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环境史的“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问题与挑战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问题与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20c48a78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56.png)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问题与挑战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始终是一个世代接一个世代面临的重要问题。
无论是古代的农耕社会,还是现代的工业社会,环境问题都贯穿其中,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古代农耕社会中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土地的过度开垦和资源的过度利用。
由于人口的增长和农民对土地的需求,大面积森林被砍伐,水源受到污染,生态平衡被打破。
例如古代中国的黄河流域,由于频繁的治理工程和过度的耕作,导致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和水患频发。
这些环境问题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和不稳定因素,也引发了智慧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潜在觉醒。
中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以及近代的工业化带来了另一波环境问题。
燃煤、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空气和水的污染,对环境的破坏更加深远而普遍。
世界各国开始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出现了一系列环境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例如,早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就出现了严禁燃煤的法律,以保护人们的健康和环境的稳定。
然而,尽管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但由于对环境的认识还不够深刻,环境问题仍然不断加剧。
20世纪以后,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逐渐增加。
《人类成为地球的支配者》的刊载、《沉底捕鱼禁令》的颁布,为防止温室效应和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做出了努力。
此外,国际间也形成了合作防治环境问题的共识。
例如,世界各国签署了《巴黎协定》,承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全球环境和气候的稳定。
然而,挑战仍然存在。
如今,全球各地不断爆发的自然灾害、生物多样性的流失以及大气、水质的恶化,再次提醒我们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依然迫在眉睫。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的快速推进,环境问题愈发凸显。
例如,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结构,对土地和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使得环境问题更加深刻而复杂,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解决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推动全社会转变对环境的态度和行为。
略谈环境科学的历史研究现状及环境问题来源
![略谈环境科学的历史研究现状及环境问题来源](https://img.taocdn.com/s3/m/3ef57f46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45.png)
略谈环境科学的历史研究现状及环境问题来源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生态学、气候学、地质学、水资源学、环境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体系。
随着近年来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全球变暖等问题的加剧,环境科学的研究变得愈发重要。
在环境科学的历史研究中,人们开始关注环境问题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
在古代,人们对自然环境并没有太多的认识,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人们更多地是依靠自然资源为生,并未对环境问题有太多的担忧。
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类开始对自然资源进行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的产生。
尤其是在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主要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政策法规的制定。
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方面,人类需要不断探索环境科学的前沿知识,以便更好地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在政策法规的制定方面,政府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系统和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
社会各界也需要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度,共同参与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
当前,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正变得越来越严重,气候变化、资源枯竭、污染严重等问题日益侵蚀人类的生存空间。
环境科学的研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环境科学的研究现状中,人们已经开始重视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和生态文明的建设。
在综合治理方面,人们开始探索生态修复、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技术和模式,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人们开始强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提出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等理念,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科学的研究还注重于环境保护技术的创新和环境问题的风险评估。
在环境保护技术方面,人们开始发展新型的清洁能源技术、低碳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等,以实现对环境的有效保护。
人们也开始对环境问题进行系统化的评估和分析,以预测环境问题可能产生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试论述环境问题的历史演进?
![试论述环境问题的历史演进?](https://img.taocdn.com/s3/m/ffea5dc98bd63186bcebbc39.png)
试论述环境问题的历史演进?⒈古代文明阶段(早期人类社会)从大约300万年前一直到原始农业畜牧业产生(距现在大约1万年左右)前的这一段时时期,我们称之为早期人类社会。
在这一阶段,人类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通过采集、狩猎获取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对自然界的作用是有限的。
这一时期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是由于过度的采集和狩猎,往往是消灭了人类居住地区的许多物种,而破坏了人们的食物来源,失去了进一步获得食物的可能性,使自己的生存受到威胁,这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最早的环境问题。
由于当时地球上人口很少,大有广阔的迁移空间,先期被破坏的区域经过一定时间可以缓慢的自行恢复。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这这一阶段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环境问题。
⒉农业文明阶段(农业社会)从大约1万年前原始农业、畜牧业产生到工业革命前,这一时期为农业文明阶段。
在这一阶段生产工具不断进步,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发展了农业和畜牧业,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农业文明。
农业文明不断发展的同时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日益扩大的过程。
尤其是农业社会早期“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最大。
为了发展农业和畜牧业,人们砍伐和焚烧森林,开垦土地和草原,把焚烧山林的草木灰作为土地的肥料。
随着人口的增长,反复的刀耕火种,反复弃耕,特别是在一些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土壤破坏和水土流失问题。
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和刀耕火种的掠夺经营,致使曾经的若干古代文明中心,如巴比伦文明、玛雅文明、丝稠之路沿线的一些文明中心衰落了。
这就是农业社会以土地破坏(生态破坏)为主要特征的环境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农业社会的环境问题,一直延续到工业社会时期,直至今天土地侵蚀问题仍是世界性的严重环境问题。
⒊工传统工业文明从工业革命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前后,这一时期被称为传统工业文明时。
这一时期生产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技术迅速变革,机器出现并代替手工劳动,因此生产力水平突飞猛进。
环境污染的社会历史及其治理
![环境污染的社会历史及其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f3677379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ce.png)
环境污染的社会历史及其治理环境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
在过去几十年中,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导致几乎每个地方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环境破坏和污染。
本文将探讨环境污染的社会历史发展及其治理,希望对人们理解和治理环境污染问题起到一定的帮助。
1.环境污染的历史悠久环境污染不是一个新问题。
早在人类历史上,人们就已经开始对环境造成了影响。
例如,公元前2000年的古巴比伦时期就出现了治理污染的法规。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破坏的程度不断上升。
在18世纪和19世纪,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引发了空气和水污染的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全球化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扩展到全球范围。
2.环境污染对社会的影响环境污染不仅会影响自然环境,还会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产生影响。
例如,空气污染已被证明与呼吸道疾病、心脏病和中风等健康问题相关联。
水污染也会导致物种灭绝和损害水资源质量,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此外,环境污染还会引起社会不公平性,因为往往是弱势群体和穷人最受污染影响,而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往往是发展中国家。
因此,减少环境污染也是消除贫困和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3.环境污染治理的进展随着对环境污染认识的加深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推进环境污染治理的努力也在加速。
例如,联合国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保护地球作为一个全球目标,该条约已经得到190个国家的签署。
同时,各国也在为减少污染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例如,中国已制订了许多法律法规,限制了工业和交通行业的污染排放。
美国也实施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以控制汽车和工业排放。
4.未来的环境治理挑战即使在环境治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有许多挑战需要克服。
一方面,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意味着环境污染问题不会很快消失。
另一方面,许多污染问题仍然无法解决,例如塑料垃圾等问题。
解决这些挑战并不容易,但需要广泛的参与和协作。
中国环保问题的历史与对策研究
![中国环保问题的历史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58a9244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51.png)
中国环保问题的历史与对策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保问题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然而,这并不是近年来才开始的问题,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几十年前。
本文将探讨中国环保问题的历史和对策研究,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引起重视。
一、环保问题的历史中国的环保问题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
当时,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化进程加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加重了环境污染。
其中,大气污染是最为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在以前的中国城市。
根据研究数据,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空气污染水平是世界上最高的,成为了城市居民健康的重要隐患之一。
此外,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利用也加重了环境压力。
据统计,中国的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占全球工业排放总量的30%以上,而水资源的利用率只有30%,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这些数据不仅说明了中国环保问题的严重性,也反映了环保对于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二、环保问题的对策研究中国环保问题的对策研究也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制度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也包括科技创新的推进和社会意识的培养。
以下是其中几个关键领域的探究。
1、制度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在对策研究方面,制度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是重要的一步。
近年来,中国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等,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和落实,有力地促进了环保问题的解决。
此外,中国政府还会采取一些财政税收和市场机制手段,鼓励和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比如说,近几年来,中国先后发布了多个重点产业的环保指导意见,鼓励企业采取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等措施,从根本上控制了环保问题的源头。
2、科技创新的推进科技创新是解决环保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环保方面,科技创新主要包括提升污染物治理技术水平、发展节能环保技术和开发新能源等方面。
在污染物治理技术方面,中国已经掌握了多项成熟的技术,如烟尘、SO2、NOx、VOCs等污染物治理技术。
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环境问题
![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环境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6acc730e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44.png)
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对人类历史的影响1. 导语人类自诞生以来,与环境息息相关。
历史上发生的重大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从而改变了我们的行为、思维方式,乃至于塑造了整个文明进程。
在这篇文章中,将探讨并分析几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及其对人类历史所带来的影响。
二、气候变化导致的灾害1. 全球变暖与极端天气事件全球变暖导致温室气体增加,引发了极端天气现象。
比如热浪、洪水和干旱等灾害频繁发生。
例如,长期干旱可能导致粮食短缺,从而引发饥荒和冲突;而剧烈降雨则可能引发洪水灾害,并对城市基础设施造成巨大破坏。
2. 气候变化对农业和食物安全的影响气候变化威胁到了农作物的种植和食物产出。
高温和干旱可能降低作物产量,导致粮食短缺。
此外,气候变化也会引发农作物疾病和虫害的爆发,进一步危及粮食安全。
这对人类的生存和稳定供应链都带来了巨大挑战。
三、水资源的匮乏与污染1. 淡水资源不足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淡水资源日益匮乏。
世界上许多地区已经面临着水资源紧缺问题。
当水资源不足时,影响到人们的饮用水、农田灌溉以及工业用水等方面。
有效管理和保护淡水资源至关重要。
2. 水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工业废弃物、农业化肥和城市废水排放等导致了水体污染问题的加剧。
污染的水源直接威胁到人类健康,并导致许多疾病的传播。
因此,解决和预防水质污染势在必行,以确保人类能够获得干净可靠的饮用水。
四、森林砍伐与生态平衡的崩溃1. 砍伐森林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随着人类对森林的过度开发,许多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种群也因此受到威胁。
砍伐森林会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并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这可能会导致食物链中其他环节出现断裂,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2. 森林采伐与气候变化森林在碳循环和调节气候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大规模砍伐森林将释放大量的碳排放,加剧了全球变暖问题。
这进一步加速气候变化,并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如海平面上升、自然灾害增加等。
略谈环境科学的历史研究现状及环境问题来源
![略谈环境科学的历史研究现状及环境问题来源](https://img.taocdn.com/s3/m/c1501c17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61.png)
略谈环境科学的历史研究现状及环境问题来源环境科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其研究领域涉及到气候变化、土地利用、水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
环境科学的历史研究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1.发展历程:环境科学的研究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主要关注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0世纪初,环境恶化现象逐渐出现,人们开始关注污染问题。
20世纪后半叶,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崩溃的威胁,环境科学成为研究热点。
现在,环境科学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包括环境生态学、环境地理学、环境化学、环境经济学等专业领域。
2.研究方法: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多样化,包括实地调查、实验室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收集、分析和解释环境数据,从而更好地理解环境问题和找到解决方案。
3.学科交叉:环境科学是一个跨学科的学科,与地球科学、生物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密切相关。
环境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常常借鉴其他学科的成果。
地球科学提供了关于地球系统和自然资源的知识,生物科学研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功能,社会科学分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4.研究热点:当前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污染物排放和环境政策等领域。
全球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吸引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生物多样性保护关乎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成为研究重点。
污染物排放和环境政策研究旨在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
环境问题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和农业活动: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农业的扩张,大量的工业废水、废气和农药农料等污染物进入环境,导致水体、大气和土壤的污染。
2.能源消耗:能源的开采、生产和消耗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和废弃物,包括燃煤和燃油的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大气颗粒物等。
3.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导致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土地利用的变化,给环境带来了压力。
史学论文:浅析环境史的“环境”问题
![史学论文:浅析环境史的“环境”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87012658a417866fb84a8e5c.png)
浅析环境史的“环境”问题一、环境史与环境的历史我们知道,围绕人类社会由文化主导还是由环境主导的问题,历史学界曾进行过长时间的论战,这场论战以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式微而告终。
此后,传统史学重人事而轻自然的倾向遂越来越强烈,自然环境逐渐成为历史事件可有可无的背景与点缀,很多时候,自然环境因素完全被排除在历史学者的视野之外。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上世纪后半叶环境破坏问题的日渐突出,环境因素在历史演进中的重要作用又逐渐受到学者们的重视。
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传统史学的倾向有必要加以纠正,重新肯定自然环境在史学中的地位已经刻不容缓,于是环境史应运而生。
但是,自环境史兴起以来,由于相关学者异帜高标,大力宣扬自然环境对历史进程的重要影响,使得学界对环境的认识又出现偏差。
不管是环境史学者,还是非环境史学者,大都抱有这样的一种观点,认为环境史就是环境的历史,所要研究的对象主要就是森林植被、土壤状况、水文条件、动物分布、气候干湿、气温冷暖等外在自然的空间布列与时间演变,而这些自然条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们应该承认,环境的历史是环境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抽掉环境的历史,环境史也就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本。
但是,环境史却又不仅仅是环境的历史,其内涵要丰富得多。
环境之外,社会层面的诸多因素也在我们的考虑之中。
环境史要改变传统史学重人事轻自然的弊病,但这并不意味着环境就要重自然轻人事,矫枉而不能过正,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环境史关注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是环境参与下的历史,绝非仅仅是环境本身的历史。
梅雪芹认为,环境的历史包括“作为自然史研究领域的环境的历史”和“作为‘社会的历史’之研究范围的环境的历史”,而“作为人与自然之关系研究领域的环境史”与环境的历史“的关键区别在于它对人和自然的看法,这就决定了我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的历程时,会以一种具有特色的人与自然互动的视角来重新解释历史和人事”,其主张颇有见地。
世界史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世界史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b29de80f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66.png)
世界史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
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世界史上的环境问题,并分析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一、古代环境问题在古代历史中,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和城市发展方面。
古代农业所依赖的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导致土地退化和农作物收成下降。
另外,古代城市的建设没有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造成水源污染、空气污染和垃圾积聚等问题。
例如,古代罗马帝国时期,城市的污水处理不善,导致污水排放到河流中,造成水源污染。
而在古代中国,大规模的造纸产业导致了大面积森林砍伐,促使环境变得更加脆弱。
二、工业化时代的环境问题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环境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工业化带来了大规模的能源消耗和化学物质排放,导致空气和水源污染的问题加剧。
煤矿开采、工厂排放和汽车尾气等被认为是工业化时代最大的环境问题。
例如,19世纪时的伦敦因为大规模燃煤而形成了著名的“雾霾”现象,导致大量人员死亡。
此外,20世纪的洛杉矶由于汽车尾气排放导致空气污染,成为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城市空气污染之一。
三、可持续发展的挑战面对环境问题的严峻形势,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同的目标。
然而,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方面,经济增长需要大量的资源消耗和能源开支,这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另一方面,环境保护需要限制经济增长,这可能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就业机会。
其次,政府和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意识和行动远远不够。
许多政府和企业在追求短期经济利益时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缺乏有效的环境政策和监管机制,也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最后,全球化带来了环境问题的全球性挑战。
尽管在环境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合作与政策,但是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环境治理的缺乏,使得全球环境问题难以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四、应对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为了应对可持续发展的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环境史的“环境”问题
![环境史的“环境”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43ee3cfde009581b6bd9ebc4.png)
环境史的环境问题[摘要]关于环境史中的环境问题,学界认识还存在着一定的混乱,有必要进一步加以梳理。
环境史并非完全等同于环境的历史,学者们在重视环境的同时不应忽视文化。
变态与常态环境应给予同样的重视,深入开展常态环境之研究很有必要。
环境的丰富内涵需理清,环境的古与今、实与虚、远与近等几组关系都应深入探究。
[关键词]环境的历史;变态环境;常态环境;环境的内涵[一、环境史与环境的历史我们知道,围绕人类社会由文化主导还是由环境主导的问题,历史学界曾进行过长时间的论战,这场论战以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式微而告终。
此后,传统史学重人事而轻自然的倾向遂越来越强烈,自然环境逐渐成为历史事件可有可无的背景与点缀,很多时候,自然环境因素完全被排除在历史学者的视野之外。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上世纪后半叶环境破坏问题的日渐突出,环境因素在历史演进中的重要作用又逐渐受到学者们的重视。
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传统史学的倾向有必要加以纠正,重新肯定自然环境在史学中的地位已经刻不容缓,于是环境史应运而生。
①但是,自环境史兴起以来,由于相关学者异帜高标,大力宣扬自然环境对历史进程的重要影响,使得学界对环境的认识又出现偏差。
不管是环境史学者,还是非环境史学者,大都抱有这样的一种观点,认为环境史就是环境的历史,所要研究的对象主要就是森林植被、土壤状况、水文条件、动物分布、气候干湿、气温冷暖等外在自然的空间布列与时间演变,而这些自然条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们应该承认,环境的历史是环境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抽掉环境的历史,环境史也就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本。
但是,环境史却又不仅仅是环境的历史,其内涵要丰富得多。
环境之外,社会层面的诸多因素也在我们的考虑之中。
环境史要改变传统史学重人事轻自然的弊病,但这并不意味着环境就要重自然轻人事,矫枉而不能过正,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环境史关注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是环境参与下的历史,绝非仅仅是环境本身的历史。
略谈环境科学的历史研究现状及环境问题来源
![略谈环境科学的历史研究现状及环境问题来源](https://img.taocdn.com/s3/m/9ed2da10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ea.png)
略谈环境科学的历史研究现状及环境问题来源环境科学是一个涵盖了许多学科、涉及许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它的发展与现代产业革命有密切的关联。
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英国,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致使人们开始感受到工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工业废弃物的排放成为当时环境问题的最主要来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日益关注环境问题,并开始投入研究与治理的工作当中。
在20世纪初期,为了进一步了解环境问题,许多国家开始建立环境监测站。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各种政策、法律和环境行动计划的制定,环境问题的治理逐渐取得一定成效。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环境科学也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环境问题的研究也日趋深入,除了关注空气、水和土壤污染问题外,还关注能源使用、气候变化、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目前,环境科学的研究重点越来越趋向于环境工程、环境保护与环境健康管理等方向。
环境科学工作者致力于寻找各种污染物的来源和传输途径,并通过科学手段制定出可靠的环境保护措施,以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在探索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应用于环境治理之中,如仿生技术、纳米技术等新兴技术。
此外,各个国家和地区共同合作,开展了众多环境科学研究,例如搜寻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源,提出全球环境治理方案等。
环境问题的根源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自然因素包括自然灾害、自然环境变化等,而人为因素包括工业发展、城市化、能源使用等。
工业化时期,开采、消耗矿物燃料、使用化学工业原料和食品产生的副产品和废料,加剧了环境质量的恶化和资源短缺。
人类的生活方式、产业活动无疑是当前环境问题的重要根源之一。
总之,环境科学的研究起点是与工业革命和城市化的发展紧密相关。
随着人口增长、工业扩张、能源消耗的增加以及城市化的加速,环境问题逐渐凸显。
但是,在现代化的过程中,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不矛盾的,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人类简史中的环境问题
![人类简史中的环境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879a3712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42.png)
人类简史中的环境问题人类简史中的环境问题是一个世纪以来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我们对地球的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人类简史的角度探讨环境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1. 农业革命的影响人类的农业革命是人类简史中的重要里程碑。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类开始改造土地、种植作物和驯化动物,从而实现了粮食的长期供应。
然而,农业发展所带来的人口增长和土地开垦对环境造成了压力。
大量森林被砍伐,土地被过度开垦,导致了水土流失和环境退化。
解决方案: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采用更环保的农业技术,如有机农业和精准农业。
提倡生态农业,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并鼓励农民采用循环农业模式,实现农业与生态的良性循环。
2. 工业革命的挑战工业革命的到来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化时代。
以煤炭和石油为能源的工业生产推动了城市化和经济的繁荣。
然而,工业革命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造成了水、空气和土壤的污染,给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威胁。
解决方案:加强环保意识,并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减少工业污染的排放,采用高效的污染治理技术。
鼓励企业进行绿色生产,实施循环经济,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
3. 探索与开发的挑战人类简史中,我们对自然资源的探索和开发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矿产资源的开采、森林资源的砍伐以及海洋资源的开发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破坏。
同时,人类的城市化和交通网络的发展也对土地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解决方案:加强自然资源管理和保护。
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加强对自然资源的监管和保护。
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鼓励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
开展环保教育,提高公众和企业的环保意识。
4. 气候变化的挑战随着工业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全球气候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地球气候变暖,引发了极端天气事件和海平面上升等问题。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农业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威胁。
关于中国环境史研究几个问题之我见
![关于中国环境史研究几个问题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5706def43968011ca30091fb.png)
关于中国环境史研究几个问题之我见摘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中都面临的主要形式。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逐步的突出,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本文就当前我国环境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中国环境史渊源;历史地理学;理论建设;环境志随着全球环境问题不断的加剧,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措施和要求都在不断的探索之中。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西部大开发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环境问题成为影响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困扰因素。
在当前,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当前人们研究和探索的重点。
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的因素,其在发展的过程中是以生态环境为基础,树立良好的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社会发展为主要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手段,以促使中国早日建成小康社会。
在我国这种发展形势的影响之下,我国史学界对环境保护的研究也在不断的增加,在史学研究中是结合过去环境发展的破坏和防护为基础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探索,是根据历史上环境与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关系为基础进行探究。
这无疑是既有重大的学术、理论价值,也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中的主要手段,其在环境史上有着重大的作用。
1 关于中国环境史的渊源问题在学科的研究中,任何学科的问题都是学术发展史上研究和探索的重大课题,更是各个时代发展的具体趋势和大致走向。
在环境史发展中,也离不开其发展渊源的支撑和支持,其在环境史发展中是其发展的前提,更是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能够良好有效发展的前提和指导基础。
环境史作为一个分支学科或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其在发展中主要是通过对于环境问题的探索和研究实施钻研的结果,在我国,环境研究的手段和过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
中国历史地理学史展示,由于中国有着源远流长、成果丰硕的沿革地理学与古典历史地理学的长期发展与积累,所以到20世纪30年代,一批史学家与地学家受现代科技知识与学术思想的影响,面对强邻虎视、国事危殆的局势,遂在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爱国热情的激励下,即在上述沿革地理和古典历史地理等传统学科基础上,创立并形成了历史地理学这门新兴学科。
略谈环境科学的历史研究现状及环境问题来源
![略谈环境科学的历史研究现状及环境问题来源](https://img.taocdn.com/s3/m/deca8732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27.png)
略谈环境科学的历史研究现状及环境问题来源环境科学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多个学科,它研究的是地球上的环境系统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关系。
环境科学的历史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环境问题的源头与溯源、环境保护与修复的技术与方法、环境政策与治理体系。
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是环境科学历史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通过对地质、气候、生态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了解环境变化的历史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通过研究气候历史记录和古代文献,可以追溯到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从而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
通过对生态系统变化的研究,可以揭示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从而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
环境问题的源头与溯源是环境科学历史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环境问题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人类活动的历史变迁。
通过对历史文献、地质记录等的研究,可以了解到环境污染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通过对环境问题的溯源研究,可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环境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通过对重金属污染问题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污染源,从而提出相应的监测和治理措施。
环境保护与修复的技术与方法是环境科学历史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措施的提出。
通过对历史文献、实验研究等的分析,可以了解到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情况。
通过对湿地修复技术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不同湿地修复技术的原理、适用条件和效果,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环境科学的历史研究现状已经涉及到了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环境问题的源头与溯源、环境保护与修复的技术与方法以及环境政策与治理体系等多个方面,这些研究对于揭示环境问题的成因、规律和解决办法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可以继续对历史文献、地质记录、实验研究和政策文件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整理,以推动环境科学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解决。
环境发展历程总结
![环境发展历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3e6e0a8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7a.png)
环境发展历程总结
环境发展历程总结: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环境问题的发展演变起伏不定。
从最早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相互适应的时期,到如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的现代社会,环境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
首先,人类的出现标志着环境问题的开始。
远古时期的人类主要依靠自然环境来生存,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环境问题逐渐凸显。
在农业时代,人类开始大规模地开垦土地,进行农耕和畜牧业活动。
虽然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和资源,但也造成了森林大量砍伐、水土流失等问题,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而工业革命的到来使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工业化的推动下,大规模的工厂和矿山建设,大量的燃煤和化石燃料的使用,导致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逐渐严重化。
这一时期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环境保护意识开始崛起。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威胁,并倡导环境保护的理念。
各国相继出台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此后环境保护成为全球热门话题。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
球性问题。
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海洋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国际社会加强环境治理和合作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可以说,环境发展历程是人类社会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破坏环境的同时,人类也在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全球共同努力,制定并执行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环境污染,以期创造一个更加美丽和可持续的未来。
环境思想史论述题
![环境思想史论述题](https://img.taocdn.com/s3/m/7237142f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1d.png)
环境思想史论述题
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理解环境思想史对我们的认识和应对环境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思想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其中很多思想为现代环境保护思想提供了基础。
例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关注自然界的本质和演变,他的思想反映了对生态系统中相互关联的生物群体和环境的认识。
在中世纪,圣方济各提出了以生态学视角处理人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他认为人类应该尊重和保护自然,认为保护自然是对的敬畏与感激之情的体现。
这一思想也启示了后来的环保运动。
在现代环境保护思想的催生中,瑞典生态学家Rachel Carson 的《寂静的春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该书详细描述了农药的危害,揭示了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并提出了环境保护的概念。
从此,环境保护逐渐成为全球热议的话题。
总之,环境思想史是一个跨学科的课题,涉及哲学、宗教、生态学等多个领域。
通过对其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来保护环境。
中国环境的发展历史学习心得-环境的发展历程心得
![中国环境的发展历史学习心得-环境的发展历程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7dbcb9ba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ac.png)
中国环境的发展历史学习心得-环境的发
展历程心得
中国的环境发展历程中,我认为有几个关键的阶段和重要的经验值得借鉴和总结。
以下是我在研究中国环境发展历史时得出的一些心得体会。
阶段一:资源开发与破坏
20世纪以前,中国的环境主要面临资源的开发与破坏问题。
在工业化进程中,为了满足国家经济的发展需求,资源开发被放在了首要位置,但往往忽视了环境的保护。
这导致了许多环境问题的出现,比如水污染、土地沙化、森林砍伐等。
阶段二:环境保护与意识觉醒
20世纪后期,中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同时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环境保护意识逐渐觉醒,相关政策法规开始出台,环境保护部门得到了加强和重视。
此阶段的重点是通过环境保护行动和政策的制定来改变环境现状。
阶段三: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发展
21世纪以来,中国将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作为重要战略目标,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逐渐得到平衡。
政府加大了环境保护投入,推动绿色技术和能源的发展与应用。
此阶段的经验是坚持可持
续发展理念,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总结与展望
通过研究中国环境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得出一些重要的结论
和展望。
首先,环境问题不应被忽视,需要将环境保护视为国家发
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环境保护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
最后,可持续发展是未来的方向,我们
应当坚持绿色发展,追求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中国环境的发展历史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希
望我们能够从中汲取教训,更好地保护和改善我们的环境。
世界历史上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世界历史上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18cef70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37.png)
世界历史上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世界历史上,环境问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各种挑战和威胁。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世界历史上的环境问题,并展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一、农业革命与资源消耗在人类历史上,农业革命被认为是人类从狩猎采集社会向农耕社会转型的关键。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生产的提高,资源消耗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大规模的耕地开垦导致了土地退化和水资源过度开采,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二、工业革命与污染问题工业革命的到来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大量的工厂排放废水、废气和废物,导致大气、水体和土壤受到污染。
这些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甚至引发了一些公共卫生事件。
三、国际贸易与物种灭绝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全球化,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
然而,过度的物种捕捞、非法采伐和非法贸易等问题导致了许多珍稀物种的灭绝。
这不仅破坏了生物多样性,也损害了生态平衡。
四、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随着工业化和能源消耗的增加,温室气体排放不断上升,导致地球气候发生变化。
全球气温升高引发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水、飓风等,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损失。
气候变化也加剧了资源短缺和环境不稳定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路径,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概念。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资源,实现社会公正和公平。
它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的保护和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全球社会需要采取一系列行动。
首先,各国应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制定并执行严格的环境法律和政策。
其次,应推动绿色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应用,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
此外,各国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总之,世界历史上的环境问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教训。
通过深入研究历史上的环境问题,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找到适应的路径。
世界历史中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世界历史中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e59f620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73.png)
世界历史中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然而,环境问题并非始于现代工业社会,而是在世界历史的各个阶段中都存在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世界历史中的环境问题,并探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应对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
一、古代文明与环境问题古代文明的兴起往往伴随着资源的开发与消耗,这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例如,古代的河谷文明如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明和黄河流域的中国古代文明,它们的繁荣依赖于河流的水源和灌溉系统。
然而,过度的灌溉和土地耕种可以导致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此外,古代帝国与国家的发展也带来了环境问题。
比如,罗马帝国的崛起对其领土内的森林进行了大规模的砍伐,以满足建设和军事需求。
这种过度采伐导致了土地退化、生态系统破坏和物种灭绝。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其他古代文明,如印加帝国和玛雅文明等。
二、工业革命与环境问题的加剧工业革命的到来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随着工厂和机械化生产的兴起,大量的化石燃料被燃烧释放到大气中,导致了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现象,进一步加剧了环境问题。
此外,工业化还带来了大量的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工厂的排放物和废水直接排放到河流和湖泊中,导致水质污染,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同时,工业废气排放中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特别是在城市地区。
三、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面对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全球社会逐渐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现有需求而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它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平衡,旨在实现人类社会的长期繁荣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在环境保护方面,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污染和资源消耗。
例如,加强环境立法、推动绿色技术创新、鼓励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等。
此外,国际上也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协议和公约,如《巴黎协定》和《京都议定书》,以促进全球范围内的环境保护行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环境史的“环境”问题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环境史与环境的历史我们知道,围绕人类社会由文化主导还是由环境主导的问题,历史学界曾进行过长时间的论战,这场论战以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式微而告终。
此后,传统史学重人事而轻自然的倾向遂越来越强烈,自然环境逐渐成为历史事件可有可无的背景与点缀,很多时候,自然环境因素完全被排除在历史学者的视野之外。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上世纪后半叶环境破坏问题的日渐突出,环境因素在历史演进中的重要作用又逐渐受到学者们的重视。
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传统史学的倾向有必要加以纠正,重新肯定自然环境在史学中的地位己经刻不容缓,于是环境史应运而生。
但是,自环境史兴起以来,由于相关学者异帜高标,大力宣扬自然环境对历史进程的重要影响,使得学界对环境的认识又出现偏差。
不管是环境史学者,还是非环境史学者,大都抱有这样的一种观点,认为环境史就是环境的历史,所要研究的对象主要就是森林植被、土壤状况、水文条件、动物分布、气候干湿、气温冷暖等外在自然的空间布列与时间演变,而这些自然条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们应该承认,环境的历史是环境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抽掉环境的历史,环境史也就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本。
但是,环境史却又不仅仅是环境的历史,其内涵要丰富得多。
环境之外,社会层而的诸多因素也在我们的考虑之中。
环境史要改变传统史学重人事轻自然的弊病,但这并不意味着环境就要重自然轻人事,矫枉而不能过正,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环境史关注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是环境参与下的历史,绝非仅仅是环境本身的历史。
梅雪芹认为,环境的历史包括“作为自然史研究领域的环境的历史”和“作为‘社会的历史’之研究范围的环境的历史”,而“作为人与自然之关系研究领域的环境史”与环境的历史“的关键区别在于它对人和自然的看法,这就决定了我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的历程时,会以一种具有特色的人与自然互动的视角来重新解释历史和人事”,其主张颇有见地。
①要理清环境史与环境的历史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在以下几个方而作出努力: 其一,研究的主题上,自然与社会并重,环境因素与文化因素不可偏废。
我们的目的在于把自然重新引入历史学的范畴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绝非只是为了探究环境而探究环境。
我们将构建一种自然—社会二元一体的观察视角与理论框架,深入论证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剖析环境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塑造、互相驯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其实,对于环境史的旨趣的探讨历来比较多。
李根蟠较早提出的“自然进入历史,历史回归自然”就很有见地,正如他所概括的那样,环境史把“历史研究中一度被人为地从自然中抽离出来的人类社会,被重新放回大自然当中,放回它事实上不可须臾或离的地球生物圈当中”,而自然环境是“一种积极的能动的因素,是参与历史活剧演出的演员”。
②王利华也指出:“社会和文化的许多历史变异和差别,不但需从其自身的发生、演化过程中寻找答案,而且应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中求索根源”,而环境史也“与自然史研究不同,生态史学虽然重视考察各种历史自然现象,但时空界域圈定在人类诞生以来、与人类活动发生了关联的那些部分。
而在这一时空界域内的生态环境变迁,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自然过程,人类的各种活动及其方式和结果,都是生态环境变迁的重要影响因子和表现”。
③另外,邹逸麟、朱士光、侯雨坚、包茂红、高国荣、梅雪芹等学者也都有较多探讨,不再一一赘述。
可见,环境史的诸多领军人物虽未对环境史中的“环境”加以明确的界定,但大都对环境与文化之关系有一较公允的界定。
至于学界普遍存在的误解,应是言者无意而听者有心了。
要之,环境史的研究主题是极为广泛的,如果只注意到环境而轻忽文化与社会因素,环境史的发展空间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其二,从论证基点上看,较之传统史学的一大不同是,我们重新审视环境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
二、环境的两种状态正如上文所述,由于多数人将环境的历史等同于环境史,所以己有的环境史成果往往只关注环境本身(包含人影响下的环境)。
国内学者对环境与人类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的探究仍不够。
仔细分析可知,影响人类之环境状况大致分两种:一为常态环境,一为变态环境。
所谓常态环境,是指长时间持续稳定存在的环境状况,人类置身其中受到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山地或平原的地貌、土壤、水文、气候等都有较稳定的特征,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会选择相应的生计方式来应对。
变态环境则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急剧的变化而持续时间却有限的环境状况,人类生产、生活会受到剧烈的冲击从而产生巨大的变化。
如灾荒、瘟疫发生时,社会组织、规范与秩序都将受到严峻的挑战。
应该说,常态与变态之环境对人类社会都很重要,都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不过,就目前的情形来看,绝大多数的研究成果是在探究变态之环境在人类社会中的投影,如灾荒、疾疫等对人类的影响;而常态的环境对人们的影响,历来关注者甚少。
早在环境史兴起之前,对变态环境之研究就己经蔚为大观了。
毋庸讳言,灾荒史、疾病医疗史都有其独立的发展演变轨迹,其起源远早于环境史。
只是,后起的环境史试图将它们整合到自己的旗帜下,以构建更宽阔的学术疆域。
这一整合既壮大了环境史研究的队伍,又为相关研究打开了全新的局而因为,用环境史的学术理念去审视旧命的影响。
这方而己有不少学者作出了研究,如尹绍亭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刀耕火种与相关礼仪习惯的研究,王建革对江南望田头习俗的研究,王利华对端午风俗的研究等都非常精彩。
①引入常态环境的思维,我们会发现这一领域仍有大量的文章可作。
其六,开展关于生态环境的思想观念之研究。
唐纳德·休斯认定,环境史研究分为三个层而:一是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二是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的反作用,三是人类的环境思想。
②前两者国内学者关注己经颇多,而思想层而的关注还很不够。
休斯认为,环境思想“包括自然研究、生态科学,以及诸如宗教、哲学、政治意识形态和大众文化等思想体系如何影响人类对待自然的各个方而。
不关注这方而的社会史和思想史,就无法理解地球及其生命系统发生了什么”。
③特定的思想是在特定的环境状况下兴起的,用常态环境视角梳理环境思想,这也应当成为环境史研究的重要思路之一。
总之,若能对变态环境与常态环境给予同样的关注,积极开展常态环境方而的研究,环境史研究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三、环境的几组关系从大的方而来看,环境应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层而。
社会环境姑置不论,但就自然环境而言,其内涵也有深入探究的必要。
以开阔的眼界去审视的话,我们会发现,人们不仅受到置身其中之环境的影响,还受到过往的环境的影响;不仅受到真实环境的影响,还受到文学作品与文化建构所营造或赋予的虚幻环境的影响;不仅受到近距离接触之环境的影响,还受到远处环境的影响。
所以.对环境史中的环境必须要有更全而的认识. 须知古环境、今环境、真环境、虚环境、大环境、小环境、内环境、外环境都应包括在内,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领悟环境史的真谛,写出既厚重又不失灵动的好文章来。
笔者试着对环境史中“环境”的丰富内涵作一初步的探究,以期为环境史的进一步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环境的今与昔1.历史时代之环境与史前时代之环境探究历史时代之问题,自然应关注历史时代之环境状况。
但是,研究某时代之问题若仅仅关注某时代之环境,则往往难以得出真正深刻全而之见解。
对于环境史研究而言,史前时代的环境绝不容轻视。
祖先所生活的环境通过文化演绎与生理遗传深刻地影响了后代的生产生活,我们的很多喜好与憎恶都留有祖先生活情状的印记。
心理学研究认为,童年经历对人有深刻的影响。
或许可以类比一下,整个人类的“童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也深深地影响了我们后来的生活状况并映射到我们文化的方方而而。
通过分析童年生活经历,能找出人类的心理状况与性格特征形成的原因;而深入探究早期人类的生活情状,也会找出很多文化现象形成的前世因缘。
拨开技术进步加诸我们身上的层层迷雾,我们会发现,现代人依旧有很多很多的特点与先民非常类似。
要知道,人类在丛林与荒野中生活了上百万年,而农业时代才一万多年,工业时代更是只有三百多年,在我们心灵中留下的印记的深度,工业时代不如农业时代,农业时代又不如前农业时代。
如果平心静气地仔细聆听的话,或许我们都能听到自己血脉深处还有祖先留下的乐符在永不休比地跳跃受的消极影响大大降低。
关于先秦人们的环境理念,近来关注者颇多,从环保的角度探究古人的行为虽未必合适,但却为我们探究真实环境与虚幻环境间的关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①可见,梳理清楚真实环境与虚幻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是很有必要的,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中的两个环境彼此间的互动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探究,环境史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入精神的层而。
笔者坚信,不久的将来,这一方而必然会有大批厚重的成果涌现出来。
(二)环境的远与近进行微观区域的环境史研究时,自应以该区域的环境为关注的重点。
但若仅仅关注小区域之环境,也会出现偏差。
仔细考量的话,就会发现,人们不仅与身边之环境联系密切,也与远处之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生态系统有着精细复杂的结构,某一部分的变化会在整体中产生连锁反应。
所以,局部环境的改变往往会产生多米诺骨牌的效应,从而对远处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很多时候,某地环境之变化的因由不能仅从本地来寻找,远处环境所扮演的角色也应给予高度的重视。
在传统时代,较典型的是黄土高原上的植被破坏,当地的水土流失加剧的同时,对黄河中下游与海河流域也产生明显的影响,那里地表淤积与抬升的速度大大加快。
自隋以后运河水道不断东移,北方地区兴修水利工程越来越困难,都可以从这个角度寻求解释。
进入工业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资源的流动越来越便捷,而人们与远处环境的关系更为密切。
我们生活在某个地方,但我们同时也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地方的环境上打上自己的印记。
我们汽车中的汽油可能采自中东、拉美,我们家具中的木材可能取自亚马逊热带雨林,我们冶炼钢铁的矿石可能来自澳大利亚。
环境远与近之间的界限,在当代变得越来越不容易分辨了。
此外,环境自身的某些变化更是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某一地区气候的变化可能与全球洋流循环模式有密切联系,如人尽皆知的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即是如此。
而剧烈的地质变化也会产生全球效应,如1815年印尼的坦博拉火山大爆发导致世界范围内的“无夏之年”,②亦可见远处环境之重要性。
总之,探究区域环境史时不能只抓一点而不及其余,远与近的关系必须摆布好。
由近及远,以远识近,不仅要窥一斑而知全豹,还要知全豹以窥一斑。
此外,还应加以区分的有环境的大与小、内与外等几组关系,由于相对容易把握,且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一一深入探讨。
综上,本文剖析了环境史与环境有关的三个问题,分别考究了环境史与环境之关系,环境的常态与变态之关系,环境的诸多内涵等,指出研究中存在的若干认识偏差并提出相应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