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社会研究方法考试方向及复习资料(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社会研究方法考试方向及复习资料(word文档良心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f33dfd72fe4733687e21aa5a.png)
社会研究方法考试方向及复习资料一、社会研究的基础理论(社会研究的主要研究过程是怎样的)社会研究是运用科学方法对社会生活现象加以了解、说明和解释的一切活动。
是以人类社会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以解释和预测为目的,以科学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的一个完整的过程。
其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其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其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具体方法:(一)、资料收集方法。
包括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
(二)、资料分析方法。
包括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
基本方式:(一)研究方式,包括统计调查、实地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
(二)对象范围:包括普查、抽样、个案、典型。
研究过程:1、选题课题阶段。
选择有价值、有创新又可行的问题进行研究;将笼统的模糊的问题具体化、精确化,明确问题的范围。
2、研究设计阶段。
时间安排、课题操作化、抽取样本、问卷设计等工作。
3、收集资料阶段。
通过选择好的调查工具直接向调查对象收集资料。
4、分析资料阶段。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审核、整理、统计和分析。
5、报告总结阶段。
撰写调查报告;应用调查结果:发表、会议交流、捐赠数据库等;从调查目的、方式、资料收集、统计分析等各方面综合评价整个调查研究过程,为以后的研究积累经验。
二、社会研究选题(选题的类型、标准和方法)1、选题的类型一般有三种:1)自选课题。
研究者根据自己所从事的科研或者实际工作需要,或者根据自己的专业领域、研究方向或者研究兴趣,确定的课题。
如基层政权研究、中医现代化研究。
其特点一是经费相对较少,二是研究内容不确定,可随时调整;三是研究周期相对较长;四是以理论性课题居多。
2)委派课题。
有关机构、部门、组织或个人根据某种需要确定、委托或指派研究者进行研究的课题。
如某型号汽车的市场前景调研。
其特点一是经费相对充足;二是研究内容确定,产出较明确;三是研究周期一般较短;四是以应用性课题居多。
3)指导性课题。
由特定基金委托开展的一些课题,委托方一般具有指导性,研究者自己在指导范围内具有一定的自主性。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题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8c96908ccbff121dd368399.png)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归纳与演绎:科学要运用归纳和演绎两套逻辑体系。
归纳是从经验观察出发,通过对大量现象的观察概括出具有普遍性或一般性的结论。
演绎是从一般原理或理论出发,通过逻辑推理来解释具体的事件或现象。
也可以说,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从个性到共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经验到结论,而演绎则相反。
2.假设检验逻辑:波普提出的假设检验法是由归纳和演绎这两种逻辑构成的,它有助于克服两者的局限性。
假设检验法是从理论推导出研究假设,然后通过观察来检验假设,假设如果被证实,就可以对被观察到的具体现象做出有效的理论解释;假设如果被证伪,就要对理论做出修正或推翻原有理论、发展新理论。
3.横剖研究:是在某一个时间对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的研究。
所谓横断面是指研究对象的不同类型在某一时点所构成的全貌。
(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地区的人在某一时间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各种意见和态度。
)4.纵贯研究:是在不同时点或较长的时期内观察和研究社会现象。
(纵贯研究包括三种类型:趋势研究、同期群研究、追踪研究)5.实地研究:是不带假设直接到社会生活中去收集资料,然后依靠研究者本人的理解和抽象概括从经验资料中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6.个案研究:个案调查是从研究对象中选取一个或几个个体(如个人、家庭、企业、社区、班组等)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
它的主要作用是详细描述某一具体对象的全貌,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貌。
7.参与观察:参与观察一般与实地研究相联系。
它是在自然场所里进行的直接的观察,而且多采取无结构观察的形式。
8.间接观察:是通过某些中介物来观测调查对象;这类似于测量学中的“三角测量”,即分别通过直线和折线来确定某一点的确切位置;并比较各种不同途径的结果来检验各种方法的有效性。
(包括两种类型:物质痕迹观察和行为标志观察)9.结构式访谈(标准化访问):结构式访谈是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这种访谈的访问物件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方法选取,一般采用机率抽样。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参考资料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参考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cbad91df18583d04964599c.png)
第一章社会研究导论社会研究指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关于社会现象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做出科学认识的活动。
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的特征有四个;1、经验性;2、理论性;3、规范性;4、多样性。
现代社会研究方法体系有三个;1、方法论(实证主义);2、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3、具体方法和技术。
在社会研究中有多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分为问卷调查研究、实地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文献研究等四种。
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有五个;1、确定研究题目阶段;2、研究设计阶段;3、收集资料阶段;4、整理和分析资料阶段;5、研究报告的写作和发表阶段。
社会研究的对象是指被研究的个人、群体或组织,或者是研究所指向的其他社会单位。
社会调查(survey research),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量化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法。
其特征:1.系统的认识活动,具有一定的结构和程序;2.主要采用自填式问卷和结构式访问两种方法;3.社会调查指的是抽样调查;4.要求直接从具体的调查对象获取信息;5.本质上是一种定量研究等。
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的比较及其特征:普遍调查(entire population survey),通常称为普查,指的是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无一例外的逐个进行调查(人口普查)普查的主要特点有四个;1、结论确定;2、资料精确普查的形式比较规范;3、调查项目少;4、工作量大抽样调查,是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在个体中多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
(产品抽样检查)抽样调查的特点有三个;1、比普查要节省时间、人力和经费;2、抽样调查的内容可以比较广泛和深入,资料的标准化程度较高,可以进行较深入的统计分析和概括;3、可以将抽样调查的结果推论到总体,从而了解总体的一般状况和特征。
社会学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社会学研究方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9a877277375a417866f8fac.png)
社会学研究方法复习资料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1、社会研究: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研究方式:研究方式指的是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
3、定性研究:定性研究是指通过发掘问题、理解事件现象、分析人类的行为与观点以及回答提问来获取敏锐的洞察力。
几乎每天在每个工作场所和学习环境下都会进行定性研究。
4、定量研究:定量研究是指确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规定性的科学研究,就是将问题与现象用数量来表示进而去分析、考验、解释从而获得意义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定量,就是以数字化符号为基础去测量。
定量研究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特征按某种标准作量的比较来测定对象特征数值,或求出某些因素间的量的变化规律。
由于其目的是对事物及其运动的量的属性作出回答,故名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与科学实验研究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说科学上的定量化是伴随着实验法产生的。
二、简单题1、社会研究中的困难:社会现象的复杂性、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扰性、保持客观性的困难以及研究所受到的各种限制,构成了社会研究中最主要的困难。
(1)人的特殊性。
人是一种有思想、有感情、有动机、对社会研究的活动有反应的研究对象,他们有自我意识,也有主观意志。
这种主体意识又可以控制、影响和改变人们的具体行为,使得社会研究中对各种社会现象、各种社会行为的解释和预测,常常达不到自然科学中所能达到的那样高的准确程度。
(2)研究的干扰性:对人们的社会行为进行研究,这种行为本身就可能改变它所研究的行为;无论是采取调查的方法、实验的方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这种干扰和影响。
(3)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不同行为既会受到个人特定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还会受到他所生存的社会环境,他所具有的社会关系以及他所形成的社会互动的影响和制约。
因此,社会研究者通常比自然科学研究者要面临更多、更复杂的变量,他们也往往更难分清现象的原因和结果。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e14bae989eb172ded63b768.png)
社会研究方法概论一、社会研究中的一些辨证关系1、个案式和通则式解释模式个案式解释——一种解释方式,在这种解释方式中,我们试图穷尽某个特定情形或是事件的所有原因。
通则式解释——一种解释方式,在这种解释方式中,我们试图寻找一般性地影响某些情形或者事件到原因。
2、归纳与演绎理论归纳——在这种逻辑模型中,普遍性的原理是从特定的观察中发展起来的。
即是从个别出发以达到一般性,从一系列特定的观察中,发现一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所有给定事件的秩序。
演绎——在这种逻辑模型中,特定的命题来自普遍性的原理。
即从一般到个别,从(1)逻辑或理论上预期的模式到(2)观察检验预期的模式是否确实存在。
3、定量与定性资料定性研究(导论P133)——是一种将观察者置于现实世界之中的情景性活动。
它由一系列解释性的、使世界可感知的身体事件活动所构成,这些事件活动转换着世界。
它将世界转变成一系列的陈述,包括实地笔记、访问、谈话、照片、自然主义的方式。
这意味着定性研究者实在事物的自然背景中来研究它们,并试图根据人们对现象富玉的意义来理解或来解释现象。
局限:依据典型的或少量个案的资料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具有普遍性。
主观性的分析或结论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因此无法对不同的研究结论进行检验。
定量研究——从一组单位中收集各单位的可以对比的信息。
优点:普遍性、客观性和可验性。
标准化和精确度较高,逻辑推理比较严谨。
能大大推进理论的抽象化和概括性促进对现象之间普遍的因果关系的精确分析。
局限:1.对大量样本的少数特征做精确的计量,因而很难获得深入、广泛的信息,容易忽略深层的动机和具体的社会过程。
2.社会现象错综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且难于控制,要确立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不容易,研究的现象越复杂,统计分析与相关分析就越不可靠。
3.由于社会现象的独特性,许多都无法得出普遍性都经验概括,因而无法依赖定量分析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不同(定性研究1P11):1.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的效用2.后现代敏感性的认同定量的、实证主义的方法和假设的运用,被新一代的定性研究者所拒绝,他们认为后结构的和/或后现代的敏感性更为重要。
3350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
![3350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https://img.taocdn.com/s3/m/160330f9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99.png)
社会研究措施复习资料一、单选、填空1、社会研究旳概念比“社会调查”和“社会调查研究”旳概念更为宽泛。
2、在社会研究中并不排除使用第二手旳资料,第二手旳资料最初也应当是通进经验措施而获得旳。
3、社会研究对象是一种总体旳概念,而社会调核对象则可以是单个旳概念。
4、理论性研究指旳是那些以发展有关社会旳基本知识为基本目旳旳社会研究。
理论性研究旳关注点重要在于摸索现象之间旳因果关系和增长对社会现象内在规律旳结识。
5、摸索性研究是研究者在整下研究工作旳前期阶段中对所研究旳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理解旳过程。
目旳是要获得对所研究问题及调核对象地初步印象和感性结识。
6、横向研究是社会研究中最常见旳一种形式;7、纵向研究指旳是在前后不同旳时间里分别对某种或某些社会现象进行调查;8、由于多种变量旳时间顺序清晰,纵向研究比横向研究更容易作出逻辑上旳因果判断。
9、同组研究(又称“追踪研究”)它是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旳研究。
10、同组研究与同期群研究两者旳区别在于,同组研究每次调查所用旳都是同一种样本,同期群研究中旳样本没有如此严格旳规定,只要被调查者是来源于同一时期旳人群即可。
11、选题过程是一种客观与主观相结合旳过程。
应用性研究旳选题更多地受客观实践需要旳影响。
而理论性研究旳选题则更多地受研究者学术特长和爱好旳引导。
12、研究领域旳新颖性是最高层次旳新颖。
13、纯自主选题指完全由研究者自己选定研究题目,申报研究课题是社会科学研究中较常用旳选题方式。
14、社会研究中旳分析单位分个人、群体、组织、社区和社会产品等不同旳层次。
集合体应当以其整体为分析单位,而不能以其成员个人为分析单位。
15、理论研究者要进一步地通过理论思维或专门旳研究活动,将平常观测中旳一般性旳经验概括上升为理论。
16、从社会研究旳角度看,理论之因此重要,重要是由于可以用它去解释和预测多种社会现象。
17、变量就是指在经验中可以测量旳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可取值旳概念。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精品文档).docx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精品文档).docx](https://img.taocdn.com/s3/m/415e6dad7f1922791688e8bc.png)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纲要重要概念经验概括:指的是对现象反复出现的规律或特征的总结,或者是对变量之间反复出现的某种相互关系的一种说明。
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的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内容分析:指的是这样一种研究技术,它对各种信息传播形式的明显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和定量的描述与分析。
参与观察:就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生活中所进行的观察。
研究报告:是反映社会研究成果的一种书面报告。
它一文字、图表等形式将研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表现出来。
社会研究: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文献回顾:也称为文献考察或文献评论,指的是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
或者说,就是一个系统的识别、寻找、考察和总结那些与我们的研究有关的文献的过程。
同期群研究:又称做人口特征组研究,它指的是对某一特殊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折半信度:将研究对象在一次测量中所得的结果,按测量项目的单双号分为两组,计算这两组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这种相关系数就叫做折半信度。
无结构访谈:又称做深度访谈或自由访谈,它与结构式访谈相反,并不依据事先设计的问卷和固定的程序,而是只有一个访谈的主题或范围,由访谈员与被访者围绕这个主题或范围进行比较自由的交谈。
定序测量:也称为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
定序测量的取值可以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研究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
或者说,定序测量可以按某种特征或标准将对象区分为强度、程度或等级不同的序列。
解释性研究:指的是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的类型。
二次分析:也称第二手分析,指的是对那些由其他人原先为别的目的收集和分析过的资料所进行的新的分析。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d1251b64431b90d6c85c7b5.png)
社会调查方法1、实验研究:指的是一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研究者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2、实地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3、文献研究: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4、社会调查的基本要素:抽样、问卷、统计分析。
5、社会调查的分类:(1)行政统计调查(2)生活状况调查(3)社会问题调查(4)市场调查(5)民意调查(6)研究性调查6、普遍调查:概念: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调查。
方式:(1)统计报表(2)建立专门的普查机构。
特点:(1)工作量大,费时、费力、费钱(2)需要高度集中的组织和高度统一的安排(3)调查项目不能多,只能了解某一方面必不可少的基本情况。
7、抽样调查:概念:是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
优点:(1)非常节省时间、人力和财力(2)可以十分迅速地获得资料数据(3)比较详细地收集信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4)应用范围十分广泛(4)准确性高8、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选题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分析阶段-总结阶段9、理论性课题:指那些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课题。
10、应用性课题:指那些侧重于了解、描述和探讨某种社会现实问题或者针对某类具体社会现象的课题。
11、选题的标准: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12、描述性调查:是要发现总体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通常在于回答总体的各种结构和分布是怎样的。
13、解释性调查:被用于回答社会生活中许多的“为什么”,常常用来说明社会调查现象发生的原因,用来解释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社会研究方法总复习
![社会研究方法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1b226099dd88d0d233d46ad3.png)
第一章社会研究导论1、经验性是指社会调查研究活动是通过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实而获得对社会的认识。
2、社会研究的概念比社会调查和社会调查研究的概念更为宽泛,首先,社会研究要以社会调查为基础,其次,与社会调查研究不同,社会研究活动包含了多种研究方法,因此,社会研究活动包括了社会社会调查和社会调查研究活动的主要内容。
P23、现代社会研究活动具有理论性特征。
社会研究的理论性特征包含接受理论指导和得出理论结论两层含义4、任何一项社会研究活动都包含社会研究主体、社会研究对象、社会调查内容和社会调查方法等方面基本要素5、社会研究主体是指进行社会研究的组织与人员6、社会研究的对象是指被研究的个人、群体或组织,或者是研究所指的其他社会单位7、类别概念是指由具有相同属性或特征的人或事物所构成的一个类别8、组织社区国家社会等概念都是集合概念9、如果混淆了分析层次,则可能导致以偏概全或简单还原的错误10.社会研究的内容可分为现状调查态度调查因果预测分析及对策研究等不同的层次11、所谓社会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在进行社会研究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的总和12、社会研究的意义主要分为理论性意义和应用性意义13、社会研究的应用性意义又称为实践意义或实际意义14、进行一项社会研究,首先要确定研究题目第二章社会研究的主要类型1、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区别主要在于其研究目标的不同2、从研究的目的划分,社会研究可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3、探索性研究的目的是要获得对所研究问题及调差对象的初步印象和感性认识4、社会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对社会现象的状况过程和特征进行客观标准的描述5、描述性研究与探索性研究的差别p346、解释性研究与描述性研究的差别p367、抽样调查时按照一定的方法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些个体作为样本来进行调查,病通过样本统计量来推论总体情况8、抽样调查的特点p389、个案调查的特点p3910、定量方法的优点p4411、趋势研究是对某种社会现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12、同期群研究是对同一时期,同一类型的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13、同组研究,(又称追踪研究)它是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第三章:选题与研究设计第一节:选题1、选题的意义:首先……其次……(P50)2、选题的客观标准:在符合社会实践或理论发展需要的基础上,需要根据重要性、新颖性和可靠性的原则来选择题目。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风笑天版)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风笑天版)](https://img.taocdn.com/s3/m/0167ca1aa6c30c2259019e90.png)
第二讲:选题与文献回顾•第一步:选择主题•第二步:文献搜索•第三步:论证设计•第四步:文献研究•第五步:文献批评•第六步:完成综述一、研究问题及其来源(一)研究问题的来源命题自选课题命题+自选(二)研究主题研究主题指的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或问题领域。
与研究问题相比,研究主题相对宽泛,也更具一般性。
一个研究主题中可以包含许多个不同的研究问题。
而选择研究问题的过程则常常是从宽泛的研究主题开始,逐步缩小的更为集中的研究问题。
(三)问题意识的三个层面第一,要带着问题意识去发现研究问题是如何呈现的;第二,进入研究领域,探寻研究领域中的问题体系;第三,提出解决研究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二、选题的标准重要性:是指研究问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
创造性可行性:是指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项研究课题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
合适性:是指所选择的研究问题最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
三、研究问题的明确化◆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指的是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已达到将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
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清楚明确地陈述研究的问题日常生活兴趣向研究问题的转化四、文献回顾◆文献回顾,也称为文献考察或文献评论,是指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
或者说,就是一个系统地识别、寻找、考察和总结那些与我们的研究有关的文献的过程。
(一)文献回顾的意义1.帮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
2.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3.为解释研究成果提供背景资料。
(二)文献回顾的步骤1.查找相关文献2.对文献进行选择3.阅读和分析文献(三)对文献的分析与论证1.论证要具有层次性2.围绕中心议题展开3.避免判断式的表述4.利用图表化的形式第三讲:从理论假设一、理论及其构成要素◆理论: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一)社会科学理论的特征1.理论来自经验的实践;2.理论是一种抽象的、系统的认知;3.理论的目标是对经验现实作出解释。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风笑天版).doc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风笑天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3c49fdb4680203d8ce2f24ee.png)
第二讲:选题与文献回顾•第一步:选择主题•第二步:文献搜索•第三步:论证设计•第四步:文献研究•第五步:文献批评•第六步:完成综述一、研究问题及其来源(一)研究问题的来源命题自选课题命题+自选(二)研究主题研究主题指的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或问题领域。
与研究问题相比,研究主题相对宽泛,也更具一般性。
一个研究主题中可以包含许多个不同的研究问题。
而选择研究问题的过程则常常是从宽泛的研究主题开始,逐步缩小的更为集中的研究问题。
(三)问题意识的三个层面第一,要带着问题意识去发现研究问题是如何呈现的;第二,进入研究领域,探寻研究领域中的问题体系;第三,提出解决研究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二、选题的标准重要性:是指研究问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
创造性可行性:是指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项研究课题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
合适性:是指所选择的研究问题最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
三、研究问题的明确化◆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指的是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已达到将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
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清楚明确地陈述研究的问题日常生活兴趣向研究问题的转化四、文献回顾◆文献回顾,也称为文献考察或文献评论,是指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
或者说,就是一个系统地识别、寻找、考察和总结那些与我们的研究有关的文献的过程。
(一)文献回顾的意义1.帮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
2.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3.为解释研究成果提供背景资料。
(二)文献回顾的步骤1.查找相关文献2.对文献进行选择3.阅读和分析文献(三)对文献的分析与论证1.论证要具有层次性2.围绕中心议题展开3.避免判断式的表述4.利用图表化的形式第三讲:从理论假设一、理论及其构成要素◆理论: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一)社会科学理论的特征1.理论来自经验的实践;2.理论是一种抽象的、系统的认知;3.理论的目标是对经验现实作出解释。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题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8c96908ccbff121dd368399.png)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归纳与演绎:科学要运用归纳和演绎两套逻辑体系。
归纳是从经验观察出发,通过对大量现象的观察概括出具有普遍性或一般性的结论。
演绎是从一般原理或理论出发,通过逻辑推理来解释具体的事件或现象。
也可以说,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从个性到共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经验到结论,而演绎则相反。
2.假设检验逻辑:波普提出的假设检验法是由归纳和演绎这两种逻辑构成的,它有助于克服两者的局限性。
假设检验法是从理论推导出研究假设,然后通过观察来检验假设,假设如果被证实,就可以对被观察到的具体现象做出有效的理论解释;假设如果被证伪,就要对理论做出修正或推翻原有理论、发展新理论。
3.横剖研究:是在某一个时间对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的研究。
所谓横断面是指研究对象的不同类型在某一时点所构成的全貌。
(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地区的人在某一时间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各种意见和态度。
)4.纵贯研究:是在不同时点或较长的时期内观察和研究社会现象。
(纵贯研究包括三种类型:趋势研究、同期群研究、追踪研究)5.实地研究:是不带假设直接到社会生活中去收集资料,然后依靠研究者本人的理解和抽象概括从经验资料中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6.个案研究:个案调查是从研究对象中选取一个或几个个体(如个人、家庭、企业、社区、班组等)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
它的主要作用是详细描述某一具体对象的全貌,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貌。
7.参与观察:参与观察一般与实地研究相联系。
它是在自然场所里进行的直接的观察,而且多采取无结构观察的形式。
8.间接观察:是通过某些中介物来观测调查对象;这类似于测量学中的“三角测量”,即分别通过直线和折线来确定某一点的确切位置;并比较各种不同途径的结果来检验各种方法的有效性。
(包括两种类型:物质痕迹观察和行为标志观察)9.结构式访谈(标准化访问):结构式访谈是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这种访谈的访问物件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方法选取,一般采用机率抽样。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cfa9333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11.png)
社会研究办法复习资料第一章社会研究导论1社会研究的概念:科学的办法、收集分析资料、科学认识社会现象及其本质。
2社会研究的特性:目的性、经验性、理论性、社会性3社会研究的基本要素(四要素):主体、对象、内容、办法4社会研究的主体:组织者、委托者、承当者、资助者、技术人员、调查员组织者:负责和统筹者,政府、大学、研究机构、公司技术人员:抽样、问卷设计、统计分析5社会研究的对象:个人、群体、组织6类别:老年人、残疾人;集合:拟定性7分析单位:以偏概全、简朴还原8社会研究的内容:现状调查、态度调查、因果分析、测分析、对策研究9社会研究的目的:探索未知事物、验证不拟定的知识、扩展已有知识10社会研究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2)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3)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4)恪遵法律与社会规范11社会研究办法的意义:客观性、效率12社会研究办法的特性:经验性、理论性、规范性、多样性13社会研究办法体系:办法论(规范主义、实证主义);研究方式(问卷、访谈、实验、文献);具体办法和技术(整顿、分析、统计技术)14社会研究的过程:1)拟定研究题目;2)研究设计;3)收集资料;4)整顿与分析资料;5)研究报告写作和发表第二章社会研究的重要类型1研究性质: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2理论研究:探索因果联系及内在规律与哲学研究的不同:哲学研究高度抽象,社会理论研究抽象程度比它低;哲学研究办法为理论思辩;社会理论研究属经验性研究与历史学研究的不同:社会理论研究对象为现在社会问题和现象,领域广泛;历史研究用文献分析法,社会理论研究采用社会调查3应用性研究:针对现实,提出解决方案重要研究领域:社会生活状况、社会问题、社会政策、社会影响评定4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区别与联系:区别:研究目的不同。
理论性:“是什么”“为什么”;应用性:“如何做”联系:应用性研究应以理论为指导;应用性研究过程中要进行理论分析。
应用性研究是理论性研究的延伸。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风笑天版)精编版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风笑天版)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ebe9cacf1a37f111f1855bf9.png)
第二讲:选题与文献回顾•第一步:选择主题•第二步:文献搜索•第三步:论证设计•第四步:文献研究•第五步:文献批评•第六步:完成综述一、研究问题及其来源(一)研究问题的来源命题自选课题命题+自选(二)研究主题研究主题指的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或问题领域。
与研究问题相比,研究主题相对宽泛,也更具一般性。
一个研究主题中可以包含许多个不同的研究问题。
而选择研究问题的过程则常常是从宽泛的研究主题开始,逐步缩小的更为集中的研究问题。
(三)问题意识的三个层面第一,要带着问题意识去发现研究问题是如何呈现的;第二,进入研究领域,探寻研究领域中的问题体系;第三,提出解决研究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二、选题的标准重要性:是指研究问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
创造性可行性:是指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项研究课题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
合适性:是指所选择的研究问题最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
三、研究问题的明确化◆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指的是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已达到将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
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清楚明确地陈述研究的问题日常生活兴趣向研究问题的转化四、文献回顾◆文献回顾,也称为文献考察或文献评论,是指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
或者说,就是一个系统地识别、寻找、考察和总结那些与我们的研究有关的文献的过程。
(一)文献回顾的意义1.帮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
2.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3.为解释研究成果提供背景资料。
(二)文献回顾的步骤1.查找相关文献2.对文献进行选择3.阅读和分析文献(三)对文献的分析与论证1.论证要具有层次性2.围绕中心议题展开3.避免判断式的表述4.利用图表化的形式第三讲:从理论假设一、理论及其构成要素◆理论: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一)社会科学理论的特征1.理论来自经验的实践;2.理论是一种抽象的、系统的认知;3.理论的目标是对经验现实作出解释。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整理.docx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整理.docx](https://img.taocdn.com/s3/m/5f5d808fcc7931b765ce15c7.png)
1、构成假设的基本术语:概念,变量,命题,他们也是整个社会研究的基本术语2、变量的关系;相对关系,因果关系,虚无关系。
3、确定调查方法,调查方法的确定要从资料来源和调查对象两个方面综合考虑。
4、确定调查对象,五种类型:个体,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物。
5、确定调查内容,分析单位的属性和特征有三类:背景,行为,取向。
6、操作化是将概念的理论陈述转化为经验陈述(即把概念的理论定义转化为操作定义)使之可测量。
操作化一般要分为两步完成,1、概念分解,2选择指标7、社会测量指用某种选定的方法把分析单位的某种属性或特征用数字和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四个基本要素:1、测量客体测量誰2、测量内容3、测量标准4、测量结果8、社会测量的尺度,1、定类测量,2、定序测量3、定距测量4、定比测量9、评估测量的标准有两个;信度和效度,信度指可靠性,效度指准确性;关系:在效度和信度两者之间的这种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10、抽样调查的特点;1、在非全面调查中抽样调查独到的用样本来代表总体。
2、大数规律起作用的条件是样本容量足够大,如此样本对总体才有充分的代表性3、抽样误差可以事先经过计算而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且能采取一定的组织措施来控制这个误差。
11、抽样的术语:1、抽样单位,2、总体3、样本4、抽样5抽样框6、随即原则,7 总体参数和样本总计量,8统计推论,9抽样误差12、分层抽样:指先将总体的单位按某种特征分为若干层次,然后再从每一层次中都随机抽一个子样本,最后将他们合并起來得到总体样本。
特点:它将大总体分成几个层次, 就使得原本难以实施的简单随机抽样变得相对容易进行,而误差较小。
13、整群抽样:是指将总体分为若干群,再在其屮随机的抽取部分群,最后对抽屮的群体进行调查,特点;操作便利,节省调查费用和时间14、抽样的一般程序:1、界定总体,2、制定抽样框3、选择抽样方法4、决定样本的大小5、实际抽収样本6、评佔样本正误。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9d55569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b8.png)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社会研究方法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的学科,它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帮助我们理解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在社会科学领域,社会研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系统和科学的方式来收集、分析和解释社会数据,从而推动社会科学的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一些重要的社会研究方法,帮助大家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一、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社会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编制一份问题清单,向受访者提出一系列问题,以获取他们的意见和看法。
问卷调查的优点是能够快速、有效地收集大量数据,并且相对容易进行统计分析。
然而,问卷调查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可能受到样本选择偏差、回答者主观性和回答偏好等因素的影响。
二、访谈法访谈法是通过面对面或电话等方式与受访者进行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观点和经验。
相比于问卷调查,访谈法可以提供更加详细和深入的信息,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受访者的背景和动机。
然而,访谈法也有一些限制,比如可能受到访谈者和受访者之间的互动影响,以及可能存在访谈者主观性和解释偏差等问题。
三、观察法观察法是通过观察和记录社会现象和行为来获取数据的方法。
观察法可以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两种形式。
参与观察是指研究者直接参与到被研究对象的活动中,而非参与观察则是研究者只是观察并记录所看到的现象。
观察法的优点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真实的行为和情境,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观察者可能受到主观偏见和观察效应的影响。
四、文献研究文献研究是通过阅读和分析已有的书籍、期刊、报纸等文献资料,来获取信息和理解社会问题的方法。
文献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已有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然而,文献研究也需要研究者具备较强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并且要注意文献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五、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通过控制和操纵变量,观察和测量因果关系的方法。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实验法常常用于研究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风笑天版)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风笑天版)](https://img.taocdn.com/s3/m/5f767152a5e9856a561260bb.png)
第二讲:选题与文献回顾•第一步:选择主题•第二步:文献搜索•第三步:论证设计•第四步:文献研究•第五步:文献批评•第六步:完成综述一、研究问题及其来源(一)研究问题的来源命题自选课题命题+自选(二)研究主题研究主题指的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或问题领域。
与研究问题相比,研究主题相对宽泛,也更具一般性。
一个研究主题中可以包含许多个不同的研究问题。
而选择研究问题的过程则常常是从宽泛的研究主题开始,逐步缩小的更为集中的研究问题。
(三)问题意识的三个层面第一,要带着问题意识去发现研究问题是如何呈现的;第二,进入研究领域,探寻研究领域中的问题体系;第三,提出解决研究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二、选题的标准重要性:是指研究问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
创造性可行性:是指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项研究课题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
合适性:是指所选择的研究问题最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
三、研究问题的明确化◆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指的是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已达到将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
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清楚明确地陈述研究的问题日常生活兴趣向研究问题的转化四、文献回顾◆文献回顾,也称为文献考察或文献评论,是指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
或者说,就是一个系统地识别、寻找、考察和总结那些与我们的研究有关的文献的过程。
(一)文献回顾的意义1.帮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
2.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3.为解释研究成果提供背景资料。
(二)文献回顾的步骤1.查找相关文献2.对文献进行选择3.阅读和分析文献(三)对文献的分析与论证1.论证要具有层次性2.围绕中心议题展开3.避免判断式的表述4.利用图表化的形式第三讲:从理论假设一、理论及其构成要素◆理论: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一)社会科学理论的特征1.理论来自经验的实践;2.理论是一种抽象的、系统的认知;3.理论的目标是对经验现实作出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社会研究导论1、“社会研究”的概念通常是指按照一定的方法而探索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的专门的科学研究活动。
2、社会研究的最终目的不仅要说明社会现象的表面状况,还要说明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并且把握社会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3、“社会研究”的概念比“社会调查”和“社会调查研究”的概念更为宽泛。
社会研究要以社会调查为基础,但不止步于社会调查所得到的经验资料,而是要通过对经验资料的分析而得出对社会现象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4、我们可以将“社会研究”概念定义为: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关于社会现象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做出科学认识的活动。
5、社会研究的4个特征(多选题)(1)目的性(社会研究是一种有目的性的认识活动,目的性是社会研究活动最主要的特征之一)(2)经验性(经验性特征是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特征之一)(3)理论性(社会研究的理论性特征包含接受理论指导和得出理论结论两层含义)(4)社会性(是指社会研究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4、所谓“经验性”,是指社会调查研究活动是通过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实而获得对社会的认知。
5、社会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1)首先,社会研究的目标具有社会性的意义;(2)其次,社会研究是一种社会活动;(3)再次,社会研究活动要符合法律和社会规范,并受到其它社会因素的制约;(4)最后,社会研究的结果会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学术发展产生影响。
6、社会研究的基本4个要素:(多选题)(1)社会研究主体(是指进行社会研究的组织与人员)(2)社会研究的对象(是指被研究的个人、群体、组织,或是其他社会单位)(3)社会研究的内容(是指所要了解的社会现象和要探索的社会问题的具体内容)(4)社会研究的方法(是指研究者在进行社会研究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的总和,包括在社会研究过程中应遵循的各种程序、规则和各个研究阶段上应采用的各种方法)7、各类组织在社会研究活动一般扮演以下4种角色:(1)社会研究活动的组织者;(政治组织、学术组组织、企业组织、非营利性组织)(2)社会研究项目的委托者;(3)社会研究项目的承担者;(这类组织主要是一些学术机构、政府和企业的研究部门、独立的社会研究机构)(多选题)(4)社会研究的资助者。
8、“社会研究对象“在概念上不同于“研究内容”。
社会研究内容是指特定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而研究对象则是指特定社会现象发生、发展范围中的人和社会单位。
9、类别概念是指由具有相同属性或特征的人或事物所构成的一个类别。
10、所谓集合概念是指由一些分子所组成的集合体。
11、社会研究是以揭示某类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为目标,对象应该是社会中某类群体或组织的总体。
12、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常常使用“分析单位”的概念来区分社会调查(收集资料对象)与社会研究对象的不同。
13、确定研究内容首先需要按照研究的目标将研究题目分解为若干方面,然后根据研究目标去确定每个方面所需要收集的信息。
14、各项社会研究的内容可以分为现状调查、态度调查、因果分析、预测分析及对策研究等不同的层次。
(多选题)15、研究内容的广度和层次受研究的目标所决定。
16、社会研究的3个目的:(多选题):(1)探索未知的事物(2)验证不确定的认知(3)扩展已有的知识17、社会研究最基本的目标之一是要探索未知的社会现象。
18、社会研究者探索未知社会现象的原初动机首先为了服务于社会实践。
19、所谓社会研究的意义,是指一项社会研究活动及其研究结果对研究主体(研究者、委托者等)所能够产生的作用。
20、社会研究的意义(分为理论性意义和应用性意义)(1)判断一项社会研究是否具有理论意义,主要自它在上述几方面是否有新的观点、新的资料、新的理论结论等,总而言之,是否有理论创新。
(多选题)(2)一项社会研究是否具有应用性意义,主要看其研究是否能直接应用于当前的社会实践,帮助人们解决各类社会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21、社会研究的4个基本原则:(曾考多选、单选、论述题)(1)客观性原则(2)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3)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4)遵守法律和社会规范22、所谓客观性原则,简单说就是实事求是的原则,是指社会研究应该尽最大可能客观地反映社会实际情况。
23、社会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社会事实。
24、所谓“事实判断”是指对社会事实客观情况的判断,即通过科学的研究而对一个社会及其原因和规律客观存在的状况做出的判断。
25、所谓“价值判断”是指研究者对某种社会现象的好坏、意义、重要性程度等方面的主观评价。
26、“价值中立”,是指研究者在社会研究过程中不受对所研究问题的价值判断的影响。
27、“价值关联”是指研究者的研究工作要受到他们对所研究问题的价值判断的影响。
28、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是从事社会研究工作人员所必须遵从的基本职业道德。
29、现代社会研究活动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它必须按照一定的科学方法进行。
30、社会研究方法的2个意义:(1)保证社会研究客观性的意义;(在社会研究中采用科学方法的首要意义是社会研究客观真实性的要求)(2)提高社会研究活动效率的意义;(在社会研究中,采用科学方法的另一方面意义源于社会研究活动简捷性和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的要求)31、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的4个特征:(多选题):(1)经验性(2)理论性(3)规范性(4)多样性32、所谓经验性方法,是指研究者通过直接接触社会实际而获得社会现实的第一手资料的方法,其具体的方法包括访谈、观察、实验等。
33、规范性使研究的结论能够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检验性”。
34、现代社会研究方法体系:(多选题、单选)(1)方法论。
(指社会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即对社会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哲学论证)(2)研究方法(指研究中采用各种的研究形式,包括研究的程序及每个步骤上具体的操作方式)(3)具体方法和技术。
(具体方法和技术是指在社会研究的各个环节所采用的方法、技术和工具等,其中重点包括各种收集资料的方法、整理资料的方法和分析数据的方法,以及在这些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手段和相关工具的使用方式等。
35、社会研究方法论一般不直接应用于具体的研究工作,但它对具体研究工作中所采用研究方法起到理论基础的作用。
36、在社会研究中有多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它们大致上可以分为问卷调查研究、实地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文献研究等几种主要的类别。
37、社会研究的5个过程:(曾考论述题、多选题)(1)确定研究题目阶段;(2)研究设计阶段;(3)收集资料阶段;(4)整理和分析资料阶段;(5)研究报告的写作和发表阶段。
38、研究设计阶段中的主要任务是对整个的研究工作做出规划和设计,要制订出整个研究工作的总体方案以及研究工作各个阶段中各项任务的具体行动方案。
(单选题)39、研究方案的具体内容包括研究路径设计、具体研究内容的确定、研究方法设计、研究工具的设计和准备,以及研究组织、人员和其它相关资源的调动方案等。
(多选题)40、社会研究中最多采用的是通过社会调查来收集关于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
41、整理资料的方法包括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分类、转换和录入等。
(多选题)42、资料分析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主要是统计分析,定性分析主要包括语义分析和内容分析。
43、社会研究的选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所决定的。
44、实施社会研究工作的过程,首先是收集资料的阶段。
第二章社会研究的主要类型(重点章)1、社会研究的主要类型分类:(1)从研究的性质划分:分为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2)从研究的目的划分: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3)按调查对象的范围分为: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4)从研究方法划分: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5)从研究的时间尺度划分:分为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
2、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2个主要差别是:(1)理论性研究强调通过研究来发展知识,寻找社会运行的规律;(2)应用研究则强调通过研究来直接帮助解决社会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3、理论性研究的关注点主要在于探索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增加对社会现象内在规律的认识。
4、理论性研究既包括在抽象层次进行学术探讨,如建立概念体系和分类框架,对各种理论观点进行评述、批判和综合,澄清理论分歧,对经典理论和学史进行系统分析和介绍等;也包括在理论层次上运用实证方法研究现实问题。
5、通过建立各种理论假设而得出关于某种社会现象的理论解释,然后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概括和抽象来检验已有的理论和提供新的理论解释,这类研究称为实证研究,是理论性社会研究的重点。
6、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与哲学和历史学研究的3个不同点:(1)首先,与哲学研究的不同主要在于其理论抽象的层次和研究方法的不同;(2)其次,与历史学研究的不同主要在于前者更注重对当代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3)此外,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与历史学研究在方法方面上也有所不同。
7、理论性研究的任务不限于建立学科理论,还包括建立指导各种实践活动的理论。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是一个经典例子。
8、应用性研究是指针对现实社会问题,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经验研究。
9、应用性研究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解释性和预测性的。
10、应用性研究与理论性研究的区别和联系:(1)理论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区别主要在于其研究目标的不同。
(单选题)(2)理论性研究主要关注如何发展一般性的社会知识;而应用性研究则更关注如何有效地解决现实社会问题。
(3)两者不是截然分开的,多经验性的理论研究本身在社会实践中也有应用的价值,而应用性研究一般也并不排斥理论研究。
11、应用性研究的主要类型包括:社会生活状况研究、社会问题研究、社会政策研究、社会影响评估等。
开辟新的领域:政策评估研究、社会指标研究。
12、应用性研究的主要研究领域:人口管理、劳动就业、城市建设、公共交通、环境保护、区域发展、社会治安、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
13、从研究的目的划分,社会研究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单选题)。
14、探索性研究是对某一课题或某一现象进行初步了解。
探索性研究的目的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15、描述性研究的目的是系统地了解某一社会现象的状况及发展过程,它通过对现状的准确全面的描述来解答社会现象“是什么”的问题。
16、解释性研究则试图对社会现象做出普遍的因果解释,以解答“为什么”的问题。
17、探索性研究是研究者在整个研究工作的前期阶段中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的过程。
(单选题)18、探索性研究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三个部分:(简答题)(1)实地考察;(2)请教专家;(目的是为了全面掌握研究课题的背景资料,为正式研究奠定基础)(3)查阅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