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统计
经济统计分析
经济统计分析经济统计分析是指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经济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通过对大量的经济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经济统计分析能够揭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特点,为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经济统计分析的意义经济统计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经济统计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包括国民经济总体规模、产业结构、经济增长速度等。
这些信息对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至关重要。
其次,经济统计分析可以揭示经济内部的运行规律,例如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利率与投资之间的关系等。
通过对这些关系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估经济政策的效果。
此外,经济统计分析还可以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帮助企业把握市场变化和发展趋势。
二、经济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经济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
首先,要进行经济统计分析,需要收集相关的经济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统计年鉴、财务报表、市场调研数据等。
其次,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包括数据的清洗、筛选和分类。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错误和偏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最后,要对整理好的数据进行分析。
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可以采用各种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从不同的角度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关系。
三、经济统计分析的应用领域经济统计分析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在宏观经济领域,经济统计分析可以帮助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评估政策的实施效果,监测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风险。
在产业经济领域,经济统计分析可以揭示不同产业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帮助企业进行市场分析和竞争战略的制定。
在金融领域,经济统计分析可以评估投资风险,研究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在国际经济领域,经济统计分析可以研究国际贸易、外汇市场、跨国公司等诸多问题,为国际经济合作提供支持。
四、经济统计分析的挑战和展望经济统计分析面临着一些挑战。
经济学中的经济统计数据解读方法
经济学中的经济统计数据解读方法经济统计数据在经济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是我们了解经济发展状况、分析经济问题、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
然而,统计数据本身并不是直接的经济现象,而是经济现象的抽象和总结。
因此,正确解读经济统计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经济统计数据解读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统计数据的来源和收集方法。
经济统计数据通常来自于政府机构、行业协会、企业调查等渠道,通过问卷调查、抽样调查、实地调查等方式收集。
了解数据的来源和收集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数据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其次,我们需要注意数据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经济统计数据通常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和地理范围进行统计的。
例如,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按年度统计的,而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指标通常是按季度或月度统计的。
了解数据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的背景和含义。
第三,我们需要关注数据的变动趋势和周期性。
经济统计数据往往呈现出一定的变动趋势和周期性。
例如,GDP的增长率通常呈现出周期性波动,就业率和失业率也存在一定的变动趋势。
通过分析数据的变动趋势和周期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的发展状况和走势。
第四,我们需要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对比。
经济统计数据的意义通常是相对的,需要通过与其他数据进行比较和对比来进行解读。
例如,我们可以将某一经济指标与历史数据进行比较,或者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数据进行对比,以便更好地评估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差异。
第五,我们需要注意数据的限制和局限性。
经济统计数据往往只能提供一部分经济现象的信息,而无法全面反映经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例如,GDP无法完全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福祉,失业率也无法全面反映就业问题的复杂性。
因此,在解读经济统计数据时,我们需要注意数据的局限性,并结合其他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最后,我们需要关注数据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经济统计数据的可信度和可靠性对于解读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关注数据的来源机构和调查方法,评估数据的抽样误差和调查偏差,并尽可能获取多个数据源进行比较和验证。
国民经济统计学公式整理
国民经济统计学公式整理国民经济统计学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国民经济活动的数据,以了解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和趋势的一门学科。
在国民经济统计学中,有一些常见的公式被广泛使用,用于计算和分析国民经济的各个指标。
以下是国民经济统计学中常见的公式整理。
1.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公式:GDP=C+I+G+(X-M)其中,C表示消费支出,I表示投资,G表示政府支出,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
这个公式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2.消费支出的计算公式:C=Cc+Cw其中,Cc表示个人消费支出,Cw表示政府消费支出。
个人消费支出包括耐用品、非耐用品和服务的消费。
3.投资的计算公式:I=Ic+Ig其中,Ic表示私人投资,Ig表示政府投资。
私人投资包括企业购置固定资产和库存投资。
4.政府支出的计算公式:G=Gn+Gt其中,Gn表示政府购买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Gt表示政府支付的转移支付。
5.净出口的计算公式:(X-M)=X-IM其中,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IM表示进口的总值。
净出口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差额。
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公式:人均GDP=GDP/人口人均GDP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每个人的平均经济产出。
7.增长率的计算公式:增长率=(最终值-初始值)/初始值×100%增长率反映了一些指标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速度。
8.平均增长率的计算公式:平均增长率=(终值/初始值)^(1/年数)-1×100%平均增长率反映了一些指标在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增长速度。
9.经济增长率与一些变量的关系计算公式:ΔY/Y=α×ΔK/Y+β×ΔL/Y+γ×ΔH/Y这个公式反映了国民收入的增长与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
10.国际收支平衡的计算公式:CA=X-M+NX其中,CA表示当前账户余额,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NX表示净出口。
经济统计数据分析
经济统计数据分析经济统计数据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研究方法,通过对各种经济指标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揭示经济发展的趋势、规律和问题。
本文将从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数据的可靠性以及数据分析的局限性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加深对经济统计数据分析的理解。
一、数据收集经济统计数据的收集是经济统计工作的基础,也是进行数据分析的前提。
数据的收集涵盖了多个层面,包括国家层面、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等。
国家层面的数据可以通过国家统计局等机构进行收集,行业层面的数据可以通过相关行业协会、商业数据库等途径获取,企业层面的数据则需要通过企业自身的统计报表和财务报表等进行收集。
在进行数据收集时,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确保数据的来源可靠,以免对后续的数据分析造成不良影响。
同时,还需要关注数据的时效性,及时更新数据以保持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二、数据整理和分析方法数据整理是对所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分类、整合和汇总的过程。
整理后的数据应该能够清晰地反映经济现象和情况,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
数据整理的方法主要包括筛选、分类、计算和统计等。
数据分析是根据整理后的数据进行深入研究和推论的过程。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
描述性统计可以通过统计指标如平均值、标准差、比例等,对数据进行汇总和描述。
回归分析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时间序列分析可以通过对时间维度的数据进行分析,揭示数据的周期性和趋势性。
三、数据的可靠性数据的可靠性是进行数据分析时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数据的可靠性可以从数据来源、数据采集方法、数据样本数量和数据的一致性等方面进行评估。
首先,数据的来源应该是可靠的机构或渠道,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其次,数据采集方法应当合理,排除人为因素对数据的干扰。
此外,数据样本的数量也会影响到数据的可靠性,样本量较小会导致抽样误差。
最后,数据的一致性指的是同一数据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和不同渠道采集的一致性。
宏观经济中的经济统计与数据分析
宏观经济中的经济统计与数据分析宏观经济的研究和决策往往依赖于经济统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经济统计是指对经济活动进行量化和描述的过程,而数据分析则是对这些统计数据进行解读和利用,以推断和预测经济现象。
本文将重点介绍宏观经济中的经济统计与数据分析的重要性,方法和应用。
一、经济统计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作用经济统计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数据来源。
它通过对人口、就业、物价、国内生产总值(GDP)等宏观经济指标的测算和统计,为研究宏观经济现象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宏观经济研究所依赖的各种经验事实和经验观察都源于经济统计数据的丰富积累。
经济统计数据不仅仅是对经济现象的客观记录,更重要的是它们蕴含的信息和洞察力。
通过对经济统计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揭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理解经济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二、宏观经济中的常用数据分析方法宏观经济中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和横截面分析等。
1. 描述统计分析描述统计分析是对经济统计数据进行描述和总结的方法。
它通过计算和描述经济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等统计量,展示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一个国家的GDP平均增长率来评估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分析其背后的因素和趋势。
2. 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是对经济统计数据在时间上的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的方法。
它利用历史数据的变化规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未来的经济现象。
例如,通过对股票价格时间序列的分析,我们可以预测未来的股市走势,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3. 横截面分析横截面分析是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等经济单元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的方法。
它通过对样本数据的横截面特征进行统计,揭示不同经济单元之间的差异和共性。
例如,通过对不同国家的消费水平和收入分布的横截面比较,我们可以评估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三、经济统计与数据分析在政策决策中的应用经济统计与数据分析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评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经济统计与数据分析
经济统计与数据分析经济统计与数据分析是现代经济学领域一项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它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经济数据,为经济学家、决策者和研究人员提供有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关键信息。
本文将介绍经济统计与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以及重要性。
一、基本概念经济统计是指对各种与经济活动相关的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统计的过程。
它包括宏观经济统计和微观经济统计两个层面。
宏观经济统计是对整个经济系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国民生产总值(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
微观经济统计则是对个体或企业的经济活动数据进行分析,如个人收入、企业销售额等。
数据分析是指对经济统计数据进行处理、解读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使用统计学和数学的方法,经济学家和研究人员可以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规律,并对经济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经济的发展趋势、评估政策效果以及预测未来的经济走势。
二、应用领域经济统计与数据分析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研究、政府决策和企业经营等领域。
在经济学研究中,经济统计与数据分析被用来验证和推翻经济理论、揭示经济现象和问题,并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经济学家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和现实数据的分析,研究经济周期、资本市场、劳动市场等方面的问题。
在政府决策中,经济统计与数据分析被用来评估政策效果、指导政策制定以及监测经济变化。
政府可以通过对经济数据的监测和分析,及时调整政策,应对经济风险和挑战。
在企业经营中,经济统计与数据分析被用来分析市场情况、评估竞争对手、制定营销策略等。
通过对消费者行为、销售数据和供应链数据的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三、重要性经济统计与数据分析在经济学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经济统计与数据分析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和工具。
经济学家需要通过对大量的经济数据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验证和发展经济理论,解答各种经济问题。
其次,经济统计与数据分析对政府决策至关重要。
国民经济统计的常用指标
国民经济统计的常用指标国民经济统计是指通过统计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来评估和分析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变化趋势的一系列统计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了解经济的结构、增长率、质量和效益等重要信息。
下面是国民经济统计的常用指标: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活动中创造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GDP是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最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
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国内生产总值除以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个人的收入。
人均GDP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经济水平,是国际上比较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三、劳动力参与率(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劳动力参与率是指劳动力人口(指年龄在15岁及以上的人口)中参与经济活动的人的比例。
劳动力参与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利用率和就业水平,是衡量劳动力市场供给的重要指标。
四、就业率(Employment rate)就业率是指在劳动力中就业的人数与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就业率可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就业水平的高低,对于评估劳动力市场需求和政府政策的有效性有重要意义。
五、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正在寻找工作但暂时无法找到的人口所占的比例。
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的关键指标,它反映了经济的繁荣程度和就业机会的稳定性。
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衡量一定时期内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动情况的指标。
CPI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它对于货币政策制定和经济运行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七、工业增加值(Industrial added value)工业增加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工业部门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的总增加值。
对经济统计学的认知
对经济统计学的认知经济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经济现象的科学,它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统计数据,来揭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特征。
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国民经济核算、价格指数、就业和收入等方面的数据。
经济统计学的核心是数据。
在经济统计学中,数据是最基本的元素。
只有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才能够揭示经济现象的真相。
因此,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工作必须建立在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之上。
经济统计学的数据来源非常广泛。
在现代社会中,各种经济数据都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收集,如政府部门、企业、调查机构等。
不同的数据来源和收集方法,可能会对统计数据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经济统计学研究时,必须对数据的来源和收集方法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评估。
第三,经济统计学的数据分析方法也非常重要。
经济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和时间序列分析等。
在实际研究中,经济学家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
同时,在数据分析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和可解释性,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四,经济统计学的研究成果对经济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
经济统计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经济现象,预测市场走势,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
因此,经济统计学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经济统计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经济统计学面临着数据质量、数据可靠性和数据保密等方面的挑战。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统计学也需要不断更新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经济统计学是一门重要的经济学科,它通过对经济现象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揭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特征。
经济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对经济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需要面对不断变化的挑战。
经济统计与数据解读
经济统计与数据解读在现代社会,经济统计和数据解读是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经济的发展状况、预测未来趋势以及制定相应的政策。
本文将对经济统计与数据解读的重要性、方法和应用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
一、经济统计的重要性经济统计是指对经济进行测量、计量、收集和整理的过程,通过各种统计指标和数据,揭示经济中的特征与规律。
它在经济决策、管理和研究领域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经济统计可以提供全面准确的经济数据,反映经济的实际运行状况。
比如国内生产总值(GDP)可以测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增长率可以反映经济的变化趋势。
这些数据对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企业规划生产经营以及市场分析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其次,经济统计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经济的结构和特征。
通过对各行业、地区、部门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经济结构中的问题和矛盾,并对其进行调整和改进。
比如通过分析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率和劳动力参与率,可以了解就业结构和就业问题,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
最后,经济统计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数据支持,促进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经济统计为经济学家提供了大量的实证数据,可以用于验证和修正经济学理论,推动经济学学科的发展。
二、数据解读的方法数据解读是针对经济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以获取有关经济运行状况和趋势的信息。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数据解读方法。
首先是趋势分析。
趋势分析可以通过对时间序列数据的变化进行观察和研究,判断经济指标的发展趋势。
例如,通过对多年的GDP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判断一个国家经济的增长趋势是向上还是向下,是否存在周期性波动等。
其次是比较分析。
比较分析是通过对不同经济指标之间的比例、差距进行比较,找出经济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例如,在分析国际贸易数据时,可以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进出口额,判断其外贸竞争力。
另外还有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可以通过统计方法来探究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三、经济统计与数据解读的应用经济统计和数据解读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经济统计现状分析
经济统计现状分析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经济统计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经济活动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经济统计可以为政府、企业和普通公众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和经济分析工具。
本文将对当前中国经济统计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中国经济统计的当前形势1. 宏观经济数据准确性有待提高目前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由国家统计局及其下属机构负责编制和发布,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物价指数、就业状况等。
然而,最近几年来,国内外媒体、专家和普通民众对中国官方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的真实性产生了质疑,尤其是在GDP统计方面。
有些人认为,一些政府机构可能为了满足某些政绩考核指标而操纵数据。
因此,政府需要更好地加强数据的质量控制,公开数据的编制方法和过程,提高数据公开的透明度,以便更好地满足公众的需求。
2. 经济小区划单位尚需完善在中国的经济统计中,经济单位通常按照区域划分为省、市、县、乡等级别。
由于中国的全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这种划分方式并不能有效地反映出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
研究人员已经提出了一些更为细致的经济小区划单位,如按照区域环境、产业结构等划分,以更好地反映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然而,这些新的经济小区划单位还需要更为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和改进。
3. 公共数据共享机制亟需开展在中国的经济统计中,许多机构和部门都在独自开展数据收集和编制工作,数据互相之间缺少有效的共享渠道。
这种数据碎片化现象不仅浪费了资源和精力,而且降低了数据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因此,政府需要促进公共数据共享的机制,以更好地整合和沟通数据,提高数据的利用价值。
二、当前中国经济统计的主要挑战1. 人力资源缺乏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加,经济统计机构需要更多的人员来处理和增加其他经济数据来源。
然而,目前许多机构的人员配备严重不足,面临着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不够等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培训和招聘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进入这个领域,提高人员的能力,并确保数据收集和编制工作的质量。
经济数据统计与分析
经济数据统计与分析经济数据统计与分析在现代经济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收集和整理各种经济指标数据,人们可以深入了解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为政府制定政策、企业决策以及投资者进行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经济数据统计与分析的重要性、常见的统计方法和数据来源,以及如何正确分析和解读经济数据。
一、经济数据统计的重要性1. 提供客观的经济现状经济数据统计可以提供客观的经济现状,反映国民经济的总体情况和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
例如,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指标能够揭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整体状况,让人们了解经济是否处于增长、下滑或衰退的阶段。
2. 指导经济政策的制定统计和分析的经济数据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政府可以通过监测通货膨胀率、财政收支情况、外汇储备等数据,判断宏观经济形势,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以稳定经济增长、控制通胀、促进就业等。
3. 支持企业决策企业在制定战略和决策时,需要借助经济数据统计和分析来预测市场走势、评估行业前景、分析竞争对手情况等。
企业可以通过了解相关经济指标如利润、销售额、市场份额等数据,制定营销策略、确定产品定价和市场定位等,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持。
二、常见的统计方法和数据来源1. 定量统计方法定量统计方法是最常用的统计方法之一,它将经济现象转化为数值,并通过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常见的定量统计方法包括:- 描述统计:对数据进行整理、总结、分布等统计,如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 相关性分析:研究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如相关系数、回归分析等;- 时间序列分析: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季节性分析等。
2. 定性统计方法定性统计方法主要用于分析主观感受或描述性数据,不依赖于具体的数值。
常见的定性统计方法包括:- SWOT分析: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评估;- PESTEL分析:对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法律等因素进行评估;- Porter's五力分析:评估市场竞争力量,包括竞争对手、潜在竞争者、替代品、供应商和消费者等因素。
经济学的经济统计和数据分析
经济学的经济统计和数据分析经济学是研究社会财富生产、分配和使用的一门学科。
为了对经济现象进行研究,经济学家需要使用经济统计和数据分析等方法。
经济统计是经济学研究中的基础工具,它能够帮助经济学家更加清晰地认识和描述经济现象。
数据分析则能够帮助经济学家更好地理解经济问题的本质,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经济统计经济统计是指收集、分类、处理和分析各种经济数据的过程。
经济数据可能来自于国家统计机构、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其他渠道。
经济统计的目的是获得有关经济现象的信息,用以支持经济研究和政策制定。
1.1 常用的经济统计指标在经济统计中,常用的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收入、物价指数、就业率、失业率、出口额、进口额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生活水平和国际贸易情况。
其中,GDP是经济统计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它被广泛用于国民经济核算和国际比较。
1.2 经济统计方法经济统计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和数据挖掘等。
问卷调查适用于涉及个人的一些经济行为和态度,如消费意愿、收入来源等。
抽样调查适用于获取大规模、多样化的数据,如人口普查和社会调查。
统计报表则是企业和机构向国家统计机构提供的各种数据报告。
数据挖掘可以帮助寻找大量的数据之间的模式和关系,用以分析统计规律。
1.3 经济统计的局限性尽管经济统计在经济研究和政策制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它也有一些局限性。
比如,估算GDP等指标时,容易出现数据缺失和统计不准确的问题。
此外,也会存在因为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统计方法不同而导致无法进行精确比较的问题。
因此,在使用经济统计数据时需要谨慎。
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经济学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以了解经济现象的方法。
数据分析可以通过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面板数据分析等方法,来寻找经济现象中的模式和规律。
2.1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一种可以预测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经济学家可以使用回归分析来研究一项经济活动对另一项活动的影响。
经济统计学的应用领域
经济统计学的应用领域经济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的科学,它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经济数据,揭示经济规律和趋势,为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经济统计学的应用领域广泛,涵盖了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就业、物价、财政、金融等多个方面。
首先,经济统计学在经济发展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对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收入、消费水平等指标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
这些数据不仅可以帮助政府制定经济政策,还可以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决策参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经济统计学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不同产业的产值、就业人数、投资规模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了解各个产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依据。
同时,经济统计学还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优化产品结构和市场布局,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再次,经济统计学在就业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就业人口、就业率、失业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了解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和结构特点。
这些数据不仅可以为政府制定就业政策提供参考,还可以为求职者提供就业方向和就业机会的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此外,经济统计学在物价调控和通货膨胀预测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对物价指数、消费价格指数等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了解物价的变动情况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政府制定货币政策和物价调控政策,维护物价的稳定,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
最后,经济统计学在财政和金融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对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赤字等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了解财政的收支状况和财政政策的效果。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政府制定财政预算和财政政策,保持财政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经济统计学还可以帮助金融机构了解金融市场的运行情况和风险状况,为金融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经济统计学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就业、物价、财政、金融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经济统计学中的经济增长测算方法
经济统计学中的经济增长测算方法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经济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
经济统计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的经济增长测算方法,用于分析和评估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一些常用的经济增长测算方法。
一、国民生产总值(GDP)法国民生产总值是经济增长测算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GDP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根据GDP的测算方法不同,可分为产出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产出法是通过统计各个产业部门的产出值来计算GDP。
它将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纳入考虑,能够显示出各个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支出法是通过统计各个部门的最终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值来计算GDP。
它能够反映出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收入法是通过统计各个部门的劳动报酬、利润、利息和租金等收入来计算GDP。
它能够反映出不同要素的收入分配情况。
二、劳动生产率法劳动生产率是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
它表示单位劳动投入所能创造的产出量。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通常意味着劳动效率的提高,能够推动经济增长。
测算劳动生产率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总产出除以总劳动投入、单位产出除以单位劳动投入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计算资本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经济增长的质量。
三、人均收入法人均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收入除以总人口得到的平均值。
人均收入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的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
人均收入的增长通常意味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测算人均收入可以采用GDP除以总人口的方法。
此外,还可以通过计算可支配收入、储蓄率和消费水平等指标来评估人民的经济状况。
四、经济增长率法经济增长率是衡量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
它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GDP的增长速度。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快慢。
测算经济增长率可以通过计算GDP的年度增长率来实现。
此外,还可以通过计算人均GDP的年度增长率、工业增加值的年度增长率和农业增加值的年度增长率等指标来评估经济增长的结构和质量。
国民经济统计的概念及内容
国民经济统计的概念及内容国民经济统计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统计和分析的过程。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国民经济统计的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口、就业、物价水平、投资、消费、贸易等等。
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统计的核心指标之一,它衡量了一个国家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GDP的增长反映了国家经济的增长速度和经济活力。
人口统计是另一个重要的内容,它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变动、人口结构等方面的信息。
人口统计对于制定人口政策、规划社会福利以及其他政府决策具有重要作用。
就业统计是衡量一个国家劳动力市场情况的重要指标。
它反映了就业人口的数量、就业率以及失业率等信息。
就业统计可以帮助政府了解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制定就业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物价统计是测量物价变动的重要内容。
物价统计包括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等指标,用于监测价格水平的变化,指导货币政策和价格调控。
投资统计和消费统计是评估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
投资统计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等信息,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投资活动水平。
消费统计则反映了居民个人和家庭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水平,对评估市场需求和个人消费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贸易统计涉及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的数据,反映了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和贸易活动。
综上所述,国民经济统计的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整个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统计和分析,政府和决策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分析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分析国民经济统计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国民经济统计指标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趋势,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和。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经济增长的速度以及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
通过对GDP的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结构调整的情况。
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GDP除以总人口后所得到的平均值。
人均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平均财富水平。
通过对人均GDP的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
三、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消费的总支出。
消费结构是指消费支出在不同领域或行业的分配情况。
通过对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用于购置或增加固定资产的总投资额。
固定资产投资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投资活动的重要指标,反映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动力。
通过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投资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五、就业与失业率就业是指就业人口在一定时期内实际从事劳动工作的人数。
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就业与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市场情况的重要指标,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就业状况和劳动力资源利用情况。
通过对就业与失业率的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就业形势和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情况。
六、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外部世界进行经济交流时的收入和支出。
国际收支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经济活动情况的重要指标,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和对外开放程度。
经济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解析
经济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解析经济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经济现象的科学,它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经济数据,为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经济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两个方面进行解析。
一、经济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经济统计学是一门关于经济现象的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贸易等。
经济统计学的基本任务是收集、整理和分析经济数据,以揭示经济现象的规律和特点。
经济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经济数据、经济指标和经济统计方法。
1. 经济数据:经济数据是描述和反映经济现象的数字化信息。
它包括宏观经济数据和微观经济数据。
宏观经济数据反映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状况,如国内生产总值(GDP)、物价指数等;微观经济数据则反映个体经济主体的状况,如企业的销售额、就业人数等。
2. 经济指标:经济指标是通过对经济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得到的量化指标。
它可以用来衡量和评估经济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常见的经济指标有增长率、通胀率、失业率等。
经济指标的选择和计算方法对于准确反映经济现象至关重要。
3. 经济统计方法:经济统计方法是指用于收集、整理和分析经济数据的方法和技术。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抽样调查、数据处理和分析、统计推断等。
经济统计方法的正确应用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更好地揭示经济现象的本质。
二、经济统计学的原理经济统计学的原理是指在研究经济现象时所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
1. 客观性原则:经济统计学追求客观、真实和客观的经济数据。
在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中,应遵循客观性原则,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统计规律性原则:经济统计学研究的目的是揭示经济现象的规律和特点。
通过对大量的经济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发现经济现象的一些普遍规律和趋势,为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综合性原则:经济统计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研究。
在实际应用中,经济统计学需要结合经济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以实现对经济现象的全面分析和解释。
经济统计学中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经济统计学中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在经济统计学中,常用指标是对经济现象进行测量和分析的重要工具。
这些指标反映了经济的发展状况、结构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决策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文将介绍几个经济统计学中常用的指标,分析它们的计算方法和意义。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的主要指标。
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该国或地区创造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GDP的计算方法可以采用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GDP的增长率反映了经济的增长速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二、人均GDP人均GDP是将国内生产总值按照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数进行平均后得到的指标。
它反映了国民经济平均水平的大小。
人均GDP的增长率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可以用来评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消费水平指数消费水平指数是衡量消费水平变动的指标。
它通过比较不同时期或不同地区的消费支出,反映了消费水平的变化情况。
消费水平指数可以分为整体消费水平指数和细分消费水平指数,前者反映全体居民的消费水平,后者反映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水平。
四、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是衡量物价水平变动的指标。
它表示一定时期内物价总水平上涨的百分比。
通货膨胀率的计算方法可以采用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或生产者物价指数(PPI)。
通货膨胀率对于货币政策制定和经济调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五、失业率失业率是衡量劳动力市场状况的指标。
它表示劳动力中未能得到就业的人口所占的比例。
失业率的计算方法可以采用劳动力调查或社保数据统计。
失业率的高低反映了就业市场的紧张程度和就业机会的情况,对于制定就业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六、贸易顺差/逆差贸易顺差/逆差是衡量国际贸易收支状况的指标。
它表示一国在国际贸易中出口额与进口额之间的差额。
贸易顺差表示出口大于进口,逆差表示进口大于出口。
贸易顺差/逆差的大小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统计指标及其计算
经济统计指标及其计算经济统计指标是用来衡量和评估经济发展、经济状况以及经济政策效果的量化指标。
它们对于了解经济运行情况、制定政策和进行决策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经济统计指标,并讨论它们的计算方法。
一、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指标。
它代表了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活动的总价值。
GDP的计算可以采用三种方法: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其中产出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它将各产业部门的产出相加来计算GDP。
通过统计各个行业的产值,再计算其附加值,就可以得到GDP的数值。
二、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是衡量一定时期内一篮子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变动情况的指标。
CPI的计算方法是通过对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进行调查,并将其与基准年份的价格进行比较。
CPI的计算可以帮助人们了解通货膨胀情况,从而制定货币政策和价格调控政策。
三、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是衡量一定时期内生产领域价格变动的指标。
PPI的计算方法是通过对各个产业部门的生产成本和价格进行统计,然后与基准年份的价格进行比较。
PPI的计算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生产领域的价格趋势,从而指导产业政策和价格决策。
四、劳动力参与率(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一定人口范围内就业人口比例的指标。
它的计算方法是将就业人口和劳动力人口的比例进行计算。
劳动力参与率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就业情况和劳动力市场的活跃程度,从而指导就业政策和人力资源管理。
五、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失业率是衡量一定范围内失业人口比例的指标。
它的计算方法是将失业人数除以劳动力人口总数,并乘以100%。
失业率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失业情况和就业市场的状况,为制定就业政策提供依据。
经济学中的经济统计与数据分析
经济学中的经济统计与数据分析经济统计与数据分析是经济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它们以客观、科学的方式提供了对经济现象的量化分析和理解。
经济学家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大量的经济数据,能够揭示经济活动的规律和趋势,在决策制定、政策评估、经济研究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一、经济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经济统计是对经济活动进行测量和描述的过程。
它通过收集和整理社会经济数据,提供了对经济系统运行状况的客观认识。
经济统计能够帮助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识别和解决问题,衡量经济发展的效果,评估政策的成效,指导经济决策和管理。
经济统计包括宏观经济统计和微观经济统计两个层面。
宏观经济统计关注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情况,包括国民经济总量、收入分配、就业情况等指标。
微观经济统计则关注企业、家庭和个人等微观主体的经济活动,包括价格指数、企业生产数据、个人消费情况等数据。
二、经济数据的来源和类型经济数据可以从多个渠道获得,包括政府部门、统计机构、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
这些数据涵盖了各个领域和行业的情况,形成了庞大的数据库。
根据所涉及的内容和对象,经济数据可分为产出数据、就业数据、贸易数据、物价数据、金融数据等。
产出数据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各类产业的生产指标;就业数据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情况,包括就业率、失业率等;贸易数据则涵盖了进出口情况、贸易平衡等;物价数据主要包括价格指数、通胀率等;金融数据包括货币供应量、利率、股票市场指数等。
三、经济数据的分析方法经济数据的分析是经济统计与数据分析的核心环节。
经济学家和研究人员通过运用统计学方法、计量经济学技术和其他分析工具,对经济数据进行解读和推断,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
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种。
描述统计主要通过构建统计指标和图表,对数据的基本特征进行测度和呈现。
推断统计则根据抽样理论和概率模型,利用样本数据对总体数据进行推断和预测。
计量经济学技术则主要用于建立经济模型和检验假设,通过实证分析对经济理论进行验证和修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其做描述统计分析步骤及结果如下:
步 骤
将 30 个销售额的数据输入到 Excel 工作表中,然 后按下列步骤操作: 第1步:选择“工具”下拉菜单 第2步:选择“数据分析”选项 第 3步:在分析工具中选择“描述统计”,然后 选择“确定” 第4步:当对话框出现时 在“输入区域”方框内键入数据区域 在“输出选项”中选择输出区域 选择“汇总统计” 选择“确定”
温度 / 0C 6 降雨量/mm 25 产量/kg/hm2 2250
8
10 13
40
58 68
3450
4500 5750
14
16 21
110
98 120
5800
7500 8250
图表标题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良好 菜肴价格 10-19美元 菜肴价格 30-39美元 好 菜肴价格 20-29美元 菜肴价格 40-49美元 优秀
统计图表
10
2.5 数据可视化
2.5.1 创建高效图形
表2-15 不同区域的计划销量和实际销量
销售区域 计划销量(1000美元) 实际销量(1000美元) 东北地区 540 447 西北地区 420 447 东南地区 575 556 西南地区 360 341
2.4.2 对比条形图和分段条形图
表2-14 每一价格区间下质量等级的列百分比 菜肴价格 质量等级 10-19美元 20-29美元 30-39美元 40-49美元 良好 53. 8 33. 9 2. 6 0 好 43. 6 54. 2 60. 5 21. 4 优秀 2. 6 11. 9 36. 9 78. 6 总计 100 100 100 100
时间序列数据—线图
(line plot)
1. 2. 3. 3. 表示时间序列数据趋势的图形 时间一般绘在横轴,数据绘在纵轴 图形的长宽比例大致为10 : 7 一般情况下,纵轴数据下端应从“0”开始 ,以便于比较。数据与“0”之间的间距过 大时,可以采取折断的符号将纵轴折断
时间序列数据—线图
(例题分析)
分类数据整理—频数分布表 (例题分析)
【例】一家市场调查公司 为研究不同品牌饮料的市 场占有率,对随机抽取的 一家超市进行了调查。调 查 员 在 某 天 对 50 名 顾 客 购买饮料的品牌进行了记 录,如果一个顾客购买某 一品牌的饮料,就将这一 饮料的品牌名字记录一次 。右边就是记录的原始数 据
农村居民(元)
708.6 784.0 921.6 1221.0 1577.7 1926.1 2091.1 2162.0 2210.3 2253.4 2366.4 2475.6 2622.2
¥
$
人均收入
10000 2000 4000 6000 8000 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例】我国 1991~2003 年城乡居民家 庭的人均收入 数据如表。试 绘制线图
1991~2003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
年份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城镇居民(元)
1700.6 2026.6 2577.4 3496.2 4283.0 4838.9 5160.3 5425.1 5854.0 6280.0 6859.0 7702.8 8472.2
首先找出一组数据的 5 个特征值,即最大值、最小 值、中位数 Me和两个四分位数 (下四分位数 QL和上 四分位数QU) 连接两个四分位数画出箱子,再将两个极值点与箱 子相连接
该箱线图也称为Median/Quart./Range箱线图
未分组数据—多批数据箱线图 (例题分析)
【例】 从某大 学经济管理专 业二年级学生 中随机抽取 11 人,对8门主 要课程的考试 成绩进行调查 ,所得结果如 表。试绘制各 科考试成绩的 批比较箱线图 ,并分析各科 考试成绩的分 布特征
日销售额(万元) Excel输出结果: 平均 标准误差 中位数 众数 标准差 274.1 3.865958 272.5 #N/A 21.17472
方差
峰度 偏度 区域(极差) 最小值 最大值 求和 观测数
448.369
-0.21192 0.195087 86 236 322 8223 30
置信度(95.0%)
76 65 93 74 68 70 55 85
(例题分析—Median/Quart./Range)
105 95 85 75 65 55
未分组数据—多批数据箱线图
计算机应用基础
西方经济学
市场营销学
基础会计学
经济数学
财务管理
统计学
英语
45
Min-Max 25%-75% Median v alue
8门课程考试成绩的Median/Quart./Range箱线图
第1步:在Excel工作表中建立数据清单 第2步:选中数据清单中的任意单元格,并选择【数据】菜单 中的【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 第3步:确定数据源区域 第4步:在【向导—3步骤之3】中选择数据透视表的输出位置 。然后选择【布局】 第5步:在【向导—布局】对话框中,依次将”分类变量“拖 至 左边的“行”区域,上边的“列”区域,将需要汇总 的“变 量” 拖至“数据区域” 第6步:然后单击【确定】,自动返回【向导—3步骤之3】对 话框。然后单击【完成】,即可输出数据透视表
绿色
健康饮品
用Excel制作频数分布表
分类数据的图示—条形图
(bar Chart)
1. 用宽度相同的条形的高度或长短来表示 各类别数据的图形 2. 有单式条形图、复式条形图等形式 3. 主要用于反映分类数据的频数分布 4. 绘制时,各类别可以放在纵轴,称为条 形图,也可以放在横轴,称为柱形图 (column chart)
11名学生各科的考试成绩数据 课程名称 1 英语 经济数学 西方经济学 市场营销学 财务管理 基础会计学 统计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
学生编号 2 90 95 81 87 75 73 91 78 3 97 51 76 85 70 92 68 81 4 71 74 88 69 84 65 73 95 5 70 78 66 90 73 78 84 70 6 93 63 79 80 60 87 81 67 7 86 91 83 77 76 90 70 82 8 83 82 92 84 81 70 69 72 9 78 75 78 91 88 66 94 80 10 85 71 86 74 68 79 62 81 11 81 55 78 70 75 68 71 77
直方图可观察一组数据的分布状况,但没有给出具体 的数值 茎叶图既能给出数据的分布状况,又能给出每一个原 始数值,保留了原始数据的信息 直方图适用于大批量数据,茎叶图适用于小批量数据
未分组数据—茎叶图
(例题分析)
某电脑公司销售量分布的茎叶图
未分组数据—箱线图
(box plot)
1. 用于显示未分组的原始数据的分布 2. 由一组数据的5个特征值绘制而成,它由一个箱 子和两条线段组成 3. 绘制方法
对比条形图:是将多个条形图显示在同一个图形上。
分段条形图:每一个条形都被分割为不同颜色的几个矩 形子段,不同颜色的矩形子段表示不同组的相对频数, 在某种程度上与饼图相似。
统计图表
9
90 80 70
图2-9 质量和菜肴价格数据的对比条形图
60
50 40 30 20 10 0 10-19美元 20-29美元 良好 好 30-39美元 优秀 40-49美元
频数分布表的编制
(例题分析)
【例】某电 脑 公 司 2005 年前四个月 各天的销售 量数据(单位 :台)。试对 数据进行分 组
等距分组表
(上下组限间断)
未分组数据—茎叶图
(stem-and-leaf display)
1. 用于显示未分组的原始数据的分布 2. 由“茎”和“叶”两部分构成,其图形是由数字 组成的 3. 以该组数据的高位数值作树茎,低位数字作树叶 4. 树叶上只保留最后一位数字 6. 茎叶图类似于横置的直方图,但又有区别
统计图表
12
组距分组
(步骤)
1. 确定组数:组数的确定应以能够显示数 据的分布特征和规律为目的。在实际分 组时,组数一般为5K 15
2. 确定组距:组距 (Class Width) 是一个组的 上限与下限之差,可根据全部数据的最大 值和最小值及所分的组数来确定,即 组距=( 最大值 - 最小值)÷ 组数 3. 统计出各组的频数并整理成频数分布表
统计图表 11
图表标题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200 100 1000
图表标题
0
东北地区 西北地区 东南地区 西南地区 800 计划销量(1000美元) 实际销量(1000美元) 600
400
200
0 东北地区 西北地区 东南地区 西南地区 计划销量(1000美元) 实际销量(1000美元)
用Excel作描述统计分析例
【例】已知某大型商场9月场的日销售额资料49 252 257 258 261 263 267 268 269 271 272 273 274 276 280 281 284 291 292 295 297 301 310 322
7.906772
数据透视表
(pivot table )
1. 可以从复杂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2. 可以对数据表的重要信息按使用者的习惯 或分析要求进行汇总和作图 3. 形成一个符合需要的交叉表(列联表) 4. 在利用数据透视表时,数据源表中的首行 必须有列标题
数据透视表
(用Excel创建数据透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