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国背景下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合集下载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作者:吕剑红来源:《河南教育·中旬刊》2013年第04期摘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与时代精神相适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对应的校园文化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高校师生的自觉追求。

关键词:校园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价值引领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高校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孕育时代先进文化的摇篮和基地。

高校在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而又不断发展的校园文化,不仅体现高校特色,凸显高校师生员工共认共享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规范、行为习惯和精神风貌,而且体现一所高校的价值导向、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的根本所在,它引领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能否坚持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找准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问题,关系到民族文化的现在和未来能不能始终朝着中国先进文化方向发展的问题。

一、高校校园文化需要引领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系统,不同的价值体系决定了文化的不同特征。

校园文化是大学的价值导向、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的根本所在。

校园文化对师生的影响很大。

校园文化既与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及其相应的社会主义文化相适应,同时自身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改革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战略期,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多元价值体系并存和冲撞的态势比任何时期都突出和激烈,大学校园已成为各种思想文化争夺的主战场之一,各种思想观念激烈碰撞、多元文化深刻交融,迫切需要科学的、核心的价值体系来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形成一种占统治地位、能够主导整个校园思潮发展方向的核心价值体系,并通过它来整合其他社会价值体系,遏制多元价值体系之间的冲突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生吸收到党组织 中来 , 把党支部 建在班上 使学生党 支部成 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 。发挥团组织和学生 会在

要 通过开展 各种大学 生喜 闻乐 见 的活 动 , 动员 和组织 大学生投身 于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 , 把 自律与他律 、 激励与约 束有机地结合起来 , 有效地引导大学生 的思想和行 为。 要从 多方 面关心 、 爱 护大学 生 , 注重把握 他们 的思想 脉搏 , 倾 听 他们的愿望要求 , 促进 大学生的全 面发 展。 我们 一定 要有长 远的战略眼光 , 从确保 党和人 民事业兴 旺发达 、 后继 有人的 高度 , 从 大学 生健康成 长 、 全 面发展 的角 度出发 , 切实 加强 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式、 道 德规范 、 行为习惯 和精神 风貌 而且体 现一所 高校 的 价值导向、 价值 目 标和价值追求的根本所在 , 它引领着社会

文化 的发展方 向。 加强高 校校园文化建设 是 教育发展的需 要, 也 是构建 和谐 社会 、 提升文 化软实力 的需要 。 能 否坚持

校园文化建设 的正确方 向,找准 当前校 园文化 建设 的着力 点, 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贯彻党 的教育方针 坚持社 会主义 办学方 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 和可靠接 班人的

问题 ,关 系到民族文化的现在和未来能不能始终朝 着 中国 先进文化方 向发展 的问题


高校校 园文化需 要引领
收稿 日期 : 2 0 1 3 _ o 2 - 0 2
基金项 目: 华南农业 大学教 改课题“ 校 园文化与 大学生
每一种文 化都有其独 特的价值 系统 , 不 同的价值体 系
校 园文化 既与社会 经济 、政治制度及其相应 的社会 主义文 化相 适应 , 同时 自身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 中。 想政治教育工作做 到大学生 的心坎上 。既要摆 事实 讲道 理, 以理服人 , 又要关 心人 、 办实事 , 以情 感人 。 做好家庭 经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强国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强国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强国回顾历史,建党90多年来,我们已经先后经历了革命时代、政治时代、经济时代、民生时代,下一个时代即将是文化时代的到来。

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会不断提升,文化建设的任务会不断加重和扩展,社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也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任务。

党的16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命题。

它的提出,实际上涉及到我国文化结构的一次重大调整。

第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文化强国铸魂。

民族和国家的真正强大和崛起,不独有赖于经济实力的雄厚,更有赖于基于经济基础的文化道德和精神价值的深厚强大。

要建立真正稳定,和谐,富强的大国,中国必须有自己稳定而独立,具有持续性的核心价值体系,创造出符合历史发展方向,从而具有历史世界历史意义的核心价值观,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样的核心价值体系,我们不可能构筑有序有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也很难形成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文化软实力。

实际上,任何一个民族国家都有它的立国价值观,这样一些立国价值观,往往成为这个民族国家的精神支柱。

从这个意义上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已超出了精神文明的范围,成为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

我们一再向世界表明,向国际社会表明,我们走的是我们自己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那我们就应该进一步向国际社会表明我们这个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它的主导的价值观是什么?这样才会得到国际社会的理解和认可。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目的就是要在总结我们中国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经验的基础上,以其在更高的层面上,让世界了解中国。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迫切需要。

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党就要瓦解,国家就要分裂,民族就要解体。

我党历来重视共同思想基础的建设问题。

比如毛泽东同事强调:“党要有共同语言,社会主义国家要有统一意志。

”邓小平指出:“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要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一靠理想,二靠纪律。

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滴灌”教育模式

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滴灌”教育模式
决思想 问题 与解决实际 问题相结 合 ;坚持教 育与管理 相结 合: 坚持 继承优 良传统 与改 进创新相结合 。圜 党的十六 大以 来, 胡锦 涛根据实际情 况的变化 , 也提 出 了“ 以人 为本 ” 、 “ 三
个贴近” 等思想政治教育 的新原 则。“ 滴灌 ” 教 育契合思想政 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 坚持 “ 滴灌” 教 育原则有利于增进大学生
育群众 、 帮助服 务群众 ” 。[ 对于大学 生社会 主义核 心价值体 系“ 滴灌 ” 教 育而言 , “ 三个贴近 ” 就是贴 近实际 、 贴近生活 、 贴 近学生 。“ 贴近实际 ” 是培育大学 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的 前提 , 只有坚持从 大学生思想 实际 出发 , 化 解大学生 的思想
转化为一 种教育方 法 , 强 调坚持 “ 以人 为本 ” , 即以大学生的 成长成才 为根本 , 服务 于大学生 的长足发展 , 致 力于把大学
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 必须从 大学生的 思想实际出发 , 结合大 学生独 立性、 选择性 、 多变性和差异性 等特点 , 不断创新教育模式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滴 灌” 教育模式便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滴灌” 本是一种现代
文 化 强 国 论 怯
论高校社会 主义核 心价值体 系 ‘ ‘ 滴 灌’ ’ 教育模 式
李维意 ,杜


( 河北大学 a . 历 史学院 ;b . 教育 学院 ,河北 保定 0 7 1 ( ) 0 2 ) 要 :高校 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 “ 滴灌”教育 的原则是 以人 为本 、 “ 三个 贴近”和 因材 施教 ;特 色是持
有” 目标努力 , 化 消极 因素为积极 因素 , 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

文化强国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着力点

文化强国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着力点

题。笔者思路如下 :
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教 育统领思想政治理论教 育 党的十七届 六 中全会 , 不仅提 出 了文化 强国的理念 , 同时还
确定 了文化强国的指导思想 , 那就是推动社会 主义文化 的大发展 大 繁荣 , 必须 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 , 以科 学发展观为主题 , 以建设
核 心价值 体 系统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全部 内容并拓宽到 实践环 节, 出树立 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共 同理想的主题 , 突 理应是 高校今后 一 段 时期思想政 治教育的主要着力点。
关键 词 : 文化 强 国 思 想政 治理 论 教 育 社 会 主 义核 心 价值 体 系 社 会 实践 中图分类号 : 4 G6 1 文献标识码 : C DOI1 . 6 /.s. 7 - 1 1 0 2 710 :03 9js 1 2 8 8 . 1 . . 9 in 6 2 0 6
意识 强 , 具有 自强不 息的奋斗 精神 ; 四是 勇 于创 新 , 于挑 战现 勇
建设社会 主义核 心价值体 系 , 目的在于增强人们对于社会主 义 的认 同感 , 形成中华 民族 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与团结和睦的精 神纽带 , 固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 的精 神支柱 。这 也就是说 , 加
社会 主义核 心价值体 系为根本 任务 , 以满足人 民精神文化需求为
出发 点和落脚点 ,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据此 , 紧紧抓住 建设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这一根本 任务并作 为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 的着
力点 , 才是 打造 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共 同理想 、 营造精神 家园的关
键。
清 。大学生 的思想特点总体来说呈现 以下几个方面 : 一是价值观 多元化 , 思想活跃 , 政治认 同度高 ; 二是对 社会 发展 中的利益矛盾 和现实 问题 比较关注 , 社会 责任感 明显提 升 ; 三是独立意识 、 自主

发挥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发挥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统战文化观察与思考发挥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助力文化强国建设冯相磊王凤祥(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摘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

五中全会对文化建设从战略和全局上作了规划和设计,强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而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高校是主阵地,占有重要的地位。

高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学生并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带动全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和践行,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关键词]十九届五中全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文化强国[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310(2020)04-55-05Abstract: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19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is an important meeting held at the historical intersection of the“Two Centenary”goals,with overall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made a strategic and overall plan and design for cultural construction,emphasizing that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to guide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 a strong culture in China.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main front to cultivate and practice socialist core values.A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rm students with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make them internalized and externalized in practice,so as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the whole society and help to develop a strong culture in China.Key words: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19th CPC Central Committee;socialist core value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从战略和全局上作了规划和设计。

文化生态视域下的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

文化生态视域下的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

文化生态视域下的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运用文化生态学原理,从全新的视角探讨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对策和途径,为增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文化生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对策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3-0181-0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大学的培养目标和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大学文化生态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正是基于这一培养目标和根本任务提出来的。

文化生态学是将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运用于文化研究领域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文化生态学要求重视事物的动态性、整体性、关联性和互动性等。

文化生态学为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供新的研究视角[1]。

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研究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助于更好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演化规律,有助于增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保证。

一、文化生态学为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供新视角(一)文化生态学为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供方法文化生态学是生态学研究领域向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渗透。

由于其研究视角的独特性,即多角度地观察和分析问题、强调文化核心和适应性、重视事物的整体性、关联性和互动性等,文化生态学被作为研究视角和研究范式广泛应用于社会学、教育学、经济学、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建设研究等领域。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野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野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野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摘要:新时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是新时期党中央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校园全体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社会核心价值高校校园文化文化交流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传承文明的重要场所,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顺应时代环境,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涵。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因新时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的不协调、校园文化活动内容缺乏创新性和教育性、校园群体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等等,因此,新时期高职院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野下建设校园文化存在一定的必要性。

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鲜明代表,它集中体现先进的社会文化,以其独特性和创新性引领社会文化的前进方向,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高职院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把坚持指导思想和共同理想结合起来,发挥校园文化对社会文化的辐射作用,保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建设和谐校园的基本要求。

党中央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战略要求,同时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而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对建设和谐社会文化具有重要的辐射作用和示范作用。

文化强国视域下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

文化强国视域下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

文化强国视域下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一、本文概述《文化强国视域下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这篇文章旨在探讨在构建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以及这一过程的价值意蕴和实现路径。

文章首先概述了文化自信的概念内涵,以及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文化自信对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意义。

接着,文章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包括外来文化的冲击、网络信息的泛滥、价值观的多元化等因素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影响。

文章的核心部分在于探讨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价值意蕴。

这一部分从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分析了文化自信的重要价值,包括提升个人文化素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等方面。

文章还深入探讨了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实现路径,包括加强文化教育、培养文化自信意识、提升文化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总体而言,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为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大学生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二、文化强国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价值意蕴在全球化日益深入、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文化自信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文化自信不仅关乎个人的全面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安全和长远发展。

因此,从文化强国的视域下探讨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价值意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大学生文化自信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强盛的重要支撑。

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深刻的认同和自信,才能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坚守自己的文化立场,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文化自信程度直接影响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文化强国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

大学生文化自信有助于推动文化创新和传播。

简析文化强国视域下的国文教育

简析文化强国视域下的国文教育

简析文化强国视域下的国文教育[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6-0051-02当代大学生在传统道德文化强国的视域下应该更为积极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作为合格的高校学生,学习大学国文课程不仅是审美的精神享受,更是精神层面的成长。

一、何谓大学国文国文是建立在国学大的背景下展开的。

广义的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狭义的国学是先秦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国文是指本国的语言文学作品,民国时期的国文就是现在所说的语文科目。

“国文”顾名思义,堂堂一国之文,中华民族的五千年的文明之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之根、文化之根。

它唤起的是我们意识深处对自己国家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依赖感。

需要说明的是,1949年之前,“语文”被称作“国文”。

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国文课的学习更强调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现代语文的学习则更强调功能、更强调应试,进而忽略了原有的本族文化意蕴的深刻内涵。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丰厚的文化积淀。

“国学”就是指根植于中华大地的、以儒家思想为主干的中国文化精粹,它是我们民族精神成长发育的基石,也是一个国民尤其是大学生应该接受的基本素养。

然而,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网络化带来的文化多元现象,弱化了我们对“国学”的传承。

而大学的人文素质课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传承文化的重大使命,作为教师更应该正确引导学生们汲取国学瑰宝中人文素养的精华,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大学国文教育现状(一)主动学习意识不足当下主流意识是功利的,从而忽略了人文素质课基础课的学习,当代大学生普遍认为专业课才是自己立足社会的基本,忽视了写作、演讲、面试的能力。

这些综合能力才是一名合格大学生毕业的立足之本。

现在的学生书写能力不及高中水平,错字处处可见,表达能力欠佳,在这个时候更需要唤醒他们对国文学习的主动意识。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在将分析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师生思想道德建设、学术氛围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影响。

结论部分将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并展望未来其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提高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为高校文化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引领作用、思想道德建设、实践探索、学术氛围、综合素质培养、总结、展望、发展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是当前高校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倡导,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指导,引领着高校师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促进高校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高校是未来社会的重要培养基地,学校文化的建设不仅关乎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声誉,更是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其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将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

通过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融入和践行,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对于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国家层面视域下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层面视域下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层面视域下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者:邓金来源:《现代交际》2018年第14期摘要:培育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涵义及其重要意义出发,引导大学生把自己的理想和民族梦想融合,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关键词: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4-0132-02一个国家有了明确的价值目标,才会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一个民族有了明确的价值追求,才会形成共同奋斗的共识,从而走向复兴的伟大之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颗启明星,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在广大青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够培养和造就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共识、旗帜,是规章和指南,既明确了国家的价值目标,也规划出了社会的共同目标,凝聚了广大人民的精神追求,规范了广大民众的言行举止。

当前西方思想文化不断侵袭,社会发展更加多元的严峻现实背景下,广大青年只有深刻认同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担当,才能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担当起时代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国家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方面为国家治理体系及其现代化起到了定向导航的作用。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属于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一)富强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经有过非常辉煌的时期,汉唐的风采,元明的繁华,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传播了中华文明。

而康乾盛世,则留下了封建王朝落日前最后的一抹辉煌。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的洋枪洋炮打开了清政府的国门。

富强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头的词,旨在说明“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强大了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文化强国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文化强国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文 化 强 国 崛 起 的关 键 。而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体 系 在 我 国 整 就 会 受 到 干 扰 , 失 方 向 , 会 主 义 文 化 强 国 就 会 随 之 成 为 迷 社 体 社 会 价 值 体 系 中居 于 核 心 地 位 , 挥 着 主 导 作 用 , 定 着 发 决
承 创 新 的 神 圣 使 命 ,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文 化 强 国 的 伟 大 事 业 把 共 同理 想建 立 在 科 学 的 基 础 之 上 , 能 有 效 抵 御 各 种 错 在 才 中 大 有 作 为 。高 校 作 为 思 想 文 化 建 设 的 重 要 阵 地 , 我 国 误 思 潮 的 影 响 和 侵 蚀 。 否 则 ,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基 本 方 向 , 建 设 文 化 强 国 的 是

种 空想 。
( ) 会 主义 核 心 价 值 体 系 是 兴 国 之 魂 。建 设 社 会 主 二 社
根 本 。因 此 , 大 学 生 进 行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体 系 教 育 是 义文 化强 国要 着 力 于 在 全 党 全 社 会 形 成 共 同 理 想 信 念 。坚 对
( )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体 系 是 科 学 真 理 。 建 设 社 会 主 起 来 , 建 设 文 化 强 国 的征 程 上 必 然 会 催 生 、 一 社 在 引领 广 大 民众
定 义文 化 强 国必 须 要 以坚 持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体 系 这 个 科 学 积 极 谋 求 自身 文 化 权 益 的 持 续 高 潮 , 会 凝 聚 起 建 设 社 会 真 理 为 前 提 。十 七 届 六 中 全 会 在 《 定 》 强 调 “ 持 中 国 主义 文化 强 国 的 强 大 合 力 , 社 会 主 义 文 化 的 大 发 展 大 繁 决 中 坚 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的着力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的着力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的着力点[摘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等方面。

要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整体成效,必须着力做好三个方面,即树立以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理想信念,形成以批判、创新为本质特征的大学精神,开展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校园文化理想信念大学精神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根源于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发展起来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和主导。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

高校校园文化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健康发展必须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等方面。

要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整体成效,必须着力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树立以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他们的理想信念、政治思想观念直接关系着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非常重视,先后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各高校都对学生进行了切实有效的理想信念教育。

当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总体上是良好的,大部分大学生精神面貌是积极向上的,关注国内外的时事热点,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将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紧密结合,在服务社会中提升能力;敢爱敢恨,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积极倡导社会正气。

充分发挥高校在文化强国战略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高校在文化强国战略中的作用

2012年第12期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对于高校而言,文化的作用至关重要。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高校的职责,同时文化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又是高校建设的助推器。

党和国家之所以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是与当今我们所处的全球化时代背景密切相关的。

在当今这个资本全球化的时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推行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也在推行文化全球化。

它们在文化方面进行着或是隐蔽的或是公开的渗透、扩张与侵略,。

教育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意义

教育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意义

教育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意义构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今天的中国拥有一个有机统一的传统文化和一支强大的现代文化,如何更好地发扬传统文化,建设意识形态文化,提升全民文化素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对全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实现这一目标,教育是最重要的基础,它起到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教育能够拓展民族文化底蕴,指导新时代文化发展。

重视文化的发展,需要深入到的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把优秀的传承文化转化为学习者乐于学习的文化课程。

只有通过新的教育,才能把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属性,把中国特有的文化特征潜移默化地有机结合到学习者的意识形态,从而营造坚定的民族文化自信。

第二,教育是树立社会主义理念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的社会,学校要以活力向外发出正能量,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以思想教育为内容,以实践教育为基础,以探究式教育为手段”,引导学生以科学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理想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底,把社会上正确的价值观融入学生的思想。

第三,教育能够激发抱负,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拥有充分的文化是国家强大的基础,文化强国的建设需要杰出的人才成长,要想拓展其他领域的发展,必须具备创新思维、探究精神和技能。

传统教育不仅要加强课本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发掘学习者的潜能,通过文化的学习激发新的创作思维。

第四,教育能够打造文化社会环境。

文化强国建设是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但同时也需要提升全民文化素质,让文化和社会变得更加繁荣,让社会秩序也更加有序。

教育是提高文化素质、打造文化环境的法宝。

在教育中,要问答有道,贴近生活,发掘学生的潜能,水到渠成;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深刻明白教育的重要性,加强教育投入,充分调动学习者积极性,更加注重教育质量和效果,建设一个健全的文化体系,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一个文化强国。

文化强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强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体主义价值观称之为封闭的 、 落后的、 农业文明的价

本 文 系 国家社 科 基 金 重 点 项 目“ 会 主 义 价 值 与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值 体 系的 内在 关联 研 究 ” 项 目编 号 :2 K 0 5 的 阶 社 ( 1A S0 )
段性 成果。

值 观 等 。大量 西方 文 化 产 品如 电影 、 电视 、 告 、 广 流 行 音乐 等也 粉 墨登 场 , 轰 滥 炸般 地 灌 输 西 方 的文 狂 化 价值 观念 。 资本 主义 卖 的 “ 再仅 仅是 商 品和 货 不
强 国, 推进社会 主义核 心价值体 系建设 , 是应对价值 渗透、 维护 文化安全、 强文化软 实力的时代诉 求, 增 也是应 对价
值 多元、 解决 文化 困境 、 升文化影响力的现 实需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强 国的 提 根本任务。 实施文化强 国战略 , 推进社会 主义核心 价值体 系建设 , 主要通过 实施文化 传承 、 文化创 新、 文化互 惠战 略, 文化人 才强国、 产业强 国战略 , 不断提升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 系的凝聚 力、 影响 力、 召力、 感 创新 力和竞争 力, 建 设社会主 义文化资 源、 创新 、 魅力 、 才和产 业强国。 人 ( 关键词 ] 文化 强 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 战略机遇 ; 根本任务 ; 战略选择 [ 中图分类号 ] 8 D A ;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 2 30 (0 2 0 - 0 4 0 10 - 9 9 2 1 )8 00 - 5
世价 值论 ” 企 图 对 国际 社会 的 国 家 主权 观 进 行 修 , 改 , 同西 方 的价值 体系 ; 们将 中国人 民的爱 国 主 认 他 义 称之为 “ 隘的 民族 主义 ” 将 中国共 产 党领 导 的 狭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 NO.1,2013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 UR NA L OF YU N NA NI N ST I TU T E OFS O CI A L I S M 28文化强国背景下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李方方 (南昌航空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63)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国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仅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而且有利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作者简介:李方方,南昌航空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图分类号:B0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3)01-0028-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文化作为与经济、政治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整个国家发展的重大课题,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成为了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

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总结了我国文化建设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

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决定》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仅仅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因此,加强文化建设对弘扬我国优良传统文化、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以及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阐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

会上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 效益,这也意味着志愿组织和政府终于站在了一条起跑线上,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开始互动合作,竞争发展。

通过合作,政府可以维护社会稳定,而原先体制外的民间志愿组织可以得到合法的地位,同时,平等的合作关系使民间志愿组织获得了良好的自主性,以更独立更自信的姿态赢得公众的支持与信赖,同时政府放松对志愿组织的控制,也有利于政府民主进程的加快,稳定其统治基础。

而二者的竞争发展在客观上会使民间志愿组织和政府产生压力感和紧迫感,促使二者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实际上等于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发展。

民间志愿组织要想实现和政府互动合作、竞争发展,自身的制度化建设至关重要。

民间志愿组织的制度化建设主要包括组织管理、激励、和评估监督机制建设。

首先,一定要明确组织内部的管理结构,“其决策机构为董事会或理事会,由该机构聘请首席执行官负责组织的日常运营。

对于非会员制的非营利组织来说,董事会或理事会一般由主要发起人或捐款人或者他们提名的社会人士组成;而对于会员制的组织来说,民主选举的重要性及其程序应该通过法律得到确定。

”管理结构的明确有助于民间志愿组织建立先进的管理机制,也便于政府对其进行法律约束。

其次,民间志愿组织的长久持续发展离不开有效的激励机制。

一般而言,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既不追求经济利益也不追求政治利益,他们追求的往往是精神满足,组织内部的肯定与奖赏是对成员进行激励的最有力的因素。

同时也应注重政府和社会对志愿服务的激励,比如经济奖励、表彰表扬、舆论宣传等。

通过内外部结合鼓励志愿行为,可以扩大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志愿服务。

最后,志愿服务事业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志愿组织除了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外,完善的考评机制必不可少。

有效的考评机制不仅可以从制度上强化组织管理,也可以检测出各项志愿服务活动是否发挥了作用,从而保证志愿服务有效运行,使志愿服务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常态化。

对民间志愿组织的评估监督一方面是对志愿组织的志愿活动行为进行监督,比如对其捐助资金来源、受助人群和其他社会组织的行为是否合法,另一方面要对志愿组织内部行为进行监督,如对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的招募和使用是否得当,是否尊重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政府和民间志愿组织都是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但在具体情境下它们的能力各有不同,并有各自不同的政策活动倾向。

明确民间志愿组织与政府关系是研究我国志愿服务基础理论的一小步,本文在洛阳市河洛志愿者协会这一民间志愿组织个案的基础上探索现代政府与志愿组织的互动合作、竞争发展的良性关系,期望为我国志愿服务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谭建光.中国志愿服务发展分析[M].华南公益研究院,2012年版. [2] 袁媛,谭建光.中国志愿服务:从社区到社会[M].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3] 叶雯.志愿活动中的政府治道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4] 任伟伟.中国志愿服务组织与政府关系探讨[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5] 张丹丹.合作与互补非盈利组织的发展及其与政府关系之探讨[J].社会学与社会工作,2004年2月期.责任编辑:冯 锐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0 14:16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53.1133.D.20130410.1416.049.html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 NO.1,2013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I S M 29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大会还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从文化角度来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应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首先,马克思主义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压迫并反应了人们对自由的渴望,它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但是,马克思主义是从国外传来的,马克思主义要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必须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和中国的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起来”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各个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把中国的文化和思想融于马克思主义中,从而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了我国的实践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发展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从而成为我国的主流文化,统领了其他文化的发展。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个共同理想,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一盏明灯,给中华儿女建设祖国指明了方向。

这个共同理想,昭示了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是对《礼记·礼运》篇描写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的继承和发展,在“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里,人们各尽其能,为社会劳动,生产成果和社会财富均为社会成员所共享,也就我们希望实现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景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跟古代“大同”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一种全新诠释,是本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过程实质上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

文化的重要特征就是它的民族性,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柱,是“维系全民族共同心理和共同价值追求的思想纽带,是焕发人们为共同理想而奋斗、让中华民族秀甲于世界之林的精神源泉”。

“天下统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精忠报国”等观念激励着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近代文化以变革社会为主题,呼吁“改造国民性”,“陶铸国魂”则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特点。

当代提倡保家卫国、坚决维护祖国领土完整、提倡发扬传统民族文化等也是对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的深化。

虽然,时代赋予了爱国主义新的内涵,但是,其内在的核心没有变。

第四,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也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继承和保守的一面,但是革新的思想在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

只有在不断革新中,中华传统文化才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推陈出新,才能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与国际发展接轨,才能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儒学文化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契合了改革创新的时代主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突出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这是我国经济体制的根本创新。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日益巩固和发展,我国看到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从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第五,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人们判断道德行为提供了基本准则,属于道德的范畴。

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最大特色,其中,儒家提倡的惩恶扬善、言而有信、仁政爱民等都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爱国、诚信、勤劳、勤俭、团结、等观念都是民族思想的闪光。

而崇尚科学的风尚则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仁人志士的追求和理想。

因而,传统文化是“八荣八耻”重要的理论渊源,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创新和发展。

二、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而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集散地,承载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双重使命,因此,高校有必要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显著提高了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了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根源于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先进文明成果而发展起来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和主导。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必须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