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物理小学四年级教案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学目标:1.熟悉力的概念,了解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力对物体的影响并归纳总结;3.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导入问题: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力,力对物体有什么影响呢?2.引入力的概念:请学生回答力的定义。
介绍力是一种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量,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或方向。
3.引导问题:你们有没有观察过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呢?二、实验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0分钟)1.实验1:利用弹簧秤测量拉力的大小和方向。
请同学们自行组队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2.实验2:利用斜面倾斜方式,观察物体受到斜面的作用力是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的。
同样,请同学们组队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三、实验结果讨论(15分钟)1.学生展示实验数据: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实验结果。
2.教师引导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可以探讨的问题有: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对物体的运动有何影响?斜面的作用力对物体运动有何影响?四、制作小海报总结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30分钟)1.学生分组制作小海报:请学生根据讨论的内容,自行分组制作小海报,展示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要求包括图像和文字。
2.学生展示小海报: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制作的小海报,并进行讲解。
五、知识巩固与拓展(15分钟)1.学生思考问题:通过学习和实验,你们还能想到哪些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呢?请学生回答并进行讨论。
2.更多拓展: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重力、摩擦力、浮力等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六、课堂小结与延伸(10分钟)1.教师进行课堂小结:本堂课我们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并总结了拉力和斜面作用力对物体的影响。
2.延伸学习: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实践,尝试寻找更多的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学反思:1.设计实验环节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一、引言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是一项基础的实验内容。
力是物体产生或改变运动状态所必需的,而运动则是力的表现形式。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这有助于深化他们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使学生能够通过操作实验装置,观察不同受力情况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并总结出运动与力的关系。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力的概念和性质;2.观察不同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3.探究力的大小和物体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材料和装置1.直线轨道:用于物体运动的平滑表面,保证物体能在其上自由运动;2.小车:用于模拟物体,以便观察不同受力情况下的运动状态;3.弹簧:提供受力对象,通过调节弹簧的蓄劲量改变物体受力大小;4.线轮和滑轮:用于改变作用力的方向;5.刻度尺:用于测量弹簧的伸长量;6.计时器:用于测量物体的运动时间;7.各种待测物体:如不同重量的物体、带钩的杠杆等。
四、实验步骤1.将直线轨道放置在水平台面上,确保其平整;2.将小车放置在直线轨道上,用刻度尺测量小车的初始位置;3.固定弹簧的一端,将另一端连接到小车上,并调整弹簧的蓄劲量;4.施加水平拉力,使小车受到恒定的拉力,记录小车通过固定距离的时间;5.保持水平拉力恒定不变,在不同弹簧蓄劲量下,重复步骤4并记录实验数据;6.改变拉力的方向,使小车受到推力,重复步骤4和5,记录实验数据;7.更换不同重量的物体或改变受力方式,继续重复步骤4至6。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1. 在实验过程中,记录每次实验的拉力或推力大小、弹簧的伸长量、小车通过固定距离所用时间等数据;2.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拉力(或推力)与小车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图;3. 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出运动和力的关系,是否存在线性关系或者其他形式的关系等。
六、实验总结与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几个重要的结论:1.力的大小和物体的加速度存在直接关系:施加相同大小的拉力或推力,物体的加速度随物体质量的增加而减小;2.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关:施加拉力时,物体向拉力的方向运动;施加推力时,物体向推力的反方向运动;3.不同的受力方式会对物体的加速度产生不同影响:施加拉力时,小车的加速度会随弹簧蓄劲量的增加而增大;施加推力时,小车的加速度会随物体质量的减小而增大。
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报告

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报告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报告引言:运动和力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验数据和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一:力的作用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改变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小球和一个斜面,将小球放在斜面上。
2. 逐渐增加施加在小球上的力的大小,记录小球的运动情况,包括滚动的速度、滚动的距离等。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当施加在小球上的力较小时,小球的滚动速度较慢,滚动距离较短;而当施加的力逐渐增大时,小球的滚动速度也随之增加,滚动距离也相应增加。
这表明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距离有着密切的关系。
力越大,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距离也越大。
实验二: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改变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的方向,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探究力的方向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小车和一条直线轨道,将小车放在轨道上。
2. 分别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施加力,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包括前进、后退、左移、右移的距离等。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当施加在小车上的力的方向与小车的运动方向一致时,小车会向前或向后运动;而当施加的力的方向与小车的运动方向垂直时,小车会向左或向右运动。
这表明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有着密切的关系。
力的方向决定了物体的运动方向。
实验三: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加速度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改变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观察物体的加速度变化情况,探究力的大小对物体的加速度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滑轮和一根绳子,将绳子固定在滑轮上,并将另一端绑在一个物体上。
2. 逐渐增加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记录物体的加速度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当施加在物体上的力较小时,物体的加速度较小;而当施加的力逐渐增大时,物体的加速度也随之增大。
第四单元 《运动和力的关系》整体教学设计-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的关系》整体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2.3 通过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
理解牛顿运动定律,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
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1.2.4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了解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单元教材概述本单元是质点的动力学内容,是在前面三章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内容,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以确定物体位置、速度的变化,控制物体的运动。
牛顿运动定律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都适用,为便于学生学习,本单元只讨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问题。
在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基本理解的基础上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要研究牛顿运动定律在曲线运动中的应用。
本单元先阐述牛顿第一定律,提到了在牛顿之前对力学研究的大能,特别是在伽利略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牛顿第一定律,它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力学基础。
牛顿第一定律提出了两个重要的、基本的物理概念:力和惯性。
本单元在描述牛顿第二定律前设置了一个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让学生初步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基础,在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是定量的规律,新教材在介绍了力学单位制和国际单位制后,通过用牛顿运动定律讨论两类基本问题,深化学生对定律的理解。
最后利用了牛顿第二定律研究了超重现象和失重现象。
本单元内容教学内容:《4.1 牛顿第一定律》本节内容分析并说明在牛顿之前,特别是在伽利略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牛顿第一定律,明确指出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力学的基石。
牛顿第一定律提出了两个重要的、基本的物理概念:力和惯性。
《4.2 实验:研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本节内容通过实验初步让学生了解牛顿第二定律;《4.3 牛顿第二定律》本节内容是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定量规律的学习;《4.4 力学单位制》本节内容介绍了单位制和国际单位制;《4.5 牛顿定律的应用》本节内容学习了利用牛顿定律讨论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4.6 超重和失重》本节内容通过对生活实际中的超重、失重现象进行分析,进一步加深了解牛顿第二定律;【注意事项】1. 物理学的基石——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和运动的关系

力和运动的关系
【二、伽利略理想实验】
1、斜面实验:让静止的小球从第一个斜面滚下,冲上第二 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滚动的距离增大,当第二个 斜面放平,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 2、推理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理论意义: (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 即采用“事实基础+抽象思维+科学推论”的方法推翻了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初步揭示了运动和力的正确关系。 (2)第一次确立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
知识点——力和运动的关 系
力和运动的关系
【一、力与运动关系的几种看法】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2000年前古希腊):——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 原因。一切运动物体终将归于静止。 【说明】科学来源于实际。在科学并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常常从经验出发, 经过简单思考来探究自然规律。这种经验结论是否科学、是否是真理,必须 经过实践的检验。因为事物的本质有时会被掩盖在表面现象中。
力和运动的关系
【解析】
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反映了一种物理思想。它是建立在 可靠的事实基础上的,它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结合在一起, 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 律。故选B、D。
【答案】 BD
2、伽利略的观点(17世纪意大利):——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物 体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说明】伽利略构想的理想实验(又称假想实验)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把实 验与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力地推动了科学的 发展。
7、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第七节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1、惯性:我们把物体保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作用的时候,总保持状态或状态,这个规律叫做牛顿第一定律,也成为惯性定律。
力是使物体发生变化的原因。
3、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的大小是由物体的决定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快慢、物体的形状、所处的空间、是否受力无关,物体的越大惯性越大。
惯性的大小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来加以改变。
4、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定律是描述物体规律的,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惯性定律是有条件的,惯性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
5、力和惯性的区别: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也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维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是惯性,力是改变物体的原因。
【知识点】惯性我们把物体保持的性质叫惯性。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所以惯性是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有关,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是否受力等无关。
【对应练习】【填空题】1、行驶的火车中,挂在行李架上的小包突然向前运动,说明火车正在行驶,若小包突然右摆,说明火车正在向转弯.2.(2011江苏泰州)如图10所示,用力击打鸡蛋下面的硬纸片,可以发现硬纸片被击飞而鸡蛋却落在杯中,鸡蛋没有飞出是因为鸡蛋具有;硬纸片被击飞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3、摩托车在急驶的过程中是利用飞越障碍的.4、(09浙江雅戈尔)如图所示,在行驶的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放臵一个气泡水平仪,水平仪的气泡突然向前移动,由此可知,列车的运动状态发生可能发生的变化是加速(“加速”或“减速”)。
5(11〃三明)如图(a)所示,盛有水的烧杯随小车一起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烧杯中的水面出现如图(b)所示的状态时,则小车此时正在做(迭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做出上述判断的根据是水具有。
答案:减速惯性6.(2011年安徽省)沿东西方向直线运动的火车突然刹车,车箱里的乘客看到水平桌面上的小球朝着自己滚动过来(如图所示),这是由于小球具有____的缘故。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4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教案

各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可以得到如图甲
所示的一条图线,由图线只能看出质量 M 增
大时加速度a 减小,无法定量得到两者关系。
1
若以a 为纵轴, 为横轴,可以得到如图乙的
M
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据此可以判断出 a 与 M
成反比。
(
3)按图示组装实验器材,先接通电源后
3
2.
【变式1】如图所示,
A、
B 两小球分别连
等,
B 球 受 力 平 衡,
aB =0,
A 球所受合力为
定在倾角为30
°的光滑斜面顶端.
A、
B 两小球
都不为零
图所示,细线烧断后瞬间,弹簧弹力与原来相
mgs
i
nθ+kx =2mgs
i
nθ=maA ,解 得 aA =
2gs
i
nθ,故 AD 错误,
BC 正确.
方向,但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
物体就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
三 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判断方法
(
1)从受力的大小判断,当物体所受向上
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
重状态;小于重力时处于失重状态,等于零时
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
2)从加速度的方向判断,当物体具有向
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
B.物块与斜面间的正压力增大
C.物块相对于斜面减速下滑
是对超重失重概念、定义的理解,此类知识点
D.物块相对于斜面匀速下滑
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另一种则是
三 牛顿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对超重失重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主要以计
位制.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案例——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

探索篇•课题荟萃在“发射”与“回收”实验中,使滑块在水平的气垫导轨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某时刻将滑块上小槽里小球竖直弹入空中,观察到滑块继续前进,经过一小段时间后,小球仍然落到滑块上的小槽内。
在这个实验中,它仍向前运动,并最终落回到小槽中,也就是说小球向前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
这种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有2000年,直到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指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他通过“侦察”方法,发现了正确的线索,揭示现象的本质,成为物理学的福尔摩斯。
一、伽利略的研究1.伽利略的观点伽利略认为运动的车停下来是由于摩擦力的原因,运动物体减速的原因是摩擦力。
伽利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物体一旦具有某一速度,如果没有减速的原因,这个速度将保持不变。
2.理想斜面实验从生活中获知,粗糙程度会影响物体的运动,当球从斜面上向下自由运动时,它的速度增大,而向上运动时,速度减小。
伽利略为了说明他对运动与力关系的认识,设计了理想斜面实验,装置图略。
小球沿左边的斜面从静止开始向下运动,小球将“冲”上右边的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减小右边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将达到同一高度,但这时它要运动得远些。
继续减小右边斜面的倾角,球达到同一高度时就会离得更远。
伽利略将此实验外推到将右边斜面放平,得到结论:球将永远运动下去,却不再需要什么力去推动。
这就是说,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针和单摆实验伽利略对摆球摆动现象的实验观察,实验装置如下图:OOO1O1A B C D图1图2图1中摆球从某位置释放,做弧线运动,到达最低点,并继续向前做弧线运动,到达与释放处几乎等高的位置,图2摆球前段运动与图1相同,继续运动到摆线的一段被挡住后,摆球仍然能运动至与释放处几乎等高的位置。
图2中改变针的位置,小球都试图到达与释放处等高的位置。
实验中选密度大的摆球,可减小阻力对实验的影响。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1 / 24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1.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 1 理想实验的魅力1.力与运动关系的不同认识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亚里士多德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_运动_;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_静止_伽利略力不是_维持_物体运动的原因笛卡儿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_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_速度_沿同一_直线_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_方向_2.伽利略的斜面实验:(1)理想实验: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状态开始向下运动,再让小球冲上第二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无论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如何,小球达到的高度__相同__。
若将第二个斜面放平,__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__。
(2)实验结论:力不是__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__。
知识点 2 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__匀速直线运动__状态或__静止__状态, 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__改变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知识点 3 惯性与质量 1.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__匀速直线运动__状态或__静止__状态的性质叫作惯性。
2.惯性的量度:__质量__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考点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情境导入在足球场上,为了不使足球停下来,运动员带球前进必须不断用脚轻轻地踢拨足球(如下图甲)。
又如为了不使自行车减速,总要不断地用力蹬脚踏板(如下图乙)。
这些现象不正说明了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那为什么又说“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提示:这一问题,我们可以这样思考:如果足球不是在草地上滚动,而是以相同的初速度在水平的水泥地板上滚动,它将会滚出比草地上远得多的距离,这说明了由于阻力的存在才导致足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足球在草地上滚动时所受阻力大,运动状态很快发生改变;足球在水泥地面上滚动时所受阻力小,运动状态改变得慢,但终究还是要停下来。
在盘带足球时,人对足球施加力的作用,恰恰是起了使足球已经变小的运动速度再变大的作用。
力和运动的关系讲解分析

9.3 力和运动的关系知识点一 力的作用效果1.力虽然看不见,但力作用在物体上能产生一定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状上的改变(形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使运动的物体变为静止,也可以使静止的物体变为运动,力还能使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物体的速度或方向发生改变就意味着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这三个因素有关运动员在足球比赛中踢出的“香蕉球”和“直线球”,其运动轨迹和旋转情况各不相同,这主要是由于踢球时用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例题精析】【例1】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类,它是 ( )A .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B .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C .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D .用力把铅球推出【例2】如图9-3 -2所示,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实战演练】1.贵州2台经常报道车祸的发生,大部分是酒驾所导致,交警常用酒精测试仪测驾驶员的酒精浓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车被撞变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 .交警闻到味道是分子不停的作无规则的运动C .力只能使物体发生形变D .力只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特别警示 (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一定是受到了非平衡力的作用;(2)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而“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同物、等大、反向、共线”,关键要抓住“同物”的条件。
2.以下是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现象,其中因物体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①用力揉面团,面团的形状发生改变;②篮球撞击篮板被弹回来;③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 (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知识点二 力与运动的关系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状态不需要力来维持 物体运动状态的维持,靠物体本身具有的惯性,因为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第3单元 运动与力的关系 实验四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2025年物理新高考备考

实验四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
教材原型实验
拓展创新实验
教师备用习题
作业手册
教材原型实验
实验方案1 用阻力补偿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
1.探究同一个物体在受到不同力的作用时,加速度与受力的定量关系.
2.探究同一个力作用在不同质量的物体上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定量关系.
(3)图丁是正确操作下获得的 − 图线,由图像求出小车的总质量为_____kg;
大于
在考虑系统误差的情况下,所测量的小车质量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小车的真实质量.(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
1
,则
=
1.60
0.20
−1
kg
=8
−1
kg ,解得
逐差法计算纸带对应的加速度.
2.作图像找关系——根据表1中记录的各组对应的加速度与小车所受牵引力,
建立直角坐标系,描点画 − 图像,如果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便证明
加速度与合力成正比.再根据表2中记录的各组对应的加速度与小车和小车上砝码
的总质量,建立直角坐标系,描点画 −
直线,就证明了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位置,直至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让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挂上槽码,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拖着纸带在木板上
匀加速下滑,打出一条纸带.计算槽码的重力,即为小车所受的合力,由纸带计算
出小车的加速度,并把力和对应的加速度填入表1中.
5.改变槽码的质量,重复步骤4,并多做几次.
6.保持槽码的质量不变,在小车上放上砝码以改变小车的质量,让小车在木板上
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报告

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报告
《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报告》
引言
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力是导致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而运动则是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表现。
为了深入理解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来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不同大小和方向的力对物体的影响,探究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和方法
我们使用了一块平滑的桌面、一根绳子和一块小木块作为实验材料。
首先,我们在桌面上放置了小木块,并用绳子将其与墙相连。
然后,我们对绳子施加不同大小和方向的力,观察小木块的运动情况,并记录下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我们发现当施加水平方向的力时,小木块会沿着桌面水平移动;当施加竖直方向的力时,小木块会向上或向下移动。
而当施加斜向的力时,小木块则会做相应的斜向运动。
此外,我们还发现当施加更大的力时,小木块的运动速度也会增加。
实验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力的大小和方向会直接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
当施加水平力时,物体会产生水平运动;当施加竖直力时,物体会产生竖直运动;而当施加斜向的力时,物体会产生斜向运动。
同时,力的大小也会影
响物体的运动速度,力越大,物体的运动速度也会越快。
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
力是导致物体产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而运动则是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表现。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对这一关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这对我们进一步学习物理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北师大版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教案教案

小车受到摩擦力的大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
毛巾
棉布
木板
教师介绍:300多年前,着名的物理学家伽利略就是通过这样的实验推理得出运动物体不受阻力时的运动状态的.后来笛卡尔又推出,运动的运动物体不受阻力时不仅速度的大小不变,并将沿原来的方向匀速运动下去.
教师对惯性定律进一步分析理解:
条件:不受外力作用时;
运动规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教案示例
第七节 探究运动和力关系(第二课时)
教学课题
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授课地点
实验室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仪器材料
小车、斜面、铁架台、毛巾、棉布、木块电脑多媒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能区别出惯性和惯性定律;
③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分析惯性现象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学生思考与讨论,教师补充得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课后作业】
【教学反馈】Biblioteka 学生讨论.1.这样就保证了小车到达B处开始水平运动时的速度相同;
2.便于比较.
3.用同一辆小车.
同学们安装好器材后;开始做实验.
小车三次都在斜面上的同一高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运动到水平面上;每次水平面的表面不同,第一次在水平面上铺毛巾,第二次换成铺棉布,第三次就是木板.比较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情况在什么不同.
进行探究实验: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课堂演示:教师手推一辆小车,小车可在讲台桌上滑行一段距离,然后停了下来;教师问:小车为什么能滑行一段距离?又为什么停了下来?你能试分析一下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吗?
力与运动的关系探究

力与运动的关系探究在物理学中,力与运动是密不可分的关系。
力是指可以改变物体状态的推动或拉动作用,而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位置或状态的改变。
本文将探讨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并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
一、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将保持现有的状态,即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换句话说,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会自发地改变,除非有外力作用。
例如,当我们用力推动一个静止的球体时,球体在推力作用下开始运动。
同样地,如果我们给一个匀速运动的球体施加力,它的速度将发生改变,可能会加速或减速。
这一定律描述了力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
二、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表达了力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定量关系。
它可以用公式F=ma表示,其中F是物体所受的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这个定律,物体的加速度正比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反比于物体的质量。
这个定律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当我们用同样的力推动两个物体,质量较小的物体将比质量较大的物体有更大的加速度。
因为质量较大的物体对于同样的力具有更大的惯性,所以需要更大的力才能产生相同的加速度。
三、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作用力都有一个相等大小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一定律强调了力的相互作用性质。
例如,当我们踩踏地面时,我们对地面施加了向下的力,地面则对我们施加了向上的反作用力。
这种相互作用的力使得我们能够保持平衡,并且不会无限地下沉。
同样地,当我们划船时,我们通过划桨向后施加了一个向后的力,船则对我们施加了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使得船向前运动。
四、力对运动的影响从牛顿的定律可以看出,力对物体的运动产生直接影响。
当一个物体受到一个力时,它将发生加速度的变化,进而导致速度或位置的改变。
另外,不仅大小和方向不同的力会对运动产生影响,不同的力施加方式也会导致不同的运动效果。
例如,当我们用一个恒定的力推动物体时,物体将产生匀加速运动。
而如果我们施加变化的力,物体的运动将变得复杂,可能产生加速度的变化或者非直线运动。
力与运动的关系探究

力与运动的关系探究力与运动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力是导致物体发生运动或形变的原因,而运动则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力与运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力的大小和方向会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加速度和运动轨迹等。
本文将探究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从牛顿三定律、动量守恒定律以及能量守恒定律等方面展开讨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力与运动之间的物理规律。
一、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描述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第一定律指出: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若受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原来的状态;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净力成正比,方向与净力方向相同;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即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这表明了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力的大小决定了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从而影响了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轨迹。
例如,当一个物体受到一个恒定的力作用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将保持恒定,速度将随时间线性增加,这就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二、动量守恒定律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是物体质量和速度的乘积。
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系统的总动量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不变。
即系统中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只能改变彼此的动量大小和方向,而不能改变系统的总动量。
动量守恒定律对于理解碰撞、爆炸等过程中物体的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在碰撞过程中,物体之间会相互作用,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以推导出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关系。
例如,弹性碰撞中,动量守恒定律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碰撞后物体的速度;非弹性碰撞中,动量守恒定律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动能损失等情况。
三、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是物体所具有的做功能力,包括动能和势能两种形式。
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系统的总能量在没有外界能量输入或输出的情况下保持不变。
即系统中能量的转化只能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转化,而不能凭空产生或消失。
专题04 运动与力的关系 (重难点知识)

专题运动与力的关系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1、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重点)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重点)3、惯性与质量的关系(难点)2.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伽利略通过实验与合理猜想相结合的产物。
3.牛顿第一定律(1)定义: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作惯性。
4.惯性与质量①不受力时,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有“惰性”的含义。
②受力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以改变。
第2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怎样测量物体的加速度。
(重点)2、平衡摩擦力和测量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重点)3、对平衡摩擦力方法的理解以及测量物体所受的合力的方法。
(难点)4、指导学生选器材、设计方案、进行实验、作出图像、得出结论。
(难点)1.实验方法用控制变量法,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大小不同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定量关系;保持力的大小不变,测量质量不同的物体在相同的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定量关系。
2.实验过程探究一: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力的大小,分别计算对应加速度的大小,并绘制F—a图像,根据图像为过原点的直线,可以确定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例关系。
探究二: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保持砝码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的大小,分别计算对应加速度的大小,并绘制m1—a 图像,根据图像为过原点的直线,可以确定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例关系。
结论:a 与F 成正比,a 与m 1成反比。
第3节 牛顿第二定律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重点)2.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瞬时加速度(难点)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1.牛顿第二定律(1)定义: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高中物理备考知识清单--运动和力的关系

高中物理备考知识清单--运动和力的关系【思维导图】【知识清单】一、牛顿第一定律(一)理想实验的魅力1.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某个地方。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1)斜面实验:如图所示,让一个小球沿斜面从静止状态开始运动,小球将“冲”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到达原来的高度.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运动的距离更长,但所达到的高度相同。
当第二个斜面最终变为水平面时,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
(2)推理结论:力不是(选填“是”或“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笛卡儿的观点: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二)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运动状态改变即速度发生变化,有三种情况:(1)速度的方向不变,大小改变。
(2)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3)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
3.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定性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②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
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3)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得出的,是在理想实验的基础上加以科学抽象和逻辑推理得到的,但其得到的一切结论经过实践证明都是正确的。
(4)牛顿第一定律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它所描述的是一种理想状态,即不受外力的状态。
4.惯性(1)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作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被叫作惯性定律.(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三)惯性与质量物体惯性大小仅与质量有关,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惯性大小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快慢等因素均无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在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放有一 盆水,水中放一浮球,如图所示。当列 车突然向右启动时,盆内的水面变化和 浮球的位置变化是图 ( )
A.
B.
C.
D.
4.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 车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 随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当车突然停 止运动,则两小球(设车无限长,其他阻 力不计) ( )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若m1<m2,则肯定相碰 D.无法确定是否相碰
【答案】(1)支持 重 (2)同一 (3)小 远 (4)匀速直线
10.汽车在紧急刹车时,总要滑行一 段距离才能停下,原因是汽车具有____; 当雨天路面有水时,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 变___,汽车在紧急刹车后滑行的距离将 比路面没有水时___。 11.足球被踢出去后,在空中飞行,它 受到的力有 ( ) A.重力 B.脚对球的作用力和重力 C.不受力的作用 D.脚对球的作用力
练 习 二 5.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的运 动状态不需要力来维持.因此,力不是 ____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___ 的原因.即: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 必须有 作用在物体上.而有力作用在 物体上,是不是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 生改变呢? 。所以应该是:当F合 等于0时,物体的运动状态______;当F合 不等于0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则____改变。
练 习 一 1.火车沿平直轨道匀速行驶,面向 行驶方向坐在车厢里的乘客竖直向上抛 出一个苹果,根据惯性定律,我们可以判 断出苹果下落时 ( ) A.必然会落到乘客的后面 B.必然会落到乘客的前面 C.必然会落到乘客的侧面 D.必然会落回乘客的手中
2、坐在汽车车厢的乘客,在汽车突 然开动时脚随车一起开始运动,但上身由 惯性 原来的静止 于____,仍要保持__________状态,所以 后 身体将向__倾倒;当汽车刹车时,脚随 减速 惯性 车一起____,但上身由于____,仍要保持 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状态,所以身体将 前 向__倾倒;当车向右转弯时,身体将向 左 __倾倒。
一、惯性
几本书 硬纸板
纸条
纸条抽出, 书不动
水杯
硬纸板被敲走, 鸡蛋落入杯中
静止状态 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_______ 的性质
铁块和小车一起 运动,小车遇到障碍 停下来,铁块没有遇 向前运动 到障碍仍然________
斧头和斧头柄向 下运动,斧头柄停下 向下 来了,斧头仍然____ 运动套紧在斧头柄上
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斜面小车实验)
外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接触 小车受到的摩擦 小车在平面上 面 力的大小 运动的距离小
短 较大 最大
推理:如果不受摩擦阻力,小车将______
结论
英国科学家 牛顿在总结前人研究的 基础上,概括出一条重要的定律——牛 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 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或 静止状 态。这个定律叫做牛顿第一定律,也叫 惯性定律。
练 习 三 8.跳伞运动员及携带物品总重力为 800牛,从高空竖直下落过程中,开始阶 段速度越来越大,则此时他所受空气阻 < 力__(填“>”、“<”或“=”,下 同)800牛;后来匀速下落,匀速下落 = 时所受的空气阻力 800牛。
9.如图,是研究“运 动和力的关系”的“斜面” 实验: (1)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 动,是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竖直 方向上受到的__力和____力相平衡,相当 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2)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___ 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 滑到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6.重104 N的车厢, 在103 N水平牵引 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车厢受到的阻 力是___N;若将牵引力增大,则车厢受到 的合力与车厢的运动方向____,车厢的速 度将____;若牵引力减小,则车厢受到的 合力与车的运动方向____,车厢的速度将 ____。
7.竖直向上抛出一块石子,石子将在 空中做减速上升运动和加速下落运动,试 回答 (1)石子离手后,继续保持向上运动 的原因是由于 . (2)石子离手后,上升过程速度减小 的原因是由于 . (3)石子下降过程中,速度增大的原 因是由于 .
9.如图,是研究“运 动和力的关系”的“斜面” 实验: (3)减小图中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比 (1)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 较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 动,是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竖直 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 方向上受到的__力和____力相平衡,相当 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小车运 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动的越____。 (2)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___ (4)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 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 光滑,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运 滑到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动。
匀速直线运动 原来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___________ 的性质
惯 性
原来静止的物 静止 体,具有保持____ 状态的性质; 原来运动的物 匀速 体, 具有保持____ 直线运动 ________的性质;
原来运动状态 物体保持____________不变的性质 称为惯性。
二、运动和力的关系 既然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 状态的性质,为什么匀速行驶的汽车还需 要动力?关闭动力的车会慢慢停下来,这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阻力 汽车行驶时受到空气的____和地面 摩擦力 的_____,如果汽车没有动力,它们会迫 停下来 使汽车______。 如果没有摩擦力和阻力呢?在没有 动力的情况下,原本运动的汽车会停下 来吗?如何验证你的猜想?
第七章
第七节
运动和力
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①通过观察和分析惯性现象的实验, 正确理解惯性的概念; ②通过观察小车、斜面实验和推理 理想实验等方法,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知 识; ③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预
习
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 一、惯性: 静止状态 ________的性质;原来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 惯性 ____________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称为 . 匀速直线运动 二、牛顿第一定律 物体在 不受外力的情况下,保持匀速直 线运动或静止状态。如果物体的运动变慢或 变快,或者方向发生改变,或者静止的物体 开始运动,就说明它受到了外力 ,外力迫使 物体的运动状态 发生改变。 力是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上节知识回顾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 ① __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滑动的现 ② 象,叫做__. 在滑动摩擦的过程中产生的力, ③ 叫做__力.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相互 ⑤ ④ 接触的两个物体间的__和接触面的__.接触 ⑥ 面越粗糙,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也就__. 3.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在压力相同时, 增大__ ;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增大 ⑦ ⑧ __.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在接触面的粗糙程 ⑨ ⑩ 度相同时,__;在压力相同时,__.
12.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 确的是 (A) A.物体如果只受到一个力的作用, 则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B.物体所受的外力越大,一定运动 得越快 C.受平衡力作用的物体,一定静止 D.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只受 一对平衡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