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者主观幸福感研究

合集下载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探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探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探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是指大学生对自身生活质量的主观感受和评价,是个人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快乐、满足、幸福和满意等情感体验。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探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生活条件和物质条件:大学生对于自己的生活条件和物质条
件的满足度是影响其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生活中的衣食住行、
交通出行、支持家庭等方面都是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2. 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大学生和周围人的互动以及人际关系
的好坏也是影响其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给大学
生带来温暖和支持。

3. 学业压力和情绪状态:学业压力是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另一
个主要因素。

过重的学业压力会让大学生感到心力交瘁,从而影响
其主观幸福感。

4. 自我认知和个人发展:大学时期是个人成长和自我发展的重
要时期,通过自我认知和个人发展,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研究,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掌
握幸福感的来源和影响因素,从而增强自我调节和幸福体验能力。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大学生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他们正在经历着人生的黄金时期,充满着憧憬和希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大学生的幸福感也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本文将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进行分析,以期找出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键因素,并提出对策来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

一、调查目的和问题设计1.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并找出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键因素,为提高大学生幸福感提供参考。

本次调查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问卷设计:(1)个人信息:年龄、性别、专业等基本信息。

(2)对生活的满意度:包括对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满意度。

(3)主观幸福感:对自己目前幸福感的评价以及最近一段时间内的幸福感波动情况。

(4)影响幸福感的关键因素:包括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

二、调查结果分析和讨论通过对300名大学生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个人信息:调查对象中,男生占54%,女生占46%;年龄主要分布在18-23岁之间;专业分布以文科和工科为主。

2.讨论从调查结果来看,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成为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键因素。

在学业压力方面,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就业等方面的压力,需要承受诸多挑战和困难;而在人际关系方面,大学生需要面对与同学、老师、家人等不同群体的交流和互动,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和矛盾。

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对大学生的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解决。

三、问题解决与对策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来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1.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调适心理状态,增强心理韧性,提高抵抗压力的能力。

2.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培养兴趣爱好,丰富课余生活,以缓解学业压力。

3.建立相互尊重、平等沟通的人际关系模式,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和互助精神。

4.建立健康、积极向上的家庭教育理念,加强家庭对大学生的支持和关爱,培养学生的家庭归属感。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近年来,幸福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幸福感的研究更加受到关注。

大学生是社会的脊梁,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他们的幸福感不仅关系到个人,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对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是如何被定义的呢?主观幸福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幸福感受和满足程度的主观体验。

主观幸福感是以个体心理体验为出发点,根据自己的期望与实际经历进行比较,得出的情感状态。

那么,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来源是什么呢?目前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例如,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爱情关系良好、家庭和睦等都会使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提高。

二、学习成绩:学生在校园中的学习成绩对其主观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水平的学习成绩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提高其主观幸福感。

三、经济状况:经济状况是影响人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足够的生活费用和经济来源,可以使大学生减少经济压力和日常生活的困扰,从而提高主观幸福感。

四、自我认同: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可以影响其主观幸福感。

自我认同感较高的大学生可以更快乐地生活,因为他们可以接受自己,并追寻自己的梦想。

那么,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呢?以下是一些方法:一、合理安排时间:大学生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适当休息、锻炼身体、学习、交友等。

合理安排时间可以帮助大学生减轻学习和生活压力,从而提高主观幸福感。

二、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加入学生组织、参与各种活动和社交活动,可以让大学生拓展社交圈,丰富自己的社交经验,提高主观幸福感。

三、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消极情绪。

当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要学会积极面对,调整心态,从而提高自己的主观幸福感。

四、认真对待学业:学业是大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认真对待学业可以提高自己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提高主观幸福感。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基础综述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基础综述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基础综述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自身生活质量的主观评价和情感体验,它反映了个体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和积极情感的体验。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主观幸福感不仅关系到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还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产生深远影响。

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目前,关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了深入探讨,包括其定义、影响因素、测量方法以及提升策略等方面。

由于主观幸福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当前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和争议,如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影响因素的复杂性以及提升策略的实效性等。

本文旨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基础进行综述,梳理现有研究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争议,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建议。

通过回顾和总结相关文献,本文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推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深入发展。

同时,本文也期望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实践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帮助大学生提升主观幸福感,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 主观幸福感的定义与重要性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基础综述》一文中,我们首先需要对“主观幸福感”的定义与重要性进行探讨。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内心标准对其生活质量做出的整体评价,包括认知评价和情感反应两个方面。

认知评价主要是指生活满意度,是对生活各个方面满意程度的整体评价情感反应则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个体在生活中的情感体验。

对于大学生而言,主观幸福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关系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高主观幸福感的个体往往具有更积极的心态,更能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

主观幸福感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实现自我成长。

主观幸福感还与大学生的社交关系、未来发展等方面密切相关。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引言幸福感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精神状态,对于大学生来说,主观幸福感更是影响其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及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为进一步了解和关注大学生的幸福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思考。

一、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不同年级、专业和学校中进行问卷发放。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主观幸福感的评价以及可能影响幸福感的因素等。

调查期间,共有500份有效问卷被回收,有效回收率达到90%。

二、主观幸福感的评价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自身主观幸福感的评价呈现出不同的分布。

有60%的大学生给自己的幸福感打出了70-80分的评价,25%的大学生给出了80-90分的评价,而仅有5%的大学生给自己的幸福感评价为60分以下。

这些数据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幸福感持有较为积极的评价。

三、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在调查中,我们还分析了可能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主要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就业压力、家庭关系等。

结果显示,学业压力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最主要因素,有近70%的大学生认为学业压力对他们的幸福感有一定的影响。

其次是人际关系,有60%的大学生认为人际关系对其幸福感有一定的影响。

就业压力和家庭关系也是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分别占比30%和20%。

四、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幸福感与其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

较高的幸福感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生活满意度,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而较低的幸福感则容易导致学习压力过大、情绪波动等问题,影响学业表现和生活质量。

关注大学生的幸福感,帮助他们增强幸福感,对于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提高大学生幸福感的建议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以帮助大学生提高其幸福感: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可以开展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幸福观,增强心理韧性,有效化解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一、本文概述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逐渐成为社会心理学和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基于自我评价标准,对生活的整体满意程度以及情感上的积极与消极体验。

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面临着学业、人际、职业、自我认同等多重挑战,因此,他们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值得深入探讨。

本文旨在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全面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通过文献综述,梳理国内外关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明确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框架。

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收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实际数据,分析其与学业成绩、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因素的关系。

结合个案研究和质性分析,深入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形成机制,为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内在机制,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管理等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揭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和提升策略,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进而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二、文献综述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主观幸福感作为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指标,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其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主观幸福感通常指的是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出的整体评价。

它主要包括两个维度:情感平衡和生活满意度。

情感平衡是指个体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之间的平衡状态,而生活满意度则是个体对自己生活各个方面的满意程度。

常用的测量工具有总体幸福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等。

已有研究表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类。

个体因素包括人格特质、自尊、自我控制等,而环境因素则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幸福感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幸福感也备受关注。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主观幸福感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幸福与满足,也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健康与稳定。

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至关重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们面临着诸多压力和挑战,如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等。

这些因素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通过调查研究的形式,深入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幸福感提升建议,旨在为大学生的幸福生活提供参考和帮助,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探讨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况,为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提升。

本研究也旨在帮助大学生加深对幸福感的认识,引导他们更加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找到平衡和快乐。

通过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可以为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3 研究意义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对于推动大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和影响因素,有助于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制定相应的幸福感提升策略,从而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生活质量。

通过调查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自我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针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结果,可以为心理学领域和教育管理领域提供丰富的实证数据,为相关理论的探讨和实践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引言:大学生是社会的主要力量之一,他们的幸福感不仅关乎个体的生活质量,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情况,有助于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服务,也有助于引导他们更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学习。

本文将通过一项关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来分析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以大学生为主要对象,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共邀请了500名在校大学生参与。

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和主观幸福感情况的调查。

通过统计分析不同因素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以及大学生对自身幸福感的评价,来得出相关结论。

二、主观幸福感情况1. 幸福感评价在对大学生的幸福感进行评价时,结果显示有6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比较幸福,3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一般,只有1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不太幸福。

整体来看,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较高。

在幸福感来源方面,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主要的幸福感来源包括家庭、朋友关系、爱情关系、学业成就和个人发展等。

家庭和朋友关系是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来源,占比分别为30%和25%。

学业成就和个人发展的占比分别为20%和15%。

而相比之下,爱情关系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相对较小,只占5%左右。

三、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1. 家庭关系家庭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查中发现,家庭的影响对大学生幸福感具有重要作用。

家庭和睦、关系融洽的大学生幸福感较高,而家庭关系紧张、亲子关系不好的大学生幸福感较低。

建议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多沟通、多交流,尽量保持良好的家庭关系,这对于提高幸福感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2. 朋友关系大学生社交圈子主要是在学校中的朋友,良好的朋友关系也是影响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朋友关系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相当显著,朋友圈子越广、朋友关系越稳定,大学生的幸福感越高。

建议大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发展友谊,与同学们建立良好的关系,这对于提高幸福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与研究分析方案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与研究分析方案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与研究报告摘要: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随着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幸福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话题。

在心理学界伴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与发展,主观幸福感逐渐成为心理学家关注的课题,研究主观幸福感有助于改善与增进人类的生活质量。

本报告在对240名在校大学生的幸福感调查的基础上,考察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生活满意感和情感维度上的现状,分析和探讨了大学生的幸福感模型、对幸福的归因及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主观幸福感提供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大学生生活满意感幸福感模型情感归因一、引言长期以来,心理学对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和心理状态关注较多,而对幸福、快乐、满意、乐观等积极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关注较少。

近些年来随着健康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的兴起,心理学家逐渐意识到如何使人们感到幸福快乐并不等同于对消极情绪和心理状态的研究,心理学不仅应着眼于心理疾病的矫治,而且应研究与培养积极的品质。

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幸福、快乐、满意、发展是人类的主要成就动机,人类的积极品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心理学需要研究人的光明面,需要研究人的优点与价值。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试图通过对人类理想心理机能和状态,如幸福、满足、乐观、快乐等的研究,发现促进个体和社会良好发展的因素,从而增进人类的健康和幸福,促进个体自由健康地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作为积极心理学的最主要的一个研究领域格外受到关注。

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80年代以后开始进入我国研究者的视野。

目前,国外学者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简单描述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的人口统计学变量;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建构有关的理论框架,探讨获得幸福的各种途径和跨文化研究;第三个阶段主要是将研究方法、途径和主观幸福感测量的理论进行整合。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主观幸福感是个体根据自我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

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及其发展都有积极影响。

本文介绍了主观幸福感的概念、测量,并探讨了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从而为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供方法。

标签: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1主观幸福感的概念目前,大多数研究者比较认同Diener(1984)提出的概念,即主观幸福感包括人们的情感反应、领域生活满意度以及对生活满意度的综合判断。

主观幸福感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成分,其中,认知幸福感指生活满意度,而情感幸福感指积极情感体验和低水平的消极情感两个方面。

主观幸福感有三个基本特点,即主观性,它的评定主要依赖于评价者自身标准而非他人标准;稳定性,主要测量长期而非短期情感体验和生活满意度,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整体性,是一种综合评价,包括对情感反应的评估和认知判断。

2主观幸福感的测量(1)幸福感指数量表。

Campbell(1976)编制的《幸福感指数量表》主要用于测试个体目前所体验到的幸福程度。

该量表包括总体幸福感指数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问卷两个部分。

前者由8项组成,从不同角度叙述了情感的内涵;而后者只有一项。

我国盖笑松对该量表进行了修订。

(2)总体幸福感量表。

Fazio(1977)编制的《总体幸福感量表》用来评价个体对幸福的陈述。

该量表共33项,除了评定总体幸福感,该量表还通过将其内容组成6个分量表从而对幸福感的6个因子进行评分。

这6个因子是: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与紧张(焦虑)。

国内段建华对该量表进行了修订,即采用该量表的前18项对个体进行施测。

(3)情感平衡量表。

Bradburn(1969)编制的《情感平衡量表》包含10个项目,其中5项涉及积极情感,另5项涉及消极情感。

根据个体在这两个方向上的得分情况,就可以对其近期的情感状态做出判断,从而推测其主观幸福感状况。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大学(1.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河j 生主观幸福感研白云莉1路明远2刘铭匕秦皇岛066004;2河北软件究综述思想政治枢1职业技术学院,河北保定071000)一、主观幸福藏的概念诠释及相关研究(一)主规幸福感的概念主观幸福感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D i ene r,1984),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反映了主体的社会功能与适应状态。

它包括如生活满意,高兴、愉快这些积极的情绪体验并且相对缺乏如焦虑和抑郁这些消极不快的I袁绪。

㈡主观幸福感相关研究国外现代科学意义上的主观幸福感研究始20世纪60年代,以W i l s on(1967)撰写的第一篇综述伯称幸福的相关因素>为标志。

D i en er(1997)在其论文住观幸福感研究新纪元>中,把西方幸福感研究划分出描述比较、理论建构、测量发展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在第一阶段,描述与比较不同人群幸福感,其基本假设是人口统计变量和社会结构(诸如年龄、性别、收入和物质状况等)会影响主观幸福感。

在第二阶段,D i ener对主观幸福感领域早期的描述比较研究进行了概括总结,区分了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外部与内部因素。

第三阶段的研究重心侧重主观幸福感测量技术发展。

形成以自陈量表为主体,结合其他评估技术,以正面评价为主,并兼顾负面指标的新格局。

我国主观幸福感研究起步较晚,类比国外研究的进展:从描述性研究方面来看:90年代至本世纪初,池丽萍、辛自强(2001)对城市成年人幸语感与社会支持研究:王艳梅(2002)的初中生幸福感的研究,对大学生人群研究也逐渐开展。

从理论建设方面来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是理论综述,这方面的文章较多,如何瑛(1999)的住观幸福感概论>,吴明霞(2000)的《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丁新华、王极盛(2004)的情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荽p,等文献,涉及有关的幸福感的概念、相关因素研究、理论发展、理论模型、跨文化研究、幸福感测量等内容。

优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优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对象
优秀大学生,包括在校本科学生、研究生等。
样本选取
采用整群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优秀大学生作为被试。
数据收集与处理
数据收集
采用问卷调查、观察和访谈等多种方式收集数据。
数据处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运用SPSS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04
研究结果分析
优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文献综述 • 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 研究结果分析 • 影响因素模型构建与实证检验 • 结论与建议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 平不断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成为社会关 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状况
总体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
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整体的平均幸福指数较高,主观幸福感的水平中等, 处于比较满意和一般满意之间。
不同年级、性别、专业存在差异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不同年级、性别、专业的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水平上存 在一定差异。
不同性别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比较
女性主观幸福感高于男性
差异不显著但存在一定趋势
尽管不同专业学生在主观幸福感上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并不显著。整体来 看,人文专业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相对较高,而理工专业学生的主观幸福 感水平相对较低。
05
影响因素模型构建与实证检验
影响因素分析
个人因素
01
包括个人的性格、自尊、应对方式等。这些因素会影响学生对
自己和周围环境的认知和评价,从而影响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测量
主观幸福感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测量,常用的量表 包括总体幸福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问卷、积极情感与消极情 感体验量表等。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三、研究方法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一所高校的贫困大学生为样本,通过线上线下相 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问卷包括心理资本、社交资本、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 等方面的测量题项,以及主观幸福感的测量题项。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 处理。
四、结果与讨论
四、结果与讨论
研究发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资本、社交资本、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均对其 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具体来说:
三、实证分析
针对这些影响因素,高校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来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例 如,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社交技巧培训、学业辅导等方式来帮助大学生应对 这些压力和困扰。此外,大学生自身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调节自己的心态和 行为,
三、实证分析
如增强自信心、积极面对挑战等,以提升自己的主观幸福感。
参考内容
一、引言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然而, 对于一些来自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来说,他们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 这些压力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因此,研究贫困大学生主观 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内容摘要
引言: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的满意程度和情感体验,是一种主观 的感受。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处于青春期和成年期的关键阶段,他们的主观幸 福感对于学业、人际关系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大学生主观幸福 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内容摘要
主体部分: 1、主观幸福感的概念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的满意程度和情感体验, 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成分。在大学生群体中,主观幸福感主要指他们对自身学业、 人际关系、未来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感受和评价。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引言:幸福感是人们对自己生活满意程度的主观评价,是人们对生活整体满意程度和主观幸福体验的综合体现。

幸福感是人们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一种情感态度,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情感体验之一。

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希望和栋梁,其幸福感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

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研究,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目前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感受,为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提供有效的工作和政策建议。

一、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探究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和影响因素,为提高大学生幸福感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二、调查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设计合理的问卷内容,对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情绪体验、社交关系、学业压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调查。

问卷采用匿名方式,旨在获取更真实的数据。

三、调查结果1. 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幸福感整体处于中等水平。

有近60%的大学生表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或者比较满意,约30%的大学生表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一般,1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满意。

(1)学业压力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学业压力是影响其幸福感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

有超过80%的大学生表示自己面临着较大的学业压力,且这种学业压力对他们的生活满意度产生了负面影响。

(2)社交关系大学生的社交关系也是影响其幸福感水平的重要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有近7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社交关系较为融洽,对幸福感有积极的影响,而另外30%的大学生则感到自己的社交关系较为孤独和压抑,对幸福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3)情绪体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情绪体验直接关系到其幸福感水平。

约50%的大学生表示他们会经常感到焦虑和压力,这些负面情绪对幸福感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据上述调查结果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学校和社会应重视大学生的学业压力问题,提供更多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大学生缓解学业压力,增加其幸福感。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大学教育的普及化,大学生群体成为社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

他们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主观幸福感不仅关乎个人的生活质量,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况,也有益于指导大学生的教育和成长,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本文将就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研究,旨在通过数据分析和访谈调研,探讨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和影响因素,为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出建议和对策。

一、调查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

设计一份主观幸福感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幸福感评估、生活满意度、情绪体验等内容。

然后,通过在大学校园内进行问卷调查,获取大量的数据样本。

还将选取一定数量的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其具体的主观幸福感体验和感受。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和影响因素,为后续研究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

二、主观幸福感现状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 大学生的幸福感评估普遍较高。

问卷调查显示,超过7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感到幸福,大部分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

而在访谈中,大部分大学生也表达了对生活的满足和幸福感受。

2. 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以及情绪体验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

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和情绪体验是构成其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调查发现,生活满意度高和积极情绪体验的大学生更容易感到幸福,而生活满意度低和消极情绪体验的大学生更容易感到不幸福。

3. 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多种多样。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性格特点、家庭背景、学业压力、情感关系、社交活动等。

不同的因素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影响因素分析在综合分析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个人因素。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幸福是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也体现了一个人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

本研究旨在调查大学生对自己幸福感的主观评价,分析其幸福感的来源和影响因素。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选取某市某大学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2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67份。

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幸福感的主观评价、幸福感来源和影响因素等内容。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评价较高,超过6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幸福感较高。

在幸福感来源方面,家庭、朋友和爱情是大学生感到幸福的主要来源。

在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中,个人心理健康状态、学业成绩和就业前景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因素。

性别、年级和专业等个体特征对大学生幸福感也有一定的影响。

女生比男生更容易感到幸福,高年级大学生的幸福感更高,文科专业的大学生幸福感更强。

这些差异可能与个体的不同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有关。

针对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大学生在追求个人幸福感的应注重家庭、朋友和爱情的建设。

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压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幸福感。

学业成绩和就业前景也是重要的幸福感来源,大学生应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加就业竞争力。

学校和社会应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创造更好的学习和就业环境,提升大学生的整体幸福感。

这项调查研究探讨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评价、来源和影响因素。

它对于理解大学生的幸福感状况以及制定针对性的幸福感提升策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幸福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概念,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一、本文概述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1、研究背景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年轻力量,其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基于自身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它涵盖了情感反应、生活满意度以及认知评价等多个维度。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以及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这些压力可能对他们的主观幸福感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研究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不仅有助于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还能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以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从而为他们创造更加积极、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这也是对心理健康领域研究的深化和拓展,有助于丰富和完善现有的心理学理论。

2、研究意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其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它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以及积极情感的体验。

因此,深入探索和研究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不仅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本研究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全面了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以及探讨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因素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

研究成果将有助于高校教育工作者更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进而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本研究还将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参考信息,有助于制定更加有效的教育政策和社会支持措施,促进大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究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这是一个涵盖了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的复杂问题。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内心标准对其生活质量做出的整体评价,它不仅反映了人们的情绪状态,更体现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群体,其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将对主观幸福感的定义、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述,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接着,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出发,如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等,全面分析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本文还将探讨如何通过教育引导、心理辅导、社会环境优化等途径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揭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内涵、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为提升大学生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文献综述在心理学领域,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 SWB)是一个被广泛研究的主题,特别是在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日益受到关注,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不仅与其心理健康状况紧密相关,也与其学业成就、社交关系、未来规划等多个方面息息相关。

主观幸福感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涵盖了人们对自身生活的满意度、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及消极情绪的缺乏等多个方面。

衡量主观幸福感的方法主要包括自我报告法、心理测验法等。

其中,自我报告法因其简便易行、结果直观而被广泛应用。

多数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这可能与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拥有较多的机会和资源有关。

然而,也有研究发现,部分大学生由于面临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其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

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

志愿服务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

志愿服务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

调查报告卫生职业教育Vol.382020No.21志愿服务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张雅静1,张河川2!(1.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221;2.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106)摘要:目的了解志愿服务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方法采用Diener等编制的主观幸福感问卷,对91名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总体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和消极情绪等,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参与志愿服务后,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绪量表得分均有显著改善("<0.05),个人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结论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有助于增强主观幸福感,建议重视大学生志愿服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督导和激励,促进大学生个人能力和主观幸福感的提升。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主观幸福感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1246(2020)21-0130-03Diener指出主观幸福感是个人根据自定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由生活满意度、正性和负性情感共同确定,是反映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叫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明确提出“有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志愿服务是指不以获得报酬为目的,自愿奉献时间、智力、体力、技能,人、服务会的.行为現大学生是我国志愿服务的主力军。

研究表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低水平M,学生志愿者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普遍高普大学生冋。

目前,国有关志愿服务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理,有相关T为志愿服务对大学生主幸福感的,度大学生主幸福感的和,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和据。

1对象与方法1.1彖「爱心助老”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并招募91名昆明某高校大一和大学生志愿者。

1.2方志愿服务前和志愿服务一年后,对91名志愿者进行问卷,学生情、自能力评价和主观幸福感自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志愿者主观幸福感研究
发表时间:2012-07-11T16:28:47.670Z 来源:《赤子》2012年第10期供稿作者:刘佳
[导读] 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大规模开展始于1993年底共青团中央发起实施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

刘佳(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摘要:本文采用测量法,以379名曾参加过不同类型志愿服务的大学生为被试,研究大学生志愿者群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进而为我国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提供新的视角,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提供有利依据。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大学生志愿者;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1 概述
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大规模开展始于1993年底共青团中央发起实施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

大学生志愿者是我国志愿组织中最大、最稳定的一个群体,正在成为当前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主体力量。

目前,我国几乎每所高校都建有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可称为广义的志愿者。

随着“和平、发展”两大世界主题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也日益向纵深方向拓展。

因此,关注大学生志愿组织、志愿者心理需求,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及心理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指人们对自己生活的评价和感受,包括认知判断(即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包括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

它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

主观幸福感研究的一个焦点是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即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人们的主观幸福感。

已有的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自尊、自我概念等因素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2 被试及研究方法
2.1 被试。

本研究发放问卷41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379份,有效率达92.44 %。

接受调查的志愿者中,男生166人,女生213人;独生子女222人,非独生子女157人。

2.2 研究工具。

采用Campbell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Index of General Affect,Campbell et al,1976),用于测查受试者目前所体验到的幸福程度。

包括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问卷。

该量表施测后可以得到三个分数:生活满意度、总体情感指数和幸福感指数。

2.3 研究方法。

测量法;用Excel2003和SPSS16.0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T检验等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大学生志愿者主观幸福感总体状况及生活满意程度。

测量结果显示,大学生志愿者总体情感指数的平均数为5.33±1.05,生活满意度的平均数为5.34±1.16,幸福感指数的平均数为11.20±2.13。

大学生志愿者对生活总体的满意或不满意程度调查显示:非常满意占
12.40%;满意占38.52%;有些满意占29.82%;无所谓满意或不满意,一般11.87%;有些不满意占5.28%;不满意占1.32%;非常不满意占0.79%。

总的来看,明确持满意态度的(4分以上者)占80.74%,明确持不满意态度的(4分以下者)占7.39%。

由此可见,大学生志愿者对生活感到满意者占大多数,其中对生活感到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者就达50.92%,已达半数。

说明大学生志愿者对生活满意程度较为理想。

3.2 大学生志愿者幸福感指数情况。

大学生志愿者幸福感指数上的得分情况显示:9分以下者占15.04%;9分到11.5之间占35.62%;
11.5分到13分(含11.5)占30.87%;13分以上占18.47%;11.5分以上者占49.34%。

总的来看,大学生感到很幸福的人(13分以上者)只有18.47%;感到比较幸福的人(11.5分以上-13分者)占30.87%;两者的总和占49.34%。

而感到不幸福的人(9分以下者)占15.04%,说明大学生志愿者主观幸福感总体上处于比较满意状态,但是不排除有幸福程度较低的大学生志愿者。

张雯、郑日昌(2004)使用Campbell幸福感量表研究表明,大学生幸福感指数的平均数为10.46±1.79,其中9分以下的占20%,有30%的人得分在11.5分或以上,在13分以上的占4.6%[1]。

丁园园(2005)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显示,大学生幸福感指数的平均数为10.12±2.02[2]。

其他多数研究者对大学生幸福感的测量结果一般都是表明其生活满意感和总体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左右。

也就是说,从整体上看,大学生被试还是倾向于体验到幸福感,但是不很强烈也不很明显,这一结论得到许多研究的支持。

本研究与其他同类研究对比发现,大学生志愿者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普遍高于普通大学生,也就是说大学生志愿者更容易体验到幸福感。

3.3 大学生志愿者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

如表1所示,女大学生志愿者的总体幸福感指数、生活满意度水平及幸福感水平均高于男大学生志愿者,但并未呈现出显著差异。

现在国内外对主观幸福感是否有性别差异的研究结论尚不一致。

国内外有些研究[3][4][5]认为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的差异性是肯定的,认为女性比男性具有更多的主观幸福感。

但同时,国内外也有另外一些研究[1][6][7]发现性别对主观幸福感没有明显影响。

对于本研究结果,笔者认为:一方面源于不同性别的社会角色期望不同。

我国文化传统倾向于“男儿有泪不轻弹”、“好男儿当自强”,认为男性的形象就应该是有担当和独立自强的,所以导致男性角色很少强调情绪表达,而女性则不同。

心理学研究指出,适当的情绪发泄有利于减轻压力,疏导内心的困扰,对身心健康及幸福、满足的体验有积极的意义。

因此,社会角色的女性期望也提供给女性更多地感受幸
福的机会。

另一方面,从社会支持的角度来看,女生较容易感受到社会支持,也更愿意利用并享受社会支持的帮助,因此女生在得到社会支持的过程中又会有一定的幸福感产生。

除此之外,男女性面对的个人发展机会是存在潜在的不平等的,换句话说,在某种程度上,男生比女生更有社会优越性,拥有更大的选择权,所以对于女生来说,得到机会本身就会有一定的幸福感产生。

由以上论述可知,女大学生志愿者的幸福感水平高于男大学生志愿者是有着客观原因支持的,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这些原因就是造成男女性别差异的主要根源。

我们还必须认识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进步,原有的一些性别歧视及差异正在显著缩小,社会重男轻女的思想也逐渐淡化。

故而导致男、女大学生志愿者幸福感的性别差异存在但不显著。

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有助于大学生更多更快地了解社会,洞悉国情,认识自我,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因此在大学生中如何开展志愿者活动、如何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作用,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高校不仅要把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养列为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要积极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创造条件,还要从志愿者内在的心理需求出发,有效评价和激励大学生志愿者的志愿精神。

参考文献
[1]张雯,郑日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
[2]丁园园.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05.
[3]朱来珍,沈芳,蒋春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6,33(4).
[4]田芸,李增庆.青春期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9,19(2).
[5]Perneger TV,Hudelson PM,BovierPA.Health and happiness in young Swiss adults [J].Quality of life research,2004,13(1).
[6]张东枚,方小衡,邹宗峰. 某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8,18.
[7]Mahon NE,Yarcheski A,Yarcheski TJ.Happiness as related to gender and health In early adolescents[J].Clinical nursing research,2005,1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