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环境经济学概论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作业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作业1、什么是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环境经济学是环境科学和经济学之间交叉的边缘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包括:a如何估算对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物质损失、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和间接的对人的精神损害;b如何评估环境治理的投入所产生的效益,包括直接挽救污染所造成的损失效益,和间接的社会、生态效益;c如何制定污染者付费的制度,确定根据排污情况的收费力度;d如何制定排污指标转让的金额。
环境经济学研究如何充分利用经济杠杆来解决对环境污染问题,使环境的价值体现得更为具体,将环境的价值纳入到生产和生活的成本中去,从而阻断了无偿使用和污染环境的通路,经济杠杆是目前解决环境问题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手段2、什么是支付意愿和谓消费者剩余?a\支付意愿(willing to pay,WTP))是指消费者接受一定数量的消费物品或劳务所愿意支付的金额。
是消费者对特定物品或劳务的个人估价,带有强烈的主观评价成分。
在环境质量公共物品的需求分析和环境经济影响评价中,支付意愿被广泛应用。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在一定收入水平下,对享有环境质量的边际支付意愿也符合递减规律,用支付意愿表示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所谓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马歇尔从边际效用价值论演绎出所谓“消费者剩余”的概念。
范里安提出了关于消费者剩余的几种计算方法。
消费者剩余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指标,被广泛地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来应用。
产业的社会福利等于消费者剩余加上生产者剩余之和,或者等于总消费效用与生产成本之差。
1977年a.k.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将内在规模经济引进一般均衡模型,推出了市场考虑最适度边际利润而社会考虑消费者剩余的结论。
一般认为,消费者剩余最大的条件是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支出。
3、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含义与区别?私人物品是指那些物品数量将随任何人增加对它的消费而相应减少,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特点的产品。
环境经济政策概论

环境经济政策概论环境经济政策是指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而采取的经济手段和政策。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和经济发展的不可避免性,环境经济政策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本文将从环境经济政策的背景、目标、工具和评估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环境经济政策的背景主要包括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全球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土壤和水污染等,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同时,经济发展不仅给人类带来了繁荣和福利,也加剧了环境负担。
为了平衡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环境经济政策应运而生。
其次,环境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包括减少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减少污染排放,环境经济政策可以保护环境质量,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同时,环境经济政策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即通过经济增长实现环境保护的同时,保障未来世代的发展需求。
此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也是环境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既可以降低资源消耗和碳排放,又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然后,环境经济政策的工具主要包括税收、排污许可证、补贴和市场机制等。
税收是常用的环境经济政策工具之一,通过对污染物收取排放税来减少污染。
排污许可证是指政府对排放污染物的许可,企业可以根据许可证的批发情况进行排放。
补贴是指政府对环境友好行为给予经济或其他方面的支持,以鼓励企业或个人采取环保措施。
市场机制是指通过建立环境交易市场,如碳排放交易市场,来实现减排的经济化。
最后,环境经济政策的评估是确保政策有效性和改进政策的重要手段。
评估的指标主要包括环境效益、经济成本和社会影响。
环境效益是指通过环境经济政策实现的环境质量改善程度,如减少污染排放量、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等。
经济成本是指政策实施所需的经济投入和可能对经济产生的影响,如企业的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的减弱等。
社会影响则是指政策对社会各方利益的影响,如就业机会和社会福利等。
总之,环境经济政策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_各章重点

第一章1.环境经济学:这是研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从本质上讲,它是一门经济学的分支。
2.库式曲线:3.环境经济学是基于资源的稀缺性而建立的。
4.环境的四种功能分别是,自然资源的提供者、废弃物的接受者、舒适的提供者、生命支持系统。
5.画图说明经济发展与环境损害之间有哪三种关系,并说明每种关系的含义。
ACDEF:典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适用于发达国家、实行先污染后治理。
ACG:不可持续发展曲线。
经济发展—环境恶化;退化超过阈值时,仍不采取保护措施,导致环境急剧恶化,同时经济发展也恢复到零点。
ABEF:在经济发展初期,人们就采取预防性措施保护环境,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在良好状态,真正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6.对环境库式曲线的评价。
①客观上鼓励先污染,后治理,代价惨重。
②许多国家要达到$1200-2000这一水平所用时间太长。
③发展过程中有些环境代价可以避免。
④有些环境破坏具有“一去不复返”的性质。
⑤国内环境可能改善,但问题也许转嫁到了国外。
7.为什么说环境经济学本质是经济学?①所有损害环境的行为都有经济上的驱动力,不消除这种驱动力,环境保护将不可能是有效的。
②一切较为普遍的,或长期存在的环境损害通常都有经济制度上的原因,这是有关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
③与环保有关的技术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投入产出分析等,是环境保护的技术和工程不可或缺的。
第二章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2.帕累托最优: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不可能在不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差的情况下,改善某些人的境况,则称此时的资源配置已处于帕累托最优。
3.帕累托改进:对于一种既定的资源配置进行改变,改变的结果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变得更好,而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得更差。
这种重新配置就是帕累托改进。
意味着社会福利的增加。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名字解释

一、消费消费是社会在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
它是指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分为生产消费与个人消费。
前者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与生活劳动的使用与消耗。
后者指人们为了满足个人生活所消耗掉物质资料与精神产品的过程。
二、环境经济学定义既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环境科学和经济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相互交叉的产物,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与控制,改进与利用的综合学科。
特点:边缘性和交叉性、应用性和实践性。
三、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①决策判断失误②利益集团的影响③决策信息不全④体制不健全四、市场失灵:市场无法有效率的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五、稀缺指资源的有限可获得性,人的欲望是无限的,物质资源是有限的,相对于人们无限的欲望,有限的资源就是稀缺。
其特点为:①相对性、②差异性、③绝对性、④瞬变性稀缺性:这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与需要的相比较,其供给量是相对不足的。
四、评估环境价值的主要目的①完善经济开发和环境保护投资的可行性分析、②为制定环境政策、实施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环境价值可分为使用价值和费使用价值。
其主要作用:①表明环境与自然资源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②修正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③确定国家、产业和部门的发展重点、④评价国家政策、发展规划和开发项目的可行性、⑤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五、管理环境的紧急手段①命令控制型:环境标准、强制执行的规章②市场激励(经济手段)型:环境税费、可交易的许可证(排污权交易、碳排放交易)六、如何最优对自然资源进行可持续利用?①评估环境费用和效益的经济价值、②保护重要自然资源、③避免不可逆转的损害、④把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限制在可持续产出的范围内、⑤制定环境物品的“绿色”价格七、理想状态下的市场①充分竞争的、②信息完备的、③不存在外部性、④可自由进出、⑤同行业同产品生产成本一致影响市场竞争程度的具体因素:①厂商数量、②产品差异程度、③单个厂商控制市场价格程度、④市场进出难易程度。
环境经济学导论

环境经济学导论导论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环境问题与经济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寻找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环境污染的加剧,环境经济学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
一、环境问题的现状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然而,地球面临着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
例如,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如暴雨、洪水和干旱等;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污染导致了水资源的短缺;空气污染导致了许多健康问题,如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
这些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健康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二、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环境经济学通过研究环境问题与经济行为之间的关系,寻求一种既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又能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在环境经济学中,有几个基本原理需要注意。
首先,环境资源具有稀缺性和非排他性。
环境资源的稀缺性意味着它们的供给是有限的,而需求是无限的。
而非排他性则意味着一个人的使用并不会妨碍其他人的使用,导致资源过度利用和浪费。
其次,环境经济学主张考虑外部性。
外部性是指一种经济活动对第三方产生的影响。
例如,工厂排放的废气对周围居民的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这是一种负外部性。
环境经济学通过内部化外部性,即让污染者为其污染行为付出相应的成本,来解决环境问题。
再次,环境经济学认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内外部环境真实的成本。
传统的经济模式通常只考虑了直接产生的成本,而忽视了环境和社会成本。
环境经济学提倡通过内部化环境和社会成本,使经济行为者考虑到环境和社会影响,从而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环境经济学的应用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它主要应用于环境政策的设计和评估、自然资源管理和环境市场的建立等方面。
在环境政策的设计和评估方面,环境经济学可以通过经济激励机制来引导经济行为者采取环保措施。
例如,对污染排放进行征税或者分配污染许可证,既可以减少污染排放,又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在自然资源管理方面,环境经济学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资源所有权制度和资源定价机制,解决资源过度利用和破坏的问题。
环境经济学

04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相 关政策,推动环境经济 学的发展
谢谢
环境经济模型:建立数学 模型,模拟环境与经济之 间的关系,预测政策效果
环境政策分析:分析各种 环境政策的效果和影响, 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收集 和分析数据,验证理论假 设,评估政策效果
案例研究方法
案例选择:选择具
1
有代表性的环境问
题或政策进行研究
数据收集:收集与
2
案例相关的数据,
包括环境、经济、
政策效果评估: 环境改善、经 济成本、社会 影响等指标
01
03
05
02
政策制定原 则:科学性、 可行性、公 平性
04
政策实施手 段:法律、 行政、经济、 技术等手段
环境污染治理
01
污染源控制:减 少污染物排放, 提高能源利用效
率
02
污染治理技术: 采用先进的污染 治理技术,降低
治理成本
03
污染监测与评估: 建立污染监测体 系,评估污染治
环境经济学
演讲人
目录
01. 环境经济学的概念 02.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03. 环境经济学的应用领域 04. 环境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环境经济学的概念
环境经济学的定义
01
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 活动与环境关系、环境资源利用 与保护、环境污染防治与治理等 问题的学科。
02
环境经济学研究内容包括环境资 源的稀缺性、环境污染的外部性、 环境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等。
跨学科研究
环境经济学与生态学、 地理学、社会学等学
科的交叉融合
研究方法多样化,包 括实证研究、案例研
究、模型模拟等
环境保护经济学

环境保护经济学随着全球环境问题不断加剧,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环境保护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通过经济手段来保护环境的学科。
它探讨了环境和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供了一系列工具和方法,帮助我们有效地管理和保护环境资源。
本文将介绍环境保护经济学的概念、原理与应用,并探讨其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环境保护经济学概述环境保护经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结合了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与环境科学的知识。
它通过经济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旨在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环境保护经济学的核心原理是内外部成本原理和资源稀缺性原理。
内外部成本原理指的是,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利用会给社会和个人带来内部和外部费用,而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应该为这些费用负责。
资源稀缺性原理强调了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
二、环境保护经济学的核心理论1. 环境价值评估理论环境价值评估理论是环境保护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工具。
它通过评估环境资源的经济价值,为环境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环境价值可以分为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直接价值是指环境资源本身所带来的价值,如风景名胜;间接价值是指环境资源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如提供生态系统服务。
环境价值评估可以通过市场价格法、问卷调查法、替代成本法等方法进行。
2. 支付能力理论支付能力理论强调环境保护的经济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在环境决策中,我们需要考虑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支付意愿和能力。
支付能力理论通过调查人们愿意为环境保护支付的费用,为环境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根据支付能力的不同,环境经济学可以将人们分为愿意支付、不愿意支付和无法支付的群体,从而合理制定环境税收和补贴政策。
三、环境保护经济学的应用1. 环境税收制度环境税收制度是环境保护经济学的一种重要应用形式。
它通过对污染排放和资源利用征收税收,实现了环境成本的内部化。
环境税收的设置可以通过减排许可证、碳税等方式进行。
环境税收制度可以促进企业降低污染排放,鼓励清洁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经济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
环境经济学课件

环境经济学课件1.环境经济学概述环境经济学是经济学与环境科学相结合的跨学科领域,主要研究如何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发展的最优配置。
环境经济学涉及到自然资源的价值、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防治、环境政策与法规等多个方面。
2.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经济发展反过来又会影响环境状况。
因此,如何在经济发展中保护环境,以及在保护环境中促进经济发展,是环境经济学的重要课题。
3.环境成本与效益分析环境成本与效益分析是环境经济学中的重要方法,通过对环境成本和效益进行计算和比较,可以找到最优的环境保护策略。
环境成本包括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损失的产值等,环境效益则包括生态服务价值、人类健康价值等。
4.环境污染控制政策环境污染控制政策是政府为了防治环境污染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环境法规、环境规划、污染排放标准等。
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环境污染控制政策,可以降低环境污染程度,提高环境质量。
5.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是指对生态服务功能进行补偿的一种制度安排,通过经济手段来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补偿机制的目标是提高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产品质量,从而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6.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则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需求的能力的发展模式。
环境经济学研究如何在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7.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自然资源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包括水资源、土地、森林、矿产等。
在环境经济学中,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涉及到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问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资源价值评估等多个方面。
如何在资源利用过程中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利用,是环境经济学的重要课题。
8.环境税与排污权交易环境税是一种通过对污染物排放和对自然资源使用进行收费的制度,以达到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的目的。
论述环境经济学的学科体系框架

论述环境经济学的学科体系框架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环境与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的学科体系框架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环境经济学的基础概念环境经济学的基础概念包括环境和经济两个方面。
环境是指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所处的自然条件和环境资源,包括大气、水域、土壤、生物多样性等。
经济是指人类为了满足物质和精神需求所进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等活动。
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以及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二、环境经济学的理论框架环境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环境评估、环境管理和环境政策三个方面。
环境评估是指对经济活动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的过程,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生态风险评估等。
环境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环境管理措施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活动,包括环境监测、环境规划、环境治理等。
环境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法律、法规、经济手段等来引导和调整经济活动以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活动。
三、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统计分析和模型建设等。
实证研究是指通过对实际情况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来研究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统计分析是指通过对环境与经济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来揭示它们之间的规律和关联。
模型建设是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和分析环境经济问题,从而预测和评估不同政策和措施的效果。
四、环境经济学的应用领域环境经济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到多个方面的问题。
其中包括资源环境管理、环境成本效益分析、生态补偿机制、碳排放交易、可持续发展等。
资源环境管理是指通过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环境成本效益分析是指通过对环境项目或政策进行成本与效益的评估,来确定其可行性和优先级。
生态补偿机制是指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进行补偿,来促进生态保护和恢复。
碳排放交易是指通过建立碳排放权市场,通过交易实现碳减排的目标。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保护和改善环境,以满足未来世代的需求。
环境经济学概论

生产与交换
LOGO
1.参加生产的社会成员之间各种活动和能力的交换(劳动者的分工协作);生产 前还要有生产资料的交换(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交换)
2. 产品在最后进入消费领域之前,各个不同生产单位之间在产品生产 、运输、包 装、保管等过程中的交换;
3.随着交换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从而对用来交换的产品需求的增长,生产也会 随之发展
物质交换) 任务: ① 如何正确地控制和调节环境经济系统 ② 如何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寻求相对平衡 ③ 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从而对提升环境质量、
提高人类生活水平进行理论研究、实践总结和工作指导
2.环境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LOGO
微观领域
研究对象:企业,单位及局部区域的生产、生活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研究 这些微观对象对环境产生的污染破坏与经济之间关系的分析;
我们需要有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不是一条仅能在若干年内、在若干地 方支持人类进步的道路,而是一直到遥远的未来都能支持全球人类进步的道路。
环境与经济的关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先污发达后环境污染程度降低? 先污染后治理的弊端?
环境经济学的形成
LOGO
代表性的 环境问题 的经济学
研究
里昂 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研究世界经济结构,把清除 惕夫 污染工业单独列为一个物质生产部门
托宾与 诺德
豪斯
主张把污染等经济行为从所产生的的社会成本从 GDP扣除
保罗·萨 把福利经济改为经济净福利,结果表明经济福利 缪尔森 的增长慢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不同国家不同污染物的峰值及达到峰值的GDP是不一样的 环保与治理的平衡,有些环境破坏具有“一去不复返”的性质 。。。。
环境经济学导论

环境经济学导论环境经济学是一门旨在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将经济学的原理应用于环境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本文将介绍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应用,并探讨其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一、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环境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到资源的利用与分配、环境污染与治理、生态系统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人类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可量化的,并且可以通过经济手段进行调控。
二、环境经济学的重要理论1. 外部性理论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或环境产生的非市场效应。
环境污染是一种常见的负外部性,它会对周围的人和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
为解决外部性问题,环境经济学提出了内部化外部性的方法,即通过征税或设置排污许可证等经济手段让污染者承担相应的成本。
2. 可替代性与补偿理论环境资源的可替代性与补偿问题是环境经济学的关键议题之一。
当一个环境资源受到破坏或过度利用时,是否存在替代资源或补偿方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决策。
环境经济学通过成本效益分析等方法来评估不同可替代方案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3. 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旨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保护和提升未来世代的生活品质。
环境经济学致力于研究如何通过经济手段实现可持续发展。
例如,通过内部化外部性、建立环境税收体系和制定环境保护政策等,以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三、环境经济学的应用1. 环境政策制定与评估环境经济学为环境政策的制定与评估提供了理论和实证基础。
通过对环境问题的经济分析,政策制定者可以得出最优的政策方案,并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来评估政策的效果。
2. 清洁技术与创新环境经济学的研究为清洁技术与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
通过提供经济激励措施,如税收减免、补贴和产权保护等,可以促进企业和个人采用更环保的技术和方式。
3. 生态修复与保护环境经济学为生态修复与保护提供了经济评估和决策分析的方法。
环境经济学入门

环境经济学入门1. 简介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环境与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解决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它综合运用经济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知识,通过分析环境资源的供需关系、环境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以及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政策支持。
2.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原理2.1 外部性外部性是环境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市场交易中产生的成本或效益影响到了除交易双方以外的第三方。
例如,工厂排放污染物导致周围居民健康问题,这就是一种负面外部性。
环境经济学通过内部化外部性,即通过税收、补贴或者产权制度等手段,使市场参与者在决策时考虑到外部性的影响。
2.2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且一个人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使用量的物品,例如空气、水资源等。
由于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市场机制无法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容易出现过度开发和浪费。
环境经济学通过研究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提出了公共物品的优化配置方法,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2.3 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环境经济学认为,自然环境具有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
内在价值是指自然环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不依赖于人类利用或者消费。
外在价值是指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消费所产生的价值。
环境经济学通过研究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关系,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经济学上的支持。
3. 环境经济学的应用领域3.1 自然资源管理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如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
环境经济学通过研究自然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关系、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平衡,提出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措施。
3.2 环境政策评估环境政策评估是指对环境政策实施前后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定政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环境经济学通过研究环境政策对经济发展、社会福利和环境质量的影响,为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3.3 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是指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进行补偿,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讲环境经济学

环境问题主要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 形成的。在人类历史上,有许多不合理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平衡而导 致自然界惩罚的事例:
生态破坏问题最早是在一些文明古国的农业 活动中发生的,如毁林开地、砍伐森林、围 湖造田等; 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是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过程 中产生的。
面对违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经济发展造成 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的严重情况, 国际上曾出现了三种观点:
4.4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任务和内容
研究对象:客观存在的环境经济系统,研究的 核心问题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关系。 研究任务:如何认识和妥善处理环境保护与经 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研究内容: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污染经济学, 资源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环境影响的经济评 价,环境管理经济手段,环境资源核算,……
20世纪60年代,通过研究经济活动中的污染破 坏环境问题和污染治理中的经济问题,将所获 得的研究成果称为污染经济学和公害经济学。 针对传统经济学的缺陷,一些经济学家开展了 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关系的研究。 生态经济学作为独立学科,相关研究主要从20 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 1972年出版《增长的极限》,虽为悲观派,但 综合研究人口、农业生产、自然资源、工业生 产和环境污染等5个因素的内在联系作为有机 统一体进行定量分析,这是经济学研究史上的 新创举。
悲观论:提出了零增长理论,主张停止工业、经济 与人口的发展; 无关论: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人认为,环境问题是发 达国家的事,自己的问题是贫穷、饥饿和疾病,对 环境的关切可能妨碍自己的发展; 现实论:应正视环境问题,认清它与经济发展的关 系,只有环境健全的经济发展,才具有持久性,同 时避免无益的副作用,即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处 于主导地位的观点。
环境管理-EE15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环境经济学,甘国辉 精品

0
约束条件:
x y(t)
x(0) x0
dc(x) / dx 0
p(y(t), x(t)) p,t [0,T ]
式中,x(t)、y(t)为t时刻存量和开采量,p、c 分别为价格和单位成本。两个控制变量为:终 止开采时间T和时间0到T之间的开采量y(t)。
流入(自然增长率G)
存量(X)
30
渔业资源的经济分析
渔业资源的生物学模型(续)
存量的增长等于存量对时间的导数
G dX / dt
鱼类存量的 增长(吨)
G(X*) G(X0)
Xn:自然均衡点
Xm:最低可生存存量 X*:最大可持续捕 捞量的存量
Xm
X*
X0 Xn 鱼类存量(吨)
31
渔业资源的经济分析
20
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石油、天然气和煤
国家安全问题
石油是战略性物资
如战略性物资的供给依赖进口,对全社会来讲,在 市场价值之上增加一个附加价值。
石油进口与国家安全问题
进口的决策过程,受到国内需求曲线、国内长期供 给曲线、世界市场价格、风险成本等的影响。
21
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石油、天然气和煤
提高捕鱼的真实成本
捕捞努力的 成本和效益
TC2 TC1
TR
0
Ee
捕捞努力
37
渔业资源的经济分析
有关捕渔业的公共政策
税收:
对捕捞努力成比例征税,可以控制捕捞量,政府 收税后可用于为社会谋福利,税收没有增加社会 总成本
可交易配额:规定每个渔民的捕捞量配额, 并可以买卖。条件如下:
配额持有者可以捕捞制定种类鱼的制定数量 配额总量等于有效捕捞量 配额可以在渔民之间自由交换
环境经济理论导引

市场的类型及其特征
完全竞争 垄断竞争 寡头垄断
Perfect competition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oligopoly
垄断
monopoly
厂商的数量
众多
多
不多
独家
产品的差别 基本相同 程度 单个厂商对 市场价格控 制的程度 进入或退出 一个行业的 难易程度
无 容易
市场失灵
• 环境经济学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 用,但为数众多环境问题是因为市场失 灵引起的。 • 与环境资源利用相关的市场失灵原因: 与环境资源利用相关的市场失灵原因: ①环境资源的公共物品性质 ②环境资源产权不明晰 环境资源使用、 ③环境资源使用、保护中所产生的外部 性 • 这几个方面是环境经济学研究的重点, 环境经济学在这些方面的深入研究, 发展 和丰富了现代经济学理论
有较小差 差异颇大 只有一种 别 少许控制 大,但担心 很大 同业报复 力 容易 困难 几乎无法 进入
理想的市场需具备以下条件: 理想的市场需具备以下条件:
市场是充分竞争 充分竞争的; 充分竞争 市场中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充分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 策有关的商品和市场的信息,即信息是完全的; 信息是完全的; 信息是完全的 无公共物品; 无公共物品 产权明晰; 产权明晰 无外部性,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一致; 无外部性 无垄断( 无垄断 罗杰:长期平均成本非递减)
D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Output
公共物品的供给—— 公共物品的供给 公共物品供给效率
Benefits (dollars) $7.00 $5.50 D2 $4.00 D $1.50
Efficient output occurs where MC = MB at 2 units of output. MB is $1.50 + $4.00 or $5.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1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和现状
15.2 绿色核算
15.3 环境的经济价值评估
15.4 环境经济手段
案例研究
15.1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和现状
一、环境与经济的关系
两种对立的观点:
悲观观点:提出“零增长”的论点
盲目乐观的观点:经济发展本身就可
以解决环境问题,否定经济发展对于环 境的消极影响
管制 损失赔偿 排污权交易 非市场性的经济手段
三、环境质量与公共物品
环境质量之所以会恶化,关键在于环境资源所有权 和使用权规定不够严密和周全 大气、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等都是公共财产资源或 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其利益不可分割的扩散给全体社会成员, 无论这个人是否想要购买这种公共物品
15.2 绿色核算
建立符合特定经济、社会目标的福利函数 以影子价格计量投入物与产出物的价值
以净现值和内部收益作为主要评价指标
对某个项目经济、社会、生态代价值和效益进
行分析和比较,得出是否可行结论
污染物去除最优水平
二、费用函数与损害函数
损害函数:在活动、环境质量变化和
受纳体之间建立损害关系
费用函数:描述控制污染或改善环境
没有体现环境退化的费用
二、环境与资源的核算方法
实物核算方法
包括: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分类;自然资源与环境的 现状及利用情况;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存量与流量核 算。
价值核算方法 以货币单位进行计量
三种虚拟估价方法,即市场价格法、居民意愿法、 维护成本法
15.3 环境的经济价值评估
一、环境的费用——效应分析
一、水环境模型
2.水环境质量模型: 选择QUAL2E模型模拟河流水质 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求解
综合一维水质模型的基本形式是一维对流—扩散方
程
Ax Dx Axu x D Ax dx dx dx S t x x
一、水环境模型
替代市 4.财产价值法 场法 5.工资差异法 6.旅行费用法
调查评 7.投标博弈法 价法 8.权衡博弈法 9.无费用选择法 10.优先评价法 11.德尔菲法
空气污染引起住宅财产价值的下降
工人为改善环境质量而愿意损失的工资
为开辟或保存公园的娱乐效益评价
为改善公园水体质量的支付愿望 为河流的舒适性评价 对水污染的假象应用 对水质改善的支付愿望评价
15.4 环境经济手段
一、环境管理中的经济手段
环境经济手段分类
二、环境经济手段的应用
目前在14个国家有150多种不同的经济刺激手段 在使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押金 排污交易许可证计划 加收补助金
收费(税)
案例研究
——呼和浩特市城市水污染排放模型
一、水环境模型
1.水污染排放模型: 厂级污染行为函数 污染物排放强度 η=f(S,N,O,R,Q,G,T,L,B,M) 区域函数污染行为函数
BOD回归分析:
BODI e Q
a
0.3550
L
0.7625
二、结果
水污染损失模拟
年度 水污染损失/万元 年污染排放量/万吨
2010
1998
27759.59
22779.91
23697.28
14062.79
二、外部性理论与市场失灵
外部性:某一经济主体经济活动对另一经济主体福
利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没有通过市场价格机制反映 出来 外部性包括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环境问题
多为外部不经济性
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使生产者或者消费者产生的
外部费用,由他们自己承担,即 污染者付费原则
二、外部性理论与市场失灵
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的方法
质量的努力与投入费用之间关系的定量
形式
污染物最优排放水平
三、环境质量的效益评价技术
环境质量的效益评价技术分类
类型 分析评价技术 应用案例 市场价 1.简单市场价格或生产率法 大气污染控制引起农作物价值的增加 值或生 2.人力资本法或收入损失法 水污染引起疾病和死亡上升而损失的收入 产率法 3.机会成本法或预定收入法 垃圾废物占用农田的经济损失
3.水污染损失模型: 农作物损失 图1(a) 污染治理费用损失 图1(b)
水质性缺水损失
水污染导致的总损失 图2 D=R· 1+K· 2K· 1 -ρ0)K W 10 (ρ
二、结果
排放模拟:
COD回归分析:
CODI e Q
a
0.1526
L
0.7433
B
0.6233
M
0.0479
一、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EA)涉及的内容 国际上通行的两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原苏联发展起来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 西方国家发展形成的国民核算体系(SNA)
一、国民经济核算
现行SNA主要指标关系
一、国民经济核算
MPS体系和SNA体系存在的缺陷:
没有真实反映环境预防费用 没有考虑自然资源存量的消耗与折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