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其方法-培训
对原有风险制定或实施改进措施后尚存的风险。
03如何进行危害因素辨识
制定评价步骤
划分 作业活动
编制业务活动表,内容应覆盖所有部门、区域,包括正常、非正常 和紧急状况下的一切活动。
辨识危害
辨识与业务活动有关的所有危害,考虑谁会受到伤害及如何受到伤 害,准确描述危害事件,提出危害因素。
评价风险
料
-
-
环
-
-
法 检查JIS中安全提示
备注: 上: 头部以上、地面以上悬空不接触地面的部分 下: 脚下、工作平面以下 前: 操作过程正前方 后: 操作过程正后方 侧: 合作配合作业、交叉作业等
危害因素
序号 岗位
活动
危害事件
危害因素
现状
物 人 环境 技能 控制 应急
L
E
C
D= 风险 风险控制 L·E·C 等级 策划
序号 岗位
活动
危害事件
危害因素
现状
物 人 环境 技能 控制 应急
L
E
C
D= 风险 风险控制 L·E·C 等级 策划
备注
分值
100 40 15 7 3 1
C --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财产损失(万) 2000及以上 1000~2000 300~1000 150~300 70~150 1~70
后果
人员伤亡 3人及以上死亡
对辨识出的危害因素,运用LED法进行评价。 注:这项工作要求综合各层次人员评价得出的数据,平衡评价尺度。
制定评价步骤
评估是否为 可允许风险
现有的职业健康安全预防措施是否足以控制住危害,并符合法律的要求;
确定危险 控制计划
辨识与业务活动有关的所有危害,考虑谁会受到伤害及如何受到伤害, 准确描述危害事件,提出危害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就是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存在的部位、方式,以及发生作用的途径和变化规律。
它是安全评价过程中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步骤,是划分评价单元,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的依据和原则。
如何做好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结合安全评价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同时提出个人的建议。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1)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2)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对于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已经非常明确、清楚。
危险因素在时间上比有害因素来的快、来的突然;造成的危害性比后者严重。
这里的因素应该理解为事故、作业过程、行为和环境,因为在不同的行业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差别较大。
火灾、瓦斯爆炸、中毒、触电等属于事故;设备的检修、爆破作业、运输等属于作业过程;违章操作、违章指挥等属于行为;高温、雷电、雨雪等属于自然环境。
二、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安全评价》第三版中将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划分为两个方面。
(1)存在危险有害本身具有的物质、能量;(2)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的主要体现:①人的不安全行为(13大类);②物的不安全状态(4大类);③管理缺陷(6类)。
任何物质都具有相应的能量,物质和能量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当物质、能量在外力条件或自身变化且失去控制造成一定的危险或伤害时才可以称为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
导致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的三个方面多数说法比较笼统,例如: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冒进信号;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所杂乱;来自相关方风险管理的缺陷等。
相对与物质和能量来说,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外在条件;物的不安全状态既有可能是外部条件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其自身的变化引起的;管理的主角是我们人类自身,所以也应归结为外部条件。
外在条件很多,除了上面说的人的不安全行为之外,恶劣的自然条件是最重要的外在条件之一,地震、台风、洪水、雷击、温度、湿度、雾、冰雹、滑坡、泥石流、火山喷发等。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危险危害因素辨识是指在工作场所中,通过对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工作对象以及工作人员的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可能会对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危害的因素。
辨识危险因素是保障员工安全的必要步骤,而对于企业而言,弄清危险因素也为企业管理者制定预防对策提供了依据。
本文将讨论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包括危险危害因素的定义和分类、危险源的识别和分析等。
一、危险危害因素的定义和分类危险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可能危害员工健康、安全或环境的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人因因素和社会因素等。
1.物理因素物理因素是指由物理现象及其特性、工作环境所带来的危害因素,主要包括:(1)噪声:是工作环境中最常见的物理因素之一,它可以对员工的听觉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2)震动:主要指低频率震动,如从机器中产生的震动可能导致员工手部压力病和腰椎病等职业病。
(3)照明:不良的照明条件容易导致员工的视觉疲劳、误操作和事故。
(4)温度:工作环境中的温度如果过高或过低就会影响员工的舒适度和健康,甚至会引起热休克和冻伤等职业病。
化学因素是指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可能对员工身体健康产生危害的化学物质,主要包括:毒害物质、爆炸物质、腐蚀性物质和易燃物等。
(1)毒害物质:包括有机和无机的毒害物质,如苯、铅等易引起中毒的物质。
(2)爆炸物质:如火药、炸药、气体等,如果存储和操作不当,可能引起事故。
(3)腐蚀性物质:如酸、碱等,容易导致皮肤、眼睛受伤。
(4)易燃物:如液态石油气等,如果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可能引起爆炸或火灾。
3.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可能引起员工健康危害的生物体或其代谢产物,主要包括:细菌、病毒、霉菌、粉尘、花粉等。
(1)细菌: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容易引起传染性疾病,如痢疾、肺结核等。
(2)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爱滋病病毒等,容易引起传染性疾病。
(3)霉菌:如霉菌较多的环境,容易造成哮喘、过敏性疾病等。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方法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方法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是识别和预测危险事件和事故发生的根本步骤。
它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评估某个工艺、设备或环境中的潜在危险,并采取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下面将简要介绍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
1、危险源识别:首先需要确定危险源,也就是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或场所。
在此基础上,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2、风险识别:通过对危险源分析,得出对环境和个人的潜在风险。
将相对界别的危险与定义的风险等级相对应,最终确定风险等级。
3、风险因素分析:对危险源和环境进行分析,找出风险因素,如工作流程、人员能力等。
确定这些因素,可以更好地掌握和管理风险。
4、风险控制:根据风险分析和风险因素分析,制定防范措施,降低事故风险。
二、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
1、现场检查:通过现场检查,了解设备和工艺中的特点和存在的危险因素。
有时候,一些危险因素不会被发现,因此需要多方面的现场检查。
2、事故记录分析:通过分析已经发生的事故记录,找出事故的一些因素和规律,加以避免。
3、专家意见: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评估与特定危险源有关的潜在风险。
4、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分析相关数据,找出一些规律和影响因素,以便于快速和准确评估潜在危险。
危险危害因素的准确辨识和分析对于事故预防和风险控制至关重要。
上述方法仅是汇总,实际操作时需要多方面考虑,建立严谨的管理体系,发现隐患并及时进行处理。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物料的危险特性
公司所涉及物料中氢氧化钠属第8.2类碱性腐蚀品,本品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
粉尘刺激眼睛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睛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硫酸第8.1类酸性腐品,本品与易燃物(如苯)和有机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
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
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
具有强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硫。
并在可能引起化学灼伤。
2)生产作业主要设备、设施的危险性
生产作业中使用反应罐和摆线针轮减速机以及各类泵等机械设备,操作和维修过程中如不遵守操作规程可能发生碰伤、卷入等人身伤害事故。
2可能发生的事故种类。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措施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措施工作场所的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可能对人身安全、健康以及环境造成危害的元素或组合体,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的因素。
在工作中,遭遇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导致人身受伤、职业病、生产安全事故以及环境污染等不良后果。
因此,辨识和控制这些危险有害因素对维护工作场所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方面详细探讨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控制措施。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1.化学因素化学因素是指各种有害的化学物质,如酸、碱、毒气、有机化合物等。
在识别化学因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观看危险有害物质的标识•查询工作环境的安全数据表•观察化学品的液态、气态和固态状态等特点2.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包括噪音、震动、辐射、静电、高温、低温、高压等。
在识别物理因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测量工作场所的噪音水平和震动水平•进行电磁辐射测试•检查高温、低温、高压等物理环境因素3.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有害微生物、动物、植物等。
在识别生物因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观察工作场所是否有昆虫、害虫、鼠类等生物存在•进行微生物检测,如霉菌和细菌•检查是否有有毒的植物生长于工作场所二、危险有害因素控制措施在辨识好危险有害因素后,必须采取控制措施,从源头控制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防止事故的发生。
危险有害因素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技术控制措施技术控制措施是指使用技术手段消除或降低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
技术控制措施的实现主要依靠以下手段:•环境隔离和减少人员接触•采用新型物料和设备,减少化学物质泄漏•采用防爆型、防辐射和防噪音设备等2.行政控制措施行政控制措施是指通过制定规章制度、管理人员和制定行为准则等手段来管理和控制危险有害因素。
行政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制定职业健康与安全会议和培训•建立安全责任体系•制定紧急预案,以便对突发事故作出快速反应3.个体防护措施个体防护措施是指通过使用个人保护装备的形式来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
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头盔、耳塞、口罩等防护装备•防护服•呼吸保护器等三、结语危险有害因素是一个极其严峻的安全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分析方法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分析方法危险、危害因素辨识是事故预防、安全评价、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建立应急预案体系以及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基础,许多系统安全评价方法,都可用来进行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
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应根据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和分析人员的知识、经验和习惯来选用。
常用的辨识方法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危险、危害因素过程;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系统中。
1)对照、经验法
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评价对象危险性和危害性的方法。
对照经验法是辨识中常用的方法,其优点是简便、易行,其缺点是受辨识人员知识、经验和占有资料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
为弥补个人判断的不足,常采取专家会议的方式来相互启发、交换意见、集思广益,使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更加细致、具体。
对照事先编制的检查表辨识危险、危害因素,可弥补知识、经验不足的缺陷,具备方便、实用、不易遗漏的优点,但必须要有事先编制的、适用的检查表。
检查表是在大量实践经验基础上编制的,我国一些行业的安全检查表、安全事故隐患检查表也可作为参考
2)类比方法
利用相同或相似系统、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安全生产事故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危害因素。
2.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即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的部分方法进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该方法常用于复杂系统、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
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FTA)、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等分析方法。
安全培训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05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案例 分析
案例一:某化工厂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总结词
涉及多种化学物质,潜在泄漏和爆炸风险
详细描述
某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涉及多种有毒、易燃、 易爆的化学物质,如苯、甲醇、硫化氢等。 这些物质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如果 操作不当或设备老化,可能导致泄漏和爆炸 事故。因此,需要对员工进行危险有害因素 辨识培训,使他们了解各种化学物质的性质、 危害和应急处理措施。
案例三:某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涉及多种施工机械和作业,易发生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事 故
某建筑施工现场涉及到多种施工机械和作业,如起重、焊 接、挖掘等。这些作业中存在多种危险有害因素,如高处 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等。如果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或操 作不当,可能导致严重的人身伤亡事故。因此,需要对员 工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培训,使他们了解各种建筑施工 事故的成因、危害和预防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
总结词
通过配备个人防护用品,降低事故发生 时对人员的伤害程度。
VS
详细描述
个体防护措施是在工程技术和管理措施的 基础上,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 行业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以降低事故发 生时对人员的伤害程度。例如,在存在噪 声危害的场所,佩戴耳塞、耳罩等听力保 护用品可以降低噪声对听力的影响。
目的
通过辨识危险有害因素,采取相 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或消 除事故发生的风险,保障人员安 全和健康,保护环境。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如高处坠落、机械伤害、噪声 、振动等。
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如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易 燃易爆物质等。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 危险因素:是指能够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 发性损害的因素。 •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 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 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 或能量超过一定限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 • 危险因素具有突发性的特点,有害因素具有慢性 损害的特点。 • 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 2、机械伤害 • 机械伤害的伤害实质是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非正常做 功、流动或转化,导致对人员的接触性伤害。机械伤害的 主要伤害形式有夹挤、碾压、剪切、切割、缠绕或卷入、 戳扎或刺伤、摩擦或磨损、飞出物打击、高压流体喷射、 碰撞和跌落等。 发生机械伤害物的因素(设备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 面: • (1)形状和表面性能:切割要素、锐边、利角部分,粗 糙或过于光滑。 • (2)相对位置:相向运动、运动与静止物的相对距离小。 • (3)质量和稳定性:在重力的影响下可能运动的零部件 的位能。 • (4)质量和速度(加速度):可控或不可控运动中的零 部件的动能。 • (5)机械强度不够:零件、构件的断裂或垮塌。 • (6)弹性元件(弹簧)的位能,在压力或真空下的液体 或气体的位能。
• 根据国家标准《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 代码》GB/T13816-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 危险、危害因素分为6类。 • 1.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含电、噪声等15种) • 2.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含燃爆物、毒物等5种) • 3.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含致病微生物等5种) • 4. 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含负荷超限等6 种) • 5. 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含指挥失误等5种) • 6. 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前言
危险源的存在是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根源。 (1)根源性危险源:这类危险源是直接引起人员 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根本原因,是能量, 能量的载体或危险物质的存在,这是发生事故的 物理本质。 (2)状态危险源: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 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知识
电磁辐射等。
噪声和振动
噪声指声音的异常,如高强度 噪声可能导致听力损伤或引起 其他健康问题;振动指机械系 统中的往复运动或异常振动,
如手部振动病等。
化学性危险因素
有毒物质
指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化学物质,如苯、甲苯、氯仿等有 机溶剂,以及酸、碱、重金属等无机化合物。
危险、危害因素分类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其他危险、危 害因素。
辨识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识别出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 ,以便采取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防止由 于不安全状态(如设备、设施缺陷,作业 环境不良等)导致的事故、伤害和财产损 失。
04
危险危害因素防范措施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明 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 职责和操作规程。
建立健全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评估、控制和管理档案。
制定应急预案,包括应急组织 、联络、报告和处置程序等。
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
01
对新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使他们了解工作环境、危险因 素和应急措施。
04
化学性危害因素
有毒物质
如油漆、染料、清洁剂等,长期接触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
腐蚀性物质
如酸、碱、盐等,长期接触可能对皮肤或器官造成损害。
可燃性物质
如汽油、柴油等,长期接触可能存在火灾风险。
生物性危害因素
细菌和病毒
长期接触可能感染疾病,如流感、肺炎等。
霉菌和真菌
长期接触可能引起过敏或中毒等。
02
对在岗员工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危险源及风险辨识)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通常为了区别客体对人体不利作用的特点和效果,分为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和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
客观存在的危险、危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可能成为危险因素。
事故隐患泛指现存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
一、危险、危害因素的产生所有危险、危害因素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危害后果(伤亡事故、损害人身健康和物的损坏等)均可归结为存在能量、危害物质和能量、危害物质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或危害物质泄漏、散发的结果。
故存在能量、危害物质和失控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危险、危害因素。
(一)能量、危害物质能量、危害物质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源,也是最根本的危险、危害因素。
一般地说,系统具有的能量越大、存在的危害物质的数量越多,系统的潜在危险性和危害性也越大。
另一方面,只要进行生产活动,就需要相应的能量和物质(包括危害物质),因此所产生的危险、危害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完全消除的。
(1)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危害因素。
(2)危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危害因素。
(二)失控在生产中,人们通过工艺和工艺装备使能量、物质(包括危害物质)按人们的意愿在系统中流动、转换,进行生产;同时又必须约束和控制这些能量及危害物质,消除、减弱产生不良后果的条件,使之不能发生危险、危害后果。
如果发生失控(没有控制、屏蔽措施或控制、屏蔽措施失效),就会发生能量、危害物质的意外释放和泄漏,从而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危险、有害因素辩识
危险、有害因素辩识在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有许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如果不及时识别和处理,可能会带来不可预见的风险和损失。
因此,本文将介绍如何辩识危险、有害因素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辨识危险因素1.物理因素物理因素是我们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
例如,设备故障、高温、高压、射线等都属于物理危险因素。
因此,在工作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在工作前必须确保设备没有故障;2.当有高温、高压、射线等危险因素存在时,一定要佩戴相应的防护设备;3.如果工作区域存在危险因素,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例如设置安全围栏、穿戴防护服等。
2.化学因素化学因素也是我们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
例如,有些化学药品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等特性,如果不妥善处理,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在使用化学药品时,我们需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阅读化学药品的说明书,了解其危险性;2.在使用药品时,必须穿戴防护服,并如实告知医生是否与药品有过敏史等病史;3.使用药品时必须注意用量和时间,避免因药物过量或长期使用造成危害。
3.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也是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危险因素。
例如,细菌、病毒、真菌等都属于生物危险因素。
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接触动物、植物等生物时,必须穿戴防护服和口罩等防护措施;2.经常洗手,并使用合适的消毒剂;3.对于从事生物实验的人员,必须接受专门的培训。
二、辨识有害因素除了上述的危险因素,还有一些有害因素也需要我们辨识和处理。
1. 精神压力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面对各种不同的挑战和压力,可能会导致精神压力问题。
如果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会对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避免不必要的精神压力;2.尽量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紧张;3.如果已经出现精神压力问题,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2. 辐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会接触到一些辐射源,例如,电脑、手机等。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面对各种危险、危害因素,比如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工作中的安全隐患等,如何辨识这些危险因素,做好预防和应对工作,是保障我们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和常见危险、危害因素。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有很多,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安全检查对于在工作中容易出现危险、危害因素的行业,如工厂、建筑工地等,可以通过安全检查的方式进行辨识。
安全检查可以分为定期安全检查和不定期随机检查。
定期安全检查是指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安全检查,如每月、每季度、每半年等,旨在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
不定期随机检查是指在安排的时间段内不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检查,旨在强化安全管理,确保工作场所安全。
现场勘查对于其他类型的危险、危害因素,可以通过现场勘查的方式进行辨识。
现场勘查是指到危险、危害存在的现场进行实地勘查,了解现场的情况,判定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以及风险等级,为制定安全措施提供依据。
经验总结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也可以通过经验总结的方式进行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
该方法是基于以往的经验进行辨识,通过总结以往出现的安全事故或危险事件,找出其中的规律性和共性,以此提高我们对危险因素的识别和预防能力。
常见危险、危害因素交通事故交通事故是最常见的危险、危害因素之一。
每年全球发生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高达几十万,是导致人们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警惕各种交通事故的存在,包括道路交通事故、铁路交通事故、航空事故等,保持安全的交通意识,避免各种驾驶违规行为和过度自信等。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也是造成危害的因素。
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台风等,这些灾害通常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和应对措施,减轻灾害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工作安全隐患在工作中常常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如高空作业、电气化设施、机器设备等。
这些安全隐患如果不加注意,极易导致生命安全事故的发生。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了解并辨识危险和危害因素是预防事故和健康保障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危险和危害因素的基本知识,并提供一些常见的辨识方法,以便读者在面对这些问题时能够更加敏锐地辨别和应对。
危险和危害因素的定义危险和危害因素是威胁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因素。
它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危险危险是指具有损害人身或财产的潜在性质的物体、物质、现象、过程或条件。
危险通常可以根据表现形式分为以下三类:1.物理性危险:如机械伤害、电击伤害、气泡形成等。
2.化学性危险:如酸碱腐蚀、有毒物质等。
3.生物性危险:如病毒、细菌、昆虫等。
危害因素危害因素是指长期或频繁接触,会对人体造成慢性伤害或慢性病的因素。
危害因素通常分为以下几类:1.职业性危害:如工业粉尘、化学物质等。
2.环境污染危害:如空气污染、水污染等。
3.长期行为习惯危害:如吸烟、酗酒、暴饮暴食等。
危险和危害因素的辨识为了减少生活和工作中的危险和危害因素,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通过合理的辨识方法来快速判断这些因素。
观察法观察法是最简单的一种辨识方法,主要适用于外观容易辨识的物体。
具体步骤如下:1.首先,我们需要观察待处理的物体,注意它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2.其次,根据观察的特征,我们可以大致判断这个物体可能存在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3.最后,根据判断的结果,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这些危险和危害因素。
问答法问答法是指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以此来逐步辨识所处理物体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具体步骤如下:1.首先,需要了解待处理物体的相关情况,如用途、成分等。
2.其次,根据已经获取的信息,提出一些与待处理物体相关的问题。
3.根据给出的回答,逐步判断这个物体可能存在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4.最后,根据判断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这些危险和危害因素。
实验法实验法是指通过特定的实验来判断待处理物体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具体步骤如下:1.首先,我们需要设计一些实验操作步骤。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PPT课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总结词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是指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的化学物质 或化学反应。
详细描述
常见的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包括有毒气体、易燃易爆物质、 腐蚀性物质等。这些物质可能引起中毒、火灾或爆炸等事故 ,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总结词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够引起传 染病的微生物、寄生虫和动物等。
详细描述
危险源辨识是指识别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 破坏的潜在危险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和行 为等方面的危险因素。
详细描述
初步危险源辨识通常采用经验法和专家调查法,而详细危 险源辨识则采用风险矩阵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故障模式 与影响分析等方法。
风险评价与分级
总结词
详细描述
风险评价与分级是确定危险源可能造成事 故的概率和严重程度的过程。
案例三
总结词:定期检测
详细描述:该案例要求企业定期对食品进行 微生物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确
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案例三
总结词:强化培训
详细描述:该案例要求企业加强员工的卫生和安全培训 ,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生产过程 中的卫生和质量要求得到有效执行。
05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未来 发展与展望
概念
危险危害因素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因素, 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心理、人机 工程、社会、行为等方面。
辨识的目的与意义
目的
通过危险危害因素辨识,了解组织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为制定相应 的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组织安全生产 水平。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分析方法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分析方法危险是指可能致人伤害的物质、条件或活动,危害是指危险造成的人身、财产和环境等影响。
在生产活动和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危险和危害因素,因此必须采取科学的辨识和分析方法,识别和评估这些危险和危害因素,从而制定出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保障人员的安全。
一、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是指识别潜在的、可能造成危害的各种因素,分析这些因素的本质和特点,比如危险物品、能量源、机械设备、高处作业、噪声、震动、化学品等因素。
辨识危险危害因素应该是全面而具体的,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实地勘查法:指对生产、作业现场进行实地勘查,利用人的感觉、直觉等方法,对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而具体的分析和辨识。
2.问卷调查法:采用假定情形向运营方或作业人了解,并收集有关职业病、事故以及环境污染等方面的资料。
3.模拟法:通过对模型、图纸及人的行为进行模拟、试验,快速发现危险,避免由于突发事件而导致的损失。
二、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是指根据辨识结果,对各种危险危害因素的本质、范围和程度进行深入分析,使隐患更好地暴露出来,从而为制定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提供必要的依据。
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包括两个方面:1. 危险的识别分析:对所有危险进行识别,并对其发展过程及持续时间进行分析。
2. 危害的识别分析:对危险化为危害的条件、环境和物质等进行深入分析,确认可能造成的危害及其发生率、持续性以及程度,以便通过制定复合型预防策略来减少或消除危害。
三、危险危害因素的评价危险危害因素的评价是指通过量化或定性的方法,将危险危害因素的程度、发展速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进行评估。
危险危害因素的评价包括以下内容:1. 对危险危害因素的量化评估:通过对危险危害因素进行测量、计算和记录,得出数据,从而评估危险危害因素的程度,以便更好地考虑危险危害的影响。
2. 对危险危害因素的定性评估:通过分析危险危害因素的特点和影响,了解危险危害因素的组成、分布,以及其对人员、环境和财产所产生的影响,以便制定更有效的防护策略。
第一章危险危害因素及辨识
原告所居住的房屋在2003年9月所检测出的噪声值46.9dB。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所确定的范围, 夜间环境噪声标准值应适用1类标准即不超过45dB。
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 ⑸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 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 动危害)强烈振动可引起骨折、皮肉青紫、器官破裂、内脏位臵移动和脑震荡 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 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 ⑹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 射线、中子、质子、高能电子 湖。截至当日16时统计,泥石流灾害已造成 束等;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 127人死亡,76人受伤,近2000人失踪,紧急
2008年5月4日,深圳南山区科苑学里小区内使用的 上海某电梯公司制造的GF88型电梯发生一起轿厢冲顶事 故,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经调查,事故主要原因是: 电梯运行时制动器未能开闸,导致制动元件磨损失效。 由于2005年9月该公司同型号的电梯曾在深圳盐田区因同 种原因发生过同样的事故,这引起深圳质监局的高度重 视。该局立即组织深圳市特检院对事故电梯进行了鉴定 论证,发现该型号电梯虽已通过产品型式试验,但其制 动器电路设计存在不安全因素(继电器故障会导致电梯事 故的发生)为此,深圳质监局责令制造厂家对缺陷产品实 施全面的召回返修,及时消除了事故隐患
⑤其他生物危险和有害因素 4.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①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 负荷超限) ②健康状况异常(人员的伤、病期)。 ③从事禁忌作业(如女工经期、孕期从事禁忌作业) ④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 ⑤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 ⑥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一、重要概念
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即:
R=f(F,C)
式中R——危险度;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生产安全事故——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二、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
1.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4类。
生产过程——劳动者在生产领域从事生产活动的全过程
危险和有害因素——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4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
人的因素——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物的因素——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环境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管理因素——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l.人的因素
1)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作业。
(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
(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
(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
(2)操作错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
(3)监护失误。
(4)其他错误。
(5)其他行为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2.物的因素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耐腐蚀性差、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操纵器缺陷、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其他缺陷)。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静电和杂散电流、电火花、其他电危害)。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
(6)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丫射线、a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
)
(7)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辐射、激光辐射、微波辐射、超高频辐射、高频电磁场、工频电场)。
(8)运动物危害(抛射物、飞溅物、坠落物、反弹物、土、岩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其他运动物危害)。
(9)明火危害。
(10)高温物质危害(高温气体、高温液体、高温固体、其他高温物质)。
(11)低温物质危害(低温气体、低温液体、低温固体、其他低温物质)。
(12)信号缺陷危害(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
(13)标志缺陷危害(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
(14)有害光照
(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3)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4)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5)有毒品
(6)放射性物品
(7)腐蚀品
(8)粉尘与气溶胶
(9)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其他致病微生物)。
(2)传染病媒介物。
(3)致害动物。
(4)致害植物。
(5)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索。
3.环境因素
(1)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室内地面滑
室内作业场所杂乱
室内地面不平
室内梯架缺陷
地面、墙和天花板上的开口缺陷
房屋基础下沉
室内安全通道缺陷
房屋安全出口缺陷
采光照片不良
室内场所空气不良
室内温度、湿度、气压不适
室内给、排水不良
其他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2)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
恶劣气候与环境
作业场所和交通设施湿滑
作业场地狭窄
作业场地杂乱
作业场地不平
航道狭窄、有暗礁或险滩
脚手架、阶梯和活动梯架缺陷
地面开口缺陷
建筑物和其他结构缺陷
门和围栏缺陷
作业场地基础下沉
作业场地安全通道缺陷
作业场地安全出口缺陷
作业场地光照不良
作业场地空气不良
作业场地湿度、温度、气压不适
作业场地涌水
其他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
(3)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隧道、矿井顶面缺陷
隧道、矿井正面或侧壁缺陷
隧道、矿井地面缺陷
地下作业面空气不良
地下火
冲击地压
地下水
地下作业供氧不当
其他地下作业环境不良
(4)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强迫体位
综合性作业环境不良
其他未包括的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4.管理因素
(1)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
(2)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
(3)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未落实
操作规程不规范
事故应急预案及响应缺陷
培训制度不完善
其他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4)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
(5)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
(6)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例题】
1.电离辐射是()危险和有害因素。
A.物理性
B.化学性
C.生物性
D.其他
【答案】A
2.从事禁忌作业是()危险和有害因素。
A.生物性
B.心理、生理性
C.行为性
D.其他
【答案】B
3.以下不属于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的是()
A.噪声危害
B.电离辐射危害
C.标志缺陷危害
D.辨识功能缺陷
【答案】D
4.以下属于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的是()
A.指挥错误
B.操作失误
C.辨识功能缺陷
D.从事禁忌作业
E.监护失误
【答案】ABE
2.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5)触电。
(6)淹溺。
(7)灼烫。
(8)火灾。
(9)高处坠落。
(10)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
(14)火药爆炸。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
(19)中毒和窒息。
(20)其他伤害。
【例题】1.机械行业的主要伤害分为14类。
在已经断电的桥式起重机滑轨上进行维修作业时不慎跌落造成的伤害,属于( )类伤害。
A.起重
B.车辆
C.坍塌
D.高处坠落
【答案】A
【例题】2.某建筑企业,企业经理为法定代表人,设有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负责人。
该企业在其注册地的某项工程施工过程中,甲班队长在指挥组装塔吊时,没有严格按规定把塔吊吊臂的防滑板装入燕尾槽中并用螺栓固定,而是用电焊将防滑板点焊住。
某日甲班作业过程中发生吊臂防滑板开焊、吊臂折断脱落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重伤。
这次事故造成的损失包括: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45万元,丧葬及抚恤等费用60万元,处理事故和现场抢救费用28万元,设备损失200万元,停产损失150万元。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该起事故的类型应为()。
A.物体打击
B.机械伤害
C.起重伤害
D.车辆伤害
E.其它伤害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