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笔记(第6章 总需求理论)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笔记(第6章 显示偏好与跨期消费)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笔记(第6章 显示偏好与跨期消费)](https://img.taocdn.com/s3/m/4e6f6c39ed630b1c59eeb59c.png)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 第六章 显示偏好与跨期消费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显示偏好1.显示偏好的概念(1)显示偏好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萨缪尔森提出了“显示偏好弱公理”(WARP )。
在此基础上,霍撒克提出了“显示偏好强公理”(SARP ),而里克特则进一步提出了“显示偏好的合同公理”(CARP )。
经济学家们以显示偏好弱公理为基础,重新证明了需求定律;以显示偏好强公理为基础,重新推导出了无差异曲线。
(2)显示偏好的定义显示偏好是按某种预算实际选择的消费组合,和按这种预算能够购买但并未购买的消费组合之间的一种关系。
如图6-1所示。
图6-1 显示偏好图6-1中描绘了两个需求束()12,A x x 、()12,B y y 。
消费者是一个以追求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的典型代表。
若()12,A x x 是该消费者在预算线1时的最优消费组合,它比消费者在预算线1上能购买的其他任何消费组合都好。
(3)显示偏好的数学表达对于显示偏好的分析用代数方式可以表达为:设A 是消费者在收入为m 时按价格()12,p p 购买的消费组合。
在当前的价格和收入水平下,B 也是有能力购买的一种消费组合则有:1122p y p y m +≤由于A 是按既定预算实际购买的消费组合,则它一定满足等式形式的预算约束:1122p x p x m +=联立以上这两个方程,B 在预算约束()12,,p p m 下是有能力购买的这句话就意味着:11221122p x p x p y p y +≥+如果这个不等式得到满足,而且B 又确实是不同于A 的消费束,就称A 被直接显示偏好于B 。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https://img.taocdn.com/s3/m/1cbe8d3383c4bb4cf7ecd114.png)
经济波动是指充分就业均衡状态的改变. 经济波动是指充分就业均衡状态的改变. 总产出低于充分就业产出的经济波动称为经 济衰退; 济衰退;总产出高于充分就业产出的经济波动 称为经济过热或过度繁荣. 称为经济过热或过度繁荣. 总需求曲线和/ 总需求曲线和/或总供给曲线的移动能够引 起经济波动. 起经济波动.
Home
3.下面哪种说法正确解释了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的原因 ( ) A.物价水平的下降增加了实际货币供给,因此, LM曲线右移,收入水平提高; B.物价水平的下降迫使央行增加货币供给,因此, LM曲线右移,收入水平提高; C.物价水平的下降诱使政府减税,因此,IS曲线右 移,收入水平提高; D.以上都正确; 答案 A
第六章 国民收入决定的 AD—AS模型
6.1 总需求曲线 6.2 总供给 6.3 短期总供给曲线 6.4 长期总供给曲线 6.5 国民收入的决定:AD与AS均衡
Home
6.6 经济波动分析
6.1 总需求曲线
6.1.1 总需求与总需 求曲线
Home
6.1.1 总需求和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是指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 总需求是指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 是指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 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 水平来表示. 水平来表示. 总需求函数被定义为对产量(收入) 总需求函数被定义为对产量(收入)的需 被定义为对产量 求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求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总量求曲线描述 了与每一个价格水平相对应的均衡的支出. 了与每一个价格水平相对应的均衡的支出. 单个产品或单个市场需求曲线向右下方 倾斜的原因不能用来解释总需求曲线. 倾斜的原因不能用来解释总需求曲线.
Home
6.3 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均衡
审计师考试《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供给和总需求
![审计师考试《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供给和总需求](https://img.taocdn.com/s3/m/c6ff871e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b3.png)
审计师考试《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供给和总需求
审计师考试《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供给和总需求
导语: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对基本概念。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相关考试内容,需要了解的小伙伴们一起来看看吧。
总供给和总需求(掌握)
(一)总供给
(二)总需求
1.定义: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上,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总量,反映全社会对产品和服务的总购买力或总支付能力,是全社会具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称为有效需求(不等于社会需要)。
2.构成:
(1)消费需求:C:国内居民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2)投资需求:I:企业购买资本品的需求。
(3)政府需求:G:政府采购产品与服务的需求。
(4)国外需求:NX:外国购买本国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因此,总需求Y=C+I+G+NX。
【例题12-单】市场经济中,商品的均衡价格取决于( )。
A.生产成本
B.供求关系
C.通货膨胀水平
D.凯恩斯定律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均衡价格取决于供求关系。
【例题13-单】(2006初)在开放经济中,总需求可以表示为( )。
A.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B.总需求=消费+投资+总出口
C.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出口
D.总需求=消费+投资+净出口
『正确答案』A
下载全文。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https://img.taocdn.com/s3/m/8a1fc91ba8114431b90dd810.png)
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AS)是经 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量,即经济社会的就业的基 本资源所生产的产量。总供给函数表明产品市场、 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产量与价格水平之间 的关系。 宏观生产函数表示为 y=f(N,K) 即:经济社会的产出主要取决于整个社会的 就业量、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
3、价格水平上升,会使人们的名义收入增加,名 义收入增加会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档次,从而 使人们的税负增加,可支配收入下降,进而是人 们的消费水平下降。 P↗→名义国民收入↗→所得税纳税档次↗→消费 支出↘→y↘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1)、总产出总支出法推导总需求曲线设价格为P0时, 产出水平为y0;当价格P↗(到P1) →投资↘,消费↘ →总支出水平↘ →总支出曲线下移→均衡产出↘(到y1) →总需求曲线是下降的。 (2)、用代数法推导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函数的表达式:在IS、LM表达式中消去利率r 即 可。
31
长期总供给曲线的逻辑推导 P ↗→W/P↘→ NS ↘ND ↗→W 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图形及其意义 结论① :垂直的长期总供给曲线的经济含义是, 在长期中,实际产出主要由充分就业数量的生产 要素决定,也就是说,在经济中的价格和工资调 整发生之后,长期的产量水平将恒为常数。
结论②:垂直的长期总供给 曲线的政策含义是,旨在影 响总需求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只能使价格水平发生变动, 并不能影响实际产量。也就 是说,在长期内,财政和货 币政策是无效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总需求曲线与函数 古典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常规总供给曲线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有关宏观经济问题的讨论,都是假定价格水平不 变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产品的均衡价格与均衡 产量是由供求曲线决定的,价格水平与产量之间 也是相互独立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则在假 定价格水平发生变化的基础上,讨论产量与价格 水平之间的关系。 目前西方学者对于总需求曲线已经达成共识,但 是对于总供给曲线却存在分歧。
2020版曼昆版宏观经济学(第十版)课件第6章
![2020版曼昆版宏观经济学(第十版)课件第6章](https://img.taocdn.com/s3/m/083e56fbe45c3b3566ec8b06.png)
2020/9/26
二、国际资本流动和贸易余额
与在第3章中讨论的封闭经济一样,在一个开放经济中,金融市场和产品市 场是密切相关的。为了理解这种关系,我们必须用储蓄和投资来重写国民收 入核算恒等式。从以下恒等式开始:
Y=C+I+G+NX 两边同时减去C和G,得:
Y-C-G=I+NX 在第3章,Y-C-G是国民储蓄S,即私人储蓄(Y-T-C) 和公共储蓄(T-G)之和。这 里T代表税收。因此,
恒等式的左边是国内储蓄和国 内投资之间的差额S-I,我们称 之为资本净流出[net capital outflow,有时也称之为国外净 投资(net foreign investment)]。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表明, 资本净流出总是等于贸易余额。也就 是说, 资本净流出=贸易余额
S-I=NX
资本净流出= 贸易余额
Y=C+I+G+X-IM
其中,X代表出口,IM代表进口。由于在进口上的支出包括 在国内支出(C+I+G)中,而且,由于从国外进口的产品与 服务并不是一国产出的一部分,所以,这个方程减去了在进 口上的支出。 定义净出口(net exports)为出口减去进口(NX=X-IM), 我们可以将恒等式写成
例如,假定世界上有三个国家:美国,中国和澳大利亚,美国向澳大利亚出售价 值1000亿美元的机床。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售价值1000亿美元的小麦,中国向美 国出售价值1000亿美元的玩具。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对中国有双边贸易赤字, 中国对澳大利亚有双边贸易赤字,澳大利亚对美国有双边贸易赤字,但是三国 中的每一国都带总体上保持贸易平衡。各出口和进口价值一千亿美元的产品。 双边贸易赤字在政治舞台上受到过多的关注,这部分地是由于国际关系表现为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因此政治家和外交家自然被横梁国与国之间经济交易的统 计数字所吸引。然而多数经济学家相信双边贸易余额并没有很大意义,从宏观 经济的角度看,一国与所有外国的总体贸易余额才是最重要的。
第六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宏观经济学-上海外国语大学, 邹春勇)
![第六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宏观经济学-上海外国语大学, 邹春勇)](https://img.taocdn.com/s3/m/3a6bc3075901020207409ccb.png)
第六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本页目录部分)第一节总需求函数(返回页首)一、总需求函数1、IS—LM模型在价格不变和没有考虑供给的限制条件下推导出来的。
2、总需求①定义: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
②总需求函数:是指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情况下的价格水平与总需求之间的函数关系。
简言之,总需求函数就是表达物价水平与IS—LM模型所决定的产出之间的函数关系。
3、总需求曲线①需求与价格的反向关系。
这在实际生活中是常见的。
②总需求与价格的关系也是反向的,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倾斜的。
③总需求曲线的推导r LM1r1 E1LM0r0 E00 Y1 Y0 YPD1P1 D0P0AD1 04、物价水平变化导致总需求水平变化的机理①价格总水平上升,将导致利率上升,进而导致投资和总支出水平下降。
(利率效应: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②价格总水平上升,以货币表示的资产的购买力下降,并导致总需求变化。
(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的减少)③价格总水平上升会导致人们名义收入增加,名义收入增加会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等级,从而使人们税负增加,可支配收入下降,进而使人们消费和投资水平下降。
(税率效应)④开放的经济下,物价水平的变动会在两个方面影响总需求。
一是价格总水平上升,汇率上升,会使外国货变得相对便宜,从而使进口增加,出口减少,总需求水平下降;二是价格总水平上升后,本国生产成本上升,投资流向国外,引起总需求下降。
(汇率效应)二、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和移动1、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大小可以衡量价格水平的变动引起的总需求水平变动的程度。
斜率大总需求变动对价格水平变动敏感,反之反也。
2、影响总需求斜率的因素①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感应程度。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b415992b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1c.png)
16.1复习笔记 16.2课后习题详解
第18章投资
第17章消费
第19章货币供给、 货币需求和银行体
系
第19章经济 周期理论的 进展(第6版
教材)
附录指定曼 昆《宏观经 济学》教材 为考研参考 书目的院校 列表
17.1复习笔记 17.2课后习题详解
18.1复习笔记 18.2课后习题详解
19.1复习笔记 19.2课后习题详解
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详解
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经济波动导论
第10章总需求Ⅰ:建 立IS-LM模型
第11章总需求Ⅱ:应 用IS-LM模型
第12章重访开放经济: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与汇率制度
第13章总供 给与通货膨 胀和失业之 间的短期权
衡
第14章一个 总供给和总 需求的动态 模型
第3章国民收 入:源自何 处,去向何 方
第4章货币与 通货膨胀
第5章开放的 经济
第6章失业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经济增 长Ⅰ:资本 积累与人口
增长
第8章经济增 长Ⅱ:技术、 经验和政策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 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笔记
第章
习题
复习
理论
第版
政策
笔记
教材
习题 习题
教材
宏观经济学 第六章
![宏观经济学 第六章](https://img.taocdn.com/s3/m/a60d555e3c1ec5da50e2700a.png)
供给冲击:如果原先处于均衡状况,要素价格(如石油价格)上 涨使价格线向左上方移动,造成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总产出减少, 经济处于“滞胀”状态下,在这种情况下,负的市场压力使价格 水平下降,价格线向下方移动, 并使产出水平向潜在产出水平靠 拢,反复调整的结果使AS曲线、价格线和AD曲线三条线重新回 到原来的均衡点。在长期,货币是中性的。第二种方式是政府运 用扩张性的政策来移动总需求曲线,使经济最终回到潜在产出水 平,但此时价格水平比冲击前高。
长期总供给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图示。
长期总供给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关系:短期总供给曲线可能 因要素价格变化而移动,长期总供给曲线不会随着短期总供给曲 线的移动而变动,而长期,如要素数量和质量改变导致长期总供 给曲线移动,短期总供给曲线则会跟随移动。在短期,宏观经济 的均衡点由短期总供给曲线SAS与总需求曲线AD的交点决定。
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出口需求组成。
AD曲线方程可以用两种方法推导: (1)用IS曲线和LM曲线均衡点随价格水平移动,或者总支出 函数随价格改变从而实际值变化来推导。 (2)通过IS方程与LM方程联立求解获得。此时须假定P是未知 数,且在求解过程中消去R变量。 二部门经济的AD方程为: Y=(a+e)h/[(1-b)h+dK ]+dM/P [(1-b)h+dK]
古典学派的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曲线的斜率取决于在劳动市场对货币工资在价格水平变 动情况下作出何种反映的假定。古典学派认为:劳动市场中的 货币工资具有完全伸缩性,可以随物价水平变动而同步调整, 从而实际工资可以始终保持在均衡的工资水平上。由于实际工 资保持在均衡水平不变,因此就业可以保持充分就业水平。就 业量的决定就完全独立于价格水平的变化,市场总是处于出清 状态。比如,价格水平上升,会造成实际工资下降,导致Nd > Ns,而厂商之间的竞争引发货币工资上涨,又使实际工资回到 均衡水平,劳动市场恢复到充分就业状态。在古典学派模型中, 实际产出保持在潜在产出水平,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 业位置的垂线。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笔记(第5章 总供给与总需求)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笔记(第5章 总供给与总需求)](https://img.taocdn.com/s3/m/fdb2a6e74693daef5ef73d29.png)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第三篇宏观经济学的短期模型第五章总供给与总需求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总需求分析1.总需求的决定(1)总需求的含义总需求是指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所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也就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需求。
因此,总需求反映了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2)总需求的构成按照总需求的定义,用AD代表总需求,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总需求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AD C I G NX其中,C为消费需求,指国内居民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I为投资需求,指企业购买资本品的需求;G为政府需求,指政府购买产品和服务的需求;NX为净出口,指外国购买本国产品和服务的净需求。
2.总需求曲线(1)总需求曲线的含义总需求曲线反映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与商品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如图5-1所示。
物价水平与总需求量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图5-1 总需求曲线(2)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①财富效应。
物价水平下降提高了货币的真实价值,反之名义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
财富效应使得消费者在物价水平下降时,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增加。
反之,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减少。
②利率效应。
物价水平下降降低了利率,鼓励更多地用于投资品的支出,从而增加了对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相反,物价水平上升提高了利率,减少了投资支出和物品与劳务需求量。
③汇率效应。
当本国物价水平下降引起本国利率下降时,本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真实价值下降了,而这种贬值又刺激了本国的净出口,从而增加了物品与劳动需求量。
总需求和总供给共25页
![总需求和总供给共25页](https://img.taocdn.com/s3/m/7a7e6000aeaad1f347933f9e.png)
29.07.2021
2
第六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在短期内,一个经济总要经历收缩、谷底、扩张 和顶峰四个阶段,在衰退和繁荣的交替中运行。 产出、收入、就业和贸易等宏观经济的实际变量 都会出现明显的下了;而在繁荣期内,这些宏观 经济变量又会出现显著上升。短期经济波动是宏 观经济理论的永恒话题,也是宏观经济政策制定 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本章将建立一个简单的总需 求和总供给模型来分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与均衡, 这个模型是本篇以后各章分析的基础和概括。
29.07.2021
9
P
LAS
O
Y
图6.3 长期总供给曲线
P LAS
P1
B
P0
A AD1
AD0
O
Y
Y
图6.4 长期均衡
29.07.2021
10
二、短期总供给曲线
与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同,短期总供给曲线 (Short-run aggregate supply curve, 简称SAS)向右上方倾斜,如图6.5(a)所 示,表示短期内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企 业愿意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总量不断减少; 而价格水平上升时调相反。
29.07.2021
5
按照总需求的定义,用AD代表总需求,总需 求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
AD=C+I+G+NX P
AD
O
Y
图6.1 总需求曲线
29.07.2021
6
1.实际资产效应 2.跨期替代效应 3.开放替代效应
29.07.2021
7
二、总需求曲线的变动
P
1.预期
2.政府政策 3.世界经济
产生什么影响?
29.07.2021
22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章节题库(总需求理论)【圣才出品】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章节题库(总需求理论)【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7ca4abf1ad02de80d5d8408a.png)
第6章总需求理论一、名词解释1.LM曲线及古典区域答:(1)LM曲线是表示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水平与利率水平关系的一条曲线。
在此水平上,货币需求恰好等于货币供给。
由于收入水平越高,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就越高,均衡利率也越高,所以,LM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2)经济学上把LM曲线呈垂直状态的区域称为古典区域。
LM曲线的斜率受到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映程度h的影响。
当利率上升到很高时,h=0,LM曲线的斜率k/h趋于无穷大,这时的LM曲线是一段垂直线。
这意味着,货币的投机需求等于0,人们手持的货币量都是交易需求量,货币需求L=L1=ky。
也就是说货币需求量只与国民收入水平y有关系。
这符合“古典学派”的观点,因此称为古典区域。
同时在这一区域,财政政策引起的IS 曲线变动只会引起利率变化而不会带来收入变化,因此财政政策无效。
2.货币需求函数答:货币需求函数是指反映货币需求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式子。
其中,所谓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主体(个人、企业、政府)愿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或社会各主体对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储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
在西方货币理论中,较为经典的货币需求函数主要有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
3.鲍莫尔-托宾模型答:鲍莫尔-托宾模型又称平方根法则,是由威廉·鲍莫尔和詹姆斯·托宾在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模型。
鲍莫尔-托宾模型研究的结论是交易需求层面的货币需求对利率是敏感的。
这个模型的基本观点是人们持有货币是有机会成本的,即持有货币的替代资产如债券的利息收入。
而持有货币的好处是避免了交易成本,持有债券是有交易成本的。
人们在应付日常交易的时间段里,可以频繁的置换货币和债券,只要利息收入大于交易成本。
当利率上升时,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必然增大。
只要在不影响日常交易的时间内,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大于持有债券的交易成本,人们就愿意放弃一部分货币转而持有债券,以谋求利益。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总需求理论)【圣才出品】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总需求理论)【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ded6054a844769eae009ed49.png)
第六章总需求理论1.假定支票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10%,并且整个银行体系不存在超额准备金,某人向央行出售的10000元债券获得现金存入银行,试用T形账户写出前三家的存款情况。
答:假定某人将向央行出售的10000元债券所得款项,以支票形式存人第一银行,交易结束后第一银行的T形账户如下:第一银行第一银行在提取10%的法定准备金后,其余9000元全部用于贷款,按照假定借款者会将9000元款项全部存入银行。
假设存入第二银行,则第一银行、第二银行的T形账户为:第一银行第二银行同理,假设第二银行根据10%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取准备金后,将其余8100元全部用于贷款,借款者将8100元全部存入第三银行,则第二银行与第三银行的T形账户为:第二银行第三银行2.如果一经济体在一年内,经济中的货币存量为10万亿元,货币的流通速度为10次,试求名义国民收入。
答:根据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货币×流通速度=物价×产出=名义国民收入,所以名义国民收入为100万亿元。
3.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同货币数量论在论述利率与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时有何区别?答:在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人们持有货币的三大动机中决定交易动机与预防动机的是货币收入水平,而决定投机动机的是利率的高低。
在短期内,货币收入是相当稳定的,因此决定货币需求量的主要因素是利率的变化。
利率的变化是经常的,所以对货币的需求量不稳定。
弗里德曼则认为,决定货币需求量的主要因素是恒久性收入,因此利率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很小,而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因为恒久性收入是指人们在长期中的正常收入,这种收入的稳定,决定了货币需求的稳定。
4.可贷资金利率理论与流动性偏好理论有何区别?它们之间是否有共通之处?答:(1)可贷资金利率理论与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区别①对实际经济变量与利率的关系的分析不同。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由货币供求解释利率决定。
他认为货币是一种最具有流动性的特殊资产,利息是人们放弃流动性取得的报酬,而不是储蓄的报酬。
宏观经济学第6章
![宏观经济学第6章](https://img.taocdn.com/s3/m/eef9e871647d27284b7351ce.png)
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本章知识脉络图本章学习重点和难点一、总需求曲线(一)总需求: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二)总需求函数:产量(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表示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产量。
1.利率效应:当价格上升,使货币需求增加,在货币供应不变的情况下,利率就会上升。
利率水平上升,使投资水平下降,因而总支出水平与收入水平下降。
2.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衡量的具有固定资产的实际价格降低,人们会变的相对贫穷,于是消费水平就会相应减少。
(三)根据IS —LM 模型推导总需求曲线 IS 曲线的方程为s(y)=i(r) LM 曲线的方程为PML 1(y )+L 2(r ) 如图1所示,分为上下两个部分。
上图为IS —LM 图,下图即总需求曲线。
当价格为P 1时,LM 曲线与IS 曲线相交于E 1,该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为y 1 和r 1 。
将P 1 和y 1 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线上一点D 1 。
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 的变化,LM 曲线和IS 曲线可以有很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有特定的y 和r ,于是就有许多P 和y 的组合从而构成了图1中的一系列点。
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就是总需求曲线AD 。
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呈相反方向的关系。
注意:价格水平的变化,对IS 曲线的位置没有影响。
这是因为,决定IS 曲线的变量被假定是实际量,而不是随价格变化的名义量。
提示:在关于IS 和LM 的讨论中,如果加入政府部门,进而讨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变化对需求曲线的影响,其一般性结论为,无论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还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需求曲线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二、总供给曲线(一)长期与短期宏观生产函数宏观生产函数又称总量生产函数,是指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它表示总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第六章 总需求理论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金融市场及利率的决定1.金融市场(1)金融市场及其结构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金融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市场,是实现货币借贷、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的市场。
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是资金融通市场。
资金融通一般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
(2)货币市场与利率利率是借款的成本或为借款人资金支付的价格(通常表示为利息占本金的百分比)。
外汇市场是指从事外汇买卖的交易场所。
汇率是用其他国家货币表示的一国货币的价格。
2.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指在一定时点上经济中所拥有的货币存量,根据统计口径的不同,一般可将货币供给划分为0M 、1M 、2M 等。
(1)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中央银行作为银行体系的监督者,负责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一般可以控制基础货币的总量,基础货币指的是流通中的现金和准备金总额。
(2)存款与货币创造存款准备金占存款的百分比一般称为存款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准备金比率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出部分称为超额准备金率。
假定:①商业银行不持有超额准备金;②不存在支票存款向其他储蓄存款的转化;③不存在现金从银行的漏出。
设支票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r ,银行的初始准备金为R ∆,则我们可得整个银行体系的支票存款增加额为:()1/D R r ∆=∆⋅。
其中,D ∆为银行体系支票存款总额的变动;r 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 ∆为银行体系准备金的变动。
3.货币需求(1)传统的货币数量论①现金交易数量说人们持有货币的目的是为了购买产品和服务。
费雪的古典货币数量论的“交易方程式”为:货币×流通速度=物价×交易量M V P T ⋅=⋅货币数量论的交易方程式反映了在交易中货币的支付总额等于交易商品或劳务的总价值。
用经济的总产出国民收入来代替交易次数。
数量方程式变为:货币×货币流通速度=物价×产出M V P Y ⋅=⋅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基本可以视为常数。
只要货币流通速度是固定的,也就意味着货币需求完全取决于名义国民收入。
②现金余额数量论马歇尔和庇古等剑桥学派提出了现金余额数量论,开创了从个人资产选择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分析方法。
剑桥学派在作结论时,简单地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同财富的名义值成比例。
剑桥方程式为:M k P Y =⋅⋅其中,k 为人们愿意以货币这种形式持有的名义国民收入的比例。
相当于现金交易数量论中的1/V ,同样认为名义货币供应量决定了名义国民收入。
(2)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从个人资产选择的角度分析了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称为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有三类:①交易性需求,指企业或个人为了应付日常的交易需要而愿意持有的一部分货币。
凯恩斯认为交易性需求主要取决于国民收入的大小。
②预防性需求,指企业或个人为应付意外支出而持有的一部分货币。
同收入成正比的。
③投机性需求,指人们为了在未来某一适当时机进行投机活动而愿意持有的一部分货币,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化,在极端低利率条件下,还会引起流动性陷阱。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可以表述为:()()12/M P L Y L i =+。
此式描述了货币需求与实际收入成正向关系,与利率成反向关系。
(3)鲍莫尔的货币交易性需求理论假设经济主体每隔一段时间就获得一定量的收入(Y ),并且在均匀地将它花费出去,则他的平均货币持有额为/2Y ,进而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为该经济主体失去的债券利息收入()/2Y i ⋅。
假设每次出售债券的交易费用为b ,经济主体在期初全部以债券的形式持有收入,然后定期出售债券K 以获得货币,从而出售债券总的交易成本为()/b Y K ⋅,平均货币持有额即为/2K 。
这样经济主体的总成本为:()()//2C b Y K i K =+⋅对上式关于K 求一阶导数,并令其等于0,得:2/02Y i C K b K ∂∂=-⋅+=。
求得:*K =相应的交易性需求平均持有额为**2K L ==币的交易性需求与收入Y 和债券的交易性费用b 成正向变化,同利率成反向变化。
(4)现代货币数量论里德曼将货币是资产的观点引入货币数量论,提出了“持久性收入”的理论。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为:1,,,,,,d p m b e M P f Y r r r u P P t ω∂⎛⎫=⋅ ⎪∂⎝⎭ 其中,/d M P 为实际货币需求;p Y 为实际持久收入;训为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m r 为货币的预期名义报酬率;b r 为债券的名义报酬率;e r 为股票的预期名义报酬率;1P P t ∂⋅∂为实物资产的预期名义报酬率;u 为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与其他资产的预期报酬率是同向变化的,所以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是“持久性收入”。
4.利率的决定(1)古典利率决定理论古典学派认为利率是由资本供求决定的,如图6-1所示,资本的供给来源于储蓄,资本的需求来源于投资。
储蓄流量与利率同向变化;而投资与利率反向变化。
均衡利率取决于储蓄、投资流量的均衡。
图6-1 古典利率决定(2)凯恩斯利率决定论凯恩斯认为储蓄的决定因素是收入而不是利率,认为货币是一种特殊的资产。
最具流动性,利息是放弃这种流动性的报酬。
货币供给由货币当局决定,货币需求由交易、预防和投机动机决定,在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中只包含货币和债券两种资产,当利率过低时,人们将在市场上出售债券,以持有更多的货币,进而引起债券价格的下跌,意味着利率的上升,直到利率实现均衡;反之,利率下降,实现均衡。
()s sM M i =,0s M i ∂>∂,(),d M P L Y i =⋅,0d M i ∂<∂ 其中,s M 为货币供给;d M 为货币需求。
如图6-2所示,均衡水平为s d M M =。
在该理论中,利率的变动使货币供求而不是使储蓄投资趋于均衡,储蓄投资的均衡主要是由收入而不是利率调节实现的。
图6-2 凯恩斯利率决定(3)可贷资金供求均衡利率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认为应把实际因素与货币因素、流量分析与存量分析结合起来说明利率决定因素。
可贷资金供给包括总储蓄和新增货币量:()()s sL S i M i =+∆,0sL i ∂>∂ 其中,s L 为可贷资金供给;()s M i ∆为新增的货币供给,主要由中央银行决定。
可贷资金需求包括总投资和人们投机需求,即:()()d dL I i M i =+∆,0dL i ∂<∂ 其中,d L 为可贷资金需求;()d M i ∆为一定时期新增的货币需求。
如图6-3所示,均衡利率取决于可贷资金供求的平衡关系,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相比流动性偏好理论是一个长期利率理论,更关注长期的利率变动。
图6-3 可贷资金利率决定5.利率传导机制(1)凯恩斯主义的货币传导机制凯恩斯的利率传导机制有两大前提:①经济中只存在货币与债券两种资产;②金融市场以利率出清。
封闭经济中的利率传导机制被总结为:,R M i I C Y ↓⇒↓⇒↑⇒↓↓⇒↓托宾提出了Q 理论。
托宾Q 是企业市值对重置成本的比值。
如果Q 高,则企业市值高于企业的重置成本,这时企业发行新股进行投资将有利可图,投资将增加,经济呈现景气态势;相反,如果Q 低,企业新增投资欲望将降低,进而投资萎缩,产出下降。
传导机制为:e R M i P Q I Y ↓⇒↓⇒↑⇒↓⇒↓⇒↓⇒↓莫迪利亚尼主张利率通过影响股价,引起财富效应变化,进而对居民消费产生影响:e R M i P W C Y ↑⇒↑⇒↓⇒↑⇒↑⇒↑⇒↑(2)信用传导机制利率传导机制以信息对称市场下金融资产的完全替代以及价格出清为前提。
信用传导机制主要有:①银行信贷渠道银行信贷渠道认为银行贷款与其他金融资产不可完全替代,特定类型的借款人只能依靠银行贷款融资,所以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影响贷款规模的变化,进一步影响经济产出的变化。
银行信贷传导的模型认为银行贷款对于特定借款人特别是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的中小企业或个人是不可或缺的,大的厂商可以通过股票市场或债券市场融资,而小企业几乎不可能,只有依赖银行贷款融资。
传导机制为:R M D L I Y ↑⇒↑⇒↑⇒↑⇒↑⇒↑②资产负债表渠道资产负债表渠道从不同货币政策态势对特定借款人资产负债状况的影响角度解释信用在传导过程中的独特作用。
资产传导机制为:R M i NCF ↓⇒↓⇒↑⇒,e P ↓⇒资产状况恶化L I Y ⇒↓⇒↓⇒↓二、IS LM -曲线1.产品市场均衡与IS 曲线(1)IS 曲线的推导IS 曲线表达的是产品市场与服务市场上产生的利率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在封闭条件下总产出可以表示为:()()Y C Y T I i G =-++图6-4中,图(a )的纵轴为总需求AE ,横轴为总供给Y 。
45°线为均衡条件,当利率从1i 上升为2i 时,均衡点从1A 变为2A ,相应的产出从1Y 减少到2Y 。
利率和产出之间是反向关系。
图(b )反映利率和产出之间关系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就是IS 曲线。
图6-4 IS 曲线的推导(2)IS 曲线的斜率和移动IS 曲线的经济学含义表达的是,由于利率的上升导致投资下降,进而作为总需求的产出也将下降,这意味着IS 曲线的斜率为负。
斜率的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二是投资引起产出变化的乘数的大小。
当投资对利率的变化很敏感时,IS 曲线较为平坦;反之,则陡峭。
较大的投资乘数意味着IS 曲线较为平坦;反之,则陡峭。
当政府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时,将会减少税收,扩大政府支出,从而导致在同样的利率水平下,总需求向外移动,进而导致IS 曲线向外移动。
(3)IS 曲线的数学推导投资国民收入恒等式中总需求包括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
假设消费函数为:()C a b Y T =+-其中,a 和b 都大于0;b 为边际消费倾向。
投资函数为:I c di =-其中,c 和d 都大于0;d 为投资对利率的反应。
将消费和投资函数代入国民收入恒等式,可得:()()Y a b Y T c di G =+-+-+⎡⎤⎣⎦经移项化简可得:11111a c b d Y G T i b b b b+--=+++---- 上式即为IS 曲线。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①因为利率的系数是负的,所以IS 曲线向右下方倾斜;②政府购买的系数是正的,从而政府购买的减少将引起IS 曲线向左移动;③因为税收的系数是负的,从而税收的增加将引起IS 曲线向左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