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地质填图技术方法与实例

合集下载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方法细则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方法细则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方法细则一、1:1000地质剖面(一)工作方法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2000—1:1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

剖面比例尺一般是填图比例尺的5—10倍。

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

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一般采用全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即剖面地质点点位在分层处。

同时要考虑地形的起伏情况。

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分队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并做文字记录。

7.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

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8.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和布局参照1︰50000填图格式。

要加强导线平面图的绘制,绘制方法采用展开法,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9.要进行地层厚度计算工作。

用统一表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L(sin α·cosβ·sinγ±cosα·sinβ)式中:D-岩层真厚度;L-斜坡距α-岩层真倾角β-地层坡度角γ-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

地形坡向与岩层倾角相反时用“+”,相同时用“-”。

地质填图基本方法(最终稿)

地质填图基本方法(最终稿)

地质填图基本方法一、通过剖面测统一地质填图单元在开展地质填图之前,必需建立统一的地质填图单元。

此项工作主要是通过实测地质剖面研究建立地质填图单元。

测制能控制全测区各时代地层的地层剖面、岩浆岩剖面变质岩剖面及构造地质剖面,划分出可供填图使用岩石地层单位(含火山岩)及岩浆岩单元和变质岩单元和构造单元(断裂和褶皱)。

剖面必须部署在地质体露头良好和具有代表性的剖位测制。

剖面测线尽可能垂直地层走向,夹角一般不要小于30º(特殊情况例外)。

(一)地层剖面在无明显变质或浅变质沉积岩区,按1:5000精度测制主干地层剖面和辅助地层剖面。

建立起工作区基本地层层序,尽可能开展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及层序地层的划分及沉积岩相和沉积盆地演化及地层含矿性的综合研究,并采集相关测试样品和古生物样品。

研究区内至少有一条比较完整的地层剖面能对测区出露地层达到基本控制。

当测区内剖面不能满足研究要求时,即应在相邻图幅补充测制剖面进行完善。

辅助剖面测制重点主干补救主干剖面尚未很好解决的地质问题和控制岩相变化。

(二)岩浆岩剖面岩浆岩剖面包括火山岩剖面和侵入岩剖面两部分。

火山岩剖面:具有岩浆岩剖面和地层剖面的双重特性,一般在地层剖面中部署,按岩浆岩研究要求观察研究并采集相应测试样品。

由于火山岩的岩相变化较大,应尽可能性能部署辅助剖面控制。

侵入岩剖面:剖面部署一般垂直于岩体长轴和面理(或线理)方向测制。

正确划分不同期次(或序次)侵入体,并进行相带划分,采集必要的岩矿标本、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及稀土和同位素年龄样品。

对岩体侵入接触变质带要作重点研究。

重点研究岩体含矿性及岩浆活动与成矿的关系。

剖面比例尺大小据岩体大小和岩石和岩相复杂程度而定。

大型岩体(大岩株和岩基)的剖面测制可用高精度GPS仪测量数据定位成图。

(三)变质岩剖面变质岩剖面包括有区域变质岩、接触变质岩和动力变质岩三个部分。

在各条地质剖面测制过程中,均应有变质岩剖面的研究内容。

地质填图的方法与步骤

地质填图的方法与步骤

地质填图的方法与步骤
地质填图是一项地质工程学中重要的技术,它是为了掌握矿床地质学、岩石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综合信息而进行的。

其方法和步骤通常如下:
方法:
1.考察:详细收集地质、地形、气候、植被、水文地质等各种资料,对地表岩石、土、泥、砂、矿物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调查和研究。

2.分析:分析选定的工作区域的地质体系,并建立相关的地质模型。

3.采样:实地进行地质采样,并进行详细的分析实验,以了解材料的物理和化学信息,从而作为地质图的基础。

4.绘图:结合采样成果和实地勘测结果,通过专业的地质绘图软件等手段,利用符号和色彩将地质情况表现出来,具有较高准确度。

步骤:
1.研究研究区的历史地质情况,包括地质构造、岩性、结构特征和矿化类型等。

2.根据研究区的特点,选择划定地质填图区域的范围。

3.进入现场,进行地质现场调查,对所选区域的地表岩石、土、泥、砂、矿物物理、化学性质进行采样分析。

4.通过对采样资料和现场勘测等实践资料的综合分析,建立起地质模型。

5.利用专业的地质绘图软件等手段,根据实地勘测和采样资料,将地质模型沿着地图进行绘制。

6.进行地质填图的审核和调整,以确保绘制地质填图的准确率和一致性。

04野外填绘地质图方法

04野外填绘地质图方法

野外填绘地质图方法与要求一、地质填图方法简述地质图是用规定的符号、色谱和花纹将一个地区的主要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如各种岩层、地质构造、矿床等的时代、产状、分布和相互关系),按一定比例概括地投影到平面图(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地质填图,则是沿着布置的观察路线,将地质点或构造点标在地形图上(即定点),并在地形图上勾绘出点周围的地质界线或断层线等。

野外地质填图的基本步骤1.明确填图的比例尺,确定观察点、线密度为了确保填图质量,1:5000地质图总的要求线距200-250m,点距视构造的复杂程度,基岩的出露情况和要解决的主要地质问题而决定,点距一般应小于线距。

2.确定填图单元填图单元的划分是地质填图的基础,根据比例尺及岩性的一致性,稳定性,可靠性确定本次实习区的地质填图单元,本次填图单位为:莲沱组(Nh1l);南沱组(Nh2n);陡山沱组(Z1d)一、二、三、四段;灯影组(Z1dn)一、二、三段;第四系(Q4)。

3.布置观察路线布置观察路线一般有两种方法:(1)追索法:在制绘不同时代地层的地质界线时,沿地层走向,或者为了解决某一地质问题(如断层),而沿着一特定方向进行地质观察来填绘地质图的方法。

追索法适应下列情况:A.地层岩性、厚度变化大,只有在追索过程中才能准确地了解其横向变化,掌握地质界线的延伸和分布;B.地质界线不明显,一定要经过追索才能填绘;C.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地区,为了更好的填绘出断层线而采用追索法;D.山脊、沟谷、水系平行于地层走向分布,地形条件有利于追索性。

(2)穿越法:垂直或大角度斜交地层走向(或构造线方向)布置观察路线进行地质观察和填绘地质图的方法。

穿越法适用于下列情况:A.露头好,岩性、厚度变化不大,地层分界清楚;B.构造相对较简单;C.地形平缓,且沟谷、水系多垂直或斜交地层走向分布。

穿越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很快地了解到岩层的厚度、地层剖面及纵向变化。

实习区地形、地质条件适合用穿越法,可以采用以穿越法为主,局部地段选用追索法。

地球化学地质填图教程总结

地球化学地质填图教程总结

地球化学+地质填图常用教程总结一、1:5万土壤采样点位设计(水产沟幅为例)1、标准图框生成首先利用Mapgis—实用服务—投影变换—系列标准图框—生成1:5万图框.图框模式:高斯坐标实线公里网.投影参数:起点纬度491000. 起点经度1210000. 网间间距1KM.图框文件名:水产沟图框.图框参数输入:图框内容:图幅名称:水产沟幅.图框参数选择:输入并绘制接图表+绘制图幅比例尺+图框外图廓线.2、图形校正图片JPG转换成msi文件: Mapgis—图像处理—图像分析—文件—数据输入—添加文件(图片JPG)—转换—转化成msi文件.校正到标准图框内:Mapgis—图像处理—图像分析—文件—打开影像—msi文件—镶嵌融合--打开参照文件—参照线文件(标准框). 镶嵌融合—添加控制点—(先点击带校正图片某点,然后点击对应的标准框点,最后按两次空格键,选择是,以此类推,尽量多的找几处控制点,通常不少于13个控制点,要求残差<1为准)—镶嵌融合—校正预览—透明度调节--回车--镶嵌融合—影像几何校正—几何校正--重命名保存文件.3、图片数字化对地形线、河流、公路、村庄等地形要素进行数字化过程. 同时,准备大格号、图例、网格线、采样位置、重复样和监控样分析表格等文件.4、采样点位设计四幅图框:据前述方法,生成5万四幅合体的图框(注意修饰)。

将四幅图之间的界线用红线标出,根据阵列复制线,画出网格线,在网格线的交汇处定出大格号标注,然后建立采样点位文件,在上面点击采样点位置,辅助工具1—导入导出功能—点位置转属性. 辅助工具2,水系沉积物自动编号,0001大格号的左上角坐标为5488000,355000,一行上的大格号从0001—0004,点击确定,重新显示文件,出来小格号标注文件.5、重复样、监控样在每个单幅的采样点位图中,设置重复样和监控样,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原则,即a—c—b—d,查出每50个样品,其中1个是重复样,4个是监控样,45个是普通样品,导出excel表格之后排序,对其重复样和监控样设置,然后在单幅采样点位图中标出来.二、1:1万土壤采样点位设计1、基点基线准备在地形图基础上,可以在图框文件里输入一个点,作为基点(待设计完毕可以删除,例如基点为200/100,点号为200,线号为100),图框外部边缘作为基线。

地质填图技术方法与实例

地质填图技术方法与实例
1:100万多用途地质填图:综合地质、地球物理、地球 化学、遥感等资料,开展极地大陆架资源潜力评价

国外数字地质填图
美国(自主研发): 在阿拉斯加试行 澳大利亚(自主研发): 全面实施, 并将掌上机采集的野外原始数据全部 入库上网(不写报告和说明书)
英国(自主研发):最早提出研发数字填图技术,但一直没在野外推广, 仅限于室内建库。
通过1:25万填图,细化玄武岩北部边缘特征,理解古近纪构造 ,上、下板块的构造关系及和上、下板块接触带有关的浅成低 温贵金属矿床潜力
通过1:5万填图,限定古老大陆(28亿年)和较年轻的洋壳碎 片(27亿年)的接触关系,解决构造演化和矿产资源潜力 确定晚太古代绿岩带构造岩石和构造位置;确定古元古代构造 热事件的范围、性质;调查晚太古代大陆地幔和下地壳演化; 识别基本的构造边缘;研究矿产资源与区域地质、构造历史的 关系 通过1:5万基岩和第四系地质填图,了解前陆地层、生物地层、 相分布和构造特征,调查矿产资源和能源矿产资源潜力 解决地体间相互关系,矿床古地理位置模型,构造事件的时间 和性质,相对于北美克拉通地体的活动性,构造边缘性质

英国地质填图



基岩地质图 地表沉积图 基岩+地表沉积地质图 地表沉积+简化基岩图 综合地质图 不同比例尺的三维地质图
英国地质图系列

1:250000地质图系列 1:50000地质图系列 1:25000地质图系列 1:10000地质图系列
三维地质图在油气勘 探和CO2储存中的应 用示意图
国内外区域地质调查 技术方法简介
引自 英国地质填 图野外工作指南 (Jerram and Petford , 2011)
张克信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调院

地质填图方法

地质填图方法

地质填图工作基本方法1、一般程序收集资料—地质踏勘—剖面测量、正确划分填图单元—剖面地质小结一开展正式填图工作。

2、基本方法地质填图方法视比例尺不同,主要由剖面法、追索法和穿越法。

1:50000-1:10000比例尺地质填图时,原则上采用穿越法辅以少量追索法,即地质观察路线垂直(或斜交)于主要岩层及构造线方向进行,但对重点研究对象,如标志层、含矿层、矿体露头、化石层、重要岩浆岩体及构造线等,则作追索性的布置;1:5000-1:500比例尺地质填图时,原则上采用追索法或剖面法,地质简单区可辅以少量穿越法。

地质观测点的布设和测定地质观测点的布设应遵循三个原则:A 点位的布置以能有效地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要素为原则。

B 在地层分界线上、不同岩石接触处、岩相变化处、构造点、蚀变带、矿化及矿点、重要化石点、标志层、代表性产状要素测量点、取样点、山地工程以及其它有意义的地质现象观测部位,必须布设地质观测点。

C 按地质实际情况,适当布设岩性控制点。

一般岩性控制点不超过总地质点数的30%,切忌机械地等距离布点。

地质观测点位测定可用半仪器法(或GPS)标绘在图上,重要的观测点,如主要的地质构造、含矿层、矿体露头等则需用仪器法测定(高精度GPS 亦可)。

观测点的记录内容及格式观察记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因此,应根据各点的具体情况详尽描述,重点突出,强调连续观察、连续记录,严肃认真,充分收集第一性资料,切忌简单化、主观随意、孤点记录。

沉积岩区、变质岩区和侵入岩区的观察记录重点各有侧重。

1、地质观测点记录的内容如下:a 沉积岩区:首先搞清地层层序,然后对具体岩石进行描述(颜色、结构、构造、碎屑物成分、粒度、形态、胶结类型、胶结物成分,岩石命名、风化外貌特征、次生变化等),对地层厚度变化、化石层、含矿层、标志层应详尽描述。

b 变质岩区:描述岩石的产出状态、颜色及结构构造、主要及次要矿物含量,不同矿物的排列方式及不同岩性的相互关系,尤其是特征矿物(白云母、黑云母、铁铝榴石、十字石、蓝闪石、矽线石等)的出现与否,原生层理及片麻理的产状、构造的叠加与否,混合岩基体及脉体情况、岩层厚度沿走向的变化情况及次生变化和风化外貌,特别要注意收集说明地层是否倒转或正常的证据。

地质填图的方法

地质填图的方法

地质填图的方法(2008-01-21 09:14:23)标签:杂谈地质填图一、地质填图的目的任务㈠地质填图又称地质测量。

地质填图在固体矿产普查找矿工作中和矿床(区)评价工作中,是一项基本的,又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手段。

㈡地质填图矿产勘查全过程中,常采用的比例尺有1:25000、1:10000、1:5000、1:2000、1:1000五种。

从使用的范围和目的出发,一般在普查找矿阶段。

在物化探及重砂异常找矿中、在矿床(区)勘探期间的矿区外围找矿时,常使用1:25000、1:10000比例尺地质填图;在矿床(区)详查、勘探阶段,常进行1:5000~1:1000比例尺地质填图。

在确定矿区地质填图比例尺时,还必须综合考虑矿区范围的大小、矿体形态复杂程度、矿石质量或矿化均匀程度等因素,通常是当矿体形态较复杂、矿层厚度或矿石质量变化较大、矿化不均匀时,地质填图比例尺应适当放大。

㈢布置1:25000、1:10000比例尺地质填图的目的,在于阐明测区地质构造和成矿地质条件,用以找矿和扩大矿床(区)远景。

测区范围一般应包括:与已知矿床有地质联系的矿(化)点;找矿标志明显地段;各种找矿手段(包括地质、物化探、重砂等)的综合异常地段。

㈣ 1:5000-1:1000地质填图是在矿床(区)普详查或勘探阶段进行,主要任务是:全面而详细研究矿床(区)地层、岩石、构造、矿体形态、规模、产状、矿石质量、矿石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研究矿体与围岩的关系及围岩蚀变等。

为探矿工程布置、储量计算,为矿山设计和建设提供地表地质资料。

测区范围通常局限于矿体和近矿围岩分布地段,但应包括探矿工程布置范围。

二、地质填图准备工作㈠资料收集:收集工作区内或大一些范围内有关前人工作成果资料。

1、测区内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方面的资料,如地层、岩石类型特征等。

如果有包括测区的小比例尺地质图(1:10万或 1:20万等)也应收集。

2、测区内发现的矿产种类、赋存层位、矿体规模、矿物成分、矿石类型、品位等。

地质填图具体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地质填图具体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对中、深变质岩系要划分构造--地层单位、构造 --岩层单位、构造--岩石单位,研究变质岩内的含矿层 、含矿建造、变质岩石、变质带、变质相对矿床、矿化 的控制作用等。
剖面综合整理后成“综合地层柱状剖面图”。
地质填图
手图:同比例尺或放大一倍的地形图,要进 行裱糊。手图是地质填图最基础、最原始的资料 ,最终要归档。一般一个填图组固定一套手图; 与记录完全对口,是路线上所有地质及实际材料 的综合表示。包括:路线观测点、路线、地质体 花纹、界线、接触关系、构造、脉岩、矿化蚀变 、产状、样品等。
野 外 踏 勘
厘路
) 定
线 地

填 图
质 调

单查

补 课
实 际 材 料 图
野 外 地 质 总 图
地 质 图
实际材料图
是“地质填图”中重要的基础图件 ,与手图同比例尺的完整地形图做底图 ,除地质内容外,主要反映实际材料, 包括:地质点、路线、剖面、产状、样 品及工程等。
记录、手图、实际材料图一定要对口 ,三者为最基础的原始资料,要同时归 档。(三对口)
实 际 材 料 图
野外地质总图
从实际材料图中综合出“地质图”,即地质图中 的每个单元、界线、构造、接触关系、脉岩、矿 化蚀变等均有控制(从实际材料图中一看即很清楚 )。同时,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要及时修改和完善 。
地质图
对野外地质总图进行综合,按比例尺不同面积太 小(图面无法表示的-直径不大于2mm)地质体及 长度小的断层和线状地质体(长度不大于5mm)等 可以不表示,但有特殊意义的可夸大表示。
连同综合地层柱状图和剖面图(可图切)及图例等 完善成完整的地质图。
地质填图归纳为


地质填图法

地质填图法

地质填图法的导线法[导读]导线法是剖面法的一个变种,或可谓导线法是介乎剖面法与地质界线追索法之间的一种地质测量方法。

优点是机动灵活,对不同的地质体都适用,缺点是工作量大,速度慢,精度一般不高,难于构成一个完正的构造概念。

一般不常单独使用,有时作为辅助测量方法。

一、导线法是剖面法的一个变种,或可谓导线法是介乎剖面法与地质界线追索法之间的一种地质测量方法。

为了适应地质研究的要求,导线方向可以任意变换,对初到一地区,资料欠缺急需地质图件,或暂时无底图而要求大比例尺地质图件时较为适用。

优点是机动灵活,对不同的地质体都适用,缺点是工作量大,速度慢,精度一般不高,难于构成一个完正的构造概念。

一般不常单独使用,有时作为辅助测量方法。

适应条件(一)一般适用于在面积较小的工作区内测量单一的或某特定的地质体。

对侵入岩接触带、矿体边界的研究和圈定,较为合适。

(二)构造变动复杂的地区,应用于查明不同的构造线的截、接关系。

(三)比较适宜于比例尺较大的填图区。

二、工作程序与工作方法:大体上与剖面法同。

所不同之处有:(一)地质测量路线是由一条在野外根据具体情况而随时变换方向的导线构成,因此事先很难确定剖面测量路线的位置及方向,仍需要一定的“实测剖面”和控制剖面。

(二)沿层或沿构造线追索时,适用地质界线追索法的某些方法和要求。

地质填图法的地质界线追索法[导读]是根据对矿床中的主要地质界线及构造线的追索研究,来了解矿床的全部地质构造。

其优点是能详细研究矿床地质条件沿走向的变化,缺点是往往忽视了矿床地质条件沿倾向的变化,并难于及时构成一个完整的构造概念。

本文重点介绍了地质填图法的地质界线追索法的适应条件及工作程序与工作方法。

一、是根据对矿床中的主要地质界线及构造线的追索研究,来了解矿床的全部地质构造。

其优点是能详细研究矿床地质条件沿走向的变化,缺点是往往忽视了矿床地质条件沿倾向的变化,并难于及时构成一个完整的构造概念。

其适应条件如下L(一)除地质条件很复的矿床外,一般复杂至简单的矿床均可应用。

地质填图具体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内容

地质填图具体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内容
地质
地质构造图、
精品课件
地质填图
地质图是由地质人员经野外实地填制而成。 方法:主要是路线地质调查。 首先确定填图单元:根据区内已有地质资料,通过综 合分析、研究、对比,结合最新研究成果,经野外实地踏 勘及剖面控制划分和厘定测区填图单元,并确定各填图单 元特征、主要标志及相互接触关系等。
大致查明侵入岩体、脉岩的形态与规模、产状 、主要矿物成分、岩石类型、结构构造、岩石化学、地 球化学特征、侵入岩体内外接触带的交代蚀变现象、同 化混染现象、分异现象特征及接触带产状等。
对火山岩要划分火山岩相,研究火山机构、 断裂、裂隙对矿液运移和富集的控制作用及与火山作用 有关的岩浆期后热液蚀变、矿化特征;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再系统布置路线,异常区 、成矿有利地段(部位)要有目的地加密路线, 做到每条路线都要目的性很强,带着问题去跑路 线,这样才能使每条路线真正达到目的和解决地 质问题,并能有新的发现。
精品课件
总结归纳
尽量垂直测区主构造线、穿过 已知异常区及矿(化)点、尽可能多 的观察到基岩或残坡积露头、目的性 强、有疏有密,不能等间距同方向机 械地布置。
地质填图 具体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专题
地质图
概念: 地质图是用一定的符号、色谱和花
纹将地壳一部分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现象按一 定的比例概括地垂直投影到地形图上的一种 图件。
种类
(1) 比例尺:小比例尺(<50万)、 中比例尺(5-20万)、 大比例尺(>2.5万)。
(2)性质:区域地质图(中、小比例尺): 矿产图、
对中、深变质岩系要划分构造--地层单位、 构造--岩层单位、构造--岩石单位,研究变质岩内的含 矿层、含矿建造、变质岩石、变质带、变质相对矿床、 矿化的控制作用等。

1万填图技术要求

1万填图技术要求

二、1:10000地质填图(一)工作方法1.1:10000地质草测采用追索法为主,结合穿越法进行。

观测点插统一编号的小红旗作标记,点线密度不作具体要求,地质点密度为18-20个/km2,以能合理控制主要地质体为目的。

对矿化、构造蚀变带等重要地段视具体情况适当加密,以准确反映其特征。

2.观测点用半仪器法(结合GPS)交汇于手图上,并按观测点的地质意义实地勾绘成图,在地质、构造线转弯处要定点控制。

3.填图中,对较难辩认的岩石、矿石及其它构造现象须及时采集标本进行鉴定或研究,对具有重要意义的地质现象应做素描或照相。

4.对重要的地质体、构造、接触带、含矿层、矿化蚀变带等须沿走向追索,必要时采用槽探工程予以揭露。

5.填图时,对大于10米的地质体应标绘于图上,对小于10米具有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6.地质观察点的记录内容及格式:观察记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因此,应根据各点的具体情况详尽描述、重点突出,充分收集第一性资料。

其内容及格式如下:(1).点号:DXXX(2).点位:利用测量控制点后方交绘。

(3).点义:如岩性控制点、岩性分界点、矿化点、构造控制点等,视具体情况而定。

(4).岩性描述:岩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份、颗粒大小、形状、含量。

地质构造、矿化、蚀变、地貌特征等。

(5).标本及样品编号。

(6).路线地质:各地质点间的路线地质均应认真细致观察,做好路线地质记录,对一些小的地质体及矿化、蚀变现象均应有所反映。

7.地质点的分布应均匀地布设,但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野外记录要求单点描述,不得合并。

8.每天外业工作结束后,须及时校对记录和手图,对采取的各种样品及时核对、登记外送,完成手图着墨、转点以及野外记录本中所有数据的着墨工作。

9.要加强野外手图、实际材料图和地质清图的日常整理,及时着墨。

同时,要在地质图上编绘主要地质剖面图。

10.要加强地质填图的室内整理工做,特别是文字记录补正、图件整饰着墨等。

地质填图细则(1:1万)

地质填图细则(1:1万)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一、1:1000地质剖面(一)工作方法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1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

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

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分队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并做文字记录。

7.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

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8.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和布局参照附图1。

要加强导线平面图的绘制,绘制方法采用展开法,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9.进行地层厚度计算工作。

用统一表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L(sin α〃cosβ〃sinγ±cosα〃sinβ)式中:D-岩层真厚度;L-斜坡距α-岩层真倾角β-地层坡度角γ-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

地形坡向与岩层倾角相反时用“+”,相同时用“-”。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文字记录补正、图件绘制及着墨。

11.编写剖面地质小结。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方法细则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方法细则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方法细则二、1:10000地质填图(一)工作方法1.1:10000地质草测采用追索法为主,结合穿越法进行。

观测点插统一编号的小红旗作标记,点线密度不作具体要求,地质点密度为20—40个/km2(其它比例尺工作要求见下表),以能合理控制主要地质体为目的。

对矿化、构造蚀变带等重要地段视具体情况适当加密,以准确反映其特征。

2.观测点用半仪器法交汇于手图上,并按观测点的地质意义实地勾绘成图,在地质、构造线转弯处要定点控制。

3.填图中,对较难辩认的岩石、矿石及其它构造现象须及时采集标本进行鉴定或研究,对具有重要意义的地质现象应做素描或照相。

4.对重要的地质体、构造、接触带、含矿层、矿化蚀变带等须沿走向追索,必要时采用槽探工程予以揭露。

5.填图时,对大于20米的地质体应标绘于图上,对小于20米具有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6.地质观察点的记录内容及格式:观察记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因此,应根据各点的具体情况详尽描述、重点突出,充分收集第一性资料。

其内容及格式见附录7.地质点的分布应均匀地布设,但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野外记录要求单点描述,不得合并。

8.每天外业工作结束后,须及时校对记录和手图,对采取的各种样品及时核对、登记外送,完成手图着墨、转点以及野外记录本中所有数据的着墨工作。

9.要加强野外手图、实际材料图和地质清图的日常整理,及时着墨。

同时,要在地质图上编绘主要地质剖面图。

10.要加强地质填图的室内整理工做,特别是文字记录补正、图件整饰着墨等。

11.编写地质填图总结。

其内容如下:(1)概况a.目的任务b.交通位臵和自然地理c.以往地质工作评述d.完成实物工作量(2)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3)测区地质a.地质b.构造c.岩浆岩d.变质岩e.围岩蚀变f.矿床(4)结语a.主要成果b.存在问题c.进一步工作建议(二)地质填图质量1.野外地质记录质量(1)记录格式、描写内容和顺序、记量单位等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地质填图基本方法及岳麓山附近地质简介

地质填图基本方法及岳麓山附近地质简介

• 二、地质填图的目的和任务
• 1. 查明区域地质特征,填绘出地质图,主 要包括研究区域地层、岩石、地质构造与 矿产等的发育情况、分布规律及其相互关 系,指导找矿。
• 2.对水文、工程地质特征进行调查,为国家 建设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 三、地质填图内容
• 1.查明填图区内的地层特征(地层时代、岩 石的先后顺序、岩石类型及岩石特征)。
与岩 层走 向的 夹角
测 量 部 位
倾 向
倾 角
假 倾 角
层 厚 度

性 描 述
采 集 部 位
岩化 矿石 样样
其 他

• 此外,素描和照相; • 信手剖面 • 绘制剖面图.
五、柱状剖面图
• 柱状图能直观地表达出地层的分层情 况、分层厚度、地层时代等特征,并 附有简单的文字说明,它是实测剖面 最重要的图件。
• 1、资料收集与研究 • 2、选择地形图 • 地形图是进行地质填图的基础图件,它的
精度直接影响填图的质量,一般选用比例 尺比地质图大一倍的地形图做为底图。在 找矿勘探时,采样同比例尺的地形图。
• 3、制定计划、统一要求、进行组织、物质 装备的准备
• 4、踏勘 通过现场的调查研究,了解调查区地质矿 产的一般情况,为工作部署和设计收集第 一手资料。
地质填图基本方法及岳麓 山Βιβλιοθήκη 近地质简介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
• 一、地质填图概念 • 地质填图(地质制图):是对地表出露的各种地
质体(地层、岩石、地质构造及矿产等)地质现 象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根据要求,把它填绘在 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上的方法。也就是常说的地 质调查或地质测量。
• 地质填是各种地质工作的基础;地质图反映了一 个地区最基本的地质情况。

地质填图工作方法

地质填图工作方法

地质填图工作方法第一章地质填图工作方法一、准备工作1、收集有关资料2、野外地质踏勘二、实测地质剖面建立地层层序,确定填图单元基本掌握:地质剖面布测、分层、记录描述、填表和手标本、样品采集方法,层厚度计算方法,层剖面图和柱状图绘制方法,编写地质剖面小结。

1、剖面位置的选择和比例尺的确定2、实测地质剖面要求3、观察记录和描述方法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如岩性变化、出露宽度、地质体产状、断层、节理、褶曲要素、矿体、接触关系、蚀变类型等仔细观察,还应对剖面上有意义的地质现象、地貌、古生物层位、矿化现象进行描述。

4、绘制实测剖面图5、绘制柱状图6、编写剖面小结①剖面测制日期、参加人员分工②实测现象、目的、比例尺、剖面长度、各种样品采集数量③剖面自然露头情况、工程布置及工程量④简述岩石地层单位或岩石单元及构造地质特征,如岩性成分、结构、构造、岩相、厚度(宽度)、蚀变类型、断裂、褶皱、沉积韵律等特征。

⑤所测地质体的时代顺序、接触关系。

⑥剖面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尚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方法7、确定填图单元明确各地质填图单元的地质意义及特征,作为填图的基本单元及填图依据。

第二章野外地质填图本阶段主要任务:进行路线地质调查,研究地质体的空间形态,相互关系和变化。

填制1:10000的地质图一、观察线与观察点的布置原则1、路线布置以穿越法为主,穿越路线斗争以“U”字型为主布置,对主要地质体、接触带、矿化蚀变琏、标志层等,适当布置,沿走向追踪路线。

2、观察点的密度和布置复杂区:线距点距:100m①地质条件复杂,成矿有利地段线距、点距应适当加密②岩性单一、岩石出露较宽的地区,应定岩性控制点3、观察点的布置原则以能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要素为原则:一般布置于地层分界线,不同岩石的接触界线、标志层、侵入岩的边界及接触带。

不整合界面(岩相分界线),断裂构造处,褶皱构造的转折处,构造要素测量处,矿化蚀变带一定的观察点。

观察点位置应准确地填绘在野外的地质图上,进行编号,其号码与记录本、素描图、标本等号码要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20000
840000
860000
880000
3620000
3620000
3600000
3600000
L1
39 3 2
28 1
3580000
3580000
3560000
3560000
3540000
3540000
760000
780000
800000
820000
840000
Scale 1:750000
基底界面起伏推断模型
浅表天然地基、 浅层防污性能等
含水层 浅层地热能开发 工程地质
划分
利用条件分析 条件分析
深部地热找矿等
平原区成果表达创新和应用探索 第1层次:槽型钻+DEM构建浅表(3m)第四纪沉积物粒度三维空
间分布模型,服务土地规划利用,浅表地基工程
平原区成果表达创新和应用探索 第2层次:钻探+综合测井构建第四纪地层空间结构模型
中国地质调查局当前的地质填图试点
与加拿大萨省地调局联合填制并公开发表2 幅1:2万地质图 ①查明古元古代表壳岩和侵入体特征 ②查明构造和变质演化 ③研究VMS铜锌矿成矿潜力 ④提供大比例尺填图参考
2015
2016
构建新的区调技术标准体系 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当前的主要工作
我国区调已形成特色的技术标准体系,但存在的主要 问题是。一是更新和补充的不够。二是标准繁多,重 复冲突现象突出。
加拿大“能源和矿产地质填图计划(GEM )”
包括:1)GEM-能源地质填图;2)GEM-矿产地质填图
GEM 地质填图目的:应用现代地质方法和标准进 行北极地区地质填图,评价能源和矿产资源潜力 。
填图原则:填图采取多单位、多学科综合研究, 基础地质调查与矿产调查和环境评价相结合,基 岩地质填图与第四纪地质填图相结合。
制作好的遥感 影像应整合在 数字填图系统 中,作为野外 数据采集的基 础背景图层。 遥感地质解译 应贯穿区域地 质调查的全过 程
地质 成果
地质 模型
应用 探索
浅表地质填图
第四纪以来松散层地质填图
基底地质结构研究
遥感 DEM 槽型钻
第四纪地 质钻探
多重地层 划分
地球物理 勘查
重力地震联合
反演
基岩钻 孔验证
区域地 球物理
资料
地貌
典型沉 浅表沉积 积组合 环境演变
第四纪地层格架
基底地质结构
基底构 造格局
浅表高精度地质模型
第四系三维地质结构模型
国内外区域地质调查 技术方法简介
引自 英国地质填 图野外工作指南
(Jerram and Petford , 2011)
张克信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调院
2018- 3- 25
中国地质填图 技术方法简介
我国近年执行的区域地质调查规范
中国地质调查局当前的地质填图试点
特殊区填图试点
基岩裸露区
高山峡谷区 岩溶区
构建三个系列标准
① 规范:1:5万区调/1:5万覆盖区 ② 方法指南:四大岩类区/造山带/特殊区/野外工作手册 ③ 术语和产品格式:岩石分类命名/图例/数据库建设/岩
石地层单位代码
提供样板图幅,建立野外填图培训示范基地
国外发达国家 地质填图简介
美国地质填图标准与填图方法
1. 美国地质图符号标准; 2. 北美科学语言标准; 3. 北美地层规则(与加拿大共同制定); 4. 1:2.4万构造地质填图要求; 5. 数字填图技术(阿拉斯加地区试用); 6. 元数据; 7. 地质特征的科学描述和位置精度标准; 8. 美国地质报告编写建议(1909年第1版,1991年
填图 理念
地调与 矿产
地调与 科研
实施 过程
质量 控制
资野

料外

收工

集作

地质 背景
支撑 条件
社会服务(用户评价)
(1)根据矿业开发的需要,优 先选择成矿有利部位,逐步推 进。
(2)根据成矿带特征,分别设 置不同的填图小组,持续在一 个地区开展工作,形成区域专 家—国际地质大会
(3)根据地质特征分配人员
西澳项目组织
俄罗斯地质填图
提出了填绘国家地质图系列、国家地质生态图系列 和国家海域地质图系列的计划。
1:100万多用途地质填图:综合地质、地球物理、地球 化学、遥感等资料,开展极地大陆架资源潜力评价
国外数字地质填图
美国(自主研发): 在阿拉斯加试行
澳大利亚(自主研发): 全面实施, 并将掌上机采集的野外原始数据全部 入库上网(不写报告和说明书)
用示意图
英国
1:1万为主,标准图幅25km2 少量1:2.5万
1:10000 sample
1:25000 sample
英国
1:1万约完成陆域国土面积1/2 1:2.5万仅在西部和北部少量地方开展
1:1万
1:2.5万
澳大利亚地质填图
地质图要客观、准确、全面、系统地反映图区内的地质 实际,为工业界、学术界和政府部门提供可靠、实用、 便于使用的基础地质资料
戈壁荒漠区
浅覆盖区
荒漠草原区 森林沼泽区
南方强风化区
深覆盖区
平原区 黄土区
新构造与活动构造发育区
我国现今试行的区域地质调查规范
中国地质调查局当前的地质填图试点
特殊区填图试点
示例:平原区多层次填图方法
三个层次目标、有效技术方法组合、成果创新和应用探索
深覆盖平原区多层次地质结构调查
填图 目标
技术 方法
澳大利亚“国家地质填图协议(NGMA)” (1990年启动 )
英国自20世纪70年代改为按国际分幅进行1:5万 基岩与地表沉积填图。
俄罗斯90年代末启动第三代1:100万地质填图 。
美国 “国家合作地质填图计划(NCGMP)”
1992Leabharlann 之前地质填图目的:能源与矿产资源 1992年以来NCGMP地质填图目的:环境为主
取全取准各类地质观测资料
温家宝1972年野外地质填图记录
取全取准,需地、物、化、遥综合运用
遥感数据收集与利用
遥感地质解译工作重点是:区域构造格 架解译;各类地质填图单元解译;矿产地 质解译(如已知成矿、控矿地质体、地质 构造追索圈定,与成矿、控矿相关的遥感 线、环、纹、斑、色调等特征影像提取, 与成矿、控矿相关的隐伏岩体圈定等)。 灾害、环境地质解译(如滑坡、泥石泥、 地裂缝、地面塌陷圈定等)。
10000
0
10000 20000
(meters) Beijing 1954 / Gauss-Kruger CM 117E
860000
880000
中国地质调查局当前的地质填图试点
关键地质问题区填图试点
开展了陆相沉积岩、侵入岩、火山岩、前寒武纪变质岩、复杂构造区、 蛇绿混杂岩、矿区等不同类型填图试点,初步总结方法
确定晚太古代绿岩带构造岩石和构造位置;确定古元古代构造 热事件的范围、性质;调查晚太古代大陆地幔和下地壳演化; 识别基本的构造边缘;研究矿产资源与区域地质、构造历史的 关系
通过1:5万基岩和第四系地质填图,了解前陆地层、生物地层、 相分布和构造特征,调查矿产资源和能源矿产资源潜力
解决地体间相互关系,矿床古地理位置模型,构造事件的时间 和性质,相对于北美克拉通地体的活动性,构造边缘性质
质填图理论与方法做到及时更新。而我国 的四指南自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陆续 首版后,就没修订再版过。
国外新一代地质填图计划(目的任务)
美国 “国家合作地质填图计划(NCGMP)” (1992年启动)
加拿大“国家地质填图计划(NATMAP)” (1991年启动 )
加拿大“能源和矿产地质填图计划(GEM) ” (20082013年)
服务地下空间利用,含水层划分,浅层地热资源开发
地粘质中粗土砂砂
自然伽马等测井参数来反映地层粒度、泥质含量和分选性,确立各个钻孔 主要地质时期的地质分界线
平原区成果表达创新和应用探索 第3层次:区域重力反演+浅层地震勘查推断深部基岩和地质界面
服务区域稳定性评价、深部地热资源
760000
780000
800000
通过地表和亚地表填图,识别区域含水层
英属哥伦比亚省尼查 考项目
苏必略太古代大陆和 大洋构造演化与矿产 丘吉尔河西部
英属哥伦比亚省东北 部和西北区南部 古太平洋边缘
通过1:25万填图,细化玄武岩北部边缘特征,理解古近纪构造 ,上、下板块的构造关系及和上、下板块接触带有关的浅成低 温贵金属矿床潜力
通过1:5万填图,限定古老大陆(28亿年)和较年轻的洋壳碎 片(27亿年)的接触关系,解决构造演化和矿产资源潜力
填图原则:重点地区、重点资源优先。 比例尺:1:5万、1:10万和1:25万。 主要技术方法:高精度地球物理和高光谱遥感。
加拿大“国家地质填图计划”主要项目及目标任务
项目名称
Slave省
Prairie省第四纪地质 安大略地表地质
项目目标
开发丰富的地学数据库,用于贱金属和贵金属勘查和土地利用 及环境规划,并理解地质演化 开发第四纪矿床综合模型
NCGMP地质图应用方向:地下水、地震与滑坡 灾害、重大工程、核废料、矿产、能源、环境保 护、土地利用、国家安全、气候变化及基础地质 科学研究等。
美国的大比例尺(1:2.4万和1:2.5万)地质填图:
约完成陆域国土面积1/4
加拿大“国家地质填图计划(NATMAP)”
NATMAP 地质填图目的:对加拿大西部空白区进 行地质填图,以支持加拿大采矿业。
冀北尚义陆相盆地1:5万填图:岩石地 层+沉积相和盆地分析要素填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