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遗传图谱构建

合集下载

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

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

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目前,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构建遗传图谱、基因定位和克隆及新基因的寻找、遗传多样性和物种亲缘关系研究、系统进化发育、种质资源鉴定和保存、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方面。

1 构建遗传图谱遗传图谱是随着各类分子标记的发展而形成的现代育种观念,具有极其主要的意义,可用来定位和标记目的基因,揭示多基因性状的遗传基础,推动标记辅助育种在生产上的应用等。

长期以来,各种植物的遗传图谱几乎都是根据诸如形态、生理和生化等常规标记来构建的,建成遗传图谱的植物种类很少,而且图谱分辨率大多很低,图距大,饱和度低,因而应用价值有限。

DNA分子标记用于遗传图谱构建是遗传学领域的重大进展之一。

1980年,Bostein首次提出用RFLP作为遗传标记构建连锁图的设想。

此后,RFLP首先被应用于人类遗传学研究,并于1987年建成了人的第一张RFLP图谱,其饱和度远远超过了经典的图谱。

近几十年来,各种分子标记技术如RAPD、SCAR、SSR、AFLP、SNP等都有成功用于农作物或林木遗传图谱构建的实例,多种分子标记技术结合运用能得到密度更高,遗传距离更大的遗传图谱。

2基因定位基因定位即将具有某一表型性状的基因定位于分子标记连锁图中,包括对质量性状(如植物花色、叶形、高矮等,主要由单基因编码)和数量性状(如花期、抗逆性等,由连锁基因编码)的基因定位。

质量性状基因的定位有近等基因系(Near Isoallele Lines,NILs)和群分法(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BSA)。

数量性状基因(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的定位主要有以标记为基础的分析法(MB法)、以性状为基础的分析法(TB法)和区间作图法。

同样,RFLP和RAPD、SCAR、SSR、ISSR、AFLP等标记方法在基因定位中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如Martin等在用144个随机引物进行的RAPD标记中找到3个标记同番茄抗茎腐病基因PtO连锁,并经RFLP分析,将这3个标记定位于RFLP连锁图的第5条染色体上。

分子标记遗传图谱构建方法---完整

分子标记遗传图谱构建方法---完整

分⼦标记遗传图谱构建⽅法---完整分⼦标记遗传图谱的构建检测出的每个分⼦标记反映的都是相应染⾊体座位上的遗传多态性状态。

为了有效地分析利⽤分⼦标记所提供的遗传信息,⼈们希望知道不同分⼦标记在染⾊体上的相对位置或排列情况,也就是要构建分⼦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

利⽤DNA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在原理上与传统遗传图谱的构建是⼀样的。

其基本步骤包括:选择适合作图的DNA标记;根据遗传材料之间的DNA多态性,选择⽤于建⽴作图群体的亲本组合;建⽴具有⼤量DNA标记处于分离状态的分离群体或衍⽣系;测定作图群体中不同个体或株系的标记基因型;对标记基因型数据进⾏连锁分析,构建标记连锁图。

⾄今为⽌,已构建了许多植物的⾼密度分⼦标记连锁图。

本章侧重介绍利⽤DNA标记构建分⼦遗传连锁图谱的原理与⽅法。

第⼀节作图群体的建⽴要构建DNA标记连锁图谱,必须建⽴作图群体。

建⽴作图群体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包括亲本的选配、分离群体类型的选择及群体⼤⼩的确定等。

⼀、亲本的选配亲本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构建连锁图谱的难易程度及所建图谱的适⽤范围。

⼀般应从四个⽅⾯对亲本进⾏选择,⾸先要考虑亲本间的DNA多态性。

亲本之间的DNA多态性与其亲缘关系有着密切关系,这种亲缘关系可⽤地理的、形态的或同⼯酶多态性作为选择标准。

⼀般⽽⾔,异交作物的多态性⾼,⾃交作物的多态性低。

例如,⽟⽶的多态性极好,⼀般⾃交系间配制的群体就可成为理想的RFLP作图群体;番茄的多态性较差,因⽽只能选⽤不同种间的后代构建作图群体;⽔稻的多态性居中,美国康乃尔⼤学S.D.Tanksley实验室1988年发表的RFLP连锁图谱是以籼稻和⽖哇稻之间的杂交组合为基础构建的(McCouch et al. 1988)。

在作物育种实践中,育种家常将野⽣种的优良性状转育到栽培种中,这种亲源关系较远的杂交转育,DNA多态性⾮常丰富。

第⼆,选择亲本时应尽量选⽤纯度⾼的材料,并进⼀步通过⾃交进⾏纯化。

第三,要考虑杂交后代的可育性。

第3章 分子图谱的构建总结

第3章 分子图谱的构建总结

干扰的程度用符合系数C表示。
C=实际双交换值/理论双交换值
要计算两个相距较远的基因座之间的图距时,如 果中间没有其他基因座可用,则两个基因座之间实际 发生的双交换就不能被鉴定出来。而由于双交换的结
果,会使根据重组值估计的两个基因座位间的距离估
计值偏低。因此,采用一些数学的方法矫正。
Haldane作图函数 :
Dist cM
1
Mar ker Id Name (71) RG472 RG246 K5 U10 RG532 W1 RG173 Amy1B RZ276 RG146 RG345 RG381 RZ19 RG690 RZ730
Dist cM
1-轮回亲本的纯合基因型(aa)
2-杂合体(ab) 3-非轮回亲本的纯合基因型(bb) 0-缺资料
群体的特点:
优点:
群体容易产生;
直接反映了F1代配子的分离比例,作图效率高; 适合亲缘关系较远的亲本;
缺点:
非永久性群体;
当显性时表现型和基因型鉴定都有麻烦;
对人工杂交困难的植物,不易建立大的群体,且易 出现假杂种。
的重组率。
3、图谱制作的统计学原理
(1)两点测验:对两个基因座之间的连锁关系
进行检测。
▲χ2检测标记座位是否符合孟得尔分离比例,严重异常 分离的标记一般不能用于连锁作图; ▲ 重组率是根据分离群体中重组型个体占个体总数的比 率来估算的。这种估算方法无法得到估算值的标准误,因此 无法对估算进行显著性检验。采用最大似然法估计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MLE)方法进行重组率
△排序(sequence):
通过多点分析,可以计算出在同一连锁群内不同排列 顺序下,各座位之间的距离和连锁群的总长度。

遗传图谱绘制及其在种群遗传分析中的应用

遗传图谱绘制及其在种群遗传分析中的应用

遗传图谱绘制及其在种群遗传分析中的应用遗传图谱是绘制个体或种群基因组的一种图形化表示方法。

遗传图谱可以揭示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科学家理解和研究遗传信息传递的方式。

在种群遗传学中,遗传图谱的绘制和分析可以提供有关种群遗传结构、基因流动和基因多样性等重要信息,对于保护和管理野生物种以及推动农作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遗传图谱的绘制通常基于分子标记技术,如DNA分子标记和SNP分析。

DNA分子标记可以帮助科学家识别基因组上具有特定遗传差异的位点,从而绘制出遗传图谱。

通过对多个个体或种群的DNA样本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具有多个位点和多个个体的遗传图谱。

在绘制遗传图谱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标记技术。

常用的标记技术包括PCR-RFLP、SSR、AFLP和SNP等。

每种标记技术都有其优点和限制,因此在选择标记技术时需要充分考虑研究目的和样本特点。

其次,需要选择合适的个体或种群进行样本收集。

在种群遗传分析中,样本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来说,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性,包括来自不同地理区域或群体的个体。

此外,样本的数量也是影响遗传图谱绘制的重要因素,较大的样本数量可以提供更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一旦获得了样本,就可以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分析。

例如,可以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位点DNA,并使用限制性内切酶(RFLP)或测序等方法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

通过将多个位点的数据组合起来,就可以绘制出遗传图谱。

绘制好的遗传图谱可以用来研究种群的遗传结构和基因流动。

遗传结构是指种群中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联系和分离程度。

遗传图谱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揭示种群的遗传联系和分离情况。

此外,遗传图谱还可以用来分析种群的基因流动,即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基因交换的程度。

基因流动对于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适应力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基因流动的研究在物种保护和育种中十分重要。

除了研究种群遗传结构和基因流动外,遗传图谱还可以用来评估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实验三 分子标记连锁图的构建

实验三  分子标记连锁图的构建

遗传标记
有可以识别的标记, 有可以识别的标记,才能确定目标的方位 及彼此之间的相对位置。 及彼此之间的相对位置。 构建遗传图谱就是寻找基因组不同位置上 的特征标记。 的特征标记。 包括: 包括: 形态标记 细胞学标记 生化标记 DNA分子标记 DNA分子标记
多态性( 多态性(polymophism) )
所有的标记都必须具有 多态性! 多态性
花色:白色、 花色:白色、红色 株高:高、矮 株高: 淀粉: 淀粉:糯、非糯
形态标记
形态性状:株高、颜色、 形态性状:株高、颜色、白化症等 又称表型标记 数量少 很多突变是致死的 受环境、 受环境、生育期等因素的影响
最早建立的果蝇连锁图, 最早建立的果蝇连锁图,就是利用控制 果蝇眼睛的形状、颜色,躯体的颜色、 果蝇眼睛的形状、颜色,躯体的颜色、 翅膀的形状等形态性状作为标记, 翅膀的形状等形态性状作为标记,分析 它们连锁关系及遗传距离,绘制而成的。 它们连锁关系及遗传距离,绘制而成的。 控制性状的其实是基因, 控制性状的其实是基因,所以形态标记 实质上就是基因标记。 实质上就是基因标记。
总数
6708
交换值的计算
sh-wx sh-c
+ wx c sh + + + + c
2708 2538 626 601 113 116 4 2 6708
}亲 型
}单交换
18.29%
sh wx + sh + c + wx + + + +
}单交换
3.41%
} 双交换
0.09%
0.09%
sh wx c 总数 交换值
18.38%
3.50%

应用SRAP分子标记构建茄子遗传图谱初探

应用SRAP分子标记构建茄子遗传图谱初探

应用 SA R P分 子 标 记 构 建 茄 子 遗 传 图 谱 初 探
房 超 杨 志荣4 刘独 臣 , , , 刘小俊 梁根 云 杨 宏 李跃建 , , , ’
(. 1 四川省农 业科 学院园艺研究所 , ti成都 l JI  ̄ 川 省农 业科学院 , 四川 成都 6 06 2 蔬菜品种改 良与种质创新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10 6; . 四川成都 6 06 ) 10 6 6 06 ;. 10 6 3 四
21 0 0年 2 3卷 5期
V0 . 3 12 No 5 .
西





1 59l
S uh s iaJu a fA c l rlS in e o twetChn o r lo ut a ce c s n u
文 章 编 号 :0 1— 89 2 1 ) 5—19 0 10 4 2 ( 00 0 5 1— 4
6 06 ; . 10 6 4 四川大学生命 科学 院, 四川 成都

要 : 用 S A ( eu nerlt mpie o mop i 分 子标 记 技 术 构 建 茄 子 分 子 遗 传 连 锁 图 。 图群 体 为 2 5 利 R P Sq e c— ae A lidPl rhs e d f y m) 作 5 44 ( oa S l—
I n v to n rey I r v me t y L b r tr f i h a r v n e,S c u n C e g u 6 0 6 n o a in a d Vai t mp o e n a o a o yo c u n P o i c Ke S ih a h n d 1 0 6,C i a;3 S c u n Ac d my o rc l hn . i h a a e fig u — i

茶树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重要性状QTL定位

茶树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重要性状QTL定位

茶树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重要性状QTL定位一、本文概述茶树,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种植和应用。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茶树遗传图谱的构建及重要性状QTL(数量性状座位)定位成为了茶树遗传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通过构建茶树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实现对茶树重要经济性状的精准QTL定位,为茶树的遗传改良和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我们将对茶树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方法进行详细阐述,包括遗传材料的选择、基因型鉴定、图谱构建算法的选择等关键步骤。

随后,我们将对构建完成的高密度遗传图谱进行质量评估,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得到高质量的遗传图谱后,我们将进行重要性状QTL的定位研究。

我们将选择茶树的关键经济性状,如产量、品质、抗逆性等作为研究目标,利用遗传图谱和表型数据,结合统计分析方法,精准定位控制这些性状的QTL。

本文的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揭示茶树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基础,为茶树的遗传改良和分子育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果也将为其他作物的遗传图谱构建和QTL定位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多个茶树品种作为实验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高产量、优质口感、抗病性强等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茶树。

所有的样本都是在茶树生长的关键阶段,如春芽期和夏茶期,经过严格的田间管理后采集的。

采集的样本经过清洗、干燥、研磨后,保存于-80℃的超低温冰箱中,以备后续的DNA提取和遗传分析。

使用改良的CTAB法从茶树叶片中提取高质量的基因组DNA。

提取的DNA经过质量检测后,使用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全基因组测序。

测序数据经过质量控制和预处理后,进行序列拼接和组装,获得茶树的基因组序列。

利用茶树基因组序列,结合高通量测序获得的SNP(单核苷酸多态性)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高质量的SNP标记。

然后,利用这些SNP标记,结合已知的遗传连锁图谱信息,构建茶树的高密度遗传图谱。

SSR作为锚定标记构建白菜×芜菁分子遗传图谱

SSR作为锚定标记构建白菜×芜菁分子遗传图谱
DOI 0 3 6 / b 0 800 37 :1 . 9 9 mp . 0 . 0 5
Ab t a t I r e o c n tu tmo e u e g n t a so i e e c b a e c re p n i g t e e e c p f s r n s a b g o r s o dn r f r n e ma o c o a
Z a a YuS u n a g S i ig Z a g e ga Y n jn Z a iy n Z a g su n ho n 。 F h a cn h n hn n l ‘ uYa gu h oX u u h n h a g L F n De
1C l g f rn my Inr n oi r utrl iesy H h o, 10 9 2Veea l R sac etrB in ae f r utr n ol e Ago o ,n e g l Agi l a vri , u h t0 0 1 ; gtbe eerhC ne, e igAcdmyo Agi l ead e o Mo a c u Un t j c u F rsyS i c , in ,0 0 7 oet ce eBeig 10 9 r n j C r so dn uh rzagega @nrvog or pn igato,hn fn ln ec . e r
M o e u a n t a fCh n s b a e T r i n tu td b i g lc lrGe e i M p o i e e Ca b g u n p Co sr c e y Usn c x S R sAn h r d M a k r a c o e r es S
分子植物育种 ,0 0年, 8卷 , 2期 , 3 53 2页 21 第 第 第 7—8

水稻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重要基因的分子标记-四川农业大学科技处

水稻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重要基因的分子标记-四川农业大学科技处

水稻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重要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及应用研究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水稻研究所主要完成人:李仕贵李平邓晓建吴先军朱立煌钱前谭震波陈学伟何平周开达汪旭东沈利爽曾大力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科技厅鉴定时间:2004.5.11成果水平:国际领先成果简介:本研究发球植物分子生物学、植物遗传育种学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

本研究首次以籼粳杂交(窄叶青8号/京系17)F和(杂交稻籼型恢复系主630/粳1型广亲和系02428)F的两个DH群体为基础,利用RFLP、FAPD和SSR标记构建了两张1分子遗传图谱,分别覆盖水稻基因组1962cM和2000cM,研究了水稻染色体端粒相关的DNA序列,发现了RFLP标记在水稻基因组的零等位现象。

以上述分子遗传图谱为基础,率先对水稻光合作用相关性状、耐盐和耐冷、再生力、株高构成与抗倒性、籼粳交育性生殖障碍和籽粒灌浆充实、恢复基因、花药培养力、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等性状相关的QTL进行遗传分析和定位研究。

通过不同生态环境的比较定位,系统地研究了控制稻火品质和农艺性状的QTL,QTL与环境的互作,确定了一些与稻米品质和农艺性状相关的主效基因位点,这对QTL的精细定位,克隆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产量和改良稻米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发现、定名并定位了一批控制重要性状的新基因,包括抗稻瘟病基因pi-d(t)1和pi-d(t)2控制生育期的早熟显性基因Ef-cd(t)和迟熟隐性基因lf-3(t)、温敏显性核不、育基因TMS、水稻寡分蘖基因ft1、小粒矮杆基因d162(t)、稀穗基因lax,并通过染色体步行法克隆了基因pi-d(t)2。

利用近等基因系对杂交稻主效恢复基因Rf-4和萍乡显性核不育基因Ms-p进行了精细定位,为基因克隆奠定了基础。

利用分子标记对首次发现的水稻早代稳定材料进行了相关研究,获得了与早代稳定现象相关的分子标记。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与早代稳定材料相结合,建立了高效、多个优良基因聚合的育种新体系,育成了一批优质、抗稻瘟病不育系和抗白叶枯病恢复系,并组配一批杂交稻新组合,其中3个通过审定,9个正在参加各级区试,示范推广面积186万亩,创社会经济效益35571万元。

分子图谱的构建课件

分子图谱的构建课件

分子图谱的重要性
1
分子图谱是理解生命活动和疾病机制的基础,有 助于发现新的药物靶点和治疗方法。
2
它能够提供更全面的生物学信息,帮助科学家更 好地了解生物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3
分子图谱的构建对于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和 精准医学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分子图谱的构建流程
样本准备
选择适当的生物样本,进行必要的 预处理和标准化。
公平性问题
分子图谱技术的应用可能带来公平性问题,需要 关注不同人群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05 分子图谱构建案 例分析
人类基因组计划
01
启动时间:1990年
02 解目读标其:测中定包人含类的基遗因传组信的息全部DNA序列,
03
成果: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初步测序,揭示 了人类基因组的全部遗传信息
04
影推响动:了为生后物续医的学基领因域组的学发研展究提供了基础,
转录组学技术
转录本分析
通过测序技术,检测基因在不同组织 或条件下的转录本,分析转录本的表 达模式和变异情况。
差异表达分析
比较不同条件下的转录本表达水平, 发现差异表达的转录本,揭示基因表 达的调控机制。
蛋白质组学技术
蛋白质鉴定
利用质谱等技术,鉴定生物样本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构建蛋白质数据库。
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
01
02
03
个体化诊断
根据个体分子图谱的差异, 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诊断 方案。
精准治疗
根据患者的分子图谱,选 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提 高治疗效果。
药物个性化推荐
基于患者的分子图谱,推 荐适合的药物和剂量,实 现精准用药。
药物研发与新药发现
药物靶点筛选

植物分子育种复习题(1)

植物分子育种复习题(1)

名词解释1. 分子育种:利用DNA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展开的育种工作包括转基因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两方面2. 前景选择:用目标性状的连锁标记对目标基因的选择称为前景选择。

3. 背景选择:用基因组中均匀分布的标记对基因组中除了目标基因之外的其它部分(即遗传背景)的选择,称为背景选择4. 基因聚合:基因聚合(gene pyramiding)就是将分散在不同品种中的有用基因聚合到同一个基因组中5. 基因转移:基因转移(gene transfer)或基因渗入(gene transgression)是指将供体亲本(一般为地方品种、特异种质或育种中间材料等)中的有用基因(即目标基因)转移或渗入到受体亲本(一般为优良品种或杂交品种亲本)的遗传背景中,从而达到改良受体亲本个别性状的目的6. 转基因育种:作物转基因育种就是根据育种目标,从供体生物中分离目的基因,经DNA重组与遗传转化或直接运载进入受体作物,经过筛选获得稳定7. 基因定位:基因定位(Mapping of genes )是指通过遗传作图的方法,确定基因与遗传标记之间的关系。

8. 遗传标记:遗传标记是指在遗传分析上用作标记的基因,也称为标记基因。

遗传标记在重组实验中多用于测定重组型和双亲型。

9. 遗传多态性:遗传多态性(genetic polymorphism)同一群体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变异类型并存的现象,其中最少的一种类型也并非由于反复突变才得以维持,并且变异类型不包括连续性变异如人的高度等10. 遗传图:遗传图(genetic map),又称为连锁图(linkage map),是指基因或DNA标志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与遗传距离11.遗传作图:是指应用遗传学技术构建能显示基因以及其他序列待征在基因组上位置的图,遗传图谱的构建即遗传作图(Genetic mapping) 。

它是利用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构建能反映基因组中遗传标记之间遗传关系的图谱。

或者是:制作遗传标记连锁图。

分子标记遗传图谱的构建方法---完整

分子标记遗传图谱的构建方法---完整

分子标记遗传图谱的构建检测出的每个分子标记反映的都是相应染色体座位上的遗传多态性状态。

为了有效地分析利用分子标记所提供的遗传信息,人们希望知道不同分子标记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或排列情况,也就是要构建分子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

利用DNA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在原理上与传统遗传图谱的构建是一样的。

其基本步骤包括:选择适合作图的DNA标记;根据遗传材料之间的DNA多态性,选择用于建立作图群体的亲本组合;建立具有大量DNA标记处于分离状态的分离群体或衍生系;测定作图群体中不同个体或株系的标记基因型;对标记基因型数据进行连锁分析,构建标记连锁图。

至今为止,已构建了许多植物的高密度分子标记连锁图。

本章侧重介绍利用DNA标记构建分子遗传连锁图谱的原理与方法。

第一节作图群体的建立要构建DNA标记连锁图谱,必须建立作图群体。

建立作图群体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包括亲本的选配、分离群体类型的选择及群体大小的确定等。

一、亲本的选配亲本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构建连锁图谱的难易程度及所建图谱的适用范围。

一般应从四个方面对亲本进行选择,首先要考虑亲本间的DNA多态性。

亲本之间的DNA多态性与其亲缘关系有着密切关系,这种亲缘关系可用地理的、形态的或同工酶多态性作为选择标准。

一般而言,异交作物的多态性高,自交作物的多态性低。

例如,玉米的多态性极好,一般自交系间配制的群体就可成为理想的RFLP作图群体;番茄的多态性较差,因而只能选用不同种间的后代构建作图群体;水稻的多态性居中,美国康乃尔大学S.D.Tanksley实验室1988年发表的RFLP连锁图谱是以籼稻和爪哇稻之间的杂交组合为基础构建的(McCouch et al. 1988)。

在作物育种实践中,育种家常将野生种的优良性状转育到栽培种中,这种亲源关系较远的杂交转育,DNA多态性非常丰富。

第二,选择亲本时应尽量选用纯度高的材料,并进一步通过自交进行纯化。

第三,要考虑杂交后代的可育性。

亲本间的差异过大,杂种染色体之间的配对和重组会受到抑制,导致连锁座位间的重组率偏低,并导致严重的偏分离现象,降低所建图谱的可信度和适用范围;严重的还会降低杂种后代的结实率,甚至导致不育,影响分离群体的构建。

木薯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及相关性状QTL定位

木薯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及相关性状QTL定位
热带 作 物学 报 2 0 1 3 ,3 4 ( 5 ) :8 2 9 — 8 3 7
C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T r o p i c a l Cr o p s
木薯分子标记 遗传 连锁 图谱 的 构 建 及 相 关 性 状 QT L定 位
2 T h e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r o p i c a l Bi o s c i e n c e a n d B i o t e c h n o l o g y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y f o
T r o pi c a l A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Ha i k o u ,Ha i n a n 5 7 1 1 0 1 ,Ch i n a
到 3 4个 Q T L位 点 .分 布 在 1 2个 连 锁 群 上 。 其 中 关 于 WC Y的 Q T L位 点 总 共 有 1 7个 , 贡 献 率 为 2 1 . 7 O %一
5 5 . 2 3 % ,平 均 贡 献 率 为 4 0 . 7 4 % :C Rl l相 关 的 Q T L位 点 有 4个 , 贡 献 率 为 2 . 9 7 %~ 3 3 . 2 9 % ,平 均 贡 献 率 为 l 8 . 2 0 %。与 C R 1 2相 关 的 Q T L定 位 有 3个 , 贡献 率 为 5 _ 2 3 % 2 9 . 8 5 ,平 均 贡 献 率 为 1 8 . 2 8 % ;与 D MC 1 2性 状 相关 的 Q T L位 点 有 4个 .贡 献 率 为 1 5 . 8 7 % 3 8 . 5 2 % ,平 均 贡 献 率 为 2 6 . 2 4 ;与 D MC 1 1性 状 相 关 的 位 点 有 6 个 .贡 献 率 为 1 3 . 8 4 %~ 2 2 . 1 5 % .平均 贡献 率 为 1 7 . 5 6 %。 关键词 木 薯 ;分 子 标 记 :遗 传 图谱 ;数 量 性 状 位 点

兰花分子图谱的构建

兰花分子图谱的构建

兰花分子图谱的构建兰花(Cymbidium)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目前其新品种的选育多采用杂交育种方法,育种周期长,效率低。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能有效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和效果,但迄今兰花上未见到有关分子图谱构建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研究报道。

本研究采用‘玉女兰’(C.‘Yunv’)和‘黄叶红花墨兰’(C.sinense‘Huangyehongmo’)杂交构建F1作图群体,通过转录组测序开发SSR标记,并利用这些标记构建兰花分子遗传图谱。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作图群体的构建。

对‘玉女兰’ב黄叶红花墨兰’杂交种子进行离体培养,共获得513个株系。

对各株系的组培快繁特性和试管苗性状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各株系在中间繁殖体增殖、分化能力以及芽苗生长速度上差异明显,试管苗形态多样,有松散、较紧凑和紧凑等各种类型,叶片长和叶片宽差异明显,说明杂种后代群体具有遗传多样性。

从该群体中随机选取94个后代组成作图群体,该群体在组培快繁特性、株型和叶片性状上具有多样性,各类型的比例与原杂种后代群体相近。

2.兰花转录组测序和SSR标记开发。

对‘企剑白墨墨兰’(C.sinense‘Qijianbaimo’)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获得51764个unigenes,利用MISA软件对1 kb以上的unigenes 进行SSR位点的筛选,得到4419个SSR位点,出现频率为8.54%。

墨兰转录组中的SSR类型丰富,从二核苷酸到六核苷酸重复基序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二和三核苷酸,分别占57.00%和33.76%,AG/CT核苷酸基序占总核苷酸基序数的比例最高,为3.73%。

利用Primer Premier 5.0进行引物设计,从4419对SSR引物中筛选出了318对SSR引物,从大花蕙兰转录组中获得185对SSR引物。

以‘玉女兰’和‘黄叶红花墨兰’为材料进行通用性和多态性引物筛选,318对墨兰SSR引物共有235对引物在双亲中扩增出清晰的条带,其有效扩增率为73.89%,61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占可扩增引物的19.18%;185对大花蕙兰SSR引物中有143对引物扩增出清晰的条带,有效扩增率为77.29%,17对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占可扩增引物的9.19%。

植物生物技术复习题

植物生物技术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1.生物技术:以现代生命科学技术成果为基础设计、改造生物体,生产人类需要的产品。

2.外植体:由活植物体上切取下来以进行培养的那部分组织或器官。

3.器官发生:指从愈伤组织形成芽及根的过程。

4.花粉的二型性:在花药/花粉培养时,由于对培养条件的反应不同,花粉在形态上形成两种类型,一类是具胚性的,在烟草和大麦中,花粉小,染色浅,为胚性的;另一类为花粉大,染色深,朝成熟花粉方向发展。

这种现象即花粉的二型性。

5.原生质体:指采用机械或酶解法去掉细胞壁的裸露细胞。

6.Ti质粒:Ti质粒是根癌农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共价闭合的环状DNA 分子。

7.图示基因型:用标记推测出个体基因组组成状况的连续基因型,这种连续的基因型能直观地用图形表示出来,称为图示基因型。

8.分子标记:指在分子水平上可标识的遗传多态性。

主要也指DNA(或核苷酸序列)的多态性。

9.植物细胞工程: 指以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或人为地使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愿生产某种物质的过程。

10.脱分化:一个成熟细胞转变为分生状态的过程11.体细胞胚胎发生:指从体细胞进行的类胚结构的生产。

12.双单倍体:由单倍体加倍形成的纯合系。

13.体细胞杂交:指不同种类的原生质体不经过有性阶段,在一定条件下融合创造杂种的过程。

14.T-DNA: T-DNA是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时,从Ti质粒上导入植物细胞的一段DNA。

16.遗传标记:指可以稳定遗传的、易于识别的特殊的遗传多态性形式。

21.原生质体:指采用机械或酶解法去掉细胞壁的裸露细胞。

22.植板率:即形成愈伤组织的原生质体数量占所培养原生质体总数的百分比。

23.对称杂种: 指杂种中具有融合双亲全部的核遗传物质28.CPW13M:分离原生质体使用的含有13%甘露醇的CPW盐溶液29.对称融合: 是亲本原生质体在融合前未进行任何处理的一种融合方式。

30.Onc卸甲载体:去除Ti质粒T区左右臂之间的激素合成基因后的载体。

第3章-分子图谱的构建(1)

第3章-分子图谱的构建(1)

2、基因重组和连锁理论
■ 细胞减数分裂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相互独立,
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产生交换和重组,交换的频 率随基因间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大。
■ 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一般倾向于维系在
一起,表现为连锁(linkage);它们之间的重组是通过一 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来实现的。
■ 重组型配子占总配子的比例称为重组率 (r)
重组型配子数 重组率 (%) = ———————— x 100
配子总数
重组率的高低取决于交换的频率,而两对基因之间的 交换频率取决于它们之间的直线距离。
重组率可用来表示基因间的遗传图距,图距单位用厘 摩(centi-Mogan,cM)表示,1 cM的大小大致符合1% 的重组率。
第3章 分子图谱的构建
一、作图群体的发展 二、图谱构建的基本理论 三、数据处理 四、图谱的完善 五、比较基因作图
遗传作图 (Genetic mapping) 即遗传图谱的构 建。它是利用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构建能反映 基因组中遗传标记之间遗传关系的图谱。
传统遗传图中的遗传标记主要是形态学标记。 形态学标记的数量不多,但利用形态学标记作图 的时间很长,在二十世纪的前八十年主要是利用 形态学标记作图。
多点测验通常也采用似然比检验法。对于 m!/2种可能的基因排列顺序,都可以得到一个 各自最大的对数似然值(log-likelihood)。比 较这些可能的排列,对数似然值最大者即为最 佳的顺序。
(3)交换干扰与作图函数
随着两基因间距离的增大,染色体上两基因座位之 间便有可能在两个地方同时发生遗传物质的交换,即双 交换。
Di st
1 Marke r
cM
Id Na m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其它生物遗传图谱的构建中,似然比的 概念也用来反映重组率估值的可靠性程度 或作为连锁是否真实存在的一种判断尺度。
(二)多点测验
对多个座位进行联合分析, 对多个座位进行联合分析,利用多个座位间的共分离信息来确定它 们的排列顺序,也就是多点测验 多点测验。 们的排列顺序,也就是多点测验。
在未知各基因座位于哪条染色体的情况下: 两点测验,根据两点测验的结果,将那些 基因座分成不同的连锁群,然后再对各连 锁群(染色体)上的座位进行多点连锁分 析。 在一条染色体上,经过多次多点测验,就 能确定出最佳的基因排列顺序,并估计出 相邻基因间的遗传图距,从而构建出相应 的连锁图。
1,在C=1的假定下,图距x与重组率r之间的关系服 从Haldane作图函数: x=-(1/2)ln(1-2r) 其中x以M为单位。这里M读作Morgan(摩尔 根),它是用著名遗传学家摩尔根的姓命名的, 并取第一个字母表示1M=100cM(厘摩),1cM 为一个遗传单位,即1%的重组率。 根据Haldane作图函数, 20%的重组率相当于图距为 -(1/2)ln(1-2×0.20)= 0.255M,即25.5cM。 Haldane作图函数的不合理之处在于假定了完全 没有交叉干扰。
理论双交换值是指两个相邻的单交换同时独立发生的概率。 其中r1和r2分别为两个 相邻染色体区段发生单交换的概率。符合系数C的值变动于0~1之间。 当C=0时,表示完全干扰,没有双交换发生; 当C=1时,表示没有干扰,两单交换独立发生。 一般而言,两单交换的位置相距越远,则彼此干扰的程度就越低,符合系数就越大。
这两种概率之比可以用似然比统计量来表 示,即L(r)/L(0.5),其中L()为似然 函数。为了计算方便,常将L(r)/L(0.5) 取以10为底的对数,称为LOD值。
要确定两对基因之间存在连锁,一般要求似然比大于1000:1,即LOD>3; 要否定两对基因连锁的存在,则要求似然比小于100:1,即LOD<2。
缺点: a) 有些植物的花药培养非常困难,就无法通 过花培来建立DH群体。 b) 植物的花培能力跟基因型关系较大,因而 花培过程会对不同基因型的花粉产生选择 效应,从而破坏DH群体的遗传结构,造 成较严重的偏分离现象,这会影响遗传作 图的准确性。
三、群体大小的确定
遗传图谱的分辨率和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体 大小。群体越大,则作图精度越高。但群体太大,不仅 增大实验工作量,而且增加费用。因此确定合适的群体 大小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节 作图群体的建立
要构建DNA标记连锁图谱,必须建立作图群 体。建立作图群体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包 括亲本的选配、分离群体类型的选择及群 体大小的确定等。
一、亲本的选配
① 首先要考虑亲本间的DNA多态性。 ② 选择亲本时应尽量选用纯度高的材料,并 进一步通过自交进行纯化。 ③ 要考虑杂交后代的可育性。 ④ 选配亲本时还应对亲本及其F1杂种进行细 胞学鉴定。
第三章 分子图谱的构建
分子图谱构建的步骤:
1. 选择适合作图的DNA标记; 2. 根据遗传材料之间的DNA多态性,选择用 于建立作图群体的亲本组合; 3. 建立具有大量DNA标记处于分离状态的分 离群体或衍生系; 4. 测定作图群体中不同个体或株系的标记基 因型; 5. 对标记基因型数据进行连锁分析,构建标 记连锁图。
(三)RI群体 群体 RI(重组自交系)群体是杂种后代经过多代 (重组自交系) 自交而产生的一种作图群体,通常从F2代 自交而产生的一种作图群体,通常从 代 开始,采用单粒传的方法来建立。 开始,采用单粒传的方法来建立。 优点:可以长期使用,可以进行重复试验。 优点:可以长期使用,可以进行重复试验。 缺点: 缺点: a) 构建RI群体要花费很长时间 b) 异花授粉植物由于存在自交衰退和不结实 现象,建立RI群体也比较困难。
三、图谱制作的统计学原理 (一)两点测验
如果两个基因座位于同一染色体上且相距较近, 如果两个基因座位于同一染色体上且相距较近,则在分离后代中通常表现为 连锁遗传。对两个基因座之间的连锁关系进行检测,称为两点测验。 连锁遗传。对两个基因座之间的连锁关系进行检测,称为两点测验。 两点测验
了解各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分离是否符合孟德尔分 离比例,这是连锁检验的前提: 在共显性条件下,F2群体中一个座位上的基因型分 离比例为1:2:1,而BC1和DH群体中分离比例均为 1:1; 在显性条件下,F2群体中分离比例为3:1,而BC1和 DH群体中分离比例仍为1:1。 检验DNA标记的分离是否偏离孟德尔比例,一般采 用χ2检验。
全部亲组合占94% 全部亲组合占 %
• 重组型配子所占的比例取决于减数分裂细胞中发 生交换的频率。交换频率越高,则重组型配子的 比例越大。 • 重组型配子最大可能的比例是50%,这时在所有 减数分裂的细胞中,在两对基因的连锁区段上都 发生交换,相当于这两对基因间无连锁,表现为 独立遗传。 • 重组型配子占总配子的比例称为重组率,用r表示。 重组率的高低取决于交换的频率,而两对基因之 间的交换频率取决于它们之间的直线距离。重组 率的值变化于完全连锁时的0%到完全独立时的 50%之间。因此重组率可用来表示基因间的遗传 图距,图距单位用厘摩(centi-Morgan,cM)表 示,1cM的大小大致符合1%的重组率。
二、基因重组和连锁理论 连锁图谱构建的理论基础是染色体的交换 与重组。 与重组。 基因的连锁是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 传过程中一般倾向于维系在一起。 基因的重组是通过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非 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来实现的。
• 假设某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存在Sh-sh ,C- c 两对连锁基因,现有两个亲本P1 和P2,它 们的基因型分别为ShShCC和shshcc,两 亲本杂交产生ShshCc双杂合体。F1在减数 分裂过程中应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其中两 种为亲型配子ShC和shc,两种为重组型配 子Shc和shC。由于Sh-sh和C-c位于同一染 色体上,要产生重组型配子必须在这两个 基因的连锁区段上发生交换。
(二)BC1群体 群体 优点: 优点: a) BC1群体中每一分离的基因座只有两种基因型, 群体中每一分离的基因座只有两种基因型, 群体中每一分离的基因座只有两种基因型 它直接反映了F1代配子的分离比例 它直接反映了 代配子的分离比例 。 b) 可以用来检验雌、雄配子在基因间的重组率上 是否存在差异 。 缺点: a) 不能长期保存。 b) 对于一些人工杂交比较困难的植物,BC1群体 也不太合适,因为一是难以建立较大的BC1群 体,二是容易出现假杂种,造成作图的误差。
Sh C Sh C
P1
Sh C Sh C sh c F1
P2
sh c sh c
6%细胞
Sh C sh c Sh C
交换
94% 细胞 无交 换
sh c Sh C Sh C sh c sh c C Sh c sh C Sh c sh 四 分 体 二 分 体 新
Sh c sh C sh c C Sh c sh 3%亲组合 % c 新 Sh C sh 新 3%重组合 %
在人类遗传学研究中,由于通常不知道父母的基因 型或父母中标记基因的连锁相是相斥还是相引, 因而无法简单地通过计算重组体出现的频率来进 行连锁分析,而必须通过适当的统计模型来估算 重组率,并采用似然比检验的方法来推断连锁是 否存在,即比较假设两座位间存在连锁(r < 0.5) 的概率与假设没有连锁(r = 0.5)的概率。
二、分离群体类型的选择
根据其遗传稳定性可将分离群体分成两大类: • 一类称为暂时性分离群体,如F2、F3、F4、BC、 三交群体等,这类群体中分离单位是个体,一经 自交或近交其遗传组成就会发生变化,无法永久 使用。 • 另一类称为永久性分离群体,如RI、DH群体等, 这类群体中分离单位是株系,不同株系之间存在 基因型的差异,而株系内个体间的基因型是相同 且纯合的,是自交不分离的。这类群体可通过自 交或近交繁殖后代,而不会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 可以永久使用。
(三)交换干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图函数
随着间距的增加,两个基因座之间便可能在两处同时发生遗传物质的 交换,即双交换。 在染色体某区段上发生的双交换,其实际频率往往少于由单交换概率 相乘所估得的理论值。这是因为一个位置上所发生的交换会减少其周 围另一个单交换的发生,这种现象称为交叉干扰。
干扰的程度可用符合系数C表示,符合系数 C为实际双交换值与理论双交换值的比值。
(一)F2代群体 代群体 优点: 优点: a) 自花授粉植物,还是异花授粉植物,建立 群 自花授粉植物,还是异花授粉植物,建立F2群 体都是容易的。 体都是容易的 缺点: a) 存在杂合基因型。对于显性标记,将无法识别 显性纯合基因型和杂合基因型。 b) 由于这种基因型信息简并现象的存在,会降低 作图的精度。 c) 为了提高精度,减小误差,则必须使用较大的 群体,从而会增加DNA标记分析的费用。 d) 不易长期保存,有性繁殖一代后,群体的遗传 结构就会发生变化。
作图函数: 作图函数:
要计算两个相距较远的基因座之间的图距 如果中间没有其它基因座可利用, 时,如果中间没有其它基因座可利用,则 两个基因座之间实际发生的双交换就不能 被鉴别出来,因此, 被鉴别出来,因此,采用一些数学方法进 行矫正是必要的,否则, 行矫正是必要的,否则,从重组率估计出 的图距就会比真实图距小。 的图距就会比真实图距小。这种矫正可通 过作图函数来实现。 过作图函数来实现。
一,合适群体大小的确定与作图的内容有关。
从作图效率考虑,作图群体所需样本容量的大小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 ① 是从随机分离结果可以辨别的最大图距。 ② 是两个标记间可以检测到重组的最小图距。
二,作图群体大小还取决于所用群体的类型。
在分子标记连锁图的构建方面,为了达到彼此相当的作图精度,所需的 群体大小的顺序为F2>RI>BC1和DH。
2,为了将交叉干扰的因素考虑进去,一种比较合理的假设 是,双交换符合系数与重组率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即C=2r。 该式表示,C值随r的增加而增加,干扰相应减弱。当 r=0.5(即没有连锁)时,C=1(即没有干扰)。根据这一 假设推导出了如下作图函数(Kosambi作图函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