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
中医院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方案
![中医院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91ac44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ff.png)
中医院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案中医院中医全科医⽣规范化培训培养⽅案(试⾏)中医类别全科医⽣是指通过中医全科医学培养,掌握中医学、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中医学和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模式,主要在基层提供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体化服务的综合程度较⾼的中医执业医师。
随着医疗诊疗模式的发展,全科医⽣在诊疗活动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
为了加强中医全科医⽣的培养,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并发布的《中医类别全科医⽣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要求,特制定本培养⽅案。
⼀、招录对象、⽅法及招收⽐例根据省中医药局统⼀部署,每年定期通过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平台,⾯向全国招录中医学(含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或已从事中医临床医疗⼯作并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员,或中医类别临床医学(全科)硕⼠专业学位研究⽣;招录⽐例不低于当年招收培训学员总数的10%。
⼆、培养时间1.本科学历、科学学位硕⼠研究⽣、科学学位博⼠研究⽣学员:培养时间为33个⽉,其中理论学习1个⽉,临床轮训26个⽉,基层实践6个⽉。
2.专业学位硕⼠研究⽣学员:培养时间为24个⽉,其中理论学习1个⽉,临床轮训17个⽉,基层实践6个⽉。
3.专业学位博⼠研究⽣学员:培养时间为12个⽉,其中理论学习1个⽉,临床轮训8个⽉,基层实践3个⽉。
专业型硕⼠、博⼠研究⽣学员,需经考核合格后,才能减免培训时间到24个⽉及12个⽉。
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各项培养任务者,允许申请延长培养年限。
三、培训内容(⼀)岗前培训内容包括军事化训练、医德教育、规培相关制度、病历书写、院感培训、感恩教育等,为期1周。
(⼆)理论学习1.全科理论学习理论学习为期1个⽉,学习内容包括:中医全科医学概论、中医康复学、社区常见病症及处理、中医养⽣保健学、医学⼼理与精神卫⽣、预防医学概论、科研⽅法与设计、综合素质培养等。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d136fd98ed630b1c58eeb596.png)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做好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规范化培养工作,特制定本标准。
第一部分总则一、定义中医全科医学是整合中医学和全科医学的综合性中医学临床二级学科。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是指通过中医全科医学培养,掌握中医学、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中医学和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模式,主要在基层提供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的综合程度较高的中医执业医师。
二、培养对象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全科医疗工作的中医学(含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或已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书,要求接受培养的人员;中医类别临床医学(全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三、培养时间个月。
因特殊年,实际培养时间不少于33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时间为3情况不能按期完成各项培养任务者,允许申请延长培养年限。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以提高中医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为主,在省级及以上中医药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认定的培养基地进行。
参加培养人员在培养基地临床各科及公共卫生、基层实践平台逐科(平台)轮转。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197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文件汇编四、培养目标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掌握中医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断、治疗、预防和随访工作,能够熟练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合格中医类别全科医生。
五、培养方法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以提高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为主,具体办法由各地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制定。
北京中医全科规标准
![北京中医全科规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322fbf50242a8956bece419.png)
北京市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为贯彻落实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关于推进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的意见》(京卫科教字…2012‟10号)精神,做好北京市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工作,特制定本标准。
第一部分总则一、定义中医全科医学是整合中医学和全科医学的中医学临床二级学科。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是指通过中医全科医学培养,具有中医学、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中医学和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模式,主要在基层提供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的综合程度较高的中医医生,是社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二、培养对象拟在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全科医疗工作的中医学(含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或已从事中医全科医疗工作并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书需要接受培训的人员。
三、培养时间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时间一般为3年,对已有一定临床实践经历的培训对象可根据其临床实践的经历和能力相应减少培训时间。
四、培养目标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掌握中医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断、治疗、预防和随访工作,能够熟练运用中医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合格中医类别全科医生。
五、培养方法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在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认可的培训基地进行,学员在培训基地临床各科及基层实践基地逐科轮转,以提高中医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为主,考核合格可取得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分理论学习(1个月,在三年培训中分散完成)、临床轮训(27个月)、基层实践(6个月)三个部分。
理论学习由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委托各院校组织,采用面授和远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6c6fa5125c52cc58bd6bef1.png)
京中医科字〔2012〕148号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关于印发《北京市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试行)》的通知各区县卫生局、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市卫生局、市教育委员会、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中医管理局《关于推进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的意见》(京卫科教字〔2012〕10号)精神,做好北京市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工作,我局制定了《北京市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试行)》,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一二年八月十四日主题词:中医▲全科培训通知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办公室2012年8月14日印发北京市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试行)为确保北京市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质量,根据市卫生局、市教育委员会、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中医管理局《关于推进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标准。
第一章培训基地总体要求北京市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由两部分组成,分为临床培训基地和基层实践基地。
一、临床培训基地(一)基本条件1.医院等级经北京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三级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下同),或符合条件的三级综合医院。
2.科室设置科室设置应能满足《北京市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的培训要求,包括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针灸科、推拿科、中医康复科、中医骨伤科、中医耳鼻喉科、中医眼科及辅助科室(包括心电图、影像、中药房等)。
3.科室规模(1)病种范围各轮转科室诊治的病种以及临床操作技能能够满足《北京市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的要求。
(2)医疗设备所配备的医疗设备应能够满足《北京市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中的各项要求。
4.医疗工作量在指导医师指导下,能够保证每名学员在病房或门诊工作期间能够管理不少于5张病床,或能够日接诊20名以上患者。
中医门诊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
![中医门诊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2b5a3dcd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c5.png)
中医门诊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1. 培训背景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享有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为了提高中医门诊医师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制定并实施规范化培训标准是必要的。
2. 培训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的中医门诊医师。
通过培训,提高其临床诊断能力、治疗技巧和沟通能力,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3. 培训内容3.1 中医理论知识- 基础理论:包括《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的研究和理解。
- 中医诊断学:研究中医四诊合参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 中药学:掌握中药的药性、功效、应用等知识。
- 针灸学:了解针灸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3.2 临床实践- 临床技能:培养中医门诊医师的临床观察、问诊、望诊、切诊等技能。
- 临床经验:通过实和病例讨论等方式,提升中医门诊医师的临床经验和疗效。
3.3 沟通与管理- 患者沟通:提供患者交流和沟通技巧的培训,以更好地理解患者需求。
- 医疗管理:了解中医门诊的管理规范和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4. 培训要求4.1 学历要求- 拥有中医相关专业的学士学位或以上学历。
4.2 培训时间- 培训周期为一年,包括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
4.3 考核评价- 培训结束后,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包括理论和实践成绩的综合评定。
5. 培训机构与师资5.1 培训机构- 中医院校、医疗机构等提供中医门诊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机构。
5.2 师资力量- 师资应由具备扎实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
6. 实施和推广6.1 试行阶段- 培训标准将在一定地区的中医医疗机构进行试行,以检验标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6.2 推广阶段- 在试行阶段取得良好效果后,逐步推广应用中医门诊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
以上是《中医门诊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的主要内容,旨在提升中医门诊医师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认定标准(试行)》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认定标准(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4b78e7dc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b8.png)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认定标准(试行)》附件4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认定标准(试行)根据《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有关要求,制定本标准。
第一章临床培养基地标准一、培养基地总体要求(一)基本条件1.批准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放射诊疗许可证》的三级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院),或三级中医医院联合二级中医医院。
2.中医医院科室设置基本齐全,包括中医综合病房或门诊、针灸、推拿、中医康复等科室,与开展社区常见病诊疗相适应。
3.科室规模(1)各轮转科室所收治的病种以及临床操作技能应能够满足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标准的要求。
(2)科室需配备医疗设备所配备的医疗设备应能够满足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标准中的各项要求。
(3)医疗工作量在带教老师指导下,保证每名学员在中医综合病房或门诊工作期间能够管理5张以上病床,或能够日接诊20名以上患者。
(二)师资条件1.带教医师与学员比例不低于1:2。
2.带教医师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中级(满3年以上)及以上中医专业技术职称。
3.有临床带教经验,掌握和熟悉培训细则要求。
4.有较强的责任心。
(三)教学条件1.有满足培训要求的教学设备和能容纳60人以上的教室。
2.有培训临床技能的示教室。
3.图书馆藏书的专业种类比较齐全,具有满足培训所需的专业书籍和期刊,有互联网等获取专业信息的渠道和设施。
(四)组织与管理要求1.组织结构。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纳入中医住院医师培训体系,由院级领导分管培训工作。
有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管理机构和专、兼职管理人员(包括医院、科室两级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训管理机构和人员)。
2.管理队伍。
专、兼职管理人员有中医学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3.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培养基地管理、考试考核等制度。
二、培训科室要求(一)中医内科基本条件1.科室规模(1)总床位数≥200张,门诊诊室≥20间。
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实施方案(试行)
![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实施方案(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0891e499a1c7aa00b42acb40.png)
**中医院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为了提高中医类别住院(全科)医师的基本诊疗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更好地系统掌握中医学各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规范中医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和《**市中医类别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成立医院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对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进行指导、检查、考核,保证培训工作规范进行。
组长:(院长)副组长:(分管院长、协作单位领导)成员:(各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学科,**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具体事宜,统筹管理培训工作。
各科室成立培训工作小组,由科室负责人任组长,负责培训计划制定和培训的实施。
各科室培训工作小组组长名单组长:(各临床科室负责人)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象培训对象为拟在本市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中医(含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或已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但需要接受培训的人员。
三、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目标为我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掌握必要的西医学有关临床知识和技术,能独立承担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及某些疑难危重病证诊疗工作的合格中医住院医师四、培训招录培训对象的招录将根据我院各专业科室的师资力量和住宿容纳能力来确定每年的招生专业和招生人数。
五、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式培训采取理论学习、临床培训和跟师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理论培训以学员自学为主。
跟师学习在专科培训阶段进行。
(一)理论学习结合临床实际应用开展理论学习,内容包含中医临床进展、紧密结合临床的中医药基础理论、经典医籍,职业道德、医学伦理、法律法规、人际沟通、中医辨证思维以及相应的公共卫生知识。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总则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总则](https://img.taocdn.com/s3/m/721bf755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17.png)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总则一、前言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渊源、深厚内涵和独特特色。
为了推动中医事业发展,加强全科医生中医学科知识储备,提高中西医结合诊疗能力,规范化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制定本标准总则。
二、培养目标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是具备中医学及其临床应用知识,掌握基本医学知识和临床诊疗技能,可在全科医疗领域开展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等方面综合服务的医学人才。
三、培养规模中医类别全科医生的培养应按照国家和地方发展需求,结合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培养规模。
培养方式包括全日制本科教育、在职教育和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
四、培养要求1. 师资队伍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应当有集中的、稳定的师资队伍,师资结构应当合理,有教学经验和临床经验的中青年医师为主,老中青结合,有教学水平和科研成果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为骨干。
2. 课程设置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的课程设置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课程内容应当全面、系统、实用、前沿。
中医学科的基础理论课程、中西医结合诊断和治疗课程、临床诊疗实践等应当得到重视。
3. 实践环节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应当注重实践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教学应当贯穿全科医生培养的整个过程,包括全科医生全科实践基地、中医临床实习基地、公共卫生实践基地等。
4. 考核评价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应当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将考核评价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保证,体现培养质量和效果。
考核评价内容应当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
五、培养过程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过程应当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和职业素养培养,培养过程应当分为学前基础阶段、临床基础阶段、全科实践阶段和毕业实习阶段。
1. 学前基础阶段学前基础阶段是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的基础,包括医学基础理论、中西医结合诊断和治疗课程等。
通过学前基础阶段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医学科和临床诊疗有一个整体化的了解和基础性的掌握。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3638a45a7e21af45b307a8b7.png)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为做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工作,制定本培养标准。
一、培养目标为基层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独立开展工作,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合格全科医生。
二、培养年限和方式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年限为3年(实际培训时间不少于33个月)。
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培训任务者,允许申请延长培养年限。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以提高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为主,以住院医师的身份在国家认定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的各相关临床科室和基层实践基地进行轮转培训,具体培养安排见表1。
(一)临床科室轮转培训全科住院医师参加临床培养基地中主要临床科室的诊疗工作,接受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同时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
总计培训时间为27个月。
轮转期间,内科和神经内科病种及其例数的要求主要在病房完成,不足部分在门诊补充,内科安排病房时间应当不少于8个月,管理床位数不少于5张;神经内科安排病房时间应当不少于1个月,管理床位数不少于3张;儿科轮转可安排在门诊或病房完成;其他科室轮转可安排在门诊完成;部分科室(如康复科、中医科)轮转可在基层实践基地完成;少见病种、地方病、传染病及季节性较强的病种,可采用病例分析、讲座等形式进行学习。
临床科室轮转期间每周应当安排不少于半天时间学习相关学科知识。
对于轮转时间较长的内科等科室,可结合实际情况分段进行安排,以促进学员的消化和理解。
(二)基层实践培训主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完成,全科住院医师接受全科医疗服务、预防保健与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疗卫生管理等技能训练。
总计培训时间为6个月,具体时间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集中或与临床科室轮转部分穿插进行。
表1 培养方式及时间分配表注:各培养基地根据本标准要求制定轮转计划。
三、培养内容和要求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内容包括理论培训、临床技能培训和基层医疗卫生实践。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d7645bc550e2524de5187e9f.png)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做好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工作,特制定本标准。
第一部分总则一、定义中医全科医学是整合中医学和全科医学的综合性中医学临床二级学科。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是指通过中医全科医学培养,掌握中医学、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中医学和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模式,主要在基层提供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的综合程度较高的中医执业医师。
二、培养对象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全科医疗工作的中医学(含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或已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书,要求接受培养的人员;中医类别临床医学(全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三、培养时间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时间为3年,实际培养时间不少于33个月。
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各项培养任务者,允许申请延长培养年限。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以提高中医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为主,在省级及以上中医药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认定的培养基地进行。
参加培养人员在培养基地临床各科及公共卫生、基层实践平台逐科(平台)轮转。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文件汇编▲197四、培养目标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掌握中医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断、治疗、预防和随访工作,能够熟练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合格中医类别全科医生。
五、培养方法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以提高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为主,具体办法由各地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制定。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分理论学习(1个月)、临床轮训(26个月)、基层实践(6个月)三个部分。
理论学习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统一组织,各培养基地具体实施,采用面授和远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中授课。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3dcb46a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7d.png)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篇一: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为加强中医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培训对象:从事城市社区、农村卫生服务工作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二、培训目标:通过培训,使学员掌握全科医学概念和社区、农村卫生服务工作特点,能够熟练运用中医药理论与方法,开展中医药预防、养生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达到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执业的基本要求。
三、培训方法1、结合我院及受培训地区人员的实际情况,采取脱产或半脱产的集中培训方式。
2、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授课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实践技能的培训,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培训内容1、培训内容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并发布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要求,内容包括全科医学概论、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卫生、预防医学、中医养生保健学、中医康复学、社区基本诊查技能中医适宜技术应用、临床常见病证及处理等。
五、培训管理(一)成立领导组:组长:刘春云副组长:郝进华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负责人:闫春兰(二)医院根据下达的培训学员数和轮转计划,具体安排每位培训学员的轮转时间,做好轮训带教的安排实施工作。
- 1 -(三)培训期间实行培训信息登记管理制度,培训对象、带教老师及管理人员应及时、准确、详实地将培训过程、培训内容进行登记,并作为培训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对指导轮转医师态度不端正、带教不认真的带教老师,医院及时给予批评纠正,对不称职带教老师将取消其带教资格。
医院将带教老师的带教情况列入科室的年度考核,并与个人奖金挂钩。
(五)培训对象在培训期间,需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积极参加并认真完成各项培训考核任务。
如有违反,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不予发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合格证书。
六、考试考核(一)培训考核分过程考核、结业考核。
卫生部关于印发《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的通知
![卫生部关于印发《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be460328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9b.png)
卫生部关于印发《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2.07.02•【文号】卫科教发[2012]48号•【施行日期】2012.07.0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卫生部关于印发《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的通知(卫科教发〔2012〕4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教育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教育局,卫生部直属有关单位,教育部直属有关高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规范并加快全科医生培养,卫生部、教育部组织制定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为做好标准的实施工作,提出以下要求:一、各省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结合本地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需求和培养能力,科学编制本省(区、市)年度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计划和中长期培养规划,并于每年10月底前将下一年度培养计划报卫生部和教育部备案。
二、各省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主动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培养经费、培训期间人员管理等保障政策,加强全科医生培养能力建设,确保培养工作顺利实施。
三、各省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培养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包括招录、培养、管理、考核、学位授予等环节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强化培养过程管理,确保培养质量。
2012年7月2日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为做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工作,制定本培养标准。
一、培养目标为基层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独立开展工作,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合格全科医生。
二、培养年限和方式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年限为3年(实际培训时间不少于33个月)。
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培训任务者,允许申请延长培养年限。
中医院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方案
![中医院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84da6bdd36a32d73758180.png)
中医院中医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培养方案(试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是指通过中医全科医学培养,掌握中医学、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中医学和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模式,主要在基层提供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的综合程度较高的中医执业医师。
随着医疗诊疗模式的发展,全科医生在诊疗活动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加强中医全科医生的培养,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并发布的《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要求,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招录对象、方法及招收比例根据省中医药局统一部署,每年定期通过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平台,面向全国招录中医学(含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或已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人员,或中医类别临床医学(全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录比例不低于当年招收培训学员总数的10%。
二、培养时间1.本科学历、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学员:培养时间为33个月,其中理论学习1个月,临床轮训26个月,基层实践6个月。
2.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员:培养时间为24个月,其中理论学习1个月,临床轮训17个月,基层实践6个月。
3.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学员:培养时间为12个月,其中理论学习1个月,临床轮训8个月,基层实践3个月。
专业型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员,需经考核合格后,才能减免培训时间到24个月及12个月。
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各项培养任务者,允许申请延长培养年限。
三、培训内容(一)岗前培训内容包括军事化训练、医德教育、规培相关制度、病历书写、院感培训、感恩教育等,为期1周。
(二)理论学习1.全科理论学习理论学习为期1个月,学习内容包括:中医全科医学概论、中医康复学、社区常见病症及处理、中医养生保健学、医学心理与精神卫生、预防医学概论、科研方法与设计、综合素质培养等。
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授课内容以临床实际需要和临床案例为重点,保证教学效果,具体安排见附件1。
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2023版)
![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2023版)](https://img.taocdn.com/s3/m/8733f695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1e.png)
3. 培训考核
考核内容
• 日常考核
• 主要考核日常培训情况,包括出勤情况、医德医风、工作数量与质量、完成病证病种数、医疗文书书写、培训及学习态度等内容。应在出科考核前完成。
• 出科考核
• 分为理论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理论考核以各专业培训标准为依据,主要考核中医思维与临床诊疗能力,中医内容比例不得低于70%;技能考核以本专业常见操作技 能为重点。应在出科前3天内完成。
根据其临床经历和诊疗能力,确定接受培训的具体时间和内容。硕士专业学 位研究生最低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个月,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最低培训时间 不得少于12个月;学术学位研究生参加中医规培者,培训年限不减免。对一 些具有中医临床特色的经典桥梁学科如伤寒、金匮、温病、中医诊断、方剂 学等,培养目标为临床专业学位型者,可参照中医专硕研究生培养方案执行 。
• 模块考核
• 包括中医经典理论、中药方剂知识、接诊能力、中医特色技能、西医基本技能(含急救)等模块。中医经典理论模块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考核,其他模块由培训基地组织 实施。应在第二阶段培训前完成。
• 师承考核
• 包括跟师考勤情况和跟师笔记、典型医案总结、师承带教老师临床经验总结完成情况。应在结业考核前完成。
• 结业考核
• 过程考核、师承考核合格并获得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后可参加结业考核。结业考核合格标准为理论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均合格。
• 门诊培训
• 依据培训计划在临床科室门诊参加培训,重点提升培训对象中医思维、门诊接诊和临证能力。
培训方式
• 未能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的培训对象,应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参加门诊活动。 • 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的培训对象,经培训基地认证合格后,可独立接诊患者。 • 培训基地应按照每50名培训对象设置1间教学门诊的标准,开设一定数量的教学门诊,规范组织培训。未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的培训对象参加教学门诊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1f73f833d4b14e852468c7.png)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篇一: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为加强中医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培训对象:从事城市社区、农村卫生服务工作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二、培训目标:通过培训,使学员掌握全科医学概念和社区、农村卫生服务工作特点,能够熟练运用中医药理论与方法,开展中医药预防、养生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达到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执业的基本要求。
三、培训方法1、结合我院及受培训地区人员的实际情况,采取脱产或半脱产的集中培训方式。
2、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授课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实践技能的培训,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培训内容1、培训内容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并发布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要求,内容包括全科医学概论、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卫生、预防医学、中医养生保健学、中医康复学、社区基本诊查技能中医适宜技术应用、临床常见病证及处理等。
五、培训管理(一)成立领导组:组长:刘春云副组长:郝进华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负责人:闫春兰(二)医院根据下达的培训学员数和轮转计划,具体安排每位培训学员的轮转时间,做好轮训带教的安排实施工作。
- 1 -(三)培训期间实行培训信息登记管理制度,培训对象、带教老师及管理人员应及时、准确、详实地将培训过程、培训内容进行登记,并作为培训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对指导轮转医师态度不端正、带教不认真的带教老师,医院及时给予批评纠正,对不称职带教老师将取消其带教资格。
医院将带教老师的带教情况列入科室的年度考核,并与个人奖金挂钩。
(五)培训对象在培训期间,需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积极参加并认真完成各项培训考核任务。
如有违反,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不予发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合格证书。
六、考试考核(一)培训考核分过程考核、结业考核。
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方案
![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13ef77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31.png)
中医院中医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培养方案(试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是指通过中医全科医学培养,掌握中医学、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中医学和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模式,主要在基层提供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的综合程度较高的中医执业医师。
随着医疗诊疗模式的发展,全科医生在诊疗活动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加强中医全科医生的培养,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并发布的《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要求,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招录对象、方法及招收比例根据省中医药局统一部署,每年定期通过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平台,面向全国招录中医学(含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或已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人员,或中医类别临床医学(全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录比例不低于当年招收培训学员总数的10%。
二、培养时间1.本科学历、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学员:培养时间为33个月,其中理论学习1个月,临床轮训26个月,基层实践6个月。
2.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员:培养时间为24个月,其中理论学习1个月,临床轮训17个月,基层实践6个月。
3.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学员:培养时间为12个月,其中理论学习1个月,临床轮训8个月,基层实践3个月。
专业型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员,需经考核合格后,才能减免培训时间到24个月及12个月。
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各项培养任务者,允许申请延长培养年限。
三、培训内容(一)岗前培训内容包括军事化训练、医德教育、规培相关制度、病历书写、院感培训、感恩教育等,为期1周。
(二)理论学习1.全科理论学习理论学习为期1个月,学习内容包括:中医全科医学概论、中医康复学、社区常见病症及处理、中医养生保健学、医学心理与精神卫生、预防医学概论、科研方法与设计、综合素质培养等。
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授课内容以临床实际需要和临床案例为重点,保证教学效果,具体安排见附件1。
中医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
![中医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e60c9dc4b73f242326c5f17.png)
目录第一章概述 (3)第二章理论学习部分 (5)第三章临床轮训部分 (6)(一) .................................................................................................................................................................................... 中医内科61.呼吸内科 (7)2.心血管内科..............................................................................................................................................................103.消化内科 (12)4.内分泌科 (14)5.肿瘤科 (16)6.血液科 (18)7.肾病科 (20)8.神经内科 (22)9.风湿科 (24)(二) .................................................................................................................................................................................... 中医外科201.中医外科(疮疡、乳腺或其他专病专科) (21)2.中医皮肤科 (28)3.肛肠科 (24)(三) .............................................................................................................................................................................. 中医妇科25(四) .................................................................................................................................................................................... 中医儿科27(五) ....................................................................................................................................... 针灸科、推拿科、中医康复科291. 针灸科 (29)2.推拿科 (30)3.中医康复科 (32)(六)中医骨伤科 (33)(七)............................................................................................................................................................................... 中医五官科351. 中医耳鼻咽喉科 (35)2.中医眼科 (37)(八)....................................................................................................................................................................................... 急诊科(含ICU) .. (49)(九)......................................................................................................................................................................................... 普外科40(十)辅助科室 (42)1.心电图室 (42)2.放射科 (43)3.中药房 (44)(^一)选修 (44)第四章基层实践部分 (45)(一).............................................................................................................................. 中医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服务技能45(二).................................................................................................................................................................................... 健康管理46(三).............................................................................................................................................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48第五章跟师学习部分 (49)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大纲(试用)(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第一章概述一、培养目标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掌握中医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断、治疗、预防和随访工作,能够熟练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合格中医类别全科医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做好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工作,特制定本标准。
第一部分总则一、定义中医全科医学是整合中医学和全科医学的综合性中医学临床二级学科。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是指通过中医全科医学培养,掌握中医学、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中医学和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模式,主要在基层提供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的综合程度较高的中医执业医师。
二、培养对象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全科医疗工作的中医学(含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或已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书,要求接受培养的人员;中医类别临床医学(全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三、培养时间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时间为3年,实际培养时间不少于33个月。
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各项培养任务者,允许申请延长培养年限。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以提高中医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为主,在省级及以上中医药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认定的培养基地进行。
参加培养人员在培养基地临床各科及公共卫生、基层实践平台逐科(平台)轮转。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文件汇编▲197四、培养目标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掌握中医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断、治疗、预防和随访工作,能够熟练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合格中医类别全科医生。
五、培养方法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以提高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为主,具体办法由各地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制定。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分理论学习(1个月)、临床轮训(26个月)、基层实践(6个月)三个部分。
理论学习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统一组织,各培养基地具体实施,采用面授和远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中授课。
临床轮训期间,参加临床培养基地中主要临床科室的培养,接受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同时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基层实践阶段主要在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实践基地进行。
轮训期间,学员参加临床培养基地中主要临床科室的医疗工作,具体轮转科室及时间分配详见表1。
内科轮转时间为10个月其中安排病房时间不少于8个月,可安排三级学科病房、综合内科病房或全科医学科,管理床位数不少于5张,其余时间安排在内科门诊。
基层实践由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结合具体情况自行安排。
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可以放在第三年,也可以穿插在中间。
六、跟师学习学员在临床轮训期间和基层实践期间,以双向选择为原则,选择临床学术专长具有特色,从事中医临床工作8年以上、主治以上医师进行跟师学习。
各省级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对指导老师进行资格认定后,由各培养基地正式聘其为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指导老师。
学员每周临床跟师学习半天,以门诊为主。
198▲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文件汇编七、培养考核培养考核以培养标准和培训方案为指南,重点考核学员临床基本能力训练水平和效果,并对其中医思维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某一专科特长能力、职业素养和医德风尚进行综合评价,并以此进一步引导和规范相关培训内容。
培养考核包括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
学员培训结束时,过程考核合格者需参加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统一组织的结业考核,完成全部考核,各项考试、考核合格者,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颁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印制的相应合格证书。
第二部分培养细则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总体时间安排见表1内容理论学习(1个月)临床轮训(合计26个月)基层实践科室中医全科医学、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基本理论等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中医骨伤科中医耳鼻喉科中医眼科急诊科(包括院前急救)普外科辅助科室选修跟师学习中医全科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技能健康管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1102112111131116注:各培养基地根据本标准要求制定轮转计划。
时间分配(月)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文件汇编▲199一、理论学习部分(1个月)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的理论学习主要包括:(一)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以及新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等);(二)医患沟通与伦理学;(三)临床科研设计与方法(包括循证医学、文献检索、收集资料、数据分析和处理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四)专业理论课(中医全科医学概论、社区卫生服务、公共卫生、临床专业等相关理论,可集中或分散在3年中完成,由培训基地和所在医学院校组织,可采取多种形式,如临床医学系列讲座、专题讲座、病例讨论、读书报告会等)。
(五)医德医风教育。
课程学习采用面授和远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自主学习为主,基地教学为辅。
授课内容以临床实际需要和临床案例为重点,保证教学效果。
二、临床轮训部分(26个月)(一)中医内科(10个月)1.轮转目的(1)通过培养,使学员系统掌握中医内科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在临床实践中训练辨证思维分析能力,熟悉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包括肺系病证、心系病证、脾胃系病证、肝胆病证、肾系病证、气血津液病证、肢体经络病证等相关疾病,危急重症(中毒、中暑、高热、喘脱、真心痛、血证、便血、中风)等的诊断、治疗、预防、评估和社区照顾与随访工作,对少见或疑难病的诊断与治疗,急诊和危急重症的急救与抢救具备初步的认识及转诊指征,了解临床辅助检查方法,打好中医内科临床工作基础。
(2)培养时间为10个月。
学员主要在呼吸、心血管、消化、内分泌、肿瘤、血液、肾病、神经、风湿等专科的门诊和病房及辅助科室轮转学习。
其中呼吸、心血管、消化为必须轮转的科室,时间不少于2个月,其余6个科室可以自行选择4个科室轮转。
200▲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文件汇编2.培养内容和要求【呼吸内科(肺病科)】1.培养方法培养时间为2个月。
学员主要在门诊、病房、肺功能室轮转学习。
2.培养内容和要求(1)培养内容掌握:中医肺系病证相关理论;呼吸系统相关基础知识;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呼吸内科(肺病科)检体技能)、呼吸内科(肺病科)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及常用的操作方法;胸部X线读片。
呼吸内科(肺病科)危重病人的转诊指征。
中医肺系病证诊疗中治疗和预防特色适宜技术2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社区管理原则和方法。
熟悉:常见肺系病证(感冒、咳嗽、肺热病、哮病、喘证、肺胀、咯血)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呼吸内科(肺病科)常见病、多发病(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肺结核、间质性肺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源性心脏病及呼吸衰竭等)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常规肺功能的检测;胸腔穿刺术、血气分析检测等相关临床基本操作;常见呼吸危急重症(大咯血、自发性气胸、窒息、哮喘持续状态、急性呼吸衰竭等)的处理;呼吸内科(肺病科)常用药物的应用原则;常见肺系病证常用养生保健方法。
了解:中医肺系病发展中的主要学术流派及著名医家的学术观点;肺结节病、肺部真菌病、肺栓塞等肺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胸部CT、核磁共振支气管镜等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及病人检查的准备;机械通气等相关临床基本操作;本专业的国内外新进展。
书写:门诊病案20份,住院志10份,大病历10份。
(2)培养要求①学习病种要求中医病证感冒、咳嗽、肺热病、哮病、喘证、肺痈、肺胀、咯血、悬饮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西医病种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肺脓肿、肺结核、支气管肺癌、间质性肺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文件汇编▲201②临床操作技术要求要求掌握熟悉了解操作技术名称肺系病证中医四诊的技能和西医物理诊断技能肺系病证治疗和预防常用中医适宜技术2项胸部X读片吸痰术吸氧术末梢指氧检测胸腔穿刺术血气分析检测痰脱落细胞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的临床应用峰流速仪的使用机械通气常规肺功能测定胸部CT扫描、磁共振扫描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及病人检查的准备纤维支气管镜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及病人检查的准备③掌握方剂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定喘汤、三子养亲汤、二陈汤、九味羌活汤、银翘散、桑菊饮、麻杏石甘汤、败毒散、半夏厚朴汤、苏子降气汤、真武汤、葶苈大枣泻肺汤、温胆汤、百合固金汤、桑杏汤、清燥救肺汤、麦门冬汤、养阴清肺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等。
1.培养方法【心血管科】培养时间为2个月。
学员主要在门诊、病房及心电图室轮转学习。
2.培养内容和要求(1)培养内容掌握:中医心病相关理论;心血管相关基础知识;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心血管专科检体技能)、心血管专科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及常用的操作方法;心脏电转复;心肺复苏术。
心血管科危重病人的转诊指征。
中医心系病证诊疗中治疗和预防特色适宜技术2项,高血压病社区随访原则和三级管理方法。
202▲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文件汇编熟悉:常见心系病证(胸痹、心悸、眩晕、不寐、汗证、心衰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常见心血管疾病(急性与慢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病、心肌炎与心肌病、血脂异常、常见心律失常、常见瓣膜病、稳定性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心血管疾病常用药物的临床应用;心血管常见疾病胸部X线诊断、心电图诊断。
介入治疗后病人的社区照顾与随访,常见心系病证常用养生保健方法。
了解:常见成人先天性心脏病、肺血管病、心包疾病、晕厥的临床表现、西医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包括中医预防医学、中医心脏康复理论和实践、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学;心血管康复、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运动平板试验等技术;心血管药物对老年患者的影响、非心血管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书写:门诊病案20份,住院志10份,大病历10份,心电图报告10份。
(2)培养要求①学习病种要求中医病证胸痹、心悸、眩晕、不寐、汗证、心衰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律失常、高血西医病种压病、急性与慢性心力衰竭、心肌炎与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心包疾病、外周血管疾病、血脂异常、晕厥、肺源性心脏病②临床操作技术要求要求掌握熟悉了解操作技术名称心系病证中医四诊的技能和西医物理诊断技能心系病证治疗和预防常用中医适宜技术2项心电图机操作和诊断心血管常见疾病胸部X读片24H动态心电图的测定动态血压测定心电图运动试验心脏电复律心肺脑复苏术超声心动图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心脏的介入诊断和治疗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文件汇编 ▲ 203③掌握方剂导赤散、真武汤、四物汤、炙甘草汤、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金匮肾气丸、实 脾饮、五苓散、五皮饮、参附汤、当归四逆汤、苏合香丸、回阳救急汤、理中丸、四逆 汤、四神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