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的研究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与方法研究》结题报告.doc

《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与方法研究》结题报告.doc
(五)丰富课外阅读渠道,完善课外阅读指导课评价机制,促进孩子完成课外阅读量。
六、本课题理论创新程度和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对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使形成的理论成果能有效指导语文教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在这些成果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能达到以下目标:
(一)为学生的发展储备知识。
每两周安排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通过课外阅读指导课的课型研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制订课外阅读计划;指导学生总结交流读书心得,逐步增强阅读能力。根据课外阅读指导课应承担的教学任务和不同学段的课外阅读要求,探索阅读兴趣培养课和阅读能力训练课两大类型,并在实验中细化,并研究出适合教学的基本模式。
(二)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策略研究。
通过课题研究,形成8个课外阅读策略。即:预测策略;联结策略;提问策略;图像化策略;推论策略;读觅重点策略,统整策略;监控理解策略。
(三)语文课外阅读内容体系研究。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中有明确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连续性文本是由句子和段落构成的文本,例如小说、散文等。非连续性文本不是由段落构成,它基本是由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组成。因此,通过此课题我们将建构课外阅读连续性文本内容体系和非连续性文本内容体系。
读书,不仅能开拓视野,增添知识信息,了解和认识世界,还能满足儿童天然具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学生的记忆力强,大量的阅读后,哪怕是囫囵吞枣的阅读,也能储备知识。当他们长大或工作时,会发现胃底层,有未来及得消化的丰厚的积存,从而大受裨益。

(完整版)农村低年级课外阅读课题结题报告

(完整版)农村低年级课外阅读课题结题报告

《加强农村低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研究背景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相当的比重。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验稿》就提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

从而对课外阅读首次作了量的要求,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外阅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课外阅读在许多地区,尤其是在广大农村,由于受办学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知识面也窄得可怜,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近于空白。

2、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有人用抽样的方法对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分析,结果令人担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不懂课外阅读的价值在接受测查的165人中,对课外阅读的好处能作出体会性回答的6人,占3.6%,能作出简单回答的98人(多回答“好看”,“知道东西多”等)占59.4%,不回答的61人,占37%,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对课外阅读的价值认识不足。

②拥有的书量太少。

165个学生中,家庭共有综合性知识藏书87本,平均每人约占半本书在学校图书室借阅一至二本的17人(多为教师子女),占10.3%;书包内长备课外读物的6人,占3.6%。

由此不难看出“家庭藏书量甚微”、“学校有书不能读”、“书包自习题多”等现象,使学生的阅读资源平乏,近乎于无书可读。

此外,家长们意识淡薄也是不容忽视的现状。

农村学生的家长大多从事农业生产或外出打工,无力对子女进行辅导,再加上他们远远未意识到课外阅读对孩子未来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所以也很少有不目的的为孩子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即使有也不过是一些作文选等,至于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却很少有机会走入学生的视野。

对于这些现状,我认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未能从低年级开始就对学生们的课外阅读予以足够的重视。

孩子们根本没有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更谈不上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了。

习惯要从小培养,因而加强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是十分有必要的。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项目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项目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项目结题报告1. 项目背景本项目旨在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水平。

语文阅读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研究成绩有着深远影响。

因此,通过对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为小学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2. 研究目标本项目的研究目标如下:- 探究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提出能够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水平的教学方法;- 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3. 研究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研究目标,我们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对相关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了解已有研究成果和教学策略。

- 实地调研:对多所小学进行实地观察和访谈,了解不同学校的语文阅读教学情况。

- 教学实验:设计并实施语文阅读教学实验,比较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

- 数据分析:收集实验数据,并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4. 研究成果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讨论,能够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和阅读能力。

-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差异化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研究需求。

5. 改进措施根据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教学能力。

- 提供更多优质的教材和阅读资源,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

- 建立有效的学生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的问题。

6. 结论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我们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这些研究成果将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水平。

我们希望这些研究结果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应用,并取得积极的效果。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项目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项目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项目结题报告项目背景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兴趣。

研究方法本项目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教学实验等。

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阅读成绩和反馈意见,以及教师的教学经验,得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研究内容本项目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比较与分析;2. 阅读材料的选择和设计;3. 阅读教学的评估与反馈机制;4. 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

预期成果通过本项目的研究,预期可以得出以下成果:1. 确定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2. 提供优质的阅读材料和教学设计;3. 建立科学的阅读教学评估与反馈机制;4. 提供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的参考指南。

实施计划本项目的实施计划如下:1. 第一阶段:收集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2. 第二阶段:设计研究方案,确定研究方法和内容;3. 第三阶段:实施教学实验,收集数据;4. 第四阶段: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5. 第五阶段:撰写项目结题报告。

预期影响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产生积极影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

风险与挑战本项目的风险与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困难;2. 教学实验的难度和复杂性;3. 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结论本项目将通过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

希望本项目的研究成果能够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郁存军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研究结题报告

郁存军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研究》课题结题报告陈圩小学郁存军《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研究》是宿迁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

根据课题实施方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扎实有序的研究,较好地完成了预期研究任务。

现把近两年来课题研究过程和成效汇报如下: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新课标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作出了明确要求:一是提倡扩大阅读面,要求“养成看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展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二是规定了阅读量,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145万字。

三是重视信息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操作性阅读”。

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小学生现阶段还无法要达到这个目标,为农村小学生未来着想,我想通过本人的研究给我校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找到有效地方法,给孩子们的童年烙上文化的印迹,增添书香的色彩。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方法上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与习惯。

二、核心概念及其界定1.农村小学生:指在乡中心小学就读的小学生。

2.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

3.课外阅读指导:是指教师在学生课外阅读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三、研究目标:1.通过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寻找到影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

寻找改变农村小学生家长,农村小学教师对课外阅读认识的途径。

2.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3.帮助农村小学生提高语文水平,创设农村小学生从小爱读书,会读书的好氛围,开拓出小学生读书的途径,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发展。

4.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以读促思,以读助写,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四、研究内容:1.调查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寻找我校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形成的成因分析。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陕西省规划办2014年立项课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立项号:课题负责人:课题研究主要成员:课题实验单位:联系电话:邮箱地址(或QQ)汉中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二〇一三年印制《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汉中经济开发区莲花寺小学程祎萍林丽一、课题提出的背景:2001年7月,颁布并实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标准很重视儿童阅读,对课外阅读的总量做出了明确规定──在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该不少于145万字,并推荐了一些课外阅读作品,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冰心的《繁星.春水》、吴承恩的《西游记》、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等;除此之外,《语文课程标准》还在其他许多地方提到课外阅读问题,如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还鼓励老师自主开发课程资源。

因此,学生课外阅读已越来越被学校、家庭、社会所重视。

尤其是各级各类学校,将语文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从而使课外阅读成为实施大语文教学观的重要渠道。

很多教师已清醒地认识到: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成为目前中小学语文教育界日益关注的焦点。

但是,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却令人担忧:为数不少的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缺乏细读、研读的良好心理;有些教师把课外阅读作为一种任务硬压给孩子,造成压抑的心理环境,影响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使课外阅读成为负担,再加上阅读资源芜杂,读物缺少童趣等因素也妨碍了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形成,课外阅读难见成效。

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当前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我校是一所地处城乡接合部的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农村的小学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王楼中心小学武书兰吕俊艳一、课题的提出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当今的小学阅读教学现状令人堪忧。

这次课题的提出,是从了解当前农村小学生阅读教学的基本情况为出发点,分析其原因,探索以兴趣、能动性为主的教学策略,是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二、研究的内容、步骤、方法1、内容(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其分析(2)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方法,途径研究2、步骤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6月——7月)确立小课题并制定方案,选择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查找相关资料;明确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选择实验班和对照班。

以王楼中心小学四(2)班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分析出阅读中出现的主要原因。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13年8月——2月)采用调查法、实验观察法、经验总结法、什么样的课堂能激起学生阅读兴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快乐的阅读,有兴趣的去阅读。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3月——6月)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出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方法,并在本校教育教学中推广应用,提高我校全体学生的阅读能力。

3、方法调查研究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

三、研究的过程(一)学习准备阶段在2013年6月——7月这个准备阶段,我们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了解到课堂上学生的阅读机会非常的少,阅读方法不当,教师存在满堂灌的问题,课外阅读书籍也是非常的有限,阅读的时间也不充分。

有些学生阅读积极性不高,只要有时间,就抓紧时间玩、吃零食。

这样造成了学生的阅读能力非常弱,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能得到培养与发展,主体地位也不能得到体现。

为此,我们制定了研究方案。

1、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阅读的目的是为了采集信息,获取知识,拓宽知识面,了解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风俗、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是学习语文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面,阅读绝不是为了考试,因此阅读时,切不可带着应试的情绪去读,也不可急功近利,幻想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能轻易获得,而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与写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与写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与写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与写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背景。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怕写作文的现象。

在一次“语文课,你喜欢学习什么内容”的问卷调查中,选择识字、听说、阅读的同学远远高于选择写作。

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学生怕写作文,成了语文学习中的一大拦路虎!究其原因,传统的作文教学存在着“高”、“难”、“死”三字现象。

“目标过高”、“操作过难”、“形式过死”的作文教学问题使得学生远作文、厌作文、甚至怕作文,更难以达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境界。

因此要让学生爱作文、乐作文,只有改变作文“高、难、死”的现状,改变学生的情感和操作技能,让它变得更加平易近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如何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

为开辟一条省时、快捷、易行的训练渠道,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让学生的作文达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的目的,我校语文教研组确立了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与写作”的研究课题,希望通过课题研究,实现学生在阅读写作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二、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小学作文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是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主要是通过阅读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

着名特级老师丁有宽老师最早提出读写结合训练,强调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思想,克服了长期存在的读写分离的弊端。

2.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适宜引到记忆类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

《农村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改革的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改革的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改革的研究》结题报告课题负责人:张贵军单位:周良庄镇周良庄中心小学学科:小学语文《农村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改革的研究》结题报告李酉年周良庄镇周良庄中心小学小学语文一、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

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

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

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

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

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小学语文的阅读要求越来越多,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

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但是很多教师的语文阅读教学,尚未根本摆脱传统教学弊端的束缚,依然存在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静态化运作的不良倾向,课堂上共性多、个性少,钳制多、自主少的现象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压抑乃至异化了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同时,以往应试教育的余风造成学生严重的课业负担,削弱了学生自由、快乐、个性阅读的时空。

从长远考虑,这一切都与新世纪我国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相适应。

正如杨再隋指出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

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

”这段话讲的也是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

语文课文(心得)之《农村小学低年级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语文课文(心得)之《农村小学低年级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语文论文之《乡村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兴趣培育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慧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添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念书是人类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念书是学生们净化心灵,升华人品的重要门路”这已经是我们的共鸣。

作为刚从事语文教课的我,更希望念书能成为我一批又一批学生的喜好。

今年我校展开“五个一”活动之“一人一题”活动,依据自己的教课实质及教课中所遇的问题,我提出了“乡村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兴趣培育的研究”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旨在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使阅读成为陪同孩子终生学习的优异习惯,成为其塑造人文修养的重要渠道。

二、课题研究检查课题开始,我先对低年级学生做了一次学生课外阅读状况问卷检查,经过检查数据统计与剖析,从检查结果反应学生的阅读存在的三个方面主要缺点:一是家长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不足,孩子缺乏优异的课外阅读气氛;二是课外书太少、课外阅读波及的范围窄;三是缺乏有效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不妥。

我既而对小学生阅读心理研究方面的资料进行了大批的阅读,我国现代有名教育心理学家艾伟对小孩阅读兴趣进行了三次实验,结果表示对阅读兴趣起直接作用的是读物的特质形式,而对阅读兴趣有较大影响的外在要素是作家的名望声威,同学和朋友的影响,教师和家长的态度以及对书中人物的喜好态度等。

三、课题研究主要举措进入课题实行也就是课题研究主要阶段,我环绕以上问题牢牢抓住小孩心理特色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家校联手共创念书环境。

提议家长为孩子按期购置或借阅合适孩子阅读的书本,并动员和孩子一同念书,创建“亲子阅读”氛围。

让家长感觉课外阅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进而带动家长敦促和参加孩子的课外阅读。

(二)介绍书目,拓展阅读范围。

1. 依照年段介绍书目。

学段不一样,年纪不一样,学生的心理特色也不一样,其阅读的偏向,阅读的兴趣也有所不一样。

所以,我依据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差别性向学生介绍读物。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我就介绍看图文并茂、情节感人、浅易易懂、篇幅短小的童话、寓言故事。

培养农村小学生教育课外阅读能力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材料

培养农村小学生教育课外阅读能力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材料

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南岗中心小学徐丹丹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与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的关系是一个语文教学的老话题,早有定论。

阅读多、阅读广泛促进学生口头、笔头表达能力的发展,而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也必须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阶段目标第一学段中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阅读浅近的童话、语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第二学段中指出:“……初步学会默读……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中指出:“……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少数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

”时代在发展,电视、录像、广播、网络等媒体对学生深深吸引,造成学生对文本的不喜欢。

因而学生厌读课外书的现象普遍存在。

学校老师比较重视语文课堂教学,但对课外阅读并不重视,甚至不问不管。

即使向学生发出课外阅读的号召,也不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

当前,对课外阅读指导与培养学生口头、笔头表达能力的相关研究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教师无从下手,也就畏而避之。

小学阅读教学研究:语文课题的结题报告

小学阅读教学研究:语文课题的结题报告

小学阅读教学研究:语文课题的结题报告一、项目背景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然而,在当前的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能力不足等。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小学阅读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探索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研究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对小学阅读教学的研究,探讨以下问题:1. 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方法。

2.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策略。

3. 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方法。

三、研究方法本项目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研究法等综合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理论研究成果。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小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以及教师阅读教学方法的现状。

3. 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成功经验,为阅读教学提供实践借鉴。

4. 实验研究法:设计实验方案,对阅读教学方法进行实验验证,评估其有效性。

四、研究过程1. 第一阶段: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确定研究框架和内容。

2. 第二阶段:开展调查研究,收集小学生阅读教学的现状数据。

3. 第三阶段:分析调查数据,总结问题所在,探索阅读教学的改进方向。

4. 第四阶段: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研究,验证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5. 第五阶段:撰写研究报告,提出建议和措施。

五、研究结果1. 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方法:通过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以及激励评价机制,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策略:注重阅读技巧的培养、拓展课外阅读以及开展阅读交流活动等,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3. 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均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效果。

六、结论与建议本项目通过对小学阅读教学的研究,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我校申报的课题《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实践研究》,经审定,同意该课题立项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构建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研究》的子课题。

自课题申报以来,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及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课题组成员认真落实课题研究计划,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经过课题组成员三年多的克难攻坚,本课题研究已初见成效。

现对研究过程中的方法、措施、主要成果及存在的问题汇报如下:一、理论依据㈠课程标准要求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课标同时对"课外阅读"一项作了明确要求:“课外阅读应有一定量的要求。

小学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㈡理论基础1.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

兴趣是内发性的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如果他感到索然寡味,学习成了沉重的负担,哪里还有心思去作进一步的攀登。

2.教育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种由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心理活动。

阅读活动是阅读者把读物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把读物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的一种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又是阅读者进行判断、推想,体验的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特别指出了兴趣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兴趣的多方面性”构成了儿童意识活动的内在动力。

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有重要的意义。

以现代认知心理学、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本课题研究力求使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具有实效性和科学性。

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南岗中心小学徐丹丹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与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的关系是一个语文教学的老话题,早有定论。

阅读多、阅读广泛促进学生口头、笔头表达能力的发展,而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也必须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阶段目标第一学段中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阅读浅近的童话、语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第二学段中指出:“……初步学会默读……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中指出:“……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少数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

”时代在发展,电视、录像、广播、网络等媒体对学生深深吸引,造成学生对文本的不喜欢。

因而学生厌读课外书的现象普遍存在。

学校老师比较重视语文课堂教学,但对课外阅读并不重视,甚至不问不管。

即使向学生发出课外阅读的号召,也不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

当前,对课外阅读指导与培养学生口头、笔头表达能力的相关研究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教师无从下手,也就畏而避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的研究结题报告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农村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的研究》结题报告淅川县老城镇黑龙泉中心小学李俊朝一、课题的提出阅读是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源头活水。

学生的阅读量与他的语文水平是成正比的,也与他其它学科的学习水平成正比。

尤其是在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涌现的今天,在视听技术不断普及、人们阅读能力不断下降的今天,积极主动地开展阅读活动,抓好基础段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生分阶段达标进入高层次学习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需要。

然而在农村小学,由于受到地域、家庭环境及应试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学生缺乏读书的兴趣和意识,不能主动进行阅读实践;“应试教育”的思想左右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学校尚未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未发挥应有功能;学校、家庭未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为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的研究》课题,旨在改变目前课外阅读的现状,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生活,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课题中“阅读”是指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这个心理过程是指读者主体的心理过程。

课题中“主题性阅读”是指以语文教材为中心,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苏教版各单元均有一个明确的阅读主题),提炼出阅读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课外阅读中引导,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有凭借和依托,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扩展和补充。

三、课题确立的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应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充分地利用这些知识发挥自己的阅读能力去分析、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

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说,认为儿童是通过自己主动的努力活动和与外界相互作用,不断获得经验的丰富和重组,从而实现自我建构和发展。

2、“相似论”认为,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相似性信息单元(即相似块)越多,就越有利于选择、匹配、激活阅读材料中的相似信息,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感悟也才越深刻。

《学记》中的“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说的是教育得抓住时机,适时施教,错过时机以后再去学习,就会事倍功半,得法于课内,及时进行同步拓展延伸,就会事半功倍。

3、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学生学习越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象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

”“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求他记住的东西多两倍。

”“如果少年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

如果学生其他的书读得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够学好正课,而且会剩下时间去满足其他方面的兴趣。

”四、课题的价值与意义开展主题性阅读的研究与实践,对小学语文阅读由课内向课外、由以教科书为本位向大信息、多元化知识开放、由应试教育向读书滋养人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转变具有积极的意义。

因此,该课题的成功运作对农村学生阅读的外部大环境的开发、整合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小学语文学科阅读的内容整合方式、阅读指导方式、阅读习惯的有效培养、读写结合提高语文素养等方面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操作体系的建构都很有价值,也对改善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无序状态,规范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增强课外阅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一)用好教材,搭建桥梁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例子。

”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点,以语文教材入手,目的在于阅读种种的书,语文教材实际上成了通向课外更多阅读的桥梁。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阵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具有挖掘教材,重组教材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渗透相关的阅读信息,以促发学生课外主动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教材的内容作深入的解读和挖掘,揣摩作者思想、文本内涵,提炼出相应的主题。

在教学中引领学生围绕主题,深入到故事的情境中,与人物对话,与作者交流,获得许多真切的感悟。

例如在教学《郑成功》(主题:爱国)一课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中,感受郑成功的爱国举动,同时引导学生就“爱国”这一主题进行延伸:在历史上还有许多爱国人士——屈原、陆游、林则徐等,引导学生到图书馆、上网阅读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爱国情怀;还有同学提到当前大家共同关注的“台湾问题”,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交流。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主要起着“红娘”的作用,在学生与书籍(故事)间拉起一根红线,让学生有兴趣、有方向的进行阅读。

(二)开展活动,巩固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活动便是激发学生兴趣有效的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结合平时的语文教学的内容,在班级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阅读活动,让学生沉浸在其中,享受读书、成长的快乐。

1、校园读书节。

学校(班级)每学期定期组织校园读书节活动,以此来浓厚学校(班级)的读书氛围,营造书香校园。

2014年秋学期,学校成功举行了校园读书节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阅读现状。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各年级确立相应的主题,低年级“童话世界”,中年级“人物故事”,高年级“经典名着”。

学生利用课间休息时间、中午午休时间、放学回家后的时间等,主动地进行阅读实践。

另外,在读书节期间,我们还开展了系列化的活动,如“课本剧表演”、“人物故事演讲”、“征文比赛”等,活动结束还可以评选出“书香班级”、“书香个人”等。

2、读书交流会。

我们结合日常教学,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收获和感悟记录下来,也可以借助于“阅读资料卡”将文中的一些好词佳句等摘抄下来,然后在班级中组织读书交流会,和大家共同分享读书的快乐。

3、好书(美文)推荐。

在日常教学中,利用课前五分钟、晨会、夕会时间等,让学生走上讲台,说一说最近读的书目,向同学们推荐一些好的书籍或文章,并简单地交流其内容或心得体会,给大家的课外阅读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发掘资源,维持兴趣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

”这就告诉我们,学生学习语文的资源丰富多彩,如何发现并有效的加以利用应是当务之急。

1、图书室、阅览室。

随着学校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速,学校图书室的管理也趋于规范和科学,图书架上的图书也越来越丰富,这些都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有力保证。

然而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学生该如何选择,如何更好地从书籍中汲取精神的营养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进行主题性的阅读便是理想的选择,结合日常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提升,提炼出相应主题,可以结成研究小组,制定主题性阅读计划,撰写阅读心得体会或是小论文。

这样做大大的减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盲目性,提高了针对性与实效性,同时也对语文教学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网络世界。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定期带领学生上网浏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问题”,在网上搜索相关的信息;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网站、论坛,鼓励学生阅读的同时积极的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六、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1、通过组织理论学习,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参与科研的意识和能力增强,能够积极围绕研究课题开展研究工作。

课题组成员通过学习、实践,有了许多新的想法和体会,并及时进行总结写成文章。

2、“主题性”阅读丰富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形式多样的阅读实践中,学生的阅读视野变得开阔,阅读能力、综合素养得到了培养。

3、“主题性”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在多次市研训中心组织的学科质量调研中,我校的语文教学质量均在农村小学中名列前茅,我校的语文学科考试成绩突出,特别是在“阅读理解”方面,得分率较高。

我想,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是一朝一夕的努力,而是长久的坚持和努力。

“主题性”阅读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框架,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语文学习的重要渠道和有效补充,大大提升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得语文教学真正朝着“大语文”的路子迈进。

七、我们的困惑和设想“主题性”阅读的课题,从课题选择、论证到审报直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一年的时间,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与进步,特别是学生的阅读热情高涨,习作水平提高,都是大家都可以共同见证的。

然而,细细回顾研究的过程,我们仍然发现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困惑与不足:1、“主题性”阅读的实施在学校中受到了更多同学的欢迎,但是很多教师仍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对课题的实施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认为这样的“阅读”会耽误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的想法,不仅存在于教师之中,同时还存在于一些家长中,农村家长文化水平不高,他们认为孩子只要将语、数、外学好,就可以了,每天他们希望看到孩子埋头看教科书,看到他们不停地做题,而将看课外书当作是“不误正业”。

因此,在下一步的研究工作中,我们还应关注到教师、家长的态度,通过细致有效的工作,彻底转变他们的观念。

2、“主题性”阅读需要学生腾出更多的“自由时间”,但这一点在学校里似乎很难做到,尽管我们每周安排各班学生到图书室借书、看书,但是这一点时间是远远不能满足孩子们的读书需求的。

而在课表上,各门学科都已排得满满的,学生的在校时间都已经有了充分的安排,如何争取更多的阅读时间,给学生更多的阅读上的指导应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3、“主题性”阅读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教师更加用心的加以引导,特别是给予学生方法、策略的指导。

而在前一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很多一线教师对于学生的阅读活动只是一味的“放手”,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指导,学生只是盲目地读书,缺乏选择和提取的过程。

因此,下一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力度,特别是鼓励教师加强自身的学习,关注课题研究的动态,研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力争使课题研究工作推向深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