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总结6篇
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总结6篇第1篇示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总结综合素质评价是一种旨在全面评价个体学习、生活和发展水平的评价方式,旨在通过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近年来,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在我国不断深化,取得了显著成效。
下面我们通过总结分析,来看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1.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丰富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旨在全面衡量个体的德、智、体、美等方面,比传统的单一考试评价更为全面。
内容包括学业成绩、思想品德、创新能力、社会实践等方面评价指标,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个人综合素质。
2.评价方式多样化综合素质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笔试、面试、实践活动等,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评价个人的综合素质。
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个体的实际水平。
3.评价结果更直观综合素质评价将个体的各项素质进行量化和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以直观的形式进行呈现,使得评价结果更加明了。
通过综合素质评价,个人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
1.评价指标不够全面目前的综合素质评价中,虽然内容较为丰富,但仍存在一些评价指标不够全面的情况,比如缺乏对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评价。
这些指标的不足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在综合素质评价中,评价方式多样化,但存在一些评价方式操作性较差,难以客观评价个体的综合素质。
需要进一步改进评价方式,提高评价准确性。
3.评价结果利用不充分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需要得到有效利用,为个体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
但目前存在一些评价结果得到利用不充分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应用。
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在我国不断深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
只有不断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为个体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希望未来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能够不断创新,更好地服务于个体的发展。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是我国经济特区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通过建设开放型经济体制和优势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提升整体经济技术水平。
为了全面评价开发区的综合发展水平,制定一套科学严谨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经济、技术、环境、社会等多个角度出发,探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经济发展指标1.地区生产总值(GDP)GDP是一个地区或国家生产活动的总量指标,可反映出该地区的经济总量。
开发区的GDP指标体现了该地区产业结构、经济增长速度等情况,是考核开发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2.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是衡量一个地区工业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也是评价开发区产业结构和工业化水平的重要依据。
3.固定资产投资额固定资产投资额体现了开发区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的投入情况,是评价开发区发展潜力和投资吸引力的重要指标。
4.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衡量一个地区财政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也是评价开发区财政支出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依据。
5.外贸进出口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是开发区对外贸易活动的总量指标,反映了开发区对外贸易的活跃程度以及国际竞争力。
二、技术创新指标1.研发经费投入研发经费投入是评价开发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反映出该地区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
2.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是评价开发区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指标之一,反映出该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
3.专利申请数量专利申请数量是开发区技术创新成果的重要体现,也是评价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依据。
4.科技人才数量科技人才数量是评价开发区科技资源储备的重要指标,反映出该地区科技人才的数量和结构情况。
三、环境保护指标1.排放标准合格率排放标准合格率是评价开发区环境保护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反映出该地区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水平。
2.污染治理设施覆盖率污染治理设施覆盖率是评价开发区环境治理设施建设情况的重要指标,反映出该地区环境治理水平和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
15个副省级城市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社会事业为了加快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综合评价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宁波、厦门、济南、青岛、武汉、广州、深圳、成都、西安等15个副省级城市于2006年自发建立了城市间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机制。
今年8月,参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修订的《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方案》,15个城市对原有的《副省级城市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对各城市2007年的社会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评价。
总体来看,各城市2007年社会发展各项正指标均比前两年有较快提高,绝大多数逆指标有所下降,社会发展综合水平在全国663个城市中处在较高水平,城市社会发展处于良好发展态势。
一、副省级城市之间社会发展水平横向比较对15个副省级城市社会发展水平的评价主要基于对社会发展总指数进行测算和分析。
社会发展总指数由人口发展、生活水平、公共服务、社会和谐4个领域指数组成。
测算结果是:杭州、深圳、大连、济南、广州、南京城市得分在110以上,处在第一层次;青岛、厦门城市得分在100—110分之间,处在第二个层次;宁波、武汉、沈阳城市得分90—100分之间,处在第三个层次;长春、哈尔滨、成都、西安得分在65—90之间,处在第四个层次。
(一)人口发展领域该领域的评价基础是人口发展指数,由人口自然增长率、0—4岁人口性别比、平均期望寿命、城镇人口所占比重、平均受教育年限、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6个指标组成。
各城市在人口发展领域的差距较小,特点比较一致和集中,人口发展指数较高的城市是沈阳33.01、大连32.87、广州29.46;相对较低的城市是宁波16.33、哈尔滨18.43。
从具体指标来看:人口适度增长,但结构问题较为普遍。
15个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4.35‰,低于全国水平,除长春(6.36‰)、厦门(8.45‰)、深圳(13.45‰)外均控制在5‰以内。
但是在0—4岁男女性别比指标上,15个城市中有9个超过107.5的合理上限,其中最高的深圳、武汉、南京分别达到123.07、116.8和116.27。
社会活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2019-2020年度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选择题1 . 和“拖拉”说再见,做得对的是()A.上课爱玩B.认真写作业C.不动脑筋2 . 我们现在会写字、会做手工、会跳绳……这些本领是()。
A.天生就有的B.后天学习的C.睡梦中获得的3 . 下列同学的行为,正确的是()。
A.小明见了老师主动问好B.老师在课堂上错怪了小刚,小刚当众顶撞老师C.同学不小心撞到了小壮,小壮非打同学不可4 . 马克思说:“人生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却是不容易的。
”以下能够帮助我们维护友谊的是()A.多交新朋友,冷落老朋友B.发生矛盾时主动先说“对不起”C.决不能先低头,这样会使我们没有尊严5 . 妈妈说,暑假要带我一起去云南旅游;期末考试时,我取得了全班第一名的好成绩;经过全体参赛同学的努力,我们班获得了拔河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正确的观点是()A.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快乐B.学校生活很丰富多彩C.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D.面对同一情况,每一个人的感觉都是一样的6 . 以下对于“白日梦”的理解,正确的是()A.白日梦就是做不切实际的梦B.常常做白日梦的人是不务正业C.白日梦有时能够帮助我们放飞想象D.白日梦永远不可能成为现实二、填空题7 . 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8 . (______)泛滥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并会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9 . 动手动脑,生活更 ___________。
三、判断题10 . 我们在学校里上课、做作业是学习,在家里洗碗、扫地就不是学习。
(______)11 . 爸爸妈妈都那么大了,就不用再学习了。
(______)12 . 每个人的私人生活空间和公共生活空间是相同的。
陕西省2005—2006年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报告
二 、 ( 社 会 发展 水 平评 价 省 各 市 ( ) 均 水 平 , 会 发 展 市 区) 区 平 社
f 社 会发 展 总体 评价 结果 一)
全 省社 会 发 展 总指 数 以20 结果 05
年为10 0计算 ,0 6 20 年达到191 , 0.1
I20 年 增长 91 ; 05 1 5 .%。概 括反 映社
维普资讯
陕西省 6 年社 会 发展 = 平 综合 评 价 报 告 7 『 K
■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 、 省统计局社会发展水乎综合评价课题组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 构建 会 全 貌 的经 济 与人 口现 状 、生 活 平 、 会 与 生 活 环 境 、 共 服 务 、 社 公
状 、 活 水 平 、 会 与生 活环 境 、 生 社 公 共 服务 、社会 保 障 与公 平 五个
4 2% 。 .
到低 排 序依 次 为 : 安 市 、 西 杨凌 示
2 0 年 ,我 省 社 会 发展 总指 范 区 、 鸡 市 、 安 市 、 阳市 、 06 宝 延 咸 铜
D 总量 增 幅37 百 川市 、 中市 、 . 个 汉 商洛市、 安康市、 渭 领 域 , 运 用 4 项 指 标 对 2 0— 数增 幅低 于G P 3 05 2 0 年全 省 及 l个设 区市 和 杨凌 分点 ,低 于 同期 人 均 G P 幅33 南市和榆林市 。除商洛市和安康 06 0 D增 _ 05 位 示 范 区的社 会发 展 情 况进 行 了测 个百 分点 。 分领 域看 : 济 与人 口 经 市 分别 比20 年前 移 1 和退 后 l 生活 水 平 、 社会 与生 活 环境 位外 , 余 各市 ( 的 位次 均无 变 其 区) 算 , 合评 价 了各 市 ( 的社 会发 现状 、 综 区)
综合素质评价发展报告(精选19篇)
综合素质评价发展报告(精选19篇)综合素质评价发展报告(精选19篇)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综合素质评价发展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综合素质评价发展报告篇1我自上初中三年级以来,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谆谆教导下,无论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都有了的一定的进步。
三年来,我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系集体;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自觉抵御封建迷信和黄赌毒活动的影响;认真参加学校及班级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向团支部靠拢,在学习过程中,勤奋刻苦、自强进取,努力学好各门功课,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时间,有惜时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也有好些不足的地方。
学习上,我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勤于钻研,肯思考,合理安排好学习时间,理解能力强,思维敏捷,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
学习中摸索出一套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精益求精,学习效率初。
三年来学习成绩优异,半期考、期考等重大考试均居年段第一。
在学科竞赛中也多次获奖,初一年荣获第四届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市三等奖;初二年获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厦门赛区表扬奖,初三年获第十四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省二等奖。
通过初中三年生活的锤炼。
在德智体方面,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从一个懵懂的中学生逐步成长为品学兼优的“四有”新人,但我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体锻虽然达标,但还须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成绩,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继往开来,更好地报效祖国。
综合素质评价发展报告篇2本人在校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是老师好帮手,同学好朋友。
我学习勤奋,积极向上,喜欢和同学讨论并解决问题,经常参加班级学校组织各种课内外活动。
仪表大方,举止文明,去感受生活中美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具有一定审美能力,能表现美能感受到生活中美有一定审美能力。
聪明伶俐用在我身上一点也不夸张,清纯活泼是我可爱内在因素。
9 个方面综合评价的意见或建议
9 个方面综合评价的意见或建议最近几年,国内的发展迅速且卓有成效,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涉及到经济、基础设施、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
在此,就本文将对我国发展中出现的9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就此提出建议。
首先,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存在着问题,如经济增长不充分,贫富悬殊突出,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经济发展不够绿色和可持续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加大针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投资,以推动更加充分的经济增长;其次,采取积极的措施实施经济改革,以改善贫富悬殊问题,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第三,探索经济发展的绿色途径,实施节能减排,建立健全的资源管理制度,以促进可持续经济发展。
其次,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也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仍存在着技术性发展不足、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加大科技研发和技术改革的投入,推动基础设施的技术发展;其次,应建立健全的基础设施布局规划体系,促进基础设施在全国范围内合理布局;第三,应逐步细化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以保证质量和安全性。
再次,文化领域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创新能力不足、文化差异悬殊、文化融合度低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推动文化经济的发展,营造有利于文化传播的良好环境;其次,应加强文化艺术的研究和开发,把文化传承和创新紧密结合起来;第三,应促进不同地区文化的融合,建立共同的文化价值取向,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第四,国家发展中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如社会不公平、家庭不平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足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建立和完善社会的公平机制,加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其次,应加强家庭关系的规范,消除家庭之间的不平等;第三,应加大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建设美丽中国。
第五,此外,我们还应重视环境保护,例如污染治理,节约资源,提高节能减排能力,推进绿色发展等,为此,首先应实施立体的污染治理规划,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其次,应加大节约资源的力度,推行重要资源回收利用;第三,应实施低碳发展战略,实施节能减排措施,推进资源节约型发展方式。
我国综合评价活动发展述评
我国综合评价活动发展述评——何平一、我国综合评价活动的发展改革开放前,我国评价活动主要运用的是单个指标通过简单比较而进行的,这是与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密切相关的。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统计制度的设计是围绕着计划管理展开的,政府宏观管理重视的是物质生产领域的产值、产量统计,指标的运用相对比较简单,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统计活动可以说几乎是一片空白,不可能进行较为复杂的评价。
对于物质生产领域的统计评价,也多侧重于计划完成程度和计划进度的评价,以及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的评价。
再有,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是“全国一盘棋”,地方和企事业单位的资金、人员、任务、工作量均通过计划来调节,地方或企事业单位的“优”是计划安排下的“优”,地方或企事业单位的“劣”也同样是计划控制下的“劣”,从而缺少“评优评劣”这一评价永恒主题存在的土壤。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地方或企事业单位自主权的增加以及个性化发展,随之而来的市场化进程,客观上提出了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评价的要求;改革开放促进了统计方法的国际接轨,使得我国政府统计的范围得到了拓展,统计内容也日益丰富,为实施综合评价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国外一些专题研究成果,如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创新等的引入为国内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素材。
在这样的背景下,多指标、多单元(多地区、多单位)的综合评价活动得到迅速的发展。
1982年国家统计局会同有关部委开展的工业综合经济效益评价可以算作综合评价活动的开端。
当时,为了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要把经济工作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的要求,在1982年4月,由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劳动人事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共同做出决定,定期公布工业总产值及其增长率、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计划完成情况等16项指标,作为考核和评价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
之后,鉴于以上指标和评价方法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六部委又联合制定了《定期公布主要经济效益指标的实施细则》,确定了用工业总产值增长率、主要工业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主要工业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降低率、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率等10项指标计算综合经济动态指数,用于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状况的考核和评价。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利用现有的特定自然、经济和社会资源,以引进外资、促进科技进步为主要任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法对外开放,以发展经济、促进产业升级、推动城市发展为目标,进行产业和技术创新,共同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是用于评价和比较各个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的一套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经营环境、对外开放、城市发展等多个方面,并据此对各个开发区进行定期评估,以促进其持续不断的发展。
首先,经济发展是评价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之一。
这包括经济总量、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和就业水平等方面。
经济发展是开发区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开发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其次,科技创新是评价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这包括研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等方面。
科技创新是提升开发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可以提升开发区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产业发展也是评价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这包括产业结构调整、重点产业发展和产业集聚效应等方面。
产业发展是开发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通过加强产业发展,可以提高开发区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经营环境是评价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这包括政策环境、营商环境和投资环境等方面。
良好的经营环境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资本来开发区投资,促进开发区的经济发展。
对外开放是评价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这包括对外贸易、引进外资和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
对外开放是开发区实现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对外开放,可以提高开发区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最后,城市发展是评价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这包括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环境等方面。
城市发展是开发区吸引人才和资源集聚的重要条件,通过加强城市发展,可以提高开发区的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
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解释
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解释山东省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解释(一)人口发展(1)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之比。
计算公式:1000⨯-=年平均人数本年死亡人数本年出生人数‰或人口死亡率人口出生率-=计量单位:‰资料来源:以公安部门提供的数据为准。
(2)0-4岁人口性别比指一定时期内0-4岁人口中,男孩人数与女孩人数之比。
计量单位:以女性为100 资料来源:人口统计。
(3)平均预期寿命指0岁(即出生时)的平均期望寿命,表示一批人出生后平均一生可活的年数。
计量单位:岁资料来源:2007年数据用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2008年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
(4)人口总负担系数也称总抚养比。
指人口总体中被抚养人口数与抚养人口数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被抚养人口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0-14岁和65岁及以上人口),抚养人口指劳动年龄人口数(15-64岁人口)。
被抚养人口数计算公式:%100=⨯抚养人口数计量单位:%资料来源:人口统计。
(5)城镇人口所占比重指居住在城镇范围内的全部常住人口占本地区全部常住人口的比重。
城镇常住人口数计算公式:%=100⨯本地区全部常住人口数计量单位:%资料来源:人口统计。
(6)平均受教育年限指一定时期时1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人均接受学历教育(包括成人学历教育,不包括各种非学历培训)的年数。
计算公式:=P PiEi ∑式中P 为本地区1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Pi 为具有i 种文化程度的人口数,Ei 为具有i 种文化程度的人口受教育年数系数,根据我国的学制确定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6,高中文化程度12,初中文化程度9,小学文化程度6,文盲0。
计量单位:年资料来源:根据人口统计资料推算。
(二)生活水平 (7)恩格尔系数指食物支出金额占消费总支出金额的比重。
计算公式:%100⨯=消费性支出总额食品支出总额由于我国目前对恩格尔系数的测算只在城镇和农村分别进行。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评价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评价2019-10-18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的是提⾼⼈民的⽣活质量,在中国实施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扮演着重⼤⾓⾊。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实施势必对环境等产⽣影响,⽽环境质量是⽣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环境质量的优劣⽆疑应成为评价⽣活质量是否提⾼的标准之⼀。
同时,保证资源具有可持续的⽀撑能⼒更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因此,有必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决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具体安排。
是应⽤各种科学技术信息,在预测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为了达到预期的环境⽬标,进⾏综合分析后做出的带有指令性的最佳⽅案。
其⽬的是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类对资源环境认识的不断深⼊,环境规划的作⽤与地位与⽇俱增。
将环境规划切实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是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是落实以⼈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发展历程社会或区域规划按规划所涉及的对象,可分为综合规划、专项规划和项⽬规划。
专项规划是专门为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某⼀关键问题⽽制定的规划。
它可以是某些产业的规划,某些区域的发展规划,也可以是解决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某⼀“重⼤课题的规划”。
⾃新中国成⽴以来,国民经济经过三年恢复,从1953年开始实⾏第⼀个五年计划起,到现在已经制定和实施了11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
改⾰开放前,国家或地区发展规划的内容是⽤“国民经济计划”这⼀术语涵盖的,国民经济或地区被定义为“某⼀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物质⽣产部门和⾮物质⽣产部门的总体”。
“国民经济计划”虽然涵盖内容很⼴,但主要是关于“经济发展”的,即单纯的追求GDP的增长速度,并没有或很少考虑对环境、资源的影响,从⽽对我国的环境、资源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关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方法
关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方法摘要本文以多元统计分析中主成分分析的方法为基础,对我国16个省份经济发展水平的7个主要指标进行分析评价,为了处理不确定环境下的综合评价问题,进一步明确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提出了一种基于蒙特卡罗仿真思想的随机模拟综合评价方法,将点赋值的序关系法推广至区间赋值的情形。
基于随机模拟的思想,依据经典的综合评价过程,模拟反映被评价对象之间优劣关系的优胜度矩阵,在此基础上,给出各被评价对象之间的最佳排序。
通过实证分析,得到该种方法比主成分分析更为有效。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随机模拟,综合评价AbstractThe paper is based on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hich is a kind of the multivariate statistics analysis methods. It aims at studying and comparing with the 16 provinces '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with the seven major indicators. But for solving the uncertain problem ,we want to make sure The weight of each indicator coefficient further, so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Mon te Carlo simulatio n which is therefore prese nted, where the dot assig nment can be exte nded to the in terval assig nment. Based on the stochastic simulati on and according to the classical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process, the superiority matrix reflecti ng the relati on betwee n the superiority and in feriority of the object s being evaluated is simulated. Then, the optimal ranking of all the objects to be evaluated is give n. Fin ally, using the case an alysis, we draw a con clusi on that stochastic simulation is more efficient.Key Words :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tochastic simulati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Abstract I第1节问题背景.................. . (1)第2节主成分分析................ (1)第3节综合评价的相关理论及随机模拟的实现 ...... . (2)3.1基本概念与方法原理 (2)3.2随机模拟的软件实现步骤 (4)3.3综合评价值的确定 (5)第4节实证分析与研究........... (6)4.1数据来源 (6)4.2指标选择 (6)4.3综合评价排序 (6)第5节程序输入及输出结果8参考文献附录第1节问题背景综合评价即是对被评价对象完成时态的状态进行客观、公正、合理的全面评价,其理论与方法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研究综述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研究综述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完善。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成为了学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分析,旨在梳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的理论体系、方法论和实践经验,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从理论层面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学界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理论框架。
本文在梳理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构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从方法论角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研究需要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实证分析。
学界主要采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比较分析等多种方法对我国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这些方法在理论依据、数据来源、研究对象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综合性的研究方法,以期提高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从实践意义上来说,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研究对于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的评价,可以为政府制定发展战略、政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通过对不同地区、行业、领域的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比较分析,可以为各地区、各部门提供借鉴经验和改进方向。
本文力求通过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的研究,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A. 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及特点以人为本: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关注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共享: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发展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我国各地区区域发展水平评价
我国各地区区域发展水平评价一、引言:区域发展水平是指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和三次产业产值的比重等单一指标和人文发展指数等综合指标来衡量一个区域的发展状况。
明确区域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有利于从区域发展的实际出发,正确选择区域发展的战略方向、战略目标和战略模式,避免因盲目的过高或过低估计而造成决策的失误。
度量区域发展水平,关键是要选取合理的指标和指标体系。
一般将统计指标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或区域经济增长指标、区域经济发展指标、区域社会发展指标等。
反映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
这些指标从某一方面反映了事物的特征,同时又各有局限性。
要反映区域发展的总体水平,则需要把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结合在一起加以应用,即指标体系。
研究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的指标体系也不同。
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指标的选择,除了要考虑的研究目的和指标的作用外,还应结合发展观念的转变来选取。
单一指标:(一)总量指标反映区域发展水平的总量的指标主要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GNP)等经济总量指标,近年出现对绿色GDP的探讨。
1.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反映所有常驻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
所谓常驻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所谓生产活动包括三次产业在内的所有行业和部门。
在价值形态它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上产的增加值之和。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三种:(1)生产法是从货物和服务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总产品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
即: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2)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的收入角度对常驻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进行核算。
即:增加值=劳动之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3)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角度来反映国内生产总值最终去向的一种方法。
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与评估_宋林飞
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与评估宋林飞摘要本文通过国际现代化实践与经验的比较分析,参照中等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结合我国国情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界定了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内涵,科学合理地选择了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及其目标值,并对当前全国与各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程度进行了评估,认为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程度总体水平还不高,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方式。
今后我国应更加注重现代化的全面协调推进,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现代化的核心任务。
关键词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评估中图分类号C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63(2012)01-0001-08作者简介宋林飞: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教授、南京大学博导,中国社会学会会长南京210013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新阶段,部分有条件的地区迈入加快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通过国际现代化实践与经验的比较分析,参照中等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结合我国国情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科学合理选择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及其目标值,对于推进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一、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内涵的界定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世界性潮流,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性变迁。
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加快了现代化的步伐,发达国家也在寻求经济社会更好的发展。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人的百年梦想,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在具体规划与组织实践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三大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一)“中等发达国家”的标准邓小平同志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时,说明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①。
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及其路径选择
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及其路径选择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和中国社会的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概念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深入探讨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及其路径选择。
文章首先概述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其在当前中国发展阶段的重要性,随后对高质量发展的多维度指标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本文旨在为中国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为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明确高质量发展的定义和特征,阐述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战略意义。
接着,我们将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维度出发,构建一套全面、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以量化分析的方法对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现状进行评估。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结合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特征,探讨适合中国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
我们将提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中国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也期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引发更多学者和决策者对于高质量发展的关注和思考,共同推动中国在新时代实现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其理论框架的构建对于指导实践、深化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在理论层面,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多维度、复合性的概念,涉及经济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发展、资源环境可持续、社会公平正义等多个方面。
高质量发展强调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这包括产业结构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从传统制造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绿色经济和服务业转变。
同时,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也需协调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高质量发展注重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是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而设立的一种特殊区域。
目前我国已设立了数百个经开区,它们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吸引国内外投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经开区的综合发展水平,国家对经开区进行考核评价,以激励和促进各地经开区的发展。
在此背景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应运而生。
一、经开区的背景和意义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为了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吸引外资和促进对外贸易而建立的一种特殊区域。
它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引进优质资源、推动科技创新、改善环境和社会秩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同时,经开区也是国家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是推动经济增长、完善产业结构、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机制。
因此,通过对经开区进行考核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发展状况,发现问题和不足,促进各地经开区的持续改善和发展。
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为了实现对各地经开区的科学评价,激励和促进其发展,国家建立了一套综合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包括多个方面的指标,涵盖了经开区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政府治理等多个方面。
这些指标包括了数量型指标和质量型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综合评价,可以全面地衡量经开区的发展水平,发现问题和潜力,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1.经济发展方面的指标经济发展是经开区的基本任务和使命,因此,经济发展方面的指标是考核评价的核心。
这些指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工业产值、财政收入等数量型指标,还包括外商投资引进量、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市场主体企业等质量型指标。
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反映了经开区整体经济活力的状况,工业产值反映了经开区工业发展的水平,外商投资引进和市场主体企业增长则反映了对外开放的情况。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综合评价,可以判断经开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潜力,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改善方案。
15个副省级城市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15个副省级城市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1.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市在社会发展水平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该市经济发达,拥有许多国际知名企业和高科技产业,并且享有良好的社会福利制度和公共服务设施。
此外,北京市在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也有着优质资源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
2.上海市:上海市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在社会发展水平方面也具备较高的评价。
上海市拥有全国最大的港口和金融中心,是许多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的总部所在地。
该市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巨大,同时也拥有世界一流的教育、医疗和文化设施。
3.广州市:广州市是中国南方经济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华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
该市经济发达,拥有许多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并且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
广州市还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景点,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生活。
4.深圳市:作为中国开放的先行者,深圳市的社会发展水平也非常高。
该市是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拥有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深圳市的经济发展迅猛,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设施也不断完善,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5.天津市:天津市是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也是重要的港口城市。
该市经济发展较为稳定,拥有较高的人均收入水平和较好的社会福利制度。
天津市还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娱乐选择。
6.重庆市:重庆市是中国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内陆城市中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该市拥有较为完善的交通和基础设施,同时也在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有着较高的水平。
重庆市的社会发展受益于西部大开发政策以及与周边省份的紧密合作。
7.南京市:南京市作为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城市,经济实力较强。
该市在工业、制造业、金融、教育和研发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南京市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8.武汉市:武汉市是中国中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城市之一、该市在制造业、汽车制造、物流等领域有着较高的发展水平。
社会活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社会活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社会活力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发展活力。
对于一个社会来说,社会活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社会活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就成为了衡量一个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手段。
社会活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常包括经济活力、政治活力、文化活力和科技活力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以下是对这些方面指标的分析:经济活力指标是衡量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GDP、人均收入、就业率等数据指标。
经济活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一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并间接影响着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
经济活力的高低取决于国内外投资、产业结构、就业机会等多个方面因素。
政治活力指标是衡量一个社会政治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政府公信力、法治环境、政治参与度等。
政治活力的大小直接反映了一个社会政治体制的稳定性和民主程度。
政治活力的提升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制环境,促进公民参与和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文化活力指标是衡量一个社会文化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文化产业增长率、文化创新能力、公共文化服务等。
文化活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一个社会的创新力和社会凝聚力。
文化活力的提升需要鼓励创新,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并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服务。
科技活力指标是衡量一个社会科技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投入占比、高新技术产值等。
科技活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一个社会的科技实力和竞争力。
科技活力的提升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培养创新人才,并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社会活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涵盖了经济活力、政治活力、文化活力和科技活力等多个方面。
这些指标的综合评价能够客观地反映一个社会的发展状况,并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相关决策和改进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指标体系、权数、及指标的 方向
二、单项指数的计算 三、某领域(方面)指数的计算 四、总指数的计算 五、例
指标体系
该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环境、人口、 经济基础、收入分配、劳动就业、社会保 障、卫生保健、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社 会治安等10个领域,共135个指标。
该指标体现的设计既考虑了可比性,又 考虑了综合性;既可以分别计算10个领域 中的任一领域的分指数,又可将10个领域 综合起来计算总指数
1、对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进行标准化处理
Yi,45=( Xi,45- X45)/SD45=(117.6-107.9)/1.8346=5.2873 2、对标准化结果进行调整
因为Yi,45大于1,所以将其绝对值开平方得2.2994;又因为居民 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为逆向指标,需将上述结果2.2994乘以-1得 -2.2994;将-2.2994加1得-1.2994
+ 0.6750 + 0.6750 + 0.6750 + 0.6750 + 0.7875 + 0.7875 + 0.7875 + 0.7875 + 0.9000 + 0.9000 + 0.4500 + 0.4500 + 0.4500
122 每万人口人民警察数 123 每万人口律师数 124 公检法经费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 125 每万人口交通事故起数 126 每万人口火灾损失额 127 每万人口刑事案件立案数 128 刑事案件破案率
3、计算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的评价指数值
将-1.2994乘以权数0.7得-0.9096,则-0.9096为该地区居民生 活费用价格指数的评价指数值
+ 0.9000 + 0.9000 + 0.9000 + 1.0500 + 1.0500 + 1.0500 + 0.9000 + 0.9000 + 0.3375 + 0.3375 + 0.3375 + 0.3375
13 出生率 14 死亡率 15 离婚率 16 平均预期寿命 17 人均受教育年数 18 文盲率 19 总和生育率 20 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21 人口负担系数 22 出生人数变动度 23 死亡人数变动度 24 离婚人数变动度
- 1.0000 - 1.0000 - 1.0000
+ 0.8750
+ 0.8750 - 0.8750 - 0.8750
+ 1.0000 - 1.0000 - 0.5000 - 0.5000 - 0.5000
25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 0.7200
26 居民消费水平
+ 0.7200
27 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
+ 1.0000 + 1.0000 + 1.0000 - 1.1666 - 1.1667 - 1.1667 + 1.0000 + 1.0000 + 0.5000 - 0.5000 + 0.5000
92 人均教育科技经费 93 每万人口大学在校学生数 94 每万人口在园幼儿数 95 每万人口从事科技活动人数 96 中小学学校校舍危房率 97 学龄儿童入学率 98 新产品销售率
+ 0.9000 + 0.9000 + 0.9000 - 0.4725 - 0.4725 - 1.2600 + 0.4725
129 每万人口治安案件查处数 130 重大刑事案件占全部刑事案件的比重 131 青少年案犯占全部案犯的比重 132 刑事案件立案数变动度 133 治安案件查处数变动度 134 交通事故起数变动度 135 火灾损失额变动度 注:其中△表示带定指标
- 1.0500 + 1.0500 + 0.6000
+ 0.6000 + 0.6000 + 0.6000 + 0.4500 - 0.4500 + 0.4500 + 0.4500
109 人均体育文化经费 110 每万人口艺术表演、电影映出场所数 111 每万人口提议场地数 112 人均文化消费支出 113 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册数 114 人均报纸发行数量 115 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 116 人均观看艺术表演、电影次数 117 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比重 118 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差异度 119 文体体育经费变动度 120 报纸发行数量变动度 121 艺术表演和电影观众人次变动度
指标的方向与正指标方向一致,均表现为越大越好。 2、对异常的标准化指标值,即超过(-1,+1)范围内的指标值,用
某种方法(如绝对值的平方根)进行处理,使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控 制在一定范围内 3、由于标准化后指标值绝大部分在+1与-1之间,因此将标准化指标 值加1,使大多数标准化指标值表现为正值
计算单项指数
单项指数等于处理后的标准化指标值乘以各指标的权数
三、某领域(方面)指数的计算
某领域或某方面的指数等于该领域或 该方面所有单项指数的总和
四、总指数的计算
总指数是将所有领域或方面的指数 汇总而成。
以居民生活价格指数为例。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的评价 指标的序号为45,则Xi,45表示第I地区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值。 用Yi,45表示Xi,45的标准化处理结果,X45表示基期全国居民生活 费用价格指数,则其具体过程为(已知生活费标准差为1.8346)
权数的确定
权数的缺点既借鉴了国内外专家的相关 成果,也采用了各种主客观定权法,在反复 征求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部门的意见基础上, 又对不同的权数进行了试算,最后确定的权 数为:
环境9;人口10;经济12;居民生活10;
劳动就业10;社会保障9;卫生保健10;
科技教育12;文化体育9;社会治安9
指标的方向
+ 0.7200 + 0.7200 + 0.7200 + 0.7200 - 0.7200 + 1.0500 + 1.0500
99 初中小学学生辍学率 100 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 101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生占高中阶段中等学校学生数的
比重 102 普通初中、小学女学生比重 103 企业技术开发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104 研究与开发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105 教育经费变动度 106 初中、小学辍学人数变动度 107 学龄儿童入学率变动度 108 从事科技活动人数变动度
- 0.4725 - 0.9000 - 0.9000 - 0.5400 - 0.2700 - 0.2700 - 0.2700
二、单项指数的计算
对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将不同计量单位的评价指标转化为可以同度量的无量纲指标,标准 化公式为:
将标准化结果进行调整
将标准化结果进行调整的方法 1、若评价指标为逆向指标,则将标准化后的指标值乘以-1,使逆向
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90年代以来,国家统计局每年都要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水 平进行一次综合评价,以反映社会发展的过程及其存在的问 题。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方法采用多级综合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设计反映社会发展状况的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
系,并设定权数。 第二步:将评价指标加工成单项指数。 第三步:根据单项指数计算某个方面或某个领域的指数。 第四步:根据某个方面或某个领域的指数计算总指数 下面我们作具体介绍:
+ 0.7000
+ 0.6666 + 0.6667 + 0.667 - 0.5000 + 0.5000 + 0.5000
56 从业人员占劳动总数的比重 57 职工占从业人员的比重 58 城镇失业率 59 城镇安置失业人员就业人数与失业人员的比例 60 职工工伤伤亡人次数与职工人数的比例 61 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 62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 63 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 64 农村非农业从业人员占农村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 65 女职工占全部职工的比重 66 城镇失业人数变动度 67 职工工伤伤亡人次数变动度
+ 0.6750 + 0.6750 + 0.6750 + 0.6750 + 1.0500 + 1.0500 + 1.0500 + 0.9000 - 0.9000 + 0.9000 - 0.3375 + 0.3375 + 0.3375
81 人均卫生经费 82 每千人口医生数 83 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 84 孕产妇死亡率 85 急性传染病发病率 86 婴儿死亡率 87 每千人口医生数的城乡比 88 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的城乡比 89 卫生经费变动度 90 急性传染病发病率变动度 91 医院床位数变动度
指标的方向是根据每一评价指标 的性质和该指标对社会发展水平的影 响方向决定的,依据各指标所起的作 用不同,分为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 正向指标用“+”表示;逆向指标用 “—”表示
1 人均环保活动经费 2 人均耕地面积 3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4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5 工业废气处理率 6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7△ 8△ 9 人均耕地面积变动度 10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动度 11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变动度 12 工业废气处理率变动度
35 外贸出口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 0.8000
36 国内生产总值变动度
+ 0.3600
37 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动度
+ 0.3600
38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变动度
+ 0.3600
39 财政收入变动度
+ 0.3600
40 百元资金利税额变动度
+ 0.3600
41 城镇居民生活费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