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白色污染教学设计和分析

可怕的白色污染教学设计和分析
可怕的白色污染教学设计和分析

《可怕的白色污染》教学设计和分析

一、学习内容概述本节课是一堂数学活动课,主要通过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求平均数,让学生对环境问题进行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通过上网搜索等方式,了解有关白色污染

的信息。

进一步掌握和巩固简单的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能力目标学生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

并通过网络环境下的活动,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

情感目标学生在具体的数字中,强烈感受到白色污染的现状和危害性, 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运用特殊的信息技术手段,如论坛等,个性得到彰显。

三、教学对象分析进行本次活动,学生要有三储备。

第一要有一定的电脑操作水平,包括网页的浏览、信息的搜索、文字的输入以及表格的使用等等。

第二要有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心理准备和习惯上的转变。

第三要基于前期的环保实践活动。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对统计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

难点真正激发学生从内心深层产生真实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环境分析这是一间多媒体网络教室,学生人手一机,通过10

光纤接入无锡城域教育网,所有计算机都能便捷访问互联网;并配有苏亚星电子教室软件,具有屏幕转播、屏幕转播、屏幕监看等功能,能有效地实现人机交互。

六、教学媒体设计自制网站,在学校服务器上发布,网站设有梅荆一隅、现状对对

碰、信息广场、纵横天地、自由论坛、白色污染链接六个栏目。

在梅荆一隅放置一段录像,学生可以通过录像了解小区的环境现状。

在现状对对碰里,学生可以将课前调查统计到的数据提交到网站数据库里,信息广场则汇集了各种学生所需信息。

纵横天地提供了一个计算器和一块可供学生自由输入算式的空白区域。

学生所有的感想和倡议可以进入自由论坛和同学一块儿交流。

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播放梅荆花苑图片同学们,你们看,

这是梅荆花苑!多气派的大门啊!继续播放这些小树长大后一定绿树成荫。

你们说,小区的环境美吗?但是??…学生进入梅荆一隅观看居民破坏环境,随处乱扔垃圾的录像。

在这里,两组充满对比色彩的梅荆花苑画面,对学生造成的是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2、1这样的现象你在生活中见过吗?2 你们对这些现象有什么感受呢?你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贴在上,和同学们一起来交流!让学生去寻找、回忆自己在生活中见到过的类似现象。

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从课堂拉回到广阔而真实的现实生活中,并调

动各种感觉器官产生对环境污染的厌恶之情。

给了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

3、环境污染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其中白色污染尤为突出,今天就

让我们把视线聚焦到白色污染上来!二、了解白色污染1、为什么白色污

染是环境污染中最严重的呢?你们了解白色污染吗?咱们现在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获取这方面的信息呢?那就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赶快行动吧!信息的获得,途径是多样的。

可以采访老师,可以上网利用搜索引擎搜索,也可以直接进入网站,浏览经过老师筛选的信息,充分尊重学生因各种因素形成的个性差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2、交流。

三、统计计算1、同学们用各种方法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了解了白色

污染的许多信息!在白色污染中,你知道哪些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呢?、泡沫饭盒。

师是的,吃快餐经常用到!、塑料袋。

师菜场里买菜,超市里买东西都要用到它。

拿出塑料袋前段时间,我们成立了小小环保考察队,专门调查了同学们家中以及周围邻居家中每天使用塑料袋的情况,那你调查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一个学生汇报师你调查的很认真也很仔细。

那你想知道全班同学家庭的统计情况吗?同学们进入现状对对碰,把你统计到的数据填到表格里。

学生填表,提交和数据库技术在这里的使用,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计

算负担,每个学生只要填自己统计的数据,就可以看到网站自动生成的全班汇总表格。

3、讨论解决方案。

这些问题你打算怎样解决呢?还需要什么信息吗?同学们可以先在组内交流交流!

一、一家一家进行统计可以让学生评价,你们觉得怎么样。

二、先求出我们班同学的家庭每天大约共用塑料袋的个数,然后看看我们学校共有几个班级,把他们相乘就可以了!学生反驳,这样误差太大了,因为每个班同学的人数是不同的。

三、先根据我们班的情况求出平均每个家庭每天约多少个塑料袋,然后乘上我们学校同学的人数或者梅荆花苑的家庭数。

如多学生提出双胞胎的问题则那你们说怎么办呢?生一用总个数除以47 。

生二不对,因为在统计总个数时,咱们加了两遍,所以还是应该除以

48。

教师你考虑问题真周到!虽然这两个双胞胎来自同一个家庭,但他们家中使用的塑料袋被加了2 次,还是要除以48,你们赞同这种方法吗?学

生回答精彩纷呈,即使在网络教室,还是需要活跃的生生之间的交流。

4、学生小组活动那同学们可以选择1 -- 2 个你感兴趣的问题解决,可以独立进

行,也可以和你的好伙伴一起进行!至于计算时所需要的信息,都躲到信息广场里了,你可以到那里去找找。

开始吧!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通过网站向学生提供计算时所需要的信息和工具。

5、交流。

6、计算占用面积,加强感性认识。

这些数目究竟有多大呢?一个塑料袋平铺开来,大约占4 平方分米,也就是004 平方米,如果把你们刚才算出来的塑料袋全部平铺开来,分别会占地多少平方米呢?继续算算看。

而无锡市一天使用的塑料袋可以把梅村所有的街道都覆盖了!这样我们可要踩着塑料袋来上学喽!可想而知,如果是江苏省、全中国那该铺满多大的地方啊!把塑料袋平铺开来占地多少平方米,对于学生来说,即使算出来了,也没有这样的概念。

因此,教师通过和电脑房、足球场、梅村街道这些学生有实际生活经

验的参照物对比,强烈地感受到数字带给他们的震撼。

四、提出倡议同学们,学到这儿,你有什么话想说吗?1、我以前从

来没有想过,今天通过计算才知道,原来一天就要产生的那么多的塑料袋

啊?2、这些白色垃圾如果不加控制的话,会越来越多。

3、

天尚且如此,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随着时间的推移,白色垃圾将堆积成山是啊,人们如果再不加控制的话,会造成可怕的白色污染。

揭示课题此时,你又想做些什么呢?1、我想给环保局局长写一封信,

告诉她要妥善处理好白色垃圾,特别是白色垃圾的回收问题。

师老师也很关注环保问题,手头正好有环保局的-地址,可能会对你有

所帮助。

2、我想写一封倡议书,贴到影剧院的宣传栏中,告诉梅村人民,我

们应该尽量少使用塑料袋。

3、我们组成一个小小宣传队,到梅荆花苑去宣传,告诉他们不要乱

扔塑料袋和食品袋。

相信在你的努力下,梅荆花苑的环境会更美好。

4、我想写一封公开信,放在我们学校的网站上,让更多的人知道白

色污染的危害。

网上传播信息的速度可快了。

5、我想用一段顺口溜来告诫人们。

师那就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把我们心里想说的话,想提的倡议写到自由论坛上去吧。

学生上自由论坛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做法。

开始,学生想说的,可能比较简单,但是随着话语的飞动,他们的

思维渐渐开阔,并不再满足于浅显的想法,而只想进一步去做些什么?所以,我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论坛,让他们自由地在论坛上畅谈自己的想法和倡议,并鼓励他们把课堂的心声延伸到课外。

师看着你们对环境问题这样关心,老师真不忍心打断你们,但是下课的铃声已经响了,让我们在课后继续这项工作吧!希望我们的小手能挽起无数双大手,共同把我们的环境营造得更美好。

八、教后反思本节课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数学与情感并注,开

阔学生的思维本节课,贯穿着孩子的情感的起伏,一开始,面对生活中的片断,学生会对环境污染产生本能的反感,但这种情感还是初级的。

接着,通过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以及一串串的数字,尤其是在真实

的比照中,他们感受越来越真实,越来越强烈。

随着真切的体验逐渐升腾,最后终于形成一种爆发的热点。

而把他们的想法写下来,就为这种情感宣泄找到了支点。

这种教师与学生情感的起伏,让学生不再仅仅停留在数学内容上,而是拓展到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2、网络与数学的结合,张扬学生的个性。

信息技术手段主要为本节课提供了以下平台一、论坛。

二、搜索引擎。

三、计算工具。

这些平台的使用,是充满个性的。

论坛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言的机会,他可以自主地和所有他喜欢的同学交流观点,这种灵活而互动的形式是传统手段所不能取代的。

第二,网上的资源是无穷的,学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获取,不同的学生看到不同的信息,获取的信息量的大小也因人而异,而且,不同的个体所采取的途径也是各不相同。

第三,计算工具在网站中提供,一方面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给了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

总之,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更利于让不同的孩子获得不同的发展。

3、生活与数学相融,为课堂注入人文因素。

本节课来自生活又回归生活,一开始,就把课堂内容的视角投向生活。

由生活中的环境现状引发孩子的思索和争论,进入课堂研究本体白色污染,而研究的素材同样来自于学生真实的家庭中,这又一次将数学

与平时的社会实践相结合了。

数学知识的工具性作用被注入了新鲜的活力,那就是利用数学知识研究环境问题,让数学服务于生活,通过数学计算,帮助孩子获得体验,唤起他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而最后,我没有让课堂内容结束在下课的铃声中,而是让他们带着使命离幵课堂,让孩子在课后继续把课上的内容化作更实在的行动,把倡议书张贴给全镇人民看,通过阿福台的市长信箱写信给环保局局长等等。

这样的课堂又回到了生活,此时的学生,已经有了一种神圣的使命感, 那就是保护环境的神圣使命。

整堂课,被赋予了浓厚的人文因素。

可怕的白色污染(参考案例)

《可怕的白色污染》案例 《可怕的白色污染》,内容包括:一、课题生成的背景,二、活动目标 ,三、制定实践活动方案,四、活动过程,五、总结评价与成果展示。 一、课题生成的背景。 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最好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和兴趣。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性,我们在四、五年级五个班中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让学生自由选择实践课题。(调查结果如下) (附表一) 根据问卷调查的反馈情况,同学们对“白色污染”最感兴趣。因此,我们把实践课题确定为“可怕的白色污染”。 二、活动目标: 针对四、五年级阶段目标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等,围绕这个课题,我们期望达成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有关“白色垃圾”的产生途径、组成成分以及危害程度。 2.能力目标:(1)会设计、填写简单的调查表,对调查结果进行简要的分析和处理,并对结果作出一定的解释。(2)学会写调查报告。(3)了解体验调查与实践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白色污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初步培养每个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制定实践活动方案 接着,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由结合,组建5-8人的活

动小组,选举组长,组员分好工。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制定活动方案,主要分下面四个阶段进行: (1):了解“白色污染” (2):考察“白色污染” (3):分析“白色污染” (4):消灭“白色污染” 计划用一个多月的时间,从各种途径调查收集,整理研究主题的资料. 四、活动过程 下面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的活动过程。 (一) 1、了解“白色污染” 为了让学生体验生活的美好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我要求学生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分别到图书馆、书店,访问以及上网查找、搜集资料。了解什么是”白色污染”?学生收获很多,把搜集到的资料填写好,我们把它装订成一本册子。下面是其中一份调查表 (附表二) 活动中,我设计了评价表及时对学生开展评价。通过评价,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有利于他们有效地开展下一步活动。 2、考察“白色污染” 学生考察“白色污染”产生的途径以及危害程度,这次活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本活动计划时间半个月,分三个步骤进行: 1)、问卷调查 (2)、家庭调查 (3)、社会调查

《回归分析》教案1

《回归分析》教案1 【教学目标】 1. 了解相关系数r ; 2. 了解随机误差; 3. 会简单应用残差分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相关系数和随机误差 教学难点:残差分析应用.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上节例题中,身高172cm 女大学生,体重一定是60kg 吗?如果不是,其原因是什么? 二、引导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 $0.84985.712y x =-对于0.849b =$是斜率的估计值,说明身高x 每增加1个单位,体重就 ,表明体重与身高具有 的线性相关关系. 2 如何描述线性相关关系的强弱? ()() n i i x x y y r --= ∑ (1)r >0表明两个变量正相关;(2)r <0表明两个变量负相关; (3)r 的绝对值越接近1,表明相关性越强,r 的绝对值越接近0,表明相关性越弱. (4)当r 的绝对值大于0.75认为两个变量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关系. 3 身高172cm 的女大学生显然不一定体重是60.316kg ,但一般可以认为她的体重接近于60.316kg . ①样本点与回归直线的关系 ②所有的样本点不共线,而是散布在某一条直线的附近,该直线表示身高与体重的关系的线性回归模型表示y bx a ε=++ e 是y 与$y bx a =+的误差,e 为随机变量,e 称为随机误差. ③E (e )=0,D (e )= 2σ>0.④D (e )越小,预报真实值y 的精度越高. ⑤随机误差是引起预报值$y 与真实值y 之间的误差之一. ⑥$,a b $为截距和斜率的估计值,与a ,b 的真实值之间存在误差,这种误差也引起$y 与真

北师四年级下册数学 第6单元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1 生日 优质教案

生日学习目标: 1、结合调查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获得统计活动的经验。 2、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问题,并进行简单推测。 3、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快乐与成功。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体验统计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更好地使学生交流数据整理的方法,并会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教法:练习法、启发法 学法:练习法,调查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促学 1.说一说你的生日在什么季节?你的好朋友呢? 2.怎样才能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人最多? 二、玩中学 1.说一说。 说一说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你知道是什么季节吗? 2.分一分:哪几个月是春季?哪几个月是夏季?哪几个月是秋季?哪几个月是冬季?四季是怎样划分的?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3)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四季的划分? 3.调查。 (4)小组交流:怎样收集和整理调查得到的数据? 4.涂一涂。 在统计表格中涂色,整理数据。 5.说一说。 (1)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2)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有几名? (3)如果你们班某个同学的生日你不知道,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 (4)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5)如果今天恰好有一个同学没有来,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生日? 三、实践应用 我的女儿生日快到,你们说说送给她什么礼物好?(出示书、布娃娃、果冻、鲜花)怎样才能知道大家的意见呢? 1.调查、记录 2.汇报、交流 四、师生小结、课后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生日

3、4、5月是春季6、7、8月是夏季9、10、11月是秋季12、1、2月是冬季

高中数学第2章统计2.4线性回归方程(2)教案苏教版必修3

2.4 线性回归方程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在上一节课中问题1:将汽油以均匀的速度注入桶里,注入的时间t与注入的油量y如下表: 从表里数据得出油量y与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2x(x≥0).并且在直角坐标系里很容易作出它们的图象,我们知道各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再看下面的问题(即上一节课的练习2):某小卖部为了了解热茶销售量与气温之间的关系,随机统计并制作了某6天卖出热茶的杯数与当天气温的对比表: 请大家动手作出热茶销售量与气温的坐标图,说说它的特点,能得到什么规律? 分析:该图中所有点不像第一个问题中函数关系的图象对应的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但是分布也是很有规律,它们散布在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区域,因此,可以得到规律是随着气温的增加,热茶卖出的杯数在减少.但究竟以什么样的方式在减少呢?这就是今天要继续学习的内容——线性回归方程. 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以横坐标x表示气温,纵坐标y表示热茶销量,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将表中数据构成的6个数对所表示的点在坐标系内标出,得到上图,今后我们称这样的图为散点图. 1.散点图(scatterplot):表示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的一组数据的图形叫做散点图.散点图形象地反映了各对数据的密切程度.粗略地看,散点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在本图中这些点散布的位置也是值得注意的,它们散布在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区域,对于这种相关关系,我们称它为负相关.如果点散布在从左下角到右上角的区域.对于这种相关关系,我们称它为正相关. 请学生举例:两个变量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例如:某小卖部卖的冷饮销售量与气温之间的关系. 再看上节课的练习 1.在一次对人体脂肪含量和年龄关系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获得了一组样本数据:

可怕的白色污染教学设计

《可怕的白色污染》教学设计 福建省寿宁县实验小学刘旭东 活动背景: 《数学课标》指出:“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可怕的白色污染》是人教版第八册第一单元的一节活动课,小学中、高年级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由低年级的以游戏、模拟现实为主,逐渐转向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主,重点是使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发展社会实践能力。这部分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调查、计算、讨论,一方面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巩固统计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通过触目惊心的数据,认识到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目标: 1、让学生经历和体验从生活中调查,收集数据并进行计算、比较、分析的过程,巩固统计知识。 2、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触目惊心的数据认识到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查找有关白色污染的资料:什么是白色污染?白色污染的危害有哪些?我们身边有哪些白色污染? 2、调查自己家里一天大约用几个塑料袋? 活动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将来学习《可怕的白色污染》这一课,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哪些知识?(结合学生的回答适当加以板书) 1、什么是白色污染? 2、白色污染的危害有多大? 3、身边有哪些白色污染? (展示师生所收集的有关白色污染的资料,部分通过投影、幻灯展出。) 二、探究危害 1、收集数据 白色污染的情况较多,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塑料袋比较多,我们就以塑料袋为例,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究。

《1.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二》教学案

1.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二) 教学要求: 通过典型案例的探究,进一步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 教学重点: 了解评价回归效果的三个统计量:总偏差平方和、残差平方和、回归平方和. 教学难点: 了解评价回归效果的三个统计量:总偏差平方和、残差平方和、回归平方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由例1知,预报变量(体重)的值受解释变量(身高)或随机误差的影响. 2.为了刻画预报变量(体重)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与解释变量(身高)有关?在多大程度上与随机误差有关?我们引入了评价回归效果的三个统计量:总偏差平方和、残差平方和、回归平方和. 二、讲授新课: 1.教学总偏差平方和、残差平方和、回归平方和: (1)总偏差平方和:所有单个样本值与样本均值差的平方和,即. 残差平方和:回归值与样本值差的平方和,即. 回归平方和:相应回归值与样本均值差的平方和,即. (2)学习要领:①注意、、的区别;②预报变量的变化程度可以分解为由解释变量引起的变化程度与残差变量的变化程度之和,即 ;③当总偏差平方和相对固定时,残差平方和越小,则回归平方和越大,此时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④对于多个不同的模型,我们还可以 引入相关指数来刻画回归的效果,它表示解释变量对预报变量变化的 贡献率.的值越大,说明残差平方和越小,也就是说模型拟合的效果越好. 2.教学例题: 例2关于与有如下数据: 2 1 ()n i i SST y y ==-∑μ2 1 ()n i i i SSE y y ==-∑μ 21()n i i SSR y y ==-∑i y μ i y y μ μ2 221 1 1 ()()()n n n i i i i i i i y y y y y y ===-=-+-∑∑∑μ2 2 12 1 ()1() n i i i n i i y y R y y ==-=- -∑∑2R x Y

2020春五年级数学下册八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第1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

八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第1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 2.结合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体验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3.学会整理和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并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 教学难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方格纸。 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观察思考、操作交流。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新,启迪探究 1.谈话引入:我们以前学过统计图可以怎样分类?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都有什么特点? 2.同学们平时喜欢什么运动? (出示同学们打篮球的视频)问:我们班谁打篮球打得最好?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对篮球了解多少?(学生叙述,教师概括) 3.老师想问一个问题:你投篮的时候是单手投篮还是双手投篮投得远呢? 看来同学们各有想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怎么投篮投得比较远呢?(举手表决,统计) 我们可以现场收集和整理大家的想法。那么我们班的情况到底怎样呢?(举手表决)支持单手投篮的同学请举左手;支持双手投篮的同学请举右手。(现场了解统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4.刚才我们只是对本班有关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不能代表我们整个年级同学的意见。所以老师在课前随机抽取了7名同学投篮的情况。 5.为了更清楚地反映大家的意见,你觉得我们用什么把这些数据表现出来会更好呢?(学生:条形统计图) 老师也觉得条形统计图很好,因为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可以直观地看清楚每个同学投篮距离的情况。但怎样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上面单手投篮和双手投篮的两组数据呢?(学生各抒己见)

可怕的“白色污染”

教案背景 √小学 2,学科:综合科 1,面向学生:□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 教学准备:自由组合,根据主题“可怕的白色污染”展开调查。可以访问有关单位或个人,可以上图书馆或上“百度”查阅有关资料。 1、调查全校每个年级的人数。 2、收集有关白色污染的资料。 3、学生准备计算器。 4、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5、胶袋、一次性饭盒等白色污染物。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树立保护境的意识,自觉 参与清除白色污染的行动。 2、在活动中养成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通过讨论、资料的收集,数据的整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实践的能力。 教材分析 小学中、高年级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由低年级的以游戏、模拟现实为主,逐渐转向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主,重点是使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发展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让学生用数学调查、计算、讨论,一方面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巩固统计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通过触目惊心的数据,认识到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首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从感性上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性,在这里,还不是从量化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然后,让学生先调查自己家里每天大约要用多少个塑料袋,并求出小组内

平均每个家庭一天要用掉多少个塑料袋,进而计算出学校里所有学生家里一年一共要用掉多少个塑料袋,如果铺开,占多大面积。可想到白色污染的危害性。 最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计算结果,从量化的角度来重新讨论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讨论,写倡议书,让学生明白到怎样保护环境,消灭白色污染。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学会运用明白白色污染的危害性,明白保护环境重要性。 教学难点: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教育学生从意识到行动有质的转变,自己实际行动并号召大家消灭白色污染,保护环境。 教学准备: 1、调查全校每个年级的人数。 2、收集有关白色污染的资料。 3、学生准备计算器。 4、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5、胶袋、一次性饭盒等白色污染物 学生可以上图书馆或上网查阅有关资料。(自备笔记本、照相机、录像机) 教学方法 课前给学生创设课外平台让学生走进社会,投入生活,参观学习调查研究,收集材料采访人物,亲近自然。课内互相交流与分享。

应用回归分析电子教案

应用回归分析论文

贵州民族大学 实用回归分析论文 (GuizhouMinzu University) 论文题目:影响谷物的因素分析 年级:2014级 班级:应用统计班 小组成员: 姓名:黄邦秀学号:201410100318 序号:4 姓名:王远学号:201410100314 序号:26 姓名:陈江倩学号:201410100326 序号:11 姓名:吴堂礼学号: 时间:2016.12.06

目录 摘要:在实际问题的研究中,经常需要研究某一些现象与影响它的某一最主要因素的关系,如影响谷物产量的因素非常多。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以1994—2014年中国谷物产量及其重要因素的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对影响中国谷物生产的多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谷物生产主要受到单产提高缓慢、播种面积波动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自然灾害频繁等重要因素的影响。为提高谷物产量、促进谷物生产,首先应该提供一套促进谷物生产的政策措施,提高谷物种植效益,增加谷物收入是根本。在这个前提下,才有可能提高单产、稳定面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增强我国谷物生产能力和生产稳定性。 (4) 关键词:谷物产量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4) 一、问题的提出 (5) 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假设 (5) 三、收集整理统计数据 (6) 3.1数据的收集 (6) 3.2确定理论回归模型的数学形式 (7) 四、模型参数的估计、模型的检验与修改 (8) 4.1 SPSS软件运用 (8) 4.2 用SPSS软件,得到相关系数矩阵表 (10) 4.3 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11) 4.4利用逐步回归法进行修正 (12) 4.5 DW检验法 (13) 五、结果分析 (14) 六、建议 (14) 七、参考文献 (15)

教学设计中如何把握重难点复习课程

教学设计中如何把握 重难点

教学设计中如何把握重难点 教学设计中,教学重难点是一个重要方面。教学重点是教材中举足轻重、关键性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是课堂结果的主要线索。教学难点是教学中难于理解或领会的内容。本文主要就新课标下语文课如何通过确定重难点实现基本的“三维教学目标”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钻研教材,直击文本中的重难点 (1)根据《教师教学用书》中每一课的“精华鉴赏”提示来确定; (2)根据文本特征来确定; (3)根据教材后面的“思考探究练习”题来确定 (4)根据教师备课时觉得不易理解的“难处”来确定等。 从钻研教材来确定重难点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教师备课的首要任务,以教材为本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曾经我在教授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时,根据小说的文体特征,把人物形象分析设计为一课时,把鉴赏小说中最富有感染力的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作为本节课的重难点。上课时,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让他感动的精彩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并试着阐明原因。一个学生从文本中找到了这个句子:“如果这是一条健康的狼,那末,他觉得倒也没有多大的关系;可是,一想到自己要喂这么一只令人作呕、剩下一口气的狼,他就觉得非常厌恶。他就是这样吹毛求疵。”这是有关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学生分析:人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是有生命的尊严,被这样恶心的病狼咬死,是对生命的亵渎,所以主人公拼了最后一丝力气咬死了狼。我为他对生命尊严的维护而震

撼,从这段心理描写中可以看出主人公具有一种超常的勇气和意志。另一个学生又从文本中找到了这个句子:“起初,他只是轻轻地哭,过了一会,他就对着把他团团围住的无情的荒原号陶大哭;后来,他又大声抽噎了好久。”从“轻轻地哭”到“号啕大哭”到“大声抽噎”体现了一个细节动作的变化过程。学生分析:我读到这里的时候觉得这个人真不是个男人,动不动就哭,但是读完全文再回过来看这一细节的时候,我能体会到他的心情了,并且深深地被感动了,因为哭过后他并没有放弃对生的渴望,而是更坚强地面对各种困难,可以看出主人公是一个坚强、有毅力的男子汉。由于教学重难点明确,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能够从心理描写与细节描写中去发现小说人物的人性的闪光点,有感而发。反之,可以想象不熟悉教材的课堂教学是很难开展的。曾经看过这么一个课例:一位老师在讲曹操的《短歌行》时,她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最喜欢哪一句诗?为什么?”在众多同学讲“喜欢”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却站起来说:“老师,我能提出一个最不喜欢的诗句吗?我最不喜欢的诗句是‘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谈阔宴’。曹操既然‘求贤若渴’,那他为什么不能像刘备那样三顾茅庐呢?”对一个饶有风趣的问题,这位教师也没有因势利导。为什么没有因势利导而就此拓展开去呢?评委们认为这恐怕是对教材没有吃透的缘故吧。这样的“偶发事件”我想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该会遇见的,这也提醒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以扎实的知识储备来从容应对。 二、关注学生,化“质疑”为重难点教学工作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又是教学过程中认知的主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要落实在学生身上。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宋代教育家程颐又指出:“学者必先会疑。”可见,只有学生感兴趣的,提出疑问的那(些)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教案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教案(北师大版) 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生日 教学内容:教材第83-84页。 教学目标: 结合调查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获得统计活动的经验。 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问题,并进行简单推测。 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快乐与成功。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体验统计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更好地使学生交流数据整理的方法,并会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教学过程: 一、激趣促学 说一说你的生日在什么季节?你的好朋友呢? 怎样才能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人最多? 二、玩中学 .说一说。说一说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你知道是什么季

节吗? .分一分:哪几个月是春季?哪几个月是夏季?哪几个月是秋季?哪几个月是冬季?四季是怎样划分的?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四季的划分? 小组交流:怎样收集和整理调查得到的数据? .涂一涂。在统计表格中涂色,整理数据。 .说一说。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有几名? 如果你们班某个同学的生日你不知道,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 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如果今天恰好有一个同学没有来,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生日? 三、实践应用 我的女儿生日快到,你们说说送给她什么礼物好?怎样才能知道大家的意见呢? 调查、记录2.汇报、交流 四、师生小结、课后延伸。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生日

月是春季5、4 7、8月是夏季 10、11月是秋季 1、2月是冬季 条形统计图 课后反思: 栽蒜苗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5-87页。 教学目标: 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 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 根据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特点和作用。 让学生能根据实验数据设计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体会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具准备:投影仪、、空白统计表,空白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重磅可怕的白色污染案例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设计 可怕的白色污染 教学目标: 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白色污染”?认识“白色污染”对人类的危害性,培养学生从小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明白什么叫“白色污染”?认识“白色污染”对人类的危害性,以身作则,消灭“白色污染”。 教学难点: 认识“白色污染”对人类的危害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最近你们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有没有发现小草的变化啊?(小草变绿了)这预示着什么呢?(春天来了)对啊,春姑娘已经缓缓地向我们走来,就让我们一起感受春天的美好! (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之一是创设一个学生熟知的情境,自然的进入实践活动;目的之二是为下面的对比活动提供一个充分的条件,让学生有据可依。注意:当时正是春天) 2、出示课件:春天万物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 师:在这鸟语花香、天蓝水清的世界中如果出现了这些东西(出示课件:白色污染有关图片资料。)你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回答。

(活动之前,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关于白色污染的资料,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前查找一些这方面的资料,使学生对白色污染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什么样的污染是白色污染。讨论时,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一下白色污染的危害,如抛弃在铁路两边的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餐盒等等,为进一步了解白色污染的可怕进行充分准备。) 3、揭示课题:现在这种污染已经被人们越来越重视,并称之为“可怕的白色污染”。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呢?(什么是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有什么危害呢?)让我们先看一组资料,多媒体出示什么是白色污染及白色污染的危害,学生读。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深入一步理解什么是白色污染,从文字上感知白色污染的可怕) 二、小组合作,统计数据。 师:白色污染源之一就是塑料袋,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每家每天都在用它,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统计一些关于白色污染的数据,相信大家统计之后一定会大吃一惊的!(简短的导语衔接,进入实践活动的第一步:统计) 师:白色污染到底有多可怕呢? 1、在小组中说说自己家里一天大约要用多少个塑料袋?(充分利用统计图表,统计出自己的数据,是为合作交流打下基础。可以提前布置学生调查自己家里一天大约要用多少个塑料袋。有的学生可能是调查了几天的数量,再求出一天的平均数量,也有的学生可能只调查了一天,没有关

线性回归分析教案

线性回归分析 管理中经常要研究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据以做出决策。前面介绍的检验可以确定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统计关系,但是如果检验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我们还是不能说明它们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本章介绍的回归分析能够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具体关系和这种关系的强度。回归分析以对一种变量同其他变量相互关系的过去的观察值为基础,并在某种精确度下,预测未知变量的值。 社会经济现象中的许多变量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变量之间存在着完全确定的关系,即一个变量能被一个或若干个其他变量按某种规律唯一地确定,例如,在价格P确定的条件下,销售收入Y与所销售的产品数量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确定性的关系:Y=P·X。另一类是变量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不确定关系。例如,粮食产量与施肥量之间的关系就属于这种关系。一般地说,施肥多产量就高,但是,即使是在相邻的地块,采用同样的种子,施相同的肥料,粮食产量仍会有所差异。统计上我们把这种不确定关系称为相关关系。 确定性关系和相关关系之间往往没有严格的界限。由于测量误差等原因,确定性关系在实际中往往通过相关关系表现出来;另一方面,通过对事物内部发展变化规律的更深刻的认识,相关关系又可能转化为确定性关系。 两个相关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尽管是不确定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现象的不断观察,探索出它们之间的统计规律性。对这类统计规律性的研究就称为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确定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和相关程度,建立回归模型,检验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应用回归模型进行估计和预测等。 第一节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一、问题的由来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例7-1。某地区的人均月收入与同期某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额之间的统计资料如表7-1所示。现要求确定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表7-1 年份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人均收入 1.6 1.8 2.3 3.0 3.4 3.8 4.5 4.8 5.2 5.4 销售额(百万元) 4.7 5.9 7.0 8.2 10.5 12 13 13.5 14 15 如果作一直角坐标系,以人均收入x i为横轴,销售额y i为纵轴,把表7-1中的数据画在这个坐标系上, 我们可以看出两者的变化有近似于直线的关系,因此,可以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以人均收入为自变量,以销售额为因变量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即: y i =a+b x i+e i() i n =12,,,

教学设计中如何把握重难点

教学设计中如何把握重难点 教学设计中,教学重难点是一个重要方面。教学重点是教材中举足轻重、关键性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是课堂结果的主要线索。教学难点是教学中难于理解或领会的内容。本文主要就新课标下语文课如何通过确定重难点实现基本的“三维教学目标”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钻研教材,直击文本中的重难点 (1)根据《教师教学用书》中每一课的“精华鉴赏”提示来确定; (2)根据文本特征来确定; (3)根据教材后面的“思考探究练习”题来确定 (4)根据教师备课时觉得不易理解的“难处”来确定等。 从钻研教材来确定重难点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教师备课的首要任务,以教材为本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曾经我在教授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时,根据小说的文体特征,把人物形象分析设计为一课时,把鉴赏小说中最富有感染力的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作为本节课的重难点。上课时,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让他感动的精彩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并试着阐明原因。一个学生从文本中找到了这个句子:“如果这是一条健康的狼,那末,他觉得倒也没有多大的关系;可是,一想到自己要喂这么一只令人作呕、剩下一口气的狼,他就觉得非常厌恶。他就是这样吹毛求疵。”这是有关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学生分析:人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是有生命的尊严,被这样恶心的病狼咬死,是对生命的亵渎,所以主人公拼了最后一丝力气咬死了狼。我为他对生命尊严的维护而震撼,从这段心理描写中可以看出主人公具有一种超常的勇气和意志。另一个学生又从文本中找到了这个句子:“起初,他只是轻轻地哭,过了一会,他就对着把他团团围住的无情的荒原号陶大哭;后来,他又大声抽噎了好久。”从“轻轻地哭”到“号啕大哭”到“大声抽噎”体现了一个细节动作的变化过程。学生分析:我读到这里的时候觉得这个人真不是个男人,动不动就哭,但是读完全文再回过来看这一细节的时候,我能体会到他的心情了,并且深深地被感动了,因为哭过后他并没有放弃对生的渴望,而是更坚强地面对各种困难,可以看出主人公是一个坚强、有毅力的男子汉。由于教学重难点明确,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能够从心理描写与细节描写中去发现小说人物的人性的闪光点,有感而发。反之,可以想象不熟悉教材的课堂教学是很难开展的。曾经看过这么一个课例:一位老师在讲曹操的《短歌行》时,她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最喜欢哪一句诗?为什么?”在众多同学讲“喜欢”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却站起来说:“老师,我能提出一个最不喜欢的诗句吗?我最不喜欢的诗句是‘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谈阔宴’。曹操既然‘求贤若渴’,那他为什么不能像刘备那样三顾茅庐呢?”对一个饶有风趣的问题,这位教师也没有因势利导。为什么没有因势利导而就此拓展开去呢?评委们认为这恐怕是对教材没有吃透的缘故吧。这样的“偶发事件”我想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该会遇见的,这也提醒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以扎实的知识储备来从容应对。 二、关注学生,化“质疑”为重难点教学工作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又是教学过程中认知的主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要落实在学生身上。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宋代教育家程颐又指出:

小学四年级可怕的白色污染

可怕的白色污染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 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材第 35 页 课型: 实践活动课 知识目标: 使学生知道什么叫白色污染,认识到白色污染对环境,对 人类生活、生存带来的危害。 能力目标 : 1、培养学生对资料的收集、整理、运用的能力以及信息处理、加工的能力。 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思品目标: 1、通过触目惊心的数据透视,使学生意识到白色污染就在我们的身边,从小树立环保的意识。 2、经历观察、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也交流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 具: 课件 学 具 :彩笔 计算器 空白统计表及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演示: 清秀的山水和白色污染的图片比较,你看懂了什么?变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你还在哪儿见过这样的情景? (板书:白色污染) 二 、认识白色污染及其危害 1 、小组交流查到的资料, 讨论: 1

)什么是白色污染? 2 )白色污染有什么危害? 2 、全班汇报交流 3 小结:(课件) 农用地膜、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使 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破坏。由于 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因此造成的污染被称为 “ 白色污染 ”

。 白色污染会对人体,环境,动物和农作物造成危害。 三、 调查计算,进一步认识白色污染的可怕。 1 、通过调查计算,看看白色污染的危害程度。 ( 1 )你家每天大约要用多少个塑料袋?(你是怎么知道的?) ( 2 )小组内汇报交流搜集的数据,将调查的结果制成统计表

和统计图, 2 、展示学生作业的情况,给予表扬和鼓励。 3 、 计算 ( 1 )我校约有 400 名同学,如果按上面的数据计算,每天 约要用掉多少个塑料袋? (

【精选】北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优秀教案

【精选】北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优秀教案 本单元是在学生经历了简单的统计活动,学习了单式统计图,了解了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平均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注重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鼓励学生从数据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关注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数据分析的价值。 本单元内容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注重使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表示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形成数据分析观念;(2)注重体现统计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1节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82~8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投球游戏,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2.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品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难点】 重点: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难点: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教学准备】 师:教材中的情境图制成的课件。 生:学具中的方格纸。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师:淘气学校开展了大量的课外活动。这一天,淘气和同学们来到操场打篮球,淘气在比赛中获得了一次罚球机会,队友纷纷给他出主意,有的队友说:“要单手投,那样才能投得远。”还有的队友说:“要双手投,那样投得远,才能投得进。”你认同哪种说法呢? 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生1:我觉得单手投得远一些。 生2:我觉得双手投得远一些,因为两只手的力气大一些。 生3:我同意(生1)的说法,我曾经试过。 生4:我想可能与球的大小和质量有关。 设计意图:创设了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先请学生猜一猜哪种投球方式投得远一些,激发学生参与设计活动的兴趣。 【探究新知】 1.师:究竟谁的想法更合理呢?请同学们观察统计表,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课件出示教材统计表) 生观察后说自己的想法。 师:这个表中统计了几项内容?叫什么统计表? 生1:统计了1~7号选手单手投球的距离和双手投球的距离。 生2:这是复式统计表。 2.师:但是表格看起来不那么直观,我们怎么才能比较直观地看出哪种方式投球远呢? 生:画统计图。 师: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这些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生1:学过条形统计图,它能直观地看出数据的大小,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 生2:学过折线统计图,它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师:我们该选用哪种统计图呢? 生:条形统计图。 3.师:怎样才能更清楚地表示出两种投球方式的数量呢?请同学们在方格

可怕的白色污染教案

可怕的白色污染教案 目的: 1.使幼儿了解废弃的塑料袋,泡沫用品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及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发展想象力,创造力。 准备: 1.带领幼儿到商店、快餐店观察塑料袋、一次性快餐用具的使用情况。 2.组织幼儿把塑料袋、果皮、树叶分别埋在土里,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其变化。 3.幻灯片《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录像片《塑料袋、泡沫用品留下的烦恼》。 过程: 1.组织谈话 ①人们到商店买东西大都用什么袋来装?到快餐店吃东西都用什么盘子来盛? ②使用塑料袋、一次性泡沫用具感觉怎样?(很方便) ③它们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同时对环境会有什么影响? 2.了解塑料袋、泡沫用品难以分解的特性 ①引导幼儿观看录像《塑料袋、泡沫用品留下的烦恼》,提问:垃圾再造厂的工人叔叔为什么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哪些垃圾可以循环再造,哪些不可以?

②引导幼儿回忆实验情况,说说塑料袋和果皮、树叶在土中会有什么不同变化,为什么? ③教师小结:废纸等垃圾可以分解、循环再造出有用的东西,果皮树叶、下水道等垃圾可以在日光、雨水、空气、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为肥料,而现在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塑料袋、泡沫用品却不易分解,会污染环境,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3.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寻找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 ①将塑料袋与废纸点燃,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塑料袋和纸在燃烧时有什么不同,哪一种会产生怪味,闻后有什么感觉。 ②观看幻灯片《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危害》讲述塑料袋、泡沫用品对环境和生物的危害。 ③教师小结:塑料袋、泡沫用品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我们称它为“白色污染”。 ④组织幼儿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减少白色污染,鼓励幼儿开动脑筋,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⑤引导幼儿讲述自己想出的解决方法。如购买东西时自带布袋、编织袋;制造出可分解的环保塑料袋等。 ⑥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动手制作有关的环保存宣传画。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到公园、海边清理废弃的塑料袋、一次性快餐用具,并排演有关减少白色污染的小品。

回归分析教学设计

3.2回归分析教学设计 引言: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要着力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所谓“以生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动手能力的发展及应用意识的发展。为此,讲授本节课之前,我做了如下的准备: 一、教学内容分析及学情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回归分析》是高中数学人教B版选修2—3第三章《统计案例》的第二节内容,本节是中学阶段统计学的完结篇。其内容与第一节《独立性检验》及必修3中的统计知识均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必修3中回归直线方程知识的加深和升华,也是对第一节《独立性检验》中统计方法的补充。其实,统计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有许多较成熟的统计方法,独立性检验和回归分析只是其中的两种方法。教材把一个个的案例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探究案例,解决问题,使学生们了解这两种统计方法的基本思想、解题步骤及其初步应用。 在统计案例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对数据的直观感觉,认识统计方法的特点(如估计结果的随机性、统计推断可能犯错误等),体会统计方法应用的广泛性,理解其方法中蕴涵的思想。避免学生单纯记忆和机械套用公式进行计算。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使用计算机及统计软件等现代技术手段来处理数据,解决实际问题。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要求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统计思想。学习本节课后高中阶段的统计学知识全部学完,学生应该能够独立地分析简单的统计数据,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统计分析问题。这种能力既是到高校继续深造的需要,更是作为新时代合格公民的必备素质。 (二)学情分析 1、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在初中及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3第二章中初步掌握了统计学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已经掌握了线性相关的回归直线方程的求法,能够通过对散点图的观察发现较直观的线性相关关系并求出其回归直线方程。 2、高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都很强,特别在学习了本章《统计案例》第一节的独立性检验的统计思想之后,初步掌握了统计分析的思想方法,这都为本节课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可能遇到的困难:(1)求回归直线方程时计算量大。(2)对相关系数的理解。(3)对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方法的运用。(4)对统计学应用背景的了解程度不深。 4、根据学生乐于亲身参与教学的特点本节课我采用了设疑探究教学模式:引入情境-启发质疑-互动探究-应用评价。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在实践中体会统计思想,充分体

3《劝学》重难点分析及突破教学设计25

《劝学》重难点分析及突破 教学重点: 1、作者介绍:荀子,名况,世称荀卿,汉代因避讳汉宣帝刘询讳,讳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大也是最后的一个代表人物。 2、作品介绍:今存《荀子》32篇,是汉人刘向编订而成的,他在文中批评和总结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对古代唯物主义有所发展;政治上,他主张尊王道,举贤能,但又力主“兼称霸力,法后王”,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人性上,主张“性恶说”,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恶的本性,所以主张教化的作用。 3、课文分析: (1)作者为了证明“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首先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改变自己,提高自己,作者是如何阐释的? 答:首先,作者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一组比喻,说明某种事物虽然其组成因素没有质的变化,但经过一定的付出会得到一个全新的结果,说明学习能够产生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然后用“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说明改造自己提高自己的过程,要按照一定的标准(中绳)符合一定的规格(中规),确立一定的目标(为轮),采取相应的措施(輮),达到“槁暴”亦“不复挺者”的结果。然后由木及金,由金及人,逐层深入地完成阐述过程。

(2)荀子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提出“学习很重要”的见解,那么其重要性体现在哪儿,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答:作者运用人们常见的事情作了形象的分析,具体地指出学习的重要之处在于能够弥补人的先天不足,“登高而招”、“顺风而呼”,虽然“臂非加长”、“声非加疾”但却能产生“见者远,闻者彰”的效果,关键在于利用客观的有利条件“高处”和“顺风”。而学习是发现外景有利条件,创造有利条件,利用有利条件的重要手段。 (3)作者在阐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时,从“积累”、“坚持”、“专心”三方面入手。文中哪些比喻是分别说明这三方面道理的? 答:积累是学习的重要手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学习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学习应该专心致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鳌,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教学难点: 本文是如何将深奥的道理说得深入浅出? 答:本文运用了大量的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设喻,但设喻的方式却多种多样: 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单元全套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精品教案 本单元内容包括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及平均数的再认识三部分,教材注重读统计图,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达数据,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统计观念的培养,要求学生不但具备从统计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还要亲身经历数据收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教材注重数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如通过双手投球和单手投球活动来收集和整理活动中的数据,引出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来反应投球情况;通过实际了解6周岁儿童的身高,求出平均数来确定乘车免费的高度;通过收集南北两地的气温利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来反应气温的变化。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并会计算简单的平均数的问题,本单元的内容是对统计图功能的一次拓展,学生学习起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能读懂统计图,再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作出判断和预测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1.在读统计表,并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 2.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能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3.能从现实生活中有意识地获得数据,并会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来描述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进行判断和预测。 4.加深理解平均数的作用和意义,并能根据实际情况求平均数。 5.在学习新知识的活动中,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 1.加强对比和沟通是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在教学时应抓住两种统计图之间的区别使学生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2.注重使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3.注重体现统计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4.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适当的时间来思考和分析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