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全攻略之历史考点一遍过
![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全攻略之历史考点一遍过](https://img.taocdn.com/s3/m/e9158ea7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38.png)
考点22 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一、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1.耕作方式的进步(1)原始社会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主要的生产工具有石刀、石斧、耒耜。
(2)商周少量使用青铜农具,懂得灌溉、除草、沤制绿肥、治虫等技术。
(3)春秋战国铁犁和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这是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隋唐时期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耕犁趋于完善,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2.耕作技术(1)汉代推广耦犁,推行代田法、区田法。
(2)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3)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3.农业灌溉(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时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农业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的翻车,唐朝时创制的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出现风力水车。
这些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二、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其原因1.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土地公有制)。
(2)奴隶社会──井田制(土地国有制)。
西周时期,土地被划分成“井"字形方块,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
井田制的基本特点:①一切土地归国家所有(即属于周王所有)。
②周王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诸侯.③在贵族受封的土地上,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
①封建土地私有制。
主要包括地主土地私有制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下,土地由地主经营,土地兼并是获得土地的主要方式;自耕农土地私有制下,土地由自耕农经营,规模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②均田制。
北魏到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数量,限制土地买卖.③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这些措施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2.原因(1)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大量荒地被开垦,私田出现.(2)鲁国按亩纳税,促使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变。
课程标准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
![课程标准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https://img.taocdn.com/s3/m/65ff055a25c52cc58bd6beb3.png)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 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土地制度。
一、耕作方式
1、“刀耕火种”
“刀耕火种”, 又称“刀耕火耨”, 泛指原始耕种技术。 持续时间很长。当 时使用的农具是木 器、石器等。
石斧
荆、扬南有桂林之饶,内有江、湖之利, 左陵阳之金,右蜀、汉之材,伐木而树谷,燔 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地广而饶财。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2016·江苏·3)《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 “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 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 的使用( )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冉有访诸仲尼。出仲现尼了曰“:私“田吾”不。识也。”
——《左传·哀公十一年》
(1)材料一问反题映:的鲁是国什实么行制初度税?有何特点?
(2)与亩材,料承一认相了比土,地材私料有二制发。生什么变化?
(3)材料三表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一、耕作方式 二、水利工程
三 、土地制度
四、小农经济
1、条件 2、特点
一、耕作方式 二、水利灌溉 三、土地制度
材料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
非王臣。
——《诗经·小雅》
材料二 有煜(云兴制起度的:样井子田)制萋。萋特,点兴:雨祁
祁,雨我公田,遂及奴我隶私社。会的—土—地《国诗有经制·度小,雅》
材料三 季孙欲变一以化切田:土赋“地(公归按田周田”王收以所取外有地,。租),使
简单协作 小农经济 耕
第一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
![第一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https://img.taocdn.com/s3/m/ac4ccb3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6b.png)
探究三: 应如何评价中国的小农经济?
地位: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 式,在中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是中国封建社 会的经济基础。
作用: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推动了社会经 济的发展和封建政权的巩固。
局限:在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 逐渐阻碍了经济发展。
五谷:
粟
稻
黍
稷
麦
桑
麻
豆(菽)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一)原始农业 ——刀耕火种时代 (二)商周时期 ——石器锄耕时代 1、工具:木、石、骨(如耒耜、石锄、石犁 )
青铜农具(极少) 2、耕作方式: 石器锄耕 3、技术: 排水、除草、沤肥、治虫。 4、作物: 粟、稻、黍、稷、麦、桑、麻等。
时期
原始 社会 商周 时期
A小农经济 C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D精耕细作
三、男耕女织小农经济
1、含义: 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
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 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 、形成
⑴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⑵原因:
①生产力提高: 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逐步推广 ②生产关系变化: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耕作组 生产工具 耕作方式 作物种类 织形式
式
集体 木石骨 耕种
刀耕 火种
稻、粟
集体耕 木石骨、 石器锄耕 粟稻黍 种(井 青铜农具 排水沤肥 稷麦桑 田制) (极少) 除草灭虫 麻
生活 方式
经常 迁徙
走向 定居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什么是精耕细作?
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 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第一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第一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719c406a8114431b90dd837.png)
古代中国的经济1
第一课
重点梳理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1)古代中国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 (2)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
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原 始 农 业
耕作方式
生产工具
石斧、石 刀
刀耕火种
刀耕火种
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耕作方式 生产工具
春秋战国时期的桔槔
中国作为世界农业起源的三大中心之一,取得了辉煌的成 就。据此回答题目。 1、古代农业的第一个阶段是 ( ) A、刀耕火种阶段 B、简单模仿阶段 C、石器锄耕阶段 D、铁犁牛耕阶段
2、商周时期农业的进步主要在 ( ) ①青铜农具的出现 ②开沟排灌技术 ③除草培土技术 ④沤制绿肥技术 ⑤治虫灭害技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6、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A、耕作方式的进步 B、土地制度的变化 C、手工业的进步 D、赋税制度的变化
三、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
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井田制 (1)特点: ①土地国有; ②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 所有权;土地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 ③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 ④庶民与奴隶集体耕作,是奴隶制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
铁制农具
二牛一人的犁耕法 西汉
牛耕图
耒耜
石斧
牛耕Biblioteka 铁锄耕 作 方 式远古
古代
刀耕火种
锄耕阶段
铁犁牛耕
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耕作方式 生产工具 组织形式 原
第1课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第1课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29ca0cda58da0116c1749cf.png)
二、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
2、奴隶社会(夏商西周):奴隶主贵族土地 国有制(也叫井田制、王田制)。
井田制的特点:①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即 周王所有,周王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②受 封者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受封者 要向周王承担义务;③奴隶主役使奴隶和庶民 集体耕种;④土地被划分为 “井”字形方块。
认识:
(1)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制度的变 革和调整;而土地制度的调整又促进生产 力的发展。 (2)说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 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本课小结
阶段 耕作方式
土地制度
古
原始农业 刀耕火种
氏族公社土地所有 制
代
耜耕 奴隶主贵族土地国
农
有制(井田制)
业 传统农业 牛耕铁犁 封建土地所有制
活学活用
1.我国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农业生产工具
D ①耒耜仍是重要的生产工具
②商周时期青铜工具广泛使用 ③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到战国时期推广 ④铁农具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①③④
2.“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
C 谓之天府。”这则材料是对哪一个水利
3、现代农业:一般是指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 后出现的农业现代化。我国的现代农业一般认 为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形成,至今还在 进程之中。采用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模式。
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耕作方式及生产工具演变
时代
耕作方式
生产工具
距今一万多年前 刀耕火种 木棒、竹竿
古代农业
![古代农业](https://img.taocdn.com/s3/m/65efc4422b160b4e767fcfc5.png)
精耕细作
• 用以概括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在耕作栽培方 面的优良传统,如轮作、复种、间作套种、三 宜耕作、耕薅结合,加强管理等。精耕细作的 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包括轮耕、轮作、轮施 肥;复种、间作、套种等,它的内涵博大精深, 充满着科学道理。
3、耕作制度——南方的一年两熟制或三熟制。
4、经营模式——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原始 社会和商周时期是简单协作,集体劳动。春秋末 期自耕农经济产生,个体农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它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 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男耕女织作为农业生 产的基本模式,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 位。
特点:农业生产商品化趋势增强,并形成专业 生产区域 原因:生产力提高,农民有能力出卖剩余劳 动产品;赋税征很,农民必须出卖农产品换取银 两。
⑵消极方面:
①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和运用; ②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激化,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过 度开垦,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③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
探究二: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影响小农 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别有哪些?
有利因素:
①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进; ②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③农民为生存而努力、精耕细作; ④政府的重农政策
(三)、“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严重
①根本原因: 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由于土 地占有关系的不固定,土地买卖盛行,必然导致土地兼并现象 的出现。 ②危害: 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因为自耕农是国家各种赋税 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 失收入来源。 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大, 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也会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 义,危及王朝的统治。 由于封建地租较重,导致工商业者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买田臵地,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 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社会进步。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讲义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01789d9e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1.png)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讲义农业,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其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了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对于我们理解农业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以及未来的走向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远古时期,人类最初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
那时候,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依靠简单的石器工具,先砍伐树木,然后用火焚烧,在烧过的土地上播种。
这种耕作方式效率低下,土地肥力消耗快,往往需要不断迁移耕种地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耒耜的出现标志着农业进入了耜耕阶段。
人们开始懂得翻土、松土,种植的作物种类也逐渐增多。
这个阶段虽然依旧依靠人力,但已经是农业耕作方式的一大进步。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逐渐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
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铁犁能够深耕土地,牛则提供了更强大的动力,使得农业生产规模得以扩大。
此后,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如汉代的耦犁、唐代的曲辕犁等。
到了现代,农业机械化逐渐普及。
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等机械设备的应用,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同时,农业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诸如精准农业、设施农业等新型耕作方式。
精准农业依靠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实现对农田的精准管理;设施农业则通过温室、大棚等设施,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进行反季节种植。
说完耕作方式,再来看土地制度。
原始社会时期,土地属于氏族公社公有。
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成果。
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占据主导地位,即“井田制”。
道路和渠道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称为井田。
周王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诸侯,诸侯再将受封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把土地再分赐其子弟和臣属。
受封者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并且需要向周王交纳贡赋。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推广,生产力得到提高,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地主阶级通过购买、兼并等方式获得大量土地,而农民则大多失去土地,成为佃农,租种地主的土地,向地主交纳地租。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讲义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076ad552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49.png)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讲义农业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其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的演变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
了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对于我们认识农业的发展规律、把握农业的未来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一)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在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原始农业采用了简单粗放的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人们先以石斧、石锛等简陋工具砍伐树木,然后纵火焚烧,在烧出的空地上播种作物。
这种耕作方式对土地的利用率低,往往需要不断迁移,以寻找新的土地进行耕种。
(二)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传统农业逐渐形成。
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精耕细作这是中国传统农业的重要特点之一。
农民通过精心耕地、施肥、灌溉、除草等一系列细致的劳作,提高土地的产量。
例如,垄作法的应用,将土地做成垄和沟,有利于排水和通风,提高作物生长环境。
2、轮作休耕为了保持土地肥力,农民采用轮作的方式,即在同一块土地上轮流种植不同的作物。
休耕则是让土地在一段时间内不种植作物,使其自然恢复肥力。
3、铁犁牛耕铁制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铁犁能够深耕土地,牛则为耕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三)现代农业的耕作方式进入现代社会,农业的耕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1、机械化耕作农业机械如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等广泛应用,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2、化学农业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作物产量,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等问题。
3、设施农业通过建设温室、大棚等设施,创造适宜作物生长的环境,实现反季节种植和高效生产。
4、精准农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卫星定位、遥感、传感器等,对农业生产进行精准监测和管理,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产品的优质高产。
二、土地制度(一)原始社会的土地制度在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成果。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d22e297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2e.png)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之一,不同地区和时期的农业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不尽相同。
本文将重点讨论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1.集约耕作方式:集约耕作方式是指在一定规模内,通过科学管理和高效技术,提高耕地产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农业耕作方式。
集约耕作方式主要包括:-科学耕作: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合理选择农作物和施肥措施,提高土壤利用率和作物产量。
-农机化作业:广泛应用农业机械和装备,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清除杂草: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综合施肥:通过混合施肥,合理调配各种营养元素,提高施肥效果。
-病虫害防治:采用科学的农药和防治措施,保护农作物免受病虫害侵害。
2.轮作休耕方式:轮作休耕是指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土壤养分需求,合理分配和轮换农作物,使土地得到恢复休养的耕作方式。
轮作休耕方式主要包括:-轮作:通过不同作物的轮换和交替种植,减少土壤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土壤肥力。
-休耕:在土壤疲劳或耕地面积不足的情况下,暂停或轮换种植,使土地得到充分休息和修复。
-混合种植:将不同作物混合种植在同一块土地上,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量。
3.农业生态化耕作方式:农业生态化耕作方式是指在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要素进行农业生产的耕作方式。
农业生态化耕作方式主要包括:-有机农业: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农田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通过留茬、耕地轮换、植被恢复等措施,保护和修复农田生态系统,提高农田的生态功能和农作物的产量。
二、农业的土地制度:1.私人土地制度:私人土地制度是指土地归属于个人或家族,并由个人或家族独立经营的土地制度。
私人土地制度主要特点有:-土地的使用权和收益权归个人或家族所有,可以自主决定土地的种植和经营方式。
-个人或家族对土地的经营负有责任和义务,同时享有土地经营所得的收益。
高考历史考点: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耕作方式
![高考历史考点: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耕作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f889f14c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c9.png)
高考历史考点: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耕作方式【考点】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一、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耕作方式(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的人们用石刀、石斧砍树焚烧,用石犁翻土播种,依土地肥力变化而迁徙。
(2)石器锄耕: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3)铁犁牛耕:2.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
(2)汉朝:出现了二牛一人犁耕法,赵过推行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我国农业耕作技术成熟定型。
3.耕作制度(1)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4.水利灌溉(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修建了都江堰,汉朝修建了漕渠、白渠、龙首渠等著名水利工程。
(2)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唐朝创制筒车,宋朝出现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5.经营方式(1)集体劳作: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集体耕作。
(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①原因:铁农具出现和牛耕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农业收益的增加;政府为保证财源、扶植小农经济。
②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
③地位:它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中国传统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关系到古代经济的繁荣和政权的安危。
(3)田庄经营:随着土地的集中,汉代出现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即豪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采用集体耕作形式。
二、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夏、商、西周时期:井田制,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3.春秋战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1)井田制的瓦解:由于生产力发展,出现大量私田,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
(2)税制改革: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3)法律确认: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fd3844ebed5b9f3f80f1c12.png)
各国变法——战国时期,新兴地主的经济势力越来越大 要求废除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各诸侯国先后开展变法运动
使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
(三)封建社会土地制度:
1.形成原因: 2.形成过程:春秋战国时期 3.主要形式:
①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国家掌握一部分土地)
这些图片让你想 到了什么?他们各代 表什么?
第一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本课的学习课标:
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 2、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的演变 3、农业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变化原因
农业发展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所谓原始农业是人类社会早期最原始、最简陋 的农耕生产。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大致属于这 个时期。
C
来宾高级中学 历史备课组
什么是井田制?试分析其性质和实质是什么?
① 概念: ②性质: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③实质、特点: 一切土地属于国王
④公田与私田
合作探究:请结合课本思考,奴隶社会的公田和私田有什么不同点?
项目
公田
私田
来源 周王分赐给诸侯的土 私人在公田周围开
地,即井田
辟的土地;
形状 有一定规格,形同 井字
随地形而异
所有权 土地国有,只能使用,土地私有,可以
不得转让与买卖
转让与买卖
义务 向国王缴纳贡赋
缴纳贡物和赋税, 后逐渐不缴
(三)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
讨论4:井田制瓦解、封建社会土地制度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1.形成原因:(既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①生产力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出现了许 多私田,私田主人不向国君交纳贡赋;
二、土地制度的 演变
第一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第一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ab2c820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5c.png)
智能化耕作:利用物联 网、大数据、人工智能 等技术手段,实现精准 农业和智慧农业,提高 农业生产效益。
保护性耕作:采用少 免耕技术、秸秆还田 技术等,减少土壤侵 蚀,保护生态环境, 同时提高土壤肥力。
可持续性耕作:注重 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合理利用农业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实 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01.
02.
耕作方式:以犁、锄等工具进行土壤翻耕,以播种、施肥、灌溉等手段进行作物种植。
特点: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依赖自然条件。 代表地区:广大农村地区。 影响因素:农业技术、气候、土壤等。
机械化耕作:利用农业 机械进行耕翻、播种、 灌溉、收割等作 地的地理位置、
地形地貌、气 候条件等对土 地制度产生影
响。
经济发展:经 济发展水平决 定了土地资源 的利用方式和 土地制度的演
变。
社会制度:社会 制度决定了土地 的产权关系和土 地政策的制定, 进而影响土地制 度的形成和发展。
技术进步:农业 技术的进步对土 地制度的变革产 生重要影响,如 土地的规模化经 营和农业机械化
原始农业:刀耕火 种,粗放经营
传统农业:精耕细 作,集约经营
现代农业:科技驱 动,高效生产
未来农业:智能化 、可持续化
气候条件:如降雨量、温 度、光照等
土壤类型:如沙土、黏土、 壤土等
地形地貌:如平原、山地、 丘陵等
农业技术:如农业机械、 农业科技、农业政策等
土地国有制: 土地归国家所 有,由政府代 表国家行使土
地所有权
土地集体制: 土地归集体所 有,由集体组 织代表集体行 使土地所有权
土地私有制: 土地归个人所 有,由个人行 使土地所有权
考点二:五代至宋元经济
![考点二:五代至宋元经济](https://img.taocdn.com/s3/m/6d5ccd79783e0912a2162a97.png)
定窑
汝窑
官窑
哥窑
钧窑
定窑
汝窑
官窑
钧窑
哥窑
景德镇
知识点2:五代至宋元时期的手工业经济
当堂检测: 1、《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 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 昌南镇瓷名天下”。《江西通志》载:“景德 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 材料反映了 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 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 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 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
D
知识点1:五代至宋元时期的农业经济
当堂检测: 3、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 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
C
知识点2:五代至宋元时期的手工业经济
1、经营形态:民营手工业继续发展,城乡所需
知识点3:五代至宋元时期的商业经济
4、货币: (1)两宋:金属货币(铜钱和铁钱)为主,纸 币为辅(北宋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2)元代:纸币为主(宝钞)。 5、对外贸易: (1)对外贸易重心逐渐由陆路转移到海上,海 外贸易税收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2)瓷器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产品。
市 市
知识点4:经济重心南移
知识点1:五代至宋元时期的农业经济
1、耕作制度:江南推广稻麦复种制的一年两熟 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2、灌溉工具:利用人力或畜力的高转筒车。 3、土地制度:北宋政府“不抑兼并” ,土地 兼并严重,自耕农经济衰退。 4、农作物品种:粟、麦在江南大量种植,占城 稻传到江淮地区,棉花推广到长江流域。 5、户籍管理:户籍中出现茶户、桑户、药户、 蚕户等,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2009-2014年高考历史试题分解(中国古代史)02古代中国的经济 Word版含解析
![2009-2014年高考历史试题分解(中国古代史)02古代中国的经济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9ead96b48d7c1c708a1459e.png)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考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解析】宋太祖曾经说过:‚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耳‛,有鉴于此,宋代采取了‚不抑兼并‛的措施,其后果必然是导致土地兼并严重,从而导致租佃关系盛行,自耕农经济衰退。
据此判断,D项符合题意,C项表述错误;宋代中央集权空前强化,A项表述错误,材料未涉及流民问题,排除B项。
【答案】D2.(2012·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当时()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考点】古代中国土地制度【解析】关键信息: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
‚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的原因是‚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田宅逾制‛,说明汉武帝的做法是要抑制豪强,其目的是缓解土地兼并,C项正确;‚经济支柱‛说法错误,A项排除;B项无从反映;题干的是政治手段,D项排除。
【答案】C3.(2010·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7)表2 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表2反映了()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的能力。
通过对图表的解读,故选A。
【答案】A4.(2009·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4)图4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
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77233db2f60ddccdb38a01e.png)
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刀耕火种(1)时间:距今一万多年以前。
(2)工具:石制和木制工具。
2.耜耕阶段(1)时间:距今八九千年前。
(2)生产工具:耒耜、石锄和石犁。
(3)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和耜耕,都实行集体耕作。
(4)评价①积极:提高了工效,从而取得较好的收成。
②局限:地力仍很有限,人们经常迁徙流动,生活非常艰苦。
3.青铜农具(1)时间:夏、商时期。
(2)作用:耕作技术有了提高,田地已可连续耕作。
4.铁犁牛耕(1)铁农具出现:春秋时期。
(2)形成:战国时期。
(3)特征①铁制农具大量出现,铁犁与牛耕相结合。
②施肥与灌溉有新的发展。
③水利设施日益完善: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郑国渠和都江堰等,还发明了桔槔。
(4)意义①铁犁牛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耕作方式。
②农业生产完全变成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由粗放耕作走向了精耕细作。
中国古代农耕方式的发展变化知识点二土地制度的演变1.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原始公社时期。
2.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商周时期。
(1)演化:存在于商朝,完备于西周,瓦解于春秋时期。
(2)特征①井田中间部分为公田,奴隶主贵族役使庶民和奴隶集体耕作,收获物全部归奴隶主贵族所有。
②私田是劳动者的份地,是以无偿为奴隶主贵族耕种公田为条件的,并须缴纳一定数量的贡物和赋税。
3.封建土地所有制:战国时期开始。
(1)确立:各国普遍实行变法和改革,将所有土地全部实行按亩征税,并允许自由买卖。
(2)影响①剥削发生变化:耕田者获得了保留部分产品的权利。
②阶级属性发生变化:土地的占有者变成封建地主,耕种土地的劳动者则变成封建农民。
(3)地位①从战国时期开始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
②地主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处于支配地位,农民处于被剥削压迫地位。
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过程史料一澄海山中有輋(畲族)户……其人耕无犁锄,锄率以刀,治土种五谷,曰刀耕。
燔林木,使灰入土,土暖而蛇虫死,以为肥,曰火耨。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PPT课件 课件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PPT课件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fba0c883d049649a665832.png)
现代农业 (始于工业革命)
殷墟甲骨文中有:(王)令众人曰:
是三耒共耕的意思,由此反映了商代耕作 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
D、集体耕作
土地制度
(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或者 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的关系 -属生产关系)
归纳:
学案---井田制的特点
发展演变:形成于商朝(根据"甲骨文") 鼎盛于西周 开始瓦解于春秋 废除于战国
土地所有制:名义土地国有、实际是贵族所有 耕作方式:大规模集体协作(“千耦其耘”-《诗经》) 产品分配:公田收成全部归贵族,私田收成归庶民。
地位:井田制是商周时期主要的经济制度,是分封制 的基础
对黄河的治理 刘家峡水电站
小浪底水利工程
拓展: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出现了那么多 著名的水利工程?
①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 牛耕的使用),增强了人类战胜自然的能力。
②直接原因:古代水旱灾害严重威胁农业生产
③目的角度:富国强兵、争霸的需要
思考:水利工程修建与中央集权制度之间有何 关系?
(弊端:贵族驱使奴隶庶民进行生产,适应了当时的 生产力发展水平,但是效率较为低下。)
管仲
材料一: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 ——《国语·齐语》
春秋—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按土地好坏征税) 材料二:《春秋·公羊转》载:“初税亩。初 者何?始也。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
商鞅
春秋—鲁国—“初税亩”(按田亩数量征 税)
坎儿井是与我国横亘东西的 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齐 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 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它早 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雏 形。
2022年高考历史(人民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6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Word版含解析
![2022年高考历史(人民版)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6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40d222a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62.png)
2012~2022年课标全国卷命题思路与考情分析考纲考点命题思路考情分析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2022·课标全国Ⅰ,24)古代田庄经济2.(2021·课标全国Ⅰ,24)小农经济的形成3.(2021·课标全国Ⅰ,26)宋代东南沿海经济的进展4.(2021·课标全国Ⅰ,27)经济重心南移(文化重心南移)5.(2021·课标全国Ⅱ,26)农业技术与经济重心南移6.(2021·课标全国Ⅱ,25)对宋代“不抑兼并”的生疏7.(2012·课标全国,24)汉代政府政策对经济的影响1.从考查方式来看,近几年新课标地区的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力度始终很大,多以选择题为主,仅在2021年课标全国Ⅰ卷以第40题形成呈现。
2.从材料形式上看,以古代文献材料为主,同时消灭了地图、表格等多种材料表现形式,着重考查了同学解读历史材料信息和归纳历史学问的力量,史料多为古文言文,理解难度较大。
3.从考查学问角度看,小农经济的形成、土地制度的演化和商业的进展相对考查频率较高;从朝代分布上看,汉、宋、明清三个时期所涉命题较多。
手工业的进展——商业的进展1.(2022·课标全国Ⅲ,27)明代江南经济的进展2.(2021·课标全国Ⅱ,27)明代商品经济进展3.(2022·课标全国Ⅱ,26)宋代商品经济进展(交子)4.(2021·课标全国Ⅱ,26)明朝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5.(2012·课标全国,26)明代后期工商业经济的进展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1.(2022·课标全国Ⅱ,26)宋代土地政策2.(2022·课标全国Ⅰ,27)清代对外贸易与商品经济的进展3.(2021·课标全国Ⅰ,40)中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和政策第16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考纲要求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30126afb0717fd5370cdc08.png)
3 .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封 建土地国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 有制。从总体上讲,占主要地位的是地主土地所 有制。
四、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原因:
(1) 北民南迁,不仅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而 且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这就使南方的 农业生产水平在量和质两方面都得到了提高,从而促进 了南方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 (1)主要功能:运输、灌溉。
(2) 经济条件:生产工具与技术的进步。政治条件: 中央集权政体确立,政府的组织。
【2—2】下图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 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 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 的是( )
①在汉代就已出现 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 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 ④井深随地 势坡降而改变 A.①②③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 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 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
【参考答案】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关系: 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变化:商 品经济比较发达,纺织业显著发展,市镇经济繁荣, 资本主义萌芽。
【4—2】符合下图所示农业生产分布状况的朝代是(
3.耕作制度汉代以一年一熟为主,宋朝以后,江南 逐渐形成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 形成一年三熟制。
二、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
三、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
2.商周以来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
(1) 实质:井田制实质上不是土地国有制,它是一种 名义上国有而实际上是各级奴隶主贵族私有的土地所 有制形式。 (2)历史:产生于商,强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时代: 阶级社会(夏商)
(2)耕作技术:
灌溉、除草、施肥、治虫等
(3)生活方式: 开始定居
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
一、中国古代耕作方式的变化
4、铁犁牛耕
(1)时代: 封建社会(春秋开始至清末)
(2)农具: 铁农具 铁犁牛耕 (3)耕作技术: (4)灌溉(工程、工具):
战 国 铁 农 具
铁犁铧冠
(1951年于河南辉县出土)
桔槔----提水工具
灌溉工具
曹魏的翻车
曹魏的翻车
唐朝的筒车
宋朝的高转筒车
明清的风力水车
一、中国古代耕作方式的变化
4、铁犁牛耕 思考:铁犁牛耕的出现,对古代农业的 影响(作用)?
(
1)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2)铁犁牛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基本 的耕作方式,由集体耕作变成个体生产 由粗放耕作走向精耕细作。
3.基本特点: (1)土地归国王所有 (2)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 (3)受田者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 有权 (4)受田者须向国王缴纳一定的贡赋。 (5)公田之外为私田,收获物全部秋,废除于战国
5、废除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
6、(2013· 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 25)汉唐制定 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 此 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 A.中央集权弱化 D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山西发掘的战国 牛尊
一、中国古代耕作方式的变化
4、铁犁牛耕
(1)时代: 封建社会(春秋开始至清末)
(2)农具: 铁农具 铁犁牛耕 (3)耕作技术: (4)灌溉(工程、工具): 郑国渠、都江堰、桔槔
古代大型水利工程
这是一幅航拍照片, “鱼嘴” 使岷 江水从两边分流,右边的外江用于分洪,左 边的内江用于灌溉。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 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五谷丰登
黍shǔ
稷jì
麦
菽shū (豆类
的总称)
稻
六畜兴旺
彘(猪)
马
牛
羊
鸡
狗
第1课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一、中国古代耕作方式的变化
1、刀耕火种
一、中国古代耕作方式的变化
1、刀耕火种
(1)时间: 距今一万年前 (2)农具:木棒、竹竿、石刀、石斧
(3)作用:告别采集和狩猎时代
(4)局限:生活需要迁徙; 造成环境问题
一、中国古代耕作方式的变化 2、耜耕(锄耕)阶段
(1)时间: 距今八九千年
耒、耜、石锄、石犁 (2)农具:
(3)作用: 提高了功效,土翻得更深更松 (4)局限: 生活迁徙、艰苦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一、中国古代耕作方式的变化 3.使用少量青铜农具——金石并用时代
2、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 平,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反映了古 代中国( )
D
A.播种方式的变革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3、(2014· 福建文综· 13)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 举行一种祭祀仪式。读图7,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 息是( ) C 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 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 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 D.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
生 产 方 式 的 演 变
原始农业产生:刀耕火种 八九千年前:耜耕阶段
商周时期:青铜农具,掌握一定技术
春秋时期:铁犁牛耕
二、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
2、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
2、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1.定义:
2.性质: 奴隶主贵族的土地国有制,但其实质是土地私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三种形式 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主导)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国有制
阶段
耕作 方式 刀耕 火种 耜耕
土地制度
社会形态
古 代 农 业
原始 农业
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 (土地公有制) 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 (井田制)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传统 农业
牛耕 铁犁
封建土地所有制
封建社会
1.(2014· 天津文综· 2)《齐民要术》自序: “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 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 《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这段话主要强调( ) A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图7
4、(2013· 重庆文综· 2)白寿彝《中国通史》 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 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 制。”在这一“田”制下( )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D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5、(2013· 江苏单科· 1)现代考古在秦、魏等 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 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 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 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 战国时期( ) B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