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必修1示范教案(烛之武退秦师 第2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微笑)上节课,我们疏通了课文的内容,积累了文言字词,理清了写作思路。我留给大家背诵的作业背了没有?
【多媒体课件打出《烛之武退秦师》“背诵”。】
生(齐声):背好了。
师:那么,下面就请全班同学来背诵全文。
【学生齐声背诵。】
师:好,看来大家对课文的内容都很熟悉了。但会不会有南郭先生在里边呢?
【学生笑。】
师:那么,现在请出一位同学来背诵一下第三自然段。
【学生背诵第三自然段。】
师(微笑):很好。看来我们的同学都不会去做南郭先生。让我们为他熟练的背诵鼓掌!
【学生鼓掌。】
师:我们通过学习知道,本文是记叙烛之武只身到秦营游说秦伯而退秦军,解郑国之危的故事。那么多的内容,然而本文的篇幅却很短小。那么,请同学们思考本文的叙事过程中,有什么特别的艺术手法值得我们借鉴?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
师:思考成熟后,可以起来谈谈你们的看法。
生:我觉得是“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文章详写的是烛之武的游说辞,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作简略交代。在烛之武“夜缒而出”的前后,郑国君臣和百姓是怎样焦急地等待烛之武的消息,秦国君臣又是以怎样的场面和骄横态度接待这位即将亡国的使臣,作者都一字未提,从而做到繁而不杂,有始有终,重点突出。
生:我觉得还有就是“巧设伏笔、首尾呼应”。
这篇课文虽短,但在叙述故事时,却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例如,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说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秦、郑并没有多大的矛盾冲突。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了伏笔。“夜缒而出”照应了开头的“秦、晋围郑”,“国危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又照应了上文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没有驻扎在一起,彼此的行动也不需要通知对方。这又为后文秦、郑联盟的可能性埋下伏笔。
生:我觉得再有就是“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例如,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不禁让人捏着一把汗,而佚之狐的推荐,使郑伯看到了一线希望。我们满以为烛之武会顺利出使敌营,力挽狂澜,谁知他却因长期得不到重用而推辞,并“将了郑伯一军”,使郑国的希望又趋渺茫。郑伯的深深自责以及对烛之武晓以大义,才使事情有了转机。这样波澜起伏的文字,读起来很过瘾。
再如,秦国退兵后,子犯建议攻打秦军,秦、晋间的一场大战触之即发。晋公讲了一番“仁”“知”“武”的大道理,才平息了一场虚惊。课文就是这样有张有弛、跌宕多姿的。
师:很好。看得出来,同学们经过上次记叙文作文的失败教训,这次对课文的记叙手法
的学习特别上心。
【学生笑。】
师:我们请刚才发言的同学把要点板书出来,好不好?
生:好!
【学生鼓掌。】
【学生板书。】
师:在学习了本文精巧的叙事艺术之后,我们来看看我们这节课的第二个学习目标。
【投影显示出:概括要点。】
师:是的,我们这个单元还要学习提要钩玄的读书方法。也就是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概括段意,概括中心,我们小学、初中学过,而高中阶段,阅读理解的要求提高了,要求我们不仅仅是概括段意或概括中心,就是对一句话或几句话、一段话或几段话以及对有关的某部分内容,都要能够根据需要,正确而熟练地进行概括。
现在,我们就来训练训练。
好。我们看看课文题目“烛之武退秦师”,从题目我们可以看出本文的重点是“退秦师”,那么,是哪一自然段集中体现的啊?
生:第三自然段。
师:烛之武是怎样说退秦师的呢?请各位同学仔细阅读这一自然段,然后作出概括。
【学生静静阅读文章。】
师:哪个同学来谈谈?
【学生静默。】
师:看来,有点难度。既然个人完成存在问题,那就小组合作完成吧!请注意:概括要点必须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要认真阅读,理清思路,分清内容层次,把握住关键语句,然后利用关键词加上自己的语言恰当、准确地概括。另外,概括内容要点,要分清事情的梗概和细节,要善于把握住相关事物的联系,把握住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作出简洁、精当的叙述。
【学生阅读文章,热烈地议论。】
师:怎样?哪一个小组来给大伙谈谈?看来第四组的同学蠢蠢欲动,就请你们上来讲。
【学生上台,带上同组同学一起准备好的有关资料。】
生:我们小组认为第三自然段的劝说辞应该分为四层。第一层是从“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到“邻之厚,君之薄也”,这一层,我们概括为:“亡郑”于秦无利。第二层是紧接着的下一句,概括为:“舍郑”于秦有利。第三层同样是紧接着第二层的下一句,概括为:晋君没诚信。而第四层就是直到说辞的结尾,概括为:阙秦利晋不可为。
师:很好!这一组的同学对文段的思路把握得很准确,在概括的时候也能抓住关键句,利用关键词来组合句子,语言也能做到简洁、准确。这是个很好的开头和示范,以后大家在阅读的时候,要多锻炼自己的这一能力。
师:我们都知道,记叙文章,都离不开写人记事,那么,本文突出的人物是哪一个?
生(齐声):烛之武!
师:没错。那么,烛之武这个人物是怎样的形象呢?现在,请各位同学再阅读一下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很会说话的人。
师:哦!也就是说他是一个杰出的外交家,善于外交辞令。那么,你能不能具体说说呢?
生:(摇头)我可不可以和我同学商量?
师:可以。而其他同学也请认真谈论谈论。
【学生阅读文章,热烈地议论。】
师:现在,讨论得怎样了呢?给大伙谈谈吧。
生:我们经过讨论,经过查阅资料,并且同旁的小组交换意见后,对烛之武的劝说艺术总结如下: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知之矣)。
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
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
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
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
这段说辞,只有125字,表现出烛之武高明的心理战术和精彩的外交辞令。他看准了秦、晋联合攻郑各有所图,而若取郑则客观上只会对晋有利,而对秦不仅无利,还会招祸。若秦穆公明白了这一层,就很可能反过来弃晋帮郑,烛之武抓住了秦穆公这一心理,晓之以利害,终于打动了对方。而烛之武的说辞更妙之处在于他心里处处为郑着想,但口口声声说的是为秦,这就容易被秦伯接受。整段说辞,分析利害,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层层紧逼,句句打动对方,显示出极强的说服力。
最后,我们要感谢第二小组的同学,是他们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宝贵的意见,我们才能有这样的结论。
师:很好!这一组的同学总结得不错。同时也再次证明“团结就是力量”“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合作学习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而且这次的合作是成功的合作,同学们还能从合作中学会感激对方这一优良的品质。我们给点掌声鼓励他们,好不好?
【学生热烈鼓掌。】
师:除了刚才同学所说的他“善于外交辞令”之外,还有些什么性格品质呢?
生:他深明大义。在国家存亡面前,抛开个人对郑伯的恩怨和不满,只身前往秦营。
生:英勇。正如刚才同学说的,他单枪匹马前赴如狼似虎的秦军,面对那傲慢的秦君毫无惧色,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令人佩服。
生:怀才不遇,在此之前一直都没受到重视。从他委婉地对郑伯的话可以看出来。
师:说得很精彩!分析也很到位。除此之外,本文的人物语言也很能体现人物的个性。如郑伯的诚恳的道歉与晓之以大义的话语,只用寥寥数语,就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师:同学们,烛之武能够说服秦君退师的原因,除了他娴于辞令外,更重要的是春秋无义战。正如同学所分析的那样,烛之武正是抓住了秦穆公这一图利心理,晓之以利害,终于打动了秦君,成功解危难。请大家阅读课后的思考题三,好好体会一下。
【学生阅读文章。】
师:通过阅读,大家对晋侯的“不仁、不知、不武”有何认识?
生:我觉得他不过是给自己脸上贴金,实际上他之所以没有进攻秦军的原因,同样是由于得不到“好处”,因为两虎共斗必有一伤,甚至是两败俱伤。
师:说得没错!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精巧的叙事方法和精彩的劝谏艺术,以及分析了人物形象,明白了春秋战争的实质。我们要把这些知识运用到课外的阅读当中去。
现在,请全班同学再次背诵全文。
布置作业
师:请同学们完成文言字词的归纳与积累,并默写全文。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