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会计史

班级:会计二班姓名:苏玲玲学号: 3101120038 学院:京江学院

中国会计史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会计的基本概念,中国会计史的基本概念,我国会计的发展历程,以及各个阶段会计发展的基本概述。从本文中可以了解到我国会计的基本情况,加深我们对会计的理解。

关键词:会计、中国会计史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asic concepts of accounting, the basic concepts of Chinese accounting history, China's accounting development process, as well as various s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 basic overview of accounting. As can be learned from this article the basic situation of China 's accounting,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accountingUnderstand.

Key words: accounting、Chinese Accounting History

一、会计的基本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反映和监督,借以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既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

二、中国会计史的基本概念

中国会计史有两种定义(1)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运用历史研究的方法,阐述中国会计发展过程,探讨中国会计发展规律的专业历史学科,全称“中国会计史学”。中国会计史学是中国会计理论研究和经济史学的组成部分,它以中国会计历史为研究对象,采有历史研究的技术方法,主要任务是以时序为线索,通过运用具体历史事实,提示和阐明中国会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总结会计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为中国现代会计提供历史借鉴,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依据会计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地预测中国会计的发展趋势,以促进现代会计的发展。会计史有两种定义(1)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会计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性的专业历史科,全称“会计史学”或“会计历史学”。会计史学是会计不和经济史学的组成部分。会计史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会计历史为研

究对象,采用历史研究的技术方法坚持“史”、“论”结合,按照历史顺序,史实,提示和阐明会计的本质及其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总结会计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为现代会计提供历史借鉴,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依据会计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地预测会计的发展趋势,促进现代会计的发展。中国会计史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已有一些会计史专题研究成果见诸会计刊物,如冯抑堂的《吾国古代之会计研究》、林道俊的《我国古代政府会计制度之演进研究》、张心澄的《吾国会计史第一页之研究》等论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70年代间,中国会计史学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1978年初,国家商业部拟定会计科研课题,分派湖北财经专科学校进行“中国会计发展史”课题的研究。

三、中国会计史的发展历程

1、先秦至秦汉

中国会计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原始公社制时代,人们已用“刻记记数”和“结绳记事”等方法,反映渔猎收获数量及其他收支。这是最原始的会计活动。

到奴隶制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建立,为适应统治阶级管理经济的需要,官厅会计部门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西周设置了专门负责会计工作的"司会"官职,它与专门负责财物保管工作的官职“小宰”有明确的分工。会计部门内部设“司书”、“职内”、“职岁”、“职币”四种官职分别执掌财务与出纳。周朝还制定了一些财计管理制度,如收支报告制度、交互考核制度,以及宰夫所行使的就地稽察制度等。在周代,会计一词已有了比较明确的含义,即所谓“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周代的官厅会计,不仅采用了类似凭证(当时的“书契”、“官契”等)、帐簿(当时的“籍书”)和“三柱结算法”等专门方法,而且有了叙事式会计报告(如《周礼》中讲的"日成"、“月要”和“岁会”报告)。

随着封建经济关系的产生、发展,中国会计有了长足的发展。战国至秦汉时期,官厅财计组织从中央到地方已初步构成一个经济管理系统。以"编户制度"、“上计制度”以及国家财政收支和皇室收支分别管理制为主干的财计制度的建立,以及秦汉御史监察制度的建立,是封建国家经济集权的重要体现。以“入、出”为记帐符号,以上入下出为基本特征的单式入、出记帐法的形成,以“入-出=余”为基本公式的三柱结算法的普及运用,以及在战国中后期会计帐簿设置分为“恒籍”(汇总登记的会计籍书)、“?籍”(专门登记粮草的会计籍书)、“苑籍”(专门登记厩苑的会计籍书)进行分类核算等,奠定了中式会计方法的基础。秦汉时,还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采用了以“收、付”为记帐符号,以上收下付为基本

特征的单式收付记帐法,并对一部分收支以钱币为计量单位进行核算。这是中式会计获得初步发展的重要标志。

2、隋唐至宋代

这一时期,是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兴盛时期。会计、审计和国库组织发展到较为完备的程度。会计与出纳、会计与国库、现金出纳与实物出纳、签证单位与财物发放单位,以及审计与会计之间都有了明确的分工,各由专门的机构或人员负责。唐代的“度支部”和宋代的“总计司”、“会计司”等专门组织的设置,表明了当时对会计的重视。唐代建立起来的独立的审计组织机构──比部,和行使财计监察的御史台及御史监察制度,以及后来宋代的“审计司”、“审计院”的设置,都反映了当时对经济监督工作的重视。唐宋时期计算各项赋税收入的计帐户籍制度,以“量入为出”为原则的岁入岁出预算制度,财物出纳保管制度,要求自下而上逐级呈递“上计簿”的上计制度,以及监察制度等,已成为封建统治者加强经济控制的基本财计制度。唐宋时期出现了“四柱结算法”和“四柱清册”。

3、明清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单式簿记的持续发展和复式簿记产生的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和产生,在民间商界产生了中国固有的复式帐法:①、“龙门帐”。它把全部经济事项划分为“进”(各项收入)、“缴”(各项支出)、“存”(各项资产)、“该”(各项负债和资本)四大类,遵循“有来必有去,来去必相等”的记帐规则处理帐目。龙门帐的特色表现在年终“合龙”结算方面。凡进项减去缴项等于存项减去该项者,为“龙门相合”,否则为“龙门不合”。

②、“四脚帐”,又名“天地合帐”。此种帐法有两种结册编制,一为“彩项结册”,相当于近代的“损益计算表”;一为“存除结册”,相当于近代的“资产负债表”。“四脚帐”的试算平衡,勾稽全部帐目是在“存该结册”上进行的,该册分上、下两部分,上部称为天方,下部称为地方。凡上、下两部分数额吻合谓之“天地符合”,否则为“天地不合”。在当时,这两种帐法代表着中国会计的先进水平。

4、近代时期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会计出现了中式会计的改良和借贷复式簿记的引进同时并存的局面。清末,蔡锡勇(?~ 1896)《连环帐谱》(1905)一书,为中国引进借贷复式簿记之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