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操作规程
单体燃烧试验的操作流程
![单体燃烧试验的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ac57fb11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3f.png)
单体燃烧试验的操作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1. 试验前准备检查试验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包括燃烧器、排烟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等。
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操作规程
![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ab001128ce2f0066f53322f7.png)
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操作规程1.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检测建筑材料或制品在单体燃烧试验(SBI)中的对火反应性能的方法。
2.编制依据《GB/T 20284—2006》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SBI-1型建材单体制品燃烧试验装置使用说明书》3.使用设备及设备工作条件使用设备:南京上元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原南京市江宁区方山分析仪器设备厂)生产的SBI-1型建材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炉。
设备工作条件(1)环境温度:(20±10)oC(2)电源电压:AC220V±10% 50HZ(3)功率:≤3KW(4)燃料:商用丙烷气体,纯度≥95%4.检测程序4.1 检测准备4.1.1 试件的数量:同一厂家、同一规格建筑材料或制品三组。
4.1.2 试件要求:角型试样有两个翼,分别为长翼和短翼。
试样的最大厚度为200㎜.板式制品的尺寸如下:a)短翼:(495±5)㎜×(1500±5)㎜b)长翼:(1000±5)㎜×(1500±5)㎜4.1.3除非在制品说明里有规定,否则若试样厚度超过200㎜,则应将试样的非受火面切除掉以使试样厚度为200㎜.4.1.4应在长翼的受火面距试样夹角最远端的边缘、且距试样底边高度分别为(500±3)㎜和(1000±3)㎜处,画两条水平线,以观察火焰在这两个高度边缘的横向传播情况。
所画横线的宽度值≤3㎜.5.试验步骤概要将试样安装在小推车上,主燃烧器已位于集气罩下的框架内,按下列步骤依次进行试验,直至试验结束。
整个试验步骤应在2H内完成。
试验操作(t)设为(0.60±0.05)m3 /s5.2.1 将排烟管道的体积流速V298。
在整个试验期间,该体积流速应控制在0.50 m3 /s -0.65 m3 /s的范围内。
5.2.2记录排烟管道中热电偶T1、T2和T3的温度以及环境温度且记录时间至少应达到300s。
建筑材料可燃性试验操作规程
![建筑材料可燃性试验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8f7a6629fad6195f312ba6c4.png)
建筑材料可燃性试验
1、点燃位于垂直方向的燃烧器,待火焰稳定。
调节燃烧器微调阀,测量火焰高度,火焰高度应为(20±1)mm。
应在远离燃烧器的预设位置上进行该操作,以避免试样意外着火。
在每次对试样点火前应测量火焰高度。
2、沿燃烧器的垂直轴线将燃烧器倾斜45°,水平向前推进,直至火焰抵达预设的试样接触点。
当火焰接触到试样时开始计时,点火时间为15s或30s,然后平稳地撤回燃烧器。
3、试样可能需要采用表面点火方式或边缘点火方式,或这两种点火方式都要采用。
①表面点火:对所有的基本平整制品,火焰应施加在试样的中心线位置,底部边缘上方40mm处,应分别对实际应用中可能受火的每种不同表面进行试验。
②边缘点火:
对于总厚度不超过3mm的单层或多层的基本平整制品,火焰应施加在试样底面中心位置。
对于总厚度大于3mm的单层或多层的基本平整制品,火焰应施加在试样底边中心且距受火表面1.5mm的底面位置处。
对于所有厚度大于10mm的多层制品,应增加试验,将试样沿其垂直轴线旋转90°,火焰施加在每层材料底部中线所在的边缘处。
4、对于非基本平整制品和按实际应用条件进行测试的制品,应按边缘点火中第一、第二种情况进行点火,并在报告中详细阐述使用的点火方式。
5、如果在对第一块试样施加火焰期间,试样并未着火就熔化或收缩,则按标准附录A的规定进行试验。
6、试验时间:
如果点火时间为15s,总试验时间是20s,从开始点火计算。
如果点火时间为30s,总试验时间是60s,从开始点火计算。
南通耀华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建材制品燃烧性能燃烧热值试验操作规程
![建材制品燃烧性能燃烧热值试验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1de63de4c77da26925c5b078.png)
建材制品燃烧性能燃烧热值试验操作规程1、首先压缩已称量质量为0.5g左右的苯甲酸粉末,用制丸装置将其制成小丸片。
将坩埚放入分析天平上,并去皮后将小丸片放入坩埚内称量并记录质量,精确到0.1mg。
2、再次去皮后往苯甲酸丸片周围放入0.5g左右样品粉末称量并记录质量,精确到0.1mg,苯甲酸与样品质量合计不应大于1g。
3、将已称量的点火丝连接到两个电极,且制成“V”型并接触到苯甲酸丸片。
检查两个电极和点火丝确保其接触良好,在氧弹中倒入10ml的蒸馏水,用来吸收试验过程中产生的酸性气体。
4、拧紧氧弹密封盖,连接氧弹和氧气阀门,小心开启氧气瓶,给氧气充氧至压力达到3.0MPa~3.5MPa,持续15s。
将氧弹放入量热仪内桶的三角托架上,盖上盖子并打开设备的“电源”按钮。
5、打开电脑,双击桌面“热值试验程序”,点击“初始化”按钮,指示灯变亮表示仪器与电脑通讯连接正常。
点击“搅拌”“注水”“排水”查看设备是否正常运转。
6、点击界面左下角,选择软件“第一次试验”,点击“开始”,自动弹出试验参数输入框。
将样品、苯甲酸、点火丝等各项参数输入完成后点击“确定”按钮,此后系统为内桶水自动注水并稳定水位1分钟,自动打开搅拌器并保持内桶水温恒定2分钟后开始进入试验环节。
7、等待10min后自动点火,30min左右试验结束指示灯变亮,此次试验自动结束。
如果11分钟软件提示“点火失败”并结束试验,请重新试验。
8、取出氧弹,将气体放出后将坩埚取出,放到电阻炉上加热以去掉上面的附着物。
9、重复以上操作直到三组样品全部测试完毕;进入“试验报告”,点击“生成试验报告”并保存报告。
10、试验全部结束后,关闭电源、气源、计算机,对氧弹及其他使用过的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
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操作规程
![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d7db9d03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03.png)
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操作规程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操作规程一、引言单体燃烧试验是一种用于评估建筑材料或制品燃烧性能的测试方法。
该试验旨在模拟实际火灾情况下材料的燃烧行为,并为设计和安全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单体燃烧试验的操作规程,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各种建筑制品和材料的燃烧性能测试,包括但不限于:墙体、天花板、地板、门窗、装饰材料等。
三、试验设备和器材1、单体燃烧试验仪(SBI):包括燃烧室、燃气供应系统、烟尘采集系统、温度控制系统等。
2、试样:待测试的建筑制品或材料。
3、计时器:用于记录试验时间。
4、测量工具:用于测量试样的尺寸和重量。
5、燃气供应:满足试验要求的燃气,如甲烷、丙烷等。
四、试验步骤1、试验前准备 a. 检查单体燃烧试验仪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确保各系统运行正常。
b. 选择合适的试样,并确保试样的尺寸和重量符合试验要求。
c. 准备好计时器和测量工具。
2、试验操作步骤 a. 将试样放置在燃烧室中,并固定好。
b. 启动燃气供应系统,并调节燃气流量以满足试验要求。
c. 点燃燃气,观察试样的燃烧情况,并记录燃烧时间。
d. 在试验过程中,定期收集烟尘样品,并分析其成分。
e. 试验结束后,关闭燃气供应,并清理试验现场。
3、数据处理与评价 a. 根据观察和记录的试验数据,计算出试样的燃烧速率、释放热量等指标。
b. 将试验结果与相关标准或规范进行比较,评估试样的燃烧性能。
五、记录与评价1、记录试验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如燃气流量、燃烧时间、烟尘成分等。
2、根据试验结果,对试样的燃烧性能进行评价,并将结果记录在报告中。
3、将报告与其他相关测试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为建筑设计和安全评估提供依据。
六、安全措施1、确保试验现场通风良好,防止燃气泄漏引起危险。
2、操作人员应熟悉单体燃烧试验仪的使用方法,避免误操作。
3、在试验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设备,如防护手套、护目镜等。
燃烧性能 (单体燃烧)指导书(1)
![燃烧性能 (单体燃烧)指导书(1)](https://img.taocdn.com/s3/m/2788ed064b35eefdc8d33379.png)
燃烧性能(单体燃烧)试验作业指导书一、试验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测定各种类型的纺织品(包括单组分或多组分),如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布、涂层织物、层压织物、复合织物、地毯等(包括阻燃处理和未经处理)的燃烧性能检测。
二、执行标准《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GB6529-1986《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GB/T 20284-2006《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1部分:导则》GB/T 2406.1-2008 《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2部分:室温试验》GB/T 2406.2-2009三、检测设备四、基本规定4.1 、续燃时间: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移开(点)火源后材料持续有焰燃烧的时间。
4.2、阴燃时间: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当有焰燃烧终止后,或者移开(点)火焰后,材料持续无焰燃烧的时间。
4.3、损毁长度: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材料损毁面积在规定方向上的最大长度。
4.4、极限氧指数: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氧氮混合物中材料刚好保持燃烧状态所需要的最低氧浓度。
五、操作流程5.1、试验装置检查:打开气体供给部门的阀门,并任意选择混合气体浓度,流量在10L/min左右,关闭出气和进气阀门,并记录氧气、氮气、混合气体的压力流量。
放置30min在观察各压力计及流量计所示数值,与前记录值核对,如无变动,说明装置无漏气。
5.2、试验温湿度:试验时在温度为10~30℃和相对湿度为30%~80%的大气中进行。
5.3、试样氧浓度的初步选择:当被测试样的氧指数值完全未知时,可将试样在空气中点燃,如果试样迅速燃烧,则氧浓度可以从18%左右开始。
如果试样缓和地燃烧或燃烧得不稳定,选择初始氧浓度大约 21%。
若试样在空气中不能继续燃烧,选择初始氧浓度不小于25%.据此推定的氧浓度,从附录B中查出相应的氧流量和氮流量。
变化浓度时应注意混合气体的总流量在10~11.4L/min之间。
5.4 将试样装在试样夹中间并加以固定,然后将试样夹联同试样垂直安插在燃烧玻璃筒内的试样支座上,试样上端距筒口不少于100mm,试样暴露部分最下端离筒底气体分配装置顶面不少于100mm.5.5、打开氧、氮气阀门,调节从附录B中查出相应的氧气和氮气流量,让调节好的气流在试样点火之前流动冲洗燃烧筒至少30s,在点火和燃烧过程中保持此流量不变。
建材或制品单体燃烧试验仪 使用说明书
![建材或制品单体燃烧试验仪 使用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51d5974b58fafab069dc02f5.png)
GLMDT-1型建材或制品单体燃烧试验仪使用说明书武汉格莱莫检测设备有限公司一、概述本试验机为专用测试仪器,测试建筑材料或制品(不包括铺地材料)在单体燃烧试验中对火的反映,以确定其本体物理性能的试验装置。
本试验机严格满足国标中对测试条件的要求,严格测试规程(方法),采用大量专业、精密测量元件参与系统测试参数的评定。
通过试验机测试后可以确定样品燃烧性能(等级),包含量化(定性)测试参数:样品燃烧热释放率、是否发生火焰横向传播、计算样品总产烟量(产烟性能)、样品燃烧是否有滴落物和颗粒物产生。
本试验机具备多重测试功能,以高优性价比为质检部门及企业提供最完美的检测手段·本技术资料不能作为向本公司提出任何要求的依据。
·本技术资料的解释权在本公司。
·本公司保留在满足客户要求的基础上变更设计的权利(不低于约定参数要求)。
二、依据标准GB/T20284-2006《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三、型号说明DT-1型建材及制品单体燃烧试验装置四、系统测试项目:序号测试项目1材料(制品)燃烧热释放率2材料(制品)总产烟量3材料(制品)火焰横向传播(速率)4材料(制品)滴落物、颗粒物五、主要技术参数1、系统温度测量范围:0~400℃;测量精度:≤±0.5℃;2、系统压差测量范围:0~120Pa(MAX);测量精度:≤±2Pa;3、排烟流量测量范围:0.25m³/s~0.8m³/s(MAX);测量精度:≤±1.5%;4、燃气质量流量计测量范围:0g/s~3.5g/s;测量精度:≤±1%;5、氧气分析(顺磁型)范围:16%~21%,响应时间<12s,30min内噪声漂移不超过100×10-6,数据采集输出的分辨率100×10-6;6、二氧化碳(IR型)测量浓度范围:0%~10%,线性度为大于满量程的1%,数据采集输出的分辨率100×10-6;7、探测器色度标准精确度±5%,输出线性度(透过率)<3%,绝对透过率<1%;8、光密度测量:测量范围0%~99.9%;测量精度:不超过滤光片示值的±5%或±0.01;9、空气相对湿度测量:测量范围:20%~80,精度:≤±5%;10、燃料:商用丙烷气体,纯度≥95%(由用户提供);11、电源:AC380V,5KW;12、设备占地尺寸(燃烧室及排烟管道外形尺寸):6100mm×5500mm×4600mm(长×宽×高);13、燃烧室外形尺寸:3200mm×3200mm×2500mm(长×宽×高);六、系统构成及功能特点介绍:装置组成简介:DT-1建材及制品单体燃烧试验装置包括:控制系统、燃烧室、试件安装小车、燃烧器、烟道及排烟系统、分析及测量系统、除尘装置组成,如图所示。
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操作规程
![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b66954e21eb91a37f1115cbc.png)
a)短翼:
(495±5)㎜×(1500±5)㎜
b)长翼:
(1000±5)㎜×(1500±5)㎜
4.1.3除非在制品说明里有规定,否则若试样厚度超过200㎜,则应将试样的非受火面切除掉以使试样厚度为200㎜.
4.1.4应在长翼的受火面距试样夹角最远端的边缘、且距试样底边高度分别为(500±3)㎜和(1000±3)㎜处,画两条水平线,以观察火焰在这两个高度边缘的横向传播情况。所画横线的宽度值≤3㎜.
b)一旦排烟管道温度超过400ºC,或30s期间的平均值超过300ºC;
滴落物在燃烧器砂床上的滴落物明显干扰了燃烧器的火焰或火焰因燃烧器被堵灭。若滴落物堵塞了一半的燃烧器,则可认为燃烧器受到实质性干扰。
c)
记录停止向燃烧器供气时的时间以及停止供气的原因。
若试验提前结束,则分级试验结果无效。
6试验报告
5.2.5采用精密计时器开始计时并自动记录数据。开始的时间t为0s。
5.2.6在t为(120±5)s时:
点燃辅助燃烧器并将丙烷气体的质量流量调至(647±10)mg/s,此调整应在t为150s前进行。整个试验期间丙烷气质流量应在此范围内。
5.2.7在t为(300±5)s时:
丙烷气体从辅助燃烧器切换到主燃烧器。观察并记录主燃烧器被引燃的时间。
5.2.8观察试样的燃烧行为,观察时间为1260s并在记录单上记录数据。
5.2.9在t≥1560s时:
a)停止向燃烧器供应燃气。
b)停止数据的自动记录。
5.2.10当试样的残余燃烧完全熄灭至少1min后,应在记录单上记录试验结束时的情况。
5.3目测法和数据的人工记录
5.3.1试验前的情况
应记录以下数值:
建筑材料制或品单体燃烧试验设备操作规程
![建筑材料制或品单体燃烧试验设备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e8ae3a34a76e58fafab00385.png)
建筑材料制或品单体燃烧试验设备操作规程1.按照试验标准<GB/T20284—2006>的要求选取“短翼尺寸”为500mm*1500mm “长翼尺寸”为1000mm*1500mm 的两块样品分别安装在设备燃烧室“短翼”“长翼”背板上,在长翼试验距底部0.5m、1.0m处各划一条横线,以测量燃烧曼延幅度。
2.合上电源开关,打开仪表电源钥匙开关,在电脑桌面上找到名称为“单体燃烧试验装置”的软件图标,双击进入软件。
3.进入主界面后,观察一下右上方的通讯控制指示栏,上方有5个指示灯如果5个指示灯依次循环闪烁,说明通讯模块工作正常,如果全都不闪烁说明模块或仪表没有上电,检查一下供电线路,如果是有的闪烁,有的不闪,则说明不闪烁的指示灯对应的模快或仪表没有接好,这时需要检查一下模块或仪表是否联接正常4.在主界面的“样品编号”栏里输入新的样品编号。
如果不输入新的编号将采用上次试验的编号,上次的试验数据将被本次试验数据覆盖5.点击主界面“操作过程”栏里的“检测开始”按钮,系统将自动完成点火及主辅火焰切换,每经过3秒采集时间保存一次实时数据。
6.检测结束后,点击“数据分析”进入数据分析画面,可输入某个时间点的时刻,观察该时间点的数据。
或直接进行结果计算7.点击数据曲线分析项,选择曲线类型,点击“重画曲线”,可输出各种数据曲线。
8.如对计算结果感到满意可返回进入数据报表画面9.点击,确定、保存、打印后,即可进行下一组试件的试验。
10.试验结束且正确保存后,可点击退出系统按钮退出系统11.清理燃烧室燃烧低落物,关闭丙烷气体钢瓶阀门。
注:一、手动操作程序:1、点击烟道风机启动,启动1-2min后依次点击辅进气阀开启、辅点火器开启2、辅点火器燃烧后,点击辅进气阀开启关闭,而后依次点击主进气阀开启、主点火器开启3、主点火器燃烧后,点击主进气阀开启关闭,主点火器燃烧熄灭5min后点击烟道风机关闭。
4、开启正式试验。
二、注意事项1、体积流速应为065±0.5m3/s,可通过调整风量+ -调节2、丙烷进气应为645mg/s,丙烷气瓶减压阀出口气压应控制在0.15-0.35MPa.。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检测作业指导书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检测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77a8b6b3caaedd3382c4d305.png)
XXXXX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主题:作业指导书第75页共154页作业指导书燃烧性能检测作业指导书一、试验目的为了更好地指导燃烧性能检测实验,减少试验偏差,提高数据准确度更好地完成燃烧性能的控制过程。
二、试验范围适用于燃烧性能的检测。
三、试验依据《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GB/T20284-2006《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燃烧热值的测定》GB/T14402-2007《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2部分:温室试验》GB/T2406.2-2009《建筑材料可燃性试验方法》GB/T8626-2007《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GB/T5464-2010四、试验准备4.1可燃性试验4.1.2试验前的仪器准备4.1.2.1可燃性试验仪(燃烧箱:由不锈钢钢板制作,并安装有耐热玻璃门,以便于至少从箱体的正面和一个侧面进行试验操作和观察。
燃烧箱通过箱体底部的方形盒体进行自然通风,方形盒提由厚度为1.5mm的不锈钢制作,盒体高度为50mm,开敞面积为25mm×25mm。
为达到自然通风目的,箱体应放置在高40mm的支座上,以使箱体底部存在一个通风空气隙。
箱体正面两支座之间的空气隙应予以封闭。
在只点燃燃烧器和打开抽风罩的条件下,测量的箱体烟道内的空气流速应为(0.7±0.1)m/s。
燃烧箱应放置在合适的抽风罩下方。
燃烧器:燃烧器的设计应使其能在垂直方向使用或与垂直轴线成45°角。
燃烧器应安装在水平钢板上,并可沿燃烧箱中心线方向前后平稳移动。
试样夹:由两个U型不锈钢框架构成,宽15mm,厚(5±1)mm。
框架垂直悬挂在挂杆上,以使试样的底面中心线和底面边缘可以直接受火。
为避免试样歪斜,用螺钉或夹具将两个试样框架卡紧。
采用的固定方式应能保证试样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不会移位。
挂杆:挂杆固定在垂直立柱(支座)上,以使试样夹能垂直悬挂,燃烧器火焰能作用于试样。
计时器:计时器应能持续记录时间,并显示到秒,精度≤1s/h。
建筑材料或制品单体燃烧试验
![建筑材料或制品单体燃烧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1a63ec56650e52ea5518986e.png)
6、TSP600s
试样受火于主燃烧器最初600s内的总产烟量。
7、FIGRA0.2 MJ 燃烧增长速率指数。THR临界值达0.2 MJ以后,
试样热释放速率与受火时间的比值的最大值。
8、FIGRA0.4 MJ 燃烧增长速率指数。THR临界值达0.4 MJ以后,
试样热释放速率与受火时间的比值的最大值。
2、试样 试样分为长翼和短翼,试验时将其安装
成角型状。试样的最大厚度为200 mm。 除非在制品说明里有规定,否则若试样 厚度超过200 mm,则应将试样的非受火 面切除掉以使试样厚度为200 mm。
3、试样的尺寸: 短翼:(4955)mm(15005)mm, 长翼:(10005)mm(15005)mm。
4、试样数量为三组长翼和三组短翼 试样在试验前要在温度(23 2)℃和湿
度(50 5)%的条件下进行状态调节至质 量恒定。(如果样品是胶合在基材上的, 即将基材和样品一块进行状态调节)
应在长翼的受火面距试样夹角最远端
的边缘、且距试样底边高度分别为(5003 )mm和(10003)mm处画两条水平线, 以观察火焰在这两个高度边缘的横向传播 情况。所画横线的宽度值≤3 mm。
目录
一、标准用途 二、标准的适用范围 三、术语和定义 四、试验原理及测量参数 五、试验装置 六、试件尺寸及数量 七、试样安装 八、试验记录及现象观察 九、试验结果的表述 十、试验报告
一、标准用途
本标准为GB 8624-2006《建筑材料燃烧性 能分级》中引用的主要方法标准之一。防火建 筑材料在申请A2、B、C、D级时均要进行本标 准试验。按GB 8624-2006的8.3.2规定,申请A1 级的非匀质制品其外部次要组分PCS>2.0MJ/kg 且PCS< 2.0MJ/m2时,也要进行本标准试验。因 此,该标准是GB8624-2006《建筑材料燃烧性 能分级》的基础方法标准之一。
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操作规程
![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e8e55054a8956bec0975e336.png)
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操作规程
一、做实验12小时之前打开总电源,并打开氧气分析仪和二氧化碳分析仪。
二、打开钥匙开关,计算机电源,丙烷总阀门并调节压力为0.08~0.1MP 之间。
三、打开风机开关,气体采样开关并调节氧气和二氧化碳流量为中间值。
四、手动辅助燃烧点火点着后并关闭,手动主燃烧点火点着后并关闭。
五、装夹试件,装好后对试件进行拍照。
六、打开软件,输入实验编号,调节分析仪氧气浓度为20.95%,二氧化碳浓度为0.02%,调节白光系统信号在98~100之间。
七、点击软件中的开始试验大约运行98秒辅助燃烧点火观察丙烷气体质量流量是否在637~657之间,不是调节在范围内。
大约运行298秒左右主燃烧点火观察丙烷气体质量流量是否在637~657之间,不是调节在范围内。
八、试验结束后依次点击“数据同步”,“计算结果”,“显示结果”,“记录实验结果”来进行数据的生成和保存。
九、关闭丙烷总阀门手动打开辅助燃烧点火使气管中余留的气体全部烧完,松开丙烷压力阀。
十、等燃烧实验室里有害物质抽的差不多了,依次关闭风机开关,气体采样开关,计算机电源,钥匙开关,分析仪电源,最后关闭总电源。
十一、对燃烧后的试件进行拍照,等试件冷却后进行清理。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51b97bc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59.png)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是衡量材料安全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特别是对于一些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场所,燃烧性能更是备受关注。
为确保建筑材料的品质,对其进行燃烧性能试验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建筑材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
1、试验标准试验的标准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企业标准。
国家标准是指国家制定的系列工程材料产品质量与安全的标准,行业标准则是针对行业的特定情况对国家标准的细化,并有更严格的技术要求。
企业标准则是指企业制定的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规范。
在进行燃烧性能试验时,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试验方法建筑材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有下列几种:(1)能量法能量法是测定材料燃烧性能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试验时将预先称好的材料样品加热到所需要的温度,然后点燃,并在断点处测定燃烧过程中材料消耗的总能量。
(2)火焰扩散试验火焰扩散试验是测定材料火灾时火焰扩散速度的方法之一。
试验时将预先准备好的材料样品放在水平平台上,在其底部放置一个火源,观察并记录火焰扩散的速度。
(3)火灾实验火灾实验是模拟真实火灾场景下材料的燃烧性能。
试验结果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材料在火灾中的安全性能。
试验时需要在实验室中搭建出一个真实的火灾场景,将待测材料放置其中并点燃,观察并记录燃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
3、试验设备建筑材料燃烧性能试验设备有:(1)燃烧性能试验室燃烧性能试验室是进行材料燃烧性能试验的专用场所,应当具备防火、防爆、通风、排气等安全和环保设施,以确保试验的安全和可靠性。
(2)火灾模拟器火灾模拟器是模拟真实火灾场景的设备,可以模拟出不同火源、不同火势的火灾场景,并通过各种传感器记录火灾场景中的各项数据,以评估材料的燃烧性能。
(3)热释放率测试仪热释放率测试仪是用于测定材料在火灾中释放的热能的设备,可以在不同温度下准确测定燃烧材料释放的热量,并通过热敏电阻、光电二极管、红外线扫描等技术手段记录测试数据。
单体燃烧试验作业指导书
![单体燃烧试验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e160e0837c1cfad6195fa7fb.png)
单体燃烧试验作业指导书1、目的了解材料的热物理特性,为合理使用与选择有关的功能材料提供依据。
2、范围适应于测定匀质保温及墙体材料。
3、执行标准3.1《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GB/T 20284-20064、仪器设备4.1建筑材料或制品单体燃烧实验室SK-JZDTS40,测温精度:0.5℃;热流:0-10kW/㎡。
4.1.1设备要求:a)燃烧室,实验设备,排烟系统,常规测量装置。
b)小推车下方进入燃烧室空气应为新鲜的洁净空气。
c)商用丙烷,纯度≥95%。
4.2所用仪器设备应保证经过相关部门的检定,且应检定合格达到相应的精度,并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5、人员和环境要求检验人员应是通过培训合格且取得相应上岗证书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公司的《质量手册》及相关程序文件的质量要求,能熟练操作检验仪器设备并能处理一般例外情况的发生。
试验环境:温度15~35℃。
6、试样要求6.1试样最大厚度200mm。
除非制品说明另有规定,否则超过200mm样品非受火面切除以使其厚度为200-10mm。
6.2短翼(495±5)mm×(1500±5)mm;长翼(1500±5)mm×(1500±5)mm。
在长翼受火面距试样夹角最远端的边缘、且距试样底边高度分别为(500±3)mm和(1000±3)mm处画两条水平线,以观察火焰在这两个高度边缘的横向传播情况。
所画横线宽度值≤3mm。
6.3对实际使用自立无需支撑的板进行试验时,板应自立于距离背板至少80mm处,实际应用后面有通风间隙的板其通风间隙宽度至少为40mm,上述两种背后均敞开不封闭。
6.4实际应用固定于基材的板,应采用合适紧固件紧固在基材上试验。
6.5有水平接缝的接缝应设置在长翼上,且距样品底边500mm,有垂直接缝的,应设置在长翼上,且距夹角棱线200mm。
6.6试样数量三组长翼加短翼。
6.7材料需依据EN13238进行状态调节6.8从状态调节取出后2h内完成试验。
建筑材料或制品单体燃烧试验
![建筑材料或制品单体燃烧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1a63ec56650e52ea5518986e.png)
2 每次试验中,样品的产烟性能应采用 试样的产烟率SPRav(t)、生成的总产烟量 TSP(t)和相应曲线图表示,试验时间为0 t 1500 s;还可采用根据标准A.6计算 得出的烟气生成速率指数SMOGRA的值 和表6示0。0 s内生成的总产烟量TSP600s的值来
3 每次试验中,关于制品的燃烧滴落物 和颗粒物生成的燃烧行为,应分别按照 8.3.4a)或b)进行判定,以是否有燃烧滴落 物和颗粒物这两种产物生成或只有其中 一种产物生成来表示。
试件的安装
管状隔热材料应安装在钢管上。钢管的 外径为21.3 mm,其壁厚为2.5 mm-2.6 mm。
十、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含以下信息: 试验所依据的标准GB/T 20284-2006; 报告的日期和编号;
试验制品的一般说明,包括密度、面密度、厚 度以及试样结构形状;
有关基材及其紧固件(若使用)的说明; 样品安装方式; 状态调节的详情; 试验日期; 试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4、试样数量为三组长翼和三组短翼 试样在试验前要在温度(23 2)℃和湿
度(50 5)%的条件下进行状态调节至质 量恒定。(如果样品是胶合在基材上的, 即将基材和样品一块进行状态调节)
应在长翼的受火面距试样夹角最远端
的边缘、且距试样底边高度分别为(5003 )mm和(10003)mm处画两条水平线, 以观察火焰在这两个高度边缘的横向传播 情况。所画横线的宽度值≤3 mm。
目录
一、标准用途 二、标准的适用范围 三、术语和定义 四、试验原理及测量参数 五、试验装置 六、试件尺寸及数量 七、试样安装 八、试验记录及现象观察 九、试验结果的表述 十、试验报告
一、标准用途
本标准为GB 8624-2006《建筑材料燃烧性 能分级》中引用的主要方法标准之一。防火建 筑材料在申请A2、B、C、D级时均要进行本标 准试验。按GB 8624-2006的8.3.2规定,申请A1 级的非匀质制品其外部次要组分PCS>2.0MJ/kg 且PCS< 2.0MJ/m2时,也要进行本标准试验。因 此,该标准是GB8624-2006《建筑材料燃烧性 能分级》的基础方法标准之一。
单体燃烧炉操作规程
![单体燃烧炉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5bd5987c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3a.png)
单体燃烧炉操作规程单体燃烧炉操作规程一、安全操作须知:1.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工艺参数。
2.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安全,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如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耳塞等。
3. 不得在操作过程中吸烟、吃东西或嚼口香糖等,以免引起火灾、爆炸等事故。
4. 在高温工作环境中操作时,应注意防晒和防护,避免直接暴露在高温下。
5. 在操作过程中要保持燃烧炉周围的通道畅通,以便及时疏散。
6. 在操作前应检查设备和工具是否正常,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二、操作步骤:1. 打开燃烧炉主电源开关,确认电源正常供电。
2. 打开燃烧炉风机电源开关,确认风机正常运转。
3. 打开燃烧炉送风阀门,调节送风量至合适位置。
4. 打开燃烧炉天然气阀门,确认气源正常供应。
5. 打开点火器,进行点火操作。
点火后,须保持点火器运转一段时间,确保火焰稳定燃烧。
6. 配置好燃烧炉温度控制系统,根据工艺要求设定好温度参数。
7. 确认熔化炉内没有残留物或杂质,将待熔化的物料投入熔化炉中。
8. 关注燃烧炉工艺参数的变化,并及时调整燃料供应和风量,保持炉内温度稳定。
9.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燃烧炉炉体是否发生异常现象,如漏气、冒烟等,若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
10. 在操作结束后,关闭燃烧炉天然气阀门和送风阀门,停止供气和送风,并关闭风机电源开关。
11. 关闭燃烧炉主电源开关,确保燃烧炉断电。
三、注意事项:1. 不得随意更改燃烧炉工艺参数,以避免炉内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产品质量。
2. 在燃烧炉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炉体温度的调节,防止炉体过热,避免发生炉体破裂等事故。
3. 在使用天然气时,要注意气源的稳定供应,以免燃料供应中断导致炉温不稳定。
4. 在点火操作时,要保持点火器运转一段时间,确保火焰稳定燃烧,防止火焰熄灭或不稳定燃烧。
5. 在炉体运转期间,要经常检查炉内状况,及时清理炉体内的杂质,保持炉体的清洁和通畅。
6. 在操作过程中,如遇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和维修人员处理。
单体燃烧室操作规程
![单体燃烧室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653a6e16e2bd960591c67714.png)
***公司
建材试验室设备操作规程
文件编号:****-037
版本号:D/0
分发号:
编制:
批准:
生效日期:二〇一六年八月一日
单体燃烧室操作规程
(件编号:****-037)
共1页第1页版本/版次:D/0 生效日期:2016-08-01
1.选取合适的燃烧样品,正确的安装在燃烧室
2.合上总电源开关、保证控制柜上A、B、C、指示灯同时点亮。
3.打开控制柜上旋钮开关,按下“启动”按钮、“风机”按钮,保证各仪表工作正常。
4.启动计算机,双击“建筑材料单体燃烧实验室”软件
5.填写正确的设置参数后,点击软件界面上“开始按钮”后开始试验。
6.待试验完成后,关闭计算机,关闭风机,按下“停止”按钮,将控制柜旋钮开关旋转到“OFF”
位。
7.断开总电源开关。
8.将燃烧室清理干净,待下一次试验。
编制/日期:批准/日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操作规程
1.适用范围
1.1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检测建筑材料或制品在单体燃烧试验(SBI)
中的对火反应性能的方法。
2.编制依据
2.1《GB/T 20284—2006》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
《SBI-1型建材单体制品燃烧试验装置使用说明书》
3.使用设备及设备工作条件
3.1使用设备:南京上元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原南京市江宁区方山分析仪器设
备厂)生产的SBI-1型建材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炉。
3.2设备工作条件
(1)环境温度:(20±10)ºC
(2)电源电压:AC220V±10% 50HZ
(3)功率:≤3KW
(4)燃料:商用丙烷气体,纯度≥95%
4.检测程序
4.1 检测准备
4.1.1 试件的数量:同一厂家、同一规格建筑材料或制品三组。
4.1.2 试件要求:角型试样有两个翼,分别为长翼和短翼。
试样的最大厚度为200㎜.
板式制品的尺寸如下:
a)短翼:(495±5)㎜×(1500±5)㎜
b)长翼:(1000±5)㎜×(1500±5)㎜
4.1.3除非在制品说明里有规定,否则若试样厚度超过200㎜,则应将试样的
非受火面切除掉以使试样厚度为200㎜.
4.1.4应在长翼的受火面距试样夹角最远端的边缘、且距试样底边高度分别为
(500±3)㎜和 (1000±3)㎜处,画两条水平线,以观察火焰在这两个
高度边缘的横向传播情况。
所画横线的宽度值≤3㎜.
5.试验步骤
5.1概要
将试样安装在小推车上,主燃烧器已位于集气罩下的框架内,按下列步骤依次进行试验,直至试验结束。
整个试验步骤应在2H内完成。
5.2试验操作
(t)设为(0.60±0.05)m3 /s
5.2.1 将排烟管道的体积流速V
298。
在整个试验期间,该体积流速应控制在0.50 m3 /s -0.65 m3 /s的范围内。
5.2.2记录排烟管道中热电偶T1、T2和T3的温度以及环境温度且记录时间至少
应达到300s。
环境温度应在(20±10)ºC内,管道中的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差不应超过4ºC。
5.2.3 点燃两个燃烧器的引燃火焰(如果使用了引燃火焰)。
试验过程中引燃火
焰的燃气供应速度变化不应超过5mg/s。
5.2.4 记录试验前的情况。
5.2.5 采用精密计时器开始计时并自动记录数据。
开始的时间t为0s。
5.2.6 在t为(120±5)s时:点燃辅助燃烧器并将丙烷气体的质量流量调至
(647±10)mg/s,此调整应在t为150s前进行。
整个试验期间丙烷气质流量应在此范围内。
5.2.7 在t为(300±5)s时:丙烷气体从辅助燃烧器切换到主燃烧器。
观察
并记录主燃烧器被引燃的时间。
5.2.8 观察试样的燃烧行为,观察时间为1260s并在记录单上记录数据。
5.2.9 在t≥1560s时:
a) 停止向燃烧器供应燃气。
b) 停止数据的自动记录。
5.2.10 当试样的残余燃烧完全熄灭至少1min后,应在记录单上记录试验结束
时的情况。
5.3 目测法和数据的人工记录
5.3.1 试验前的情况
应记录以下数值:
a)环境大气压力(Pa);
b)环境相对湿度(%)。
5.3.2火焰在长翼上的横向传播
在试验开始后的1500内,在500㎜至1000㎜之间的任何高度,持续
火焰到达长翼远边缘处时,火焰的横向传播应予以记录。
火焰在试样
表面边缘处至少持续5s为该现象的判据。
5.3.3燃烧颗粒物或滴落物
仅在开始受火后的600s内及仅当燃烧颗粒物/滴落物滴落到燃烧器区域外的小推车地板(试样的底边缘水平面内)上时,才记录燃烧滴落物/颗粒物的滴落现象。
燃烧器区域定义为试样翼前侧的小推车底板区,与试样之间的交角线底距离小于0.3m。
应记录以下现象:
a)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和区域里,滴落后仍在燃烧但燃烧时间不超过10s
的燃烧滴落物/颗粒物的滴落情况。
b)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和区域里,滴落后仍在燃烧但燃烧时间超过10s的燃
烧滴落物/颗粒物的滴落情况。
需在小推车的底板上画1/4圆,以标记燃烧器区域的边界。
画线的宽度应小于3㎜。
5.3.4试验结束时的情况
应记录以下数值:
a)排烟管道中“综合测量区”的透光率(%);
b)排烟管道中“综合测量区”的O2 摩尔分数;
c)排烟管道中“综合测量区”的CO2 摩尔分数。
5.3.4现象记录
应记录以下现象:
a)表面的闪燃现象;
b)试验过程中,试样生成的烟气没被吸进集气罩而从小推车溢出并流
进旁边的燃烧室;
c)部分试样发生脱落;
d)夹角缝隙的扩展(背板间相互固定的失效);
e)可以判断试验提前结束的一种或多种情况;
f)试样的变形或垮塌;
g)对正确解释试验结果或对制品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性的所有其他情况。
5.4试验的提前结束
若发生以下任一种情况,则可在规定的受火时间结束前关闭主燃烧器:
a)一旦试样的热释放速率超过350kW,或30s期间的平均值超过
280kW;
b)一旦排烟管道温度超过400ºC,或30s期间的平均值超过300º
C;
c)滴落物在燃烧器砂床上的滴落物明显干扰了燃烧器的火焰或火
焰因燃烧器被堵灭。
若滴落物堵塞了一半的燃烧器,则可认为
燃烧器受到实质性干扰。
记录停止向燃烧器供气时的时间以及停止供气的原因。
若试验提前结束,则分级试验结果无效。
6试验报告
6.1 点击“实验报告”按钮可以进行试验报告的填写并打印试验报告.
6.2点击“数据操作”按钮可查阅试、保存及打印试验记录的原始数据
6.3 完成后点击“退出系统”按钮则退出试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