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事件”和“BT基因玉米事件”
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的食品
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的食品?作者:冬月来源:《百科知识》2010年第08期自从转基因作物和产品诞生以来,关于转基因作物安全与否的争论就没有停息过,甚至出现了很多反对转基因作物的行为,一些研究人员也加入到反对转基因作物和产品的运动中。
世界各地的反转基因浪潮1998年英国罗伊特研究所一项未公开发表的研究结果表明,幼鼠食用转基因土豆可使免疫系统和内脏受损。
但是英国皇家学会对这一研究的调查认为,这一实验的设计、进行和分析都有明显缺陷,因而结论不可信。
从1998年到2005年,英国王储查尔斯在英国的报纸上频频发表文章反对转基因食品。
他说在转基因食品面前,人们担心上帝的角色正在被技术所取代,而且公众将面对一个不祥的未来。
即使是为了填饱众多人口的辘辘饥肠,也不一定非要含转基因食品,可以采取更为温和和更为周全的步骤,寻找与自然天性相符合的方式来增加食物产量和改善品种。
欧盟国家的公众对转基因食品持反对态度者较多,行为也比较激烈。
1996年11月初,美国向德国出口转基因大豆(这种大豆含有抗除草剂的转基因),遭到一些德国人的抗议和反对。
他们感到食用这些大豆及由大豆制成的巧克力、人造奶油、酱油、蛋黄酱等上千种食品可能不安全。
尽管科学家保证转基因大豆是安全的,但由于消费者的反对,德国一些著名的食品厂商还是拒绝出售用转基因大豆制成的食品。
1999年初,法国农民和市民爆发较大规模的反对美国进口转基因食品的风潮,他们聚会抗议出售转基因食品,一些人把转基因食品扔入街头的垃圾箱中。
2000年2月25日,英国5名绿色环保人员在北威尔士安格尔西岸外拦截准备到英国北部港口利物浦市卸货的一艘美国货轮,这艘名叫伊奥尔科斯·格雷斯的货船装有6万吨转基因大豆,船主是美国生产农产品的一个巨商卡吉尔。
他的公司在利物浦设有一个面粉加工厂,是英国转基因食品的一个重要源地。
因此绿色和平组织成员要拦截这艘货轮,并要求其返回美国。
印度农民同样忌讳转基因食品,尤其是对一种称为“雄性不育”的转基因作物(“终结者基因”作物)反感。
2016全球转基因热点事件盘点
2016全球转基因热点事件盘点原标题:2016全球转基因热点事件盘点2015年以来,受农作物价格下滑的影响,全球作物种植面积减少,转基因种植面积也在19连增后首次出现了下滑,较2014年减少0.05亿英亩。
其中美国降幅最大,减少了540万英亩。
今年受益于有利的天气条件,美国整体种植面积较去年增长500万英亩,预计转基因种植面积将有所回升。
2016年全球范围内,转基因作物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孟山都、先正达等转基因作物获得欧盟的进口许可,转基因产品在欧盟艰难“破冰”。
此外在非洲,转基因政策也已经开始松动,未来将有一大批国家加入种植行列。
但是在某些方面转基因的发展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例如日益严重的抗性问题、Bt转基因棉花棉纤维含量下滑问题等仍有待解决。
下文中,AgroPages将对2016年全球范围内的转基因热点事件进行盘点。
17种转基因新品种获批准多性状、抗性控制已成研发主流2016年(截止到12月22日),全球范围内共有107种关于转基因作物的批准,涉及68个品种,其中17种新的转基因作物品种获得批准(详情见表1),包括马铃薯(3种)、苹果(1种)、棉花(2种)、玉米(4种)、油菜(6种)和大豆(1种)。
新批准的转基因品种全部为复合性状。
这也体现出目前转基因研发的主流方向——多性状、抗性控制。
长期连续的使用某一种农药防治病虫害,通常会使病菌、害虫产生抗药性,使农药的使用效果大打折扣。
孟山都耐草甘膦的转基因作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长期单独使用草甘膦,很容易让杂草很快进化出抗药性。
如果再滥用草甘膦,加大施药剂量,只会使杂草抗性越来越强,直至超级杂草的出现。
与此相同,仅含有单一抗病虫基因的转基因作物,也易使病菌、害虫产生抗性。
因此目前各大跨国公司在研发上寻求不同作用机制的抗性性状技术,以降低潜在的病菌、害虫以及杂草抗性问题的产生。
孟山都在今年推出了能够耐受草甘膦和麦草畏除草剂的转基因玉米,交互使用草甘膦和麦草畏除草剂后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草甘膦的抗性问题。
315转基因打假辟谣专场和转基因有关的八大谣言
(思进注,注意到,每次转发国家级媒体《科技日报》等有公信力媒体的转基因科普文章,都会引来一群喷子!请问这些喷子,在科学问题上,你们不信科学家,你们信谁?!事实上,但凡长久关注我的网友都知道,我对于转基因农业的基本观点清晰明了:一是确保安全,二是要自主创新。
也就是说,在研究上要大胆,在推广上要慎重。
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商业化推广,要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技术规程规范进行,稳打稳扎,确保不出闪失,涉及安全的因素都要考虑到。
要大胆创新研究,占领转基因技术制高点,不能把转基因农产品市场都让外国大公司占领了。
并反对非法种植!我从不推销任何转基因食品,更不强迫任何人吃转基因食品。
各人有各人的选择自由!只是选择的依据不要是谣言就行!至于做财经金融的为何要关心转基因?这个问题其实回答过无数遍了!粮食是第二大的大宗商品,而随着货币战争、能源战争之后,接下来将是粮食战争,这从中国每年必须进口上亿吨转基因粮食就可见端倪了。
非但做财经金融要关心,每个人都要关心!刚在《转基因微问答》上读到《3·15转基因打假辟谣专场》,再次辟了和转基因有关的八大谣言,特转发和大家分享。
)3·15转基因打假辟谣专场From 转基因微问答一年一度的3·15“打假日”又上线了,不知道今年又是哪些产品能够“脱颖而出”登上万众瞩目的“黑名单”大榜,小转也是和大家一样已经备好瓜准备围观了!作为给大家开开胃的前菜,小转决定先来打几个转基因的假,给大家看几个关于转基因最常见的谣言~谣言一:目前大多数食物都经过人为基因改造(错!)小转“棒打”谣言:科学家真的没有那么闲,去把各种食物挨个都去做个基因改造。
目前,全球范围内,市场上只有13种转基因作物被批准了商业化流通:苜蓿、苹果、油菜、玉米、棉花、木瓜、马铃薯、大豆、西葫芦、甜菜以及孟加拉国的Bt茄子、哥斯达黎加的转基因粉色菠萝和巴西的抗虫甘蔗。
其中中国批准商业化种植生产的只有转基因棉花和木瓜,另外转基因油菜、玉米、大豆仅允许进口用作加工原料。
Bt蛋白的故事
Bt蛋白的故事作者:拟南芥 | 阅读原文 - 发给好友 - 收藏 | 更多作者:拟南芥 | 来自:科学松鼠会本人松鼠会处男作,感谢八爪,云无心的帮助。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养蚕业就是一个代表。
当时日本不仅是最大的蚕丝产地,还是最主要的蚕丝出产国。
不过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一种叫做猝倒病的细菌性疾病袭击了日本的养蚕业。
被感染的病蚕突然停止进食桑叶,随后出现颤抖的症状,并且很快侧倒死亡。
这种病传染迅速,来势猛烈,对整个产业形成了威胁。
于是日本的科学家希望能找到对付这种传染病的办法。
1901年,细菌学家石渡繁胤(Shigetane Ishiwata)成功地分离出了猝倒病的病原体。
在显微镜下,病原体细菌呈棒状,是一种杆菌。
石渡将它命名为猝倒杆菌。
不过石渡并没有更深入地研究下去,也没有及时发表研究结果。
所以他的发现很快就被埋没了。
10年后,在地球另一端的德国,一家面粉加工厂的老板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
一般来说,面粉在储存的过程中,免不了会被一些以此为食的昆虫糟蹋不少。
比如一种叫做地中海粉螟的鳞翅目动物,就是让面粉厂最为头痛的害虫之一。
不过这一次,情况发生了变化,当地中海粉螟的幼虫吃了面粉之后,出现了大规模死亡的现象。
样品被寄到了德国科学家恩斯特·贝尔林纳(Ernst Berliner)的实验室。
经过仔细地研究,贝尔林纳像石渡繁胤一样成功地分离出了病原体杆菌。
不过他并不知道石渡繁胤的发现,所以根据发现地将其命名为苏云金杆菌(Bt)。
有意思的是,贝尔林纳不久之后就把培养Bt的培养基弄丢了。
在当时,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Bt的使用价值,也许人类差点就要和这种日后对其造成巨大影响的微生物失之交臂了,不过幸运的是, Mattes在1927年重新从地中海粉螟中分离出了Bt。
很快,科学家就发现一个重要的事实,Mattes分离出的Bt有极强的特异性。
它能杀死鳞翅目昆虫,对其它动物却没有什么影响。
转基因的危害案例
转基因玉米和蝴蝶的毒性案例背景转基因作物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使其具有某种特定特性或能够抵抗有害生物的侵袭。
然而,一些人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其中,转基因玉米(Bt玉米)与蝴蝶之间的关系引发了广泛关注。
过程1996年,Bt玉米首次商业化种植。
Bt玉米被转基因改良,通过导入一种名为Bt (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细菌的基因,获得了对玉米螟等害虫更强的抵抗力。
该基因编码了一种称为Cry1Ab蛋白质的毒素,这种毒素在害虫吃下转基因玉米时能够杀死其消化系统。
然而,一些科学家和环保组织担心Bt玉米的毒素对其他昆虫,如蝴蝶,是否具有毒性。
据称,蝴蝶可能会通过误食含有Bt玉米花粉的植物而受到危害。
因此,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来评估转基因玉米与蝴蝶之间的潜在影响。
实验与调查斑粉蝶实验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斑粉蝶是常见的蝴蝶种类,在南部玉米带有大量Bt玉米种植。
研究人员在自然环境中开展实验,将斑粉蝶的幼虫分为两组,一组将被喂养含有Bt玉米花粉的玉米叶片,另一组则被喂养常规玉米叶片。
结果显示,喂养Bt玉米花粉的幼虫存活率明显低于另一组。
此外,喂养Bt玉米花粉的幼虫在繁殖过程中也遇到了问题,幼虫数量较少且趋于衰退。
这一实验结果表明,Bt玉米花粉对斑粉蝶的幼虫具有毒性,可能会对其种群产生负面影响。
田野调查一项2001年的田野调查对转基因玉米和蝴蝶的关系进行了更全面的评估。
研究人员在美国探寻了种植Bt玉米和常规玉米的田地,并对蝴蝶种群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种植Bt玉米的田地中的蝴蝶种群数量较低,而种植常规玉米的田地中的蝴蝶种群数量较多。
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在Bt玉米田地中,蝴蝶的幼虫误食含有Bt玉米花粉的植物而受到毒害,导致了蝴蝶数量减少的结果。
结果转基因玉米与蝴蝶之间的关系引发了公众的担忧,并促使了一系列的研究。
虽然实验和调查结果并非一致,但总体上表明转基因玉米的毒素对蝴蝶具有一定的毒性。
十个转基因事实
无论怎样造谣转基因有害,普通公众只要了解以下十个事实,即可自己做出基本判断:一、全世界科学最发达、经济也最发达、目前不存在粮食保障问题的美国人,吃的转基因
食品种类和数量都最多;2012年美国种植了6950万公顷转基因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
二、在这个问题上最为保守的欧盟,同样也在吃转基因食品;2012年,五个欧盟国家(西班牙、葡萄牙、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种植近13万公顷转基因玉米;
三、即使在非洲也有4个国家(苏丹、南非、布基纳法索和埃及)在种植,其中南非种植
转基因大豆和玉米多达290万公顷;
四、全球范围内、开放社会中,已经难以找到能确证从来没有吃过转基因食品的成年人;
五、现在种植的农作物许多都不是天然产生的,水稻、小麦和玉米都是人工选育、不断进
行基因转移的结果;
六、转基因现象在自然界中一直在发生。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叶绿素基因最早来自古细菌,人的线粒体也被科学界认为很可能来自细菌,这都是跨物种的转基因;
七、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均对转基因持正面立场,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当前在国际市场上可获得的转基因食品已通过了风险评估,不太可
能对人体健康带来风险”;
八、迄今还没有一项严格的科学实验反映转基因食品存在不可预知的危险;全球数十亿人
吃转基因食品十多年,还没有发现一起与转基因技术相关的食品安全事件;
九、只要转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不是致敏物和毒素,它就和普通食物没有本质差别,都可以
被消化、吸收,不会在身体累积;转基因食品跟其他常规食品所含基因也不存在差异,都
一样被消化吸收;
十、所有反对中国发展转基因技术、攻击转基因主粮上市的人,客观上都在阻碍中国生物
技术发展,也就是在帮孟山都等跨国种业公司巩固其垄断地位。
盘点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争议事件
但 是 , 他 们 意 识 到 一 些 人 对
其 实 , 国 际 上 已 有 关 于 产 生
追根 溯源 , 以期 引发 公众 对 转基 因 巴西坚 果 有过 敏 反应 ,随 即对转 入 过 敏 反 应 的 食 品 及 其 有 关 基 因 的 农作 物全 面 、准 确 的认 知和 思考 。
l 9 年 秋 天 , 苏 格 兰 R w t 老 鼠喂 食三 种孟 山都 (o sn o 98 oet Mnat )
研 究 所 的科 学家 阿 帕得 ・ 斯 泰 公司转 基 因玉米 的实验 和 分析 结 错 误和 缺 陷 。来 自美 国 、德 国 、英 普
(r a u z a )通 过 电视 台发 论 。文 中指 出 ,老 鼠在 食用 转 基 因 国和 加 拿 大 的6 毒 理 学 及 统 计 学 A pd P sti 位 表 讲话 ,称 他 在 实验 中用 转雪 花莲 玉 米 三个 月后 ,其 肝 脏 、 肾脏和 心 专家 组 成 同行评 议 组 ,对S r ln ea i i 凝集 素 基 因 的马铃 薯喂 食 大 鼠 ,随 脏 功 能 均 受 到 一 定 程 度 的 不 良影 等人及孟山都公司的研究展开复审
化 ,也 不能供 食用 。
负责。
染 与 毒 物 学 文 献 》A c i e o rhv s f
E vi o m n a C n a n t o n r n e t l o t mi a i n a T xi 0 o , 2 07 nd o C l gy O , 5 2:
和 生态 安 全 两个 方 面 。转基 因农 作 为 提 高 大 豆 的 营 养 品 质 , l 9 年 E g a d o r a o M d C n , 94 n l n J u n l f e i i e
权威机构:关于转基因的十大谣言
权威机构:关于转基因的十大谣言作者:整理/本刊记者李颖来源:《中国质量万里行》 2017年第9期8月2日,权威学术组织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在京发布转基因十大谣言真相。
风口浪尖的转基因,频频在网络上传出“圣女果都是转基因”、“美国人从来不吃转基因”等虚假消息,即便权威人士反复辟谣也没能阻挡谣言的流传,看看关于转基因的十大谣言到底是什么。
谣言一:美国人不吃转基因食品,生产出来都卖给中国人。
美国市场上75%以上的食品都含有转基因成分。
美国是转基因技术研发大国,也是转基因食品生产和消费的大国。
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国内生产和销售的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番茄和番木瓜等植物来源的转基因食品超过3000个种类和品牌,加上凝乳酶等转基因微生物来源的食品,超过5000种。
谣言二:转基因大豆毁掉了阿根廷农业。
阿根廷并非“被转基因毁掉的国家”。
阿根廷因为使用转基因技术使之成为全球农业出口大国,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阿根廷是全球率先采用转基因作物的几个主要国家之一。
2016年,阿根廷仍然保持其全球第三大转基因作物生产国的排名,仅次于美国和巴西,占全球种植面积的13%。
该国种植了2382万公顷转基因作物,包括1870万公顷转基因大豆、474万公顷转基因玉米和38万公顷转基因棉花。
谣言三:转基因导致广西大学生不孕不育。
广西大学生不孕不育与转基因无关。
广西大学生精液异常之说,出自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所提出的《广西在校大学生性健康调查报告》,研究者在报告中并没有提出精液异常与转基因有关的观点,而是列出了环境污染、长时间上网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等因素。
谣言四:转基因致老鼠减少,母猪流产。
2010年9月21日,《国际先驱导报》报道称,“山西、吉林等地区种植‘先玉335’玉米导致老鼠减少、母猪流产等异常现象”。
科技部、农业部分别组织多部门不同专业的专家组成调查组进行实地考察。
据调查,“先玉335 ”不是转基因品种,山西、吉林等地没有种植转基因玉米,老鼠减少、母猪流产等现象与转基因无关联,属虚假报道。
新疆铲除两千亩转基因玉米:解读转基因的十个热点话题
新疆铲除两千亩转基因玉米:解读转基因的十个热点话题新疆阿勒泰地区铲除两千亩非法制种转基因玉米一事有了新进展。
2016年8月31日,阿勒泰地区种子管理站称,已邀请多名专家前往涉事玉米田地鉴定制种企业的损失,报告将于约3天后出炉。
据澎湃新闻报道,被下达行政处罚决定的新疆鼎盛丰和农业投资有限公司福海分公司在被查处时,称对玉米父本系转基因品种一事不知情。
此前,该公司与内蒙古通辽市厚德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委托合同。
鼎盛丰和福海分公司的一名负责人李生(化名)向澎湃新闻称,其公司因此事损失已达数百万,而委托方厚德种业尚未对此进行赔偿。
但厚德种业并未对澎湃新闻回应此事。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农业部农作物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黄大昉则认为,转基因非法种植不仅扰乱了既有的市场秩序,也为转基因玉米的科学研发蒙上阴影,“我们国家还没有正式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商业化种植,这种制种、种植的情况显然是违反法律法规的。
”但黄大昉也对澎湃新闻指出,此类非法种植实质上是程序问题,与安全问题是两码事,“并不是说它是不安全的,而是目前程序上还不允许。
”解读转基因的十个热点话题作者:刘植荣央视《新闻调查》近日报道称,在武汉随机买5袋米3袋是转基因,转基因大米已在中国扩散,湖南、湖北、安徽、福建一带的大米大部分都被转基因“污染”了。
在目前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批准转基因水稻的情况下,中国市场上出现了这么多转基因大米,这再起引起媒体和公众对转基因问题的关注。
2014年8月1日,《经济参考报》针对中国转基因作物泛滥发文称,转基因问题陷多重谜团,各方“秘而不宣”加剧公众的焦虑。
1.转基因与杂交、太空育种和嫁接有何区别?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它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使后代出现与亲代相似的性状。
转基因是一种育种技术,就是把某一生物体之外的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片段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让其本身的基因重组,再经过数代人工选育,获得具有人们所希望的特定遗传性状的生物个体,从而培育出新的品种。
转基因:争议中前行
转基因:争议中前行作者:暂无来源:《新经济导刊》 2013年第1期文/ 本刊记者牛禄青关于转基因是非利害的争论由来已久。
2012 年的“黄金大米”试验再次引发长达3 个多月的舆论风暴。
尽管该事件已经水落石出,可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有媒体认为,“黄金大米”种出了三声叹息:骗了孩子、毁了道德、伤了科研。
即使“黄金大米”试验中国部分项目主要负责人荫士安也没有想到,当时的一念之差,竟会酿成一场轩然大波。
无独有偶,“黄金大米”的硝烟还未散去,转基因土豆又甚嚣尘上。
有微博称:全中国城市出售的土豆都是转基因,理由是,土豆切丝削皮后不像过去那样会变色了。
对此,农业部官方网站连发两篇专家文章辟谣,“我国还没有切开后不变色的马铃薯品种”,并称土豆是否变色与转基因无关。
另有学者报料,肯德基、麦当劳等外国快餐店专用布尔班克炸薯条涉嫌转基因。
到底什么是转基因?转基因食品是否存在安全风险?为何要发展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有哪些新动向?相关专家可谓言之凿凿,振振有辞,但大多数公众依然懵懵懂懂,甚至谈转色变。
现在,就让我们揭开转基因的神秘面纱。
【事件】黄金大米试验2012 年8 月30 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谴责美国塔夫茨大学与中国研究人员使用转基因“黄金大米”对6 至8 岁的儿童进行营养转化试验。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则消息无疑拨动了民众脆弱的神经,转基因食品再次卷入舆论的漩涡。
“黄金大米”项目是否在我国衡南县江口中心小学进行了试验?有多少个孩子吃了“黄金大米”?每个孩子吃了多少?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民众迅速提出一系列疑问。
经过调查,12 月6 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医学科学院、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公布了“黄金大米”事件调查情况通报,称“黄金大米”试验的确于2008 年6 月在湖南江口镇中心小学开展,有25 名儿童于当年6 月2 日中午,每人食用了60 克“黄金大米”米饭。
通报指出,“黄金大米”试验是相关专家在没有申报、未经批准情况下偷偷摸摸进行的,使用的手段已完全违背了科研工作者应有的良知:私自加盖公章让过期失效的伦理审查结果可以继续使用;试验开始之前,课题组没有明确告知此次将使用转基因的“黄金大米”,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诱使他们签订协议书。
(完整版)国内外转基因事件
Rowett研究所Pusztai博士用转雪花莲凝集素基因的马铃薯喂大鼠,1998年秋在英国电视台发表讲话,声称大鼠食用后“体重和器官重量减轻.免疫系统受到破坏”。
此事首次引起国际轰动,绿色和平组织、地球之友等反生物技术组织把这种马铃薯说成是“杀手”,策划了焚烧破坏转基因作物试验地、阻止GMO产品进出口、示威游行等。
英国皇家学会对此非常重视,组织了同行评审.并于1999年5月发表评论,指出Pusztai的实验有6方面的错误,即:不能确定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马铃薯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对食用转基因马铃薯的大鼠未补充蛋白质以防止饥饿;供试动物数量少,饲喂几种不同的食物,且都不是大鼠的标准食物,很少统计学意义;实验设计不合理,未作双盲测定;统计方法不当;实验结果无一致性等1999年5月,康奈尔大学的一个研究组在《Nature》杂志上发表文章,声称用带有转基因抗虫玉米花粉的马利筋(一种杂草)叶片饲喂美国大斑蝶,导致44%的幼虫死亡,由此引发GMO环境安全性的争论。
事实上,这一实验是在实验室完成的,并不反映田间情况,因而缺乏说服力,且没有提供花粉量的数据,现在这个事件已有了科学的结论:第一,玉米的花粉大而重,扩散不远,在玉米地以外5米,每平方厘米马利筋叶片上只找到一粒玉米花粉;第二,2000年开始在美国3个州和加拿大进行的田间试验证明,抗虫玉米花粉对斑蝶并不构成威胁,实验室实验中用l0倍于田间的花粉量来喂大斑蝶的幼虫,也没有发现对其生长发育有影响。
目前研究已经证实,斑蝶减少的真正原因,一是农药的过度使用,二是作为大斑蝶越冬地的墨西哥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1995年,加拿大首次商业化种植了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的转基因油菜。
但在种植后的几年里,其农田便出现了对多种除草剂具有耐抗性的野草化的油菜植株,即超级杂草。
如今,这种杂草化油菜在加拿大的草原农田里已非常普遍。
因为一些转基因油菜籽在收获时掉落,留在了泥土中,来年它们又重新萌发。
-个转基因小土豆“闹翻”欧洲
-个转基因小土豆“闹翻”欧洲作者:暂无来源:《农家之友》 2010年第8期□ 吴妮近日,欧盟委员会批准欧盟国家种植转基因土豆,并且严格规定了种植条件。
这是继转基因玉米之后,欧盟批准的第二种转基因作物。
这一决定被认为是欧盟委员会对转基因农作物立场的转变。
虽然如此,来自欧盟内部的抗议之声却此起彼伏。
转基因到底是什么,是否被妖魔化了?欧盟为什么一直将转基因食品拒之门外?是什么促使欧盟的态度发生转变?一个名叫“Amflora”的小土豆正在欧洲搅起一场大风波,而一切的争论都是因为这个土豆戴上了一顶“转基因”的帽子。
3月2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批准欧盟成员国种植德国巴斯夫公司研发的“Amflora”转基因土豆。
这是欧盟近13年来首次为转基因食品种植开“绿灯”,随即在欧盟内部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抗议和争论。
“科学怪人的食物”转基因食品在美国广泛得到认可,欧洲人却很反感。
在欧洲,转基因食品被认为是“科学怪人的食物”。
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
以转基因生物作为直接食品或作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不过,欧盟委员会并不认为“Amflora”转基因土豆会危害健康或环境。
欧委会保证说“Amflora”转基因土豆将不会出现在欧洲民众的餐桌上,种植这种土豆的主要目的是获得丰富的淀粉,用于造纸等工业用途,其副产品还可用于生产畜牧饲料。
经过优化培育的土豆富含淀粉,从而简化了生产工业用淀粉的流程,节省了原材料、能源、水和其他化学辅料。
部分欧盟国反对然而,这些优点并不能消除欧洲人对转基因食品的疑虑。
欧盟的这一决定引发了环保组织和一些成员国的强烈反对。
反对者特别指出转基因食品对健康和环境的风险,认为转基因作物将危害生物多样性,降低植物对病虫害的天然免疫力,同时也很难阻止转基因作物和非转基因作物之间交叉授粉。
有关于转基因作物安全性争议的几个事件
有关于转基因作物安全性争议的几个事件近年来,国际上尤其是欧洲对转基因作物出现了较大的争议,这些争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进程。
这些争议的爆发与以下几个事件有一定的关系:1、Pusztai(普斯陶伊)事件:98年,英国一研究所的Pusztai博士宣称:他用转雪花莲凝集素基因的马铃薯饲喂大鼠,导致大鼠体重及器官重量严重减轻,免疫系统被损坏。
此事引起轰动,从此引发了国际上对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争论。
英皇学会对此十分重视,组织了专门的同行评议,并于99年5月公布报告,指出Pusztai的研究从试验设计、方法,到研究结果及数据分析都有严重缺陷。
Pusztai本人也因此而被劝提前退休。
2、斑蝶事件:99年5月,康奈尔大学的一个研究组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声称:转基因抗虫玉米的花粉飘到一种名叫"马利筋"的杂草上,用马利筋叶片饲喂美国大斑蝶,导致44%的幼虫死亡。
事实上,这一实验结果在科学上没有说服力。
因为试验是在实验室完成的,且没有提供使用花粉量的数据。
现在这个事件也有了科学的结论:第一,玉米的花粉非常重,扩散不远,在玉米地以外5米,每1cm2马利筋叶片上只找到一个玉米花粉。
第二,2000年开始在美国三个州和加拿大进行的田间试验都证明,抗虫玉米花粉对斑蝶并不构成威胁,实验室试验中用10倍于田间的花粉量来喂大斑蝶的幼虫,也没有发现对其生长发育有影响。
而斑蝶减少的真正原因一是农药的过度使用,二是生态环境的破坏。
3、巴西坚果事件:美国科学家在对大豆作品质改良时发现巴西坚果中有一种蛋白质富含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并将这一基因转到大豆。
但他们发现一些人对巴西坚果有过敏反应,而且引起过敏反应的正是这一蛋白。
他们随即对带巴西坚果蛋白的转基因大豆也进行检验,发现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对这种转基因大豆也过敏。
显然,这件事一度被说成是转基因大豆引起的食物过敏是不准确的。
但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待这件事:一方面,转基因技术有可能将一些造成食物过敏的基因转移到农作物中来,需要防止;另一方面,对转基因植物的安全管理能有效地防止转基因食品成为过敏原。
DNA重组技术的危害
自从DNA重组技术诞生以来,危机事件还真是此起彼伏,像英国Pusztai事件、美国帝王蝶事件,加拿大“超级杂草事件”事件、墨西哥玉米事件、中国Bt抗虫棉事件、巴西坚果过敏事件、美国转基因长粒米污染事件等等。
1.加拿大“超级杂草事件”事件1995年,加拿大首次商业化种植了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的转基因油菜。
但在种植后的几年里,其农田便出现了对多种除草剂具有耐抗性的野草化的油菜植株,即超级杂草。
因为一些转基因油菜籽在收获时掉落,留在了泥土中,来年它们又重新萌发。
那么萌发出来的油菜就变成了一种不受欢迎的野菜,而且这种能够同时抵御三种除草剂的野草化的油菜不但很难铲除,而且还会通过交叉传粉等方式,污染同类物种,使种质资源遭到破坏。
其原因就是基因漂流。
2.美国帝王蝶事件1999年,康奈尔大学的一个研究组在《Nature》杂志上发表文章,称用带有转基因抗虫玉米花粉的马利筋(一种杂草)叶片饲喂美国大斑蝶,导致44%的幼虫死亡,由此引发GMO环境安全性的争论。
事实上,这一实验是在实验室完成的,并不反映田间情况,因而缺乏说服力,且没有提供花粉量的数据,现在这个事件已有了科学的结论:第二,2000年开始在美国3个州和加拿大进行的田间试验证明,抗虫玉米花粉对斑蝶并不构成威胁,实验室实验中用l0倍于田间的花粉量来喂大斑蝶的幼虫,也没有发现对其生长发育有影响。
3.英国Pusztai事件1998英国某个博士用转雪花莲凝集素基因的马铃薯喂大鼠,称大鼠食用后“体重和器官重量减轻.免疫系统受到破坏”。
此事首次引起国际轰动,绿色和平组织、地球之友等反生物技术组织把这种马铃薯说成是“杀手”,策划了焚烧破坏转基因作物试验地、阻止GMO产品进出口、示威游行等。
英国皇家学会对此非常重视,组织了同行评审.并于1999年5月发表评论,指出Pusztai普兹泰的实验有6方面的错误,即:很少统计学意义;实验设计不合理,未作双盲测定;统计方法不当;实验结果无一致性等。
转基因安全事件的真相
国际上几个典型的转基因安全争议事件的真相近几年来,国际上发生了数起转基因作物安全争议事件,被反对转基因技术的人士和组织以断章取义、甚至造假等手段反复引用和传播,也被部分媒体反复进行歪曲性报道,影响巨大,对公众正确的认知和接受转基因技术产品产生很大的负面心理影响,甚至严重影响到转基因技术这一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在此,我们对几个典型争论事件以追根索源的态度加以剖析,以科学事实说明真相。
1 普斯泰(Pusztai)事件1998年秋,英国苏格兰Rowett研究所的普斯泰(Arpad Pusztai)在英国电视台发表讲话,声称他用转雪花莲凝集素基因的马铃薯喂大鼠,大鼠食用后“体重和器官重量严重减轻,免疫系统受到破坏”。
此事引起轰动,从此引发了国际上对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争论。
绿色和平组织、地球之友等反生物技术组织把这种马铃薯说成是“杀手(killer)”,策划了焚烧破坏转基因作物试验地、阻止转基因作物产品进出口、示威游行等活动。
印度的两块大的转基因作物试验田被焚毁,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非转基因试验材料也遭破坏,以致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都无法答辩。
事实上,普斯泰是在实验尚未完成,数据没有发表的情况下,贸然通过媒体向公众宣传自己的结果的。
他研究的转基因土豆在当时根本没有上市的可能,不存在宣传实验的任何紧迫性。
这种行为违反了基本的学术规范。
因此,英国皇家学会对此非常重视,组织了专门的同行评审,并于1999年5月发布报告,指出普斯泰的实验有6方面的严重错误和缺陷,包括:不能确定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马铃薯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对食用转基因土豆的大鼠,未补充蛋白质以防止饥饿;供试验用的动物数量少,饲喂几种不同的食物,且都不是大鼠的标准食物,很少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设计差,未作双盲测定;统计方法不当;试验结果无一致性。
也就是说,他的实验从设计、实施到分析都有缺陷,得到的结论是没有意义的。
普斯泰因此在国际科学界受到严厉批评。
不久,Rowett 研究所宣布普斯泰被劝提前退休,并不再对其言论负责。
转基因风波是怎么回事儿
转基因风波是怎么回事儿作者:谭敦民来源:《科学养生》2010年第05期2009年末,国家农业部批准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生产证书,这意味着这些品种可以大面积种植并且可以推广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引起轩然大波,有的网民愤慨地说:“民族的噩梦!”“中国成为国外转基因粮食的生死试验场!”网民反应激切出乎意料。
有的学者说:“转基因的大豆、玉米、棉花有商业化种植的,但是转基因水稻还没有哪个国家进行商业化种植。
”环境保护部生物多样性研究首席专家薛达元说:“我并不反对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种植,但是,我担忧背后的风险。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质疑:“如果在全球还远未达到共识的情况下,我们贸然去进行转基因水稻大面积的商业化种植,这种‘敢为天下先’是不是也太超前了?”那么,“转基因”农产品究竟是怎么回事儿?为何一石激起千层浪?笔者就此采访了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唐伯忠。
唐教授告诉我们,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优良遗传形状的物质。
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他生物体培育出人类所需要的生物制品,一般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
转基因技术能够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和抵御杂草的能力,可以减少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使农业生产的成本大大降低;除此之外,还可以培养出营养成分增加的、具有辅助治疗和保健作用的、晚熟的和具有保鲜功能的农产品。
比如,含有胰岛素的西红柿、青椒,目的在于帮助治疗糖尿病;含有干扰素的牛奶,目的在于提高人体免疫力。
世界上第一种基因移植作物是一种含有抗生素药类抗体的烟草,1983年得以培植出来。
又过了十年,第一种市场化的基因食物才在美国出现,它就是可以延迟成熟的番茄作物。
一直到1996年,由这种番茄食品制造的番茄饼,才允许在超市出售。
转基因食品属于生命科学产业范畴。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615)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615)在英国权威的科学杂志《自然》上刊登的一篇美国科学家的论文说,研究人员在实验室里把抗虫害转基因玉米“BT玉米”的花粉撒在苦苣菜叶上,然后让蝴蝶幼虫啃食这些菜叶,四天之后,有44%的幼虫死亡,活着的幼虫身体也较小,而且没有精神。
而另一组幼虫啃食撒有普通玉米花粉的菜叶,就没有发生类似现象。
另据英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与一般大豆相比,耐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中,防癌的成分异黄酮减少了,这些结论引起了科学家的担心,也引起了世界范围的不安。
苏格兰科学家普斯陶伊的转基因土豆研究,情况却有所不同。
去年秋季,普斯陶伊称,自己一项未经发表的实验结果表明,年幼老鼠在食用转基因土豆10天后,其肾脏、脾喝消化道都出现损伤,而且免疫系统也遭到破坏,他由此推论,转基因产品对人体也会有类似影响。
他的结论据说得到了14个国家20名科学家的认同,但英国最具权威的科研机构英国皇家学会宣布,该学会组织的6人专家组经过详细评估发现,他的研究无论在设计上,还是在操作和数据上,都充满漏洞,他的结论无法成立。
然而,这场在英国引起并跨出国界的轩然大波却至今未平。
转基因技术是一项先进的生物技术,这一点已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共识。
美国是转基因技术最先进的国家,据统计,美国的大学、科研机关和企业等已经开发出上百个转基因作物品种,其中仅有43个品种的安全性得到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确认。
面临转基因玉米和大豆正在进行大面积种植与大量出口以及由此引发争议的现状,美国国家科学院已经郑重承诺,将就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展开全面调查。
看来,在发展转基因技术的同时,也是应当注意吸取任何一种现代工业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教训的。
1.1.引起“科学家的担心”和“世界范围的不安”的原因是()。
A.“BT玉米”抗虫害能力并不能达到百分之百,某些转基因大豆可能会致癌。
B.转基因作物只能间接给人类带来益处,并且有的还影响人体健康。
C.某些转基因作物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还有一些会削弱作物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事件”和“BT基因玉米事件”
转基因产品最明显的优点就是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降低成本,并且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然而,正当科学家们在试验田里忙着扩大转基因作物的成果时,一些转基因的反对派们却不时地找出转基因的种种弊端,这就是“马铃薯事件”和“BT基因玉米事件”。
英国的一位研究人员公布他在实验室的研究结果说:用含有转基因的马铃薯饲养大鼠,引起了大鼠器官生长异常、体重减轻、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实验结果立即引起轰动。
马铃薯事件的研究者
1999年5月英国的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刊登了美国康奈尔大学副教授约翰•罗西的一篇论文,引起世人的震惊。
论文说,研究人员把抗虫害转基因玉米——BT基因玉米的花粉撒在苦苣菜叶上,然后让蝴蝶幼虫啃食这些菜叶。
4天之后,有44%的幼虫死亡,活着的幼虫身体较小,而且无精打采。
而另一组幼虫啃食撒有普通玉米花粉的菜叶,则未有出现死亡率高或发育不良的现象。
论文据此推断,BT转基因玉米花粉含有毒素。
BT转基因玉米是为玉米抗病虫害能力而培育的,其培育方法是向玉米种子中植入一种可以有效杀伤危害玉米害虫的基因。
一些科学家认为,植入BT基因使玉米能够产生杀伤害虫的物质,从而具有抗虫害能力,但也因此而具有了毒性。
这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马铃薯事件”爆发后不久,英国皇家学会在专门对此组织的评审中,却对这项实验指出6条缺陷:不能确定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马铃薯的化学成份有差异;对食用转基因土豆的大鼠,未补充蛋白质以防止饥饿;供试动物数量少,饲喂几种不同的食物,且都不是大鼠的标准食物,缺乏统计学意义;试验设计差,未作双盲测定;统计方法不当;试验结果无一致性等。
但是,英国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纷纷表示怀疑,欧洲有关政府的态度也抱着审慎的态度,要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进行验证。
针对“BT基因玉米事件”,转基因食品的支持派则指出,农业生产本身是一种有损环境的活动,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的损害不会比传统农业更大。
植物自身具备了抗虫能力,农民可
以减少喷洒杀虫剂,对环境和生物保护是有利的。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