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种群的特征学案教案

合集下载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种群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种群的概念和种群的特征;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和描述种群的特征;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介绍种群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种群的概念和特征,提高他们的科学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Step 1:导入(5分钟)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生物种群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种群的讨论和思考;2.引导学生思考:生物是如何组成一个个种群的?3.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种群的概念。

Step 2:学习种群的特征(15分钟)1.指导学生查阅教材、参考书籍或互联网资源,了解种群的常见特征;2.学生小组讨论,整理出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的数量、种群的分布、种群的密度、种群的结构等;3.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做相关解释和补充。

Step 3:分析种群的特征(30分钟)1.老师播放一段关于其中一种动物种群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相关图片,提问:a)这个种群的特征是什么?b)这个种群的数量、分布、密度、结构等特征如何呈现?c)是否存在种群的变化或演替?d)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特征?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在班级中进行分享和讨论;3.教师穿插讲解种群特征的相关概念和原理。

Step 4: 深入理解种群的特征(30分钟)1.教师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例如:游戏、实验、调查等,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种群的特征;2.游戏:可利用打地鼠游戏,通过增加或减少“鼠群”的数量,观察种群的密度和结构是如何变化的;3.实验:可以进行种群调查实验,例如在校园或小区里选择一种小型昆虫,对其进行种群数量统计,分析不同环境因素对种群特征的影响;4.调查:可以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一次野外考察,观察不同种群的特征,如鸟类、植物等。

Step 5:总结与评价(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并梳理出种群的特征;2.学生自主完成一份小结或笔记,对种群的特征进行总结;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并指导学生加强自主学习和科学实践的能力。

种群的特征教案

种群的特征教案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一、课题:种群的特征二、教学内容及目的:(一)教学目标:列举种群的特征,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二)德育目标:能用种群特征去描述身边的种群,并能对种群的研究提出有建设性的看法;关注人口问题,认同计划生育国策、关注濒危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及措施。

(三)发展目标:尝试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利用种群的特征来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种群的特征。

2、难点:样方法的选择和确定。

四、授课类型:文化课五、授课方式或方法:讲授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六、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物种?学生回答: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二)引入新课:1、课件展示:蚂蚁一起找食物、狼追羊、豹追鹿等图片。

总结:通过学生的讨论,教师引出种群的概念。

2、分析一下是不是一个种群:A、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B、某集市上卖的全部的同种白菜C、某村子中全部青年男女D、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鲤鱼学生讨论回答:都不是。

A不是一种;B不是自然区域;C一定区域内全部个体。

老师总结:种群概念的要点:①一定自然区域内②同种生物构成③全部个体3、当从群体水平来看,种群是个体的简单累加吗?个体的特征能代表种群的特征吗?(课件展示: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对一个种群来说,会不会因为个体的消失而消失呢?)讨论总结:种群的不同个体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累加,这时种群就表现出个体不具有的特征。

任何生物都不能单独生活,他的生存既会受到同种生物的影响,又会受到异种生物的影响。

到底种群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用样方法重新估算蒲公英的数量估算的。

注解:图中圆球为某个样方中的要测量个体数问题:该样方中要测量的个体数目是多少? 用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时,要注意一下几点: ① 样方的大小:样方的大小应该根据所调查对象的大小和分布情况而定。

种群的特征教案设计

种群的特征教案设计

种群的特征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种群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 使学生掌握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3. 培养学生运用种群特征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种群的概念、种群数量特征及其计算。

2. 教学难点: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特征分析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种群特征。

2. 使用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利用图表和数据,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种群数量特征。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种群的特征相关图片、图表和数据。

2. 教学案例:选取相关实际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教学工具:白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种群特征的思考,如:“什么是种群?种群有哪些基本特征?”2. 新课导入:介绍种群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种群的基本特征。

3. 种群数量特征:讲解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种群数量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特征分析实际问题。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提出课后思考题,拓展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7.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种群特征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9. 教学反馈:收集学生作业和课堂表现,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10. 教学评价:根据学生作业、课堂表现和课后反馈,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六、教学延伸与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种群特征在生态学、生物学和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2. 探讨种群动态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 分析人类活动对种群特征的影响,如城市化、生态环境破坏等。

种群的特征公开课学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种群的特征公开课学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种群的特征公开课学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种群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模型分析种群特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种群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 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3. 种群空间分布的特征。

4. 种群遗传特征的演变。

5. 种群生态学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种群的基本特征、数量变化规律、空间分布特征。

2. 教学难点:种群数量变化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种群特征。

2. 利用数学模型分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种群特征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种群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种群的基本特征:讲解种群的数量、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基本特征。

3. 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引入数学模型,分析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4. 种群空间分布特征:讲解种群的空间分布类型及特点。

5. 种群遗传特征的演变:介绍种群遗传特征的演变过程。

6. 种群生态学应用实例: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种群生态学应用。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及内容。

10.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等方面,评价学生对种群特征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1.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种群特征的相关概念和实例。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参与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3. 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 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国内外种群研究的前沿动态。

七、教学实践与探究: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种群,调查其数量、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特征。

2. 学生根据调查数据,分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制作PPT进行汇报。

高中生物种群特征教案

高中生物种群特征教案

高中生物种群特征教案主题:种群特征年级:高中科目:生物学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种群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掌握种群的数量、分布、密度和结构等特征。

3.了解种群数量、密度、分布和结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种群的概念和特征2. 种群数量、分布、密度和结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种群的数量、分布、密度和结构等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种群数量、密度、分布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和影响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相结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种群?种群有哪些特征?二、讲授种群特征(15分钟)1. 介绍种群的定义和特征。

2. 讲解种群数量、分布、密度和结构等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小组讨论(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一个案例,分析该种群的数量、密度、分布和结构。

2.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并讨论不同特征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四、案例分析(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一个实际生态环境中的种群案例,探讨其数量、密度、分布和结构对环境的影响。

五、总结(5分钟)总结种群的特征及其重要性,强化学生对种群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资料:1. 生物学教科书相关章节2. 种群特征案例材料3. 计算种群数量、密度、分布和结构的公式手册评估方法:1.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分2. 案例分析问题回答情况评分拓展延伸:1. 带领学生实地考察种群数量、分布、密度和结构等特征。

2. 提出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议题,探讨种群特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种群的数量、分布、密度和结构等特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参与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二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教案

高二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教案

高二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教案高二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2).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类型(重点)(3).描述变异的生物学意义(难点)⑷.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能力目标:运用生物变异的知识,初步学会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兴趣2分钟【多媒体展示】有显著遗传特征的父子的照片:瞧这父子俩1.房祖名长得像成龙这在生物学上叫什么?2.房祖名和成龙长得一模一样吗?这种现象又叫做什么呢?遗传物质从亲代传给子代,所以亲子间有相似性,即有遗传现象产生。

那变异又是如何发生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第四节生物的变异] 回顾旧知思考回答:这种子女和父母之间长得像的现象在我们生物学上称遗传学生通过观察回答:显而易见他们长的不一样,这种现象应该叫变异。

通过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及探究心里。

而明星恰恰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贴合学生的“胃口”。

引出课题导入目标2分钟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即将要达成的目标。

通过展示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将要达到的目标。

做到有的放矢。

自主学习4分钟过渡:今天我们将要探讨变异的哪些问题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

自学提示:请带着下列问题阅读课本。

(时间4分钟)①什么是变异?②变异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③可遗传变异是由什么引起的,能否遗传给后代?不可遗传变异是由什么引起的,能否遗传给后代?④生物变异的意义?并举例⑤了解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同学们阅读课本P87---88在课本中找到并思考: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本,并在课本上把获得的信息做好标记。

不理解的地方打上“?”。

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会的得到巩固,不懂得有待认真听讲和理解。

引导探究层层推进14分钟过渡:同学们的自学情况怎么样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展示一下自学成果。

种群的特征公开课学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种群的特征公开课学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种群的特征公开课学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种群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使学生掌握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3. 培养学生运用种群特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种群的基本概念、数量特征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计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1. 课件:种群的特征相关图片、图表和实例。

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生物种群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种群的兴趣,进而引入新课。

2. 种群的基本概念:讲解种群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种群的概念及重要性。

3. 种群的数量特征:讲解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通过实例和图表,使学生了解这些特征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4. 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各特征之间的相互影响。

5.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种群特征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6.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种群特征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内容:1. 讲解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

2. 通过实例和图表,使学生了解种群空间特征的观察和分析方法。

七、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理解种群空间特征。

2. 运用图表分析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种群空间特征的变化规律。

八、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

2. 种群的空间特征:讲解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

3. 实例分析:展示相关实例,让学生观察并分析种群空间特征。

《必修3种群的特征》优秀教案

《必修3种群的特征》优秀教案

必修3·第4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一、种群1、概念: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能自由交配、繁殖),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2、举例: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鲫鱼、一个蜂巢中的所有蜜蜂二、种群的特征1、种群密度:(1)概念:是指单位空间(单位面积、体积)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越高,一定范围内种群数量越多。

种群数量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

(2)特点:随种群的不同、环境的改变有差异。

①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

②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

(3)调查方法:①总数调查: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逐个计数。

②取样调查:调查分布范围较大的种群,一般总数调查较难,计数种群一部分,估算种群密度。

1.1样方法(1)取样调查中的两个概念①样方:样方也叫样本,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出来的部分个体的集合,叫做样方。

②随机取样:在抽样时如果总体中每一个个体被抽选的机会均等,且每一个个体被选与其他个体间无任何牵连,那么,这种既满足随机性,又满足独立性的抽样,就叫做随机取样(或叫做“简单随机取样”)。

随机取样不允许掺入任何主观性,否则,就难以避免调查人员想获得调查属性的心理作用,往往使调查结果偏大。

③适用范围: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蚜虫、跳蝻的密度等。

(2)常用取样①点状取样法点状取样法中常用的为五点取样法,如图4—1A,当调查的总体为非长条形时,可用此法取样。

在总体中按梅花形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的长和宽要求一致。

这种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

②等距取样法当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可用等距取样法,如图4—1B,先将调查总体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样比率决定距离或间隔,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的方法,叫做等距取样法。

例如,长条形的总体为100 m长,如果要等距抽取10样方,那么抽样的比率为1/10,抽样距离为10 m,然后可再按需要在每10 m的前1 m内进行取样,样方大小要求一致。

种群的特征公开课学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种群的特征公开课学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种群的特征公开课学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种群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 让学生掌握种群数量特征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种群特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种群的概念及其分类2. 种群的数量特征(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3. 种群数量特征的计算方法4. 种群特征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种群数量的计算方法2. 种群特征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种群的概念、分类和数量特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种群特征解决问题。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种群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种群的概念、分类和数量特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3. 计算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种群数量特征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种群特征解决问题。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心得。

6.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种群概念和数量特征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种群数量特征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思路、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种群特征相关知识的教材,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2. 案例资料:收集与种群特征相关的实际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种群特征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课堂趣味性。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种群的概念、分类和数量特征。

2. 第3-4课时:讲解种群数量特征的计算方法,并进行案例分析。

3. 第5-6课时:进行课堂讨论,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种群的特征 学案 高中生物新苏教版选择性必修2(2022年)

种群的特征 学案 高中生物新苏教版选择性必修2(2022年)

1.1.1 种群的特征学习目标素养目标1.列举种群的数量特征,说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2.说出调查种群密度的主要方法,运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1.科学探究:通过“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培养实验设计、方案实施、结果分析素养。

2.科学思维:制作种群数量特征内在联系的概念模型,培养模型与建模素养。

3.社会责任:关注和探讨我国人口老龄化和性别比例失衡等问题,认同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提升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

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个体形成的集合称为种群。

2.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调查植物及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方法是,调查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方法是。

决定种群数量变量的主要特征有;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特征是。

3. 种群的年龄结构有、、三种类型。

使种群密度越来越小的年龄结构是。

探究活动一:种群密度及调查种群密度的样方法一、举例说明什么是种群?练一练:下列实例中,能够构成种群的是()A.长江和黄河里的鲢鱼B.泰山上的灰喜鹊C.太行山上的松树D.一个蜂巢里的工蜂二、阅读教材“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完成:1.尝试用公式表示种群密度:。

2.比较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直接计数法。

特点是。

(2)种群密度调查的常用方法——估算法列举用估算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样方法、等。

探究活动二:了解两种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并讨论:样方法标记重捕法1、样方法中,取样的原则是什么?取样的方法有哪几种?处于边线上的个体如何计数?2、写出标记重捕法的种群密度计算公式。

3、标志重捕法有哪些注意事项?4. ①标记消失,脱落②标记对动物造成伤害,甚至死亡,难以捕捉③标记过于醒目,导致标记个体比未被标记个体更容易被研究者重捕④动物被捕捉后不易再被捕捉上述情况会导致m偏小的是;会导致m偏大的是。

高中种群的特征学案教案

高中种群的特征学案教案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学习目标】1.能说出种群的概念。

2.列举种群的特征,了解四种特征之间的关系。

3.探究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学习重点】种群的特征。

【学习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预习导航】1.种群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说明:。

因为种群是同种个体通过特定的关系构成的群体,所以种群与个体相比具有数量特征。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 ___、___ _ _、,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2.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中的个体数量。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和。

3.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4.迁入率和迁出率:是指一个种群单位时间内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5.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

6.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

【自主探究】一、种群思考:判断一个种群的标准有哪些【例1】:下列生物中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高大的树 B.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C.一块菜地上生长着的大白菜、大蒜 D.生活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例2】:单个个体所具有的特征是()A.个体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 D.出生率二、种群的数量特征(一)种群密度:公式:种群密度=调查方法: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法。

1.样方法:探究:阅读课本60—61页,回答:①. 简要写出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步骤:②. 计算种群密度时是随便取一个样方的数目还是各样方的平均值③. 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取样的关键是什么④.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有哪些方法是常用的取样方法2.标志重捕法:阅读课本62页1-2自然段,回答:①.对于植物我们用样方法来调查种群密度,哪些动物我们也可采取样方法②.许多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不宜用样方法,那我们应采取何种方法来调查呢【例3】:如果要调查某麦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应用___________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学习目标】
1.能说出种群的概念。

2.列举种群的特征,了解四种特征之间的关系。

3.探究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学习重点】种群的特征。

【学习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预习导航】
1.种群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说明:。

因为种群是同种个体通过特定的关系构成的群体,所以种群与个体相比具有数量特征。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 ___、___ _ _、,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2.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中的个体数量。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和。

3.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4.迁入率和迁出率:是指一个种群单位时间内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5.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

6.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

【自主探究】
一、种群思考:判断一个种群的标准有哪些?
【例1】:下列生物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高大的树B.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C.一块菜地上生长着的大白菜、大蒜D.生活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
【例2】:单个个体所具有的特征是()
A.个体密度B.年龄组成C.性别D.出生率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
(一)种群密度:
公式:种群密度=
调查方法: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法。

1.样方法:探究:阅读课本60—61页,回答:
①.简要写出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步骤:
②. 计算种群密度时是随便取一个样方的数目还是各样方的平均值?
③.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取样的关键是什么?
④.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有哪些方法是常用的取样方法?
2.标志重捕法:阅读课本62页1-2自然段,回答:
①.对于植物我们用样方法来调查种群密度,哪些动物我们也可采取样方法?
②.许多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不宜用样方法,那我们应采取何种方法来调查呢?
【例3】:如果要调查某麦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应用___________法。

如果在1公顷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被标记的鼠15只,
那么该麦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___只/公顷。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公式:出生率/死亡率=
【例4】:1983年我国平均每10万人口出生1862个孩子,该年度人口出生率为
出生率> 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
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出生率< 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

因此可以说,出生率和死亡率_________种群密度的大小。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迁入率/迁出率=
分析:迁入率和迁出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举例
(四)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年龄组成:分析图中A、B、C三种年龄组成的种群,并思考种群的年龄组成与种群的数量变化的关系。

【例5】:下图是一个种群的年龄分布图。

哪个种群绝灭的机会最大()
A B C D
2.性别比例
①分析以下三个例子的性别比例情况:
老虎_____________ __养鸡场的鸡___________ ______蜜蜂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性别比例如何影响种群密度的,在农业生产上有什么应用?
三.种群的空间特征
【自我诊断】
1.预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 )。

A.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B.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C.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D.人口男女性别比
2.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3.在对某农田中的田鼠的种群密度调查时,第一次捕获并作标记20只,一个月后捕获
田鼠20只,其中有标记的田鼠8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数量约为()
A.50只
B.400只
C.160只
D.28只
4.有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羊,其中有6户养的是绵羊,有2
户养的是山羊,这8群羊是()
A.一个群落
B.一个种群
C.两个种群
D.八个种群
5.下面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内的个体之间可相互交配繁殖
B.种群内的个体成员是不断变化的
C.种群内的个体之间会发生非常激烈的种内斗争
D.在一个稳定型的种群内,个体成员不发生变化
6农业上应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使之不能与雌性个体交配,致使害虫的种群密度()
A.下降
B.上升
C.保持稳定
D.越来越大
7. 图4-4是依据我国3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下面是对下述三图的
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1.5 1 0.5 岁()
%0.5 1 1
图(3) 1992
() %
()
%图(1)
1953图(2) 1964A .图甲是增长型,从图丙可以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B .图甲、图乙、图丙都是衰退型
C .图乙是典型的稳定型,可以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D .图甲、图乙、图丙都是稳定型
8.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 、B 、C 三种类型的草原地行调查。

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统计结果:
调查B 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 选取40cmX40cm 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 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 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

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
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