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理论

合集下载

知识点3 情绪的理论

知识点3 情绪的理论

知识点3 情绪的理论一、情绪的早期理论(一)詹姆斯——兰格理论詹姆斯根据情绪发生时引起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和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机体变化提出,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

兰格与詹姆斯在情绪产生的具体描述上虽有不同,但他们的基本观点是相同的,即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二)坎农——巴德学说坎农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由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上向下发出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如血压增高、心跳加速、瞳孔放大、内分泌增多和肌肉紧张等等,使个体生理上进入应激状态。

因此,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它们都受丘脑的控制。

坎农的情绪学说得到巴德(Bard,1934,1950)的支持和发展,故后人称坎农的情绪理论为坎农——巴德情绪学说。

二、情绪的认知理论(一)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理论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阿诺德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她提出情绪产生的理论模式是:作为引起情绪的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上送至丘脑,在更换神经元后,再送到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上刺激情景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如恐惧及逃避、愤怒及攻击等)。

这种态度通过外导神经将皮层的冲动传至丘脑的交感神经,将兴奋发放到血管或内脏,所产生的变化使其获得感觉。

这种从外周来的反馈信息,在大脑皮层中被估价,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

这就是“评定——兴奋”学说。

(二)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S.Schachter)和辛格(J.Singer)提出,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

情绪理论

情绪理论

情绪理论一、情绪的早期理论『詹姆斯-兰格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分别提出内容相同的一种情绪理论。

他们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活动的产物。

后人称它为情绪的外周理论。

即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詹姆斯提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在他看来,是先有机体的生理变化,而后才有情绪。

所以悲伤由哭泣引起,恐惧由战栗引起;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

他特别强调情绪与血管变化的关系。

詹姆斯-兰格理论看到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强调了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但是,他们片面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作用,因而引起了很多的争议。

『坎农-巴德学说』认为情绪的中枢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并且强调大脑对丘脑抑制的解除,使植物性神经活跃起来,加强身体生理的反应,而产生情绪。

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大脑和植物性神经系统发出神经冲动,从而在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而由植物性神经系统产生个体的生理变化。

二、情绪的认知理论『阿诺德“评定-兴奋”说』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提出。

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

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

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和辛格提出。

认为:情绪的产生有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一个是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二个是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生理状态、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

这可以将上述理论转化为一个工作系统,称为情绪唤醒模型。

『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情绪的相关理论

情绪的相关理论

1.詹姆士(James)—兰格(bnge)的情绪理论该理论认为,情绪是由于某一情境的变化引起自身状态的感觉。

情绪产生的过程是刺激引起个体的生理反应,如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的变化,由机体反应引起情绪体验。

因此,情绪只是对于一种生理状态的感觉,是对机体内部和外部生理变化的意识。

2.坎农(connan)—巴德的丘脑情绪理论该理论认为,激发情绪的刺激由丘脑进行加工,同时把信息输送到大脑和机体的其他部位.到达大脑皮层的信息产牛情绪体验,而到达内脏和骨铬肌肉的信息激活生理反应,因此,身体变化与情绪体验同时发生o3.巴甫洛夫(Pavlov)的动力定型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在大脑皮层中按照刺激物的顺序形成厂比较稳固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这种系统叫做动力定型,是入学4、习惯和需要的生理基础。

当客观事物符合我们的动力定型时,其刺激所引起的皮质神经过程就会按原来的轨道运行,产生满意的倩绪和情感。

如果客观事物不符合动人定型,就会使旧的动力定型遭到破坏,产生消极的情绪和情感。

人所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有两个系统。

由具体事物的影响所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称为第一佰号系统,内语言所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称为第二倍号系统。

人们不仅通过第一信号系统产生情绪体验,也通过第二信号系统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例如,当一个人遭遇不幸时,自己的情绪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如果这时候有人用言语劝告几句,就可能平静下来,这就是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作用。

4.行为学派的情绪理论该理论认为,情绪只是有机体对待特定环境的一种反应和一族反应,因此经常从反应模式和活动水平两方面去描述情绪。

行为主义的莫圣人华生认为,情绪是—种遗传的反应模式,它包括整个的身体机制,特别是内脏和腺体活动系统的深刻变化。

在他之后,操作条件反射论者斯金纳特别注意从动物在个体生活中的习得行为研究情绪,发展了用条件反射技术来引发倩绪的方法,并把挫折效应作为研究情绪的一个标难方法。

5.精神分析学派的情绪理论该理论的中心是焦虑问题。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是研究人类情绪产生、发展及影响情绪的各种因素的理论体系。

情绪理论的研究对于理解人类的情绪行为以及应对情绪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心理学中,有多种情绪理论被提出,每种理论都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情绪的本质、产生机制和影响因素。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几种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一、詹姆斯-朗格情绪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和卡尔·朗格提出了情绪的身体反应理论,被称为詹姆斯-朗格情绪理论。

他们认为,情绪是由身体的生理反应产生的。

具体来说,当人类遇到外部刺激时,身体会自动产生生理反应,这些反应会被大脑感知,并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

詹姆斯-朗格情绪理论认为,情绪的产生是由身体的生理变化引起的,情绪体验是对这些生理反应的感知和解释。

这一理论对于情绪的本质作出了较为简单直接的解释,揭示了情绪与生理反应之间的内在联系。

詹姆斯-朗格情绪理论对于理解情绪的生理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它强调了身体反应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这一理论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它忽略了认知因素对情绪的影响。

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人们逐渐意识到情绪的产生不仅受到生理反应的影响,还受到认知加工、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詹姆斯-朗格情绪理论只是情绪理论的一个方面,并不能完全解释情绪的产生及发展。

二、考克斯-班德拉奇情绪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理查德·考克斯和约翰·班德拉奇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情绪记忆理论,被称为考克斯-班德拉奇情绪理论。

他们认为,情绪是由认知评价和记忆引起的。

具体来说,当人类遇到外部刺激时,会对这些刺激进行认知评价,评价结果会触发特定的情感记忆,进而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

考克斯-班德拉奇情绪理论将情绪的产生与认知加工过程联系在一起,强调了认知评价对情绪的影响。

三、皮亚杰情绪理论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情绪认知发展理论,被称为皮亚杰情绪理论。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情绪理论是心理学中研究情绪产生、表达和调节的理论体系。

它试图解释人们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以及情绪是如何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的。

以下是心理学中的几种主要情绪理论:1. James-Lange理论: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和卡尔·朗格于19世纪末提出。

该理论认为,情绪是身体对刺激产生的生理反应的意识体验。

换句话说,我们先感受到生理变化,然后才产生相应的情绪。

当我们看到一条恶狗时,身体就会出现心跳加速、手汗等生理反应,然后我们才会感到恐惧。

3. Schachter-Singer理论(也称为两因素理论):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舍克特和杰里·辛格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

该理论认为,情绪的产生是由于生理反应和对刺激的认知之间的交互作用。

也就是说,当我们经历一种生理反应时,我们会去寻找周围的环境和情境来解释这个生理反应,并根据解释的结果来产生相应的情绪。

当我们感到兴奋时,我们会寻找周围的环境来解释这种兴奋,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处于一个高风险的环境中,我们可能会产生恐惧的情绪。

4. Lazarus理论: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拉扎勒斯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

该理论认为,情绪的产生是由于我们对环境中潜在危险和需求的评估。

换句话说,情绪的产生是我们与环境的关系的结果。

当一个人在路上看到一辆飞驰而来的汽车时,如果他认为这辆车是危险的,他可能会感到恐惧;而如果他认为这辆车是一辆出租车,他可能会感到轻松。

情绪理论试图解释情绪的产生、表达和调节的机制。

不同的情绪理论强调了不同的因素对情绪产生的影响,包括生理反应、刺激的认知和环境的评估等。

这些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和管理情绪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在心理学中,情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情绪理论是关于情绪形成、表达、调节和影响的理论体系。

情绪在人类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着个体的认知、行为和身体健康,还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心理学研究中,人们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情绪理论,其中包括生理学理论、认知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

本文将介绍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情绪理论,并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1. 生理学理论生理学理论是指情绪是由生理机制产生的一种生理学反应。

生理学理论的主要代表是詹姆斯-朗格理论和坎农-巴德理论。

詹姆斯-朗格理论认为,情绪是由生理刺激引起的身体生理反应所产生的认知过程,也就是说,当我们感到恐惧、愤怒等情绪时,是由于身体的生理反应引发了与这些情绪相关的认知过程。

当我们感到害怕的时候,我们的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这些生理反应会引发我们大脑中与恐惧相关的认知过程,使我们感到害怕。

从这个理论来看,情绪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是由生理刺激引起的。

而坎农-巴德理论则认为,人们的情绪体验是由身体的生理反应、行为反应和同时发生的认知过程共同决定的。

他们认为,情绪不仅由生理反应引发,还与个体的行为反应和认知反应密切相关。

一个人看到一只蛇,产生了恐惧的生理反应,但是如果他能够对这种情绪做出积极的行为反应,比如逃跑或者驱赶蛇,那么他可能并不会感到害怕,甚至可能会感到兴奋。

这两种生理学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情绪产生的生理机制,但是它们并没有对情绪的认知、表达和调节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解释。

2. 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强调情绪与认知过程之间的关系,认为情绪是由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认知加工而产生的。

认知理论主要包括两种代表性的理论,一种是施奈德-惠格莱夫心理理论,另一种是阿佛德-艾利森情绪理论。

施奈德-惠格莱夫心理理论认为,情绪是由外部刺激引发的认知过程所导致的。

当个体面对某种情境时,他会对这种情境进行认知加工,然后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

2情绪理论

2情绪理论





5 丘
4 脑
2
1 3
感 受 器
骨 骼 肌


(三)心理分析学派的情绪理论
焦虑的心理(自我)防御机制 1. 压抑
自我阻止激起焦虑的念头、情感和冲动不让其达到意识水平。
2. 否认
个人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 3. 移情 一种引起焦虑的冲动投注改换为另一种不引起焦虑的投注 4. 自居作用 个体潜意识地向别人模仿的过程 5. 升华作用
当个体所追求的目标受到阻碍而无法实现时,为了保护自己的价值不受 外界威胁,维护心理的平衡, 当事人会强调自己既得的利益,淡化原来目 标的结果,以减轻失望和痛苦。这种心理反应被称为“甜柠檬心理”。就 像狐狸找不到可口的食物,却找到一只酸柠檬,于是自我安慰道,“这柠 檬正合我的口味,我就喜欢吃酸的”。例如,联欢会上被人邀请跳舞,其 实很喜欢但不会跳,又不愿承认,就说自己喜欢安静,喜欢欣赏舞曲音乐; 对自我则安慰道:跳舞没什么好,出一身大汗,还要回去洗澡。再如,研 究生考试失利,就说早工作早挣钱,真上研究生经济上亏大了。
刺激情境
生理变化
情绪体验
认知因素
3、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Lazarus, 1970,1993)
(1)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即情绪 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 (2)情绪活动必须有认知活动的指导,即在 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 自身的关系;(3)情绪活动中存在3个层次的 评价:初评价(指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 利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如15种情绪 及其“核心相关主题”)、次评价和再评价。

实验结果:控制组和告知组被试在室内安静地等待并 镇静地进行他们的工作,毫不理会同伴的古怪行为; 未告知组和误告知组被试则倾向于追随室内同伴的行 为,变得欣快或愤怒。 结果分析:控制组被试未经受生理唤醒,告知组被试 能正确解释自身的生理唤醒,他们都不被环境中同伴 的情绪所影响,因此没有任何情绪反应;未告知组和 误告知组被试对自身的生理唤醒没有现成的解释,从 而受到环境中同伴行为的暗示,把生理唤醒与“欣快” 或“愤怒”情境联系起来并表现出相应的情绪行为。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情绪理论是心理学中关于情绪形成和运作的理论体系。

它解释了人类情绪的起源、发展和表达,以及情绪对行为和思维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情绪理论。

1. James-Lange理论:于19世纪末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和丹尼尔·兰格提出。

该理论认为,情绪是由生理反应引起的。

即我们在感知到一种刺激后,身体会先产生生理变化,然后我们才会体验到与这种变化相对应的情绪。

当我们感到恐惧时,我们的心跳加快、手心出汗,这些生理反应会引发我们感到害怕。

3. Schachter-Singer理论:该理论由心理学家斯坦利·舍克特和杰罗姆·辛格提出。

他们认为,情绪是通过两个因素决定的:生理激发和认知解释。

生理激发是指来自身体的生理反应,而认知解释是指我们对这些生理反应的解释和判断。

根据这个理论,当我们感到情绪时,我们先会感受到生理激发,然后我们会根据周围的情境和个人经验来解释这些生理激发,最终产生相应的情绪。

4. Lazarus理论:这个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拉扎勒斯提出。

他认为情绪是由评估刺激的个人主观意义所引起的。

他强调了情绪和认知之间的关系,认为我们对刺激的认知评估决定了我们的情绪。

根据这个理论,当我们面对某种刺激时,我们会对其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产生相应的情绪。

这些情绪理论在心理学中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并且各有其优缺点。

虽然这些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差异,但它们都试图解释情绪形成的原因和情绪对行为和思维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理论的研究和实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帮助他人的情绪。

情绪理论

情绪理论

(一)体液说
•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特认为,人体有四种 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希 波克拉特根据哪一种体液在人体中占优势, 把气质分为四种:多血质、粘液质、胆汁 质和抑郁质。 一直沿用至今。
(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平衡性 灵活性
强度
安 静 型
活 泼 型
抑 制 型
兴 奋 型
• 例如:戏院四个人行为的区分 • 1.胆汁质的人面红耳赤地与检票员争吵起来,甚 至企图推开检票员,冲过检票口,径直跑到自己 的坐位上去,并且还会埋怨说,戏院时钟走得太 快了。 • 2.多血质的人明白检票员不会放他进去,他不与 检票员发生争吵,而是悄悄跑到楼上另寻一个适 当的地方来看戏剧表演。 • 3.黏液质的人看到检票员不让他从检票口进去, 便想反正第一场戏不太精彩,还是暂且到小卖部 呆一会儿,待幕间休息再进去。 • 4.抑郁质的人对此情景会说自己老是不走运,偶 尔来一次戏院,就这样倒霉,接着就垂头丧气地 回家。
自我实现 的需要
尊重(自尊和受 尊重,产生信心)
归属与爱的需要(与他 人建立感情的要求)
安全需要(免除恐惧、焦虑) (保险、福利)
生理需要(最重要,只有它得到满足才谈得上其他 需要)
第三节
人格
一、个性的概述 • 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 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也叫 人格。 • 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 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 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的对 象的趋向和选择。 •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 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能 力、气质和性格。
一、教师的成长历程及其相关问题
(一)教师的成长历程 1.教师发展三阶段理论 关注生存阶段 关注情境阶段 关注学生阶段 2. 教师发展五阶段理论 新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业 务精干型教师、专家型教师 (二)教师成长历程中的相关问题 1.新教师成长中的适应期 2.教师的职业倦怠

7.4情绪理论

7.4情绪理论

第四节情绪理论一、詹姆士——朗格的机体知觉论1884年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提出了情绪历程的解释,他认为,情绪并非由刺激引起,乃是由生理变化激起的神经冲动传至中枢神经后产生的(即大脑对身体反应的反馈)。

1885年丹麦生理学家朗格提出了同样的解释。

它认为情绪是一种内脏反应。

是一种身体内的变化的知觉。

该理论的神经机制:→→二、凯农的丘脑情绪理论20世纪20年代,美国生理学家凯农提出了丘脑是情绪中枢的看法三、阿诺德关于情绪的认识——评估说20实际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提出“情绪的认识—评估说”。

他特别强调大脑皮层对刺激影响的评估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认为人们的认识过程左右着对情绪的解释与反应。

评估补充着知觉并产生去做某种事情的倾向。

当这种倾向很强烈时成为了情绪。

阿诺德与詹姆士——朗格的观点有些许共性,即“对外界变化的反馈是情绪意识的基础”。

不同之处是:詹姆士——朗格的反应顺序是“情境——机体表现——情绪”,情绪的原因是外周机体变化;阿诺德的情绪理论反应顺序是“情境——评估——情绪”,情绪的原因是大脑皮层对情境的认识、评估。

四、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20世纪60年代,汤姆金斯和伊扎德为代表,提出了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认为情绪具有重要的动机性和适应性的功能。

汤姆金斯认为情绪就是动机,内驱力需要通过情绪过程来放大才能激发有机体去行动,而且情绪比内驱力更加灵活和强有力,可以离开内驱力信号而起到动机的作用。

伊扎德提出情绪是一种基本的动机系统。

他从整个人格系统出发建立了情绪——动机的体系。

他提出了人格有6个子系统:内稳态、内驱力、情绪、知觉、认知、动作。

这些子系统组合成4种类型的动机结构:内驱力、情绪、情绪——认知相互作用、情绪——认知结构。

情绪的主观成分“体验”,正是起动机作用的心理机构,各种情绪体验是驱动有机体采取行动的动机力量。

多种情绪的分化是进化过程的产物,因此,才具有灵活多样的适应功能,从而导致情绪在有机体的适应和生存上起着核心的作用。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情绪是人类情感体验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心理学家们一直在探索情绪的本质和机制,提出了许多关于情绪的理论。

本文将介绍几种著名的情绪理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理解情绪在心理学中的重要性。

1. 基本情绪理论基本情绪理论认为情绪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能力,是人类生存和适应环境的一种基本能力。

这种理论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保罗·埃克曼提出,他认为情绪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心理现象,不同文化和民族之间的人都会表现出相似的情绪反应。

埃克曼将情绪划分为六种基本情绪:愤怒、厌恶、恐惧、快乐、悲伤和惊讶。

这些基本情绪是人类天生具有的,它们在人类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帮助人们适应环境、感受快乐和痛苦,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2. 交互情绪理论交互情绪理论认为情绪是由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交互过程中产生的。

这种理论强调了情绪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认为环境对情绪的产生和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这种理论,情绪不仅是由内在的生理和心理过程决定的,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当个体遇到某种刺激时,会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而这种情绪反应又会影响个体对环境的认知和行为。

交互情绪理论认为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动态过程,不仅受到个体内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情绪在心理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和行为,还对个体的生活和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心理学家们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情绪的本质和机制,提出了许多关于情绪的理论。

这些理论各有其优缺点,但它们无疑都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情绪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情绪在心理学中的重要性,引起大家对情绪问题的重视和关注。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情绪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议题之一,它涉及到人类生活中各个方面。

情绪理论是关于情绪产生和表现的各种观点,例如,情绪是否从生物学或环境因素中产生,或是否是一个认知或情感的体验。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已出现了很多种情绪理论,而本文将简要介绍其中的几种。

1. 基础情绪理论基础情绪理论认为,情绪是由一组基础情绪组成的,它们是普遍存在的,被认为是根深蒂固的,主要由生物学因素引起。

这些情绪包括:喜悦,惊喜,愤怒,悲伤,厌恶和恐惧。

基础情绪理论还通常区分情绪和情感,情感是情绪的更广泛的概念,可能包含一个人的长期认知,价值观和态度。

2. 情绪交互模型情绪交互模型认为,情绪是由环境和人类交互行为的结果。

情绪是基于个体与他人交互的反应,强调了情境和文化对情绪的影响。

3. 情绪信息处理理论情绪信息处理理论认为,情绪由处理外部信息的思维过程修饰,情绪是一个个体对周围事件的评估结果。

情绪信息处理理论提供了一种了解情感调节的机制,它强调个体个性的动态过程,认为重要的是情绪所产生的过程而不是孤立的情绪状态。

4. 情绪生命周期模型情绪生命周期模型认为每种情绪都有一个独特的生命周期,自动开始和结束,它由情境的变化,个人的情感状态和方便等影响。

5. 全面情绪理论全面情绪理论将情绪视为多个维度的变量对情绪进行系统描述。

这种理论强调情绪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认为情绪的体验是由各个维度的组合而成的,这些维度包括:高兴 -不高兴,愉悦 - 不愉悦,愉快 - 不愉快以及愤怒 - 冷静等。

总之,情绪理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领域,假设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情绪有很多方面,发展出许多不同的情绪理论。

这些理论为情绪和情绪调节提供了一个深入的理解和研究框架,帮助了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表现。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情绪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其目的是探究人类情绪产生的机制、类型、影响以及调节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领域的研究一直在不断发展,涉及到许多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包括情绪的定义、分类、产生机制、表达方式以及影响因素等等。

情绪是指个体在特定事件或刺激下所产生的特定反应,这些反应包括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反应。

情绪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情绪分类。

情绪通常被分为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

正面情绪通常包括快乐、喜悦、满足等等;而负面情绪则包括沮丧、抑郁、愤怒等等。

情绪类别的划分是由相关的神经和生理机制所驱动的。

情绪的产生可以由多个因素所影响,例如个体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文化等等。

许多研究表明,情绪产生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 神经-内分泌系统:外界刺激通过感官传递到大脑,来自垂体、下丘脑和杏仁体的神经信号会被激活,使得身体产生情绪反应。

神经系统还会让身体适应强烈的情绪体验,并对外部刺激做出反应。

2. 心理因素:情绪也受到个体的认知和观念的影响。

当外界刺激被视为有害或威胁时,个体通常会产生负面情绪。

相反,当外界刺激被视为有益或愉悦时,个体通常会产生正面情绪。

3. 社会环境: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学校、工作等也对情绪的产生产生影响。

这些环境可能会对个体产生应激反应,从而影响情绪的产生。

除了产生机制,情绪还有很多其他的方面需要被研究和关注,例如情绪表达、情绪调节、情绪对健康的影响以及情绪障碍等等。

研究情绪理论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使个体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管理他们的情绪,以及学会如何更好地应对和适应不同的情绪体验。

总之,情绪理论在心理学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情绪的产生、分类、影响和调节都是这个领域中必须研究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实验和观察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相信情绪理论的研究将为我们了解个体的情绪生活提供更深入、更全面的视角。

第四节 情绪的理论

第四节 情绪的理论
• 于是坎农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情绪的丘脑理论。
• 坎农认为,情绪的生理机制不在外周, 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激发情绪 的刺激由丘脑进行加工,丘脑所产生 的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皮层,引起 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 系统,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所以, 身体变化和情绪体验是同时发生的。
• 坎农的理论得到巴德的支持和发展,故后 人将这一理论称为坎农—巴德丘脑情绪理 论。

认知激活过程

实例
• 一、情绪智力(IE)的培养 • ——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
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换句话,识别和理 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并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和 调节行为的能力。
• 例如在校园中的学生攻击性不断增强的案例,像抢劫、强 奸、杀人的行为。老师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老师平时应 该多识别和理解学生的情绪状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等。 可见情绪的调节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是如此大。培养情绪 智力,对于现在高校的管理有着极大的作用,校园犯罪率 也会大大减小。
• 二、
• 当我们在成绩上得到些许进步时,若老 师或家长适时给予表扬,会令我们的情绪更 加高涨,对学习充满积极的兴趣,鼓励并驱 动我们继续学习并做得更好。——因为情绪 具有动力性,在我们学习有进步得到表扬时, 老师或家长的表扬会令人情绪变得开心,这 样的积极情绪就是一种动力,能组织并驱动 认知与行为,它就为我们以后会继续努力学 习,取得成功的行为提供了线索。
• 1962年他和辛格的实验 (P63) 表明:生理变化在 情绪的发生中肯定是会出现的,但对情绪体验来 说却不是决定性的,决定性的因素是对外界刺激 和对身体变化的认知。
• 沙赫特将认知因素纳入到对情绪发生的解释,这 对情绪的认识又是一个进步。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情绪理论是心理学中广泛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主要探讨个体在不同情境下产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的内在机制和作用。

情绪理论研究的内容包括情感的形成、表达、调节和调整,以及不同情境下情感体验和情绪反应之间的关系等。

情绪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情绪的定义:情绪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一般定义为一个人在特定情境下的主观体验和生理反应。

情绪可以被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类,其中积极情绪包括快乐、热情、惊喜等,而消极情绪则包括恐惧、压抑、愤怒等。

2.情绪的成因:情绪的产生通常是由外界刺激和个体内部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外界刺激可以是环境、他人的行为、事件等,而个体内部的因素包括价值观、行为习惯、心境等。

情境不同,情感体验和情绪反应也会不同。

3.情绪的表达:情绪表达是指一个人通过言语、面部表情、手势、姿势等方式向他人传达自己的情感状态。

情绪表达能力成熟的人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并通过表达有效地与他人沟通。

4.情绪调节和调整:情绪调节和调整是指一个人能够在情绪激发之后,通过自我调节,使自己恢复平静,并逐渐恢复自我兴奋。

情绪调节和调整对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5.情绪与认知过程:情绪和认知过程密切相关。

情绪可以影响心理认知过程,进而影响个体的思维、记忆、注意力等。

另一方面,认知过程也能够影响情绪的产生和表达。

情绪理论的研究对人们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体验和情绪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多年的研究表明,情绪是影响人们行为和决策的重要因素,它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情绪理论,掌握情绪调节和调整的方法,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的发展都大有裨益。

情绪理论

情绪理论

情绪理论:1、情绪早期学说(1)詹姆斯-兰格情绪外周理论:詹姆斯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2)坎农-巴德理论:情绪的中枢在丘脑,大脑对丘脑的抑制解除,使自主神经系统活跃起来,加强身体的生理反应而产生情绪。

2、情绪的认知理论(1)阿诺德评定-兴奋学说:基本过程刺激情境-评估-情绪,同一刺激,产生情绪反应不同;(2)沙赫特-辛格理论:两个不必缺少因素,1、个体必须体念到的高度生理唤醒2、必须对生理变化进行认知性评价,情绪状态是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在大脑皮质整合结果。

(3)拉扎勒斯理论: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3、伊扎德的动机—分化理论:情绪是人格组成部分,是人格动力系统核心,实现情绪与其他系统互相作用。

婴幼儿情感和个性发展:1、孟昭兰:新生儿即有兴趣、痛苦、厌恶、和微笑四种表情;2、布雷泽尔顿:婴儿气质分型活泼型、安静型和一般型;3、美国格林斯潘婴儿情感发展六个里程碑;4、格维茨(反射性微笑、社会性微笑、选择性微笑、);5、托马斯婴儿气质分型(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道德发展1、皮亚杰儿童道德认知:皮亚杰采用含有道德判断的对偶故事,对4—12岁儿童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结果,他把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系统研究儿童道德问题)(1)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

这个时期儿童尚不能判断,他们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属于道德判断之前的阶段。

(2)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岁—8、9岁)。

又称道德实在论,这个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以他律为主要特征。

(3)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以后)。

称为道德相对论。

自律道德判断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

2、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与儿童的思维发展有关,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只能决定发展的速度或改变其道德的内容,但不能改变它的发展顺序。

道德发展大致可分为3种水平,6个阶段。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情绪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个体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情绪体验和情绪表达的原因和机制。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情绪理论。

1. 杰姆森的情绪理论:杰姆森将情绪视为一个三维空间中的点,这个空间由活跃性、愉悦度和控制程度三个维度构成。

活跃性表示情绪的强烈程度,愉悦度表示情绪的正面或负面倾向,控制程度表示个体对于情绪的控制能力。

通过对这三个维度的评估,可以准确地描述个体所处的情绪状态。

2. 基本情绪理论:基本情绪理论认为人类共有六种基本情绪,分别是喜、怒、哀、恐、惧和惊讶。

这些情绪是与生俱来的,而且在不同文化中都会出现,具有普遍性。

基本情绪理论强调基本情绪的功能,以及个体如何通过这些情绪来理解和适应环境。

3. 情绪感应理论:情绪感应理论认为个体的情绪是通过与他人的交互而产生的。

当一个人观察到另一个人的情绪表达时,他会感受到与之相近的情绪。

这种情绪的传递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通过观察他人的情绪表情、身体语言等。

4.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情绪是由满足或未满足的需求引起的。

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当一个需求得到满足时,个体会感到愉悦和满足;而当一个需求未得到满足时,个体会感受到不满和焦虑,产生负面情绪。

5. 情绪调节理论:情绪调节理论认为,个体可以通过认知、行为和生理反应等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情绪调节可以通过改变思维方式、采取情绪有效的行为方式、运用放松技巧等来实现。

情绪调节理论强调个体对自己情绪的主动管理和控制能力。

这些情绪理论在不同的情境和研究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了解这些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促进自我成长和发展。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情绪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们有时可以让我们感到愉悦和满足,有时却会让我们感到痛苦和沮丧。

情绪理论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情绪的本质、来源、分类、表达以及对行为和生理的影响。

以下是关于情绪理论的一些介绍。

一、情绪的分类情绪可以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两种。

基本情绪是指人类共同具有的七种情绪:快乐、悲伤、愤怒、恐惧、惊奇、厌恶和鄙视。

复合情绪则是由两种或以上的基本情绪组合而成,比如嫉妒、烦恼、兴奋等等。

二、情绪的影响情绪对于个体的行为和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悲伤情绪可以降低免疫系统的功能,导致身体更容易感染病毒和疾病;愤怒情绪可以引发身体紧张和负面思考,使得精神健康受损。

正面情绪,比如快乐和爱,可以促进身心健康、增强自信和创意思维。

三、情绪的表达情绪可以通过语言、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和声音等多种方式来表达。

面部表情是最为直接的表达方式,它可以传达出人们内心的真实情感。

语言和肢体动作则需要一定的思考和策略,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四、情绪的调节情绪的调节是一种技能,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情绪调节可以分为两种:情绪表达和情绪抑制。

情绪表达是允许自己自由地表达情感和情绪,比如向友人诉说自己的不快,或者大声地哭出来。

情绪表达可以缓解压力和焦虑,促进身心健康。

情绪抑制则是一种控制情绪的方式,它可以使我们更加冷静和理性地应对问题,避免情绪的冲动和无意义的行为。

情绪抑制需要一定的自控和耐力,不过能够在困难时期保持冷静和控制情绪的人通常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各种挑战。

综上所述,情绪理论在心理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情感和情绪,而且可以引导我们更加健康、积极和自主地生活。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

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情绪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研究领域,它主要涉及情绪的本质、产生与调节等方面。

情绪是人类生命体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它并不像像知觉、思维那样可以直接被观察和量化,因此各种情绪理论的提出试图解释情绪的本质与运作机理,理解并应对人类情绪的复杂性。

1. 情绪定义情绪是人们在面对外界刺激时,生理心理功能和内在经验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主观感受状态。

它包含了意识和多种身体反应,如乐趣、愉悦、悲伤、焦虑、愤怒等。

情绪的产生是比较复杂的,涉及心理、生理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

2. 传统情绪理论传统情绪理论指的是20世纪初期的情绪研究,它主要强调情绪的本能和生理基础。

这个理论认为情绪是一种本能性的反应,主要由一些内在的生理反应和神经代谢过程所决定。

当遭受到某种刺激时,人类会自动产生某种情绪反应。

例如,当你遇到危险时,你的心脏会跳的更快,你的呼吸会急促,你的感观和肌肉紧张,这是产生情绪的一些典型生理反应。

另外,这个理论也提出情绪的本能性,即无需学习就能自然产生。

例如,人类天生就喜欢甜食和恐惧危险。

现代情绪理论取消了传统情绪理论的一些先验观点,主张情绪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中的一个建构过程。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情绪反应并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更多地是受到自己内在的认知结构、实际经验以及环境文化的影响。

文化、历史、人际关系、经验和一些超越存在的因素,都可以对情绪产生影响。

人们对于同样的事件,可能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也可能根本就没有情绪反应。

比如一个人面临着被解雇,一个人会感到帮助,一个人会感到失落和无助,产生截然不同的情绪体验。

4. 来自身体的情绪一些研究者认为,情绪不是由思维和认知所决定的,而是由身体反应所决定的。

例如,当人类面临某种情绪刺激时,情绪先通过身体的生理反应产生体验,接着才会转换为认知性的情绪体验。

例如,当人类感到威胁时,他们的身体会产生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等,接着他们就感到了害怕和紧张。

5. 情绪和思想的关系情绪和思想是密不可分的,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和制约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潘赛普认为在中脑、边缘系统与基底神经节之间有四个调节情绪的回 路,这四个回路是根据它们在人类身上所调节的情绪体验的极端状态 而命名,分别是:期待、恐惧、愤怒与惊慌等四个回路。期待调节的 部位位于下丘脑侧部的中前脑神经束,它对动态平衡的失衡及其相似 的境况、环境刺激等非常敏感,引起动作唤起,为生存而进行探索。 对潜在伤害做出的反应即恐惧,受到躲避与逃离调节部位调节。愤怒 部位引发愤怒的情绪表现,并引起敌意与抑制行为。惊慌部位引起痛 苦的呼叫和爆发行为。
五、潘赛普的情绪理论 潘赛普(Panksepp,1981,1992) 理论建立在五个假设上: (1)不同的情绪过程反映在直接连接的脑部回路上 (2)人和动物共有一些原始的情绪过程 (3)虽然基本情绪回路数量有限,但这些回路的混合再加上社会学
习,就会形成更多回路 (4)情绪神经解剖学基础可以通过内省的方法进行思考 (5)通过对脑组织的研究,可以获得关于情绪科学的理解
试图证明不同情绪是否建立在相同或不同的神经基础上。
第二节 情绪的认知理论
情绪的生理学理论,主要关注了生理唤醒与神经系统活动在情绪 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情绪在进化上的基础以及情绪在神经生理学 上的基础。情绪的过程必然伴随着生理过程,有着不同的神经生 理基础。情绪与神经生理活动这样的密不可分,没有对神经生理 的研究,是不能够深入理解情绪的。但情绪在本质上也不能够脱 离认知,许多情绪心理学家还是把情绪研究的中心放在了情绪的 认知特性上。情绪具有原发性的方面,但离开认知的情绪对于人 类来说似乎是难以想象的。
在心理方面,潘赛普强调学习与强化的作用,认为中性的刺激可以逐 渐影响情绪回路,高级脑回路完全可以同化低级回路的功能,这可以 帮助解释认知评价被认为在成人的情绪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影响。潘赛 普推测各种精神障碍的基础可能是内脏-脑部情绪回路的失衡。例如, 精神分裂与抑郁症可能是出于期待维度的失衡,人格障碍与精神病可 能出于愤怒的维度失衡,焦虑症可能出于恐惧的维度失衡,自闭症与 强迫症可能出于惊慌的维度失衡。
坎农的同事菲利普.巴德也认为愤怒与其它情绪可能起源 于丘脑。巴德认为皮层通常控制并抑制丘脑,但当丘脑接 受刺激产生情绪信息时,皮层会放松控制,丘脑会将情绪 信息向两个方向传递:一个方向是大脑皮层,形成情绪体 验;另外一个方向是交感神经系统,引起情绪相关的内脏 反应。
坎农-巴德的情绪理论强调了丘脑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强调了皮层解除丘脑抑制的机制,把詹姆斯-兰格的情绪 外周生理研究推向情绪的中枢机制研究。但坎农-巴德情 绪理论过分强调丘脑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完全否定外周 生理反应在情绪产生中作用,忽视了皮层对情绪的调节与 控制作用,则有失偏颇。
一、阿诺德的情绪理论
阿诺德(Arnold, 1945, 1970)的情绪理论是第一个比较系 统的情绪认知理论。阿诺德认为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 评价——情绪,阿诺德的情绪理论是以评价(appraisal)概念 为依据的。她认为个体立即、自动而几乎不知不觉的评价所遇到 的任何事情——关于它们与个体自身的关系。这会导致个体趋近 个体评价为“好”的事情,避开个体评价为“坏”的事情,忽略 那些无所谓的事情,除非个体对其做出别的评价。当然个体对于 个体已经做出评价的对象会进行重新评价。
麦克林(P.D.Maclean)在帕帕兹情绪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情绪的 发生系统可能是下丘脑,但整合情绪体验的是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麦克林认为,情绪过程是由皮层下结构调节的,而对情 绪性质的评价、认识过程则由大脑皮层完成。因此,只有当皮层下部 位输入的神经冲动经过边缘系统的整合,并同皮层活动联系起来时, 才是情绪产生的完整机制——大脑皮层促成情绪体验,下丘脑促成情 绪表现。
评价是一种知觉补充的过程,使得个体产生一种做某种事 情的倾向。如果这种倾向足够强烈,就被称为情绪,按照 阿诺德的观点,任何评价都具有情绪体验的地位。
在大部分新的体验中,记忆是个体评价的基础。任何新的事物依据过 去的经验受到评价,新的事物或情境引发跟以往经验联系在一起的情 感记忆,这样的情感记忆是个体过去评价的再度体验,这种体验不断 扭曲个体的判断。阿诺德认为在评价的连环上,最后一个环节是想象。 在个体行动之前,情境加上相关的情感记忆使得个体对未来做出推测。 个体想象将要发生的事情对个体是“好”或者是“坏”。因此个体的 的评价就依靠记忆与预期。阿诺德认为评价的过程几乎在一瞬间完成。
丹麦生理学家卡尔.兰格(1885)提出了相同的观点。兰格认为, 情绪受到两个相反的系统,即欲望的/愉快的和厌恶的/不愉快的系 统的驱动。他说:“血管运动的混乱、血管宽度的改变以及各个器官 中血液量的改变,乃张的结果引起愉快,自主神经支配的减弱、血管收缩 与器官肌肉痉挛引起恐惧。他说:“假如把恐惧的人身体症状除掉, 让他的脉搏平稳,眼光坚定,动作迅速而稳定,语气强而有力,思维 清晰,那么他的恐惧还剩下什么呢?”,所以情绪就是对机体状态变 化的意识。
潘赛普提出:(1)对于具有生命威胁性的环境,存在具有遗传上直 接连接的无条件反应;(2)情绪相关的行动可以被分为适应性激活 和适应性抑制两大类;(3)情绪回路通过反馈而改变它们的敏感性; (4)神经活动比导致它发生的活动延续更久;(5)情绪回路活动 可以通过强化而受制于环境刺激;(6)情绪回路与意识的脑部机制 发生交互作用。
坎农认为情绪表达的神经生理皮层位于大脑皮质下的组织, 具体而言就是丘脑(thalamus)。所有的情绪都决定 于相似的事件连:首先外界情境刺激接受器,然后神经冲 动被传递到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激活丘脑加工,以与特殊 的情绪表达相对应的模式进行反应(图)。坎农认为情绪 的产生中丘脑发生着重要的作用,他说:当丘脑加工被唤 醒时,情绪特有的性质就添加于单纯的感觉之上。当丘脑 兴奋时,几乎随着身体的变化,同时体验到情绪。
潘赛普的理论是以神经科学为依据的,却也强调内省的重要性。他认 为有意识的可以看作是次级皮层的动态系统。他认为可以从两种角度 来看待大脑在在情绪上的作用,一种是被视为一种普遍的唤醒状态, 通过社会学习促进了个体的情绪;另外一种是对每种情绪的细微差别
直接表征的系统。
六、谢尔的情绪理论
谢尔(Scherer,1993)提出的情绪一般成分过程理论 (component process theory),对于神经科学对于情绪理解 的重要性做出了说明。谢尔认为神经科学在理解情绪的六个方面具有 的重要意义:情绪的定义、情绪-认知的关系、评价、平行加工与序 列加工、模式和系统反馈间的切入点等。
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强调情绪反应中内脏反应和面部 表情的重要性,两人都将情绪产生的原因归结为外周生理 变化,所以他们的理论也称为“情绪的外周理论”。内脏 反应与其它生理反应的确影响着情绪,但认为情绪完全是 外周生理变化结果则是片面的。
二、坎农-巴德理论
坎农(Cannon,1927)关于情绪的观点最先开始于对于詹姆斯情 绪理论的批评。坎农对詹姆斯的情绪理论提出五个方面的批评:(1) 人为造成的内脏变化似乎并不会导致情绪的产生。(2)没有证据显 示在情绪上存在内脏反应的模式。(3)内脏器官几乎没有感受性, 任何来自内脏反应的反馈无法用来区别情绪。(4)如果经由交感神 经切除手术和迷走神经切除手术使得内脏与神经系统分离,内脏反应 则无法传递。但在这种情况下,情绪行为仍然发生。(5)内脏反应 相当缓慢,但情绪在外界刺激后,只须1秒钟就可以发生。
在情绪成分过程理论中,谢尔界定情绪为当有机体所有次级功能系统 的五个组成成分,同步化地对某些个体关注的中心事件(外部的或内 部的)做出反应时而发生的状态。这五个成分即认知、生理调节、动 机、动作表情、监控/感受。他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情绪:一 是不同情绪反映在特定模式的脑活动与评价上,二是通过病理学可以 审视不同情绪成分与非情绪状态的分离。神经科学可能会发展出一定 技术,证明情绪唤醒的不同中枢系统,神经科学家的部分任务也在于
用处” (Duffy,1941)。但她还是对于情绪做出了自己的解释。 达菲首先假定情绪状态必然涉及能量水平的变化,例如兴奋代表较高
的能量水平,抑郁则代表较低的能量水平。能量水平本身取决于外界 刺激,当我们遇到阻碍或阻碍被移除时,能量水平会提高。但当阻碍 如此强大而放弃行动时,表明能量水平下降。达菲认为所有行为都是 动机引发的,没有动机就不会有活动,情绪代表了动机或能量的一种 极端状态。
第二章 情绪理论
第一节 情绪的生理学理论
一、詹姆斯-兰格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W.James)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
(nge)分别于1884年和1885年提出内容相同的一种情绪理 论,他们强调情绪产生是内脏活动和肌肉活动的产物。后来的研究者 称之为情绪的外周理论,即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
詹姆斯认为情绪是一种躯体表达,是伴有明显的生理反应的心理过程。他 (W.James,1884)认为:“在对我们周围的现实知觉之后,躯体便发 生一系列的变化,我们对这些躯体变化的感受就是情绪。”例如,一般人认 为当一个人面对陌生的场景演讲时,他首先紧张焦虑,然后才出现胃痉挛、 发抖或结巴等身体反应。但詹姆斯认为,当一个人面对陌生的场景演讲时, 他首先出现胃痉挛、发抖或结巴等身体反应,然后才变得紧张焦虑。不是因 为悲伤才哭泣,恐惧才发抖,而是因为哭泣才悲伤,发抖才恐惧。詹姆斯认 为对外界刺激的知觉首先引起躯体与内脏反应,随着我们知道或体验到这种 反应,就导致了我们的情绪。
三、帕帕兹与麦克林的情绪理论 继坎农之后,帕帕兹(Papez,1937)是第二位把情绪
理论建立在生理基础上的研究者,他认为情绪的生理基础 是大脑半球与下丘脑之间的联系。根据帕帕兹的观点,情 绪包含着行为(表情)与感受(体验)两个成分,表情依 赖于下丘脑,情绪体验依赖于皮层。而且对于人类来说, 情绪表情与情绪体验是可以分离的。
麦克林主要是以生理基础探讨情绪的,但他的大量的研究 却放在情绪的主观性或主观体验上。他认为主观现象不仅 可以研究,而且有必要加以研究,才能得到对情绪的适当 理解。他把六种行为方式与六种情绪联系起来,即寻求/ 期望、攻击/愤怒、保护/恐惧、消沉/沮丧、满足(胜利) /快乐、抚慰/友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