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情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定情歌>作者李依若(1911--1959),本名李天禄,宣汉县马渡乡百丈村人。
自幼聪慧,擅长诗歌,喜欢吹拉弹唱。
先在达县绥属联立中学读书,后考入中法大学。
民国十九年(1930)在重庆《新蜀报》任副刊诗歌编辑,后在达县《月季花》杂志任编辑,发表诗歌甚多。
并在达县女中任国文教员,回宣汉后任马渡小学校长和宣汉民众教育馆馆长。
解放后,宣汉成立文艺宣传队,李依若任宣传队队长,宣汉文联主委,川北民歌研究委员会委员。
他一生最爱搜集整理民歌,创作民歌。
其中最出名的民歌有《苏二姐》和《康定情歌》等。
一曲《康定情歌》,使得跑马山和溜溜古城康定名扬天下。
由于康定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多民族聚居融合的生活状态和文化状态,使得康定民歌一开始就具有了形式多样、种类繁多、特色鲜明的特点。
1.带有舞蹈性的民歌形式:锅庄、弦子、踢踏。
“锅庄”,藏语叫“卓”,为圆圈舞之意,这是包括康定在内的广大藏区最流行的一种民族民间歌舞形式。
“卓”的歌词一般以2至4句为一段,每句多是8个小节,通常情况下每首有3段歌词。
“卓”,大体上是2至4乐句的分节歌,拍子也基本是四二拍,此外还有比较复杂的四三拍或八六拍等,常见调式为羽调式和商调式。
表演“卓”时,先有领舞者领唱起舞,男女老幼随后列队跟进,由慢到快,最后以快速结尾。
“锅庄”表演时,必须按照传统的程序进行,一般是首唱欢聚,二唱祈祷,三唱赞颂,四唱逗趣,五唱婚嫁,六颂佛法。
而康定木雅锅庄主要是指折多山以西地区,包括道孚县以南、雅江县以东、九龙县以北一带地区。
木雅锅庄即指分布于这一带农牧区的一种群众性民间歌舞形式。
具有豪迈典雅,古朴端庄的特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康定民歌中逐渐有了“弦子”的影子,“弦子”,藏语叫做“谐”,即歌舞之意,实际上这是从州内巴塘传过来的民间歌舞形式,“弦子”舞曲,边唱边跳,一般是2至4乐句的分节歌形式,歌词每首4句,每句为6个小节。
有的在曲首、曲中或者曲终加有衬词,这类词可以填入不同的曲调;另一类是固定词曲的弦子,歌词一般为6至8个小节一句。
“弦子”常用羽调式、徵调式和商调式,拍子以四二拍居多;一般情况下,表演“弦子”时,总有领舞者拉奏弦胡,边奏边歌边舞,其后男女老幼列队相随,“弦子”音乐优美动听,舞姿婆娑,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踢踏”藏语叫“夏卓”,这是近些年不断为青年男女所喜爱的有别于锅庄和弦子的民间歌舞形式,主要从甘孜县、巴塘县等地传过来,其旋律多为宫调式,节拍为四二拍,节奏明快有力,舞步灵活多变,动作幅度较大,舞蹈者常在高潮中加入铿锵有力的吆喝声,使气氛达到。
一阵滚滚尘沙在草原上腾卷,一群身着裘皮的吐蕃人西藏唱着古老的藏歌,赶着一群良马,风尘仆仆穿越草原,在翻过最后一架大雪山以后,他们来到了雪山脚下一块两江相会的草滩上,这里水草丰盛,是牧马打野的最好地方,他们需要在这里很好休息一下,明天他们将走进古老的峡谷栈道,把一群良马赶往雅洲府、芦山郡,或者碉门、荣经,换取汉区的边茶。
他们在这里用三块石头支起锅桩,用白石夹着火草狠狠撞击,瞬间的电光石火点燃了火草,再把火草送到锅桩内的干柴下,在草滩上点燃了人类文明的第一把火。
也许正是这些开千古盲昧的先驱者支起的第一个生火熬茶烧饭的锅桩,确定了这个地方的历史命运,才有了后来这块地方的独特文化。
1、“情歌”词句全部引用了四川宣汉方言土语及宣汉山歌溜溜调作为衬词。
2、此歌风格与宣汉民歌《苏二姐》、《绣洛阳桥》、《十把扇子》等一致,是李依若惯用手法。
3、歌词表达了作者爱情受挫对自由幸福爱情的渴望。
4、第四段歌词引用了老师吴方吉的诗句。
5、此歌纯系李依若这样风流浪漫的文人所创作,根本没有来自民间的痕迹。
6、一九五0年九月李依若以县文联名义主编的民歌集三十二首民歌中第一首《苏二姐》和第二首《跑马溜溜的山上》即署名李依若。
此书出版500本,在书店发行300本,文联内部发行200本,宣汉不少人都拥有这本书。
7、李依若家乡马渡关和相邻的乡镇人民众口皆碑,说是李依若与康定李家女子婚姻失败才创作的《跑马歌》,并亲自教大家唱。
康定民歌代表《溜溜调》“溜溜调“是蕴育《康定情歌》的母体,没有人能准确说出“溜溜调”产生的时间,但这并不妨碍《康定情歌》成为世界十大情歌之一和入选联合国一百首世界民歌的中国歌曲。
“溜溜调”的歌词和韵律与《康定情歌》大同小异,但两者在一些装饰音和演唱效果上有较大不同,前者自由婉转,生活情趣浓郁,后者规整流畅,彰显艺术作品渲染力。
“溜溜调”的特点显著,艺术感染力强,所有“溜溜调”民歌都被“溜溜”量身定做,“溜溜”既起到了衬词的作用,同时又是一个特殊的音乐传递节点,更是一个意味无穷的情感释放点。
一个“溜溜”,道出了康定民歌独具的魅力,或小巧或秀丽,或端庄或雅致,或赞颂或幽怨。
“溜溜”一词,散发五彩缤纷的意境!“溜溜调”作品既有汉族文化的含蓄内敛,也有少数民族奔放的热情和泼辣的性格,其曲调或清丽婉转,悠扬自如;或高入山巅,嘹亮起伏。
“溜溜调”歌词一般朴实无华,简练直率,巧用比兴手法,既感人以情趣又予人以哲理,自然流淌,真意毕现。
最常见的“溜溜调”一般有4段歌词,每段又由2至4句歌词构成,旋律结构上为2至4个乐句;另外一种是较自由的一段体。
调式一般是羽调式和商调式。
康定县雅拉乡雅拉沟作为“溜溜调之乡”,很多人都能即兴编创“溜溜调”,见山说山,见水唱水,以“溜溜”为骨架的情歌、山歌、劳动歌曲可以随时脱口而出。
康定民歌是康巴藏区不可替代的声乐艺术品种,是见证康定人民勤劳智慧的民间艺术,以“溜溜调”为代表的康定民歌更是祖国文艺百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包括康定民歌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得到进一步保护和传承,我们有理由相信,20世纪40年代产生的以民歌“溜溜调”为基础的弥足珍贵的《康定情歌》,终将会引领更多的民族音乐艺术的朝圣者孜孜不倦地行走在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的不悔征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