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案1.1算法的概念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全部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全部说课稿

1.创设情景:我首先向学生们展示章头图,介绍图中的后景是取自宋朝数 学家朱世杰的数学作品《四元玉鉴》,告诉学生们章头图正 是体现了中国古代数学与现代计算机科学的联系,它们的基 础都是“算法”。 「设计意图」是为了充分挖掘章头图的教学价值,体现1)算法概念的由 来;2)我们将要学习的算法与计算机有关;3)展示中国古代 数学的成就;4)激发学生学习算法的兴趣。从而顺其自然的 过渡到本节课要讨论的话题。(约4分钟) 2.引入新课:在这一环节我首先和学生们一起回顾如何解二元一次方程 组,并引导他们归纳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步骤,从而让学 生经历算法分析的基本过程,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引导学生 关注更具一般性解法,形成解法向算法过渡的准备,为建立 算法概念打下基础。紧接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复习回顾解一 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引导学生分析解题过程的结 构,写出求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算法,并把它编成 程序,让学生输入数据,体验计算机直接给出方程组的解.目 的是让学生明白算法是用来解决某一类问题的,从而提高学 生对算法的普遍适用性的认识,为建立算法的概念做好铺 垫。 之后,我就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到底什么是算法?如何 用语言来表达算法的涵义?这里让学生们根据刚刚的探 索交流、思考并回答,然后老师进行归纳,得出算法的 基本概念,并帮助学生认识算法的概念,指出有穷性, 确定性,可行性。这样可以让学生们真正参与到算法概 念的形成过程中来,体会算法思想。(约8分钟) 3.例题讲解:在这一环节我安排了两道例题,以帮助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 算法的基本概念,并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中去,而不只是单 纯的对数学思想的领悟。 这两道例题均选自课本的例1和例2。 例1是让我们设定一个程序以判断一个数是否为质数。质 数是我们之前已经学习的内容,为了能更顺利地完成解 题过程,这里有必要引导学生们回顾一下质数应满足的 条件,然后再根据这个来探索解题步骤。通过例1让学生 认识到求解结构中存在“重复”。为导出一般问题的算法 创造条件,也为学习算法的自然语言表示提供前提。告 诉学生们本算法就是用自然语言的形式描述的.并且设计 算法一定要做到以下要求:

【精品资料】高中数学课件:1算法的概念(新人教必修3)

【精品资料】高中数学课件:1算法的概念(新人教必修3)

例1:(2)设计一个算法,判断35是否为质数?
第一步:用2除35,得到余数1,所以2不能整除35.
第二步:用3除35,得到余数2,所以3不能整除35. 第三步:用4除35,得到余数3,所以4不能整除35. 第四步:用5除35,得到余数0,所以5能整除35.
因此,35不是质数.
练习4.写出求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
a1b2 a2b1 0
1 2 2 1
a b x c b c b (3)
第二步:解(3)得 第三步:
x
c1b2 c2b 1 a1b2 a2 b 1
a2b1 a1b2 y a2c1 a1c2
y a2 c1 a1c2 a2b1 a1b2
1、把冰箱门打开
2、把大象装进去 3、把冰箱门关上
2000春晚小品《钟点工》
又如家中烧开水的 过程分几步?
x 2 y 1 ① 问题1:请写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 x y 1 ②
的详细求解步骤. 第一步:①+2×②得: 5x=1 ③ 1 第二步: 解③得: x 5 第三步:②-①×2得: 5y=3 ④ 3 第四步: 解④得: y x 1 5 5 第五步:得到方程组的解为 3
B. 从一副扑克牌随意抽取3张扑克牌抽到
24点的可能性
C. 已知坐标平面内的两点求直线的方程
D. 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概念辨析
3.有人对歌德巴赫猜想“任何大于4的偶数都 能写成两个奇质数之和”设计了如下操作步 第一步:检验6=3+3 骤: 第二步:检验8=3+5 第三步:检验10=5+5
利用计算机不断地进行下去!
的根的算法.

高二数学 第一章《算法初步》教案人教A版必修3

高二数学 第一章《算法初步》教案人教A版必修3

1.1.1算法的概念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

(2)能够用自然语言叙述算法。

(3)掌握正确的算法应满足的要求。

(4)会写出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

(5)会写出一个求有限整数序列中的最大值的算法。

(6)会应用Scilab 求解方程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体会解方程的一般性步骤,从而得到一个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这些步骤就是算法,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算法。

由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同一个问题也可能有多个算法,能模仿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写出一个求有限整数序列中的最大值的算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我们对计算机的算法语言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明确算法的要求,认识到计算机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各有力工具,进一步提高探索、认识世界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算法的含义、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判断一个数为质数的算法设计。

难点:把自然语言转化为算法语言。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学法:1、写出的算法,必须能解决一类问题(如:判断一个整数n(n>1)是否为质数;求任意一个方程的近似解;……),并且能够重复使用。

2、要使算法尽量简单、步骤尽量少。

3、要保证算法正确,且计算机能够执行,如:让计算机计算1×2×3×4×5是可以做到的,但让计算机去执行“倒一杯水”“替我理发”等则是做不到的。

教学用具:电脑,计算器,图形计算器四、教学设想:1、创设情境:算法作为一个名词,在中学教科书中并没有出现过,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还没有接触算法概念。

但是我们却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算法,熟悉许多问题的算法。

如,做四则运算要先乘除后加减,从里往外脱括弧,竖式笔算等都是算法,至于乘法口诀、珠算口诀更是算法的具体体现。

我们知道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算法,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算法,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算法等。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一章-算法初步第一节《算法的概念》教学课件3(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一章-算法初步第一节《算法的概念》教学课件3(共21张PPT)
趣味益智游戏
一人带着一只狼、一只羊和一箱蔬菜要过河,但只 有一条小船.乘船时,每次只能带狼、羊和蔬菜中的一 种.当有人在场时,狼、羊、蔬菜都相安无事.一旦人 不在,狼会吃羊,羊会吃菜.请设计一个方案,安全地将狼、 羊和蔬菜带过河.
过河游戏
如何发电子邮件?
假如你的朋友不会发电子邮件,你能教会他么? 发邮件的方法很多,下面就是其中一种的操作步骤:
第四步, 用5除35,得到余数0.因为余数为0, 所以5能整除35.因此,35不是质数.
变式: “判断53是否质数”的算法如下:
第1步,用2除53得余数为1,余数不为0,所以2不能整除53;
第2步,用3除53得余数为2,余数不为0,所以3不能整除53;
……
第52步,用52除53得余数为1,余数不为0,故52不能整除53;
第二步, 给定区间[a,b],满足f(a) ·f(b)<0.
第三步,
取中间点
m
a
2
b.
第四步, 若f(a) ·f(m) < 0,则含零点的区间为
[a,m];否则,含零点的区间b].
第五步,判断f(m)是否等于0或者[a,b]的长 度是否小于d,若是,则m是方程的近似解;否 则,返回第三步.
|a-b| 1
0.5 0.25 0.125 0.062 5 0.031 25 0.015 625 0.007 812 5 0.003 906 25
y=x2-2
1 1.25 1.5
1.375
2
于是,开区间(1.4140625,1.41796875)中 的实数都是当精确度为0.005时的原方程的近 似解.
判断“整数n(n>2)是否是质数”的算法 自然语言描述
第一步 给定大于2的整数n. 第二步 令i=2. 第三步 用i除n,得到余数r. 第四步 判断“r=0”是否成立.若是,则n不是质

【高中数学必修三】1.1.1 算法的概念

【高中数学必修三】1.1.1 算法的概念

b2c1 b1c2 第二步:解(3)得:x a1b2 a2b1
(2) a1 (1) a2 : (a1b2 a2b1 ) y a1c2 a2c1 (4) 第三步:
a1c2 a2c1 第四步: 解(4)得:y a1b2 a2b1
b2 c1 b1c2 x a1b2 a 2 b1 a c a 2 c1 y 1 2 a1b2 a 2 b1
第三步:取区间中点 m
含零点的区间为 [m, b]. 将新得到的含零点的区间仍记为 [a, b]. 第五步:判断 [a, b] 的长度是否小于d或f(m)是否等于0. 若是,则m是方程的近似值;否则,返回第三步.
【例2】 x 2 2 0( x 0) 写出用“二分法”求方程 法. 取d=0.005,可以得到以下表格:
【例1】(1)设计一个算法,判断7是否为质数.
(2)设计一个算法,判断35是否为质数.
第一步:用2除35,得余数为1,所以2不能整除35. 第二步:用3除35,得余数为2,所以3不能整除35. 第三步:用4除35,得余数为3,所以4不能整除35. 第四步:用5除35,得余数为0,所以5能整除35. 因此,35不是质数.
简单地说,算法就是解决 问题的程序或步骤。
问题创设
小品“钟点工”片段
问: 要把大象装冰箱,分几步?
答:分三步:
第一步:打开冰箱门 第二步:把大象装冰箱 第三步:关上冰箱门
算法:就是解决一个问题的程序与步骤.
问题创设
x 2 y 1 ①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 2 x y 1 ② 并写出具体求解步骤
算法分析: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 算法1 第一步:计算1+2,得3;

新人教A版必修3 高中数学1.1算法的概念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3 高中数学1.1算法的概念学案
y 1
① ②
分析: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思想是消元的思想,有代入消元和加减消元两种消元 学 的方法,请用加减消元法写出它的求解过程. 习 解:第一步: ; 过 第二步: ; 程 与 第三步: 。 方 法 探究:对于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说,上述步骤应该怎样进一 步完善? 评析:本题的算法是由加减消元法求解的,这个算法也适合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 解法。下面写出求方程组的解的算法: 2.试写出求方程 组
达标训练 1.写出解方程 x -2x-3=0 的一个 算法。
2
2.求 1×3×5×7×9×11 的值,写出其算法。
3
3.有蓝和黑两个墨水瓶,但现在却错把蓝墨 水装在了黑墨水瓶中,黑墨水错装在了蓝 墨水瓶中,要 求将其互 换,请你设计算法解决这一问题。
4.课本练习。 课 1.算法概念和算法的基本思想 堂 (1)算法与一般意义上具体问题的解法的联系与区别; (2)算法的五个特征。 小 结 2.利用算法的思想和 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写出一此简单问题的算法 作 业 20 页习题 1-1A 组 2、3; 布 置 学 习 小 结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 算法. (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 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 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合作探究: 例 1、任意给定一个大于 1 的整数 n,试设计一个程序或步骤对 n 是否为质数做出判 断. 分析: (1)质数是只能被 1 和自身整除的大于 1 的整数. (2)要判断一个大于 1 的整数 n 是否为质数,只要根据质数的定义,用比这个 整数小的数去除 n,如果它只能被 1 和本身整除,而不能被其它整数整除,则这个数 便是质数. 解: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 1.1.1 算法的概念 课件(共65张PPT)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 1.1.1 算法的概念 课件(共65张PPT)

1.写出求方程 x 2 + bx + c = 0 的解的 一个算法 ,并画出算法流程图。
开始
计算△=b2 – 4 c
N
△≥0?
Y
输出无解
输出 x b
2a
结束
四、练习
2.任意给定3个正实数,设计一个算法,判断以这3个数为三 边边长的三角形是否存在.画出这个算法的程序框图.
算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输入3个正实数 a,b,c;
计算机的问世可谓是20 世纪最伟大的科学 技术发明。它把人类社会带进了信息技术时代。 计算机是对人脑的模拟,它强化了人的思维智能;
21世纪信息社会的两个主要特征: “计算机无处不在” “数学无处不在”
21世纪信息社会对科技人才的要 求: --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会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
现算法代的研科究和学应用研正是究本课的程的三主题大!支柱
算法(2) 第一步,用2除35,得到余数1。因为余数 不为0,所以2不能整除35。
第二步,用3除35,得到余数2。因为余数 不为0,所以3不能整除35。
第三步,用4除35,得到余数3。因为余数 不为0,所以4不能整除35。
第四步,用5除35,得到余数0。因为余数 为0,所以5能整除35。因此,35不是质数
语句A
左图中,语句A和语句B是依次执 行的,只有在执行完语句A指定的
操作后,才能接着执行语句B所指
语句B
定的操作.
四、练习 2.设计一个求任意数的绝对值的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
2. 算法:
框图:
第一步:输入x的值;
第二步:若x≥0,则输出x; 若否,则输出-x;
开始 输入x
x≥0?

输出x

高中数学必修3教案【最新简单实用】

高中数学必修3教案【最新简单实用】

教学教研工作计划第1课时1.1.1算法的概念教学目标:(1)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

(2)能够用自然语言叙述算法。

(3)掌握正确的算法应满足的要求。

(4)会写出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

教学重点:算法的含义、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判断一个数为质数的算法设计。

教学难点:把自然语言转化为算法语言。

教学用具:电脑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算法作为一个名词,在中学教科书中并没有出现过,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还没有接触算法概念。

但是我们却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算法,熟悉许多问题的算法。

如,做四则运算要先乘除后加减,从里往外脱括弧,竖式笔算等都是算法,至于乘法口诀、珠算口诀更是算法的具体体现。

我们知道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算法,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算法,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算法等。

因此,算法其实是重要的数学对象。

2、探索研究算法(algorithm)一词源于算术(algorism),即算术方法,是指一个由已知推求未知的运算过程。

后来,人们把它推广到一般,把进行某一工作的方法和步骤称为算法。

广义地说,算法就是做某一件事的步骤或程序。

菜谱是做菜肴的算法,洗衣机的使用说明书是操作洗衣机的算法,歌谱是一首歌曲的算法。

在数学中,主要研究计算机能实现的算法,即按照某种机械程序步骤一定可以得到结果的解决问题的程序。

比如解方程的算法、函数求值的算法、作图的算法,等等。

3、例题分析:例1 任意给定一个大于1的整数n,试设计一个程序或步骤对n是否为质数1做出判定。

算法分析:根据质数的定义,很容易设计出下面的步骤:第一步:判断n是否等于2,若n=2,则n是质数;若n>2,则执行第二步。

第二步:依次从2至(n-1)检验是不是n的因数,即整除n的数,若有这样的数,则n不是质数;若没有这样的数,则n是质数。

这是判断一个大于1的整数n是否为质数的最基本算法。

例2 用二分法设计一个求议程x2–2=0的近似根的算法。

2020-2021学年高中数学必修3人教A版课件:1.1.1 算法的概念

2020-2021学年高中数学必修3人教A版课件:1.1.1 算法的概念

其中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2)设计算法时注意的问题 ①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从而组成 一个步骤序列,序列的终止表示问题得到解答或指出问题没有解. ②一个具体问题的算法不唯一,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算法就有消元法、代 入法两种.由于传统数学问题解法的不唯一,使得求解某一个问题的算法也不唯 一. ③不同的算法有简繁、优劣之分,但每一种都会使问题有一个最终的结果.对 于一个具体的问题,我们可以找到一个算法步骤相对较少、执行步骤也较少的算 法,即最优算法.
4.已知 A(x1,y1),B(x2,y2),求直线 AB 的斜率的一个算法如下: (1)输入 x1、y1、x2、y2 的值. (2)计算 Δx=x2-x1,Δy=y2-y1. (3)若 Δx=0,则输出斜率不存在,否则(Δx≠0),k=__①__.
(4)输出斜率 k.
则①处应填________. 解析: 由斜率的计算公式应填ΔΔyx.
[自主练习] 1.下列叙述不能称为算法的是( ) A.从北京到上海先乘汽车到飞机场,再乘飞机到上海 B.解方程 4x+1=0 的过程是先移项再把 x 的系数化成 1 C.利用公式 S=πr2 计算半径为 2 的圆的面积得 π×22 D.解方程 x2-2x+1=0
解析:
A× A,B 两选项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是算法
题型二 算法的设计 写出解方程 x2-2x-3=0 的一个算法. [思路探究]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很多,此处,我们用因式分解法、配方 法、公式法写出算法. , 解析: 法一:算法如下. (1)将方程左边因式分解,得(x-3)(x+1)=0.① (2)由①得 x-3=0,②或 x+1=0.③ (3)解②得 x=3,解③得 x=-1.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案(全册)第一章算法初步1.1算法与程序框图1.1 算法与程序框图(共3课时)1.1.1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课程标准】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教学目标】1.理解算法的概念与特点;2.学会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体会算法思想;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教学重点】算法概念以及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教学难点】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教学过程】一、序言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 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 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算机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 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 同时,算法有利于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在以前的学习中,虽然没有出现算法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在数学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如四则运算的过程、求解方程的步骤等等,完成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这就是算法的思想.二、实例分析例1:写出你在家里烧开水过程的一个算法.解:第一步:把水注入电锅;第二步:打开电源把水烧开;第三步:把烧开的水注入热水瓶.(以上算法是解决某一问题的程序或步骤)例2: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解:算法1 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第一步:计算1+2,得到3;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与3相加,得到6;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运算结果6与4相加,得到10; 第四步:将第三步中的运算结果10与5相加,得到15.算法2 可以运用公式1+2+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直接计算 第一步: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5;第二步:计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第三步:输出运算结果.(说明算法不唯一)例3:(课本第2页,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可推广到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说明算法的普遍性) 例4: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的大致步骤是: 第一步:根据题意,选择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第二步:根据条件列出关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一章1.1算法与程序边框图

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一章1.1算法与程序边框图

第一章1.1算法与程序边框图1.算法的概念(1)算法概念的理解①算法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②算法与一般意义上具体问题的解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之间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也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算法的获得要借助一般意义上具体问题的求解方法,而任何一个具体问题都可以利用这类问题的一般算法来解决.③算法一方面具有具体化、程序化、机械化的特点,同时又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精确性,所以算法在解决问题中更具有条理性、逻辑性的特点.(2)算法的四个特征:概括性、逻辑性、有穷性、不唯一性①概括性:写出的算法必须能解决某一类问题,并且能够重复使用.②逻辑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而且每一步都是正确无误的,从而组成了一个有着很强逻辑性的步骤序列.③有穷性:算法有一个清晰的起始步,终止步是表示问题得到解答或指出问题没有解答,所有序列必须在有限个步骤之内完成,不能无停止地执行下去.④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算法不一定只有唯一的一个,可以有不同的算法,当然这些算法有简繁之分、优劣之别.(3)常见的算法类型①数值性计算问题.如:解方程(或方程组)、解不等式(或不等式组)、利用公式求值、累加或累乘等问题,可通过相应的数学模型借助一般的数学计算方法,分解成清晰的步骤,使之条理化.②非数值性计算问题.如:判断、排序、变量变换等需先建立过程模型,再通过模型进行算法设计与描述.注意:(ⅰ)注意算法与解法的区别:算法是解决一类问题所需要的程序或步骤的统称;而解法是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的过程或步骤,是具体的解题过程.(ⅱ)设计算法时要尽量选取简捷、快速、高效的解决问题的算法.对一个具体的问题,我们要对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行透彻的研究,找出最优算法,做到“先思考后处理”.2.程序框图(1)程序框图又称为流程图,是一种用程序框、流程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2)用程序框图表示算法,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能更清楚地展现算法的逻辑结构.(3)程序框图主要由程序框和流程线组成.基本的程序框有终端框、输入框、输出框、处理框、判断框,其中终端框是任何流程图不可缺少的,而输入、输出可以用在算法中任何需要输入、输出的位置.(4)画程序框图的规则①使用标准的框图符号;②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③终端框(起止框)是任何程序框图必不可缺少的,表示程序的开始和结束;④除判断框外,大多数程序框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是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⑤程序框图符号框内的文字要简洁精炼.注意:(ⅰ)每一种程序框图的图形符号都有特定的含义,在画程序框图时不能混用,并且所用图形符号一定要标准规范,起始框只有一条流出线(没有流入线),终止框只有一条流入线(没有流出线),输入、输出框只有一条流入线和一条流出线,判断框有一条流入线和两条流出线.(ⅱ)如果一个程序框图由于纸面等原因需要分开画,要在断开处画上连接点,并标出连接的号码.(ⅲ)判断框是“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有且仅有两个结果.(ⅳ)一般地,画程序框图时,先用自然语言编写算法,然后再画程序框图.3.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基本结构,其基本结构形式如图所示,其中A、B两框所指定的操作是依次执行的.顺序结构中所表达的逻辑关系是自然串行、上下连贯、线性排列的.(2)条件结构:先根据条件作出判断,再决定执行哪一种操作的结构就称为条件结构.条件结构用于进行逻辑判断,并根据判断的结果进行不同的处理.条件结构必含判断框.条件结构的结构形式如图2所示,此结构中包含一个判断框,算法执行到此判断框给定的条件P时,根据条件P是否成立选择不同的执行框(A框或B框).注意:无论P是否成立,下一步只能执行A框或B框之一,不能A框和B框同时执行,也不能A、B两框都不执行,但A框和B框中可以有一个是空的,如图3.(3)循环结构:根据条件是否成立,以决定是否重复执行某些操作,在算法中要求重复执行同一操作的结构称为循环结构,重复执行的处理步骤称为循环体.根据执行情况及循环结束条件的不同可以分为当型循环(WHILE型)和直到型循环(UNTIL型).当型循环的特点是“先判断,后执行”,即先判断条件,当条件满足时,反复执行循环体,当条件不满足时退出循环(也就是说直到条件不满足时退出循环).如图4.直到型循环的特点是先执行一次循环体,再判断条件,当条件不满足时执行循环体,当条件满足时退出循环(即直到条件满足时退出循环),即“先执行,后判断”.如图5.当型循环可能一次也不执行循环体,而直到型循环至少要执行一次循环体.当型循环与直到型循环可以相互转化,条件互补.循环结构中常用的变量有计数变量、累加变量及累乘变量.计数变量用来记录某个事件发生的次数(即执行循环体的次数),累加变量用来计算数据之和,累乘变量用来计算数据之积.对于这些变量,开始一般要先赋初值,一般地,计数变量初值可设为0或1,累加变量初值设为0,累乘变量初值设为1.注意:(ⅰ)正确理解顺序结构的特点及适用条件是作出顺序结构图的关键.(ⅱ)画条件结构的程序框图要用到判断框,判断框有两个出口,根据不同的条件输出不同的信息,这些不同的信息必须全部写出.(ⅲ)只有有规律的,能重复进行的算法过程才能用循环结构.题型一算法设计写出能找出a 、b 、c 三个数中最小值的一个算法.解 第一步:输入a 、b 、c .并且假定min =a ;第二步:若b <min 成立,则用b 的值替换min ;否则直接执行下一步;第三步:若c <min 成立,则用c 的值替换min ,否则直接执行下一步;第四步:输出min 的值,结束.点评 本题的思路是:将min 定义为最小值,并把a 的值赋给min ,然后依次与b 、c 比较大小,遇到小的就替换min 的值,最后输出min 的值,这种方法可以推广到从多个不同的数中找出最大或最小的一个.题型二 条件结构的程序框图已知函数y =⎩⎪⎨⎪⎧ -1 (x >0),0 (x =0),1 (x <0).写出求该函数值的算法及程序框图.解 算法如下:第一步:输入x ;第二步:如果x >0,那么使y =-1,如果x =0,那么使y =0,如果x <0,那么使y =1; 第三步:输出函数值y .程序框图如图所示.点评 该函数是分段函数,当x 取不同范围内的值时,函数的表达式不同,因此当给出一个自变量x 的值时,也必须先判断x 的范围,然后确定利用哪一段的表达式求函数值,因为函数分了三段,所以判断框需要两个,即进行两次判断.求分段函数的函数值的程序框图,如果是分两段的函数只需引入一个判断框,如果是分三段的函数,至少需要引入两个判断框,分四段的函数要引入三个判断框,以此类推,至于判断框内的内容是没有顺序的,比如:本题中的两个判断框内的内容可以交换,但对应的下一图框中的内容或操作也必须相应地进行变化,比如本题的程序框图也可以画成如图1所示或如图2所示.图1图2题型三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看下面的问题:1+2+3+…+()>10 000,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我们只要确定出满足条件的最小正整数n0,括号内填写的数只要大于或等于n0即可.试写出满足条件的最小正整数n0的算法并画出相应的程序框图.解算法如下:第一步:p=0;第二步:i=0;第三步:i=i+1;第四步:p=p+i;第五步:如果p>10 000,则输出i,算法结束.否则,执行第六步;第六步:回到第三步,重新执行第三步、第四步和第五步.该算法的程序框图如图所示.点评本题属于累加问题,代表了一类相邻两数的差为常数的求和问题的解法,需引入计数变量和累加变量,应用循环结构解决问题.在设计算法时前后两个加数相差1,则i=i +1,若相差2,则i=i+2,要灵活改变算法中的相应部分.另外需注意判断框内的条件的正确写出,直到型和当型循环条件不同,本题解法用的是直到型循环,用当型循环结构时判断框内条件应为p≤10 000.如图所示.题型四程序框图在生活中的应用72,91,58,63,84,88,90,55,61,73,64,77,82,94,60.要求将80分以上的同学的平均分求出来.画出程序框图.解用条件分支结构来判断成绩是否高于80分,用循环结构控制输入的次数,同时引进两个累加变量,分别计算高于80分的成绩的总和和人数.程序框图如图所示.构和循环结构相结合的算法.【例1】如图所示是某一算法的程序框图,根据该框图指出这一算法的功能.错解 求S =12+14+16+…+110的值. 错解辨析 本题忽略了计数变量与循环次数,没有明确循环体在循环结构中的作用,以及循环终止条件决定是否继续执行循环体.正解 在该程序框图中,S 与n 为两个累加变量,k 为计数变量,所以该算法的功能是求12+14+16+…+120的值. 【例2】 试设计一个求1×2×3×4×…×n 的值的程序框图.错解 程序框图如图所示.错解辨析 本题程序框图看似当型循环结构,我们应当注意的是,当型循环结构是当条件满足时执行循环体,而本题显然是误解了当型循环结构条件.正解 程序框图如图所示.乘变量t和计数变量i,这里t与i每一次循环,它们的值都在改变.1.(海南、宁夏高考)如果执行下面的程序框图,那么输出的S为()A.2 450 B.2 500 C.2 550 D.2 652答案 C解析当k=1,S=0+2×1;当k=2,S=0+2×1+2×2;当k=3,S=0+2×1+2×2+2×3;…当k=50,S=0+2×1+2×2+2×3+…+2×50=2 550.2.(济宁模拟)在如图的程序框图中,输出结果是()A.5 B.6C.13 D.10答案 D解析a=5时,S=1+5=6;a=4时,S=6+4=10;a=3时,终止循环,输出S=10.3.(广东高考)阅读下图的程序框图.若输入m=4,n=6,则输出a=________,i=________.答案12 3解析输入m=4,n=6,则i=1时,a=m×i=4,n不能整除4;i=2时,a=m×i=8,n不能整除8;i=3时,a=m×i=12,6能整除12.∴a=12,i=3.一、选择题1.一个完整的程序框图至少包含()A.终端框和输入、输出框B.终端框和处理框C.终端框和判断框D.终端框、处理框和输入、输出框答案 A解析一个完整的程序框图至少需包括终端框和输入、输出框.2.下列关于条件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条件结构的程序框图有一个入口和两个出口B.无论条件结构中的条件是否满足,都只能执行两条路径之一C .条件结构中的两条路径可以同时执行D .对于一个算法来说,判断框中的条件是惟一的答案 B解析 由条件结构可知:根据所给条件是否成立,只能执行两条途径之一.3.下列问题的算法适宜用条件结构表示的是( )A .求点P (-1,3)到直线l :3x -2y +1=0的距离B .由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求斜边C .解不等式ax +b >0 (a ≠0)D .计算100个数的平均数答案 C解析 条件结构是处理逻辑判断并根据判断进行不同处理的结构.只有C 中含有判断a 的符号,其余选项都不含逻辑判断.4.下列程序框图表示的算法是( )A .输出c ,b ,aB .输出最大值C .输出最小值D .比较a ,b ,c 的大小答案 B解析 根据流程图可知,此图应表示求三个数中的最大数.5.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根,精确度为δ,用直到型循环结构的终止条件是( )A .|x 1-x 2|>δB .|x 1-x 2|<δC .x 1<δ<x 2D .x 1=x 2=δ答案 B解析 直到型循环结构是先执行、再判断、再循环,是当条件满足时循环停止,因此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根时,用直到型循环结构的终止条件为|x 1-x 2|<δ.二、填空题6.下边的程序框图(如下图所示),能判断任意输入的整数x 是奇数或是偶数.其中判断框内的条件是________.答案 m =0?解析 根据程序框图中的处理框和输出的结果,寻找判断框内的条件.由于当判断框是正确时输出的是“x 是偶数”,而判断框前面的处理框是x 除以2的余数,因此判断框应填“m =0?”.7.下图是计算1+13+15+…+199的程序框图,判断框应填的内容是________,处理框应填的内容是________.答案 i ≤99? i =i +2解析 由题意知,该算法从i =1开始到99结束,循环变量依次加2.8.完成下面求1+2+3+…+10的值的算法:第一步,S =1.第二步,i =2.第三步,S =S +i .第四步,i =i +1.第五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步,输出S .答案 如果i =11,执行第六步;否则执行第三步解析 本题是用自然语言来描述的算法,实际上第五步是一个判断条件,根据题意,是循环是否终止的条件,因此应该为如果i =11,执行第六步;否则执行第三步.三、解答题9.画出求11×2+12×3+13×4+…+199×100的值的程序框图. 解 这是一个累加求和问题,共99项相加,可设计一个计数变量,一个累加变量,用循环结构实现这一算法.程序框图如下图所示:10.写出解方程ax +b =0 (a 、b 为常数)的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解 算法如下:第一步,判断a 是否等于零,若a ≠0,执行第二步,若a =0,执行第三步;第二步,计算-b a ,输出“方程的解为-b a”; 第三步,判断b 是否等于零,若b =0,输出“有无数个解”的信息,若b ≠0,输出“方程无解”的信息.程序框图如图所示:探 究 驿 站11.画出求12+12+…+12(共6个2)的值的程序框图. 分析 本题看上去非常烦琐,尤其是对于2的位置处理,容易让人产生错觉.本题只要把含有2的式子分离开来,用A 代替12,即令A =12,则不难分析出分母可化为12+A的形式,且此结构重复出现.解 方法一 当型循环结构程序框图如图所示.方法二 直到型循环结构程序框图如图所示.12.给出以下10个数:5,9,80,43,95,73,28,17,60,36,要求把大于40的数找出来并输出.试画出该问题的程序框图.解程序框图如下图:趣味一题13.相传,古印度的舍罕王打算重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宰相西萨·班·达依尔.于是,这位宰相跪在国王面前说:“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小格内,赏给我一粒麦子;在第二个小格内给两粒,第三格内给四粒,照这样下去,每一小格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陛下啊,把这样摆满棋盘上所有64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罢!”国王慷慨地答应了宰相的要求,他下令将一袋麦子拿到宝座前.计数麦粒的工作开始了.第一格内放一粒,第二格两粒,第三格四粒……还没到第二十格,袋子已经空了.一袋又一袋的麦子被扛到国王面前来,但是,麦粒数一格接一格地增长得那么迅速,很快就可以看出,即使拿来全印度的小麦,国王也无法兑现他对宰相许下的诺言!请你画出一个程序框图来求需要的麦粒数.分析由题意,我们可以看出第一格内放一粒,第二格两粒,第三格四粒,就是往后每一格是前一格的2倍,这样一共需要的麦粒数就是1+2+22+…+262+263.从而可以得出这是一个累加求和问题,可以利用循环结构来设计算法,计数变量i从1到64循环64次,每个求和的数可用一个累乘变量表示.解程序框图:。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课件:1.1.1 算法的概念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课件:1.1.1 算法的概念
解:b→a→c→d→e
考点类析
例2 写出解方程x2-2x-3=0的一个算法.
解:方法一,算法如下: 第一步,将等号左边因式分解,得(x-3)(x+1)=0①; 第二步,由①式得x-3=0或x+1=0; 第三步,解x-3=0得x=3,解x+1=0得x=-1,即x=3或x=-1.
考点类析
例2 写出解方程x2-2x-3=0的一个算法. 解:方法二,算法如下: 第一步,移项,得x2-2x=3①; 第二步,①式等号两边同时加1并配方,得(x-1)2=4②; 第三步,②式等号两边同时开方,得x-1=±2③; 第四步,解③式得x=3或x=-1.
预习探究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算法不一定只有唯一的一个,也可以有不同 的算法,这些算法有繁简、优劣之分. (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
预习探究
知识点三
算法的设计要求
设计算法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写出的算法必须能解决一类问题,并且能够重复使用; (2)要使算法尽量简单、步骤尽量少; (3)要保证算法的各个步骤有效,计算机能够执行,且在有限步骤后能得到结果.
备课素材
累加、累乘问题的算法 解决一个问题的算法一般不是唯一的,不同的算法有优劣之别,保证得到正 确的结果是对每个算法的最基本的要求.另外,还要求算法的每个步骤都要 易于实现、易于理解,效率要高,通用性要好等.
备课素材
备课素材
[例2] 求1×3×5×7×9×11的值,写出其算法.
解:算法如下:
备课素材
[小结]
知识 1.算法的概念; 2.算法的特性; 3.算法的设计
方法
易错
1.根据具体的问题进行判断,是 给出问题,在书写步骤时,不能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电子课本名师优秀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电子课本名师优秀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电子课本篇一: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三课本教材word版第一章算法初步第一章算法初步第一节算法与程序框图 1.1.1 算法概念:实际上,算法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回顾二元一次方程组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步骤: 第一步,???×2,第三步,?,?×2,得得?x?2y??1??2x?y?1? ?的求解过程,5x?1?第二步,解?,第四步,解?,得得x?y?115 355y?3 ??x?????y???1535第五步,得到方程组的解为思考,能写出求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吗, 对于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a1x?b1y?c1??a2x?b2y?c2? ?其中a1b2?a2b1?0,可以写出类似的求解步骤:得第一步,?×b2,?×b1,第二步,解?第三步,?×a1,?×a2 第四步,解?(a1b2?a2b1)x?b2c1?b1c2 ?得x?b2c1?b1c2a1b2?a2b1得(a1b2?a2b1)y?a1c2?a2c1 ?y?2a1c2?a2c1a1b2?a2b1得第五步,得到方程组的解为得??x????y???b2c1?b1c2a1b2?a2b1a1c2?a2c1a1b2?a2b1上述步骤构成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个算法,我们可以进一步根据这一算法编制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算法? (algorithm)一词出现于12 世纪,指的是用阿拉伯数字进行算术运算的过程。

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

现在,算法通常可以编成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执行并解决问题( 例1 (1)设计一个算法,判断7 是否为质数(2)设计一个算法,判断35 是否为质数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大于1的正是叫质数算法分析:(1)根据质数的定义,可以这样判断:依次用 26 除7 ,如果它们中有一个能整除7,则7 不是质数。

高中数学必修三算法的概念

高中数学必修三算法的概念

高中数学必修三算法的概念算法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的描述。

它是计算机科学和数学领域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中数学必修三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算法的设计和分析是高中数学中算法的核心。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算法的概念、分类、设计和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算法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的描述。

它是计算机程序的基础,也是数学问题求解的一种形式化描述。

一个算法通常由一系列的步骤组成,每个步骤都能够执行其中一种操作,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算法可以用自然语言、图形、伪代码或编程语言来描述。

它在计算机科学、数学、工程和其他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算法的分类。

按照具体问题的特性,算法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型。

常见的算法分类包括算法、排序算法、图算法、动态规划算法等。

算法是用来在一些集合中寻找特定元素的算法,常见的算法包括二分查找算法、深度优先算法、广度优先算法等。

排序算法是将一组元素按照特定的顺序排列的算法,常见的排序算法包括冒泡排序算法、插入排序算法、选择排序算法、快速排序算法等。

图算法是用来解决图相关问题的算法,常见的图算法包括最短路径算法、最小生成树算法等。

动态规划算法是一种将问题分解为子问题,通过求解子问题的最优解来求解原问题的算法。

而算法的设计和分析则是提高算法效率和正确性的关键。

算法设计是指根据问题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和算法策略,设计出解决问题的高效算法。

而算法分析则是评估算法的性能和效率。

算法分析可以从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两个方面进行评估。

时间复杂度是指算法执行所需的时间,通常用大O表示;空间复杂度是指算法执行所需要的额外空间,通常用大O表示。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是用来描述算法的运行效率的重要指标。

在实际应用中,算法的性能和效率往往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一个好的算法可以提高计算机程序的运行速度和性能。

因此,算法的选择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在高中数学必修三中,我们通常会学习到一些常见的算法,如查找算法、排序算法和动态规划算法等。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电子课本名师优秀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电子课本名师优秀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电子课本篇一: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三课本教材word版第一章算法初步第一章算法初步第一节算法与程序框图 1.1.1 算法概念:实际上,算法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回顾二元一次方程组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步骤: 第一步,???×2,第三步,?,?×2,得得?x?2y??1??2x?y?1? ?的求解过程,5x?1?第二步,解?,第四步,解?,得得x?y?115 355y?3 ??x?????y???1535第五步,得到方程组的解为思考,能写出求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吗, 对于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a1x?b1y?c1??a2x?b2y?c2? ?其中a1b2?a2b1?0,可以写出类似的求解步骤:得第一步,?×b2,?×b1,第二步,解?第三步,?×a1,?×a2 第四步,解?(a1b2?a2b1)x?b2c1?b1c2 ?得x?b2c1?b1c2a1b2?a2b1得(a1b2?a2b1)y?a1c2?a2c1 ?y?2a1c2?a2c1a1b2?a2b1得第五步,得到方程组的解为得??x????y???b2c1?b1c2a1b2?a2b1a1c2?a2c1a1b2?a2b1上述步骤构成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个算法,我们可以进一步根据这一算法编制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算法? (algorithm)一词出现于12 世纪,指的是用阿拉伯数字进行算术运算的过程。

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

现在,算法通常可以编成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执行并解决问题( 例1 (1)设计一个算法,判断7 是否为质数(2)设计一个算法,判断35 是否为质数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大于1的正是叫质数算法分析:(1)根据质数的定义,可以这样判断:依次用 26 除7 ,如果它们中有一个能整除7,则7 不是质数。

高中数学第一章算法初步1.1.1算法的概念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数学第一章算法初步1.1.1算法的概念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1.1.1算法的概念内容标准学科素养1。

通过回顾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了解算法的思想。

2。

了解算法的含义和特征。

3.会用自然语言表述简单的算法。

提升数学运算发展逻辑推理应用数学抽象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页[基础认识]知识点一算法的概念预习教材P2-3,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一个大人和两个小孩一起渡河,渡口只有一条小船,每次只能渡1个大人或两个小孩,他们三人都会划船,但都不会游泳.(1)试问他们怎样渡过河去?提示:第一步,两个小孩同船过河去;第二步,一个小孩划船回来;第三步,一个大人划船过河去;第四步,对岸的小孩划船回来;第五步,两个小孩同船渡过河去.(2)设计的过河方法有什么特点?提示:由于船小,不能同时坐三个人,这样就需要遵循这一规则,然后按照一定的步骤一步一步的把三人运到河对岸.知识梳理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现在,算法通常可以编成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执行并解决问题.知识点二算法与计算机知识梳理计算机解决任何问题都要依赖于算法.只有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分解为若干个明确的步骤,即算法,并用计算机能够接受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计算机才能够解决问题.思考:与一般的解决问题的过程相比,算法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提示:最重要的特征是步骤的有序性、明确性和有限性.[自我检测]下列叙述不能称为算法的是()A.从北京到上海先乘汽车到飞机场,再乘飞机到上海B.解方程4x+1=0的过程是先移项再把x的系数化成1C.利用公式S=πr2计算半径为2的圆的面积得π×22D.解方程x2-2x+1=0解析:A、B两选项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是算法.C项,利用公式计算也属于算法.D项,只提出问题没有给出解决的方法,不是算法.答案:D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页探究一算法的概念[例1]下列关于算法的说法,正确的个数为()①求解某一类问题的算法是唯一的;②算法必须在有限步操作之后停止;③算法的每一步操作必须是明确的,不能有歧义或模糊;④算法执行后一定产生确定的结果.A.1B.2C.3 D.4[解析]由于算法具有有限性、确定性、输出性等特点,因而②③④正确,而解决某类问题的算法不一定唯一,从而①错.[答案] C方法技巧1。

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一章

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一章

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一章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一章 1第一章算法初步1.1.1 算法的概念1、算法概念: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2. 算法的特点:(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1.1.2 程序框图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一)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

(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程序框名称功能起止框表示一个算法的开始和结束,对于任何流程图都是不可缺少的。

输入输出框表示算法的输入输出信息,可以用在算法中任何需要输入输出的位置。

处理框赋值、计算,算法中处理数据需要的算式、公式等分别写在不同的用以处理数据的处理框内。

判断框判断某一条件是否成立,成立时在出口处标明“是”或“Y”;不成立时明“否”或“N”。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画的。

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

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算法的概念》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算法的含义和概念,了解算法的概括性、逻辑性、有穷性、不惟一性和普遍性等特征。

(2)初步了解消去法的思想。

(3)体会算法的思想,能说明解决简单问题的算法步骤。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算法的含义、概念及特征。

教学难点:把自然语言转化为算法语言。

教学过程
一、概念引入
一个人带三只狼和三只羚羊过河,只有一条船,同船可以容纳一个人和两只动物.没有人在的时候,如果狼的数量不少于羚羊的数量,狼就会吃掉羚羊.请设计过河的算法。

解:算法或步骤如下:
S1 人带两只狼过河;
S2 人自己返回;
S3 人带一只羚羊过河;
S4 人带两只狼返回;
S5 人带两只羚羊过河;
S6 人自己返回;
S7 人带两只狼过河;
S8 人自己返回;
S9 人带一只狼过河.
算法(algorithm)一词源于算术(arithmetic),即算术方法,是指一个由已知推求未知的运算过程。

后来,人们把它推广到一般,把进行某一工作的方法和步骤称为算法。

广义地说,算法就是做某一件事的步骤或程序。

菜谱是做菜肴的算法,洗衣机的使用说明书是操作洗衣机的算法,歌谱是一首歌曲的算法。

在数学中,主要研究计算机能实现的算法,即按照某种机械程序步骤一定可以得到结果的解决问题的程序。

比如解方程的算法、函数求值的算法、作图的算法,等等。

二、新知探究
处理方式
【问题1】
请同学们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x-2y=-1, ①
2x+y=1, ②
求解过程,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步骤: 第一步:②-①×2,得 5y=3; 第二步:解③得y=3/5; 第三步:将y=3/5代入①,得x=1/5; 第四步:得到方程组的解为
从特殊到一半,若上式的数字用字母代替会如何? 【问题2】
对于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其中a 1b 2-a 2b 1≠0,设计一个算法。

第一步:④×b 2-⑤×b 1,得(a 1b 2-a 2b 1)x=b 2c 1- b 1c 2, ⑥
第二步:解⑥,得
21121221
b .
c b c x a b a b -=-
第三步:,⑤×a1-④×a2,得(a 1b 2-a 2b 1)y=a 1c 2- a 2c 1. ⑦
第四步:解⑦,得1
2211
221b a b a c a c a y --=.
第五步:得到方程组的解为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算法的概念:
总结:这一例子体现算法具有通用性。

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

在数学中,现代意义的“算法”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三、 即时巩固 处理方式
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代表回答! 【问题3】
x=1/5,
y=3/5.
.
b 1
2212
112b a b a c b c x --=
1
2211221b a b a c a c a y --=
(1) 设计一个算法,判断7是否为质数; (2) 设计一个算法,判断35是否为质数。

【算法分析】
(1) 根据质数的定义,可以这样判断:依次用2~6除7,如果它们中 有一个能整除7,则7不是质数,否则7是质数。

根据以上分析,可定出如下算法:
第一步,用2除7,得到余数1。

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2不能整除7。

第二步,用3除7,得到余数1。

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3不能整除7。

第三步,用4除7,得到余数3。

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4不能整除7。

第四步,用5除7,得到余数2。

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5不能整除7。

第五步,用6除7,得到余数1。

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6不能整除7。

(2) 类似地,可写出“判断35是否为质数”的算法。

第一步,用2除35,得到余数1。

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2不能整除35。

第二步,用3除35,得到余数2。

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3不能整除35。

第三步,用4除35,得到余数3。

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4不能整除35。

第四步,用5除35,得到余数0。

因为余数为0,所以5能整除35。

因此35不是质数。

【问题4】
用二分法设计一个求方程x 2-2=0的近似根的算法。

【算法分析】 令
()22-=x x f ,则方程022=-x 的解就是函数()x f 的零点。

“二分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函数
()x f 的零点所在的区间[a,b]﹝满足
()()0<⋅b f a f ﹞“一分为二”,得到[a,m]和[m,b].根据

()()0<⋅m f a f ”是否成立,取出零点所在的区间[a,m]或[m,b],仍记为
[a,b]。

对所得的区间[a,b]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包含零点的区间[a,b]“足够小”,则[a,b]内的数可以作为方程的近似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写出如下算法: 第一步,令
()22-=x x f ,给定精确度d.
第二步,确定区间[a,b],满足
()()0<⋅b f a f 。

第三步,取区间中点2
b
a m +=
.
第四步,若
()()0
<
⋅m
f
a
f,则含零点的区间为[a,m];否则,含零点的区间为[m,b]。

将新得到的含零点的区间仍记为[a,b]。

第五步,判断[a,b]的长度是否小于d或
()m
f是否等于0。

若是,则m 是方程的近似解;否则,返回第三步。

当d=0.005时,按照以上算法,可得到下图和下表。

a b ︱a-b︱
1 2 1
1 1.5 0.5
1.25 1.5 0.25
1.375 1.5 0.125
1.375 1.437 5 0.062 5
1.406 25 1.437 5 0.031 25
1.406 25 1.421 875 0.015 625
1.414 062 5 1.421 875 0.007 812 5
1.414 062 5 1.417 968 75 0.003 906 25
时的原方程的近似解。

实际上,上步骤也是求2的近似值的一个算法。

计算机解决任何问题都要依赖于算法。

只有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分解为若干个明确的步骤,即算法,并用计算机能够接受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计算机才能够解决问题。

四、归纳提升
y=x2-2
1.25
1.375
处理方式
引导学生归纳体课时的主要学习内容,交流成果,教师帮助完善。

1.算法的概念
对于一项任务,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步骤,一理一步地执行,并在有限步内完成任务,则这些步骤称为完成该任务的一个算法。

2.算法的五个性质:
(1)概括性:写出的算法必须能解决某一类问题,并且能够重复使用。

(2)逻辑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个明确的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完成前一步,才能进行后一步,而且每一步都是正确无
误的,从而组成具有很强逻辑性的步骤序列。

(3)有穷性:一个算法必须保证在执行有限步之后结束。

(4)不惟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算法不一定只有惟一的一个,也可以有不同的算法,这些算法有繁简、优劣之分。

(5)普遍性:很多具体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

3.算法与一般意义上的数学问题的解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联系:算法与解法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也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比如:教材先从分析一个具体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过程(算法)出发,归
纳出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步骤;并且指出,这样的求解步骤也适合有限制
条件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些步骤就构成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算法;
(2)区别:算法是解决某一类问题所需要的程序和步骤的统称,也可理解为数学中的“通法通解”;而解法是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的过程和步骤,
是具体的解题过程。

【课后作业】
回顾本课的学习过程,整理学习笔记。

完成书面作业:练习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