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中“关键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质教育中“关键能力”的培养

[摘要]“关键能力”是作为一线生产、服务和管理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胜任某种职业岗位(岗位群)的职业技能、技艺和动作能力。采用综合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为主的素质教育和平时的养成教育,是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师处于辅助地位,突出的是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关键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加强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素质教育关键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欧盟委员会就终身学习的“八大关键能力”通过了一份欧盟理事会及欧洲议会建议案。这“八大关键能力”是每一个欧洲人在知识社会与知识经济中获得成功所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知识与态度。八大关键能力包括:母语沟通能力、外语沟通能力、数学、科学与技术的基本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和跨文化交往能力以及公民素养、实干精神、文化表达等。也就是说“关键能力”是作为一线生产、服务和管理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胜任某种职业岗位(岗位群)的职业技能、技艺和动作能力。

如何在素质教育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学科型教育模式,加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传授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从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来看,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始终是社会、企业需求量最大的。据美国社会学家,未来学家预测“美国21世纪的劳动力市场,包括象肯尼迪航天中心这样的单位,80%的工作岗位只要有二年大专职业教育的学历就够了”。因此,加强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引入综合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

综合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核心技术一体化的理念进行专业建设,即“核心课程设置一体化”、“核心技术教学环境一体化”、“核心职业资格一体化”。在教学中,运用行为引导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努力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把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情境,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引导和组织学生心、手、脑并用,教、学、做合一,身体力行获取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这种教与学通常采用项目教学或任务驱动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重视学习全过程的体验,培育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自己完成学习任务,自行进行反馈和评价,

是提高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高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模式。

二、在综合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是指学生获得为完成今后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工作任务而应获取的跨专业、多功能和不受时间限制的能力和具有不断克服知识老化而终身不断继续学习的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综合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为主的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适应职业的良好职业能力,还要为适应今后自我学习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甚至应有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在着力培养能够熟练掌握先进技术、工艺和技能的高技能人才同时,帮助、引导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职业观、道德观、价值观,不仅使其获得相应的职业竞争能力和职业再生能力,更重要的是努力激发其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努力实现其价值、尊严、成就和欢乐,促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综合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是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师处于辅助地位,突出的是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学习内容上不是传统的学科体系,而是以职业活动分析为基础,以职业行为活动为依据,参照职业岗位要求,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打破传统模式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设置基于工作过程的,以具体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的课程。难点在于我们细节重构的、流程重构的系统化。

1.专业能力的培养

专业能力即基本职业能力是指从事该专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和与其相适应的知识。它是学生毕业后胜任专业工作、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领。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依据人才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群、带)要求,该专业确定电气识图绘图能力、电气控制能力、电工工艺能力、PLC技术应用能力、电动机变频调速能力等5个核心技术能力,整体教学过程围绕核心技术能力展开,强化为核心技术技能服务。每门课程(理论、实验、实训)明确若干个核心知技点,整个课程围绕核心知技点展开,强化为核心知技点服务。教育学上有一条基本原理,就是知识可以传授,能力必须训练,而且要经常训练,反复训练,训练到成为习惯。这就是核心技能的培养。

2.社会能力的培养

社会能力是指工作中和学习中的积极性、独立性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也是指个人所具备的情感、态度和社会交往、沟通、与人合作、乐于助人的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组织表达、勇于承担责任和社会参与的能力。在社会能

力的培养中始终贯彻“塑造人”的品德教育,在进行爱国主义、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良好思想意识和道德情操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爱岗敬业的良好职业道德。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在社会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从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入手,培养良好职业素质和职业行为。由于职业教育实行的是以能力为中心,以满足岗位或职业需要为导向的素质教育。因此,经过严格的管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会从一点一滴中积累。只有具有良好的习惯及做人的基本素质才是养成良好职业素质的前提和基础。

3.方法能力的培养

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包括制订工作计划、协调计划、对自己工作成果的评价、反馈以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在方法能力的培养上,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水平把学生分成几个团队,各个团队根据自己能力大小,选择某个产品为载体,然后引导和组织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共同承担不同的角色,在互相交流学习的过程中达到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学会信息技术处理和获得实际经验的过程。要求学生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整个过程全部参与。

总之,综合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在高职实践教学中应用,将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学生全面职业行为能力和人的潜在能力培养,为在岗位上发挥能动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职业教育将职业知识与技能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用职业教育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已经成为事关我国经济发展后劲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吕景泉.建设全国制造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打造中国职教品牌.

[2]成永林,黄克孝.职教模式实验研究[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3]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职业活动导向课程模式的实践探讨.

[4]韩承江.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高职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探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