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微血管病

合集下载

血栓性微血管病之介绍 PPT

血栓性微血管病之介绍 PP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vWF剪切酶的活性与疾病活动相关
ADAMTS-13活性下降
❖ 主要见于TTP
其它:SLE?
❖ ADAMTS-13的自身抗体
见于70%-80%散发TTP
❖ 基因突变
遗传性、家族性 多个突变已经被发现
Cohan et al. Arthritis Rheumat 2008;58:2460-9
HUS TTP 硬皮病 妊娠
恶性
SLE
高血压
血管炎
肿瘤/化疗
其它
移植
微血管内皮损伤
血栓性微血管病 TMA
发病机制
损伤血管的因素
•感染:病毒和病毒 •抗体和免疫复合物 •药物
易感性
•补体系统异常:C3或H因子降低 •vWF 异常
➢Loss of endothelial thromboresistance ➢Leukocyte adhesion to damaged endothelium ➢Complement consumption ➢Enhanced vascular shear stress ➢Abnormal vWF fragmentation
单体225kD,细胞内为多聚体 是一多聚体糖蛋白,绝大多数有血管内皮细胞合成
(99%),骨髓巨核细胞产生约1%。它们存在同一 细胞的WeibelPalade 小体内,受刺激后释放入血, 并存于血小板a颗粒内。 分泌后被剪切酶降解
❖ 可作为内皮细胞的标志分子
内皮细胞损伤时可释放vWF
❖ 参与血栓形成
vWF因子的功能
❖ 发挥Ⅷ因子载体蛋白的作用 ❖ 在受损毛细血管壁内皮下组织介导血小
板黏附,并在高切变应力条件下介导血 小板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

血栓性微血管病

血栓性微血管病
继发于药物者具有明确用药史
.
12
TMA肾损害的诊断
微血管溶血性贫血:HGB<100g/L,网织红 细胞升高,外周红细胞碎片阳性,抗人球 蛋白试验(Coombs’ test)阴性,乳酸脱 氢酶升高(>250U/L)
病程中有血小板减少,最低<20×109/L
出现肾损害:血尿、蛋白尿和(或)急性 肾衰竭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多见于成 人,除“三联征”外,多伴神经系统损害和发 热;预后较HUS差
.
5
1.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临床表现 分两型 典型或腹泻后(post-diarrheal,D+)型 非典型或无腹泻(non-diarrheal,D-)型 前者占90%,后者占10%
因此,表现为“三 联征”:溶血性贫 血、血小板减少、 急性肾损伤
.
肾小球和小动脉内皮 细胞损伤
血小板在肾小球毛细 血管袢、出入球小动 脉、小叶间动脉聚集
局部大量微血栓形成
急性肾 脏损伤
消耗性 血小板
减少
红细胞 机械性
破碎 4
病因和原发病不同,TMA肾损害的治疗和 预后截然不同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在儿童和成 人均可发病,但多见于儿童;儿童预后较 好,成人较差
.
16
1.HUS诊断要点
肾脏病理:
小动脉内膜水肿、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内膜细 胞增生,管壁增厚、坏死,以及管腔狭窄、闭 塞、微血栓形成
免疫荧光: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IgM和补 体C3在毛细血管壁、内皮下、系膜区和血管壁 沉积
电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胀并从基膜 脱落,内皮下见颗粒状电子致密物沉积,管腔 内可见红细胞碎片、血小板、凝聚的纤维素等

血栓性微血管病

血栓性微血管病

血栓性 血小板降低性紫癜
TTP
1、遗传性ADAMTS 13缺乏
➢临床特点:婴儿期即可出现血小板降低,输注血浆后病情好转,发 烧、感染、腹泻、手术、妊娠等原因可诱发 ➢发病机制:编码ADAMTS 13基因突变,致ADAMTS 13缺乏,vWF多聚体 形成,粘附于细胞表面,使血小板粘附、 汇集,血栓形成
非经典HUS旳治疗
肾移植或肝肾联合移植: a、单纯肾移植后轻易复发,50%复发,90%旳复发病人移植失败 (1)复发旳风险取决于异常旳补体。 补体H、B、C3突变——复发风险高(肝脏合成) MCP突变——复发风险低(仅在肾内合成) (2)复发旳病人,依库丽单抗能够成功治疗。对于复发高危患者应在肾移植同步 予以涉及血浆治疗或依库珠单抗旳预防性治疗。
(F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HUS)
➢ 临床体现 (三联征)
✓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 血小板降低 ✓ 急性肾衰竭
血栓血性栓血性小血板小降板低降性低紫性癜紫癜
(thrombotic thromboeytopenic purpura,TTP)
➢ 临床体现 (五联征)
✓ 血小板降低 ✓ 微血管病性溶血 ✓ 神经系统症状 ✓ 急性肾衰竭 ✓ 发烧源自发病机制溶血性 尿毒症综合征
HUS
1、产志贺毒素旳大肠埃希杆菌(STEC)
➢临床特点:经典HUS,主要为O157:H7血清型,小朋友多见,占全部HUS 90%,预后 好。 ➢发病机制:人摄入被污染旳食物或水而感染,志贺毒素与肠粘膜内皮旳特异性受体 Gb4结合,进一步增殖,造成细胞死亡,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血便。当毒 素进入血液循环后,与靶器官旳特异性受体Gb3结合,造成靶器官旳损伤,肾小球内 皮细胞上高度体现Gb3受体,所以,肾脏最轻易受累。

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

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

分泌shiga toxin
经白细胞转运进入血流
粘附在高亲和力的酰 基鞘鞍醇三己糖-3受 体
内皮细胞损伤
激活血小板、白细胞 和凝血反应
酰基鞘鞍醇三己糖-3受体 在肾小球内皮细胞高表达
aHUS 的常见基因突变
Autoimmune forms of thrombotic micorangiopathy and membran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Indications for a disease spectrum and common pathogenic principles
• Complement dysregulation
• Genetic • Acquired
• ADAMTS13 protease deficiency
• Genetic • Acquired (including ticlopidine噻氯匹啶)
• Defective cobalamin (B12) metabolism • Quinine奎宁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12) 27: 2673–2685
TMA相关的药物和其它外源性物质
抗肿瘤药 • 丝裂霉素C • 贝伐单抗 • 5-氟尿嘧啶 • 阿糖胞苷 • 氯脲菌素 • 顺铂 • 柔红霉素 • 脱氧柯福霉素 • 2,2-二氟脱氧胞嘧啶核苷 • 羟基脲
免疫抑制剂 • 环孢霉素
不确定
遗传性 获得性(抗CFH)(少 见)
奎宁接触史
HIV感染、SLE/APLAS 妊娠、恶性肿瘤、药物
多因素 特发性 ADAMTS13缺乏
不确定
遗传性 获得性
BMT HIV感染、SLE、妊娠

血栓性微血管病怎么回事

血栓性微血管病怎么回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血栓性微血管病怎么回事导语:说到疾病是很多人不陌生的,疾病种类比较多,在对疾病治疗上,要先对疾病进行了解,这样治疗的时候,才会知道该选择什么样方法,常见治疗疾说到疾病是很多人不陌生的,疾病种类比较多,在对疾病治疗上,要先对疾病进行了解,这样治疗的时候,才会知道该选择什么样方法,常见治疗疾病方法就是药物、手术,这两种治疗方式对疾病控制效果非常不错,那血栓性微血管病是很多人不熟悉的,对它是怎么回事呢?血栓性微血管病怎么回事: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是一组急性临床综合征,呈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及由于微循环中血小板血栓造成的器官受累的表现。

微血管主要是指微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微小静脉,其突出的病理特点为小血管内皮细胞病变,表现为内皮细胞肿胀、官腔狭窄,部分小血管腔内可见血栓形成。

虽然病理上微血管的病变一致,但病因多种多样,其发病机制也不相同。

经典的血栓性微血管病主要指溶血尿毒综合征(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

HUS和TTP同属于血栓性微血管病,其区别在于HUS是以儿童为主的疾病,肾功能损害更明显;而TTP主要发生于成人,神经系统症状更为突出。

其他常见的血栓性微血管病病因还包括恶性高血压、硬皮病肾危象、妊娠相关的肾脏损害等,目前有人将抗磷脂综合征也纳入血栓性微血管病的范畴。

在对血栓性微血管病怎么回事认识后,治疗血栓性微血管病的时候,需要根据患者疾病具体情况进行,不过对这样疾病治疗的时候,患者也是要积极配合,而且治疗过程中,患者身体出现不舒服情况,都是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血栓性微血管病

血栓性微血管病

藥物介導的 TMA(免疫反應)
治療: 支持治療和避免服用此類藥物可能是唯一有
效的治療方案。如果患者症狀可能是 TTP 或藥物介導的原因不確定,這時可用血漿 置換治療。
藥物介導的 TMA(藥物毒性反 應)
病因:
藥物介導的腎臟毒性損傷機制有很多,其中, 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如環孢黴素和他 克莫司)可導致內皮功能障礙、增加血小 板聚集,可能通過抑制前列腺素的分泌來 損傷腎臟。
• 血漿輸注和血漿置換以及免疫抑制劑治療效果在本病 中看法不一,在接受抗補體治療的過程中患者可能復 發。終末期腎臟疾病在此疾病中很常見,4例凝血介 導的 TMA 患兒接受了腎移植,1 例出現復發。
代謝介導的 TMA
病因: 鈷胺 C 的代謝異常可導致血小板活化、活 性氧的產生、內皮功能障礙、組織因數表 達以及凝血系統的啟動。
代謝介導的 TMA
治療:腸胃羥鈷胺是治療嬰兒鈷胺 C 病的主 要藥物。如果成年患者有同型半胱氨酸血 症、血漿蛋氨酸水準的下降、甲基丙二酸 尿症、維生素 B12 水準正常應考慮鈷胺 C 病,治療上可予羥鈷胺、甜菜堿和亞葉酸 治療。
藥物介導的 TMA(免疫反應)
病因: 某些藥物的特殊結構可促進多種細胞表面藥
物依賴性抗體與抗原的結合,例如,奎寧 依賴性抗體可部分通過啟動內皮細胞來介 導 TMA。
藥物介導的 TMA(免疫反應)
臨床表現和診斷 服藥後數小時內突然出現無尿性急性腎損 傷,伴有其他器官的全身症狀高度考慮藥 物介導的 TMA,之前可能也會有相關的病 史。
血栓性微血管病(TMA)
血栓性微血管病(TMA)
• TMA 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血小板減少、溶血 性貧血和微循環中血小板血栓造成的器官 受累,其臨床表現與 TMA 的病變範圍和累 及不同器官造成的功能障礙有關

血栓性微血管病(TMA).

血栓性微血管病(TMA).

TMA的主要发病机制涉及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遗传易感因素,致病因素包括细菌、内毒素、外毒素、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病毒、药物等,且病因不同其发病机制也不尽相同。

血栓性微血管病(TMA)是一组具有共同病理特征的急性临床病理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内皮细胞肿胀脱落、内皮下绒毛状物质沉积和血管腔内血小板聚集形成微血栓、血管腔内栓塞及红细胞碎裂等微血管系统异常。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和微循环中血小板血栓造成的器官受累,其临床表现与TMA 的病变范围和累及不同器官造成的功能障碍有关。

TMA主要包括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恶性高血压、硬皮病肾危象、妊娠相关的肾脏损害、移植相关的肾脏损害、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肾脏损害、肿瘤/化疗相关肾脏损害等,涉及的临床科室非常广泛,且目前临床误漏诊严重,亟需国内外广大临床医师关注。

下面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于峰副教授为大家全面介绍TMA 的病因、临床表现、肾脏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等内容。

血栓性微血管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细菌感染大肠杆菌(产志贺毒素)腹泻相关HUS(D+HUS)由产志贺毒素(STx)的细菌引起(主要是大肠杆菌O157:H7,占60%)。

细菌通过粪-口途径引起肠道感染,临床表现为腹泻。

细菌黏附在肠道黏膜表面,分泌志贺毒素,后者一旦通过损伤黏膜进入血循环,可迅速与循环中的中性粒细胞结合,到达损伤的靶器官。

由于肾小球内皮细胞上志贺毒素受体表达较高,故此类患者肾脏受累较突出,同时,患者具显著的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及血小板减少,因此临床将其命名为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由于这类患者常伴腹泻,又被称为腹泻相关性HUS或典型HUS,其约占全部HUS的90%。

侵袭性肺炎链球菌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相关的HUS发病机制主要为TF 抗原的暴露。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TF抗原存在于人体红细胞、血小板及肾小球内皮细胞的表面,并被N-乙酰神经氨酸覆盖。

血栓性微血管病(TMA)

血栓性微血管病(TMA)

TMA的主要发病机制涉及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遗传易感因素,致病因素包括细菌、内毒素、外毒素、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病毒、药物等,且病因不同其发病机制也不尽相同。

血栓性微血管病(TMA)是一组具有共同病理特征的急性临床病理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内皮细胞肿胀脱落、内皮下绒毛状物质沉积和血管腔内血小板聚集形成微血栓、血管腔内栓塞及红细胞碎裂等微血管系统异常。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和微循环中血小板血栓造成的器官受累,其临床表现与TMA 的病变范围和累及不同器官造成的功能障碍有关。

TMA主要包括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恶性高血压、硬皮病肾危象、妊娠相关的肾脏损害、移植相关的肾脏损害、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肾脏损害、肿瘤/化疗相关肾脏损害等,涉及的临床科室非常广泛,且目前临床误漏诊严重,亟需国内外广大临床医师关注。

下面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于峰副教授为大家全面介绍TMA 的病因、临床表现、肾脏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等内容。

血栓性微血管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细菌感染大肠杆菌(产志贺毒素)腹泻相关HUS(D+HUS)由产志贺毒素(STx)的细菌引起(主要是大肠杆菌O157:H7,占60%)。

细菌通过粪-口途径引起肠道感染,临床表现为腹泻。

细菌黏附在肠道黏膜表面,分泌志贺毒素,后者一旦通过损伤黏膜进入血循环,可迅速与循环中的中性粒细胞结合,到达损伤的靶器官。

由于肾小球内皮细胞上志贺毒素受体表达较高,故此类患者肾脏受累较突出,同时,患者具显著的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及血小板减少,因此临床将其命名为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由于这类患者常伴腹泻,又被称为腹泻相关性HUS或典型HUS,其约占全部HUS的90%。

侵袭性肺炎链球菌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相关的HUS发病机制主要为TF 抗原的暴露。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TF抗原存在于人体红细胞、血小板及肾小球内皮细胞的表面,并被N-乙酰神经氨酸覆盖。

血栓性微血管病诊治PPT课件

血栓性微血管病诊治PPT课件

03 血栓性微血管病的治疗
一般治疗
休息与护理
保证充足的休息,提供良 好的护理环境,以缓解症 状和促进康复。
饮食调整
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 计划,保证营养均衡,避 免过度摄入高脂肪、高糖 食物。
控制危险因素
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 糖尿病等危险因素,降低 血栓形成的风险。
药物治疗
抗凝治疗
使用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 等,以抑制血栓形成和扩展。
血栓性微血管病的症状和体征因个体差异而异,常见的临床 表现包括发热、全身乏力、血尿、肾功能不全、意识障碍等 。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诊断,可以对血栓性微 血管病进行诊断。其中,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 、生化指标等;病理学诊断需要进行组织活检。
02 血栓性微血管病的实验室 检查
常规检查
01
02
03
血常规检查
观察白细胞、红细胞和血 小板数量,判断是否存在 感染、贫血或出血倾向。
尿常规检查
检测尿液中是否有蛋白质、 糖、红细胞或白细胞,以 评估肾脏功能和泌尿系统 状况。
粪便常规检查
观察粪便颜色、性状和显 微镜检查,了解消化道是 否有出血或感染。
生化检查
肝功能检查
评估肝脏功能,检测转氨酶、胆 红素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肝脏
04 血栓性微血管病的预防与 康复
预防措施
定期进行体检
控制基础疾病
通过常规体检,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 血栓形成风险,如高血脂、高血压、 糖尿病等。
对于已经存在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 糖尿病等,应积极进行治疗和控制, 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调整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 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 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临床血栓性微血管病定义、临床特征、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策略及要点总结

临床血栓性微血管病定义、临床特征、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策略及要点总结

临床血栓性微血管病定义、临床特征、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策略及要点总结TMA定义血栓性微血管病(TMA)是一种病理性改变,肾脏是TMA最常见受累器官,其他脏器包括中枢神经、心血管、呼吸及消化系统。

TMA的临床特征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AHA):非免疫性血管内溶血,急骤起病、Hb 下降、1.DH升高、间接胆红素升高、血涂片较多破碎红细胞Coombs,阴性;血小板减少;微血栓形成:缺血引起的相关器官功能损伤。

TMA的病理特征毛细血管内微小血栓形成一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狭窄内皮细胞损伤、内皮增厚、基质扩张一红细胞机械性破碎TMA临床分类TMA:血栓性微血管病;HUS:溶血尿毒综合征;TTP: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CHF:补体H因子;ADAMTS13:金属蛋白酶域蛋白家族13号成员。

各种类型TMA的比较TTP发病机制内皮细胞异常释放的超大分子VWF(U1.-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裂解酶(ADAMTS13)活性缺乏;其它:补体异常活化、血小板异常活化等。

HUS的发病机制毒素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肾小球系膜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

aHUS的发病机制主要由补体替代途径的调节基因(CFH、CFI、CD46)及补体固有成分(B因子、C3)突变或CFH自身抗体所致。

TMA诊断诊断流程•an½HCFl.CFB.MCP.CFHR1-5.C3.THBD1DGKE1P1.GaHUS •1慵认»CH50AH50.«CFHi*tW•,HMS白:CFBCFH.CFI.CS.MCPMMT.C3c,C3dBb*CSb∙9TMA临床表现(1)出血:以皮肤、黏膜为主,严重者可有内脏或颅内出血(2)MAHA:多为轻、中度贫血,可伴黄疸(3)神经精神症状:意识紊乱、头痛、失语、惊厥、视力障碍澹妄、偏瘫以及局灶性感觉或运动障碍等,缺乏典型表现,以发作性、多变性为特点(4)肾脏损害:蛋白尿、血尿、管型尿,血尿素氮及肌酊升高(5)发热:>37.5℃(6)胸痛、腹痛、乏力、关节痛、肌肉痛等其他器官损伤TTP的诊断(1)疑似TTP患者可根据P1.ASMIC评分进行发病危险度评估。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什么是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又称为血栓性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是一种少见的系统性微血管血液病变。

它主要包括血小板受体抑制、溶血、组织因子异常和微血管的广泛血栓形成。

该疾病主要发生在年轻成年人身上,症状常常突然发生。

病因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目前仍不完全清楚,但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和微环境因素相关。

患者血浆中存在引起血小板减少和微血管血栓形成的大量超大分子量的VWF,这是该疾病的特点之一。

另外,一些研究也表明与ADAMTS13(一种能够降解VWF的金属蛋白酶)的缺陷相关。

临床表现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黏膜淤青和内脏出血。

常见的症状包括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

一些患者还可能伴有头痛、头晕、视力改变和神经系统缺血等症状。

诊断对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血液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

诊断标准包括皮肤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组织学改变。

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类似症状,如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等。

治疗目前对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支持性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皮质类固醇、血小板抗凝药物、TXA(氨甲环酸)和免疫抑制剂等。

支持性治疗包括输血、血浆置换、免疫球蛋白和肾脏替代治疗等。

对于特别严重的病例,还可以考虑骨髓移植等治疗手段。

预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预后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的及时性。

如果能够及时有效地控制病情和合理治疗,大部分患者的预后会较好。

但是少数患者可能发生肾功能衰竭或其他并发症,导致预后不佳。

结语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病情较为严重的微血管疾病,虽然罕见,但一旦发病却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和危害。

对于这一疾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同时患者需要定期随访和监测,以避免病情恶化和发生并发症。

希望通过更多研究的开展,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手段。

tma诊断标准

tma诊断标准

tma诊断标准TMA(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血栓性微血管病)是一种由于微血管内血栓形成导致的疾病,表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以及多器官受累。

为了确诊TMA,医生通常会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评估。

以下为TMA的诊断标准:1. 临床症状:TMA患者常表现为贫血、血小板减少、出血、肾功能不全、神经系统症状等。

患者可能有疲劳、乏力、皮肤出血、尿量减少、水肿等症状。

此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视觉障碍等。

2.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诊断TMA的重要手段,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肾功能、血脂、血清学检查等。

a. 血常规:TMA患者常表现为贫血、血小板减少。

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正常范围下限,血小板计数低于50000/mm³。

b. 凝血功能:TMA患者凝血功能检查通常正常,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异常。

c. 肾功能:TMA患者肾功能检查可发现尿常规异常、肌酐清除率下降等。

d. 血脂:TMA患者常伴有高脂血症,特别是高三酰甘油血症。

e. 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

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TMA患者微血管内血栓形成情况,对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a. CT扫描:可检测脑部血流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脑部缺血性病变。

b. skin biopsy:皮肤活检可以观察到微血管病变。

4. 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溶血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

5. 临床诊断:根据以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可诊断为TMA。

需要注意的是,TMA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估。

当患者出现疑似TMA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

确诊后,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接受相应的治疗,如抗血小板治疗、血浆置换等,以改善症状和预防病情进展。

血栓性微血管病(TMA)

血栓性微血管病(TMA)

TMA的主要发病机制涉及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遗传易感因素,致病因素包括细菌、内毒素、外毒素、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病毒、药物等,且病因不同其发病机制也不尽相同。

血栓性微血管病(TMA)是一组具有共同病理特征的急性临床病理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内皮细胞肿胀脱落、内皮下绒毛状物质沉积和血管腔内血小板聚集形成微血栓、血管腔内栓塞及红细胞碎裂等微血管系统异常。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和微循环中血小板血栓造成的器官受累,其临床表现与TMA 的病变范围和累及不同器官造成的功能障碍有关。

TMA主要包括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恶性高血压、硬皮病肾危象、妊娠相关的肾脏损害、移植相关的肾脏损害、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肾脏损害、肿瘤/化疗相关肾脏损害等,涉及的临床科室非常广泛,且目前临床误漏诊严重,亟需国内外广大临床医师关注。

下面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于峰副教授为大家全面介绍TMA的病因、临床表现、肾脏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等内容。

血栓性微血管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细菌感染大肠杆菌(产志贺毒素)腹泻相关HUS(D+HUS)由产志贺毒素(STx)的细菌引起(主要是大肠杆菌O157:H7,占60%)。

细菌通过粪-口途径引起肠道感染,临床表现为腹泻。

细菌黏附在肠道黏膜表面,分泌志贺毒素,后者一旦通过损伤黏膜进入血循环,可迅速与循环中的中性粒细胞结合,到达损伤的靶器官。

由于肾小球内皮细胞上志贺毒素受体表达较高,故此类患者肾脏受累较突出,同时,患者具显著的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及血小板减少,因此临床将其命名为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由于这类患者常伴腹泻,又被称为腹泻相关性HUS或典型HUS,其约占全部HUS的90%。

侵袭性肺炎链球菌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相关的HUS发病机制主要为TF 抗原的暴露。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TF抗原存在于人体红细胞、血小板及肾小球内皮细胞的表面,并被N-乙酰神经氨酸覆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病机制
溶血性 尿毒症综合征
HUS
1、产志贺毒素的大肠埃希杆菌(STEC)
➢临床特点:典型HUS,主要为O157:H7血清型,儿童多见,占所有HUS 90%,预后好。 ➢发病机制:人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志贺毒素与肠粘膜内皮的特异性受体 Gb4结合,进一步增殖,导致细胞死亡,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血便。当毒 素进入血液循环后,与靶器官的特异性受体Gb3结合,导致靶器官的损伤,肾小球内 皮细胞上高度表达Gb3受体,因此,肾脏最容易受累。
➢ 糖皮质激素 ➢ CTX ➢环孢素 ➢长春新碱
其他
➢ C5单抗 ➢ CD20单抗 ➢ 丙球蛋白 ➢ 脾切除
原发性HUS的疗
D+HUS的致病菌多为产志贺毒素的大肠杆菌,未煮熟的牛肉是最常见的感染源。治疗原 则以对症支持治疗(水电解质平衡、贫血、高血压、ARF)为主。 • 补液 :早期水化,即使粪便培养结果未出,可降低ARF的严重性。一项50例儿童HUS
非典型HUS的治疗
• 肺炎链球菌相关的aHUS 患者应避免使用全血和血浆, 因为成人的血浆中存在抗 TF 抗原的抗体从而导致加剧凝集反应,该类患者应予抗生素和洗涤红细胞。
• 血浆置换对膜辅因子蛋白(MCP)缺乏引起的aHUS无效,因为MCP为膜锚定蛋 白不存在于血浆中。
• 对继发于免疫因素及CFH抗体(+)的患者,在进行PE的同时通常还需加用糖皮 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 营养支持 ➢ 维持水、电解质和
酸碱平衡 ➢ 抗感染 ➢ 成份输血 ➢ 血透 ➢ 保肝、护肾 ➢ 其他
血浆置换/血浆输注
➢ 原理:清除自身抗体及血 浆中异常巨大的vWF多聚体并 补充ADAMTS13或因子H ➢ 新鲜冰冻血浆最佳 ➢ 大剂量血浆输注
(至少25ml/kg·d)
免疫免抑疫制抑剂制治剂疗治疗
1、早期没有血浆置换的TTP患者,死亡率达90%,使用血浆置换后降到10%-20%。
2、血浆置换治疗的机制是通过补充ADAMTS 13,清除UL-vWF和ADAMTS 13抗体, 可以快速逆转疾病的进展。
3、血浆置换建议在临床诊断TMA的24小时内进行,对于难治性患者可以加大置 换剂量,或进行每日两次血浆置换。血浆置换应当持续至血小板完全恢复2天后才 停止。
TMA的病理变化
血管病变
• 内皮细胞肿胀,肾小动脉管腔呈洋葱 皮样改变
• 管腔内血栓形成 • 管壁可见破碎红细胞、血小板及纤维
蛋白 • 晚期,内膜纤维化
肾小管-间质病变
• 间质水肿、炎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 • 重症患者甚至出现片状坏死
TMA的病理变化
治疗
TMA的治疗
对症支对持症治支疗持治疗
血小板减少: 血小 板<100×109/L
+
以下任意一系统受累
实验室指标:溶血性贫血(破碎红细胞大 于2%,网织红细胞、间接胆红素升高、 LDH 升 高 , 血 清 结 合 珠 蛋 白 下 降 , 但 Coombs试验阴性) )
中枢神经系统
精神错乱 癫痫 中风 昏迷
肾脏系统
肌酐 eGFR 尿酸异常
在获得性TTP中,如ADAMTS 13活性重度减低,需联合应用免 疫抑制剂抑制抗体持续产生,目前常用糖皮质激素,也可加用环 孢素A、长春新碱、美罗华等。
TTP-免疫抑制剂疗法
1. 激素:血浆置换同时甲强龙冲击治疗连续 3 天后改为 1mg/kg.d
2. 长春新碱( incristine) :能改变血小板膜上糖蛋白受体,阻止vWF多 聚体的附着,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此外可以阻止抗体对内皮细胞损 伤。 主要用于难治性 TTP的辅助治疗、PE治疗失败或反复复发者 。 一项小规模研究:建议早期使用(病情出现第 3 天)。目前采用每隔 3-4 天 1mg, 总数为 4 次。
➢临床特点:主要见于肺炎,少数可见于脑膜炎, 该病少见,但却是儿童 中最为常见的非典型性HUS。 ➢发病机制:肺炎链球菌释放神经氨酸酶,降解细胞表面的 N-乙酰神经氨 酸,从而暴露TF抗原(TF抗原存在于红细胞、血小板及肾小球内皮细胞表 面),TF抗原与血浆中自然存在的抗TF抗原的抗体结合,发生抗原抗体反 应,导致 aHUS发生。
3. 环磷酰胺:用于再次复发的患者,可以预防复发。
4. 环孢素:用于治疗难治性 TTP , 严重的间歇性 TTP 和自体骨髓移植 后 TTP 检测血浆浓度 200-300ug/l 。
TTP-免疫抑制剂疗法
5. 利昔单抗(美罗华):为B细胞表面抗原CD20的单克隆抗体,可直接 诱导B细胞凋亡,减少抗体产生。近年来逐渐应用于获得性TTP的治疗, 且安全有效,早期应用,能减少血浆置换次数,并可极大减少治疗缓 解后复发的概率。用于治疗难治性或复发性 TTP ,常用剂量为 375 mg/m2 ,静脉滴注, 1/ 周× 4 次。
非典型HUS的治疗
补体抑制剂治疗: • 依库丽单抗Eculizumab是重组人源型抗C5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与补体C5结合,
阻断其裂解,从而阻断膜攻击复合物C5b-9的生成,进而减少内皮损伤、血栓形 成及后续的肾损伤,能有效的抑制补体介导的aHUS,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和生活 质量。 • 建议:排除了其他原因的TMA后,越早治疗,肾功能预后越好! • 但依库丽单抗使用容易出现脑膜炎奈瑟菌的感染,所以治疗病人需接种疫苗。也 可以考虑长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血栓性微血管病 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 TMA
血栓性微血管病
TMA是一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消耗性血小板减 少、非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微循环中血小板血栓造成的器 官受累,其临床表现与 TMA 的病变范围和累及不同器官 造成的功能障碍有关。
主要临床类型及临床特点
溶血溶性血尿性毒尿症毒综症合综征合征
血栓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
1、遗传性ADAMTS 13缺乏
➢临床特点:婴儿期即可出现血小板减少,输注血浆后病情好转,发 热、感染、腹泻、手术、妊娠等因素可诱发 ➢发病机制:编码ADAMTS 13基因突变,致ADAMTS 13缺乏,vWF多聚体 形成,粘附于细胞表面,使血小板粘附、 聚集,血栓形成
2、补体旁路途经异常活化
➢临床特点:补体C3正常或持续降低,家族倾向 ➢发病机制:是aHUS发病的主要机制,与编码补体旁路途经调节蛋白的基因突 变有关,多数为H因子、I因子、细胞膜辅蛋白(MCP/CD46),基因突变导致 这些因子活性丧失,造成补体过度活化,引起内皮细胞损伤,从而发生TMA。
3、产神经氨酸酶肺炎链球菌
非典型HUS的治疗
肾移植或肝肾联合移植: a、单纯肾移植后容易复发,50%复发,90%的复发病人移植失败 (1)复发的风险取决于异常的补体。 补体H、B、C3突变——复发风险高(肝脏合成) MCP突变——复发风险低(仅在肾内合成) (2)复发的病人,依库丽单抗可以成功治疗。对于复发高危患者应在肾移植同时 予以包括血浆治疗或依库珠单抗的预防性治疗。
非典型HUS的治疗
补体抑制剂治疗: • 依库丽单抗Eculizumab是重组人源型抗C5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与补体C5结合,
抑制C5被裂解成C5a和C5b,从而减少C5b-9/MAC形成, 防止细胞的损伤,显著 减轻血管内溶血与贫血症状。能有效的抑制补体介导的aHUS,改善患者的肾功 能和生活质量。 • 建议:排除了其他原因的TMA后,越早治疗,肾功能预后越好! • 但依库丽单抗使用容易出现脑膜炎奈瑟菌的感染,所以治疗病人需接种疫苗。也 可以考虑长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非典型HUS的治疗
在HUS占10%,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预后差,遗传性或获得性补体过度激活是发生 aHUS的主要机制。 血浆置换( 新鲜冰冻血浆) : • 是目前治疗aHUS的最有效的方法,目的是清除异常的补体调节蛋白和CFH抗体
等致病因子,同时补充正常的补体调节蛋白。尤其是对于补体H因子基因突变或 存在H因子抗体的患者,可使死亡率降低一半。
(F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HUS)
➢ 临床表现 (三联征)
✓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 血小板减少 ✓ 急性肾衰竭
血栓血性栓血性小血板小减板少减性少紫性癜紫癜
(thrombotic thromboeytopenic purpura,TTP)
➢ 临床表现 (五联征)
✓ 血小板减少 ✓ 微血管病性溶血 ✓ 神经系统症状 ✓ 急性肾衰竭 ✓ 发热
2、病理表现:肾小动脉洋葱皮样改变,肾小球缺血皱缩。
的多中心队列研究结果显示,一半病人在腹泻出现4天内静脉补液,52%的病人出现无 尿、ARF;而未水化的病人中有84%出现无尿。 • 输血:通常在Hb小于60g/L时输注红细胞;输注血小板可能会加重病情,只有在有活 动出血或进行有创检查时,才考虑输注血小板 。 • ARB :控制高血压,有利于降低蛋白尿、长期改善GFR。
原发性HUS
• 止泻药物可能会增加中毒性巨结肠的可能,需慎用 。 • 抑制胃肠蠕动的药物不建议使用:延长细菌在肠道内存留的时间,进而增加了接
触STEC的机会。 • 抗生素:目前尚存在争议,研究认为应用抗菌素杀菌后可导致细菌已产生的志贺
毒素大量释放而加重病情。 • NSAIDS不建议使用:增加肠道出血的风险 • 血浆置换:使用受限,可能无明显作用。
2、获得性ADAMTS 13缺乏
➢临床特点:常见于成年人,散发性发病 ➢发病机制:血清中存在IgG型抗ADAMTS 13 抗体,致ADAMTS 13活 性降低
3、ADAMTS 13正常
➢临床特点:无ADAMTS13缺乏/活性下降 ➢发病机制:继发性因素,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转移癌等
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ADAMTS13(vWF-CP):特异性裂解vWF多聚体的金属蛋白酶
6. 艾库组单抗Eculizumab:有一定效果。
7. 新型治疗药物:重组Adamts13,抗CFB单抗,抗血小板糖尿病Ib受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