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高考文综热点:和谐发展-教育城(educn)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知识点社会和谐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知识点社会和谐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知识点社会和谐高中政治知识点: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指社会各成员之间相互协调、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一种状态。

在一个和谐的社会中,人们之间互相关爱、和睦相处,各种社会矛盾得到有效调解和解决,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社会秩序良好,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真正实现。

社会和谐是构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

社会和谐的意义第一,社会和谐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一个社会如果长久处于不和谐状态,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会受到严重威胁,国家长治久安的目标也将难以实现。

第二,社会和谐是人民幸福感的表现。

和谐社会的建立,可以使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都得到更好的满足,享受到更高质量的生活,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第三,社会和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社会和谐意味着社会的稳定,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环境将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促进市场繁荣和经济增长。

实现社会和谐的途径:1. 加强法制建设。

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严格依法治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对法律的宣传教育,强化全民法治观念,增强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

2. 加强社会公平正义的建设。

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不正义,坚决打击腐败,加大贫富差距的调整力度,保障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3. 建立和完善社会机制。

建立起包容性社会的机制,促进各个群体之间的融合和协作,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社会建设中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局面。

4. 增强文化软实力。

加强文化教育的普及和推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文明素质,推动文化与社会和谐发展。

5. 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

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提高政府和各级机构的服务水平和效能,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更好地满足人民的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社会和谐的现实挑战:在社会和谐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也要面对一些现实的挑战。

高考政治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专题1

高考政治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专题1

高考政治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专题12020.03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百姓的“幸福指数”。

要让GDP与社会成员的幸福感同步增长。

过去,很多人把发展仅仅理解为物质财富的增长,片面追求经济指标的突飞猛进,忽视了教育、医疗、生态、环保等“民生指标”。

现在人们终于认识到经济增长只是手段,全面提高生活质量才是发展的目的。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 这些道理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2,2006年9月7日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

报告显示,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

回答1-4题。

1.这一数字说明,环境危机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经济发展。

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最根本的是要转变“单纯经济增长等同于发展”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这是因为 ( )A.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起导向作用 B.价值观无论正确与否都具有相对独立性C.正确的价值观可以改变社会存在 D.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了多元的价值观2.为保护环境,“十一五”规划特别提出了两项约束性指标:单位GDP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这一指标的提出,有利于 ( )①加快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②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③调整优化产业结构④增加我国能源的总量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②③3.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不能停止发展,消极的保护环境,那样永远摆脱不了低水平的生活;也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发展,即使创造出暂时的繁荣,那也是虚假的,总有一天要遭到惩罚。

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①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②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④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②④4.科学发展观深刻回答了"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的问题.即为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发展,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谋发展."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的哲学依据是()A.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B.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C.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是发展动力的原理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是认识发展根本动力的原理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高考时政热点专题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 人教版

高考时政热点专题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 人教版

高考时政热点专题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落实区域总体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

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困难地区的扶持。

鼓励东部地区带动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

扩大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的对口援助,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纽带、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的互惠互利机制。

【高考考查预测】1、以中部崛起为主题,全面认识促进中部崛起的意义和新政策、新举措。

2、明确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3、结合教材有关知识,深刻理解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及其影响。

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背景材料】2006年9月26日至28日,湖南长沙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中部贸易投资博览会。

“中部博览会”是一次大规模、高规格的区域性经贸活动,是推动中部六省扩大对外开放和加强区域及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中部六省位于中国内陆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科教基础扎实,文化底蕴深厚,综合优势明显。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中国新阶段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对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部地区应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改革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把各种优势和潜力发挥出来,闯出一条实现崛起的新路子。

(一)经济常识1、“中部博览会”成功举办,有利于促进中部崛起,解放和发展中部的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中部地区有独特的区位、资源、环境、文化优势,加强中部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扩大中部六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符合经济全球化要求。

新课标高考政治专题7——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新课标高考政治专题7——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专题七: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背景材料】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1日上午,庆祝大会在格尔木市和拉萨市同时隆重举行,胡锦涛专程前往格尔木市出席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会后,在青藏铁路沿线进行考察时,胡锦涛强调,青藏铁路沿线地区要紧紧抓住青藏铁路建成通车的历史机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努力推动西部大开发不断取得新进展,更好地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

2006年6月,《国务院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下发。

《意见》指出,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

2006年8月,《国务院关于天津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公布。

国务院在批复中将天津定位为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希望天津市以滨海新区的发展为重点,将天津市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开发开放。

”2006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出台,该文件是我们党和政府关于中部崛起的纲领性文件。

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落实意见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

200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健全全国统一市场,完善区域互动机制,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支持特色产业发展,鼓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深化分工合作,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落实促进中部崛起的政策,支持中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和境外的产业转移。

【热点分析】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①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青藏铁路总投资330.9亿元,国务院审定同意天津城市发展规划;国家就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提出若干意见,并制定落实措施,都是国家通过进行宏观调控,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进而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教育部考试中心权威发布2015年高考文综试题评析

教育部考试中心权威发布2015年高考文综试题评析

教育部考试中心权威发布2015年高考文综试题评析请带着这句重要的话看试题评析: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如何增强基础性、综合性?如何考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部考试中心权威发布2015年高考文综试题评析中青在线 6月8日,2015年高考文综考试结束,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对试题进行了分析。

2015年普通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以下简称文综)试题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反映依法治国理念要求,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学科综合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鲜明体现学科特色,充分发挥和展现人文学科高考的德育功能和文化价值。

特点一:润物细无声,体现立德树人宗旨文综以试题为载体,弘扬时代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道德榜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试题精心选择反映时代主题,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现实题材,搭建问题情境,立足知识和能力考核目标设计提炼问题、组织答案,突出对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要求。

试题注重考查学生解决具体任务过程中自然流露的价值取向,体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对立德树人目标的评价超越表面化、形式化和空泛化,转化为看得见、触得着、可评价的真实行为。

1.弘扬爱国主义精神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习近平高度概括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形成的伟大的抗战精神。

全国二卷第39题以此为素材,围绕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设计问题,运用哲学中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抗战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并要求学生对近年来日本政界有人企图否认日本侵华历史的言论加以批驳,进一步深化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认识。

高考语文 和谐社会 热点评议作文素材

高考语文 和谐社会 热点评议作文素材

语文:2011高考作文素材:和谐社会:热点评议1.2004年12月26日上午,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了一场近百年来罕见的强烈地震。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公布的最新报告称,此次地震的震级高达里氏8.9级,是世界近200多年来死伤最惨重的海啸灾难。

这次世纪之灾引发的海啸已证实造成遇难人数近30万人遇难,数百万灾民急需救助。

2.刚刚走出非典的阴影,亚洲大地又笼罩在禽流感的迷雾之中。

作为又一场大规模瘟疫的爆发地,亚洲再一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同许多的瘟疫一样,禽流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这给人类的生活、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的影响。

正如“非典”,给亚洲人带来心灵上的震撼一样,禽流感可能使我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发生进一步的变革。

严肃而又无奈的抗击禽流感之战,告诫人类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何事,都应做到人类和大自然和谐共处。

3.《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第三次会议制定的。

京都议定书规定工业化国家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的危险。

经过近8年争拗后,京都议定书终获得120多个国家确认履行公约,在2005年2月16日起正式生效。

4.自从地球上存在生命以来,已经有千百万种植物和动物灭绝或消亡,有些灭亡属于自然演化过程。

但是,在过去的300年中,由于栖所毁坏、环境污染以及狩猎、收集物种等原因,物种灭绝速度人为地提高了1000多倍。

很难精确地推算出物种消亡得有多快,但据某种估计,每天有100种或每15分钟有一种物种从地球上永远消失了。

在今后的20年里,如果我们还不行动起来阻止人为的对自然的侵害,可能有100万种物种处于灭亡的威胁中。

而在今后的40年里,人口预计会增加一倍。

5.1952年12月5-8日,一场灾难降临了英国伦敦。

地处泰晤士河河谷地带的伦敦城市上空处于高压中心,一连几日无风,风速表读数为零。

大雾笼罩着伦敦城,又值城市冬季大量燃煤,排放的煤烟粉尘在无风状态下蓄积木散,烟和湿气积聚在大气层中,致使城市上空连续四五天烟雾弥漫,能见度极低。

高考政治必修2知识点和平与发展的主题

高考政治必修2知识点和平与发展的主题

高考政治必修2知识点和平与发展的主题高考政治必修2知识点: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怎样认识总体小康?(1)表现:微观上看: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人们的消费已经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比较富裕型消费迈进。

宏观上看: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GDP)2.全面小康的经济建设目标:P86--87(1)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比2000年翻两番。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3.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P87二、又好又快,科学发展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2.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地位: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为什么:①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②存在问题:投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投资、出口、消费三者关系不合理;三大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资源消耗高等。

措施:①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创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防需求的方针。

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地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措施:①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高考专题复习科学发展共创和谐

高考专题复习科学发展共创和谐

高考专题复习: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科学发展观,共建和谐社会必知热点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05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指出,制定“十一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十一五”时期,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2005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必背知识一种观念统全局:科学发展观两个协调作保障: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各方面的协调五个统筹促发展: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方面的统筹一、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可持续发展(一)何谓“科学发展观”科学的发展观,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科学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真正把人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属,强调人民权益的保障,把中国的发展从片面的“物本位”中解放出来。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

“全面”,就是人的全面发展,也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协调”,指五个统筹和两个协调。

五个统筹即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方面的统筹。

两个协调,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各方面的协调。

“科学”,就是强调发展的科学性,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确保可持续发展,使中华民族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下去。

专题8: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课件)高考政治重大时政热点预测

专题8: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课件)高考政治重大时政热点预测

4.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 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 ①需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 ②可以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③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 ④需要推动东、中、西三大地区同步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详解】①: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是平均化,①说法错误。 ②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可以增强发展的整体性,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②③说法正确。 ④:推动东、中、西三大地区协调发展,而不是同步发展,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2.商务部等9部门近日研究制定了《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计划 》提出,建立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到2025年,在全国打造500个左 右的县域商业“领跑县”,建设改造一批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和农村新型便民商店。材料说明政府 () ①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 ②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县乡村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③推动构建统一开放、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④增强发展协调性、整体性,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商务部等9部门近日研究制定了《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 。材料说明政府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①正确。 ②:“推进新型城镇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构建县乡村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说法错误,应是构建以城市群为 主体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②排除。 ③:商务部等部门制定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是为了构建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构建统一开放 、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③错误。 ④:《计划》提出,建立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材料说明政府增强发 展协调性、整体性,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协调发展,④正确。 故本题选B。

高考政治热点专题:建设和谐社会

高考政治热点专题:建设和谐社会

高考政治热点专题:建设和谐社会相关知识点《哲学》:(1)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自在世界又称天然的自然界。

包括人类产生之前的自然界,即先在世界和人类产生后人的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即尚未被人化的自然界。

人类世界又称属人世界,是指人改造过的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2)两者的关系:自在世界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客观的自然前提,不是与人类无关的世界。

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实践是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人类世界中自然与社会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成为社会的自然和自然的社会。

(2)在理解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问题上,应该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人在强大的自在世界面前无所作为;二是过度地人化自然,改变了各种自然过程,造成生态失衡。

这两种错误都会给人类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后果。

《经济学》:(1)进行收入分配调节和实现社会公平:加大分配调节力度,理顺分配关系,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的必要性表现在:1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只有给劳动者公平合理的收益,才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效率是实现公平的条件和基础,效率低下,就会直接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就不能或难以为实现公平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困。

3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必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

(2)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要处理好三个关系:1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关系;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两极分化的关系;3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3)具体措施是: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形成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收入分配格局。

《政治学》:(1)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总结最全资料第七部分——和平发展与国际关系

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总结最全资料第七部分——和平发展与国际关系

和平发展与当今的国际关系★1、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和平问题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二战后,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同时,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世界人民争取和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2)发展问题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①二战后,世界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超越了以往的历史。

世界经济发展趋于注重提高质量,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经济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

②当今世界仍是贫富悬殊的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2、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什么?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3、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有哪些?(1)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2)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3)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4)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5)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4、如何理解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苏对峙为标志的世界两极格局。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被打破。

(2)目前世界正在形成的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高考热点三 坚持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社会

高考热点三 坚持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社会

一、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1、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如“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要求统治者以德治民,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剥削压迫人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孟子主张施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政在得民”、反对苛政,还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3、唐太宗即位后,吸取隋亡教训,反复强调“君舟民水”的“存百姓”的思想,轻徭薄赋,励精图治,出现“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二、经济发展与人类生存环境1、战国时期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的思想。

2、唐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圩田更加普遍。

出现了放火烧山、向山要田和围湖造田等现象,对自然生态平衡造成破坏。

3、明清时期随着人口的激增,与水争地的现象更加普遍,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显露并激化。

4、近代对来工业革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尤为严重。

如:城市化带来的结果是城市工厂林立,人口大量聚集,市政设施匮乏,疾病流行,生活环境恶劣。

由于资本家只关注利润的增加,对人类生态环境未加重视,因而工业的建立带来的是环境恶化和破坏。

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英国最为典型。

5、对建国后全民大炼钢铁运动的认识。

1958年8月,党中央提出“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掀起了大炼钢铁运动。

全国人民齐上阵,建起了上百万个土高炉。

为炼钢毁掉了大量山林,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还造成了环境污染。

6、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

强调把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树立环境与发展相互协调的观点。

这次会议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变为行动。

知识经济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

在今后制定新的经济发展战略时,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提示:注意应把科学发展观与本部分内容学习结合起来复习。

2013年高考时政热点复习课件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2013年高考时政热点复习课件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热点十九 系,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热点说明: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以及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是近 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人类不尊重客观规律而遭受的惩 罚。这要求我们要按规律办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纵观历年高考,按规 律办事、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一直是高考 的重点。所以,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关注与科学发展、和谐发 展相关的背景材料十分必要。
2.生活与哲学角度 问题一:运用唯物论知识,谈谈材料二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分析:(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中国的稀土 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是在对我国稀土开发状况调查研究的基 础上形成的,是对稀土开发状况的客观反映。 (2)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违背规律会受到惩罚。我国近 年来在稀土开发过程中出现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是违背稀土开 发的客观规律而受到的惩罚。
【创新预测】 1.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生命地球”的报告中警言世人,人类目 前对地球资源的掠夺性使用,已经以 20%的比例超过了地球的承受能 力,到 2050 年,人类对生态的掠夺将可能增长到地球生态承载力的 180%至 220%。这表明( )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统 一性 ③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④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 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实践决定认识。赵树丛到辽宁调研青山工程,肯定了青山 工程的成绩,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 一标准;赵树丛调研青山工程是为了积累相关经验以促进青山 工程的发展,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目的。 (3)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我们要坚持实践的观点,在实 践中坚持用科学理论作指导。赵树丛到辽宁调研青山工程就 是一个实践活动,体现了实践第一的观点;在调研时他强调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体现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 用。

高考政治和谐世界专题复习

高考政治和谐世界专题复习
赢咖3 赢咖3平台 赢咖3 赢咖3平台
和平 多边主义 多极化
发展
互利合作
全球化
合作 与
联合国改革
竞争
二、相关课文的主要原理
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主权是一个国家处理其国内事务和国际事务的 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国家的生命和 灵魂,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因素
3、对立统一;用联系、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事物的 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经济
参考答案:1、可以互通有无,调齐余缺,实现资源 优化配置;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 益;可引进和吸收非洲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增强 我国的经济实力;可以促进我国企业不断更新技术, 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国际竞争力。
2、有利于中国和非洲的发展进步;有利于促进发展 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 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丽水Fra bibliotek朱理南
一、胡锦涛主席讲话的主要内容 二、相关课文的主要原理 三、当今的时政热点 四、历年主要问题
一、胡锦涛主席讲话的主要内容
9月1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 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 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
尽管地区动荡不断、局部冲突时有发生,但 各国更加重视对话合作,更加重视谈判解决争 端,通过联合国预防和制止武装冲突、维护世 界和平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诉求
联合国的宗旨
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霸权主义和强 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世界正在多极化。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 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中欧、中俄、中 非、中阿、中国 与拉美、中国与 亚太、上海合作 组织
合作

高中政治 和谐与合作 十七大以来科学发展观的新发展素材

高中政治 和谐与合作 十七大以来科学发展观的新发展素材

和谐与合作:十七大以来科学发展观的新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不断发展的发展观。

十七大提出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作用提供了新的空间。

科学发展观呈现出和谐与合作的新趋势,表达了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共同构建。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升了科学发展观的新境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不仅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从十七大以前的五个统筹发展为六个统筹,而且,它还为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提供了国内国外两个层面的平台,指明了科学发展观发挥国内与国际作用的方向和途径。

对内来说,科学发展观致力于解决国内发展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构建社会和谐,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对外来说,科学发展观致力于应对全球性的危机与挑战,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

科学发展观内外两个作用统一和发挥,超越了国内国际的分割局限。

从国际国内形势的相互联系中发挥科学发展观的作用,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科学发展观的新发展。

和谐是国内科学发展的集中表达十七大指出,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这个思想的提出,把科学发展观这个重大战略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这个重大战略任务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从根本上说,科学发展中的“科学〞既是规律的含义,也是一种价值。

科学发展应该是和谐发展。

和谐即是“科学〞。

科学发展观是从发展理念、发展思路等方面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是从发展的角度促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那么是从社会关系、社会状态等方面反映和检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是从和谐的角度求发展。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内在统一,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作用,有力推动了科学发展观的研究,使科学发展观更加深入人心。

但是,社会和谐只是和谐的一种表现。

在理论层面上,我们目前只提出了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内在统一。

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的精神和谐层面仍然存在着与科学发展观贯通的理论空间。

这将是今后学术界推动科学发展观新发展的一个方向。

最新高考地理备考整合优化和谐发展问题-word文档

最新高考地理备考整合优化和谐发展问题-word文档

高考地理备考整合优化和谐发展问题【社会热点】命题专家对热点预测:和谐社会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人类需求的增长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必须相适应。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我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抉择。

材料二据统计,散布在北京城郊的各种新旧垃圾填埋场已达4000余座,形成了“垃圾包围城市”的阵势。

位于北京西北郊的阿苏卫卫生填埋场是北京市第一座、也是最大的垃圾填埋场。

材料三经济与环境关系示意图。

(1)读材料二,分析阿苏卫卫生填埋场的位置是否合理,理由是。

(2)读材料一,判断“经济与环境关系模式图”是否合理,若经济按此模式发展下去,环境质量、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三方面将如何变化? 。

(3)缓解市区人口和工业过于集中所引起的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有、、。

(4)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是、、。

实战演练,金榜题名!读右面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3题。

1.一个地区冬至日太阳高度与耕作制度的关系如下表,则图示地区的耕作制度为A.一年一熟 B.两年三熟 C.一年两熟 D.一年两到三熟2.据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坡度小于20度的坡地适合发展种植业;坡度20~25度的坡地若要发展种植业,必须修水平梯田;坡度25~30度的坡地适合发展林果业。

该地区适合发展的是A.林果业 B.种植业 C.修水平梯田 D.上述农业活动均不适合3.此时甲点的地方时为4月23日9:30,则全球处于4月23日的有A.一多半地区 B.一少半地区 C.正好一半地区 D.全部地区植树造林是治理风沙的有效措施。

下图是某沙区生物治沙示意图,回答第4~5题。

4.三幅图按治沙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A.A→B→C B.B→C→A C.B→A→C D.C→A→B5.在我国进行这项工作时,最适宜选种的植物是A.杨树 B.桦树 C.沙拐枣 D.柳树以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位于田纳西州)和田纳西大学为基地的田纳西技术走廊是美国的一个高技术中心.总部设在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TVA),美国投放到日本广岛、长崎的原子弹即在此研制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高考文综热点:和谐发展问题【社会热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人类需求的增长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必须相适应。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我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抉择。

材料二据统计,散布在北京城郊的各种新旧垃圾填埋场已达4 000余座,形成了“垃圾包围城市”的阵势。

位于北京西北郊的阿苏卫卫生填埋场是北京市第一座、也是最大的垃圾填埋场。

材料三经济与环境关系示意图。

(1)读材料二,分析阿苏卫卫生填埋场的位置是否合理,理由是。

(2)读材料一,判断“经济与环境关系模式图”是否合理,若经济按此模式发展下去,环境质量、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三方面将如何变化? 。

(3)缓解市区人口和工业过于集中所引起的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有、、。

(4)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是、、。

实战演练,金榜题名!读右面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3题。

1.一个地区冬至日太阳高度与耕作制度的关系如下表,则图示地区的耕作制度为A.一年一熟B.两年三熟C.一年两熟D.一年两到三熟2.据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坡度小于20度的坡地适合发展种植业;坡度20~25度的坡地若要发展种植业,必须修水平梯田;坡度25~30度的坡地适合发展林果业。

该地区适合发展的是A.林果业B.种植业C.修水平梯田D.上述农业活动均不适合3.此时甲点的地方时为4月23日9:30,则全球处于4月23日的有A.一多半地区B.一少半地区C.正好一半地区D.全部地区植树造林是治理风沙的有效措施。

下图是某沙区生物治沙示意图,回答第4~5题。

4.三幅图按治沙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A.A→B→C B.B→C→A C.B→A→C D.C→A→B5.在我国进行这项工作时,最适宜选种的植物是A.杨树B.桦树C.沙拐枣D.柳树以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位于田纳西州)和田纳西大学为基地的田纳西技术走廊是美国的一个高技术中心.总部设在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TVA),美国投放到日本广岛、长崎的原子弹即在此研制的。

回答6~7题。

6.19世纪后期对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造成的后果叙述错误的是A.长期的棉花种植,造成土地退化B.由于人口较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大C.矿山开采,植被破坏,造成大面积水土流失D.炼铜工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7.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A.丰富的矿产资源B.旅游业的带动作用C.便利的航运条件D.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在决定建三峡工程之前,专家曾对阿斯旺工程的经验教训进行过研究:阿斯旺大坝在获得灌溉、防洪、航运、发电等多方面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变化,主要是河口渔获量减少、下游农田因失去淤泥肥源而变得贫瘠,土地盐碱化,海水侵蚀加重等。

结合“阿斯旺工程与三峡工程对比图”,完成8~9题。

8.下列关于两个工程利弊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为华北地区供水B.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C.阿斯旺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D.阿斯旺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9.年泄洪量比较,三峡工程远高于阿斯旺工程的原因是A.三峡工程位于阶梯交汇处,河流落差大B.三峡工程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富C.阿斯旺工程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D.阿斯旺工程上游农业发达,取水量较大10.读塔里木河流域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河所在流域是我国沙漠面积最大的地区,该河流域沙漠面积广大的原因是。

(2)近年来该河流域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3)防治该地区荒漠化面积扩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社会热点】【答案】(1)不合理该垃圾场位于北京冬季风的上风向(2)合理环境质量提高;社会经济产品数量增加、质量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水平提高,实现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三者之间的协调良性发展。

(3)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4)人口压力巨大资源短缺环境危机深刻【实战演练】【答案】1.D 2.C 3.A【解析】由当地纬度和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可以求出冬至日当地的太阳高度,进而对照图表判断该地熟制,图中比例尺为l:10000,根据任意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和等高距,可求出此地的坡度大小,然后根据资料判断农业的发展,第3题由甲地经度可推知该地位于东8区,判断23日零时的时区所在地,得出答案A。

【答案】4.D【解析】植树造林可以起到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随着固沙植物的生长,移动沙丘也逐渐得到控制,沙丘移动速度逐渐减慢、坡度逐渐降低.C→A→B反映了这一发展的过程。

【答案】5.C【解析】沙漠干旱、半干旱地区经常选用梭梭、沙拐枣、拧条等作为优良的固沙植物,杨树、桦树、柳树主要生长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答案】6.B 【解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较早,18世纪下半叶就有较为发达的农业;自l 9世纪后期,流域内人口剧增,开始对流域内的资源进行大规模的掠夺式开发,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与社会问题。

【答案】7.D【解析】田纳西河流域拥有全美国最大的水电、火电、核电相结合的电力系统,廉价而可靠的电力供应,促进了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在田纳西河两岸形成了一条“工业走廊”【答案】8.B【解析】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为防洪;受益最大的应为中下游地区,故B正确。

阿斯旺大坝所在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修建大坝的主要目的是灌溉。

题干中已叙述,该大坝建成之后对尼罗河下游及其三角洲地区影响最大。

【答案】9.C【解析】年泄洪量可以从年径流量考虑,三峡大坝位于长江上游,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年径流量大;阿斯旺大坝位于尼罗河上,附近地区降水量少,故年径流量小。

【答案】10.(1)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最少、干旱程度最大的地带。

(2)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等。

(3)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向塔里木河流域输水、发展节水农业,营造防护林,保护好现有的林草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等。

【命题趋向】明确最后冲刺的针对性本专题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了解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

第二部分是了解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第三部分了解是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及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第四部分了解是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最后冲刺的针对性:学习本专题(1)通过图文资料分析说明造成某区域环境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及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学会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某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并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治理措施。

(3)掌握一般河流流域开发整治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4)会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分析高考重点,把握命题趋向高考重点:(1)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于我国生态环境恶化地区、森林、湿地等生态效应,以及对某一地区资源、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如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江南丘陵的综合整治,河流的综合开发与利用,能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等。

(2)从考核形式上看,主要以选择题和综合题为主,并配以丰富多样的图表和文字叙述。

(3)从能力考核上看,侧重于考查考生对某一区域的环境问题,区域发展及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综合分析及实际应用,考查考生读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和推理判断的能力。

命题趋势:从近几年的高考题中不难看出,为了配合我国的国土整治这一热点,考查的内容主要是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整治,江河、湿地的治理与保护,能源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集中分布在以下地区:西北地区、黄土高原、东南丘陵、大江大河、青藏地区等。

因此,学生在复习时,要重点把以上地区的自然、人文的优劣势条件,整体的地理环境,各地形要素的因果关系、原因分析及整治方向等方面的知识进行重点复习。

【回归教材】回归书本,夯实基础!测试要点一: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说明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

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1)工程措施:在沟谷修建淤地坝、小水库和营造防护林等,既拦泥蓄水,又防止其继续扩展,此谓“固沟工程”;在缓坡地段,实施封坡育林育草和修筑水平梯田相结合,既拦截、涵蓄坡面径流,又发展了林果业生产,此谓“护坡工程”;在一些塬面上,坚持平整土地,营造护林网,提高劳动生产率,此谓“保塬工程”。

(2)农业技术措施:在耕作区,因地制宜地开展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增施肥料,以及轮耕套种等农耕作业。

(3)生物措施:在黄土高原地区,凡不适宜耕种的土地,必须要坚持退耕还林还草,以恢复地表植被;在有条件的地区,大力种草植树,实行乔、灌、草结合,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团粒结构,提高其抗侵蚀能力,防止暴雨对表层土的冲击。

测试要点二:流域的开发(了解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说明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措施)1.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1)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①长江流域地貌千姿百态,既有高原、山地、丘陵,又有盆地和平原。

②这里多数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但年降水量差异大,自东南向西北递减③长江水量居我国首位,年入海水量占我国河川径流量的37%。

中下游河网稠密,湖泊密布。

④长江干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

⑤除丰富的水资源外,长江流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⑥我国三大阶梯,落差达5400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2.长江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措施①上游地区:水能资源的开发是上游地区发展的重点,是我国实施西电东送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游地区必须搞好生态环境建设,一方面,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另一方面,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的经营与开发,保护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

②中游地区:平原面积广大,主要有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和鄱阳湖平原;土地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肉类和水产品生产基地;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金属矿产资源,如大冶的铁矿、铜矿,大余的钨矿,水口山的铅锌矿,冷水江的锑矿等。

在矿产资源基础上,长江中游地区形成了以冶金、机械、建材等为主的工业体系,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治理长江水患,整治江河湖泊是中游地区的重要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