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指标异常的临床意义
肝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9f6d88951e79b8968022695.png)
肝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肝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一)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很多,不要把肝功能异常都认为是病毒性肝炎。
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寄生虫病、药物性肝损害、其他内科疾病等引起的肝功损害。
当然,一旦化验结果提示肝功异常,需要重视并仔细检查肝功能异常的原因。
下面介绍常见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肝脏血清酶学的检测指标(一)转氨酶转氨酶又称氨基转移酶。
临床最常用的是丙氨酸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它们的正常值由于各医院检测方法不同而有差别。
血清转氨酶活性降低的临床意义不大,具有临床意义是酶活性升高。
各种肝脏疾病病人和一些肝外疾病病人,其血清转氨酶活性均可升高。
ALT活性增高提示肝细胞破坏、细胞膜通透性增强;AST活性增高常提示线粒体损伤。
二者是监测病毒性肝炎的敏感指标。
常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血清转氨酶活性已经增高,故检测ALT、AST可以发现早期的急性肝炎和隐性肝炎病毒感染,是目前诊断肝病应用最普遍的酶学检查项目。
血清转氨酶活性的高低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一致,故有助于病情估计、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ALT显著增高,见于各种肝炎急性期、药物性肝损害;中度增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及心肌梗死;轻度增高,见于脂肪肝、阻塞性黄疸及胆道炎症。
AST显著增高,可见于心肌梗死急性发作、各种严重的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及酒精性肝病;中度升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心肌炎;轻度升高,可见于轻度慢性肝炎。
患有重型肝炎时,若出现胆红素迅速升高,转氨酶反而下降,称为酶胆分离,提示预后不良。
血清转氨酶活性测定反映肝细胞损害及其程度,对肝病的病因鉴别诊断意义不大。
ALT存在于肝细胞胞浆水溶性部分,AST存在于细胞浆水溶性部分及线粒体中。
肝细胞损害严重者,AST不仅胞浆中的酶释放出来,而且线粒体中的酶也释放出来,故测定AST/ALT比值可用于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和肝病类型。
肝功能异常的评估及临床意义
![肝功能异常的评估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d75eb1c763231126edb11d5.png)
李飞, 等. 肝功能异常 的评估及临床意义
1 5 4 3
肝 功 能 异 常 的 评 估 及 临 床 意 义
李 飞 ,陆伦根
( 上海交通大 学附属 第一人 民医院 消化科 , 上海 2 0 0 0 8 0 )
摘要 : 肝功能异常是肝脏受到致 病因素的损害 而发 生的生化 和病理改变 , 可见于病 毒性肝炎、 脂肪 肝、 酒精性 肝病 、 自身免疫 性 肝病 以及其他非肝脏疾病。 由于病因复杂 , 对于少数病例 的诊断有时较为 困难。归纳 了肝脏生化指标在各种 肝病中的改 变情况 以 及不 同指标联合诊断肝胆疾病的价值。认为肝脏生化检查为肝 功能异 常的病 因诊 断提 供线索 , 并进行病 情严重程度评 估。此外 , 肝功能异 常的病 因诊断还有赖于详细 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 以及血 清学检查 、 影像学 、 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等项 目。
L I F e i , L U L u n g e n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 ,T h e n £ P e o p l e S H o s p i t a l A f il f i a t e d t o S h a n g h a i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h a n g h a i
肝功能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肝功能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70bab77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ae.png)
肝功能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一)简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一组催化氨基酸与α-酮酸间氨基转移反应的酶类,主要存在于肝、肾、心肌、骨骼肌、胰腺、脾、肺、红细胞等组织细胞中,同时也存在于正常体液如血浆、胆汁、脑脊液、唾液中。
当富含 ALT 的组织细胞受损时,ALT从细胞释放增加,进入血液后导致ALT活力上升,其增高的程度与肝细胞被破坏的程度呈正比。
参考范围:成人5~40U/L。
(二)临床意义(1)肝胆疾病(2)其他疾病: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肌炎、心力衰竭时的肝脏淤血、骨骼肌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胰腺炎、外伤、严重烧伤、休克等。
(3)用药:抗生素、抗真菌药、抗病毒药、调血脂药。
二、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2011A(一)简述AST主要存在于心肌、肝、肾、骨骼肌、胰腺、脾、肺、红细胞等组织细胞中;同时也存在于正常人血浆、胆汁、脑脊液及唾液中。
当富含AST的组织细胞受损时,细胞通透性增加,AST从细胞释放增加,进入血液后导致AST活力上升。
参考范围:成人8~40U/L。
(二)临床意义AST的测定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
AST升高常见于以下疾病。
(1)急性心肌梗死(AMI)(2)肝脏疾病传染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肝脓肿、脂肪肝、梗阻性黄疸、肝内胆汁淤积或淤滞、胆管炎、胆囊炎等。
(3)其他疾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皮肌炎、肺栓塞、肾炎、胸膜炎、急性胰腺炎、肌肉挫伤、坏疽、溶血性疾病。
(4)用药见ALT类“临床意见”。
三、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一)简述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是将肽或其他化合物的γ-谷氨酰基转移至某些γ-谷氨酰受体上的酶。
γ-GT主要存在于血清及除肌肉外的所有组织中,如在肾、胰、肝、大肠、心肌组织中,其中以肾脏最高。
连续监测法:<50U/L。
(二)临床意义γ-GT 升高见于:(1)肝胆疾病(2)胰腺疾病(3)其他疾病心肌梗死、前列腺肿瘤。
常见肝功能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常见肝功能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400f36eeaeaad1f346933fd9.png)
常见肝功能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肝脏号称人体的“化工厂”,担负着代谢、解毒和合成等重要的生理功能。
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肝病,都会导致患者的肝功能发生异常改变。
而这些异常均可通过检测患者的肝功能体现出来。
因此,肝功能的检测结果对肝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临床上,不同的检查项目有着不同的意义,那么肝功能化验单上的各项指标都具有什么临床意义呢?1.血清转氨酶血清转氨酶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肝细胞内,常见的有丙氨酸转氨酶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等。
血清转氨酶在人体肝细胞内的浓度比在血液中的浓度高出1000~5000倍。
如果患者的肝细胞因炎症而出现损伤时,其细胞内的这些酶就会释放到血液中,从而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
所以,血清转氨酶是反映患者肝细胞损害的最灵敏指标。
但当患者出现肝细胞的大面积坏死(如患有暴发性肝炎),由于其肝内的转氨酶已基本消耗殆尽,所以其血清转氨酶反而不会有明显的升高。
2.胆红素正常情况下,胆红素需要通过人体的肝脏加工处理,然后经胆道排出体外。
经肝脏处理后的胆红素叫直接胆红素,未经肝脏处理的胆红素叫间接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总和叫总胆红素。
当发生肝细胞病变时患者可出现总胆红素升高的现象,且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胆红素升高表明患者肝脏的解毒能力下降。
由于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具有较强的代偿能力,所以肝病早期患者的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常常并不升高。
3.白蛋白和球蛋白白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当患者的肝细胞合成功能受损时其水平可能会下降。
但白蛋白的半衰期较长,约为15~20天,所以急性期肝病患者的白蛋白水平常表现为正常。
肝硬化患者常会出现白蛋白水平下降、球蛋白水平上升的情况。
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正常比例在1.5~2.5之间,若两者的比例小于1,在医学上则称之为“白/球比”倒置。
这种情况是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之一。
4.总胆固醇和胆碱酯酶肝细胞参与胆固醇和胆碱酯酶的合成代谢,这两项指标可以反映患者肝脏的储备功能、疾病的恢复能力。
血清肝功能指标的临床意义
![血清肝功能指标的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d4803d1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4a.png)
血清肝功能指标的临床意义在临床医学中,血清肝功能指标是评估肝脏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相关生化指标,可以了解肝脏的功能状态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血清肝功能指标的临床意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指标。
一、血清肝功能指标的定义及常见指标血清肝功能指标是指血液中与肝脏相关的生化指标,常见的有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以及白蛋白(ALB)等指标。
这些指标既可以用于评估肝脏的功能状态,也可作为疾病诊断和监测的参考指标。
二、血清肝功能指标的临床意义1. 评估肝脏功能:通过监测血清肝功能指标,特别是ALT和AST,可以对肝脏功能进行评估。
正常情况下,肝脏功能正常,这些指标的水平都较低。
而当肝细胞受损时,ALT和AST会释放到血液中,其水平会升高,从而提示肝脏功能异常。
2. 诊断肝疾病:血清肝功能指标在肝疾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ALT和AST的升高常见于肝炎、脂肪肝等疾病,而ALP的升高可能与胆道梗阻有关。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肝脏疾病,并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和诊断。
3. 监测治疗效果:对于患有肝疾病的患者,监测血清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可以评估治疗效果。
例如,在抗病毒治疗期间,通过监测ALT和AST的水平,可以了解病毒抑制是否有效。
如果这些指标的水平逐渐降低,表明治疗有效;反之,若指标升高,则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4. 判断疾病预后:血清肝功能指标的变化还可以预测肝脏疾病的预后。
例如,在肝硬化的患者中,血清白蛋白水平常常下降。
低白蛋白水平提示肝功能严重受损,患者预后可能不良。
5. 作为手术评估指标:在手术前,监测血清肝功能指标可以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手术。
如果指标异常,表明肝脏功能受损,手术风险可能增加。
通过评估这些指标,医生可以选择更合适的手术方案,降低手术风险。
三、临床应用注意事项1. 个体差异:不同人群对血清肝功能指标的正常范围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
临床生化指标肝功能检查异常指标判断及氨基转移酶增高、白蛋白降低、总胆红素增高等指标疾病和临床意义
![临床生化指标肝功能检查异常指标判断及氨基转移酶增高、白蛋白降低、总胆红素增高等指标疾病和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1690a816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02.png)
临床生化指标肝功能检查异常指标判断及氨基转移酶增高、白蛋白降低、总胆红素增高等指示疾病和临床意义肝功能检查异常指标肝功能检查主要用于发现人体是否有肝脏损伤,是否有隐性黄疸,评估肝细胞损伤的程度,判断肝病的种类,以及评估价疗效等。
下面介绍常见肝功能检查异常指标。
氨基转移酶增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又称“谷丙转氨酶”,广泛存在于身体组织细胞内,以肝细胞内含量最多,只要有1%的肝细胞损伤,即可使血清中酶活性增高1倍。
ALT是最敏感的肝功能检测指标之一ALT增高主要见于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石症,以及胆囊炎等。
健康人在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熬夜后ALT有可能升高。
若出现该情况,应在充分休息后复查。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又称“谷草转氨酶”,存在于全身各种组织中,以心肌中的含量最丰富,在肝脏中含量为第二位。
当心肌细胞和肝细胞有损伤时,血清中AST活性明显升高。
AST增高主要见于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胆囊炎,以及胆石症等。
白蛋白降低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主要蛋白质,对人体有重要作用。
白蛋白降低是肝脏严重受损或机体营养不良的重要指示,如需做进一步的检查,可增加总蛋白和球蛋白,特别是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A/G比值)。
当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1时,提示肝脏严重受损。
白蛋白降低主要见于肝细胞病变、肾病综合征、严重烧伤、营养不良等。
A/G比值>1提示有慢性肝脏实质性损害。
总胆红素增高总胆红素是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之和。
如果总胆红素在正常范围内(<21.0 μmol/L),不管直接胆红素偏高,还是间接胆红素偏高,意义都不大。
如果总胆红素在21.0—34.2 μmol/L,可能是隐性黄疸,此时若氨基转移酶(AST和ALT)也升高,肝炎可能性大,应进一步检查,查找原因。
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都增高:常见于肝细胞性黄疸,如急性黄疸性肝炎、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硬化等。
肝功能检查指标及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指标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6f6105b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0e.png)
肝功能检查指标及临床意义
1. 引言
肝功能检查是评估肝脏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检测多
项指标可以了解肝脏的解毒、代谢、合成和排泄功能,对临床疾病
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2. 常见的肝功能检查指标
2.1 谷丙转氨酶(AST)和谷草转氨酶(ALT)
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是评估肝细胞损伤的常用指标。
它们
在肝细胞受损时会释放到血液中,因此其水平的升高提示肝脏损伤。
常见的原因包括肝炎、脂肪肝和药物性肝损伤等。
2.2 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
胆红素是由肝脏代谢产生的一种物质,通过检测胆红素的水平可以了解肝脏排泄功能的情况。
总胆红素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其升高可以提示肝功能异常、胆红素代谢障碍等。
2.3 白蛋白和球蛋白
白蛋白和球蛋白是肝脏合成的蛋白质,通过检测它们的水平可以判断肝脏的合成功能。
低蛋白血症可以提示肝脏疾病、营养不良等情况。
3. 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指标的异常可以提示肝脏疾病的存在或肝功能的异常。
根据不同指标的异常情况,医生可以进一步判断具体的疾病类型及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此外,肝功能检查还可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预测。
4. 结论
肝功能检查是评估肝脏健康状况的重要方法,常见的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和球蛋白。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了解肝脏的代谢、合成、解毒和排泄功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常用肝功能化验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常用肝功能化验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f6ee5cb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6c.png)
常用肝功能化验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肝功能是指肝脏正常执行其各种生理功能的能力。
肝功能检测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特定酶和蛋白质来评估肝脏的健康状况。
常用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包括肝酶(ALT和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
理解这些指标的正常范围和临床意义,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肝脏疾病。
1.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是最常用的肝功能指标之一,它们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
正常范围:ALT<45U/L,AST<37U/L。
当肝细胞受损,这些酶会被释放到血液中,导致酶活性升高。
ALT比AST更常用于评估肝脏损伤;而AST/ALT比值>1可能提示酒精性肝病,小于1可能是肝炎(病毒性或药物引起)的迹象。
2. 总胆红素是由肝脏合成的,其中直接胆红素是游离于血液中的胆红素,可反映肝脏对胆红素代谢的处理。
正常范围:总胆红素<1.2 mg/dL,直接胆红素<0.3 mg/dL。
当肝脏功能受损或胆道阻塞时,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水平会升高,可能出现黄疸等症状,提示肝胆道疾病。
3.总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血浆蛋白的总量,白蛋白和球蛋白是其中两个主要的组分。
正常范围:总蛋白6.0-8.0g/dL,白蛋白3.5-5.5g/dL,球蛋白2.5-3.5g/dL。
低蛋白和低白蛋白水平可能提示肝脏合成功能受损或肾脏疾病,而高球蛋白水平可能提示慢性炎症或免疫反应。
除了上述常用的指标,肝功能化验还包括凝血功能检测和血清胆汁酸检测等。
凝血功能通常用凝血酶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来评估。
正常范围:PT11-13.5秒,aPTT25-35秒。
凝血功能异常常见于肝脏疾病,因为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受损。
血清胆汁酸是检测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其浓度可能在肝脏疾病早期升高。
肝功能化验的临床意义是进行肝脏疾病的诊断、评估和监测。
肝功能检测可以帮助诊断和区分肝脏疾病的不同类型,如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
常见肝功能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常见肝功能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d00bd573a98271fe910ef918.png)
常见肝功能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肝功能检查对于诊断肝脏是否异常有着重要的意义。
常用的肝功能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等。
1临床意义[1]1.1血清谷丙转氨酶任何原因一起的肝细胞损害时,ALT及AST自细胞浆逸出,而一起血清ALT、AST升高,他们是反映肝损害的敏感指标,但缺乏病因的特异性,其升高程度不一定与肝损害程度一致。
据研究,ALT在细胞浆内合成,AST在线粒体内合成。
如线粒体也遭严重损伤,AST逸出多而增高明显。
当慢性肝炎演变至肝硬化时,ALT、AST可正常或轻度上升,往往AST>ALT,故AST/ALT比值增大,反映肝细胞损伤的严重程度。
ALT和AST持续升高说明损伤时的肝细胞内膜漏出增加或伴有慢性肝炎活动。
Gitlin曾提出,AST/ALT在0.31~0.63间,预后良好;1.20~2.26提示肝坏死,介于二者之间者预后无明确关系。
潼野报道,AST/ALT于慢性活动性肝炎为0.9±0.32,代偿性肝硬化为1.5±0.7,失代偿性味1.9±0.7,肝癌时50%大于3。
1.2γ-谷氨酰转肽酶1.2.1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时,血中GGT明显升高。
其原因是癌细胞产生的GGT增多和癌组织本身或其周围的炎症刺激作用,使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以致血中GGT增高。
1.2.2阻塞性黄疸、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胆道感染、肝硬化等都可使GGT升高。
1.2.3其他疾病如心肌梗塞、急性胰腺炎及某些药物等均可使血中GGT升高。
肝硬化时,约90%以上病例GGT升高,尤以酒精中毒性肝硬化明显。
胆汁性肝硬化则往往显著增高。
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时,GGT持续低值提示预后不良。
原发性肝癌时GGT可明显升高,徐克成等用4%~15%聚丙胺凝胶阶段梯度电泳检测GGT同工酶,其9条区带中的II带为原发性肝癌特有,可助鉴别。
1.3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及其比值血清白蛋白正常值为35~55g/L,球蛋白为20~30g/L,A/G比例为1.5:1~2.5:1。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5c28b64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c2.png)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1.肝酶:肝酶是指在肝细胞损伤时释放到血液中的酶类物质,常见的肝酶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ALT和AST被广泛用于评估肝细胞损伤程度和肝炎活动性。
正常情况下,血清ALT和AST水平较低,但当肝细胞损伤时,这两种酶会释放到血液中,血清ALT和AST水平会升高。
因此,ALT和AST水平的升高是肝功能异常的指标之一2.肝蛋白:肝蛋白是指在肝细胞合成后分泌到血液中的蛋白质,常见的肝蛋白有白蛋白和球蛋白。
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高、最重要的蛋白质之一,它主要由肝脏合成。
白蛋白的合成功能受肝细胞的功能状态和营养状况的影响,因此,血清白蛋白水平可反映肝脏合成能力和预测营养状况。
3.胆红素:胆红素是血红蛋白代谢产物,在肝脏中由肝细胞转化为胆红素结合的形式后,由胆管从肝脏排出。
胆红素的升高可表明肝脏合成胆汁过程中的障碍,如肝功能不全或胆道梗阻。
胆红素水平检测是判断黄疸原因的重要指标之一4.凝血功能:凝血功能是肝脏另一个重要的功能,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和抗凝血物质,维持正常的血液凝固和溶解平衡。
因此,肝功能异常时,凝血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常见的凝血功能指标有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PT和APTT的延长可提示肝功能异常和凝血系统的紊乱。
除上述指标外,肝功能检查还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氨、乳酸脱氢酶(LDH)等指标的测定。
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是常见的脂代谢指标,血液中的异常水平可提示脂类代谢紊乱,影响肝脏功能。
氨和LDH是胆汁分泌和排泄异常时常见的指标,血液中的异常水平与肝细胞损伤有关。
总的来说,肝功能检查通过测定多项指标,可以综合评估肝脏的合成、代谢、排泄、解毒和调节等功能,对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肝脏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解读肝功能检查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管理肝脏疾病,指导治疗方案制定和预后评估。
临床分析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与解读
![临床分析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与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0b0f4c41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28.png)
临床分析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与解读肝功能检查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验,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肝脏状况以及肝疾病的严重程度。
通过对肝功能检查结果的分析和解读,医生可以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本文将对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与解读进行分析。
一、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肝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合成蛋白质、分解代谢、解毒等。
通过肝功能检查可以评估肝脏的正常功能及异常情况,对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具体来说,肝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诊断肝疾病:肝功能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肝疾病。
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酶的水平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胆红素升高提示胆汁排泄功能障碍;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的异常可提示肝功能异常。
2. 判断肝炎病毒感染:肝炎病毒感染是引起严重肝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肝功能检查结果的异常与肝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如ALT、AST的水平升高提示病毒性肝炎。
肝功能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干预病毒感染,以避免进一步的肝脏损害。
3. 评估肝脏病变程度:肝功能检查结果可以反映肝脏病变的严重程度。
例如,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升高与肝细胞坏死的程度密切相关,血清白蛋白水平的下降与肝功能不全的程度相关。
通过对肝功能检查结果的综合分析,可以评估疾病的进展情况,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二、肝功能检查结果的解读肝功能检查包括肝酶、胆红素、白蛋白、凝血功能等多个指标,各项指标的异常值反映了不同程度的肝脏损伤或功能异常。
以下是常见的一些肝功能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的解读:1. 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这两个酶的水平升高通常提示肝细胞损伤。
ALT水平的升高常见于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而AST水平的升高则可能与心肌、肌肉等其他疾病有关。
血清ALT和AST的升高程度可以反映肝细胞损伤的严重程度。
2. 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胆红素是由肝脏代谢产生的,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升高常见于胆汁淤积或代谢紊乱。
临床分析中的肝脏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临床分析中的肝脏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c91c77f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f7.png)
临床分析中的肝脏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参与许多生理功能的调节和代谢产物的转化。
在临床上,肝脏功能指标是评估肝脏健康状况和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本文将对临床分析中常用的肝脏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肝酶指标肝酶是指在肝细胞内或胆道上皮细胞内存在的一类酶,其测定可以反映肝脏对外源性和内源性物质代谢的能力。
常用的肝酶指标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等。
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当肝细胞受损释放ALT进入血液中时,其血清水平会升高。
因此,ALT是临床上最敏感的肝损伤指标,常用于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的诊断。
AST存在于肝脏、心脏、肌肉和肾脏等组织中,其升高不仅可以反映肝细胞损伤,也可暗示心肌缺血或肌肉疾病。
在临床中,AST与ALT的比值(AST/ALT比值)可以帮助判断肝炎的类型,如急性肝炎时该比值大于1,而肝硬化或脂肪肝时该比值小于1。
GGT主要存在于肝脏和胆道上皮细胞中,在酒精性肝病和肝胆疾病等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此外,GGT的升高还与酒精摄入量、肥胖以及药物使用等有关。
二、胆红素指标胆红素是体内红细胞代谢产物,在肝脏中经过转化和排泄。
正常情况下,胆红素可以通过胆道被排泄至肠道。
临床上通过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可以判断肝脏的胆红素代谢功能和胆道排泄功能的正常与否。
总胆红素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是已经与胆汁酸结合后的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是尚未结合的游离胆红素。
正常情况下,直接胆红素含量低于间接胆红素。
胆红素升高可见于肝细胞损伤、肝硬化和胆管梗阻等疾病。
三、凝血功能指标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重要器官,因此凝血功能的评估可以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状况。
在肝功能受损时,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水平下降,导致凝血机制紊乱,易出现出血或凝血功能异常。
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解读肝功能检查中的异常指标ASTALT总胆红素的意义及其异常情况
![解读肝功能检查中的异常指标ASTALT总胆红素的意义及其异常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99329192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33.png)
解读肝功能检查中的异常指标ASTALT总胆红素的意义及其异常情况解读肝功能检查中的异常指标AST、ALT、总胆红素的意义及其异常情况肝功能检查是一项常见的医学检查,可以通过测量多个指标来评估肝脏的功能状况。
其中,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总胆红素是肝功能检查中经常出现异常的指标。
本文将解读这些指标的意义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一、AST的意义及异常情况AST是一种存在于肝脏与心肌等组织中的酶,其主要功能是参与氨基酸代谢和能量合成等生物反应。
在正常情况下,AST的水平较低,但当肝细胞受损时,AST会释放入血液中,导致AST水平升高。
在肝功能检查中,如果AST的水平超过了正常参考范围(通常为10-40 U/L),可能表示肝细胞损伤或炎症。
常见的异常情况包括:1. 肝炎: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或酒精性肝炎等可以导致肝细胞受损,使AST水平升高。
2. 脂肪肝:由于脂肪在肝脏内堆积,引起肝细胞损伤,AST水平可能升高。
3. 药物性肝损伤:某些药物(如某些抗生素、抗癌药物)可导致肝细胞损伤,引起AST水平异常升高。
4. 肝硬化:长期的肝脏病变(如肝炎、脂肪肝等)未得到及时控制,可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使AST水平升高。
需要注意的是,AST水平的升高并不一定能够明确指示肝脏疾病的具体病因,因此需要综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估。
二、ALT的意义及异常情况ALT是一种存在于肝脏细胞中的酶,其主要功能是参与氨基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等生物反应。
与AST类似,当肝脏受损时,ALT会释放入血液中,导致ALT水平升高。
正常情况下,ALT的水平也比较低,参考范围通常为9-60 U/L。
当ALT的水平超过正常范围时,可能表示肝细胞损伤或炎症。
常见的异常情况包括:1. 肝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炎(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可导致ALT升高。
2. 脂肪肝:ALT水平的升高也可以是脂肪肝的表现之一。
了解肝功能检验中的异常指标如何评估你的肿瘤风险
![了解肝功能检验中的异常指标如何评估你的肿瘤风险](https://img.taocdn.com/s3/m/a5061c2f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08.png)
了解肝功能检验中的异常指标如何评估你的肿瘤风险肝功能检验是一项常规的医学检测,可以评估肝脏的健康状况。
在肝功能检验中,有时会出现异常指标,这可能与肿瘤风险存在一定的关联。
本文将介绍肝功能检验中的常见异常指标,并探讨如何评估其与肿瘤风险的关系。
1. 肝酶指标异常肝酶指标是评估肝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肝功能检验中,常见的肝酶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等。
当这些指标超过正常范围时,可能意味着肝脏受损或疾病的存在。
同时,一些肿瘤也会导致肝酶指标异常,如肝癌、胆管细胞癌等。
因此,异常的肝酶指标可能提示肿瘤风险的存在。
2. 总胆红素异常总胆红素是评估胆道功能和肝细胞损伤的指标。
异常的总胆红素水平可能与胆结石、胆道阻塞、肝炎等肝脏疾病相关。
此外,一些肿瘤,尤其是胆囊癌和胆管癌,也可以导致总胆红素异常。
因此,在肝功能检验中,总胆红素异常可能需要关注肿瘤的可能性。
3. 白蛋白异常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主要蛋白质,对体内的营养输送和维持胶体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
如果肝脏功能异常,白蛋白的合成可能受到影响,导致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
低白蛋白血症可以与肝癌等肿瘤的风险增加相关。
4. 血清转铁蛋白异常转铁蛋白是体内铁质储存与转运的关键蛋白。
在肝脏受损或疾病导致铁代谢紊乱时,血清转铁蛋白水平可能发生异常。
一些研究表明,异常的血清转铁蛋白水平可能与肝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和进展有关。
5. α-胎蛋白异常α-胎蛋白是一种胚胎期特异性蛋白,正常情况下成年人血清中几乎不含α-胎蛋白。
然而,某些肿瘤如肝细胞癌、胃癌、卵巢癌等可能导致血清α-胎蛋白水平升高。
因此,血清α-胎蛋白水平异常可能与肿瘤风险相关联。
综上所述,肝功能检验中的异常指标可能与肿瘤风险存在一定的关联。
然而,单独的异常指标并不能确定是否存在肿瘤,还需要结合医生的专业判断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如果在肝功能检验中出现异常指标,建议尽早咨询医生并接受进一步的检查,以便尽早发现和治疗潜在的肿瘤。
临床分析中的肝功能指标变化与肝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意义
![临床分析中的肝功能指标变化与肝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4943932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36.png)
临床分析中的肝功能指标变化与肝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意义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负责合成、分解和排泄多种物质。
肝功能指标是评估肝脏健康状态的重要参考指标,通过监测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肝脏疾病,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肝脏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1. 肝酶肝酶是肝脏细胞内的酶类物质,在肝脏疾病发生时常常出现异常变化。
常用的肝酶有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
ALT和AST通常用来评估肝细胞损伤的程度,而ALP则是衡量胆汁淤积和胆管阻塞的指标。
当ALT和AST的水平升高时,往往提示肝细胞损伤。
常见的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等疾病都会导致ALT和AST的升高。
而ALP水平的升高则可能意味着肝内或肝外胆汁淤积的问题,如肝内胆汁淤积疾病、胆管结石等。
2. 血清蛋白血清蛋白包括白蛋白和球蛋白,它们是肝脏合成的重要蛋白质。
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负责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输送多种物质。
球蛋白则包括免疫球蛋白和非免疫球蛋白,是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肝脏受损或功能减退时,白蛋白合成减少,血清蛋白水平下降。
这种情况常见于肝硬化、肝炎等疾病。
另外,球蛋白的比例也会发生变化,如免疫球蛋白的增加可能暗示机体存在免疫反应,而非免疫球蛋白的增加则可能是由于慢性炎症等因素导致。
3. 凝血功能肝脏在凝血系统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凝血功能指标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肝脏疾病导致肝细胞损伤或肝脏功能减退时,常常会引起凝血功能异常。
PT和APTT的延长往往暗示着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下降,可能涉及到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血浆因子和血小板等多个因素。
肝硬化、肝癌、肝炎等肝脏疾病常常伴随着凝血功能异常。
二、肝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 诊断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在肝脏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肝功能检测部分的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测部分的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a26a8350740be1e650e9a5a.png)
• 3.血清胆汁酸的定量测定可作为检测胆汁郁积的一种灵敏、特异 的方法。在发生肝外胆汁阴塞时,血清胆汁酸浓度显著升高。
• 4.由于未成熟胆汁酸的代谢,新生儿血清胆汁酸水平明显高于成 人。发生新生儿肝炎及各种儿科胆汁郁积症时,患者空腹胆汁酸 水平均急剧升高。但是,测定血清总胆汁酸似科并不足以鉴别诊 断各种新生儿肝胆疾病。
• (1) 慢性肝炎、亚急性肝炎、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糖尿病、 全身性进行性硬皮病、慢性心功能不全可引起MAO轻度升高。
• (2) 烧伤、高尿酸血症、应用MAO抑制剂可使MAO活性下降。 • (3)肝硬变、暴露性肝炎、肢端肥大症可引起MAO显著升高。
参考值:0.2~0.9U/L
肝病的血清酶学检查
参考值:5-10mmol/L
血清r-谷氨酰转移酶(GGT)测定的临 床意义:
原发性肝癌时常显著升高,其阳性率远高于ALP、GPT、GOT、 LDH、LAP等。
• 1.胆道阻塞性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硬化性胆管炎等所致 的慢性胆汁淤积,肝癌时由于肝内阻塞,诱使肝细胞产生多量 GGT同时癌细胞也合成GGT均可使GGT明显升高,可达参考值 上限的10倍以上。
男性:1-12岁小于500U/L;12-15岁,小于750U/L;
大于15岁, 40-150U/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功能指标异常的临床意义
本贴收到1朵鲜花
一、ALT(GPT)谷丙转氨酶:是肝内细胞合成的酸,主要分布在肝细胞的胞浆中,可以从受损的肝细胞中释放入血,是反映肝细胞炎症受损最敏感的指标,它的高低与肝细胞的坏死或炎症不一定平行,也不是肝脏疾病的特异性指标。
ALT升高10倍以上提示肝细胞受损。
ALT轻度升高,则可能有胆系炎症、脂
肪肝其他疾病造成的中毒性肝损害。
AST(GOT)谷草转氨酶:可从受损的肝细胞、心肌细胞、肌肉组织或脑细胞中释放入血,心肌细胞的含量高于肝细胞。
AST明显升高首先见于心肌受累,肝脏AST主要分布在线粒体中,AST升高说明细胞器受损。
肝脏损害严重。
肝脏脂肪变性时,AST通常高于ALT。
二、ALP碱性磷酸酶:见于胆汁排泄受阻,肝细胞损伤或一些癌症。
但在胆管细胞发生炎症时,ALP则会首先升高。
ALP升高,应考虑胆道系统的损伤和炎症。
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性胆管炎、胆石病、洒精性肝炎或
慢性肝炎时,ALP也会升高。
三、血清胆红素:由肝脏产生,经胆道排汇,血清胆红素升高表明胆汁排泄受
阻或肝脏摄取代谢及分泌胆红素障碍。
四、血清白蛋白:肝脏是人体合成白蛋白的唯一器官,白蛋白高低是反映肝脏合成代谢功能各储备功能重要指标,也是诊断肝硬化及预后判断指标,是维持
血浆渗透压的重要因素。
五、P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测血液凝固时间,它需要肝脏产生的维生素K、蛋白质参加。
肝脏受损和胆道梗阻时PT均明显延长,导致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值11-13S,超过3S以上为异常,4-6S时,已表明严重的肝脏损害预后极差。
凝血酶原只能由肝实质细胞产生,半衰期2天,在反映肝功能急性损伤方面,PT优于白蛋白。
白蛋白<30G/L部分病人出现或将要出现腹水,至25G/L以下时预后不良,降至20G/L时预后极差。
PT出现延长早于APTT,这是因为在肝脏疾病早期仅有因子VII水平降低。
PT的长短与围手术期出血的多少可能不完全一致,但仍具有一定预测出血的价值。
INR 值>1.5禁忌手术各有创性操作;INR<=1.5,一般较少发生术中严重出血;INR<1.2是重理想。
术前INR>1.5外科医生习惯补充维生素K,实际上注射维生素K纠正单纯的维生素K缺乏效果较好,而对大多数病人不能有效纠正PT。
输注新鲜血浆可能是目前较为快捷且有效的方法。
不仅可以补充肝脏疾病病人缺乏的凝血因子,还可以补充抗凝血蛋白等成分。
由于许多凝血因子的半衰期较短,以手术当日,术前补充为宜。
凝血四项的意义
本贴收到6朵鲜花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
一、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1、正常参考值:12-16秒。
2、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
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
最为适宜。
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
1、正常参考值:0.8-1.5。
2、临床应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 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
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试剂检测,PT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
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来监测口服抗
凝剂的用量,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如下:临床适应症INR允许范围预防静脉血栓形成非髋部外科手术前1.5—2.5 髋部外科手术前2.0—3.0 深静脉血栓形成2.0—3.0 治疗肺梗塞
2.0—4.0 预防动脉血栓形成
3.0—
4.0 人工瓣膜手术3.0—4.0
国际标准化(凝血酶原时间)比值(INR)INR=XC X 为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C 为所的组织凝血活酶ISI值。
范围:比值为0.82-1.15
意义同凝血酶原时间.
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
APTT)
1、正常参考值:24-36秒。
2、临床应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
APTT异常表现的意义:
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临床意义:
1、延长:
(1)因子ⅧⅨ和Ⅺ血浆水平减低,如血友病甲乙.因子Ⅷ
减少还见于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患者.
(2)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Ⅱ) 因子ⅤⅩ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如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
口服抗凝剂 .应用肝素以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3)纤容活力增强如继发性.原发性纤溶以及血循环中有纤
维蛋白(原)降解物(FDP)
(4)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因子Ⅷ或Ⅸ抗体,SLE等.
2缩短
(1)高凝状态,如DIC的高凝血期,促凝物质进入血流以及凝血因子
的活性增高等。
(2)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
四、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
1、正常参考值:2—4g/L。
2、临床应用: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Ⅰ,是凝血过程中的主要蛋白质,FIB 增高除了生理情况下的应激反应和妊娠晚期外,主要出现在急性感染、烧伤、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妊高症及急性肾炎、尿毒症等,FIB减少主要见于DIC、原发性先溶亢进、重症肝炎、矸硬化和溶栓治疗时。
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三者同时检测已被临床用于筛查病人凝血机制是否正常,特别是心胸外科、骨科、妇产科等手术前检查病人的凝血功能尤为重要。
临床意义:
1.纤维蛋白原减少:(<1.5g/l) 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和肝硬化.也见于蛇毒治疗(如抗栓酶.去纤酶)和溶栓治疗
(UK.T-PA)故是它们的监测指标.
2. 纤维蛋白原增加:纤维蛋白原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其增加往往是
机体的一种非特异反应,常见于下列疾病:
(1)感染: 毒血症、肺炎、轻型肝炎、胆囊炎、肺结核
及长期的局部炎症。
(2)无菌炎症:肾病综合症、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
恶性肿瘤等
(3)其它:如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月经期及妊娠期也
可见轻度增高
3.纤维蛋白原异常:纤维蛋白原异常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患者纤维蛋白原含量可能在正常范围。
但纤维蛋白原有质的异常,临
床可无症或仅有轻度的出血倾向。
五、凝血酶时间测定(TT)
凝血酶时间延长:
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如SLE、肝病、肾病等,低(无)纤维蛋白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多、如DIC、
原发性纤溶等。
凝血酶时间缩短:见于血标本有微小凝块或钙离子存在时。
六、标本的采集、制备、保存等注意事项(分析前质量控制)
1、采血
1.1防止组织损伤,避免外源因子进入。
1.2尽快送检。
1.3避免从输液管取血,以防稀释,用药。
1.4抽血时的压力、时间长短会影响局部血液的浓缩,可影响血
小板释放和某些凝血因子的活性。
2、收集管要求:塑料管或聚乙烯试管。
3、抗凝剂选择
3.1推荐用3.8%的枸橼酸钠,能有效阻止Ⅴ和Ⅷ降解。
3.2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为1:9。
4、血浆的保存:取血后应立即做或血浆放冰箱(2-8℃),塑料试管影响最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