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格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包括良心、道德, 是社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在个体人格中 的反映。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super ego)
内控机制
超
(界定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我
“理想之我”
(规定什么是应该做的)
弗诺伊德的冰山理论
3、性本能理论
性就是指人们追求一切快乐的欲望,性的后面 存在着一种潜力,常常会驱使人们去寻求快感, 这种潜力就被称为里比多。这种能量聚集到一定 程度就会造成机体的紧张,机体就会寻求能力去 释放能量。如果积累下来的里比多得不到发泄, 就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
作
人文主义理论
理 论
激进的人文主义理论
流
马克思主义理论
派
增权或倡导理论
女权主义理论
(一)弗诺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意识和潜意识 人格结构理论 性本能理论 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心理防御机制
1、意识与潜意识
意识:个人在任何时刻察觉到 的感觉和体验。 无意识:包括个人的原始冲动 和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和本能有 关的欲望,这些冲动和欲望是被 压抑或排除在意识阈限之下的。
为社会工作的理论
社会工作的理论
对人与社会的本质、人
对社会工作实践本身的
的行为与社会运行的规则和 性质、目的、过程、方法进
机制进行解释;侧重于讨论 行说明;侧重于讨论“如何
“如何解释人与社会”,主 改变人与社会”,为社会工
要是为社会工作实践提供一 作实践提供一套具体的行动
套抽象的背景式假设;处于 指南;处于“结论”地位;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重要概念
正强化是指个体出现一个行为后,给予一个积极 强化物,这会增加个体做出该行为的频率。
负强化是指当个体做出一个行为后,出现了一个 消极强化物消失的事件,这也会增加该行为出现 的频率。
正性惩罚是指当个体做出一个行为后,出现惩罚 物,以后个体会减少做出该行为的频率。
负性惩罚是指当个体做出一个特定行为后,他所 盼望的东西就不出现。这也会减少做出该行为的 频率。
➢补偿
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从而掩盖自己的 自卑感或不安全感。
➢升华
把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或欲望,用符合社会要求的、 建设性的、高尚的行为方式表达出来。
➢幽默
是一种积极的精神防御机制形式。当一个人遇到挫折时,常可以通过 幽默来化解困境,维持自己的心理平稳。
➢仿同
把一个他所钦佩或崇拜的人的特点当做是自己的特点,用以弥补自身 的不足。包括近似模仿和用别人的长处满足自己的愿望等。
(二)认知理论
➢ 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基本原理:已有的知识结构对个体行为和当前
的认知活动具有决定作用。个体在与环境互动的 过程就是认知结构不断建构的过程。在这个 过程中,会通过同化、顺应使原有图式不断更新。 同化,就是将新经验纳入到原有图式的过程。如 果原有图式不能吸收、同化新经验,就会造成认 知结构的失衡,为了保持平衡,个体就必须要改 变或者扩大原有图式,以适应新情境,这就是顺 应。个体就在平衡—失衡—新的平衡中实现了认 知的发展。
弗诺伊德把人格的发展阶段分为口唇期、肛门 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而人格的本质在 生命的最初五六年就已经形成了。所以儿童的早 年环境、早期经历对成年后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 作用。
人格的发展阶段
• 口唇期 • 肛门期 • 性器期 • 潜伏期 • 生殖期
➢ 口唇期
从出生到18个月。是每个孩子经历的第一个阶 段,几乎所有的东西都会被婴儿放进嘴里,使自 己的性需要得到满足。这一阶段的创伤经验:吮 吸或者喂养的创伤。
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
一、理论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的功能(P58\59)
1、解释人的行为和过程,确定社会工作者 将要协助解决的问题的性质和原因。
2、根据其对行为与社会问题的性质与成因 所做的解释,设定社会工作过程的目标。
3、提出一套达到上述目标的实务工作方法 、
技巧和模式。
二、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阶段(P60\61) 1、“调查”阶段 2、“精神分析学”阶段
3、“精神分析学派”与“功能主义者学派”并立阶段
4、“获得”阶段 5、“盘点”阶段 6、“理论统一”阶段 7、“理论归类”阶段
三、大卫·豪的社会工作理论结构模型(P62)
为社会工作的理论
theory for social work
社会工作的理论
theory of social work
社会工作理论 大卫·豪的两分法模型
前提的地位;并非仅有社会 是社会工作专业独有的理论
工作才能使用的理论。
领域。
区别:内容互不相同、功能互不相同、地位互不 相同、与社会工作在联系上的紧密程度互不相同。 联系: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在逻辑上相互蕴含的。
心理分析学理论
四
认知理论
、
行为主义理论
西
方
社会系统理论
社
标签理论
会 工
沟通理论
(P64~67)
➢具体运算阶段(7岁到12岁)
对于具体的事物或情境能够按照逻辑法则进 行推理,但是本阶段的思维运演离不开具体事物 的支持。具体表现为: • 思维具有可逆性,能够完成守恒任务。 • 掌握了包含的观念,即一类物体与其子类的关系。 • 能够完成序列化的问题。 • 思维的去自我中心性。 • 掌握了群集的概念。
4、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 生的本能,弗洛伊德称之为“利比多”,它代表 着爱和建设的力量,指向于生命的生长和增进。
➢ 死的本能,弗洛伊德称之为“达那多斯”,它代 表恨和破坏的力量,表现为求死的欲望。
➢ 死的本能有内向与外向之分。
当冲动指向内部的时 候,人们就会限制自 己的力量,惩罚折磨 自己,变成受虐狂, 并在极端的时候毁灭 自己。
“ 液 体 守 恒 当着儿童的面向两个大小 实 完全相同的杯子中注入同 验 样多的水,并问儿童两杯 ” 水是否一样多,在得到肯
定的答复后,将其中一杯 水倒入另一个较高且细的 杯中,再问儿童,两杯水 是否一样多。
“三山实验”
采用三坐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 山模型,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 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 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 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 娃娃看到的“山”。
当冲动指向外部的时 候,人们就会表现出 破坏、损害、征服和 侵犯他人的行为。
“青少年自杀” “青少年攻击性行为”
5、心理防御机制
压抑 否认 投射 退化 隔离 抵消 合理化
补偿 升华 幽默 反向 幻想 置换(转移) 仿同
➢压抑
把那些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冲动、观念或回忆、情感等压抑到潜意识 中去。是一种不自觉的主动遗忘和抑制,是最古老的和最危险的防御 机制之一。
➢反向
内心有一种欲望或冲动,承认了会引起内心的不安,反而表现出与其 相反的欲望和冲动。即,用对立的感觉或冲动替代不适的感觉或冲动。
➢幻想
一个人遇到现实困难时,因为无力处理这些实际问题,就利用幻想的 方法,任意想象应该如何处理心理上的困难,以达到内心的满足。
➢置换
是指对某一对象的情感,因某种原因(发生危险或不合社会习惯)无 法向其直接表现时,就转移到其它较安全或易被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 上,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宣泄,心理得到平衡。“迁怒”就是这个机制。
经典条件作用的基本概念
习得律:有机体对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的 联系的获得阶段,就称为条件反射的习得阶段。
泛化:对一个条件刺激引起的条件反应,可以由 类似的刺激引起。
消退:已经形成的这样一个条件反射由于不再受 到强化,反应强度逐渐趋于减弱,乃至不再出现 该反应。
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桑代克的“迷笼”实验 斯金纳的“斯金纳箱”实验
人出生后获得新行为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条件反 射和模仿学习。
只要了解塑造行为的环境的各个部分,发现什 么样的环境因素会引发人的行为,就能找到通 过改变环境而改变人的行为的办法。
3、三个基本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巴甫诺夫“狗分泌唾液实验” 华生的“小阿尔伯特实验”
➢形式运算阶段(12岁到17岁)
思考方式已经成熟,懂得试验、假说、推理这 类形式化的思考应用。可以从复杂的资料和信息 中,看出其前因后果关系,得出结论,表现其思 考的成熟。
例如,“比例问题”、“颜色的组合”等。
(三)行为主义理论
1、代表人物:
巴甫诺夫 华生
桑代克 斯金纳 班杜拉
2、基本观点
人的行为是由外在环境塑造的,是从过去的经 验中习得,所以是可以改变的。
桑代克的“迷笼”实验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原理
某行为的操作会促使某种结果的产生。学习 就是一个渐进地尝试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无关的错误的反应会逐渐减少,正确的反应会最 终形成。
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反应,对有机体后 面的反应都会有影响。如果具有积极的意义,有 机体就会更倾向于做出同样的行为,如果是消极 的意义,有机体会倾向于抑制该行为。
➢隔离
将一些不快的事实或情感分隔于意识之外,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
Hale Waihona Puke Baidu抵消
一旦发生了一些令人无法接受的事情,人们常常以某种象征性或者是 魔幻般的姿态或仪式来抵消由此造成的心理不安。
➢合理化
指个人遭受挫折或无法达到所追求的的目标,以及行为表现不符合社 会规范时,给自己找一些有利的理由来解释。虽然这些理由常常是不 正确的,在第三人看来是不客观或不合逻辑的,但本人却坚持用这些 理由去说服自己,用一种能为自己所接受的理由来替代真实的理由, 以避免精神上的苦恼。
➢否认
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事实,似乎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 以此来减少心灵上的痛苦。
➢投射
一般指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态度、意念等赋予他人,以免 除自责的痛苦。
➢退化
当人受到挫折无法应付时,就放弃已经学会的成熟态度和行为模式, 使用以往较幼稚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甚至退化到困难较少、阻 力较弱、较安全的境地——儿童时期,即无意中恢复对别人的依赖, 害怕再担负成人的责任。
肛门期
• 从一岁半到三岁之间。幼儿从大小便时得到性满 足,这一阶段是对儿童入厕训练的创伤,会导致 肛门期人格的形成。比如过分的爱整洁,固执、 吝啬都属于肛门期的人格特征。
➢性器期
• 大约是3岁到6岁之间。处在这个阶段的儿童大 多都有“俄狄浦斯”情结。
• 俄狄普斯情结阶段对儿童一生的心理发展至关 重要。因为这一阶段也是儿童男女性格的形成 时期。
狗分泌唾液实验
给食物 非条件反射 分泌唾液
铃声+给食物
条件反射
铃
分泌唾液 分泌唾液
小阿尔伯特实验
经典条件作用的基本原理:
一个原始的无条件刺激与任意的中性刺激在时 间上的结合,并重复多次。逐渐地,这个中性刺 激单独呈现时也会发生反应,我们就说发生了条 件反射。将这个习得过程强化次数越多,条件反 射就越巩固。但是,这种条件反应会随着时间的 消退。
• 如果这一阶段俄狄浦斯情结解决得不好,那么就 会导致儿童成年以后的一些异常人格特征。
➢潜伏期
大约是6岁-12岁。受社会、生理等因素的影 响,儿童对异性产生了一种奇特的拒斥现象,对 性也感到羞耻。
➢生殖期
从青春期到成年期。11岁到14岁的时候,男 女孩的性器官发育趋于成熟。逐渐地,男孩女孩 都会由少男少女过渡到青年男女,男女两性的发 育就经过前成熟期走向成熟期。
皮亚杰把个体从出生到儿童期结束的认知发展分 为了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 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2岁左右)
靠感觉和动作去认识周围世界。具有的只 是图型的知识,依赖于对刺激的认识,不 是通过推理产生的。
➢前运算阶段(2岁到7岁)
语言得到了发展,但是思维发展就具有 片面性和我向思维。判断会受直觉思维的 支配。
潜意识:对意识构成威胁而必 须推开的记忆和情绪等内容。
前意识: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 间,使用适当的努力或注意就可 以提取的关于事件和体验的记忆等。
2、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 自我 超我
人格中最原始、最模糊的部分,包括生存 所需的欲望和本能的冲动。毫无理智可言。 遵循的是快乐原则。(id)
自己可以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 或记忆的部分。既要满足本我的欲望,又 要根据现实情况来调整本我的活动。遵循 的是现实原则。(ego)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
观察学习的四个具体过程:注意、观察、动作复 现、动机确立。
有强化会促进模仿学习,尤其是影响模仿行为的 表现或抑制。但是模仿学习不依赖于强化的有无, 没有强化,学习也能发生。
内控机制
超
(界定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我
“理想之我”
(规定什么是应该做的)
弗诺伊德的冰山理论
3、性本能理论
性就是指人们追求一切快乐的欲望,性的后面 存在着一种潜力,常常会驱使人们去寻求快感, 这种潜力就被称为里比多。这种能量聚集到一定 程度就会造成机体的紧张,机体就会寻求能力去 释放能量。如果积累下来的里比多得不到发泄, 就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
作
人文主义理论
理 论
激进的人文主义理论
流
马克思主义理论
派
增权或倡导理论
女权主义理论
(一)弗诺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意识和潜意识 人格结构理论 性本能理论 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心理防御机制
1、意识与潜意识
意识:个人在任何时刻察觉到 的感觉和体验。 无意识:包括个人的原始冲动 和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和本能有 关的欲望,这些冲动和欲望是被 压抑或排除在意识阈限之下的。
为社会工作的理论
社会工作的理论
对人与社会的本质、人
对社会工作实践本身的
的行为与社会运行的规则和 性质、目的、过程、方法进
机制进行解释;侧重于讨论 行说明;侧重于讨论“如何
“如何解释人与社会”,主 改变人与社会”,为社会工
要是为社会工作实践提供一 作实践提供一套具体的行动
套抽象的背景式假设;处于 指南;处于“结论”地位;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重要概念
正强化是指个体出现一个行为后,给予一个积极 强化物,这会增加个体做出该行为的频率。
负强化是指当个体做出一个行为后,出现了一个 消极强化物消失的事件,这也会增加该行为出现 的频率。
正性惩罚是指当个体做出一个行为后,出现惩罚 物,以后个体会减少做出该行为的频率。
负性惩罚是指当个体做出一个特定行为后,他所 盼望的东西就不出现。这也会减少做出该行为的 频率。
➢补偿
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从而掩盖自己的 自卑感或不安全感。
➢升华
把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或欲望,用符合社会要求的、 建设性的、高尚的行为方式表达出来。
➢幽默
是一种积极的精神防御机制形式。当一个人遇到挫折时,常可以通过 幽默来化解困境,维持自己的心理平稳。
➢仿同
把一个他所钦佩或崇拜的人的特点当做是自己的特点,用以弥补自身 的不足。包括近似模仿和用别人的长处满足自己的愿望等。
(二)认知理论
➢ 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基本原理:已有的知识结构对个体行为和当前
的认知活动具有决定作用。个体在与环境互动的 过程就是认知结构不断建构的过程。在这个 过程中,会通过同化、顺应使原有图式不断更新。 同化,就是将新经验纳入到原有图式的过程。如 果原有图式不能吸收、同化新经验,就会造成认 知结构的失衡,为了保持平衡,个体就必须要改 变或者扩大原有图式,以适应新情境,这就是顺 应。个体就在平衡—失衡—新的平衡中实现了认 知的发展。
弗诺伊德把人格的发展阶段分为口唇期、肛门 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而人格的本质在 生命的最初五六年就已经形成了。所以儿童的早 年环境、早期经历对成年后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 作用。
人格的发展阶段
• 口唇期 • 肛门期 • 性器期 • 潜伏期 • 生殖期
➢ 口唇期
从出生到18个月。是每个孩子经历的第一个阶 段,几乎所有的东西都会被婴儿放进嘴里,使自 己的性需要得到满足。这一阶段的创伤经验:吮 吸或者喂养的创伤。
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
一、理论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的功能(P58\59)
1、解释人的行为和过程,确定社会工作者 将要协助解决的问题的性质和原因。
2、根据其对行为与社会问题的性质与成因 所做的解释,设定社会工作过程的目标。
3、提出一套达到上述目标的实务工作方法 、
技巧和模式。
二、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阶段(P60\61) 1、“调查”阶段 2、“精神分析学”阶段
3、“精神分析学派”与“功能主义者学派”并立阶段
4、“获得”阶段 5、“盘点”阶段 6、“理论统一”阶段 7、“理论归类”阶段
三、大卫·豪的社会工作理论结构模型(P62)
为社会工作的理论
theory for social work
社会工作的理论
theory of social work
社会工作理论 大卫·豪的两分法模型
前提的地位;并非仅有社会 是社会工作专业独有的理论
工作才能使用的理论。
领域。
区别:内容互不相同、功能互不相同、地位互不 相同、与社会工作在联系上的紧密程度互不相同。 联系: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在逻辑上相互蕴含的。
心理分析学理论
四
认知理论
、
行为主义理论
西
方
社会系统理论
社
标签理论
会 工
沟通理论
(P64~67)
➢具体运算阶段(7岁到12岁)
对于具体的事物或情境能够按照逻辑法则进 行推理,但是本阶段的思维运演离不开具体事物 的支持。具体表现为: • 思维具有可逆性,能够完成守恒任务。 • 掌握了包含的观念,即一类物体与其子类的关系。 • 能够完成序列化的问题。 • 思维的去自我中心性。 • 掌握了群集的概念。
4、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 生的本能,弗洛伊德称之为“利比多”,它代表 着爱和建设的力量,指向于生命的生长和增进。
➢ 死的本能,弗洛伊德称之为“达那多斯”,它代 表恨和破坏的力量,表现为求死的欲望。
➢ 死的本能有内向与外向之分。
当冲动指向内部的时 候,人们就会限制自 己的力量,惩罚折磨 自己,变成受虐狂, 并在极端的时候毁灭 自己。
“ 液 体 守 恒 当着儿童的面向两个大小 实 完全相同的杯子中注入同 验 样多的水,并问儿童两杯 ” 水是否一样多,在得到肯
定的答复后,将其中一杯 水倒入另一个较高且细的 杯中,再问儿童,两杯水 是否一样多。
“三山实验”
采用三坐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 山模型,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 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 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 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 娃娃看到的“山”。
当冲动指向外部的时 候,人们就会表现出 破坏、损害、征服和 侵犯他人的行为。
“青少年自杀” “青少年攻击性行为”
5、心理防御机制
压抑 否认 投射 退化 隔离 抵消 合理化
补偿 升华 幽默 反向 幻想 置换(转移) 仿同
➢压抑
把那些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冲动、观念或回忆、情感等压抑到潜意识 中去。是一种不自觉的主动遗忘和抑制,是最古老的和最危险的防御 机制之一。
➢反向
内心有一种欲望或冲动,承认了会引起内心的不安,反而表现出与其 相反的欲望和冲动。即,用对立的感觉或冲动替代不适的感觉或冲动。
➢幻想
一个人遇到现实困难时,因为无力处理这些实际问题,就利用幻想的 方法,任意想象应该如何处理心理上的困难,以达到内心的满足。
➢置换
是指对某一对象的情感,因某种原因(发生危险或不合社会习惯)无 法向其直接表现时,就转移到其它较安全或易被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 上,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宣泄,心理得到平衡。“迁怒”就是这个机制。
经典条件作用的基本概念
习得律:有机体对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的 联系的获得阶段,就称为条件反射的习得阶段。
泛化:对一个条件刺激引起的条件反应,可以由 类似的刺激引起。
消退:已经形成的这样一个条件反射由于不再受 到强化,反应强度逐渐趋于减弱,乃至不再出现 该反应。
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桑代克的“迷笼”实验 斯金纳的“斯金纳箱”实验
人出生后获得新行为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条件反 射和模仿学习。
只要了解塑造行为的环境的各个部分,发现什 么样的环境因素会引发人的行为,就能找到通 过改变环境而改变人的行为的办法。
3、三个基本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巴甫诺夫“狗分泌唾液实验” 华生的“小阿尔伯特实验”
➢形式运算阶段(12岁到17岁)
思考方式已经成熟,懂得试验、假说、推理这 类形式化的思考应用。可以从复杂的资料和信息 中,看出其前因后果关系,得出结论,表现其思 考的成熟。
例如,“比例问题”、“颜色的组合”等。
(三)行为主义理论
1、代表人物:
巴甫诺夫 华生
桑代克 斯金纳 班杜拉
2、基本观点
人的行为是由外在环境塑造的,是从过去的经 验中习得,所以是可以改变的。
桑代克的“迷笼”实验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原理
某行为的操作会促使某种结果的产生。学习 就是一个渐进地尝试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无关的错误的反应会逐渐减少,正确的反应会最 终形成。
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反应,对有机体后 面的反应都会有影响。如果具有积极的意义,有 机体就会更倾向于做出同样的行为,如果是消极 的意义,有机体会倾向于抑制该行为。
➢隔离
将一些不快的事实或情感分隔于意识之外,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
Hale Waihona Puke Baidu抵消
一旦发生了一些令人无法接受的事情,人们常常以某种象征性或者是 魔幻般的姿态或仪式来抵消由此造成的心理不安。
➢合理化
指个人遭受挫折或无法达到所追求的的目标,以及行为表现不符合社 会规范时,给自己找一些有利的理由来解释。虽然这些理由常常是不 正确的,在第三人看来是不客观或不合逻辑的,但本人却坚持用这些 理由去说服自己,用一种能为自己所接受的理由来替代真实的理由, 以避免精神上的苦恼。
➢否认
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事实,似乎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 以此来减少心灵上的痛苦。
➢投射
一般指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态度、意念等赋予他人,以免 除自责的痛苦。
➢退化
当人受到挫折无法应付时,就放弃已经学会的成熟态度和行为模式, 使用以往较幼稚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甚至退化到困难较少、阻 力较弱、较安全的境地——儿童时期,即无意中恢复对别人的依赖, 害怕再担负成人的责任。
肛门期
• 从一岁半到三岁之间。幼儿从大小便时得到性满 足,这一阶段是对儿童入厕训练的创伤,会导致 肛门期人格的形成。比如过分的爱整洁,固执、 吝啬都属于肛门期的人格特征。
➢性器期
• 大约是3岁到6岁之间。处在这个阶段的儿童大 多都有“俄狄浦斯”情结。
• 俄狄普斯情结阶段对儿童一生的心理发展至关 重要。因为这一阶段也是儿童男女性格的形成 时期。
狗分泌唾液实验
给食物 非条件反射 分泌唾液
铃声+给食物
条件反射
铃
分泌唾液 分泌唾液
小阿尔伯特实验
经典条件作用的基本原理:
一个原始的无条件刺激与任意的中性刺激在时 间上的结合,并重复多次。逐渐地,这个中性刺 激单独呈现时也会发生反应,我们就说发生了条 件反射。将这个习得过程强化次数越多,条件反 射就越巩固。但是,这种条件反应会随着时间的 消退。
• 如果这一阶段俄狄浦斯情结解决得不好,那么就 会导致儿童成年以后的一些异常人格特征。
➢潜伏期
大约是6岁-12岁。受社会、生理等因素的影 响,儿童对异性产生了一种奇特的拒斥现象,对 性也感到羞耻。
➢生殖期
从青春期到成年期。11岁到14岁的时候,男 女孩的性器官发育趋于成熟。逐渐地,男孩女孩 都会由少男少女过渡到青年男女,男女两性的发 育就经过前成熟期走向成熟期。
皮亚杰把个体从出生到儿童期结束的认知发展分 为了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 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2岁左右)
靠感觉和动作去认识周围世界。具有的只 是图型的知识,依赖于对刺激的认识,不 是通过推理产生的。
➢前运算阶段(2岁到7岁)
语言得到了发展,但是思维发展就具有 片面性和我向思维。判断会受直觉思维的 支配。
潜意识:对意识构成威胁而必 须推开的记忆和情绪等内容。
前意识: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 间,使用适当的努力或注意就可 以提取的关于事件和体验的记忆等。
2、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 自我 超我
人格中最原始、最模糊的部分,包括生存 所需的欲望和本能的冲动。毫无理智可言。 遵循的是快乐原则。(id)
自己可以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 或记忆的部分。既要满足本我的欲望,又 要根据现实情况来调整本我的活动。遵循 的是现实原则。(ego)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
观察学习的四个具体过程:注意、观察、动作复 现、动机确立。
有强化会促进模仿学习,尤其是影响模仿行为的 表现或抑制。但是模仿学习不依赖于强化的有无, 没有强化,学习也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