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汽化和液化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出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热现象中的第三、四种物态变化,在初中物理探究实验中是十分重要的,而“水的沸腾”实验是物态变化中最基本的实验,它与生活及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相关联。
通过自主探究过程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并发现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教材还加入一些“小资料”,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沸腾基本特征和有关沸点知识。
2、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
难点:观察现象与收集数据,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
3、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⑵过程与方法观察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主动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道理。
4、教具与学具演示器材:水槽、塑料袋、酒精、热水。
学生器材: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硬纸板盖、秒表。
多媒体:由于本节课主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过程,所以没有使用多媒体。
二、说学法本着“从生活走向物理,又从物理走向社会”要求,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生活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道理。
注重科学实验,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以自主探究为主。
三、说教法教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评价方案,分析讨论,指导实验,归纳总结。
运用直观法、探究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本课按“设疑——猜想、假设——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验证——分析与论证——举例——解释现象——练习巩固”的模式展开教学。
(一)疑问引入1、提问:“黄山云海”是怎样形成的?2、演示实验:向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放入热水中。
八年级物理上册说课稿: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蒸发和沸腾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汽化过程,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2.巩固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计算汽化热、分析液化过程的能量变化等。
3.生活实例分析: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并分析其原理和应用。
2.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汽化和液化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构知识体系。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提高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实验器材:蒸发皿、酒精灯、温度计等,用于进行汽化和液化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物理现象。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汽化的定义、类型(蒸发和沸腾)及特点;
2.液化的定义、类型(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及特点;
3.汽化和液化过程中,物质内能、温度、压强的变化;
4.汽化和液化的实际应用,如空调、冰箱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汽化和液化的定义、类型及特点;
2.能够描述汽化和液化过程中,物质内能、温度、压强的变化;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物质的基本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及一些基本的热学知识,如热量、温度等。然而,他们在理解汽化和液化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汽化和液化的定义、类型及特点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
2.难以理解汽化和液化过程中内能、温度、压强的变化关系;
3.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联系起来。
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说课稿一、引入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解的主题是八年级物理的汽化和液化。
汽化和液化是物质的相变过程,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汽化和液化的原理和应用。
二、知识点一:汽化1. 汽化的概念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当物质受热达到一定温度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分子间的引力减小,液体逐渐变为气体。
2.汽化的原理汽化的原理是分子热运动的结果。
分子在液体内不断运动,当分子的动能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分子间的引力被克服,分子能够逃离液体表面进入气相,形成气体。
3. 汽化的条件汽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主要包括温度和压力。
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汽化速度越快;压力越低,汽化速度越快。
4. 汽化的应用汽化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例如,煮水时水会沸腾,水中的液态水分子转变为气态水蒸气分子;洗衣机的烘干功能利用热量使湿衣服中的水分汽化等。
三、知识点二:液化1.液化的概念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当气体受冷达到一定温度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增大,气体逐渐变为液体。
2.液化的原理液化的原理也是分子热运动的结果。
当气体受冷时,分子的动能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增大,分子开始聚集在一起,形成液体。
3.液化的条件液化的条件主要包括温度和压力。
温度越低,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小,液化速度越快;压力越高,液化速度越快。
4.液化的应用液化也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例如,我们使用的汽车的空调系统中,通过压缩机使气体液化,然后通过放出压力使其重新变为气体,实现空调的制冷效果。
四、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同学们对汽化和液化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
首先,我们准备一个加热器和一瓶水。
将水加热器加热,当水温达到100摄氏度时,你们能看到水开始沸腾,产生水蒸气,这就是汽化的过程。
接下来,我们将关闭加热器,让水温慢慢降低,你们会发现水蒸气逐渐凝结成水滴,这就是液化的过程。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原理、条件和应用。
《汽化和液化》 说课稿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汽化和液化》。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汽化和液化》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前面所学的物态变化知识紧密相连,也为后续学习升华和凝华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以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对较弱。
在生活中,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其本质和规律还缺乏系统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入手,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逐步掌握物理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2)了解蒸发和沸腾的特点,以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3)能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经历探究蒸发快慢影响因素的过程,学习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2)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教学难点(1)对沸腾现象的理解。
(2)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因素中的应用。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汽化和液化现象,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讲授法: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规律,如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沸腾的特点等,采用讲授法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汽化和液化是化学领域关于物质相变的重要概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本次说课将对《汽化和液化》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特点和条件,认识与之相关的物质的性质。
2. 能力目标:能够应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物质的相变现象,理解与之相关的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操作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特点和条件的讲解。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气体和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相变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汽化和液化的现象,让学生观察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并引导学生回答:“为什么热水会变成水蒸气?为什么沸水放在冰箱里会变成液态?”2. 知识讲解:a. 首先对汽化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回忆溶解的概念,指出汽化是指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需要供热时发生。
通过示意图解释液体分子的热运动增加,逐渐克服分子间引力,最终从液体表面逸出,形成气体。
b. 接着对液化进行讲解。
液体分子由高温高能态转变为低温低能态,需要释放热量时发生。
通过示意图解释,液态分子之间引力增强,使得分子逐渐减少动能,聚集在一起形成液滴。
c. 引导学生思考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是什么意思,并解释液体分子蒸发和凝结的动态平衡。
3. 示范实验:通过进行溶质和溶剂加热实验,观察溶质溶解时溶液中水分子扩散到空气或空心硫酸瓶中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加深对汽化和液化的理解。
4. 讨论与总结: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回答:“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汽化和液化?”并总结出发生汽化和液化的条件。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演示: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直观地展示汽化和液化的现象。
2. 示范实验:通过实验展示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汽化和液化》第一课时“汽化”说课稿【说教材】本节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中的第三节。
本节内容属于初中物理中的热学部分,它是本章第一节《温度计》、第二节《熔化和凝固》的继续,也是我们今后学习热和能的基础,在科学探究实验中是很重要的。
而本节内容又与自然界、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这一发展理念,能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物理的意义和乐趣。
【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掌握一定的绘图能力和实验探究及操作能力。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会用汽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学会比较的研究方法。
2、通过对水的沸腾现象的探究,体会探究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与人团结合作的精神。
【说学情】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许多物理现象充满了好奇,充分利用这一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他们刚接触物理不久,好动脑但能力不强,对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掌握欠缺,要求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有一定的难度。
2、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及技能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三种状态,具有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这些知识和技能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
3、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学生对生活中有关沸腾和蒸发现象有较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
而且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法基本上已能接受,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探究方法。
《液化与汽化》说课稿
《汽化与液化》说课稿一 说教材【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七年级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在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熔化”和“凝固”两种物态变化,知道物质在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
这节课接着继续学习“汽化”和“液化”两种物态变化,进一步加深对一些生活现象的了解,提高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既符合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
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从年龄和心理特征来看,有好动、好奇、好表现的特点;从知识和能力上看,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特别是在本学期第一章已经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本课教学要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经验和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知道蒸发以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进一步加深与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并学会观察、解释生活中有关汽化、液化现象,进一步完善观察能力。
2.区别并说出沸腾、蒸发的现象与特点,掌握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3.通过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水的探究实验的过程,以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与方法。
2.经历小组讨论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的过程,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合作、讨论、总结的能力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能大大提高,学生乐于探索自然,乐于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重点难点】重点:1.探究水的沸腾;2.深刻理解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难点: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生活中的现象加以解释。
二 说教法直观教学法: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看不见为看见,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探究教学法:探究性活动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为学生验证假说提供的科学的方法。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本节教材是位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第四章物态变化的第三节。
在学习本节之前同学们已经学了溶化和凝固两种物态变化,而汽化和液化是热现象中的第三、四种物态变化。
在初中物理的专题科学探究实验中是最重要的,而“水的沸腾”是物态变化中最基本探究之一。
它与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学物理的乐趣。
以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发现水的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在学生探究发现的基础上,引出沸点知识。
蒸发现象也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总结蒸发上的特点,这样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现象,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知道沸腾现象和蒸发现象,什么是沸点。
2、过程与方法观察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主动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道理。
4、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2)液体蒸发的特点和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难点:(1)观察现象与收集数据,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2)运用蒸发是吸热的过程解释物理现象,(3)总结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二、学情分析由于初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前要设计好实验,预测出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观察实验的关键部分,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物理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个阶段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课后多动手设计小实验、多观察周围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法与学法(一)说教法教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评价方案,分析讨论,指导实验,归纳总结。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汽化和液化》说课(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活动化的理念,渗透科学 思想和方法教育,注重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设 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小组交流得出结论,要充 分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同时要充分利 用多媒体媒介来展现生活中的实例,突出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也能 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这样 不仅增长知识,还能培养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讨论: 秋天同学们下水洗澡时,上岸时觉得冷,而在水中反而不冷,说
明什么?该过程发生在液体表面还是内部? 夏天狗,牛等动物的嘴巴张开并伸出舌头,有何用?人运动时,出
大量的汗有何用?(生活走向物理)
(2)让同学们猜煮饭时,是上面的先熟还是下面的先熟?学生很少有 这种生活经验,老师帮助解释。再结合我校用蒸气煮饭烧开水,天 要下雨时特别闷热等例子来帮助学生来知道液化放热。 (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和表达 能力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 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 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五、说教学策略
本节设计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激发学习兴趣出发,在整个 教学活动中,采用以实验小组分工合作、探究实验的形式,通过观察、 讨论,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突出教师的引 导性,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及生活中物理学道 理的思想情感。
想一想:家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通过什么方法将石油气变成液体 装在钢瓶里的呢? 通过压缩气体的方法使气体液化,这种使气体液化的方法称为加压 法。这种方法使气体的贮存和运输变得更方便。生活、生产中常用 此方法使气体液化。(如石油液化气、打火机中的液化气、液态氢 等。)
《汽化和液化》教案三篇
《汽化和液化》教案三篇篇一:《汽化和液化》教案篇二:《汽化和液化》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二、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3.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渗透事物的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将酒精抹在毛玻璃片上放在投影仪上投影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什么?生活中有类似现象吗?毛玻璃上的酒精、地上的水和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通过下面的想想做做看看能否知道.二、进行新课看课本4.3—1,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塑料袋像拧麻花一样拧紧,尽量把塑料袋中空气排尽,然后再把口用线或橡皮筋扎紧.将塑料袋沉入80 ℃以上的热水中,看到什么变化?拿出来凉一会儿,看到什么变化?师:现在根据观察和所提出问题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启发、鼓励学生都参与讨论和辩论).师: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形式,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它们.1.汽化和液化[探究]水的沸腾师:我们每天要喝开水,开水是水烧开,也就是水沸腾,现在回忆一下烧水时的有关情况,提出想了解什么?师:问题提出来,大家先大胆猜测,相互讨论,制定方案,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师:我们现在分两大组.一大组用冷水做,另一大组用热水做.仔细观察,最后得出结论.(学生们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强调,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一切完成后.查看记录,也可参与学生们的讨论.)师:开始给冷水加热时,由于水中溶有空气,在器壁上生成气泡,气泡中含有空气和水蒸气,继续加热,气泡受热膨胀,当气泡大到一定程度,由于浮力,气泡脱离器壁开始上升,气泡上升温度降低,气泡内的大部分水蒸气要液化成水,气泡外边压强大于气泡内气体压强,气泡变小.2.沸腾学生总结: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师:液体沸点与大气压有关,以后要学.像我们用的高压锅,锅内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所以高压锅内水的沸点也高于100 ℃.而高原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所以高原上水的沸点低于100 ℃.[想想做做]纸锅烧水师:我们现在用桌子上那张光滑的厚纸,做成小纸锅,纸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观察到什么.(学生们做,教师巡回指导)3.蒸发让学生对比沸腾特点得出:蒸发——是一种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探究,现猜想,后实验验证——强调控制变量法)a.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b.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c.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越快蒸发越快.(2)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看课本图4.3—5,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学生们相互讨论、教师启发诱导4.使气体液化的两种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师: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这是液化的一种途径.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这是液化的第二种途径..既然液化是汽化逆过程.那它是吸热还是放热?能用例子解释吗?三、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了液化和汽化,汽化有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过程要吸热.液化过程要放热.四、布置作业P83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五、板书设计1.汽化和液化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2.沸腾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在沸腾过程要吸热.3.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a.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b.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c.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越快蒸发越快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4.使气体液化的两种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1.3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1.3节“汽化和液化”。这部分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八年级物理教材的第一章第三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温度、热量和温差等基本概念,以及初步了解了物质的三态变化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汽化的概念、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化的概念以及液化的方法。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会采用以下方式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首先,我会通过讲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然后,我会介绍汽化的两种方式,即蒸发和沸腾,并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这两种方式。接着,我会讲解液化的概念,以及液化的方法,如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等。在讲解过程中,我会结合实例和生活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会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然后,我会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体会,以及对汽化和液化的理解。接下来,我会根据学生的总结和分享,进行点评和指导,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的建议。最后,我会布置一次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来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实验和观察为主的教学方法,结合小组讨论和课堂讲解。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实验和观察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物理现象,从而更好地建构知识。小组讨论和课堂讲解则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人教版〔优秀篇〕
三、汽化和液化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中的第三节《汽化与液化》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究水的沸腾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2、本节内容在初中物理体系中的作用、地位: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的热学专题,它是我们后面学习热和能的基础,是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的继续,在科学探究实验中是很重要的。
而本节内容又与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学物理的乐趣。
本节内容以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为重点,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三、教学重点:知道蒸发的作用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难点:解释生活中蒸发快慢的事例四、教法:讲解法、实验法、讨论法、演示法等学法:探究式、合作式、讨论式等五、教学准备:温度计、酒精、铁架台、细线等六、教学流程:1、通过神奇的实验引入新课。
首先,教师演示实验:①用酒精棉在黑板上写下“液体”两个字,让学生观察两个大字的变化。
②向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放入热水中。
请同学们观察塑料袋的变化,学生很自然的就能说出来,塑料袋鼓起来了。
接着教师提出:你知道液体两个字到哪里去了吗?是什么使塑料袋鼓起来的吗?这样就会调动起来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
举这样的例子,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改精神。
学生就会积极的说:蒸发了,是酒精的气体使塑料袋鼓起来的。
2、新授:接着教师顺势就引入了汽化的定义:物质有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汽化和液化》教案三篇
《汽化和液化》教案三篇篇一:《汽化和液化》教案篇二:《汽化和液化》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二、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3.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渗透事物的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将酒精抹在毛玻璃片上放在投影仪上投影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什么?生活中有类似现象吗?毛玻璃上的酒精、地上的水和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通过下面的想想做做看看能否知道.二、进行新课看课本4.3—1,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塑料袋像拧麻花一样拧紧,尽量把塑料袋中空气排尽,然后再把口用线或橡皮筋扎紧.将塑料袋沉入80 ℃以上的热水中,看到什么变化?拿出来凉一会儿,看到什么变化?师:现在根据观察和所提出问题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启发、鼓励学生都参与讨论和辩论).师: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形式,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它们.1.汽化和液化[探究]水的沸腾师:我们每天要喝开水,开水是水烧开,也就是水沸腾,现在回忆一下烧水时的有关情况,提出想了解什么?师:问题提出来,大家先大胆猜测,相互讨论,制定方案,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师:我们现在分两大组.一大组用冷水做,另一大组用热水做.仔细观察,最后得出结论.(学生们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强调,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一切完成后.查看记录,也可参与学生们的讨论.)师:开始给冷水加热时,由于水中溶有空气,在器壁上生成气泡,气泡中含有空气和水蒸气,继续加热,气泡受热膨胀,当气泡大到一定程度,由于浮力,气泡脱离器壁开始上升,气泡上升温度降低,气泡内的大部分水蒸气要液化成水,气泡外边压强大于气泡内气体压强,气泡变小.2.沸腾学生总结: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师:液体沸点与大气压有关,以后要学.像我们用的高压锅,锅内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所以高压锅内水的沸点也高于100 ℃.而高原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所以高原上水的沸点低于100 ℃.[想想做做]纸锅烧水师:我们现在用桌子上那张光滑的厚纸,做成小纸锅,纸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观察到什么.(学生们做,教师巡回指导)3.蒸发让学生对比沸腾特点得出:蒸发——是一种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探究,现猜想,后实验验证——强调控制变量法)a.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b.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c.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越快蒸发越快.(2)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看课本图4.3—5,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学生们相互讨论、教师启发诱导4.使气体液化的两种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师: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这是液化的一种途径.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这是液化的第二种途径..既然液化是汽化逆过程.那它是吸热还是放热?能用例子解释吗?三、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了液化和汽化,汽化有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过程要吸热.液化过程要放热.四、布置作业P83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五、板书设计1.汽化和液化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2.沸腾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在沸腾过程要吸热.3.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a.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b.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c.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越快蒸发越快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4.使气体液化的两种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10.3汽化和液化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说课人:陈金飞单位:张巷中学一.教材分析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位于第四章第三节,该节的2种物态变化是最贴近生活的物理知识之一。
物理是以探究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本课内容依然禀承了现象→分析→现象(实践)的思路,而“水的沸腾”是物态变化中最基本实验,它与生活和自然通过自主探究过程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并发现水的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联系起来。
,目的是发展学生兴趣,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沸腾特征和沸点知识。
象。
教材还参插一些“资料”2.教学重难点重点:水的沸腾现象和特征,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探究。
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液体沸腾的特点。
3.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知道汽化、液化的概念,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了解水的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知道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⑵.过程与方法★观察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⑶.情感、态度与价直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活动中的物理道理。
4.教具与学具PPT课件教师演示用:水槽、塑料口袋、酒精、热水、多媒体、。
学生每组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水、温度计、纸盖、钟表(学生自带)二.教学方法教法突出以学为本,因学论教。
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
运用了观察法、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等。
学法本着“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要求,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生活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道理。
注重科学实验,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以自主探究为主。
三.教学过程本课按“设问置疑——猜想、假设——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分析与论证—举例——解释现象——练习巩固”的模式展开教学。
《一》通过“图片:黄山云海”美景引入新课①老师设问:云是怎么形成的?②实验:向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放入热水中。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第三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汽化和液化的定义、特点、物理原理等关键知识点。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讨论、实验操作等。
3.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1.概念阐述:明确汽化和液化的定义,介绍它们的特点和实例。
2.实验演示:进行一系列汽化和液化的实验,如酒精灯加热、冷却等,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他们分析背后的物理原理。
3.知识讲解:结合实验结果,讲解汽化和液化的物理原理,如分子间作用力、热力学原理等。
4.生活实例分析: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如冰箱中的冰块融化、热水壶烧水等,让学生了解汽化和液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风格:板书将采用简洁、清晰、有条理的风格,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区分重点和次要点,增强视觉效果。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把握学习重点,同时作为视觉辅助工具,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我将:
-在课前精心准备板书内容,确保知识点准确无误;
-在课堂上适时更新板书,避免一次性呈现过多信息;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1)汽化和液化的定义、特点和实例;
(2)汽化和液化的物理原理;
(3)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2.教学难点:
(1)汽化和液化的物理原理,特别是分子间作用力和热力学原理;
(2)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3)培养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现象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分析数据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这一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主动发现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机。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出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3节,热现象中的第三、四种物态变化,在初中物理探究实验中是十分重要的,而“水的沸腾”实验是物态变化中最基本的实验,它与生活及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相关联。
通过自主探究过程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并发现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教材还加入一些“小资料”,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沸腾基本特征和有关沸点知识。
2、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
难点:观察现象与收集数据,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
3、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⑵过程与方法观察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主动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道理。
4、教具与学具演示器材:水槽、塑料袋、酒精、热水。
学生器材: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硬纸板盖、秒表。
多媒体:由于本节课主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过程,所以没有使用多媒体。
二、说学法本着“从生活走向物理,又从物理走向社会”要求,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生活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道理。
注重科学实验,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以自主探究为主。
三、说教法教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评价方案,分析讨论,指导实验,归纳总结。
运用直观法、探究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本课按“设疑——猜想、假设——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验证——分析与论证——举例——解释现象——练习巩固”的模式展开教学。
(一)疑问引入1、提问:“黄山云海”是怎样形成的?2、演示实验:向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放入热水中。
然后把塑料袋从热水中取出再放入冷水中,请同学们观察塑料袋的变化,闻一闻、看一看塑料口袋内有什么?并猜想这可能是什么原因。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汽化和液化说课稿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汽化和液化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1一、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物理现象充满了好奇,充分的利用这一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好动手,但能力不强。
他们刚学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掌握欠缺,要求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本课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第二节内容。
汽化与液化在生活中最为常见,与生活联系紧密。
与内能热量、分子运动论的学习也有联系;研究方法是很多探究的模式;能解释很多有关汽化和液化的热现象。
所以本节是本章的一个教学重点。
2、教学目标根据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和新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能区别物质三种物态:固态、液态、气态。
知道汽化与液化及对应的吸放热。
知道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知道沸腾现象、沸腾的特点和沸点。
进一步熟悉温度计的使用。
能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有关热现象。
(2)过程与方法经历水的沸腾的实验探究过程,观察液体沸腾时的现象和特点。
经历用图像描述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物理中常用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促使学生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3、重点、难点与关键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确定:(1)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特点。
(让事实说话)(2)难点:有图像来处理实验数据。
(学生的数学知识决定)(3)关键:做好水的沸腾实验。
三、选用的教具及设备(根据实验需要选择)酒精、水、温度计、烧杯、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打火机、平底烧瓶、水槽、玻璃导管、停表、课件。
四、教材处理本节内容安排两个课时连堂上,用实验导入,创设情景,从身边的物理现象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晒衣、晒农作物来归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做好沸腾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让事实说出沸腾的特点;通过身边事例导出液化放热,汽化吸热;信息浏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三节《汽化和液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次说课的内容位于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课题为《汽化和液化》,由于本节内容较多又有学生实验,所以按两课时来完成,同时内容又比较连续所以我的处理是将两节课一起上用“大课”一次完成。
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两部分,按照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难易规律,我将教学过程调整为:先学习“蒸发”后探究“沸腾”。
本章内容既是初中物理的基础章节又是重点部分,说它是重点原因有二:首先它经常作为考试的内容,另一方面本章的物理现象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可以这么说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本节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知道蒸发是吸热的过程,认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能用蒸发是吸热的过程解释物理和自然现象;(3)、知道液体沸腾的规律、理解液体沸腾的条件;(4)、理解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5)、知道液化的两种方法,能解释自然现象和具体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的自身体验和学生实验总结出物理规律;(2)、通过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进一步巩固物理知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2)、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活动中的物理道理。
(二)、教学重点(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三)、教学难点(1)、运用蒸发是吸热的过程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2)、做并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从中总结出液体沸腾的规律和液体沸腾的条件;(3)、总结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二、学情分析由于初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对抽象事物的认知能力还不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前要设计好实验,预测出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观察实验的关键部分,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物理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汽化和液化》说课案
说教材本次说课的内容位于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课题为《汽化和液化》,由于本节内容较多分为两课时完成,这次只学习第一课时“汽化” 。
本章内容既是初中物理的基础章节又是重点部分,说它是重点原因有二:首先它经常作为考试的内容,另一方面本章的物理现象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可以这么说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本节内容又是物态变化的起始部分,只有学好本节内容才能更好的学习其它的物态变化,本节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蒸发是吸热的过程,能用蒸发是吸热的过程解释物理和自然现象;
(2)、进一步认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3)、知道液体沸腾的规律、理解液体沸腾的条件;
(4)、理解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的自身体验和学生实验总结出物理规律;
(2)、通过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进一步巩固物理知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主义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汽化是吸热
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
(1)、运用蒸发是吸热的过程解释物理现象;(2)、做并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从中总结出液体沸腾的规律和液体沸腾的条件;
(3)、总结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五、学情分析由于初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前要设计好实验,预测出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观察实验的关键部分,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物理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个阶段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课后多动手设计小实验、多观察周围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自学、学生体验、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归纳、比较
等方法。
七、教学程序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了解、学习物理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
(一)、新课导入( 3 分钟)
教师先给出两个现象:(1)一杯敞口的水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杯中的水少了许多;(2)
在家中烧水,水已经开了,再用大火加热,锅中的水也会减少。
从上述两种现象说明水变成水蒸气跑掉了引出新课——汽化和汽化的两种方式。
(二)、新课传授(30 分钟)
1、蒸发
(1)、学生体验:让学生检查桌面上的器材,从中拿出装有酒精的瓶子并打开,用桌面
上的棉花蘸酒精涂抹在手背上,再让学生观察酒精的变化及自身的感受。
让几位学生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和感受,教师总结蒸发现象和蒸发是吸热的过程。
让学生观察桌面上温度计的示数,然后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酒精,再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
找一位基础较好的学生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教师再进一步阐明“蒸发是吸热的过程”。
(2)、从解释“为什么刚从游泳池里出来的人会感到凉快,如果到风较大的地方会感到冷?”弓I出蒸发是有快慢之分的。
让学生回忆小学科学课中有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师再进行总结。
再晒衣服和晒粮食的实例进一步认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学生自学P62的“科学技术社会”部分,感悟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领略当地人民的聪明才智。
2、沸腾
(1)、学生自学P59 “观察水沸腾的实验”。
(2)、教师将实验器材和实验过程说一遍,交待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合作意识,强
调在实验时不仅要记录数据,还要观察水沸腾前后水中气泡的多少、大小的变化情况。
(3)、学生做实验(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4)、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分组提问水沸腾前后水中气泡的多少、大小的变化情况
(5)、学生根据记录的数据描绘出水沸腾前后的图象。
由于数学知识滞后,学生完成此
项任务的难度较大,教师要加以指导。
学生完成图象后,教师和学生一起研究图象并总结出水沸腾前后的规律,从而得出沸腾、沸点的定义和液体沸腾的规律、液体沸腾的条件及沸腾也是吸热的过程。
3、总结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先由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知道蒸发与沸腾相同点,然后用投影仪将其投出(表格式)。
(三)、课堂小节(投影)(2分钟)
1、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是吸热的过程;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4、沸腾、沸点的定义及沸腾的条件;
5、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四)、知识反馈(7分钟)
通过课本“WWW的1、2、3、4四道题的练习巩固本节所学的知识点。
(五)、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课课练的1、
2、3 (3分钟)
2、课外作业:复习本节课的内容,预习液化部分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