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核辐射测量方法考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辐射监测专业考试题及答案

辐射监测专业考试题及答案

辐射监测专业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辐射监测的目的是:A. 确保辐射源的安全使用B. 评估辐射环境的安全性C. 监测辐射水平并采取必要措施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以下哪项不是辐射监测仪器的类型?A. 盖革计数器B. 热释光剂量计C. 超声波探测器D. 个人剂量计答案:C3. 辐射监测中,剂量率的单位是:A. 格雷(Gray)B. 希沃特(Sievert)C. 微西弗每小时(μSv/h)D. 贝可勒尔(Becquerel)答案:C4.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A. 时间、距离、屏蔽B. 个人防护、环境控制、剂量限制C. 辐射监测、风险评估、紧急响应D. 风险最小化、剂量限制、个人责任答案:A5. 以下哪个不是辐射监测的步骤?A. 确定监测目的B. 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C. 进行数据分析D. 忽略环境因素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辐射监测通常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个阶段。

答案:采样、分析、评估7. 辐射监测的目的是确保工作人员和公众的__________不受辐射的__________。

答案:健康、危害8. 辐射监测仪器需要定期进行__________,以保证其准确性。

答案:校准9. 辐射防护的三个基本原则是时间、距离和__________。

答案:屏蔽10. 辐射监测结果需要__________,以便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答案:记录和报告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辐射监测在核设施中的应用。

答案:辐射监测在核设施中的应用包括监测工作场所的辐射水平,确保工作人员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监测核设施周围的环境,以评估对公众的潜在影响;监测核材料的存储和处理过程,防止辐射泄漏;以及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响应并评估辐射事故的影响。

12. 描述个人剂量监测的重要性。

答案:个人剂量监测对于评估工作人员在辐射环境中的暴露水平至关重要。

核辐射探测习题解答2

核辐射探测习题解答2

第七章作业答案1.设测量样品的平均计数率是5计数/s,使用泊松分布公式确定在任1s 内得到计数小于或等于2个的概率。

解:51525(,)!5(0;5)0.00670!5(0;5)0.03371!5(0;5)0.08422!NN r r r r N P N N e N P e P e P e ----=⋅=⋅==⋅==⋅= 在1秒内小于或等于2的概率为:(0;5)(1;5)(2;5)0.00670.03370.08420.1246r r r P P P ++=++=2.若某时间内的真计数值是100,求得到计数为104的概率。

解:高斯概率密度函数为:222220.012102()2(100104)4(;,)100,10104(104;100;10)0.0145N N P N N e N N P e e σσσ⋅-----======== 5.本底计数率n b =15计数/min,测量样品计数率n 0=60计数/min,试求对给定的测量时间t b +t s 来说净计数率精确度最高时的最优比值t b /t s ;若净计数率的误差为5%,t b 和t s 的最小值是多少?解:2:2:1s b s b t t t t ====若要使净计数率的误差为5%1122222211222222()60(6015)17.778().(6015).(5%)()15(6015)8.889().(6015).(5%)s s s s b s s b n b s b b s b n n n n t n n n n n t n n δδ+⋅+⋅===--+⋅+⋅===-- 6.为了探测α粒子,有两种探测器可以选择,一种的本底为7计数/min,效率为0.02;另一种的本底为3计数/min,效率为0.016,对于低水平测量工作,应选用哪一种探测器更好些?解:Q 为探测器的优质因子,其值越大,探测器性能越好。

2251252120.02 5.71070.0168.53103b Q n Q Q Q Q --===⨯==⨯<∑∴选用效率为0.016的探测器更好.。

核辐射监测数据解析技术考核试卷

核辐射监测数据解析技术考核试卷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基本步骤包括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谱分析、剂量率计算和结果报告。每一步骤的重要性在于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为辐射防护提供科学依据。
2.闪烁计数器:利用辐射在闪烁体中产生光信号,适用于γ和β射线探测。电离室:利用辐射在气体中产生电离,适用于γ射线探测。固态探测器:基于半导体材料,适用于α、β和γ射线探测。
( )
11.在核辐射监测数据解析过程中,以下哪个环节可能出现人为误差?
A.数据采集
B.数据传输
C.数据处理
D.数据报告
( )
12.下列哪种核辐射探测器对温度变化最敏感?
A.闪烁计数器
B.电离室
C.固态探测器
D.气体探测器
( )
13.关于核辐射监测数据的处理,以下哪个说法正确?
A.数据处理过程中无需考虑本底辐射
2.下列哪些探测器可以用于监测α粒子?
A.闪烁计数器
B.电离室
C.固态探测器
D.胶片探测器
( )
3.核辐射监测数据解析中,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于数据分析?
A.统计分析
B.谱分析
C.时间序列分析
D.图形分析
( )
4.以下哪些措施可以减少核辐射监测中的人为误差?
A.提高监测人员培训
B.使用标准化的操作流程
B. β粒子计数器
C. γ射线光谱仪
D.中子探测器
( )
9.在核辐射监测数据解析中,以下哪个参数可以用于估算辐射源的类型?
A.线谱特征
B.剂量率
C.能量范围
D.辐射角

核辐射测量方法习题集2013(学长给的)

核辐射测量方法习题集2013(学长给的)

8.从工作原理、应用条件、注意事项等方面简述
氡气测量的工作方法。 9.采用金硅面垒型半导体α能谱仪测量得到的α射 线谱,纵坐标和横坐标通常是如何表示的? 10.简述α射线能量与多道的道址、脉冲的幅度之 间的关系。
第五章思考题
• 1.探测γ射线的主要核辐射探测器有哪些? • 2.照射量率是怎样定义的?试分析照射量率与 粒子注量率、能注量率之间的关系? • 3.什么是γ照射量率常数,常用的主要数据有 那些? • 4.简述γ射线探测中的大、中、小探测器模型 的基本概念。
2014-5-18 核辐射测量方法 15
请同学们努力!
• • 1.分析讨论二项式分布、泊松分布和正态分布之 间的关系。 2.若某时间内的真计数值是100个计数,求计数为
104的概率,并求出计数值落在96到104范围内的
概率。

3.本底计数率是10±1/s,样品计数率是50±2/s,
求净计数率及误差。
2014-5-18 核辐射测量方法
14
第七章 思考题
2.Rn-222的长寿子体有哪些?
3.Rn-220与其子体达到放射性平衡的时间是多少
时间?
4.什么是放射性标准样品?
5.α点源与α面源的异同点有哪些? 6.β放射性样品的薄源与厚源主要区别有哪些?
第四章 思考题
7.在低水平α 测量中,为什么不用重屏蔽而能获得
较好的测量结果?
2014-5-18 核辐射测量方法 11
第六章 思考题
• 1.简述X 射线荧光的产生与莫塞莱定律。 • 2.简述俄歇效应与荧光产额的关系。 • 3.X射线吸收有何特性。 • 4.常用的X射线激发源有哪些。 • 5.如何进行X射线荧光定量分析。 • 6.简述X射线荧光分析干扰因素及其校正措施。

核辐射试题及答案

核辐射试题及答案

核辐射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核辐射的主要来源是什么?A. 宇宙射线B. 地壳中的放射性物质C. 人造放射性物质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哪种辐射类型对人体伤害最大?A. α射线B. β射线C. γ射线D. X射线答案:C3.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时间、距离、屏蔽B. 增加辐射剂量C. 减少辐射时间D. 以上都不是答案:A4. 辐射剂量单位“希沃特”(Sv)表示什么?A. 辐射能量B. 辐射剂量C. 辐射源的强度D. 辐射防护设备5. 哪种物质可以作为γ射线的屏蔽材料?A. 铅B. 铝C. 木头D. 塑料答案:A6. 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可以分为哪两类?A. 急性和慢性B. 内部和外部C. 物理和化学D. 局部和全身答案:A7. 辐射防护的“时间”原则指的是什么?A. 减少暴露时间B. 增加暴露时间C. 暴露时间与辐射剂量无关D. 以上都不是答案:A8. 哪种类型的核事故可能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A. 核反应堆故障B. 核武器试验C. 核潜艇事故D. 核废料泄漏答案:A9. 核辐射对人体的急性效应通常在多长时间内出现?B. 数天C. 数周D. 数月答案:A10. 辐射防护的“屏蔽”原则指的是什么?A. 增加辐射源的强度B. 减少辐射源的强度C. 增加辐射暴露时间D. 减少辐射暴露时间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辐射剂量单位“格雷”(Gy)表示辐射吸收的______。

答案:能量2. 辐射防护的“距离”原则指的是______。

答案:增加距离3. 核辐射对人体的慢性效应可能包括______。

答案:癌症4. 辐射防护的“屏蔽”原则中,铅的密度是______。

答案:11.34 g/cm³5. 辐射对人体的局部效应可能表现为______。

答案:皮肤烧伤6. 辐射防护的“时间”原则中,暴露时间与辐射剂量的关系是______。

答案:正比7. 辐射剂量单位“希沃特”(Sv)与“格雷”(Gy)的关系是______。

核辐射探测1234章习题答案

核辐射探测1234章习题答案

1000 2 cm 2 atn V E 2 u 1.37 4.57 10 cm s P 1. 5 s V cm atm
漂移时间 t d u 2 4.57 10 2 4.37 ms 3.计算出如图所示电离室中在(a)、(b)、(c)三处产生的一对离子因漂移而产生的 I (t ) 、
ph 1.33 10 32 82 5 4.93 10 23 cm 2
E e 661.661 88.001 573.660 KeV
1
对 Fe , Z 26 , K 7.111KeV
ph 1.33 10 32 265 1.58 10 25 cm 2
2
对(a): I (t )
eu 0 ; Q t 0 ; Q 0 。 d eu 1.6 10 19 10 3 I (t ) 0.8 10 16 A d 2 I (t ) 0

( 0 t 2ms ); ( t 2ms )。 ( t 2 ms ); ( t 2ms )。
2.36
F 0.68 N0
式中 N 0 为入射粒子在灵敏体积内产生的离子对数
E 200 10 3 7.60 10 3 W 26.3 取法诺因子 F 0.3 F 0.68 0.3 0.68 2.36 2.36 2.68 10 2 2.68% N0 7.60 10 3 N 0
A

z2 p
R0 3.2 10 4 2 3.88 24.8m
z2 p mp Ep
2. 已知 1MeV 质子在某介质中的电离损失率为 A ,求相同能量的 粒子的电离损失率。 答: 所以 3. 试计算 答: 4. 计算 答:

核辐射探测学习题参考答案(修改)

核辐射探测学习题参考答案(修改)

第一章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不同射线在同一物质中的射程问题如果已知质子在某一物质中的射程和能量关系曲线,能否从这一曲线求得d (氘核)与t (氚核)在同一物质中的射程值?如能够,请说明如何计算?解:P12”利用Bethe 公式,也可以推算不同带点例子在某一种吸收材料的射程。

”根据公式:)()(22v R M M v R b ab b a a Z Z =,可求出。

步骤:1先求其初速度。

2查出速度相同的粒子在同一材料的射程。

3带入公式。

2:阻止时间计算:请估算4MeV α粒子在硅中的阻止时间。

已知4MeV α粒子的射程为17.8μm 。

解:解:由题意得 4MeV α粒子在硅中的射程为17.8um 由T ≌1.2×107-REMa,Ma=4得 T ≌1.2×107-×17.8×106-×44()s =2.136×1012-()s3:能量损失率计算课本3题,第一小问错误,应该改为“电离损失率之比”。

更具公式1.12-重带点粒子电离能量损失率精确表达式。

及公式1.12-电子由于电离和激发引起的电离能量损失率公式。

代参数入求解。

第二小问:快电子的电离能量损失率与辐射能量损失率计算:()20822.34700700()rad iondE E Z dx dEdx*⨯≅=≈4光电子能量:光电子能量:(带入B K ) 康普顿反冲电子能量:200.511m c Mev =ie hv E ε-=220200(1cos ) 2.04(1cos 20) 4.16160.060.3947(1cos )0.511 2.04(1cos 20)0.511 2.040.06Er Ee Mev m c Er θθ--⨯====+-+-+⨯5:Y 射线束的吸收解:由题意可得线性吸收系数10.6cm μ-=,311.2/pb g cm ρ=12220.6 5.3610/11.2/m pb cm cm g g cmμμρ--∴===⨯质量吸收系数 由r N μσ=*可得吸收截面:12322230.61.84103.2810/r cm cm N cm μσ--===⨯⨯ 其中N 为吸收物质单位体积中的原子数2233.2810/N cm =⨯ 0()t I t I e μ-=要求射到容器外时强度减弱99.9% 0()0.1%0.001t I t e I μ-∴=∴=即t=5In10 =11.513cm6:已知)1()(tι--=e A t f t 是自变量。

成都理工大学核辐射测量方法复习题(完整版)

成都理工大学核辐射测量方法复习题(完整版)

一、名词解释(每名词3分,共24分)半衰期:放射性核素数目衰减到原来数目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的期望值。

放射性活度:表征放射性核素特征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处于特定能态的一定量的核素发生自发核转变数的期望值。

A=dN/dt。

射气系数:在某一时间间隔内,岩石或矿石析出的射气量N1与同一时间间隔内该岩石或矿石中由衰变产生的全部射气量N2的比值,即η*= N1/N2×100%。

原子核基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核,这种核的能级状态叫基态。

核衰变: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自发的从一个核素的原子核变成另一种核素的原子核,并伴随放出射线的现象。

α衰变: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自发的放出α粒子而变成另一种核素的原子核的过程成为α衰变衰变率:放射性核素单位时间内衰变的几率。

轨道电子俘获:原子核俘获了一个轨道电子,使原子核内的质子转变成中子并放出中微子的过程。

衰变常数:衰变常数是描述放射性核素衰变速度的物理量,指原子核在某一特定状态下,经历核自发跃迁的概率。

线衰减系数:射线在物质中穿行单位距离时被吸收的几率。

质量衰减系数:射线穿过单位质量介质时被吸收的几率或衰减的强度,也是线衰减系数除以密度。

铀镭平衡常数:表示矿(岩)石中铀镭质量比值与平衡状态时铀镭质量比值之比。

吸收剂量:电力辐射授予某一点处单位质量物质的能量的期望值。

D=dE/dm,吸收剂量单位为戈瑞(Gy)。

平均电离能:在物质中产生一个离子对所需要的平均能量。

碰撞阻止本领: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在所经过的单位路程上,由于电离和激发而损失的平均能量。

核素: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平均寿命长的足以已被观察的一类原子粒子注量:进入单位立体球截面积的粒子数目。

粒子注量率:表示在单位时间内粒子注量的增量能注量:在空间某一点处,射入以该点为中心的小球体内的所有的粒子能量总和除以该球的截面积能注量率:单位时间内进入单位立体球截面积的粒子能量总和比释动能:不带电电离粒子在质量为dm的某一物质内释放出的全部带电粒子的初始动能总和剂量当量:某点处的吸收剂量与辐射权重因子加权求和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亦即中子数不同的一组核素照射量:X=dq/dm,以X射线或γ射线产出电离本领而做出的一种量度照射量率: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内γ射线在空间一体积元中产生的电荷。

本科核辐射测量方法考题及参考答案

本科核辐射测量方法考题及参考答案

成都理工大学学年第一学期《核辐射测量方法》考试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 (每名词3分,共18分)1. 探测效率:探测效益率是表征γ射线照射量率与探测器输出脉冲计数之间关系的重要物理参数。

2. 衰变常数:衰变常数是描述放射性核素衰变速度的物理量,指原子核在某一特定状态下,经历核自发跃迁的概率。

3.吸收剂量:电力辐射授予某一点处单位质量物质的能量的期望值。

D=dE/dm,吸收剂量单位为戈瑞(Gy)。

4. 平均电离能:在物质中产生一个离子对所需要的平均能量。

5. 放射性活度:表征放射性核素特征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处于特定能态的一定量的核素发生自发核转变数的期望值。

A=dN/dt。

6.碰撞阻止本领: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在所经过的单位路程上,由于电离和激发而损失的平均能量。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9分)1.α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是电离和激发。

2.铀系气态核素是222Rn ;其半衰期是3.825d。

3.用γ能谱测定铀、钍、钾含量,一般选择的γ辐射体是214Bi、208Tl和40K;其γ光子的能量分别是1.76MeV 、 2.62MeV和 1.46MeV。

4.β+衰变的实质是母核中的一个质子转变为中子。

5.放射性活度的单位为: Bq;照射量率的单位为:C/kg*s;能注量率的单位为 W/m2。

6.β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方式主要有电离与激发、轫致辐射和弹性散射。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6分,共36分)1.简述NaI(Tl)探测器的特征X射线逃逸以及对谱线的影响。

解答:当γ光子在晶体内发生光电效应时,原子的相应壳层上将留一空位,当外层电子补入时,会有特征X射线或俄歇电子发出(3分)。

若光电效应发生在靠近晶体表面处时,则改特征X 射线有可能逃逸出探测晶体,使入射光子在晶体内沉淀的能量小于光子能量,光子能量与在晶体内沉淀能量即差为特征X射线能量(2分)。

因此,使用Na(Tl)晶体做探测器时,碘原子K层特征射线能量为38keV,在测量的γ谱线上将会出一个能量比入射γ射线能量小28keV的碘特征射线逃逸峰(2分)。

核辐射探测学习题参考答案(修改)

核辐射探测学习题参考答案(修改)

第一章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不同射线在同一物质中的射程问题如果已知质子在某一物质中的射程和能量关系曲线,能否从这一曲线求得d (氘核)与t (氚核)在同一物质中的射程值?如能够,请说明如何计算?解:P12P12””利用Bethe 公式,也可以推算不同带点例子在某一种吸收材料的射程。

”根据公式:)()(22v R M M v R b a b ba a Z Z =,可求出。

,可求出。

步骤:1先求其初速度。

先求其初速度。

2查出速度相同的粒子在同一材料的射程。

3带入公式。

带入公式。

2:阻止时间计算:请估算4MeV α粒子在硅中的阻止时间。

已知4MeV α粒子的射程为17.8μm 。

解:解:由题意得解:解:由题意得 4MeV a 粒子在硅中的射程为17.8um由T ≌1.21.2××107-REMa,Ma=4得 T T≌≌1.21.2××107-×17.817.8××106-×44()s=2.1362.136××1012-()s3:能量损失率计算课本3题,第一小问错误,应该改为“电离损失率之比”。

更具公式1.12-重带点粒子电离能量损失率精确表达式。

及公式1.12-电子由于电离和激发引起的电离能量损失率公式。

代参数入求解。

第二小问:快电子的电离能量损失率与辐射能量损失率计算:()2082 2.34700700()rad iondE E Z dx dEdx*´@=»4光电子能量:光电子能量:(带入B K ) 康普顿反冲电子能量:200.511m c Mev =ie hv E e -=220200(1cos ) 2.04(1cos 20) 4.16160.060.3947(1cos )0.511 2.04(1cos 20)0.511 2.040.06Er Ee Mev m c Er q q --´====+-+-+´5:Y 射线束的吸收解:由题意可得线性吸收系数10.6cm m -=,311.2/pb g cm r =12220.6 5.3610/11.2/mpb cm cm g g cm m m r --\===´质量吸收系数 由r N m s =*可得吸收截面:12322230.61.84103.2810/r cm cm N cm m s --===´´ 其中N 为吸收物质单位体积中的原子数2233.2810/N cm =´ 0()tI t I em-=要求射到容器外时强度减弱99.9% ()0.1%0.001tI t e I m-\=\=即t=5In10=11.513cm 6:已知)1()(tι--=e A t f t 是自变量。

核辐射测量在核科学与技术教育中的作用考核试卷

核辐射测量在核科学与技术教育中的作用考核试卷
A.防护服
B.防护眼镜
C.防护口罩
D.防护手套
8.在核辐射测量中,下列哪种情况可能导致测量结果偏低?()
A.放射源衰减
B.放射源活度增加
C.测量时间减少
D.探测器灵敏度提高
9.下列哪种核辐射测量方法主要用于测量环境中的γ辐射?()
A.伽马谱分析
B. β粒子测量
C.中子测量
D. α粒子测量
10.核科学与技术教育中,核辐射测量的基本目的是:()
核辐射测量在核科学与技术教育中的作用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得分: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核辐射测量的基本单位是:()
A.希沃特(Sv)
A.电离室
B.闪烁探测器
C.乔治计数器
D.硅探测器
16.下列哪种放射性同位素在核辐射环境监测中通常用于测量β粒子?()
A.铯-137
B.钴-60
C.钋-210
D.氡-222
17.核辐射测量中,下列哪种设备用于实时监测环境辐射水平?()
A.放射性活度计
B.能谱仪
C.盖革-米勒计数器
D.粒子加速器
18.下列哪种因素会导致核辐射测量结果偏高?()
A.屏蔽
B.深层地下设施
C.防护门
D.定期通风
16.下列哪些放射性同位素主要产生β粒子衰变?()
A.铯-137
B.钴-60
C.钋-210
D.氡-222
17.核辐射测量在核设施运行中的应用包括以下哪些?()
A.辐射防护监测

辐射测量题库及答案详解

辐射测量题库及答案详解

辐射测量题库及答案详解辐射测量是核科学与技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放射性物质的检测、评估和控制。

以下是一个辐射测量题库及答案详解,供学习者参考。

一、单选题1. 辐射测量中,哪种类型的辐射是最常见的?- A. X射线- B. 伽马射线- C. 贝塔射线- D. 阿尔法射线答案:B 伽马射线是最常见的辐射类型之一,因为它在自然界和人为活动中都广泛存在。

2. 以下哪个设备常用于测量伽马射线?- A. 盖革计数器- B. 闪烁计数器- C. 热释光剂量计- D. 氡探测器答案:B 闪烁计数器是专门用于测量伽马射线的设备。

3.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A. 尽可能减少辐射暴露- B. 尽可能增加辐射暴露- C. 忽略辐射暴露- D. 只关注高剂量辐射答案:A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减少辐射暴露。

二、多选题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辐射测量的准确性?- A. 测量设备的校准状态- B. 环境背景辐射- C. 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 D. 测量时间的长短答案:A, B, C 设备校准、环境背景和操作者的技术水平都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辐射测量中,哪些单位可以用来表示辐射剂量?- A. 格雷(Gray)- B. 贝可勒尔(Becquerel)- C. 希沃特(Sievert)- D. 库尔(Curie)答案:A, C 格雷和希沃特是辐射剂量的单位,贝可勒尔是放射性活度的单位,库尔是放射性强度的单位。

三、判断题1. 所有类型的辐射都是有害的。

- 答案:错误并非所有类型的辐射都是有害的,例如,低剂量的辐射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对健康有益。

2. 辐射测量时,测量人员应该尽可能靠近辐射源。

- 答案:错误测量人员应该保持安全距离,以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四、简答题1. 描述辐射测量的基本步骤。

- 答案:辐射测量的基本步骤包括: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校准设备,选择合适的测量位置,进行测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根据需要采取防护措施。

核辐射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考核试卷

核辐射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考核试卷
3.核辐射测量数据采集过程中,数据预处理是必要的步骤。()
4.闪烁探测器对α粒子的探测效率最高。()
5.核辐射防护的主要目的是减少人体接受到的辐射剂量。()
6.在核辐射数据处理中,数据压缩可以用来提高数据的精确度。()
7.辐射剂量率与照射时间成正比。()
8.便携式辐射剂量仪可以用于测量环境中的总辐射水平。()
4.请解释在核辐射监测中为什么需要进行环境本底校正,并说明具体的校正方法。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D
3. A
4. D
5. D
6. C
7. D
8. C
9. A
10. D
11. D
12. D
13. A
14. C
15. C
16. D
17. B
18. C
19. D
20. B
二、多选题
1. ABC
B.数据存储
C.数据分析
D.报告生成
16.以下哪些是核辐射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
A.监测环境辐射水平
B.评估辐射对环境的影响
C.监测放射性物质的排放
D.管控辐射源的使用
17.核辐射测量中,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于数据校正?()
A.校正曲线
B.交叉校准
C.环境本底校正
D.理论计算校正
18.以下哪些探测器适用于现场快速核辐射监测?()
A.环境温度
B.湿度
C.辐射类型
D.测量仪器的精度
5.在核辐射数据处理中,以下哪个步骤是错误的?()
A.数据预处理
B.数据平滑
C.数据插值
D.数据忽略
6.核辐射测量数据采集过程中,以下哪个环节可能出现数据丢失?()

核测量方法最新版答案

核测量方法最新版答案

核辐射测量方法一、名词解释(6)1.原子能级:一种原子绕行电子数目和运动轨道是一定的,因此,一种原子总是处于一系列确定的稳定能量状态。

这一系列确定的稳定能量状态称为原子的能级2.核素:具有确定质子数、中子数、核能态的原子核称做核素。

3.γ衰变: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由较高能态向较低能态跃迁时,发出γ光子的过程,称为γ衰变。

4.半衰期:放射性核素的数目衰减到原来数目一半所需的时间。

5.平均电离能:每产生一对离子(包括原电离与次级电离)入射粒子所损耗的平均能量。

6.粒子注量率:表示在单位时间内粒子注量的增量。

单位时间内,进入单位表面积的球内或穿过单位截面积的粒子数。

7.吸收剂量:受照物质在特定体积内,单位质量物质吸收的辐射能量。

8.剂量当量:在组织特定一点处软组织吸收剂量与该点处辐射品质因子的乘积。

9.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亦即中子数不同的一组核素10.放射性活度:样品中放射性原子核在单位时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目。

11.照射量:X,γ射线的光子在单位质量空气中释出的所有次级电子,当他们完全被阻止在空气中产生的同一种符号的离子的总电荷量。

12.剂量当量指数:全身均匀照射的年剂量的极限值。

13.射气指数:在某一时间间隔内,从岩石或矿石析出的射气量与同一时间间隔内该岩石或矿石中由衰变产生的全部射气量的比值。

14.α衰变: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自发的放出α粒子而变成另一种核素的原子核的过程。

15.核衰变: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自发的从一个核素的原子核变成另一种核素的原子核并伴随放出射线的现象。

16.同质异能素:相同原子序数和质量数相同而半衰期有明显差别的核素。

17.轨道电子俘获:原子核俘获了一个轨道电子,使原子核内的质子转变成中子并放出中微子的过程。

18.平均寿命:处于不稳定状态的一种微观粒子(基本粒子,原子核,原子或分子)的平均生存的时间。

19.衰变常数:指原子核在某一特定状态下,表示一个原子核在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概率。

核辐射安全试题及答案

核辐射安全试题及答案

核辐射安全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核辐射是指以下哪一种辐射类型?A. 电磁辐射B. 粒子辐射C. 热辐射D. 污染辐射答案:B2. 核辐射对人体组织的主要伤害是由于其引起的什么效应?A. 生物学效应B. 化学效应C. 物理效应D. 社会效应答案:A3. 下列哪种辐射对人体伤害最大?A. α射线B. β射线C. γ射线D. X射线答案:C4. 核能事故中,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的辐射是?A. 剂量较大的α射线和β射线B. 剂量较小的α射线和β射线C. γ射线D. X射线答案:C5. 核辐射的防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减少接触时间B. 增加距离C. 使用防护装备D. 以上全都是答案:D二、判断题1. 核辐射是一种物理现象,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

答案:错误2. 核辐射可以通过使用防护装备来降低对人体的危害。

答案:正确3. 粒子辐射比电磁辐射对人体组织的伤害更大。

答案:正确4. 核能事故通常会造成较长时间的环境污染。

答案:正确5. 减少接触时间是防止核辐射伤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请简述核辐射的定义和分类。

答:核辐射是指核物质中放出的粒子和能量,主要包括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

其中,α射线是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的α粒子,能量较大;β射线是由电子或正电子组成,能量较小;γ射线是高能光子,能量最大,穿透力最强。

2.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答:核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辐射引起的生物学效应。

当人体接触到辐射物质后,其能量会传递给人体组织,导致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长期接触核辐射会增加患癌症、遗传疾病等疾病的风险。

同时,核辐射也可能对人体的造血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造成损害。

3. 如何进行核辐射的防护?答:核辐射的防护措施主要包括减少接触时间、增加距离和使用适当的防护装备。

减少接触时间可以有效降低辐射吸收剂量,尽量缩短在辐射源附近停留的时间。

增加距离可以减少辐射源对人体的辐射剂量,尽量保持远离辐射源。

成都理工大学《核辐射测量方法》考题

成都理工大学《核辐射测量方法》考题

“核辐射测量方法”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核素2.半衰期3.碰撞阻止本领4.平均电离能5.粒子注量6.粒子注量率7.能注量8.能注量率9.比释动能10.吸收剂量11.剂量当量12.辐射量13.同位素14.放射性活度15.照射量16.剂量当量指数17.射气系数18.α衰变19.核衰变20.同质异能素21.轨道电子俘获22.半衰期23.平均寿命24.电离能量损耗率25.衰变常数26.伽玛常数27.平衡铀含量28.分辨时间29.轫致辐射30.康普顿边31.康普顿坪32.累计效应33.边缘效应34.和峰效应35.双逃逸峰36.响应函数37.衰变率38.能量分辨率39.探测效率40.峰总比41.峰康比42.能量线性43.入射本征效率44.本征峰效率45.源探测效率46.源峰探测效率47.俄歇电子48.线衰减系数49.光电吸收系数50.质量衰减系数51.光电截面52.原子核基态53.铀镭平衡常数54.放射性活度55.碰撞阻止本领56.离子复合57.光能产额58.绝对闪烁效率59.二、填空1.天然放射性钍系列的起始核素是其半衰期是。

2.天然放射性铀系列的起始核素是其半衰期是。

3.铀系、钍系和锕铀系中的气态核素分别是、和;其半衰期分别是、和。

4.α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是和。

5.β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是、和。

6.天然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是、和7.β衰变的三种形式是、和。

8.形成电子对效应的入射光子能量应大于 MeV。

9.用γ能谱测定铀、钍、钾含量,一般选择的γ辐射体是、和;其γ光子的能量分别是、和。

10.β-衰变的实质是母核中的一个转变为。

11.β+衰变的实质是母核中的一个转变为。

12.轨道电子俘获的实质是母核中的一个转变为。

13.半衰期与平均寿命的关系是。

14.半衰期与衰变常数的关系是。

15.α粒子是高速运动的。

16.天然γ射线的最大能量是。

17.天然α射线在空气中的最大射程是。

18.α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是和。

核辐射测量仪表结构与原理考核试卷

核辐射测量仪表结构与原理考核试卷
A.闪烁探测器
B.晶体探测器
C.气体正比计数器
D.电离室
18.核辐射测量仪表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下列哪些做法是正确的?()
A.避免强烈振动
B.保持干燥
C.避免高温
D.定期校准
19.下列哪些物质可以用于核辐射的屏蔽材料?()
A.铅
B.钽
C.铅玻璃
D.水泥
20.在核事故应急处理中,下列哪些措施是必要的?()
D.电离室
10.在核辐射测量中,通常使用哪种屏蔽材料来减少散射辐射?()
A.铅
B.铁
C.铝
D.玻璃
11.以下哪个单位用于表示放射性物质的活度?()
A.毫贝克勒尔
B.微贝克勒尔
C.贝克勒尔
D.以上都是
12.在核辐射测量仪表中,哪种探测器通常用于探测低能X射线和伽马射线?()
A.硅酸锂探测器
B.高纯锗探测器
18.在核辐射测量中,下列哪种探测器主要用于探测高能γ射线?()
A.闪烁计数器
B.硅探测器
C.高纯锗探测器
D.气体正比计数器
19.关于核辐射的生物学效应,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A. α粒子的电离能力最强,但穿透能力最弱
B. β粒子的电离能力比α粒子强,穿透能力也强
C. γ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弱,但穿透能力最强
A.半衰期与外界环境无关
B.半衰期与物质的化学形态无关
C.半衰期与温度有关
D.半衰期与放射性物质的量有关
8.在核辐射防护中,外照射防护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哪项?()
A.增加距离
B.使用防辐射药物
C.避免直接接触
D.增加照射时间
9.下列哪种探测器对环境温度变化最敏感?()
A.闪烁探测器

核辐射测量数据处理习题及答案

核辐射测量数据处理习题及答案

核数据处理理论知识核辐射测量数据特征:随机性(被测对象测量过程)局限性混合型空间性数据分类:测量型计数型级序型状态型名义型精度:精密度正确度准确度统计误差:核辐射测量中,待测物理量本身就是一个随机变量。

准确值为无限次测量的平均值,实际测量为有限次,把样本的平均值作为真平均值,因此存在误差。

变量分类:(原始组合变换)变量误差来源:(设备方法人员环境被测对象)误差误差分类: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统计误差粗大误差放射性测量统计误差的规律答:各次测量值围绕平均值涨落二项分布泊松分布高斯分布精度的计算,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答:采用灵敏度高的探测器增加放射源强度增加测量次数延长测量时间减少测量时本底计数放射性测量中的统计误差与一般测量的误差的异同点?答:不同点:测量对象是随机的,核衰变本身具有统计性,放射性测量数据间相差可能很大。

测量过程中存在各种随机因素影响。

相同点:测量都存在误差。

样本的集中性统计量?答: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中位数众数(最大频数)样本的离散性统计量?答:极差方差变异系数或然系数算术平均误差单变量的线性变换方法?答:1.标准化变换 2.极差变换 3.均匀化变换 4.均方差变换单变量的正态化变换方法?答:标准化变化角度变换平方根变换对数变换数据网格化变换的目的?答:1.把不规则的网点变为规则网点 2.网格加密数据网格变换的方法?答:1.插值法(拉格朗日插值三次样条插值距离导数法方位法)2.曲面拟合法(趋势面拟合法趋势面和残差叠加法加权最小二乘拟合法)边界扩充的方法有哪些?答:拉格朗日外推法余弦尖灭法偶开拓法直接扩充法补零法核数据检验目的:1.帮助检查测量系统的工作和测量条件是否正常和稳定,判断测量除统计误差外是否存在其它的随机误差或系统误差2.确定测量数据之间的差异是统计涨落引起的,还是测量对象或条件确实发生了变化引起的变量选择的数学方法:几何作图法(点聚图数轴)相关法(简单相关系数逐步回归分析秩相关系数)秩和检验法谱数据处理—问答题谱的两大特点?答:1.放射性核素与辐射的能量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2.放射性核素含量和辐射强度成正比谱光滑的意义是什么?方法有哪些?答:意义1.由于核衰变及测量的统计性,当计数较小时,计数的统计涨落比较大,计数最多的一道不一定是高斯分布的期望,真正峰被湮没在统计涨落中2.为了在统计涨落的影响下,能可靠的识别峰的存在,并准确确定峰的位置和能量,从而完成定性分析,就需要谱光滑3.由于散射的影响,峰边界受统计涨落较大,需要谱光滑方法算术滑动平均法重心法多项式最小二乘法其他(傅里叶变换法)寻峰的方法有哪些?答:简单比较法导数法对称零面积变换法二阶插值多项式计算峰位法重心法拟合二次多项式计算峰位法峰面积计算的意义和方法?答:1)峰面积的计算是定量分析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理工大学学年第一学期《核辐射测量方法》考试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名词3分,共18分)1. 探测效率:探测效益率是表征γ射线照射量率与探测器输出脉冲计数之间关系的重要物理参数。

2. 衰变常数:衰变常数是描述放射性核素衰变速度的物理量,指原子核在某一特定状态下,经历核自发跃迁的概率。

3. 吸收剂量:电力辐射授予某一点处单位质量物质的能量的期望值。

D=dE/dm,吸收剂量单位为戈瑞(Gy)。

4. 平均电离能:在物质中产生一个离子对所需要的平均能量。

5. 放射性活度:表征放射性核素特征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处于特定能态的一定量的核素发生自发核转变数的期望值。

A=dN/dt。

6.碰撞阻止本领: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在所经过的单位路程上,由于电离和激发而损失的平均能量。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9分)1.α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是电离和激发。

2.铀系气态核素是222Rn;其半衰期是3.825d。

3.用γ能谱测定铀、钍、钾含量,一般选择的γ辐射体是214Bi 、208Tl和40K;其γ光子的能量分别是 1.76MeV 、 2.62MeV和 1.46MeV。

4.β+衰变的实质是母核中的一个质子转变为中子。

5.放射性活度的单位为:Bq;照射量率的单位为:C/kg*s;能注量率的单位为 W/m2。

6.β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方式主要有电离与激发、轫致辐射和弹性散射。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6分,共36分)1.简述NaI(Tl)探测器的特征X射线逃逸以及对谱线的影响。

解答:当γ光子在晶体内发生光电效应时,原子的相应壳层上将留一空位,当外层电子补入时,会有特征X射线或俄歇电子发出(3分)。

若光电效应发生在靠近晶体表面处时,则改特征X射线有可能逃逸出探测晶体,使入射光子在晶体内沉淀的能量小于光子能量,光子能量与在晶体内沉淀能量即差为特征X射线能量(2分)。

因此,使用Na(Tl)晶体做探测器时,碘原子K层特征射线能量为38keV,在测量的γ谱线上将会出一个能量比入射γ射线能量小28keV的碘特征射线逃逸峰(2分)。

随着入射射线能量增加和探测晶体体积的增大,NaI(Tl)探测器的特征X射线逃逸峰会逐渐消失。

(2分)2.画出γ能谱仪的基本框图,并说明各个部分的作用。

图(3分)闪烁体和倍增管是探测器部分,用于将γ射线的能量转化为可以探测的电信号。

前置放大器是将信号进行一定倍数的放大。

主放大器是将信号转化微可以供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使用的信号。

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将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

微机对采集的信号进行软件的处理。

(3分)3.随着入射γ射线能量的变化,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效应所占比例如何变化?解答:伽马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是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

随着入射伽玛射线能量的变化,三种效应所占比例是不同的。

低能光子与物质作用的主要形式是光电效应(2分);随着射线能量增大,光电效应所占比例逐渐降低,康普顿效应所占比例增加,成为射线与物质作用的主要形式(2分)。

当入射光子能量大于1.02MeV,将存在形成电子对效应的几率,并随着能量的继续增大,电子对效应所占的比例会逐渐增大;而康普顿效应和光电效应所占比例逐渐降低。

电子对效应是高能量光子与物质作用的主要的作用形式。

(2分)4.简述半导体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解答:半导体探测器工作时,在搬半导体P区和N区加反向电压,使空间电荷电场增强。

电子和空穴分别向正负两级扩散,使得探测器灵敏区的厚度增大。

(3分)当探测的射线进入灵敏区时产生电离,生成大量电子-空穴对。

(3分)在电场的作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迅速向正、负两级漂移。

电子和空穴漂移至两极被收集后,在输出电路中形成电脉冲信号,通过放大电路和分析电路后被仪器收集。

(3分)5. 什么是 “谱平衡”?解答:当伽玛射线穿透物质的时候,当物质达到一定的厚度时(1分),射线谱线的成分不再随物质厚度的正加而改变(3分),射线谱成分大体一致,各能量之间相对组分大致不变(2分)。

6. 简述NaI(Tl)仪器谱中反散射峰的形成的机理和能量特点。

解答:从界面反射出来,与入射角方向成180°夹角散射的散射射线称放散射射线,是散射射线的一部分(3分)。

当γ射线射向闪烁体时,总有一部分γ射线没有被闪烁体吸收而逸出。

当它与闪烁体周围的物质发生康普顿效应时,反散射光子返回闪烁体,通过光电效应被记录,这就构成反散射峰(3分)。

当然,在放射源衬底材料中,以及探头的屏蔽材料中产生的反散射光子同样有可能对反散射峰作出贡献。

根据康普顿效应中散射光子能量分布'0.5110.51cos hv hv θ=+- (MeV )由上式可知,反散射光子能量最大不超过250keV 。

(3分)四、论述题(每题9分,共27分)1. γ射线谱仪中能量分辨率的定义及其意义,简述NaI(Tl)探测器的能量分辨率指标。

解答:能量分辨率可以用全能峰的半高宽度(FWHM )或相对半高宽度(%)来表示(1分)。

半高宽(FWHM )是指谱线峰最大计数一半处峰的能量宽度(2分);相对办高宽度(%)为半高宽度和谱线峰位能量的百分比(2分)。

能量分辨率是表征伽马射线谱仪对能量相近的γ射线分辨本领的重要参数,γ谱仪的能量分辨率率与γ射线的能量有关(2分)。

NaI(Tl)探测器能量分辨率指标一般用137Cs 的0.662全能峰相对半高宽度来表示,目前的一般水平为6%~8%。

(2分)2. 简述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光电效应,并说明由光电效应产生仪器谱的特点。

解答:一个具有hv 能量的光子与一个束缚电子发生相互作用,将全部能量传递给原子,光子消失,电子获得能量成为光电子,这一过程称为光电效应。

(3分)(或为,当γ射线与原子壳层轨道上的内层电子碰撞时,将所有能量hv 交给壳层的一个内层电子,电子克服了电离能,脱离原子而运动,产生了光电子,而γ射线被完全吸收,这种作用称为光电效应。

) 1.作用截面 54ph k ττ=(×10-24cm 2) 1)当20hv m c <<,K 层光电截面kτ可由量子力学有关方程式计算得到:Na (T1)闪烁谱计数器的137Cs γ能7/22520048423(137)k m C Z r hv πτ⎛⎫=⋅⋅ ⎪⎝⎭或 5 3.51()k C Z hv τ-= (1)式中:Z —靶物质的原子序数;r 0—经典电子半径2.82×10-13cm ;m 0—电子质量;c ——光速;C 1——比例常数。

2)当20hv m c >>,512()k C Z hv τ-= (2) (1分)2.光电子的能量e k E E E γ=- (3)式中,e E —光电子动能; E γ—入射光子能量;k E —k 层电子结合能;(1分)光电子释放所产生的电子壳层电子空穴会被外层电子所填充,在次过程通过释放特征X 射线会俄歇电子的方式释放结合能。

(1分)光电效应会产生的自由光电子和一个或多个低能电子,如果产生的任何次级粒子没有逃逸出探测器,那么所产生的这些电子的能量等于入射γ射线的能量。

对于这种理想过程,在仪器谱上表现的是出现一个能量等与入射γ粒子能量的单峰。

而对于实际情况,由于低能X 特征射线可能的逃逸出探测器,因此,在小体积探测器上可能会出现能量略小于入射γ粒子能量的特征X 射线逃逸峰。

(3分)3. 试画出137Cs 伽玛射线源在NaI(Tl)闪烁计数器为探测器的仪器谱,并解释各谱峰的形成机理。

解答:一个典型的NaI (T1)谱仪测到的137Cs 源的0.662MeV γ能谱。

如右图所示(3分),谱线上有三个峰和一个平台。

最右边的峰A 称为全能峰。

这一脉冲幅度直接反映,射线的能量。

这一峰中包含光电效应及多次效应的贡献。

(2分)平台状曲线B 就是康管顿散射效应的贡献,它的特征是散射光子逃逸后留下一个能量从0到)4/11/(γγE E +的连续的电子谱。

(2分)峰C 是反散射峰。

当γ射线射向闪烁体时,总有一部分γ射线没有被闪烁体吸收而逸出。

当它与闪烁体周围的物质发生散射时,反散射光子返回闪烁体,通过光电效应被记录,这就构成反散射峰。

(1分) 峰D 是X 射线峰,它是由137Ba 的K 层特征X 射线贡献的137Cs 的β衰变子体137Ba 的0.662MeV激发态,在放出内转换电子后,造成K 空位,外层电子跃迁后产生此X 光子。

(1分)五、计算题(10分)1. 对下图的谱线进行能量刻度,计算214Bi-1760keV特征峰道址,并在谱线上标明特征峰的位置。

(图中:CH为道址,EN为能量)解答:根据已经知道的射线的全能峰道址和全能峰峰位能量,根据关系式EN=CH*a+c,列线性方程组,求解。

(3分)609=173*a+c2620=723*a+c解方程组得a=3.656,c=-23.5。

(2分)根据能量刻度系数求1760keV特征峰的道址(2分)CH1760=(1760+23.5)/3.656≈487由求出1760keV特征峰道址可在图中找到1760光电峰的位置,如图红箭头所指位置。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