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 第3课 我的保温饭盒 粤教版
《我的保温饭盒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我的保温饭盒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0c667ae9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0b.png)
《我的保温饭盒》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在我们平时生活中,饭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品。
而保温饭盒则是更加实用和便捷的选择,可以保持食物温热。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保温饭盒的作用和应用方法,以及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本次作业设计将盘绕《我的保温饭盒》展开。
二、设计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保温饭盒的作用和优点;2. 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会应用和保养保温饭盒;3. 提高学生对环保和健康饮食的认识。
三、设计内容1. 学生将在班级内或家中调查保温饭盒的种类和功能,撰写一份简短的调查报告;2.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设计一款个性化的保温饭盒,并用简单的材料制作出来;3. 学生需要了解保温饭盒的应用方法和保养技巧,制作一份应用说明书,并向同砚们展示;4. 学生可以组织一次“保温饭盒分享会”,分享自己的制作经验和心得体会。
四、设计步骤1. 起首,老师将向学生介绍保温饭盒的作用和种类,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作业设计;2. 学生将在家中或班级内进行保温饭盒调查,了解市面上常见的保温饭盒种类和功能,并撰写调查报告;3. 学生可以参考老师提供的材料,设计一款奇特的保温饭盒,并用简单的材料制作出来;4. 学生完成保温饭盒的制作后,需要撰写一份应用说明书,详细介绍保温饭盒的应用方法和保养技巧;5. 最后,学生将在班级内举行“保温饭盒分享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五、评判方式1. 调查报告的评判:包括调查的深度和广度,报告的结构和表达是否清晰;2. 保温饭盒设计的评判:包括设计的创意和实用性,制作过程的复杂度和完成度;3. 应用说明书的评判:包括说明书的完备性和清晰度,是否能够帮助他人正确应用保温饭盒;4. 分享会的评判:包括学生的表现和展示效果,是否能够吸引观众的关注和参与。
六、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我的保温饭盒》旨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保温饭盒的作用和应用方法,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创造力。
希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体会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更加注重环保和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我的保温饭盒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我的保温饭盒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67f99838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89.png)
《我的保温饭盒》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目的:通过设计一个保温饭盒,让学生了解保温原理,培养他们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设计内容:1. 理论学习:通过简要讲解保温原理和保温材料的种类,让学生了解保温饭盒的基本知识。
2. 设计方案: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保温饭盒,包括外观设计、内部隔层设置、材料选择等。
3. 制作过程: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选购材料并动手制作保温饭盒。
4. 实验验证:设计一个保温测试实验,比较不同材料和设计方案的保温效果,让学生通过实践证明自己的设计是否有效。
5.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设计和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思考如何改进和优化。
三、设计步骤:1. 学生分组,每组4人,确定小组长负责组织和分配任务。
2. 第一周:学习保温原理和材料种类,讨论设计理念和方案,确定保温饭盒尺寸和外观。
3. 第二周:购买所需材料,开始制作保温饭盒,建议每周课后花2小时进行制作。
4. 第三周:进行保温测试实验,记录结果并分析。
5. 第四周:小组成员总结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准备展示。
四、教学材料:1. 保温原理讲解PPT2. 材料购买清单3. 制作过程指导手册4. 实验记录表格五、评价方式:1. 制作过程参与度(20%)2. 设计方案创新性和实用性(30%)3. 实验结果准确性和分析能力(30%)4. 总结反思深度(20%)六、预期成果:1. 学生掌握保温原理和保温材料的基本知识。
2. 学生培养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学生通过设计和制作实践,提升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补充说明:1. 鼓励学生在设计方案中加入环保元素,如可回收利用材料或可降解材料。
2. 学校可组织保温饭盒设计比赛,评选出最佳设计和制作团队。
第二课时一、项目背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学生和上班族选择带饭盒外出就餐,以减少外面买饭的时间和费用。
然而,由于饭菜保温效果不佳,让很多人感到困扰。
因此,设计一款保温效果好、外观时尚的保温饭盒,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粤教粤科版(2017秋)六年级下册每课教学反思(附目录)
![粤教粤科版(2017秋)六年级下册每课教学反思(附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917b49f3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ab.png)
粤教粤科版(2017秋)六年级下册每课教学反思第1单元小小设计师1巧妙的设计2不一样的饮水瓶3我的保温饭盒4多功能物品5设计与制作:鸡蛋包装盒6巧改废弃物7大自然的启示第2单元能量及其转换8游乐场里的能量9能量的转换10转动的风车11是什么转换成电能的12神奇的电磁铁第3单元动物与环境13丹顶鹤生活在哪里14生物生存的环境15动物对环境的适应16生物间的食物关系17食物网中的生物18专题研究:生态瓶的秘密第4单元我们的家园19地球上的自然资源20保护水资源21守护蓝天22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23网上学习:我的绿色生活第1单元小小设计师1巧妙的设计六年级的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较强,也具备一定的抽象分析能力和推理思维。
他们对教科书中的回形针、衣架、拉链等探究素材很熟悉,但也可能过于熟悉,而出现熟视无睹的情况。
大部分学生不曾留意到这些物品隐含着的巧妙设计,也不曾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这些日常用品的发明史。
对于一些物品,如,拉链、圆珠笔等物品的结构,学生也曾对其作用原理感兴趣,也可能曾对此进行过探究。
但这些物品的结构较复杂或原理过于抽象,六年级的学生还不能自主探究出来而体验不到其中设计的巧妙之处。
因此,本课的教学应尽量提供实物给学生进行观察和体验,对于一些结构复杂或原理抽象的日常用品,还需通过一些结构图或动画进行说明,以加深学生体会各种物品设计的巧妙。
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本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了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引入部分设计也比较成功:通过问题让学生根据所观察的日常生活中的实物及一些有名的建筑来思考“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这样,学生在问题冲突中产生学习的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参与“教”的活动中。
在试讲过程,为了比较容易地控制课堂时间,在做探究试验时,我选择“教师动手,学生观察”的方式。
但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所以,最后确定由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完成试验,学生演示试验比教室躬身自行更能引起同伴的注意和学习欲望。
《我的保温饭盒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我的保温饭盒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027b2c28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ef.png)
《我的保温饭盒》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实验的方式,了解保温饭盒的工作原理和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实验精神,同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适用对象:适用于小学三年级至五年级学生。
三、设计内容:1. 观察保温饭盒的外观和结构,了解其材质和特点。
2. 搜集不同种类的保温饭盒,比较它们的保温效果。
3. 制定实验方案,测试不同保温饭盒在相同条件下的保温效果。
4.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保温饭盒的保温原理。
5. 结合实际生活,讨论保温饭盒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实施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保温饭盒的外观和结构,让他们描述保温饭盒的材质、形状和特点。
2. 组织学生分组,让他们搜集不同种类的保温饭盒,并比较它们的保温效果,记录下比较结果。
3. 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所需材料和步骤,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
4.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同保温饭盒的保温原理,讨论保温效果的差别。
5. 结合实际生活,讨论保温饭盒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应用经验。
五、实施工具:1. 不同种类的保温饭盒。
2. 温度计、保温杯等实验工具。
3. 实验记录表。
4. 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
六、评判方式:1. 实验报告:评判学生对实验过程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2. 分组讨论:评判学生对保温饭盒保温原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实验效果展示:评判学生对保温饭盒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
七、延伸活动:1. 邀请专业人士来学校讲解保温饭盒的科学原理。
2. 组织学生设计并制作自己的保温饭盒。
3. 利用保温饭盒进行食物保温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保温效果。
通过本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保温饭盒的工作原理和效果,培养他们的科学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认识。
希望本设计方案能够为学生的科学进修提供有益的帮助。
粤教粤科六年下科学教案
![粤教粤科六年下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39958a312b3169a551a4c0.png)
粤教版科学六年级下1《巧妙的设计》教学设计教师活动1、看图回答:妍妍和波波在教室里做什么?(展示图片)2、提问:用一段铁线做成的回形针,怎么就能起到夹子的作用呢?一、活动1:精巧的构思回形针的铁丝具有较好的弹性,内外环差不多在同一个平面,当它们中间夹有纸张时,内外环就会产生向内的弹力而夹紧纸张。
(2)回形针的巧妙设计在哪里? 【提示】(3)回形针怎么正确夹纸? 【提示】 回形针设计小的那面其实是有点上翘的,于是很多人喜欢把小的那面朝上。
而事实上,这样夹纸容易在抽出时刮到纸张。
正确方法是把大的那面朝上。
5、做一做:制作一个回形针 导入: 你能用一段铁丝制作一个回形针吗? 1、工具与材料:尖嘴钳子和铁丝 2、回形针制作过程(展示示意图) 3、注意事项①内外两个环应在同一个平面②内环头应稍稍上翘③铁丝弯处要有弧度,不要有棱角④两个铁丝头要圆滑4、展示自制的回形针,说说制作过程的发现和感受【提示】原来看似简单的回形针,其实设计得非常巧妙,制作起来也需要不断的改进、测试和调整。
二、活动2:设计与生活1、好的产品离不开巧妙的设计。
一个好的设计,一般要经过哪些环节?【提示】构思→制作→改进→使用2、除了回形针,生活中还有哪些设计巧妙的日常用品?【提示】如圆珠笔、指甲钳、百叶窗、衣架、拉链等。
3、这些周围常见的日常用品,分别有什么用途?日常用品 用途听老师讲解 实验准备工具与材料按步骤实验操作展示回形针,说感受从实验中总结列举设计巧妙的日常用品回答动手制作回形针,体会回形针的巧妙设计和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
了解产品设计环节分析更多日常生活用品的用途,观察其结构,体会其巧妙的设计。
圆珠笔指甲钳衣架拉链 百叶窗 小结: 这些不可缺少的用品各有各的用途,使生活更加便利。
4、仔细体会日常生活用品的结构设计,指出它们的巧妙之处在哪里?用“○”在图中标示出来。
例如:小结:身边许多实用的日常用品,和回形针一样,都是经过巧妙的设计而发明的。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 第3课 我的保温饭盒 粤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 第3课 我的保温饭盒 粤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68f2c6aaeaad1f346933fe5.png)
六年级下册第 3 课《我的保温饭盒》教学设计一、教科书分析本课是《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小设计师”的第 3 课。
本课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和体验活动,体会到设计要基于一定的科学原理。
本课包括情境导入、活动 1“热去哪里了”、活动2“不同材料的导热本领”、活动3“哪种材料保温效果好”、实践“做个保温饭盒”等5个教学环节。
情境导入环节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放在饭盒里的炒饭变冷了”,激发学生对热传递现象的探究热情。
活动 1 引导学生在观察热的传递现象的基础上,设计实验验证热传递的特点,从而知道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活动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不同材料的导热本领,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材料导热本领好,哪些材料的导热本领较差。
活动 3 则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生活中不同材料的保温效果,知道哪种材料的保温效果更好。
通过前面三个活动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热的传递特点有了一定的认知。
因此,实践环节引导学生根据热传递的知识,解决本课导入环节的情境问题:对一个不能保温的饭盒进行改造,使其具有一定的保温效果。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的重点是以炒饭变冷的日常现象,引发学生通过科学实验建构热传递的相关科学概念,并运用所学科学知识进行设计,解决生活问题。
二、学情分析炒饭变凉、热水变冷等日常现象,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热传递现象。
对于这个问题,六年级的学生能够基于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提出自己的猜想。
他们一般会认为物体的热会直接传递给空气。
但是炒饭放在饭盒里,它的热又是怎样传递出去的?有些学生则会觉得有些困惑。
日常生活中许多热的传递过程是悄然无息、不可见的,这对学生来说是抽象的。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看得见或摸得着的、能直接感知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关于怎样让饭盒里的炒饭保温,根据生活经验,不少学生会想到用生活中的一些保暖的材料包裹在饭盒的外面,如棉花,并且认为把棉花压得越紧越好。
但生活经验又告诉他们,棉被里的棉花如果太紧会没那么保暖。
《我的保温饭盒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我的保温饭盒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5bd515f0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2d.png)
《我的保温饭盒》导学案一、导入引导通过展示一张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猜测今天我们要进修的主题是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保温饭盒的作用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
二、导学目标1.了解保温饭盒的作用和原理。
2.掌握如何正确应用保温饭盒,保持食物的温度和新鲜度。
3.培养学生的环保认识,减少应用一次性餐具的习惯。
三、导学过程1.保温饭盒的作用和原理- 请学生回答:保温饭盒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食物可以在保温饭盒中保持温度?- 诠释:保温饭盒通过内部的保温层和密封设计,可以有效地保持食物的温度。
热食物在密封的保温饭盒中不易散失热量,冷食物也可以保持凉爽。
这样不仅可以保持食物的新鲜度,还可以避免食物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2.如何正确应用保温饭盒- 教学演示:展示正确应用保温饭盒的步骤,包括事先加热或冷藏保温饭盒、放入食物、密封保温饭盒等。
-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模拟正确应用保温饭盒的过程。
3.环保认识培养- 讨论:与学生讨论应用保温饭盒可以减少应用一次性餐具的好处,培养学生的环保认识。
- 提倡: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应用保温饭盒,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导学总结通过总结今天的进修内容,强调正确应用保温饭盒的重要性和环保认识的培养。
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积极应用保温饭盒,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拓展延伸1.请学生设计一个新型保温饭盒,提出创新的设计理念和功能。
2.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环保展览或工厂,了解环保产品的生产和应用。
3.鼓励学生在家庭中宣传环保知识,倡导应用可更生材料和减少能源消耗。
六、课后作业撰写一篇关于保温饭盒的应用心得体会,包括如何正确应用保温饭盒、应用保温饭盒的好处以及对环保的思考等内容。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新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3课我的保温饭盒教学设计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新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3课我的保温饭盒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db65cf46529647d26285239.png)
六年级下册第 3 课《我的保温饭盒》教学设计一、教科书分析本课是《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小设计师”的第 3 课。
本课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和体验活动,体会到设计要基于一定的科学原理。
本课包括情境导入、活动 1“热去哪里了”、活动2“不同材料的导热本领”、活动3“哪种材料保温效果好”、实践“做个保温饭盒”等5个教学环节。
情境导入环节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放在饭盒里的炒饭变冷了”,激发学生对热传递现象的探究热情。
活动 1 引导学生在观察热的传递现象的基础上,设计实验验证热传递的特点,从而知道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活动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不同材料的导热本领,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材料导热本领好,哪些材料的导热本领较差。
活动 3 则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生活中不同材料的保温效果,知道哪种材料的保温效果更好。
通过前面三个活动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热的传递特点有了一定的认知。
因此,实践环节引导学生根据热传递的知识,解决本课导入环节的情境问题:对一个不能保温的饭盒进行改造,使其具有一定的保温效果。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的重点是以炒饭变冷的日常现象,引发学生通过科学实验建构热传递的相关科学概念,并运用所学科学知识进行设计,解决生活问题。
二、学情分析炒饭变凉、热水变冷等日常现象,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热传递现象。
对于这个问题,六年级的学生能够基于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提出自己的猜想。
他们一般会认为物体的热会直接传递给空气。
但是炒饭放在饭盒里,它的热又是怎样传递出去的?有些学生则会觉得有些困惑。
日常生活中许多热的传递过程是悄然无息、不可见的,这对学生来说是抽象的。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看得见或摸得着的、能直接感知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关于怎样让饭盒里的炒饭保温,根据生活经验,不少学生会想到用生活中的一些保暖的材料包裹在饭盒的外面,如棉花,并且认为把棉花压得越紧越好。
但生活经验又告诉他们,棉被里的棉花如果太紧会没那么保暖。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doc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cd090ec2e53a580216fcfe5d.png)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粤教版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
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
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本学期六年级学生2个班。
这些学生是新课改后的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课改前的学生。
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
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本册书15课。
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3个方面1、简单机械(1-5课)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自然资源(6---10)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第三课《我的保温饭盒》第三课时(教案)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第三课《我的保温饭盒》第三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78e559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85.png)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第三课《我的保温饭盒》第三课时(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保温饭盒的作用和原理。
2.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准备:1.保温饭盒2.热水3.温度计4.计时器5.饭菜盒子6.毛巾三、教学步骤:1.引入(5分钟)老师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或者问题开场,引导学生思考保温饭盒有什么作用,是如何保温的,为什么能保持食物的温度不退凉。
2.实验展示(10分钟)老师在教学准备中准备好的饭菜盒子里放一碗热水,测量并记录下水的温度。
然后把饭菜盒子盖上盖子,放置一段时间(可以设置10分钟),再次测量并记录下水的温度。
通过对比两次测量的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保温饭盒的作用。
3.分组探究(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予一个保温饭盒和一碗热水,让他们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不同条件下保温饭盒的保温效果。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A.饭盒盖子是否关闭与否对保温效果的影响?B.饭盒里添加保温物品(如毛巾)对保温效果的影响?C.不同种类的保温饭盒对保温效果的影响?4.实验结果总结(15分钟)每个小组在实验完成后,将结果进行总结和整理,并向全班进行展示。
学生可以尝试用图表或者文字描述的方式展示实验结果。
同时,老师也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引导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结果的科学原理。
5.归纳总结(10分钟)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归纳总结保温饭盒的保温原理以及如何提高保温效果。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A.保温饭盒的材料和结构对保温效果的影响?B.如何有效利用保温物品提高保温效果?6.拓展延伸(5分钟)以日常生活为例,让学生思考有哪些其他物品也具有保温保冷的功能,这些物品是如何实现保温保冷的。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简单的实验报告,描述自己进行的保温饭盒实验,并总结自己的发现。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直观地感受并理解保温饭盒的作用和保温原理。
《我的保温饭盒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我的保温饭盒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c6291b89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43.png)
《我的保温饭盒》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听:能听懂关于保温饭盒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的讲解。
2. 说:能够描述保温饭盒的特点及使用方法。
3. 读:能够读懂关于保温饭盒的相关说明书和标识。
4. 写:能够写出有关保温饭盒的使用心得和注意事项。
5. 学以致用:正确合理地使用保温饭盒,并了解其保温原理。
二、学习重点:1. 了解保温饭盒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2. 掌握保温饭盒的保温原理和注意事项。
3. 学会正确使用和保养保温饭盒。
三、学习难点:1. 理解保温饭盒的保温原理。
2. 掌握保温饭盒的正确使用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保温饭盒,引导学生了解保温饭盒的种类和用途。
2. 学习新知识:听老师讲解保温饭盒的保温原理和使用方法,学生跟随老师读相关说明书和标识。
3. 练习与训练: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使用保温饭盒的场景,练习描述保温饭盒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4. 思考分享:学生就如何正确使用和保养保温饭盒进行思考和分享,拓展思维,互相学习。
5. 提高应用: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写出有关保温饭盒的使用心得和注意事项,提高应用能力。
五、课后作业:1. 与家长讨论家中的保温饭盒类型及保养方法。
2. 搜集与保温饭盒相关的新知识,进行小组分享。
3. 撰写一篇文章,介绍自己使用保温饭盒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针对保温饭盒的基本知识进行了系统的讲解和学习,通过实际操作、讨论和分享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深入地了解了保温饭盒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积极参与讨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安排,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保温饭盒的相关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去实践运用所学知识,不断探索和提高。
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保温饭盒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优点。
2. 学习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保温饭盒。
3.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减少使用一次性午餐盒。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第3课 我的保温饭盒 粤教版 (共20张PPT)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第3课 我的保温饭盒 粤教版 (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7d2aa8c05087632311212a2.png)
思考 1. 用来烧水的锅用了什么材料? 2. 这些部位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 3. 不同的材料导热本领一样吗?
塑料
铁
实验设计
你能用身边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比较不同 材料的导热本领吗?
温馨提示:设计实验时要注意各个条件的公平性。
实验方案
材料
实验步骤 和方法
汇报与实验 介绍你的的实验方案,并请同学提意见。
交流
实验发现:
报纸、棉布的保温效果较好。 钢丝球保温效果较差。
讨论 把棉布、纸张塞得更紧一些,保温效果
会不会更好?
不一定。 如果 材料塞得太紧,导热速 度可能会增强,保温效果可能反 而变差。
实践活动
改造不保温的饭盒,使它具有一定的保温效 果,先把设计想法记录下来,再进行制作。
实践活动
测试自制的保温饭盒。
粤教科技版 小学科学 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小小设计师
第3课 我的保温饭盒
炒饭里的热去哪里了?
我们带的炒 饭都凉了。
怎么放在饭盒里 也会变凉呢?
思考与讨论
为什么饭盒里的热饭、杯里的热水,过一 段时间都会变凉?
热会传给周围的空气及其他物体吗?
观察与体验
饭盒里的热去哪了?
1. 将热水倒入饭盒中。 2. 用手轻触饭盒外壁,能感受到热吗? 3. 将手放在饭盒上方和四周,也能感受到热吗? 4. 记录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根据自己的方案领取材料,进行实验,记录观 察发现。
汇报 说说你的实验发现。
铁片上的黄油 实验现象 融化速度非常快
木片、塑料片、
棉布上的黄油融化 比较慢
铁的传热速度 实验发现 快
木材、塑料、棉
布等材料的传热速 度比较慢
解释
我的保温饭盒教案及反思
![我的保温饭盒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22af91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ed.png)
一、教案名称:我的保温饭盒教案二、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保温饭盒的原理和作用;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 引导学生关注环保,培养节约资源的意识。
四、教学内容:1. 保温饭盒的原理和作用;2. 保温饭盒的使用方法;3. 保温饭盒的清洁和保养;4. 环保意识教育。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保温饭盒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保温饭盒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2. 讲解保温饭盒的原理和作用(10分钟)教师讲解保温饭盒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保温饭盒是如何保持食物温度的。
讲解保温饭盒在生活中的作用,如节能减排、方便快捷等。
3. 演示保温饭盒的使用方法(5分钟)教师现场演示如何使用保温饭盒,包括装饭、盖盖、放置等步骤,并强调使用注意事项。
4. 学生动手操作(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尝试使用保温饭盒装饭,并互相交流使用心得。
5. 保温饭盒的清洁和保养(5分钟)6. 环保意识教育(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环保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环保,培养节约资源的意识。
鼓励学生向家人和朋友宣传环保理念。
8.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尝试向家人宣传保温饭盒的使用,并关注家庭环保行为。
9. 板书设计保温饭盒教案10.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保温饭盒,并了解其原理和作用。
2. 学生能够说出保温饭盒的清洁和保养方法。
3. 学生能够表达对环保的认识,并提出一些节约资源的建议。
七、教学资源:1. 保温饭盒实物或图片。
2. 环保宣传资料。
八、教学难点:1. 保温饭盒的原理和作用的理解。
2. 保温饭盒的清洁和保养方法的掌握。
九、教学准备:1. 准备保温饭盒实物或图片。
2. 准备环保宣传资料。
十、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保温饭盒的使用和环保教育活动。
2. 组织学生进行保温饭盒的制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我的保温饭盒》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我的保温饭盒》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ffd0ef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4a.png)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我的保温饭盒》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我的保温饭盒》,属于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保温饭盒的原理和作用,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保温饭盒的作用和原理。
技能目标:能够正确使用保温饭盒,并观察分析保温效果。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保温饭盒的作用和原理。
教学难点:观察分析保温效果。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六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于实践活动和科学探究具有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
但在观察和分析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a. 教师展示不同材质的饮水瓶,如塑料瓶、玻璃瓶和不锈钢瓶,并向学生解释每种材质的特点。
b. 提问:你们平时使用的饮水瓶有哪些材质?你们觉得不同材质的饮水瓶有什么区别?例子:学生回答可能有塑料瓶、玻璃瓶和不锈钢瓶等。
他们可能会说塑料瓶轻便易携带,玻璃瓶看起来更漂亮而且不会变形,不锈钢瓶则更耐用。
第二环节:实验观察a. 准备不同材质的饮水瓶,如塑料瓶、玻璃瓶和不锈钢瓶。
b. 将热水倒入每个瓶子中,让学生观察瓶子的变化。
c. 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例如塑料瓶可能会变形,玻璃瓶可能会变热,不锈钢瓶可能不会有明显变化。
例子:学生观察后可以说塑料瓶变形了,玻璃瓶变热了,不锈钢瓶没有变化。
第三环节:分组讨论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你们认为哪种材质的饮水瓶最适合日常使用?为什么?b.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c.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讨论。
例子:学生可以讨论说塑料瓶最适合日常使用,因为它轻便易携带,不易破碎。
第四环节:注意事项a. 介绍使用饮水瓶的注意事项,如不久放置开水、不久放置酸性液体等。
《我的保温饭盒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我的保温饭盒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55b8b462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57.png)
《我的保温饭盒》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前言本导学案以《我的保温饭盒》为话题,旨在引导同砚通过阅读、谈论和沉思,了解保温饭盒的作用、原理和应用方法,培育同砚的科学观念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教学活动,援助同砚增加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增进同砚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育。
二、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保温饭盒的作用、原理和应用方法。
2. 能力目标:培育同砚的科学观念和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培育同砚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三、导学流程1. 导入环节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介绍关于保温饭盒的知识,让同砚了解保温饭盒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进修任务(1)听老师简要介绍保温饭盒的作用和原理。
(2)通过阅读文章《我的保温饭盒》,了解作者应用保温饭盒的体会和感受。
(3)谈论保温饭盒的优点和应用方法。
3. 试验环节设计试验,验证保温饭盒的保温效果。
通过比较试验结果,让同砚了解保温饭盒的实际效果和应用方法。
4. 总结归纳总结保温饭盒的作用、原理和应用方法,稳固同砚的进修效果。
四、拓展延伸1. 让同砚自行收集保温饭盒的资料,了解不同类型的保温饭盒及其特点。
2. 组织同砚体验制作保温饭盒的过程,培育同砚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 鼓舞同砚设计一个新颖的保温饭盒,并进行展示和谈论。
五、作业1. 撰写文章《我的保温饭盒应用体会》,分享自己对保温饭盒的理解和感受。
2. 设计一个有关保温饭盒的小试验,并撰写试验报告。
六、教学反思本导学案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同砚进修爱好,培育同砚的科学观念和实践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要准时调整教学步骤和方法,依据同砚的进修状况进行稳固和拓展,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期望通过本教学活动,能够激励同砚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和创新,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了解保温饭盒的作用和特点。
2.学会正确应用保温饭盒,保持食物的温度和新颖度。
3.培育同砚的勤俭认识,缩减食物浪费。
二、导学内容1. 保温饭盒的作用和特点2. 保温饭盒的种类和材质3. 正确应用保温饭盒的方法4. 保温饭盒的清洁和保养三、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同砚沉思,了解他们对保温饭盒的熟识和看法。
六年级下册科学PPT课件 我的保温饭盒 粤教版 精品课件
![六年级下册科学PPT课件 我的保温饭盒 粤教版 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8bdfb49ff00bed5b9f31dbc.png)
测试自制的保温饭盒。
1. 分别测量没有改造的饭盒与 改造的饭盒里热水的水温, 2. 对比数据,分析改造后的 饭盒保温效果如何。
时间
没有改造的饭盒里 热水的水温 改造的饭盒里 热水的水温
六年级下册科学PPT课件 我的保温饭盒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PPT课件 我的保温饭盒 粤教版 精品课件
六年级下册科学PPT课件 我的保温饭盒 粤教版 精品课件
汇报与实验 介绍你的的实验方案,并请同学提意见。
根据自己的方案领取材料,进行实验,记录观 察发现。
六年级下册科学PPT课件 我的保温饭盒 粤教版 精品课件
六年级下册科学PPT课件 我的保温饭盒 粤教版 精品课件
汇报
说说你的实验发现。
铁片上的黄油 实验现象 融化速度非常快
粤教科技版 小学科学 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小小设计师
第3课 我的保温饭盒
炒饭里的热去哪里了?
我们带的炒 饭都凉了。
怎么放在饭盒里 也会变凉呢?
思考与讨论
为什么饭盒里的热饭、杯里的热水,过一 段时间都会变凉?
热会传给周围的空气及其他物体吗?
观察与体验
饭盒里的热去哪了?
1. 将热水倒入饭盒中。 2. 用手轻触饭盒外壁,能感受到热吗? 3. 将手放在饭盒上方和四周,也能感受到热吗? 4. 记录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交流
实验发现:
报纸、棉布的保温效果较好。 钢丝球保温效果较差。
六年级下册科学PPT课件 我的保温饭盒 粤教版 精品课件
六年级下册科学PPT课件 我的保温饭盒 粤教版 精品课件
讨论 把棉布、纸张塞得更紧一些,保温效果
会不会更好?
不一定。 如果 材料塞得太紧,导热速 度可能会增强,保温效果可能反 而变差。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e4bc0d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2c.png)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教案,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初中教案、高中教案、大学教案、其他教案等等,想了解不同教案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lesson plan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junior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university lesson plans, other lesson plan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lesson plans, stay tuned!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小升初的来临将使小学生忙碌起来,此时家长也会带着孩子到各种中学参加考试。
《我的保温饭盒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我的保温饭盒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e8d58cf8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dc.png)
《我的保温饭盒》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在平时生活中,保温饭盒是一种非常实用的餐具,可以保持食物的温度,方便外出携带食物。
通过设计一个关于保温饭盒的作业,可以让学生了解保温饭盒的作用、原理以及应用方法,培养他们的实用技能和创新思维。
二、设计目标1. 了解保温饭盒的作用和原理;2. 进修如何正确应用保温饭盒;3. 提高学生的实用技能和创新思维。
三、设计内容1. 介绍保温饭盒的作用和原理:通过教室讲解和图文展示,让学生了解保温饭盒是如何保持食物温度的,以及其在平时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制作保温饭盒小百科: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收集保温饭盒的相关知识,包括不同种类的保温饭盒、保温材料的选择、保温效果的比较等,制作成小百科手册。
3. 设计保温饭盒外观:让学生动手制作自己设计的保温饭盒外观,可以应用纸板、彩纸、胶水等材料,培养他们的手工能力和创造力。
4. 制作保温饭盒应用说明书:让学生以保温饭盒的用户身份,设计一份应用说明书,包括如何清洁保温饭盒、如何正确装载食物、如何保持保温效果等,培养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
5. 制作保温饭盒宣传海报:让学生设计一份宣传海报,介绍保温饭盒的优点和应用方法,可以结合图片、文字和图表,展示给其他同砚。
6. 保温饭盒实用测试:让学生自行携带保温饭盒,装载食物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测试食物的温度变化,以验证保温饭盒的效果。
四、评判标准1. 能够清晰准确地介绍保温饭盒的作用和原理;2. 制作的保温饭盒小百科内容全面、结构清晰;3. 设计的保温饭盒外观符合审美标准,创意奇特;4. 应用说明书内容详细、条理清晰;5. 制作的宣传海报形式新颖、内容有吸引力;6. 实用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五、作业时间安排第一周:介绍保温饭盒的作用和原理;第二周:制作保温饭盒小百科;第三周:设计保温饭盒外观;第四周:制作保温饭盒应用说明书;第五周:制作保温饭盒宣传海报;第六周:进行保温饭盒实用测试。
六、总结通过设计这个关于保温饭盒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修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的实用技能和创新思维。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1.3 我的保温饭盒 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1.3 我的保温饭盒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f7df64552d380eb62946d6a.png)
粤教版科学六年级下1.3《我的保温饭盒》教学设计课题我的保温饭盒单元 1 学科科学年级 6学习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 热会在物体与环境、物体与物体之间、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进行传递。
2.热会从温度高的地方传递到温度低的地方。
3. 生活中的各种物品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
4. 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不同,保温性能也不同。
科学探索目标:1.通过手去感受热的传递。
2.通过实验,验证热的传递特点与方向。
3.设计实验观察身边常见材料的不同导热性能。
4.运用对比实验控制变量的方法探讨不同材料的保温效果。
5.运用科学原理改进不保温的饭盒科学态度目标:尊重科学,运用科学知识进行设计,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重点设计实验,探究热传递的规律,以及比较不同材料的导热本领。
难点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实验,比较不同材料的导热本领。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看图导入:波波、琪琪和妍妍在野餐,但是他们发现装在饭盒里的炒饭凉了。
思考:杯子里的热水、饭盒里的热饭过一段时间都会变凉,这是什么原因?回答:杯子、饭盒不保温,热量传递出去了。
看图创设问题情境讲授新课一、活动1:热去哪里了1、实验体验(1)任务将热水倒入饭盒中,用手感受饭盒里的热是怎样传递的。
(2)操作步骤①用手轻触饭盒外壁,能感受到热吗?②再将手放在饭盒上方和四周,也能感受到热吗?(3)提醒小心热水,避免烫伤。
(4)用手所感受到的热水的热是怎样传递出去的,在下图中用“→”标示出来。
边实验边回答完成“活动手册”任务通过手去感受热的传递:热会在物体与环境、物体与物体之间、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进行传递。
(5)讨论手并没有碰到饭盒,为什么也能感受到热呢? 【提示】(炒饭)热→饭盒→空气→手,这个过程就是热的传递过程。
(6)小结我的发现:热会在物体与环境、物体与物体之间、同一物体不同部分之间进行传递。
2、热的传递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实验。
(1)小实验①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热水②盖上泡沫塑料盖③在铜棒上每隔一定距离用黄油粘上一颗绿豆④再将铜棒插入烧杯中(2)说说你观察到怎样的实验现象?①铜棒上的绿豆从靠近热水的一端往另一端逐个掉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第 3 课《我的保温饭盒》教学设计一、教科书分析本课是《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小设计师”的第 3 课。
本课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和体验活动,体会到设计要基于一定的科学原理。
本课包括情境导入、活动 1“热去哪里了”、活动2“不同材料的导热本领”、活动3“哪种材料保温效果好”、实践“做个保温饭盒”等5个教学环节。
情境导入环节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放在饭盒里的炒饭变冷了”,激发学生对热传递现象的探究热情。
活动 1 引导学生在观察热的传递现象的基础上,设计实验验证热传递的特点,从而知道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活动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不同材料的导热本领,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材料导热本领好,哪些材料的导热本领较差。
活动 3 则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生活中不同材料的保温效果,知道哪种材料的保温效果更好。
通过前面三个活动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热的传递特点有了一定的认知。
因此,实践环节引导学生根据热传递的知识,解决本课导入环节的情境问题:对一个不能保温的饭盒进行改造,使其具有一定的保温效果。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的重点是以炒饭变冷的日常现象,引发学生通过科学实验建构热传递的相关科学概念,并运用所学科学知识进行设计,解决生活问题。
二、学情分析炒饭变凉、热水变冷等日常现象,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热传递现象。
对于这个问题,六年级的学生能够基于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提出自己的猜想。
他们一般会认为物体的热会直接传递给空气。
但是炒饭放在饭盒里,它的热又是怎样传递出去的?有些学生则会觉得有些困惑。
日常生活中许多热的传递过程是悄然无息、不可见的,这对学生来说是抽象的。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看得见或摸得着的、能直接感知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关于怎样让饭盒里的炒饭保温,根据生活经验,不少学生会想到用生活中的一些保暖的材料包裹在饭盒的外面,如棉花,并且认为把棉花压得越紧越好。
但生活经验又告诉他们,棉被里的棉花如果太紧会没那么保暖。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前概念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引导学生要在基于科学实验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合理的结构才能有效地给起到保温作用。
三、教学目标1.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热传递的现象。
2.知道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3.能通过实验了解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素,并列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能根据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素,利用身边材料,设计和自制一个保温饭盒。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设计实验,探究热传递的规律,以及比较不同材料的导热本领。
教学难点: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实验,比较不同材料的导热本领。
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教学课件,玻璃饭盒,热水,烧杯,软泡沫塑料块,铜棒,水温计,黄油,棉布,棉花,钢丝球,报纸,铝盖,大小、厚薄和形状一致的各种材料薄片(木片、铁片、塑料片和棉布),长短、粗细一致的各种筷子(木筷子、塑料筷子、陶瓷筷子和不锈钢筷子)。
学具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不保温的饭盒、自认为保温效果好的生活材料。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情境:波波、琪琪和妍妍在野餐,但是他们发现装在饭盒里的炒饭凉了。
提问:他们遇到什么问题?知道怎么回事吗?交流:学生观察情境图片回答,并就炒饭变凉的原因提出自己的猜想。
引导:大家认为是因为饭盒不保温,热传递出去了,炒饭就变冷。
有办法让这个不保温的饭盒变得能保温吗?交流:提出改造饭盒的初步想法和依据。
问题:在提出给饭盒做保温措施时,大家都考虑到了热的传递以及材料的保温效果。
为什么改造饭盒前需要先考虑热的传递特点以及材料的保温性能?交流:引导学生讨论,达成“设计必须基于一定的科学原理才能成功”的共识。
任务: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热的传递特点以及影响热传递效果的主要原因,然后再根据热传递的科学原理改造饭盒,使它具有一定的保温效果。
(二)活动探究活动 1:热去哪里了问题:怎样才能知道炒饭里的热传到哪了?交流: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
引导:一般情况下,热的传递悄无声息,且不可见。
我们可以用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方法来对它进行研究。
任务:用手感受饭盒里的热是怎样传递的。
活动:分组进行活动,将热水倒入饭盒,先用手轻触饭盒外壁,再将手放在饭盒上方和四周,感受热的传递,并把发现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任务1”中。
交流:学生汇报观察发现。
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热会在物体与环境、物体与物体之间、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之间进行传递。
问题:热的传递方向有什么特点?交流:学生自由提出猜想。
问题:利用这些材料,怎样做实验可以让我们“看见”热的传递过程?交流:学生讨论实验方法。
汇报:学生汇报实验方法。
小结:简述实验方法: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热水,盖上泡沫塑料盖。
在铜棒上每隔一定距离用黄油粘上绿豆,再将铜棒插入烧杯中。
媒体:展示实验方法。
实验:各组按要求做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汇报:各组汇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进行解释。
小结:热可以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而且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
热水比铜棒温度高,热就从水中传到铜棒上。
在水中的铜棒一端温度较高,热就沿着铜棒从温度高的一端向温度低的一端逐渐传递。
因此,越靠近热水的地方越先得到热量,黄油就越快融化,绿豆就先掉落。
问题:现在谁能帮波波解释一下,为什么饭盒里的炒饭会变冷?交流:学生根据所学的热传递特点解释情境问题。
小结:炒饭虽然装在饭盒里,但饭盒的温度比炒饭的低,因此热从炒饭传递到饭盒壁,饭盒壁又把热传递给周围温度比较低的物体。
这样,热乎乎的炒饭就慢慢变冷了。
活动 2:不同材料的导热本领讲述:生活中的各种物品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例如用木材制作成的筷子、用铁锻造成的铁锅、用塑料制造成的杯子、用棉花纺织成的衣服等。
问题:不同的材料,其导热的性能一样吗?媒体:展示各种实验材料。
任务:利用身边的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比较不同材料的导热本领。
活动:各组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并撰写实验方案。
汇报:各组汇报实验方案,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并完善实验方案。
小结:设计比较不同材料导热本领的实验方案时,不仅要注意控制好变量,还要注意方案的可行性。
任务:现在我们根据实验方案来比一比这些材料的传热本领。
活动: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比较不同材料的传热本领,并做实验记录。
交流: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铁、铝等金属材料传热速度很快,陶瓷传热的速度较慢,而塑料、纸、棉和木材等材料的传热速度更慢。
问题:请解释炒菜的锅为什么有些地方要用铁这种材料,有些地方却用塑料?交流:学生根据不同材料的导热本领进行解释。
总结: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饭盒里的炒饭温度较高,周围的物体和环境温度较低,热就从饭盒里的炒饭向周围的物体和环境传递出去;此外,不同材料的导热本领不同,各有用途。
拓展:那么,哪种生活材料合适用来给饭盒保温呢?课后请收集合适的材料,下节课我们就来改造饭盒。
第二课时活动 3:哪种材料保温效果最好问题:在上一课我们做了哪些探究,了解到什么?交流:学生回顾上一节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不同材料的导热本领不同。
它们的保温性能是否也不同?生活中哪种材料的保温效果更好呢?交流: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观点。
引导:要用实验来证明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任务:利用大家收集到的材料以及老师提供的器材,讨论可以比较哪种材料保温效果最好的实验方法。
交流:学生讨论实验方法。
讲述:简介实验方法。
(往三个锥形瓶中倒入等量热水,盖紧带温度计的橡胶塞。
将锥形瓶分别放入大烧杯中。
分别用棉布、报纸等我们带来的各种材料填满锥形瓶和大烧杯之间的空隙。
观察并记录锥形瓶中水温的变化情况。
)问题:这个实验有什么要注意的吗?交流: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
媒体:展示实验方法的图片。
活动:各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认真实验,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比较哪种材料的保温效果更好。
交流:小组交流。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棉布和报纸等材料的保温效果较好,钢丝球的保温效果较差。
问题:怎样让棉布、报纸等材料的保温效果更好?是不是把材料塞越紧保温效果就越好?交流:学生自由提出想法,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质疑,引发认知上的冲突。
引导:看来有不同的意见。
不如我们再用实验来验证吧。
媒体:教师演示棉花松紧程度不同的 3 组对比实验。
提问:从这个实验中,你观察到什么现象?交流:学生汇报观看演示实验的发现。
小结:材料之间的空隙越小,保温效果不一定越好。
实践:做个保温饭盒讲述:通过 2 节课的学习,我们终于了解了热传递的一些特点,也找到了保温效果较好的材料。
任务:请根据热传递的科学原理,将这些不保温的饭盒进行改造,使它具有一定的保温效果。
将你们的设计方案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2 页中。
然后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改造。
改造后记得装上热水进行测试。
媒体:播放测试饭盒保温效果的视频。
活动:学生设计饭盒的改造方案,并进行制作和测试。
交流:各组介绍怎样改造饭盒,以及改造后的保温效果。
小结:基于热传递的科学原理进行设计,使我们的设计更加有效。
拓展:课后,同学们可以根据测试结果继续改进饭盒的设计,增强其保温效果。
(三)总结总结:通过这2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解开了波波的疑惑,也帮助他们成功改造了饭盒,解决了炒饭变冷的问题。
拓展:让我们课后多留意身边的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它们。
七、板书设计第一课时3.我的保温饭盒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不同材料的导热本领不同第二课时3.我的保温饭盒热传递的特点科学原理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不保温饭盒保温饭盒改造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