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2课_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列出与1、2两课内容有关的大事年表
时间 1917.3 1917.11 1918~1920 1921 1922年底 1928 1936 重大事件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三年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苏联成立 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苏联通过新宪法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 了。” ——邓小平 请回答(1)新经济政策是哪一年实施的?为什么说它比较好?
1.最初加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不包括 A、俄罗斯联邦 B、外高加索联邦 C、乌克兰 D、爱沙尼亚
D
2.1928年后,苏联为实现工业化重点发 展的是 A.农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商业
B
3.苏联的成立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 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苏联成为社会主义 国家的时间和标志是 A.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 B.1922年苏联成立 C.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 D.1937年农业集体化
A、“列宁的思路”好在哪里?
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俄国国情决定的 这一创新精神直到今天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B、“后来苏联的模式”也被称为什么
斯大林模式
C、这个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 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最初加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不包括( D ) A、俄罗斯联邦 B、外高加索联邦 C、乌克兰 D、爱沙尼亚
1922 1940 年苏联成立 年加入的有 1929年加入的有 1925 年加入的有 俄罗斯联邦 爱沙尼亚 哈萨克 乌兹别克 外高加索联邦 拉脱维亚 塔吉克 乌克兰 土库曼 立陶宛 吉尔吉斯 白俄罗斯 摩尔多瓦
第2课(学案)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2课(学案)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TRS_AUToADD_1212110881614{mARGIN-ToP:0px;mARGIN-Bo TTom:0px}#TRS_AUToADD_1212110881614P{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12110881614TD{mAR 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ADD_12121108 81614DIV{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x}#TRS_AUTo ADD_1212110881614LI{mARGIN-ToP:0px;mARGIN-BoTTom:0p x}/**---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m" :"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 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 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t op":"0","margin-bottom":"0"}}--**/【课程导入】右图是苏联社会主义的两位领导人列宁和斯大林。
第二课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以公有制为主体,允 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 经营一些中小企业
允许商品买卖、恢 复自由贸易
按劳取酬的“工 资制”(按劳分 配)
新经济政策:
1.背景: 2.开始时间:1921年 3.根本目的:为了建设社会主义 4.内容:
5.特点: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 济形式并存,
(2)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 主义建设(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如何使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何 使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联共(布)确 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列宁逝世
(二)、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的巨大成就
(三)、1936年宪法和“斯大林 模式”的形成
1936年宪法
(1)内容:
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2)意义: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 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 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 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6.作用:(1)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巩固了工 农联盟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新经济政策 (二)、苏联的成立
因此,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 )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
C.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2、1923年4月,家住莫斯科的小姑娘尼娜给在中国工作
的父亲写信,她在信封的下方写的国名应是( )
A、沙皇俄国 C、苏联
C B、苏维埃俄国(苏俄)
D、俄罗斯
A 3、领导苏联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世界上
一流工业强国的国家领导人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列宁 D.戈尔巴乔夫
专题二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和经验教训对当前社会主义建设有何意义?
专题二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和经验教训对当前社会主义建设有何意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主要是指从1956年到1976年这20年的历史。
这一段的探索应该说很曲折,几十年之后,我们再来回顾这段历史是有意义的,能够使我们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也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由来有更深入的理解。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背景建国初期为什么要照搬苏联模式??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长期敌视中国,而苏联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和支持。
? 中国缺少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需要学习,而苏联在工业化中的成就和二战中反法西斯的实力显示了苏联模式的优越性。
那为什么要探索自己的道路?195 6年的苏共二十大,暴露了苏联模式的缺点和存在的问题,打破了对苏联的迷信。
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教条主义、特权阶层、脱离群众……全盘集体化时期强迫农民入社,对富农采取强制迁徙的做法,以及由于这些政策造成的1932-1933年、1946-1948年两次大饥荒上百万人因饥饿、疾病而死亡;对党内不同意见采取镇压、甚至大规模镇压的手段;排斥市场经济规律,长期把重工业、军事工业置于优先地位,以至影响轻工业、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把工业化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固定化,致使社会体制僵化、缺乏活力,等等。
暴露这么多的问题,使中国共产党明白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且也知道要因地制宜的,了解中国国情,才能建设好新中国。
于是就有了六大理论成果:(1)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
(2)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号,制定了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开始了向世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进军。
(3)《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理论准备。
第2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主要成就: 1、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2、十年探索(1956—1966):第一颗原子弹、氢弹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 失误表现: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 失误原因:照搬苏联模式;忽视本国国情;急于求成 经验教训:立足国情,制定适合国情的政策,实事求是; 经济发展一定要符合客观规律
课堂探究「1」
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 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 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 明我们错了。”请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的 是什么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列宁说这话时,苏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国内战争已经结束,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日益引起不满。 (3)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怎样的探索? (或:列宁是怎样纠正错误的?)取得什么成效? 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 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教
训:
1、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一定要兼顾农业和轻工 业的发展 2、经济发展要遵循客观规律 3、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注意提高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 4、保护环境,提倡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效益 5、政治上防止个人专断,切实加强民主与 法制建设
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在一定的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 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 索——(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新经济政策制定的背景 1918——1920年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 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战时共产主义已经 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了。 2、时间、主要内容(或特点): 1921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 品经济 3、作用是什么?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1927年国民 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
必备的初三下册历史第2课知识点总结: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必备的初三下册历史第2课知识点总结:对社会主义
道路的探索
初中频道为您整理了必备的初三下册历史第2课知识点总结: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希望帮助您提供多想法。
和小编一起期待学期的学习吧,加油哦!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
(1) 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2) 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
3.领导人:列宁
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
1.时间:1922年底
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4.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5.解体:1991年底。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历史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基础巩固1、苏维埃政权在国内战争结束后,面临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采取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D.办集体农庄2、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于()A.1917年10月 B.1920年10月C.1922年底D.1924年3、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A.经济上高度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结束B.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C. 农业集体化的成功D. “斯大林模式”形成4、1937年,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了巨大成就,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其主要得益于()A.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 农业集体化运动C.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5.借用经济学家的观点,“斯大林模式”最突出的经济特点是()A.市场经济体制.B.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经济体制C.计划经济体制D.经济体制6.下列选项与“斯大林模式”不吻合的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轻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B.过分强调产值和产量,忽视产品的种类和数量C.国家对农业品定价过低,对工业品定价过高D.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7.于斯大林创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背离了当时苏联国际国内形势的基本要求②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病③后来对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严重阻碍作用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曾采用此法()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②③④D. ①④8.今天我们观察俄罗斯的经济情况,农业发展落后、轻工业产品生产不足,造成这一现状的历史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斯大林模式D. 市场经济政策二.拓展应用9.材料解析:读材料右图回答(1)右图是哪个国家的标志?(2)这个国家成立于什么时候?说出它的全称。
并简介其成立初期的基本情况。
(3)现在此标志该国还用吗?三 .问题探究:10.材料解析:这种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社会生产活动。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九年级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孙香玉学习目标:1.掌握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苏联成立的时间,加盟国,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重点、作用,斯大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1936年新宪法的内容,斯大林模式。
2.了解苏联政治经济体制存在的严重弊端。
学习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学习难点对斯大林模式的理解。
教材分析重点:1、新经济政策2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难点: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可以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结合改革开放前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状况加以说明。
使学生认识,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对这种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彻底改革。
教学方法:以讲述为主,辅以谈话法和课堂讨论。
预习学案1.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_________________时期。
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________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___________,允许_______并存,大力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__________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___________”。
当时加入苏联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后来,苏联扩大到______个加盟共和国。
4.________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____________。
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________国变成强盛的__________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同时,苏联加快了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步伐。
5.苏联在_________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______________国家”。
_____________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第二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二课《对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班级: 组名: 姓名: 设计者 王保平【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知识目标:掌握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内容,苏联成立的时间,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重点、作用,斯大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1936年新宪法的内容,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2、学习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3、学习难点:对斯大林模式的理解。
【温故知新】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俄国十月革命》,请你思考: 1.二月革命建立的政权有哪两个?2. 彼得格勒起义的时间、领导人、建立的政权?3. 十月革命的意义?俄国国内战争结束后,经济被严重破坏,1920年的工业总产值只等于战前的30%,钢产量只相当于战前的4.6%,生铁只有战前的3%左右。
67%的铁路毁于战火。
人民生活必需品如面包、衣服和肥皂这样起码的物品都十分匮乏。
很多人经常挨饿。
俄国的领导人怎么做?我们来学习本课 : 【课内学习】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书7页1-3段)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新经济政策2、苏联的成立1、成立时间:九年级历史导学案2、全称:3、旗帜:4、最初的四个: 扩展到15个加盟共和国。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列宁逝世:时间:2、苏联在 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1928年-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 。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 。
3、1937年,苏联完成了农业集体化。
4、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国家。
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 的形成。
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5、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教师讲解)。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国内战争 物资缺乏
战
时
共
产
战胜敌人
主 经济发展受影响
义
政
策
新
斯
经
济
大
政 国民经济 林
策 政
恢复发展
模
策
式
列宁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国内战争 物资缺乏
战
时
共
产
战胜敌人
主 经济发展受影响
义
政
策
新
斯
经
济
大
政 国民经济 林 高度集中的
策 政
恢复发展
模
经济政治体制
策
式
列宁
斯大林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6.列宁在什么时间逝世,此后苏联的领导人是谁?这 时苏联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7.阅读教材第8页回答:苏联在什么时间完成第一、 二个五年计划?重点? 8.结合教材第8页蓝色部分及第9页“第聂伯河上的大 坝”回答: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 9.结合教材第9页“农民加入集体农庄”、“集体农 庄庄园在田间用餐”回答:这是什么现象? 10.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11.结合教材第9页“邓小平论述”阅读“斯大林模式 的评价”。
检测反思
让我们巩固一下本课的学习吧!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1924年,列宁逝世,家住莫斯科的小姑娘尼娜给在 国外的父亲写信告之此事,她在信封寄信人的地址栏 上应写的国名是 A.沙皇俄国 B.苏维埃俄国 C.苏联 D.俄罗斯
2.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是在 A.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后 B.新经济政策实施后 C.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时 D.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第二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导学案
第二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导学案【学习目标】一、掌握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时间、内容和作用。
二、苏联成立的时间、全称、最初加入的四个加盟国。
3、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时间、重点和成绩。
4、“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时间、标志;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学习重难点】重点:新经济政策和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
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学习进程】第一小组功效展示合作探讨一、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讲义7—8页】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咱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派。
现实生活说明咱们错了。
──列宁(1)“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苏俄何时实行的什么政策?(2)为何列宁说“现实生活说明咱们错了”?(3)列宁采取了什么办法纠正错误?作用如何?二、请结合文字叙述(见课件)制作年代尺,区分“沙俄”、“苏俄”、“苏联”。
3、列宁的贡献:领导;实施;创造;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第二小组功效展示合作探讨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讲义8—10页】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弄了很连年,也并无完全弄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弄了个新经济政策,可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1)“列宁的思路”好在哪里?(2)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3)后来僵化了“苏联的模式”指哪一“模式”?它的大体特征、形成标志各是什么?(4)“苏联的模式”形成的背景?(5)你如何评价“苏联的模式”?你以为咱们可以从“苏联的模式”吸取哪些教训?五、苏联在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庞大成绩。
后来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向苏联学习,我国也不列外。
我国是如何学习苏联的呢?“苏联的模式”在中国也运用了很长时间,带来了很多的短处,那么我国是何时改变这种模式的?【学习目标】一、掌握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时间、内容和作用。
二、苏联成立的时间、全称、最初加入的四个加盟国。
关于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心得
关于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心得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各国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经济背景,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可能存在多种角度和观点。
以下是我从经济、政治、社会和环境等多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的一些心得体会。
从经济角度来看,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核心是实现经济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
这意味着国家在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国家计划来引导和调控经济发展。
这种方式可以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并促进社会发展的全面性。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到计划经济可能存在的问题,如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创新动力不足等。
从政治角度来看,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和民主参与。
这意味着人民应该成为国家决策的主体,参与到政治决策和社会管理中来。
通过建立健全的民主制度和加强社会组织的参与,可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的权益,增强社会公正和稳定。
然而,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践中也面临着政治权力集中、民主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需要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从社会角度来看,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注重社会公平和人民福祉。
这意味着社会主义国家应该致力于消除贫困、改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同时,社会主义还强调社会团结和共同发展,鼓励人民之间的合作与共享。
然而,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践中也面临着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剧等问题,需要通过改革和政策调整来解决。
从环境角度来看,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这意味着社会主义国家需要在经济发展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避免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
同时,社会主义还应该鼓励环保产业的发展,推动绿色技术和能源的应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总之,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从经济、政治、社会和环境等多个角度来全面考虑和解决问题。
在实践中,社会主义国家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改革和创新,以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美好生活。
2.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 体制的形成
1936年苏联宪法,标志着苏 联的形成,也标志着苏联高度 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
3.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制)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2).背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3).评价: ①对苏联工业化和国防力量的加强发挥了重 要作用。 ②弊端:第一,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比例 失调;第二,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 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农业产量长期停 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效益低,浪 费能源。
第2课 对社会主义 道路的探索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探索——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一、新经济政策制定的背景
战争破坏国民经济 经济危机 政治危机
战时共产主义不适应经济要求
二、新经济政策
时间: 1921年 措施: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
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三、影响:
a 使危机消失,调动广大农民工人积极 性,巩固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
请指出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地理位置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苏联的成立 (政治方面)
苏联国旗
请注意区别:
苏联国徽
沙俄(1547年—1917年)
苏俄(1917年—1922年)
苏联(1922年—1991年)
伟大的导师——列宁
列宁简介 列宁的故事
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 (布)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 进行斗争。1928开始,苏联开始在全国实行 五年计划经济建设。
一、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
1、不能迷信苏联模式,要开拓自己的道路。
我们要打破对苏联模式的迷信,按照中国的实际情况寻找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从1955年底至1956年间,党的领导人,从不同的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
刘少奇在听取汇报时明确提出,对苏联的经验应该有所学、有所不学。
毛泽东指出,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
2、领导者要有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
党和国家领导人充分吸取了斯大林所犯错误的教训,最突出的是反对个人崇拜,维护集体领导原则,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等。
避免执政党犯严重错误,从局部、暂时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使之不致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和长期性的错误。
3、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仍然存在大量社会矛盾。
斯大林在政治中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许多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当作敌我矛盾,采取严厉的手段进行了处理,犯了肃反扩大化等严重错误。
联系到国内出现的事件,党中央严重关注,做出了正确的决策,出台了《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政治报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文献。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这部宪法的颁布 标志着“斯大林模式”, 也就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在苏联的确 立。
这种“高度集中”体现在政治、 经济两个方面,这种政策的实施,对当 时的苏联起到什么作用了呢? 9页-----10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的社 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特点?
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 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 折。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新经济政策
2.农业集体化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都采取了哪些具体 措施呢?
从毛主席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语中,我们就可以看
出这个农业集体化的优缺点。
这种过粗、过大的方式,必然会产生一 些负面影响,从而不利于苏联今后经济的继 续发展。
3.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936 年宪法正式宣布苏联是“工农社 会主义国家”。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 一个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 。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苏联的工业化
列宁
斯大林
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继续
他们的经济建设,1928——1937年,
在这十年中,苏联先后完成了第 ---、第 ----个五年计划。 重点是发展---。
苏联在进行工业化过程中优先发 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 联的经济是什么样的呢?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戈尔巴乔夫改革
2.下列表格内容反映了苏俄(联)1921—1925年粮食产量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年)
1921
1923
1925
粮食产量(亿普特)
23.13
34.55
44.24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C.斯大林模式的推动
D.农业集体化的成果
A.战时共产主义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B
解析:“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与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相一致,答案B。
例题21921年3月,为缓和国内的政治经济危机,俄共(布)“十大”通过了新经济政策,规定()
A.实行全民配给制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Leabharlann 式D.罗斯福新政1.C解析: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与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故选C。
2.A解析:表格反映1921—1925年粮食产量在增加,这一时期实行了新经济政策,答案A。
3.B解析: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经济规律,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与题目所述论断相一致,答案B。
3.“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这一论断强调的是下列哪一经济举措?()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4.“使国家面临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使政权得以巩固;指明了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这里评述的是()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实用
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降低农产品价格的办 法,要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金„„ 据统计„„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40%,而粮食收 购价远低于生产成本。„„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 的资金,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1/3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 大鱼,高兴的回到家里和老婆说: “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没有油啊。” “那就煮!” “没锅。” “烤鱼!” “没柴。” 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 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 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 “斯大林万岁!” 前苏联笑话一 漫画:《片面的经济》
汪洋大海中的孤岛
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把苏联看作是“毒 瘤”,欲彻底除之而后快。
读材料思考:1925年,苏俄基本完成经济恢复后, 在经济上仍面临着何种任务?为此苏联采取了哪 些政策? 任务: 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 政策: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
斯大林就认为,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 我自己内部来积累,内部来积累呢,那 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所以,他就明确 提出一个要贡税论,就是说要农民,除了 他要交的粮食,应该交的国家任务之外,在工 业品上,他要把工业品的价格定得更高一些, 然后这样让农民买东西的时候付出更多的钱, 就是说通过这样一个方式来积累工业化的资金。
思考2:这段话反映了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 哪些具体内容? 余粮收集制,中小企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思考3:“慧眼识真假”在国内战争期间,一位农民 说他拿100卢布到粮食店中购买了100斤粮食。这 是真的吗?依据是什么?
耶巴达里大叔的生活自由(1918—1937) 好不容易挨到1920年,我们的红军终于摆平了国内外的敌人。 大旱灾可饿死了不少人。听说邻村都起来反了,水兵也闹起来了。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共26张PPT)
重点
发展重工业
意义/结果/成果 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 国防力量大为加强,为以后打败德国法西 斯奠定基础
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共建成六千多个大 型工矿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 化工、电力、机器制造等部门,形成了比 较完备的工业体系。1940年工业总产值超 过德、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 二位。
3、右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 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4.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 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 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主要得益于( ) A.农业集体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土地法令》的颁布 E.斯大林模式
2. 实行农业集体化
(1937年完成)
(方式、完成时间)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在集体化过程中由于急于求成,出现了一些不当 的行为,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其产生不满的 情绪,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导致国民经济发 展不平衡。
政治方面: 3. 颁布苏联新宪法 时间: 1936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内容: 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意义: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 治体制的形成(即斯大林模式形成) 思考: 什么是斯大林模式?其显著特点是? 形成的标志是?
评价斯大林模式 积极:
斯大林模式是在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 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在 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 (使苏联迅速 发展成为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大加强, 为以后打败德国法西斯奠定基础)。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件(共37张PPT)
帝国主义就是战争,他们包围着我们;要获取生存,就必 需有强大的重工业,奠定国防建设。 斯大林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一: 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T-34型坦克,作为二战中性能最 好的坦克之一,共生产了四万辆 PPSH(波波沙)-41 冲锋枪,共产六百万 枝
喀秋莎火箭炮在怒吼
苏联仅用十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资本主义国家用几十年,甚 至上百年时间走完的道路。苏联国力增强,为二战打败法 西斯奠定了基础。
材料: 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 1940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 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用不到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 方资本主义国家过去用了50年 到100年所走过的道路。
光芒背后
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
均粮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还 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这就是鲜明的对比
三、国之患--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材料一:苏联的五年计划建设
名 称 时 间 主 要 成 就
一五计划 1928 --1932
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农业国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 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二五计划
1933--1937
积极作用:使苏联快速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为卫国战争和二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材料二:
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农、轻、重发展状况 农业产值 1937年比1928年的增长率 8.1%
轻工业产值 重工业产值
21% 55%
弊端1: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 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材料三: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 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 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 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 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下蛋,又不给它米 吃,又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世 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主要介绍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
本节课教材内容丰富,包括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取得的成果,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以及取得的重大成就,可能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建立起对新知识的认知框架。
同时,九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探究精神,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取得的成果,掌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等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2.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
2.案例教学法:以典型的人物、事件为例,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发现新的知识点,建立起对新知识的认知框架。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教材内容,熟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方面 实行余粮收集制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农民交粮食税后,余粮归自 己支配
工业 方面
中小型企业国有 化
除大型企业仍为国家管理外, 一些中小企业,允许私人和 外国资本家经营
商业 方面
取消自由贸易, 由国家集中分配 一切生活必须品 和食品。
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 恢复自由贸易
二、苏联的成立 1、时间: 1922年底 2、全称: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加入的国家: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
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后扩展到15个)
苏联的标志
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示意图
①一个国家要发展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要遵守客观经济规律; ③从本国国情出发,制定政策; ④要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 ⑤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改革经济管理体制; ⑥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消耗。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 特点?
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 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第一次发生在 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 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 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两次转折的结果 和影响是不同的。
②消极作用: P10:①、②、③、④、⑤(严重弊端)
材料: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 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 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怎样理解 “列宁的思路”和“后来苏联的模式”?
为什么会形成 斯大林模式?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应该从苏 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启 示)呢?
量大为增强。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一: 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 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 系。1940年,工业总产值 超过德、英、法,跃居欧 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但苏联的人均国民生 产总值,仍落后于欧美主 要资本主义国家。
如何使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何使 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联共(布)确定了 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三、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
1、确立
①背景: 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②确立: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
③意义: 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 模式的形成。
2、评价:
①适应了当时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内部经
①积极意义: 济文化落后的国情。
②在国民经济恢复和工业化初期,发挥了 一定的积极作用。
列出1917~1936年苏俄(苏联)历史大事年表?
1917年3月 1917年11月 1918-1920年 1921年 1922年底 1928-1937年 1936年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国内战争 实施新经济政策 苏联成立 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通过新宪法
苏联国歌 —— 《牢不可破的联盟》
请注意区别:
三个不同时期的俄国名称:
• 沙俄(1547年—1917年) • 苏俄(1917年—1922年) • 苏联(1922年—1991年)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时期)
1、社会主义工业化 ①特点:执行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②过程:1928-1937年,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③成果: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
2、农业集体化 ①背景: 工业化进展迅速 ②目的: 为了适应工业化的需要 ③措施: 放弃新经济政策,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打击富农。
④完成: 1937年,完成农业集体化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 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 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 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 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 哪有这样的道理。”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86.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概况,了解世界历史 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及重大意义。了解列宁在社会主 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①战争使经济遭严重破坏 (1)原因:
②旧政策不能适应新形势 (2)时间:1921年—1927年 (3)内容:
①以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 ②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 ③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