钣金与成型第4章 拉深

合集下载

金属板料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第4章 拉深工艺及模具设计

金属板料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第4章 拉深工艺及模具设计

1.计算拉深件毛坯的原理
(1) 体积不变原理 拉深前和拉深后材料的体积不变。 (2) 相似原理 毛坯的形状一般与工件截面形状相似。
2.修边余量Δh
表4-1 无凸缘圆筒形件的修边余量Δh(mm)
工件高度 h
≤10.0
≤20.0 ≤50.0 ≤100 ≤150 ≤200 ≤250 >300
工件相对高度h/d
2.50 4.00 6.00 8.00 10.0 11.0 12.0
表4-2 有凸缘圆筒形件的修边余量Δ50 ≤200 ≤250 >300
凸缘相对直径/d
附图
<0.50
1.50~2.00 2.00~2.50 2.50~3.00
1.60
1.40
1.20
图4-1 圆筒形件拉深过程示意图 a)纯拉深 b)变薄拉深
图4-2 拉深时的材料转移
图4-3 拉深网格的变化
图4-4 拉深时扇形 单元受力与变形情况
4.1.2 拉深过程中毛坯各处的应力应变状态
(1) 变形区 平面凸缘部分是拉深变形的主要变形区。 (2)过渡区 过渡区包括凹模圆角和凸模圆角两部分。 (3)传力区 筒壁部分是由凸缘部分的材料转化而成的,已经经过了塑性 变形的部分,它将凸模的作用力传给凸缘,是传力区。 (4)不变形区 圆筒底部材料处于凸模下面,拉深一开始就被拉入凹模内, 并始终保持平面形状。
图4-7 圆筒件拉深时凸 缘变形区内的应力分布
2.筒壁传力区的受力分析
1) 压边力FQ引起的摩擦阻力μFQ与其所引起的附加拉力应相等,即2μFQ=π dtσM,故有 2) 克服材料流过凹模圆角半径产生弯曲变形的阻力。 3) 克服材料流过凹模圆角时由摩擦阻力所引起的附加拉力,可近似按受拉 皮带沿滑轮的滑动摩擦理论来计算,即用摩擦阻力系数eμα来修正,即(σ1m ax+σM)eμα。 4) 拉深初期克服凸模圆角处由弯曲变形所引起的附加应力,同样可根据弯 曲时内力和外力所做功相等的条件按下式计算

第四章 拉深工艺及模具设计PPT课件

第四章 拉深工艺及模具设计PPT课件
材料的力学性能
屈强比 s 小b ,板料不容易起皱。
23.09.2020
18
拉深过程中起皱条件
平端面凹模拉深时,毛坯首次拉深不起皱的条件:
t 0.09~0.071d
D
D
锥形凹模首次拉深时,材料不起皱的条件:
t 0.031 d
D
D
采用或不采用压边圈的条件
拉深方法
用压边圈 可用可不用 不用压边圈
23.09.2020
28
【例】如图所示的圆筒形拉深件,材料为08钢,料厚为2 mm,求其毛
坯尺寸。
解: h200t 2001199 2
d90t 90288
因该零件相对高度
h /d 1/9 8 9 8 2 .26
而高度 h19 195 ~2 000
查表4-3可知,修边余量 8mm,因而毛坯直径为 d1 82 mm
23.09.2020
22
筒壁的拉裂
主要取决于: 一方面是筒壁传力区中的拉应力;另一方面是筒壁传力区 的抗拉强度。
当筒壁拉应力超过筒壁材料的抗拉强度时,拉深件就会在底部圆 角与筒壁相切处——“危险断面”产生破裂。
防止拉裂的措施:
根据板材的成形性能,采用适当的拉深比和压边力,增加凸模 的表面粗糙度,改善凸缘部分变形材料的润滑条件,合理设计模具
它是冲压基本工序之一。可以加工旋转体零件,还可加 工盒形零件及其它形状复杂的薄壁零件。
23.09.2020
3
拉深工艺分类:
不变薄拉深: 把毛坯拉压成空心体,或者把空心体拉压成外
形更小而板厚没有明显变化的空心体的冲压工序。
变薄拉深: 是指凸、凹模之间间隙小于空心毛坯壁厚,把
空心毛坯加工成侧壁厚度小于毛坯壁厚的薄壁制件 的冲压工序。

钣金与成型拉深

钣金与成型拉深

a)单元网格的受力
b)网格的挤压模型
拉深网格的挤压变形
这一受力过程如同一扇形毛坯被拉着通过一个楔形槽(图b) 的变化是类似的,在直径方向被拉长的同时,切向则被压缩。 在实际的拉深过程中,当然并没有楔形槽,毛坯上的扇形小单 元体也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处在相互联系、紧密结合在一起 的毛坯整体。在凸模力的作用下,变形材料间的相互拉伸作用
为了了解材料是怎样流动的,可以从图示的网格试验来说明 这一问题。即拉深前,在毛坯上画出距离为a的等距离的同心圆 与相同弧度b辐射线组成的网格,然后将带有网格的毛坯进行拉 深。通过比较拉深前后网格的变化情况,来了解材料的流动情况。
我们发现,拉深后筒底部的网格变化不明显;而侧壁上的 网格变化很大,拉深前等距离的同心圆拉深后变成了与筒底平 行的不等距离的水平圆周线,愈靠近口部圆周线的间距愈大, 即:a1>a2>a3>…>a;原来分度相等的辐射线拉深后变成了
3)凸缘上切向应力恒为负值,
s
说明增大 ,可 减小 。 ( 图)
特点:
⑴ 径向拉应力在凸缘外边缘处总是零; ⑵ 切向压应力在凸缘外边缘处达最大值,
在筒壁处为最小值; ⑶ 外区切向压应力大于径向拉应力; ⑷ 只要应力分 3) 拉深时摩擦分析
拉深概念: 在压力机上使用模具将毛坯制成带底的圆筒
件、矩形件或其它形状立体空心制件的成形方 法。
(图4-1)
不变薄拉深
变薄拉深
若不采用拉深工艺而是采用折弯方法来成形一 圆筒形件,可将图所示毛坯的三角形阴影部分材料 去掉,然后沿直径为d的圆周折弯,并在缝隙处加以 焊接,就可以得到直径为 h,高度为 h=(D-d)/2, 周边带有焊缝的开口圆筒形件。但圆形平板毛坯 在拉深成形过程中并没有去除图示中三角形多余 的材料,因此只能认为三角形多余的材料是在模 具的作用下产生了流动。

模块二汽车车身冲压工艺 知识点四拉深工艺.

模块二汽车车身冲压工艺 知识点四拉深工艺.

14
4-2 圆筒形零件的拉深
1、凸缘(法兰)区域
当凸缘直径较大而板料较薄时,往往由于切向压应力过 大使凸缘失稳而拱起,形成“起皱”现象。这种情况下,为 防止凸缘起皱,应该采用压料装置。
15
4-2 圆筒形零件的拉深
2、筒壁区域
由于凸、凹模的单边间隙略 大于材料厚度,材料被拉入 凹模腔内转化为筒壁,直径 基本不变,所以筒壁区域的 材料处于轴向受拉状态和轴 向伸长、厚度变薄,压力机 施加于凸模的压力(拉深 力),就是靠该区的材料传 递到凹模圆角区及凸缘区域。 因此,该区又称为传力区。
28
4-2 圆筒形零件的拉深
(2)拉深系数的意义
拉深系数小于1,它表明了拉深过程中的变形程度。
拉深系数m大,表示拉深前后毛坯变化小,变形程度小; 拉深系数m小,表示拉深前后毛坯变化大,变形程度大。
24
4-2 圆筒形零件的拉深
(3)极限拉深系数
m值越小,筒壁的最大拉应力越大。当最大拉应力之值增加
到筒壁危险断面的抗拉强度,危险断面濒于拉裂时,这一极限 变形状态下的拉深系数即称为极限拉深系数
第一篇 汽车车身冲压工艺
李新伟
1
第四章 拉深工艺
认识拉深零件的分类
了解常见拉深工艺 的特点
掌握圆筒形零件拉深 工艺参数
了解拉深模
2
4-1 拉深基本原理
一、拉深概念
将平面毛坯压制成开口 空心的零件,或将已经压 制的开口空心毛坯进一步 拉深,又称拉延或压延。 拉深工艺是汽车覆盖 件成形的主要方法。
4-1 拉深基本原理
料中间部分。凸模继续下行,即将
坯料的环形部分(D0-d) ——凸缘 逐渐拉入凹模腔内,凸缘材料便不 断转化为零件的筒壁。

第四章、拉深

第四章、拉深

ζ
1
切向应变大于径
起皱问题:类似压杆失稳理论,一是压力大小,二是杆的粗细。
切向ζ 3不断增大,增加起皱趋势;而相对厚度 t/(Rt-r)不断增大,减 小起皱趋势。
实验表明:最易起皱的时刻是Rt=(0.8—0.9)Ro。产生材料失稳而起皱。
切向ζ
3在外缘最大,变形程度也大,最易起皱。
后果:不能拉入凹模而产生断裂;教图4-8 如压边力不够或脱离压边圈后可能产生微皱。 解决措施:通常用压边圈解决起皱问题。 压边装置分为刚性和弹性两种,见图册P58、教图4-59、4-51 压边力太大,危险断面拉应力增加。 压边力太小,防皱效果差。 压边力 Q压=A×p p——单位压边力 表4-2 A——压边面积 ;
原则:拉深前后的毛坯面积与工件的表面积相等 F毛坯=F工件 教图4-13 由于材料各向异性及间隙不均等原因,出现凸耳现象,一 都要修边。因此在产品边缘加上修边余量。
表4-5有凸缘的修边余量
表4-4查无凸缘的修边余量 筒形的毛坯计算公式 冲模设计手册 书84页 简单旋转体拉深件的毛坯计算
*2.拉深系数和次数的决定
方法:
• 1.正拉深 2.反拉深 • 反拉深特点: • 材料的流动方向有利于相互抵消拉深时形成的 残余应力; • 弯曲与反弯曲的次数减少,加工硬化减少,利 于成形; • 毛坯与凹模的接触面大,材料流动阻力也大, 材料不易起皱,可以不用压边圈; • 拉深力比正拉深大20%左右,拉深系数降低 10-15%,凹模壁厚受强度的影响.
d δ 0
D p ( D 0.75△-Z)
0 p δ
零件给定内形尺寸和公差时:
D p (d 0.4△)
0 p δ
Dd (d 0.4△ Z)0δ p

钣金模具成型及工艺讲解

钣金模具成型及工艺讲解

一、拉深变形过程
(二)拉深变形过程及特点(续)
2.金属的流动过程
工艺网格实验
材料转移:高度、厚度发生变化。
3.拉深变形过程
外力
凸缘产生内应力:径向拉应力σ1;切向压应力σ3 凸缘塑性变形:径向伸长,切向压缩,形成筒壁
直径为d高度为H的圆筒形件(H>(D-d)/2) 拉深单元变形动画
二、拉深过程中坯料内的应力与应变状态
(冲压)产品设计
相互关联
冲压成形工艺设计
冲压模具设计
相互影响
造流程图
四、冲模设计与制造的要求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包括冲压工艺设计、模具设计与模具 制造三大基本工作。
冲压工艺设计是冲模设计的基础和依据。 冲模设计的目的是保证实现冲压工艺。 冲模制造则是模具设计过程的延续,目的是使设计图样,通 过原材料的加工和装配,转变为具有使用功能和使用价值的模 具实体。
冲 模 制 造
冲模设计与制造场景
多工位精密级进模
冲 压 成 形 产 品 示 例 一 日 常 用 品
——
第二章 冲裁工艺与冲裁模设计
第一节 概述
冲裁:利用模具使板料沿着一定的轮廓形状产生分离的一种
冲压工序。
冲裁模:冲裁所使用的模具叫冲裁模,它是冲裁过程必不可少
的工艺装备。凸、凹模刃口锋利,间隙小。
2.筒壁的拉裂
主要取决于:
一方面是筒壁传力区中的拉应力; 另一方面是筒壁传力区的抗拉强度。 当筒壁拉应力超过筒壁材料的抗拉强度时,拉深件就会在 底部圆角与筒壁相切处——“危险断面”产生破裂。
防止拉裂:
一方面要通过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筒壁抗拉强度; 另一方面通过正确制定拉深工艺和设计模具,降低筒壁所 受拉应力。

第4章 拉深

第4章 拉深

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拉深变形规律及拉深件质量影响因素; 2.掌握拉深工艺计算方法; 3.掌握拉深工艺性分析与工艺设计方法; 4.认识拉深模典型结构及特点,掌握拉深模工 作零件设计方法; 5.掌握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概述
拉深又称拉延,是利用拉深模在压 力机的压力作用下,将平板坯料或空心 工序件制成开口空心零件的加工方法。 它是冲压基本工序之一。可以加工旋转 体零件,还可加工盒形零件及其它形状 复杂的薄壁零件。
和ζ
3max
的变化规律
3)筒壁部分受力分析
筒形件的拉深系数与拉深次数
在拉深工艺设计时,必须判断制件是否能一次拉 深成形,或需要几道工序才能拉成。正确解决这个问 题直接关系到拉深生产的经济性和拉深件的质量。
1.拉深系数
每次拉深后的筒形件直径与拉深前坯料(或工序 件/半成品)的直径之比。
m1 d1 D m2 d 2 d1 .......... ... mn 1 d n 1 d n 2
拉深变形过程
拉深过程中金属的流动(网格分析)
凸缘产生内应力:径向拉应力σ1;切向压应力σ3 凸缘塑性变形:径向伸长,切向压缩,形成筒壁 直径为d高度为H的圆筒形件(H>(D-d)/2)
通过拉深网格分析我们发现,工件底部的 网格变化很小,而侧壁上的网格变化则很大, 以前的等距同心圆,变成了与工件底部平行的 不等距的水平线,并且愈是靠近工件口部,水 平线之间的距离愈大,同时以前夹角相等的半 径线在拉深后在侧壁上变成了间距相等的平行 垂线,以前的扇形毛坯网格变成了拉深后的矩 形网格。
(1)不用压边圈时
Z=(1.0~1.1)tmax (2)用压边圈时 2次拉深: 第1次 第2次 3次拉深: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1.1t (1.0~1.05)t 1.2t 1.1t (1.0~1.05)t

西北工业大学飞机钣金零件成形拉深课件

西北工业大学飞机钣金零件成形拉深课件

1.
毛坯尺寸计算
金属塑性变形体积不变原理: 若拉深前后料厚不变,拉深前坯料表面积与拉 深后冲件表面积近似相等,得到坯料尺寸。 1.将拉深件划分为若干个简单的几何体; 2.分别求出各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 3.把各简单几何体面积相加即为零件总面积; 4.根据表面积相等原则,求出坯料直径。
飞行器制造工程系 筒形件毛坯尺寸计算示意图
飞行器制造工程系
拉深
四、拉深件的起皱和破裂
防皱措施—压边圈
固定压边圈
1.
起皱
1-凹模固定板 3-刚性压边圈 5-下模板
2-拉深凸模 4-拉深凹模 6-螺钉 带刚性压边装置拉深模
飞行器制造工程系
拉深
四、拉深件的起皱和破裂
1.
起皱
固定压边圈 1-曲轴 2-凸轮 3-外滑块 4-内滑块 5-拉深凸模 6-压边圈 7-拉深凹模
b)轴对称盒形件 c)不对称复杂件
拉深
一、概述
拉深工艺可生产的制品形状有:圆筒形、阶梯形、球形、锥形、
2.
应用
盒形及其它各种不规则的开口空心零件。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拉深制品有: 旋转体零件:如搪瓷脸盆,铝锅。 方形零件:如饭盒,汽车油箱。 复杂零件:如汽车覆盖件。 拉深工艺与其它冲压工艺结合,可制造形状复杂的零件。
σ r = σ s ln
素起主导作用,然后后一因素起主导作用,从而使 在 R = (0.8 ~ 0.9) R0 时取最大值。
R r
筒壁拉应力变化趋势
飞行器制造工程系
拉深力与行程的关系
拉深
三、拉深毛坯尺寸和拉深系数
毛坯尺寸计算 拉深系数
飞行器制造工程系
拉深
三、拉深毛坯尺寸和拉深系数
修边余量

第4章 拉深(4h)

第4章  拉深(4h)

4. 拉深功的计算 由于拉深行程较长,按拉深力选择冲压设备时,有可能 压力机的电机功率不能满足要求,因此,拉深时常计算拉 深功,校核电机功率。 拉深功A A=(0.6~0.8)Ph 式中: A——拉深功(J) P——最大拉深力(N) h——拉深深度(m) 压力机电机功率Pd的校核计算: Pd=nkA/(61200η1η2) 式中: k——不均衡系数,取1.2~1.4 n——压力机每分钟行程次数 η1——压力机效率,取0.6~0.8 η2——电动机效率,取0.9~0.95
切向压应力越大,越容 易失稳起皱。
第4章 拉 深
3.防止起皱的措施
4.2 筒形件拉深的质量问题及防止措施
主要措施有二:压边和反拉深 压边——在凹模上口面配置压 边圈,压边圈的下面(工作面) 距凹模上口面的间隙略大于料厚, 在拉深过程中,压边圈给毛坯有 一定的压力,使毛坯在此间隙中 流动,以限制毛坯的起皱。 压边圈有弹性和刚性之分。 反拉深前面已介绍。
二.拉深间隙Z
4.5 筒形件拉深模工作部分设计
拉深间隙通常指单边间隙。确定原则: 既要考虑板料厚度公差,又要考虑筒形件口部的增厚 现象。根据拉深时是否采用压边和制件尺寸精度、表面粗 糙度要求合理确定。 1.不用压边圈时 Z=(1.0~1.1)tmax 式中:Z——单边间隙,末次拉深取小值,中间拉深 取大值。 tmax——板料厚度的上限值 2.用压边圈时,按P137表4.11选取。
图c:圆弧压边圈,用于带凸缘拉深,可防止拉深结束时起皱。 图d:带限位装置压边圈,改善弹性压边力大小,均衡压边力。
第4章 拉 深
后续拉深的压边圈的形式
4.3 压边方式设计
通过调节限位秆的高度而改变压边力的大小。
第4章 拉 深
二.压边力的计算

同济大学 冲压工艺与钣金 第四章 拉深

同济大学  冲压工艺与钣金 第四章 拉深
度b辐射线组成的网格(如图) ,然后将带有网格的毛坯进行 拉深。
在拉深过程中,毛坯受凸模拉深力的作用,在凸缘毛
坯的径向产生拉伸应力σ1 ,切向产生压缩应力 σ3 。在它
们的共同作用下,凸缘变形区材料发生了塑性变形,并不 断被拉入凹模内形成筒形拉深件。
拉深变形过程
§4.1 圆筒件拉深的变形过程
一、拉深变形过程(续)
材料转移:高度、厚度发生变化。
§4.1 圆筒件拉深的变形过程
一、拉深变形过程(续)
圆筒形件是最典型的拉深件。 (一)拉深变形过程及特点(续)
2、变形现象 平板圆形坯料的凸缘——弯曲绕过凹模圆角, 然后拉直——形成竖直筒壁。 变形区——凸缘; 已变形区——筒壁; 不变形区——底部。 底部和筒壁为传力区。
t0
R
1 4
R0
2R45
R90
§4.1 圆筒件拉深的变形过程
四、影响圆筒件拉深过程的因素(续) 1、板料性能对圆筒件拉深过程的影响(续) 假设:
1)所有能量消耗于法兰区的变形。最初分析时,忽略毛坯 通过凹模口部的摩擦、弯曲和反弯曲所消耗的功。但在最后 计算效率时,则不能忽略。 2)材料无加工硬化(n=0)。n值对极限拉深比的影响很小。
拉深过程中某一瞬间坯料所处的状态 1、凸缘部分→主要变形区;若无压边圈,毛坯最外缘受 压极易失稳,出现起皱。
应力分布图 2、凹模圆角部分→过渡区 3、筒壁部分→传力区 4、凸模圆角部分→过渡区;加工硬化弱,屈服强度低; 变薄严重;易拉裂或变薄超差。
5、筒底部分→小变形区
§4.1 圆筒件拉深的变形过程
角,表面质量要求高,凸、凹模间隙略大于板料厚度。
1-模柄 2

-上模座 3-

【精品课件】塑性成形工艺第四章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

【精品课件】塑性成形工艺第四章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

二、拉深1. 变形区-凸 缘部分
2. 过渡区-圆 角部分
3. 传力区-筒 壁部分
4. 小变形区- 圆筒底部
三、拉深过程的力学分析
(一)凸缘变形区的应力分析 1.拉深中某时刻凸缘变形区
的应力分布
Rd113dR0
13m
1 1.1mlnRRt
3 1.1m1lnRRt
(二)拉深方法的确定
(二) 拉深方法的确定
3.若最小阶梯直径dn过小,即dn / dn-1过小, hn又不 大时,最小阶梯可用胀形法得到。
4.若阶梯形件较浅,且每个阶梯的高度又不大,但相 邻阶梯直径相差又较大而又不能一次拉出时,可 先拉成球面形状或带有大圆角的筒形,最后通过 整形得到所需零件。
第三节 盒形件拉深
(二)拉裂
(二)拉裂 防止拉裂的措施:
1. 根据板材成形性能,采 用适当的拉深比和压边 力;
2. 增加凸模表面粗糙度;
3. 改善凸缘部分的润滑条 件;
4. 合理设计模具工作部分 形状;
5. 选用拉深性能好的材料。
(三)硬化
1. 拉深时,材料的硬化规律; 2. 材料硬化对多次拉深的影响; 3. 消除硬化的措施;
后各次拉深时,其变形区保持不变,直到拉深 终了之前; 3. 拉深力的不同; 4. 发生拉深破裂的时刻不同; 5. 变形区的稳定性不同; 6. 以后各次拉深时,材料的状态和变形状态不同;
五、有凸缘圆筒件的拉深方法及工艺计算
(一)
宽 凸 缘 件 的 拉 深 特 点
窄凸缘:df / d = 1.1~1.4 宽凸缘: df / d > 1.4
h n 4 1 d nD n 2 d 2 f 0 .4r p 3 n r dn 0 d .1 n r p 2 4 n r d 2n

第4章 拉深

第4章 拉深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13
4.3.2 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因素
极限拉深系数的数值取决于筒壁传力区最大拉应力与危险断面的抗拉 强度。因此,凡是影响筒壁传力区的最大拉应力和危险断面的抗拉强度 的因素都会影响极限拉深系数。 1、材料的力学性能 一般来说,材料组织均匀,晶粒大小适当,屈强比小,材料的伸长 率大,塑性好,拉深性能好,极限拉深系数较小。 2、材料相对厚度 t/D 相对厚度t/D愈大,拉深时抵抗失稳起皱的能力愈大,因而可减小 压料力,减小摩擦阻力,有利于减小拉深系数。
第一次拉深系数 第二1
mn =
式中: D—毛坯直径:d1,d2 ,dn—各次拉深后的直径(中径)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12
dn d n −1
图4-7
4.3.1 拉深系数及其极限
m称为拉深系数,它可以表示拉深变形程度的大小, m愈小,拉深 称为拉深系数,它可以表示拉深变形程度的大小, 愈小 愈小, 称为拉深系数 变形程度愈大, 愈大 拉深变形程度愈小。 愈大, 变形程度愈大, m愈大,拉深变形程度愈小。 从拉深时凸缘变形区的应力分布与起皱和筒壁传力区的受力情况与 拉裂的分析中已经知道,拉深变形程度对凸缘区的径向拉应力和切 向压应力以及对筒壁传力区拉应力影响极大,为了防止在拉深过程中 产生起皱和拉裂的缺陷,就应减小拉深变形程度,即增大拉深系数, 从而减小切向压应力和径向拉应力,减小起皱和拉裂的可能性。 为保证拉深工艺的顺利进行,就必须使拉深系数大于一定值, 为保证拉深工艺的顺利进行,就必须使拉深系数大于一定值,这个 一定的数值即为在一定条件下的极限拉深系数 极限拉深系数。 一定的数值即为在一定条件下的极限拉深系数。拉深系数小于极限 拉深系数,就会使拉深件起皱,破裂或严重变薄。 拉深系数,就会使拉深件起皱,破裂或严重变薄。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

t D

Ky (1
m1 )
以后各次拉深中制件不起皱的条件是: 实践证明:
t di1

K
y
(
1 m1
1)
直壁圆筒形件的首次拉深中起皱最易发生的时刻:拉深的初期
(二)拉裂 当筒壁拉应力超过筒壁材料的抗拉强度时,拉深件就会在底部圆角与 筒壁相切处——“危险断面”产生破裂。
为防止拉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根据板材成形性能,采用适当的拉深比和压边力; (2)增加凸模表面粗糙度;改善凸缘部分的润滑条件; (3)合理设计模具工作部分形状;选用拉深性能好的材料等。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
拉深变形过程分析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 工艺计算
非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 成形方法
盒形件的拉深
拉深工艺设计 拉深模具的类型与结构
其他拉深方法 拉深模工作部分的设计
返回
拉伸:
拉深是利用拉深模具将冲裁好的平板毛坯压制成各种开口的空心工 件,或将已制成的开口空心件加工成其它形状空心件的一种冲压加 工方法。拉深也叫拉延。
(二)筒壁传力区的受力分析
1.压边力Q引起的摩擦力:
m

2Q dt
2.材料流过凹模圆角半径产生弯曲变形的阻力
w

1 4

b
rd
t t
/
2
3.材料流过凹模圆角后又被拉直成筒壁的反向弯曲w 力 仍按上式进行计
算,拉深初期凸模圆角处的弯曲应力也按上式计算
w
w

1 4

b
rd
t t
2)筒底圆角半径rn
筒底圆角半径rn即是本道拉深凸模的圆角半径rp,确定方法如下:
r r 一般情况下,除末道拉深工序外,可取 pi = di。 对于末道拉深工序:

第四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设计--复习题答案

第四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设计--复习题答案

第四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设计复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拉深是是利用拉深模将平板毛坯压制成开口空心件或将开口空心件进一步变形的冲压工艺。

2.拉深凸模和凹模与冲裁模不同之处在于,拉深凸、凹模都有一定的圆角而不是锋利的刃口,其间隙一般稍大于板料的厚度。

3.拉深系数m是拉深后的工件直径和拉深前的毛坯直径的比值,m越小,则变形程度越大。

4.拉深过程中,变形区是坯料的凸缘部分。

坯料变形区在切向压应力和径向拉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切向压缩和径向伸长的变形。

5.对于直壁类轴对称的拉深件,其主要变形特点有:(1)变形区为凸缘部分;(2)坯料变形区在切向压应力和径向拉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切向压缩与径向的伸长,即一向受压、一向收拉的变形;(3)极限变形程度主要受传力区承载能力的限制。

6.拉深时,凸缘变形区的起皱和筒壁传力区的拉裂是拉深工艺能否顺利进行的主要障碍。

7.拉深中,产生起皱的现象是因为该区域内受较大的压应力的作用,导致材料失稳_而引起。

8.拉深件的毛坯尺寸确定依据是面积相等的原则。

9.拉深件的壁厚不均匀。

下部壁厚略有减薄,上部却有所增厚。

10.在拉深过程中,坯料各区的应力与应变是不均匀的。

即使在凸缘变形区也是这样,愈靠近外缘,变形程度愈大,板料增厚也愈大。

11.板料的相对厚度t/D越小,则抵抗失稳能力越愈弱,越容易起皱。

12.因材料性能和模具几何形状等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拉深件口部不齐,尤其是经过多次拉深的拉深件,起口部质量更差。

因此在多数情况下采用加大加大工序件高度或凸缘直径的方法,拉深后再经过切边工序以保证零件质量。

13.拉深工艺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筒壁传力区最大拉应力小于危险断面的抗拉强度。

14.正方形盒形件的坯料形状是圆形;矩形盒形件的坯料形状为长圆形或椭圆形。

15.用理论计算方法确定坯料尺寸不是绝对准确,因此对于形状复杂的拉深件,通常是先做好拉深模,以理论分析方法初步确定的坯料进行试模,经反复试模,直到得到符合要求的冲件时,在将符合要求的坯料形状和尺寸作为制造落料模的依据。

第四章 拉深

第四章  拉深
图4.1.2为有压边圈的首次拉深模的结构图,平板坯料 放入定位板6内,当上模下行时,首先由压边圈5和凹 模7将平板坯料压住,随后凸模10将坯料逐渐拉入凹模 孔内形成直壁圆筒。成形后,当上模回升时,弹簧4恢 复,利用压边圈5将拉深件从凸模10上卸下,为了便于 成形和卸料,在凸模10上开设有通气孔。压边圈在这 副模具中,既起压边作用,又起卸料作用。
单元网格的变形情况为切向产生压缩变形,径向产生拉伸 变形,故矩形单元网格的高度ai大于同心圆的间距a。越靠近筒壁 的口部,矩形网格的高度越高,即a5>a4>a3>a2>a1>a,表明越靠近口 部的筒壁材料在拉深时的变形程度越大。如图4-2(c)所示。
拉深变形过程中坯料的应力、应变状态
在拉深过程中,坯料可分为平面凸缘部分、凸缘圆角部分、 筒壁部分、底部圆角部分、筒底部分等五个区域,如图41(b)所示。各部分材料在拉深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应力 应变状态,如图4-3所示。
±1
+0.2 0
±2
0+0.2
(2)电容器外壳
材料一般为铝(如1200),
属于大批量生产。
12 4
制件形状简单、对称,属无凸
缘拉深件,对壁厚均匀性及表
面压痕无特殊要求,底部圆角
半径rpg=1.2mm=t,制件无精度 1.2
? 20
要求,材料为软铝。
28
R1.2
0.6
(3)微电机外壳 要求具有通用性和互换性,其材料一般为普通碳
2
2
1
1
3 3
1 1 3
2 3
1 2 3
1
2
3 1 3 1
3
1
1 2
2
图4-3 拉深时坯料的应力、应变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4章


航空航天工程学部 主讲: 贺平
重点内容: 1.拉深变形规律及拉深件质量影响因素; 2.拉深工艺计算方法; 3.拉深工艺性分析与工艺方案制定。
难点内容: 1.拉深变形规律及拉深件质量影响因素; 2.拉深工艺计算 ; 3.其它形状零件的拉深变形特点 。
4、 1
圆筒件拉深的变形过程
1 、 圆筒件拉深时的应力应变状态
d d d dt dt 2 d sin t 0 2 d d
首次拉深某瞬间毛坯凸

1) 拉深过程法兰区(凸缘区)的应力分布 (图4-6) 设为无压边拉深,忽略厚向应力,即 确定凸缘区的径向应力 求解过程:建立微分平衡方程:
说明:1) 式中 Rw 是变化的,因此厚度的应变分布规律是动态的; 定
t
2)厚度变化分界线 0.607Rw 是近似的,因为其推导中假 0 。
3)圆筒壁和筒底材料的变形:凸缘区材料经过圆角区拉入凹模型腔时, 在凹模圆角处,材料除受径向拉伸外,同时产生塑性弯曲,使板厚减小。进 一步从凹模圆角区拉向筒壁时,又要被校直,即经受反向弯曲。
说明:1)凸缘外区应力状态以压应力为主,内区以拉应力为主。
即为外区增厚,内区减薄。
2)在凹模型腔入口处,径向应力最大,即:
max | a
a
3)凸缘上切向应力恒为负值,
s
说明增大 , 可减小 。 (图)
特点:
⑴ 径向拉应力在凸缘外边缘处总是零; ⑵ 切向压应力在凸缘外边缘处达最大值, 在筒壁处为最小值; ⑶ 外区切向压应力大于径向拉应力;
2 2 ( R02 H ) ( Rw 2) 2 H R02 2 Rw
1

2 R02 2 RW
若用绝对应变表示,有:
ln
ln( ) 2 2 2 H R0 RW
由前式知, ( ) 随着变形的进形,其值在变化,由凸缘
从传力区径向应力公式知: 1) 越大, max 越大.(用润滑剂)
F压 越大, max 越大.(在能够防止起皱的情况下,用最小的压边力.)
2)压边力与 t / D
有关:
18k t 2 2 0.1(1 )k dt (k 1) b k-1 D 摩 Dt t 0.2 k (k 1 18k ) b D
d
s 0 d
d s

1
s ln

Rw 时, 0 。得积分常数 C s ln 1 s ln Rw
Rw

C
所以,得:
s ln
Rw

s (1 ln t 0
Rw

)
圆 筒 件 拉 深 时 的 应 力 分 布
系数的值也愈小。
材料的厚向异性指数 r 对极限拉深系数的影响更为显著。
厚度方向变形愈困难的材料,危险断面也愈不易变薄、拉断,
因而极限拉深系数可以减小。 2) 板料相对厚度(t/D)
板料的相对厚度愈大,拉深时抵抗失稳起皱的能力愈大。因
而可以减小压边力,减少摩擦损耗,有利于极限拉深系数的降低。

3、圆筒件拉深时的变形分析
1)凸缘材料的变形分析 2)板材厚度方向的变形 3)圆筒壁和筒底材料的变形
1)凸缘区材料的变形——(图) 拉深过程任意瞬间,凸缘区任一点处的切向相对应变为: 2 ( H ) H 2H H 因为,拉深时毛坯面积不变(忽略厚度变化),有:
t 0,
和切向应力 。 d d dt dt 2 d
d
d

若不考虑加工硬化,则由屈服条件(TResca)知:
( ) s
由前两式得: d
的毛坯整体。在凸模力的作用下,变形材料间的相互拉伸作用 生了切向压应力 而产生了径向拉应力 ,而切线方向材料间的相互挤压而产


因此,拉深变形过程可以归结如下:
在拉深过程中,毛坯受凸模拉深力的作用,在凸缘毛坯的 径向产生拉伸应力

,切向产生压缩应力源自。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凸缘变形区材料发生了塑性变形,并不断被拉入
⑷ 只要应力分量小于屈服流动应力,
就能满足塑性变形条件。
2) 有压边圈的拉深
3) 拉深时摩擦分析
A、压边力引起的摩擦(图4-7) B、凹模圆角处的摩擦(图4-8) C、凸模圆角处的摩擦 D、弯曲引起的附加应力 E、筒壁拉应力与拉深力 F、加工硬化对最大拉深应力的影响
传力区的径向拉应力为:
F压 s t [ s ln 2 ] e RW t 4 r d d
凹模内形成筒形拉深件。
1)拉深变形过程(图4-2) 在拉深力的作用下,凹模口以外毛坯的环形部分逐 渐被拉入凹模,最终形成一个带底的圆筒形件工件。 拉深类型: 无压边拉深 有压边拉深
2)变形特点(图4-3)
变形区主要集中在凸缘区: 径向受拉 切向受压
2、圆筒件拉深的力学分析(图4-5)
法兰区(凸缘区): 法兰区(凸缘区)可看成一个圆环形薄板, 内孔沿径向受均匀的拉伸力作用。
拉裂之忧。
由于凸缘区为变形区,变形以压缩为主,
因此拉深成形为压缩类成形。
2)板料厚度方向的变形
前面推导中有厚度不变假定,但实际拉深过程中,板料厚度 是有一定变化的。凸缘外边缘材料厚度增加约20-30%,而凸模圆 角区材料厚度减薄约10%左右。P87图4-22 凸缘区材料厚度分布规律可分析如下。
忽略厚向应力,即假设 t 0 理论所以: ,又由于体积不变及增量
金属是怎样往高度方向流动,或者说拉深前的扇形网格是怎样变成矩形
的。从变形区任选一个扇形格子来分析。从图中可看出,扇形的宽度大于矩 形的宽度,而高度却小于矩形的高度,要使扇形格子拉深后要变成矩形格, 必须宽度减小而长度增加。很明显扇形格子只要切向受压产生压缩变形,径 向受拉产生伸长变形就能产生这种情况。而在实际的变形过程中,由于有三 角形多余材料存在,拉深时材料间的相互挤压产生了切向压应力,凸模提供 的拉深力产生了径向拉应力。故 (D—d)的圆环部分在径向拉应力和切向压 应力的作用下径向伸长,切向缩短,扇形格子就变成了矩形格子,三角形多 余金属流到工件口部,使高度度增加。
为了了解材料是怎样流动的,可以从图示的网格试验来说明 这一问题。即拉深前,在毛坯上画出距离为a的等距离的同心圆 与相同弧度b辐射线组成的网格,然后将带有网格的毛坯进行拉 深。通过比较拉深前后网格的变化情况,来了解材料的流动情况。
我们发现,拉深后筒底部的网格变化不明显;而侧壁上的 网格变化很大,拉深前等距离的同心圆拉深后变成了与筒底平 行的不等距离的水平圆周线,愈靠近口部圆周线的间距愈大, 即:a1>a2>a3>…>a;原来分度相等的辐射线拉深后变成了相互 平行且垂直于底部的平行线,其间距也完全相等, b1=b2=b3=…=b。原来形状为扇形网格dA1,拉深后在工件的侧 壁变成了矩形网格 dA2,离底部越远矩形的高度越大。 测量此时工件的高度,发现筒壁高度大于(D—d)/2。这说 明材料沿高度方向产生了塑性流动。
1)板料的机械性能 材料机械性能指标中,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主要指标是 材料的屈强比(σs/σb)、硬化指数 n 与厚向异性指数 r 等。 材料的屈强比(σs/σb)愈小、硬化指数 n愈大,筒壁传力 区最大拉应力的相对值愈小,另一方面,材料愈不易出现拉伸 细颈,因而危险断面的严重变薄和拉断现象也可相应推迟。所 以屈强比(σs/σb)愈小、硬化指数 n愈大的材料,其极限拉深





a)单元网格的受力 b)网格的挤压模型 拉深网格的挤压变形
这一受力过程如同一扇形毛坯被拉着通过一个楔形槽(图b)
的变化是类似的,在直径方向被拉长的同时,切向则被压缩。 在实际的拉深过程中,当然并没有楔形槽,毛坯上的扇形小单
元体也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处在相互联系、紧密结合在一起
拉深概念: 在压力机上使用模具将毛坯制成带底的 圆筒件、矩形件或其它形状立体空心制件的成 形方法。 (图4-1)
不变薄拉深
变薄拉深
若不采用拉深工艺而是采用折弯方法来成形 一圆筒形件,可将图所示毛坯的三角形阴影部分材 料去掉,然后沿直径为 d的圆周折弯,并在缝隙处加 以焊接,就可以得到直径为 h,高度为 h=(D-d)/2, 周边带有焊缝的开口圆筒形件。但圆形平板毛坯 在拉深成形过程中并没有去除图示中三角形多余 的材料,因此只能认为三角形多余的材料是在模 具的作用下产生了流动。
、 为毛坯的径向应力与应变; 、 t 为毛坯的厚向应力与应变; 、 为毛坯的切向应力与应变。


的知数值可根据金属单元体
塑性变形时的平衡方程和屈服条件来求解。 为此从变形区任意半径处截取宽度为 dR 、
夹角为dΦ的微元体,分析其受力情况,
如图所示,建立微元体的受力的平衡方程 得:
圆筒侧壁受轴向拉伸。筒壁区材料原为凸缘区材料,
经过拉深变形后,产生显著的应变硬化效应。在正常拉深条
件下,筒壁仅仅传递凸模的作用力,变形甚微。 位于平底凸模端部的筒底区材料受平面拉伸,又由 于凸模圆角处外摩擦的制约作用,这部分材料受力不大,因 而变形也不大。筒底区材料在拉深过程中保持基本稳定状态。
4、影响圆筒件拉深过程的因素
RW 2
通常, ,且 r 时,筒壁传力区径向应力最大,
即:
2
max
F压 Rw t s [ln ](1 1.6 ) r R w t s 2rd t
其中,压边力可从设计手册中查得,也可以用经验公式计算:
18k t 2 F压 0.1(1 )k Fmax k 1 D k D / d (拉深比) Fmax dt (k 1) b Fmax dt ma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