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专题(经典)
初中数学折叠问题(全)精品
初中数学中的折叠问题折叠问题(对称问题)是近几年来中考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类题型,学生往往由于对折叠的实质理解不够透彻,导致对这类中档问题失分严重。
本文试图通过对在初中数学中经常涉及到的几种折叠的典型问题的剖析,从中抽象出基本图形的基本规律,找到解决这类问题的常规方法。
其实对于折叠问题,我们要明白: 1、折叠问题(翻折变换)实质上就是轴对称变换.2、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对称轴是对应点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3、对于折叠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实际操作图形的折叠,在画图时,画出折叠前后的图形,这样便于找到图形之间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4、在矩形(纸片)折叠问题中,重合部分一般会是一个以折痕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5、利用折叠所得到的直角和相等的边或角,设要求的线段长为x ,然后根据轴对称的性质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线段的长度,选择适当的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解.一、矩形中的折叠1.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的方式折叠,其中BC ,BD 为折痕,折叠后BG 和BH 在同一条直线上,∠CBD= 度.折叠前后的对应角相等2.如图所示,一张矩形纸片沿BC 折叠,顶点A 落在点A ′处,再过点A ′折叠使折痕DE ∥BC ,若AB=4,AC=3,则△ADE 的面积是 .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点的连线3.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AB=4,AD=3,折叠纸片使AD 边与对角线BD 重合,得折痕DG ,求AG 的长.根据对称的性质得到相等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再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GA'C D4.把矩形纸片ABCD 沿BE 折叠,使得BA 边与BC 重合,然后再沿着BF 折叠,使得折痕BE 也与BC 边重合,展开后如图所示,则∠DFB 等于( )注意折叠前后角的对应关系5.如图,沿矩形ABCD 的对角线BD 折叠,点C 落在点E 的位置,已知BC=8cm ,AB=6cm ,求折叠后重合部分的面积.重合部分是以折痕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6.将一张矩形纸条ABCD 按如图所示折叠,若折叠角∠FEC=64°,则∠1= 度;△EFG 的形状 三角形.对折前后图形的位置变化,但形状、大小不变,注意一般情况下要画出对折前后的图形,便于寻找对折前后图形之间的关系,注意以折痕为底边的等腰△GEF8.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 的边长为8,将其沿EF 折叠,则图中①②③④四个三角形的周长之和为折叠前后对应边相等321FEDCBA54132G D‘FC‘DBCAE9.如图,将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沿着折痕EF 折叠,使点B 落在边AD 的中点G 处,求四边形BCFE 的面积注意折叠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对应边与对应角相等10.如图,将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B 落在边AD 上 不与A 、D 重合.MN 为折痕,折叠后B’C’与DN 交于P .(1)连接BB’,那么BB’与MN 的长度相等吗?为什么? (2)设BM=y ,AB’=x ,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3)猜想当B 点落在什么位置上时,折叠起来的梯形MNC’B’面积最小?并验证你的猜想.PC'NB CADMB'QPH C'N BCADM B'二、纸片中的折叠11.如图,有一条直的宽纸带,按图折叠,则∠α的度数等于()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同位角相等,及对称的性质,折叠的角与其对应角相等,和平角为180度的性质,注意△EAB是以折痕AB为底的等腰三角形12.如图,将一宽为2cm的纸条,沿BC,使∠CAB=45°,则后重合部分的面积为在折叠问题中,一般要注意折叠前后图形之间的联系,将图形补充完整,对于矩形(纸片)折叠,折叠后会形成“平行线+角平分线”的基本结构,即重叠部分是一个以折痕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BC13.将宽2cm的长方形纸条成如图所示的形状,那么折痕PQ的长是注意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在矩形(纸片)折叠问题中,会出现“平行线+角平分线”的基本结构图形,即有以折痕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PQa2130°BEFACD14.如图a 是长方形纸带,∠DEF=20°,将纸带沿EF 折叠成图b ,再沿BF 折叠成图c ,则图c 中的∠CFE 的度数是( )本题考查图形的翻折变换,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由题意知∠DEF=∠EFB=20°图b ∠GFC=140°,图c 中的∠CFE=∠GFC -∠EFG15.将一张长为70 cm 的长方形纸片ABCD ,沿对称轴EF 折叠成如图的形状,若折叠后,AB 与CD 间的距离为60cm ,则原纸片的宽AB 是( )16.一根30cm 、宽3cm 的长方形纸条,将其按照图示的过程折叠(阴影部分表示纸条的反面),为了美观,希望折叠完成后纸条两端超出点P 的长度相等,则最初折叠时,求MA 的长图c 图b图aCDGFEAC GDFEAFDBCAEB BGE F D A EF D B C AB C60c m三、三角形中的折叠17.如图,把Rt△ABC(∠C=90°),使A,B两点重合,得到折痕ED,再沿BE折叠,C点恰好与D点重合,则CE:AE=(3)如图(3)把△CDE沿DE斜向上折叠,探求∠1、∠2、∠C的关系.(1)根据折叠前后的图象全等可知,∠1=180°-2∠CDE,∠2=180°-2∠CED,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比可求20.观察与发现:将三角形纸片ABC(AB>AC)沿过点A的直线折叠,使得AC落在AB边上,折痕为AD,展开纸片(如图①);在第一次折叠的基础上第二次折叠该三角形纸片,使点A和点D重合,折痕为EF,展平纸片后得到△AEF(如图②).小明认为△AEF是等腰三角形,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实践与运用:(1)将矩形纸片ABCD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BE(如图③);再沿过点E的直线折叠,使点D落在BE上的点D’处,折痕为EG(如图④);再展平纸片(如图⑤).求图⑤中∠α的大小.在第一次折叠中可得到∠EAD = ∠FAD在第二次折叠中可得到EF是AD的垂直平分线,则AD⊥EF∴∠AEF = ∠AFE∴△AEF是等腰三角形(1)由折叠可知∠AEB = ∠FEB,∠DEG = ∠BEG而∠BEG = 45°+ ∠α因为∠AEB + ∠BEG + ∠DEG = 180°所以 45°+ 2(45°+∠α)= 180°∠α = 22.5°由于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角的对称轴,所以在三角形中的折叠通常都与角平分线有关。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图形的折叠型题PPT课件
(2)请你通过操作和猜想,将第3、第4和第n次裁剪后
所得扇形的总个数(S)填入下表.
等分圆及扇形面的次数(n) 1 2 3 4 **** n
所得扇形的总个数(S)
47
***
(3)请你推断,能不能按上述操作过程,将本来的圆形 纸板剪成33个扇形?为什么?
例26、如图,若把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的四个
例25、如图,⊙O表示一圆形纸板,根
O
据要求,需通过多次剪裁,把它剪成若 干个扇形面,操作过程如下:第1次剪,
第25题图
将圆形纸板等分为4个扇形;第2次剪裁,将上次得的
扇形面中的一个再等分成4个扇形;以后按第2次剪裁
的作法进行下去.(1)请你在⊙O中,用尺规作出第2次
剪裁后得到的7个扇形(保留痕迹不写作法).
角(阴影部分)剪掉,得一四边形A1B1C1D1.试问怎 样剪,才能使剩下的图形仍为正方形,且剩下图
形的面积为原正方形面积的 5 ,请说明理由(写
出证明及计算过程).
9
E
A M DA M
例22、电脑CPU蕊片由一种叫“单晶硅”的材料制
成,未切割前的单晶硅材料是一种薄型圆片,叫 “晶圆片”。现为了生产某种CPU蕊片,需要长、 宽都是1cm 的正方形小硅片若干。如果晶圆片的直 径为10.05cm。问一张这种晶圆片能否切割出所需尺 寸的小硅片66张?请说明你的方法和理由。(不计 切割损耗)
典例精析
一.折叠后求度数 例1、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 叠,BC、BD为折痕,则∠CBD的度数为( ) A.600 B.750 C.900 D.950
例2、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折叠后,点D、C
分别落在D′、C′的位置,若∠EFB=65°,则 ∠AED′等于( ) A.50° B.55° C.60° D.65°
中考复习:折叠问题专题讲座(51PPT)
•
小练习—学以致用 1、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 AB=2cm,点E在BC上,且
AE=EC。若将纸片沿AE折叠,点B恰好与AC上的点B/重合,
则AC= 4 cm。
A
D
2
2
B/ 2
B
E
C
2、把一张平行四边形纸片ABCD沿BD对折,使点C落
在点E处,BE与AD相交于点O,若∠DBC=15°,则
∠BOD= 150° 。
C/
x=5.8
答:DE长5.8cm。
〖例3〗将矩形一角沿AE翻折交AC边于F点,AB=3, BC=4,求BE的长。
解:设BE=x, 则EF=BE=x
,EC=4-x
由翻折可知: 则AF=AB=3 在Rt△ABC中,
AC2=32+42 ∴ AC=5
A
D
F
3
2
x
B x E 4-x C
∴ FC=5-3=2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 。21.8.921.8.900:13:4200:13:42August 9, 2021
•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1年8月 9日星 期一上 午12时13分42秒00:13:4221.8.9
•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年8月上 午12时 13分21.8.900:13August 9, 2021
•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年8月9日星期 一12时13分42秒00:13:429 August 2021
中考数学中的折叠问题精选全文
精选全中考数学中的折叠问题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近年来,在各地中考数学命题时,十分重视对图形语言、文字语音、符号语言的理解运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相互之间的转化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查。
这样,图形的折叠问题就成为一个亮点,有关翻折的考题日趋增加。
翻折问题的解决方法,抓住翻折后与翻折的图形是以折痕为轴的轴对称图形这一关键,并运用代数方程,一般均可求得。
下面我们以中考题为例,谈谈翻折问题的几例类型及解法,供大家参考。
一、以矩形为母体的翻折这种类型最多,以折痕的不同位置又可分下面几种:1、沿对角线翻折例1、(2000年山西省)已知:如图1,将矩形ABCD沿直线BD折叠,使点C 落在C’处,BC’交AD于E,AD=8,AB=4,求△BED的面积。
分析:因为BD是对称轴,∴∠CBD=∠C’BD,又AD∥BC,∴∠CBD=∠ADB,得:∠C’BD=∠ADB,∴ED=EB设ED=x,∴AD=8-x在Rt△ABE中,AB2+AE2=BE2,即42+(8-x)2=x2,∴x=5,∴ED=EB=5又BD=∴S△BED==10方法2:过E作EF⊥BD,垂足F,在得到BE=5,BD=4后,在Rt△BEF中,EF=,得S△BED=BD×EF=×4×=10方法3:∵Rt△BEF∽Rt△BDC’,∴EF:DC’=BF:BC’,得EF==(以下略)2、沿一直线翻折,使一顶点落在对边上例2、(2000年山东省)已知矩形ABCD的两边AB与BC的比为4:5,E是AB 上一点,沿CE将△EBC向上翻折,若B点恰好落在边AD上的F点,如图2,则tg∠DCF=______。
A、B、C、D、分析:因为CF=CB,∴CF:CD=5:4,得CD:DF=4:3,∴tg∠DCF==,应选(A)。
例3、(1998年台州市)如图3,矩形ABCD的长、宽分别为5和3,将顶点C 折过来,使它落在AB上的C’点(DE为折痕),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
中考数学折叠,旋转问题专题含答案
【经典例题1】如图,CD是⊙O的直径,AB是⊙O的弦,AB⊥CD,垂足为G,OG:OC=3:5,AB=8.(1)求⊙O的半径;(2)点E为圆上一点,∠ECD=15°,将沿弦CE翻折,交CD于点F,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解析】(1)连接AO,如右图1所示,∵CD为⊙O的直径,AB⊥CD,AB=8,∴AG==4,∵OG:OC=3:5,AB⊥CD,垂足为G,∴设⊙O的半径为5k,则OG=3k,∴(3k)2+42=(5k)2,解得,k=1或k=﹣1(舍去),∴5k=5,即⊙O的半径是5;(2)如图2所示,将阴影部分沿CE翻折,点F的对应点为M,∵∠ECD=15°,由对称性可知,∠DCM=30°,S阴影=S弓形CBM,连接OM,则∠MOD=60°,∴∠MOC=120°,过点M作MN⊥CD于点N,∴MN=MO•sin60°=5×,∴S阴影=S扇形OMC﹣S△OMC==,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练习1-1如图,在⊙O中,点C在优弧上,将弧沿BC折叠后刚好经过AB 的中点D,连接AC,CD.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AC=CD B.+=C.OD⊥AB D.CD平分∠ACB 【解析】A、过D作DD'⊥BC,交⊙O于D',连接CD'、BD',由折叠得:CD=CD',∠ABC=∠CBD',∴AC=CD'=CD,故①正确;B、∵AC=CD',∴,由折叠得:,∴=,故②正确;C、∵D为AB的中点,∴OD⊥AB,故③正确;D、延长OD交⊙O于E,连接CE,∵OD⊥AB,∴∠ACE=∠BCE,∴CD不平分∠ACB,故④错误;故选:D.练习1-2如图,AB是⊙O的弦,点C在上,点D是AB的中点.将在沿AC 折叠后恰好经过点D,若⊙O的半径为2,AB=8.则AC的长是()A.6B.C.2D.4【解析】如图,延长BO交⊙O于E,连接AE,OA,OD,OC,BC,作CH⊥AB 于H.∵AD=DB,∴OD⊥AB,∴∠ADO=90°,∵OA=2,AD=DB=4,∴OD==2,∵BE是直径,∴∠BAE=90°,∵AD=DB,EO=OB,∴OD∥AE,AE=2OD=4,∴AE=AD,∴=,∴=,∴∠CAE=∠CAH=45°,∴∠BOC=2∠CAB=90°,∴BC=OC=2,∵CH⊥AB,∴∠CAH=∠ACH=45°,∴AH=CH,设AH=CH=x,则BH=8﹣x,在Rt△BCH中,∵CH2+BH2=BC2,∴x2+(8﹣x)2=(2)2,∴x=6或2(舍弃),在Rt△ACH中,∵AC=,∴AC=6.故选:A.练习1-3在扇形AOB中,∠AOB=75°,半径OA=12,点P为AO上任一点(不与A、O重合).(1)如图1,Q是OB上一点,若OP=OQ,求证:BP=AQ.(2)如图2,将扇形沿BP折叠,得到O的对称点O'.①若点O'落在上,求的长.②当BO'与扇形AOB所在的圆相切时,求折痕的长.(注:本题结果不取近似值)【解析】(1)证明:∵BO=AO,∠O=∠O,OP=OQ,∴△BOP≌△AOQ(SAS).∴BP=AQ.(2)解:①如图1,点O'落在上,连接OO',∵将扇形沿BP折叠,得到O的对称点O',∴OB=O'B,∵OB=OO',∴△BOO'是等边三角形,∴∠O'OB=60°.∵∠AOB=75°,∴∠AOO'=15°.∴的长为.②BO'与扇形AOB所在的圆相切时,如图2所示,∴∠OBO'=90°.∴∠OBP=45°.过点O作OC⊥BP于点C,∵OA=OB=12,∠COB=∠OBP=45°,∴.又∵∠AOB=75°,∠COB=45°,∴∠POC=30°,∴.∴.∴折痕的长为.旋转类【经典例题2】如图1,在锐角△ABC中,AB=5,AC=42,∠ACB=45∘. 计算:求BC的长;操作:将图1中的△ABC绕点B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1BC1.如图2,当点C1在线段CA的延长线上时。
专题训练二--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共13张PPT)
折叠几何综合专题---16道题目(含答案)
01如图,将矩形ABCD沿AF折叠,使点D落在BC边的点E处,过点E作EG∥CD交AF于点G,连接DG.(1)求证:四边形EFDG是菱形;(2)探究线段EG,GF,A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AG=6,EG=25,求BE的长.(1)证明:由折叠性质可得,EF =FD ,∠AEF =∠ADF =90°,∠EFA =∠DFA ,EG =GD ,∵EG ∥DC ,∴∠DFA =∠EGF ,∴∠EFA =∠EGF ,∴EF =EG =FD =GD ,∴四边形EFDG 是菱形;(2)解:EG 2=12GF ·AF .理由如下: 如解图,连接ED ,交AF 于点H ,∵四边形EFDG 是菱形,∴DE ⊥AF ,FH =GH =12GF ,EH =DH =12DE , ∵∠FEH =90°-∠EFA =∠FAE ,∠FHE =∠AEF =90°,∴Rt △FEH ∽Rt △FAE ,∴EF AF =FH EF,即EF 2=FH ·AF , 又∵FH =12GF ,EG =EF ,∴EG 2=12GF ·AF ; (3)解:∵AG =6,EG =25,EG 2=12AF ·GF ,∴(25)2=12(6+GF )·GF , 解得GF =4或GF =-10(舍),∴GF =4,∴AF =10.∵DF =EG =25,∴AD =BC =AF 2-DF 2=45,DE =2EH =2EG 2-(12GF )2=8,∵∠CDE+∠DFA=90°,∠DAF+∠DFA=90°,∴∠CDE=∠DAF,∵∠DCE=∠ADF=90°,∴Rt△DCE∽Rt△ADF,∴ECDF=DEAF,即EC25=810,∴EC=855,∴BE=BC-EC=1255.02如图,将矩形ABCD沿对角线BD对折,点C落在E处,BE与AD相交于点F,若DE=4,BD=8.(1)求证:AF=EF;(2)求证:BF平分∠ABD.证明:(1)在矩形ABCD中,AB=CD,∠A=∠C=90°,∵△BED是△BCD对折得到的,∴ED=CD,∠E=∠C,∴ED=AB,∠E=∠A,(2分)又∵∠AFB=∠EFD,∴△ABF≌△EDF(AAS),∴AF=EF;(4分)(2)在Rt△BCD中,∵DC=DE=4,BD=8,∴sin∠CBD=DCBD=12,∴∠CBD=30°,(5分)∴∠EBD=∠CBD=30°,∴∠ABF=90°-30°×2=30°,(7分)∴∠ABF=∠EBD,∴BF平分∠ABD.(8分)03把一张矩形ABCD纸片按如图方式折叠,使点A与点E重合,点C与点F重合(E、F两点均在BD上),折痕分别为BH、DG。
[全]初二数学矩形折叠问题专题讲解
初二数学矩形折叠问题专题讲解例1 如图,将矩形ABCD沿AE折叠,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已知AB=6,BC=10,则CE的长为多少?分析:根据折叠可知:△ADE≌△AFE⇒AD=AF=BC=10,DE=EF.在Rt△ABF中,AB=6,AF=10,根据勾股定理,得BF==8,所以CF=10-8=2.设CE的长为x,则DE=EF=6-x.在Rt△CEF 中,CF=2,CE=x,EF=6-x,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即可求出x的长.例2如图,将矩形ABCD折叠,使点A与点C重合,折痕为EF,若AB=3,AD=4,你能求折痕EF的长吗?分析:连接AC交EF与点O,由翻折可得到FE垂直平分AC,那么AF=FC,易证△AEO≌△CFO.那么求出OF长,乘2后就是EF长,利用直角三角形ABF求解即可.总结矩形折叠问题解题技巧和关键步骤(1)折叠确定全等等量线段转移(2)求出线段长度(3)设未知数,利用勾股关系建立方程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快快整理笔记在笔记本上,找题目练练哦!题目已经给你们准备好啦专题小练一.选择题1.(2018•牡丹江)如图,E为矩形ABCD的边AB上一点,将矩形沿CE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ED上的点F处,若BE=1,BC=3,则CD的长为()A.6 B.5C.4 D.32.(2019•辽阳)如图,直线EF是矩形ABCD的对称轴,点P 在CD边上,将△BCP沿BP折叠,点C恰好落在线段AP与EF 的交点Q处,BC=4,则线段AB的长是()3.(2019•桂林)将矩形ABCD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BE,EG,FG为折痕,若顶点A,C,D都落在点O处,且点B,O,G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时点E,O,F在另一条直线上,则的值为()4.(2018•朝阳)如图,在矩形ABCD中,BC=8,CD=6,E 为AD上一点,将△ABE沿BE折叠,点A恰好落在对角线BD 上的点F处,则折线BE的长为()5.(2018•毕节市)如图,在矩形ABCD中,AD=3,M是CD 上的一点,将△ADM沿直线AM对折得到△ANM,若AN平分∠MAB,则折痕AM的长为()二.填空题(共4小题)6.(2019•盘锦)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纸片,将△BCD 沿BD折叠,得到△BED,BE交AD于点F,AB=3.AF:FD=1:2,则AF=.7.(2019•西藏)如图,把一张长为4,宽为2的矩形纸片,沿对角线折叠,则重叠部分的面积为.8.(2019•长春)如图,有一张矩形纸片ABCD,AB=8,AD =6.先将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边AD落在边AB上,点D 落在点E处,折痕为AF;再将△AEF沿EF翻折,AF与BC相交于点G,则△GCF的周长为.9.(2019•青岛)如图,在正方形纸片ABCD中,E是CD的中点,将正方形纸片折叠,点B落在线段AE上的点G处,折痕为AF.若AD=4cm,则CF的长为cm.三.解答题10.(2019•滨州)如图,矩形ABCD中,点E在边CD上,将△BCE沿BE折叠,点C落在AD边上的点F处,过点F作FG∥CD交BE于点G,连接CG.(1)求证:四边形CEFG是菱形;(2)若AB=6,AD=10,求四边形CEFG的面积.。
初二数学折叠经典题型
初二数学折叠经典题型
初二数学折叠经典题型:
一、折线图问题
折线图是常考的试题,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一类试题。
折线图一般由
坐标轴及其上的点组成,通过观察折线图能够清楚地了解关于某一特
征数据的变化规律。
有时,折线图中会带有该变化属性的数据,要求
求出某个特定点对应的数据。
在考查过程中,要注意时间连续性、跨
度大小、跨度的变化趋势等。
二、圆弧(圆周率)问题
圆弧问题,即求圆周率、圆面积、弦长、弦夹角等问题。
一般情况下,圆的概念都是以圆心为中心,而弦夹角一般是以原点(O)为参照物,
两点之间的夹角角α如果在第一象限,则α=OA1+A2O,如果在第四象限,则α=360-OA1+A2O。
三、函数的表示、求解及应用问题
函数的概念不难理解,但是在求解中却很复杂。
函数在学习中,可以
把函数理解为把某种特定的变化规律用一种简单的形式表示出来的叫
函数,而函数的求解,就是对函数中的变量做出合理的特定值,使函
数满足某种给定的要求,而函数的应用,则是在理解函数形式和性质
的基础上,把函数运用到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
四、直线方程及课本问题
直线方程是一种统一的表达式,可以用来表示两个变量直接的关系,
而课本问题则是一种特殊的直线方程应用,是用来探讨几何形体某一
特性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求出其特性的特定值。
儿童折纸大全(可直接打印)
儿童折纸大全(可直接打印)儿童折纸大全(可直接打印)折纸是一项有趣而受欢迎的儿童手工艺活动,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本文档为您提供了一些简单易学的儿童折纸教程,您可以直接打印出来,方便您与孩子一起进行折纸游戏。
1. 折纸飞机这是一个经典的折纸项目,您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完成:1. 折叠一张纸2. 将角折叠到中心线3. 再次将两侧角折叠到中心线4. 将整个结构折叠一半5. 将两侧的角折叠成翼状6. 折叠部分展开,您的折纸飞机就完成啦!2. 折纸动物折纸动物可以让孩子们研究不同的动物形态,并通过折叠来构建它们的身体。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折纸动物教程:- 鸟类:折叠方式类似于折纸飞机,再添加一些细节即可创造出不同种类的鸟儿。
- 兔子:从一个正方形纸张开始,按照一定的步骤折叠,形成可爱的兔子形状。
- 鲤鱼:以长方形纸张为基础,折叠出身体和鳍状,再通过装饰来增加细节。
3. 折纸花朵折纸花朵是一种美丽的手工艺品,可以用于装饰房间或制作贺卡。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折纸花朵教程:1. 折叠一张正方形纸张,形成一个小正方形。
2. 将小正方形对角线折叠,再展开。
3. 将左右两侧边缘折叠到中心线。
4. 翻转纸张,再次将左右两侧边缘折叠到中心线。
5. 将底部边缘折叠到顶部,形成花瓣形状。
6. 重复以上步骤,制作更多花瓣。
4. 其他折纸项目除了以上介绍的折纸飞机、折纸动物和折纸花朵,还有许多其他有趣的折纸项目可以与孩子们一同尝试,如折纸帽子、折纸船等。
您可以在折纸书籍或互联网上找到更多的折纸教程,以满足孩子们不同的折纸兴趣。
---这份文档提供了一些简单易学的儿童折纸教程,您可以直接打印并与孩子一起尝试。
希望这能给您带来愉快的折纸时光!。
折叠专题(经典)
折叠专题(轴对称变换)折叠问题是近几年中考常考题型,但学生往往对折叠的本质理解不透,造成失分严重。
折叠问题题型多样,变化灵活,从考察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的实践操作题,到直接运用折叠相关性质的说理计算题,发展到基于折叠操作的综合题,甚至是压轴题。
考查的着眼点日趋灵活,能力立意的意图日渐明显。
这对于识别和理解几何图形的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一、折叠本质折叠问题实际就是轴对称变换。
折叠重合部分一定全等,折叠前后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
折痕所在直线就是这两个全等形的对称轴。
二、方法点拨1、考查问题:求折点位置、求线段长度、求重叠面积、求角度。
2、注意有一个等腰三角形。
通常设X,用方程解题。
3、出题位置:选择题、填空压轴题、或22、23题(22题可能性大些)。
4、折叠对象主是三角形和四边形①三角形折叠模型:②四边形折叠模型:三、典例解析【例题1】(2018广西贵港)如图将矩形ABCD折叠,折痕为EF,BC的对应边B'C′与CD 交于点M,若∠B′MD=50°,则∠BEF的度数为.提示:连接ME可解或设∠EFC=X度,则x+(x-50)=180可解(2018 广西桂林)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AB=3,点 M 在 CD 的边上,且DM=1,△AEM 与△ADM 关【例题2】于A M 所在的直线对称,将△ADM 按顺时针方向绕点A旋转90°得到△ABF,连接E F,则线段EF 的长为()(提示:EF=BM)A.2B.C.D.【例3】如图,在矩形纸片A BCD 中,AB=4,AD=12,将矩形纸片折叠,使点C落(考点:勾股定理)在A D 边上的点M处,折痕为P E,此时P D=3.(1)求M P 的值;(2)在A B 边上有一个动点F,且不与点A,B 重合.当A F 等于多少时,△MEF的周长最小?(考点:折叠性质将军饮马)总结解题步骤:1、将已知条件标在图上;2、设未知数,将未知数标在图上;3、列方程,多数情况可通过勾股定理解决。
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经典题型)
与直角有关的折叠问题 (一)1•如图,将矩形ABCD 的四个角向内折起,恰好拼成一个无缝隙无重叠的四边形 EFGH,若EH=9厘米,EF=12厘米,则边AD 的长是()2.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4,BC=8,将矩形ABCD 沿EF 折叠,使点C 与点A 重合, 则折痕EF 的长为().门「 A. 6B. 5C.D.厂斗“ 门Ml3•如图1,四边形 ABCD 是一矩形纸片,AB=8cm ,AD=10cm ,E 是AD 上一点,且图1 图2 图3A. 12 厘米B. 15厘米 C. 20厘米 D. 21厘米向右折 GFC 的AE=8cm .操作:(1) 将厶AFB 以BF 为折痕 过去,得图3 .则厶 面积是()得折痕AF ,如图2 ;(A. ltm 2B. 2cm 2 C . Sen 2 D. 4cm 2 4.如图,已知边长为5的等边三角形 ABC 纸片,点E 在AC 边上,点F 在AB 边上,沿着EF 折叠,使点A 落在BC 边上5•如图,在矩形纸片 ABCD 中,AD=6cm ,点E 在BC 上,将纸 片沿AE 折叠,使点B 落在AC 上的点F 处,且ZAEF= /CEF ,则AB 的长是()A. 2 cm6.如图,CD 是Rt △ ABC 斜边AB 上的高,直角边’’ 乙",现将△ BCD 沿CD 折叠,点B 恰好落在AB 的中点E 处,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IJA. 2B. 2 屯C.晶D.7.如图,在矩形ABCD 中将厶BCD 沿对角线BD 翻折,点C的点D 的位置,且ED 丄BC ,则CE 的长是()A.- 「B. 10-5^3 C . 5^3-5D. 20-10C. 4cm落在「处,AD 与BC 交于点E ,连接AC',则AC':BD 为()B. 1 -D. -CDAE = -AB8•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 F分别在边AB, BC上,且? ,将矩形沿直线EF 折叠,点B恰好落在AD边上的点P处,连接BP交EF于点Q,有下列结论:①EF=2BE;②PF=2PE :③FQ=4EQ :④厶PBF是等边三角中正确的是()B.②③C.①③D.①④9•如图,将矩形ABCD沿EF折叠,使顶点C恰好落在AB边的中点上.若AB=16 BC=32 ,则BF的长为()A. 15B.人C. 16D. 1710. 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BC的中点,将厶ABE沿AE折叠后得到△ AFE,点F在矩DG k AD形ABCD内部,延长AF交CD于点G.若,则一()12^ + 1气]A.-B. 一C.D. -B E C11. 如图,折叠直角三角形纸片ABC的直角ZC,使点C落在斜边AB上的点E处,已知血=加,/B=30。
初中数学《翻折专题》经典题型50例
翻折练习1一.选择题(共37小题)1.如图,在一张矩形纸片ABCD中,AB=4,BC=8,点E,F分别在AD,BC上,将纸片ABCD沿直线EF折叠,点C落在AD上的一点H处,点D落在点G处,有以下四个结论:①四边形CFHE是菱形;②EC平分∠DCH;③线段BF的取值范围为3≤BF≤4;④当点H与点A重合时,EF=2.以上结论中,你认为正确的有()个.A.1B.2C.3D.4【分析】先判断出四边形CFHE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翻折的性质可得CF=FH,然后根据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证明,判断出①正确;根据菱形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线可得∠BCH=∠ECH,然后求出只有∠DCE=30°时EC平分∠DCH,判断出②错误;点H与点A重合时,设BF=x,表示出AF=FC=8﹣x,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解得到BF的最小值,点G与点D重合时,CF=CD,求出BF=4,然后写出BF的取值范围,判断出③正确;过点F作FM⊥AD于M,求出ME,再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解得到EF,判断出④正确.【解答】解:∵FH与CG,EH与CF都是矩形ABCD的对边AD、BC的一部分,∴FH∥CG,EH∥CF,∴四边形CFHE是平行四边形,由翻折的性质得,CF=FH,∴四边形CFHE是菱形,(故①正确);∴∠BCH=∠ECH,∴只有∠DCE=30°时EC平分∠DCH,(故②错误);点H与点A重合时,设BF=x,则AF=FC=8﹣x,在Rt△ABF中,AB2+BF2=AF2,即42+x2=(8﹣x)2,解得x=3,点G与点D重合时,CF=CD=4,∴BF=4,∴线段BF的取值范围为3≤BF≤4,(故③正确);过点F作FM⊥AD于M,则ME=(8﹣3)﹣3=2,由勾股定理得,EF===2,(故④正确);综上所述,结论正确的有①③④共3个.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难点在于③判断出BF最小和最大时的两种情况.2.如图,在△ABC中.∠ACB=90°,AC=4,,点D在AB上,将△ACD沿CD折叠,点A落在点A1处,A1C与AB相交于点E,若A1D∥BC,则A1E的长为()A.B.C.D.【分析】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以及折叠的性质,即可得到∠A1+∠A1DB=90°,即AB⊥CE,再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B==3,最后利用面积法得出AB×CE=BC×AC,可得CE==,进而依据A1C =AC=4,即可得到A1E=.【解答】解:∵A1D∥BC,∴∠B=∠A1DB,由折叠可得,∠A1=∠A,又∵∠A+∠B=90°,∴∠A1+∠A1DB=90°,∴AB⊥CE,∵∠ACB=90°,AC=4,,∴AB==3,∵AB×CE=BC×AC,∴CE==,又∵A1C=AC=4,∴A1E=4﹣=,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折叠问题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得到CE⊥AB以及面积法的运用.3.如图,在Rt△ABC中,∠C=90°,AC=,BC=1,D在AC上,将△ADB沿直线BD翻折后,点A落在点E处,如果AD⊥ED,那么△ABE的面积是()A.1B.C.D.【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AB=2,根据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得到∠BAC=30°,在根据折叠的性质得BE=BA=2,∠BED=∠BAD=30°,DA=DE,由于AD⊥ED得BC∥DE,所以∠CBF=∠BED=30°,在Rt△BCF中可计算出CF=,BF=2CF=,则EF=2﹣,在Rt△DEF中计算出FD=1﹣,ED=﹣1,然后利用S△ABE=S△ABD+S△BED+S△ADE=2S△ABD+S△ADE计算即可.【解答】解:∵∠C=90°,AC=,BC=1,∴AB==2,∴∠BAC=30°,∵△ADB沿直线BD翻折后,点A落在点E处,∴BE=BA=2,∠BED=∠BAD=30°,DA=DE,∵AD⊥ED,∴BC∥DE,∴∠CBF=∠BED=30°,在Rt△BCF中,CF==,BF=2CF=,∴EF=2﹣,在Rt△DEF中,FD=EF=1﹣,ED=FD=﹣1,∴S△ABE=S△ABD+S△BED+S△ADE=2S△ABD+S△ADE=2×BC•AD+AD•ED=2××1×(﹣1)+×(﹣1)(﹣1)=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问题:折叠前后两图形全等,即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也考查了勾股定理和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4.如图,正方形ABCD中,AB=6,点E在边CD上,且CD=3DE.将△ADE沿AE对折至△AFE,延长EF交边BC于点G,连接AG、CF.下列结论:①△ABG≌△AFG;②BG=GC;③AG∥CF;④S△FGC=3.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1B.2C.3D.4【分析】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和正方形的性质可证Rt△ABG≌Rt△AFG;在直角△ECG中,根据勾股定理可证BG=GC;通过证明∠AGB=∠AGF=∠GFC=∠GCF,由平行线的判定可得AG∥CF;由于S△FGC=S△GCE﹣S,求得面积比较即可.△FEC【解答】解:①正确.理由:∵AB=AD=AF,AG=AG,∠B=∠AFG=90°,∴Rt△ABG≌Rt△AFG(HL);②正确.理由:EF=DE=CD=2,设BG=FG=x,则CG=6﹣x.在直角△ECG中,根据勾股定理,得(6﹣x)2+42=(x+2)2,解得x=3.∴BG=3=6﹣3=GC;③正确.理由:∵CG=BG,BG=GF,∴CG=GF,∴△FGC是等腰三角形,∠GFC=∠GCF.又∵Rt△ABG≌Rt△AFG;∴∠AGB=∠AGF,∠AGB+∠AGF=2∠AGB=180°﹣∠FGC=∠GFC+∠GCF=2∠GFC=2∠GCF,∴∠AGB=∠AGF=∠GFC=∠GCF,∴AG∥CF;④错误.理由:∵S△GCE=GC•CE=×3×4=6∵GF=3,EF=2,△GFC和△FCE等高,∴S△GFC:S△FCE=3:2,∴S△GFC=×6=≠3.故④不正确.∴正确的个数有3个.故选:C.【点评】本题综合性较强,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和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平行线的判定,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有一定的难度.5.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AB边的中点,沿EC对折矩形ABCD,使B点落在点P处,折痕为EC,连结AP 并延长AP交CD于F点,连结CP并延长CP交AD于Q点.给出以下结论:①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②∠PBA=∠APQ;③△FPC为等腰三角形;④△APB≌△EP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A.1B.2C.3D.4【分析】①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易证∠P AB+∠PBA=90°,易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即可解题;②根据平角定义得:∠APQ+∠BPC=90°,由矩形可知每个内角都是直角,再由同角的余角相等,即可解题;③根据平行线和翻折的性质得:∠FPC=∠PCE=∠BCE,∠FPC≠∠FCP,且∠PFC是钝角,△FPC不一定为等腰三角形;④当BP=AD或△BPC是等边三角形时,△APB≌△FDA,即可解题.【解答】解:①如图,EC,BP交于点G;∵点P是点B关于直线EC的对称点,∴EC垂直平分BP,∴EP=EB,∴∠EBP=∠EPB,∵点E为AB中点,∴AE=EB,∴AE=EP,∴∠P AB=∠APE,∵∠P AB+∠PBA+∠APB=180°,即∠P AB+∠PBA+∠APE+∠BPE=2(∠P AB+∠PBA)=180°,∴∠P AB+∠PBA=90°,∴AP⊥BP,∴AF∥EC;∵AE∥CF,∴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故①正确;②∵∠APB=90°,∴∠APQ+∠BPC=90°,由折叠得:BC=PC,∴∠BPC=∠PBC,∵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ABP+∠PBC=90°,∴∠ABP=∠APQ,故②正确;③∵AF∥EC,∴∠FPC=∠PCE=∠BCE,∵∠PFC是钝角,当△BPC是等边三角形,即∠BCE=30°时,才有∠FPC=∠FCP,如右图,△PCF不一定是等腰三角形,故③不正确;④∵AF=EC,AD=BC=PC,∠ADF=∠EPC=90°,∴Rt△EPC≌△FDA(HL),∵∠ADF=∠APB=90°,∠F AD=∠ABP,当BP=AD或△BPC是等边三角形时,△APB≌△FDA,∴△APB≌△EPC,故④不正确;其中正确结论有①②,2个,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6.如图,在△ABC中,AB=AC,BC=24,tan C=2,如果将△ABC沿直线l翻折后,点B落在边AC的中点E处,直线l与边BC交于点D,那么BD的长为()A.13B.C.D.12【分析】利用三线合一得到G为BC的中点,求出GC的长,过点A作AG⊥BC于点G,在直角三角形AGC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AG的长,再由E为AC中点,求出EC的长,进而求出FC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EF的长,在直角三角形DEF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x的值,即可确定出BD的长.【解答】解:过点A作AG⊥BC于点G,∵AB=AC,BC=24,tan C=2,∴=2,GC=BG=12,∴AG=24,∵将△ABC沿直线l翻折后,点B落在边AC的中点处,过E点作EF⊥BC于点F,∴EF=AG=12,∴=2,∴FC=6,设BD=x,则DE=x,∴DF=24﹣x﹣6=18﹣x,∴x2=(18﹣x)2+122,解得:x=13,则BD=13.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和锐角三角函数关系,根据已知表示出DE的长是解题关键.7.如图,在△ABC中,∠ABC=45°,AB=3,AD⊥BC于点D,BE⊥AC于点E,AE=1.连接DE,将△AED沿直线AE翻折至△ABC所在的平面内,得△AEF,连接DF.过点D作DG⊥DE交BE于点G.则四边形DFEG 的周长为()A.8B.4C.2+4D.3+2【分析】先证△BDG≌△ADE,得出AE=BG=1,再证△DGE与△E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在直角△AEB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E的长,进一步求出GE的长,可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分别求出GD,DE,EF,DF的长,即可求出四边形DFEG的周长.【解答】解:∵∠ABC=45°,AD⊥BC于点D,∴∠BAD=90°﹣∠ABC=45°,∴△AB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BD,∵BE⊥AC,∴∠GBD+∠C=90°,∵∠EAD+∠C=90°,∴∠GBD=∠EAD,∵∠ADB=∠EDG=90°,∴∠ADB﹣∠ADG=∠EDG﹣∠ADG,即∠BDG=∠ADE,∴△BDG≌△ADE(ASA),∴BG=AE=1,DG=DE,∵∠EDG=90°,∴△ED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ED=∠AEB+∠DEG=90°+45°=135°,∵△AED沿直线AE翻折得△AEF,∴△AED≌△AEF,∴∠AED=∠AEF=135°,ED=EF,∴∠DEF=360°﹣∠AED﹣∠AEF=90°,∴△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EF=DE=DG,在Rt△AEB中,BE===2,∴GE=BE﹣BG=2﹣1,在Rt△DGE中,DG=GE=2﹣,∴EF=DE=2﹣,在Rt△DEF中,DF=DE=2﹣1,∴四边形DFEG的周长为:GD+EF+GE+DF=2(2﹣)+2(2﹣1)=3+2,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等,解题关键是能够灵活运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原点O是正方形OABC的一个顶点,已知点B坐标为(1,7),过点P(a,0)(a>0)作PE⊥x轴,与边OA交于点E(异于点O、A),将四边形ABCE沿CE翻折,点A′、B′分别是点A、B的对应点,若点A′恰好落在直线PE上,则a的值等于()A.B.C.2D.3【分析】作辅助线,根据点B的坐标,求出OB和正方形的边长,由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得:DQ是梯形CMNA的中位线,则CM+AN=2DQ=7,证明△CMO≌△ONA,则ON=CM,所以ON+AN=7,设AN=x,则ON=7﹣x,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出x的值,并取舍,再根据正方形的边长求出OP的长.【解答】解:当点A′恰好落在直线PE上,如图所示,连接OB、AC,交于点D,过点D、A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Q、N,设CB′交x轴于M,则CM∥QD∥AN,∵四边形OABC是正方形,∴OD=BD,OB⊥AC,∵O(0,0),B(1,7),∴D(,),即DQ=由勾股定理得:OB===5,∵△ABO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O=5,∵DQ是梯形CMNA的中位线,∴CM+AN=2DQ=7,∵∠COA=90°,∴∠COM+∠AON=90°,∵∠CMO=90°,∴∠COM+∠MCO=90°,∴∠AON=∠MCO,∵四边形OABC是正方形,∴OA=OC,∵∠CMO=∠ONA=90°,∴△CMO≌△ONA,∴ON=CM,∴ON+AN=7,设AN=x,则ON=7﹣x,在Rt△AON中,由勾股定理得:x2+(7﹣x)2=52,解得:x=3或4,当x=4时,CM=3,此时点B在第二象限,不符合题意,∴x=3,∴OM=3,∵A′B′=PM=5,∴OP=a=2,故选:C.【点评】本题是翻折变换问题,考查了翻折的性质和正方形及坐标与图形的性质,首先明确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实质上就是轴对称变换,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利用三角形全等和梯形中位线的性质,得出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和为7,设未知数,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得出结论.9.如图,将△ABC沿DE折叠,使点A与BC边的中点F重合,下列结论中:①EF∥AB且EF=AB;②∠BAF =∠CAF;③S四边形ADFE=AF•DE;④∠BDF+∠FEC=2∠BAC,正确的个数是()A.1B.2C.3D.4【分析】根据对折的性质可得AE=EF,∠DAF=∠DF A,∠EAF=∠AFE,∠BAC=∠DFE,据此和已知条件判断图中的相等关系.【解答】解:①由题意得AE=EF,BF=FC,但并不能说明AE=EC,∴不能说明EF是△ABC的中位线,故①错;②题中没有说AB=AC,那么中线AF也就不可能是顶角的平分线,故②错;③易知A,F关于D,E对称.那么四边形ADFE是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那么面积等于对角线积的一半,故③对;④∠BDF=∠BAF+∠DF A,∠FEC=∠EAF+∠AFE,∴∠BDF+∠FEC=∠BAC+∠DFE=2∠BAC,故④对.正确的有两个,故选B.【点评】翻折前后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10.如图,在矩形ABCD中,AD>AB,将矩形ABCD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折痕为MN,连接CN.若△CDN 的面积与△CMN的面积比为1:4,则的值为()A.2B.4C.D.【分析】首先过点N作NG⊥BC于G,由四边形ABCD是矩形,易得四边形CDNG是矩形,又由折叠的性质,可得四边形AMCN是菱形,由△CDN的面积与△CMN的面积比为1:4,根据等高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对应底的比,可得DN:CM=1:4,然后设DN=x,由勾股定理可求得MN的长,继而求得答案.【解答】解:过点N作NG⊥BC于G,∵四边形ABCD是矩形,∴四边形CDNG是矩形,AD∥BC,∴CD=NG,CG=DN,∠ANM=∠CMN,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M=CM,∠AMN=∠CMN,∴∠ANM=∠AMN,∴AM=AN,∴四边形AMCN是平行四边形,∵AM=CM,∴四边形AMCN是菱形,∵△CDN的面积与△CMN的面积比为1:4,∴DN:CM=1:4,设DN=x,则AN=AM=CM=CN=4x,AD=BC=5x,CG=x,∴BM=x,GM=3x,在Rt△CGN中,NG==x,在Rt△MNG中,MN==2x,∴=2.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此题难度较大,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折叠中的对应关系,注意数形结合与方程思想的应用.11.如图,将边长为3的正方形纸片ABCD对折,使AB与DC重合,折痕为EF,展平后,再将点B折到边CD上,使边AB经过点E,折痕为GH,点B的对应点为M,点A的对应点为N,那么折痕GH的长为()A.B.C.D.【分析】利用翻折变换的性质结合勾股定理表示出CH的长,得出△EDM∽△MCH,进而求出MC的长,依据△GPH≌△BCM,可得GH=BM,再利用勾股定理得出BM,即可得到GH的长.【解答】解:设CM=x,设HC=y,则BH=HM=3﹣y,故y2+x2=(3﹣y)2,整理得:y=﹣x2+,即CH=﹣x2+,∵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B=∠C=∠D=90°,由题意可得:ED=1.5,DM=3﹣x,∠EMH=∠B=90°,故∠HMC+∠EMD=90°,∵∠HMC+∠MHC=90°,∴∠EMD=∠MHC,∴△EDM∽△MCH,∴=,即=,解得:x1=1,x2=3(不合题意),∴CM=1,如图,连接BM,过点G作GP⊥BC,垂足为P,则BM⊥GH,∴∠PGH=∠HBM,在△GPH和△BCM中,∴△GPH≌△BCM(SAS),∴GH=BM,∴GH=BM==.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以及正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勾股定理的综合运用,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正确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关键.12.在数学拓展课《折叠矩形纸片》上,小林发现折叠矩形纸片ABCD可以进行如下操作:①把△ABF翻折,点B 落在C边上的点E处,折痕为AF,点F在BC边上;②把△ADH翻折,点D落在AE边上的点G处,折痕为AH,点H在CD边上,若AD=6,CD=10,则=()A.B.C.D.【分析】利用翻折不变性可得AE=AB=10,推出DE=8,EC=2,设BF=EF=x,在Rt△EFC中,x2=22+(6﹣x)2,可得x=,设DH=GH=y,在Rt△EGH中,y2+42=(8﹣y)2,可得y=3,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C=∠D=90°,AB=CD=10,AD=BC=6,由翻折不变性可知:AB=AE=10,AD=AG=6,BF=EF,DH=HG,∴EG=4,在Rt△ADER中,DE===8,∴EC=10﹣8=2,设BF=EF=x,在Rt△EFC中有:x2=22+(6﹣x)2,∴x=,设DH=GH=y,在Rt△EGH中,y2+42=(8﹣y)2,∴y=3,∴EH=5,∴==,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3.矩形纸片ABCD中,AB=5,AD=4,将纸片折叠,使点B落在边CD上的B′处,折痕为AE.延长B′E交AB的延长线于M,折痕AE上有点P,下列五个结论中正确的有()个①∠M=∠DAB′;②PB=PB′;;④MB′=CD;⑤若B′P⊥CD,则EB′=B′P.A.2B.3C.4D.5【分析】根据∠M=∠CB'E,而∠CB'E+∠DB'A=∠DAB'+∠DB'A=90°可判断①;利用折叠的性质可判断出△B'AP≌△BAP,继而可判断出②;设AE=x,表示出EB'=EB=,在Rt△CEB'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AE的长度,继而可判断出③;利用反证法判断④,最后看得出的结果能证明出来;根据B′P⊥CD,判断出B'P∥BC,从而有∠B'PE=∠BEP=∠B'EP,从而可判断出⑤.综合起来即可得出最终的答案.【解答】解:连接AB',①由题意得∠M=∠CB'E,而∠CB'E+∠DB'A=∠DAB'+∠DB'A=90°,∴∠M=∠CB'E=∠DAB',故可得①正确;②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B'=AB,AP=AP,∠B'AP=∠BAP,从而利用SAS可判定△B'AP≌△BAP,∴PB=PB',故可得②正确;③在Rt△ADB'可得,B'D==3,从而可得CB'=5﹣3=2,设AE=x,则EB'=EB=,在Rt△CEB'中,CE2+CB'2=EB'2,即(4﹣)2+4=x2﹣25,解得:x=,即AE=.故可得③正确;④假如MB′=CD,则可得MB'=AB=AB',∴∠M=∠BAB',由①得∠M=∠DAB′,故有∠BAB'=∠DAB',而本题不能判定∠BAB'=∠DAB',即假设不成立.故可得④错误.⑤若B′P⊥CD,则B'P∥BC,∴∠B'PE=∠BEP=∠B'EP,∴EB'=B'P,故可得⑤正确.综上可得①②③⑤正确,共四个.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解答过程中涉及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属于综合性题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对应角、对应边分别相等,然后分别判断每个结论,难度较大,注意细心判断.14.如图,已知△ABC中,∠CAB=∠B=30°,AB=2,点D在BC边上,把△ABC沿AD翻折使AB与AC重合,得△AB′D,则△ABC与△AB′D重叠部分的面积为()A.B.C.3﹣D.【分析】首先过点D作DE⊥AB′于点E,过点C作CF⊥AB,由△ABC中,∠CAB=∠B=30°,AB=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AC的长,又由折叠的性质,易得∠CDB′=90°,∠B′=30°,B′C=AB′﹣AC=2﹣2,继而求得CD与B′D的长,然后求得高DE的长,继而求得答案.【解答】解:过点D作DE⊥AB′于点E,过点C作CF⊥AB,∵△ABC中,∠CAB=∠B=30°,AB=2,∴AC=BC,∴AF=AB=,∴AC===2,由折叠的性质得:AB′=AB=2,∠B′=∠B=30°,∵∠B′CD=∠CAB+∠B=60°,∴∠CDB′=90°,∵B′C=AB′﹣AC=2﹣2,∴CD=B′C=﹣1,B′D=B′C•cos∠B′=(2﹣2)×=3﹣,∴DE===,∴S阴影=AC•DE=×2×=.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问题.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注意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15.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是边CD的中点,将△ADE沿AE折叠后得到△AFE,且点F在矩形ABCD内部.将AF延长交边BC于点G.若=,则=()A.B.C.D.【分析】根据中点定义可得DE=CE,再根据翻折的性质可得DE=EF,AF=AD,∠AFE=∠D=90°,从而得到CE=EF,连接EG,利用“HL”证明Rt△ECG和Rt△EFG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CG=FG,设CG=a,表示出GB,然后求出BC,再根据矩形的对边相等可得AD=BC,从而求出AF,再求出AG,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AB,再求比值即可.【解答】解:连接EG,∵点E是边CD的中点,∴DE=CE,∵将△ADE沿AE折叠后得到△AFE,∴DE=EF,AF=AD,∠AFE=∠D=90°,∴CE=EF,在Rt△ECG和Rt△EFG中,,∴Rt△ECG≌Rt△EFG(HL),∴CG=FG,设CG=a,∵=,∴GB=4a,∴BC=CG+BG=a+4a=5a,在矩形ABCD中,AD=BC=5a,∴AF=5a,AG=AF+FG=5a+a=6a,在Rt△ABG中,AB===2a,∴==.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以及翻折变换的性质,熟记性质并作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6.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0,BC=5,点E、F分别在AB、CD上,将矩形ABCD沿EF折叠,使点A、D分别落在矩形ABCD外部的点A1、D1处,则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为()A.15B.20C.25D.30【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得A1E=AE,A1D1=AD,D1F=DF,则阴影部分的周长即为矩形的周长.【解答】解:根据折叠的性质,得A1E=AE,A1D1=AD,D1F=DF.则阴影部分的周长=矩形的周长=2(10+5)=30.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关键是要能够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对应的线段相等,从而求得阴影部分的周长.17.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5cm,BC=10cm,CD上有一点E,EC=2cm,AD上有一点P,P A=6cm,过点P作PF⊥AD交BC于点F,将纸片折叠,使P和E重合,折痕交PF于Q,则线段PQ的长是()cm.A.4B.4.5C.4D.4【分析】首先过点Q作QH⊥CD于H,连接EQ,由矩形ABCD与PF⊥AD,易证得四边形PQHD是矩形,即可求得DH=PQ,DH=PD,又由折叠的性质,可得QE=PQ,然后设PQ=xcm,在Rt△EQH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方程,解此方程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过点Q作QH⊥CD于H,连接EQ,∴∠DHQ=90°,∵四边形ABCD是矩形,∴∠D=90°,CD=AB=5cm,∴DE=CD﹣EC=5﹣2=3(cm),∵PF⊥AD,∴∠FPD=90°,∴四边形PQHD是矩形,∴QH=PD=AB﹣P A=10﹣6=4(cm),DH=PQ,∵将纸片折叠,使P和E重合,折痕交PF于Q,∴PQ=EQ,设PQ=xcm,则QE=DH=xcm,∴EH=DH﹣DE=x﹣3(cm),在Rt△EQH中,QE2=QH2+EH2,即x2=42+(x﹣3)2,解得:x=4.∴PQ=4cm.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折叠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此题难度较大,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注意数形结合与方程思想的应用.18.如图,在Rt△ABC中,∠C=90°,AC=3,BC=4,点D、E为AC、BC上两个动点,若将∠C沿DE折叠,使点C的对应点C′落在AB上,且△ADC′恰好为直角三角形,则此时CD的长为()A.B.C.或D.或【分析】依据△ADC′恰好为直角三角形,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当∠ADC'=90°时,当∠DC'A=90°时,分别依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列方程求解,即可得到CD的长.【解答】解:①如图,当∠ADC'=90°时,∠ADC'=∠C,∴DC'∥CB,∴△ADC'∽△ACB,又∵AC=3,BC=4,∴=,设CD=C'D=x,则AD=3﹣x,∴=,解得x=,经检验:x=是所列方程的解,∴CD=;②如图,当∠DC'A=90°时,∠DCB=90°,由折叠可得,∠C=∠DC'E=90°,∴C'B与CE重合,由∠C=∠AC'D=90°,∠A=∠A,可得△ADC'∽△ABC,Rt△ABC中,AB=5,∴==,设CD=C'D=x,则AD=3﹣x,∴=,解得x=,∴CD=;综上所述,CD的长为或.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折叠问题,解题时常设要求的线段长为x,然后根据折叠和轴对称的性质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线段的长度,选择适当的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答案.19.将矩形ABCD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BE,EG,FG为折痕,若顶点A,C,D都落在点O处,且点B,O,G 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时点E,O,F在另一条直线上,则的值为()A.B.C.D.【分析】由折叠可得,E,G分别为AD,CD的中点,设CD=2a,AD=2b,根据Rt△BCG中,CG2+BC2=BG2,可得即a2+(2b)2=(3a)2,进而得出的值.【解答】解:由折叠可得,AE=OE=DE,CG=OG=DG,∴E,G分别为AD,CD的中点,设CD=2a,AD=2b,则AB=2a=OB,DG=OG=CG=a,BG=3a,BC=AD=2b,∵∠C=90°,∴Rt△BCG中,CG2+BC2=BG2,即a2+(2b)2=(3a)2,∴b2=2a2,即b=a,∴,∴的值为,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折叠问题,解题时,我们常常设要求的线段长为x,然后根据折叠和轴对称的性质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线段的长度,选择适当的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答案.20.如图,在直角△ABC中,AB=9,BC=6,∠B=90°,将△ABC折叠,使A点与BC的中点D重合,折痕为MN,则线段AN的长为()A.6B.5C.4D.3【分析】设AN=x,由翻折的性质可知DN=AN=x,则BN=9﹣x,在Rt△DBN中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设AN=x,由翻折的性质可知DN=AN=x,则BN=9﹣x.∵D是BC的中点,∴BD==3.在Rt△BDN中,由勾股定理得:ND2=NB2+BD2,即x2=(9﹣x)2+33,解得:x=5.AN=5.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翻折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由翻折的性质得到DN=AN=x,BN=9﹣x,从而列出关于x的方程是解题的关键.21.如图,矩形ABCD中,AC与BD相交于点E,AD:AB=:1,将△ABD沿BD折叠,点A的对应点为F,连接AF交BC于点G,且BG=2,在AD边上有一点H,使得BH+EH的值最小,此时=()A.B.C.D.【分析】设BD与AF交于点M.设AB=a,AD=a,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ABE、△CDE都是等边三角形,利用折叠的性质得到BM垂直平分AF,BF=AB=a,DF=DA=a.解直角△BGM,求出BM,再表示DM,由△ADM∽△GBM,求出a=2,再证明CF=CD=2.作B点关于AD的对称点B′,连接B′E,设B′E与AD交于点H,则此时BH+EH=B′E,值最小.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得出B(3,2),B′(3,﹣2),E(0,),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E的解析式,得到H(1,0),然后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BH=4,进而求出==.【解答】解:如图,设BD与AF交于点M.设AB=a,AD=a,∵四边形ABCD是矩形,∴∠DAB=90°,tan∠ABD==,∴BD=AC==2a,∠ABD=60°,∴△ABE、△CDE都是等边三角形,∴BE=DE=AE=CE=AB=CD=a.∵将△ABD沿BD折叠,点A的对应点为F,∴BM垂直平分AF,BF=AB=a,DF=DA=a.在△BGM中,∵∠BMG=90°,∠GBM=30°,BG=2,∴GM=BG=1,BM=GM=,∴DM=BD﹣BM=2a﹣.∵矩形ABCD中,BC∥AD,∴△ADM∽△GBM,∴=,即=,∴a=2,∴BE=DE=AE=CE=AB=CD=2,AD=BC=6,BD=AC=4.易证∠BAF=∠F AC=∠CAD=∠ADB=∠BDF=∠CDF=30°,∴△ADF是等边三角形,∵AC平分∠DAF,∴AC垂直平分DF,∴CF=CD=2.作B点关于AD的对称点B′,连接B′E,设B′E与AD交于点H,则此时BH+EH=B′E,值最小.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3,0),B(3,2),B′(3,﹣2),E(0,),易求直线B′E的解析式为y=﹣x+,∴H(1,0),∴BH==4,∴==.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也考查了矩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垂直平分线、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的解析式,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等知识.综合性较强,有一定难度.分别求出BH、CF的长是解题的关键.22.一张矩形纸片ABCD,其中AD=8cm,AB=6cm,先沿对角线BD对折,使点C落在点C′的位置,BC′交AD于点G(图1);再折叠一次,使点D与点A重合,得折痕EN,EN交AD于点M(图2),则EM的长为()A.2B.C.D.【分析】在直角三角形DMN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MN的长,则EN﹣MN=EM.设EM=x,则ED=EN=x+3,由勾股定理得ED2=EM2+DM2,即(x+3)2=x2+42,解方程即可得到EM的长.【解答】解:∵点D与点A重合,得折痕EN,∴DM=4cm,∵AD=8cm,AB=6cm,在Rt△ABD中,BD==10cm,∵EN⊥AD,AB⊥AD,∴EN∥AB,∴MN是△ABD的中位线,∴DN=BD=5cm,在Rt△MND中,∴MN==3(cm),由折叠的性质可知∠NDE=∠NDC,∵EN∥CD,∴∠END=∠NDC,∴∠END=∠NDE,∴EN=ED,设EM=x,则ED=EN=x+3,由勾股定理得ED2=EM2+DM2,即(x+3)2=x2+42,解得x=,即EM=cm.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折叠问题,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设要求的线段长为x,然后根据折叠和轴对称的性质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线段的长度,选择适当的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答案.23.如图,折叠菱形纸片ABCD,使得AD的对应边A1D1过点C,EF为折痕,若∠B=60°,当A1E⊥AB时,的值等于()A.B.C.D.【分析】先延长AB,D1A1交于点G,根据三角形三角形外角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即可得到BC=BG=BA,设BE=1,AE=x=A1E,则AB=1+x=BC=BG,A1G=2x,在Rt△A1GE中,依据勾股定理可得A1E2+GE2=A1G2,进而得出方程x2+(x+2)2=(2x)2,据此可得AE=1+,即可得出的值.【解答】解:如图所示,延长AB,D1A1交于点G,∵A1E⊥AB,∠EA1C=∠A=120°,∴∠G=120°﹣90°=30°,又∵∠ABC=60°,∴∠BCG=60°﹣30°=30°,∴∠G=∠BCG=30°,∴BC=BG=BA,设BE=1,AE=x=A1E,则AB=1+x=BC=BG,A1G=2x,∴GE=1+x+1=x+2,∵Rt△A1GE中,A1E2+GE2=A1G2,∴x2+(x+2)2=(2x)2,解得x=1+,(负值已舍去)∴AE=1+,∴==,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折叠问题,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解一元二次方程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依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解题时注意方程思想的运用.24.如图,菱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AB,BC上.将菱形沿EF折叠,点B恰好落在边AD上的点G处.若∠B=45°,AE=,BE=2,则tan∠EFG的值是()A.B.C.2D.【分析】过E作PH⊥BC于P,交DA延长线于H,作GM⊥BC于M,则PH⊥AH,GM=PH,GH=PM,由折叠的性质得:GE=AE=2,GF=BF,∠EFG=∠EFB,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HAE=∠B=45°,得出△BPE 和△AE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出BP=EP=BE=2,AH=EH=AE=1,GM=HP=3,在Rt△GEH中,由勾股定理求出GH=,得出PM=GH=,设PF=x,则FM=﹣x,GF=BF=x+2,在Rt△GFM中,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求出PF=2﹣4,再由三角函数定义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过E作PH⊥BC于P,交DA延长线于H,作GM⊥BC于M,如图所示:则PH⊥AH,GM=PH,GH=PM,由折叠的性质得:GE=AE=2,GF=BF,∠EFG=∠EFB,∵四边形ABCD是菱形,∴AD∥BC,∴∠HAE=∠B=45°,∴△BPE和△AE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P=EP=BE=2,AH=EH=AE=1,∴GM=HP=2+1=3,在Rt△GEH中,由勾股定理得:12+GH2=(2)2,解得:GH=±(负值舍去),∴GH=,∴PM=GH=,设PF=x,则FM=﹣x,GF=BF=x+2,在Rt△GFM中,由勾股定理得:32+(﹣x)2=(x+2)2,解得:x=2﹣4,∴PF=2﹣4,∴tan∠EFG=tan∠EFB===;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等知识;熟练掌握翻折变换的性质,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25.如图,矩形ABCD与菱形EFGH的对角线均交于点O,且EG∥BC,将矩形折叠,使点C与点O重合,折痕MN过点G.若AB=,EF=2,∠H=120°,则DN的长为()A.B.C.D.2【分析】延长EG交DC于P点,连接GC、FH,则△GCP为直角三角形,证明四边形OGCM为菱形,则可证CG=OM=CM=OG=,由勾股定理求得GP的值,再由梯形的中位线定理CM+DN=2GP,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延长EG交DC于P点,连接GC、FH;如图所示:则CP=DP=CD=,△GCP为直角三角形,∵四边形EFGH是菱形,∠EHG=120°,∴GH=EF=2,∠OHG=60°,EG⊥FH,∴OG=GH•sin60°=2×=,由折叠的性质得:CG=OG=,OM=CM,∠MOG=∠MCG,∴PG==,∵OG∥CM,∴∠MOG+∠OMC=180°,∴∠MCG+∠OMC=180°,∴OM∥CG,∴四边形OGCM为平行四边形,∵OM=CM,∴四边形OGCM为菱形,∴CM=OG=,根据题意得:PG是梯形MCDN的中位线,∴DN+CM=2PG=,∴DN=﹣;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翻折变换的性质、勾股定理、梯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函数等知识;熟练掌握菱形和矩形的性质,由梯形中位线定理得出结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6.如图,在正方形纸片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折叠正方形纸片ABCD,使AD落在BD上,点A 恰好与BD上的点F重合.展开后,折痕DE分别交AB、AC于点E、G.连接GF.下列结论:①∠AGD=112.5°;②tan∠AED=2;③S△AGD=S△OGD;④四边形AEFG是菱形;⑤BE=2OG.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①④⑤【分析】①根据折叠的性质我们能得出∠ADG=∠ODG,也就求出了∠ADG的度数,那么在三角形AGD中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求出∠AGD的度数;②由tan∠AED=,AE=EF<BE,即可求得tan∠AED=>2,即可得②错误;③由AG=FG>OG,△AGD与△OGD同高,根据同高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对应底的比,即可求得即可求得S△AGD>S△OGD;④我们根据折叠的性质就能得出AE=EF,AG=GF,只要再证出AE=AG就能得出AEFG是菱形,可用角的度数进行求解,①中应经求出了∠AGD的度数,那么就能求出∠AGE的度数,在直角三角形AED中,有了∠ADE 的度数,就能求出∠AED的度数,这样得出AE=AG后就能证出AEFG是菱形了.⑤我们可通过相似三角形DEF和DOG得出EF和OG的比例关系,然后再在直角三角形BEF中求出BE和EF的关系,进而求出BE和OG的关系.【解答】解:∵在正方形纸片ABCD中,折叠正方形纸片ABCD,使AD落在BD上,点A恰好与BD上的点F 重合,∴∠GAD=45°,∠ADG=∠ADO=22.5°,∴∠AGD=112.5°,∴①正确.∵tan∠AED=,AE=EF<BE,∴AE<AB,∴tan∠AED=>2,∴②错误.∵AG=FG>OG,△AGD与△OGD同高,∴S△AGD>S△OGD,∴③错误.根据题意可得:AE=EF,AG=FG,又∵EF∥AC,∴∠FEG=∠AGE,又∵∠AEG=∠FEG,。
25-有趣的折叠PPT课件
仓库模型。
将平面展开图上将窗户、烟囱和小鸟的大致位 置标出来。
小鸟
烟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想一想,做一做。
下面是两个包装盒的平面展开图,这两个包装盒的 形状分别是哪个图形?
①
②
想一想,做一做。
下面是两个展开图折叠后所围成的图形分别是下面 哪个立体图形?连一连。
①
②
想一想,做一做。 下面图形中,哪个能够折叠成正方体?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 数学好玩
仓库模型。
将下图按虚线折叠成一个封闭的立体图形。想一 想,它的形状像什么?(单位:cm)
仓库模型。 做一做,沿虚线折叠成一个封闭的立体图形。
仓库模型。
仓库模型各边的实际长度是图中相应长度的 100倍,你知道这座仓库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吗?
(单位:cm)
8×3=24(cm2)
1 23
45 6
祝 前你 似程 锦
ABC DEF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折叠专题(轴对称变换)
折叠问题是近几年中考常考题型,但学生往往对折叠的本质理解不透,造成失分严重。
折叠问题题型多样,变化灵活,从考察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的实践操作题,到直接运用折叠相关性质的说理计算题,发展到基于折叠操作的综合题,甚至是压轴题。
考查的着眼点日趋灵活,能力立意的意图日渐明显。
这对于识别和理解几何图形的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
一、折叠本质
折叠问题实际就是轴对称变换。
折叠重合部分一定全等,折叠前后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
折痕所在直线就是
这两个全等形的对称轴。
二、方法点拨
1、考查问题:求折点位置、求线段长度、求重叠面积、求角度。
2、注意有一个等腰三角形。
通常设X,用方程解题。
3、出题位置:选择题、填空压轴题、或22、23题(22题可能性大些)。
4、折叠对象主是三角形和四边形
①三角形折叠模型:
②四边形折叠模型:
三、典例解析
【例题1】(2018广西贵港)如图将矩形ABCD折叠,折痕为EF,BC的对应边B'C′与CD 交于点M,若
∠B′MD=50°,则∠BEF的度数为.
提示:连接ME可解或设∠EFC=X度,则x+(x-50)=180可解
(2018 广西桂林)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AB=3,点 M 在 CD 的边上,且DM=1,△AEM 与△ADM 关【例题2】
于A M 所在的直线对称,将△ADM 按顺时针方向绕点A旋转90°得到△ABF,连接E F,则线段
EF 的长为()(提示:EF=BM)
A.2B.C.D.
【例3】如图,在矩形纸片A BCD 中,AB=4,AD=12,将矩形纸片折叠,使点C落
(考点:勾股定理)
在A D 边上的点M处,折痕为P E,此时P D=3.(1)求M P 的值;
(2)在A B 边上有一个动点F,且不与点A,B 重合.当A F 等于多少时,△MEF的周
长最小?(考点:折叠性质将军饮马)
总结解题步骤:
1、将已知条件标在图上;
2、设未知数,将未知数标在图上;
3、列方程,多数情况可通过勾股定理解决。
【达标检测】
1. 如图,把一块边长为6的正方形纸片ABCD沿着PQ翻折,使顶点A恰好与CD边上的点E重合,若DE=2,
则折痕PQ =_______.
2. 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 的边长AB =12,E 是DC 上一点CE =5,折叠正方形纸片,使点B 和点E 重合,
折痕为FG ,则GF 的长为_______.
3. 操作:如图,已知正方形纸片ABCD 的边长为10,将正方形纸片折叠,使顶点A 落在边CD 上的点P 处(点P 与C 、D 不重合),折痕为EF ,折叠后AB 边落在PQ 的位置,当P 刚好位于DP =51DC 时,△EDP 与△PCG 的周长之比为________.
4. 如图1,将正方形纸片ABCD 对折,使AB 与CD 重合,折痕为EF .如图2,展开后再折叠一次,使点C
与点E 重合,折痕为GH ,点B 的对应点为点M ,EM 交AB 于N ,则tan ∠ANE =_______.
5.如图1,将正方形纸片ABCD 对折,使AB 与CD 重合,折痕为EF .如图2,展开后再折叠一次,使点C
与点E 重合,折痕为GH ,点B 的对应点为点M ,EM 交AB 于N .若AD =2,则MN =_______.
6.如图,将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对折后展开,折痕为EF ,分别在边AB 、BC 上取点G 、H ,沿GH 对
折,使点B 落在折痕EF 上,落点记为I ,则:
(1) ∠GHI 角度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2) 线段IE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
7.如图,将边长为4的正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B 落在AD 边上的M 处(点M 不与A 、D 重合),点
C 落在点N 处,MN 与C
D 交于点P ,折痕为EF ,则△PDM 的周长是( )
A .6
B .8
C .10
D .12
8.如图1,四边形ABCD 是一张正方形纸片,先将正方形ABCD 对折,使BC 与AD 重合,折痕为EF ,把这
个正方形展平,然后沿直线DG 折叠,使A 点落在EF 上,对应点为A′,则∠DA′F 的度数为_______°. 9.如图,先将正方形ABCD 沿EF 对折使AB 与DC 完全重合,再将角D 翻折,使点D 落在EF 上,折痕为
CG ,那么∠DCG =_______°.
10.在一张边长为1的正方形纸片ABCD 中,对折的折痕为EF ,再将点C 折到折痕EF 上,落在点N 的位
置,折痕为BH ,则EN 的长为_________.
11.如图,对折矩形纸片ABCD ,使AB 与DC 重合得到折痕EF ,将纸片展平;再一次折叠,使点D 落到EF
上点G 处,并使折痕经过点A ,展平纸片后∠DAG 的大小为 ( )
A .30°
B .45°
C .60°
D .75°
12.将长方形纸片ABCD 沿对角线BD 翻折后展平(如图①):将三角形ABC 翻折,使AB 边落在BC 上与
EB 重合,折痕为BG ;再将三角形BCD 翻折,使BD 边落在BC 上与BF 重合,折痕为BH (如图②),此时∠GBH 的度数是_________.
13.如图,把正方形纸片ABCD 沿对边中点所在的直线对折后展开,折痕为MN ,再过点B 折叠纸片,使
点A 落在MN 上的点F 处,折痕为BE .若AB 的长为2,则FM 的长为( )
( 第1题 ) ( 第2题 ) ( 第3题 ) ( 第4题
) ( 第9题 ) ( 第10题 ) ( 第11题 ) ( 第12题 )
( 第5题 ) ( 第6题 ) ( 第7题 ) ( 第8题 )
14.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折叠,使AB 边与对角线AC 重合,点B 落在点F 处,折痕为AE .若AD =8,
EF =3,则AE 的长为________.
15.如图,折叠长方形纸片ABCD ,先折出对角线BD ,再将AD 折叠到BD 上,得到折痕DE ,点A 的对应
点是点F ,若AB =8,BC =6,则AE 的长为
_______
. 16.(1)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道题,如图①,Rt △ABC 中,∠C =90°,AC =21AB ,求证:∠B =30°,请你完成证明过程.
(2)如图②,四边形ABCD 是一张边长为2的正方形纸片,E 、F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沿过点D 的
折痕将纸片翻折,使点A 落在EF 上的点A′处,折痕交AE 于点G ,请运用(1)中的结论求∠ADG
的度数和AG
的长.
(3)若矩形纸片ABCD 按如图③所示的方式折叠,B 、D 两点恰好重合于一点O (如图④),当AB =6,
求EF 的长.
( 第13题 ) ( 第14题 ) ( 第15题 ) ( 第16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