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介绍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
介绍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王安石变法是北宋时期政治改革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王安石变法,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其背景和主要内容。
一、历史背景: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北宋时期,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统治时间长达319年。
然而,到了11世纪中叶,北宋政权陷入了危机。
由于外患和内乱的影响,北宋政府财政困难,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北宋政府开始寻求改革。
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1. 财政改革: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是财政改革。
他提出了“青苗法”和“免役法”等一系列措施。
其中,“青苗法”是指通过征收农民的耕地税,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而“免役法”则是减轻农民的劳动负担,通过减少军役和强制劳动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
2. 教育改革:王安石还进行了教育改革,提倡经世致用的教育理念。
他成立了官办的著名学校“太学”,并推行科举制度,以选拔人才。
这些改革措施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的进步。
3. 军事改革:为了增强北宋的国防力量,王安石进行了军事改革。
他提出了“兵田法”,即将一部分农田用于军队的军资供给,保障军队的粮食供应。
此外,他还推行了军队编制的改革,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4. 经济改革:王安石变法还包括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
他提倡发展手工业和商业,鼓励民间投资和创业。
他还推行了“市易法”,即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商品交流和流通。
这些措施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
总的来说,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改革政治、经济、军事和教育等方面,来解决北宋政府面临的困境。
他的变法思想在当时引起了一定的影响,但也引起了一些反对声音。
虽然王安石变法没有完全成功,但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为后世政治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野史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野史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王安石变法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事件。
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由北宋政治家、文化名人王安石领导,旨在解决当时社会面临的许多问题,并推动国家的进步和发展。
然而,要理解这一变法背后的背景,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
一、政治背景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由赵匡胤建立,分为两个时期:北宋和南宋。
在北宋时期,政治腐败、官僚主义和地方割据问题日益严重。
政府面临着强大的藩镇势力和党争的困扰,导致政权的不稳定和内外战争的频繁发生。
二、经济背景在王安石变法之前,北宋的经济状况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由于政府对商品经济的控制不够,导致商人和地主阶级的力量越来越强大。
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农民经济困境深重,贫富差距加大。
此外,北方边境战事不断,大量的军费开支加剧了财政负担。
三、社会背景北宋时期社会结构日益趋向两极分化,人民的生活状况参差不齐。
地主阶级富可敌国,而大部分农民陷入贫困和无望的境地。
而且,由于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特权现象,人们普遍对政府失去了信心,社会秩序日益混乱。
王安石变法的出台是基于上述背景的综合考量。
他认为唯有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才能为国家带来改变,振兴社会。
四、王安石变法措施1.青苗法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的首要措施。
该法规定了农民缴纳一定数量的粮食作为赋税,并规定用于管理河道、水利工程等公共事务。
这一法令旨在减轻农民的负担,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加强政府对经济的调控。
2.免役法免役法是针对百姓的徭役制度进行改革的措施。
根据这一法令,人们可以用钱代替劳动,免除了一部分徭役。
这一政策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3.均输法均输法是王安石变法中引起争议较大的一项措施。
根据这一法令,地主和富人需要将一部分财产捐赠给贫困地区,以实现财产的均衡分配。
然而,这一措施引起了地主阶级的不满和反对,最终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4.方田均税法方田均税法是一个重要的农业政策,旨在调整土地的分配和赋税制度。
第三课 王安石变法
第三课王安石变法第三王安石变法一,时代背景:北宋中期社会危机(一)社会矛盾日益激化1,表现: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2,原因:(1)土地兼并严重使阶级矛盾尖锐(地主土地所有制决定的、政府不抑兼并政策)(二)三冗问题和积贫积弱局面形成1,积贫形成(1)冗兵:加强对辽西夏防守,扩充军队。
荒年募兵以稳社会。
(2)冗官: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而分化事权造成机构太多。
政府效率低和财政负担。
(3)冗费:军队数量增多,官员增多,加强财政负担,岁币赠送,以土地兼并收入减少。
2,积弱形成(1)原因:面临辽西夏威胁,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将帅受制太多,军队战斗力低。
(2)表现:与辽西夏战争败多,签订澶渊之盟,送岁币以换太平。
(三)庆历新政失败,矛盾加深二,变法目的:缓和矛盾、富国强兵、巩固统治三,变法内容及分析(一)富国之法措施内容评价青苗法增加政府收入,限制高利贷盘剥,缓和矛盾,但强制借贷,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严重方田均税法清查土地,增加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农田水利法兴修许多水利工程,有利农业发展免役法纳钱代役,保证农民生产时间,促进农业发展,增加财政收入。
市易法和均输法利用供求规律,打破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政府收入。
(二)强兵之法措施内容评价保甲法加强农村秩序,维护农村治安,建立军事储备,节省军事费用。
保马法战马质量和数量提高,政府节省养马费用。
将兵法加强军队战斗力军器监武器质量改革,产量增加精简军队加强军队战斗力,节省军费(三)取士之法措施内容评价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唯才是用四,变法结果:失败1,原因: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变法中用人不当、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宋神宗去逝2,标志:元祜更化,宋哲宗后改革变法精神全变。
3,教训:改革是艰辛且充满阻力,改革者必须坚定信念\改革中注意合理用人\改革是必然的,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等。
五,评价变法1,性质:地主阶级针对危机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运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2,积极性:增加收入,加强力量,一定程度上改变北宋积贫积弱局面。
王安石变法
在新法推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
6.阅读下列材料 (王)安石曰:“„„且国用不足,非当世急务,所 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故也。”光曰:“善理财者, 不过头会箕敛尔。”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 赋而国用足。”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 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宋史· 司马光传》 请回答:王安石与司马光的论战各自阐述了什么主要 观点?为此,王安石采取什么理财措施? 王安石主张“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 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变法是“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 加赋”。 王安石采取理财措施是: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农田 水利法④方田均税法⑤市易法。
募役法
理财 措施
农田水利法
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照每户占有土地的多少 方田均税法 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增加 了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
市易法
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 和商品交流。国家收入也有增加。
措施
内容
作用 政府把农村住户组织起来,十家编为一保。 保丁在农闲时练兵,平时种田、维持社会 秩序,战时编入军队作战。既可加强对人 民的控制,又可以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 同时减少了军费开支。 把禁军固定在一定辖区,由固定的将官加 以训练。加强了军队训练,充实了边防力 量。
保甲法 军事 措施 将兵法
教育 措施
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进士科不再考 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专 改革科举制度 考律令、断案等。有利于培养大量从事实 际事务的有用人才。 整顿太学 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考试 成绩优秀者,可直接授官,以资鼓励。使 学校变成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
呕心沥血编通鉴 一心一意反新法 司马光在政治上是标准的守旧派人士, 他跟主持变法的王安石发生了严重分歧,几度上书反对新法。他认为刑 司马 光题跋版画像 [4]法新建的国家使用轻典,混乱的国家使用重典,这是世轻世重,不是改变法 律。所谓“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司马光与王安石, 就竭诚为国来说,二人是一致的,但在具体措施上,各有偏向。王安石主要是 围绕着当时财政、军事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大刀阔斧的经济、军事改革措施来 解决燃眉之急。司马光则认为在守成时期,应偏重于通过伦理纲常的整顿,来 把人们的思想束缚在原有制度之内,即使改革,也定要稳妥,因为“大坏而更 改,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无,臣恐风雨之不庇也”。司马光的主张虽 然偏于保守,但实际上是一种在“守常”基础上的改革方略。王安石变法中出 现的问题,如新法不能有效落实和用人不当等情况,从侧面证明司马光在政治 上还是老练稳健的。 可以使用一句话来评价司马光的一生 :其实司马光 的一生主要就是干了这两件事情 编写《资治通鉴》反对王安石的新法 但是有 一点必须要注意就是:司马光之所以与王安石政见不和仅仅是在政治观点上有 分歧,在本质上都是为国为民的真君子——纯粹君子之争,绝对不是为了一己 私利,不然王安石在痛恨司马光之余也不会由衷的道出:“司马君实,君子人 也!”一个令政敌都叹为君子的人,绝对不是一个小人!司马光在政治上的理 解比王安石要深刻得多,在为变法问题斗得死去活来之后,司马光留下了这样 的见解,基本可以概括他对王安石一生的看法“介甫无它,唯执拗耳”。
王安石变法
商业
农业
4、措施: (1)富国(理财措施)——中心措施 青苗法 1.上供物资用贱去贵、用近舍远(补充)
农田水利法
募役法
2.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3.政府鼓励兴修水利,开垦荒地 4.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偿还加收利息 5.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 6.重新丈量土地,按土地多少肥瘠收税
市易法
方田均税法 均输法
收入 项目 钱 绢帛 粮 收入总额 36822541(贯) 8745535(匹) 26943575(石) 支出总额 33170630 7255640 30472708 军费开支 9940147 7422768 23170223 所占比例 30% 102% 80%
草
29396113(束)
29250469
范仲淹“庆历新政”揭开北宋变法改革的序幕,其失败为 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
3.王安石个人因素:丰富的从政经验及“三不足”的变
法精神影响
4.宋神宗的支持
二、变法的内容:
1、目的:
改变积贫积弱,实现富国强兵,巩固统治
2、核心内容:
富国强兵
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依靠天下所有劳力去开 发自然资源,是积极开源而不是消极节流)
④募(免)役法:政府征收免役钱,雇人服役(以钱代役) ⑤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作用: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发展, 增加政府收入
⑥方田均税法:清丈土地,按土地等级收税
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兼并, 增加了收入;
4、措施: (1)富国(理财措施)——中心措施
①均输法:政府采购物资,实行就近原则 ②市易法: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 ③青苗法:政府低息贷款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 ④募(免)役法:政府征收免役钱,雇人服役(以钱代役) ⑤农田水利法: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 ⑥方田均税法:清丈土地,按土地等级收税
七年级王安石变法知识点
七年级王安石变法知识点在中国历史上,王安石变法是一次重大的政治和经济改革运动。
它始于北宋末年,在北宋仁宗和神宗两位皇帝的支持下,持续了十余年之久。
本文将全面介绍七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的王安石变法知识点。
一、王安石及其变法背景王安石(1021年—1086年),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
他的改革思想和具有特色的政治、经济学说,为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在他之前,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已经逐渐萎缩,农业生产受到限制,商业和手工业则呈现停滞状态。
面对这种局面,政府也无计可施,税收不断增长,百姓的负担也愈加沉重。
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政、青苗、免役、市易、保甲等五个方面。
学政制度是指通过科举制度选拔新官,并允许选中士子跨地区执政,进一步加强政府对地方行政的掌控。
青苗法实行“租禄赋役”制,将在地税赋中的赋税改为直接向较富裕的地主征收物质,以支持粮食农业发展。
免役制度则降低兵役负担,减轻百姓的经济负担。
市易制度允许私人经营商业,鼓励商品流通,并设立有关规章制度,保障市民的权益。
保甲制度则是在基层社区内设立“保甲”制度,强制性地规定每个人都要履行一定程度的自愿义务,从而加强基层犯罪预防和治理工作。
三、王安石变法的影响王安石变法使得财政收入增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了百姓的生活状况,并通过加强对基层的控制,使得政府行政更加有序和稳定。
然而,新法信奉“务实”,而非“德治”,即强调实效,而非以道德约束社会。
由于新法的推行并不令人满意,加上旧派官员和地方势力的阻挠,新法不再得到支持,失去了先前的声势和政治基础,最终于庆历年间失败了。
结论作为一次重大的政治和经济改革运动,王安石变法不仅改善了百姓的生活状况,同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学生历史课上,学生应该认真学习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影响,理解其历史背景和时代意义,为今后的社会发展积累经验和智慧。
高三历史《王安石变法》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1085年:“元祐更化”。 宋神宗去世,高氏听政,起用司马光, 罢黜新党,尽废新法 1093年:宋哲宗亲政,部分恢复新法,但党争纷 起。 1127年:“靖康之耻”。 宋钦宗靖康二年,北宋灭亡。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1.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①土地兼并现象严重,自耕农沦落为佃农;
②中小农民的赋税沉重,农民生活困苦;
③农民起义频繁,封建统治不稳。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⑴积贫: □空前强化的皇帝专权之下,政府工作效率低, 财政负担重; □军队数量激增,军费高涨; □加上对辽、夏的“岁币”,出现冗官、冗兵、 冗费“三冗”局面。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1068年,王安石得到宋神宗支持,主持改 革。以发展生产,民富国强为变法目的。 1.富国之法(改变积贫) 目的:改变积贫的局面,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 农民关系,发展生产。 内容: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 方田均税法、均输法。
作用: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发展生产;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⑵积弱: □与辽、夏征战胜少败多,军队战斗力的削弱; □此外,行政牵制,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财权集中,地方财税缺乏。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3.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1043年,宋仁宗支持参知政事范仲淹改革, 以整顿吏治为中心。 主要内容: ①严格升迁;限制恩荫;改革贡举;慎选官吏。 ②减轻徭役;重视农桑。但严重触犯大地主大官 僚的利益,改革受阻,一年后废止。 影响:王安石变法的前奏,揭开了北宋革新除 弊、变法改革的序幕。
4.2 王安石变法
《三经新义》才干的机会
整顿 太学
撰注教材,作为考 培养了改革人才, 革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 试依据
结合今天的教育,认识王安石变法关于科举的措施中值得 肯定之处。 1、考试内容:①废除华而不实的诗赋辞章取士,而考查考 生是否理解经义。②联系实际:参加经义策论考试,以考 核士子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处理能力。 2、遵循原则 择优录取。
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积极性,发展生产
创设情境:
假如你是个有大量土地并从事经商 的大地主……王安石变法的哪些内容与 你的利益有直接关系?为什么?
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均输法、市易法等
限制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剥削, 改革必然会遭到他们的反对
巩固基础,突破难点
“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是王安石的理财思想,试 结合变法的内容分析这一思想 1、哪些措施有利于增加政府的收入? 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增加了政府 开源 的收入; 2、哪些措施有利于节约政府的开支? 节流 均输法节省了货款和转运费用 3、哪些措施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 发展生产? 农田水利法,改善了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有利于 提高农产量。 发展生产 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有利于改善“积贫”。
③王安石“三不足”的改革精神,值得肯定。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1、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1)性质: 2)进步性(历史作用): 失败根因 3)局限性: ①北宋的危机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封建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度本身造成的,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 的统治为出发点,没有触动大地主土地所有制, 不可能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
抑制了豪强兼并,减轻了人民负担, 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王安石变法
亦不减二十万。 亦不减二十万。 ——( ——(元)脱脱等《宋史·安焘传》 脱脱等《宋史·安焘传》 材料四 “昔汉武帝用东郭成阳,孔仅之徒为聚敛之臣, 上(明太祖)曰: 昔汉武帝用东郭成阳,孔仅之徒为聚敛之臣,剥民取 明太祖)
海内苦之。宋神宗用王安石理财,小人进竞,天下骚然,此可为戒。 利,海内苦之。宋神宗用王安石理财,小人进竞,天下骚然,此可为戒。 ” ——《太祖实录》 ——《太祖实录》
二、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内容及作用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 项目 目的 措施 均输法 市易法 青苗法 募役法 免役法) (免役法) 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 改变 强兵 积弱 之法 局面 将兵法 保甲法 内 容 采购物资“徙贵就贱, 采购物资“徙贵就贱, 用近易远” 用近易远” 在开封设“市易务” 在开封设“市易务” 青黄不接之时, 青黄不接之时,政府借 钱或粮食给农民。 钱或粮食给农民。 纳钱代役 鼓励兴修水利 清丈土地,收取赋税。 清丈土地,收取赋税。 在各路设负责操练军队 的将官 把农民编为保甲进行军 事训练 作 用 打破了大商人控制市场的 局面,增加了政府收入。 局面,增加了政府收入。 限制了大商人控制和操纵 市场,增加了政府收入。 市场,增加了政府收入。 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 增加了政府收入。 削,增加了政府收入。 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了 有利于经济发展, 政府收入。 政府收入。 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限制了隐田漏税行为, 限制了隐田漏税行为,增 加了政府收入。 加了政府收入。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维护了秩序,兵农合一。 维护了秩序,兵农合一。
王安石变法
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社会危机 . (1)财政危机:冗官、冗兵、冗费以及对辽和西夏的“岁币”使北宋国家财政面 财政危机: 财政危机 冗官、冗兵、冗费以及对辽和西夏的“岁币” 临严重危机。 临严重危机。 (2)边防危机:辽、西夏在边境侵扰,民族矛盾尖锐。 边防危机: 边防危机 西夏在边境侵扰,民族矛盾尖锐。 (3)政治危机: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尖锐。 政治危机: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尖锐。 政治危机 2.有利条件 . (1)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 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 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 (2)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 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 宋神宗坚持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主要措施、影响
王安石变法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吸取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导致分裂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但是这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干强枝弱,地方行效率低下,出现冗官冗兵的现象,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北部边境又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
在这种严峻形势下,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宋仁宗庆历年间,大臣范仲淹主张改革腐败的官僚机构,但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仅推行了一年多就夭折了。
1069年,宋神宗起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王安石针对官僚机构、财政制度、军事体制等方面的弊端,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变法的政策和措施,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一)财政经济方面的改革——富国之法1、青苗法政府在每年正月和五月向农民提供贷款或谷物,按户等高下规定借贷数目,这种做法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缓和了阶级矛盾,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但强制借贷,利息较高,对农民仍是沉重的负担。
2、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工程,其工料出资按当地居民户等高低分派,水利工程的修建,有利于农业灌溉,一程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政府税收增加。
3、免役法又称募役法,政府向不愿服役的人户征收免役钱,由政府出钱雇人服役,官僚、地主要出钱,这种做于有利于保证农民生产时间,促进发展农业生产;特权户也不得不缴纳役钱,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4、市易法政府在开封设置市易务,收市场购滞销货,市场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5、方田均税法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解决赋税负担不均的问题,政府对土地进行丈量清查,按土地多少、好坏收税,增加了政府田赋收入;也部分减轻农民赋税负担。
6、均输法为了供应皇帝、贵族和中央政府的消费物资,政府原在东南的江、浙等六路设置发运使,负责购买物资并运往京城。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考点提示选考内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知识清单知识梳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背景:(1)北宋中期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冗官、冗兵、冗费“三冗”问题突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
(2)范仲淹“庆历新政”(1043年)的失败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
(3)主观条件:王安石丰富的地方经验和“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的影响。
目的:(1)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弱的局面。
(2)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1)富国之法①青苗法:每年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偿还,加收20%的利息,这样既能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
②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工程。
③免役法,又称募役法。
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按贫富等级取免役钱,雇人服役。
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相应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④市易法:政府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⑤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这就增加了国家的田赋收入。
⑥均输法:要求发运使依照“徒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物资。
(2)强兵之法①保甲法:政府把农民组织起来,编为保甲,十户为一保。
保丁农闲时练兵,平时参与维持地方治安,战时编入军队作战。
还实行连坐法,同保人要互相监督、检举。
②保马法:规定百姓可自愿申请养马。
每户一匹,富户两匹,由政府拨给官马或给钱自购。
③将兵法:在北方各路设100多“将”,每将置正副将各1人。
“将”成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
④设军器监。
监督制造兵器,严格管理,提高武器质量。
(3)取士之法①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明经诸科,规定进士科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
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
②整顿太学,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
太学生成绩优异者不经科举考试可直接为官。
王安石变法
措施 富 国
目 的
解决财政危 机,改变积 贫局面
内 容
作 用
均输法、市易法、 利减轻农民负 青苗法、募役法、 农田水利法、方田 担、发展生产; 增加财政收入 均税法
强 兵
改变积弱局 将兵法、保甲 提高战斗力, 以富国强兵为核心 面,压民御 法、保马法、 节省财政开 外,巩固统 支 军器监 治秩序 统一思想; 培养变法实 用人才
30472708 23170223 80% 29250469 24980464 80%
问题探究1:北宋的“三冗”现象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三冗” 给北宋带来了什么后果?
“冗兵”
“冗官”
“冗费”
从反面说明 政治改革要 原因 ②扩大禁军数量 ②扩大科举取 士人数 ③更戍法 重视:精兵 ③恩荫赏赐 简政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在加强集权的同时,冗官冗兵冗费使 财政危机:北宋的国家财政面临严重危机。
政治危机: 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各
地农民起义给北宋政权以沉重打击。
对外无力抗击辽、西夏的侵扰,广大 边患危机: 人民饱受战争之苦。
前奏:
庆历新政失败,北宋朝廷进一步陷入 积贫积弱的局面,统治危机进一步加 深。
一、变法的背景 (一)、兵虚财匮 (二)、内忧外患 (三)、挽救危机的尝试——庆历新政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1)经济:富国 (2)军事:强兵 (3)文化:育才
三、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p47 四、评价王安石变法:
一、变法的背景
(积贫积弱的北宋)
陈桥兵变
赵匡胤,涿州人。后周 时任殿前都检。960年 , 发动陈桥兵变 ,黄袍加 身建立北宋,定都开封, 年号建隆。
问题三
“冗费”
宋真宗 宋仁宗
王安石变法背景及主要内容
北宋与辽:澶渊之盟 北宋与西夏:庆历和议
王安石变法背景和主要内容
澶渊之盟
1004年,辽军承天皇天后和耶律隆绪的指令 大举进攻北宋,一直打到黄河北岸的澶州附近, 威胁到宋朝的都城东京。宋朝的大臣王钦若等人 主张迁都,唯有宰相寇准力请宋真宗亲征,宋真 宗被迫北上。宋军在澶州射死辽将萧达览,辽军 士气受挫,同意与宋军议和。宋真宗不惜代价, 只希望辽军能尽快北撤,于是在打胜仗的情况下, 与辽订立了屈辱的“澶渊之盟”。
改变积弱的局面。 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
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王安石变法背景和主要内容
二 王安石变法
• 主要措施:富国
强兵
育才
核心内容:富国强兵 指导思想:依靠天下所有劳力去开发 自然资源,是积极开源而不是消极节 流。(“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王安石变法背景和主要内容
1、富国:
“理财为方今先急”、“理财以农事为先”
政治危机
(阶级矛盾)
社 会
危
边疆危机 机
(民族矛盾)
王安石变法背景和主要内容
三.挽救危机的尝试——庆历新政(1043年)
直接原因:宋夏战争的失败激化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 目的:革除弊政、维护封建统治 人物: 范仲淹 宋仁宗 措施: 以整顿吏治为核心 结果: 失败 失败原因 改革触犯保守派官僚利益,遭到他们反对
王安石变法背景和主要内容
土地兼并 阶级 人民 政治
苛捐杂税
矛盾 起义
危机
内
忧
北宋政府积贫积弱
边 疆
外
危患
守内虚外
少数民族崛起 机
辽宋西夏 连年征战
民族矛 盾激化
王安石变法背景和主要内容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收到了显著地成效,有哪些 表现?
1 发展了生产,增加了政府的 财政收入 ,缓解了
“冗费”问题。 (开源) 2 加强了 军 事力 量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强兵)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北宋 积贫积弱的局面。
3王安石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王安石变法的性质:王安石变法是一场 地主阶级 为挽救统治危机而实行的富国强兵 的 (阶级) 改革。
市易法 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
增加政府收入
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 增加政府收入
均输法(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纳税户负担减轻,增加政府收入
2、强兵:
措施 精兵 将兵法 保甲法 保马法 内容 淘汰老弱 设专门将领训练军队 作用 减少军费开支 提高素质 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十家为一保,农闲时 既可加强对人民的 练兵、生产,战时编 控制,同时减少军 入军队。(兵农合一)费开支。 官马由农户保养 减少政府支出
王安石 ( 1021—1086) 字介甫。北宋著名 的文学家、政治家 和改革家。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积贫积弱导致北宋中期的三大社会危机—— 必要性 财政危机、边疆危机和政治危机
2、“庆历新政”的失败为王安石变法 提供了经验教训 3、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 可能性 不足”的大无畏精神的影响 4、宋神宗继位,任用王安石为宰相, 推行变法。
变法失败 (元佑更化)
保守派 的反对
皇室成员 的反对
神宗坚 持新法
变法期间,黄河流 域发生蝗灾和旱灾,一 些守旧官僚乘机大作文 章。有个叫郑侠的小官, 令人画了一幅“流民 图”,描绘灾民的疾苦 状况。他将这幅画呈送 神宗,攻击新法造成民 不聊生。朝廷的守旧官 僚也群起诬蔑王安石。 甚至太皇太后和皇太后, 也哭着要求宋神宗废除 新法。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背景一:社会矛盾激化
1阶级矛盾尖锐:北宋初年,宋朝统治者由于对土地兼并采取放任态度,导致三分之一的`自耕农沦为佃户和豪强地主隐瞒土地,致使富者有田无税、贫者负担沉重,连年的自然灾害加剧了农民苦难,因而造成各地农民暴动频。
2民族对立严重:北宋与西夏和辽国发生多次战争
3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突出:改革派与守旧派斗争激烈
背景二:北宋积贫积弱局面形成:
一:积弱
原因:1北宋政府为了防范武将实行更戍法,频调动武将,导致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并设立不同机构管辖军队,调兵权与领兵权分离。
削弱军队战斗力
2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北宋政府荒年募兵,招募流民当兵,军队战斗力下降
3北宋以步兵为主,根本就打不过北方少数民族的骑兵
4武器生产管理混乱,影响军队战斗力
表现:指挥效率和战斗力较低,导致北宋在与辽国和西夏的斗争中常常失败
二:积贫
原因:1冗官,北宋政府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集中皇权,比如,宰相职位一般有很多人担任,同时还设置了参知政事,三司使,来分割相权。
官职也不断增加,北宋导致北宋机构肿;采用恩荫制,一个官僚一生当中可以推荐数十个亲属当官;北宋大兴科举,科举应试人数增加,取士人数也增加
2冗兵:政府为稳定社会秩序招收流民入军,军队数量增加,军费增加
3冗费:冗官,冗兵就导致政府财政支出增加,北宋政府还要对外
赔款,与此同时由于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富豪隐瞒土地,导致财政收入锐减,因而造成了北宋的财政危机。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课标要求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知识体系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1.北宋初年,宋太祖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农民起义频繁,阶级矛盾激化;2.宋朝建国后,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专制集权,集中了军权和行政权。
但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冗官、冗兵、冗费问题严重,形成“积弱”和“积贫”局面,,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3.为缓和社会矛盾,解决统治危机。
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富弼等人,以整顿吏治为核心,进行改革。
历史上将这次改革称为“庆历新政”,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社会矛盾更加尖锐;4.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大无畏精神。
二.王安石变法的目的1.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弱的局面。
2.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三.王安石变法的内容1.理财——富国之法:为改变积贫的局面,王安石主持制定的政策、措施主要有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等。
2.军事——强兵之法:为改变积弱的局面,王安石等人又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有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和设军器监。
3.教育——取士之法:王安石也非常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采取的措施有: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
四.王安石变法的败因1.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
2.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
支持变法的组织机构不够健全,赏罚也不够公正,支持变法的宋神宗本身也摇摆不定等等。
3.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变法本身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五.王安石变法的影响1.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2.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3.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4.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兵 虚 财 匮——财政危机
1.北宋初期权力的高度集中示意图 . 军 权 (兵 )
财 权(钱)
皇
帝
地方行政权(权)
问题探究1:你怎样看待这些权力的集中?
进步性: ①解决了中唐、五代以来藩镇跋扈的局面,维
护国家统一。
②在客观上也有利社会经济的发展。
局限性: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到北宋中期,出 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范机、边疆危机和政治危机导致北宋积 贫积弱
2、“庆历新政”的失败为王安石变法 提供了经验教训 3、王安石“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的 可能性 影响 “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 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 法 4、宋神宗的支持。 根源 北宋初年对中央集权的加强
必要性
研究性学习(课后)
1、如果你是当时的参知政 事,你怎样改变北宋积贫积弱 的局面. 2、假如你是2013年两会的小 代表,请结合本课内容以史鉴 今,为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 展献计献策!
专 题 四
第一节 积贫积弱的北宋
顷之,上与故人石守信等饮酒酣,屏左右谓曰: “我非尔曹之力,不得至此,念汝之德,无有穷已。 然为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今终夕 未尝安枕而卧也。”守信等曰:“何故?”上曰: “是不难知,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守信等皆惶 恐顿首曰:“陛下何为出此言?”上曰:“不然,汝 曹虽无心,其如麾下之人欲富贵何?一旦以黄袍加汝 身,虽欲不为,不可得也。”守信等乃皆顿首泣曰: “臣等愚不及此,唯陛下哀怜,指示可生之路。”上 曰:“人生如白驹过隙,所欲富贵者,不过多得金钱, 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明日,皆称疾,请 解兵权。 这是什么典故?这个典故反映了宋太祖集中了何 权?目的为何?除此以外北宋初期还集中了哪些权力?
契 丹 人 的 发 型
1004年澶渊之盟
北宋皇帝 愁什么?
北宋愁眉不展的君主
愁啊愁,
愁到白了头。
社会危机何时解, 让我再无心忧……
四、庆历新政(自主学习)
目的:挽救统治 时间:1043年 人物: 宋仁宗、范仲淹、富弼 中心:整顿吏治 结果:夭折 原因: 官僚贵族的反对和诽谤 影响: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唐是在农民起义之后建立起来的王朝,统治 者注意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着手调整统治 政策,使当时的阶级矛盾有所缓和。 北宋是在兵变的基础上建立的,统治者为吸 取五代频繁军事政变的教训,只注意调整和 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而作为封建社会经 济基础的小农经济没有得到较大的恢复和发 展,再加上纵容土地兼并的发展,阶级矛盾 在北宋初年就十分尖锐。
③向辽、西夏交 纳“岁币”
后果 军队战斗力低下; 行政效率低下;
军费负担沉重。
官俸负担沉重。
财政困难 积贫积弱
二、内忧外患——政治危机 1、土地兼并严重 宋太祖说: “富室连我阡 陌,为国守财 尔。缓急盗贼 窃发,边境扰 动,兼并之财, 乐于输纳,皆 我之物。”
北宋农民负担沉重
项目 商税 酒税 景德年间 450万(贯) 428万(贯) 庆历年间 1975万(贯) 1710万(贯)
三、边患危机
北宋实行“守内虚外”、“更戍法”
辽、西夏对北宋的威胁
1、宋辽:“澶渊之盟”
2、宋夏:庆历和议
材料(按:以下为宋辽澶渊之盟盟约内容)
北宋疆域图 (一)宋辽维持旧疆,约为兄弟之国,辽主称宋真宗为兄,宋
真宗称辽主为弟,并称萧太后为叔母; (三)双方沿边州县各守边界,两边人户不得交侵……
(二)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称为“岁币”;
一、兵 虚 财 匮——财政危机
(冗官、冗兵、冗费) 问题探究2: 北宋中期的“三冗”现象分别是怎样形 成的? “三冗”给北宋带来了什么后 果?
问题探究2:北宋中期的“三冗”现象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三 冗”给北宋带来了什么后果?
“冗兵”
“冗官”
“冗费”
①冗兵、冗官 ②大兴土木
①政府将受灾 ①加强集权, 流民编入军队 一职多官 ②为集中军权, 原因 扩大禁军数量 ②扩大科举取 士人数 ③为对付辽、 守内虚外 西夏在边境大 更戍法 ③恩荫赏赐 量屯兵
盐税
总计
355万(贯)
1233万(贯)
715万(贯)
4400万(贯)
2、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 欧阳修说:
“一年多如一年,一火强如一火。”
内忧外患
993年,王小波在四川发动起义,他宣告: “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起义的队伍 发展到数万人 。
问题探究3: 以往的农民的起义主要发生在王朝的后期, 如唐朝,而北宋则在一开始时,阶级对立就十分突出, 这又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