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防灾公园防灾避难功能规划研究——以长春市南湖公园规划建设为例

合集下载

城市公园防灾避险方案

城市公园防灾避险方案

城市公园防灾避险方案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和休闲娱乐场所,一方面是城市居民的活动场所,另一方面也是城市气候调节的重要因素。

然而,由于城市的灾害风险日益增加,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防灾避险方案,以保障公园内的人员和设施安全。

首先,要加强公园内的防灾设施建设。

公园应配备灾害预警系统,包括地震、洪水、台风等多方面的预警设备。

预警系统应覆盖整个公园,并能及时发出警示,提醒公园内的人员采取应对措施。

此外,公园内还应设置报警器、灭火器等基本的防灾设施,以便在发生火灾等突发事件时进行及时报警和灭火。

其次,要进行灾害风险评估,对公园内的潜在灾害隐患进行全面排查。

比如,对公园内的建筑物、景观设施、游乐设备等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公园内的道路、桥梁、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也需要经常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通过灾害风险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公园内的潜在安全隐患,降低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另外,要加强人员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培训。

公园管理部门可以定期开展防灾及安全教育培训,向公园内的游客介绍常见灾害的预防和自救知识,提升游客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此外,公园管理部门还可以组织模拟演练,让游客了解和熟悉应急逃生通道和设施的使用方法,提高其应对灾害的能力。

最后,要加强公园的绿化建设和生态保护。

绿化是城市公园的重要特色,通过合理的植被配置和生态修复,可以减少洪涝、滑坡等灾害的风险。

在公园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自然因素,如山体、河流等,避免在潜在灾害危险区域进行建设。

此外,公园管理部门还应加强对公园内的植物病虫害的防治,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

综上所述,城市公园的防灾避险方案包括加强防灾设施建设,进行灾害风险评估,提升人员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以及加强绿化建设和生态保护。

只有全面考虑公园内的安全因素,做好灾害防范和应对措施,才能够保障公园内的人员和设施的安全,让公园成为城市居民的安全避难所。

基于 SWOT 分析的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基于 SWOT 分析的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基于 SWOT 分析的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研究马冲亚;徐喆;刘吉平【摘要】This paper gave a thorough analysis on the internal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s well as external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in developing the ecotourism of Changchun Southlake Wetpark by using the method of SWOT,and drew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ecotourism of Changchun Southlake Wetpark belonged to the SO type and adopted the developing strategy. The correspond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bout the ecotourism of it we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ecotourism of Wetparks.%以长春南湖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 SWOT 分析方法,分析了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的内部优势、劣势以及外部机会、威胁,得出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属于 SO 型,宜采取发展型战略,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此促进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期刊名称】《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5页(P144-147,153)【关键词】湿地公园;长春南湖;生态旅游;SWOT 分析【作者】马冲亚;徐喆;刘吉平【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吉林四平 136000;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吉林四平 136000;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吉林四平 13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0.31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素有“地球之肾”之称[1].城市湿地公园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场所,而且在保护物种多样性、调节区域气候、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是湿地保护和修复理论的重要实践模式.近年来,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城市湿地公园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园类型,由于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生态景观,其旅游价值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在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可持续性地开发城市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已成为湿地生态旅游研究重要方向之一[3].本文以长春南湖湿地公园为例,借鉴SWOT方法对湿地生态旅游的内外部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城市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合理保护与开发策略,为城市湿地生态、社会、经济的整合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1 研究区概况长春南湖公园(43°51′04″N,125°18′23″E)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南部,是东北最大的市内公园,为全国的第二大公园.长春南湖公园的形状似哑铃状,东西窄,南北长,总面积2.38 km2,其中陆地面积为1.42 km2,水体面积为0.96 km2;最大湖水深10 m,平均水深达3.3 m;最大库容为3×106 m3,正常库容2×106 m3.南湖结冰日期一般为每年的11月中旬左右,冰期150天左右.公园地区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为4.8 ℃,年平均降雨量为593.5 mm,年平均蒸发量为1 438.4 mm,无霜期一般可达140~150天.公园内植被类型丰富、生境多样,是鸟类和昆虫等多种野生动物良好的栖息场所.每年夏秋季节这里都会举办灯会、民俗风情展等各类文娱活动.隆冬时节,在一抹如镜的湖面上还会举办极具北方特色的冰雪活动.它不仅仅是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而且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优化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 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SWOT分析SWOT分析方法(即态势分析法),它是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教授韦里克提出,是一种分析经济活动战略地位的重要方法[4].其中,S代表优势(strengths),W代表劣势(weaknesses),O代表机会(opportunities),T代表威胁(threats),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运用实地调查和德尔菲法并依照一般的次序罗列各种因素,然后采用系统分析的思想对各种因素加以分析,从而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此方法被广泛运用到旅游产业中.2.1 优势(S)(1)生态旅游资源丰富(S1).南湖公园是长春市内唯一的水上风景区.公园水体是一个半封闭式的小型内陆湖泊,湖内有人工放养的鱼、蚌、螺等水生动物,养殖鱼类年均产量在几十吨左右.湖水中富含藻类及浮游生物,水色呈淡黄绿色.南湖公园植被类型丰富,其中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共计有335种.所收集到的这些植物分属于67科,201属.公园内除了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以外,还生长有一些其它植物种类,如地衣、藻类、菌类和苔藓等.公园内景观系统中以树为主,树、花、草错落有致,主要有落叶松、常绿松、杨桦、杂木、稀树灌丛、天然和人工草坪、湖岸湿地,并点缀有花坛和花带[5],增强景观的层次感.20世纪50年代,大批枝叶繁茂的长白山红皮云杉被移植到公园内,也大大丰富了园内景观.(2)历史文化内涵深厚(S2).南湖公园始建于1933年,规划开始于日本人制定的《大新京都市计划》.日本人当时设计利用伊通河的几条小支流,在城市地形、地势,降雨量基础上,筑坝形成人工湖,成为城市水源的备用水源地.南湖公园就是利用伊通河支流兴隆沟的水源,沿今天的工农大路修筑长800 m,高10 m的拦河坝,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南湖.该公园与当时的伪满新皇宫(今地质宫)、顺天大街(今新民大街)成南北一轴线,也有皇家公园的味道,故命名为“黄龙公园”.日本投降后,南湖公园由国民党接收,并于1946年改称“南郊公园”.长春解放后,该公园成为长春市民的休闲娱乐场所.1949年长春市人民政府将其命名为“南湖公园”.南湖公园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生态旅游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景区联动优势明显(S3).长春市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素有汽车城、电影城、科技文化城、森林城和雕塑城之美誉.第一汽车制造厂、长春电影制片厂是新中国汽车工业和电影事业发展的摇篮,坐落在市内的5A级景区——伪满皇宫博物院和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不仅是长春吸引国内外旅游者的重要旅游资源,同时通过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线带动其它旅游资源的发展,凭借景区联动提升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知名度,满足旅游者日益变化的综合性旅游需求.(4)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S4).长春市位于吉林省的中部,东与吉林市交界,南邻四平市,西接松原市,北与黑龙江省隔江相望,是吉林省的省会城市.长春市交通便利,是吉林省的交通中枢,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以长春为中心,长大、长哈、长图、长白等铁路为主贯通四方,哈大高铁也已全线运行,高速公路基本实现与各市州的连接,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年吞土量320万人次.南湖公园位于长春市南部,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运输体系不仅有利于人流、物流的集散,而且对于长春甚至东北地区各省区联合与经济振兴具有重要意义.2.2 劣势(W)(1)湿地生态环境脆弱(W1).20世纪60年代以前,长春南湖水质良好,可以为长春市民提供一定的生活用水.1960年以后,随着长春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频繁的人类活动使南湖水质逐渐恶化,特别是近些年,南湖周围大量生活污水的排入生态环境的下降,日益加重了南湖的富营养化问题,使南湖湿地生态系统快速退化.由于地处城市,城市经济和人口的迅猛发展,南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水平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生态环境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2)旅游产品开发种类和深度不够(W2).目前,南湖公园的相关旅游产品仍然以大众观光旅游为主,产品种类单一,以南湖公园的历史、科研、教育、生态等为主线的中高端旅游产品开发不足,湿地丰富的文化内涵没有充分的展现出来,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足.产品只是简单凭借现有的资源环境,在旅游者的心目中尚未形成一个鲜明的整体形象,缺乏明确的产品定位.公园内有些景观处于半开发状态,设施陈旧老化,景区整体建设滞后.(3)生态功能区划不完善(W3).南湖公园不仅是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而且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化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公园的生态功能区划滞后于城市的总体发展水平,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与建设现代化的国际性都市的要求更是相距甚远.(4)专业人才和资金总体缺乏(W4).发展生态旅游需要大量既有较高生态理念,又有熟练的业务技能的专业旅游人才,而南湖公园目前的旅游从业人员中,缺乏专门的经济类、管理类、生态保护类等专业人才,而此类人才的缺乏是湿地生态旅游发展面临一个棘手问题.而在资金投入方面,政府是南湖公园的投资主体,目前尚未建立“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有效机制,单一的投资主体致使湿地公园资金来源有限,保护管理经费存在很大的缺口,严重制约了湿地生态旅游的保护与开发.2.3 机会(O)(1)国家政策的支持(O1).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并且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突出地位.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构建生态文化,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把建设生态文明与旅游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让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深入人心,从而以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推动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为旅游业的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明确了目标,提出了新要求.要紧紧围绕“文化、生态、健康”特色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旅游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2)生态省建设推动生态旅游发展(O2).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吉林省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2001年《吉林省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通过国家论证,吉林省决定利用30年(2001-2030)进行生态省建设.在纲要中把生态旅游做为吉林省旅游业的发展重点,并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通过发展生态环保型经济这一全新发展模式,把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有机地融合起来,经济发展为生态环境提供保障,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效能.以生态省建设为契机,湿地资源为基础,湿地生态旅游前景广阔.(3)生态旅游备受青睐(O3).随着世界旅游市场的变化和发展,使置身其中的旅游者发生着观念的改变,以及由观念的改变带来了旅游消费趋势的变化.“自然”和“本色”的追求成为现代旅游的基本特征.既保护旅游区的生态环境,又能保留旅游资源全貌的生态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生态旅游的迅猛发展必将有利于提高全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为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2.4 威胁(T)(1)湿地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T1).旅游资源是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但是对湿地资源的开发也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在某种意义上,开发本身就意味着破坏[6].湿地是公园的重要保护对象,也是旅游开发中的最具竞争力的资源.旅游开发将会给湿地生态系统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大量人文景观的建设阻断了湿地生境的连续性,旅游者的激增考验着湿地公园的旅游承载能力,部分利益相关者缺乏生态理念和周密规划,盲目开发等加剧了湿地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成为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的瓶颈.(2)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替代性(T2).长春市内有大大小小的河流200多条,周边地区也有着丰富的重要湿地资源.由于旅游业对地区经济巨大的推动作用,各地都在积极地开发旅游,相似的湿地旅游资源,相近的客源市场,使湿地生态旅游形成明显的替代关系,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增加资源的吸引力,丰富旅游的内涵,培育忠诚的旅游者是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不可回避问题.(3)旅游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向(T3).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标准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已经难以满足旅游消费者日益变化的旅游需求,旅游消费者需求越来越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单一形态的景观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明显下降,而那些具有综合性特征的旅游景区使旅游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旅游消费方式也由被动到主动,旅游消费者青睐更地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来.旅游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向使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南湖湿地公园旅游业发展过于单一,如何更好地满足旅游消费者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旅游需求是南湖生态旅游亟待解决的问题.2.5 SWOT定量分析通过对长春市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的内外部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编制内外部因素分析矩阵.根据各因素对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程度,确定每个因素的权重值,并在专家打分的基础上对每个因素的实际情况进行量级评分,然后进行分项统计,分别得出内、外部因素的合成值.从表1可以看到内部因素中优势的总分值为5.30,劣势的总分值为4.53,两者相互比较,优势总分值大于劣势总分值,表明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内部优势大于内部劣势.表1 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内部因素分析矩阵内部因素权重值量级分值得分得分合计优势(S)S10.3161.865.30S20.2851.40S30.2140.84S40.2061.20劣势(W)W10.2951.454.53W20.2451.20W30.2140.84W40.2641.04从表2可以看到外部因素中机会的总分值为5.05,威胁的总分值为3.45,二者相互比较,机会总分值大于威胁总分值,表明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外部机会大于外部威胁.通过对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的分析,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适宜采取发展型的战略.表2 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外部因素分析矩阵外部因素权重值量级分值得分得分合计机会(O)O10.3261.925.05O20.4152.05O30.2741.08威胁(T)T10.4541.803.45T20.3230.96T30.2330.693 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对策上述对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SWOT分析表明,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属于SO型,宜采取发展型战略.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越的区位、便捷的交通、良好的投资环境、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生态旅游的备受青睐,这些内部的优势和外部的机会为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发展平台,长春南湖湿地公园应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创新开发具有南湖特色的品牌湿地生态旅游产品,促进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7-8].3.1 科学统筹规划,倡导保护性开发科学合理的生态旅游规划是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的前提,在保护性开发的前提下,依据景观生态学理论,首先应进行合理的生态旅游总体功能分区,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其次对公园内的景观、水文、园路、岸线、生物、建筑等进行合理设计,既保证湿地生境的连续性,维护湿地公园系统的生态平衡,又能提高湿地公园可观赏性.再次进行长春市的资源调查,建立建全旅游资源数据库系统,依据本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制定满足市场需求的“大旅游”规划.最后要积极倡导可持续生态开发、低碳消费等生态理念,打造绿色品牌、文化品牌,加强实时动态监测,使湿地公园的保护与开发协调有序进行[9].3.2 健全法规体系,树立环保理念法规体系建设是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和基础,是进行资源有序开发的保障[10],健全的法规体系是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南湖公园生态旅游规划开发应严格遵守拉姆萨湿地保护公约和国家环境保护法,同时建立健全城市湿地旅游开发的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实时评价,湿地资源的生态补偿等机制,加快旅游法的审议修订,进一步完善湿地保护与开发的相关政策法规.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大环保教育体系的投入,广泛深入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普及湿地环境保护专业知识与技术,树立环保理念,使其充分意识到城市湿地的环境保护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城市湿地保护与开发良性发展.3.3 整合资源特色,打造生态旅游品牌依托南湖公园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凭借周边景区的充分联动,开发以南湖公园为主线的生态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产品、修学旅游产品等特色中高端产品,满足不同旅游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的旅游需求.同时打造南湖湿地生态旅游产品的品牌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差异性,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使旅游消费者认识、认同,并可以通过消费品牌产品等方式获得心理的满足和回报,最终建立起对南湖生态旅游品牌产品的忠诚,进而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旅游消费者.3.4 采用多种营销手段,引导生态旅游消费南湖公园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应在不失时机的抓住市场机遇的同时,以社会营销、文化营销、绿色营销等新的营销理念为指导,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进行宣传推广,制作精良的宣传手册、影像资料、景区网页,积极参加旅游博览会,诚邀有实力的旅游中间商和新闻记者实地考察旅游线路,加大城市湿地生态旅游保护与开发的宣传力度,举办各种与湿地生态旅游相关的主题研讨会,提高南湖湿地的知名度的同时,也进一步引导旅游者的旅游消费行为更多的指向生态旅游产品.3.5 丰富融资渠道,重视生态旅游人才培育旅游设施完善和景区整体建设都离不开强大的资金支持,湿地公园要努力争取引入资金,在充分利用国家或地方的专项基金的基础上,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面向社会筹集资金,也可以通过银行借贷、非银行借贷、其他企业融资、或者吸收外商资金等金融手段进行解决.要促进南湖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能否拥有高素质的生态旅游人才.通过专家讲座、脱产进修等方式提高现有人力资源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与高等院校合作办学,加快生态旅游专业人才的培育;另外加大人才引入激励机制,建立合理专业人才梯队,调动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促进湿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11].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B G,McBean E A.Wetlands and environment Gradients[M].London:Bounderies and Buffers.CRC Press,121~131.[2]F.H.Kong,ing GIS and landscape metrics in the hedonic pricemodeling of the amenity value of urban greenspace:A case study in Jinan City,China[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7,79:240~252.[3]赵磊,吴文智.中国湿地生态旅游研究进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2):103~108.[4]李勇,王金伟,佟连军.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SWOT分析[J].浙江林业科技,2008,28(1):47~50.[5]祝廷成.长春南湖公园生态本底的调查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6]李天元.旅游学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7]徐喆.吉林省旅游竞争及发展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1):127~129.[8]吴郭泉,刘加凤,张晶.盐城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7,34(2):197~201.[9]丁建.关于山东东营生态湿地旅游区开发利用的若干思考[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3):129~132.[10]张虹波,刘黎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6,25(5):77~84.[11]杨芳.社区参与东洞家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企业经济,2013,(4):104~107.。

城市防灾型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城市防灾型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防灾设 施 是 防 灾 功 能 的 基 础 与 保 障 。包 括 情 报设 施 ( 时 广 播 设 备 、 信 设 备 和标 志 、 报 设 灾 通 情 备 ) 水 设施 ( 、 抗灾 贮水 槽 、 时 用水 井 、 水 设备 以 灾 散 及水 池 、 流 等 ) 能 源 与 照 明设 施 ( 种 备 用 电源 水 、 各 与太 阳 能 照 明设 备 ) 防 灾 树 林 等 植 被 、 后 用 厕 、 灾 所 、 灾物 资储 备 仓 库 ( 救 内存 确 保 居 民基 本 生 活条 件 的紧急救 灾物 资 ) 以及 公 园 内 的道 路 与广 场 ( , 包
成为孤儿 , 直接 经济损失达 5 .8亿 元。19 44 9 5年
1月 1 日 日本 阪神 . 路 7 2级 大 地 震 , 成 经 7 淡 . 造
济损失竟高达 1 0 0亿美元… 。无数惨痛的教训 0
表明 , 经济 增 长必 须 与 生 态环 境 保 护 、 代 灾 害 防 现 御等 相 关 工 作 协 调 推 进 , 是 城 市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这
必要 条 件 。 由于 城 市 灾 害具 有 起 因 复 杂 、 发 性 突
1 防灾型公园的防灾机能和防灾设施
1 1 防灾功 能 .
强 、 以预 知 的特 点 , 何 城 市 都 必 须 增 强 应 付 突 难 任 发事 故 的安 全 保 障 能 力 , 须 构 建 科 学 、 效 、 必 有 完 善 的应 急避 险 场 所 体 系 。公 园 绿地 具 有 开 敞 的 空 间, 当城 市 灾 害 ( 地震 、 灾 、 疫 等 ) 生 时 , 如 火 瘟 发 公
成重 大 经 济 损 失 , 如 17 例 9 6年 7 月 2 日 0 8 3时 4 2分 发 生在 中 国唐 山 的 里 氏 7 8级 大 地 震 , 时 . 震

防灾避险的公园设计

防灾避险的公园设计

• 三木综合防灾公园的功能主要 体现在: (1)灾害时的应急活动据点, (2)防灾人才教育培训基地,(3)防 灾情报发布中心,(4)防灾调查及研 究中心,(5)地区体育运动场所5个
方面。公园不仅具有防灾机能,同
时也是地区平时开展体育活动的场 所, 具有平灾结合的双重性。
• 三木综合防灾公园由中央的城市道路将其
难广场区的周边。但是,不要进散设定,也不要设定特
别的区,只进行设置配置。

4.救援活动对应区:(1):为以消防、救援、医
疗救护活动、其他各种活动的空间等为主体的区。为了
达到空间的有效利用和设施的高效使用,使避难广场区
和防灾关联设施区相连接,或者一部分重复。(2):
对于避难者直接相关的医疗、救护等活动之外的各种活
钟、饮水处、洗手处等。
• 6.管理设施:仓库、车库、材料堆放处、垃 圾处理场、供水设施、排水设施、电力设 施等。
• 三木综合防灾公园
三木综合防灾公园作为日本首 个广域防灾据点,其功能与以往的 广域避难场所不同,它可以容纳城 市大规模灾害的大型救援队,可以 接纳和运送全国及世界范围的救援 物资和大型器械, 是开展灾后救 援复兴活动的后方基地。
防灾公园概念是日本在1993年 颁布的《城市公园法实施令》中首 次提出的,指“由于地震灾害引发 市区发生火灾等次生灾害时,为了 保护国民的生命财产、强化大城市 地域等城市的防灾构造而建设起的 广域防灾据点、避难场地和避难道
路作用的城市公园和缓冲绿地”。

1.提供避难场所,为避难者提供基本
的生活条件和从市区火
灾蔓延等的安全性出发,设置于公园的中央,
根据必要在周围设置防火树林带区。此外,一
部分可以作为避难者的临时避难生活的空间进

介绍公园类型应急避难场

介绍公园类型应急避难场

介绍公园类型应急避难场一、公园类型应急避难场的背景与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自然灾害的频发,应急避难场所在现代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将其改造为应急避难场所,既满足了城市应急避难的需求,又提高了公园的多功能性。

二、公园类型应急避难场的特点与功能1.自然环境优越:公园内绿化率高,空气质量好,有利于受灾群众身心健康。

2.基础设施完善:公园内通常设有厕所、水源、休息区等设施,便于安置受灾群众。

3.交通便利:公园一般位于城市中心区域,交通便利,便于救援物资和人员的进出。

4.易于管理:公园类型应急避难场所可在平时进行维护管理,提高应对突发灾害的效率。

5.疏散演练功能:公园可作为临时疏散场地,组织疏散演练,提高居民应急避险能力。

三、公园类型应急避难场的建设与管理1.建设规划:在公园规划阶段,应充分考虑应急避难场所的需求,合理布局基础设施。

2.设施完善:在公园内增设应急避难设施,如简易帐篷、急救包、应急照3.预案制定:制定公园应急避难场所启用预案,明确应急避难场所的管理责任主体。

4.演练与培训:定期组织应急避难演练,提高公园管理人员和居民的应急处理能力。

四、公园类型应急避难场的应用案例及启示1.案例: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公园作为应急避难场所发挥了重要作用。

2.启示:各国应高度重视公园类型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五、如何选择合适的公园类型应急避难场1.地理位置:选择交通便利、易于疏散的地段。

2.基础设施:确保公园内基础设施完善,满足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3.绿化环境:优先选择绿化率高、生态环境良好的公园。

4.面积:公园面积应足够大,可容纳较多受灾群众。

5.安全性:避免选择靠近危险地段、易受灾害影响的公园。

六、公园类型应急避难场的未来发展1.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投入,推动公园类型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

2.标准化建设:制定公园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标准,提高建设质量。

城市防灾公园规划建设论文

城市防灾公园规划建设论文

浅谈城市防灾公园的规划建设摘要:城市防灾公园是重要的避难场所,其具有供居民避难以及确保避难人员基本生活条件、防灾减灾、情报收集与传递、医疗与救护、运输基地等功能。

规划建设防灾公园可以提高城市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本文以南宁市南湖公园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为实例,介绍了防灾公园的作用与功能,提出其规划时应注意的内容。

关键词:防灾公园、减灾功能、避难场所前言近年来我国频发发生的地震灾害让很多人意识到,公园不仅是市民休闲娱乐场所,也是灾难来临时保障安全的应急避难场所。

当灾难性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避难所设置得当与否,对居民安全避难、震后有效救援以及城市恢复重建都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的防灾避险功能,提高城市综合防灾避险能力,国家建设部要求加快编制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

因此,强化城市公园绿地的防灾避难职能,已被国内不少城市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并给予了格外的关注。

1 防灾公园的定义及体系构成1.1 防灾公园的定义防灾公园是由于地震灾害引发市区发生火灾等次生灾害时,为了保护民众的生命财产、强化大城市地域等城市的防灾结构而建设的,起广域防灾据点、避难场地和避难道路作用的城市公园和缓冲绿地。

1.2 防灾公园的体系构成由避难通道紧密联系的中心防灾公园、固定防灾公园和紧急防灾公园形成防灾公园体系,通常主要依避难人员停留时间与需求来进行合理规划配置。

1.2.1 中心防灾公园具有中心避难疏散场所功能的城市公园——即面积在50公顷以上的大规模公园,为多个居住区的受灾市民服务,可用作抗震救灾指挥中心、医疗抢救中心、抢险救灾部队的营地、外援人员休息地等。

主要是提供大面积的开放空间,作为安全生活的场所,提供灾后城市复建完成前进行避难生活所需的设施,也是当地避难人员获得情报信息的场所。

因此,必须拥有较完善的设施及可供庇护的场所。

1.2.2 固定防灾公园具有固定避震疏散场所功能的城市公园——即面积在10公顷以上的主要公园,用作灾害时人们较长时间避难和进行集中救援的重要场所。

长春市南湖公园调研

长春市南湖公园调研

长春市南湖公园调研一.吉林省长春市南湖公园的自然概况长春市南湖公园——我国最大的市内森林公园。

始建于 1937 年。

它位于长春市朝阳区西南部,面积约为 222 平方米,为仅次于颐和园的国内第二大园。

东北西三面分别与工农广场、南湖广场、新民广场为邻,西南为南湖宾馆。

从空中俯瞰南湖公园,形状近似哑铃,东西窄,南北长,水域面积约为 92 平方米,与北京颐和园水域面积相等,水深一至九米。

湖上建有大桥——南湖大桥,贯穿公园东西,将南湖水域一分为二,形如雨后之彩虹,又有沟堑变通途之功效。

二.水体问题1.浮萍南湖水质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问题,以游客随手丢弃的固体垃圾为主,污染程度较轻。

同时,在我们的考察过程中,发现一种开黄色小花的水上植物大面积地生长于南湖水面上,经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初步鉴定为浮萍(泽泻目,浮萍科,浮萍属)。

这种植物是鱼类的优良青绿饲料,特别是刚刚学会吃草的小鱼苗,首先是用绿浮萍训化的,成年鱼也很喜欢吃。

但是绿浮萍如果投喂不当,会给鱼带来危害。

观察发现,浮萍的数量已然影响到了南湖水面的美观,虽然目前对南湖的水质没有造成太大的伤害,但长此以往,南湖的水质堪忧。

2.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在南湖周围修建了大量的宿舍还有工厂,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南湖。

据相关资料显示每年湖体受纳的污水和废水约150~200 万 m3,最高年份 300 万 m3。

由于绝大多数都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湖中。

因此单凭南湖的自然净化能力无法达到清污的目的。

再加上夏季光线充足水温高,营养物释放充足,使得南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3.解决办法1.定期消除水面垃圾。

夏季游泳、划船时,人类活动会给水体带来一定的负担,特别是残留在水面上的垃圾,更是会直接进入水体,增加水体中的营养物质的含量加剧水体富营养化。

因此,应定期清理水面上的垃圾,减少营养物质来源。

2.政府应该采取相关措施,控制工厂污水排放,对于居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减少污水排放。

以长春市南湖公园景观规划为例浅谈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以长春市南湖公园景观规划为例浅谈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以长春市南湖公园景观规划为例浅谈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摘要:目前园林设计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城市园林建设的发展,当前人们生存环境是显性的物质环境和隐性得到精神环境相互结合,好的环境是一种互相交流的结果,能够给人们带来精神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本文以长春市南湖公园景观规划为例,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最终得出结论,园林设计需要充分重视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的协调发展,建立完善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保证我国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

关键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问题;对策1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1.1环境因素的问题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设计者不仅要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进行景观设计的制定,更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考虑设计的可行性。

其中,环境因素对园林景观设计有着很大程度上的影响。

无论是天气因素、地势因素、交通因素、周边业态、使用人群组成,还是水源因素、循环因素、风向因素、植被因素等等,在具体的设计中,都要严谨认真的考察到,才能确保园林景观设计的具体实施。

就南湖公园现状来看,现状存在生态保护不足、功能单一、服务设施缺乏等系列问题,需统筹考虑并找到相应对策。

1.2景观功能分区实际联系中的问题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每个功能分区都是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相互影响并作用,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很多设计者在建立每个景观板块的时候,只考虑到了板块的独立性,而忽略了板块之间的联系。

南湖公园现状存在着此类问题,布局杂乱无章、文化氛围不浓,各功能分区相互独立,缺乏沟通与联系。

在园林景观的实际应用中,每个版块的集合体,所构成的生态坏境的稳固运行,是保障城市绿化的中流砥柱。

如果每个板块之间的联系性不强,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联系功能性就体现不出来,板块之间的独立就会造成生态系统功能的缺失,也就失去了园林景观设计最开始的意义。

2园林景观设计问题的对策2.1立足实际走调研,因地制宜提对策景观环境形象是基于视觉的所有自然与人工形态及其感受的设计,也就是狭义景观设计。

城市防灾公园防灾功能规划

城市防灾公园防灾功能规划
科技信息
计 算机 与 网络
地 市 盼 灾公 园 盼 灾 功 链 规划
河北联合 大学 唐 山市城 乡规 划局 何 建辉
[ 摘 要】 防灾公 园是具有完善防灾功能的城 市公 园。 平时供居 民游憩 、 观赏、 运动 与健 身。 灾时启用防灾设施 , 生完善的防灾功能, 产 转 换 成 防 灾避 难 场 所 , 避 难人 员提 供 基 本 的 生 活 条件 与环 境 , 保 生 命 安 全 灾公 园作 为城 市 的 重要 防 灾避 难 场 所 , 应 当坚持 为 确 防 也 统筹规划原则, 由城 市的 规 划 部 门、 园林 管 理 部 门 、 害 管理 部 门等 协 商 规 划 , 出规 划 建设 方 案 。 灾 提 [ 关键词 ] 防灾公 园 防 灾功能 规 划原 则
学 校
避 难 面 积 5 .9 68
1统 筹 规划 .
公 园
1. 97 4
机 关
92 _9
停 车场
5 3 3
市 场
2 8 . 7
体 育 场
27 .4
车 站
11 . 6
道 路 活 动 中心 寺 庙
O5 .7 05 . 3 04 .9
加 油站
04 . 4
() 2 宿营地功能 。 严重灾害特别是像我 国唐 山地震 、 汶川地震 、 台湾 集集地震 以及 日本 阪神地震等建筑物破坏极为严重 的地震灾害 ,灾后 需要派遣部 队 、 医疗队和工程抢 险队支援灾区 , 并有 大批 的志愿者 , 需 要安排宿营地及其他相应的防灾设施 。公园东南部的体育场馆和中部 的多功能大厅 , 可以用作宿营地。体育场用作停车场。体育场馆周边的 地域 可 以设 置 厨 房 和 用 餐 场 所 。 () 3 医疗功能。公园东北角原有的医疗保健机构 , 灾时用作医疗 中 心或 医疗室 。 为伤员和避难人员提供 医疗服务和防疫 灭病 。 救护车通道 与公 园周边 的道路和公园内的棚宿 区连接 。 () 4 其他功能 , 主要包 括交通功能 、 防火树林带 、 标识功能等。救 灾 物 资储备仓库和管理办公 室利用公园内原有道路 , 规划避难道路 、 消防 和救援物资通道 、 救护车通道 。在棚 宿区西南角设直升飞机 停机坪 , 运 输 紧急救援物资和伤员。 园四周的树木灾时用作 防火树林带 , 于 公 有助 防止外围火焰向内部延烧 , 能遮挡火焰 热辐射和明火火星飞落到避 并 难场所 , 保护避难场所安全 。 在公园西北角设救 灾物资储备仓库和管理 办公室 , 并在设 救灾物资存放分 发处 。严重灾 害发 生后, 能够确保及 时 提供防灾减灾的 、 生活 必 需 的 物 资 。 规划建设 防灾公 园必须 “ 以人为本 ”强化城市 防灾结构 , , 并遵循统 筹规划 、平灾结合” 确保安全 、 “ 、 充分利用开放空 间、 强化防灾功能 、 方

南湖公园改造提升工程方案

南湖公园改造提升工程方案

南湖公园改造提升工程方案一、总体规划南湖公园改造提升工程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更新、景观绿化、功能完善和安全隐患整治四个方面。

在总体规划上,我们将充分考虑南湖公园所在地的地理环境、城市发展规划和市民的需求,确保改造提升工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1.1 基础设施更新南湖公园目前的基础设施存在一定的老化和落后,如厕所、休息亭、游乐设施等都需要进行更新改造。

我们将对这些设施进行全面的检修和更新,保证其安全、卫生和便利性。

同时,根据市民使用的需求和习惯,我们将合理规划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分布,确保市民在南湖公园的游玩和休息便捷、舒适。

1.2 景观绿化南湖公园是一片城市绿地,良好的景观绿化是其最大的特色和优势。

我们将加强南湖公园的植被保护和修剪工作,保持公园内植被的绿意盎然。

同时,我们还将在公园内适当增加一些花坛、草坪、景观树木和花草,以增添公园的环境美观和生态氛围。

1.3 功能完善南湖公园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因此我们将在公园内增设一些休闲设施,如健身区、游乐设施、篮球场、乒乓球台等,以满足市民不同年龄层的休闲需求。

另外,我们还将合理规划南湖公园的游步道和健身路径,确保市民在公园内的活动和休息更加便捷、舒适。

1.4 安全隐患整治南湖公园目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主要是一些老旧设施和地面破损问题。

我们将对这些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和整治,保障市民在南湖公园内的安全和健康。

二、具体措施为了确保南湖公园改造提升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我们将采取一系列的具体措施,以满足市民的需求和市政部门的要求。

2.1 增加投入南湖公园改造提升工程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我们将增加财政投入和争取社会捐助,以确保改造提升工程的资金来源充足。

同时,我们还将合理规划资金的使用和分配,确保南湖公园改造提升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 强化监管南湖公园改造提升工程需要有一个有效的监管机制,我们将加强市政部门对项目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改造提升工程的实施过程合法、公开和透明。

城市防灾公园抗震减灾功能浅析

城市防灾公园抗震减灾功能浅析

应 具备 的 功 能 。
关 键 词 : 震 减 灾 ; 灾 公 园 ; 能 抗 防 功
中图分 类号 :7 12 ¥3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3— 5 8 2 0 2— 0 8— 2 10 5 0 (0 8 0 0 7 0 J
城市是人 口、 建筑物、 生命线网络密集 , 社会财 富高度集 中的区域 , 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 , 将造成巨 大 的经 济损失 和人 员伤 亡 。导致 城市地震 灾 害 的原 因是多方面的, 中城市规划不合理是重要的原 因。 其 如城市人 口密度过高、 工矿企业过 于集 中、 高楼林 立、 密度过大, 造成没有人 员疏散躲避的空 旷场地。
阪神大地震时 , 神户市 2 7个城市公园成为市民紧急
避 难 疏散 场所 。 我 国的城市 公 园也是 重要 避难 疏散 场所 。20 05 年 九 江地震 , 多 市 民 到绿 地 上 避 难 。唐 山大 地 震 许 时 , 山市 区 数 万 名 市 民 在凤 凰 山公 园 、 城 山 公 唐 大 园 、 民公 园等公 园 绿 地 搭 建 窝棚 或 简 易 房 作 为 紧 人 急 避难疏 散 场所 和 固定 避难 疏散 场所 。在 这 次地震 中, 北京 市仅 中山公 园 、 天坛公 园和 陶然亭 公 园就涌
防灾 公 园的第 一功 能是 为 附近市 民提 供避 难生
活空间 , 并确保避难人员的基本 生活条件 。防灾公
园必须 有 一定 规模 的可 供市 民避难 的绿地 或 自由空 间, 用作 市 民避 难 区域 。起 固定 避 难 疏 散 场 所 作用 的 中心 防灾 公 园 , 积 应 大 于 5 m ; 固定 避 难 面 0h 起 疏散 场所 作用 的防灾 公 园 , 面积 应 大 于 1h 最好 m (

城市防灾公园规划程序的探讨

城市防灾公园规划程序的探讨

形成综合防灾能力较强且与 自身防灾功 能相称 的防灾公 园。 城市 防灾避难场所 也大 多是防灾公 园l 。我 国 台湾省 台北 等 地域 , 8 。 公 园绿地 有重 要 的防灾 功能 。不仅 能延 缓 、 止火焰 的燃 阻 城市也规划建设了防灾公 园 1 。防灾公 园的主要 防灾 功能是灾 时为居民提供 避难场 所 ( 包括棚 宿 )饮 用水 和食品 , , 基本 生活用 条件 ; 救援物资的储备 、 聚集 、 分类 、 配送和临时 保管 ; 为支 援灾区 烧, 规划设计为棚宿区 , 还能设置防灾标识设施等 防灾设施。
宿营地设 置在地势较高 , 场地平坦 、 统, 防灾 避难 场 所 数 量 少 , 基 本 上 是 城 市 公 园 , 类 学 校 特 别 是 的地 域。防灾公 园的棚宿 区、 且 各 开阔的地带 , 并远离 危 险品生产 厂和仓库 、 高压输 电线 路 以及 其 小学校 的防灾避难功能基本上没有开发 利用 , 其他 类型 的防灾避 难场所也存 在很 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
环境 、 规模 、 综合 防灾设施 与措施 、 防火性 能与消防能力 、 避难人 员基本生活保障 、 医疗与 防疫 条件 、 灾后 救援活 动功能 以及避难
避难 生活 的安全 隐患等 。进行地质环境 、 自然环境 、 人工环 定 了城 市 防灾 避 难 场 所 规 划 。据 2 0 0 8年 的 统 计 , 京 市 规 划 设 行动 、 北 境评估以及规模 安全 、 设施安 全和避难 道路 安全评价 , 确保 居 民 计 了 3 防灾避难场所 , 市公园 2 2个 城 9个 , 场 2 , 学 1 ; 广 个 小 所 天 避 难 安 全 【 -] 11 。防 灾 公 园 应 避 开地 震 活 断 层 、 溶 塌 陷 区 、 山 69 岩 矿 津市 规 划 设 计 了 的 2 8个 防 灾 避 难 场 所 , 市 公 园 2 城 2个 , 场 广 山体滑坡 、 海啸 、 洪水等严重灾害威胁 6个 。 显 然 , 些 城 市 的 规 划 设 计 尚 未 构 成 城 市 防 灾 避 难 场 所 系 采空区以及可能受泥石流 、 这

防灾避险的公园设计共19页

防灾避险的公园设计共19页

防灾公园的设施选定
• 1.休憩设施:休憩所、凳子、野外炉、 野外桌、烧烤区等。
• 2.游戏设施:各种游戏设施等, • 3.运动设施:操场、附属建筑物等。 • 4.教育设施:各设施的建筑物、室外
空间等。
• 5.方便设施:停车场、各设施的建筑 物、时钟、饮水处、洗手处等。
• 6.管理设施:仓库、车库、材料堆放
防灾公园设施设计原则

1.公园的平时利用;

2.对于弱者(老年人、小孩、残疾人)
的对应;

3.有效地建设、活用;

4.对于时间系列变化的对应;

5.具有柔软性的设施利用;

6.容易利用、管理;

7.建设(设置)、管理主体;

8.耐震性
防灾公园的设施功能分区

1.防火树林带区:以防火树林带为主
体的区,主要设置于公园的外围。

2.避难广场(临时的避难生活对应)
区:以避难广场为主体的避难空间的区,
从市区火灾蔓延等的安全性出发,设置于
公园的中央,根据必要在周围设置防火树
林带区。此外,一部分可以作为避难者的
临时避难生活的空间进行利用。除了与避
难者有关的救援活动空间之外,尽量不要
与设置救援活动对应去重复设置。

3.防灾相关设施区:为建设、设置水
防灾公园的主要功能

1.提供避难场所,为避难者提供基本
的生活条件和安全保障;

2.作为抗震防灾的据点,震灾时开展
救援、恢复重建等活动,震后可进行防灾
演习与抗震减灾知识教育;

3.防止或减轻火灾的发生和蔓延,防
止或减轻易燃易爆物品发生、防止或减轻

城市防灾公园防灾避难功能规划研究——以长春市南湖公园规划建设为例

城市防灾公园防灾避难功能规划研究——以长春市南湖公园规划建设为例

城市防灾公园防灾避难功能规划研究——以长春市南湖公园规划建设为例摘要:近年来,灾害的发生愈演愈烈,为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国务院制定了《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其中防灾公园作为城市重要的灾害隔离带,防灾公园规划与防灾体系建设仍存在极大不足。

本文以长春市南湖公园为主要研究对象,归纳长春市城市防灾公园体系的应用方向及防灾公园的具体设计方法与配置要求。

总结相关防灾设施的配置要求,并针对长春市南湖公园的防灾规划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防灾避险;居民意识;管理系统;长春市1.引言诗经中曾描绘地震的可怕:“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也是不时遭受严重地震震害的国家之一。

有资料表明,我国占全球 7 级以上地震约 1/3,我国有 40%以上地区属于7度地震烈度区,且有70%的百万以上人口大城市处于地震区[1]。

虽然我国城市发展进程加快与高精端技术迅猛发展,但是城市的整体防灾减灾功能一直远远滞后于城市发展。

由于近年来城市灾害频发,城市安全日益受到关注。

如何应对灾害与风险,为市民创造安全的城市环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公园绿地作为城市内可供市民活动的大型室外活动场地,同时也承担着城市防灾减灾的主要空间载体的功能。

防灾公园是指以地震为起因,发生街道火灾等二次灾害时,为保护国民的生命财产,强化城市防灾结构而规划建设的避震疏散功能比较完善的城市公园。

应当指出的是,防灾公园虽然是以防止地震灾害为主要目的,但也具有防止其他城市灾害的能力[2]。

在灾害发生的各个阶段,防灾公园是城市居民重要的避险和候援的重要场所[3]。

本篇论文旨在通过对长春市南湖公园的调查研究,针对性分析长春市防灾规划的缺失与不足,总结并归纳出基于中国国情发展、适应性强的城市防灾公园规划设计策略,以期为城市安全规划提供借鉴。

2.南湖公园防灾建设现状分析2.1场地整体及周边调研分析2.1.1场地服务半径及服务人口规模南湖公园是长春市区内占地面积最大的公园,占地面积约238.6公顷,大约能容纳10万人避难。

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设计标准

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设计标准

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设计标准近年来,随着自然灾害频发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公园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备受关注。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如何设计和规划公园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成为了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的设计标准和要点入手,探讨如何使公园绿地在灾害发生时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设计标准1. 人口容纳标准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的人口容纳标准是一个重要指标。

根据灾害类型、预警时间和预计逃生时间等因素,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的设计标准应该明确人口容纳量,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安全容纳逃生人员。

2. 设施配备标准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各类设施的配备标准。

安全通道、避难点、医疗救护设备、食品储备等设施的配置,需要符合相应的标准,以应对不同灾害场景的需求。

3. 场地选址标准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场地选址标准。

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交通便捷性等因素,对于提高公园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至关重要。

二、设计要点1. 多功能性公园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设计应该具备多功能性。

除了作为避难场所外,还应考虑其在平时的其他功能,如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等,以提高公园绿地的利用率和价值。

2. 绿色环保在公园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设计中,绿色环保是一个重要的设计要点。

应注重植被保护、自然生态功能的维护,同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公园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的环保水平。

3. 社会参与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的设计要点还包括社会参与。

鼓励社区居民、志愿者等参与公园绿地的设计和建设,使其更符合当地的特色和需求,提高公园绿地的社会融合度和凝聚力。

总结与回顾通过对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设计标准和要点的探讨,可以看出其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性。

合理制定设计标准和遵循设计要点,可以提高公园绿地在应急灾害中的效能,实现城市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的设计,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安全可靠的避难场所。

防灾避险的公园设计

防灾避险的公园设计

防灾避险的公园设计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承担起社区居民和城市居民防灾避险的功能。

为了确保公园在发生灾害时能够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我们需要在公园设计中融入防灾避险的考虑。

首先,公园设计需要合理规划疏散通道。

灾害发生时,疏散通道是确保人员安全撤离的重要保障。

因此,在公园设计中,应预留足够宽敞的疏散通道,同时要考虑到不同灾害类型可能对通道的影响,如地震时可能导致建筑物垮塌,需要设立疏散通道穿越建筑物的设计。

此外,还可以设置指示标识和紧急避难点,方便人们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找到避难地点。

其次,公园设计需要考虑防灾设施的设置。

防灾设施包括避难场所、避雷设施等,能够提供人们在灾害发生时的临时庇护和保护。

在公园设计中,可以设置避难场所,如建筑物或地下室,以保证人员的安全。

此外,可以考虑引入避雷设施,如避雷针和避雷网等,减少雷击灾害的危害。

再次,公园设计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灾害的发生往往与环境破坏有关,因此,在公园设计中,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可以采用生态景观设计,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恢复生物多样性。

同时,可以考虑采用生态工程措施,如植被绿化、雨水收集利用等,减少水患和土地滑坡等灾害的发生。

最后,公园设计需要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培养。

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急能力是防灾工作的重要一环。

在公园设计中,可以设置防灾教育基地或展示馆,向公众普及防灾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

此外,可以开展防灾演习和培训活动,让公众了解防灾措施的实施方法和应急处置的程序。

总之,公园设计中融入防灾避险的考虑,可以提高公园的功能和价值,保护人们的安全和财产,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在公园设计中,要合理规划疏散通道、设置防灾设施、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培养等方面下功夫,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防灾避险场所。

同时,要注重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不断完善公园防灾避险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提高公园的防灾避险能力,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公园绿地应急避险功能的规划设计探究

公园绿地应急避险功能的规划设计探究

图1 防灾避险点、线、面、域规划体系3.2 相邻公园绿地间规划设计
针对群体公园绿地,宏观上联合各公园绿地,建立区域性公园绿地防灾避险体系。

根据城市人口密度、灾时人群分布及疏散情形、各公园绿地的大小、数目、类型及其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与配置形式,综合考虑防灾空间的布局及防灾时序,明确各公园绿地的灾时避难特性,加强疏散通道与周边城市防灾避险空间的连接度,实施各公园绿地宏观联合,在不同公园绿地之间通过疏散通道将防灾公园绿地进行有机连接。

建设区域性城市绿地应急避险系统,使其具有全时序、全空间的救平转化机制,使公园绿地既能集中高效地发挥个体效应,同时也兼具城市应急风险规避体系下的群体效应。

城市公园绿地是由各个公园绿地构成,我国各地区的城市绿地建设存在差异,各类公园绿地因使用性质不同,结构布局也存在差异,且同一类型的公园绿地因其构成形式、民俗文化、配套设施等条件的不同,需结合。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应急救援研究--以长春市南关区为例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应急救援研究--以长春市南关区为例

research object, using roads, emergency
rescue materials and other data as the basis,
using nonlinear integer programming method
to comprehensively construct urban flooding
由 于 内 涝 灾 害 是 随 机 事 件,因 而 救援对策是受内涝灾害发生的时间、地 点、气象等多个因素所制约 [4-6]。根据对 城市内涝灾害的统计和分析,发现只要 及时地实施救援就可以避免更大的损 失。但是在实际当中往往由于救援资源 调度不当等各种迟滞因素而不能尽早 赶到,进而丧失了对灾害救援的良好时 机。因此,城市内涝灾害救援调度中优 化调度的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7-9]。城市
purpose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Taking the research area of Nanguan District
of Changchun City, taking urban flooding
disaster emergency dispatching as the
of potential initial disaster points, the same
flooding point may not only be served by
the material point with the shortest time to
it, and affected by the efficiency parameters
disaster emergency dispatching model to

城市防灾公园规划

城市防灾公园规划
——— 读书交流会
城市公园规划的概要 城市防灾公园的功能
防灾公园避难空间规划 结语
概 要
人口向城市的集中与生产力的空间集聚,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和城市化过程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
空间分布广泛、种类形式多样的灾害事件,也成为当今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一大突出问题。在美国芝加哥大火、 日本关东大地震、我国唐山大地震等灾害中,城市公园发挥了避难疏散的作用,于是在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时,借 鉴日本的防灾减灾经验,引入“防灾公园”的设计理念。 防灾公园平时是居民娱乐、休闲、健身的场所,在灾害来临时可以立即启动防灾机能,成为城市重要的灾 害隔离带。它能够阻止火势蔓延,疏散避难人员,作为修复家园的据点和平时学习防灾知识的场所,其规划建 设完善了城市服务功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 我国城市的防灾公园规划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还不成熟,我们应该借鉴欧美日等国家的先进经验,结 合我国的具体城市防灾的实际,做好城市的防灾减灾工作。
防灾公园避难空间规划
城市生命线系统包括交通、能源、通信、给排水等主要的基础设施,生命线设施的地下化在灾害发生时具
有很大的优势。 地下空间的隐蔽、封闭、隔离等环境特性,使其所形成的空间中的空气质量、温度、湿度、声、光及生态、 视觉环境与地面建筑不同、且对人的心态、生理影响也不同。封闭的地下空间,既有防御外来灾害的一方面,
防灾公园避难空间规划
2)避难面积和安全后退距离 应急避难疏散区是确保避难者安全的场所、救援活动的场所和应急避难生活的场所。应急避 难疏散区的有效面积要根据避难对象的人均避难面积(1~2m2,尽量在 2m2以上)来设定, 同时也要考虑公园的规模。疏散区的安全后退距离有必要根据本地常年的风向和风速、周边环 境的火灾危险度等因素弹性而慎重地探讨。其中设置的动力管线和救援的动力管线不能交错。 3)材料选择 应急避难疏散区除了必要部分用硬质材料以外,尽量用土、草坪等柔软的铺装材料,考虑广场 内要有良好的雨水排放处理。救援活动的设营地和棚宿区的表层材料最好用土系类铺设,考虑 炊火和篝火,尽量不要用易燃、易高温、易溶解并且发出有毒气体的材料。采用耐久性好的、 易应急修补的材料。 4)应急棚宿区 适宜设置于面积较大的广场和开阔的疏林草坪间,此类场地空间开敞便于帐篷的搭建,且空气 流通较易满足防疫卫生的要求,同时利于人群的疏导。

基于长春市南湖公园资源分析与重点保护方案研究

基于长春市南湖公园资源分析与重点保护方案研究
部分,南湖公园是代表长春市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
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如今的南湖公园,其发展现状与城市发
展要求、与市民游客对公园游憩及观赏等方面的需求均存在差
距。为加强其体系管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需通过编制
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公园的功能和作用,实现生态、
社会、经济三个方面的综合效益。
以中华文化为魂、
以植物景观为脉,
为南湖公园科学有序地健康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关键词:南湖公园;
资源评价;
长春市
中图分类号:
TU984.11+1
文献标识码:A
南湖公园位于吉林省长春市中心,始建于 1935 年日伪时
期,是一座有着 80 多年历史、以植物景观为主的自然式生态公
园。作为长春市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重要组成
需总体规划对其进行梳理,
并指导其今后科学有序发展。
3 南湖公园升级规划指导思想
3.1 以整体规划为时,
融自然人文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在已开发建设现状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南
湖公园的文化与生态特色,把休闲娱乐、科普教育、冰雪娱乐等
活动项目结合起来,将南湖公园建设成为集科学性、景观性、参
水园。
3.3 以中华文化为魂,
塑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历史文化名园
南湖公园的建设在吸纳长春历史、人文积淀的同时,通过历
史文化名园的塑造,丰富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以中华民族文化
为根基,本着文化自信,文化传承的理念,建设有中国文化符号
的特色园林景观,将亭台楼阁融入南湖公园的景观中,丰富南湖
公园的文化内涵。
其社会、经济价值共同发展。
1.3 地理位置优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防灾公园防灾避难功能规划研究——以长春市南湖公园规划建设为例发表时间:2019-04-28T09:13:02.187Z 来源:《建筑细部》2018年第20期作者:王鑫桐谢明昕孙辉胡健可白立敏[导读] 总结相关防灾设施的配置要求,并针对长春市南湖公园的防灾规划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吉林建筑大学长春 130018摘要:近年来,灾害的发生愈演愈烈,为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国务院制定了《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其中防灾公园作为城市重要的灾害隔离带,防灾公园规划与防灾体系建设仍存在极大不足。

本文以长春市南湖公园为主要研究对象,归纳长春市城市防灾公园体系的应用方向及防灾公园的具体设计方法与配置要求。

总结相关防灾设施的配置要求,并针对长春市南湖公园的防灾规划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防灾避险;居民意识;管理系统;长春市1.引言诗经中曾描绘地震的可怕:“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也是不时遭受严重地震震害的国家之一。

有资料表明,我国占全球 7 级以上地震约 1/3,我国有 40%以上地区属于7度地震烈度区,且有70%的百万以上人口大城市处于地震区[1]。

虽然我国城市发展进程加快与高精端技术迅猛发展,但是城市的整体防灾减灾功能一直远远滞后于城市发展。

由于近年来城市灾害频发,城市安全日益受到关注。

如何应对灾害与风险,为市民创造安全的城市环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公园绿地作为城市内可供市民活动的大型室外活动场地,同时也承担着城市防灾减灾的主要空间载体的功能。

防灾公园是指以地震为起因,发生街道火灾等二次灾害时,为保护国民的生命财产,强化城市防灾结构而规划建设的避震疏散功能比较完善的城市公园。

应当指出的是,防灾公园虽然是以防止地震灾害为主要目的,但也具有防止其他城市灾害的能力[2]。

在灾害发生的各个阶段,防灾公园是城市居民重要的避险和候援的重要场所[3]。

本篇论文旨在通过对长春市南湖公园的调查研究,针对性分析长春市防灾规划的缺失与不足,总结并归纳出基于中国国情发展、适应性强的城市防灾公园规划设计策略,以期为城市安全规划提供借鉴。

2.南湖公园防灾建设现状分析2.1场地整体及周边调研分析2.1.1场地服务半径及服务人口规模南湖公园是长春市区内占地面积最大的公园,占地面积约238.6公顷,大约能容纳10万人避难。

按照防灾避难规范确定500米服务半径,除去服务区域内利用自身场地组织疏散的学校得到的服务区域主要为南湖大路、工农大路及延安大路沿线的住宅。

南湖周边居住用地十分密集,人口数量较多,居住区总人数可达南湖最大容量的30%,南湖作为中心避难场地还承担着后期接收低级避难场地受灾群众的责任,因此灾难发生时对南湖防灾功能的需求很高。

2.1.2场所周边城市道路现状调查将《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GB51143-2015)》中规定的应急交通保障措施与南湖周边道路对比可以发现南湖公园被三条长春市内较为主要的干路环绕,并连接着大量如人民大街等主要道路,道路系统较为完善,物资输送、医疗团队等支援畅通无阻。

表1应急道路级别及出入口数量2.1.3南湖公园周边配套设施现状分析南湖公园周边商店有73个,其中新生活欧亚超市为大型超市。

可在紧急救灾期为灾民提供食物、水等物资。

医疗机构有4个,其中大型医院3所(吉林省中医药第一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解放军第461医院,长春军大医院)。

固定避难场所应根据避难人员应急医疗卫生救护需求设置应急医疗卫生所,避难单元应设置医疗卫生室或医务点。

问卷中居民对医护的需求占比重最高,为42%,居民希望其第一时间到达避难现场。

派出所及警卫室有8个,灾时警员可以参与到公众引导及疏散中,在震时救灾现场进行有效的引导。

其中公安局朝阳区分局警务中心距离公园最近,且毗邻4号主入口,配置合理。

无消防站点,距南湖公园最近消防站点为长春市公安消防支队朝阳区消防大队,此站点距离最近的公园消防出入口约1500米。

问卷中消防需求占29%,比重较高。

2.2南湖公园场地内部调研分析2.2.1场所空间利用规划分析南湖公园总面积为238.6公顷,其中水面92公顷,占到了公园总面积的39%,绿地134.6公顷,占总面积约50 %,大部分为树木、花卉,空敞区域及道路面积仅占公园面积的10 %,约为22公顷。

“平灾结合”角度的园内空间分析,办公区位于公园东北和西南角且并非公园管理人员所在地,灾时可作为应急指挥部。

娱乐区大多为儿童游乐项目,其中一部分为骑马场,但利用率较低,且无正规管理人员。

林地树木间距大致3-5米一棵,用途多为休憩与散步。

灾时可作应急篷宿区,安置避难民众,林区中分布有应急供水、供电设施。

广场活动区铜雀三角广场和长春解放纪念碑广场,平日为观赏、游玩、纪念场所。

有较为宽敞的空地,且靠近公园入口,灾时可作为应急疏散场地、救护救援区和物资分发场所。

总体来说,南湖公园主次道路可达性较好,车辆通行条件良好,支路延伸至绿地内部,直达棚宿区,物资可直接送达各区。

步行道贯穿大部分面积,各区域理论上通行方便。

图2 南湖园区内分级道路现状分布图2.2.3防灾避难标识及相关设施现状防灾避难标识很重要,在紧急情况下,人们往往会产生慌乱情绪,如果在防灾避难场所的服务范围内没有明确的指示标牌,人们会失去方向感,造成混乱的场面从而影响应急救援的效率,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更大的损失与影响。

在南湖公园中,最为显著的标识是在四个比较主要的公园入口处设置了“应急避难场所”的指示牌,还有“南湖公园应急避难场所示意图”的指示牌,这个指示牌上面标注了场地内所有应急避难设施的位置。

2.2.4园内景观现状分析1)导视系统现状分析通过走访调研周围居民与公园内游客发现,他们中绝大部分的人是不知道公园内具有避难功能,有部分人注意到入口的指示牌,但不知道也不太了解避难场所所承载的内容和具备的设施条件。

南湖公园做为长春市市Ⅰ类应急避难场所,在导视引导方面缺失,会在引导灾民进入园区内避险中引起混乱导致二次伤害。

也会在进入园内后因导视不明确而不知去向何处避难。

2)抗震减灾功能性植物配置现状公园公园内植被茂密,从建成后至今,公园的景观形态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的景观植被搭配较好层次丰富,品种齐全。

但公园最初的设计规划并没有按照抗震减灾公园的性质考虑,在防灾植物搭配上存在不足。

在具备搭建帐篷的区域内出现大量易燃的针叶类植被,这对环境安全的影响不容小觑。

这些安全因素都影响了场地的避难功能发挥,给避难工作带来了一定的环境安全隐患。

3)防火隔离带现状林区中的防火隔离带与当中作为应急篷宿区的区域并无明显的分别,树种与树间距均与林区相同,在防护林密度不正确的情况下,则很容易发生火灾。

林区内部的防护隔离带与林区本身均为管理严重缺乏空间,如若发生灾害,因管理不足而耽误的时间财产将远超想象。

4)道路铺装现状分析一级园路为水泥铺路,有管理人员清扫;二级园路为砖石铺路;三级园路为石板路和自然泥土暴露的小路。

其中二、三级部分园路有装饰转铺成的道路景观。

道路边线两旁并无单独照明设备,全部道路仅靠路灯照明,一、二级园路较为清楚,三级园路可能因道路维护不到位和照明设备缺乏而发生危险。

急需调整铺装材料。

3.问题总结3.1场地整体及周边3.1.1场地辐射范围不够全面通过南湖服务半径内民众逃生路线可以发现,南湖公园拥有大量出入口,可辐射至周围大面积居民区,然而缺少西南方向的覆盖,南湖广场西南方向的群众进入南湖较为困难。

图3 民众实际疏散路线示意图3.1.2场地周边住区内部道路混乱与主次干道的完善相反,住宅区内部道路十分混乱,原本宽度有限的小区内部道路更是被画上了车位,违停现象进一步降低了道路通行能力,更有违停者直接将道路堵死,道路根本无法承载避难民众通行。

3.1.3周边配套设施不完善辐射范围内,医疗机构均集中于工农大路一侧,并无消防站点,体现其周边配套设施分布不合理性,有一处加油站与公园毗邻,而南湖公园植被繁茂,灾时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3.2南湖公园场地内部3.2.1园内空间划分较为混乱办公区无应急指挥区。

娱乐区管理修整不到位,且临近公园一级园路,灾时极易造成危险。

林地供电设施维护不到位,且分布极不均匀,与公园所给出的地图出现较大偏差。

广场活动区缺少应急停车坪。

3.2.2园内绿地里利用状况较为混乱(1)整体杂乱,造成视线上的迷惑性:绿地大部分为景观种植区,但整体较杂乱,不具有其本身的景观意义,还带来了视线上的迷惑性,部分景观小品,会遮挡一部分的视线,如若发生灾难,将很难找到适宜的避难空间。

(2)方向感缺失:《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中,篷宿区应选用被乔灌树丛围合的平坦草坪,使疏散高效及时。

但在实地考察中,园内不具备较开阔的草坪,而将大量的林地充作应急篷宿区。

在大片的树林中,很容易使人丧失方向感。

(3)娱乐设施老旧,危险隐患多,无人管理:公园绿地的沿湖区域,配置了游乐设施。

调研发现:园内娱乐设施大多建成时间长,无工作人员管理,极易发生整体倒塌或零部件松动掉落的危险。

且设施紧靠一级园路,若发生灾难,带来的损失无法估量。

(4)管理与宿住区分离:公园内的控制中心与林地中的应急篷宿区分开布置,在灾难发生时,指挥人员无法及时了解避难人员的情况,不能对需要帮助的群众和受伤人员给予及时救助。

3.2.3园内道路系统不够完善没有突出园路,反而突出景观区,避难图成导览图。

入口指示不明确,没有标注看图人所在地点,给避难民众带来困扰。

内部没有任何路线指示,避难民众进入公园就“迷路”。

简单堆叠,位置不明确,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耗费了较长时间才找到。

3.2.4防灾避难标识系统及相关设施不健全公园内部缺少方向指示标识,除两个公园入口处的指示牌外,在园内我们没有看到任何指示方向的标识。

仅有的标识--“南湖公园应急避难场所示意图”上标注的防灾设施位置不清晰,无法起到快速导向防灾设施的作用。

且南湖公园内部的避难设施不完善,应急卫生间的布置分散,而其服务范围无法辐射附近的居住空间。

公园内部游乐设施易在灾难发生后可能会发生损坏而导致对避难人群产生安全隐患。

所以仅从满足应急避难场地的要求来看,南湖公园并未在功能和需求上进行合理布局,且在防灾运营管理中也未形成可行体系。

4、优化建议4.1场地整体及周边(1)针对长春市防灾公园总量达标,但分布不均匀。

根据地域、人口合理增建避险绿地,使发生灾难时,民众能迅速到达最近的避难场所。

(2))针对周边设施(医院、超市、消防、公安机关)与防灾公园结合率低,布局不均匀这一问题。

应着重考虑功能、布局等综合防灾区域的构建。

4.2场地内部(1)针对出入口分布均匀,但南湖广场附近缺少可供车辆通行的主要出入口,运送物资等大型车辆无法进入。

建议增建可供运送物资和消防车辆通行的大型出入口,并与园内相关设施道路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