失 ,涎腺分泌 功 能 障碍。③Hu t氏面瘫 。定位 :膝状 神经节 处 受损及 n 岩浅 大神经 受 损 。临床 表 现 :面 瘫 ,舌前 2 3味 觉 丧 / 失 ,涎腺分 泌功 能障碍 ,听觉过敏 ,泪腺分泌丧失 ,耳
免 疫 球 蛋 白的 改 变 疗 效 显 著 , 安 全 性 高 。 关 键 词 周 围性 面 瘫 针 刺 中 药 免 疫 球 蛋 白
周 围 性 面 瘫 是 指 特 发 性 面 神 经 麻 痹 ,又 称 B l麻 el
和精神病 者 ;⑥不愿 意接受该 研究者 。 14 定 位 诊 断 : ① 单 纯 性 面 神 经 炎 。 定 位 :茎 乳 . 突孔 或 以 下 部 位 受 损 。临 床 表 现 : 面 肌 运 动 障 碍 ,额
龙 、红花各 6 ,橘 络 1 g g 2 。水 煎 3次 兑匀 分 服 ,每 日
效 。现 报 道 如 下 。 l 临 床 资 料
1 1 一般 资料 :8 . O例 患者 均符 合 《 用 神 经 系统 疾 实 病诊 断与 治疗 》中 的周 围性 面瘫 诊 断标 准 ,其 中男 ] 4 6例 ,女 3 4例 ;年 龄 1 ~6 8 9岁 ;病 程 1 7天 ;左 ~ 侧 4 3例 ,右侧 3 7例 。肌 电 图检查 :显 示 为完 全 变性 1 2例 ,部分变 性 6 8例 。8 0例 患者 随机 分 为观 察 组和 对 照组各 4 例 ,治疗 组 中 ,男 2 0 4例 ,女 1 例 ;年龄 6 4 . ±1. 5 8 O 2岁 ;病程 4 5 . . - 3天 ;病 变 部位 左 侧 2 +1 2 例 ,右侧 l 例 。对照组 中 ,男 2 8 2例 ,女 1 8例 ;年龄 4 . 士1 . ;病 程 4 7 1 1 62 06 . ± . ;病 变 部 位 左 侧 2 1例 , 右侧 1 9例 。两 组 患 者 在 年 龄 、性 别 、病 程 、 临床 表 现等 方面 比较 ,差 异无显 著性 ( > 0 0 ) P . 5 ,具 有 可 比

针灸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面瘫45例

针灸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面瘫45例

的治疗 效果。
作 者单位 :吉林省东辽县 中医院 ( 辽 1 6 0 东 3 6 0)
局部照射 T P 生大量红外线 , D 产 从而产 生热疗作用 , 使其血管扩张 ,气血流 畅,筋络舒 张 ,有利于局部循环 的开放 ,血循环 活跃 可改善组织代谢状态 ,有利于病变
中医认为本证发病因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 风寒之邪乘虚而入中络脉 ,气血痹阻而发病。《 诸病源候 论- 偏风 口喁候》 “ : 偏风 口喁侯,是体虚受风 ,风入于夹
1 . 药物治疗 口服 方药:牵正散 ,全蝎 僵蚕 白附 .2 2 子为主方 ,加减 :初期 加马钱子 、金银花 、连翘 、板蓝 根 、大 青叶、当归;久治不愈 的后期加红花 、地龙 。 1 . 外敷制剂 牵 正散:僵蚕 、白附子 、全蝎 、白附 .3 2 子 、麻 黄 、草乌 、川乌 、红花 、乳香 、没药 、冰片 。制 法有两 种 :①制成 膏药 剂,我用传统铅丹黑 膏药制 法将 本组 药制成黑膏药制剂 ,治疗 期间贴敷患侧太 阳穴 ,完 骨 穴附近。②将本组药物加水煎煮 , 成高浓度提纯 液, 制 不适宜 煎煮的药物 如冰片研 成细的粉末加入备用 。 1 . 操作方法 可有 选择的取穴针刺 ,病情初期 ,针 .4 2 具选择 2  ̄2 6 8号,手法用 泻法,久病不 愈选择粗针 ,手 法 以平 补平泻为主 ,取得针感 ,待有针感后 ,以阳 白和 四 白为一组 ,下关和地仓 ( 旁人 中 )作为一组 ,加用 电 针 ,治疗 仪为青岛产 G 8 5 I 6 O —_ 型针灸 治疗仪 , 波段 为连 续波 ,频率 8 1 ,输 出电流 以患者 能耐受 为度 ,久 ~ 0档 治不 愈可以采 用断续波治疗。 针刺 同时采用 T P特 定电 D 磁波谱 治疗仪 ,热度 以患者 能耐受为度 。 针灸 治疗 结束 , 采用 上面所述 的 自制牵 正方加减 的 中药提纯 药液 ,均匀 外涂 患侧及 患侧耳后 ,加用 T P D 特 定 电磁波谱 治疗仪半 小时 。4 例 患者均 治疗 1 5 ~2个

牵正散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

牵正散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
病 和精神 病 ; ④孕 妇及 哺乳 期妇 女 。
治 疗 方 法
两 组针 刺治 疗一 致 , 治疗组 辨证 服 用 中药 治疗 , 7 d
为 1 个 疗程 , 共 治疗 4个疗 程 。 针 刺取 穴 : 患侧牵 正 、 风池 、 颊车、 地仓 、 迎香、 颧髂 、
针灸 具有 调和 阴 阳 、 疏通 经络 、 扶 正祛 邪 的作用 , 可
鼻 唇沟 变浅 , 口角 向健 侧歪 斜 , 可有不 能鼓 腮 、 口角 漏水
等 。临床针 药结 合治 疗周 围性 面瘫 疗效 显著 。

般 资 料
注 : 与 对 照组 比较 , Pd o . 0 5
8 0例患 者均 来 自本 院 针 灸 科 门诊 , 按 就 诊 顺 序 随 机 分成 治疗 组和对 照组 , 每组 各 4 0例 。发 病 时 间 均不
超 过 1周 。
讨 论
面瘫 是 临床最 常 见 病症 之 一 , 可 发 生 于各 个 年 龄 。 西 医学认 为可 能是 受寒 引起 营养 面部 神 经 的血 管痉 挛 、
诊 断标 准 : 参 照《 临 床 疾 病 诊 断 依 据 治 愈 好 转 标
准》 _ 】 和《 周 围性 面神 经 麻 痹 的 中西 医结 合 评 定 及 疗 效 标准( 草案 ) 》 l 2 制定。
神 经 功能 。
急性期配合 小柴 胡汤 辨证 加减 , 后 期配 合 补 阳还 五汤 辨
证加减 。 治 疗 结 果
疗 效判定 标 准 L 2 。 ] 。痊 愈 : 临 床症 状 完 全 消 失 。显 效: 临床 症 状 大 部 分 消 失 。有 效 : 临床症状部分 消失。 无效: 临床症 状 无改 善 。总 有效 率 一 ( 痊 愈 +显 效 +有

中药贴敷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52例临床观察

中药贴敷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52例临床观察
维普资讯
光 明 中医 20 06年 l 第 2 卷 第 l 1月 1 l期
CG T M N vm e 0 6 V l 1 1 J M C oe br 0 .o 2 .1 2
‘3 ‘ 3
中药贴敷 配合 针刺治疗 周 围性 面瘫 5 临床观察 2例
用 针灸 的方法 治疗 周 围性 面瘫 在 我 国古 代 中医 书籍 中
1g桃 仁 2g 川芎 2g黄 芪 3g 0, 0, 0, 0 。上 药 每 1 l 水 煎 3 剂
后 , 毛 巾外 敷 患侧 半 面脸 。每 1 3次 , 热外 敷 , 用 3 趁 同 时练 习抬 眉 、 眼 、 嘴 等面 部 活动 。 挤 歪
穴位, 口角歪斜 , 唇 沟变 浅加 迎 香 、 仓 ; 中沟 歪 斜 鼻 地 人
病 毒性 或 非特 异性感 染 使 面神经 水 肿 、 肿胀 , 成不 同 形 程度 神经损 伤 ] 。周 围 型 面 神 经 麻 痹 一 病 , 中 医面 属
瘫 范 畴 。其 病情 较 为 复 杂 , 病 多 由于脉 络空 虚 , j 发 脏
例 。所 以病 例全 部符 合 诊 断标 准 。
12 诊 断标 准 和 排 除 标 准 : 围性 面瘫 的 诊 断 依 据 . 周
周 围性 面神经 麻 痹 是 临 床 常见 病 , 因 和发 病 机 病
制 不 明 , 何年 龄均 可 发 病 , 以中青 年男 性 发病 为最 任 但 高 。 病人 多在 不 自觉 活 动 中突感 面颊 活 动失 灵 、 木 、 麻 口眼 歪斜 、 面部 被牵 向对 侧 , 多数 为 一 侧 发 病 , 双侧 者 未 见 。一 般 认 为 因感 冒 、 寒 、 凉 、 劳 , 环 障碍 , 受 着 疲 循
袁静 河 南省 郑 州市 第六人 民 医院 (5 0 2 卢 丽娜 河南 省郑 州 市华 仁 医院(5 0 0 405 ) 400 ) 关键词: 中药贴敷 针刺/ 周围性面瘫 中图分类号:267 14 . 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 1{ 0 ) . 3- 1 3 942 61 0 3 2 0 8 0 10 0

中医药治疗配合针灸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评价探讨

中医药治疗配合针灸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评价探讨

中医药治疗配合针灸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评价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的面部神经疾病,其主要症状是面部肌肉的突然无力或麻木,导致面部表情失调,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表和生活质量。

目前,西医学通常采用口服药物或物理治疗等方法来治疗周围性面瘫,但效果并不理想,且易出现药物的副作用或耐药性。

而中医药与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疗法,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临床疗效。

中医药理论认为,周围性面瘫是由于表情神经受到外邪侵袭或气血运行不畅所致,针灸治疗则可以调节经络气血,恢复面部神经功能,从根源上治疗面瘫的病因。

中药的药物成分可以促进面部神经再生和修复,加速康复过程。

中医药与针灸联合治疗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通过对中医药配合针灸治疗在周围性面瘫中的临床疗效评价和优势分析,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推广这种传统疗法的价值,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药治疗配合针灸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疗效与推广价值,为未来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中医药治疗配合针灸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有效性和优势,通过分析周围性面瘫的病因和病理生理,中医药治疗的理论基础以及针灸治疗的应用情况,进一步评价中医药与针灸联合治疗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临床疗效和优势。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医药治疗配合针灸在周围性面瘫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并为该病的治疗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也旨在推广中医药与针灸联合治疗在周围性面瘫中的应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3 研究意义中医药治疗配合针灸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评价探讨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面瘫是由于面神经受损引起的一种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困扰。

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症状,但是效果有限且易复发。

中医药配合针灸治疗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备受关注。

针灸联合中药敷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联合中药敷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白术 、 甘草各 1 5 g , 白芍 、 羌活 、 茯苓 、 生地各 1 2 g , 独活、 白芷 、 僵蚕 各 1 0 g , 全蝎 4 g , 1 剂/ 天, 分 2次水 煎服用 。祛风热方 : 银 花、 连翘 、 牛蒡子 、 薄荷、 甘草各 1 5 g , 荆芥、 竹 叶各 1 2 g , 豆豉 、 僵蚕 、 芦根 、 桔梗各 1 0 g , 全蝎 4 g , 1 剂/ 天, 分 2次水煎服用 。研 究组患者 在 中药 内服治疗基 础上另行 针灸和 中药敷贴治疗 , 针灸 疗法 : 局部皮肤 进行 常规消毒后 , 采用 2寸毫针针刺患侧 翳风、 风池 、 下关 、 地仓 、 阳白、 颊 车及 双侧 足三里穴 , 1 0 m i n / 次; 中药敷贴疗法 : 取巴豆( 4粒 ) 和牵牛子( 1 0 g ) , 二者混合研成粉 末, 用鸡蛋 清拌 匀调成糊状敷贴在患侧太 阳穴 、 隔 日1 次 。两 组患者疗 程均为 l 4天 , 治疗期 间严格遵 循 医嘱 , 嘱患者治疗 期间戒烟戒酒 。 1 . 3 观察指标及 临床疗效评估 标准 : 治疗期 间详 细记录 口角歪 斜、 额纹消失及舌味觉消失恢复时间。患者临床疗效评估依据 《 中医病证诊 断疗效标 准》 , 痊愈 : 面瘫 临床症状 全部消失 , 面 部表情 自如 ; 显效: 面部表情显著 改善 , 基本无异 常表情 , 偶见 轻度鼓腮或饮食 时有轻微 口歪 ; 好转 : 面瘫临床症状较治疗前 有所 改善 , 仍 有轻度 的 口眼歪斜症 状 ; 无效 : 面瘫症 状完全 没 有改善或 改善 不明显 。 1 . 4统计学方法 : 应用 S P S S 1 7 . 0统计学 软件进行数据处 理 , 计 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 , 组间 比较采用 t 检验 , 计数 资料 间 比较 用卡方检 验 , P < 0 . 0 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92例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92例

程间休 息 3d 其 间若 已治 愈 , , 则停 止治 疗 , 4个疗 程后 统计 疗
效。 2 2 中 药 内服 .
以九味羌活汤合牵正 散加减 治疗。方药如下 : 羌活 、 防风 、 白芷 、 川芎、 白附子 、 僵蚕 、 地龙各 1 , 蝎 、 草各 3g 蜈蚣 2 0g全 甘 , 条 。风寒者加细辛 5g 风热者加黄芩、 ; 生地 l ; 5g 年老气血 亏虚 者加黄芪 、 党参各 1 ; 5g年少 气盛者 可加大僵 蚕、 蝎、 蚣、 全 蜈 地 龙等虫类药之用量以加强搜风通络之功 。每 日 1剂 , 水煎 , 2 分 次服 ,5d为 1 1 疗程 , 疗程 间休 息 3d 连 服 2个疗程 , , 其间若 已
侧 , 谷( 合 健侧 ) 。伴 有听力 障碍者加 耳 门、 听宫 、 听会 ; 根据 并
中 医辨 证 分 型 加 以 配穴 , 寒 者 加 风 池 、 关 ; 热 者 加 曲池 、 风 外 风 太 冲; 气血亏虚者加足三里 、 阴交 。 三
2 1 2 操 作 方 法 ..
判定 。痊愈 : 面部两侧对称 , 区功能正常 ; 各 有效 : 额纹及 两侧鼻 唇沟基本纠正 , 闭眼及露齿轻度障碍 , 可观察到并不严重的连带 运动、 挛缩 、 挛 , 痉 面部静止时肌 张力正 常 ; 无效 : 面部静 止时不 对称 , 眼不 能 完 全 闭 合 , 有 轻 微 运 动 。 仅
3 疗 效分 析
3 1 疗 效 标 准 .
2 治疗方 法
2 1 针 刺疗 法 .
参 照 H ue rcman H ) 神 经 功 能评 分 系 统 进 行 o s —Bak n ( B 面
2 1 1 针 刺 取 穴 ..
阳白、 丝竹 空 、 攒竹 、 腰 、 阳 、 白 、 关 、 关 、 仓 、 鱼 太 四 上 下 地 颊 车、 香、 迎 和 、 鼹 、 正 、 风 、 中 、 浆 、 颧 牵 翳 人 承 大迎 , 上 均 为 患 以

中药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中药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外感 表证 。风 热 证 : 发生 于外 感 发 热 、 多 中耳 炎 、 龈 肿 痛 之 牙 后 , 伴 有 耳 内 、 突 轻 微 作 痛 或 者偏 头痛 。 常 乳 13 治 疗 方 法 . 对 照 组 中 药 治 疗 牵 正 散 加 减 : 白附 子 1 小 0 g僵 蚕 1 , 蝎 5g蜈 蚣 2条 , , 2g全 , 白芷 1 , 麻 1 , 风 1 2g天 2g 防 2 g 葛 根 3 , 藤 1 , 蜕 6g 白芍 1 , 草 6g , 0g 钩 2g 蝉 , 2g 甘 。风 寒 重 加 细 辛 3g 桂 枝 1 , 热 重 加 菊 花 1 , , 2g 风 0g 黄芩 1 , 蓝 根 5g板
性 P< . 5 。 上 述 结 果 表 明 , 疗 组 疗 效 明显 优 于 对 照 组 , 00 ) 治
例, 病程 3—1 ; 2 5 d 左 7例 , 2 右 5例。两组 性别 、 龄、 史 年 病
等 差 异元 显 著 性 ( 0 0 ) P> .5 。
12 诊断标准 .
①起病 突然 ; 患侧 眼裂 增大 , ② 眼睑不能 闭
合, 流泪 , 额纹消失 , 不能皱眉 , 眉试 验阳性 ; 患侧鼻唇 沟 皱 ③ 变浅 或平坦 , 口角下垂 , 向健 侧偏斜 ; 并 吹气鼓 腮试验 阳性 ; ④可不 同程度伴有 听觉 障碍 , 舌前 三分之 二味觉 障碍 , 伴乳 突部疼痛 , 外耳道及耳 廓部感 觉 障碍等症状 ; 排除 因脑血 ⑤ 管病 、 内骨折 、 内肿 瘤等 因素造成 的 面神经损 害。将 周 颅 颅
中药联 合 针 灸 治 疗周 围性 面瘫 临床 观 察
余 景志
【 关键 词】 面神经麻痹 ; 针灸疗法 ; 中药疗法
面瘫 亦 称 周 围性 面神 经 麻 痹 。本 病 在 中 医学 里 称 为 “口

牵正散加味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牵正散加味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周 围性面神 经麻痹 又称 周围性 面神经瘫痪 。 中医学称 为 : “ 口眼
歪斜” 、 “ 1 ” 等 ,属 中医 “ 1僻 2 中风- 中经络 ”的范畴 。是一种常 见
熟地 lg O ,赤 芍、川芎 1g 2 ,、桃仁 ,、红花各 、当归 、甘草各 6g 。1
剂,,水煎分 2 d 次服 ,1 1 0 d为 个疗程 。治疗组 与对 照组2 个疗程后观 察效果 。
与对 照 组 比 较 P<00 .5
3讨

周围性面瘫 是临床上 的一种常见 病 ,任何年 龄均可 发病 ,但 以青 壮年 多见 ,春秋两 季为发病高 峰 ,本病常 因受寒着 凉等突然起病 ,发 病 时患侧额纹消 失 、眼裂增 大不闭合 或闭合不全 、鼻唇 沟变浅 、、 口
角歪斜、口水外溢、鼓腮漏气、不能皱额等。现代医学认为发病的主
(. 6.)d 05 3  ̄ 0 ,平均 (3 2 。两 组一般 情况 比较差异 无显着性 2 ±1 )d 1 . 2治疗 方法 对照组 ,单纯针 灸治疗 ,主要选取 手足 阳明经和少 阳经患侧 的腧
穴 。主穴取四白、攒竹、颊车 、下关、迎香、地仓、太阳、风池、
翳 风 、丝竹空 。每次 选用6 8 穴位 轮流交替 使用 ,配穴 :合谷 、足  ̄个 三 里 、 睛明 、内庭 ,太 冲 。手法 :均 取患 侧穴 位 ,用提 捏法 斜刺 或 横 刺进 针 。采 用传 统平 补平 泻轻 刺激 或 中等刺 激手 法 ,针刺 深度 为 1 ~.c . 2 m,每 日1 ,1次为 1 5 4 次 O 个疗程 ,针刺得 气后 ,留针3mis 0 n, 每 隔l 同, 中药用 牵正 o n s 次 散加 味。药用 :全蝎 ( )5g 冲 ,僵蚕 lg O ,白附子6g ,地 龙6g ,防

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0例

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0例
络不通而发病 。从 现代 医学来看 ,肩周炎属 于无菌性炎 症 ,关节囊 、滑囊 、肌腱 等发 生充血水肿 ,后期 随着结
缔组织 的增生导致关节活动受限。
所有数据均录入 S P S S 1 6 . 0统计学软
件进行处理 ,组间数据对 比采用 t 值检验 , P<0 . 0 5 为具
关节松动术是康复疗法 的一种 ,主要 是针对关节 功 能障碍的治疗措施 ] 。它能够帮助患 者改善关 节液 的流 动和代谢 ,增强 软骨和软骨盘 的营养供应 ,同时被动地 帮助患者活动肩 关节 ,起 到缓解疼痛 和防止 关节退变 的 作用 。针刺可 以改 善局部 的血液循 环 ,起 到活 血通 络 、 缓急止痛 的效果 ,促进 炎性物质 的吸收和激活 内源性 吗 啡样物质减少疼 痛[ 2 ] 。而艾灸 有着温 经散寒 ,祛湿通 络 的作用 ,它能够帮助患者改善 患处的血浆渗透压 ,调节 血液循环 ,增强免疫力 ,同时 以温热 效应、光 辐射效应 等 因素促进炎症 的好转 。温针灸在肩 周炎的恢复期能 够 帮助组织修复 ,抑制结缔组织增生 ,改善关节功能D ] 。 综上所述 ,温针灸结合关节松动 术对肩周炎患者 的
组 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 PdO . 0 5 ) 。
3 讨 论
肩周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 ,尤其多见于中老年患者, 此类疾病 由于疼痛 明显 ,限制 了肩关节活动 ,严重影 响 了患者 的正常生 活和工作 。针对疼痛感 明显和活动受 限
这两大临床表现 ,我们考 虑采用温针灸结合关 节松动术
1 . 3 统计学方法 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 果
牵拉时会有明显疼痛感 ,向颈部及肘 部放射 ,甚 至出现 三角嵴萎缩。从 中医角度 而 言,肩 周炎 是人 体受 到 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
发表时间:2016-08-10T14:41:27.3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3期作者:马仁芳
[导读] 周围性面瘫起病急骤,病情进程迅速,为临床多发和常见疾病,以单侧面部肌肉瘫痪、面神经麻痹为主要表现[1]。

马仁芳
(乐山市市中区苏稽镇中心卫生院四川乐山 614013)
【摘要】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瘫采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瘫80例,均为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单纯中药治疗(对照组,n=40)与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观察组,n=40)效果展开对比。

结果:观察组选取的周围性面瘫病例临床总有效率经统计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70%,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两组治疗前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无差异(P>0.05),疗后均有程度不等增高,但观察组增高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在中医治疗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可显著提高总有效率,且促面神经功能明显改善,对保障患者预后意义显著,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药;针灸;周围性面瘫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3-0348-02
周围性面瘫起病急骤,病情进程迅速,为临床多发和常见疾病,以单侧面部肌肉瘫痪、面神经麻痹为主要表现[1]。

中医将其归属于“面瘫”、“口僻”等范畴,认为本病多因邪气承虚入中头面少阳、阳明脉络,促使经脉失养所致,采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临床效果显著[2],本次研究就此展开探讨,现回顾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均与《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诊断拟订标准符合:突然起病,病前常有吹风、受潮、受凉史;患侧眼睑无法完全闭合,无法蹙眉、额纹消失、流泪;患侧鼻唇沟平坦或变浅、口角低;听觉下降、泪液减少等。

应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19~68岁,平均(40.4±2.6)岁,病程1~5d;对照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18~67岁,平均(40.8±2.7)岁,病程1~4例。

排除腮腺病、脑干病变等引起的面瘫,组间病程等基线资料具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常规取改善循环、营养神经药物应用,配维生素B1肌注,1次/d,1个疗程2周。

并均用中药治疗,组方:红花10g,白芍20g,葛根20g,白芷15g,黄芪30g,白附子6g,钩藤20g,僵蚕15g,川芎10g,蝉蜕15g,皂角12g,炒地龙15g,仙灵脾15g,防风10g,全蝎10g。

1剂/d ,水煎分3次服,1个疗程为10d。

共用3个疗程。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同时加用针灸治疗,以合谷、地仓、翳风、牵正、颊车为主穴,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配四白、阳白、攒竹,颏唇沟歪斜配承浆,鼻唇沟消失或变浅配巨髎、迎香。

上述穴位针灸得气后,合谷、翳风用泻法,其他为平补平泻法,连接电针仪,频率20Hz,连续波,留针20min,强度以患者可耐受或面部有轻微跳动为限,1次/d,1个疗程10d,共用3个疗程。

1.3 指标观察
应用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从动态(耸鼻、抬额头、张嘴微笑、轻轻闭眼、吸吮)和静态两方面对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分值越高,效果越好。

1.4 疗效评定
依据《实用内科手册》相关标准评定[3]。

痊愈:所有面部区域均呈正常表现;显效:细致观察有轻微功能减弱检出,可能为轻微联带运动;口轻度不对称,眼睛用力可完全闭合,面部静止时对称;有效:功能减弱较明显,单双侧存在无损害性不对称,可有不严重的联带运动检出,上额运动微弱,口明显不对称,眼用力可完全闭合,面部静止时张力正常;无效:口仅有轻微运动,眼无法完全闭合,上额无运动,面部静止时不对称。

1.5 统计学分析
文中涉及数据均在SPSS 13.0中输入,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总有效率
观察组选取的周围性面瘫病例临床总有效率经统计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70%,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 [n(%)]
*
注:*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周围性面瘫临床任何年龄段均可见,好发于20~40岁男性,约占面神经麻痹的70%~75%[4]。

临床以患侧不能闭眼、皱眉、鼓腮等为主要表现,患侧乳突前方有压痛。

本病多由病毒、细菌感染及寒冷刺激引发的神经缺血水肿、炎性改变、面神经受损所致。

分析其发病机制,为患者局部神经出现缺血性水肿,进而损伤神经,诱导面部表情肌出现瘫痪。

中医将其归属于“吊线风”、“面瘫”、“口僻”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卫外不固、脉络不虚,促使风邪向少阳、阳明脉络侵袭,诱导筋肌纵缓不收、经气阻滞而发病,故和营养脉、活血化瘀、疏风通络为本病治疗原则[5]。

本次选取的两组病例均取中医治疗,其中白附子、全蝎、僵蚕可通经脉、活洛、祛风,配以红花、葛根、丹参可追风、化瘀、活血,佐以皂角、仙灵脾可兴奋神经。

用钩藤、白附子、白芷、防风可散寒祛风,使组织代谢增加,减少水肿和炎症,促血循畅通;川芎、白芍可祛风活血;黄芪祛风扶正益气[6]。

此外,观察组与针灸联合应用,在配伍选穴,治疗初期依据远取结合近取原则。

前期近取翳风、睛明、承浆、阳白、颊车、瞳子髎、地仓、四白等穴主对所在部位病变治疗。

远取手阳明经原穴合谷,对头面诸疾有较佳治疗效果。

后期取太冲、足三里加用,施以补法。

翳风穴走少阳经,有祛痰止痛、疏解风邪之效,可有效缓解耳后乳突痛。

牵正穴为经外牵穴,下关、阳白、颊车、地仓、四白为阳明胃经穴,可疏调经气,又可对面上下部肌肉运动支配,为有效治疗面瘫穴位,太阳为头部疾病治疗要穴。

上述穴位配合应用,可使少阳、阳明之经气得以畅通。

依据现代医学研究[7-8],在口轮匝肌中,地仓布有面神经颊支,另外,颊车在咬肌中,有面神经分支分布,同时,面神经干从颈乳孔突出点在翳风处,对以上诸穴刺激,可使面部血液循环改善,促面部组织水肿减轻,加快神经功能恢复进程。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选取的周围性面瘫病例临床总有效率经统计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70%,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证实针灸与中药配合,在对周围性面瘫治疗时优势显著,可使临床前些天状得到理想控制,增强临床治愈率。

陈光等对按周围性面瘫确诊的60例患者采用针灸联合中药治疗,结果示总有效率为96.67%,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另外,两组治疗前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无差异(P>0.05),疗后均有程度不等增高,但观察组增高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表面针灸与中药配合对本病治疗,可促面神经功能最大程度改善,为患者远期生存质量的提高打下了良好基础,有较高遵医依从。

综上,针对临床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在中医治疗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可显著提高总有效率,且促面神经功能明显改善,对保障患者预后意义显著,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午,姚立新.中药针刺割治三法治疗面瘫后遗症120例疗效分析[J].河北医学,2012,18(1):116-117.
[2]石俊.针刺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6):26-27,28.
[3]周钢.针刺和中药内服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7):64-65.
[4]毛尔艳木汗,吾甫尔,张瑞春.推拿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45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1):19.
[5]刘应阶,库毓敏.针刺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2):87,90.
[6]胡宗海,王建林,陈淑彦.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1,03(4):50.
[7]徐吉.中药合弥可保并针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10):1091-1093.
[8]廖庆华,吕道.中药烫熨疗法辅助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4):111-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