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3.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化学反应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微观机制是什么?”、“质量守恒定律如何解释实际化学反应?”等。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分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同时,我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引导学生将质量守恒定律与实际生产、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情境:以日常生活中的质量守恒现象为切入点,如烹饪、制作饮料等,让学生感受到质量守恒定律的普遍存在。
3.问题导入: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分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表达,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总结归纳:通过教师总结和学生自我总结的方式,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4.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过程表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 教学设计【初中化学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教材第五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教材已经讲述了氧气的性质和制法等化学反应,分子原子的有关理论知识,使学生对化学反应从质的方面有了一定认识和理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能对已有的知识起到巩固和深化的作用,而且开始从量的方面研究化学反应的规律,对今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计算及解释化学反应实质提供了原则和依据。
使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领悟科学的方法,并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科学习必备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定义、表示的意义,能求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2.会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2.会从质、量、数等方面读化学方程式,并能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教学难点】掌握求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的方法。
◆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又能反映质量守恒这一特点呢?回答是肯定的。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一种化学用语。
二、讲授新课【小测验】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下列化学反应:①碳在氧气中燃烧②磷在氧气中燃烧③电解水④过氧化氢分解⑤加热高锰酸钾【活动探究】我们刚才写了几个反应文字表式,以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为例,文字表达式给我们那些信息?【归纳总结】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化学反应很直观,表示出了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但书写较麻烦,且不能表示出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
【设问】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又能表示出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还能反映质量守恒这一特点呢?知识点一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归纳总结】国际上为了便于交流,化学家采用国际通用的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案第2课时教案: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原理,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设计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原理【教学难点】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实验器材:天平、容器、水、砝码、纸张等;教学PPT【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问题:小明把一块蜡烛放在天平的左托盘上,并加上一块和蜡烛重量相等的铁块放在右托盘上,天平平衡。
小明点燃了蜡烛,问天平是否会失去平衡?为什么?2.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天平不会失去平衡。
原因是:燃烧蜡烛时,蜡烛物质发生变化,释放出的气体会与空气发生一系列物质变化,但整个物质系统的质量仍然保持不变。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通过PPT展示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
2.通过实验展示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现象和实验操作,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的应用。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质量守恒定律相关的实验问题。
2.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和记录实验数据,然后进行小组展示和讨论。
四、实验操作(30分钟)1.学生按照分组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五、展示和分析(20分钟)1.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分析数据。
2.教师从理论角度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六、解答疑惑(15分钟)教师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相关问题。
【巩固拓展】1.原子核能反应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应用之一,请就此进行讲解。
2.让学生设计一个能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
【课堂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质量守恒定律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通过实验加深了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
小结:这节课的收获是
板书设计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二、化学方程式
1、质的方面:
2、量的方面:
3、微观方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课后反思
批阅教案人
批阅时间
A.2CO + O2点燃2CO2B.S + O2点燃SO2
C.C2H5OH + 3O2点燃2CO2+ 3H2O D.CH4+ 2O2点燃CO2+ 2H2O
3、化学方程式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的( )
①反应条件 ②哪些物质是反应物
③哪些物质是生成物 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做出解释,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产生学习的成功体验、享受学习、享受科学。
教学重点
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学习目标
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2.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守原则。
细巷中学九年级化学教案
主备教师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备课时间
课题
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2、引导学生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初步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及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5.1 质量守恒定律 (第2课时)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知识目标:知道化学方程式的概念;会读化学方程式,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会用质量守恒定律解答一些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运用模型模拟分子和原子,表示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从微观的模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情感目标:通过对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由具体---抽象----具体的思维方法,并初步形成定量思维。
奠定学生从微观到宏观过程理解化学方程式所蕴涵的含义,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和读法,理解化学方程式的“质”的含义和“量”的含义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微观意义的理解教学方法:探讨、小组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播放神州十一好点火发射视频,提出问题:在神州十一号发射中所携带的液氢和液氧的质量比是多少?2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等于。
3在化学反应中,由于反应前后、、,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4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2)红磷在空气中燃烧(3)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5比较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异同二探究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问题导学:1用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的左边表示的是,右边表示的是,“+”读作,“==”读作。
3 H2+O2H2O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吗?4.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化学方程式的意义C+O2CO2表示、和反应条件。
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个数比。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即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式前的计量数的乘积之比)5.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C+O2CO2为例)⑴质:和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⑵量:每份质量的碳和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份质量的二氧化碳;⑶粒子:每个碳原子和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个二氧化碳分子。
6有以下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3Fe+2O2Fe3O42H2O2H2↑+O2↑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粒子个数比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比你能告诉我们上述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提供了哪些信息?☆互动探究:学生阅读课本96面第一至第三自然段,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
《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名师教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核心素养】通过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意义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化学语言。
【教学目标】1.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定义,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2.会从质、量、数等方面读化学方程式,并能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了一些化学变化,特别是第四单元中较系统地学习了水的知识,通过电解水实验,水分解的图示或动画,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水的分解反应,认识了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来的分子变成新的分子,从而了解水的组成和结构;加上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和第四单元化学式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微观想象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为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定义与意义奠定了基础。
【重点难点】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的意义【课前准备】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详细任务请登录“优教-同步学习网”,浏览“名师预习”)。
【教学过程】活动1定律?学方程式的意义打下坚实基础。
引入课题任何学科都有专用的语言、符号、化学学科也有特定的化学符号,如:元素——元素符号物质——化学式那么,化学反应能否用特定的化学符号来表达呢?活动一:用化学式表示物质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镁条+氧气氧化镁Mg + O2MgO活动二:指导学生讨论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我们哪些信息?学生总结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2.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3.化学方程式中构成各物质的微观粒子的个数比学生书写学生总结出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学生讨论以直观的手段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对“化学方程式”产生深刻的印象。
让学生会主动学习,根据信息,找出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课堂反馈练习(优教提示:打开优教配套习题,使用互动答题卡,更快更便捷的掌握学学生动手、动脑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进板书设计一、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2.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3.化学方程式中构成各物质的微观粒子的个数比。
初中化学公开课-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说课稿教案
初中化学公开课: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说课稿教案一、说教材1、教材的内容地位及其作用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将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以及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做好理论准备。
因此《质量守恒定律》一课在初中化学体系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题包括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两部分内容,第二部分介绍化学方程式。
教材通过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这个事例,简单明了地叙述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使同学们知道化学方程式能提供很多有关反应的信息。
能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各种粒子的相对数量关系清楚地表示出来,是学习化学的又一基本功。
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定义,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在质量守定律的基础上学习,使学生较易接受并理解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涵义。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观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思考、务实,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道化学反应方程式可提供给你哪些信息。
二、学生现状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一些化学变化,特别是第三单元中较系统地学习了水的知识,通过电解水实验,水分解的图示或动画,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水的分解反应,认识了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来的分子变成新的分子,从而了解水的组成和结构;加之第四单元物质结构知识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微观想象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三、说教法和学法1、教法:。
启发式教学法,以问题为切入口,层层质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交流与讨论,其流程为:提出问题。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方法;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4.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应用方法;2.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难点1.如何灵活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实验器材、化学试剂;2.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实验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入上节课所学的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复习学生的基础知识。
第二步:实验操作(20分钟)1.分组进行实验,每组3-4人;2.实验材料包括:锌粉、硫磺粉、天平、试管、点火器;3.操作步骤:–步骤一:将锌粉和硫磺粉分别称取一定质量放入两个试管中;–步骤二:用点火器分别将两个试管中的物质点燃;–步骤三:观察试管中物质的变化和质量的变化;–步骤四: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
第三步:实验讨论(15分钟)1.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试管中物质的变化和质量的变化;2.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的应用;3.指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和结论,并与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对比。
第四步:知识讲解(15分钟)1.通过比较实验结果和结论,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的应用方法;3.引导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第五步:练习与巩固(15分钟)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答问题;2.指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答案;3.针对性地解答学生的疑惑和困惑。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留下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思考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论文。
六、课堂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通过实验操作、讨论和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初三化学(人教版)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1教学设计
课例编号
学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
教科书
书名: 九年级化学(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上册)
出版日期:2012 年6 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基于质量守恒定律,对实验进行改进,能依据实验原理设计简单的实验装置。
小 结: 从宏观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从微观上原子种类数目不变。
环节五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对本课进行小结。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本课所学。
小 结: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注意事项。
环节三
判断未知反应中物质的“角色”
活动1:如何判断未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
活动2:分析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变化的质量守恒。
小 结:判断未知反应中物质“角色“的方法。
环节四
推断未知物质的元素组成和微粒构成
活动1: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推断葡萄糖的元素组成。
活动2;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推断葡萄糖的微粒构成。
师生共同回顾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适用范围,实质,引出新课: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环节二
基于质量守恒定律改进实验
活动1:改进实验,用碳酸钠与盐酸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小 结: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思路。
(从实验原理、实验装置上小结)
活动2:学以致用,探究镁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为什么不相等?
活动3:学以致用,利用镁条燃烧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未知反应中物质的“角色”。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教材分析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质量守恒定律,是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的内容。
本节课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质重守恒的原因及其应用。
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
并从微观角度使学生充分理解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
因此,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是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从“质”到“量”的过渡前提,也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
所以本节内容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学情分析初三刚开设化学课,学生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学习化学的兴趣较高。
通过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对分子和原子、元素、化学式,及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和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反应的实质和化学探究学习的方法尚处于启蒙阶段。
针对这些情况,我采用小组实验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因此,在实验中观察,在观察中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共识,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化学知识,也可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化学反应的本质有更深的理解。
因为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特别是从分子原子角度去解释质量变化的能力还很有限,因此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并能初步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为教学难点。
三、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两课时:课时1 质量守恒定律课时2 化学方程式课时2 化学方程式一、教学目标1.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定义,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2.会从质、量、数等方面读化学方程式,并能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提问】同学们还记得在化学反应中体现出来的“六不变、两改变、两可能变”吗?【展示】“六不变”指: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元素种类、元素总质量、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原子质量一定不变;“两改变”指: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质量守恒定律修改二.pptx
第9页/共21页
二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 1. 明确适用范围 •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
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说明质量守恒只适用于化学变 化,而不包括物理变化。 • 2. 强调质量守恒 • 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它物理量(如体 积)。实际上对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气体的化学反应来说, 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总和相等,但体积总和不一定相等。
大量实验证明:
拉
质量守恒定律的科
瓦
学性。
锡
第18页/共21页
例1 下列现象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BC) A.10g水受热变成10g水蒸气。 B.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 比纸的质量小。 C.铁在空气中灼烧后,质量增加。 D.蜡烛受热熔化,冷却后质量不变。
第19页/共21页
例2
将agH2和bgO2通入真空的密闭容器中, 点燃充分反应后,密闭容器中的物质的质量 为( )。C
(3)以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为例, 从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说明化 学反应必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见书
(4)以水电解为例来解释.
第6页/共21页
阳极
阴极
通电
水电解过程中原子的种类,质量,数目都没有变化.
第7页/共21页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参加反 应的各物质的分子破裂拆开, 原子 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质 量、数目均未改变。
A. 18(a+b)g
B. 34g
C. (a+b)g
D. 无法确定
作业: P96 3,4
第20页/共21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1页/共2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应后物质(或物体) 锥形瓶 细砂 橡皮塞 玻璃管、气球 五氧化二磷
氮气
(剩余气体)
稀有气体等
稀有气体等
白磷质量+氧气质量=五氧化二磷质量
m(P)+m(O2)=m(P2O5)
活动探究一
实验名称 装置是否密闭 实验现象 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 定
密闭
铁钉表面出现红色固体, 溶液变成浅绿色。
变大
参加反应的氧气大于扩散的氧化镁 的质量 参加反应的氧气等于扩散的氧化 镁的质量
不变
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 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发现生成物质量比 大 。为什么? 镁条质量
镁条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 量总和等于生成的氧化镁的 质量,所以生成物的质量比 镁条质量大。
1、根据上面两个实验,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 果。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由于反应有气体参 加或生成的缘故。
质量守恒的原因:
(四不变)
原子种类没变。 微观: 原子个数没有增减。 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Hale Waihona Puke 结在化学反应中有五不变、两改变、两个可能改变 1、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2、元素种类不变 3、原子种类不变 4、原子数目不变 5、原子质量不变 1、物质的种类
五不变
两改变
2、分子的种类
一个可能改变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 定
不密闭
产生大量气泡,固体减少
Na2CO3+HCl→NaCl+CO2+H 2O
不平衡,指针向右偏转
反应生成的CO2散逸到空气中
碳酸钠粉末
1
2
该如何改进呢?
稀盐酸
参加反应的氧气小于扩散的氧化镁 变小 的质量
燃烧后有一些氧化镁残留在坩埚钳上,还有一 些氧化镁在燃烧时以白烟的形式逸散到空气中, 因而反应后氧化镁的质量比镁的质量小。
化学式表达式
天平是否平衡 结论或分析
Fe+CuSO4→FeSO4+Cu
平衡
m(Fe)+m(CuSO4)=m(Cu) +m(FeSO4)
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现象
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D ) A、蜡烛燃烧时慢慢变短 B、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质量不变 C、铁钉生锈后质量增加 D、水结冰质量不变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
内容
质 量 守 恒 定 律
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原因
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进行有关的计算 推测一些物质的组成
应用
解释一些实验事实
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现象
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能否点石成金?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石头中没有金元素,所以不能点石成金。
气球
(引燃红磷) 2、玻璃管有何作用? 3、气球有何变化?为何有此现象?
细砂
玻璃管
(气球鼓起后变瘪。气体受热膨胀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瓶内气压小于外 界大气压) 4、能否将玻璃管换成玻璃棒?
红磷
(不能,防止瓶内气压过大,引起瓶塞松动)
玻璃管上系的小气球,起什么作用?
防止瓶内气压过大引起橡皮塞松 动
为防止由于气体膨胀而冲开瓶塞
小结:若选择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 化学反应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则反应一 定要在密闭容器内进行。
你认为下列说法对吗?为什么?
10克水加热后沸腾,变成10克水蒸 1. 质量守恒定律仅适用于化学变化。 气,此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中的“质量”必须是真正 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质量,而不是各物质 质量的简单加和。 4.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不 是其他物理量的守恒。
把握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几点 化学反应 质量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 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只有化学变化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物理变 化不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2、守恒的是“总质量”,意味着把各种状态的 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算在内。如沉淀、肉眼看 不见的气体也应考虑进去。 3、 “参加”,意味着没有参加反应(剩余) 的物质的质量不能算在内。
16×2 32
CO2
12+16×2 44
: :
: :
讨论3:
以 为例,分 析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哪些意 义?
(1)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 (2)表示了反应条件
(3)表示了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C + O2
点燃
CO 2
(1)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
氧化碳 (2)每12份质量的碳跟32份质量的氧 气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3)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 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第五单元
课题一
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实验1
红磷燃烧前后质量总和的测定
玻璃管 细沙
注意观察:1、锥形瓶内白磷燃烧的现象; 2、气球的变化情况; 3、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
现 象
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
气球先鼓起后瘪掉,
实验前
实验中
实验后
1、锥形瓶底部为何要铺细沙?
隔热,防止锥形瓶底炸裂
水分子
H
氢分子
H
H
氧分子 O O
O
H H H
O
H
H H
H H
O
H
O
2H2O
===
通电
2H2
+
O2
水
通电
氢气 + 氧气 H2 + O 2
H2O
通电
分析讨论: ①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了吗? 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变了吗?
③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什么?
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 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宏观: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探究实验3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将稀盐 酸倒入 烧杯中
实验现象:固体粉末溶解,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反应原理: 碳酸钠+盐酸 氯化钠+二氧化碳+水 Na2CO3+HCl NaCl+CO2+H2O 天平平衡情况:天平指针向右倾斜(左变 轻 )
探究实验3小结
实验名称
装置是否密闭 实验现象 化学式表达式 天平是否平衡 结论或分析
2 H2O 36
通电
↑ ↑ 2 H2 + O2 4 32
①表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 和氧气。 ②表示每36份质量的水分解能生成4份质 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③表示每2个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反 应生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
对比思考:
反应前物质(或物体) 锥形瓶 细砂 橡皮塞 玻璃管、气球 白磷 氧气
质量守恒定律是关于化学反应的定律,不适用于物 理变化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体积 相等 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仅是指“质量”,不能任意扩展到 其它物理量
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的 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 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水分子
H
H H
O
O
氢分子
H H H
O
H H
O
氧分子
讨论3:
以 为例,分 析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哪些意 义?
(1)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 (2)表示了反应条件
(3)表示了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二、化学方程式
“ ” 和
“ 反应条件 ”
“ 生成 ”
C
+
O2
点燃
CO2
反应物
生成物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叫做化学方程式。
C
O
O
点燃
O
C
O
C
12 12
+
O2
1升氢气和8升氧气反应生成9升水 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总和:应当包括各种物质,不能忽略反应物或生成 纸燃烧后,剩下的灰比原来的纸轻,此 物中的气体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有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有的则不遵守 一切化学反应都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5克水蒸发得到5克水蒸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