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统计年鉴相关内容填写表中数据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2
一、根据下列内容完成以下要求:(1)根据2009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内容填写表中数据(2)解释表中任意五个指标的含义1.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全部生产单位所进行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
三个角度理解 1 生产过程或生产成果价值总量。
2 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价值总量。
3 生产过程结果的收入分配的收入总量。
2.国家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抽泣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
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
3.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购置、转入和自产自用的固定资产,扣除固定资产的销售和转出后的价值,分有形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和无形固定资产形成总额。
有形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包括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器具购置(减处置)价值,以及土地改良、新增役、种、奶、毛、娱乐用牲畜和新增经济林木价值。
无形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包括矿藏的勘探、计算机软件、娱乐和文学艺术品原件等获得减处置。
4. 最终消费支出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对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支出,也就是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
最终消费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国有单位其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城镇集体固定资产投资、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及其他经济类型的固定资产投资,农村集体5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投资和国防、人防基本建设投资。
根据2009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内容填写表中数据
11、(2)解释表中任意五个指标的含义;国内生产总值(GDP):从生产活动和范围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全部生产单位所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
它表示生产活动的总规模或生产成果的总水平。
生产成果是支持人民生生活和各种消费、各种投资,或者说是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它非常重要。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财政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通报财务保证.财政收入主要包括:①各项税收: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城市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关税、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等;②专项收入:包括征收排污费收入、征收城市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等;③其他收入:包括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捐赠收入等。
④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这项为负收入,冲减财政收入。
最终消费支出:指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
它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
最终消费支出分为居民消费支出和政策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固定资产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净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两部分。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
该指标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的综合性指标,又是观察工程进度和考核投资效果的重要依据。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登记注册类型可分为国有、集体、个体、联营、股份制、外商、港澳台商、其他等。
1、(3)以上述任意一项指标2008年的具体数据为依据,说明中国在世界经济实力的排名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表附录二(2—3)2007年国土面积和人口表,附录2-3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表以及相关数据,2008年世界各国GDP总量排名,中国已经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能源统计年鉴中的建筑业数据
能源统计年鉴中的建筑业数据
建筑业是一个重要的行业,对于能源消耗和排放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能源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建筑业在能源消耗和排放方面的情况,这对我们制定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能源统计年鉴的数据,建筑业是能源消耗的主要行业之一。
建筑物的建设、装修和使用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源供应。
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建筑物的供热、供冷、照明等方面。
据统计,建筑业的能源消耗占全国总能源消耗的约30%。
这一数据显示了建筑业在能源消耗中的重要地位。
建筑业也是能源排放的主要行业之一。
建筑物的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
根据能源统计年鉴的数据,建筑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约20%。
这一数据表明建筑业在能源排放中的显著影响。
为了减少建筑业的能源消耗和排放,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应注重节能和环保。
采用高效节能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可以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
其次,建筑物的使用应提倡节约能源的行为。
合理使用供暖、供冷和照明设备,避免能源的浪费。
此外,政府还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建筑业采用节能环保的技术和设备。
建筑业在能源消耗和排放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采取节能环保的
措施,我们可以减少建筑业的能源消耗和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不仅有助于保护环境,还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建筑业的能源问题,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国名经济核算网考作业106
国名经济核算网考作业1061.<< 国民经济核算>>5次作业通过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平台进行答题,其网址为xk.openedu .cn学生输入自己学号和密码(8位生日密码)登录。
2.平常5次网上作业和期末上机考试各占50%,双及格。
3.高度关注网上作业5次截止时刻,最多可漏做1次。
学期终止前有1次集中补做机会(上半年为6月初,下半年为12月初),务必参加补做。
4.平常5次网上作业中第1次﹑第4次作业由全体小组成员合作完成。
第1次作业组长从3个备选题目中选择1个题目发首帖,发帖内容参考老师提供的答案;组员跟帖,组员发帖内容参考老师上课提示的教材内容,组员至少发6个帖子,合计字数800字以上,不能与组长帖子的内容相同。
第4次作业由组长负责完成,并写上小组成员的姓名﹑学号,其成绩为全体小组成员的成绩,组员不用做第4次作业。
5.期末上机考试为开卷考试,时刻为60分钟,单选20题﹑多选10题﹑判定10题,时刻紧张,答题速度要快。
6.期末上机考试必带资料为:《国民经济核算网考复习资料》及《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指导》,考前需认真熟悉相关内容,确保顺利通过考试。
7.为顺利通过期末上机考试,同学们务必参加考前上机模拟测试,同学们将模拟测试习题与携带的《国民经济核算网考复习资料》进行对比,相同的习题做上记号,不相同的习题抄录下来,上机模拟测试终止后同学们将习题共享,作为期末上机考试的重点预备题目。
期末上机考试时刻和考前上机模拟测试时刻由班主任统一安排。
8. 5次网上作业严禁全盘复制粘帖,假如不作修改全盘复制粘帖记为不及格。
网上作业的参考答案及《国民经济核算网考复习资料》到邮箱进行下载: sina .cn →登录名:nbdd188,密码:112233→收件夹《国民经济核算》网考作业参考答案专门提醒:本答案仅供同学们完成作业时有选择地参考,假如不作修改全盘复制粘帖,平常成绩记为不及格!!!第1次作业(01任务)第1次作业说明:以下第1次作业答案仅供组长参考,组长从下面3个备选题目中选择1个题目代表本小组发首帖;组员跟帖内容参考下面提示的教材内容,组员至少发6个帖子,合计字数800字以上,不能与组长发帖的内容相同。
统计年鉴使用指南(3篇)
第1篇一、前言统计年鉴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方面发展状况的重要资料。
它以其全面、系统、连续的特点,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提供了丰富的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源。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使用统计年鉴,本文将详细介绍统计年鉴的构成、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二、统计年鉴的构成1. 目录:统计年鉴的目录部分列出了年鉴的各个章节、表格、图片等内容,方便读者快速查找所需信息。
2. 绪论: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年鉴的编制目的、编制原则、数据来源、编制方法等。
3.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对年鉴中涉及的主要统计指标进行解释,包括指标的定义、计算方法、适用范围等。
4. 统计数据:这是年鉴的核心部分,包括各章节的统计数据,通常以表格、图形等形式呈现。
5. 专题分析:对某一特定领域或问题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提出观点和建议。
6. 附录:附录部分包括一些补充资料,如统计法律法规、数据来源说明、主要参考文献等。
三、统计年鉴的使用方法1. 确定所需信息:在使用统计年鉴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需求,确定需要查找的数据类型和范围。
2. 目录检索:根据目录,找到所需章节,了解该章节所包含的统计数据。
3. 表格检索:在确定所需章节后,仔细阅读表格标题和表格内容,查找所需数据。
4. 图形检索:对于一些复杂的统计数据,年鉴可能会以图形的形式呈现,读者可以通过观察图形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
5. 交叉检索:在查找数据时,可以尝试进行交叉检索,即同时查阅多个章节或多个数据,以获得更全面的信息。
6. 指标解释:对于一些不熟悉的统计指标,可以先查阅指标解释部分,了解其含义和计算方法。
7. 专题分析:在查阅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可以参考专题分析部分,深入了解某一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四、使用统计年鉴的注意事项1. 数据时效性:统计年鉴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的数据,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数据的时效性,避免以过时数据作为决策依据。
2. 数据准确性: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避免因数据错误而得出错误结论。
统计学试卷及答案
统计学试卷及答案一、判断题1.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2.统计研究的过程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四个阶段。
()3.统计数据误差分为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4.按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5.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称为参数。
()6.如果数据呈左偏分布,则众数、中位数和均值的关系为:均值<中位数<众数。
()7.通过散点图可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有无相关关系。
()8.所有可能样本均值的数学期望等于总体均值。
()9.影响时间序列的因素可分为: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波动和不规则变动四种。
()10.狭义的统计指数是用来说明那些不能直接加总的复杂现象综合变动的一种特殊相对数。
()二、单项选择题1.为了估计全国高中生的平均身高,从20个城市选取了100所中学进行调查。
在该项研究中样本是()。
A 100所中学B 20个城市C 全国的高中生D 100所中学的高中生2.一名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为了完成其统计作业,在《统计年鉴》中找到的2005年城镇家庭的人均收入数据。
这一数据属于()。
A 分类数据B 顺序数据C 截面数据D 时间序列数据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首组为50以下。
又知其邻近组的组中值为75,则首组的组中值为()A 24B 25C 26D 274.两组数据相比较( )。
A 标准差大的离散程度也就大B 标准差大的离散程度就小C 离散系数大的离散程度也就大D 离散系数大的离散程度就小 5.在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数的是( )。
A 产量指数B 单位产品成本指数C 生产工时指数D 销售量指数 6.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的关系为( )。
A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算术和 B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C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加1后的连乘积再减1D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加1(或100%)7.某企业报告期产量比基期增长了10%,生产费用增长了8%,则其产品单位成本降低了( )。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答: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之和。
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计算增加值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生产法和收入法。
生产法:某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增加值=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总产出-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收入法:某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增加值=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营余)(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答: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单位所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
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即生产过程的结果或成果价值总量,具体包括劳动者报酬价值、资本报酬价值(固定资本消耗、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价值总量,具体包括最终消费(居民最终消费、政府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出口减进口)。
对生产过程结果分配形式的收入总量,具体包括劳动要素的报酬收入、资本要素的报酬收入。
(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答: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48401/46251)1/5=100.91%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182321/89404)1/5=115.32%2.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包括哪些内容?答: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主要包括生产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国民储蓄、投资与资本形成、金融资产与负债、产业结构和消费水平、以及国际经济往来的国际贸易、国际劳务、国际投资、国际资本和金融等内容。
3.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三种计算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列举近两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的排名。
广东省阳江市统计年鉴数据124规模以上轻重工业大中小微型国有集体股份合作企业经济主要指标
广东省阳江市统计年鉴数据124规模以上轻重工业大中小微型国有集体股份合作企业经济主要指标根据广东省阳江市统计年鉴数据,以下将对124规模以上轻重工业大中小微型国有集体股份合作企业的经济主要指标进行详细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1. 企业数量与规模广东省阳江市的124规模以上轻重工业大中小微型国有集体股份合作企业数量庞大。
据统计,该市共有大、中、小、微型企业124家,其中国有企业占比较大。
2. 从业人数这些124家企业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从业人数庞大。
通过统计数据可以了解到,这些企业总计雇佣了数以千计的员工。
3. 产值与税收124规模以上轻重工业大中小微型国有集体股份合作企业的经济主要指标之一是产值。
据数据表明,这些企业的年产值庞大,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这些企业的经营活动也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可观的税收收入。
根据统计数据,这些企业每年纳税数额庞大,充实了阳江市的财政收入。
4. 利润与资产规模这些124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取得了可观的利润。
从统计数据来看,这些企业的年利润总额较高,体现了它们的经济实力和良好的盈利能力。
此外,这些企业的资产规模也是庞大的。
通过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它们的总资产规模较大,进一步证明了它们在当地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经济实力。
5. 投资与创新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竞争力,这些企业积极进行投资和创新。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它们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技术研发、设备更新和市场开拓,从而保持了企业的竞争力和活力。
总结:综上所述,广东省阳江市124规模以上轻重工业大中小微型国有集体股份合作企业在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通过分析企业数量、从业人数、产值、税收、利润、资产规模以及投资与创新等经济主要指标,可以看出这些企业在推动当地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提高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以这些数据为基础,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市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为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国民答案作业2(1-5)
1. 根据下列内容完成以下要求:(20分) (1)根据2009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内容填写表中数据:指 标单 位 1978199020002008 每天创造的财富:国内生产总值 国家财政收入 国家财政支出 粮食 钢材 亿元 亿元 亿元 万吨 万吨3645.2 1132.26 1122.09 30476.5 2208 18667.8 2937.10 3083.59 44626.3 515399214.6 13395.23 15886.50 46217.5 13146300670.061330.35 62592.66 52870.9 58488每天消费量: 最终消费支出 居民消费支出 公共消费支出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亿元 2239.1 1759.1 480 155912090.59450.9 2639.6 8300 6151645854.6 15661.4 39106 149112.6108392.2 40720.4 108488 每天其他经济活动: 资本形成总额 固定资产形成总额 存货增加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货物进出口总额 出口总额 进口总额亿元 亿元 亿美元 1377.9 1073.9 304 206.4 97.5 108.96747 4827.8 1919.2 4517 1154.4 620.9 533.534842.8 33844.4 998.4 32971.7 4742.9 2492 2250.9133612.3 126209.5 7402.9 172828.4 25632.6 14306.9 11325.6(2)解释表中任意五个指标的含义;(3)以上述任意一项指标2008年的具体数据为依据,说明中国在世界经济实力的排名2.已知某地区2008年以下统计资料:(20分)(1)总产出15000亿元;(2)最终消费811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5600亿元,公共消费2510亿元;(3)资本形成总额2037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010亿元,库存增加24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3亿元;(4)出口1200亿元; (5)进口1060亿元; (6)固定资本消耗1480亿元; (7)劳动者报酬5240亿元; (8)生产税610亿元; (9)生产补贴15亿元;要求:(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全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信息系统指标及解释
全国基层农业技术推⼴体系管理信息系统指标及解释附件1全国基层农业技术推⼴体系管理信息系统指标及解释⼀、基本说明全国基层农业技术推⼴体系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体系管理系统”)主要指标包括机构指标、⼈员指标、项⽬指标以及区域农业农村基本情况指标等4个。
(⼀)基层农技推⼴机构纳⼊体系管理系统中的基层国家农技推⼴机构是指国家设⽴在县乡两级为农民提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业机械等科研成果和实⽤技术服务的公共服务机构。
具体包括:种植业、畜牧兽医、⽔产、农机化四个系统所属县、乡两级事业单位,按照《中华⼈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法》规定,主要职责为从事技术推⼴⼯作的事业单位,不包括主要从事农业⾏政执法的事业单位,也不包括只有部分职能为农业技术推⼴⼯作,⽽主体职能为其他⼯作的事业单位。
(⼆)农业技术推⼴⼈员农业技术推⼴⼈员(以下简称“农技⼈员”)是指在基层国家农技推⼴机构⼯作的所有⼈员,包括在编在岗、在编不在岗以及长期聘⽤的编外⼈员。
在编在岗⼈员:编制内⼈员且在本职岗位⼯作。
在编不在岗⼈员:编制内⼈员,但不在本职岗位⼯作半年以上。
长期聘⽤的编外⼈员:⾮编制内⼈员,被国家农技推⼴机构聘⽤半年以上。
(三)农业技术推⼴项⽬农业技术推⼴项⽬是指基层国家农技推⼴机构承担的上级和本级制定实施的技术推⼴类项⽬,例如基层农技推⼴改⾰与建设补助、乡镇农技推⼴机构条件建设项⽬、粮棉油糖⾼产创建、测⼟配⽅施肥等,由承担单位填写相关内容。
(四)区域农业农村基本情况区域农业农村基本情况是指县级及县以上区域农业农村⼈⼝、⾯积、农民收⼊、农业产值、机械化率等基本情况,数据依据本区域统计年鉴。
⼆、机构指标机构指标是指基层国家农技推⼴机构所涉及指标,包括基本情况、推⼴队伍现状、经费情况、基础条件、服务区域、职能履⾏等6项⼆级指标。
(⼀)基本情况包括基层国家农技推⼴机构单位级别、乡镇农技推⼴机构管理体制、机构类型以及机构信息4个基础指标。
1. 单位级别分为县级、乡级,其中乡级⼜包括乡镇站、区域站2类。
电大《国民经济核算》第二次形考任务答案解析
《国民经济核算》02任务第1题根据下列内容完成以下要求:(20分)(1)根据2009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内容填写表中数据:(2)解释表中任意五个指标的含义;(3)以上述任意一项指标2008年的具体数据为依据,说明中国在世界经济实力的排名答:⑴.根据2009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内容填写表中数据:⑵.解释表中任意五个指标的含义;1、国内生产总值(GDP):从生产活动和范围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全部生产单位所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
它表示生产活动的总规模或生产成果的总水平。
生产成果是支持人民生生活和各种消费、各种投资,或者说是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它非常重要。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志、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称为地区生产总值或地区GDP。
2、财政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
主要包括:(1)各项税收: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关税、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等。
(2)非税收入:包括征收排污费收入、征收城市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等。
(3)其他收入:包括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捐赠收入等。
(4)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这项为负收入,冲减财政收入。
3、最终消费支出:指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
它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
最终消费支出分为居民消费支出和政策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
4、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固定资产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净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两部分。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固定资产减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总额。
国民经济核算网上作业1(1)根据2009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内容填写表中数据(推荐文档)
答:(1)根据2009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内容填写表中数据:指标1978 1990 2000 2008 每天创造的财富国内生产总值10 51.1 271.8 823.8 国家财政收入 (亿元) 3.1 8 36.7 168 国家财政支出 (亿元) 3.1 8.4 43.5 171.5 粮83.5 122.3 126.6 144.9 食 (万吨)钢6 14.1 36 160.2 材 (万吨)每天消费量最终消费支出 (亿元) 6.1 33.1 168.5 408.5 居民消费支出 4.8 25.9 125.6 297 政府消费支出 1.3 7.2 42.9 111.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4.3 22.7 107.1 297.2 每天其他经济活动资本形成总额 (亿元) 3.8 18.5 95.5 366.1 固定资产形成总额 2.9 13.2 92.7 345.8 存货增加0.8 5.3 2.7 20.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亿元) 12.4 90.2 473.5 货物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0.6 3.2 13 70.2 出口总额0.3 1.7 6.8 39.2 进口总额0.3 1.5 6.2 31(2)解释表中任意五个指标的含义;1.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恩格尔系数根据统计年鉴
恩格尔系数根据统计年鉴恩格尔系数是指家庭用于食品和非食品消费的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所占比例。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下面从统计年鉴中整理了几个恩格尔系数,对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做出分析。
恩格尔系数从1990年至2019年恩格尔系数是跟随时间变化的。
从1990年至2019年,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呈下降趋势。
1990年,中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59.1%,到2019年为30.2%。
这一数据说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需求相对减少,对于非食品的消费需求则增加。
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析从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上来看,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始终低于农村,这是因为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更高,有更多的选择。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更为显著。
2019年,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6.2%,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3.8%。
恩格尔系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的国家恩格尔系数不尽相同。
在发达国家,人们的恩格尔系数相对较低;而在发展中国家,恩格尔系数则相对较高。
这是因为在发达国家,人们的经济基础更加稳固,收入更加丰厚,生活质量整体上更高。
而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人们的生活条件不够优越,他们需要花费更多的钱来购买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因此恩格尔系数相对较高。
综上所述,恩格尔系数是一个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需要更多的非食品消费。
通过恩格尔系数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生活发展趋势,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能源平衡表
我国能源统计年鉴是我国国家统计局编制的一份关于我国能源生产、消费、进口、出口等情况的年度报告。
能源平衡表则是这份年鉴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反映了我国能源的供需关系、能源消费结构、能源资源利用情况等。
以下是对我国能源统计年鉴中能源平衡表的分析与解读:一、能源平衡表的基本结构1. 供能与需求结构:能源平衡表首先呈现了我国各类能源的生产、进口、出口、消费等情况,以及能源的投入与输出结构。
2. 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平衡表进一步分析了我国能源消费的结构,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核能、水力、风能、太阳能等各种能源的消费量及占比情况。
3. 能源资源利用情况:通过对不同类型能源的资源开采量、消耗量及转化效率等数据的分析,能源平衡表展现了我国能源资源的合理利用情况。
二、能源平衡表的主要特点1. 多样化能源结构:随着能源结构调整的推进,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逐渐多样化,非化石能源比重逐渐提高,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成为新的增长点。
2. 能源供需平衡:能源平衡表显示了我国能源供需的总体平衡情况,为我国能源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3. 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能源平衡表还反映了近年来我国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包括能源消耗总量相对平稳、能源消耗强度逐步降低等。
三、能源平衡表的意义和作用1. 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能源平衡表为我国政府能源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为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2. 为产业发展提供指导:能源平衡表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数据依据,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参考。
3. 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能源平衡表通过公开的数据,为社会公众了解能源生产、消费等情况提供了信息支持,促进了能源节约和清洁能源利用的宣传和推广。
四、对我国能源发展的指导意义1. 加强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能源平衡表显示出我国非化石能源的利用率逐渐提高,但仍需加大对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源平衡表反映了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但在能源消耗总量仍然较大的情况下,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仍然是当前能源政策的重点方向。
电大国民经济核算第二次形考任务答案修订稿
电大国民经济核算第二次形考任务答案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国民经济核算》02任务第1题根据下列内容完成以下要求:(20分)(1)根据2009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内容填写表中数据:(2)解释表中任意五个指标的含义;(3)以上述任意一项指标2008年的具体数据为依据,说明中国在世界经济实力的排名答:⑴.根据2009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内容填写表中数据:⑵.解释表中任意五个指标的含义;1、国内生产总值(GDP):从生产活动和范围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全部生产单位所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
它表示生产活动的总规模或生产成果的总水平。
生产成果是支持人民生生活和各种消费、各种投资,或者说是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它非常重要。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志、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称为地区生产总值或地区GDP。
2、财政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
主要包括:(1)各项税收: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关税、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等。
(2)非税收入:包括征收排污费收入、征收城市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等。
(3)其他收入:包括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捐赠收入等。
(4)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这项为负收入,冲减财政收入。
3、最终消费支出:指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
它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
最终消费支出分为居民消费支出和政策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
4、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固定资产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净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两部分。
统计年鉴中教育文化娱乐的内容
统计年鉴中教育文化娱乐的内容教育文化娱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精神和文化生活。
而年鉴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料汇编书籍,对于记录和统计教育文化娱乐方面的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年鉴的相关数据,分别对教育、文化和娱乐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期全面展现我国在这些领域的发展情况。
一、教育教育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机构、学生数量、教育经费、教育质量等方面的数据统计。
根据最新年鉴数据显示,我国教育机构总数逐年增加,各级各类学校数量持续增长。
同时,学生数量也在稳步增加,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学生规模逐年扩大。
教育经费方面,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教育质量方面,我国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各类教育考试成绩也呈现整体提高的趋势。
二、文化文化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文化产业、文化产品、文化遗产等方面的数据统计。
据年鉴显示,我国文化产业产值持续增长,文化产品种类丰富,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逐年提高。
同时,我国文化遗产得到充分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此外,文化产业对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也日益显著。
三、娱乐娱乐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娱乐产业、娱乐活动、娱乐消费等方面的数据统计。
根据年鉴数据显示,我国娱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娱乐活动种类繁多,娱乐市场供给不断增加。
同时,娱乐消费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人民群众娱乐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娱乐活动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了充分的滋养。
综上所述,在教育、文化和娱乐方面,我国的发展势头良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但同时也要看到,这些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文化产品创新能力不足、娱乐产业的规范建设等方面还需要加强。
期待未来我国在教育文化娱乐方面可以不断完善和提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统计年鉴相关内容
填写表中数据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1. 根据下列内容完成以下要求:(20分)
(2)解释表中任意五个指标的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GDP):从生产活动和范围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全部生产单位所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
它表示生产活动的总规模或生产成果的总水平。
生产成果是支持人民生生活和各种消费、各种投资,或者说是支持经济社
会发展的基础,因此它非常重要。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财政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通报财务保证.财政收入主要包括:①各项税收: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城市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关税、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等;②专项收入:包括征收排污费收入、征收城市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等;③其他收入:包括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捐赠收入等。
④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这项为负收入,冲减财政收入。
最终消费支出:指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
它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
最终消费支出分为居民消费支出和政策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
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固定资产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净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两部分。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
该指标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的综合性指标,又是观察工程进度和考核投资效果的重要依据。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登记注册类型可分为国有、集体、个体、联营、股份制、外商、港澳台商、其他等。
(3)以上述任意一项指标2008年的具体数据为依据,说明中国在世界经济实力的排名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表附录二(2—3)2007年国土面积和人口表,附录2-3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表以及相关数据,2008年世界各国GDP总量排名,中国已经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44016亿美元,美国和日本分别为142646亿美元、49238亿美元。
虽然就GDP与日本GDP总量仅相差5222亿美元,但日本人口仅为中国人口的%,日本人均GDP为美元,而中国人均GDP为亿美元,人均GDP与是日本相差倍,所以目前中国人均GDP仍然排在世界100位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