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评课稿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胆讲出自己的感受,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让 力分析
学生体验历史、思辨历史。
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盘活不够,教师对学生的学情不
够清楚。
研讨问题,深入理解。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疑难, 师生相互质疑解决问题:(1)辛亥革命是在什么历史 教学策略选 背景下兴起的?教师引导学生从经济、社会等角度来考 择与设计 虑问题,从而学会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放到特定的历 史条件下分析评价的方法,达成“了解辛亥革命的背 景”的目标。
以提高的地方,比如可以通过情景再现等方式,让学生 直观感受英雄人物是精神,从而进行感情上的教育学 习。在历史教学中,不少历史老师总是过分强调学生分 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中“重结论,重分 析,重深刻”,似乎要让每一位学生成为历史学家,但 事实上绝大多数学生以后不会从事专门的历研究。过 多的“为什么”只会压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学习 历史的兴趣。例如,学习《辛亥革命》一课,我们总是 过多分析辛亥革命的意义及其评价,其实,那么多的分 析评价,还不如让学生自己寻找搜集一二件感兴趣的孙 中山事迹,全班交流展示孙中山等革命者的艰难经历。
为什么说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政 党?教师引导学生有效利用插图中的关于同盟会入会 誓词的内容及其与以往的救国口号的对比,体会孙中山 第一次喊出“振兴中华”的可贵精神,进而激起学生爱 教学过程 国主义情怀,达成“体会孙中山等人的爱国与创新精神” 目标。以问题为引导,加深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分析与理 解。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 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同时,要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 物进行分析,从而获得超越机械记忆层面的深入理解。
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同盟会成立之后,领导的一系 列武装起义,最终在武昌起义中取得成功。通过教学能 过让学生知晓革命的曲折性和复杂性,知道革命烈士为 课例研究综 了自己的革命理想,为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发动不屈不 述 挠的斗争精神。通过图片、资料的展示,诱导式教学、 分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理解知识点,同时强化学 生分析史料、解答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可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级共和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
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打开了道路。尽管辛亥革命未能改
变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但它使民主共和观
念深入人心,促成了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变革,为中
国踏上近代化路程和民主化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是
20 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极大地推动了 20 世纪
中国历史的进步。
的最终结局是什么?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
义?(引导学生从课本 P41 找出答案:辛亥革命推翻了
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
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学生看课本:了解袁世凯夺权过程(教师讲解,由
此可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来源:学科网]
四、课堂小结:辛亥革命的先辈们为之奋斗、为之
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 基本技能。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情况,评价辛亥 革命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制作大事年表,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巧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查找有关材 料,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 教学目标 义,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分析 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和运用史料支持观点的能 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孙中山活动了解、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 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 振兴中华的伟业,使自己具有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 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辛亥革命在高中是教学的重点,大多数的学生对此 学生学习能 基本史实都有所了解,这有利于本课教学的展开;但是 力分析 高中学生的理解、归纳能力还比较薄弱,不懂得如何分 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历史的认知能力仍然有待提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2.南京临时政府的措施与临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知识与能力
1、识记兴中会、同盟会的成立,南京临时政府的成
立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
胜利果实的过程,清帝退位。
2、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南京临时政府的性 教学目标
质。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失败。
中国的工具。
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阶级上: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组织准备:组建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革命政 教学过程
党(同盟会)
思想准备: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军事准备: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爆发
教师补充: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原
因: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
力分析 问题导入引起学生思维的兴趣,并且在难点问题,先提
供方法,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探讨。此外,本校学生消
息习惯比较差,因此需要教师一步步慢慢引导。
1、整个教学过程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线,是学生
能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2、教学中通过出示一些资料让学生了解武昌起义
的历史背景;通过播放武昌起义视频使学生知道武装起
设计意图:辛亥革命发生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涵
盖古今中外、主观与客观、偶然与必然、政治与经济、
思想与文化等多种因素,引导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驾驭
重大历史事件。
课例研究综
在《辛亥革命》教学过程中,我引用了大量的史料,

包括视频、图片、文本资料等,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
文,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革命先烈们的资料又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爱国主义受教育的很好素材。但 是,我的不足之处是练习不够,对学生知识迁移的锻炼 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除了要 培养家国情怀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合作能力, 帮助学生培养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与南京临 教学目标
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重要概念及基本史实。
2.根据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
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及中华民国的成立,归纳其历史功绩
及存在的局限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课本内容的阅读,教师借助影像和图片资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都表现很好,也把掌声送给自 己!
(简要写出围绕所要研究的主题搜集的课堂教学 信息,并简要反思在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课程教学要 怎么转变才能更好实现育人目标?)
首先从内容上来讲,本节课《辛亥革命》的知识同 学们在初中阶段已大量涉及,基础掌握较扎实,因此教 师通过营造一种相互交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 课例研究综 考,在回顾之前的知识点的同时再及时予以补充;其次, 述 从方法上来讲,本节课在导入阶段插入影片资料有利于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学生互动回答辛亥革命的知识 点有助于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保持 注意力集中,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教学时间的把握仍 有待控制。最后通过与时俱进对学生寄予期望,也是希 望同学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当中铭记过去,继往开来,
料,以革命准备—革命爆发—革命成果—革命结果为线 索进行授课,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辛亥革命的这一历史 事件过程。
2.学生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主思考,通过 学习武昌起义后的复杂形势,要认识到革命潜伏的危 机,并分组进行合作探讨:“你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的?”全面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辛 亥革命的全过程,深入认识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 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升华他们的爱国主 义情感。 2.在掌握革命的发展历程之后,有助于学习孙中山 等革命派人屡败屡战、愈挫愈奋的人生轨迹,学习辛亥 烈士不畏牺牲的精神,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执着 追求,永不言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作业]
1、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课内习题。
2、预习第 8 课。
课例研究综
网课展示,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时大总统?进
一步了解和掌握历史人物,体会历史人物的伟大精神。
3、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
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重点阅读教材。
2、分析讨论辛亥革命的意义及教训。
3、多媒体展示,注意关键字。
小结:
1、根据知识要点进行小结归纳。
2、讨论: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历史
教学课例名
《辛亥革命》

了解同盟会成立的过程及其革命纲领,正确理解辛
教材分析 亥革命的性质。通过了解中华民国建立前后的斗争历
程,进一步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并概括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制作历史
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
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评价辛亥革
命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阅读课文,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了解孙
教学目标 中山进行的主要革命活动;巧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
史意义,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
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唤起民众”“振
入新课。
新课学习:
一、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
1、孙中山先生早期革命活动
展示孙中山先生的图片。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已 教学过程
有知识介绍孙中山先生,教师总结。
2、兴中会的成立
提问:兴中会是怎样成立的?展示《兴中会成立情

初中历史_第8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_第8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熟悉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记忆中华民国建立的有关史实。

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运用相关材料,理解中华民国建立的历史意义以及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和评价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献身精神以及他们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难点:三民主义、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三、教学内容安排:(一)辛亥革命的背景1、社会根源2、组织根源3、政治纲领4、起义锻炼(二)辛亥革命的高潮——武昌起义1、起义爆发并胜利2、成立革命政府3、重大影响(三)辛亥革命的成果1、两大革命成果(1)成立中华民国(2)颁布《临时约法》(四)革命的最终结局(1)清帝退位(2)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3、革命的历史意义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讲解: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狭义的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旧历辛亥年,取得胜利的武昌起义。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教学演示:“在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下,中国面临着被瓜分豆剖的局面。

清政府已成“洋人的朝廷”。

为了拯救中国,必须推翻清政府。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教学演示: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辛亥革命终于在湖北武昌取得胜利,并建立了第一个省级革命政府。

在一个多月内全国就有十多个省区脱离清政府而宣布独立。

清廷统治虽存,半壁江山已失,是以土崩瓦解。

课堂设问: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原因与条件各是什么?提示:(1)原因:民族危机的加重(2)条件:组织准备: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政治纲领: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民主思想的传播;起义锻炼:革命党人发动皖浙起义和黄花岗起义等.(二)武昌首义及其初步成果课堂设问一:武昌起义的胜利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果?提示:(1)起义爆发并胜利:1911年10月10日;(2)成立革命政府:湖北军政府;(3)重大影响:十多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教学演示:演示有关辛亥革命的几则史料幻灯片,内容如下:(1)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取得了初步胜利,并建立了第一个省级革命政府。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点评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点评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点评历史教学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以初中历史教学案例为载体,对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点评,以期为初中历史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

二、教学案例概述本案例选自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一课。

教学目标为: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教学亮点1.导入新颖,激发兴趣教师在导入环节通过播放辛亥革命的相关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革命事业的艰辛,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史料运用得当,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历史史料,如文献、图片、地图等,使学生能够全面、立体地了解辛亥革命。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多个情境,如革命志士的英勇事迹、民众的生活状况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增强学生的历史情感。

4.注重双边互动,提高课堂参与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四、教学不足1.课堂节奏把握不够恰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启发式教学,导致课堂节奏较为松散,部分学生可能对重要知识点掌握不牢。

2.部分史料难度较大,影响学生理解教师在运用史料时,未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导致部分史料难度较大,影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3.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导致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五、建议与展望1.优化课堂节奏,确保知识点掌握教师应适当调整课堂节奏,注重知识点的讲解与巩固,确保学生对重要历史知识点的掌握。

2.注重史料的筛选与处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运用史料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筛选适合学生的史料,并对其进行适当处理,以提高教学效果。

“辛亥革命”评课稿

“辛亥革命”评课稿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辛亥革命”评课稿评课人:魏福庆今天,我校历史组全体教师再次学习了高一郝有德老师的优课展示: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第二课“辛亥革命”,本课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高峰,是本专题承上启下的一节,而今年又是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属于学习热点,必须认真对待这一课。

本课重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辛亥革命中占据领导地位的表现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难点是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和原因。

孙中山性格很坚强,思想却软弱,对刚上高中的学生是难以理解的。

另外,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应该有一个整体教学观,即站在整个专题的角度来思考: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线索和规律是什么?哪些内容是重点?那些内容是难点?这一课中应该让学生学会什么?这一课侧重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让本专题的三课前后呼应?本课与太平天国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何联系和区别?郝老师宝刀未老,激情四射,给我们又一次学习机会,值得回味之处有以下几点:第一,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启发式教学。

新课改突出、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

郝老师先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教训导入,将中国资产阶级自然而然的推上讲台,承上启下。

在讲述辛亥革命的酝酿和爆发时,又创设了民族危机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分析革命爆发的条件,又启发学生从经济、思想、组织、军事等方面去主动思考,这是“授之以渔”的教学方法,值得学习。

第二,重视学生高中历史理论的积累。

高中历史不同于初中历史,初中历史重过程、重结论,而高中历史重原因、重理论。

郝老师教学中有意渗透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观点,如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评价等知识点的分析,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第三,教师激情四射,学生朝气蓬勃。

教师能否取得工作和生活的双重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心中是否充满激情,西方哲学家甚至说过“理性是激情的奴隶”。

每次听郝老师的课,我们都有同感,那就是郝老师的工作热情,这种热情可以转化为提升教学水平的驱动力,可以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使自己的工作更高效,这堂课学生的积极、主动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记住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名称,建立时间及建立者,了解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概况,理解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知道辛亥革命发生的过程及相关事件,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及概况,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及三民主义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和探讨辛亥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使学生逐步掌握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分析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三民主义,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及三民主义。

【授课类型】新课【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研读课标与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

学生了解、收集有关孙中山和武昌起义的故事(包括文字,图片,音像资料)。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课、读书指导、讨论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具(媒体)】电脑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程】导入新课:(用电脑屏幕显示孙中山像。

师问)请看,他是谁?(生答孙中山。

师又问)知道他对中国历史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吗?(生答辛亥革命。

师引导)这场革命是怎样组织发动的?结果如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显示或板书课题)学习新课:一、辛亥革命的酝酿(师讲)“酝酿”是一个组织和准备的过程,包含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组织的建立、革命指导思想的形成、早期革命活动的开展等内容。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一个革命团体的建立。

(师讲)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由于清王朝的腐败,清军惨败。

在此严重危机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爱国志士积极行动起来,开始了救国救民的抗争。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
不断进取的意识。
本节课教学的对象是八年级学生,总体来看,当翻
学生学习能 开八年级课本时,学生都有一个明显的感觉,与七年级
力分析 知识相比,八年级的知识内容要深得多,学生在学习方
பைடு நூலகம்
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有的学生因此产生了畏难情绪,
感觉学习吃力,上课听不懂,跟不上,由此失去了学习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历史
教学课例名
《辛亥革命》

这一课主要讲述了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五四运动
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
教材分析 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从此中国革命开始
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
了思想、组织等方面的条件。
1.知识目标:了解武昌起义的实史,感受史料研
习的方法通过小组探究,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收集资料以及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
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从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
容。第一次读文是为了提取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找到适
合学习这一课的学习方法。第二次读文是梳理知识,构
建知识网络,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识记。第三次读
文构建深层次的知识网络。提高解答试题的技能。
一.导入(运用电视剧图片引入话题)
二.授新课
活动一快速阅读文本,了解本课所讲的内容。出示
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
活动二仔细阅读文本,小组合作完成相关的问题。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临时大
总统,负其责任。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
织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以上 材料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 年 3 月 11 日颁 布)
问题: ①《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哪种政体形式《临 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哪些基本原则 ②《临时约法》对临时大总统的权力作了哪些限定 其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①主要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 ②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③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 主宪法 ④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二、民主进程的丰碑 过渡:对于辛亥革命我们有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他 是伟大的胜利,有人认为它使中国更加混乱,那么我们 究竟该如何来评辛亥革命,他的意义又如何呢接下来请 同学们就这一问题,分小组讨论,5 分钟后我们将各组
派代表来陈述你们的观点。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教师:讨论过程中,辅助引导学生从两大方面多个
角度来看待辛亥革命,并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做一定的 小结
教师总结 成功: ①政治: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 君主专制制度,打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②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③思想文化: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对中国 教育改革,社会习俗进步具有积极作用。 失败:(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①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②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未能改变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环节三:本课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课文相关内容,并总结:无论辛 亥革命是成功也好,失败也罢,它都是近代中国在反侵 略求民主进程中的一块丰碑。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复兴 的奠基石,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的 进步打开了闸门,激励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

辛亥革命的评价《辛亥革命的评价》教案

辛亥革命的评价《辛亥革命的评价》教案
1.性质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进步性
政治:①推翻清王朝,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②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反封)推翻了“洋人的朝廷”,③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反帝)。
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思想文化: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湘潭市湘钢一中陈丹敏《辛亥革命的评价》微课教学设计
科目
历史
授课年级
高一年级
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源自《辛亥革命的评价》教材范围
P03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了解并分析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胜利果实史实。
2.过程与方法: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多重设疑、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等,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会结合史实分析问题的方法。
第三种观点:既有成功又有失败的一面,就要结合进步性和局限性史实一起作答
最后,展示参考答案
三、课堂小结,巩固基础
板书设计:
第十三课辛亥革命的评价
1、性质
2、进步性
3、局限性
教学后记:采取了小组分别讨论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提倡各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积极探究问题,以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真正贯彻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利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体会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的曲折性和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重点
辛亥革命的评价。
难点
辛亥革命的评价,评述题解题方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学习用具
教材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新课
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反思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反思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反思阳春三中吴秋萍一.教学目标二.(一)知识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有关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2.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理解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性质,认识大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和措施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积极影响。

3.剖析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过程,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辛亥革命(二)能力目标1.学习辛亥革命的背景,引导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驾驭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3.从各种因素分析辛亥革命的失败是必然的;给出对重大的历史事件如何评价的操作思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地投身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

2.使学生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巨大作用。

(四)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

2.通过历史短剧表演和历史辩论等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历史,思辨历史。

二、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以视觉冲击,了解20 世纪对中国来说,是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百年,发生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让学生明确辛亥革命在近代前期表现为三个层次的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在三个资产阶级救国方案和20世纪三次巨变中所处的地位,增强学生宏观的历史感。

(几张图片循环播放)上课铃响,打出本课标题。

(二)导入:以电影《十月围城》、《男儿当志强》里面孙中山的场景引入,引出孙中山其人。

学生对于孙山的认知。

(图中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这么多人帮他?)《十月围城》讲述了1906年10月15日的香港中环,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等,在清政府和英政府的双重高压下,浴血拼搏、保护孙中山的故事。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近代化的探索来看,它迈出了近
代化探索有实质性的一步。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的革
命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 教材分析
继爆发。所以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中占有十分
重要的地位。
本课是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章的第二节,上承
《太平天国运动》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历史
教学课例名
《辛亥革命》


1.本课在本单元的地位
辛亥革命一课的内容一向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
点,它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1840 年鸦片
战争后,随着列强的侵略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
开始了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与探索。辛亥革
命从中国人民抗争的角度来讲,它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
可以借助形象思维以感知历史,采用启发式的提问法、 择与设计
谈话法、讲读法、
一、导入新课
播放《辛亥革命》的电影片段,请同学们仔细观看,
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二、讲授新课
1.组织学生结合教材《武昌起义》子目,试着自己
来报道一下武昌起义的有关情况。然后要求学生自学
教学过程 《中华民国建立》子目,初步掌握中华民国成立的基本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学难点
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和历史意义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新生,一方面上课状态比
较活跃,另一方面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已有了提高。但 学生学习能
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深度远远没有高中新课标那么高,所 力分析
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一定的系统性,对问题的认
识还缺乏深度。
在教学中通过再现当时的历史,创设情境,使学生 教学策略选

辛亥革命的评课稿

辛亥革命的评课稿

辛亥革命的评课稿第一篇:辛亥革命的评课稿篇一:《辛亥革命》优秀说课稿范例高中历史说课稿:《辛亥革命》优秀说课稿范例辛亥革命说课稿一.教学目标(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熟悉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记忆中华民国建立的时间,理解中华民国建立的历史意义。

2.能够结合史实从多方面论证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的引导和一定程度上的讲授;情景再现,体会当时的历史,反思历史;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论证某些历史结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革命者奋不顾身的斗争,体会他们的献身精神,并对此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课堂教学类型:综合课三.教材分析这节课的内容一向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点,它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它是前几课所讲的列强加紧侵略中国造成的影响的扩大,以及承接上节课中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一个部分。

本课不仅要完成辛亥革命背景、过程和结局的讲授,还要使学生对辛亥革命的意义和教训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评价。

n说学情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新生,高一的学生刚由初中升上来,一般都保留了初中生那种比较积极活跃的上课状态,但相对与初中生而言,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有了提高。

初中历史教学的深度远远没有高中新课标那么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一定的系统性,对问题的认识还缺乏深度。

所以,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再现当时的历史,创设情境,主要用启发式的谈话法、讨论法,分小组抢答等,配合老师的讲解来达到教学目标,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n说教法、学法一.重难点及如何突破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这节课的重点是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和历史意义。

难点是对辛亥革命成功与否的分析。

为突出这一重点,用播放一段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简单过程,特别是武昌起义的发生过程有一个感性的直观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历史。

在学生观看之前,提醒学生注意认真看,看完之后显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抢答问题,加深记忆。

辛亥革命教学点评

辛亥革命教学点评

点评《第8课辛亥革命》一、导入新课(2分钟)带领学生回忆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维新派都领导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但都失败了。

引导学生分析两次探索失败的原因,得出只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才能挽救中国。

由此引出课题《辛亥革命》。

(关于导入其实方式很多,陈老师通过复习的方式导入这样是助于学生建立历史知识的框架,找到历史发展的线索。

但是前面对于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新派的救亡图存失败学生不易理解,是前面两课的难点。

那这节课的起点就比较高,对于些前面没有理解的同学一上课就可能没信了。

复习导入新课本身没有什么不对,但我认为在复习课上我们可以用的更多些。

对于新授课我们教师考虑更多的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求知欲望。

这节课的导入我们如果从激发学生学习的角度去导入,可能效果更好些。

而陈老师的导入可以放到小结中体现效果会更好些。

)二、师生交流新课(33分钟左右)师:“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时间过的真快,转眼就是辛亥百年。

提到辛亥革命,同学就会想到一位伟人,他是?(孙中山)师:我们同学对孙中山了解多少呢?知道他哪些事迹呢?(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补充。

)师:为纪念辛亥革命,某班同学决定追寻中山先生的足迹,重走辛亥路,假如你是一名导游,请你为他们设计一条线路,并说出理由。

学生小组活动后展示各组路线,并说出理由。

教师点评哪条合理。

确定线路广东翠亨——檀香山——东京——武昌——南京。

师:下面就让我们去追寻中山先生的足迹,进行一场辛亥之旅。

【设计意图】:用“追寻中山足迹,重走辛亥路”作为本课学习主题,用几个地点将本课重要内容串联起来,并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设计辛亥之旅,避免了枯燥无味授受式教学,让学生感觉这不是上新课,而是在进行一场时光旅行,他们会对下面的学习充满期待,课堂回也会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设计重走辛亥革命道路,将这节课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设计非常新颖独特,为下面的内容做好了铺垫,也改变过去学生被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局面。

辛亥革命教学评语

辛亥革命教学评语

辛亥革命教学评语第1篇: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湖南省新化县第三中学秦爱叔一、设计理念: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管理,加强师生互动,使之形成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之能力。

另通过情境教学、角色扮演与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史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关于辛亥革命,学生在初中已经有所知晓,这对我们开展教学较为有利,只是学生对辛亥革命史实的了解一般都停留在电影电视中有关描述辛亥革命的一些认知,这属于一种感性认识。

我们要真实全面的掌握相关史实,还须进一步学习与挖掘。

三、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它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近代史进程中的里程碑。

本课在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还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2.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与影响,《临时约法》教学难点: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孙中山推举袁世凯为总统的原因。

四、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才问题,探究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与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通过学习孙中山在革命时期的思想和表现,教育学生为实现祖国腾飞大业而努力学习。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导入]:一张近代服饰、发型的图片导入。

教师阐述:从课件上这张图片,我们可看出是何政治事件造成了这种近代服饰、发型的变迁这次政治事件发生的背景当时有无具备条件2.新授(教学内容)(一)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及条件:投影:图一:中国被众多条约捆绑图。

辛亥革命作业讲评(目标、重难点)

辛亥革命作业讲评(目标、重难点)

12历实训课讲评:请准确写出《辛亥革命》教学目标、重难点
一、存在问题
1、辛亥革命的概念界定?
(参考李庆英《应对“辛亥革命”概念作科学的界定——兼谈辛亥革命“既成功了又失败了”的矛盾评价之由来》)
2、课文涉及的知识点到底有哪些?
(兴中会、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的作用和意义)
3、目标制定过多
4、能力目标与方法目标经常发生错位
5、过程与方法等同于教学方法吗?
6、一节课到底能hold住多少个重难点?
7、文字表达有待加强
8、错别字:
……
9、我们要的就是简约美
二、改进要求
1、请尝试将教学目标表述为1、
2、
3、……
2、请尝试最多定位两个重难点,并使用问题表述
3、请尝试用一条主线或一个中心设计您的教案
4、请您自查教学目标是否已一一落实到教学过程中。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评课稿
评课人:魏福庆
今天,我校历史组全体教师再次学习了高一郝有德老师的优课展示: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第二课“辛亥革命”,本课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高峰,是本专题承上启下的一节,而今年又是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属于学习热点,必须认真对待这一课。

本课重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辛亥革命中占据领导地位的表现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难点是资产阶级松软性和妥协性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和原因。

孙中山性格很坚强,思想却松软,对刚上高中的学生是难以理解的。

另外,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应该有一个整体教学观,即站在整个专题的角度来思考: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线索和规律是什么?哪些内容是重点?那些内容是难点?这一课中应该让学生学会什么?这一课侧重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让本专题的三课前后呼应?本课与太平天国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何联系和区别?郝老师宝刀未老,激情四射,给我们又一次学习机会,值得回味之处有以下几点:
第一,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启发式教学。

新课改突出、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

郝老师先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教训导入,将中国资产阶级自然而然的推上讲台,承上启下。

在讲述辛亥革命的酝酿和爆发时,又创设了民族危机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分析革命爆发的条件,又启发学生从经济、思想、组织、军事等方面去主动思考,这是“授之以渔”的教学方法,值得学习。

第二,重视学生高中历史理论的积累。

高中历史不同于初中历史,初中历史重过程、重结论,而高中历史重原因、重理论。

郝老师教学中有意渗透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观点,如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评价等知识点的分析,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第三,教师激情四射,学生朝气蓬勃。

教师能否取得工作和生活的双重胜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心中是否填塞激情,西方哲学家甚至说过“理性是激情的奴隶”。

每次听郝老师的课,我们都有同感,那就是郝老师的工作热情,这种热情可以转化为提升教学水平的驱动力,可以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使自己的工作更高效,这堂课学生的积极、主动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本课在教学中值得探讨的有以下几点:一、课件使用上要在课前到赛课室统统地超作一遍,避免出错。

二、增强吸引力。

辛亥革命有很多影视资料,在合适位置插入片段,效果更好。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若有不当之处,望见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