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文解字
《经典常谈》1-2章节梳理

八年级下册名著《经典常谈》1-2章节梳理及练习卷班级姓名《说文解字》第一【章节梳理】《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对汉字字形、发源进行系统分析与考究的语文辞书,也是迄今为止人类所发现的最早的字典之一,因此既属于文字学的古典,又属于语文工具书。
《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文字学家、经学家许慎。
许慎从古代经典和字书中搜集了9000多个字,兼收籀文、古文里1000多个异体字到《说文解字》里,并且按照部首来编排这9000多个汉字,全书的部首总计有540个。
该书一共十五卷。
前十四卷是对文字进行解说,字头用小篆书写,该部分具体阐述了“六书”的内容和起源。
这里的“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方法和转注、假借两种用字方法。
第十五卷是书的叙目,交代了作者创作的原因和目的,同时讲述了汉字的诞生、发展、演变、结构和功用等。
不论是科学文字学,还是文献语言学都是在《说文解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说文解字》是汉语言文学史的奠基之作。
历朝历代的文字学家、语言学家都热衷于《说文解字》的研究,因此诞生了许多相关的书籍,其中以清朝时期的段玉裁创作的《说文解字注》、朱骏声创作的《说文通训定声》、桂馥创作的《说文解字义证》和王筠创作的《说文句读》《说文释例》最为著名,这四人也因此被人们称为“说文四大家”。
【章节训练】一、填空题1.仓颉泄漏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
所以他造字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
2.仓颉造字的传说, __________________末期才有。
3.《荀子·解蔽篇》说:“好书者众矣, __________________,一也。
”4.始皇为了统一文字,教李斯作了__________________七章,赵高作了__________________六章,胡母敬作了__________________七章。
5.古代书写文字的方法,除“__________________ ”和“铸”外,还有“书”和“__________________”,因用的材料而异。
古汉语(一)思考与练习 及其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一)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绪论名词解释1.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是和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
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续和发展。
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即“五四”运动以前的汉族语言。
古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文言文和古白话文两种形式。
2.文言文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3.古白话古白话是六朝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近古书面语。
古白语的真正兴起是在唐宋,如唐代变文,禅宗语录。
宋代话本的出现标志着古白话的正式形成,这些古白话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工具书的阅读一、名词解释:1.《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1163个。
首创部首编排法,用540个部首编排汉字。
字头下先列小篆形体,后说解。
说解时先释字义,再用“六书”分析形体结构。
《说文解字》确立了“六书”的理论和体系,以秦汉通行的小篆为分析对象,间或举出古文和籀文,保存了汉字的篆文资料和古音古训,对于我们认识甲骨文和金文,了解词的本义和演变,以及阅读古籍,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2.大徐本、小徐本《说文解字》的原本已失传,世所通行的是宋初徐铉的校定本,称为“大徐本”。
徐铉之弟徐锴著有《说文解字系传》,称为“小徐本”。
3.清代《说文》四大家是指清代注解和研究《说文》的四位最著名的学者,其著作如下: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
4.《尔雅》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词典,其作者和著书年代历来说法不一,目前学界一般认为其成书不是出自一人之手,大抵为战国末期到汉初的学者汇集经典中的训诂递相增益而成。
现存《尔雅》共三卷十九篇。
其中前三篇《释诂》、《释言》、《释训》为普通语词,后十六篇为百科词语。
《尔雅》十九篇的篇目为:“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yuè)”、“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chù)”。
说文解字全文及译文

说⽂解字全⽂及译⽂说⽂解字全⽂及译⽂ 说⽂解字,简称《说⽂》。
作者为许慎。
是中国第⼀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
下⾯就是⼩编整理的说⽂解字全⽂及译⽂,⼀起来看⼀下吧。
原⽂: 原⽂: 古者庖牺⽒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与地之宜,近取诸⾝,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卦,以垂宪象。
及神农⽒,结绳为治,⽽统其事。
庶业其繁,饰伪萌⽣。
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百⼯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
「夬,扬于王庭」,⾔⽂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明)忌」也。
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者,物象之本;字者,⾔孳乳⽽浸多也。
着于⽵帛谓之书。
书者,如也。
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者七⼗有⼆代,靡有同焉。
周礼:⼋岁⼊⼩学,保⽒教国⼦,先以六书。
⼀⽈指事。
指事者,视⽽可识,察⽽见意,「上、下」是也。
⼆⽈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
三⽈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会意。
会意,⽐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转注。
转注者,建类⼀⾸,同意相受,考、⽼」是也。
六⽈假借。
假借者,本⽆其事,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及宣王太史籀,着⼤篆⼗五篇,与古⽂或异。
⾄孔⼦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厥意可得⽽说也。
其后诸侯⼒政,不统于王。
恶礼乐之害⼰,⽽皆去其典籍。
分为七国,⽥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冠异制,⾔语异声,⽂字异形。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合者。
斯作仓颉篇。
中车府令赵⾼作爰历篇。
⼤史令胡⽏敬作博学篇。
皆取史籀⼤篆,或颇省改,所谓⼩篆也。
是时,秦灭书籍,涤除旧典。
⼤发吏卒,兴戍役。
官狱职务繁,初有⾪书,以趣约易,⽽古⽂由此⽽绝矣。
⾃尔秦书有⼋体:⼀⽈⼤篆,⼆⽈⼩篆,三⽈刻符,四⽈⾍书,五⽈摹印,六⽈署书,七⽈⽎书,⼋⽈⾪书。
说文解字1

说文&解字
• 文:指独体文,最早 创造出来的不能分割 的文字,多数是象形 文字,还有一些是原 始的指事字。 • 说文:直接讲述独体 文的构造类型以及它 所记录的词的本义。
• 字:指合体字,由两 个或更多个独体文组 合而成。 • 解字:分解、分析合 体字的结构进而训释 它所记录的词的本义。
• 1.《说文解字》创造了字典式的体例。被称为字 典的鼻祖,也是我国第一部研究汉字的著作。 《说文解字》按偏旁来编制的方法,一直成为后 世编字典的一种主要体例。 • 2.《说文解字》总结小篆线条的规律,同时保存 古文,籀文和小篆的原来面貌。 • 3.《说文解字》创造了“六书”的定义,并把 “六书”具体化,因而保存了研究汉字发展历史 和规律的资料。 • 4.《说文解字》通过小篆形体的分析,说明造字 的本义,不但成为古汉语语音和词汇的宝库,并 且保存了有关古代历史、文献、社会文化、经济 的原始资料。
• 《说文解字》四个字告诉读者,这部书由 “文字”和“说解”两部分组成。对于文 字部分,我们需要了解两个问题: • 1.《说文》收了哪些字? • 2.怎样把这些字编排起来的?
• 1.《说文》收了哪些字? • 把小篆作为收字和注释的对象。 • A,因为小篆是一种经过系统整理的文字, 是“书同文”的产物,它比籀文和古文都 规范、完备。 • B,因为小篆从籀文脱胎而来,与籀文大部 相同,不同之处仅仅在于有些字在籀文基 础上稍加简化。 • C,因为小篆同六国古文固然有不同的一面, 但是也有相同的一面。把小篆作为字头涵 盖了那些与小篆相同的古文和籀文。
• 2.用短语释词:用短语释词, 或用一句话、几句话来阐明 词义的界限,对词所表示的 概念的内涵作出阐述或定义, 古人把这种训释词义的方式 叫下义界。《说文》给词下 义界,简明扼要,准确生动, 具备了现代字典的特点。 • 如“假”为“非真也”, “旱”释为“不雨也”。这 样做既省事又明白。
中国文学关于“一”的公基常识

中国文学关于“一”的公基常识1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2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3.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4.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5.第一部富有神话色彩的地理志--《山海经》6第一部文言志怪神话小说集-《搜神记》7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8第一部语法书--《马氏文通》9.第一部较系统的修辞书--《修辞学发凡》10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11第一部推理小说《句公案》12.第一部世情小说-《金瓶梅》13第一部戏曲史-《宋元戏曲韵史》14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霞客游记》15第一部笑话集-《笑林》16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论语》17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18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19.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20.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21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22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23.第一部古代制度史-《通典》24.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25第一部词典--《尔雅》26第一部哲理散文总集-《吕氏春秋》27第一部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28第一部诗文总集-《昭明文选》29.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燕歌行》30.第一部字书-《字通》30.第一部历史文献总集-《尚书》32.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33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34.第一部综合农学专著-《农政全书》35第一部中医学书籍-《黄帝内经太索》36.第一部方言词典--《方言》37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博物志》38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39.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40.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40.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文心雕龙》42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诗品》43.第一部科普作品--《梦溪笔谈》44.第一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45第一部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46第一部优秀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47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48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天演论》49.第一部杂文集-《坟》50.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品-《包身工》51.第一个女状元--傅善祥52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53第一位女诗人-蔡琰(蔡文姬)54.第一位全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谢灵运55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集序》56.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天工开物》57古代文言纪实小说的第一部总集-《太平广记》58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59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是--《狂人日记》60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说文解字》第一 八年级语文下册《经典常谈》思维导图 讲解课件(部编版)

来的。这“后世圣人”不止一人,是许多人。我 们知道,文字不断的在演变着;说是一人独创, 是不可能的。《系辞》的话自然合理得多。
总结《周易》的论述,即通常所说的《易传》。 《系辞》是这7种论述中思想水平最高的作品,
《系辞》中引用了不少孔子的论述,应当经过了孔 子以后儒家的整理,可以说《系辞》是先秦儒家认
部,前半三字一句,后半七字一句,两句一韵;
所收的都是名姓、器物、官名等日常用字,没有
说解。这些书和后世“日用杂字”相似,按事类
收字——所谓分章或分部,都据事类而言。这些
一面供教授学童用,一面供民众检阅用,所收约
三千三百字,是通俗的字书。
东汉和帝时,有个许慎,作了一部《说文解字》。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他都 搜罗在他的书里,所以有九千字。而且小篆之外,兼收 籀文“古文”;“古文”是鲁恭王所得孔子宅“壁中书” 及张仓所献《春秋左氏传》的字体,大概是晚周民间的 别体字。许氏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 百四十部首。书中每字都有说解,用晚周人作的《尔 雅》,扬雄的《方言》,以及经典的注文的体例。这部 书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 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它保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 字,让后人可以溯源沿流;现在我们要认识商、周文字, 探寻汉以来字体演变的轨迹,都得凭这部书。而且不但 研究字形得靠它,研究字音、字义也得靠它。研究文字 的形、音、义的,以前叫“小学”,现在叫文字学。从 前学问限于经典,所以说研究学问必须从小学入手;现 在学问的范围是广了,但要研究古典、古史、古文化, 也还得从文字学入手。《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古典, 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经典常谈》
《说文解字》第一
仓颉,古籍中称仓颉“龙颜四目,生有睿德”。相
说文解字简介1

《说文解字》解释字音的第二种方式是用读若比拟汉代的音读。许慎在世时还没有发明反切,当时注音使用譬况法,有的用一字拟音,有的用俗语注音,有的用方言注音,有的用成词、成语注音,还有的以义明音。在用譬况法拟音时大多用“读若某”,有时也采用“读与某同”的说法。
《说文解字》分析字形结构有一套程式化的用语,简而言之,对于象形字多使用“象形”、“象某形”、“象某某之形”、“从某,象某某”、“从某,象某某之形”这些用语。
《说文解字》中除了指明“上”、“下”二字为指事以外,对其他指事字的说解用语与对象形字的说解用语大大致相同,多使用“象形”、“象某某”、“象某某之形”、“从某,象某某之形”等语。比较特殊的说解用语是“从某,某……”例如:“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木部》)“末,木上曰末。从木,一在其上。” (《木部》)说解中的“一”是指事符号。
“据形系联”指的是根据字形相近来安排次序。
部首排列也有“以类相从”的情况。
除了“据形系联”和“以类相从”之外,部首排列也有亳无道理可言的情况。
每部当中列字的次第,大致来说是按照意义排列,把意义相关的字排在一起。按照《说文解字》列字的体例,凡是与部首形体重叠或相反的,都列于该部之末,所以“禁”、“禫”二字或者是被后人颠倒了次序,或是是后人附益的字。
《说文解字》的释义方式,或者用词释词,或者用短语释词。用词释词,在训诂学上称作单字相训,又称直训。以上直训可分四种类型。第一种是甲词释为乙词,而乙词不采用直训方式进行解释。第二种类型是甲词释为乙词,而乙词又释为甲词,这在训诂学上称作互训。第三种类型是甲词、乙词、丙词同释为丁词,这在训诂学上释作同训。第四种类型是甲词释为乙词、乙词释为丁词,丁词又释为甲词,这在训诂学上称作递训。
《文字学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古汉语文字学概要》期末题库及答案下编古文字学第一章甲骨文习题解析一、填空:1、《铁云藏龟》是一部书,作者是代;《殷墟文字甲编》和《殷墟文字乙编》的编者是,《卜辞通纂》的著者是。
2、甲骨学先驱期的代表人物有,奠基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有,低潮时期的代表人物有,高潮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停止时期的代表人物有,繁荣时期的代表人物有。
二、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1、殷墟2、甲骨文3、王懿荣4、刘鹗5、孙诒让6、罗振玉三、董作宾甲骨文断代学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四、罗振玉、王国维、唐兰、陈梦家在甲骨文研究方面的著作各有哪些?五、简述甲骨文的发现及研究概况。
六、将下列作者与其相应的著作连线。
刘鹗契文举例王国维卜辞通纂郭沫若古文字学导论孙诒让殷墟卜辞所见先公先王考罗振玉甲骨文断代研究例董作宾铁云藏龟唐兰殷墟书契 (前编)、殷墟书契后编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于省吾殷墟文字甲编殷墟文字乙编甲骨文合集甲骨文字释林两周金文辞大系第二章殷周金文习题解析一、填空:1、郭沫若创立的金文断代法是。
2、陈梦家有关金文断代的论文是,该文将西周12王分为期?二、解释词语:1、金文2、吉金3、《三代吉金文存》4、《两周金文辞大系》三、宋代和清代的金石学家各有哪些人?试加说明。
四、民国时期对金文研究做出贡献的学者主要有那些人?他们的著作各是什么?第三章战国文字习题解析一、解释名词术语:1、战国文字2、秦文字3、六国文字4、大篆5、石鼓文6、简帛文字7、小篆二、战国文字主要有哪些种类?可分为几系?请与说明并指出秦文字与六国文字的不同特点。
第四章《说文解字》习题解析一填空:1、《说文解字》是一部的书,作者是代。
全书共分卷,收字个,收重文个,说解共字,建立部首个。
2、《说文解字》一书对部首的排列原则是、,对各部内部字的排列原则是。
3、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是、他们的著作分别是。
二、简述《说文解字》一书的贡献和不足。
三、简述《说文解字》一书的研究概况。
经典常谈——《说文解字》第一(一)

名著导读经典常谈——《说文解字》第一(一)《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精选《永乐大典》《汉书》《礼记》《诗经》《越绝书》《文心雕龙》《齐民要术》《水经注》《说文解字》《茶经》等经典典籍。
2022 年9 月24 日晚8 点档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首播《永乐大典》。
《说文解字》创造了字典式的体例,被称为字典的鼻祖,也是我国第一部研究汉字的著作。
《说文解字》的“分别部居,不相杂厕”,以偏旁分中的编制方法,一直成为编字典的一种主要体例。
《说文解字》总结小篆线条的规律,同时保存古文、籀文和小篆的原来面貌。
《说文解字》创造了“六书”的定义,并把“六书”具体化,因而保存了研究汉字发展历史和规律的资料。
《说文解字》通过对小篆形体的分析,说明造字的本义,不但成为古汉语语音和词汇的宝库,并且保存了有关古代历史、文献、社会文化、经济的原始资料。
【章节梳理】作者特点价值《说文解字》章节内容秦以前秦以后《〈说文解字〉第一》特点:书体演变的时代。
演变的主因是应用,方向是简易。
演变:①识字是教育的初步。
秦始皇用小篆统一了文字。
不久便有了隶书,识字变得简易。
②汉代时,隶书由椭圆变为扁方,这是汉代隶书的标准。
魏晋之际,变为“正书”。
晋至唐代,又称为“隶书”,晋代也称为“楷书”,宋代又改称为“真书”。
③汉初已有草书,称为“章草”。
魏晋称为“今草”。
④正书本是扁方的,从晋代开始,正书逐渐简化,到陈隋渐渐变方,至唐代又渐渐变长,这便是“行书”。
行书介于正书与草书之间,最为适用。
特点:文字发生与演化的时代,字体因世因国而异,官书虽是系统相承,民间书却极为庞杂。
演变:到了战国末期,有了“仓颉造字”的传说。
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
象形字本于图画,假借字以声为主,形声字以偏旁分别,象形字、假借字、形声字是文字发展的逻辑程序。
东汉和帝时期许慎①从经典和别的字书里搜集有9000个字。
小篆之外,兼收籀文、“古文”。
②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9000个字分属540个部首。
1.《说文解字》名词解释

《说文解字》名词解释
《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首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
它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所编撰。
《说文解字》的名称有两层含义:一是“说文”,即解释文字;二是“解字”,即剖析字形。
它首创了汉字部首的概念,以形作为分类的依据,是汉字部首的鼻祖。
《说文解字》的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首先是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进行概述;其次是列出每个字的部首和对应的字义解释;最后是列出每个字的读音并解释其含义。
《说文解字》的编者是东汉文学家许慎。
《说文解字》的内容有以下几个特点:
1.集中、系统地阐述了“六节”理论,为后来文字学的研究提供了钥匙。
2.在部首方面,全书共列出五百四十个部首,对每个部首都有明确的定义和举例说明。
这些部首按照部首的形状、笔画、笔顺进行分类,方便了读者对汉字的查找和理解。
3.《说文解字》不仅解释了每个字的字义,还列出了许多字的异体写法,包括篆、隶、行、草等字体。
这为研究汉字的演变和历史提供了
宝贵的资料。
4.在文字的编排上,采用部首法进行编排,使得查找汉字更为方便和有序。
5.《说文解字》中还首次阐述了“六书”的内容,贯穿了六书的原则,为后来的汉字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
许慎对六书分别下了定义,举了例子,后世讲六书都沿用许慎的名称和定义。
总之,《说文解字》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语言学著作,它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起源、演变和结构,为研究汉字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理论框架。
许慎说文解字全文

说文解字[汉]许慎说文解字卷一编号:1一部一yi1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
凡一之屬皆从一。
於悉切编号:2一部元yuan2始也。
从一从兀。
愚袁切张舜徽:元、兀实即一字编号:3一部天tian1顚也。
至高無上,从一、大。
他前切编号:4一部丕pi1大也。
从一不聲。
敷悲切编号:5一部吏li4治人者也。
从一从史,史亦聲。
力置切编号:8丄部旁pang2溥也。
从二,闕;方聲。
步光切编号:9丄部丅xia4底也。
指事。
胡雅切编号:10示部示shi4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
从二。
(二,古文上字。
)三垂,日月星也。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
示,神事也。
凡示之屬皆从示。
神至切编号:11示部祜hu4上諱。
候古切编号:12示部禮li3履也。
所以事神致福也。
从示从豊,豊亦聲。
靈啓切编号:13示部禧xi1/xi3禮吉也。
从示喜聲。
許其切编号:14示部禛zhen1以眞受福也。
从示眞聲。
側鄰切编号:15示部祿lu4 福也。
从示彔聲。
盧谷切编号:16示部禠si1福也。
从示虒聲。
息移切编号:17示部禎zhen1祥也。
从示貞聲。
陟盈切编号:18示部祥xiang2福也。
从示羊聲。
一云善。
似羊切编号:19示部祉zhi3福也。
从示止聲。
敕里切编号:20示部福fu2祐也。
从示畐聲。
方六切编号:21示部祐you4助也。
从示右聲。
于救切编号:22示部祺qi2吉也。
从示其聲。
渠之切编号:23示部祗zhi1/qi1/chi2敬也。
从示氐聲。
旨移切编号:24示部禔shi2/zhi1安福也。
从示是聲。
《易》曰:“禔旣平。
”市支切编号:25示部神shen2天神,引出萬物者也。
从示、申。
食鄰切编号:26示部祇qi2/chi2地祇,提出萬物者也。
从示氏聲。
巨支切编号:29示部禋yin1潔祀也。
一曰精意以享爲禋。
从示垔聲。
於眞切编号:30示部祭ji4祭祀也。
从示,以手持肉。
子例切编号:31示部祀si4祭無已也。
从示巳聲。
詳里切编号:32示部祡chai2燒祡燓燎以祭天神。
一部《新编说文解字大全集》1

一部《新编说文解字大全集》1目录:⊙1.一⊙ 2.三⊙ 3.五⊙4.七⊙5.廿⊙6.丁⊙ 7.干⊙ 8.万⊙9.下⊙10.才⊙11.井⊙12.不⊙13.牙⊙14.世⊙15.至⊙16.未⊙ 17.于⊙18.屯⊙19.无⊙20.丙⊙21.百⊙22.亚⊙23.吏⊙24.平⊙25.右⊙26.奉⊙27.业⊙28.更⊙29.朿⊙30.专⊙31.开⊙32.与⊙33.甘⊙34.甫⊙35.表⊙36.正⊙37.东⊙38.束⊙39.来⊙40.有⊙41.本⊙42.互⊙43.丽⊙44.亟⊙45.丝⊙46.丞⊙47.事⊙48.丐⊙49.丛⊙50.艳⊙51.丧⊙52.考⊙1.一“一”是指事字。
甲骨文、金文、小篆和楷书都写成一横。
《说文·一部》:“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凡一之属皆从一。
弌,古文一。
”(最初,万物形成之始,道建立了一。
后来,才分解为天和地,演化为万事万物。
大凡一的部属都从一。
弌,古文“一”字。
)“一”可作最小的整数用。
如李白《蜀道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引申表示全、满。
如“一生”。
用作序数的第一位。
又可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
如“笑一笑”、“一学就会”。
用作副词,意思是一经、一旦。
崔颢《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用作语气助词,无实义。
如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2.三“三”是指事字。
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都写成三横。
《说文·三部》:“三,天、地、人之道也。
从三数。
凡三之属皆从三。
弎,古文三从弋。
”(三,天、地、人的道数。
由三画构成。
大凡三的部属都从三。
弎,古文“三”字。
从弋。
)“三”的本义是数名,如老子《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三”由本义引申出多的意思。
如《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成语“三思而行”即出于此,表示经过多次考虑,然后再去做。
⊙3.五“五”是象形字。
甲骨文、金文的形体像两物交叉之形。
说文解字》之《序》原文-出自《说文解字》卷一

说文解字》之《序》原文-出自《说文解字》卷一序》1、说文解字之序: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
庶业其繁,饰伪萌生。
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
“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
2、说文解字之序: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
著于竹帛谓之书。
书者,如也。
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3、说文解字之序:《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事,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4、说文解字之序: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
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也。
5、说文解字之序: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
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
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斯作《仓颉篇》。
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
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
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也。
6、说文解字之序: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
大发吏卒,兴戍役。
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许慎说文解字全文

说文解字[汉]许慎说文解字卷一编号:1一部一yi1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
凡一之屬皆从一。
於悉切编号:2一部元yuan2始也。
从一从兀。
愚袁切张舜徽:元、兀实即一字编号:3一部天tian1顚也。
至高無上,从一、大。
他前切编号:4一部丕pi1大也。
从一不聲。
敷悲切编号:5一部吏li4治人者也。
从一从史,史亦聲。
力置切编号:8丄部旁pang2溥也。
从二,闕;方聲。
步光切编号:9丄部丅xia4底也。
指事。
胡雅切编号:10示部示shi4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
从二。
(二,古文上字。
)三垂,日月星也。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
示,神事也。
凡示之屬皆从示。
神至切编号:11示部祜hu4上諱。
候古切编号:12示部禮li3履也。
所以事神致福也。
从示从豊,豊亦聲。
靈啓切编号:13示部禧xi1/xi3禮吉也。
从示喜聲。
許其切编号:14示部禛zhen1以眞受福也。
从示眞聲。
側鄰切编号:15示部祿lu4 福也。
从示彔聲。
盧谷切编号:16示部禠si1福也。
从示虒聲。
息移切编号:17示部禎zhen1祥也。
从示貞聲。
陟盈切编号:18示部祥xiang2福也。
从示羊聲。
一云善。
似羊切编号:19示部祉zhi3福也。
从示止聲。
敕里切编号:20示部福fu2祐也。
从示畐聲。
方六切编号:21示部祐you4助也。
从示右聲。
于救切编号:22示部祺qi2吉也。
从示其聲。
渠之切编号:23示部祗zhi1/qi1/chi2敬也。
从示氐聲。
旨移切编号:24示部禔shi2/zhi1安福也。
从示是聲。
《易》曰:“禔旣平。
”市支切编号:25示部神shen2天神,引出萬物者也。
从示、申。
食鄰切编号:26示部祇qi2/chi2地祇,提出萬物者也。
从示氏聲。
巨支切编号:29示部禋yin1潔祀也。
一曰精意以享爲禋。
从示垔聲。
於眞切编号:30示部祭ji4祭祀也。
从示,以手持肉。
子例切编号:31示部祀si4祭無已也。
从示巳聲。
詳里切编号:32示部祡chai2燒祡燓燎以祭天神。
《经典常谈》第一章《说文解字》练习题

第一章《说文解字》第一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
1.关于中国文字的起源,______(朝代)末期有了______(人名)造字的传说。
2.秦始皇统一了文字;______成了国书。
3.到了_____(朝代),考试史、尚书史等官儿,都只凭识字的程度;识字教育更注重了。
4.始皇为了统一文字,让_____(人名)作了《仓颉篇》七章,赵高作了《爰历篇》六章,胡母敬作了《博学篇》七章。
5.《_______》所收的都是名姓、器物、官名等日常用字,没有说解。
这些一面供教授学童用,一面供民众检阅用,所收约三千三百字,是通俗的字书。
6.______(朝代)和帝时,______(人名)作了一部《________》。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
这部书有九千字。
而且______之外,兼收籀文“古文”。
7.《______》书中每字都有说解,用晚周人作的《______》,______(人名)的《方言》,以及经典的注文的体例。
8.笔出现于_____代,却只用_______削成。
9.“六书”,即“______”“指事”“_____”“______”“转注”“______”。
其中______字最多。
10.我们现在所用的字,本义的少,引伸义的多,一字多义,这源于______字。
11.晋以来通行了______,这才将同一字分读几个音,让意义分得开些。
12.象形字本于______。
后世用四声分别,古代却用偏旁分别,这便是形声字。
13.______、______、形声字,是文字发展的逻辑的程序。
14.秦以后只是书体演变的时代。
演变的主因是_____,演变的方向是_____。
15.最古的文字应该是_____,又称为_______,是盘庚以后的______代文字。
【答案】1.战国仓颉2. 小篆3. 汉代4.李斯5.《急就篇》6.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小篆7.《说文解字》《尔雅》,扬雄8. 商竹木9. 象形会意形声假借形声10.假借11.四声12.图画13.象形字、假借字14.应用简易15.甲骨文卜辞商二、选择16.下列说法中和《说文解字》不符的一项是()。
国家开发大学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试题及答案提示

国家开发大学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试题及答案提示最新度最新广播电视大学(电大)期末考试《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课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试题及答案提示作业一:(涉及绪论、第一章内容)一、填空1、《说文解字》;汉字学的创建。
2、所谓“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它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
今人或称之为“初文”。
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构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被称为“字原”,今人或称其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甲午战争之后;卢戆章《一目了然初阶》、王照《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增订合声简字谱》、《重订合声简字谱》。
5、汉字神授说;汉字西来说;汉字自源说。
6、原始绘画。
7、一是创制期,约在距今10000年至550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
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在距今5500年至4000年前后,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公元前1600---前1046年间商代使用的文字。
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
9、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象形表意。
10、金文。
11、书写在简牍与缣帛上面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小篆是秦朝制定的标准文字,它是在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
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减得多。
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
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在同一处写的文字,大小完全一致,字的外形呈长方形,汉字的方块型特征基本形成。
13、符号表意文字;形体已经与它所表示的那个词所代表的事物形象脱离了关系,而仅仅作为该意义的符号而存在。
《说文解字》概述

《说文解字》概述《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著。
《说文解字》的书名许慎这样解释: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
《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
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
《说文解字》的体例是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则在后面列出。
然后解释这个字的本义,再结实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
许慎所以做《说文》,是与两汉的政治思想和学术风尚分不开的。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经灭经书,涤除旧典,又严禁私人藏书,规定了“挟书之律”。
到了西汉初年,惠帝废除“挟书之律”。
文景以后,渐开羡书之路,并有意识地搜求旧典、发掘古籍。
武帝更提出“罢黜百官,独尊儒术”。
为了解释经书,古文家和今文家互相排挤。
许慎站在古文家的立场著《说文》。
从《说文解字》可以看到了汉字的发展有形变和势变。
形变即字形有了改变;势变即书写的笔画有了变化。
形变如金文跟六国古文相差很远,小篆跟金文相比又有了很大变化。
单体变为合体,加上不同偏旁则成为形声字。
书写上由繁复趋于约易,字的繁衍上由形以表义向表音方向发展。
最早先有图画代表形象,作为文字把图画简化而成为象形字。
还有指事,《说文》举“上”“下”为例,因为无物可象,所以有指事。
又有会意,会意一般是合体的,如“相”,是由两个独体合成的会意。
此法还是有时而穷的,遂向表音方向发展,因此有了形声。
又有转注、假借,合前几种为六书。
《说文解字》探索字的本源意义,给我们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访不可缺少的桥梁。
特别是《说文》对字义的解释一般保存了最古的含义,对理解古书上的词义更有帮助。
另外当我们追寻字的原始意义,探索古人造字之始的原始意图时,我们就会感到一种陌生化地新奇效果,原因是我们被日前所习惯的字的引申义遮蔽了感受的新鲜,字只成了一个表达意思的符号,我们不去推寻远古人类造字的巧妙。
经典常谈说文解字第一批注

经典常谈说文解字第一批注
这批注的目的是进一步解释和阐释《说文解字》中的字义和用法,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古代汉字。
这些注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字形解析,注释会详细解释每个字的构造和形状特征,包括部首、笔画数、字形变化等。
这有助于读者理解字的演变过程和形态特点。
2. 义项解释,注释会列举每个字的不同义项,并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这有助于读者理解字的多义性和语义变化。
3. 例证引用,注释会引用古代文献中使用该字的例句,以帮助读者理解字义的具体应用和语境。
4. 通假字解释,注释会解释与该字形近似或相似的字,并比较它们的异同和用法。
这有助于读者区分和理解近义字的区别。
5. 异义字辨析,注释会解释与该字形相同或相似但意义不同的字,并提供辨析的方法和例证。
这有助于读者避免使用字义混淆的
错误。
经典常谈说文解字第一批注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完善《说文解字》的解释和注释,使其更加准确、全面和易于理解。
这批注对于研究古代汉字的演变和用法,以及理解古代文献和文化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书的内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给六书下的定义是: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2)象形: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如日、月、止、目、人、车、行、牛、瓜、眉、虎、高、夕、犬、女等.
1)指事:许慎的定义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一眼看去就可以认识大体,仔细观察就发现意义所在.如:上、下、中、亦(腋)、本、末、未、寸、刃、甘等.
4)会意:许慎:“比类合谊,以见指挥”,字面意思是会合成意,即由若干符号相互构成一种联系来表达某种意义.如:逐、取、武、及、戒、朝、暮、牧等
3)形声: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部分表示意义或字义的属类,叫形符(或意符);另一部分大致地表音,叫声符.如:江、河、杨、柳等.
5)转注:许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即两个字的部首相同、两个字的意义有引申关系.如:考、老.
6)假借:许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有些词原先没有为它造过专用字,只是从现成的字中选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后来习惯了,这个字也就归它使用了.如:莫.
简单说就是象形就是直接画出词义所概括的事物的外形;指事就是画出词义所概括的有关事物以暗示某些无法直接画出的特征;会意就是画两个形体通过它们彼此的关系来显示一个意义;形声就是取两个已造出
的形体,一个取义,一个取声合成一个新义;转注和假借都是讲字和字的关系,转注是把类似的意义灌注到同一个义符中去再造一个新字,假借是词义发展以后不造新字仍用旧体,都不是分析汉字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